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引用相關(guān)理論知識,提升總結(jié)的深度和廣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寫作范文,供大家參考。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一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二.朗讀本詩二遍。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俺跗健睂懘核鷿M湖堤?!霸颇_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三.小結(jié):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一.導入新課: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二.朗讀理解。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x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jié)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三.小結(jié):
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二
本課以“大海”為主題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安排了演唱大海的歌曲,聽安定還的樂曲,意在讓海邊生長的孩子能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現(xiàn)自己所熟悉和喜愛的生活情景,讓不是在海邊生長的孩子能通過延長大海的歌曲、聽賞大海的樂曲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娃”的生活情趣。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有:演唱歌曲《海娃的歌》,聽賞與跟唱歌曲《大海搖籃》,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音樂活動“破譯密碼”。
1、能學會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積極用身勢動作參與表現(xiàn)歌曲。
2、在歌曲學唱中認識升加號,知道音高區(qū)別,并能在延長歌曲時準確運用。
3、能認真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體驗樂曲的意境。
4、能隨樂哼唱歌曲《大海搖籃》。
5、能積極參加“破譯密碼”的音樂活動,能準確找到每個樂句的結(jié)束音。
1用明亮、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勢造型《海娃的歌》中擔任一個角色,結(jié)合歌曲進行表演。
2能認真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體驗樂曲的意境。
歌曲的藝術(shù)處理。
cai教學輔助軟件、電子琴。
第一課時。
一、清晨歡樂的?!獙W習歌曲《海娃的歌》。
1、聽音樂,玩游戲,學習歌曲旋律。
(1)音樂游戲——“抓尾巴”
師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進行游戲。
(2)音樂游戲——“浪花飛起來”
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音樂游戲。
(3)模唱旋律。
師:你能學著海風輕輕地唱一唱嗎?請用“l(fā)u”模唱。
老師啟發(fā)學生用其他聲音來模唱。
學生探索用不同的'聲音模唱歌曲旋律。
2、學習《海娃的歌》的歌詞。
(1)聆聽范唱。
播放范唱。
學生安靜地聆聽。
(2)試唱歌詞。
師:你能試著唱一唱歌詞嗎?不會也沒關(guān)系,將不會唱的樂句記下來,大家互相幫助。
老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隨著音樂輕聲唱歌詞。
3、創(chuàng)編身勢造型《海娃的歌》。
(1)討論造型方案。
老師啟發(fā)學生在“清晨歡樂的?!鼻榫持荒芨刑剿?、嘗試用人聲模仿海浪、海風、吹海螺、海輪的鳴笛聲等各種聲響,配合音樂或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用身勢造型參與表演《海娃的歌》。
學生與他人合作,大膽嘗試用人聲表現(xiàn)情境。
(2)各組進行身勢表現(xiàn)。
各組學生隨音樂進行身勢造型,并對其他組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選出有特色的“造型師”,進行表演準備。
(3)身勢表演。
學生邊唱歌邊進行身勢造型的表演。
二、深夜神秘的?!雎牎洞蠛:托涟吞氐拇?。
(1)介紹交響樂組曲的背景,讓學生熟悉組曲中分別代表蘇丹王和往后的主題音樂,同時也向?qū)W生講述這個故事。
(2)認識“辛巴特”其人,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3)師:夜深了,海面上泛起陣陣波光。你們快聽,多美的音樂呀!
(4)師:音樂中的大自然是美麗多變的,時而歡快,時而寧靜,時而又神秘莫測。我們學會了演唱并表演了《海娃的歌》,在《大海搖籃》中作游戲。也聆聽了《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的美妙音樂。只要你細心,你就能用音樂表現(xiàn)身邊的一切。下節(jié)課再見!
第二課時。
一、聽賞與跟唱《大海搖籃》。
1、聽賞并對比。
2、歌唱。
3、進行《大海搖籃》音樂游戲。
師:風輕輕地吹來,歡樂的海漸漸地平靜下來,海面就像搖籃一樣輕輕地、靜靜地搖。我們一起來做“大海搖籃”的音樂游戲吧!
老師帶領(lǐng)學生在音樂聲中作聽賞游戲——“大海搖籃”。
學生在《大海搖籃》的音樂聲中,和他人配合玩聽賞游戲。
二、音樂活動“破譯密碼”
1、集體跟琴唱一唱旋律;
2、以分組或個人亮題板的形式,寫出每條旋律的結(jié)束音;
3、集體選出最佳結(jié)束音。
學生對《海娃的歌》的這首曲子很感興趣,學習興趣濃厚,效果也很好,我想這正印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但是結(jié)尾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還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攻克這個難點。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三
聽賞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平穩(wěn)、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形象。
聽辨兩首不同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共同的音樂特點------旋律抒情恬美,節(jié)奏富有動蕩感。
磁帶、錄音機。
教學活動。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欣賞樂曲《搖籃曲》。
1、導入:
(1)請學生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2)請學生根據(jù)歌曲描繪得已經(jīng)搭出美麗的意境。
(3)提問:在這美麗的夜晚你會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課題。
3、聽賞音樂家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提問:說說樂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感覺?
4、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樣的方式聽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6、復聽兩首樂曲。
(1)、出示兩首歌曲的歌詞,請學生輕聲朗讀。
(2)、邊聽邊左右搖晃身體。
(3)、師生相互交流感受。
7、創(chuàng)設(shè)情景,學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即興表演搖搖籃或是紅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教學拓展:
教師請學生集體聆聽我國著名音樂家汪玲作曲的《搖籃曲》和印度兒童歌曲《搖籃曲》。
四、總結(jié)、結(jié)束。
播放《閃爍的小星》伴奏音樂。
出示舒伯特圖像畫面。
出示兩首《搖籃曲》歌詞畫面及其音樂。
讓學生在自己搭的造型中發(fā)揮想象,為下面的.聽賞埋下伏筆。
簡單了解著名音樂家舒伯特。
通過朗讀歌詞了解詞意。
感受樂曲節(jié)拍。
了解中外著名的搖籃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后反思:這個單元主要是欣賞搖籃曲,但是一開始我請學生欣賞由莫扎特貝多芬兩位世界頂級音樂大師的力作時,學生都表顯出了排斥的態(tài)度,因為它是由美聲來加以表現(xiàn)的,欣賞名作雖然是好,但是前萬不要抹煞了孩子的兒童心理,他希望聽到的是活潑的歌曲,所以我認為教材在兩年級編入此欣賞曲稍微有些不妥.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從而展現(xiàn)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設(shè)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想個夠,讀個透,結(jié)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3.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學習兒童詩表達方式,領(lǐng)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我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了解兒童詩,形象解讀兒童詩意境的“意”和“境”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1:詩人寫給兒童讀的詩叫兒童詩。
2:適合兒童讀的詩。
3:還有兒童寫的有兒童情趣的詩。
……。
師:對!成人或兒童寫的具有兒童情趣、反映兒童生活、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就是兒童詩。
師:有人說兒童詩意境好美啊,你們知道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境嗎?不知道吧,下面我們來了解兒童詩的意境吧。
師出示符號“0”,讓學生根據(jù)“0”的形態(tài)特點觀察、想象:“0”是什么?(數(shù)字零、字母0、雞蛋、石子、張開的嘴、圓圓的盤子、圓圓的月亮、紅紅的太陽??)。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畫面,就可以作為兒童詩的“境”,如果以此為題目在詩中進行無限的遐想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們讀兒童詩就要抓住詩中的“境”去體會詩中的“意”。
師:出示“小手﹢桃樹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會長出什么呢?1:我會長出稚嫩的花蕾,在陽光下盡情地綻放。
2:我會長出稚嫩的枝條,在春風春雨中盡情地生長。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想法?
1:我會與樹上的小鳥、桃樹枝、桃樹葉成為好朋友。
2:我會讓小鳥在我的枝條上筑巢、搭窩,讓鳥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歌唱美好的生活??
師:出示“腳丫十柳樹根”,如果把你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又會長出什么呢?
1:我會長好多好多的根。
2:我會發(fā)好多好多的芽。
3: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葉。
4: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樹,長成一片茂盛的柳樹林子。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愿望?
我會給人們遮蔭,讓我的同學在樹下乘晾、讀書??
師:出示“眼睛十風箏”,如果把你的眼睛裝在風箏上,你會看到些什么?1:我會看見藍藍的天空、自由飄飛的白云。
2:我會看見自由飛翔的小鳥;還會看見紅彤彤的太陽。
師:往下看。
師:那么,你們又會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2:我會變成一棵搖錢樹,為窮人搖下很多很多的錢,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3:我會變成神筆馬良,為癱瘓的媽媽畫出神藥,媽媽吃了藥馬上就能站起來。
師:多么孝順、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也會變成神筆馬良,為窮人畫美味佳肴、高樓大廈;還為我自己畫一臺電腦,我要在網(wǎng)上讀好多好多書,還要盡情地玩各種喜歡的游戲??這一切都是我們所想。
請同學們打開書39頁——兒童詩之《我想》。
板書課題:9、我想。
1.生自由放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
2.檢查、教讀,讀到正確、流利,讀出兒童詩的節(jié)奏、韻味。特別注意“悠啊(wa)悠”、“長啊(nga)長”、“望啊(nga)望”、“飛?。▂a)飛”中的“啊”的變音指導。
師過渡:同學們剛才的想象豐富、奇特,我相信你們還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你們的愿望通過努力一定會實現(xiàn)的?!鞍研∈职苍谔覙渲ι希涯_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會《我想》的意境及情感教育。
(一)作者想象。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認真讀一讀,看看作者的想象好在哪里?
1:第一節(jié)作者用了比喻和擬人進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長成花苞牽著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天的歌”讓人回味無窮。
板書:安----悠(歌唱)。
第二小節(jié)作者用“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概括了我們所有的想象。板書:接------長(篷帳)。
第三小節(jié)作者把藍天比喻成課堂很美。
板書:裝------望(藍天)。
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寫下來,課本裝得下嗎?在這里他是選取典型的畫面“白云、太陽、天”表達兒童對藍天的遐想和喜愛之情。
師:第四小節(jié)想象奇特,“飛”字用得好,寫出了兒童對美好愿望的向往與追求。
板書:種------飛(遠方)。
(二)體會作者構(gòu)思特點,模仿寫詩。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每一節(jié)的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1:作者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2:每一節(jié)都是先寫我想怎么樣,再想象做什么、結(jié)果是什么.。
師:對!你能模仿著寫一寫嗎?(學生模仿寫作師巡查)。
分享:我想把鼻子裝在蜜蜂上,帶著毛嘟嘟的身體,在花叢中飛舞,聞啊,聞——聞花朵的清香。我想變成一對翅膀讓想飛的人們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盡情欣賞祖國的秀美風光我想變成一雙眼睛讓盲童們感受人間的溫暖看見世界的光芒我想變成一幅清亮的喉嗓讓聾啞兒童擁有甜美的聲音能夠盡情歌唱。我想變成一片花瓣悄悄地站在枝頭眺望著春天那美麗的面龐我想變成一個西瓜躺在綠油油的田野里享受那夏日的艷陽我想變成一片雪花快樂地飄啊飄用我的粉妝玉砌裝點祖國山河大江。
(三)情感教育。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老師相信你們的明天就像你們的遐想一樣美。
好,但無論你走多遠,有多輝煌,請別忘了家里還有牽掛你的和你牽掛的人。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
五、升華總結(jié)。
1、作者高洪波以“想”為詩眼,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我的童年我做主!
愿所有的孩子都過上一個幸福,快樂、難忘的童年!
六、課后練習。
寫一首兒童詩。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五
1、通過讓幼兒反復欣賞樂曲,感受搖籃曲的安靜、緩慢、抒情等情感。
2、能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xiàn)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音樂伴奏,布娃娃,(幼兒人手一個),課件。
(一)導入復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jié):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jié):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nèi)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ㄐ蕾p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jié)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jié):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nèi)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xiàn)對娃娃的寶貝)。
4、結(jié)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六
教學設(shè)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shè)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材內(nèi)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教學過程、板書設(shè)計等。而不斷深入的語文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以《觀滄?!窞槔瑸榇蠹抑v解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教師應如何編寫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觀滄?!肥侨私贪嫫吣昙壣蟽缘谝粏卧谒恼n《古代詩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詩歌,選自《樂府詩集》中的《步出廈門行》,是曹操的名篇。這篇詩歌是在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后,歸途中登山觀海,觸景生情所寫。通過描寫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xiàn)詩人開闊、博大的胸襟,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這篇詩歌在第四課中擔負著引領(lǐng)學生誦讀、感悟詩歌魅力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詩歌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描繪大海的課文,已經(jīng)建立了對大海的直觀印象;學習過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但是對詩歌中語言文字的妙處體會不深、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把握不強,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詩歌。此外,七年級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較小學階段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抓住詩歌情節(jié)發(fā)展,體悟詩人心境,從而產(chǎn)生讀好詩歌的興趣和熱情。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讀、寫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并知道字義;
(2)能夠準確地理解全詩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在讀中理解與想象,分析這首詩的意思和寫作特點;
(2)分析全詩是如何展開的,歸納描寫實景、虛景及體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想象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感悟詩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
(2)提高語言文字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
正確朗讀、默寫詩歌并理解其意思,習得與樂府詩、曹操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
難點:
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感悟詩人當時的心境。
教學策略。
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制作多媒體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使學生在課前了解詩歌相關(guān)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后,提供與詩句相關(guān)的圖片引導學生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遵循在教師引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以讀促講,以讀促悟,適度拓展文本,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
利用多媒體資源解讀《觀滄?!返谋尘爸R、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队^滄?!返膭?chuàng)作年代久遠、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觀滄?!废嚓P(guān)的背景知識如創(chuàng)作背景、詩體介紹等制作成微視頻和交互式課件,上傳至教學通,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充分了解相關(guān)知識,為準確領(lǐng)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奠定基礎(chǔ)。
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通過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自主探究學習生字、詞的讀音;第二階段教師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而在精讀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最終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也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習慣,完善自身語文知識體系,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對于每一個問題,教師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和完善,鞏固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打開教學通中的練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匹配詩句和圖片,并完成有關(guān)文學常識題目的練習,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意境。
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教室上課,老師與學生每人手中一臺電腦,運用暢言教學通與教育云空間進行授課。
《觀滄?!范嗝襟w交互式課件、《走進觀滄?!肺⒄n、《“樂府詩”知多少》微課、練習題資源。
(1)課程導入:
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看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利用多媒體播放《說唱臉譜》)。
生:聽音樂。
師:誰能說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呢?
生:關(guān)公、張飛、曹操等等。
師:歌曲里“白臉的”指的是誰呢?
生:曹操。
師:對,“白臉的”就是曹操。不知道大家對曹操了解多少呢,誰可以分享一下?
生: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師:大家對曹操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ppt展示)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詩人。他的詩歌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篇中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了東漢末年人民的苦難生活。代表作有詩歌《短歌行》、《觀滄?!贰ⅰ洱旊m壽》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曹操,學習他的名篇——《觀滄?!贰#ò鍟河^滄海)。
設(shè)計意圖:教師利用歌曲引出曹操,吸引學生注意力;而通過提問,引出本節(jié)課所學課文。
(2)整體感知:
生:樂府詩。
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思考本節(jié)詩歌與以往詩歌的不同。
師:很棒,看來大家在課下都已經(jīng)觀看了《“樂府詩”知多少》的微課了,也已經(jīng)知道有的樂府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那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一下詩歌吧。(板書:觀滄海整首詩)。
生:點擊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可以自己先讀,也可以在電子課本中截取部分課本區(qū)域,生成帶點讀的電子卡片到制作工具中,實現(xiàn)即點即讀。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朗讀呢?
生:同學甲和乙朗讀。
生:指出個別生僻詞和易錯字。
師:看來大家對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比較陌生。哪位同學可以準確地讀下這幾個字詞呢?(ppt展示“碣石、澹澹、竦峙”的讀音)。
生:同學甲讀字詞。
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讀一遍這首詩吧,注意把每一個字讀準。(板書:在黑板上為“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標上讀音)。
生:一起朗讀詩歌。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下面我就要來考考大家了。這些詞在本首詩歌中是什么意思呢?(ppt展示“臨、碣石、以、澹澹、蕭瑟、何、竦峙、星漢、至、洪波、幸、詠志”的詞)。
設(shè)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將字詞讀準,知道每一個詞語的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詩句。
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
師:(總結(jié))同學們說的都對,看來課前的預習工作做的很到位。下面,我們再來鞏固下每個詞語的意思。(借助ppt回顧每個詞語的意思)。
生:聽講、記筆記。
師:知道了詞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詩的含義了。誰能將這首詩翻譯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呢?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
生:思考。
師:誰來試試呢?
生:學生甲翻譯詩歌。
師:說的`不錯,現(xiàn)在請各位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曹操,隨著老師的聲音(打開在教學通上已錄制好的錄音),一起看看曹操看到了什么吧!
生:閉上眼睛,感受詩歌。
設(shè)計意圖:鞏固字詞含義,加深學生對本首詩的理解;而閉眼感受,想象畫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3)精讀交流:
師:好了,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下詩吧。
生:自由朗讀。
師:大家覺得這首詩主要講什么呢?
生:景物(或者一些具體的景)。
師:對,這是一首描寫景色的詩?,F(xiàn)在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前所看的微課,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將整首詩劃分層次,思考全詩是圍繞哪個字來展開的?第二:全詩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景(真實看到的景),哪些是虛景(想象的景)呢?第三: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呢?借助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切換ppt,顯示出這三個問題。隨后走下講臺,聽取不同小組的討論并進行引導。)。
生: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討論的怎么樣了,哪幾個小組來分享呢?
設(shè)計意圖:通過閱讀感悟,合作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生:以小組的形式分享討論結(jié)果。
師:(老師根據(jù)同學們回答的情況進行引導、總結(jié))同學們說的很好,這首詩前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板書:第一層,總寫)“觀”字是全詩的詩眼,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詩句都由“觀”字展開,寫了作者的登山所見、所聽、所想,看到了水、山島、樹木、百草、洪波,聽到了秋風,想到了日月之行、星漢燦爛。作者描寫了很多景物,其中3-8句描寫了“大?!薄ⅰ吧綅u”、“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實景(板書:第二層,實寫),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了“日月”、“星漢”等虛景(板書:第三層,虛寫,二層和三層屬于分寫)。
設(shè)計意圖:教師總結(jié),梳理學生討論中忽視的問題。
生:記筆記。
師:作者既寫了虛景,又寫了實景,想要表達什么呢?請結(jié)合課前的預習材料進行思考。
生:思考,回答問題。
設(shè)計意圖:通過景物的描述,使學生結(jié)合課前所學知識總結(jié)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作者看到壯闊的大海,從而寫下這首詩,大家思考一些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呢?
設(shè)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jié)寫作特點,利于該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生:思考,回答。(借景抒情、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
師:對,作者看到借用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了大海的壯闊,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是大家所說的借景抒情。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還有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沒有講呢?其實啊,這首詩開始是沒有題目的,《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而詩的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板書:在本句詩后面標上附文)。
(4)課后小結(jié)與作業(yè):
師:大家讀了幾遍詩歌之后,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了詩歌的知識呢?下面,來考考大家:請同學們打開《觀滄?!窚y試題,自己在下面練一練吧。
生:打開教學通的測試題,進行測試。
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試題鞏固課堂知識,體悟借景抒情特點,利于之后古詩詞的默寫。
師:看來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微課來總結(jié)一下《觀滄海》。請同學們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
生: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開始賞析。
師:“白臉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的狡詐,但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卻接觸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曹操,讀出了他的遠大抱負。那么,年老之后的曹操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前所讀的《龜雖壽》在課下進行思考,不斷地走近曹操。
師:下面,布置兩個小作業(yè):1.背誦詩歌并準確默寫。2.搜集一首樂府詩,細細地品讀,領(lǐng)略其中的美,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七
《搖籃》是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二中的一節(jié)教育活動,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用清新的語言描繪了四幅寧靜溫馨的畫面。詩的最后一句轉(zhuǎn)向媽媽和寶寶,會喚起幼兒對母親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么美好。誰是搖籃?搖的是誰?寶寶是怎樣睡著的?這些都是由作者精心安排的,這也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和平、寧靜、溫馨生活的向往和贊美,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幼兒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向往和平、寧靜、溫馨的生活,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新綱要的要求,我是這樣設(shè)計《搖籃》這一首兒童詩的:首先,通過出示真正的搖籃,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然后伴著柔美的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一種美的氛圍,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借助課件引導幼兒觀看意境優(yōu)美的畫面,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自然地學會詩歌,并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基礎(chǔ)。為了突破仿編詩歌這一難點,我先引導幼兒看圖仿編,再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仿編,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最后請幼兒為自己仿編的詩歌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既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使語言與藝術(shù)達到了有效的整合。
活動重點: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能有表情地誦讀詩歌。
活動難點:學習仿編詩歌。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chǔ)上,學習仿編詩歌。
3、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搖籃。
2、和幼兒人數(shù)相當?shù)募垺⒐P等材料。
(播放優(yōu)美的搖籃曲,教師與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出示搖籃,播放搖籃曲)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教師輕輕的搖著搖籃)聽著優(yōu)美的搖籃曲,小寶寶躺在搖籃里睡著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搖籃》。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得都是誰?
(2)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伴著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美的氛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3)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他們搖著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睡著了,小寶寶是怎樣睡著的?請大家仔細聽。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jié)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的睡著的?
幼兒: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八
本單元的5首詩歌和兩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對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時憂國、抒發(fā)情懷,或感悟人生、思考未來,讓我們體驗到各具特色的文學表達,點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學習本單元可以從青春的價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蘊,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敞開心扉,追求理想,擁抱未來。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韻律、節(jié)奏,分析這些形式上的特征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3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4分析作品所選取的典型環(huán)境對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作用。
5賞析文學作品中運用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賞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和語言表現(xiàn)力。
6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情感與作者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背景、時代精神之間的關(guān)系。
7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8·初步學寫詩歌。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1·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2·嘗試寫作詩歌。
課時1目標《百合花》。
1·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2·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
3·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
4·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知道。
課時2目標《哦,香雪》(泛讀)。
1·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
2·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
3·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
課時3目標《沁園春長沙》。
1·領(lǐng)略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引發(fā)對青春的思考。
2·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潑靈動,意境的豐盈深邃。
3·反復誦讀,仔細揣摩,體會這首詞選詞煉字的精妙之處知道。
課時4目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
1·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氛圍,理解詩歌新穎的內(nèi)涵與形式特征。
3·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
4·體會象征手法的運用。
5·感受詩人借助意象所營造的氛圍所抒發(fā)的情感。
6·體會詩歌的遣詞造句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理解。
課時5目標《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泛讀)。
1·把握詩歌意象豐富的內(nèi)涵。
2·欣賞作品中想象的奇特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大膽、靈活。
3·把握作品節(jié)與節(jié)之間關(guān)系,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4·梳理詩歌寫作特點。
課時6目標。
1·結(jié)合前五首詩歌的學習,討論詩歌該如何寫作。
2·明確詩歌寫作的要點。
課時7目標單元檢測:與單元教學目標向匹配的學習內(nèi)容與能力檢測知道理解。
課時8目標單元檢測講評:診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知道理解。
運用綜合。
第三部分:單元活動設(shè)計。
一、單元學習活動目標。
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體會詩歌和小說的獨特魅力;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嘗試寫作詩歌。
二、單元學習活動任務。
欣賞本單元作品,從你最有感觸的某一點出發(fā),和同學就青春的價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反復誦讀本單元詩歌作品,圍繞意象和詩歌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風格。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去理解兩篇小說的內(nèi)涵,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sh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典型的新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借鑒本單元詩歌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發(fā)揮想象,寫一首詩,書寫你的青春歲月。匯總所有同學的詩作,編一本詩集。
三、單元學習活動方案。
(一)規(guī)劃活動過程,設(shè)計學習支架。
本單元的主問題是:小說和詩歌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何以如此回味無窮?
次問題是:小說和詩歌還有哪些獨特魅力?
(二)分解主問題為三個子問題:
1.意境的概念與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賞其特征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shù)魅力?
2.意象特征在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是如何創(chuàng)設(shè)美感的?
3.運用文本所學,嘗試寫作一首詩歌。
(三)分解次問題為二個子問題:
1.《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
體現(xiàn)出怎樣的意蘊和情感,各有什么不同的風格?
2.《百合花》和《哦,香雪》兩篇小說有何異同點?
本單元的主問題與次問題都在課內(nèi)進行。學生須在認真研討的基礎(chǔ)上,借助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信息,通過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單、小組討論、師生問答、補充修正等活動,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四)結(jié)合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對各子問題進一步分解以及學習活動大體規(guī)劃如下:
1·閱讀《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思考作者是怎樣利用意象創(chuàng)設(shè)意境之美?要理解此文本,一者要對作家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補充,二者要對意象有深度認知,三要借助他人的鑒賞文字助推學生的理解。
老師可補充相關(guān)背景資料。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借助背景資料與文本誦讀,感受詩人的胸懷與追求。通過所供的相關(guān)欣賞資料,領(lǐng)悟其特征對本作品審美價值。
2·自讀《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通過梳理文本,初步解決概念的理解、特征的認別;通過研究樣例,學習詩歌的寫法。
學生可以對三篇詩歌進行比較研讀,體悟意境的三大特征。意境的特征在不同的文本中或多或少都有體現(xiàn),學生可通過三個文本的比較研讀,形成具體感受。
學生可自行梳理出詩歌寫作特點要點,教師適當點撥指導即可。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可自行梳理出意境的三大特征;可嘗試寫一首詩歌,書寫青春歲月。
3·閱讀《百合花》,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體悟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自讀《哦,香雪》,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將《百合花》與本文作比較,結(jié)合寫作背景,發(fā)現(xiàn)兩篇作品在表達、主旨、藝術(shù)及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共性與獨特之處。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學會人物刻畫手法的賞析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能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悟主人公的精神與品質(zhì),能領(lǐng)悟青春的價值。
5·通過單元學習后活動,學會意境的鑒賞與寫作。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九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練就一點讀的功夫,終生受益無窮。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誦讀這四首詩,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2.過程與方法:結(jié)合四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詩的大體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品味欣賞詩中佳句,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豐富情感積累。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賞詩中的佳句。
多媒體課件。
一、課前熱身。
1.邊塞詩歌知多少?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朝開始興盛,唐朝即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盛唐是邊塞詩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涌現(xiàn)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
唐朝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BR> 盛唐邊塞詩的特點。
(1)題材廣闊:一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diào)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2.認識作者,寫出作者的相關(guān)信息。
(1)《涼州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詩人。
(2)《從軍行》的作者王昌齡,_______朝詩人。擅長五言古詩和絕句,尤其“七絕”成就最高,人稱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維,字________,詩人,畫家。____朝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因之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__________。蘇軾稱贊他的作品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確抓住了王維詩作的藝術(shù)特色。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作者岑參,_________朝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詩作多表現(xiàn)軍旅生活及奇麗風光,格調(diào)高昂,想象豐富,頗具奇情壯彩。因其曾任嘉州刺史,故稱__________。
二、自主學習。
1.小組內(nèi)朗讀四首詩,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
(2)學生試讀,要求注意“仞,羌,侯騎,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確讀音。
2.自由讀,感悟,概括詩歌內(nèi)容。
三、合作探究。
1.精讀:品味欣賞詩中佳句;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一句什么意思,僅僅指實際的自然現(xiàn)象嗎?
(2)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比喻好在哪里?
2.品讀:指出下列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方法。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3.小組品讀:討論歸納詩歌主旨。
四、課堂檢測。
1.根據(jù)下列提示默寫。
(1)《涼州詞》中描寫涼州一帶蒼茫遼闊的荒涼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2)《從軍行(其四)》中歌頌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金甲磨穿,但壯志絲毫不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描寫塞外奇特壯麗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從側(cè)面反映天氣異常寒冷,戰(zhàn)爭非常殘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
(1)一個“大”字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個___字,寫出沙漠中景物的單調(diào),因為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_______。
(3)一個___字,寫出烽煙升騰的荒漠中所顯示的勁拔堅毅之美。
(4)一個“長”字,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個“圓”字,既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寫出了詩人觀賞落日感覺到的親切溫暖和蒼茫。
3.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回答問題。
(1)解釋詞語。
鐵衣:錦衾:瀚海:掣:
(2)這首詩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八句則主要是寫_______________。
(3)由詠雪到送別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是________。
(5)以春景喻冬景,“妙手回春“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詩中表現(xiàn)依依不舍之情,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8)古詩中有不少詠雪的名句,請再寫出兩句來._________________。
五、誦讀,積累。
六、總結(jié),反思,本節(jié)課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所得,所感。
試讀自由讀熟讀研讀品讀誦讀。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
沿著經(jīng)典詩歌的流淌脈絡,現(xiàn)代人開始重溫這些經(jīng)典。作為新時代的學子,作為有詩的國度之稱的炎黃子孫,我們對詩歌的了解有多少?期待通過《輕叩詩歌的大門》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學習的心得和收獲。讓學生在展示活動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持續(xù)學習詩歌的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备鶕?jù)綜合學習的特點,我力求做到凸現(xiàn)綜合特點,不失語文個性。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從而輕輕叩響詩歌的大門。
知識目標:
1、通過匯報活動,讓學生展示收集詩歌并制作的古詩詞集,交流學習的收獲。
2、復習詩歌知識,培養(yǎng)學生嘗試寫詩的能力,叩響詩歌的大門。
能力目標:
1、讓學生在展示活動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賞美的能力。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fā)持續(xù)學習詩歌的興趣。
2、感受詩歌的魅力。
重點:做好匯報前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整理好的資料,朗誦的內(nèi)容、音樂。編好的詩集,以及我班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班級《蝶舞輕揚》文學社的兒童詩集。
難點: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效果,以及如何突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味。
1、教師準備:匯報活動設(shè)計,收集學生積累的資料(教師積累的資料也整理出來)制作好精美的課件。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呈現(xiàn)。
2、學生準備:朗誦材料,匯報內(nèi)容,自編詩集、詩配畫,原創(chuàng)小詩,好詩欣賞等。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在文藝百花園中,詩歌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呈現(xiàn)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時的圖片)大家分小組制定計劃、進行詩歌收集、開展詩歌知識競賽、創(chuàng)作詩歌、編小詩集。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吧。
二、經(jīng)典詩詞代代傳。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在前一段時間收集并背誦了很多的古詩詞?,F(xiàn)在老師想跟你們做一個“古詩詞之最”游戲來考考大家。
“我說你接”內(nèi)容為:
1、師:最開心的事?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師:最孤獨的人?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3、師:最值錢的書信?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師:最高的瀑布?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師:最知心的朋友?生:(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6、師:最深厚的友誼?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師:最強的生命力?生:(離離原小草,一歲一枯榮。)。
8、師:離家最久的人?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三、展示自編詩集。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能干!老師相信同學們會背的、喜歡的詩詞一定不止這些吧?生:不止,不止!
師:前段時間你們通過小組合作一起把自己喜歡的詩歌自編成了一本詩集,現(xiàn)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跟同學和老師分享一下呢?師:那現(xiàn)在我們就用掌聲請出每個小組匯報展示的代表帶著你們的作品上臺來。
小組代表端著放在漂亮卡紙上的自編詩集站在臺上。
師:選擇其中幾個代表詳細介紹自編詩集,如談談詩集的名字、小組成員最喜歡哪位詩人的詩、自編詩集時有什么收獲還可以當場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詩歌等等。其它小組代表可以簡單介紹。
師:同學們我們的展示還沒有完,下來我們把你們每個組的作品放到教室的走廊上,請全年級的老師和班級部分代表來為每一本詩集打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fā)獎狀獎品。
四、詩歌知識知多少?
師:同學們,你們在“詩海拾貝”中收集整理了那么多詩歌,真。
是能干!那你們對詩歌的知識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師又想考考大家!詩歌知識競賽題:
1.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一個廣闊的海洋。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2.《七步詩》的作者是()。
3、“詞”又被稱為()。
4、我們通常說的“元曲”,正式的名稱應該叫做()。
5、詞和曲與詩歌的不同之一是在題目前還分別有()和()。
6、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被公認的三個黃金時期的文學樣式分別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7、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高峰的兩大著名詩人是()。
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9、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
10、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jīng)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五、展示班級兒童詩集、朗誦原創(chuàng)佳作。
師:同學們,“蝶舞輕揚”是什么?(出示課件蝶舞輕揚封面)生:“蝶舞輕揚”是我們班級兒童詩文學社的名字。
師:是的,我們班的孩子最愛寫詩了。下面請班級小詩人代表拿著我們的“蝶舞輕揚”兒童詩集上臺展示。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蠟燭,因為我不能忍受它的淚流成灰,可您總在默默燃燒。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黃牛,因為我最心疼它大汗淋漓,仍然遭受鞭子的抽打,可您總在默默耕耘。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人梯,因為每每踏在人梯上,我總覺得心如刀絞,可您總默默忍受。
看!那一團團美麗的火苗,飄動著迷人的向往???!那一圈圈鮮艷的光環(huán),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老師我想對您說——您雖平凡,但您做著綠葉的工作,做著最偉大的事業(yè)。
生2(李高欣):我手中這一期是上一次綜合性學習圍繞“祖國在我心中”寫的。這里面有我的作品,但我更喜歡我同學(曾英琦)的《祖國,我愛您!》我跟大家朗誦一下。
祖國,我愛您!
——曾英琦。
祖國,我愛您!愛您的錦繡山川,愛您的滾滾長江,愛您的九曲黃河,更愛您巍峨的山海。
祖國,我愛您!
雖然您在大屠殺中血流滿面,但是您依然頑強地站起來了。是您使——。
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灰飛煙滅。圓明園的搶掠使人銘記在心,祖國您受到的屈辱,我們百年難忘!
祖國,我愛您!
聞,五十六朵鮮花競相開放,聽,國歌的音韻遙傳八方,看,國旗在廣場上冉冉升起。我相信,祖國的天會更藍。我相信,祖國的水會更清。
我相信,祖國的山會更巍峨。我相信,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是一片艷陽天!
生3:我這里還有最近同學們在“與詩同行”中寫的兒童詩。生4(羅英):我手中這一期是我們班級蝶舞輕揚文學社的第一期關(guān)于“快樂童年”的兒童詩,是在上學期寫的。
生5(曾英琦):我這里這一期則是第三期關(guān)于“愛是什么”為主題的。同學們在這里面借詩來抒發(fā)了對父母親的感恩。
生下臺,師:請把掌聲送給這詩集中小詩人們,老師希望你們以后寫出更多更美的詩歌!
六、師小結(jié)。
下面就讓我們用我們年級的羅懷君老師送給大家的一首詩來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課吧!
(原創(chuàng))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喻寺小學。
羅懷君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的天堂。
走進詩經(jīng)。
那“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猶在耳邊回蕩。
走進楚辭。
蘭蕙依然為祖國命運而開放。
走進詩仙。
我仿佛看到了“直掛云帆濟滄?!钡睦硐搿?BR> 走進杜甫。
我仿佛看到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憂傷。
走進白居易。
我仿佛聽到了琵琶的音響。
走進蘇軾。
我仿佛看到了“大江東去”的豪放。
走進徐志摩。
我仿佛看到了康橋掛著一輪月亮。
走進普希金。
我讀懂了:面對生活,請不要悲傷。
走進雪萊。
我聽到了春天的腳步不太漫長。
走進泰戈爾。
我看到了校園花兒燦爛漂亮。
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分享。
詩歌就是擦亮眼睛詩歌就是發(fā)現(xiàn)美麗的芳心。
詩歌就是掏出良心詩歌就是攥著同情心詩歌就是捧著關(guān)心詩歌就是牽手愛心。
詩歌多么令人神往詩歌就是歌唱。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馨香。
師:同學們,詩歌的大門已經(jīng)打開了,讓我們繼續(xù)探索這個美麗的詩的世界,每天看到詩一樣的風景,享受著詩一樣的生活,繼續(xù)與詩同行吧。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guān)知識,準確朗讀并默寫這四首詩歌。
2、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4、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學情分析。
教師要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課前提示,結(jié)合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提高能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與大自然溝通,更好的體會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他藝術(shù)特色。教師重點分析的內(nèi)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學生對此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打開學詩、讀詩的思路。
課時分配2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一)初讀。
1、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幸運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教師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三)悟讀。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觀滄?!芬辉妼懥藥讓右馑??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好鑼懞K蜕綅u。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是附言,是為合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這幾句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
小結(jié):“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背誦全詩。(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讀。
1、聽讀詩歌,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1、能流暢地背誦并能默寫。
2、能自如地說出詩歌的意思。
3、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嘗試改寫成記敘文。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介紹古代詩歌的有關(guān)常識,使學生對詩歌有大致印象。
一、從誦讀曹操的《龜雖壽》入題。
二、一生讀,正音:碣、澹、竦、峙、瑟、詠。
三、教師范讀,字正腔圓,感情飽滿。
四、齊讀,響亮整齊。
五、簡析:(學生討論)。
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想像的?
教師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虛寫)。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無關(guān)。
2、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比較閱讀:
請同學欣賞課件《沁園春雪》,請同學感受兩偉偉人在詩風的相同點或異同點。學生自由暢談。
(設(shè)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幫助同學更好地理解了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就可以實現(xiàn)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的宏偉目標了,詩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自然理解了課后的研討和練習第一小題)。
次北固山下。
如果說曹操的《觀滄?!肥鞘銓憘ト说暮觊煔舛群蛡ゴ笾鞠虻拇笃?,那么王灣的《次北固山》一詩只能算是反映兒女情長的小詩。抒寫鄉(xiāng)愁別緒也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主題。
學生大聲讀詩。
思考: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第一句(首聯(lián)),交代詩人在船上,想像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指旅途奔波之勞。
第二句(頷聯(lián)),描寫船上所見之景。
第三句(頸聯(lián)),即寫景又點明時令。
第四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
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四句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請同學閉眼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設(shè)計此題目的: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評析詩人精妙的用詞。如本詩中“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一個“正”字寫出了當時“順風”“和風”的特點。
第二課時。
課型:活動課《白居易眼中的西湖》討論會。
1、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來賞析古詩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合作、包容、傾聽等處事風格。
一、課前安排:課前先布置學生自找資料,在語文筆記本上摘錄好。
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收集和賞析心得。
三、課堂小結(jié):這堂課我學會了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西江月》《天凈沙秋思》。
導入新課:學生齊背前三首詩,鞏固已上內(nèi)容。前面我們學習了有“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罚肺读送鯙吃娭械牡乃监l(xiāng)愁緒,領(lǐng)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的早春風光。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南宋愛國詞人筆下的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要求:
1、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詩人筆下景象,要求細致生動,可以適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補充詩句的空間。
2、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一兩個詞語來表達(閑適)。
詞人為什么要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教師明確:“蟬鳴”可見天氣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夜行遇雨,要尋避雨之處,忽見自己所找的對象,自然就有了喜出望外之情。上片寫景烘托作者的那種閑適自在的鄉(xiāng)下生活。
課堂作業(yè):《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愁的名篇,同桌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給自己的同座描繪一下。(設(shè)計意圖:本詩只用28個字,就把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愁情緒表現(xiàn)出來了,但文中似不見一人,讓學生閱讀品味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詩中之景,可以讓學生同樣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妙)。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fā)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
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3、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jié)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cè))。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guān)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yōu)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yōu)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yōu)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cè)f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lǐng)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fā)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fā)……、(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yè):繪春。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jīng)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并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覺怎么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jié)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jīng)驗,豐富相關(guān)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ji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范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nèi)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里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范朗誦古詩后,提問:詩歌里講了什么?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jīng)]聽懂。
3、教師再次示范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nèi)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jié):“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么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jié):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小結(jié):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傳來刮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并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jié)假日里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一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二.朗讀本詩二遍。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俺跗健睂懘核鷿M湖堤?!霸颇_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三.小結(jié):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一.導入新課: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二.朗讀理解。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x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jié)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三.小結(jié):
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二
本課以“大海”為主題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安排了演唱大海的歌曲,聽安定還的樂曲,意在讓海邊生長的孩子能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現(xiàn)自己所熟悉和喜愛的生活情景,讓不是在海邊生長的孩子能通過延長大海的歌曲、聽賞大海的樂曲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娃”的生活情趣。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有:演唱歌曲《海娃的歌》,聽賞與跟唱歌曲《大海搖籃》,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音樂活動“破譯密碼”。
1、能學會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積極用身勢動作參與表現(xiàn)歌曲。
2、在歌曲學唱中認識升加號,知道音高區(qū)別,并能在延長歌曲時準確運用。
3、能認真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體驗樂曲的意境。
4、能隨樂哼唱歌曲《大海搖籃》。
5、能積極參加“破譯密碼”的音樂活動,能準確找到每個樂句的結(jié)束音。
1用明亮、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勢造型《海娃的歌》中擔任一個角色,結(jié)合歌曲進行表演。
2能認真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體驗樂曲的意境。
歌曲的藝術(shù)處理。
cai教學輔助軟件、電子琴。
第一課時。
一、清晨歡樂的?!獙W習歌曲《海娃的歌》。
1、聽音樂,玩游戲,學習歌曲旋律。
(1)音樂游戲——“抓尾巴”
師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進行游戲。
(2)音樂游戲——“浪花飛起來”
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音樂游戲。
(3)模唱旋律。
師:你能學著海風輕輕地唱一唱嗎?請用“l(fā)u”模唱。
老師啟發(fā)學生用其他聲音來模唱。
學生探索用不同的'聲音模唱歌曲旋律。
2、學習《海娃的歌》的歌詞。
(1)聆聽范唱。
播放范唱。
學生安靜地聆聽。
(2)試唱歌詞。
師:你能試著唱一唱歌詞嗎?不會也沒關(guān)系,將不會唱的樂句記下來,大家互相幫助。
老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隨著音樂輕聲唱歌詞。
3、創(chuàng)編身勢造型《海娃的歌》。
(1)討論造型方案。
老師啟發(fā)學生在“清晨歡樂的?!鼻榫持荒芨刑剿?、嘗試用人聲模仿海浪、海風、吹海螺、海輪的鳴笛聲等各種聲響,配合音樂或歌聲來表現(xiàn)歌曲,用身勢造型參與表演《海娃的歌》。
學生與他人合作,大膽嘗試用人聲表現(xiàn)情境。
(2)各組進行身勢表現(xiàn)。
各組學生隨音樂進行身勢造型,并對其他組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選出有特色的“造型師”,進行表演準備。
(3)身勢表演。
學生邊唱歌邊進行身勢造型的表演。
二、深夜神秘的?!雎牎洞蠛:托涟吞氐拇?。
(1)介紹交響樂組曲的背景,讓學生熟悉組曲中分別代表蘇丹王和往后的主題音樂,同時也向?qū)W生講述這個故事。
(2)認識“辛巴特”其人,聽賞樂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3)師:夜深了,海面上泛起陣陣波光。你們快聽,多美的音樂呀!
(4)師:音樂中的大自然是美麗多變的,時而歡快,時而寧靜,時而又神秘莫測。我們學會了演唱并表演了《海娃的歌》,在《大海搖籃》中作游戲。也聆聽了《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的美妙音樂。只要你細心,你就能用音樂表現(xiàn)身邊的一切。下節(jié)課再見!
第二課時。
一、聽賞與跟唱《大海搖籃》。
1、聽賞并對比。
2、歌唱。
3、進行《大海搖籃》音樂游戲。
師:風輕輕地吹來,歡樂的海漸漸地平靜下來,海面就像搖籃一樣輕輕地、靜靜地搖。我們一起來做“大海搖籃”的音樂游戲吧!
老師帶領(lǐng)學生在音樂聲中作聽賞游戲——“大海搖籃”。
學生在《大海搖籃》的音樂聲中,和他人配合玩聽賞游戲。
二、音樂活動“破譯密碼”
1、集體跟琴唱一唱旋律;
2、以分組或個人亮題板的形式,寫出每條旋律的結(jié)束音;
3、集體選出最佳結(jié)束音。
學生對《海娃的歌》的這首曲子很感興趣,學習興趣濃厚,效果也很好,我想這正印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但是結(jié)尾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還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攻克這個難點。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三
聽賞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平穩(wěn)、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形象。
聽辨兩首不同的《搖籃曲》,感受搖籃曲共同的音樂特點------旋律抒情恬美,節(jié)奏富有動蕩感。
磁帶、錄音機。
教學活動。
媒體使用。
一、組織教學。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欣賞樂曲《搖籃曲》。
1、導入:
(1)請學生復習歌曲《閃爍的小星》。
(2)請學生根據(jù)歌曲描繪得已經(jīng)搭出美麗的意境。
(3)提問:在這美麗的夜晚你會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課題。
3、聽賞音樂家舒伯特作曲的《搖籃曲》。
提問:說說樂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感覺?
4、教師簡單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樣的方式聽賞莫扎特作曲的《搖籃曲》。
6、復聽兩首樂曲。
(1)、出示兩首歌曲的歌詞,請學生輕聲朗讀。
(2)、邊聽邊左右搖晃身體。
(3)、師生相互交流感受。
7、創(chuàng)設(shè)情景,學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即興表演搖搖籃或是紅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教學拓展:
教師請學生集體聆聽我國著名音樂家汪玲作曲的《搖籃曲》和印度兒童歌曲《搖籃曲》。
四、總結(jié)、結(jié)束。
播放《閃爍的小星》伴奏音樂。
出示舒伯特圖像畫面。
出示兩首《搖籃曲》歌詞畫面及其音樂。
讓學生在自己搭的造型中發(fā)揮想象,為下面的.聽賞埋下伏筆。
簡單了解著名音樂家舒伯特。
通過朗讀歌詞了解詞意。
感受樂曲節(jié)拍。
了解中外著名的搖籃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后反思:這個單元主要是欣賞搖籃曲,但是一開始我請學生欣賞由莫扎特貝多芬兩位世界頂級音樂大師的力作時,學生都表顯出了排斥的態(tài)度,因為它是由美聲來加以表現(xiàn)的,欣賞名作雖然是好,但是前萬不要抹煞了孩子的兒童心理,他希望聽到的是活潑的歌曲,所以我認為教材在兩年級編入此欣賞曲稍微有些不妥.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材簡析:
《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從而展現(xiàn)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設(shè)計理念:
在兒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麗;在他們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們看來,夢想可以無限飛翔,快樂可以無限傳達。因此,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朗讀,讓他們想個夠,讀個透,結(jié)合誦讀,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文本,體會詩歌情感,并且鑒賞詩歌寫法,用詩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鞓返纳詈兔篮玫脑竿?。
3.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學習兒童詩表達方式,領(lǐng)悟兒童詩的寫法。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我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了解兒童詩,形象解讀兒童詩意境的“意”和“境”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1:詩人寫給兒童讀的詩叫兒童詩。
2:適合兒童讀的詩。
3:還有兒童寫的有兒童情趣的詩。
……。
師:對!成人或兒童寫的具有兒童情趣、反映兒童生活、適合兒童閱讀的詩就是兒童詩。
師:有人說兒童詩意境好美啊,你們知道什么是兒童詩的意境嗎?不知道吧,下面我們來了解兒童詩的意境吧。
師出示符號“0”,讓學生根據(jù)“0”的形態(tài)特點觀察、想象:“0”是什么?(數(shù)字零、字母0、雞蛋、石子、張開的嘴、圓圓的盤子、圓圓的月亮、紅紅的太陽??)。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畫面,就可以作為兒童詩的“境”,如果以此為題目在詩中進行無限的遐想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們讀兒童詩就要抓住詩中的“境”去體會詩中的“意”。
師:出示“小手﹢桃樹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會長出什么呢?1:我會長出稚嫩的花蕾,在陽光下盡情地綻放。
2:我會長出稚嫩的枝條,在春風春雨中盡情地生長。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想法?
1:我會與樹上的小鳥、桃樹枝、桃樹葉成為好朋友。
2:我會讓小鳥在我的枝條上筑巢、搭窩,讓鳥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歌唱美好的生活??
師:出示“腳丫十柳樹根”,如果把你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又會長出什么呢?
1:我會長好多好多的根。
2:我會發(fā)好多好多的芽。
3: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葉。
4:我會長出很多很多的柳樹,長成一片茂盛的柳樹林子。
師:此時的你會有些什么愿望?
我會給人們遮蔭,讓我的同學在樹下乘晾、讀書??
師:出示“眼睛十風箏”,如果把你的眼睛裝在風箏上,你會看到些什么?1:我會看見藍藍的天空、自由飄飛的白云。
2:我會看見自由飛翔的小鳥;還會看見紅彤彤的太陽。
師:往下看。
師:那么,你們又會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2:我會變成一棵搖錢樹,為窮人搖下很多很多的錢,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3:我會變成神筆馬良,為癱瘓的媽媽畫出神藥,媽媽吃了藥馬上就能站起來。
師:多么孝順、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我也會變成神筆馬良,為窮人畫美味佳肴、高樓大廈;還為我自己畫一臺電腦,我要在網(wǎng)上讀好多好多書,還要盡情地玩各種喜歡的游戲??這一切都是我們所想。
請同學們打開書39頁——兒童詩之《我想》。
板書課題:9、我想。
1.生自由放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
2.檢查、教讀,讀到正確、流利,讀出兒童詩的節(jié)奏、韻味。特別注意“悠啊(wa)悠”、“長啊(nga)長”、“望啊(nga)望”、“飛?。▂a)飛”中的“啊”的變音指導。
師過渡:同學們剛才的想象豐富、奇特,我相信你們還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我相信你們的愿望通過努力一定會實現(xiàn)的?!鞍研∈职苍谔覙渲ι希涯_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土地上”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會《我想》的意境及情感教育。
(一)作者想象。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認真讀一讀,看看作者的想象好在哪里?
1:第一節(jié)作者用了比喻和擬人進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長成花苞牽著陽光悠啊悠,悠出聲聲春天的歌”讓人回味無窮。
板書:安----悠(歌唱)。
第二小節(jié)作者用“長成一座綠色的篷帳”概括了我們所有的想象。板書:接------長(篷帳)。
第三小節(jié)作者把藍天比喻成課堂很美。
板書:裝------望(藍天)。
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寫下來,課本裝得下嗎?在這里他是選取典型的畫面“白云、太陽、天”表達兒童對藍天的遐想和喜愛之情。
師:第四小節(jié)想象奇特,“飛”字用得好,寫出了兒童對美好愿望的向往與追求。
板書:種------飛(遠方)。
(二)體會作者構(gòu)思特點,模仿寫詩。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看看每一節(jié)的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1:作者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2:每一節(jié)都是先寫我想怎么樣,再想象做什么、結(jié)果是什么.。
師:對!你能模仿著寫一寫嗎?(學生模仿寫作師巡查)。
分享:我想把鼻子裝在蜜蜂上,帶著毛嘟嘟的身體,在花叢中飛舞,聞啊,聞——聞花朵的清香。我想變成一對翅膀讓想飛的人們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盡情欣賞祖國的秀美風光我想變成一雙眼睛讓盲童們感受人間的溫暖看見世界的光芒我想變成一幅清亮的喉嗓讓聾啞兒童擁有甜美的聲音能夠盡情歌唱。我想變成一片花瓣悄悄地站在枝頭眺望著春天那美麗的面龐我想變成一個西瓜躺在綠油油的田野里享受那夏日的艷陽我想變成一片雪花快樂地飄啊飄用我的粉妝玉砌裝點祖國山河大江。
(三)情感教育。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老師相信你們的明天就像你們的遐想一樣美。
好,但無論你走多遠,有多輝煌,請別忘了家里還有牽掛你的和你牽掛的人。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
五、升華總結(jié)。
1、作者高洪波以“想”為詩眼,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2、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我的童年我做主!
愿所有的孩子都過上一個幸福,快樂、難忘的童年!
六、課后練習。
寫一首兒童詩。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五
1、通過讓幼兒反復欣賞樂曲,感受搖籃曲的安靜、緩慢、抒情等情感。
2、能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xiàn)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音樂伴奏,布娃娃,(幼兒人手一個),課件。
(一)導入復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jié):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jié):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nèi)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ㄐ蕾p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jié)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jié):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nèi)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xiàn)對娃娃的寶貝)。
4、結(jié)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六
教學設(shè)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shè)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材內(nèi)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教學過程、板書設(shè)計等。而不斷深入的語文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以《觀滄?!窞槔瑸榇蠹抑v解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教師應如何編寫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觀滄?!肥侨私贪嫫吣昙壣蟽缘谝粏卧谒恼n《古代詩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詩歌,選自《樂府詩集》中的《步出廈門行》,是曹操的名篇。這篇詩歌是在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后,歸途中登山觀海,觸景生情所寫。通過描寫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xiàn)詩人開闊、博大的胸襟,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這篇詩歌在第四課中擔負著引領(lǐng)學生誦讀、感悟詩歌魅力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詩歌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描繪大海的課文,已經(jīng)建立了對大海的直觀印象;學習過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但是對詩歌中語言文字的妙處體會不深、對詩歌的節(jié)奏感把握不強,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詩歌。此外,七年級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較小學階段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抓住詩歌情節(jié)發(fā)展,體悟詩人心境,從而產(chǎn)生讀好詩歌的興趣和熱情。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讀、寫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并知道字義;
(2)能夠準確地理解全詩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在讀中理解與想象,分析這首詩的意思和寫作特點;
(2)分析全詩是如何展開的,歸納描寫實景、虛景及體現(xiàn)詩人博大胸懷的詩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想象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感悟詩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
(2)提高語言文字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點與難點。
重點:
正確朗讀、默寫詩歌并理解其意思,習得與樂府詩、曹操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
難點:
掌握本詩歌所用的寫作手法,感悟詩人當時的心境。
教學策略。
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制作多媒體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使學生在課前了解詩歌相關(guān)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后,提供與詩句相關(guān)的圖片引導學生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整個教學活動過程遵循在教師引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以讀促講,以讀促悟,適度拓展文本,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
利用多媒體資源解讀《觀滄?!返谋尘爸R、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队^滄?!返膭?chuàng)作年代久遠、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觀滄?!废嚓P(guān)的背景知識如創(chuàng)作背景、詩體介紹等制作成微視頻和交互式課件,上傳至教學通,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充分了解相關(guān)知識,為準確領(lǐng)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奠定基礎(chǔ)。
開展豐富多彩的品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通過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自主探究學習生字、詞的讀音;第二階段教師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而在精讀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以問題的形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最終解決問題,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也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習慣,完善自身語文知識體系,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對于每一個問題,教師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和完善,鞏固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由直觀至聯(lián)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打開教學通中的練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匹配詩句和圖片,并完成有關(guān)文學常識題目的練習,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意境。
教學環(huán)境與資源。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教室上課,老師與學生每人手中一臺電腦,運用暢言教學通與教育云空間進行授課。
《觀滄?!范嗝襟w交互式課件、《走進觀滄?!肺⒄n、《“樂府詩”知多少》微課、練習題資源。
(1)課程導入:
師: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看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利用多媒體播放《說唱臉譜》)。
生:聽音樂。
師:誰能說下這首歌里都描寫了哪些人物呢?
生:關(guān)公、張飛、曹操等等。
師:歌曲里“白臉的”指的是誰呢?
生:曹操。
師:對,“白臉的”就是曹操。不知道大家對曹操了解多少呢,誰可以分享一下?
生: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師:大家對曹操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知道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ppt展示)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詩人。他的詩歌清峻整潔,氣魄雄偉,慷慨悲涼,篇中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了東漢末年人民的苦難生活。代表作有詩歌《短歌行》、《觀滄?!贰ⅰ洱旊m壽》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曹操,學習他的名篇——《觀滄?!贰#ò鍟河^滄海)。
設(shè)計意圖:教師利用歌曲引出曹操,吸引學生注意力;而通過提問,引出本節(jié)課所學課文。
(2)整體感知:
生:樂府詩。
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思考本節(jié)詩歌與以往詩歌的不同。
師:很棒,看來大家在課下都已經(jīng)觀看了《“樂府詩”知多少》的微課了,也已經(jīng)知道有的樂府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那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一下詩歌吧。(板書:觀滄海整首詩)。
生:點擊教學通引用教材功能,可以自己先讀,也可以在電子課本中截取部分課本區(qū)域,生成帶點讀的電子卡片到制作工具中,實現(xiàn)即點即讀。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朗讀呢?
生:同學甲和乙朗讀。
生:指出個別生僻詞和易錯字。
師:看來大家對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比較陌生。哪位同學可以準確地讀下這幾個字詞呢?(ppt展示“碣石、澹澹、竦峙”的讀音)。
生:同學甲讀字詞。
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讀一遍這首詩吧,注意把每一個字讀準。(板書:在黑板上為“碣石、澹澹、竦峙”這幾個字詞標上讀音)。
生:一起朗讀詩歌。
師:同學們讀得很好,下面我就要來考考大家了。這些詞在本首詩歌中是什么意思呢?(ppt展示“臨、碣石、以、澹澹、蕭瑟、何、竦峙、星漢、至、洪波、幸、詠志”的詞)。
設(shè)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將字詞讀準,知道每一個詞語的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詩句。
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
師:(總結(jié))同學們說的都對,看來課前的預習工作做的很到位。下面,我們再來鞏固下每個詞語的意思。(借助ppt回顧每個詞語的意思)。
生:聽講、記筆記。
師:知道了詞的意思,相信大家也能理解詩的含義了。誰能將這首詩翻譯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呢?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
生:思考。
師:誰來試試呢?
生:學生甲翻譯詩歌。
師:說的`不錯,現(xiàn)在請各位同學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曹操,隨著老師的聲音(打開在教學通上已錄制好的錄音),一起看看曹操看到了什么吧!
生:閉上眼睛,感受詩歌。
設(shè)計意圖:鞏固字詞含義,加深學生對本首詩的理解;而閉眼感受,想象畫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3)精讀交流:
師:好了,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下詩吧。
生:自由朗讀。
師:大家覺得這首詩主要講什么呢?
生:景物(或者一些具體的景)。
師:對,這是一首描寫景色的詩?,F(xiàn)在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前所看的微課,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將整首詩劃分層次,思考全詩是圍繞哪個字來展開的?第二:全詩都描寫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景(真實看到的景),哪些是虛景(想象的景)呢?第三: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呢?借助這些景物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切換ppt,顯示出這三個問題。隨后走下講臺,聽取不同小組的討論并進行引導。)。
生: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討論的怎么樣了,哪幾個小組來分享呢?
設(shè)計意圖:通過閱讀感悟,合作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體會所表達的思想。
生:以小組的形式分享討論結(jié)果。
師:(老師根據(jù)同學們回答的情況進行引導、總結(jié))同學們說的很好,這首詩前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板書:第一層,總寫)“觀”字是全詩的詩眼,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詩句都由“觀”字展開,寫了作者的登山所見、所聽、所想,看到了水、山島、樹木、百草、洪波,聽到了秋風,想到了日月之行、星漢燦爛。作者描寫了很多景物,其中3-8句描寫了“大?!薄ⅰ吧綅u”、“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實景(板書:第二層,實寫),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了“日月”、“星漢”等虛景(板書:第三層,虛寫,二層和三層屬于分寫)。
設(shè)計意圖:教師總結(jié),梳理學生討論中忽視的問題。
生:記筆記。
師:作者既寫了虛景,又寫了實景,想要表達什么呢?請結(jié)合課前的預習材料進行思考。
生:思考,回答問題。
設(shè)計意圖:通過景物的描述,使學生結(jié)合課前所學知識總結(jié)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作者看到壯闊的大海,從而寫下這首詩,大家思考一些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呢?
設(shè)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jié)寫作特點,利于該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生:思考,回答。(借景抒情、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
師:對,作者看到借用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了大海的壯闊,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情,是大家所說的借景抒情。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還有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沒有講呢?其實啊,這首詩開始是沒有題目的,《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而詩的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板書:在本句詩后面標上附文)。
(4)課后小結(jié)與作業(yè):
師:大家讀了幾遍詩歌之后,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了詩歌的知識呢?下面,來考考大家:請同學們打開《觀滄?!窚y試題,自己在下面練一練吧。
生:打開教學通的測試題,進行測試。
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試題鞏固課堂知識,體悟借景抒情特點,利于之后古詩詞的默寫。
師:看來同學們對本節(jié)課掌握得不錯,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微課來總結(jié)一下《觀滄海》。請同學們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
生:打開教學通微課資源,開始賞析。
師:“白臉的曹操”,指的是曹操的狡詐,但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卻接觸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曹操,讀出了他的遠大抱負。那么,年老之后的曹操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前所讀的《龜雖壽》在課下進行思考,不斷地走近曹操。
師:下面,布置兩個小作業(yè):1.背誦詩歌并準確默寫。2.搜集一首樂府詩,細細地品讀,領(lǐng)略其中的美,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七
《搖籃》是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二中的一節(jié)教育活動,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用清新的語言描繪了四幅寧靜溫馨的畫面。詩的最后一句轉(zhuǎn)向媽媽和寶寶,會喚起幼兒對母親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么美好。誰是搖籃?搖的是誰?寶寶是怎樣睡著的?這些都是由作者精心安排的,這也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和平、寧靜、溫馨生活的向往和贊美,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幼兒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向往和平、寧靜、溫馨的生活,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新綱要的要求,我是這樣設(shè)計《搖籃》這一首兒童詩的:首先,通過出示真正的搖籃,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然后伴著柔美的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一種美的氛圍,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借助課件引導幼兒觀看意境優(yōu)美的畫面,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自然地學會詩歌,并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基礎(chǔ)。為了突破仿編詩歌這一難點,我先引導幼兒看圖仿編,再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仿編,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最后請幼兒為自己仿編的詩歌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既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使語言與藝術(shù)達到了有效的整合。
活動重點: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能有表情地誦讀詩歌。
活動難點:學習仿編詩歌。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chǔ)上,學習仿編詩歌。
3、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搖籃。
2、和幼兒人數(shù)相當?shù)募垺⒐P等材料。
(播放優(yōu)美的搖籃曲,教師與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一)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出示搖籃,播放搖籃曲)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教師輕輕的搖著搖籃)聽著優(yōu)美的搖籃曲,小寶寶躺在搖籃里睡著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搖籃》。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得都是誰?
(2)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伴著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美的氛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3)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他們搖著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睡著了,小寶寶是怎樣睡著的?請大家仔細聽。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jié)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的睡著的?
幼兒: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八
本單元的5首詩歌和兩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對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時憂國、抒發(fā)情懷,或感悟人生、思考未來,讓我們體驗到各具特色的文學表達,點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學習本單元可以從青春的價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蘊,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敞開心扉,追求理想,擁抱未來。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韻律、節(jié)奏,分析這些形式上的特征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3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4分析作品所選取的典型環(huán)境對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作用。
5賞析文學作品中運用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賞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和語言表現(xiàn)力。
6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情感與作者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背景、時代精神之間的關(guān)系。
7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8·初步學寫詩歌。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1·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2·嘗試寫作詩歌。
課時1目標《百合花》。
1·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2·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
3·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
4·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知道。
課時2目標《哦,香雪》(泛讀)。
1·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
2·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
3·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
課時3目標《沁園春長沙》。
1·領(lǐng)略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引發(fā)對青春的思考。
2·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潑靈動,意境的豐盈深邃。
3·反復誦讀,仔細揣摩,體會這首詞選詞煉字的精妙之處知道。
課時4目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
1·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氛圍,理解詩歌新穎的內(nèi)涵與形式特征。
3·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
4·體會象征手法的運用。
5·感受詩人借助意象所營造的氛圍所抒發(fā)的情感。
6·體會詩歌的遣詞造句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理解。
課時5目標《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泛讀)。
1·把握詩歌意象豐富的內(nèi)涵。
2·欣賞作品中想象的奇特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大膽、靈活。
3·把握作品節(jié)與節(jié)之間關(guān)系,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4·梳理詩歌寫作特點。
課時6目標。
1·結(jié)合前五首詩歌的學習,討論詩歌該如何寫作。
2·明確詩歌寫作的要點。
課時7目標單元檢測:與單元教學目標向匹配的學習內(nèi)容與能力檢測知道理解。
課時8目標單元檢測講評:診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知道理解。
運用綜合。
第三部分:單元活動設(shè)計。
一、單元學習活動目標。
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體會詩歌和小說的獨特魅力;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嘗試寫作詩歌。
二、單元學習活動任務。
欣賞本單元作品,從你最有感觸的某一點出發(fā),和同學就青春的價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反復誦讀本單元詩歌作品,圍繞意象和詩歌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風格。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去理解兩篇小說的內(nèi)涵,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sh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典型的新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借鑒本單元詩歌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發(fā)揮想象,寫一首詩,書寫你的青春歲月。匯總所有同學的詩作,編一本詩集。
三、單元學習活動方案。
(一)規(guī)劃活動過程,設(shè)計學習支架。
本單元的主問題是:小說和詩歌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何以如此回味無窮?
次問題是:小說和詩歌還有哪些獨特魅力?
(二)分解主問題為三個子問題:
1.意境的概念與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賞其特征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shù)魅力?
2.意象特征在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是如何創(chuàng)設(shè)美感的?
3.運用文本所學,嘗試寫作一首詩歌。
(三)分解次問題為二個子問題:
1.《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
體現(xiàn)出怎樣的意蘊和情感,各有什么不同的風格?
2.《百合花》和《哦,香雪》兩篇小說有何異同點?
本單元的主問題與次問題都在課內(nèi)進行。學生須在認真研討的基礎(chǔ)上,借助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信息,通過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單、小組討論、師生問答、補充修正等活動,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四)結(jié)合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對各子問題進一步分解以及學習活動大體規(guī)劃如下:
1·閱讀《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思考作者是怎樣利用意象創(chuàng)設(shè)意境之美?要理解此文本,一者要對作家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補充,二者要對意象有深度認知,三要借助他人的鑒賞文字助推學生的理解。
老師可補充相關(guān)背景資料。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借助背景資料與文本誦讀,感受詩人的胸懷與追求。通過所供的相關(guān)欣賞資料,領(lǐng)悟其特征對本作品審美價值。
2·自讀《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通過梳理文本,初步解決概念的理解、特征的認別;通過研究樣例,學習詩歌的寫法。
學生可以對三篇詩歌進行比較研讀,體悟意境的三大特征。意境的特征在不同的文本中或多或少都有體現(xiàn),學生可通過三個文本的比較研讀,形成具體感受。
學生可自行梳理出詩歌寫作特點要點,教師適當點撥指導即可。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可自行梳理出意境的三大特征;可嘗試寫一首詩歌,書寫青春歲月。
3·閱讀《百合花》,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體悟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自讀《哦,香雪》,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將《百合花》與本文作比較,結(jié)合寫作背景,發(fā)現(xiàn)兩篇作品在表達、主旨、藝術(shù)及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共性與獨特之處。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學會人物刻畫手法的賞析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能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悟主人公的精神與品質(zhì),能領(lǐng)悟青春的價值。
5·通過單元學習后活動,學會意境的鑒賞與寫作。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九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練就一點讀的功夫,終生受益無窮。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誦讀這四首詩,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
2.過程與方法:結(jié)合四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詩的大體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品味欣賞詩中佳句,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豐富情感積累。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賞詩中的佳句。
多媒體課件。
一、課前熱身。
1.邊塞詩歌知多少?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qū)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朝開始興盛,唐朝即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盛唐是邊塞詩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涌現(xiàn)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
唐朝邊塞詩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強大的邊防和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業(yè)的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求功。正如楊炯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王維詩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岑參詩句“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BR> 盛唐邊塞詩的特點。
(1)題材廣闊:一方面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zhàn)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另一方面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民族交往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
(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3)基調(diào)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4)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2.認識作者,寫出作者的相關(guān)信息。
(1)《涼州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朝詩人。
(2)《從軍行》的作者王昌齡,_______朝詩人。擅長五言古詩和絕句,尤其“七絕”成就最高,人稱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維,字________,詩人,畫家。____朝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因之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__________。蘇軾稱贊他的作品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確抓住了王維詩作的藝術(shù)特色。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作者岑參,_________朝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詩作多表現(xiàn)軍旅生活及奇麗風光,格調(diào)高昂,想象豐富,頗具奇情壯彩。因其曾任嘉州刺史,故稱__________。
二、自主學習。
1.小組內(nèi)朗讀四首詩,初步了解詩歌內(nèi)容。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
(2)學生試讀,要求注意“仞,羌,侯騎,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確讀音。
2.自由讀,感悟,概括詩歌內(nèi)容。
三、合作探究。
1.精讀:品味欣賞詩中佳句;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一句什么意思,僅僅指實際的自然現(xiàn)象嗎?
(2)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比喻好在哪里?
2.品讀:指出下列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方法。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3.小組品讀:討論歸納詩歌主旨。
四、課堂檢測。
1.根據(jù)下列提示默寫。
(1)《涼州詞》中描寫涼州一帶蒼茫遼闊的荒涼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2)《從軍行(其四)》中歌頌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金甲磨穿,但壯志絲毫不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描寫塞外奇特壯麗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中從側(cè)面反映天氣異常寒冷,戰(zhàn)爭非常殘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
(1)一個“大”字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個___字,寫出沙漠中景物的單調(diào),因為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_______。
(3)一個___字,寫出烽煙升騰的荒漠中所顯示的勁拔堅毅之美。
(4)一個“長”字,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個“圓”字,既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寫出了詩人觀賞落日感覺到的親切溫暖和蒼茫。
3.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回答問題。
(1)解釋詞語。
鐵衣:錦衾:瀚海:掣:
(2)這首詩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八句則主要是寫_______________。
(3)由詠雪到送別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是________。
(5)以春景喻冬景,“妙手回春“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詩中表現(xiàn)依依不舍之情,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8)古詩中有不少詠雪的名句,請再寫出兩句來._________________。
五、誦讀,積累。
六、總結(jié),反思,本節(jié)課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所得,所感。
試讀自由讀熟讀研讀品讀誦讀。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
沿著經(jīng)典詩歌的流淌脈絡,現(xiàn)代人開始重溫這些經(jīng)典。作為新時代的學子,作為有詩的國度之稱的炎黃子孫,我們對詩歌的了解有多少?期待通過《輕叩詩歌的大門》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學習的心得和收獲。讓學生在展示活動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賞美的能力,激發(fā)持續(xù)學習詩歌的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备鶕?jù)綜合學習的特點,我力求做到凸現(xiàn)綜合特點,不失語文個性。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從而輕輕叩響詩歌的大門。
知識目標:
1、通過匯報活動,讓學生展示收集詩歌并制作的古詩詞集,交流學習的收獲。
2、復習詩歌知識,培養(yǎng)學生嘗試寫詩的能力,叩響詩歌的大門。
能力目標:
1、讓學生在展示活動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賞美的能力。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fā)持續(xù)學習詩歌的興趣。
2、感受詩歌的魅力。
重點:做好匯報前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包括整理好的資料,朗誦的內(nèi)容、音樂。編好的詩集,以及我班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班級《蝶舞輕揚》文學社的兒童詩集。
難點:學生在課堂上的展示效果,以及如何突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味。
1、教師準備:匯報活動設(shè)計,收集學生積累的資料(教師積累的資料也整理出來)制作好精美的課件。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呈現(xiàn)。
2、學生準備:朗誦材料,匯報內(nèi)容,自編詩集、詩配畫,原創(chuàng)小詩,好詩欣賞等。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在文藝百花園中,詩歌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呈現(xiàn)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時的圖片)大家分小組制定計劃、進行詩歌收集、開展詩歌知識競賽、創(chuàng)作詩歌、編小詩集。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吧。
二、經(jīng)典詩詞代代傳。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在前一段時間收集并背誦了很多的古詩詞?,F(xiàn)在老師想跟你們做一個“古詩詞之最”游戲來考考大家。
“我說你接”內(nèi)容為:
1、師:最開心的事?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師:最孤獨的人?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3、師:最值錢的書信?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師:最高的瀑布?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師:最知心的朋友?生:(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6、師:最深厚的友誼?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師:最強的生命力?生:(離離原小草,一歲一枯榮。)。
8、師:離家最久的人?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三、展示自編詩集。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能干!老師相信同學們會背的、喜歡的詩詞一定不止這些吧?生:不止,不止!
師:前段時間你們通過小組合作一起把自己喜歡的詩歌自編成了一本詩集,現(xiàn)在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跟同學和老師分享一下呢?師:那現(xiàn)在我們就用掌聲請出每個小組匯報展示的代表帶著你們的作品上臺來。
小組代表端著放在漂亮卡紙上的自編詩集站在臺上。
師:選擇其中幾個代表詳細介紹自編詩集,如談談詩集的名字、小組成員最喜歡哪位詩人的詩、自編詩集時有什么收獲還可以當場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詩歌等等。其它小組代表可以簡單介紹。
師:同學們我們的展示還沒有完,下來我們把你們每個組的作品放到教室的走廊上,請全年級的老師和班級部分代表來為每一本詩集打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fā)獎狀獎品。
四、詩歌知識知多少?
師:同學們,你們在“詩海拾貝”中收集整理了那么多詩歌,真。
是能干!那你們對詩歌的知識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師又想考考大家!詩歌知識競賽題:
1.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一個廣闊的海洋。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2.《七步詩》的作者是()。
3、“詞”又被稱為()。
4、我們通常說的“元曲”,正式的名稱應該叫做()。
5、詞和曲與詩歌的不同之一是在題目前還分別有()和()。
6、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被公認的三個黃金時期的文學樣式分別是唐代的(),宋代的()和元代的()。
7、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高峰的兩大著名詩人是()。
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9、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
10、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jīng)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五、展示班級兒童詩集、朗誦原創(chuàng)佳作。
師:同學們,“蝶舞輕揚”是什么?(出示課件蝶舞輕揚封面)生:“蝶舞輕揚”是我們班級兒童詩文學社的名字。
師:是的,我們班的孩子最愛寫詩了。下面請班級小詩人代表拿著我們的“蝶舞輕揚”兒童詩集上臺展示。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蠟燭,因為我不能忍受它的淚流成灰,可您總在默默燃燒。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黃牛,因為我最心疼它大汗淋漓,仍然遭受鞭子的抽打,可您總在默默耕耘。
老師我想對您說——我不想把您比作人梯,因為每每踏在人梯上,我總覺得心如刀絞,可您總默默忍受。
看!那一團團美麗的火苗,飄動著迷人的向往???!那一圈圈鮮艷的光環(huán),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老師我想對您說——您雖平凡,但您做著綠葉的工作,做著最偉大的事業(yè)。
生2(李高欣):我手中這一期是上一次綜合性學習圍繞“祖國在我心中”寫的。這里面有我的作品,但我更喜歡我同學(曾英琦)的《祖國,我愛您!》我跟大家朗誦一下。
祖國,我愛您!
——曾英琦。
祖國,我愛您!愛您的錦繡山川,愛您的滾滾長江,愛您的九曲黃河,更愛您巍峨的山海。
祖國,我愛您!
雖然您在大屠殺中血流滿面,但是您依然頑強地站起來了。是您使——。
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灰飛煙滅。圓明園的搶掠使人銘記在心,祖國您受到的屈辱,我們百年難忘!
祖國,我愛您!
聞,五十六朵鮮花競相開放,聽,國歌的音韻遙傳八方,看,國旗在廣場上冉冉升起。我相信,祖國的天會更藍。我相信,祖國的水會更清。
我相信,祖國的山會更巍峨。我相信,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是一片艷陽天!
生3:我這里還有最近同學們在“與詩同行”中寫的兒童詩。生4(羅英):我手中這一期是我們班級蝶舞輕揚文學社的第一期關(guān)于“快樂童年”的兒童詩,是在上學期寫的。
生5(曾英琦):我這里這一期則是第三期關(guān)于“愛是什么”為主題的。同學們在這里面借詩來抒發(fā)了對父母親的感恩。
生下臺,師:請把掌聲送給這詩集中小詩人們,老師希望你們以后寫出更多更美的詩歌!
六、師小結(jié)。
下面就讓我們用我們年級的羅懷君老師送給大家的一首詩來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課吧!
(原創(chuàng))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喻寺小學。
羅懷君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的天堂。
走進詩經(jīng)。
那“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猶在耳邊回蕩。
走進楚辭。
蘭蕙依然為祖國命運而開放。
走進詩仙。
我仿佛看到了“直掛云帆濟滄?!钡睦硐搿?BR> 走進杜甫。
我仿佛看到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憂傷。
走進白居易。
我仿佛聽到了琵琶的音響。
走進蘇軾。
我仿佛看到了“大江東去”的豪放。
走進徐志摩。
我仿佛看到了康橋掛著一輪月亮。
走進普希金。
我讀懂了:面對生活,請不要悲傷。
走進雪萊。
我聽到了春天的腳步不太漫長。
走進泰戈爾。
我看到了校園花兒燦爛漂亮。
詩歌是多么令人神往。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分享。
詩歌就是擦亮眼睛詩歌就是發(fā)現(xiàn)美麗的芳心。
詩歌就是掏出良心詩歌就是攥著同情心詩歌就是捧著關(guān)心詩歌就是牽手愛心。
詩歌多么令人神往詩歌就是歌唱。
凡是有歌唱的地方就會有馨香。
師:同學們,詩歌的大門已經(jīng)打開了,讓我們繼續(xù)探索這個美麗的詩的世界,每天看到詩一樣的風景,享受著詩一樣的生活,繼續(xù)與詩同行吧。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guān)知識,準確朗讀并默寫這四首詩歌。
2、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4、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學情分析。
教師要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課前提示,結(jié)合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提高能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與大自然溝通,更好的體會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他藝術(shù)特色。教師重點分析的內(nèi)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學生對此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打開學詩、讀詩的思路。
課時分配2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一)初讀。
1、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幸運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教師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三)悟讀。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觀滄?!芬辉妼懥藥讓右馑??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好鑼懞K蜕綅u。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是附言,是為合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這幾句最能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
小結(jié):“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背誦全詩。(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讀。
1、聽讀詩歌,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1、能流暢地背誦并能默寫。
2、能自如地說出詩歌的意思。
3、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嘗試改寫成記敘文。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介紹古代詩歌的有關(guān)常識,使學生對詩歌有大致印象。
一、從誦讀曹操的《龜雖壽》入題。
二、一生讀,正音:碣、澹、竦、峙、瑟、詠。
三、教師范讀,字正腔圓,感情飽滿。
四、齊讀,響亮整齊。
五、簡析:(學生討論)。
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想像的?
教師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虛寫)。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無關(guān)。
2、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比較閱讀:
請同學欣賞課件《沁園春雪》,請同學感受兩偉偉人在詩風的相同點或異同點。學生自由暢談。
(設(shè)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幫助同學更好地理解了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就可以實現(xiàn)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的宏偉目標了,詩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自然理解了課后的研討和練習第一小題)。
次北固山下。
如果說曹操的《觀滄?!肥鞘銓憘ト说暮觊煔舛群蛡ゴ笾鞠虻拇笃?,那么王灣的《次北固山》一詩只能算是反映兒女情長的小詩。抒寫鄉(xiāng)愁別緒也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主題。
學生大聲讀詩。
思考: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第一句(首聯(lián)),交代詩人在船上,想像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指旅途奔波之勞。
第二句(頷聯(lián)),描寫船上所見之景。
第三句(頸聯(lián)),即寫景又點明時令。
第四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
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四句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請同學閉眼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設(shè)計此題目的: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評析詩人精妙的用詞。如本詩中“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一個“正”字寫出了當時“順風”“和風”的特點。
第二課時。
課型:活動課《白居易眼中的西湖》討論會。
1、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來賞析古詩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合作、包容、傾聽等處事風格。
一、課前安排:課前先布置學生自找資料,在語文筆記本上摘錄好。
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收集和賞析心得。
三、課堂小結(jié):這堂課我學會了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西江月》《天凈沙秋思》。
導入新課:學生齊背前三首詩,鞏固已上內(nèi)容。前面我們學習了有“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罚肺读送鯙吃娭械牡乃监l(xiāng)愁緒,領(lǐng)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的早春風光。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lǐng)略南宋愛國詞人筆下的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要求:
1、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詩人筆下景象,要求細致生動,可以適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補充詩句的空間。
2、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一兩個詞語來表達(閑適)。
詞人為什么要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教師明確:“蟬鳴”可見天氣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夜行遇雨,要尋避雨之處,忽見自己所找的對象,自然就有了喜出望外之情。上片寫景烘托作者的那種閑適自在的鄉(xiāng)下生活。
課堂作業(yè):《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愁的名篇,同桌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給自己的同座描繪一下。(設(shè)計意圖:本詩只用28個字,就把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愁情緒表現(xiàn)出來了,但文中似不見一人,讓學生閱讀品味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詩中之景,可以讓學生同樣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妙)。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fā)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
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3、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jié)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cè))。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guān)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yōu)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yōu)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yōu)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cè)f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lǐng)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fā)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fā)……、(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yè):繪春。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兒童詩歌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jīng)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并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覺怎么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jié)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jīng)驗,豐富相關(guān)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ji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范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nèi)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里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范朗誦古詩后,提問:詩歌里講了什么?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jīng)]聽懂。
3、教師再次示范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nèi)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jié):“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么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jié):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小結(jié):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傳來刮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并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jié)假日里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