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Year第四課時教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授課時間的安排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度。接下來是一些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方法,供教師們參考。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一
    通過課文制作風車的.情節(jié),學生再次復習、鞏固形狀單詞。
    通過學習這個幽默故事,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的語境中理解每一句話,用英語來思考故事。
    通過課文制作風車的情節(jié),學生再次復習、鞏固形狀單詞。
    教學掛圖、教學磁帶、單詞卡片、錄音機、紙折風車。
    a. greetings.
    b. 先帶領學生復習形狀單詞、數(shù)詞,并進行交際練習。
    c. 配合教學掛圖,給學生講故事。再講故事的時候可適當用英語做些介紹,重點詞句多重復幾次。
    d. 學生觀察教學掛圖,找出主線人物,并說出他們的名字。
    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出是誰說的話,并注意讓學生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
    e. 再讓學生反復聽、模仿說句子的基礎上,可讓他們聽分圖錄音進行角色表演。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故事??梢苑纸巧M行,也可以采取一人講述一幅圖的方式。
    f. 反復播放錄音。并在期間與學生一起做風車。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2.能解決簡單的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1.分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2.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1.出示課本上的對話請境框。
    2.整理、歸納問題,并出示完整的題目。
    3.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分數(shù)乘法(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巡視、指導小組討論學習。
    2.提問:怎樣用算是表示6個1/2?
    3.6×1/2這個乘法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4.歸納小結分數(shù)乘法(二)的算式意義: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6×1/3如何計算呢?
    6.總結計算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第5題試一試第1、2題。
    2.組織學生做第6頁練一練1-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課本第7-9頁分數(shù)乘法(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繼續(xù)學習整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shù)乘以不同分數(shù)的結果。
    2、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發(fā)展初步的分數(shù)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shù)乘以不同分數(shù)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shù)加減運算題。
    1/4×34×1/412×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對比好門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
    學生做第2題,教師注意提醒學生及時約分化成最簡分數(shù)。并同桌之間相互說說每個算式的數(shù)學意義。
    學生做第3題,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并及時對有困難得學生進行幫助。
    學生做第4題,教師注意讓學生能夠區(qū)分最少和最多這個數(shù)字范圍,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480×3/81≤80(千克)180×5/6=150(千克)。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發(fā)展初步的分數(shù)乘法的能力。
    知識目標:繼續(xù)學習整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計算整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整數(shù)乘以不同分數(shù)的結果。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整數(shù)乘以不同分數(shù)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shù)乘法運算題。
    3/11×39/16×1221×5/14。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整數(shù)乘以分數(shù),整數(shù)乘以分子,分母不變。注意兩種約分方式。)。
    二、講授新課:
    教師讓學生思考這個例題,并對學生進行提問。
    學生自己動手填完課本例題上的方格。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6×1/2=6×1/2≤3個;學生2:6×1/3=6×1/3≤2個)。
    教師和學生對比這兩個題目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學生初步理解整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數(shù)學意義。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5頁試一試,36的1/4和1/6分別是多少?
    注意讓學生體驗求一個整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數(shù)學意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6×1/2=6×1/2≤3個;6×1/3=6×1/3≤2個。
    整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數(shù)學意義:就是求整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三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蘇教版《分數(shù)乘法》第四課時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蘇教版《分數(shù)乘法》第四課時教學設計分數(shù)乘法(第4課時)。
    教學內容:第45頁例題4、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法則也適用于整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把分數(shù)乘法統(tǒng)一成一個法則。進一步鞏固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
    2、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對策: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一、復習。
    1、計算下列各式。
    1/15╳5=2╳2/3=7/8╳14=15/6╳24=。
    2、說說整數(shù)與分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先約分再計算還是先計算再約分方便?
    二、新授。
    1、出示例題4題目和圖。
    2、理解題目意思。
    4、右邊呢?
    5、你能看圖用算式來表示結果嗎?填在書上。組織交流。
    6、總結:求一個分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7、探究:觀察這兩個算式,猜才分數(shù)與分數(shù)相乘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
    驗證猜想,教學例題5。
    (1)出示例題5。
    (2)在圖中畫斜線表示計算結果,再填空。
    (3)組織交流:你發(fā)現(xiàn)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shù)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4)總結得出:分數(shù)與分數(shù)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三、鞏固。
    1、出示1/42/38/93/4。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現(xiàn)兩種:先乘再約分或先約分再相乘。
    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方法誰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體會到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
    4、介紹簡便書寫格式,發(fā)現(xiàn)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約分,再計算,提高速度。
    四、比較。
    所以不管上分數(shù)乘整數(shù)還是分數(shù),都可以看作是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來計算。
    五、鞏固提高。
    先獨立計算在書上,指名板演,再組織交流。
    2、第48頁上的第1題。
    讀題先在圖中表示出來,再列式計算。組織交流想法。
    3、第48頁上的第3題。
    先獨立判斷,將不對的改正過來。組織交流:是否正確?錯在哪里?怎樣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頁上的第4題。
    先獨立計算,再組織交流: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結果怎樣?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九2、5。
    課前思考:
    教學例4和例5時,我想如果借助投影儀依次呈現(xiàn)長方形圖,可能會對學生思考問題有幫助,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生來說,這樣便于他們直觀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當然,最后還是要讓學生從直觀圖中抽象出本質的東西,即認識到分數(shù)與分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
    在試一試的教學中,要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是計算分數(shù)乘分數(shù)時用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第二層次嘗試用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方法計算分數(shù)乘整數(shù);第三層次學習直接在題中約分的方法來計算分數(shù)乘法。估計這么多的計算方法一下子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會使一部分學生不知所措。課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行為。
    課前思考:
    例4的教學可分三步進行,第一,看圖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義,聯(lián)系圖弄清分別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第二,進一步明確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兩步的思考過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關于分數(shù)乘分數(shù)計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據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積,再通過畫圖驗證。教學時讓學生觀察比較幾個算式的因數(shù)和積,通過交流歸納出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在介紹簡便書寫格式,發(fā)現(xiàn)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約分再計算,學生可能在整數(shù)乘分數(shù)時會把整數(shù)同分子約分,教學時要進行強調。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在教學時,我借助直觀的圖形,不僅讓學生掌握分數(shù)與分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含義。并在例題教學之后增加了一個畫一畫環(huán)節(jié)----(1)教師寫一個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式,讓一個學生上黑板畫圖表示算式的意義,要求邊畫邊說為什么怎樣畫;(2)再寫一個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式,讓全體學生獨立畫圖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這樣學生對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第48頁第4題練習時,加強了分數(shù)乘法與分數(shù)加法的對比,強化計算方法區(qū)別,防止學生對兩種計算出現(xiàn)混淆。
    課后反思: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例4的教學中由于要借助直觀圖來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所以忽略了指導學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義,這是今天這節(jié)課上的一處敗筆。因為對于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推導和理解、運用,對于學生來說反而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從學生作業(yè)情況來看,遇到整數(shù)乘分數(shù)時,往往出現(xiàn)錯誤,分析原因是計算時不會把整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母來計算,出現(xiàn)分子和分子約分的現(xiàn)象;還有些學生約分時仍存在錯誤,這樣就造成乘法計算錯誤。
    估計明天的課上計算分數(shù)連乘時問題會更多,教學時要思考對策。
    課后反思:
    通過教學,學生能理解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學習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四
    教學內容:
    單元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和鈍角銳角的判別。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平移的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樣數(shù)平移的距離。
    2、動手涂顏色。
    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后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平移后的圖形。
    4、學生匯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后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1.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
    2、初步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能力。
    過程與方法:
    借助學具的演示,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富有思考的習題訓練,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養(yǎng)正確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
    難點: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和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的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總復習第5題的口算卡片、第7題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紙一張。
    教學步驟:
    一、復習口算:
    1、師拿出裝有口算卡片的紙盒,隨意指名上臺口答。
    2、出示練習十八第3題。
    (1)13連續(xù)減2:13、11、、、
    (2)15連續(xù)減3:3、15、、、
    生讀題并解題。
    3、指名學生上臺匯報結果。
    4、出示練習十八第4題、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代表上臺匯報。
    二、復習加、減混合計算。
    1、出示43+20-7=62-9+11=。
    生上臺計算并說出運算順序。
    2、出示總復習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復習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
    1、多媒體課件演示總復習第7題。
    學生觀察思考。
    2、師:“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概括圖意。
    3、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學生分組計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一一列在紙上。
    4、請小組派代表上臺演示討論結果。
    小組匯報交流。
    5、多媒體出示題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生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6、師:“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減法計算。
    7、師:“為什么用減法算?”
    生:因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須從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數(shù),所以用減法。
    8、出示題目(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幾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算?
    這道題還可以怎樣提問題?
    生:蝴蝶比蜻蜓少幾只?
    師:為什么也用減法算?
    9、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指導學生解答。
    10、出示練習十八第6題。、
    學生讀題并解答。
    11、出示練習十八第7題。
    生分組討論交流,小組代表匯報。
    四、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加減法的意義,同學們已經能夠熟練地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并且能夠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表現(xiàn)得真不錯。
    五、板書設計:
    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的復習。
    (1)13連續(xù)減2:13、11。
    (2)15連續(xù)減3:3、15。
    43+20-7=62-9+11=。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鳳凰之子――沈從文(1902――1988)。
    1.湘西少年:
    我不了解家中為什么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為什么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為什么刀得燒紅時在水里一淬方能堅硬?為什么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為什么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鉆那么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2.軍旅生涯:1917――1922。
    一到第二天,各處團總來見司令供辦給養(yǎng)時,同時就用繩子縛來四十三個老實鄉(xiāng)下人。當夜過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詢問了幾句,各人按罪名輕重先來一頓板子、一頓夾棍。有二十七個在刑罰中畫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這二十七個鄉(xiāng)下人就被簇擁到市外田坪里把頭砍了。(《清鄉(xiāng)所見》)。
    3.抒情詩人:《邊城》《長河》《湘行散記》《從文自傳》。
    4.被流放的歌者:
    “一切終得變,從大處看發(fā)展,中國行將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則無可懷疑。用筆者求其有意義,有作用,傳統(tǒng)寫作方式以及對社會態(tài)度,實值得嚴肅認真加以檢討,有所抉擇……人近中年,情緒凝固,又或因性情內向,缺少社交適應能力,用筆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統(tǒng)統(tǒng)由一個‘思’字起步,此時卻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這是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BR>    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載《大眾文藝叢刊》1948年第1輯)。中把沈從文定性為“桃紅色”作家,并批判道:“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
    “我”在什么地方?尋覓,也無處可以找到。我“意志”是什么?我寫的全是要不得的,這是人家說的......我終得犧牲。我不向南行,留下在這里,本來即是為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受教育,自己決心作犧牲的!應當放棄了對一只沉船的希望,將愛給予下一代。(1949年初致夫人張兆和的信)。
    1949年的春節(jié)剛過去幾天,早晨,他開始實現(xiàn)這一悲壯的舉動,被兒子制止了。兒子走后,他又用幾種方法尋求解脫,幸好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小舅子張中和及時來到沈家,解救了他?;蛟S是天道未泯,一代大師本不該如此離開人世;也許是天意輪回,中國的文物研究注定需要此人。不管怎樣,沈從文僥幸逃過了這次命運的劫難。在我看來,這是他個人之幸,更是國家之幸。
    在醫(yī)院,他仍然處于極度的精神錯亂中,把戴著口罩的醫(yī)生認定為偽裝的迫害者。出院后,不斷有朋友來看他。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慢慢從紊亂中解脫出來,變得安靜了。
    一和好的音樂對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認輸。它是唯一用過程來說教,而不是以是非說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師。一到音樂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們一樣,整個變了。我似乎是從無數(shù)回無數(shù)種音樂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當前從一個長長樂曲中新生了的。(1949年9月20日致夫人的信)。
    正是音樂的滋潤,心靈豁然洞開,沈從文已領悟到了生命的深層內涵:“生命在發(fā)展中,變化是常態(tài),毀滅是常態(tài)。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轉化為文字,為形象,為音符,為節(jié)奏,可望將生命某一種形式,某一種狀態(tài),凝固下來,形成生命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xù)……”(《沈從文別集·抽象的抒情》)。
    5.甜酒·苦酒――沈從文的愛情生活。
    在中國公學,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沈從文跟得很緊,追得很累,而張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盡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shù)霓k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為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復??缮驈奈牟还苓@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
    “‘萑葦’是易折的,‘磐石’是難動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葦’,愛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么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BR>    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钡雀赣H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BR>    二.大師經典――《邊城》。
    1.故事梗概: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愁人的美麗:溫暖而哀傷。
    我坐在后艙口稀薄日光下,向著河流清算我對于這條河水這個地方的一切舊帳。原來我離開了這個地方已十六年。想起這一堆倏然而來飄然而逝的日子,想起這堆日子中所有人事的變遷,我輕輕的嘆息了好些次?!巴鴾珳牧魉倚闹泻孟蠛鋈粡匚蛄艘稽c人生,同時又好象從這條河上,新得到了一點智慧。的的確確,這河水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后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面前萬象百物,對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我的情感早已融入這第二故鄉(xiāng)一切光景聲色里了。我仿佛很渺小很謙卑,對一切有生無生似乎都在向我伸手,且微笑的輕輕的說:‘我來了,是的,我依然和從前一樣的來了。我們全是原來的樣子,真令人高興。你,充滿著牛糞和桐油氣味的小小河街,……很可喜的是我們還互相認識,因為我們過去實在太熟悉了’?!?《湘行散記·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他深深感受到的東西,竟如刻骨銘心一般并且頑強地滲透在他的《邊城》等作品之中。他對那些不能真正體味他作品的“城里人”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蘊藏的熱情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他的作品背后卻又有著極現(xiàn)實又極恒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一些人生的基本形式和人類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比如說隔膜。沈從文小說的表面生活是平和的,溫情脈脈的(《邊城》嘸終處在一派淳樸之氣中)。然而這淳樸之氣下面,卻是深深的隔膜(幾乎是“存在主義”的隔膜)。順順與二老的隔膜,二老與大老的隔膜,二老與翠翠的隔膜,二老與老船夫的隔膜,老船夫與順順的隔膜,老船夫與翠翠的隔膜,翠翠與整個世界的隔膜(甚至對她自己都有隔膜)……注定了一切都將在悲劇中了結(一種比啼哭與嚎叫深刻得多的.悲劇)。沈從文以為朱光潛先生對他所作的斷語最在本質上:深心里,是個孤獨者。這種孤獨感散發(fā)在《邊城》的字里行間?!哆叧恰?,這“邊”字,就有了一絲孤獨。作品一開頭:“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边@孤獨便又深了點。那獨立山頭的白塔,那類似于“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渡口景象,那一幅幅黃昏與夜晚的凄清幽遠的景色……無一莫把孤獨托現(xiàn)出來。作品背后,是一個無底的企盼(張德蒂的雕塑《邊城》以翠翠的盼望做畫,極傳《邊城》之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的簡單介紹,為我們了解“邊城”做了一點鋪墊工作。但對一部可以稱之為偉大的作品來說,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個開始。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用盡一生去閱讀、體會、沉思,使我們在生命歷程的每一個瞬間都有一盞心靈之燈相伴左右。今天,我們繼續(xù)前路,通過對所選部分做出簡要的分析來聆聽大師。
    二.布置問題。
    (一)寫了什么。
    1.閱讀預習提示,指出小說“寫了什么”?
    明確:以“愛”為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
    2.課文中體現(xiàn)了哪些“愛”?
    明確: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
    3.這些“愛”中所突出的是: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
    (二)怎樣寫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劃分情節(jié)脈絡。
    明確: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2.“薄薄的凄涼”――隱約的內心波動,無法勃發(fā)。
    “胡思亂想”――擺脫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無處言說,人情質樸。
    心上沉重――入情漸深。
    輕飏的夢――愛有所屬。
    夢外人生――儺送的愛。
    柔軟的蘆管――翠翠的愛。
    又摘虎尾草――心有所屬。
    3.什么樣的愛。
    明確:純凈平等真摯自然……似乎是超越人間,可又是深埋在每個人內心深處,誰不希望一場純凈的愛情。
    比較: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上邪》。
    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子夜歌》。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簡·愛》:“你以為我窮、不美,我就低你一等?你錯了。我們是平等的。就像我們同樣穿行過墳墓,同樣站在上帝的腳跟前,我們是平等的。因為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焙嗊@樣對羅切斯特說。
    《呼嘯山莊》:(凱瑟琳在與女仆交談):“我在這世上最大的苦惱,就是??藚柕目鄲?他的每一個苦惱,從剛開頭,我就覺察到,切身感受到了。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它一切都毀滅了。獨有他留下來,我依然還是我。假使其它一切都留下,獨有他毀滅了,那整個宇宙就變成一個巨大的陌生人,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
    《大話西游》:曾經有一分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花樣年華》: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沖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4.祖孫之愛:
    關懷:祖父對翠翠無時無刻的掛懷;翠翠對祖父的依靠。
    5.兄弟之愛:
    尊重:競爭。
    總結:
    但當你合上書本,世事紛沓而來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閱讀《邊城》的那個場景那個瞬間是那樣的不真實,仿佛是一段偷來的并不屬于你的時光……于是,你搖搖頭,笑了。
    《邊城》的意義:這美好的柔情也許只能存在于古老的湘西,那偏遠的邊地;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個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個角落。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七
    (一)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的樣子,能夠說幾句語句通順,意思完整的話。
    (二)然后把你說的話寫下來。
    二、教學重點。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按觀察的順序說一說你喜歡的動物的樣子。
    (二)練習寫話。
    三、教學難點。
    按順序、有條理地說一說某種動物的樣子。
    四、教學過程。
    (一)讀題目,明確這次說話、寫話的要求。
    1.點出你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2.說它的樣子。
    3.把它的樣子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音節(jié)代替。
    (二)可以把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玩具拿出來,先仔細觀察(按一定的順序),再說一說它的樣子。
    1.自己觀察,練習說一說。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的樣子(注意抓特點)。
    3.小組選派代表,向全體同學說一說。
    (老師帶領同學們講評每人說的.情況,表揚好的,并且說明好在哪兒。)。
    (三)引導學生寫話。
    把剛才說的一段話寫在本子上。
    不會寫的字用音節(jié)代替。
    舉例:
    我最喜歡小白兔了。你看它那一雙長長的耳朵總是豎著。一雙紅紅的眼睛,簡直像一對紅寶石。它一身潔白的毛,短短的尾巴毛茸茸的,真是可愛極了。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八
    小壁虎在墻壁上捉蟲子吃,忽然,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斷尾巴,逃走了。
    沒有尾巴好難看??!小壁虎想去借條尾巴,它爬呀爬爬,爬到草地上,正在吃草,小壁虎問:“牛大姐,能把你的尾巴借給我嗎?”牛大姐說:“不行,我要用它拍蚊子呢?!毙”诨⒕趩实叵蚯芭廊ァ?BR>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小河邊。它看見小魚正在河里搖著尾巴游來游去。小壁虎說:“魚姐姐,把你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我要用嘴巴撥水呢!”小壁虎又一次失望了,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它看見小鳥在天空中搖著尾巴,自由地飛來飛去。小壁虎說:“燕子阿姨,把你的尾巴借給我行嗎?“燕子說:“不行啊,我飛的時候要用它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很難過,它爬呀爬,爬到溝里告訴媽媽,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你的尾巴不是長出來了嗎?”小壁虎轉過去一看,高興地叫了起來:“我又有新尾巴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4、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緊密聯(lián)系倍的概念和乘法運算的意義,初步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
    2、通過實物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3、探索新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4、引導學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加深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和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
    教學難點:
    明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
    1、按要求擺一擺,說一說。
    (1)第一行擺2根小棒,第二行擺4個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擺4個圓片。
    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擺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3倍。
    問:你是怎么擺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談話:生活中有好多有關倍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題,出示掛圖,問:看了圖,你知道了什么?問我們什么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可以動手畫一畫,或擺一擺。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說說是怎么想的。
    6、學生列式并口答。
    7、組織學生討論小結:這題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誰能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畫一畫,再填一填。
    學生獨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時候是怎樣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自己填一填,然后讓學生利用線段圖說一說如何解答題目。
    3、做想想做做第3-5題。(學生獨立解答后說說每題是怎樣想的)。
    四、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
    17.端午的鴨蛋目標定向【知識目標】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標】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情感目標】:1、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情趣,發(fā)現(xiàn)詩意。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民族自豪感?!窘虒W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窘虒W難點】解讀文本,品味經典?!菊n時安排】一課時課前準備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2.了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教學過程一、導入端午節(jié)是在什么時候?紀念誰?既然端午節(jié)如此有意義,那么,我們家鄉(xiāng)都有哪些過端午的習俗呢?你的端午節(jié)又是如何度過的?我們今天來學習的一篇關于端午的回憶性文章,板書:《端午的鴨蛋》簡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發(fā)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二、讀文本1、思考作者汪曾祺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是怎么過的?有哪些風俗?其中哪些是高郵所獨有的?明確:共有7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其中吃十二紅為當?shù)厮氂小0鍟旱谝欢味宋绲娘L俗2、朗讀第一段中描寫“十二紅”的片段結合上下文,思考作者特意寫這么一件當?shù)鬲氂械娘L俗,用意何在?明確:引出文章的核心――家鄉(xiāng)端午的鴨蛋板書:第二段家鄉(xiāng)的鴨蛋3、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個別朗讀與齊讀相結合)思考:高郵鴨蛋有什么突出的特點?板書:多(鴨多、蛋多)好(質細而油多)名滿天下奇(盛產雙黃蛋)4、作者對家鄉(xiāng)的鴨蛋情有獨鐘,表達什么樣的思想?(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三、品語言作者將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融入它獨具特色的文學語言之中,汪曾祺的語言特色可以歸結為:板書口語化文白夾雜富幽默感方言雅俗共賞請同學們找出體現(xiàn)作者上述語言特色的句子(教師可各舉例二三)四、談鄉(xiāng)情1、文章四五兩端寫的是什么?掛鴨蛋絡子,蛋殼裝螢。板書家鄉(xiāng)端午的鴨蛋2、同學們,小時候的你是否更愛過端午節(jié)?或者更愛過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童年因為純真所以美好,而美好的一切總是藏在記憶的最深處,最容易被人們想起,被人們懷念。同樣,汪先生長篇敘寫這段童年過端午的記憶,正是因為對故鄉(xiāng)的美好回憶,已經深深植入作者的心靈,無論他走到哪里,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總會時時縈繞,不曾散去!五、隨堂練筆寫寫福州或你故鄉(xiāng)的一種小吃,或記述一種特有的風俗。在字里行間融入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注意運用不同風格的語言,不少于兩百字。板書設計端午的鴨蛋汪曾祺行文語言家鄉(xiāng)端午的風俗口語化富幽默感家鄉(xiāng)的鴨蛋(多、奇、好)――名滿天下文白夾雜雅俗共賞家鄉(xiāng)端午的鴨蛋方言教后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朗讀精彩片段,不僅調動了眼、口、耳,在讀出韻味的同時,也活躍氣氛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體驗與理解。學生找作者極富特色的文學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的較為順利,比起讓學生歸納作者的語言特點,先給出目標,讓學生在文中找答案,雖降低了完成難度,但同樣讓學生對其語言特點有了深刻的體會。結合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談家鄉(xiāng)的習俗,讓其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再次回望故鄉(xiāng),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學生參與熱情高。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運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會分析思考的方法,讓思維更加富有條理性。
    教學準備:圖片、學具、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和理解簡單乘除法的數(shù)量關系。
    二、展開學習。
    1、投影出示第61頁第6題。
    (1)學生匯報從圖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問題?
    買9元一枝的鋼筆要花63元錢,換6元一枝的鋼筆。共需要多少錢?他們要買幾枝鋼筆?討論兩個問題的計算順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鋼筆要多少錢你會算嗎?試一試。
    2、投影出示第7題。
    (1)仔細說說看到了什么?要我們算什么?
    (2)學生嘗試練習。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3、解答第8題。
    從圖上我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要我們求什么?你會算嗎?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思路,再集體校對。
    (在指導練習時,要培養(yǎng)學生整體讀圖、讀題的習慣,獨立思考,自主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綜合式,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用兩種方式進行解答。
    【設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題興趣。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或畫出示意圖,使之明白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以后它的總長度與每折長度之間的關系,這樣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材51~53頁練習十一5~12題。
    目的要求: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運用乘法口訣,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重點:
    鞏固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迅速的求積求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1~9的乘法口訣。
    2、視算。
    3、用語言表達計算過程42÷6=?15÷5=?
    二、練習:做練習十一5~12題。
    第5題:說說可以怎樣想?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第6題:理解題意,分析解題步驟,先算出結果,再把除法算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第7題:引導學生認真看插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第9、11題:(1)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找出并分析關鍵句,
    (3)列式計算。
    第8、10、12題:計算題,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三、總結。
    教學反思: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老漢的精神。
    2、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
    3、積累課文中的特色語言,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體會老漢的精神。
    教學難點: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朗讀自悟法、談話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橋》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黎明時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在面對狂奔的洪水,組織群眾撤離,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最后殉職了。)。
    師:文章分為哪幾個部分來寫呢?
    (1、突遇山洪2、組織撤離3、橋塌殉職4、祭奠英靈)。
    師:今天,我們一起回到那山洪發(fā)生的黎明時分,回到那危急的現(xiàn)場,認識那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
    二,深入體會老漢的精神。
    1、齊讀第一部分。
    3、匯報:
    a:“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比村民先到木橋,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卻留下來組織村民撤離,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多么無私無畏的黨員呀!
    b:“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彼⒉幌衿渌拇迕衲菢踊艔?,而是顯得非常沉著冷靜。
    師:老漢不說話,那他可能在想什么呢?(組織群眾撤離)。
    師:是呀,老漢冷靜的想著如何把群眾撤離到安全的地方,真是村民的大靠山呀!
    c:“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從他的話中我感到老漢是一位先人后己、為別人著想的人。
    師:老漢的指揮為什么群眾就服從呢?(擁戴、一座山)。
    d:“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里報名?!崩蠞h對想搶先逃離危險的黨員,態(tài)度是那樣的冷漠,但如果不這樣就不能更好的維持秩序,大家可能會又像開始那樣你用我擠,后果會不堪設想,所以我認為老漢不愧為全村人擁戴的黨支部書記。
    師:老漢冷冷的是態(tài)度,但不會冷卻的是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
    e:“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快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睆倪@段話中的三個動詞“沖、揪、吼”中我體會老漢對不服從命令者的態(tài)度,但從課文的結尾知道這位小伙子是老漢的兒子,他把自己的兒子揪出來,命令排到后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村民,這是位多么讓人敬佩的黨員。
    a:“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昧Π研』镒油粕夏緲??!崩蠞h用力推著兒子逃離,老漢是多么疼愛他的兒子呀!
    b:“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么?”老漢一定是要呼喊他的兒子,但洪水已經把他無情的淹沒了,他是多么疼愛他的兒子。
    板書: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師: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二、三部分。
    二、學習結尾,抒發(fā)情感。
    師:洪水退了,村民是怎樣來表達自己對黨支書的敬仰和懷念的,請同學們齊讀第四部分。
    師組織交流:洪水退了,安全撤離的群眾攙扶這老太太來祭奠英靈,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說什么?(表示對英靈的悼念)。
    三、理解題意。
    師:題目中的“橋”只是指村中那窄窄的木橋嗎?以“橋”為題目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a:“橋”還指老漢用血肉之軀筑起的不朽的橋。
    b:還指黨和群眾聯(lián)系的橋。
    四、積累語言,領悟表達特點。
    師:這篇課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它成功刻畫了一個普通老黨員的形象外,在表達方法上也極具特色,請同學們說說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結合課后練習3)。
    1、構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
    2、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xiàn)力。
    五、小結擴展。
    六、作業(yè)。
    寫一篇讀后感。
    七、板書設計。
    16、橋。
    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人民群眾。
    [《橋》第二課時教案(人教實驗版五年級教案設計)]。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四
    教學要求:使學生掌握有括號的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有括號的'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掌握在計算過程中近似計算,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后在本子上練習。
    10.1+9.990.19.7283.2+15.20.2。
    2.計算下列各題,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約等號“”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課題:“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2.出示例3:計算:3.61.2+0.55。
    問:運算順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該怎么辦?(添上括號),這時運算順序怎樣?
    3.6(1.2+0.5)5。
    學生嘗試練習,指名板演,當學生發(fā)現(xiàn)3.61.7除不盡時提出問題老師該怎么辦?教師回答在計算過程中除得的商超過兩位小數(shù)的,一般只保留兩位小數(shù),再進行計算。
    學生練習完后,教師講評,重點解決:
    =3.61.75。
    2.125(這里為什么用約等號?)。
    =10.6(這里為什么又用等號?)。
    小結:教師指出黑板上的題,“3.6(1.2+0.5)5我們用了什么符號?”(用了小括號)“在這里小括號有什么作用?”(改變運算順序)“算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除不盡或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較多時,我們可以怎樣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數(shù),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shù))。
    教師板書:中括號[],并說明中括號的寫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號。這樣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講解:3.6[(1.2+0.5)5]。
    =3.6(1.75)。
    =3.68.5(這里為什么用等號?)。
    0.42(這里為什么用約等號?)。
    指導學生看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若有錯改正過來。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課本第38頁做一做。(先劃出運算順序,后計算)。
    3、堂上練習。
    練習十第2題前兩題。
    練習十第3、4題。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五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理解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播放歌曲導入新課: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既然嗓子晃蕩胳膊沉甸甸拎著水桶。
    3、師: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愛自己的父母啊!
    (1)同學們,在家里父母是怎么夸獎你的?
    (2)今天,我們來看看課文里的三位媽媽是怎樣夸自己的兒子的。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找出三位媽媽的話。
    師: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找出三位媽媽評價自己孩子的話,用“---”畫出來。
    2、全班交流:指名讀、自讀。
    3、指導朗讀三位媽媽的話,體會閱讀樂趣。
    (1)出示第一位媽媽的話,指名讀,學生評價。
    師采訪“媽媽”:您剛才在夸獎自己兒子的時候,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么呀?
    那你能夸得再自豪點嗎?(再指名讀句子)。
    (2)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指導朗讀。(提示:可邊讀邊做動作)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第三位媽媽的表現(xiàn)。
    (3)出示第三位媽媽的話,指名讀。
    師:兩位媽媽都夸獎了自己的兒子,而第三位媽媽卻什么也沒有說,這是為什么呀?(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誰能謙虛地讀一讀?
    師:真是一位謙虛樸實的媽媽!
    (4)分角色朗讀1--6自然段。
    師:孩子是媽媽心中的太陽,當媽媽的都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媽媽呢?(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品讀文本,體會“孝敬”美德。
    (1)引導朗讀7、8自然段:
    課文的哪些詞語或句子告訴了我們水重?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2)引導朗讀9--11自然段:
    師:三個兒子面對這么重的水,他們分別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繼續(xù)讀課文,找出三個兒子的做法,畫上自己喜歡的符號。
    同桌交流后,師相機板書。
    說話練習:用“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說一句完整的話。
    師:如果這三個兒子就在你面前,你想對他們中的誰說點兒什么嗎?(指名說)。
    (3)引導朗讀12、13自然段:
    師:其中的一位媽媽和老爺爺也有一段對話,請你和同桌分角色讀一讀。
    分角色朗讀展示。
    采訪“老爺爺”: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兒子呢?(指名回答)。
    三、總結課文,升華主題。
    1、是啊,爸爸、媽媽給了我們生命,養(yǎng)育了我們,多辛苦啊!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同學們,現(xiàn)在條件好了,水桶是不用你們提了,你覺得從今天開始你們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事來孝敬他們?(生自由說)。
    2、我們都是在爸爸、媽媽手心里疼愛著長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當我們漸漸長大,有的學生就開始粗聲粗氣的對父母講話,甚至不耐煩,那么我們應該以一顆什么樣的心來面對爸爸、媽媽呢?(生自由說)。
    3、孩子們,今天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播放歌曲)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的歌聲中,回憶父母曾經為我們的付出、給我們的關愛,請在這張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寫下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幾句心里話。
    4、請幾位學生讀一讀卡片上的話。(及時鼓勵、引導)。
    四、小結:
    同學們,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用你們美麗的微笑去回報母親吧!
    五、作業(yè):
    從今天開始行動起來,每天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心的同學還可能將這些記在你的日記中,我將是一份最好的成長記錄。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六
    1.師:請同學們輕輕讀讀本題中的三個句子,相互比較,這些句子有何異同。
    2.課件出示三個句子,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
    a.指名讀句子。
    b.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有哪些不同的形式。一是引號里面的話可放在說的后面;二是可放在說的前面;三是可以省去說字,放在陳述性成分的前后。/article/)。
    c、師總結。
    邊,也可以放在中間。
    3.齊讀句子、體會。
    4.拓展練習。
    (1)到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相應的例子,并說明屬于哪一類形式。
    (2)把下面人物說的話進行不同形式的變換,并體會表達的效果。
    例: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a、高爾基說: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b、來吧。高爾基說,我讓他們放你進來。)。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背背。
    1.我們讀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動的事跡,而名人們說過的一些話也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時?;匚兑幌?,可以使自己獲得啟迪,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
    2.請各自輕聲讀書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3.指名朗讀交流。教師相機正音指導。
    4.想想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試著放聲讀出感情。
    5.指名再讀,師生評價。
    6.齊讀鞏固。
    7.拓展練習。
    (1)學生讀課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師課件出示以下的.名人名言,指名感情朗讀,再齊讀。
    a、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毛澤東。
    b、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愛迪生(美國)。
    c、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
    d、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莎士比亞(英國)。
    e、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富蘭克林(美國)。
    (二)我會填。
    1、課件出示兩組的形近、同音字。
    耍()雜()推()究()。
    要()朵()準()窮()。
    峰()郊()誠()紀()。
    蜂()膠()城()記()。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第一組是形近字,第二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
    (2)指名說說每組的兩個生字在字形、字音、字義上的不同,然后口頭組詞。
    (3)學生動筆組詞,最后交流、展示。
    1、拓展練習(課件出示,看誰做得又快又準確)。
    喝()陣()已()該()。
    渴()陳()己()孩()。
    提()密()桃()珠()。
    題()蜜()逃()蛛()。
    三、成語故事。
    師:同學們,剛剛學過的名人名言使你們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在情感上獲得熏陶。那我們漢語中有很多成語都是從歷史故事演變來的,一個成語背后包含著一個故事,了解這樣的一些故事同樣會使你獲得知識,獲得教益。今天就來學一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1.各自輕聲讀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借助注音認真拼讀,把故事讀通順。
    2.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正音正句。
    3.各自再讀。
    4、同桌間試講。把故事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指正。
    5、了解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們一看到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就會想到聽到雞叫就起床練武習藝的祖逖、劉琨。以后說話寫作,你想表示珍惜時間、發(fā)奮努力這個意思時,就可以用上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6、課外閱讀、搜集有關成語故事。(提示:要讀一些易于理解和平時經常聽說的成語故事。如:一鳴驚人一箭雙雕東山再起亡羊補牢世外桃源三顧茅廬刻舟求劍杞人憂天入木三分水滴石穿鶴立雞群望梅止渴南轅北轍葉公好龍拔苗助長負荊請罪江郎才盡驚弓之鳥等)。
    資料袋(講名人故事)。
    亮亮:(拿出桑蘭的照片,向大家介紹)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對,是桑蘭。首先由我為大家講講桑蘭的故事吧。桑蘭曾經是世界上翻跟頭翻得最好的女孩子,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1987年7月,17歲的中國體操隊隊員桑蘭赴美國紐約參加世界第四界友好運動會,在訓練中意外受傷,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告別了自己心愛的體操訓練場,把奧運冠軍的夢想塵封在心底,而且還將她推進連坐起來都要別人幫忙的境地桑蘭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zhàn),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永遠微笑著的陽光女孩。她相信,只要盡了努力,未來仍然是很美好的。如今,她在堅持康復訓練的同時,不僅在大學修讀新聞傳播、在星空衛(wèi)視主持《桑蘭》體育節(jié)目,還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F(xiàn)在的桑蘭依然在堅持著康復訓練,因為她深信有一天,自己一定會站起來,所以她不斷為此而努力。
    美美:桑蘭這種絕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向她學習。
    明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地面對哦!
    玲玲:是啊,外人的幫助只是一種輔助,真正能夠一直支持著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遇到困難時,我們都要像桑蘭一樣樂觀地面對!
    佳佳:聽到這里,我也想起一個人來。不過,他叫什么名字,得請你們來猜了。
    美美:好,快講吧,我們肯定能猜出來。
    佳佳:聽到這里,我也想起一個人來。不過,他叫什么名字,得請你們來猜了。
    美美:好,快講吧,我們肯定能猜出來。
    佳佳:8月27日下午,他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跨欄決賽中,跑出了12秒91的好成績,奪得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平世界紀錄。在奧運會田徑賽場的短跑項目上,成為了第一個跑在最前面的中國人、亞洲人。
    亮亮:是劉翔!
    Year第四課時教案篇十七
    目的要求:使學生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
    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訣:
    (1)啟發(fā)學生想一想,寫出兩道出發(fā)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一。第1~4題。
    四、總結。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7×8=56。
    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