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匯總17篇)

字號:

    教案是一種用于規(guī)劃和指導教學活動的文本資料,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內(nèi)容,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編寫要注重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圍。教案的質(zhì)量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以下是幾種典型的教案范例。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英英學古詩》是一篇“文包詩”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詩句的意思及作者?!鹅o夜思》這首詩絕大部分同學早就都能背誦,但卻并不真正理解詩的意思。對于對話這種形式也沒見過,更不會讀對話。因而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讓學生理解唐詩《靜夜思》的意思,在誦讀中體會詩人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2、能讀出課文對話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范讀引路,以讀促悟,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錯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意到了教學的層次性,在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時,先進行范讀,讓孩子們體會出節(jié)奏,讀出節(jié)奏。接著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再進行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感情,韻味。這樣,孩子們易于接受,學得輕松。在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對話特點時:先進行師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對話的特點,然后再指導讀自然、流利,要像平時說話一樣。
    在課前,我還進行了問題預設,如李白在萬家團聚的日子,仰望明月會想到誰?學生可能會說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妻子兒女……想到這里時,我考慮李白當時是不是有孩子,有幾個孩子?此時李白離家多久了?經(jīng)過上網(wǎng)查資料我了解到,此時李白雖已26歲,并且離家兩年了,但還沒有結(jié)婚,他是在27歲時結(jié)的婚。所以,如果有學生提到他在想念他的孩子,要及時糾正。另外,通過查資料我還了解到,“床前明月光”句中的“床”在當時其實指的是座位,唐朝的床叫“榻”。雖然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牽扯到,但因為了解的清楚,透徹,使我覺得上課很有底氣,很自信。
    這節(jié)課板書雖總共只有十幾個字,當年頭一天放學后我在教室練了將近一個小時,力求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給學生。
    我想,這節(jié)課能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課前的充分準備是分不開的。
    有人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我在這節(jié)課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教學語言不夠簡練,太過隨意。
    其次,自己范讀的次數(shù)有些多,應多給學生們機會。
    第三,對于古詩意思的理解處理的有些不到位,應該引導學生把意思背一背。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從這節(jié)課中吸取經(jīng)驗,總結(jié)教訓,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組織課堂語言,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遺憾愈來愈少,亮點越來越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并了解古詩意思。
    2.學習“英、詩”兩個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難點。
    圖文結(jié)合理解詩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質(zhì)疑。
    今天我們學習《英英學古詩》,板題,指導“英”和“詩”的寫法。生描紅。
    讀完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古詩的意思是什么?英英是怎么學的?)。
    二、播放課件,聽課文朗讀。
    三、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你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和以前所學課文有什么不同?(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
    2.同桌互換角色讀課文兩遍。
    3.抽生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師生表演讀。背誦《靜夜思》。
    4.交流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圖文結(jié)合,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插圖。教師一邊引導學生看圖,一邊理解詩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你想起哪句?---引出床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xiāng)來。(這就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3.嘗試背誦。抽生背。
    4.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詩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詩?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師領讀一遍。
    五、積累運用。
    六、總結(jié)全文。
    學古詩就要像英英這樣不光是背古詩,還要了解古詩的作者和詩意。
    課后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于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去年的《開心國學》中出現(xiàn)過,全班學生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jié)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jié)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在指導朗讀時,為孩子們標出了詩的節(jié)奏,教孩子們讀詩要“平長仄短”。自己親身示范,孩子們很快就找到讀詩的感覺。理解詩意時,圖文結(jié)合,既指導了說話,又鞏固了詩意,無形之中學生能根據(jù)每句詩說出詩的意思,同時,我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中秋節(jié)傳統(tǒng)風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會吟誦……教育學生可把詩句運用到寫作之中。本節(jié)課充分的時間給了學生,讓他們在快樂朗讀中積累并內(nèi)化。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第三冊的第三課。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形式——“對話”來表現(xiàn)的。這篇課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
    教學經(jīng)過: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師:在課前,小朋友都讀過第三課了吧?請問,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師:請你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師: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
    師:請你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師: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
    二、提出問題,激起興趣。
    生:好?。。ê苡信d趣的`樣子)。
    師: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生:這篇課文中有一首古詩!
    生:不,我們以前也有學過有古詩的課文。
    生:這篇課文中古詩的意思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
    師: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
    生:(作思索狀)記得。
    生:這篇課文寫的是奶奶和英英兩個人在說話。
    師:是呀,兩個人在說話叫做什么呢?
    生:對話!
    生:好?。ǚ浅M度氲刈x課文)。
    三、角色問答,深入理解。
    師:現(xiàn)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
    (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師:如果我是奶奶,我還會問英英一些問題呢!
    生:你想問什么呢?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師:那奶奶更不懂了,為什么非得說“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師:是呀,秋天天高氣爽,云淡風清,所以感覺秋天的月亮特別亮。
    生:秋天,有一個中秋節(jié)!
    師:中秋節(jié)又怎么樣呢?
    生:中秋節(jié)吃月餅!
    師:凈想著吃的!
    (眾笑)。
    生:中秋節(jié)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圓。
    生:中秋節(jié)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遠離家鄉(xiāng)的人……。
    師:誰遠離家鄉(xiāng)了?
    生: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寫這首詩的人。
    師:哦,這下,奶奶才真正聽懂了,謝謝你,我的好孩子!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字只識不寫。讀準一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字只識不寫。讀準一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話語,并能讀通、讀好。
    2、學習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已經(jīng)會背好多古詩了,請你選一首最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好嗎?
    英: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又是后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讀翹舌音。
    4、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要求仔細聽,認真看。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檢查生字的字音。
    (2)指讀、齊讀、開火車讀。
    3、讀了課文,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今天學的課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1)這是一篇人物對話的課文。
    (2)出現(xiàn)了哪兩個人?她們說了什么話,你們能分清楚嗎?
    (3)說話人的名字和說的話之間必須用冒號(:)隔開。
    4.我們現(xiàn)在再讀課文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我們已經(jīng)看懂了對話的形式了。
    5.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懂句子。
    6.檢查自學效果。
    二、初步理解課文。
    (1)、再次自讀課文,回答問題。
    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英英和奶奶共有幾次對話?
    小結(jié):英英和奶奶有問有答,話說得多么清楚!以后我們說話也要這樣。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英、層、思、首、意。
    2、說說如何記住。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學會剩下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指讀生字新詞。
    二、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靜夜”是什么意思?(靜靜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誰來說說詩題是什么意思?
    3.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對李白有什么了解?
    4.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1、看圖一,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
    2、英英是怎么背古詩的,她在背詩前對奶奶說了什么?
    (1)、指讀英英的話。
    (2)、出示靜夜思(奶奶聽了還夸獎英英背得好,小朋友能把這首古詩背好嗎?
    a、指讀古詩。
    b、理解:疑舉頭?思。
    3、情景設置,讓學生充當“英英”把古詩背給老師聽。
    4、小朋友背古詩真好,那么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呢?你們能從英英的話中找到嗎?
    (1)、指讀英英的第二次話。
    (2)、小朋友你們能否把詩句和詩意對應起來呢?(找好朋友討論)。
    (3)、分句說說意思。
    (4)、男女說意思。
    5、情景設置:奶奶和英英對話(第二次)。
    (1)、師:是誰寫的呀?
    (2)、生:李白寫的。
    6、李白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我們來看圖。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的晚上。
    (5)、想到這里,詩人更加覺得——。
    冷清?孤單。
    會更加想念親人和朋友。
    (6)、(深情地)是??!同樣是月亮,同樣是月光,勾起了這遠在他鄉(xiāng)的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真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誰愿意來當一回李白,有感情的背誦古詩。
    (7)、學生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古詩《靜夜思》。
    2、學習生字,完成練習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背誦古詩。
    2、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
    二、實踐活動,練習表演。
    1、選擇一首喜歡的詩,找一個同學合作,仿照本課對話形式,把這首古詩的意思、作者說出來。
    2、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3、指名表演。
    4、評比最佳表演獎。
    5、老師這里也有兩首思鄉(xiāng)的故事。(投影出示)、
    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宋)王安石?????????(唐)王維。
    京口瓜洲一水間,???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遙知兄弟登高處,
    明月何時照我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師范讀古詩。
    學生熟讀古詩。
    教師簡介兩首古詩的背景及詩意。
    有感情地練讀古詩。
    三、學習生字,課堂練習。
    1、完成練習冊。
    2、批改,訂正。
    四、實踐活動。
    1.你可以選一首你喜歡的古詩,找一個同學合作,仿照本課對話形式,把這首古詩的意思、作者說出來。
    2.兩人一組練習對話。
    3.指名表演。
    4.評選最佳。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今天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這節(jié)課學的是《英英學古詩》一課。這一課時蘇教版特有的“文包詩”形式的課文,以前學生也接觸過這類課文,這節(jié)課又是進行的第一課時,經(jīng)過幾年的課改實驗,對于第一課時的上法基本有了一個固定的模式,無非就是倒入新課、讀讀課文、認認生字、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把課文讀通順。總覺得已經(jīng)駕輕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開始了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就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即歡快又平靜。但是,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讀書,開始了小動作;還在讀的也是無精打采,懶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細想一想,我明白了。這篇課文既不是描寫了優(yōu)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講的活潑有趣的故事,所以學生們不是那么感興趣。再加上第一課時的模式他們都很熟悉了,也就沒有什么新鮮感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這種情況進行下去的話,孩子對課文失去了興趣,對課堂失去了熱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學習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積極主動地學習?!墩n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怎么樣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起來,把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呢?用簡單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來,認真讀書,大聲點!肯定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入手。正在這時,我看到了課文中的插圖,圖的內(nèi)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對話。這讓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這篇課文的特點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對話,這些孩子平時最喜歡分角色朗讀。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激起他們讀書的興趣呢?雖然在一般的情況下,分角色朗讀都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才會進行,但是,這次我要讓分角色朗讀發(fā)揮它新的作用。一個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腦中形成了。
    “同學們,課文都讀好了嗎?”我問同學們。“讀好了。”他們響亮地回答我?!澳呛?,我們來合作讀一讀。我當奶奶,你們當英英。”果然他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坐直了身子,端好了書。奶奶的話只有兩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都在英英的部分,這樣一來他們就把課文的主要部分練讀了一遍。很快一遍讀完了,大家一起讀讀得很好,字音正確、句子通順、聲音響亮??墒菃为氉x的話怎么樣呢?我要進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讓分角色朗讀具有評價的功能。
    以往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都是分段讀課文,然后學生再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盡管要求學生在評價的時候要先說優(yōu)點再說缺點,老師也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注意盡量不打擊學生,但是,聽到別人指出問題,提出批評,總是會感覺到不舒服,有些孩子就會很緊張不安。這次我要嘗試一下新的辦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別人的評價,改進自己的朗讀。
    我對同學們說:“誰想來當英英和老師合作讀一讀?”“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個平時讀書能力不是很強的孩子到前面來。我對他說:“現(xiàn)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我一邊說,一邊搬了個凳子往講臺上一放,把嘴一癟,眼睛一瞇,手上做拿著針做針線活的樣子。(只恨沒有提前準備一幅大眼鏡)同學們一看都笑了,那個到前面讀書的學生也笑了。一開始,他的聲音很小。我一聽就一手放在耳朵邊上,用奶奶的腔調(diào)對他說:“什么?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聲點?!毕旅嬗质且魂囆β暎莻€讀書的同學也笑了。接下來他的聲音明顯響亮了??墒亲x的過程中他又出現(xiàn)了讀不通順的情況。我早就預料到他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又皺著眉頭,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對他說:“奶奶沒有聽明白,你能再給奶奶說一遍嗎?”底下又是一陣輕輕的笑聲,他又讀了一遍,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滿意地點著頭,摸著他的頭說:“好孩子,奶奶這下可明白了?!彼哺吲d得笑了,一點也沒有平時讓他再讀一遍的緊張和不安。接著又上來幾個同學和我合作,讀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樣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剛才那樣再讓他讀一讀。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都很高興,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說話一樣,一點也不緊張。同學們都爭著要讀,于是我就讓同桌兩個來分角色朗讀。他們馬上高興的讀了起來,一會兒這個當奶奶,一會兒那個當英英,整個課堂沸騰了起來,讀書聲一直持續(xù)到了下課。
    下課了,我對這節(jié)課上的突發(fā)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據(jù)這篇課文的特點,在第一課時運用分角色朗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的興趣,而且,還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的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同時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發(fā)展,并且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可以說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學,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沒有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的不同的特點設計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著一定模式化的傾向。致使課堂慢慢趨于僵化,沒有了生氣,學生也就失去了興趣。只有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課堂的活力,才能把學生吸引在課堂上,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理解、背誦《靜夜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讀準一個多音字,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激發(fā)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點:
    理解、背誦《靜夜思》,激發(fā)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教學時間:兩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教學過程:
    二、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
    三、
    討論。
    怎樣學:師講解:對話學得怎樣:生評價并說出理由(會背、能理解)。
    四、再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會的準備質(zhì)疑。故鄉(xiāng):家鄉(xiāng),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區(qū)。
    唐代:唐朝,古時一個朝代的名稱,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
    五、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新詞。
    2、指名讀、開火車讀、學生領讀。
    3、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記住的?
    4、鞏固:反義詞:前---低頭---近義詞:故鄉(xiāng)--思--望---擴詞:思。
    代
    1.多音字:背(beibei)。
    5、齊讀。
    六、再讀課文,了解大概意思。
    1、輕聲讀。
    2、說說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詩的內(nèi)容詩的作者及年代。
    你能讓詩意與原詩句一一對應(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3、齊讀《靜夜思》。
    4、練習背誦。
    七、作業(yè)筆順書空:奶習字冊描紅。
    熟讀課文,學英英把《靜夜思》講給家人聽。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誦古詩《靜夜思》,達到朗讀是內(nèi)心的表達。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3、會默寫《靜夜思》,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背古詩懂詩意知作者)。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生字詞。
    意思故鄉(xiāng)舉頭懷疑一首古詩。
    思念唐代聽懂背書一層白霜。
    二、講授新課。
    1、背古詩。
    師:《英英學古詩》,是怎么學習的呢?我們來讀課文。找出英英所說的話,來揣摩一下。
    英英說了幾次話?誰找出來,請舉手。(挑三個學生來讀)。
    師:我們來讀英英第一次所說的話(齊讀)找出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出示古詩,我們也像英英那樣,把古詩的內(nèi)容先來試著背一背吧(板書:背內(nèi)容)。
    2、講意思。
    (1)、(個別字的意思)。
    師:其實古詩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關鍵幾個字的意思弄懂了,那這首古詩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們來讀一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看看這幾個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讀明白。(靜、思、疑、霜、舉頭、明月)。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2)、整首詩的意思。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詩的意思吧。學生結(jié)合課本來敘述。
    我們也像英英一樣會講古詩的.意思了。讓我們帶著詩人的感情,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吧?
    (3)、誦古詩。
    教師出示插圖,學生敘述畫面的意境。教師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再次朗誦《靜夜思》。
    4、說作者。
    從英英的第三次話里,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回答,師板書(說作者)。
    多媒體出示,李白的簡介,回憶學過的李白的詩《古朗月行》。
    師:學習古詩就是這么簡單,(指著黑板)背古詩懂詩意知作者。
    5、默寫古詩。
    練習冊13頁第2題。
    三、整體感知。
    分角色讀課文。
    教后反思:備課時,我針對你要把學生帶到哪里?你怎么把學生帶到那里?你如何如確定把學生帶到了那里?的教學思想而備了此課。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只要學生會背誦和默寫古詩即可。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和學生相處時間不長,對學生的理解不夠。雖然目標達到的還行,但教學過程不那么流暢,甚至個別學生還沒有達到目標。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課堂氣氛不活躍。沒能調(diào)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2、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置的還可以,但教學的有些淺。如果再扎實一些,可能每個孩子都會背會寫了。例如在讀古詩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多讀,就能達到熟讀背誦的結(jié)果。在默寫古詩時可以指導個別字的書寫,加深古詩中難寫的字的印象。3、學習作者時,應當回憶或拓展與李白相關的詩,加深學生對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以三個問題為主導思想,學生為中心,提高每一堂課的學習效率。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八
    《英英學古詩》是一篇“文包詩”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詩句的意思及作者。
    《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在一年級時就已經(jīng)能背誦了,但“古詩”的詩意及蘊含的道理學生還不明白。因此在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古詩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圓圖,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是的,中秋節(jié)、元宵節(jié)的月兒就是這樣圓這樣亮,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晚上你們?nèi)沂窃趺磻c祝的?…月圓之夜正是家人團圓的時候,所以,每當這時候,我們相聚在一起玩一玩,樂一樂,多幸福啊!假如,這時,你獨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邊,看著別人都團圓在一起,而你卻孤單一人,無人相伴,你會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詩人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圖上的詩人此時正孤獨一人望著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學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礎上再來體會詩人的孤獨心境就不難了。
    接著我讓小朋友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關于這首詩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線劃下來,讀一讀。再詩文對照,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就簡單多了。
    這樣引導學生看圖想像,轉(zhuǎn)換角色,把教材內(nèi)容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tài)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九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課文內(nèi)容,感悟詩句意思,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難點:借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并達到朗讀是內(nèi)心的表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你還會背其它的古詩嗎?
    解題。
    師:齊讀《靜夜思》讀了古詩的題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師:對,“靜”就是安靜的意思。(板書:安靜)。
    師:再讀讀題目,你知道作者在這個安靜的夜晚干什么?
    師:聽了朗讀,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二、初讀古詩。
    師:如果我們要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還要注意停頓呢?(師生共同劃分古詩奏)。
    師:同桌試著帶節(jié)奏讀讀古詩。
    師:全班小朋友一起試試。
    二、看圖感悟,體味詩情。
    一)學習一、二行。
    師: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詩的第一、第二行描寫的就是這幅圖。
    生:讀課文,找句子。
    師:這句話中哪一個詞告訴我們“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讀?。
    一邊讀,一邊想象古詩的意境。
    師:這一輪孤獨的明月,給詩人帶來的是特別寂寞的夜晚。誰再來讀?
    生:感情朗讀。
    二)學三、四行。
    師: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詩人在干什么?
    師:什么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師:小朋友們,你們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
    師:詩人李白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
    師:你們說得真好??!這就是詩人寫的——。
    生:齊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課件10古詩三、四句)。
    師:能用動作告訴我什么是“舉頭”嗎?
    生上臺表演“舉頭”動作。
    生:感情朗讀。
    師:我們在讀低頭的時候,語速還可以慢一些,這樣可以體現(xiàn)詩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讀。
    生:全班感情朗讀.
    三、誦讀全詩。
    師:老師和你們一起讀讀這首古詩好嗎?(課件12全詩+音樂?音樂一直放)。
    師引讀: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這就是——。
    生: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遠離家鄉(xiāng)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xiāng)來,這就是——。
    生: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師:打開書把英英對奶奶說的這首古詩意思的句子讀一讀。
    生秋天的夜晚——。
    生:邊做動作邊背誦古詩。(課件13全詩+音樂)。
    生:讀古詩。
    師:今天,我們不僅靜靜地走進了詩人李白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思,感受詩文的意境美,很有收獲。課后請同學們把古詩《靜夜思》背誦給親人聽,并講一講古詩的意思,還可以收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一讀,讀給同學聽。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英英學古詩》。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nèi)容分析。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第三冊的第三課。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形式——“對話”來表現(xiàn)的。這篇課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
    學習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于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jié)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于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讀準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前六個生字,讀準一個多音字。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六個生字詞。
    解決措施:創(chuàng)設好讀書和交流的情境。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如何理清文章的層次;正確書寫生字。
    解決措施: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相結(jié)合。
    媒體內(nèi)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直奔主題。
    1、在課前,小朋友都讀過第三課了吧?請問,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2、請你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
    3、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
    2、生書空。
    3、背誦。
    3
    提出問題,激起興趣。
    2、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3、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讀課文。
    12。
    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雖然花掉了一點時間,但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答案,比起老師簡單的“告訴”,我卻認為很值得!
    角色問答,深入理解。
    1、現(xiàn)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還會問英英一些問題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為什么非得說“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氣爽,云淡風清,所以感覺秋天的月亮特別亮。
    6、那下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又是什么意思呢?(師引導)。
    1、分角色讀課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雖然《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早就會背了,但是他們的背誦只屬于機械記憶,對于詩意及蘊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課文在寫意思時,又是整首詩一起解釋,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弄懂這首詩的意思,還是得一句一句來。我就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奶奶,裝作弄不明白的樣子,讓孩子們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聽。在此過程中,這個難題“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們的認真思考下解決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內(nèi)容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zhuǎn)變?yōu)閷W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tài)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變得真實而有效了。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背誦《靜夜思》。
    1、朗讀課文。
    2、指名背誦,齊背。
    6
    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鄉(xiāng)、英、舉、教。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古、詩、故、首、意。
    按要求在語文書上描紅,在課堂練習本上練習寫字。
    18。
    鞏固練習。
    1、比一比,再分別組詞。
    古自代。
    故首袋。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練習。
    11。
    板書設計。
    背明月光———霜 聽。
    (講) 靜夜思 懂。
    望 思鄉(xiāng)。
    奶奶。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二)難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把倒裝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詞語順序。
    (三)疑點: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口答課后問題。
    (二)試讀古詩、反復吟詩、熟讀成誦。
    (三)理解并說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寫古詩《示兒》。
    (五)擴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質(zhì)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二)檢查預習,質(zhì)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jié)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zhì)疑。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笆緝骸笨梢哉f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jīng)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過抗金的戰(zhàn)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妒緝骸愤@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qū)懡o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五)默讀《示兒》。
    結(jié)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熬胖萃敝溉珖y(tǒng)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diào)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岸ā逼蕉?,收復?!爸性被春右员北唤鸨碱I的地區(qū)。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盁o”同“勿”,不要?!澳宋獭蹦銈兊母赣H。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七)自由讀古詩。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復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九)擴寫練習。
    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二)試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jié)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shù)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嵌鸥ι降谝皇卓煸娨簿褪亲钆d奮的時候?qū)懴碌?。此詩寫于公?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安史之亂”從而結(jié)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四)自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參照課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忽傳”忽然間傳揚?!笆铡笔諒汀!八E北”指現(xiàn)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坝睂⒁_@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巴峽”四川境內(nèi)的一段山峽。“巫峽”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xiàn)在的湖北省?!奥尻枴痹诂F(xiàn)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六)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xiāng)。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七)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高興得幾乎要發(fā)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
    4、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識字、寫字;背誦古詩、朗讀課文。
    投影、生字卡。
    課內(nèi):組詞、抄寫字詞、寫出帶有偏旁的字、說話。
    課外: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
    解題。
    二、初讀指導。
    1、看圖。
    圖上有哪些人?她們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說什么?奶奶聽了會說什么?
    (1)、講述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2)、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
    (3)、識記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故鄉(xiāng)明亮意思不由得家鄉(xiāng)月光唐代。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通讀課文。
    (4)、分角色讀對話。
    4、理清脈絡。
    (1)、這篇課文里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
    (2)、英英第一次說了什么?第二次說了什么?第三次說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說了什么?第二次說了什么?
    5、小結(jié)。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詩題,解釋詩題。
    2、看圖。
    (1)、圖上出現(xiàn)的是什么人?你從哪兒看出來?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1)、指名讀《靜夜思》。
    (2)、這首詩有幾句?現(xiàn)在我們依次來學。
    第一句。
    a、指名讀。
    b、這句詩,英英是怎樣理解的?請默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再回答。
    c、為什么英英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為什么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釋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讀。
    b、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舉頭?
    c、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明月時有些什么感受?
    (4)、齊讀這首詩。
    4、朗讀指導。
    二、朗讀課文,練習背誦《靜夜思》。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總結(jié)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對話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激發(fā)我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學習這篇課文后,對古詩學習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三、指導背誦《靜夜思》。
    1、聽錄音欣賞。
    2、揭示板書,引導背誦。
    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4、同桌交互背。
    四、寫字指導。
    五、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比一比,再組詞。
    古()自()代()。
    故()首()袋()。
    3、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艸()()()()。
    讠()()()()。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材分析:
    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特點,在古詩教學前講述一段有關的故事或傳說,當然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適時的對古詩作者進行介紹其實也是在介紹作品本身。教材外詩人背景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才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觸摸到詩的靈魂,易于在學生的心中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為加深詩意的理解和感悟做好了鋪墊。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生字,認識偏旁“青”,理解詞語;
    2、正確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在本課中的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信息資料,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一、古詩激趣,談話引入。
    1、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里學過古詩嗎?誰能把學過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生背,師評價。
    2、說話練習。師:你學會了哪些古詩?你最喜歡哪一首?向大家介紹介紹(或背一背古詩)。
    出示:我學會的古詩有《》、《》、《》等,我最喜歡《》,因為_____。
    3、解釋課題,教題中生字?!坝⒂ⅰ笔且晃恍∨笥训拿郑坝ⅰ笔钦w認讀音節(jié),又是后鼻音“ying”。”“詩”既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又是翹舌音“shi”。領讀2遍,師范寫“英”,生書空。
    二、鼓勵質(zhì)疑,整體感知。
    1、看了課題,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預設:我想知道《英英學古詩》學的是哪首古詩。我想知道英英學古詩是怎么學的,她學得怎樣?我還想知道這首古詩是誰寫的。
    2、看圖讀文。
    (1)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做什么?
    (2了解對話形式:英英正在和奶奶說話,兩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叫對話。師: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上面的問題自學課文。
    3、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并讀一讀。(2)檢查學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4、再讀課文。要求:說說課文里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聯(lián)系課文插圖指名逐個對話讀。相機出示多音字背。
    三、指導讀好古詩。
    出示古詩內(nèi)容,提示朗讀節(jié)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寫字。
    1、聚焦課后生字,認讀。
    2、生交流識記方法。
    3、范寫:舉、念、詩。
    4、生描紅、臨寫。
    5、反饋、評價。
    6、再練寫。
    五、布置作業(yè):完成《習字冊》生字。
    板書設計: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舉
    念
    詩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課文內(nèi)容,感悟詩句意思,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難點:借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1、在課前,小朋友都讀過第三課了吧?請問,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2、請你跟著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3、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
    二、提出問題,激起興趣。
    2、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這篇課文中有一首古詩!不,我們以前也有學過有古詩的課文。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這篇課文寫的是奶奶和英英兩個人在說話。
    是呀,兩個人在說話叫做什么呢?(對話!)。
    三、角色問答,深入理解。
    1、現(xiàn)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
    (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2、奶奶年紀大啦,英英說話一長串一長串的可聽不懂。慢慢說,奶奶才能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边@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非得說“秋天的夜晚”呢?中秋節(jié)又怎么樣呢?那下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又是什么意思呢?誰遠離家鄉(xiāng)了?(師生問答)。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nèi)容:初步感知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詞。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誰能背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一個小學生把在校學習的一首古詩背給奶奶聽的。
    三、初讀課文。
    1、看圖出示投影片。
    學生說圖意。
    小結(jié)畫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
    兩個人有說有應,這叫對話。
    2、自學課文。
    (1)教師講述對話的書面形式。
    (2)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3)會讀本課生字,識記字形。
    (4)理解下列詞語。
    故鄉(xiāng)明亮意思不由得家鄉(xiāng)唐代。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教一首故鄉(xiāng)靜意思。
    (2)指名讀準每個帶點的字音。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故鄉(xiāng)唐代不由得。
    4、通讀課文。
    輕聲讀課文,指名讀,齊讀,分角色對話。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記心中,不讀出來。
    5、理清脈絡。
    課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說了幾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說了些什么?
    小結(jié):英英和奶奶的對話里有說有應,有問有答。內(nèi)容完整,層次清楚。
    我們平時和人對話也要注意互相對應,把話說清楚。
    過渡:英英學習的是哪首古詩,我們下節(jié)課再認真學一學。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3、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讀懂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膠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詩題。
    靜夜意思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來說靜夜思就是在靜靜的夜晚有著深深的思念。
    2、看圖。
    出示投影片《靜夜思》。
    (1)圖上出現(xiàn)的是什么人?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學詩句。
    (1)指名讀《靜夜思》。
    (2)這首詩有幾句?現(xiàn)在我們依次來學習。
    第一句。
    (1)指名讀。
    (2)這句詩,英英是怎樣理解的?請默讀英英第二次說的話再回答。
    (3)為什么英英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讀。
    (2)舉頭望明月中的舉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舉頭?
    (3)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明月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當他想念故鄉(xiāng)時,頭還是抬著望月亮嗎?詩里是怎么說的?
    指名讀英英對全詩的解釋。
    齊讀《靜夜思》。
    4、朗讀指導。
    (1)用/畫出句中的停頓。
    (2)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xiāng)要讀得清晰。
    二、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指導背誦。
    2、生字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總結(jié)課文。
    小朋友們,你們學習這篇課文以后,對學習古詩有什么認識,可以談談。
    三、指導背誦《靜夜思》。
    1、聽錄音欣賞。
    2、揭示板書,引導背誦。
    3、分兩個大組,交替背,聽各一次。
    四、寫字指導。
    1、按筆順描紅的生字。代英舉。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詩意。
    五、作業(yè)練習。
    1、描紅練習。
    2、比一比,再分別組詞。
    波()代()。
    披()袋()。
    3、背誦課文。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六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1.課文掛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jié)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哪幾
    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fā)表見解。
    3.質(zhì)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a、老師描述詩句的內(nèi)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b、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xù)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當堂作業(yè)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a、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b、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c、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a、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梢宰詫W,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b、交流學習收獲。
    c、質(zhì)疑:有什么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趣味活動
    1、 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a、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b、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當堂作業(yè)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英英學古詩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xiāng)的感情。
    3、學會四個生字“意、照、層、代”,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培養(yǎng)閱讀、積累古詩的習慣。
    課文掛圖。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看圖(插圖1)。
    根據(jù)昨天的學習,你能看圖說一段話嗎?學生看圖說話。
    3、英英和奶奶一共說了幾次話?每次講了什么?
    4、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二、詩文整合。
    1.第一層:
    1)指名讀英英的第一次說話。
    出示詩,學生齊讀。
    教師:你讀懂了什么?請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學生交流,在詩句上標出節(jié)奏記號,學生反復誦讀詩句。
    2)還有不明白的嗎?(質(zhì)疑: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層:
    不明白的我們通過讀課文來解決。
    指名讀第二層。
    逐句找出與其對應的詩句,再同桌對應讀:一人讀詩一人讀詩意。
    現(xiàn)在都理解了嗎?真了不起,反復的閱讀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呢。齊讀詩意。
    3、第三層齊讀對話說說明白了什么。
    1)師生介紹李白,誦讀李白的詩。
    2)感悟詩句。
    4、出示插圖。
    1)什么時候的月亮這么圓、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滿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圓)。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樣過的?
    學生:我家來了許多客人;我家吃糖芋頭;我家吃月餅、做韭菜餅……。
    教師:為什么要吃這些事物呢?(餅像月亮,象征著團團圓圓)。
    是呀,放煙火、吃月餅、說笑,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過著節(jié)日。詩人李白遠在他鄉(xiāng),那時沒電話沒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圓。
    2)詩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詩。看著明月他想些什么?(學生:他想兒子現(xiàn)在長什么樣了,學習好不好?媽媽身體健康嗎?……)背后2句詩。
    誰來當李白來朗讀這首詩,評價。
    三、情境體驗。
    文中英英古詩學得多好呀?讓我們也像英英一樣認真學習,并能把學到的知識說給家人聽。表演評價。
    四、學習生字。
    意照層代。
    認讀交流如何寫好生字。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五、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新學2首李白的詩。
    板書:
    第一次詩句。
    第二次詩意。
    第三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