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實用17篇)

字號:

    讀后感是記錄讀書過程中的觸動與感悟,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書中的思想和知識。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dāng)引入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和學(xué)科知識,來豐富文章的內(nèi)涵和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和參考。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一
    初中的時候就知道《呼蘭河傳》這本集子的存在,語文課本里曾經(jīng)有一段節(jié)選的課文《我與祖父》。看了那篇節(jié)選,又看了后一篇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片面地以為《呼蘭河傳》講的大概也就自己與祖父的快樂時光,似乎也沒什么有意思的。
    如今從頭到尾看完了這本《呼蘭河傳》,我才知道即使是那段節(jié)選的我與祖父也是如此的荒涼。
    小時候的蕭紅也許不明白,她的童年已經(jīng)埋下了寂寞的種子,祖父與祖母對待她的天壤之別,母親對她似乎也無太多關(guān)心,父親更是在整本書中不見蹤影。小的時候不明白,等到長大回想起來,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童年的痛啊……她曾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情:“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BR>    蕭紅童年的不幸是無奈的,正如呼蘭河的人們在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生活下的不幸。那種把別人尋死當(dāng)做茶余飯后的新鮮事、把對團圓媳婦的虐待叫做管教、把別人救命的東西偷偷留藏一些下來討好長輩的媳婦,這一切一切的變態(tài)心理和愚昧無知,真是令人發(fā)指,當(dāng)時的人們卻以此為生活的樂趣,饒有興趣地聊著談著在現(xiàn)代科學(xué)下顯得極其可笑的東西和觀點,他們的這種生活狀態(tài)讓我覺得太可悲太可悲??墒牵诋?dāng)時的閉塞農(nóng)村里,那些可悲的人們還有什么辦法呢?而‘有意識地反抗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xí)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蕭紅則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著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斗爭的大時代。
    當(dāng)時的社會面臨的是愚昧迷信,現(xiàn)今的社會面臨的是現(xiàn)代的升級過的愚昧迷信。打著高科技的幌子,靠著化學(xué)添加劑的掩護,為了高額的利潤不擇手段,貪官奸商互相勾結(jié),狼狽為奸,美國歐盟借著保護人民的旗幟,一次次地要把非洲的國家俘虜成自己的奴隸。這個世界已經(jīng)缺少正義,連把摔倒的老太太扶起來都要背上推倒她的莫須有的罪名。
    面對這個社會曾經(jīng)的和現(xiàn)在的無奈,我們有時候除了扼腕嘆息,別無所能。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二
    我讀過許多人物傳記,比如《喬丹傳》、《勒布朗詹姆斯傳》、《莫奈和他的眼睛》、《倫勃朗1842》等。我發(fā)現(xiàn)人物傳記都是為大人物而寫的,例如超級明星和杰出藝術(shù)家。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xué)體裁,主要記錄和敘述偉人的生平事跡,往往根據(jù)口述、回憶和史料等加工而成,一般不虛構(gòu)。虛構(gòu)的傳記并不是沒有,例如查爾斯?狄更斯寫的《匹克威克外傳》,還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國最著名的人物傳記應(yīng)該是《史記》吧,例如《高祖本紀(jì)》和《廉頗?藺相如傳》都記載了赫赫有名的歷史故事。
    我在寒假讀的《呼蘭河傳》卻很特別。作者蕭紅并不是為某個人作傳,而是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小城呼蘭河城作傳。她筆下的人物既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英雄豪杰,而是一群生活在小城的普通百姓。
    整本書分為七章。第一章描寫了小城的大致風(fēng)貌。文中寫道:“城里除了十字街外,還有兩條街,一條叫東二街,一條叫西二街。這兩條街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這兩條街上沒什么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笨梢姾籼m河城的安靜和荒涼,沒有生機。
    第二章深入到了小城的精神生活。呼蘭河畔的人們雖然對生活本身毫無熱情,卻對神鬼保持著極大的興趣。腳步遲滯面容麻木的他們把跳大神和放河燈演繹成了地方盛事。“先說大神。大神是會治病的,她穿著奇怪的衣裳,那衣裳平常的人不穿;紅的,是一張裙子,那裙子一圍在她的腰上,她的人就變樣了。開初,她并不打鼓,只是一圍起那紅花裙子就哆嗦。從頭到腳,無處不哆嗦,哆嗦了一陣之后,又開始打顫。她閉著眼睛,嘴里邊嘰里咕嚕的。每一打顫,就裝出來要倒的樣子,把四邊的人都嚇得一跳,可是她又坐住了。”作者此處的描寫始終圍繞著“哆嗦”“打顫”,仿佛在冷眼旁觀看客們的無知和荒謬。
    第三章作者細致回憶了她在自家后院度過的那些時光?!拔壹矣幸粋€大花園,這花園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边@些有顏色、有聲音、有動感的文字已經(jīng)拋下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灰色調(diào),把她的后院變成了一個讓人行動和心靈都無比自由的國度。
    可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第四章從這一句開始又轉(zhuǎn)回到沉重的基調(diào)——歡樂童年轉(zhuǎn)瞬即逝?!按u頭曬太陽,就有泥土來陪著。有破壇子,就有破大缸。有豬槽子就有鐵犁頭。像是它們都配了對,結(jié)了婚。而且各自都有新生命送到世界上來。比方壇子里的似魚非魚,大缸下邊的潮蟲,豬槽子上的蘑菇等等?!弊髡咭庾R到了萬事萬物之間某種特定的關(guān)系,意識到舊生命死去,新生命到來。
    作者在第五六七章逐一回憶了團圓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的悲慘故事。“周三奶奶則主張給她(團圓媳婦)吃一個全毛的雞,連毛帶腿地吃下去,選一個星星出全的夜,吃了用被子把人蒙起來,讓她出一身大汗。蒙到第二天早晨雞叫,再把她從被子放出來。她吃了雞,她又出了汗,她的魂靈里邊因此就永遠有一個雞存在著,神鬼和胡仙黃仙就都不敢上她的身了。傳說鬼是怕雞的?!眻F圓媳婦最終死在橋底下,殺死她的是亙古不變的愚昧。
    馮歪嘴子死了老婆,“第二天早晨,正過著烏鴉的時候,就給馮歪嘴子的女人送殯了。”馮歪嘴子要自己照顧兩個孩子,“……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負(fù)著他那份責(zé)任。于是他自己動手喂他那剛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用調(diào)匙喂他?!薄罢粘!笔钦f他的麻木,還是說他的堅強呢?在這個時刻,或許兩者都有?!按蟮暮⒆訒◇H到井邊上去飲水了。小的會笑了,會拍手了,會搖頭了?!薄啊⑽⒌匾贿肿煨?,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彼劳鼍彶诫x開,藤啊蔓啊花啊又光臨人間。
    蕭紅在《呼蘭河傳》里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小城和她的后院,看到了她的親人和她的鄰居,看到了麻木的、迷信的、愚昧的人,看到了活潑潑的小生靈,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壓迫和被壓迫,也看到了最晦暗的人生里頭的一線光明。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三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長篇回憶性記錄小說。在我讀起來看,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淡淡的感傷在人們的心頭彌漫而開。所以,這部作品有許多聲望很高的藝術(shù)家來贊美這部書的精妙和價值。
    因此,我為自己買到了一本好書所高興。我也推薦同學(xué)們來閱讀一下這本書。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知道了:人最關(guān)鍵的是要繼續(xù)生存下去,還要有一種自由。
    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早早地起床,天黑就香香地睡覺,從小無拘無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蹦跳,就像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就是自由,也是一種快樂。在這個村里,并不是一切都安詳寧靜,并不是所有人都淳樸向上,還有一些品質(zhì)惡劣的人在影響著質(zhì)樸的農(nóng)民,讓他們也變得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村里有一個大坑,別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點錢財;而這個坑,害死了多少人?就連雞、鴨、牛、羊它都不肯放過,都要結(jié)束他們的生命。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像發(fā)現(xiàn)“寶藏”似的發(fā)現(xiàn)又小又黑的儲存室的時候,瞧見了沒有見過或是更好玩的東西,銅環(huán)、木刀、竹尺、觀音粉。過了一段時間,作者蕭紅得到了一個小鋸,她用它毀壞東西,椅子上鋸一鋸,炕沿上鋸一鋸,后來她把自己心愛的木刀也鋸壞了。作者時時刻刻都把小鋸帶在身邊,連吃飯的時候,也要用小鋸鋸饅頭。
    從這以后,祖父祖母常常說作者蕭紅,但她不聽他們的話,仍然是該拿就拿,讓祖母回憶起了很多往事。
    童年,本該是快樂的,可是有些人總是悲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童年,面對生活,總是說自己“苦啊,真苦?。∫稽c兒自由都沒有?!敝惖脑?,這樣怎能不苦呢?你能像人家蕭紅一樣,把自己童年歡樂時光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嗎?你能讓別人知道你的童年心情悲傷或愉快嗎?如果你不能,那么你沒有資格喊苦!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四
    《呼蘭河傳》把人帶到遙遠的回憶里。似乎親身來到了灰色、平靜的邊境小城,土得掉渣卻如詩如畫。舊時的景象和人物在靈巧別致的筆下活了起來:凍裂了一切的寒冬、賣饅頭的老頭、街道中間的深炕、后園子、愛看熱鬧愛傳瞎話的小鎮(zhèn)居民、大神、道士、小工、童養(yǎng)媳。
    《呼蘭河傳》的結(jié)構(gòu)是越軌的,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確定的主角,沒有固定的主題,不是小說也不全是回憶,就這樣散散亂亂、隨心所欲地?fù)]筆而去,卻一路帶著你走進憂傷、敏感、無助而又凄美的女性世界。能一氣讀完的書已經(jīng)極少,能一氣讀完的文學(xué)藝術(shù)品則少之又少,超越偏見讀完《呼蘭河傳》是一種幸運。書中的人物定格在腦海深處,超越時空他們?nèi)匀惶幪幋嬖谥?,善良而冷漠的爺爺、開朗卻無助的小團圓媳婦、勇敢而苦命的馮歪嘴、愛面子又委曲求全的有二爺。正是這普便的人性描寫,使《呼蘭河傳》歷久彌新,位列《亞洲周刊》二十世紀(jì)中文小說一百強第九名當(dāng)之無愧。
    然而《呼蘭河傳》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蕭紅樸實、獨特、細膩、真切的文筆,有什么故事能比作家的文筆更吸引人呢?受蕭紅影響而走向漢學(xué)之路的美國漢學(xué)家葛浩文如此評價蕭紅:"蕭紅是一個好畫家,她的文字簡單樸素,不華麗,但閱讀她的作品仿佛身臨其境,閉著眼睛就能看到她筆下描繪的那個地方,她是用文字繪畫的好作家。"這位曾把蕭紅作為博士研究課題的漢學(xué)家說出了我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上У氖沁@位極具天分的女作家命運悲苦,31歲就離開了人世。
    作為一個x人,我為第二故鄉(xiāng)x的呼蘭城曾經(jīng)有一位這樣獨特的作家而感到驕傲,這位義無反顧追求女性自由的蕭紅值得被人們永遠銘記。《呼蘭河傳》中蕭紅對兒時后園子的描寫似乎正是她人生的真實寫照: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五
    《呼蘭河傳》是一部記述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童年。蕭紅的童年是蕭紅一生中快樂的。至少,在她的童年,有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就像一縷淡淡的陽光,輕輕的撥開她人生中的陰影。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的五章敘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的折磨死的悲慘而荒。唐的故事。這件事簡直是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愚昧而丑陋的靈魂的展現(xiàn)和證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竟然把小團圓媳婦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她,還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小團圓媳婦的腳心。對于一個12歲的女孩子,竟然如此狠毒,讀到這里,我十分氣憤,又為小團圓媳婦的死而感到悲哀。
    可見,蕭紅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里,人們迷信,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和蕭紅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但我們每天還在抱怨:父母不給零花錢了,父母不買新衣服了,父母不買零食了······但蕭紅,不管生活有多艱苦,但她依然樂觀,不抱怨,我們應(yīng)該向她學(xué)習(xí)。
    文學(xué)巨匠矛盾曾評價過蕭紅的藝術(shù)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本書讓我看清了舊社會的真面目,讓我更加了解蕭紅。我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六
    這幾天,我連續(xù)讀了一本書——《呼蘭河傳》,這本書再現(xiàn)了當(dāng)?shù)乩习傩毡艾?,落后的生活和愚昧的精神?BR>    本書作者是民國時期的四大才女之一,30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蕭紅。
    在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小團圓媳婦是封建愚昧思想與惡俗的犧牲品,她是老胡家花錢買來的童養(yǎng)媳。初進家門是一個"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孩子,后來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yī),云游直入等不同人不斷折磨,摧殘,最終離開了人世。
    多好的一個姑娘??!那健康,活潑,天真可愛的女孩去哪兒了?她的青春和童心呢?對,是她的婆婆,她的婆婆迷信了跳大神的鬼話,親手一步一步地將這姑娘送上黃泉之路,使12歲的女孩子永永遠遠地合上了眼??吹竭@,我多么想沖上前,一把救下那可憐的團圓媳婦,讓她不在飽受痛苦。可是——我,不能!為什么人們只顧看,他們怎么這么沒人性呢?這便是他們的愚昧!
    還有馮歪嘴子,他是生活中的強者,不合理社會的抗?fàn)幷?。在封建思想意識濃重的小城中,他勇敢地和王大姑娘戀愛。他任憑人們奚落,平靜地生活著。他愛著自己的孩子,體貼妻子,當(dāng)他的妻子生下第二個孩子不久死后,他沒有絕望,仍然堅強地活著。他身上閃耀著魯迅先生所贊頌過得戰(zhàn)斗的韌性精神。
    《呼蘭河傳》告示我們:不能愚昧的迷信和自私的心理。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七
    剛拿起《呼蘭河傳》這本書時,我想來這必定是個美麗安寧的地方,是有著桃花源式的浪漫,生活著可愛素樸的人民。然而蕭紅的這曲童年挽歌卻唱得我撕心的痛、徹骨的寒。
    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都深受其害。但令我奇怪的是:那里的人們說拆墻的有、種樹的,但是就沒有一個人提出將這個沒有絲毫用處還影響大家生活的坑填平。
    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點是圍繞當(dāng)?shù)氐姆饨?xí)俗。老胡家跳大神的“熱鬧”著實令人大開眼界。小團圓媳婦是個美麗而臉上常掛著笑容的姑娘。年僅十二歲的她,本該是個無憂無慮、天真可愛的女孩,是??!她僅僅是個女孩。但她卻被過早的賣給了老胡家做童養(yǎng)媳,這個不諳世事的小孩,被徹底的丟到了大染缸里。
    這個女孩到底是做了何等傷天害理的事情,竟處處遭受為難。理由的荒唐無理,依照我們的眼光看來。簡直是雞蛋里挑骨頭,無事生非、故意找茬!責(zé)怪女孩走路太快,說話大聲、不知羞恥,不像團圓媳婦,因此對她便施以無盡的拳腳。以至將好好的一個姑娘硬生生折磨的有些癡傻。因為是用錢買來的,還有利用價值“貨物”變想法子給她“治病”。用一種名為“抽貼”古法子,在她們的眼里錢真真是比人命重要太多。這不免讓我想起蕭紅的另外一部小說《生死場》,比之戰(zhàn)爭年代的人命如草芥,確是尤過之而無不及。
    團圓媳婦經(jīng)歷無盡的折磨,生命終于走向盡頭……生前飽受磨難,甚至連死都死的痛苦無比,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心中一直盤桓著一個問題“人性到底是什么”?將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扔進滾燙的開水中,開水從頭灌下……昏迷時,竟用水激、針刺等方法將人弄醒。這是面對極惡的犯人嘛?不然手法何以如此殘忍,殘忍到讓我這個“置身事外之人”竟不寒而栗。此法比之滿清十大酷刑又能好多少?直至生命走向最后一刻,她終于離開了這個或許對她“殘忍的生活”。我到底是該慶幸她的死讓她終得解脫,還是應(yīng)該悲傷她的死。事實的本質(zhì)是她的所有都是值得同情,呼蘭河的童養(yǎng)媳,呼蘭河的所以女人,甚至是呼蘭河的所有活著的人都是值得同情,他們似乎都在一步步將自己逼到絕路。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她們的死對于呼蘭河的人們來說似乎是司空見慣了的,只是胡家人對于一個花錢買來的“免費勞動力、生養(yǎng)工具”的死有些懊惱之外,別無任何觸動。好像那是個人心死去的村落,閉塞、封建、愚昧的村落,無可挽救。
    灰暗的村莊、愚昧迷信的人民、冰冷無情的心……讓我心寒,讓我心痛。此書作為蕭紅對于故鄉(xiāng)的回憶錄,不僅是心痛的心酸的回憶,也伴隨著童年的美好。
    蕭紅的童年既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和祖父一起度過的童年時光應(yīng)該是她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她的一生本就充滿了無盡的磨難,雖為才女,卻是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蕭紅在她最為困苦的時期有此創(chuàng)作,希冀以童年的回憶喚回一縷情感和精神的留戀與希望。
    眼前浮現(xiàn)出一個極端困惑的女人。她的身心飽受煎熬,在回憶快樂童年的時候,就不得不揭開那條丑陋悲慘的傷疤。這是一位女性,看過了無數(shù)的死亡掙扎,才可以將生命寫得那般力透紙背,才能寫的出“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我同情、我悲憫、我痛恨、我理解在那個時代困苦掙扎的活著的人,在那樣的被遺忘的世界的角落。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八
    呼蘭河,一片長殤之地,一場漠然故夢。
    舊憶如窗,推開便難使人合上。
    更何況蕭紅,但她以女子的細膩加上才女的靈氣,便糅合做了這一回思鄉(xiāng),但又沾染了些許諷筆。
    無可奈何,她并不是那些愚鈍的鄉(xiāng)民,她是具有覺醒意識的。
    冰封之所,雪花紛飛,她最先帶給人的是活潑的生氣與爽朗的人民。
    我寫文章喜歡運用細致烘托溫情,要不就使嚴(yán)寒緊逼大軍。
    可蕭紅沒有,她筆下的冬就是豪放,豪放一如這里的居住者們。
    開始是較歡快的語調(diào),但很快反諷出來了。
    可能會讓走馬觀花的讀者笑笑就過了,卻會使細心之人重視起,并迅速掀起了蓋在沉重面孔上的小丑面具。
    語調(diào)讓人讀者很順溜,可是在這文字下的是一個又一個悲劇呢!
    比如跳大神。
    神附在大神身上,大神就會站起亂跳,二神交給她圓鼓,便一唱一和起雙簧來。
    有時大神還可以拿雞,得布,估計那時大神可幸福呢,頂多算半個戲子,演一回,唱一回,跳一回,就有錢啦。
    心情不好多鬧一回,還得雞呀,有布呀。
    說不定那時有大神日日吃著雞肉,喝著雞湯,啃著雞骨。
    衣也不愁呀,紅布染完了,做衣裳穿便好了呀。
    天天有人圍觀我演戲喲,爽呀,估摸著我成了戲臺子上名角那樣人物啊!
    可笑可悲的幸福日子,哈哈……
    這種愚昧多得是,如天上明閃閃繁星,數(shù)不盡數(shù)不清喲!
    但蕭紅憶起的,還有美好。
    念詩,燒鴨子、儲藏室,都是美妙的。
    但美妙是在當(dāng)時喲,長大了之后回憶起來,她也變得悲切切了。
    可是書中,還不是哀傷到了極點,也有鮮明,也有快樂。
    苦中樂,樂中苦。
    這究竟是苦是樂啊?誰都不清,恐蕭紅更不清了。
    又是多少載,晚風(fēng)漸涼,楓葉紅了滿面的秋霜。
    呼蘭河這一場盡殤的故夢里,多少人生如戲場?
    但也只有蕭紅,帶著殤去了他鄉(xiāng),遺忘。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九
    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是一串凄婉的歌謠。著名的文學(xué)家矛盾這樣評價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最近,我也認(rèn)真讀了這本書,不由得嘖嘖贊嘆。
    《呼蘭河傳》是作者蕭紅的回憶錄。她用孩子的角度記敘了她自由的童年,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對祖父和菜園子的喜愛及對當(dāng)時封建社會的憤憤不平。
    本文講的最多的就要數(shù)蕭紅和她的祖父了;
    “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黃瓜還沒有吃完,我又看見一只大蜻蜓從旁邊飛過,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蜻蜓飛得那么快跑,哪里會追得上?好在也沒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著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個綠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兒,線頭上只拴著一條腿,螞蚱不見了。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會,很少有像蕭紅那樣擁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與凄涼。《呼蘭河傳》中也寫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對封建時代的痛恨,主要寫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團圓媳婦,然后把她折磨死了?!蔽铱春螅幌伦佑X得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悲??!我想,封建社會中,這樣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吧。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想是封建社會因為落后貧窮導(dǎo)致人們沒有機會學(xué)習(xí),所以無知的聽天由命,漠視人的生命,如今生活在民主自由的新社會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啊,一定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
    童年的蕭紅,沒受過多少愛,唯一只有大花園和祖父才是他童年時的避風(fēng)港。
    作者以自己的經(jīng)歷為線索,簡述了自己童年生活,但整本書讀起來你絲毫讀不出童年生活那種活潑樂趣,讀出來的只有淡淡的憂傷,有時候,你還可能被某個情節(jié)觸動,流下眼淚。
    但就是在這平凡的小城,卻會讓我感受到了大城市里沒有的感受。
    像自由。
    作者蕭紅在它和祖文共同的大花園里,過得輕松自由,而花草樹木全都活了。
    共同的大花園里,過得輕松自由,而花草樹木全都活了。
    也只有這時候,氣氛才歡悅了一點。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無比自由的?!?BR>    在這種輕松的家圍里,讓作者像只小鳥一樣活蹦亂跳,盡情地釋放小孩的天性。
    可在大城市里,并沒有過多的家卡能讓小孩自由自在,而是像一個計算機一樣計算出孩子該干啥,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玩,不能玩物表志;勞,也不能勞累過度,只有勞逸結(jié)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一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叫《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著作。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發(fā)生的故事,第一至第二章講述的是呼蘭河小城的風(fēng)貌風(fēng)俗,第三章及第四章寫的是蕭紅童年時發(fā)生的故事,最后三章講的是小鎮(zhèn)上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鎮(zhèn)上的旁觀者,作者從側(cè)面,通過這些旁觀者的行為語言表達了他對人心炎涼的感嘆。
    蕭紅幼年時和他最疼愛的祖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快樂。但與之對比的是我讀到結(jié)尾時,結(jié)局卻令人難以置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聽說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著年紀(jì)也不小了。
    東鄰西舍也都不知怎樣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了?!边@一段震撼了我,原本生活安靜、美好的地方,最終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場景,這讓我又想到了小說的另外一個主題,人心的荒涼。
    曾經(jīng)有人說,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人就是旁觀者,在書的第五章,首先小團圓媳婦被買到老胡家時,就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然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連打了她一個月,而那些看熱鬧的人卻說她打的不夠狠。到了小團圓媳婦被婆婆逼瘋的時候,他們又跑出來出主意,后來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他們又開心的聊起天來,眼前這一切悲劇好像都不存在似的,沒有一個人想起這個12歲的小姑娘。我又想起我自己來,我曾經(jīng)當(dāng)過不知道多少次旁觀者,同學(xué)打鬧時,同學(xué)和老師吵架時,同學(xué)生氣時,我都當(dāng)過旁觀者,那時我的內(nèi)心是冷漠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尊重每一個人,否則自己遲早也會成為一個被人恥笑的人。
    呼蘭河傳是一本文筆細膩的書,通過小城的生活描寫,勾畫出作者許多美好的回憶。又通過旁觀者的視角,描寫了人心的溫暖與冷漠。這本書,我覺得所有人都值得一看。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二
    這是一本可讀性比較強的書,語言很簡樸。最初的時候以為它是講故鄉(xiāng)的一條河,其實是作家蕭紅講述了記憶里童年小城的故事。"一部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它的篇幅不算長,破敗的城鎮(zhèn),骯臟泥濘的街道,愚昧自私的人們,這里發(fā)生的一小事都是很真實的生活寫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惡的一面,讀著小說仿佛跟著小鎮(zhèn)上的人一起經(jīng)歷了一番。
    開端大篇幅的講述了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風(fēng)俗大致的樣子,小城里所有的人,過的都是平板的生活,既不向前,也不回頭,每天每日,無怨無憂。只是一天一天的活著,沒有主動選擇生活的念頭,沒有奔頭的活著。但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quán)利。今天你不主動選擇生活,明天你就只能被動接受上天安排給你的日子。比起那些描寫怪異荒誕人性的故事,我更害怕像《呼蘭河傳》這種隱藏在看似平淡生活中這不動聲色的、死水般的愚昧與麻木,千百年的化傳統(tǒng)像是為人們按上了自動發(fā)條,無需思考也滿足于當(dāng)下,處處都透出強烈的悲哀與絕望。
    在那個復(fù)雜的年代,尤其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嚴(yán)重,書中對這一現(xiàn)象并沒有直接指出,而是通過敘述事,將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一一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種重男輕女果真是深入到骨髓了,就連進廟祈福也是先拜老爺廟,而娘娘廟只是走個過場,讀完這一節(jié)不禁想要發(fā)笑。在過去,女性被束縛在一個狹小的盒子里,她們被制定了一系列條例法規(guī),每個出嫁的女性都要遵守,稍有不順,就會被毆打,書中老胡家養(yǎng)了個小童養(yǎng)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活潑的小姑娘,因為愛笑愛鬧,婆家視她為怪物,總是無端打她,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一直醫(yī)不好,老胡家聽信了跳大神的話,說她身上有鬼,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當(dāng)她在開水里痛苦掙扎的時候,圍觀看熱鬧的麻木的人們沒有一個人伸出授助之手,讀到這揪心的一幕我感到憤憤不平,多么可悲,多么可恨,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就這樣不幸去世了。"人世本無神鬼事,封建迷信愚弄人",你永遠想不到閉塞的小鎮(zhèn)對封建迷信的癡迷程度,沒有知識真可怕這句話是真的。也讓我們看到了那里人們的愚昧和冷漠。
    在重男輕女的社會大風(fēng)氣下,冷酷的父親,缺失的母愛,僅有祖父給了她一些關(guān)于親情溫暖的觸覺,在祖父的花園里,在祖父的愛中,蕭紅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最純凈的時光,也是整本書中她童年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每個人都一樣,童年生活的地方一定是記憶最深刻的,走的再遠也忘不了故鄉(xiāng)的人與景。
    書中最具反抗思想的人物大概就是馮歪嘴子了,他是一個敢于打破封建傳統(tǒng)規(guī)矩的奴隸,勇敢地追求愛情和幸福,要掙得做人的權(quán)利,力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用力生活的樣子還是讓人對生活存留希望的,總體基調(diào)并不讓人感到絕望。
    全書共分為七個節(jié),里面的內(nèi)容無關(guān)現(xiàn)在,也不關(guān)未,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丑化它,而是一個現(xiàn)代主義作家的態(tài)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讓人笑中生苦,苦中又有所思考,而我在她的回憶里當(dāng)了一次接近劇情的旁觀者。
    讀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一生,這大概就是閱讀的最大意義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三
    讀完這本書之后,在我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一幅極為簡單的畫面:在一片茫茫的灰色之中,有兩道極為鮮艷的色彩,一道是溫暖的橙色,一道是充滿希望的綠色;一個是慈祥的祖父,一個是樂觀向上的馮歪嘴子。他們的出現(xiàn)、陪伴,使作者蕭紅懂得了許多許多,也使她在這麻木、沉悶、憂郁的氣氛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祖父”在蕭紅的童年生活中占據(jù)了一多半。幼年時,她經(jīng)常與祖父一起在他們的后院玩耍。有一次,她故意把一些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帽子上,祖父發(fā)覺后,并沒有因惡作劇而不高興,反而與“我”一起哈哈大笑。這時,另一個形象與祖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就是祖母。
    書中描繪出了一個舊社會時期的刻薄的老婆婆。有一次,因為蕭紅的淘氣,婆婆用針往蕭紅的指甲里扎。她有潔癖,不許蕭紅摸自己屋里的任何東西。如果蕭紅一碰什么東西,婆婆可能就會擦個不停。因此蕭紅一直懷恨在心,她十分討厭祖母。
    而祖父卻恰好是一個老頑童、老小孩,能與任何孩子玩在一起。祖母的刻薄襯托出了祖父與其它大人的不同。
    童年時,祖父教蕭紅念詩,她對詩很有興趣,因為覺得詩寫得很美,但當(dāng)時只注重讀音,并不知道意思。大了一點后,祖父才慢慢教導(dǎo)她,讓她知道了每一首詩表達的情感和意義。這可以看出,祖父的教導(dǎo)十分有方法。這最初的啟蒙教育,在蕭紅以后的生活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祖父,就是這樣一個“老頑童”,他用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呵護著蕭紅,用淳淳教導(dǎo)啟迪著她。他正是蕭紅生命中那一抹最溫暖、最重要的橙色。
    “馮歪嘴子”在本書中最后一個出現(xiàn)。作者把他描寫得看似是一個被時代折磨得悲涼、不幸的人。他的妻子備受爭議,且在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后就不幸死去,留下了一個哺乳期的嬰兒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他們出生在草窩里,生下來也沒有好飯吃,一年瘦似一年,還不太會說話,但在馮歪嘴子的眼里,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他得病的小驢可以去拉水了;大兒子可以牽著毛驢了;小兒子可以拍手、接?xùn)|西……正是他這種樂觀的精神,使長大后的蕭紅回想起來,仍為之感動、敬佩。
    “馮歪嘴子”的精神像一盞盞明亮的燈,在蕭紅的內(nèi)心晝夜長明。他也不愧是那一道最亮麗、最充滿活力的綠。
    除這兩條主色彩之外,還有一些小人物反映出來的色彩也很突出。比如有二伯——紫色。作者覺得他的行為很古怪:偷東西,自言自語,夜里哭著……作者當(dāng)時只是覺得奇怪,并不知道為什么,后來她終于懂了,有二伯其實是她身邊最悲涼不幸的人之一,一個被時代扭曲的人,帶著一點復(fù)雜的紫。
    在《呼蘭河傳》的畫作中,雖然背景是一片片白茫茫的灰色,但每個人都有著屬于他們自己的顏色。這豐富的五顏六色構(gòu)成了蕭紅如夢一般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四
    在中國有一個地方,叫呼蘭河,是蕭紅(原名:張乃瑩)童年開始的地方。那里有童真,有快樂,也有迷信和愚蠢,還有堅強。
    童真。
    對于蕭紅來說,童真也許就是把家里的箱子翻了一個遍,就像淘寶一樣,充滿了樂趣!有時跑到戲臺子旁邊聽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戲,但心卻不在戲上,而是和小伙伴們一起追逐打鬧玩耍,或在旁邊的小商販那里買咚咚作響的撥浪鼓。
    快樂。
    當(dāng)蕭紅把花環(huán)放在她祖父的頭上,蕭紅就會很快樂,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會失落。心里依然是快樂的,快樂來自于童真,童真來自于純潔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過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想象,結(jié)果有一些人就趁機賺錢,欺騙了無辜的老百姓。比如說:書里的一個胡家的團圓媳婦,長了病。我感覺一定能夠治好的,但是團圓媳婦卻被那些跳大神的、還有自稱云游真人的給折磨壞了。還花了許多錢,真是“賠了夫人又折錢”。要是當(dāng)時人們早一些擺脫這些想法,該多好??!
    愚蠢。
    書中說:路上有一個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積起來,過路的車和家禽都會掉進去,人們想了無數(shù)辦法,比如:拆墻、種樹,然而卻沒有想到最直接的辦法:填坑,那些古怪辦法也沒有成功。為什么他們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堅強。
    堅強是最美的事情。在書里的磨官馮歪嘴子就是一個堅強的人。他不但要養(yǎng)兩個孩子,還要承受精神的壓力,因為他娶了一個勤勞能干的王姑娘,別人就七嘴八舌的議論王姑娘怎么就嫁給了一個窮磨官。
    呼蘭河是蕭紅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地方,是蕭紅記憶中那一抹五彩的顏色,是蕭紅記憶中最溫暖、幸福的地方。呼蘭河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深刻!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五
    手捧《呼蘭河傳》,坐在房間里,陶醉在故事中。
    這本書講述的是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里所發(fā)生的一個個故事。這本書是蕭紅寫的,寫的淳樸,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聲》里寫道:"以上我所寫的并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雖然幽美的事情確實不多,但還是被我找到了幾件,讓我記憶猶新。
    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dāng)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從這段話里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蕭紅小時候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小孩,會和祖父開開玩笑,沒有什么煩惱。但是,如果仔細讀《呼蘭河傳》的話,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蕭紅家中的后花園就是她小時候最好、最開心的玩樂之地了。比起現(xiàn)在,我們的玩樂之地,蕭紅家的后花園就顯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蕭紅,耍了祖父一把,她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書中多次寫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見這樣的開懷大笑有多么難得呀。
    我認(rèn)為最悲慘的事就是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是在書里第一章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泥潭有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都會遭受到災(zāi)難,泥潭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潭里。人們有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但沒有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我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只有順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天意,認(rèn)為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就是他們的悲哀!
    《呼蘭河傳》里有一個人物——年僅12歲的團圓媳婦,剛來時她是那樣的健康、活潑。她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這樣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有一天,團圓媳婦要當(dāng)眾洗澡,要說洗澡,還不如稱為燙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團圓媳婦的話:小團圓媳婦當(dāng)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
    這是多么殘忍的事啊,一個12歲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嗎?終于,小團圓媳婦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蘭河傳》,女作家蕭紅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蘭河畔的一束風(fēng)俗畫。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六
    早就想看蕭紅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了,一拖再拖,現(xiàn)在終于才看。套用她的一句口頭禪,“那才好看呢!”
    對這位民國才女,想說的只有心疼。老天不公,像這樣純真而又才情滿滿的女子,最應(yīng)該有一個真正愛她的人捧在手心的,可她一生顛沛流離,命運悲慘,屢屢在同一個地方跌倒,讓人唏噓不已,以至于只活到三十一歲。
    她死的時候說“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真的是太過悲涼。
    《呼蘭河傳》寫的是她童年家鄉(xiāng)的人和事,看似天真自然的語言,平淡之中卻充滿入木三分的諷刺和批判,對村民愚昧靈魂的哀嘆,對封建思想的無情控訴,在那個年代,她的立場是憤怒的,反抗的。
    像是孩童的喃喃自語,她隨性地瀟灑地表現(xiàn)了語言的自然美,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就像她說的,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她若愿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
    矛盾說,《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而她沒有寫盡的,最該是她凄婉的人生。
    呼蘭河傳讀后感參考篇十七
    秋雨瀟瀟中,與眾友人雨中探訪了蕭紅的故里,祖居地莘縣董杜莊鎮(zhèn)梁丕營村。隔了久遠的光陰,這兒已是荒草萋萋,墳塋數(shù)丘。放眼望去,但見田野無垠,秋空遼闊,路旁的高粱依然挺拔著行將枯黃的莖稈,長穗無語,兀自風(fēng)中搖動,如沉默的幽歌。
    唏噓于她的命運。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寂寞與無助始終困擾著她。“顛沛流離,命運多舛”這八個字足以概括她的命運。生活貧困、情感傷害、身體病痛終其一生,在這樣的困境中,只有八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卻堅持創(chuàng)作出了近九十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說《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等。
    看矛盾為《呼蘭河傳》寫的序言,心情是沉重的。想當(dāng)初矛盾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也必定是沉郁的,盡管他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矛盾是帶著感傷的心情寫這篇序言的,想必他是熟悉蕭紅的,他覺得蕭紅的早逝是“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盀榱俗非笳胬矶鵂奚送甑臍g樂,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學(xué)習(xí),可是正當(dāng)學(xué)習(xí)完成的時候卻忽然死了,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是的,蕭紅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她有多少未竟的事情要去做,即便在病危時,她也始終渴望著生,幻想著要寫《呼蘭河傳》的續(xù)篇。然而她死了,寂寞地死去了,身邊幾乎沒有朋友。
    蕭紅的心境是寂寞的,然而初看《呼蘭河傳》前面的文字,是貌似輕松的。透過這些貌似輕松甚至有些詼諧的語言,我們卻能聽到她寂寞的心聲。
    喜歡蕭紅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樸實細膩的,描寫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銳纖細的,看似冷靜的筆觸下,其實跳動著一顆多情的心;她的文筆明麗凄婉,一種淡淡的憂郁充斥其間。她的獨特的超常規(guī)的語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現(xiàn)在想來,在我有限的讀書生涯,語言風(fēng)格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本書吧,一本是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本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再一本應(yīng)該就是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了。蕭紅的文筆介于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其散文化的結(jié)構(gòu)以及詩化的風(fēng)格為我們構(gòu)筑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shù)世界,這種藝術(shù)風(fēng)格是我所喜歡的。
    沉浸其中。隨著她的娓娓講述,我仿佛置身于呼蘭河這個偏僻閉塞、寒冷異常的東北小城。小城的街道似曾相識,那個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尤其讓人過目難忘。連小燕子的描述都妙不可言,差一點被泥坑粘住的小燕子“趕快地頭也不回地飛跑了”;馬的可憐描寫得極為細致,雨后經(jīng)過泥坑的人們簡直令人發(fā)笑……蕭紅筆下輕松詼諧甚而帶些譏諷的語言更是將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無遺。
    為死人預(yù)備的紙扎描寫在第一章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描述得可謂栩栩如生,語言俏皮可愛。這大概是因為作者是從兒童的視角觀察并用孩子的語氣講述的吧,總之讀來清新無比。
    小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是靜止的;小城的人們?nèi)諒?fù)一日,過著呆板單調(diào)的生活。吃飯穿衣是他們?nèi)松奈ㄒ荒康摹R磺许樒渥匀?,該生生,該死死,并不見多少喜悅和悲哀?BR>    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一如小城。唯一不同的,是沒有蕭紅這樣一位才女含淚微笑的書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