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教學反思(匯總8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心愿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大、早、亮”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兩幅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指導朗讀。
    教學準備: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教師直接揭示課題。
    2、鼓勵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性閱讀,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劃出本課的生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拼音、問同桌、查字表、猜
    一猜等)
    3、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1)小黑板出示生字詞(帶拼音),自由讀,男女生分讀。
    (2)擦去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3)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它?
    4、小組合作讀課文,在讀中鞏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讀后悟,讀后思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問的?
    四、再現生字,復習鞏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認識的14個生字。
    2、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點:讀中識字。
    教學難點:鞏固生字,積累詞匯。
    教學準備:本課生字小卡片,人手一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請一名學生帶讀。(或指名讀)
    2、小朋友們,月亮姐姐去了兩個小女孩的家,她們在干什么呢?(自由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一個女孩的家。齊讀第1-2自然段。
    2、用“自言自語”說話。說說這時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來到了第二個女孩的家,讀第3-8自然段。(同桌讀對話)
    (1)用“悄悄地”說話。
    (2)月亮看了第二個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導朗讀對話。
    4、那么最后到底結果怎樣呢?齊讀最后一段,理解“艷陽天”
    5、說說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現生字,書寫指導
    四、拓展練習:兩個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讓每個孩子 太陽公公天晴
    快樂) 8、月亮的心愿 雷公公 下雨
    教學后記:
    郊游,不光孩子們向往,大人也非常喜歡。本文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借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游的事,贊揚了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既有童趣,又富有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于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進一步深化了關愛別人的主題。除認字寫字外,我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效果不錯。
    心愿教學反思篇二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后,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呢?因為小云雀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讓學生跟著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這條主線展開教學,并且以云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情變化這條暗線作為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幫助學生把握重點。
    比如,當云雀們飛到沙漠上空時,我先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讓學生和云雀一起飛到沙漠上空。試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了心中的沙漠。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當云雀飛到大河上空的時候,我引導學生看書上的插圖,用自己話說說大河怎樣?心情怎樣?這樣學生不但走進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當云雀飛到森林的時候,我讓學生說說家里面空調的作用,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為什么稱森林是空調器”。 這樣他們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并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表達心中的愿望。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通篇采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yōu)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有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們飛到沙漠時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對話,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他們的對話,然后教師出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感情地讀出對話,(指名讀,引讀,齊讀等。)我覺得效果還不錯。在讀他們飛過大河的對話時,讓學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檢查時再出示相應的,讓學生讀。最后飛回森林的對話讓學生自己讀,教師再出示相應的檢查讀的情況。我覺得通過讓學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導讀——同桌互讀——自己讀,體現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導學生讀的時候,雖然有的學生已經是讀得相當不錯了,但我指導讀的時候每一次要求落實不夠到位。
    心愿教學反思篇三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水庫”的重要。針對教材的特點,本人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考慮到課堂教學容量有些大,我把“自主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放到了課前,其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讀、收集資料等形式充分預習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飛到了…...明白了……”的句式,讓學生先一句句概括,再用“先…..然后……最后…….”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最后再回到第一個句式中,用一句話概括。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由句到段再回到段的擴充訓練中,培養(yǎng)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并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yōu)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于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文本的第十自然段像我們介紹了“森林是一個大水庫”,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我讓學生自主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一段話?”后,再講一講這一段話。既讓學生鞏固了對森林作用的理解記憶,也讓他們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本節(jié)課上還有許多的不足,如我對課堂生成的把握還有所欠缺。讓學生提出問題后,擔心時間來不及,沒有給與充分的幫助。若再回問學生“課后能否用上我們所學的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你不懂的詞語”,相信學生會茅塞頓開。小組合作的成效也不太明顯,今后我會繼續(xù)認真踐行生本理念,讓學生真正在小組合作中有所收獲。
    心愿教學反思篇四
    我在四一班上了第19課《云雀的心愿》,效果非常的差,除了是因為借班上課以外,還有很多自身的原因,現總結如下:
    1、明確目標部分
    導入不當,沒有引起學生的學習愿望。由于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以為他們已經預習得很好,結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這個問題就難住了學生。多花了一兩分鐘讓他們讀課文第14自然段。出示目標時課件上的字又太小,坐后排的學生看不見。
    2、引導自學部分
    總感覺整個課堂太安靜,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自學的效果很差。第三個自學內容“在第1-10自然段找出小云雀和媽媽的兩次對話,同桌讀一讀?!焙芏鄬W生完成不了??筛某伞霸?-10自然段中用橫線畫出小云雀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云雀媽媽說的話,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边@樣來設計既直觀,又能達到預習的目標。
    3、交流指導部分
    效果可能會好一些。下次將設立分目標,讓學生自學了以后,馬上進行交流指導。教學時,朗讀指導不當,方法單一,學生在讀時沒有做到真正的投入感情,也沒有在朗讀中體會出破壞森林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性。這主要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起到很好的范讀作用,另外,由于時間關系,5-10自然段的內容沒有完成。沒有完成學習目標。
    4、達標檢測部分由于時間關系也沒有完成。
    這次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緊密的結合學生的習慣、學情、班級常規(guī)等來設計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這課教學設計,沒能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沒有很好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自己也沒有能力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沒能調動課堂氣氛。這些都是自己的知識掌握得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學技巧而造成的。
    心愿教學反思篇五
    故事《小象的心愿》講述的是一只善良又可愛的小象一心想為大家做事情,發(fā)生了一連串“糟糕”的事情,故事通過情景的呈現讓孩子感悟到:想為大家服務,應該做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情?;顒宇}材新穎,幼兒特別感興趣。
    活動開始,我通過提問“小象有一個心愿,想為大家做事情??墒牵恢雷约簯撟鍪裁词虑?,你能幫他想一想,可以做什么事情嗎?”引導幼兒從小象的特點去設想,激發(fā)幼兒傾聽故事的欲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運用已有經驗參與活動,能從小象的特點去設想并大膽進行講述。
    故事《小象的心愿》畫面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孩子的觀察和講述。因此,在欣賞、理解故事環(huán)節(jié),我使用了ppt課件,分別將“當建筑師”、“當廚師”、“當裁縫”的小象展現給幼兒。在老師的講述和提問中啟發(fā)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并根據畫面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進行描述,引導幼兒知道建筑師、廚師、裁縫的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學會一定的本領才能做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仔細觀察圖片,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體會小象著急、快樂的心情。
    接著,在完整講述中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故事,引導幼兒通過畫面體會到“想要為大家服務,應該去做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情”的道理。幼兒能在在老師的講述和提問中結合自主的觀察,感受為他人服務的美好畫面,從而體會真理。
    最后,我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有什么本領,可以為大家做什么事情。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幼兒了解自己,萌發(fā)為他人做事的美好愿望,升華主題。幼兒不僅知道自己的強之處,完整講述自己的心愿,并能在課外實現自己的心愿。
    整節(jié)活動讓孩子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想象空間里大膽,積極,主動,通過故事情景呈現客觀事實,幼兒能夠大膽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故事中角色的職業(yè),感受故事內容帶來的歡樂,而不是把道理訓誡式地強加于孩子。
    心愿教學反思篇六
    上周有機會學習了我校和唐元中心小學兩位教師的兩節(jié)課,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構思,同樣的功底,不一樣的精彩,現將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么云雀會有這樣的心愿?我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云雀產生這一心愿的原因,點出關健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為什么會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從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我的教學設計又圍繞著這一問題全面展開,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讀讀想想,圖圖畫畫,從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設計,在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的擴充訓練中,培養(yǎng)了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并幫助他們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要點,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領悟課文精髓奠定了基礎。
    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動態(tài)的畫面和逼真的音響效果會引起學生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聯想、想象、情感的活動。這一案例,我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了許多課件,“森林變成貧瘠的沙漠;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咆哮著向下游沖去”這些動態(tài)的畫面給學生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們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過課件對“森林是個大水庫;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調器”這些內容的介紹,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并與作者發(fā)生情感共鳴,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書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更多更廣的學問來源于大量的課外閱讀與對學習資料的收集運用中。本篇課文只是介紹了森林四個方面的重要性,對它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例出。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還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嗎?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他們讀書看報,走進圖書館,上網,或單獨作戰(zhàn),或合作進行,在閱讀,思考、整理、采納等一系列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答案,通過課上交流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使語文走向生活大課堂。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yōu)美語言、思想啟迪于一體,生動有趣,富于藝術魅力。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機評價中,更加深學生對砍伐森林危害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這種行為的痛恨之情。
    課文記敘了小云雀跟著媽媽在樹林外面飛行時所看到的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說明植樹造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在課件展示“肆虐的沙塵暴、光禿禿的大山、河水咆哮著向下游沖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對周圍人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環(huán)境滿意嗎?你又是怎樣做到保護環(huán)境的,準備如何去做?交流討論。鼓勵學生根據環(huán)境保護的現狀,進一步學習,擴展閱讀和調查綠化情況等,拓寬學習時間和空間,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激起學生關注社會,主動參與環(huán)保的意識。
    心愿教學反思篇七
    《云雀的心愿》蘇教版四下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濫成災,心里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后,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既有故事性、趣味性,又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根據這個特點,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第一,理解課題,抓住文章的中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
    第二,講故事,明條理。小云雀和媽媽外出,看到了什么?產生什么想法?
    第三,明道理,講心愿。森林如此重要,要多植樹,保護環(huán)境。
    尤其在講到森林重要性的時候,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生活環(huán)境和以前的知識:夏天樹下涼快;鐵路旁種植樹木,減少噪音,有利于人們健康;森林里的空氣很清新;樹多了,灰塵少了等進一步了解:森林太重要了!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破壞森林的重要性,我布置這樣一項作業(yè):辦一份“保護環(huán)境,珍愛森林”的手抄報。
    這堂課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讓學生講述。所以學生的朗讀很少。下節(jié)課補上。
    心愿教學反思篇八
    有人說教育是藝術,教育之所以被稱之為藝術,也許就在于它能喚醒受教育者的智慧。
    語文課“月亮的心愿”教學正在有序地進行著,我想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月亮心情的變化,忽然,我聽到一個聲音:
    “我想聽老師讀”,說話的是我們班上讀課文很好的董雨辰。然后群起而呼之“我們想聽老師讀”。
    于是,我聲情并茂地朗讀起來:
    “月亮來到一家窗前……”教室里安靜極了。學生逐漸被我的朗讀感染了。我也很激動,讀得更有感情了。當讀到結尾時,突然,我卡了殼,讀丟了兩個字“也不”,趕緊更正,但想不留痕跡是不可能的。
    同學們對我的朗讀作了一番評議:老師讀得聲音宏亮;讀得流利;老師的××句子讀得好……;這時吳佳俊興沖沖地站起來說:
    “老師,你讀課文時感情很好,但就是結尾丟了兩個字,如果老師一字不差,就更好了。
    ”說完用探尋的目光看著我,等著我的反映。
    聽了他的話,我很感動,我向他投去贊許的目光。然后對著孩子們我說:
    “謝謝同學們對我的表揚;更謝謝吳佳俊給我的意見,吳佳俊今天的表現至少有三點值得表揚:第一,他聽得很仔細,能把老師讀錯的地方找出來,這就可以避免自己讀錯了;第二,他很與修養(yǎng),很尊重我,先肯定我的優(yōu)點,再提出意見;第三,他很勇敢,敢于向老師提出要求,這是最值得表揚的。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向吳佳俊投去贊揚的目光,同時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而吳佳俊卻十分驚訝而又驚喜。
    通過這件小事的處理,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師要關注主體的成功體驗,善于發(fā)現不平凡而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并給予坦誠、真切的鼓勵,發(fā)揮教學促進者的作用,這樣才會使學生主體的學習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