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反思(四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反思篇一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贊賞之意。
    一、聯(lián)系生活、談話導入
    1、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并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赜嘘囉昊蚶子瓿霈F(xiàn)。地點在望湖樓。)
    4、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介紹作者。
    二、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
    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烏云,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云吹的無影無蹤。
    4)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思考并討論:
    1)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么?
    2)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3)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反思篇二
    1、、學習第一首古詩,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的意境之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重點:了解詩的大意,能讀出感情,背誦這首詩。
    難點:能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配樂播放西湖的十大景點。
    2、過渡:剛才大家欣賞的是西湖的十大景點,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也是世界名聞的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寫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的23課《古詩兩首》就是宋朝詩人蘇軾和楊萬里的傳世佳作,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了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把字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學生自由讀古詩,教師巡回指導。
    (2)學習生字“遮”
    3、教師范讀古詩。
    4、齊讀。
    過渡:讀書不僅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jié)奏、詩韻,這樣讀書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頓的詩指名學生讀。
    6、古人讀詩是怎么讀的呢?(搖頭晃腦)誰來試讀一下。
    7、出示古詩,把古詩補充完整。(由易到難)
    8、蘇軾不僅是個詩人,他還是個畫家呢!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畫的畫呢?(出示動畫,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9、配樂讀古詩,加深體驗。
    三、精讀古詩。
    1、理解重點的詞。
    (1)“翻墨”“遮”“白雨”“跳珠”是什么意思?
    (2)“卷地風”“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
    2、理解詩句
    (1)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2)指名學生說說詩意。
    (3)教師讀詩意,學生配詩。
    (4)出示詩意讓學生填空。
    (5)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詩意。
    四、背誦古詩。
    1、齊讀古詩。
    2、配樂背誦古詩。
    過渡:這首詩它還是一首歌呢!你們想聽嗎?
    3、教師演唱。
    4、播放給學生聽。
    5、學生跟著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反思篇三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②能用知詩人,解詩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理解詩意思。
    ③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豪邁奔放的詩詞風格。
    一、導入并揭題
    1、(1)有這么一句俗語:六月天,娃娃臉。你知道是說什么的嗎?
    (六月的天氣變化無常)
    (2)今天我們要來看看古人是怎么來描寫這種奇怪的天氣現(xiàn)象的。讀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誰給我們帶來的?你了解他嗎,知道他什么?
    2、簡介作者
    蘇軾:宋代著名詩人、詞人,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蘇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詩詞豪健清新,獨具一格。
    3、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明確:課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一個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作的。)
    二、通過朗誦,整體感知(讀詩)
    1、自由朗讀詩,劃出節(jié)奏:
    2、指名學生劃出節(jié)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3、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三、初步探究,研讀文本(悟詩)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樣描寫這樣的奇雨形成的過程?(明確: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5、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么意思?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云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云嗎?(烏云翻滾、風起云涌、烏云密布、烏云滾滾)
    (3)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云?(黑云壓城城欲摧)
    (4)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6、學習第二句
    (1)云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溫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么意思?
    (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里,15年后當蘇軾故地重游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著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xiàn)給游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四、感受詩意境美:(品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么樣?(快且大)
    ③哪里可以看出來?。浚ㄎ凑谏?,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為什么?
    (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坍嫵隽讼挠陙淼每烊サ靡部斓奶攸c)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五、古詩積累,形成共鳴
    1、蘇軾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氣寫下來五首詩,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這么多的筆墨來寫西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這樣的景色吸引了你嗎?此時你認為題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為什么可以這樣理解?(詩人被西湖雨后的美麗景色陶醉了)
    3、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這些詩里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詩人?(豁達、豪放)
    5、齊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6、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后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蘇軾又來到望湖樓邊飲酒觀景,再次領略了西湖晴雨變幻的美景,他興奮地把這一切又寫了下來。看!就是這首詩(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反思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能用“知詩人,解詩題,明詞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
    3體會夏日西湖驟雨初晴的美,感覺詩人蘇軾豪邁奔放的作品風格。
    一、導入新課:
    1這首歌的歌名是——《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聲十分優(yōu)美動聽,可惜—-。我們知道古詩古詞原本就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古詩詞的韻律十分優(yōu)美,而現(xiàn)代音樂與它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更能把古詩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但愿人長久》這首歌的曲調比較——你知道為什么嗎?
    2除此以外你對蘇軾還了解多少?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蘇洵之子。嘉佑進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
    3今天我們就穿過時光隧道,跨越900年的歷史與宋朝這位大文豪蘇老先生相會,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這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初學古詩,自己理解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注意讀準節(jié)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對于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這個醉該如何解釋(似醉非醉)是不是這樣解釋呢?學完這首詩后我們就能知道了,誰來把這首詩讀一下。(讀)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呀?(理解詩意)
    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待會兒我們來交流。(學生自學,初步理解詩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了。)
    三、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說出大體意思即可。(悟詩境)
    四、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師: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師:你們一直都是這么聰明,真正的聰明人要能說出它好在哪?
    2、師: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3、對仗工整。講究押韻。
    五、激發(fā)興趣,吟讀成誦。
    1、師:你們能不能把它讀好了呢?自己練讀。(老師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節(jié)奏感標出來嗎(學生標節(jié)奏)
    2、品讀。
    3、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陶醉)
    六、引入詩歌概念,感情得到升華。
    1、師:于老師剛才已經說過了古人寫詩寫詞是用來吟唱的,現(xiàn)在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把這首詩譜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間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學生練習)
    2、師生吟唱。
    3、總結學習方法。(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讀蘇軾寫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睛后雨》,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么異同點。有什么學生自讀。教師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板書:讀詩——解詩——賞詩——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