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有助于發(fā)現(xiàn)不足,促進個人和組織的進步與發(fā)展。總結要包含個人觀點和感悟,突出自己的思考。接下來是一些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一
每年元宵節(jié),市里都會舉行元宵節(jié)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艉腿嗽诠馀c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xiàn)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云,神氣活現(xiàn)。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舴路鹱屗麄円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著樹枝,另一只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只桃子,調(diào)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jié)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可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么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向活在你的心中。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二
平時沒有時間,只能在暑假回姥姥家看看。這次回家,正好趕上村里為慶祝新農(nóng)村建設的豐碩成果而唱戲,我激動不已,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事啊,太好了!
姥姥家的村子名叫北曲河,顧名思義,是在太谷縣有名的象峪河畔。村子里的人淳樸、老實,我來到村里,小朋友都會把我當成“貴客”,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總少不了我的一份。
今天,我早早地就和小朋友們來到大戲臺前,在戲臺的最前面放好高凳,期待著戲的開始。
等到快中午了,還不見演員準備好,就飛速地跑回家中,向母親要了幾元錢,又火速跑到戲臺下面的小販那里買了一杯冰激凌,吃了起來。忽然,一陣周圍跑到了我的鼻子里,我順著臭味望去,原來是臭豆腐,唉,臭死了!過了一會,賣東西的人更多了。
這時,戲臺上的紅配藍的步子拉開了——戲開了。我急忙站到高凳上。一個穿濟公衣服的人走了出來,說著唱著,我不能完全聽懂,只是略微聽得懂一些,前后連貫不起來,所以只能認真地看動作。隨后,又來了幾位姑娘,他們說著說著就打罵起來了,那“濟公”老往大姐撲去,讓人感到有些不健康。
最讓我喜歡的是《王婆罵雞》,因為有時能聽懂一大段,其中有這么一段:姑娘們偷了老婆的雞,叫你找不到好女婿,無兒無女絕了后,到了老了沒人管,叫你再偷老婆的雞。用淳樸的太谷土話,表現(xiàn)出農(nóng)村封建社會的落后。
最妙的是在晚上,我買了幾串豆腐串和香腸,吃著香噴噴的小吃,看著演員有趣的動作,說說笑笑,真是“兩全其美”啊!在最后的晚會上,演員們又和村民們一起唱起了歌,聽著婉轉悠揚的歌聲,似乎沉醉其中,久久不得蘇醒。晚會結束了,我又和小朋友們玩起了“偵探柯南”的游戲,指導很晚,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戲場。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三
一提起清明節(jié)的習俗,人們脫口而出的必定是“掃墓”、“祭奠”??稍谖业募亦l(xiāng)江蘇,最熱鬧的還要屬“撐會船”了!
按照我們江蘇的規(guī)矩,在節(jié)日當天,家家戶戶的男人們會聚成一團,進行“撐會船”的大型活動。會船圍繞著中間的三條主船進行賽跑,三條主船上懸掛著三角龍旗,這是當?shù)貢弦粋€標志性的旗幟。每一條會船上,撐船的人是左右兩排的,若仔細看,大家撐得竹篙篙頭上綁著紅色和綠色的彩繩,求個吉利。
“撐會船”這個習俗也有一番來歷呢。相傳,南宋時期,抗金英雄岳飛由楚州奔赴興化,駐軍于縮頭湖相連的水蕩中操練水軍,并多次與來犯金兵激戰(zhàn)于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這樣,老百姓為祭奠身亡戰(zhàn)士的英魂,每年清明節(jié)開展撐篙子船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習俗。
以前常常聽爸爸給我講撐會船的比賽現(xiàn)場,不過好在,我也親眼看到過激烈的比賽現(xiàn)場?!斑恕恕彪S著有力的鼓響,幾十艘龍篙子船上百十個小伙子,立刻揮舞起那結實而粗壯的、赤裸著的胳膊,忘情地、沒命地擺動著那細長的竹篙,使出渾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飛揚的小伙子們,每一個動作都整齊劃一,每一聲口號都動人心弦。剎那間,大家都成了粗狂豪邁的漢子,一個個漲紅了臉,鼓起了腮幫子,全身積蓄的力量都噴發(fā)出來……一艘艘龍篙子船猶如一只只離弦的箭,飛速趕超著對手,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的帶領下,擺動著龍尾,直沖終點。這時,觀眾們也不閑著,大家都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著,這此起彼伏的聲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撐會船”活動可真熱鬧!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四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jié)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jīng)歲月沉淀不變的習俗。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diào)羹舀一個放入嘴里,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習俗,它更象征著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五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人們極為重視的節(jié)日之一,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jié)這一天會有許多的講究,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也有著許許多多風俗習慣,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的主要風俗吧。
吃餃子。在除夕晚上吃餃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來年交好運。而在大年初一(春節(jié))的早晨吃餃子是指一年交好運的意思。吃餃子更多是為了一家團圓,不光是吃的時候團聚在一起,還有做餃子的時候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念。做餃子時,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餃子時,一家人快快樂樂。
拜年。春節(ji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活動,去親朋好友鄰居家里向他們祝賀新春,舊時指拜年。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是從家中開始的,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后就把先前打算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們就開始去給親朋好友鄰居們拜年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照阿拉寧波人的老規(guī)矩,過年從臘月中旬就開始了呢!老話說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撣塵,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歲”喜慶的氣氛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最讓我們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頓熱熱鬧鬧、有滋有味的年夜飯啦!
年夜飯的準備,從大清早就開始了。瞧,各家各戶去菜場進行大采購“鯧魚,透骨新鮮?!薄百I點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這紅膏……”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極了。購置完成后,打道回府。這時,阿拉寧波的廚房恐怕已經(jīng)忙成一團,準備年夜飯了。
制作年夜飯時,小孩子能參與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湯圓了。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代。現(xiàn)在,寧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鴨狗,還流傳著“三點四點餓過頭,豬油湯圓缸鴨狗”的順口溜呢!一般來講,傳統(tǒng)的芝麻湯圓需要準備糯米粉團、豬油、黑芝麻餡材料,先把糯米粉團分成數(shù)十塊,再把豬油餡和芝麻餡搓成小球,手指鉆洞,把餡料放進去封口,揉搓成圓,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臉上、手上沾滿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對包湯圓這事兒還是樂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滿歡聲笑語??粗伬镌⑹局皥F團圓圓”的湯圓,我也滿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瑯滿目:熱騰騰的暖鍋討了個新年的好彩頭,蘊含著團圓紅火的寓意;鮮爽嫩滑的咸菜黃魚湯讓人們不禁咋舌;年糕預示“年年高”,咀嚼著綿軟的年糕,就像飛上了天般開心;清蒸鯧魚、腌咸蟹、蒸鰻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湯圓。全家圍坐一起吃頓年夜飯,這一年的辛苦煙消云散,未來的一年充滿期盼!
在阿拉寧波,春節(jié)洋溢著歡聲笑語,不知此時的他鄉(xiāng),又是怎樣一番熱鬧景象?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七
春節(jié)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nèi)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fā)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jié)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jié),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弊钟橙胙酆?,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jié)。
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春節(jié)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xiāng)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lián)、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jié)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jié)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九
我的家鄉(xiāng)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23、臘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jié)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與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xiāng)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著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xiàn)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群,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笆謸{面、雜醬面、油潑面、擔擔面、刀削面、陽春面……”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嫻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爺爺緊緊拉著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眾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說著,手上不停地捏著,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面團,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面團,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著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xiàn)地出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著這個面人兒,跟著爺爺循著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著色彩鮮艷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著??墒牵衣牪欢麄兂诵┦裁?,硬拽著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xiàn)場。然而,那琳瑯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蕩云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一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里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里聊天、打牌,談著自己今年的收獲,小孩們玩著游戲,追逐著打鬧著,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著這里跑跑,那里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里的柴火燃燒著,“噼里啪啦”地響,上面支棱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里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著縷縷青煙,和著“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涌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著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松到緊實。
終于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涌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后,大伙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澳愦虬@么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xiāng)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
年糕,家鄉(xiāng)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著糯糯的年糕團,想著家鄉(xiāng)暖暖的溫情。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二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節(jié)日的夜空彩燈一閃一閃,就連樹都是五彩繽紛的,每個人都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到公園賞燈,特別是我家的淘氣妹妹一出門就消失在花燈中。
公園到處是花燈,空中掛著的精巧別致,廣場上擺著的輝煌壯麗。各種各樣的造型,從遠處看去簡直是一片花燈的海洋?;舭搭惻帕?,有猜燈謎系列,動物系列,故事系列……讓人目不暇接。
我隨著人流往前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顫巍巍地走過來,她看著前方龍飛鳳舞的花燈,激動的說:“今年的花燈好美的,比往年還要好!”我看著那飄亮的鳳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嘖嘖贊嘆,感覺自己也身臨其境,變成一只美麗的鳳凰。
元宵節(jié)的燈會,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結束,祖國從此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年年都有美麗的燈會!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三
在世界各地紅白喜事都會以當?shù)鬲毺囟⒋蟮牧曀走M行慶祝。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東陽鄉(xiāng)下,每當建好房子主人都會在房頂往下丟饅頭以示慶祝。在熱氣騰騰的饅頭里面還能找到二元、十元甚至能找到二十元。我非常幸運,今年的臘月十八在外婆家趕上了這樣的盛事。
那天一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我看了一眼才7點半,為了能搶到饅頭我忍了,痛下心來和床告別,臉都沒洗,我們就拿著一個袋子出門了。
到了那里卻稍有些晚了,本以為馬上過年了沒人來,可以讓我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撿幾個饅頭。到了那兒才發(fā)現(xiàn)什么叫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媽媽跟我說來搶的人越多說明這戶主人家人緣越好。
8點一過電子鞭炮驟然響起,這是提醒還沒出發(fā)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馬上扔饅頭了,大家快來啊。等鞭炮聲停止不久,一個個紅包雨從房頂飛了下來,當我抬頭準備接時才發(fā)現(xiàn)別人都是有備而來的,好多叔叔伯伯手里都拿著三米長的網(wǎng)兜在半空中攔截饅頭。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文雅氣質(zhì)還是因為衣襟整潔,反正樓上的那些人一直朝我的方向丟饅頭,但我還是沒有搶到,因為都被那些長網(wǎng)兜給半路攔截了。甚至有人還搶了我到手的饅頭,不過姜還是老的辣,我的外婆還是還是非常厲害的。我、媽媽、舅媽三人才搶了5對饅頭,外婆一人有10多對,大豐收了。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參加這些習俗,雖然過程有點粗魯,我的腳被踩了好幾腳可卻很好玩。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回來搶饅頭。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四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shù)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jié)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著新買的風箏——它是一只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群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著線軸,拉著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嘩——”地一聲飛上藍天,隨著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著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著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并不了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后干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后,我的箏終于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著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黃昏已經(jīng)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群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著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舍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可放風箏的經(jīng)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guī)頍o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五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zhèn)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民族風情節(jié)。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xiāng)特產(chǎn)。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tǒng)特產(chǎn),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質(zhì)名牌產(chǎn)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yǎng)特產(chǎn)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jié)吧!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xiāng)———富陽。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一
每年元宵節(jié),市里都會舉行元宵節(jié)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艉腿嗽诠馀c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xiàn)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云,神氣活現(xiàn)。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舴路鹱屗麄円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著樹枝,另一只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只桃子,調(diào)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jié)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可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么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向活在你的心中。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二
平時沒有時間,只能在暑假回姥姥家看看。這次回家,正好趕上村里為慶祝新農(nóng)村建設的豐碩成果而唱戲,我激動不已,這可是我盼望已久的事啊,太好了!
姥姥家的村子名叫北曲河,顧名思義,是在太谷縣有名的象峪河畔。村子里的人淳樸、老實,我來到村里,小朋友都會把我當成“貴客”,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總少不了我的一份。
今天,我早早地就和小朋友們來到大戲臺前,在戲臺的最前面放好高凳,期待著戲的開始。
等到快中午了,還不見演員準備好,就飛速地跑回家中,向母親要了幾元錢,又火速跑到戲臺下面的小販那里買了一杯冰激凌,吃了起來。忽然,一陣周圍跑到了我的鼻子里,我順著臭味望去,原來是臭豆腐,唉,臭死了!過了一會,賣東西的人更多了。
這時,戲臺上的紅配藍的步子拉開了——戲開了。我急忙站到高凳上。一個穿濟公衣服的人走了出來,說著唱著,我不能完全聽懂,只是略微聽得懂一些,前后連貫不起來,所以只能認真地看動作。隨后,又來了幾位姑娘,他們說著說著就打罵起來了,那“濟公”老往大姐撲去,讓人感到有些不健康。
最讓我喜歡的是《王婆罵雞》,因為有時能聽懂一大段,其中有這么一段:姑娘們偷了老婆的雞,叫你找不到好女婿,無兒無女絕了后,到了老了沒人管,叫你再偷老婆的雞。用淳樸的太谷土話,表現(xiàn)出農(nóng)村封建社會的落后。
最妙的是在晚上,我買了幾串豆腐串和香腸,吃著香噴噴的小吃,看著演員有趣的動作,說說笑笑,真是“兩全其美”啊!在最后的晚會上,演員們又和村民們一起唱起了歌,聽著婉轉悠揚的歌聲,似乎沉醉其中,久久不得蘇醒。晚會結束了,我又和小朋友們玩起了“偵探柯南”的游戲,指導很晚,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戲場。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三
一提起清明節(jié)的習俗,人們脫口而出的必定是“掃墓”、“祭奠”??稍谖业募亦l(xiāng)江蘇,最熱鬧的還要屬“撐會船”了!
按照我們江蘇的規(guī)矩,在節(jié)日當天,家家戶戶的男人們會聚成一團,進行“撐會船”的大型活動。會船圍繞著中間的三條主船進行賽跑,三條主船上懸掛著三角龍旗,這是當?shù)貢弦粋€標志性的旗幟。每一條會船上,撐船的人是左右兩排的,若仔細看,大家撐得竹篙篙頭上綁著紅色和綠色的彩繩,求個吉利。
“撐會船”這個習俗也有一番來歷呢。相傳,南宋時期,抗金英雄岳飛由楚州奔赴興化,駐軍于縮頭湖相連的水蕩中操練水軍,并多次與來犯金兵激戰(zhàn)于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這樣,老百姓為祭奠身亡戰(zhàn)士的英魂,每年清明節(jié)開展撐篙子船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習俗。
以前常常聽爸爸給我講撐會船的比賽現(xiàn)場,不過好在,我也親眼看到過激烈的比賽現(xiàn)場?!斑恕恕彪S著有力的鼓響,幾十艘龍篙子船上百十個小伙子,立刻揮舞起那結實而粗壯的、赤裸著的胳膊,忘情地、沒命地擺動著那細長的竹篙,使出渾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飛揚的小伙子們,每一個動作都整齊劃一,每一聲口號都動人心弦。剎那間,大家都成了粗狂豪邁的漢子,一個個漲紅了臉,鼓起了腮幫子,全身積蓄的力量都噴發(fā)出來……一艘艘龍篙子船猶如一只只離弦的箭,飛速趕超著對手,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的帶領下,擺動著龍尾,直沖終點。這時,觀眾們也不閑著,大家都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著,這此起彼伏的聲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撐會船”活動可真熱鬧!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四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jié)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jīng)歲月沉淀不變的習俗。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diào)羹舀一個放入嘴里,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習俗,它更象征著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五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人們極為重視的節(jié)日之一,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jié)這一天會有許多的講究,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也有著許許多多風俗習慣,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我的家鄉(xiāng)在春節(jié)里的主要風俗吧。
吃餃子。在除夕晚上吃餃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來年交好運。而在大年初一(春節(jié))的早晨吃餃子是指一年交好運的意思。吃餃子更多是為了一家團圓,不光是吃的時候團聚在一起,還有做餃子的時候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念。做餃子時,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餃子時,一家人快快樂樂。
拜年。春節(ji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活動,去親朋好友鄰居家里向他們祝賀新春,舊時指拜年。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是從家中開始的,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后就把先前打算好的“壓歲錢”分發(fā)給晚輩,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們就開始去給親朋好友鄰居們拜年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照阿拉寧波人的老規(guī)矩,過年從臘月中旬就開始了呢!老話說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撣塵,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歲”喜慶的氣氛延續(xù)到元宵節(jié)。最讓我們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頓熱熱鬧鬧、有滋有味的年夜飯啦!
年夜飯的準備,從大清早就開始了。瞧,各家各戶去菜場進行大采購“鯧魚,透骨新鮮?!薄百I點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這紅膏……”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極了。購置完成后,打道回府。這時,阿拉寧波的廚房恐怕已經(jīng)忙成一團,準備年夜飯了。
制作年夜飯時,小孩子能參與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湯圓了。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代。現(xiàn)在,寧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鴨狗,還流傳著“三點四點餓過頭,豬油湯圓缸鴨狗”的順口溜呢!一般來講,傳統(tǒng)的芝麻湯圓需要準備糯米粉團、豬油、黑芝麻餡材料,先把糯米粉團分成數(shù)十塊,再把豬油餡和芝麻餡搓成小球,手指鉆洞,把餡料放進去封口,揉搓成圓,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臉上、手上沾滿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對包湯圓這事兒還是樂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滿歡聲笑語??粗伬镌⑹局皥F團圓圓”的湯圓,我也滿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瑯滿目:熱騰騰的暖鍋討了個新年的好彩頭,蘊含著團圓紅火的寓意;鮮爽嫩滑的咸菜黃魚湯讓人們不禁咋舌;年糕預示“年年高”,咀嚼著綿軟的年糕,就像飛上了天般開心;清蒸鯧魚、腌咸蟹、蒸鰻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湯圓。全家圍坐一起吃頓年夜飯,這一年的辛苦煙消云散,未來的一年充滿期盼!
在阿拉寧波,春節(jié)洋溢著歡聲笑語,不知此時的他鄉(xiāng),又是怎樣一番熱鬧景象?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七
春節(jié)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nèi)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fā)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jié)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jié),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弊钟橙胙酆?,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jié)。
按照家鄉(xiāng)的習俗,春節(jié)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xiāng)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lián)、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jié)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jié)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九
我的家鄉(xiāng)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23、臘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jié)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與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xiāng)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著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xiàn)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群,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笆謸{面、雜醬面、油潑面、擔擔面、刀削面、陽春面……”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嫻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爺爺緊緊拉著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眾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說著,手上不停地捏著,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面團,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面團,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著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xiàn)地出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著這個面人兒,跟著爺爺循著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著色彩鮮艷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著??墒牵衣牪欢麄兂诵┦裁?,硬拽著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xiàn)場。然而,那琳瑯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蕩云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一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里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里聊天、打牌,談著自己今年的收獲,小孩們玩著游戲,追逐著打鬧著,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著這里跑跑,那里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里的柴火燃燒著,“噼里啪啦”地響,上面支棱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里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著縷縷青煙,和著“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涌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著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松到緊實。
終于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涌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后,大伙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澳愦虬@么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xiāng)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
年糕,家鄉(xiāng)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著糯糯的年糕團,想著家鄉(xiāng)暖暖的溫情。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二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節(jié)日的夜空彩燈一閃一閃,就連樹都是五彩繽紛的,每個人都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到公園賞燈,特別是我家的淘氣妹妹一出門就消失在花燈中。
公園到處是花燈,空中掛著的精巧別致,廣場上擺著的輝煌壯麗。各種各樣的造型,從遠處看去簡直是一片花燈的海洋?;舭搭惻帕?,有猜燈謎系列,動物系列,故事系列……讓人目不暇接。
我隨著人流往前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顫巍巍地走過來,她看著前方龍飛鳳舞的花燈,激動的說:“今年的花燈好美的,比往年還要好!”我看著那飄亮的鳳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嘖嘖贊嘆,感覺自己也身臨其境,變成一只美麗的鳳凰。
元宵節(jié)的燈會,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結束,祖國從此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年年都有美麗的燈會!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三
在世界各地紅白喜事都會以當?shù)鬲毺囟⒋蟮牧曀走M行慶祝。而在我的家鄉(xiāng)——東陽鄉(xiāng)下,每當建好房子主人都會在房頂往下丟饅頭以示慶祝。在熱氣騰騰的饅頭里面還能找到二元、十元甚至能找到二十元。我非常幸運,今年的臘月十八在外婆家趕上了這樣的盛事。
那天一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我看了一眼才7點半,為了能搶到饅頭我忍了,痛下心來和床告別,臉都沒洗,我們就拿著一個袋子出門了。
到了那里卻稍有些晚了,本以為馬上過年了沒人來,可以讓我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撿幾個饅頭。到了那兒才發(fā)現(xiàn)什么叫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媽媽跟我說來搶的人越多說明這戶主人家人緣越好。
8點一過電子鞭炮驟然響起,這是提醒還沒出發(fā)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馬上扔饅頭了,大家快來啊。等鞭炮聲停止不久,一個個紅包雨從房頂飛了下來,當我抬頭準備接時才發(fā)現(xiàn)別人都是有備而來的,好多叔叔伯伯手里都拿著三米長的網(wǎng)兜在半空中攔截饅頭。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文雅氣質(zhì)還是因為衣襟整潔,反正樓上的那些人一直朝我的方向丟饅頭,但我還是沒有搶到,因為都被那些長網(wǎng)兜給半路攔截了。甚至有人還搶了我到手的饅頭,不過姜還是老的辣,我的外婆還是還是非常厲害的。我、媽媽、舅媽三人才搶了5對饅頭,外婆一人有10多對,大豐收了。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參加這些習俗,雖然過程有點粗魯,我的腳被踩了好幾腳可卻很好玩。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回來搶饅頭。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四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shù)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jié)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著新買的風箏——它是一只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群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著線軸,拉著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嘩——”地一聲飛上藍天,隨著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著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著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并不了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后干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后,我的箏終于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著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黃昏已經(jīng)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群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著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舍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可放風箏的經(jīng)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guī)頍o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家鄉(xiāng)的風俗小學篇十五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zhèn)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民族風情節(jié)。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xiāng)特產(chǎn)。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tǒng)特產(chǎn),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質(zhì)名牌產(chǎn)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yǎng)特產(chǎn)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jié)吧!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xiāng)———富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