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實用15篇)

字號:

    教案可以為學生提供清晰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設計教案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步驟,使學生能夠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不同學科和不同教學階段的教案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特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一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課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新的偏旁。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本課的難點事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于是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段落,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悟讀,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我將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靈活互動,延伸拓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1、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富有情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我在出示課文第一段落后,在黑板上徒手畫一棵山上的小松樹和一棵山下的大松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畫加深對兩棵松樹的大小和處在不同高度的認識。再以課文填空的方式進一步鞏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2、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分為四個自然段。其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小松樹和風伯伯的話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將用生動的問句: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常在一起聊天,這次他們又聊了什么呢?把學生帶入課文美好的情境,接著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第二自然段,并請學生讀讀小松樹話,說說知道了什么,抓住“喂”、”多高哇”、“你呢”這三個詞進行朗讀,感受小松樹的驕傲。接著請小朋友轉換角色來體會大松樹的心情,想想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心里會怎么想呢?請學生展開想象說說大松樹心里的話。再請學生加上動作,表情來朗讀第二自然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讀,對詞義的感悟更具體、真切,朗讀更到位。
    接著我以課件出示和藹的風伯伯引入課文第三自然段,請學生聽課文朗讀,引導學生從“摸”入手,體會風伯伯是一個長者,很慈愛的形象,他是一個正直,站在旁觀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見更客觀。在聽了風伯伯的話后,我讓學生自己找找,此時的小松樹是怎么想的,學生都能說出“慚愧”這個詞,接著我用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加深對這個詞的理解,從而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此時小松樹的心境,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客觀地說說自己的喜歡的形象,并說出原因,這在無形中也讓學生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的道理。
    3、靈活互動,延伸拓展。
    在學生理解了”慚愧”一詞的基礎上我又追問了一系列問題,旨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問: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他會怎么想?請你代表小松樹,給大松樹說句話好嗎?小松樹想明白了,小朋友們,那么你們是怎么想的呢?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
    最后,總結課文,繼續(xù)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技巧。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二
    寓言故事能啟迪兒童的智慧,發(fā)展兒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我準備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于理解故事內容。
    (二)教學目標: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積累和運用詞句,培養(yǎng)閱讀能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因此我確立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標: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三)教學重點:
    由于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大量識字,讀懂課文,因此,我將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進而理解課文內容確立為本課重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讓學生明白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一)說學情:
    (二)說學法、教法:
    1、情景教學法:
    通過讓學生觀看課文動畫,讓學生的思緒跟隨畫面走進課文。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來認識課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欲望。
    2、讀中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诮虒W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通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使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fā),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的真諦,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三)教學媒體環(huán)境:
    多媒體是本課的重要載體,采用光、電、影、聲相互交替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改變知識的呈現(xiàn)狀態(tài),將教學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由無聲變有聲,由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增強表現(xiàn)力,更能激起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習欲望。
    (一)教學思路。
    本著“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
    思路:
    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趣”字先行。
    導入新課。
    以“讀”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讀。
    深入探究。
    聯(lián)系生活。
    情感遷移。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
    1、“趣”字先行,導入新課。
    樹的圖片進行比較,在出示課題時,有意把小寫得很小,把大寫得很大,
    【設計意圖】:視覺的沖擊帶給孩子的是心靈的震撼,以圖促理解,孩子就能體會漢字的魅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孩子們進入情境后,老師順勢提出問題,激發(fā)其聽故事,學故事的興趣,主要通過讓學生觀看課文動畫。
    【設計意圖】:動畫是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聽,同時也是范讀課文的過程。
    3、以“讀”為主,入情入境。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感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采用自讀的方式,讀完后運用擺一擺的形式: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在哪里呢?緊接著提問全班同學:你們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貼嗎?課件順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設計意圖】:短短一句話的教學,讓學生自讀自悟,多樣的檢查方式也讓我們的教學變得輕松愉悅。
    第二自然段中蘊含著小松樹驕傲的原因,
    【設計意圖】:采用同桌齊讀、共同探討的形式,,通過對重點詞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樹驕傲的樣子,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4、以“演”代讀,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其實對于“托”這個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學完課文后的表演是學生最喜歡的形式。
    【設計意圖】:對表演的角色進行指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通過課本表演幫助學生感受語言,表現(xiàn)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聯(lián)系生活,情感遷移。
    建構主義認為,孩子總是帶著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參與閱讀。在探討小松樹與大松樹到底誰高這一問題上使用了動畫的形式把小松樹放到山下【設計意圖】:調動的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比”字來練說,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又將文本與生活知識經驗、情感體驗鏈接起來。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教學立體化,給我們的教學帶來無限生機,
    (一)視頻展示,直觀高效。
    精彩的動畫展示過程讓學生對課文有了直觀的感知,對于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無疑是一劑良方。
    (二)圖文結合,促進理解。
    掌握、運用知識。
    (三)靜中有動,深化難點。
    將靜態(tài)的小松樹放置到山下,方便學生對比理解風伯伯的話。
    (四)情景渲染,知識再現(xiàn)。
    讓學生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進行課本表演,展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現(xiàn)課文的精彩畫面,也為學生背誦課文打下基礎。
    結束語:“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闭Z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學生很興奮)。
    師:在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樹和一棵大松樹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事。(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學生表現(xiàn)出急欲讀課文的樣子。)。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呵,看來同學們都急著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我們就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畫出來,借助拼音讀會它。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畫得也很仔細。下面我們來聽一遍課文的錄音,學習這位叔叔是怎樣讀課文的。要認真看書、仔細聽喲!
    (播放課文錄音。)。
    師:讀得多美啊!同學們自己再試著讀讀課文,爭取讀準每一個字。
    (學生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把剛才畫出的生字、生詞,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點讀讀,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待會兒要考考你喲!
    (學生認讀自己畫出生字、生詞及句子。)。
    (教師出示寫有生字的小黑板。)。
    師:你們看,生字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自己讀讀,動腦筋記住它。
    (學生自讀,指生讀,齊讀。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生詞。對易錯的生字訂正、齊讀。)。
    三、指導朗讀,感悟體驗。
    師:剛才,生字跑出來和我們做游戲,我們已經認識了它們,現(xiàn)在它們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不懂的地方一會兒提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出序號。)。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出示小松樹和大松樹圖片)它們長在山的什么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學生紛紛舉手。師指一生到講臺上。該生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師: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一段。咱們再齊聲朗讀一遍。
    (齊讀)。
    (利用貼圖片的形式再現(xiàn)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師:看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那它們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么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
    師:你們覺得小松樹怎么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太驕傲了!它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
    生:太霸氣了!
    生: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師:嗯,我也有這樣的體會。那我們讀課文時就要把小松樹的這種傲氣、不禮貌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
    (學生讀課文。指生讀。)。
    生:我覺得他讀得不夠沒禮貌,我來讀一讀。(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學表示贊同。)。
    師:嗯,真是一棵不講禮貌、非常傲氣的小松樹。大家都像他這樣讀讀。
    (生讀)。
    師:大松樹聽后生氣了嗎?看看課文中的插圖。
    生:大松樹沒有生氣,它還在笑呢。
    生:大松樹不跟它一般見識。
    (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讀風伯伯的話。)。
    師: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
    生: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不讓它驕傲。
    生:風伯伯說小松樹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并不是小松樹長得高。
    師:怎樣才能讀好風伯伯的話呢?想想當你犯了錯誤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是用什么樣的語氣批評教育你的。
    (學生自讀,指生讀,師范讀,生練讀,指生讀。)。
    師:小松樹聽懂風伯伯的話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低下了頭。
    生:老師,我不懂“慚愧”這個詞。
    師:同學們有懂“慚愧”這個詞的意思的嗎?(同學們搖頭)小松樹做錯了事,現(xiàn)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同學們點頭)同學們低下頭,做一下“慚愧”的樣子。(學生做低頭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師:假如你是小松樹,這時,你想對大松樹說些什么?
    生:大松樹哥哥,我錯了。
    生:大松樹姐姐,你比我長得高,我能看的遠,是大山爺爺把我托起來的,我不應該瞧不起你。
    師: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華體驗。
    1、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
    3、指小組戴頭飾朗讀、表演。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四
    2、通過反復品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課件,圖片。
    (一)聽寫詞語。
    多高你呢回答伯伯孩子爺爺托松樹。
    (二)貼圖導入。
    1、昨天我們還認識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兩位新朋友,誰來叫叫它們!
    (出圖小松樹大松樹)。
    2、誰能把他們送回家?(貼圖)。
    你能用書上的語言來說說它們各自的家嗎?
    3、是啊!他倆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天天見面,這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話了!打開課本,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劃出小松樹說的話,再讀一讀!
    4、交流。誰先來讀讀你劃出的句子。
    5、屏幕出示劃線的句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9、看屏幕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11、下面請小朋友們小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從這段中你又讀出這是怎樣的風伯伯?
    讀——說——再讀[關心小松樹、講道理(讀出關心的語氣)]。
    “托”?你來做個托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試試。
    12、課文中這三個人物,你們最喜歡誰?為什么?
    大松樹——大度,不斤斤計較。
    小松樹——知錯就改。
    風伯伯——關心別人。
    13、師小結。
    既然大家都喜歡他們,讓我們把這個故事再練著讀讀好后來表演表演好嗎?
    (三)讀課文,學表演。
    (四)拓展。
    1、想象練說:
    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山上的小松樹就對山下的小松樹說:“()”。
    2、課外閱讀補充材料《紅花和綠葉》。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五
    一、設問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分別在哪兒嗎?誰能把他們送回家。(指生上臺貼圖)。
    (1)教師引讀:
    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2)多種促讀手段、形式,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師:一起捧起書本,讀好第一自然段。
    (5)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內說說。
    (6)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你現(xiàn)在就是這棵小松樹,看到這么優(yōu)美的景色,心里會怎么想呢?(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7)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心里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心里很高興。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么樣的小松樹?你從哪兒感受到的?
    板書(小松樹驕傲自大、自我炫耀、沒禮貌、得意)。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里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2)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并相應加上點。--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并進行相應的評價。
    (3)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讀好?
    (4)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5)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
    (6)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怎么樣?(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說話訓練)。
    三、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用“--”畫出風伯伯的話。
    (2)指名讀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c你也能用“比”來說一句話嗎?--指導用“比”來練習說一句話。
    (7)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么?(加點:看得遠、托起來。)小朋友誰會做做“托”的動作?--動作理解“托”。
    (8)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9)看大屏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10)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11)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2)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么讀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第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板書a“慚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慚愧”加點)小松樹為什么“慚愧”呢?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低下了頭”加點)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xiàn)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假如小松樹會說話,他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大山爺爺說些什么呢?(四人小組練著說說,全班交流)。
    (7)小結:。
    五、總結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松樹在風伯伯的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懂得了做人要謙虛、有禮貌,不能驕傲、自滿,要有真才實學。希望小朋友們也能像小松樹一樣知錯就改,做個謙虛、有禮貌的孩子。
    六、觀察結構,指導書寫。
    “伯、孩、托”
    1,出示生字,觀察結構,比較異同。(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自己想辦法識記:“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橫;“孩”字換偏旁識記;。
    3,師范寫,生書空,再描紅。
    七、布置作業(yè)。
    1.分角色朗讀課文,四人一小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喜歡誰,為什么?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lián)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yè)。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fā)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yè)。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為課文的動畫片配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么地方?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lián)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夸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yè)。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fā)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yè)。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一、看板畫,揭示課題,學習第一節(jié)。
    1.看板畫: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相機引導:一棵樹在哪兒,另一棵樹在哪兒?
    觀察得真仔細。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樹,板書:小松樹(注意松字右邊的八字頭)。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樹。板書:大松樹。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指導朗讀通過朗讀知道他們的位置。
    3.他們之間還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和讀題誰和誰的故事?
    二、講讀2-4自然段。
    1.自己讀讀整體感知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故事,表揚讀書認真的小朋友,
    2.聽錄音:聽聽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聽的好習慣。
    3.出示句子比較: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長的高,我能看得很遠。你呢?
    4.學生自瀆,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這些字能少嗎?說說你的理由。
    5.朗讀理解:長得多高哇!
    喂:可以稍加點撥,說明小松樹沒有禮貌。
    7.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沒有回答。那大松樹回想什么呢?同桌討論一下。
    8.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請自瀆第三小節(jié),看看誰能讀明白。指讀,其余生評價,相機指導:摸者(動作演示)讀出風伯伯關心、疼愛小松樹的樣子。填空: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大松樹看不遠,那是因為()。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評委,指出不夠好的地方。分小組表演。
    四、布置作業(yè),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慚愧。
    長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遠。
    大山托。
    大松樹(風伯伯)。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八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之前,老師運用多中方法落實了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樣話的,有指名朗讀,有小組齊讀,有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時,增強了鞏固的效果。
    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有童趣。教師將其作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間,化了許多時間與精力進行強化,達到了要求,實現(xiàn)了教學的目標。由此,老師也比較重視朗讀形式在其間的作用里,使孩子們的朗讀具有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效果。
    童話類的文本內容,其一大辦法就是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性感悟,對此,老師在具體的過程中也能有所體現(xiàn)。如,小松樹的開始的沒有禮貌,后來的知錯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進行理解,而且,通過動化的讓孩子表演,實現(xiàn)了文字理解與實踐操作的結合。
    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是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后的演繹,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使之抑揚頓挫,那是教學語言的最高追求。
    鼓勵的恰到好處。是對學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間的針對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勵性,使之行為上表現(xiàn)為努力,心理上產生愉悅,從而使之產生學習的新動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讀課文,鞏固生字詞,學習寫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卡火車讀、。中差生讀。
    2、同桌互相檢查。讀對了給對方畫一個“笑臉”。
    3、指名分段讀,評評誰讀的流利。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正當這些小朋友在花園里玩得高興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課件: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情景。
    2、說一說:這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的?掉進大水缸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3、在情況危急時,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是怎么做的?自由讀第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2)朗讀第二、三自然段。評讀。
    4、討論:司馬光用砸缸的辦法救出了小朋友。你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救小朋友嗎?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自由讀生字,讀準字音,讀字組詞,交流字義。
    3、討論記憶生字的方法,說說每一個字的筆畫筆順。
    4、“候”:偏旁是單人旁,不要寫成雙人旁。注意力面的小豎。
    “爬”:注意爪子旁。
    5、教師逐字示范寫,學生書空練習。
    6、學生描寫字貼,教師巡視指導。
    7、同位評一評。
    作業(yè)設計:
    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司馬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
    觀察得真仔細。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樹,板書:小松樹(注意松字右邊的八字頭)。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樹。板書:大松樹。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指導朗讀通過朗讀知道他們的位置。
    3.他們之間還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和讀題誰和誰的故事?
    二、講讀2-4自然段。
    1.自己讀讀整體感知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故事,表揚讀書認真的小朋友,
    2.聽錄音:聽聽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聽的好習慣。
    3.出示句子比較: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長的高,我能看得很遠。你呢?
    4.學生自瀆,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這些字能少嗎?說說你的理由。
    5.朗讀理解:長得多高哇!
    喂:可以稍加點撥,說明小松樹沒有禮貌。
    7.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沒有回答。那大松樹回想什么呢?同桌討論一下。
    8.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請自瀆第三小節(jié),看看誰能讀明白。指讀,其余生評價,相機指導:摸者(動作演示)讀出風伯伯關心、疼愛小松樹的樣子。填空:小松樹看得遠,那是因為()。
    大松樹看不遠,那是因為()。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評委,指出不夠好的地方。分小組表演。
    四、布置作業(yè),講這個故事。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松、伯、孩、托”四個一類字。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設計:
    一、復習并設問導人。
    1、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松樹和大松樹》,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師范書空手勢)齊讀課題。
    出示:喂多高哇回答摸著托起來慚愧。
    指名讀,師相機正音。齊讀,出示“掌聲”(動畫)鼓勵。
    二、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
    師:恩!你們的發(fā)音真準確!誰能動手來把我們送回家呀?
    指名上臺貼圖,師根據板書需要對大松樹的位置給出建議。
    師: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我替他倆謝謝你了。
    (2)倒述課文,引起思考。
    詞語過渡,板書:慚愧,指名讀。
    問:“慚愧”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難為情。
    問:文中說誰慚愧、不好意思了?小松樹。
    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他知道自己錯了。
    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起初,小松樹是怎樣的?他以為自己長得高。他以為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很了不起。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著優(yōu)美的景色,這時你的心情怎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山上的小松樹和你們的心情一樣——很高興,高興地得意起來。
    (2)指導看圖:看哪,這棵小松樹說話的時候表情、動作是怎樣的?出示小松樹放大的圖片。(師:他看到了小松樹的動作,覺得他……,你覺得呢?)得意、驕傲的。
    (3)指導讀句子。
    師:(出示小松樹說的話)他不僅樣子得意,還說了好多話呢!請看大屏幕,先自由地讀一讀。
    a、師:“喂!”平時你會這樣來稱呼別人嗎?如果你聽到一個小朋友用這樣的稱呼去叫他的長輩或者是比他年長的哥哥、姐姐,你會覺得他怎么樣?很沒禮貌。
    c、理解“很遠很遠”,練習abab式的詞語。
    師:“很遠很遠”?小松樹為什么要把一個詞語說兩遍?是他不小心說錯了嗎?(不是!)那他是想強調什么?強調他長得高,看得遠。
    師:對呀!把同一個詞語重復說兩遍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時候也可以用到這樣的詞語,比如今天來聽課的老師非常多,我們可以說……(很多很多);比如一個人長得特別高,我們可以說他長得……(很高很高)。
    d、“你呢”指誰?小松樹是什么語氣?
    e、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小松樹怎么樣?
    十分得意,很驕傲,看不起別人。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男、女生賽讀。
    (5)詢問過渡:“小松樹”這么驕傲,“大松樹”聽了有什么表現(xiàn)?板書:沒有回答。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樹爭了。
    他覺得自己大一點,應該讓著不懂事的小松樹……(你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師:恩!大松樹真是個懂謙讓、明事理的好孩子,我們要向他學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這兩棵松樹分別長什么樣?看看樹干……再看看松針……。(師引導用“又又”來說一說。)。
    3、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你們真聰明,和風伯伯想到一塊兒了,風伯伯是怎么說的呢?
    (2)指讀,出示風伯伯說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讀得真流利。這句話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讓學生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風伯伯是怎樣跟小松樹說話的?他說話時還做了什么?(摸著小松樹的頭)。
    b、(讓學生們回憶一下)誰曾經摸著你的頭跟你說過話?(爸爸、媽媽……)你當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從“摸著”這個動作,你感覺到他們對你怎么樣?(很關愛)。
    c、是呀,從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對他說話,我們可以知道風伯伯教育小松樹時不是嚴厲地批評而是耐心地開導,說明了風伯伯對小松樹的愛護。
    (3)老師讀旁白,學生讀風伯伯的話,要求:語速稍慢,讀出風伯伯慈愛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
    (2)齊讀,讀出“小松樹”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擴展: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這時他會想些什么?
    他想我錯了……。師:小松樹知錯就改,好樣的!
    他會對慈祥的風伯伯說些什么?對剛剛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樹,他又會說些什么呢?
    他對大松樹說:“大松樹哥哥,對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該說這些話,真是對不起……。師:小松樹變得謙虛、有禮貌了,我們向他學習。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lián)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yè)。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孩子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慚愧)指名拼讀后,問:“慚愧”是什么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么感到慚愧?課文里是怎么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么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范,學生再讀。
    5.后來,小松樹的想法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托)。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么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么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己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如果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以后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學生發(fā)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yè)。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三
    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大松樹沒有回答。
    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小松樹聽了,慚愧地抵下了頭。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四
    重點句子:
    1、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大松樹沒有回答。
    2、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3、小松樹聽了,慚愧地抵下了頭。
    小學一年級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經典教案篇十五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識字寫字是重點。這次公開課,我特意選擇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第一課時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學會本課生字詞,并能正確、規(guī)范書寫??瓷先ズ喓唵螁蔚膬蓚€任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課堂容量已相當大。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卡殼,就會造成本節(jié)課完不成任務。但這不正是我們進行高效課堂實驗要解決的問題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選擇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做是因為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訓練,學生已逐步了解了讀課文、學生字的任務與方法。為了讓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緊湊,我在平時實驗的基礎上做了新的嘗試,即:將自主學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放在了小組里面進行。
    由于老師充分的備課,以及平時對學生扎扎實實的訓練,一節(jié)課雖然緊緊張張,也算完成了應完的教學任務。通過觀課議課,總結出本節(jié)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導學案的設計側重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2.學生訓練有素,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究”,都能夠有序地按照導學案進行學習。
    3.組長組織到位,并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小組內遇到的問題與錯誤。
    課堂上,當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時就出現(xiàn)了預料中的問題,學生識字量小,自主閱讀導學案有困難。只好老師讀,讓學生明白學習任務與方法。部分學生能夠邊看邊聽邊記要求,但只是部分。再加上設計時又將將自主學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放在了小組里面進行。這就影響到有的學生不知所措,造成了學習時的內耗,導致“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時間過長,影響了教學節(jié)奏。當進行寫字教學時,時間已經不多,只好蜻蜓點水似的挑選了兩個難字進行了指導,造成了課堂上“重識字,輕寫字”的現(xiàn)象。
    人們都說,教學時一種有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缺憾,所以我們不斷追求,不斷探索,錘煉自己的教學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