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通用14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在教案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案范文中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選擇,結合了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實踐操作。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一
    大二班。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2、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3、使幼兒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知道糧食來之不易,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
    懂得要愛惜糧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禮儀和習慣。
    1、水稻、麥子、農民伯伯種田圖片。
    2、饅頭、面包、包子、油條、面條、餃子等食品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缓门笥?,想不想見見他們?BR>    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拿出水稻、麥子的圖片)我們請這兩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兩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xiàn)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xiàn),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xiàn)。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并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后在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評選優(yōu)秀繪畫作品進行展示表揚,幼兒更進一步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并提醒身邊的幼兒和家人也愛惜糧食不浪費。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二
    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二)關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墒牵姓l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
    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
    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家園互動:
    1、不論在家進餐還是外出就餐,家長給孩子的飯菜要適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給孩子適量的飯菜。
    2、家長可利用假期,帶孩子郊游。并給孩子介紹農作物的種植知識,使孩子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注意事項:
    如果幼兒因為身體不適或飯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飯菜時,幼兒可以提前跟老師說明情況,使老師在進餐前就能將多出的飯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費。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三
    現(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讓幼兒觀察已發(fā)霉、變質的食物,明白這些食物是哪里來的,在討論中萌生初步的節(jié)約意識。
    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飯。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活動二糧食是怎樣來的。
    讓幼兒明確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應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錄像機,農民“田間勞動”的錄像帶一盤。
    1、請小朋友看錄像,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里播種、施肥、澆水,夏天里頂著烈日鋤草,秋天里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錄像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請農民伯伯來班內參加活動,給幼兒介紹:我們一年四季起早貪黑地辛勤勞動,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我們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4、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請農民伯伯回答。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活動三歌表演《憫農》。
    讓幼兒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艱辛。
    :“農民伯伯鋤草”掛圖一張,錄音機、錄音帶。
    1、出示掛圖,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fā)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后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活動四和面。
    1、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
    2、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手的能力。
    面板、適量的面粉、盆、水。
    1、向幼兒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幼兒分組和面,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及時提醒幼兒不要浪費面粉。
    3、讓幼兒分組討論和面難在哪里,并讓幼兒明白,雖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們還要把和好的面經過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種面食和糕點。
    4、師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讓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饅頭。
    活動五討論:怎樣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
    進一步強化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2、教師小結:鼓勵大家比一比,都來爭當愛惜每一粒糧食的好孩子。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四
    “議一議”欄目下載。
    1、(投影出示兩位小朋友在莊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給他倆提提意見。(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踐踏)。
    3、(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五
    在幼兒用餐時發(fā)現(xiàn)幼兒不珍惜糧食,因此設計本課。
    1、教育幼兒應從小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2、培養(yǎng)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對古詩《鋤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夠背誦古詩。
    配套的教學用書,圖片。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米飯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資,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2、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7頁,仔細觀察。
    師:快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回答問題。
    4、.教育總結幼兒回答,教育幼兒吃飯時應坐端正,不撒飯。
    5、教師朗讀古詩《鋤禾》,幼兒跟讀。
    師: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6、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
    7、活動結束。教師再次強調要珍惜糧食。
    本節(jié)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xiàn)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百科: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作物含營養(yǎng)物質豐富,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六
    (2)糧食聽到同學們說要愛惜他們,非常高興,還有話對同學們說,我們來聽一聽。播放課文第三小節(jié)錄音你聽到糧食是怎么說的呢?講解:我國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積很少,糧食不充裕。我們國家一些地區(qū)有時會遭受自然界的災害。比如說:水災、旱災、地震、蟲災等,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時,災區(qū)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糧食,沒有糧食會怎樣?板書:缺少糧食出問題出示書中35頁圖片:這一輛輛汽車上裝著什么?要運到哪兒?為了有更多的糧食支援災區(qū),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更加愛惜糧食)。
    (3)最后,糧食還有幾句話想讓同學們牢牢記住。仔細聽糧食讓我們牢記什么?(出示一粒米與糧倉圖,同時播放第四小節(jié)錄音)。
    糧食讓我們牢記什么呢?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七
    缺少糧食出問題。
    為了有更多的糧食支援災區(qū),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更加珍惜糧食)。
    (3)最后,糧食還有幾句話想讓同學們牢牢記住。仔細聽糧食讓我們牢記什么?(出示一粒米與糧倉圖,同時播放第四小節(jié)錄音)。
    糧食讓我們牢記什么呢?
    師問:如果我們都來把糧食當成寶,節(jié)約每一粒米,會怎樣呢?跟老師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們每位同學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大米實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們全班45位同學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大米實物投影:約16425粒米)。
    如果我們全國12億人口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一年節(jié)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一粒米的話》)。
    聽了一粒米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積少成多了不起。
    四、辨析深化。
    “議一議”欄目下載。
    1.(投影出示兩位小朋友在莊稼地里追捕蝴蝶的情景)這兩位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給他倆提提意見。(我們要愛護莊稼,不踐踏)。
    3.(投影出示兩位小學生在莊稼地里立起寫有“請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學生正從莊稼地里并排走過的畫面)這些同學中,哪些同學該受表揚?哪些同學該受批評?談談你的看法。
    五、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1.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惜糧食?
    (1)在學校吃早點,怎樣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請每位同學談一談。
    (2)在家中吃飯應該怎樣做?
    (指導學生具體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小結:珍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做到了珍惜糧食?誰來夸一夸他們。
    (可以支援更多的貧困地區(qū),獻出一份愛心;此外,還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3.小常識: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珍惜糧食,規(guī)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貼橫幅“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4.總結全課:同學們,“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最親密,糧食來得不容易,缺少糧食出問題,積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讓我們每個小公民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
    5.齊讀兒歌。(見板書)。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八
    1、初步學習針對不同的對象(農民、同伴)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談。
    2、能傾聽他人的談話、理解他人的語意。
    3、學習用語言表達對農民秋收辛勤勞動的贊美和豐收的喜悅心情。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糧食的主要知識。
    物質準備:農民秋收活動的錄像,各種糧食的圖片。
    (1)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季節(jié)?你在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2)引導幼兒說說秋收的情景,想象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
    (3)引導幼兒發(fā)準"秋收""糧食""農民"等音。
    (1)引導幼兒用與同伴交談的不同方式與農民阿姨交談。
    (2)引導幼兒體會到農民耕種的辛苦。
    (2)每組推選一名同伴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嘗試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向同伴介紹如何節(jié)約糧食。
    (2)小結:小朋友吃的每一粒米飯,每一種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不挑食,愛惜糧食。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九
    訓練目的:
    1、會比較具體地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2、初步學會仔細地觀察圖畫,并且會展開合理的想象。
    3、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并在行動上落實。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出示《愛惜糧食》的圖片,句子、要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讓學生明白習作的要求,仔細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根據(jù)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背景,發(fā)揮想象,口述圖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2、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看圖作文——愛惜糧食。
    出示2。
    二、學習“習作要求”,出示:仔細看圖,理解圖意,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比較具體地寫出事情的經過。
    1分鐘。
    讀要求,你讀懂了什么?
    三、寫事的文章特點是什么?(出示課件4)。
    3分鐘。
    四、學習范例,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
    (1)小作者是如何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的?
    (2)小作者抓住哪幾方面來寫?用“——”劃出寫得具體的詞句。
    5分鐘。
    學生討論,然后交流,匯報。
    師小結:圍繞中心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寫具體。
    五、出示圖,仔細觀察。
    (課件5)。
    5分鐘。
    1、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1、圖上畫著哪些人?
    2、他們在干什么?
    3、是什么時候的事?)。
    2、出示學習提示。
    1、圖上畫著哪些人?那位小朋友正想干什么?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十
    1.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懂得要愛惜糧食。
    ppt課件:不浪費糧食
    1.通過談話引出本課主題?!そ處煵シ耪n件圖2,然后向幼兒提問:這些是什么?(餃子、饅頭、包子、蛋糕)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出來的。)·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討論,自由交流。幼兒回答后教師給予表揚。
    2.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3-5《糧食來之不易》,讓幼兒了解香噴噴的米飯是怎樣來的?并學習兒歌《愛惜糧食》。
    4.幼兒討論后回答。
    5.教師教師播放課件圖8-9圖《議一議》,說說誰做得好。·教師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結合幼兒的平時表現(xiàn),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怎樣做。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一
    1、教師請小朋友背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2、介紹糧食的`來歷,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1)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小朋友們說,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a.“小朋友,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而“我”是一顆普通的米粒。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我是怎樣誕生的嗎?”
    b.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yǎng)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辛勤勞動,莊稼成熟了、農民還要做些什么?(農民們要把稻子割下來,捆成捆兒,運到地頭,再經過脫粒,碾去稻殼等許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現(xiàn)在吃的大米)。
    (2)下面請小麥來和大家說一說。
    (3)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詩《憫農》講的那樣,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討論怎樣做才能不浪費糧食。
    (1)結合幼兒平時的表現(xiàn),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進餐的表現(xiàn)。
    (2)老師和幼兒評選出進餐習慣良好,不浪費的好寶寶,并獎勵小紅花鼓勵。
    (3)請幼兒談談今后在吃飯時應該怎么做?
    (4)教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進餐時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組進行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二
    稻谷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在進餐時,時有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性活動《愛惜糧食》,旨在于引導幼兒了解稻谷的由來,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十三
    學期一次的“生活、鄉(xiāng)土、藝術”活動在倉幼拉開了序幕,活動的形式更是別出新裁:幼兒作品展示、家長作品展示、教師展示課等,我勇于接受了這次的展示課,在教研組的討論與支持下,我決定挑戰(zhàn)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會課,社會課對于我來說真的是難以把握的一個領域,那么應該設計怎么樣一堂課呢?無疑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
    思考之余我覺得現(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yōu)越,加上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鄉(xiāng)土藝術周系列活動,設計了中班社會《珍惜糧食》這一堂課。目的是讓農村的幼兒借助本土原有的農作物來了解糧食來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勞動的艱辛,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并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案設計出來之后便是試教,試教是一個長期與痛苦的過程。一次次的試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課堂是改了又試,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感覺自己正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從第一次的教案目標修改:了解農民種田的辛苦,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飯的來歷,感受農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懂得要愛惜糧食,萌發(fā)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執(zhí)教展示,自我感覺還是有進步的,如:當?shù)谝淮挝以嚱踢^后,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就給我提了意見:表揚幼兒的語言可以再豐富些、動作可以再夸張化點、提問幼兒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聽了大家的意見之后,我又經過了教案的重新修改與自我的重新準備,第二次試教,試教過后,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就是我每次給幼兒提問題時總是提一半,這無疑給幼兒壟斷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與準備,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覺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課上下來,我感覺自己的亮點有三。
    一、這堂課選材不錯,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讓幼兒通過課堂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學會珍惜糧食。
    二、課堂思路清晰,能夠有效的提問,提問方式多樣性。從個人回答到朋友間的討論。
    三、課前準備比較豐富,既有ppt,又有視頻,能夠吸引幼兒眼球。
    四、教態(tài)好,聲音響亮、待人親切,富有感染力。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如:
    一、上課時讓幼兒學著做一做時,動作可以再夸張化一些,這樣能夠帶動幼兒的情緒。
    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讓幼兒一目了然,有些鏡頭可以拍的再大些,像農民冒著太陽流汗時的照片。
    另外,我感覺自己是幸運的,有一幫姐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還有一個師傅在背后默默的幫助我,才使我能夠大膽的展示這堂課,相信我會繼續(xù)努力,爭取在下次的展示課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大班社會愛惜糧食教案篇十四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談談對這首詩的感想。
    2.我們?yōu)槭裁匆湎ЪZ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jié)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邊有哪些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學生自由發(fā)言并總結。
    四、珍惜糧食,我們可以怎么做?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xiàn)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jié)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盡量帶回家。
    8.積極監(jiān)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五、節(jié)約糧食、文明就餐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