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案范文(14篇)

字號:

    教案要體現(xiàn)多元化教學理念,兼顧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編寫教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https://example.com/教案1
    乘法估算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書上1―2頁例1、例2及“做一做”和練習一的1、2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會進行相應的口算。
    2、使學生知道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簡便算法。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及遷移類推能力,并能熟練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及整千的口算方法及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例2圖;每人6捆小棒。
    教學過程:一、鋪墊孕伏。
    1、聽算:
    6×48×59×37×59×46×89×74×8。
    2、回答:
    (1)6個十是多少?(2)8個百是多少?(3)40是幾個十?
    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200是幾個十?
    12個十是多少?12個百是多少?800是幾個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1)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
    提問: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計算,算式是20+20+20;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算式是20×3。
    板書:20+20+20=20×3=。
    (2)導語:用加法計算我們都會了,那么20×3這樣的題目怎樣進行口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口算乘法。
    板書:口算乘法。
    2、教學例1。
    (1)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算理。
    a、請同學們觀察桌上的'小棒,說一說“20+20+20”、“20×3”這兩個算式的意義。
    引導學生明確: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加法計算,就是把3堆的小棒加起來;還可以用乘法計算,就是求3個2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b、師:20×3可以讀作20乘3,也可以讀作3乘20。
    c、提問:20×3得多少?
    讓學生結合自己擺的圖,以小組討論的方法說一說是怎樣算出來的。
    引導學生明確:3個2是6捆,每捆10根,也就是60根,所以20×3=60。
    (2)理解算理。
    提問:不擺小棒,直接口算20×3應怎樣想?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引導學生得出:口算20×3可以把20看作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就是60,所以20×3=60。
    強化20×3的算法。
    板書:20×3=60。
    :::
    2個十×3=6個十=60。
    (3)反饋練習。
    a、完成“做一做”的1題。
    先指名讀出三個算式的兩種讀法,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試做20×4,讓幾個同學說思考過程,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試做200×4和×3。最后引導學生得出:200是2個百,2個百乘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2000是2個千,2個千乘以3是6個千,也就是6000,所以2000×3=6000。
    b、完成“做一做”的2題。
    讓學生獨立一組一組地做。訂正時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每組圖中各有300個小正方體,一共有4組圖。
    引導學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乘法計算,算式是300×4,讀作300乘以4,還可以讀作4乘300。
    (2)讓學生根據(jù)前面學的計算方法,討論300×4該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得出:計算300×4時,把300看成3個百,3個百乘4是12個百,也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書:300×4=1200想:3個百×4=12個百=1200。
    (3)反饋練習:
    a、完成“做一做”的1、2題。
    b、引導學生得出:口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幾百、幾千時,我們一般把幾十、幾百、幾千分別看成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然后再用一位數(shù)去乘。
    三、全課小結。
    提問:本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
    四、隨堂練習。
    “做一做”的3、4題。
    五、作業(yè)。
    練習一的2題。
    乘法估算教案篇二
    估算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同學明白這種數(shù)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讓同學依照自身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別,采取不同的`估算戰(zhàn)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戰(zhàn)略,并能運用自身的估算戰(zhàn)略解決實際問題。
    一、猜一猜。
    師:(電腦出示學校圖)“同學們,誰了解我們學校多少?。 ?BR>    生1:1680師:少了生2:1695師:少了。
    生3:1699師:對并板書:16991700。
    師: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數(shù)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70人,比70人多)。
    板書:70。
    生1:71師:少了生2:78師:多了。
    生3:75師;還是多了生4:73師:對。
    并板書:7370。
    生1:178師:多了生2:177師:真聰明。
    并板書:177180。
    師:我們學校的電腦有多少臺?(提供信息:大約110臺,比110臺少)。
    板書:110。
    生1:109師:多了生2:105師:少了。
    生3:106師:你真棒!并板書:106110。
    生:準確數(shù),近似數(shù)。約等號。分別寫出約等號。
    板書: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師:約等號象什么?。?BR>    生1:“約等號象波浪一樣,等號是直直的兩個短橫。”
    生2:“我覺得約等號象飄揚的國旗?!?BR>    生3:“我覺得約等號象是等號喝醉了酒一樣,歪歪扭扭的。”
    師: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估算。
    乘法估算教案篇三
    教學重點。
    連續(xù)進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0占數(shù)位.。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課件“筆算乘法(二)”】。
    (1)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2)一人板演:
    (3)訂正時,說一說百位為什么寫3.(第二個積)。
    (4)反饋練習:
    (1)讀題,列式并計算.。
    (2)出示投影,引導學生填寫.。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饋練習:
    三、全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做一做,并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列式并計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個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業(yè).。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個同學在運動場練習接力跑.平均每個同學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書設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教案篇四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乘法估算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圖片內容是:
    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盒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課本第70頁例2主題圖:三年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二、嘗試解決。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啟發(fā)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估算。
    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申。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shù)是三位數(shù)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即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用上課開始時呈現(xiàn)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堂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我們應盡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乘法估算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4、激勵學生評價與反思,體驗解決困惑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末尾有0的)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結: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用多位數(shù)中0前面的數(shù)乘一位數(shù),再看多位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后面添幾個0。
    2、用豎式計算。
    227×5=603×4=。
    二、新課教學。
    1、導入新課: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
    2、教學例7。
    1)出示插圖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怎樣列乘法算式計算?
    3)估算一下結果。
    4)用豎式計算,自己試一試。
    5)學生板演,對比優(yōu)化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課本87頁的第1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2、補充練習: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課本87頁的第2題。
    4、課本87頁的第3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回顧板書,說說體會與收獲,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五、作業(yè)布置5、課本86頁的“做一做”
    板書設計:
    一個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數(shù)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shù)應該與多位數(shù)0前面的那個數(shù)字對齊;。
    積末尾0的個數(shù):多位數(shù)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得末尾添上幾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教案篇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2、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價值。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問題。
    內容: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合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教科書第70頁例2主題圖:
    三年級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二、嘗試解決。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啟發(fā)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估算。
    4、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伸。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shù)是三位數(shù)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既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教科書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同上課開始時呈現(xiàn)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4、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乘法估算教案篇八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shù)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jié)課通過例題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及用一位數(shù)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從學生實際生活事例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揭示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理念。讓學生了解估算的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教例運用購買電影票、參觀航天航空展覽,日常生活的具體事例等。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么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xiàn)。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fā)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在情境中經歷估算,不僅讓學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悟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體驗估算的價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學的重點,即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
    乘法估算教案篇九
    (人教版)教科書第46頁例三、練習十二第1-3題。
    1、使學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歸納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的情感。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電腦課件。
    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舉行流動紅旗的`評比活動,那么一個班怎樣才可以奪得流動紅旗呢?
    (做好事)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變多了。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丟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衛(wèi)生,亂丟垃圾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指名列式。
    比較算式與復習1、2算式的異同。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
    小組討論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算法。
    小組匯報。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組的方法。
    把各組的方法與精確值相比較,選出最佳的一種,歸納算法:(板書)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
    1、一套學生桌椅53元,學校要給四(3)班買68套,大約要花多少錢?
    2、我們學校有29個班,平均每個班有63人,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3、學校每月節(jié)約電費17元,一年大約可以節(jié)約電費多少元?
    4、小麗每分鐘步行51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分小組完成,每組指定一個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組同學可以幫助。最后評出最佳的合作小組。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
    3、關于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你還有那些問題沒弄明白?
    練習:1、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 69×51=2992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40人。
    (3)我們班有68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下。
    (5)小紅3分鐘能寫85個字。
    4、擴展題:一箱蘋果32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練習十二1、2、3
    兩位數(shù)的乘法估算
    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
    1、教學設計層次清楚,一步一個腳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都落到了實處,學生對新知的掌握較好。特別是2、3的口訣,一堂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背下來了。
    2、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學生興趣高,學習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有關的乘法算式,并編出乘法口訣,親身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因此對乘法口訣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記憶。
    3、能及時捕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時進行調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4、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既有基礎題又有開放題,特別是“填一填”的設計很好,放開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活學活用。
    5、對口令的游戲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1、課堂教學很扎實這既是一個優(yōu)點,但同時也是存在著不足的地方。由于太過扎實,有很多地方顯得老師包得太多,放手不夠,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也顯得過于單一,在設計時可放得更開一些。如3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可以改為先用課件出示3棵幼苗,接著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讓學生說說剛才的過程,并試著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編出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的教學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編出4的乘法口訣。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從扶到放,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很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師的語言不是很規(guī)范。如不應該說幾個幾,而應說成幾個幾相加,板書也出現(xiàn)了相應的問題,這都是不嚴謹?shù)谋憩F(xiàn),以后鉆研教材應更細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師商討,數(shù)學老師的語言一定要規(guī)范,嚴謹。
    3、問題的提出應準確,嚴謹,不能太瑣碎。教師對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要能引起學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瑣。如我在教學時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3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的口訣之間相差多少呀?”這就顯得不準確,指向不清楚,因而學生的回答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在提完第一個問題,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口誤,因而接下來我改正了自己的提問:“4的乘法口訣里,每兩句相鄰口訣之間的得數(shù)相差多少呀?”這樣一問,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說得數(shù)兩個字時聲音不突出,語速又較快,因而部分學生可能還是沒聽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在提問時應有意識的突出關鍵的字眼。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一
    1、教師教學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p合作者p組織者p促進者。因此,在設計課時,巧妙的利用近期在體育場舉行的“演唱會”導入新課。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情緒飽滿、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接下來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這樣的乘法估算問題隨處可見,為新課的學習營造估算的氛圍。
    2、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合作交流,培養(yǎng)他們專心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吸取別人的`長處,改變自己的缺點。
    3、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啟發(fā)學生發(fā)展思維,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讓每個人都有表現(xiàn)的空間。
    4、估算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俺朔ǖ墓浪恪本褪窃诓恍枰_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shù)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46頁例三、練習十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歸納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做好事)。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變多了。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丟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衛(wèi)生,亂丟垃圾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嘗試討論。
    指名列式。
    比較算式與復習1、2算式的異同。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的。
    小組討論兩位數(shù)的算法。
    三、交流歸納。
    小組匯報。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組的方法。
    把各組的方法與精確值相比較,選出最佳的一種,歸納算法:(板書)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四、鞏固練習。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
    1、一套學生桌椅53元,學校要給四(3)班買68套,大約要花多少錢?
    2、我們學校有29個班,平均每個班有63人,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3、學校每月節(jié)約電費17元,一年大約可以節(jié)約電費多少元?
    4、小麗每分鐘步行51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分小組完成,每組指定一個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組同學可以幫助。最后評出最佳的合作小組。
    五、質疑提高。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shù)的?
    3、關于兩位數(shù)的,你還有那些問題沒弄明白?
    練習:1、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40人。
    (3)我們班有68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下。
    (5)小紅3分鐘能寫85個字。
    4、擴展題:一箱蘋果32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二1、2、3。
    七、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的。
    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46頁例三、練習十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歸納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學好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shù)的。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做好事)。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變多了。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丟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衛(wèi)生,亂丟垃圾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嘗試討論。
    指名列式。
    比較算式與復習1、2算式的異同。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的。
    小組討論兩位數(shù)的算法。
    三、交流歸納。
    小組匯報。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組的方法。
    把各組的方法與精確值相比較,選出最佳的一種,歸納算法:(板書)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四、鞏固練習。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
    1、一套學生桌椅53元,學校要給四(3)班買68套,大約要花多少錢?
    2、我們學校有29個班,平均每個班有63人,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3、學校每月節(jié)約電費17元,一年大約可以節(jié)約電費多少元?
    4、小麗每分鐘步行51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分小組完成,每組指定一個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組同學可以幫助。最后評出最佳的合作小組。
    五、質疑提高。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shù)的?
    3、關于兩位數(shù)的,你還有那些問題沒弄明白?
    練習:1、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40人。
    (3)我們班有68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下。
    (5)小紅3分鐘能寫85個字。
    4、擴展題:一箱蘋果32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二1、2、3。
    七、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的。
    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shù)相乘。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三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且還可以用來檢驗計算的結果,同時估算意識的建立也有利于數(shù)感的培養(yǎng)。這一節(jié)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乘法估算的開始,學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難,關鍵在于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因此這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于估算意識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這節(jié)課,有以下的反思:
    1、一節(jié)好的課,不僅應追求近期的知識能力目標,更應追求高遠的育人目標。
    在上“乘法的估算”這節(jié)課前,查閱了不少資料,了解到了別人已經做到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做到,而我覺得又是應該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將估算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而缺乏通過估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于是圍繞這個目標我開始進行課的設計,把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生生活問題的思考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且通過估算還要學會思考問題,經常保持對周圍事物有關數(shù)據(jù)的敏銳性。
    2、一節(jié)好的課,應該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始終把握住“估算來自于生活”這一認知目標,在教學中首先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產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學生掌握了估算意義的基礎上,選取典型實例,讓學生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從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而從學生的反饋看,估算意識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學中滲透。
    3、一節(jié)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學生表現(xiàn)出對生活問題的敏銳和個性化的學習能力,課堂上有矛盾的產生、與有學生之間的思維撞擊,這樣的課才具有生命力。在這堂課中,學生參與了,但缺少同伴間的交流,如能讓他們之間也有爭辯有碰撞,對估算的理解將更有生命。
    回顧我在備課過程中,自以為對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還查閱了很多資料,而現(xiàn)在看來,這些只是為上這一節(jié)課而準備的,也僅僅是鉆研了教材上的例題,查閱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而已,對于與估算相關的本體性的知識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做長流水,這長流水不應僅停留在小學數(shù)學課本上,還應閱讀掌握作為數(shù)學這門學科更廣泛的知識。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四
    第59頁的例2,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5~12題。
    1、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在積極參與和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解釋估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比較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教學重點:嘗試估算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口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合理選擇估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探究討論嘗試、練習、教學用具:課件。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題的結果嗎?
    二、新課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59頁主題圖.問:他們遇到了什么麻煩?你能幫幫他們嗎?
    哪個同學知道?愿意來說一說嗎?
    (2)把在圖中獲取的信息匯總,說成完整的一道題:
    大會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個座位。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得下嗎?要判斷350名學生能否坐得下,必須估算出會議室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3)小組合作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的想法.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討估算方法。
    (1)小組討論:怎樣估算得數(shù)?小組合作討論;22×18≈你是怎么想的?
    (2)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
    20×20=400(個)。
    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440(個)。
    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360(個)所以,350名學生能坐下。
    (3)比較、評價。
    學生說出后肯定學生的想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3、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得出3種不同的結果,那是不是每種方法都能比較有把握地判斷出夠不夠坐呢?著重引導學生明白:在第(3)種情況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夠坐,那實際結果肯定就能坐下。這種方法在這里相對而言更有把握解決“夠不夠坐”的問題。
    4.總結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兩位數(shù)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shù),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確定積的范圍,或者把其中的一個數(shù)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shù),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確定積的范圍.
    三、鞏固練習:
    1.估算下面各題(估算搶答比賽).89×30≈。
    43×22≈。
    35×19≈。
    24×39≈。
    63×29≈2.做課本59做一做嘗試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3、練習,突破難點。
    《氣象知識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師決定買12本,李老師大約要準備多少錢?
    選擇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針對不同爭議,同桌互議,然后匯報。
    小結: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由于因數(shù)的不同特點,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幾種,但我們在解決不同的情境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盡量取整十整百的數(shù)或者是幾百幾十的數(shù)。什么時候估大些,什么時候估小些,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不能機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shù)。
    你們可要記住了哦!
    四、擴展延伸:。
    1.請你來做小判官。
    2.生活應用。
    五、總結。
    請學生談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1.練習十四:第4題、第10題。
    2.課外延伸。
    請你把你是怎樣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寫一篇生動的數(shù)學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