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教案(精選22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計劃和組織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教案的結構應該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便于教師和學生理解和操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跳竹竿教案篇一
    “跳竹竿”是一種民間活動,也是一種傳統(tǒng)體育游戲。它不但姿態(tài)優(yōu)美,富于節(jié)奏,而且氣氛非常歡快熱烈,吸引眾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蓖瑫r《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在健康領域的動作發(fā)展一項中,明確給出了教育建議:“玩跳竹竿、滾鐵環(huán)等傳統(tǒng)體育游戲”,發(fā)展兒童的動作協(xié)調(diào)和靈活性。跳竹竿作為一種傳統(tǒng)民間游戲?qū)τ诖蟀嗟暮⒆觼碚f接觸很少,獲得的經(jīng)驗也少,但跳竹竿又需要集體的經(jīng)驗。通過集體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們習得跳竹竿的經(jīng)驗,了解基本動作,從而發(fā)展孩子的動作協(xié)調(diào)和靈活性。
    1、掌握跳竹竿的基本節(jié)奏和動作,在跳竹竿舞時,動作協(xié)調(diào)、合拍。
    2、在合作游戲中,發(fā)展彈跳能力、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激發(fā)勇于挑戰(zhàn)的學習品質(zhì)。
    3、在學習跳竹竿中,體驗民間活動竹竿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幼兒觀看過跳竹竿的視頻、2。5米的竹竿8根,貼紙、硬質(zhì)場地、鼓
    重點:掌握跳竹竿的基本節(jié)奏和動作,在跳竹竿舞時,動作協(xié)調(diào)、合拍。
    難點:在合作游戲中,發(fā)展彈跳能力、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激發(fā)勇于挑戰(zhàn)的學習品質(zhì)。
    師:之前在教室里我們欣賞過跳竹竿的視頻,好玩吧!今天我們也來試試看。
    1、他們是怎樣跳竹竿的呢?(幼兒大膽表達,有的人在敲竹竿,有的人跳到里面)
    2、他們的竹竿是怎么擺放的?
    小結:哦,原來是兩根橫著平行擺在下面,兩根豎著擺在上面。
    1、敲竹竿基本技巧學習
    (1)出示指揮“鼓”
    現(xiàn)在擺好了,還差敲竹竿的人誒!怎么敲呢?
    出示鼓,猜猜看這是用來干嘛的?是的,這就是竹竿指揮鼓,就像紅綠燈可以指揮交通一樣。
    竹竿指揮鼓是用來指揮竹竿敲動的節(jié)奏。
    敲鼓面表示竹竿打開,敲鼓邊表示竹竿合攏。(圖譜:鼓面——開鼓邊——關)
    (2)用手模擬竹竿節(jié)奏
    (開合開合開開合)問:幾個開合?幾個開開合?(完善圖譜)
    (3)用竹竿敲打練習(分小組自由練習,聽到連續(xù)敲鼓聲表示結束練習)
    教師在途中帶領部分幼兒嘗試進行跳竹竿。
    2、跳竹竿“點收”基本步法學習
    剛剛我們是怎么配上腳步的?請幼兒師范(完善圖譜:鼓面——點鼓邊——收)
    (2)在靜止的竹竿上練習腳步
    (3)分小組跳竹竿練習
    提出問題:怎樣讓敲竹竿和跳竹竿結合起來呢?按照指揮鼓的節(jié)奏。
    怎樣分工?誰做敲竹竿的人,誰做跳竹竿的人。輪流
    獎勵機制:共分為兩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每個人都需要完成兩項任務,分別是敲竹竿和跳竹竿,所有組員完成后每人可得到一個貼紙。但是有時間限制,以鼓聲為信號。
    1、學習“跳收”的基本步法
    配鼓點,教師平地示范(跳收——跳收——跳跳收)
    師:剛剛你們都得到了絲帶,看來大家都是跳竹竿的高手。不要著急,還有難關在等著你們!
    瞧,這個步法你們能在竹竿上跳出來嗎?
    那趕緊分小組試試,成功后就可以得到第二條絲帶。
    哇,都過關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學習合作跳竹竿。
    (1)竹竿是靜止的
    (2)竹竿敲起來
    敲竹竿的配合;整體的配合
    3、集體表演
    邀請同伴、老師參加。
    小朋友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竹竿舞還有很多種節(jié)奏和跳法,我們一起去收集,下一次再一起學習。
    跳竹竿對于幼兒來說是平時不太接觸、不太熟悉的活動,所以在進行集體教學前,經(jīng)過看看視頻、討論讓孩子們對跳竹竿有基礎的了解,再利用晨間體鍛分散活動,讓孩子們親身嘗試,獲得一些跳竹竿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前期的準備活動,在導入部分就容易了很多。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環(huán)節(jié),從了解節(jié)奏鼓—學習節(jié)奏—“點收”基本步法學習,從集體探討—集體嘗試—小組合作,幼兒基本掌握了點收的基本步法。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合作比賽的形式進行,由于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孩子還沒有完全掌握跳的方法,出現(xiàn)了比賽的間斷,最后沒有按照教案預設的軌道完成整場比賽。
    可以將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調(diào)整,幼兒自由分組進行活動,可以繼續(xù)練習,也可以選擇比賽,或者每組推選三名幼兒來進行比賽,這樣就能照顧到能力較弱的孩子,又能具有挑戰(zhàn)性。
    跳竹竿教案篇二
    一、導入:
    幼兒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長短不一)隨樂騎大馬入場。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竹竿、棍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種玩法:
    1、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棒多玩"。
    2、交流、總結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挑擔、跳竹竿、多人合作劃小船、抬花轎、練武術、鋪小路等等)。
    三、看圖片、錄像了解跳竹竿的`來歷、方法。
    幼兒觀看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像。師邊看邊講解。
    提問:他們是怎么跳竹竿的呢?好玩嗎?
    師幼共同了解跳竹竿的游戲玩法。
    這個游戲是許多人一起玩,其中兩個人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按一定的節(jié)奏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人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1、兩人合作學用xx的節(jié)奏型敲打竹竿。
    2、兩人合作學用xxx的節(jié)奏型敲打竹竿。
    3、幼兒自己分成三人一組嘗試用xx的節(jié)奏打竹竿、跳竹竿,體驗跳竹竿的快樂。(師幫助幼兒總結方法如何才能跳好,不踩到竹竿上)。
    隊形:四散。
    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4、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隊形:四散。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jīng)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5、幼兒嘗試用不同隊形跳竹竿。
    跳竹竿教案篇三
    活動主題的選擇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在動作、情感、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特別是民間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樣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如《炒黃豆》、《卷炮竹》、《城門城門幾丈高》等,而且材料都是我們是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本游戲就是根據(jù)上述特點所選擇的,所用的材料是紙,在開展游戲之前我們開展了請幼兒制作紙棒的活動,紙棒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又熟悉的物件,他們通過親自制作材料,對這次活動更是充滿了期待。這個活動就是利用他們的紙棒,進行民間游戲"跳竹竿"滿足了幼兒喜愛玩民間游戲的心理,發(fā)展幼兒的彈跳能力。根據(jù)本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積極的愿望,教師及時提供這次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共同體驗得到的歡樂。
    跳竹竿教案篇四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發(fā)展身體協(xié)調(diào)性。
    5、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
    隊形:兩路縱隊(見附圖)。
    a、講解游戲玩法。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
    隊形:四散。
    (4)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隊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jīng)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3、游戲“叫號接棒”
    隊形:四散。
    反思:
    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跳竹竿教案篇五
    1、學會跳律動《竹竿舞》。
    2、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
    1、經(jīng)驗準備:能有節(jié)律的雙腿屈膝蹲。
    2、材料準備:音樂cd《竹竿舞》、律動vcd《竹竿舞》、音樂cd《鈴鐺舞》、腳鈴(腕鈴)若千、幼兒音樂冊;竹竿四根、手花(紅、綠兩色)。
    3、常規(guī)準備:幼兒排成圓形并盤坐在地上,在每位幼兒的身后放一副手花和腳鈴(腕鈴)。
    一、教師播放《鈴鐺舞》音樂,幼兒聽音樂律動熱身。
    師:“《鈴鐺舞》是我們都喜歡的一個苗族舞蹈,讓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一起快樂地舞起來吧!
    二、教師播放律動vcd《竹竿舞》,請幼兒欣賞。
    師:“跳完了《鈴鐺舞》,現(xiàn)在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曲《竹竿舞》吧!
    三、教師引導幼兒從音樂、道具、飾品和舞蹈中去觀察。
    師:“這個舞蹈和我們以前跳的民族舞有什么不同?
    四、教師播放音樂cd《竹竿舞)、并示范種部動作。
    五、幼兒戴上椅子下的手鈴和腳鈴,隨教師一超學習本動作。
    六、教師請4個男孩敲竹竿,其他幼兒排隊并依次根傘節(jié)秦跳竹竿。
    七、我?guī)煵シ拧吨窀臀琛芬魳凡⒁髡b兒歌示范動作。兒歌:我的腳上有小鈴,鈴鈴鈴鈴真好聽,兩個手上都有手花,你說好看不好看。
    八、教師歸納基本舞步的動作。
    九、師小結:點踏點踏跳跳蹲,開合開合開開開合九、幼兒排隊,依次按節(jié)奏跳竹竿舞。
    十、在《竹竿舞》的音樂背景下,教師引導動兒收拾好手花和腳鈴,并穿好鞋子。
    十一、請動兒翻看幼兒樂冊,說說拍拍圖示的節(jié)奏。
    跳竹竿教案篇六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3、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物質(zhì)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導語: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坐馬車的游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么游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兒四散游戲)。
    隊形:兩路縱隊。
    (2)學習"跳竹竿"游戲a、講解游戲玩法導語: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游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游戲——跳竹竿,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小伙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
    隊形:四散。
    隊形:梯形隊。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隊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jīng)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3、游戲"叫號接棒"隊形:四散反思:
    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fā)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yǎng)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zhì)得以良好、健康地發(fā)展。
    跳竹竿教案篇七
    竹竿(細竹8根、粗竹2根、各長4米)。
    【教學重難點】
    有節(jié)奏的跳。恰當?shù)奶M跳出時機。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激發(fā)興趣。
    播放歌曲《跳起來》。
    師:剛才小朋友聽到的歌曲名叫《跳起來》,是生活在我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山歡水笑真熱鬧,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為什么這么熱鬧嗎?——原來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跳“竹竿舞”,好不好?
    二、竹竿舞教學。
    1、熟悉音樂節(jié)奏,掌握進出時機。
    師:傣族人民根據(jù)竹子相打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碰擊聲,在竹竿開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出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
    接下來,我來播放一段節(jié)奏音樂,看看小朋友能用各種動作來表現(xiàn)一下這種節(jié)奏嗎?
    [音樂播放]。
    (小朋友用手或腳的各種活動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
    師:首先誰告訴我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4拍)。
    師:如果這兩個手指代表兩根竹竿,大家能跟著節(jié)奏用手指來模擬一下竹竿的開合嗎?
    師:那你們能用雙腳的開合來模擬一下竹竿的開合嗎?
    (幼兒兩人一組,一個用手指模擬竹竿的開合,一個用雙腳開合跳的方式進行跳進跳出)。
    (為便于幼兒學習提高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可讓幼兒便練習邊喊節(jié)奏,如:跳的幼兒喊進—出—進進—出,打桿的幼兒喊開—合—開開—合)(輪換練習)。
    (教師觀察及時進行指導)。
    2、練習打竹竿方法,結合竹竿進行跳進跳出練習。
    師:接下來我們可以上竹竿進行練習了。
    誰愿意來跟我配合來打竹竿?
    (請一名幼兒配合演示打竹竿)(引導幼兒用竹竿打出有節(jié)奏的聲音來)(強調(diào)打竹竿時兩人的動作一致)(強調(diào)兩根竹竿要有明顯的開合)(強調(diào)打竹竿時不宜把竹竿抬得過高)。
    師:小朋友們都來試試!
    師:竹竿大家都會打了,那能不能在開合的竹竿間進行跳進跳出呢?
    (幼兒兩人4組,2個打竹竿,一個或兩個同時用雙腳開合跳的方式進行跳進跳出)(輪換練習)。
    (跳的同學喊進—出—進進—出,打桿的同學喊開—合—開開—合)。
    (比一比,哪組小朋友喊的口令高、齊)。
    3、學習基本動作。
    (教師講解步伐的方法和要領,強調(diào)口令跟動作的配合)。
    師:小朋友們回去結合不動的竹竿進行練習過竿的方法。
    (幼兒全體練習)(在不動竿上練習)(熟練掌握)(教師及時指導)。
    師:現(xiàn)在大家能在打動的竹竿中練習了嗎?
    (小組嘗試)(重點提示幼兒跳進果斷,時機恰當)。
    (幼兒配合,四人一組,兩個打竹竿,兩個依次或一起條過兩跟竹竿)。
    (輪換)。
    (整個跳的過程中循環(huán)播放音樂節(jié)奏)(教師及時指導)。
    (分小組展示練習成果)。
    4、提高難度,創(chuàng)編動作。
    最好能加上一些上肢和身體的動作,這樣看上去更優(yōu)美了。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跟著音樂縱情的歌舞吧!
    (幼兒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聯(lián)系連續(xù)竹竿舞)(教師參與)。
    5、展示學習成果。
    (音樂停)師:真想馬上帶大家去云南,去跟傣族人比一比,到底是哪個能歌善舞?
    以小組為單位,一組上來表演,其他小組為他們拍手打節(jié)拍。
    (小組輪流協(xié)作表演)。
    師:說說你覺得哪個小組表演的最好,為什么?
    (小組互相評價)。
    三、放松整理。
    師:好了,小朋友們跳了這么長時間的竹竿舞,是不是很開心啊?接下來,讓我們來做放松活動。
    跟音樂做身體的拉伸及放松。
    跳竹竿教案篇八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紙棒的玩法。
    2、鼓勵幼兒隨音樂用紙棒進行自由玩耍:騎馬、合作組合"抬轎子、坐馬車"等等(活動此部分設計了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環(huán)節(jié),是想了解幼兒對玩紙棒有多少經(jīng)驗,還有激發(fā)了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玩,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1、平時在電視里有沒有看過玩"跳竹竿"的游戲?(這個問題是想了解幼兒是否知道跳竹竿的游戲,引發(fā)幼兒討論"這個游戲是怎么玩的?如果幼兒不了解,就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欣賞老師玩游戲"來引出討論)。
    2、欣賞老師們玩"跳竹竿",討論玩法及規(guī)則。
    (1)這個游戲用紙棒是怎么玩的?做了哪些動作?你們有哪些地方?jīng)]看明白的嗎?
    (2)再次欣賞游戲,觀察跳竹竿的方法:
    師:有哪些不同的跳法?竹竿是怎么敲的?怎樣才會不夾到腳?幾個人合作玩合適呢?(根據(jù)竹竿的長短,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幼兒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3、分組游戲。
    (1)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2)交流分享:你們在玩游戲中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解決的?
    跳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你們是怎么合作玩的?(這幾個問題作為幼兒經(jīng)驗的回顧與統(tǒng)整)。
    (三)結束部分:
    延伸至體鍛活動或者是日?;顒又欣^續(xù)玩"跳竹竿"根據(jù)此次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還可以進行以下不同隊形玩法的嘗試:
    (1)兩路縱隊。
    (2)梯隊形。
    (3)叫號接棒等。
    跳竹竿教案篇九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跳竹竿教案篇十
    紙(木)棒是幼兒身邊常見又熟悉的物件。這個活動利用最簡單的紙棒,進行民間游戲“跳竹竿”滿足了幼兒喜愛玩民間游戲的心理,發(fā)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大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積極的愿望,教師及時提供這次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共同體驗得到的歡樂。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
    物質(zhì)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
    隊形:兩路縱隊(見附圖)。
    a、講解游戲玩法。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
    隊形:四散。
    (4)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隊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jīng)驗。最后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4、游戲“叫號接棒”
    隊形:四散。
    反思:
    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紙棒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fā)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xiàn)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静糠种?,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并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游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范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情況怎么辦?等),從而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再嘗試、再發(fā)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diào)整的過程,通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yǎng)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zhì)得以良好、健康地發(fā)展。
    跳竹竿教案篇十一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幼兒觀看過錄像,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坐馬車”)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
    (2)學習“跳竹竿”游戲a、講解游戲玩法師: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游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游戲——跳竹竿,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小伙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隊形:四散
    隊形:梯形隊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隊形:四散
    4、游戲“叫號接棒”
    隊形:四散反思:
    結束活動中通過“叫號接棒”的游戲幫助幼兒調(diào)整教大的活動量。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鍛煉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并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個放松運動。
    跳竹竿教案篇十二
    1、初步了解黎族的音樂文化,幼兒能了解竹竿舞的知識及動作,嘗試跳竹竿。
    2、通過欣賞舞蹈,讓幼兒體驗跳竹竿的樂趣。
    3、通過參與活動,讓幼兒感受跳竹竿帶來的歡樂,探索跳竹竿的基本玩法。
    4、在節(jié)奏伴奏下能與同伴合作,動作協(xié)調(diào),體驗分享的快樂。
    “竹竿舞”音樂 錄像vcd、竹竿12根。
    1、體會黎族音樂的獨特風格和合作跳好竹竿
    2、及時表揚大膽嘗試學跳竹竿舞的幼兒。
    一、欣賞vcd錄像,感受黎族叔叔阿姨跳竹竿舞時的快樂場面,激發(fā)學跳竹竿舞的欲望。
    1、師:出示“竹竿”,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它有什么用?(幼兒自由講述)
    師小結:今天老師帶來的竹竿,它有一個本領會跳舞!
    那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欣賞錄像)
    2、討論:錄像里他們是用竹竿干什么的?(幼兒:跳舞)
    師:小結:這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最喜歡跳的舞,知道是哪個民族嗎?(幼兒猜)黎族
    對了,黎族的人最喜歡在節(jié)慶的時候用竹竿來跳舞,慶祝節(jié)日。就和我們漢族過新年一樣。
    3、再仔細地欣賞一下,他們是怎樣用竹竿來跳舞的?
    二、實踐跳竹竿
    1、師:誰來說說,他們是怎么跳的?(幼兒表達)
    2、師:那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做個黎族小朋友跳竹竿……誰能來試一試?(一幼兒嘗試)
    問:你剛才跳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xiàn)?(幼:發(fā)現(xiàn)跳的時候竹竿會敲到腳的)
    那老師請你們都來試一試,自由組合,三人一組也來跳一跳竹竿。
    遇到什么難題了?(幼兒表達)為什么會這樣?
    3、師:原來遇到了這些問題,那老師來試試(師表演跳竹竿)
    問: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跳成功的秘密?(幼兒表達)
    師:因為老師是有節(jié)奏的跳的
    4、那好,我們一起用小手把節(jié)奏拍出來 x x x x xx x
    小腳也來合一合。
    (那請幾個小朋友用竹竿來試試)配上語言:開 合 開 合 開開 合
    5、好,我們再來跳著試一試!
    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小朋友的腳會被碰到哦!為什么我們的竹竿有節(jié)奏的開合,還有小朋友會夾到腳呢?(幼兒表達)
    怎樣做才不會碰到呢?
    6、集體商量腳步(配圖譜)看圖譜練習
    師小結:手拿竹竿和腳跳竹竿的動作是相反的。
    7、師:是不是相反了,就真的不會互相影響了,我們再來試一試。(分小組結合竹竿道具,再次嘗試跳竹竿舞。
    ——先用節(jié)拍口令放慢速度讓幼兒學跳竹竿舞)
    三、音樂整合跳竹竿
    1、師:我們跳的竹竿在加上音樂會不會變得更棒呢?(幼兒)
    2、師:好,我們聽音樂試一試吧?。ㄓ變哼吢犚魳愤厙L試)
    四、結束
    師:今天你們很棒,好朋友互相合作跳出了竹竿舞,那拿起竹竿開著火車去表演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看。
    跳竹竿教案篇十三
    活動主題的選擇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在動作、情感、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特別是民間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樣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如《炒黃豆》、《卷炮竹》、《城門城門幾丈高》等,而且材料都是我們是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本游戲就是根據(jù)上述特點所選擇的,所用的材料是紙,在開展游戲之前我們開展了請幼兒制作紙棒的活動,紙棒是幼兒生活中常見又熟悉的物件,他們通過親自制作材料,對這次活動更是充滿了期待。這個活動就是利用他們的紙棒,進行民間游戲"跳竹竿"滿足了幼兒喜愛玩民間游戲的心理,發(fā)展幼兒的彈跳能力。根據(jù)本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積極的愿望,教師及時提供這次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共同體驗得到的歡樂。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老師準備玩跳竹竿,人手一根紙棒(活動前幼兒自己制作,長度1米),錄音機,磁帶。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二、基本部分
    (一)探索紙棒的玩法
    2、鼓勵幼兒隨音樂用紙棒進行自由玩耍:騎馬、合作組合"抬轎子、坐馬車"等等(活動此部分設計了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環(huán)節(jié),是想了解幼兒對玩紙棒有多少經(jīng)驗,還有激發(fā)了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玩,同時也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
    (二)學習"跳竹竿"游戲
    1、平時在電視里有沒有看過玩"跳竹竿"的游戲?(這個問題是想了解幼兒是否知道跳竹竿的游戲,引發(fā)幼兒討論"這個游戲是怎么玩的?如果幼兒不了解,就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欣賞老師玩游戲"來引出討論)
    2、欣賞老師們玩"跳竹竿",討論玩法及規(guī)則
    (1)這個游戲用紙棒是怎么玩的?做了哪些動作?你們有哪些地方?jīng)]看明白的嗎?
    (2)再次欣賞游戲,觀察跳竹竿的方法:
    師:有哪些不同的跳法?竹竿是怎么敲的?怎樣才會不夾到腳?幾個人合作玩合適呢?(根據(jù)竹竿的長短,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幼兒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3、分組游戲
    (1)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2)交流分享:你們在玩游戲中遇到哪些問題?怎么解決的?
    跳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你們是怎么合作玩的?(這幾個問題作為幼兒經(jīng)驗的回顧與統(tǒng)整)
    (三)結束部分:
    延伸至體鍛活動或者是日?;顒又欣^續(xù)玩"跳竹竿"根據(jù)此次游戲,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還可以進行以下不同隊形玩法的嘗試:
    (1)兩路縱隊
    (2)梯隊形
    (3)叫號接棒等。
    課堂環(huán)節(jié)緊湊,幼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戲過程中,我講游戲規(guī)則不到位,導致幼兒在游戲過程有的搗亂,氣氛太過度的活躍,導致我控制不住場面。今后我要加強本班的游戲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是幼兒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戲樂趣。
    跳竹竿教案篇十四
    竹竿舞是來源于我國黎族、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體育活動,它利用竹竿有節(jié)奏地進行來回敲擊,舞者在敲動的竹竿間輕快地來回穿梭舞蹈,極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而且簡單易學,幼兒學習竹竿舞,不僅能夠開闊幼兒的視野,而且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能夠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幼兒通過對竹竿舞的學習,促進了幼兒自主創(chuàng)新、合作探究、加強交往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習此舞蹈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1、認識竹竿舞的基本練習方法,掌握敲竹竿的節(jié)奏。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發(fā)展靈敏、協(xié)調(diào)、彈跳等體育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認真觀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養(yǎng)成合作互助,競爭進取、勇于挑戰(zhàn)的良好品質(zhì)。
    竹竿(細竹8根、粗竹2根、各長4米)。
    有節(jié)奏的跳。恰當?shù)奶M跳出時機。
    播放歌曲《跳起來》。
    師:剛才小朋友聽到的歌曲名叫《跳起來》,是生活在我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吧綒g水笑真熱鬧,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為什么這么熱鬧嗎?——原來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媒體播放視。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跳“竹竿舞”,好不好?
    1、熟悉音樂節(jié)奏,掌握進出時機。
    師:傣族人民根據(jù)竹子相打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碰擊聲,在竹竿開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出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
    接下來,我來播放一段節(jié)奏音樂,看看小朋友能用各種動作來表現(xiàn)一下這種節(jié)奏嗎?
    [音樂播放]。
    (小朋友用手或腳的各種活動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
    師:首先誰告訴我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4拍)。
    師:如果這兩個手指代表兩根竹竿,大家能跟著節(jié)奏用手指來模擬一下竹竿的開合嗎?
    師:那你們能用雙腳的.開合來模擬一下竹竿的開合嗎?
    (幼兒兩人一組,一個用手指模擬竹竿的開合,一個用雙腳開合跳的方式進行跳進跳出)。
    (為便于幼兒學習提高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可讓幼兒便練習邊喊節(jié)奏,如:跳的幼兒喊進—出—進進—出,打桿的幼兒喊開—合—開開—合)(輪換練習)。
    (教師觀察及時進行指導)。
    2、練習打竹竿方法,結合竹竿進行跳進跳出練習。
    師:接下來我們可以上竹竿進行練習了。
    誰愿意來跟我配合來打竹竿?
    (請一名幼兒配合演示打竹竿)(引導幼兒用竹竿打出有節(jié)奏的聲音來)(強調(diào)打竹竿時兩人的動作一致)(強調(diào)兩根竹竿要有明顯的開合)(強調(diào)打竹竿時不宜把竹竿抬得過高)。
    師:小朋友們都來試試!
    師:竹竿大家都會打了,那能不能在開合的竹竿間進行跳進跳出呢?
    (幼兒兩人4組,2個打竹竿,一個或兩個同時用雙腳開合跳的方式進行跳進跳出)(輪換練習)。
    (跳的同學喊進—出—進進—出,打桿的同學喊開—合—開開—合)。
    (比一比,哪組小朋友喊的口令高、齊)。
    3、學習基本動作。
    [視頻播放:
    (教師講解步伐的方法和要領,強調(diào)口令跟動作的配合)。
    師:小朋友們回去結合不動的竹竿進行練習過竿的方法。
    (幼兒全體練習)(在不動竿上練習)(熟練掌握)(教師及時指導)。
    師:現(xiàn)在大家能在打動的竹竿中練習了嗎?
    (小組嘗試)(重點提示幼兒跳進果斷,時機恰當)。
    (幼兒配合,四人一組,兩個打竹竿,兩個依次或一起條過兩跟竹竿)。
    (輪換)。
    (整個跳的過程中循環(huán)播放音樂節(jié)奏)(教師及時指導)。
    (分小組展示練習成果)。
    4、提高難度,創(chuàng)編動作。
    最好能加上一些上肢和身體的動作,這樣看上去更優(yōu)美了?,F(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跟著音樂縱情的歌舞吧!
    (幼兒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聯(lián)系連續(xù)竹竿舞)(教師參與)。
    5、展示學習成果。
    (音樂停)師:真想馬上帶大家去云南,去跟傣族人比一比,到底是哪個能歌善舞?
    以小組為單位,一組上來表演,其他小組為他們拍手打節(jié)拍。
    (小組輪流協(xié)作表演)。
    師:說說你覺得哪個小組表演的最好,為什么?
    (小組互相評價)。
    師:好了,小朋友們跳了這么長時間的竹竿舞,是不是很開心???接下來,讓我們來做放松活動。
    跟音樂做身體的拉伸及放松。
    在戶外繼續(xù)進行竹竿舞的練習和動作的創(chuàng)編。
    跳竹竿教案篇十五
    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每當重大節(jié)日或新谷登場,人們都要舉行跳竹竿活動,而且往往通宵達旦。
    跳竹竿,黎語叫“卡咯”,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打節(jié)奏,后來發(fā)展成男女都能跳。而且在演出中女的.更多。因為女子步態(tài)輕盈靈巧,爽快活潑。跳竹竿時,先將兩根長約5米的枕竿平行擺在平地上,竿間距離3.5米左右。在枕竿上橫架8根4米左右的細竹竿,由8人分兩組到枕竿兩邊去扶竿擊節(jié),每人左右手各握細竹竿一端。音樂伴奏,鑼鼓打拍,扶竿者按節(jié)奏撞擊竹竿,竹竿在枕竿上滑動離合,發(fā)出“卡噠、卡噠”的明快聲響。舞者在8根竹竿間跳躍,像小鹿歡蹦,不斷地表演出磨刀、篩米、穿門、鹿跳、轉(zhuǎn)身、來回等花樣動作。而擊竿者時而蹲,時而坐,時而跪,時而站,使竹竿有高低變化。誰反應稍慢,腳踝或腰腿就會被夾住。被夾者在大伙善意的轟笑中被竹竿夾抬著請出場外。誰能堅持到最后,闖過跪、蹲、站三關,誰就被當作優(yōu)勝者,坐在竹竿上被高高抬起,接受歡呼與祝賀。
    跳竹竿教案篇十六
    1.通過游戲活動,發(fā)展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并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春天在哪里》,竹竿若干根,音響。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竹竿),你們誰知道它的玩法?(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想)這個游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二、幼兒學跳竹竿
    (一)教師講解、示范腳上動作以及合作分合竹竿的方法。(兩個老師幫忙,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jié)奏的敲打)。
    (二)看老師先示范一遍,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http://",邀請兩位教師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jié)奏打竹竿,教師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師:看老師先示范一遍,一二一二一二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想)好,現(xiàn)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后再交換?(安排好練習的位置)
    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一二一二(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交換一下)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并注意安全。現(xiàn)在請小朋友根據(jù)剛才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數(shù)著節(jié)奏,慢慢來,小手叉腰一二一二,交換)討論手上動作,強調(diào)兩人合作:有節(jié)奏的擺放竹竿。討論腳上動作,幼兒跟節(jié)奏練習腳上跳的動作。幼兒自由組合,練習分合竹竿的本領請個別幼兒示范。
    三、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正。
    跳竹竿教案篇十七
    竹竿是幼兒非常喜愛的體育器械,晨間活動中幼兒總喜歡在體育區(qū)角拿竹竿玩,有的學孫悟空玩金箍棒、有的放在兩腳之間學駕馬、還有的拼各種圖形……依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我生成了本次體育活動—《好玩的竹竿》,將竹竿作為運動器械,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并設置障礙,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發(fā)展幼兒的跑、跳、跨等能力,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diào)性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1、大膽探索竹竿的玩法,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基本動作和動作協(xié)調(diào)性的發(fā)展。
    2、能根據(jù)動作發(fā)展和能力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體驗自主游戲的快樂。
    3、提高合作能力,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勇敢精神。
    1、人手一根竹竿(80厘米)
    2、音樂《郊游》、《快樂的朋友》、《歡樂舞曲》。
    3、場地布置如圖:
    一、開始部分
    1、幼兒手持竹竿,隨音樂做劃船動作進場。
    師:剛才劃船的時候你們都用了什么?(竹竿)你們把竹竿當什么了?(船槳)竹竿可以當船槳劃船,還可以給我們鍛煉身體呢!
    2、幼兒跟隨音樂用竹竿做韻律操。
    第一節(jié):頭部運動
    第二節(jié):下蹲運動
    第三節(jié):擴胸運動
    第四節(jié):體側運動
    第五節(jié):體轉(zhuǎn)運動
    第六節(jié):整理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玩竹竿,教師鼓勵幼兒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
    師:小朋友,竹竿可好玩啦,你們想玩嗎?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該怎么玩?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看誰玩的花樣最多?(幼兒玩竹竿,教師巡回觀察,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教師請幼兒示范表演自己的玩法,并鼓勵其他幼兒模仿。
    師:剛才你們是怎樣玩竹竿的,誰愿意表演給大家看呢?(扛槍、駕馬、玩金箍棒、拼圖……)我們大家也學一學吧?。ㄓ變悍謩e學一學竹竿的多種玩法)。
    3、師生一起構建跑道,進行運球比賽。
    (1) 教師示范玩法,并講解比賽規(guī)則。
    (2) 幼兒集體練習,教師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
    (3) 幼兒分組進行比賽。
    (4) 教師小結,為獲勝組幼兒發(fā)獎。
    4、游戲:為兔媽媽送水
    (1)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情境,講解游戲規(guī)則。
    師:“小朋友,兔媽媽生病了,我們用竹竿當扁擔去幫兔媽媽送點水吧!”
    “兔媽媽的家在竹林那邊,我們這兒有許多桶水,你們可以一人挑兩桶,也可以倆人合抬一桶水。一路上,我們還要跨過小溝,走過獨木橋,穿過竹林?!?BR>    (2)幼兒選擇好送水方法,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
    三、結束部分
    為兔媽媽表演舞蹈《歡樂舞曲》,體驗快樂的情感。
    跳竹竿教案篇十八
    竹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但它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種各樣的竹竿、竹擔、竹筐、竹席子等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孩子們生活在農(nóng)村,所以對于竹竿并不陌生,但是家長卻很少意識到竹竿也可以做游戲,就拿跳竹竿來說,讓孩子雙腳輕松自然地在竹竿中跳進跳出,既可以鍛煉孩子動作協(xié)調(diào)、平衡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感受一種節(jié)奏,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奏感和敏捷能力。
    在 “我是中國人”這個主題中,孩子們知道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對于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舞蹈都很感興趣,竹竿舞是我國海南黎族的一個舞蹈,結合我們開展的鄉(xiāng)土游戲課題和我班以竹為特色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我預設了這個活動:跳竹竿,既讓孩子了解了竹的用處、竹竿舞的由來,又讓孩子感受合作游戲的樂趣,可謂一舉兩得。
    1、了解竹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竹竿舞是我們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
    2、提高幼兒動作協(xié)調(diào)和敏捷的能力,感受合作的樂趣。
    孩子有玩竹竿的經(jīng)驗,竹竿,竹竿舞音樂、錄象。
    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和我們生活密切關系)
    竹竿的多種玩法(經(jīng)驗回憶)。
    黎族的舞蹈(知道這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個舞蹈)
    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作技巧)
    1、教師講解示范游戲。
    2、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與要求。
    3、幼兒結伴游戲。
    幼兒三人一組,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兩個幼兒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三人輪流游戲。
    說說你們是怎么玩跳竹竿游戲的?
    你們說說玩跳竹竿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師小結游戲情況。
    你看了黎族的竹竿舞覺得怎么樣?
    我們下次再來完跳竹竿游戲。
    竹竿歌——小竹竿,敲起來,小朋友,跳起來,分分合,合合分(創(chuàng)編)歡樂的歌兒唱起來。
    跳竹竿教案篇十九
    1、學習“跳竹竿”游戲,提高彈跳能力。
    2、進行紙棒游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愿意積極想辦法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
    4、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人手一根紙棒、錄音機等。
    1、“騎馬”進入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到場地四周進行:四散跑、轉(zhuǎn)圈跑等。
    2、介紹手中的“紙棒”。
    1)提要求:和伙伴一起玩一玩。
    2)教師參與活動觀察并個別指導。
    3、介紹游戲“跳竹竿”。
    1)幼兒每三人為一隊。
    2)兩名幼兒分別握住兩根紙棒的兩端蹲下。
    3)另一名幼兒,在反復“開合”的口令中跳過紙棒。
    4、集體游戲:紙棒游戲
    1)布置場地。幼兒分為四隊(其中兩隊拿竹竿),另兩隊聽口令“騎馬”出發(fā)。
    2)先越過一排“踩竹竿”,再掉頭回到起點,將“紙馬”給下一名幼兒。
    3)違規(guī)者重新從起點出發(fā)。
    5、教師總結
    6、放松活動。
    幼兒在活動中,能夠積極參與。特別是我設計的開頭是讓幼兒紙馬聽著賽馬的音樂跑起來的時候,他們臉上的表情都是十分開心的。活動中,幼兒積極動腦筋探索紙棍的多種玩法,并且伙伴之間能夠互相分享經(jīng)驗與喜悅。在后來設計的游戲《采竹竿》中,我先請男孩每兩人一組拿竹竿,女孩來比賽(后來互換),當小伙伴跳不過去時,他們會打開竹竿等一等,這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互相關心伙伴的良好品質(zhì),本次活動我們老師也紛紛參與其中,與孩子一起探索游戲的玩法,其樂融融!
    跳竹竿教案篇二十
    1、了解竹竿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知道竹竿舞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舞蹈。
    2、提高動作協(xié)調(diào)和敏捷的能力,感受合作的樂趣。
    一、說說竹子的用處(知道竹子和我們生活密切關系)
    二、說說竹竿的多種玩法(經(jīng)驗回憶)
    三、欣賞黎族的舞蹈(知道這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個舞蹈)
    四、教師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作技巧)
    1、教師講解示范游戲。
    2、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與要求。
    3、幼兒結伴游戲。
    幼兒三人一組,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幼兒邊念兒歌邊游戲,兩個幼兒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三人輪流游戲。
    五、交流分享(了解跳竹竿的規(guī)則)
    說說你們是怎么玩跳竹竿游戲的?
    你們說說玩跳竹竿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師小結游戲情況。
    六、再次欣賞錄象(感受黎族竹竿舞的壯觀)
    你看了黎族的竹竿舞覺得怎么樣?
    附兒歌:竹竿歌
    小竹竿,敲起來,
    小朋友,跳起來,
    分分合,合合分(創(chuàng)編)
    歡樂的歌兒唱起來。
    跳竹竿教案篇二十一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游戲,發(fā)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愿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觀看過錄像、
    物質(zhì)準備: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隊列練習。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
    隊形:兩路縱隊
    (2)學習“跳竹竿”游戲
    講解游戲玩法
    隊形:梯形隊
    (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游戲
    隊形:四散
    (4)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隊形:梯形隊
    (5)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戲,師生共同參與。
    三、結束:活動自然結束。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xié)調(diào)能力,鍛煉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并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個放松運動。
    跳竹竿教案篇二十二
    認知目標:讓學生懂得竹竿的作用,認識竹竿舞的基本練習方法。
    技能目標:初步掌握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和敲竹竿的節(jié)奏,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發(fā)展靈敏、協(xié)調(diào)、彈跳等身體素質(zhì)。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體驗跳竹竿的樂趣;養(yǎng)成合作互助、競爭進取、勇于挑戰(zhàn)的良好品質(zhì);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揚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協(xié)調(diào)運動、打好節(jié)拍,掌握基本步的跳躍。
    教學難點:鼓點、竹竿的敲擊和腳步動作的協(xié)調(diào)配合。
    長竹竿6根、鼓1面、墊子4個。
    一、導入
    1、兒歌導入《禮貌問候語》
    師生互相問好,大家一起說唱。
    2、熱身游戲“搭火車”
    規(guī)則:
    分組練習每組兩把竹竿,兩位同學扶竹竿兩頭,被運送的同學在兩竹竿內(nèi)不限人數(shù)。到終點后換兩位同學空車返回。先運送完全組的勝出。
    練習隊形:
    要求:
    積極參與,注意安全。
    3、竹竿有哪些用處?
    可以曬衣服,可以做釣魚竿、竹筏,可以搭火車、跳竹竿舞。
    師:竹竿有這么多用途,今天我們就用它來跳舞。大家有沒有興趣?
    二、基本練習
    1、竹竿舞簡介
    竹竿舞又稱跳竹竿,是黎族民間舞之一,流行于海南島黎族地區(qū),據(jù)說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被外地游客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備受大家喜愛。
    2、講述竹竿舞特點、節(jié)奏要求及注意事項
    學生表演“井”字形跳法
    要求:(1)練習時要積極動腦,過桿的步伐協(xié)調(diào)、流暢。
    (2)節(jié)奏分明、開合清楚、落地輕巧,氣氛活躍,情緒高漲。
    (3)在合作學習中要團結協(xié)作,注意安全、互相關心。
    3、原地節(jié)奏練習。(開、開、合、合、開、開、合、合;以此類推)
    4、原地空握竹竿敲竿練習與腳跳節(jié)奏相吻合
    雙手叉腰,左右腳各跳兩下,50m往返跳兩次。
    5、竿中練習(竹竿保持不動)
    6、上竿練習(個別指導)
    敲竹竿節(jié)奏與腳跳吻合(協(xié)調(diào)性、靈敏性、力量性、節(jié)奏性)
    三、成果展示
    學生表演《我們從小講禮貌》竹竿成六角雪花形狀
    四、評價總結
    今天大家收獲了什么?
    學會敲竹竿、跳竹竿。
    師:竹竿不僅可以用來跳舞,還可以練竹竿操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練習好不好?
    其實我們土家族也有許多有特色的游戲與歌舞,以后的時間我們一起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