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編寫的一種教學計劃。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清晰的把握。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校本教研成果的展示教案,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和學習。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一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梢姡霸邕M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2、掌握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難點: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三、幼兒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吧眢w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初步學習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鉛筆外殼,提高自我表現的愿望。
2、能與同伴協調合作,友好交流,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老師自制鉛筆圖示5幅,大張卡紙5張,剪刀、雙面膠若干,裝飾材料若干,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鉛筆,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
1、打招呼入座,3個幼兒一組。
出示鉛筆:老師手上有什么?(鉛筆)。
平時用鉛筆干什么?(寫字、畫畫等)。
2、仔細觀察鉛筆的花紋。
(2)每人一支鉛筆,說說你的鉛筆上有什么圖案?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
(3)出示老師制作的鉛筆圖示。
二、小小設計師。
這些鉛筆都是別人設計的,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鉛筆。
1、觀察提供的材料,該如何制作?(按圖示剪下圓錐形粘成帽子,然后進行裝飾;卡紙兩邊剪下兩個圓,模特手臂從里面伸出來;設計師開始在模特身上畫畫)。
2、討論:誰愿意做設計師?誰來做模特?提醒幼兒:一個好的設計師如果沒有一個模特來穿,再好的設計也沒用。
3、幼兒三人一組,分工合作。
提出要求:毛筆蘸一種顏色后不能蘸別的顏色,如果要換顏色,毛筆洗干凈后再蘸別的顏色。
三、鉛筆秀(音樂:快樂崇拜)。
一組一組出場展示走秀,讓幼兒說說設計的圖案。
一起感謝給你們掌聲的觀眾,鉛筆展示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光臨!
活動反思: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模特代表穿著設計新穎的鉛筆登臺亮相。頓時,教室里掌聲四起,好不開心。因此,本次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即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適合孩子的活動才是最好的。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三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BR>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被顒右婚_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四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正確使用筷子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梢姡霸邕M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2、掌握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難點: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BR>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三、幼兒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诒敬位顒又?,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顒右婚_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吧眢w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五
教學資料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虎口和無名指壓住另外一根,捏住的那根能活動,這樣才能夾住飯菜。
1.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
2.教會幼兒初步正確的使用筷子。
物質——筷子每人一雙、紅棗若干、小碗。
心理——有愉快的'心情。
1.談話。
小朋友在家吃飯都用什么餐具啊?小朋友會用筷子嗎?
怎樣用你能來學學嗎?
2.看課件,講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3.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分組進行練習,每一組有一盤紅棗,每個幼兒有一個碗,自己往碗里夾紅棗。
4.進行夾棗比賽。
每一組選出一個夾得最快的幼兒進行對抗賽。
5.豐富筷子的文化。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六
1、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huán)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2、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3、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七
我們大班的孩子午餐時使用筷子,多數孩子對筷子產生了好奇心,孩子的興趣給了我靈感,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一縣--慶元,素有“竹木之鄉(xiāng)”的美稱,是全國最大的筷子生產基地。作為園本教材開發(fā)的一塊內容,設計本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筷子,尋找筷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筷子是人發(fā)明的,知道筷子的用途。
2、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筷子的花紋圖案,培養(yǎng)幼兒美的欣賞能力及表現能力。
3、通過學習,讓幼兒了解慶元的筷子廠,了解筷子品種的豐富性。培養(yǎng)幼兒喜歡慶元的情感。
1、四筐各種各樣的筷子,四筐裝飾紙(可直接粘貼的各色彩紙)。
2、課件1(介紹筷子品種)課件2(簡單介紹筷子的生產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白筷20雙,筷子包裝盒4個。
一、謎語導入活動:認識筷子。
小朋友,老師有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不怕,酸甜苦辣一起嘗。猜一件生活用品。(如幼兒猜不出)輔助提問:平時我們吃飯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二、引導幼兒認識筷子的特征。
1、(出示一雙筷子供幼兒觀看)提問:筷子有什么用?請幼兒回答,介紹:筷子是人發(fā)明的,古時候的人們吃飯都是用手抓,既不衛(wèi)生,又不方便,于是聰明的人們就削兩根竹棍,一頭細一頭粗,用來吃飯夾菜,最早稱它為“箸”,后來改名為“筷子”。
2、今天我從家鄉(xiāng)慶元帶來許多筷子給你們看,請小朋友找一找筷子有什么不一樣?(每桌出示一筐筷子)請幼兒觀看后,提問:筷子有什么不一樣?(兩根一樣長,花紋對稱、一頭粗一頭細、有粗的,有細的、有兒童筷、有花邊筷、有長短不一樣、有整根裝飾、有半根裝飾的、有各種顏色的……)。
3、你們會用筷子嗎?請小朋友找出一雙漂亮的筷子來,提問:為什么它們是一雙的?強調同一雙筷子長短一樣、大小一樣、花紋對稱、它們是好朋友。看看這些有花紋的筷子它們的花紋都在哪里?(能說出花紋都在筷子的上半部分,為下一部分的'裝飾筷子作準備)。
這些筷子是怎么做成的呢著?下面我們一起去筷子廠看一看吧,(幼兒觀看課件2)。
現在我們也來當小小設計師,幫忙裝飾一下這里的一批筷子,給它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小朋友可以先想好怎樣設計,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設計。(每組一筐裝飾紙,每人一雙白筷子)。
1、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大膽想出各種方法來裝飾筷子,并將裝飾好的筷子裝進盒子。
2、作品欣賞,開設筷子展覽會。
(1)、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大膽表達自己想法。
(2)、幼兒相互欣賞,說己最喜歡的一雙筷子。
(3)、老師:現在筷子們可開心了,都穿上漂亮的衣服,明天我將把小朋友設計的筷子竹筷廠,請小朋友有機會到我們慶元去玩,說不定你會在超市里發(fā)現你設計的筷子呢!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八
1、了解筷子的種類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
2、學習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勢正確,能挑、撥、夾東西。
重點:認識筷子的特點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1、收集廢舊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顏色,幼兒每人一雙。
2、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擺放玻璃球、杏(話梅)核、小紙團、玉米粒等,供幼兒練習持筷夾東西。
3、幾種常見的筷子(竹筷、木筷、鐵筷、塑料筷、不銹鋼筷等)。
1、猜謎語,引出筷子:“兄弟倆,一樣長,是咸還是淡,它們先來嘗?!币龑в變翰鲁鲋i底后,教師出示各種筷子。
2、引導幼兒觀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點、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問題。
(1)筷子是什么樣子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筷子像兩根小棍兒,上邊粗、下邊細,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圓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圓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師這里有幾種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鐵筷等,筷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
(3)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銹鋼筷是人們吃飯用的,鐵筷子一般是幫助人們夾一些如蜂窩煤、焦炭等比較燙的物品,長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來夾剛炸好的油條,以免燙傷)。
(4)為什么吃飯用筷子更好?(幼兒回答,老師小結:筷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長期使用筷子吃飯,能鍛煉手指動作,使手部活動靈活,并能開發(fā)智力。外國人吃飯一般都用刀、叉等)。
3、啟發(fā)幼兒聯想。
(1)你還見過或知道有什么樣的筷子?(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小結: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種類也比較多,有一些筷子比較名貴和講究,如過去皇宮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銀筷等,現在已陳列在博物館保存,供人們欣賞)。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讓幼兒了解一次性筷子雖然使用比較方便、衛(wèi)生,但為了保護樹木,國家已禁止生產一次性筷子。并讓幼兒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還可以做什么用?(練習夾東西、拼擺圖形、涂上顏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紙等)。
4、老師講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連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5、幼兒練習拿筷子:每個幼兒用右手拿一雙筷子,按老師講解的方法學拿筷子,練習用筷子夾、挑、撥桌上準備的東西,比一比誰夾得多、夾得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并啟發(fā)幼兒說一說:什么東西好夾,什么東西不好夾?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夾?還是拿下面好夾?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為光滑且小難夾,杏核和小紙團有棱角好夾)。
6、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筷子好用?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為竹筷、木筷不滑,好夾東西)。
(2)用筷子吃飯時應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擊桌子、擊碗,不拿筷子玩等)。
1、用舊掛歷紙自制紙筷子,供游戲時用。
2、收集舊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師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學做筷子操。
通過猜謎語,引起了幼兒觀察筷子的興趣,認識了筷子的特點、種類及什么情況下使用筷子,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85%的幼兒基本學會了拿筷子,會用筷子,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跳雙圈集體“筷子舞”。
2、通過使用道具,嘗試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動作。
3、表現舞蹈歡快、熱烈的情緒。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欣賞樂曲,并準備好配套磁帶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兩雙一捆,用橡皮筋扎緊,尾部系上綢帶),幼兒腰扎紅腰帶。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拍手。
2、學習舞蹈動作。
(1)自由創(chuàng)編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動作(預備動作)。
(2)探索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師: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還可以在身體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師一起練習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4)看兩位教師完整示范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別學習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6)站成雙圈(女內、男外),完整地跳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7)聽17~24小節(jié)的音樂,看教師的舞蹈示范動作。
(8)學做17~24小節(jié)舞蹈動作。
3、完整地跳雙圈集體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動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
設計意圖:
象棋是中國最為普及的一種體育運動,它簡便易學,雅俗共賞,老少皆易,而象棋文化的發(fā)源地正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20xx年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的稱號。棋類游戲活動是我們班的特色活動,在眾多的棋類游戲中,孩子們對象棋卻特別感興趣。本次活動通過生動形象的錄象及專家淺顯易懂的講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了解象棋知識并知道象棋與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之間的文化淵源。
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讓幼兒初步了解象棋與家鄉(xiāng)滎陽之間的文化淵源。(重點)。
2、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學會運用簡單的象棋知識來初步學下象棋。(難點)。
準備:
象棋若干副,關于象棋文化的錄像一套。
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你們會下棋嗎?”“會下什么棋”“你們會下象棋嗎?”
“我們班的小朋友可會下象棋了,咱們來看一下他們是怎么下的吧?”
2、幼兒看錄像,提問:“象棋是由幾個人下的”
3、“象棋和我們家鄉(xiāng)滎陽之間還有一段故事呢,請你們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看《滎陽-----中國象棋之都》錄象,錄象完后把象棋盤放到大屏幕上,供幼兒觀看。
提問:(1)20xx多年以前誰和誰在咱們的家鄉(xiāng)滎陽打仗了?(項羽和劉邦)。
(2)他們打到最后劃定廣武山上的鴻溝為界線,不在打仗了。
(3)那你知道鴻溝在象棋上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嗎?(楚河漢界)。
(4)象棋的棋盤什么樣的?(幼兒觀看分析)。
4、幼兒看棋盤(棋盤上擺有棋子)。
咱們認識了象棋的棋盤,可是咱們要下象棋,還得有什么?
來咱們看一下象棋的棋子是怎么擺放的?
幼兒讀旗子上的字,并介紹每個旗子代表的意義。
車------戰(zhàn)車馬------戰(zhàn)馬象-----丞相,大象。
士------保護將軍的士兵將(帥)------整個部隊的首領。
卒(兵)-------打仗最前面的士兵炮------大炮。
不錯的。
5、介紹象棋的紅棋和黑棋。
你們看象棋的棋子一樣嗎?有(紅色的)有(黑色的)為什么有黑色和紅色的呢?看一下錄象就清楚了。
提問:為什么?紅色代表誰?(劉邦)黑色代表誰?(項羽)。
6、幼兒數棋子。
紅色有(16個)黑色有(16個)一共有多少個?
7、象棋不僅顏色不一樣,它們每個棋子走路的規(guī)則也不一樣。
(1)幼兒說下象棋的順口溜。
“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
(2)教師或個別幼兒演示棋子的走法。
8、今天咱們認識了象棋的棋盤還有棋子,那現在最想干什么?
請你找一個小對手開始吧!
幼兒下棋,教師巡回指導。
9、下棋就象打仗一樣有輸有贏,教育幼兒“勝不驕,敗不餒”。自然下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一
筷子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發(fā)源于中國,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地區(qū)普遍使用的餐具。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整理的幼兒大班社會教案《認識筷子》,更多教案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雙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學習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fā)展小肌肉動作。
一、教師出示筷子,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是什么?
(2)它有什么用處?
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師:這個是筷子,我們吃飯的時候會使用它來夾東西。
二、結合實物筷子,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感知筷子的不同特征。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各種不同種類的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些筷子是什么形狀的?
(2)它們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
3、組織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討論回答。(重點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方面觀察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4、小結:原來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頭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們都是長長的、直直的,摸起來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頭粗一點,一頭細一點。
5、組織幼兒再次根據筷子的特征進行感知、探索。
三、游戲“夾夾樂”,幫助幼兒鞏固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fā)展小肌肉動作。
1、提問:
(1)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
(2)你們是怎么握筷子的呢?
2、組織幼兒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師糾正幼兒的錯誤姿勢。
3、教師介紹游戲“夾夾樂”玩法,幼兒傾聽。(請幼兒練習分組用筷子夾彈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誰在指定時間內夾得又快又好。)
4。教師示范用筷子夾東西,幼兒觀看。
5、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教師及時進行筷子握姿的指導。
6、組織幼兒分組進行游戲、比賽,教師巡回指導。
1、請家長在家督促幼兒使用筷子吃飯。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二
目標:
1、正確對待換牙現象,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區(qū)別。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準備:
1、ppt課件。
2、故事《換牙》的磁帶。
3、保護牙齒的視頻。
過程:
一、丁丁擔心啥。
--教師播放故事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為牙齒怎么樣了?(爛掉了)。
--丁丁為什么以為牙齒爛掉了?(因為他昨天晚上偷吃了糖而且沒有刷牙)。
--丁丁以為他的牙齒要爛掉了,會掉下來,他是怎么做的?(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老師發(fā)現丁丁害怕的樣子,她是怎樣做的呢?我們繼續(xù)聽下去。
--教師播放故事《換牙》的后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老師是怎樣對丁丁說的?她為什么讓丁丁別害怕?(因為丁丁的牙齒不是要爛掉,而是要換新牙了)。
--那你換新牙了嗎?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待會告訴我們。(有黑的牙齒、掉了幾個牙齒)。
--如果我們再有牙齒搖動或者是掉下來你們會害怕嗎?
--小結:你們?yōu)槭裁磿缓ε铝四??因為換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自然現象,說明你們長大了。
--出示ppt1:我們在換新牙時,怎樣才能有一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
--小結:我們在換牙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扳它,用舌頭去舔,這樣長出來的牙齒才會漂亮、整齊。
三、乳牙與恒牙。
--人的一生有兩種牙齒,一種叫乳牙,一種叫恒牙。你想知道它們嗎?我們來聽一聽。
--教師以乳牙的口吻邊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邊出示ppt2。
--剛才老師說到了兩種牙齒,它叫什么?(乳牙),對,這就是在我們吃奶的時候就長出來的牙齒,乳牙。
--那它叫什么呢?(恒牙)。這就是在乳牙之后會陪著我們一生的牙齒,他叫恒牙。
--出示ppt2:你們看看,乳牙和恒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牙齒的數量變多了,牙齒變大了,磨牙變多了,顏色變了)。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恒牙要來替換乳牙?
--小結:對,因為小朋友長大了,吃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硬,乳牙咬不動,嚼不爛了,所以要換更堅固的恒牙。
--恒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播放保護牙齒的視頻。我們應該怎么樣去保護牙齒呢?(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都要刷牙)。
--你們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呢?
--師幼共同學習刷牙。
--出示ppt3:你們想不想有這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只要我們小朋友以后少吃糖、少喝碳酸飲料、早晚堅持刷牙,那么今后我們的牙齒就會變得既漂亮又整齊。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三
1、學習民間傳統舞蹈的表演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舞譜”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3、通過筷子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悅耳聲響,訓練提高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使幼兒動作整齊,協調優(yōu)美。
4、讓幼兒自己設計出新的舞蹈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造性。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6、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1、為幼兒準備每人兩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帶。
2、舞譜。
3、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以歌曲“幸福拍手歌”進入活動室。
談話:感到幸福的時候,你還想干什么?
你們從電視上或其他地方見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東西。(幼兒充分回答)。
2、談話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賞教師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兒對舞蹈的學習興趣。
3、引導幼兒觀看舞譜,學習基本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自學能力。
4、按照音樂節(jié)奏教幼兒練習每個動作,掌握動作要領,集體練習。
5、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讓幼兒自己設計更美的舞蹈動作,按音樂節(jié)拍,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表演,發(fā)展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6、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向老師們表演舞蹈,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歡迎老師們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到我們小朋友在舞臺上演出好嗎?跟老師們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導入部分非常順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詞也非常簡單,因此孩子們學得得心應手,但活動的難點是要孩子唱準弱起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譜子展現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個標記,臨時順手拿了一個紅蘋果貼著,然后反復強調,反復教學,再加上的肢體提示,從而讓孩子較順利地學會控制性歌唱,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
由于歌詞內容比較簡單,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戲和創(chuàng)編游戲,我們先進行了一個“默唱游戲”,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為避免孩子因為一首簡單的歌唱久了失去興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聲的沒有感情的聲音演唱,于是我們用某個動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來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詞,如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時,不唱“小花”而是拍手,這個游戲重新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活動中發(fā)現它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孩子總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們能很認真的學,不厭其煩地進行嘗試,或許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也可以運用這個游戲來延長幼兒學習的興趣?;顒幼詈筮M行了創(chuàng)編,孩子們把“張家爺爺”改成了我們班小朋友的名字,頓時把活動氣氛搞得十分活躍,而后又是為“小狗”創(chuàng)編了很多的新名字,因為孩子對學習的事物感興趣時,才想學、愛學、樂學,并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跳雙圈集體“筷子舞”。
2、通過使用道具,嘗試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動作。
3、表現舞蹈歡快、熱烈的情緒。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欣賞樂曲,并準備好配套磁帶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兩雙一捆,用橡皮筋扎緊,尾部系上綢帶),幼兒腰扎紅腰帶。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拍手。
2、學習舞蹈動作。
(1)自由創(chuàng)編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動作(預備動作)。
(2)探索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師: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還可以在身體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師一起練習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4)看兩位教師完整示范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別學習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6)站成雙圈(女內、男外),完整地跳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7)聽17~24小節(jié)的音樂,看教師的舞蹈示范動作。
(8)學做17~24小節(jié)舞蹈動作。
3、完整地跳雙圈集體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動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時,幼兒表現出對筷子的喜愛和熟悉,回答問題也十分踴躍積極,因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樣東西。但是在課程教學中,發(fā)現幼兒雖然對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會正確拿筷子的幼兒卻不多,大部分幼兒只是用右手握著,不知道應該用手指頭拿好。
在活動過程發(fā)現幼兒的積極性都很強,由于課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兒都十分興奮的拿著(握著)筷子在夾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確拿著筷子的幼兒可以很快就夾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兒就有點困難了。
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幼兒是否還不夠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讓幼兒在吃飯的時候盡量的拋開湯匙進而使用筷子這樣會不會慢慢改進幼兒拿筷子的錯誤拿法呢?在實際生活中盡量讓幼兒實行這一措施。
課堂的氣氛還算穩(wěn)定,幼兒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師身上,只是幼兒能不能正確的拿好筷子進餐這方面還需要大大的加強!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五
1、出示筷子,調動幼兒情緒,了解筷子的由來和筷子的種類。
2、幼兒動手??曜?,,觀察筷子的特點,發(fā)現兩根筷子一樣長,有一頭粗一頭細。
3、視頻播放筷子正確使用方法。
第一步:先拿起一根筷子,用虎口壓緊,并用無名指托住,放到無名指上。
第二步:拿起第二根筷子,放到中指上,并用大拇指、食指捏住筷子固定。
第三步: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移動上面的一根筷子進行張開、夾取的動作。
4、幼兒練習用筷子夾取的動作。
5、出示用筷子進餐圖片,讓幼兒知道用筷子的禮儀,懂得文明進餐。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六
1、通過摸、看、玩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點。
2、發(fā)揮幼兒的想象思維,用筷子創(chuàng)造各種圖形或情境。
3、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學會夾物品。
活動準備。
各種樣式及色彩的筷子數十雙,用盤子裝好的豆子、玻璃球、紙條等少許。
活動過程。
一、老師的話:“小朋友,老師在上課前要出個謎語讓大家來猜,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先猜出來,”-----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她先嘗。猜一種餐具(筷子)“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們見面的小伙伴,它在我們干什么的時候幫助了我們呢?吃飯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所以它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劉老師就來和小朋友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朋友——筷子!”
二、
1、老師拿出一雙筷子,教幼兒大聲說出:“筷子,兩根筷子,一雙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表達該用的量詞。
2、將小朋友帶來的筷子和老師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上,像個筷子家庭大聚會一樣,“長的是爸爸,細的是媽媽,短的是兒子,你們看這家人多熱鬧啊?!弊層變簩曜赢a生興趣。
3、小朋友可以隨意下地觀察每雙筷子的不同,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回答老師在觀察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筷子有哪些顏色?”
“請對面的兩個小朋友比一比誰的筷子長,誰的筷子短“。
“摸摸看,每雙筷子是不是都是同一種材料做成的?”
“你喜歡哪雙筷子,為什么?”
4、讓幼兒討論,筷子有哪些作用?
“小朋友們,筷子我們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老師說:“筷子啊,還會變魔術呢,不信你們看?!崩蠋煂⒁恍┛曜訑[成好看的形狀,調動小朋友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動用在桌上也擺出各種圖形。老師與孩子一起動手。
三、
2、游戲:筷子夾夾樂。教師講游戲規(guī)則,注意安全。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種類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
2.學習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勢正確,能挑、撥、夾東西。
3.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筷子的特點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難點:學會正確地使用筷子。
活動準備:
1.收集廢舊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顏色,幼兒每人一雙。
2.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擺放玻璃球、杏(話梅)核、小紙團、玉米粒等,供幼兒練習持筷夾東西。
3.幾種常見的筷子(竹筷、木筷、鐵筷、塑料筷、不銹鋼筷等)。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筷子:“兄弟倆,一樣長,是咸還是淡,它們先來嘗?!币龑в變翰鲁鲋i底后,教師出示各種筷子。
2.引導幼兒觀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點、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問題。
(1)筷子是什么樣子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筷子像兩根小棍兒,上邊粗、下邊細,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圓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圓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師這里有幾種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鐵筷等,筷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
(3)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銹鋼筷是人們吃飯用的,鐵筷子一般是幫助人們夾一些如蜂窩煤、焦炭等比較燙的物品,長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來夾剛炸好的油條,以免燙傷)。
(4)為什么吃飯用筷子更好?(幼兒回答,老師小結:筷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長期使用筷子吃飯,能鍛煉手指動作,使手部活動靈活,并能開發(fā)智力。外國人吃飯一般都用刀等)。
3.啟發(fā)幼兒聯想。
(1)你還見過或知道有什么樣的筷子?(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小結: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種類也比較多,有一些筷子比較名貴和講究,如過去皇宮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銀筷等,現在已陳列在博物館保存,供人們欣賞)。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讓幼兒了解一次性筷子雖然使用比較方便、衛(wèi)生,但為了保護樹木,國家已禁止生產一次性筷子。并讓幼兒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還可以做什么用?(練習夾東西、拼擺圖形、涂上顏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紙等)。
4.老師講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連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5.幼兒練習拿筷子:每個幼兒用右手拿一雙筷子,按老師講解的方法學拿筷子,練習用筷子夾、挑、撥桌上準備的東西,比一比誰夾得多、夾得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并啟發(fā)幼兒說一說:什么東西好夾,什么東西不好夾?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夾?還是拿下面好夾?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為光滑且小難夾,杏核和小紙團有棱角好夾)。
6.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筷子好用?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為竹筷、木筷不滑,好夾東西)。
(2)用筷子吃飯時應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擊桌子、擊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動延伸。
1.用舊掛歷紙自制紙筷子,供游戲時用。
2.收集舊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師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學做筷子操。
活動反思:
通過猜謎語,引起了幼兒觀察筷子的興趣,認識了筷子的特點、種類及什么情況下使用筷子,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85%的幼兒基本學會了拿筷子,會用筷子,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八
1、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huán)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1、以游戲的口吻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象要來和我們班的小朋友進行游戲比賽,在比賽之前小朋友要先學會一個本領----用筷子夾珠子。
2、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師: 先拿起一雙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繞過筷子和大拇指輕輕碰在一起,中指輕輕靠在筷子上,其它兩指自然放著.現在小象要來夾珠子,一起數數看它夾了多少?小象夾完了,它還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個一個的夾回去,然后接著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樣,邊夾邊數,夾完以后,再把它夾回去。
3、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九
活動目的:
1、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并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實踐。
2、培養(yǎng)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調性,鼓勵幼兒多用筷子進餐。
活動準備:
1、筷子、盤子、飲料桶、花生、棗等食物若干。
2、錄音機一臺,活潑歡快的兒童樂曲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引出筷子。
2、認識筷子。
二、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1、教師示范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夾、撥、挑、攪),幼兒嘗試練習。
3、模仿吃飯動作,如夾菜、撥米飯、挑面條等。
4、鞏固練習《筷子舞》。
三、實踐活動,給“小動物”喂食物。
1、出示“小動物”與食物。
2、幼兒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四、結束活動。
放音樂,請小朋友和小動物們一起出去做游戲,自然結束。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一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梢姡霸邕M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2、掌握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難點: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三、幼兒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吧眢w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初步學習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鉛筆外殼,提高自我表現的愿望。
2、能與同伴協調合作,友好交流,體驗分工合作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老師自制鉛筆圖示5幅,大張卡紙5張,剪刀、雙面膠若干,裝飾材料若干,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鉛筆,感受鉛筆花紋的多樣性。
1、打招呼入座,3個幼兒一組。
出示鉛筆:老師手上有什么?(鉛筆)。
平時用鉛筆干什么?(寫字、畫畫等)。
2、仔細觀察鉛筆的花紋。
(2)每人一支鉛筆,說說你的鉛筆上有什么圖案?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
(3)出示老師制作的鉛筆圖示。
二、小小設計師。
這些鉛筆都是別人設計的,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回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鉛筆。
1、觀察提供的材料,該如何制作?(按圖示剪下圓錐形粘成帽子,然后進行裝飾;卡紙兩邊剪下兩個圓,模特手臂從里面伸出來;設計師開始在模特身上畫畫)。
2、討論:誰愿意做設計師?誰來做模特?提醒幼兒:一個好的設計師如果沒有一個模特來穿,再好的設計也沒用。
3、幼兒三人一組,分工合作。
提出要求:毛筆蘸一種顏色后不能蘸別的顏色,如果要換顏色,毛筆洗干凈后再蘸別的顏色。
三、鉛筆秀(音樂:快樂崇拜)。
一組一組出場展示走秀,讓幼兒說說設計的圖案。
一起感謝給你們掌聲的觀眾,鉛筆展示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光臨!
活動反思:
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模特代表穿著設計新穎的鉛筆登臺亮相。頓時,教室里掌聲四起,好不開心。因此,本次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即只有孩子感興趣的、適合孩子的活動才是最好的。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三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BR>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被顒右婚_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四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正確使用筷子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次活動選自大班(秋期)健康《正確握筷子》,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光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jié)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分區(qū)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qū)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qū)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梢姡霸邕M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fā)育也有好處。大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fā)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里有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1、了解筷子的形狀和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2、掌握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
3、鍛煉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知道多活動手指有益健康。
4、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理解團結力量大。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認識筷子的形狀和用途,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難點: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只碟子。
2、每組一只托盤,里面裝有玻璃球、紙球、花生粒、豌豆粒若干。
3、《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4、幼兒用書第12頁、第13頁。
一、猜謎導入活動主題。
1、教師說謎語:“身體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BR> 2、引導幼兒說出謎底——筷子。
二、幼兒認識筷子,并說說它的用途。
1、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
三、幼兒掌握正確握筷子的方法。
1、小朋友們都說筷子可以用來吃飯和夾菜,請小朋友們夾一夾。
2、教師講解示范拿筷子的正確姿勢: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的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四、幼兒分組比賽用筷子夾夾托盤里的東西,并說一說感受。
1、幼兒先夾一夾托盤里的玻璃珠和紙球,并說一說什么好夾,什么不好夾,為什么?若姿勢不正確要及時糾正。
2、把筷子分開,看看能不能夾起東西,認識團結的力量。
3、在此基礎上分組比賽:幼兒隨著音樂聲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夾托盤里的東西,看誰夾的多。
五、小結:“健康博士告訴我”使用筷子的好處。
1、通過健康博士的談話,讓幼兒明白多動手的好處。
2、筷子只有中國人使用,使用它能靈活我們的雙手,手是我們的“第二腦”手指靈活會使我們更聰明。我們一定要經?;顒邮种?,讓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
六、活動延伸:
教師提問:“筷子除了可以吃飯、夾菜,還可以怎么玩?”
本次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用筷子的`樂趣。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诒敬位顒又?,我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談話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顒右婚_始我就采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吧眢w細長,兄弟成雙,只會吃菜,不會喝湯?!边@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猜出謎語后,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激發(fā)幼兒操作筷子的欲望,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并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3、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痹诘谝淮尾僮骰顒又形揖鸵龑в變壕毩暱曜拥氖褂梅椒ǎ谶@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范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幼兒通過對玻璃球和紙球的訓練,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在活動中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比賽活動,通過夾取不同的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體驗其中的樂趣。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在活動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活動延伸之前,應穿插一個游戲活動。因為《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币虼?,在幼兒用筷子夾托盤里的東西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jié)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奏樂。這個游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jié)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么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空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整個課堂教就完整了。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五
教學資料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虎口和無名指壓住另外一根,捏住的那根能活動,這樣才能夾住飯菜。
1.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
2.教會幼兒初步正確的使用筷子。
物質——筷子每人一雙、紅棗若干、小碗。
心理——有愉快的'心情。
1.談話。
小朋友在家吃飯都用什么餐具啊?小朋友會用筷子嗎?
怎樣用你能來學學嗎?
2.看課件,講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3.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分組進行練習,每一組有一盤紅棗,每個幼兒有一個碗,自己往碗里夾紅棗。
4.進行夾棗比賽。
每一組選出一個夾得最快的幼兒進行對抗賽。
5.豐富筷子的文化。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六
1、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huán)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2、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3、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七
我們大班的孩子午餐時使用筷子,多數孩子對筷子產生了好奇心,孩子的興趣給了我靈感,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一縣--慶元,素有“竹木之鄉(xiāng)”的美稱,是全國最大的筷子生產基地。作為園本教材開發(fā)的一塊內容,設計本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筷子,尋找筷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筷子是人發(fā)明的,知道筷子的用途。
2、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筷子的花紋圖案,培養(yǎng)幼兒美的欣賞能力及表現能力。
3、通過學習,讓幼兒了解慶元的筷子廠,了解筷子品種的豐富性。培養(yǎng)幼兒喜歡慶元的情感。
1、四筐各種各樣的筷子,四筐裝飾紙(可直接粘貼的各色彩紙)。
2、課件1(介紹筷子品種)課件2(簡單介紹筷子的生產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白筷20雙,筷子包裝盒4個。
一、謎語導入活動:認識筷子。
小朋友,老師有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不怕,酸甜苦辣一起嘗。猜一件生活用品。(如幼兒猜不出)輔助提問:平時我們吃飯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二、引導幼兒認識筷子的特征。
1、(出示一雙筷子供幼兒觀看)提問:筷子有什么用?請幼兒回答,介紹:筷子是人發(fā)明的,古時候的人們吃飯都是用手抓,既不衛(wèi)生,又不方便,于是聰明的人們就削兩根竹棍,一頭細一頭粗,用來吃飯夾菜,最早稱它為“箸”,后來改名為“筷子”。
2、今天我從家鄉(xiāng)慶元帶來許多筷子給你們看,請小朋友找一找筷子有什么不一樣?(每桌出示一筐筷子)請幼兒觀看后,提問:筷子有什么不一樣?(兩根一樣長,花紋對稱、一頭粗一頭細、有粗的,有細的、有兒童筷、有花邊筷、有長短不一樣、有整根裝飾、有半根裝飾的、有各種顏色的……)。
3、你們會用筷子嗎?請小朋友找出一雙漂亮的筷子來,提問:為什么它們是一雙的?強調同一雙筷子長短一樣、大小一樣、花紋對稱、它們是好朋友。看看這些有花紋的筷子它們的花紋都在哪里?(能說出花紋都在筷子的上半部分,為下一部分的'裝飾筷子作準備)。
這些筷子是怎么做成的呢著?下面我們一起去筷子廠看一看吧,(幼兒觀看課件2)。
現在我們也來當小小設計師,幫忙裝飾一下這里的一批筷子,給它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小朋友可以先想好怎樣設計,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設計。(每組一筐裝飾紙,每人一雙白筷子)。
1、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大膽想出各種方法來裝飾筷子,并將裝飾好的筷子裝進盒子。
2、作品欣賞,開設筷子展覽會。
(1)、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大膽表達自己想法。
(2)、幼兒相互欣賞,說己最喜歡的一雙筷子。
(3)、老師:現在筷子們可開心了,都穿上漂亮的衣服,明天我將把小朋友設計的筷子竹筷廠,請小朋友有機會到我們慶元去玩,說不定你會在超市里發(fā)現你設計的筷子呢!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八
1、了解筷子的種類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
2、學習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勢正確,能挑、撥、夾東西。
重點:認識筷子的特點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1、收集廢舊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顏色,幼兒每人一雙。
2、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擺放玻璃球、杏(話梅)核、小紙團、玉米粒等,供幼兒練習持筷夾東西。
3、幾種常見的筷子(竹筷、木筷、鐵筷、塑料筷、不銹鋼筷等)。
1、猜謎語,引出筷子:“兄弟倆,一樣長,是咸還是淡,它們先來嘗?!币龑в變翰鲁鲋i底后,教師出示各種筷子。
2、引導幼兒觀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點、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問題。
(1)筷子是什么樣子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筷子像兩根小棍兒,上邊粗、下邊細,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圓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圓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師這里有幾種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鐵筷等,筷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
(3)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銹鋼筷是人們吃飯用的,鐵筷子一般是幫助人們夾一些如蜂窩煤、焦炭等比較燙的物品,長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來夾剛炸好的油條,以免燙傷)。
(4)為什么吃飯用筷子更好?(幼兒回答,老師小結:筷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長期使用筷子吃飯,能鍛煉手指動作,使手部活動靈活,并能開發(fā)智力。外國人吃飯一般都用刀、叉等)。
3、啟發(fā)幼兒聯想。
(1)你還見過或知道有什么樣的筷子?(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小結: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種類也比較多,有一些筷子比較名貴和講究,如過去皇宮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銀筷等,現在已陳列在博物館保存,供人們欣賞)。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讓幼兒了解一次性筷子雖然使用比較方便、衛(wèi)生,但為了保護樹木,國家已禁止生產一次性筷子。并讓幼兒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還可以做什么用?(練習夾東西、拼擺圖形、涂上顏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紙等)。
4、老師講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連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5、幼兒練習拿筷子:每個幼兒用右手拿一雙筷子,按老師講解的方法學拿筷子,練習用筷子夾、挑、撥桌上準備的東西,比一比誰夾得多、夾得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并啟發(fā)幼兒說一說:什么東西好夾,什么東西不好夾?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夾?還是拿下面好夾?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為光滑且小難夾,杏核和小紙團有棱角好夾)。
6、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筷子好用?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為竹筷、木筷不滑,好夾東西)。
(2)用筷子吃飯時應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擊桌子、擊碗,不拿筷子玩等)。
1、用舊掛歷紙自制紙筷子,供游戲時用。
2、收集舊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師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學做筷子操。
通過猜謎語,引起了幼兒觀察筷子的興趣,認識了筷子的特點、種類及什么情況下使用筷子,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85%的幼兒基本學會了拿筷子,會用筷子,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跳雙圈集體“筷子舞”。
2、通過使用道具,嘗試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動作。
3、表現舞蹈歡快、熱烈的情緒。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欣賞樂曲,并準備好配套磁帶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兩雙一捆,用橡皮筋扎緊,尾部系上綢帶),幼兒腰扎紅腰帶。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拍手。
2、學習舞蹈動作。
(1)自由創(chuàng)編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動作(預備動作)。
(2)探索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師: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還可以在身體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師一起練習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4)看兩位教師完整示范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別學習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6)站成雙圈(女內、男外),完整地跳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7)聽17~24小節(jié)的音樂,看教師的舞蹈示范動作。
(8)學做17~24小節(jié)舞蹈動作。
3、完整地跳雙圈集體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動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
設計意圖:
象棋是中國最為普及的一種體育運動,它簡便易學,雅俗共賞,老少皆易,而象棋文化的發(fā)源地正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20xx年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被譽為“中國象棋之都”的稱號。棋類游戲活動是我們班的特色活動,在眾多的棋類游戲中,孩子們對象棋卻特別感興趣。本次活動通過生動形象的錄象及專家淺顯易懂的講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了解象棋知識并知道象棋與我們的家鄉(xiāng)滎陽之間的文化淵源。
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讓幼兒初步了解象棋與家鄉(xiāng)滎陽之間的文化淵源。(重點)。
2、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學會運用簡單的象棋知識來初步學下象棋。(難點)。
準備:
象棋若干副,關于象棋文化的錄像一套。
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你們會下棋嗎?”“會下什么棋”“你們會下象棋嗎?”
“我們班的小朋友可會下象棋了,咱們來看一下他們是怎么下的吧?”
2、幼兒看錄像,提問:“象棋是由幾個人下的”
3、“象棋和我們家鄉(xiāng)滎陽之間還有一段故事呢,請你們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看《滎陽-----中國象棋之都》錄象,錄象完后把象棋盤放到大屏幕上,供幼兒觀看。
提問:(1)20xx多年以前誰和誰在咱們的家鄉(xiāng)滎陽打仗了?(項羽和劉邦)。
(2)他們打到最后劃定廣武山上的鴻溝為界線,不在打仗了。
(3)那你知道鴻溝在象棋上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嗎?(楚河漢界)。
(4)象棋的棋盤什么樣的?(幼兒觀看分析)。
4、幼兒看棋盤(棋盤上擺有棋子)。
咱們認識了象棋的棋盤,可是咱們要下象棋,還得有什么?
來咱們看一下象棋的棋子是怎么擺放的?
幼兒讀旗子上的字,并介紹每個旗子代表的意義。
車------戰(zhàn)車馬------戰(zhàn)馬象-----丞相,大象。
士------保護將軍的士兵將(帥)------整個部隊的首領。
卒(兵)-------打仗最前面的士兵炮------大炮。
不錯的。
5、介紹象棋的紅棋和黑棋。
你們看象棋的棋子一樣嗎?有(紅色的)有(黑色的)為什么有黑色和紅色的呢?看一下錄象就清楚了。
提問:為什么?紅色代表誰?(劉邦)黑色代表誰?(項羽)。
6、幼兒數棋子。
紅色有(16個)黑色有(16個)一共有多少個?
7、象棋不僅顏色不一樣,它們每個棋子走路的規(guī)則也不一樣。
(1)幼兒說下象棋的順口溜。
“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
(2)教師或個別幼兒演示棋子的走法。
8、今天咱們認識了象棋的棋盤還有棋子,那現在最想干什么?
請你找一個小對手開始吧!
幼兒下棋,教師巡回指導。
9、下棋就象打仗一樣有輸有贏,教育幼兒“勝不驕,敗不餒”。自然下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一
筷子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發(fā)源于中國,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地區(qū)普遍使用的餐具。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小編整理的幼兒大班社會教案《認識筷子》,更多教案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1、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雙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學習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fā)展小肌肉動作。
一、教師出示筷子,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是什么?
(2)它有什么用處?
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師:這個是筷子,我們吃飯的時候會使用它來夾東西。
二、結合實物筷子,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感知筷子的不同特征。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各種不同種類的筷子,幼兒觀看。
2、提問:
(1)這些筷子是什么形狀的?
(2)它們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
3、組織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討論回答。(重點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方面觀察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4、小結:原來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頭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們都是長長的、直直的,摸起來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頭粗一點,一頭細一點。
5、組織幼兒再次根據筷子的特征進行感知、探索。
三、游戲“夾夾樂”,幫助幼兒鞏固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fā)展小肌肉動作。
1、提問:
(1)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
(2)你們是怎么握筷子的呢?
2、組織幼兒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師糾正幼兒的錯誤姿勢。
3、教師介紹游戲“夾夾樂”玩法,幼兒傾聽。(請幼兒練習分組用筷子夾彈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誰在指定時間內夾得又快又好。)
4。教師示范用筷子夾東西,幼兒觀看。
5、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教師及時進行筷子握姿的指導。
6、組織幼兒分組進行游戲、比賽,教師巡回指導。
1、請家長在家督促幼兒使用筷子吃飯。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二
目標:
1、正確對待換牙現象,了解乳牙和恒牙的區(qū)別。
2、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準備:
1、ppt課件。
2、故事《換牙》的磁帶。
3、保護牙齒的視頻。
過程:
一、丁丁擔心啥。
--教師播放故事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丁丁的牙齒搖動了,他以為牙齒怎么樣了?(爛掉了)。
--丁丁為什么以為牙齒爛掉了?(因為他昨天晚上偷吃了糖而且沒有刷牙)。
--丁丁以為他的牙齒要爛掉了,會掉下來,他是怎么做的?(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張大嘴吃飯,還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換牙了。
--老師發(fā)現丁丁害怕的樣子,她是怎樣做的呢?我們繼續(xù)聽下去。
--教師播放故事《換牙》的后半部分(從”這時,老師看見了……“至結束)。
--老師是怎樣對丁丁說的?她為什么讓丁丁別害怕?(因為丁丁的牙齒不是要爛掉,而是要換新牙了)。
--那你換新牙了嗎?現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旁邊小朋友的牙齒,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待會告訴我們。(有黑的牙齒、掉了幾個牙齒)。
--如果我們再有牙齒搖動或者是掉下來你們會害怕嗎?
--小結:你們?yōu)槭裁磿缓ε铝四??因為換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自然現象,說明你們長大了。
--出示ppt1:我們在換新牙時,怎樣才能有一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
--小結:我們在換牙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扳它,用舌頭去舔,這樣長出來的牙齒才會漂亮、整齊。
三、乳牙與恒牙。
--人的一生有兩種牙齒,一種叫乳牙,一種叫恒牙。你想知道它們嗎?我們來聽一聽。
--教師以乳牙的口吻邊講述《老朋友和新朋友》,邊出示ppt2。
--剛才老師說到了兩種牙齒,它叫什么?(乳牙),對,這就是在我們吃奶的時候就長出來的牙齒,乳牙。
--那它叫什么呢?(恒牙)。這就是在乳牙之后會陪著我們一生的牙齒,他叫恒牙。
--出示ppt2:你們看看,乳牙和恒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牙齒的數量變多了,牙齒變大了,磨牙變多了,顏色變了)。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恒牙要來替換乳牙?
--小結:對,因為小朋友長大了,吃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硬,乳牙咬不動,嚼不爛了,所以要換更堅固的恒牙。
--恒牙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播放保護牙齒的視頻。我們應該怎么樣去保護牙齒呢?(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都要刷牙)。
--你們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呢?
--師幼共同學習刷牙。
--出示ppt3:你們想不想有這樣漂亮、整齊的牙齒呢?只要我們小朋友以后少吃糖、少喝碳酸飲料、早晚堅持刷牙,那么今后我們的牙齒就會變得既漂亮又整齊。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三
1、學習民間傳統舞蹈的表演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舞譜”教學,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3、通過筷子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悅耳聲響,訓練提高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使幼兒動作整齊,協調優(yōu)美。
4、讓幼兒自己設計出新的舞蹈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造性。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6、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1、為幼兒準備每人兩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帶。
2、舞譜。
3、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以歌曲“幸福拍手歌”進入活動室。
談話:感到幸福的時候,你還想干什么?
你們從電視上或其他地方見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東西。(幼兒充分回答)。
2、談話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賞教師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兒對舞蹈的學習興趣。
3、引導幼兒觀看舞譜,學習基本動作,培養(yǎng)幼兒的自學能力。
4、按照音樂節(jié)奏教幼兒練習每個動作,掌握動作要領,集體練習。
5、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讓幼兒自己設計更美的舞蹈動作,按音樂節(jié)拍,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表演,發(fā)展幼兒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6、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向老師們表演舞蹈,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歡迎老師們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到我們小朋友在舞臺上演出好嗎?跟老師們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導入部分非常順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詞也非常簡單,因此孩子們學得得心應手,但活動的難點是要孩子唱準弱起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譜子展現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個標記,臨時順手拿了一個紅蘋果貼著,然后反復強調,反復教學,再加上的肢體提示,從而讓孩子較順利地學會控制性歌唱,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
由于歌詞內容比較簡單,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戲和創(chuàng)編游戲,我們先進行了一個“默唱游戲”,設計這個游戲的目的是為避免孩子因為一首簡單的歌唱久了失去興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聲的沒有感情的聲音演唱,于是我們用某個動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來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詞,如選擇“小花”的歌詞,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時,不唱“小花”而是拍手,這個游戲重新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活動中發(fā)現它也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孩子總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們能很認真的學,不厭其煩地進行嘗試,或許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也可以運用這個游戲來延長幼兒學習的興趣?;顒幼詈筮M行了創(chuàng)編,孩子們把“張家爺爺”改成了我們班小朋友的名字,頓時把活動氣氛搞得十分活躍,而后又是為“小狗”創(chuàng)編了很多的新名字,因為孩子對學習的事物感興趣時,才想學、愛學、樂學,并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初步學跳雙圈集體“筷子舞”。
2、通過使用道具,嘗試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動作。
3、表現舞蹈歡快、熱烈的情緒。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欣賞樂曲,并準備好配套磁帶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兩雙一捆,用橡皮筋扎緊,尾部系上綢帶),幼兒腰扎紅腰帶。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拍手。
2、學習舞蹈動作。
(1)自由創(chuàng)編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動作(預備動作)。
(2)探索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師: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還可以在身體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師一起練習在身體不同位置敲擊筷子的動作。
(4)看兩位教師完整示范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別學習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6)站成雙圈(女內、男外),完整地跳1~16小節(jié)的舞蹈動作。
(7)聽17~24小節(jié)的音樂,看教師的舞蹈示范動作。
(8)學做17~24小節(jié)舞蹈動作。
3、完整地跳雙圈集體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動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時,幼兒表現出對筷子的喜愛和熟悉,回答問題也十分踴躍積極,因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樣東西。但是在課程教學中,發(fā)現幼兒雖然對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會正確拿筷子的幼兒卻不多,大部分幼兒只是用右手握著,不知道應該用手指頭拿好。
在活動過程發(fā)現幼兒的積極性都很強,由于課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兒都十分興奮的拿著(握著)筷子在夾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確拿著筷子的幼兒可以很快就夾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兒就有點困難了。
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幼兒是否還不夠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讓幼兒在吃飯的時候盡量的拋開湯匙進而使用筷子這樣會不會慢慢改進幼兒拿筷子的錯誤拿法呢?在實際生活中盡量讓幼兒實行這一措施。
課堂的氣氛還算穩(wěn)定,幼兒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師身上,只是幼兒能不能正確的拿好筷子進餐這方面還需要大大的加強!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五
1、出示筷子,調動幼兒情緒,了解筷子的由來和筷子的種類。
2、幼兒動手??曜?,,觀察筷子的特點,發(fā)現兩根筷子一樣長,有一頭粗一頭細。
3、視頻播放筷子正確使用方法。
第一步:先拿起一根筷子,用虎口壓緊,并用無名指托住,放到無名指上。
第二步:拿起第二根筷子,放到中指上,并用大拇指、食指捏住筷子固定。
第三步:用大拇指、食指、中指移動上面的一根筷子進行張開、夾取的動作。
4、幼兒練習用筷子夾取的動作。
5、出示用筷子進餐圖片,讓幼兒知道用筷子的禮儀,懂得文明進餐。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六
1、通過摸、看、玩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點。
2、發(fā)揮幼兒的想象思維,用筷子創(chuàng)造各種圖形或情境。
3、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并用筷子學會夾物品。
活動準備。
各種樣式及色彩的筷子數十雙,用盤子裝好的豆子、玻璃球、紙條等少許。
活動過程。
一、老師的話:“小朋友,老師在上課前要出個謎語讓大家來猜,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先猜出來,”-----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她先嘗。猜一種餐具(筷子)“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們見面的小伙伴,它在我們干什么的時候幫助了我們呢?吃飯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所以它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劉老師就來和小朋友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朋友——筷子!”
二、
1、老師拿出一雙筷子,教幼兒大聲說出:“筷子,兩根筷子,一雙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表達該用的量詞。
2、將小朋友帶來的筷子和老師收集的筷子全放在桌子上,像個筷子家庭大聚會一樣,“長的是爸爸,細的是媽媽,短的是兒子,你們看這家人多熱鬧啊?!弊層變簩曜赢a生興趣。
3、小朋友可以隨意下地觀察每雙筷子的不同,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回答老師在觀察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筷子有哪些顏色?”
“請對面的兩個小朋友比一比誰的筷子長,誰的筷子短“。
“摸摸看,每雙筷子是不是都是同一種材料做成的?”
“你喜歡哪雙筷子,為什么?”
4、讓幼兒討論,筷子有哪些作用?
“小朋友們,筷子我們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老師說:“筷子啊,還會變魔術呢,不信你們看?!崩蠋煂⒁恍┛曜訑[成好看的形狀,調動小朋友的想象力,讓他們自己動用在桌上也擺出各種圖形。老師與孩子一起動手。
三、
2、游戲:筷子夾夾樂。教師講游戲規(guī)則,注意安全。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種類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
2.學習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勢正確,能挑、撥、夾東西。
3.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筷子的特點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難點:學會正確地使用筷子。
活動準備:
1.收集廢舊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顏色,幼兒每人一雙。
2.每組幼兒的桌子上擺放玻璃球、杏(話梅)核、小紙團、玉米粒等,供幼兒練習持筷夾東西。
3.幾種常見的筷子(竹筷、木筷、鐵筷、塑料筷、不銹鋼筷等)。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筷子:“兄弟倆,一樣長,是咸還是淡,它們先來嘗?!币龑в變翰鲁鲋i底后,教師出示各種筷子。
2.引導幼兒觀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點、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問題。
(1)筷子是什么樣子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筷子像兩根小棍兒,上邊粗、下邊細,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圓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圓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師這里有幾種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鐵筷等,筷子的顏色也各不相同)。
(3)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導幼兒回答后,老師小結: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銹鋼筷是人們吃飯用的,鐵筷子一般是幫助人們夾一些如蜂窩煤、焦炭等比較燙的物品,長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來夾剛炸好的油條,以免燙傷)。
(4)為什么吃飯用筷子更好?(幼兒回答,老師小結:筷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餐具。長期使用筷子吃飯,能鍛煉手指動作,使手部活動靈活,并能開發(fā)智力。外國人吃飯一般都用刀等)。
3.啟發(fā)幼兒聯想。
(1)你還見過或知道有什么樣的筷子?(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小結:我們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種類也比較多,有一些筷子比較名貴和講究,如過去皇宮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銀筷等,現在已陳列在博物館保存,供人們欣賞)。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讓幼兒了解一次性筷子雖然使用比較方便、衛(wèi)生,但為了保護樹木,國家已禁止生產一次性筷子。并讓幼兒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還可以做什么用?(練習夾東西、拼擺圖形、涂上顏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紙等)。
4.老師講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兩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大拇指在連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兩根筷子中間,無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下面。
5.幼兒練習拿筷子:每個幼兒用右手拿一雙筷子,按老師講解的方法學拿筷子,練習用筷子夾、挑、撥桌上準備的東西,比一比誰夾得多、夾得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并啟發(fā)幼兒說一說:什么東西好夾,什么東西不好夾?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夾?還是拿下面好夾?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為光滑且小難夾,杏核和小紙團有棱角好夾)。
6.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筷子好用?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為竹筷、木筷不滑,好夾東西)。
(2)用筷子吃飯時應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擊桌子、擊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動延伸。
1.用舊掛歷紙自制紙筷子,供游戲時用。
2.收集舊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師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學做筷子操。
活動反思:
通過猜謎語,引起了幼兒觀察筷子的興趣,認識了筷子的特點、種類及什么情況下使用筷子,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85%的幼兒基本學會了拿筷子,會用筷子,同時也發(fā)展了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八
1、體驗參與娛樂游戲的樂趣。
2、掌握簡單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選擇材料進行游戲。
物質準備:魚、釣魚竿、玻璃珠、筷子、半個的乒乓球等若干。
環(huán)境準備:三盆水、三組夾珠子、兩組旋轉蓮花。
1、以游戲的口吻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象要來和我們班的小朋友進行游戲比賽,在比賽之前小朋友要先學會一個本領----用筷子夾珠子。
2、師講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簡單技能。
師: 先拿起一雙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繞過筷子和大拇指輕輕碰在一起,中指輕輕靠在筷子上,其它兩指自然放著.現在小象要來夾珠子,一起數數看它夾了多少?小象夾完了,它還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個一個的夾回去,然后接著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樣,邊夾邊數,夾完以后,再把它夾回去。
3、師介紹場景布置,引導幼兒進行游戲。
使用筷子大班教案篇十九
活動目的:
1、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并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實踐。
2、培養(yǎng)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協調性,鼓勵幼兒多用筷子進餐。
活動準備:
1、筷子、盤子、飲料桶、花生、棗等食物若干。
2、錄音機一臺,活潑歡快的兒童樂曲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引出筷子。
2、認識筷子。
二、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1、教師示范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夾、撥、挑、攪),幼兒嘗試練習。
3、模仿吃飯動作,如夾菜、撥米飯、挑面條等。
4、鞏固練習《筷子舞》。
三、實踐活動,給“小動物”喂食物。
1、出示“小動物”與食物。
2、幼兒實踐,教師巡視指導。
四、結束活動。
放音樂,請小朋友和小動物們一起出去做游戲,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