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大全(14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教案中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對大家的教學設計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從理解題目入手,理解課文內容及說明順序,透過相關詞句,理解課文用詞準確嚴密、通俗易懂的特點。
    投影、多媒體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再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4、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5、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作業(yè)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六課的生字,讀通了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
    齊讀課題《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2、什么是“孿生兄弟”?(同一胎出生,雙胞胎)“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長相相似)
    (“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是……,甚至……?!?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你知道這是什么句式嗎?(排比句)
    句中的四個“同樣”讓我們讀起來有什么感覺?(火星和地球之間十分相似)而且我們讀起來也非常有氣勢。
    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孿生兄弟”。
    (指名朗讀“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孿生兄弟?!蓖怀觥疤窳恕?、四個“同樣”、“甚至”、“難怪”等詞。)
    你能用一個關聯詞來說說為什么課文把火星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嗎?
    (因為……,所以人們把火星稱為……。)還可以怎么說?(人們之所以把火星稱為……,是因為……。)
    3、說得非常好。我們再來看課題。齊讀課題。
    現在你能說說“孿生兄弟”上為什么用引號?( 相似 表示特殊含義。)
    課題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表示解釋說明)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讀第二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想法。這種推測是有依據的。
    (1)“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fā)現……”
    (出示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誰愿意看著照片向大家介紹一下。
    指名朗讀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們通過……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BR>    看來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依據的,大膽的想象推測離不開科學嚴密的研究認證。
    2、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
    三、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2、指名說。課件出示。
    也許是持續(xù)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在兄弟倆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
    3、這兩句話中的“也許”、“可能”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推測。)
    4、哪個自然段講了彗星和隕石風暴?
    指名讀第3自然段。
    “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常發(fā)生)
    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家常便飯”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
    5、火星上的水還有什么來源?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滿了——??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
    讀著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請寫一寫,也可以選用老師提供的詞語:
    濁浪滾滾、奔騰咆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
    指名讀寫的話。
    四、學習七、八 自然段
    2、指名說。 用自己的話說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4、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茖W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科學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七、板書: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 同樣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用課件或掛圖演示兩者的真實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3、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思考交流“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略)。
    練習設計。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教后記。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說說“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這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003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明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激發(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興趣。
    3、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讀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二種猜測。多讀把握領會。也可同桌間合作介紹水來源的兩種推測。
    4、課件演示,指名學生作模擬介紹,說明水來源的推測。
    5、讀課文進一步把握內容。
    (二)學習第三段。
    1、過渡:火星與地球,同樣是行星,環(huán)境相似,水的來源相似,“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讀句子,并把握設問句的過渡作用。
    2、思考以上問題,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板書設計。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
    第三課時。
    1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說說通過前面對課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師適時補全板書)。
    2、齊讀全文所學內容。
    二、繼續(xù)學習第三段。
    1、問:“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2、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導。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體描述的句子,讀讀,體會作者形象化的寫法寫出了氣體脫離火星表面的過程。
    如“大逃亡、裹挾著”賦予人的性格。
    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5、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辨別“果斷”)??茖W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茖W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三、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1、弄明白“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
    2、齊讀全文,作內容的整體回顧與把握。
    四、練習指導。
    練習設計。
    1、抄寫詞語。
    2、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3、課外收集:宇宙知識知多少?
    板書設計。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對策。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媒體設計。
    投影、錄音。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用課件或掛圖演示兩者的真實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略)。
    練習設計。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3.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愛好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實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奔ぐl(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愛好。
    3.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4.指名說。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五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脈絡,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是個神秘的世界,太陽的光和熱與晝夜交替,滿天星斗的旋轉循回,流星的出沒,日月食的奇跡,彗星的來臨,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員,但人類一直向往擁有新的家園,期待新的生命出現。所以,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對茫茫宇宙探索的腳步,終于發(fā)現了這一顆與地球生態(tài)極其相似的星球――(指圖)火星。
    讓我們先來走近這位近鄰。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究竟哪里長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讀。它們像在哪里?(學生說,出示:同樣……甚至……)。
    (2)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
    (評價:我光聽到“同樣有……同樣有……”,就沒聽清同樣有什么。有什么這才重要啊。)。
    再指名讀。
    (評價:讀得很清楚,我聽得很明白。)。
    師:你們不覺得很神奇嗎?把這神奇讀出來。誰再來讀讀。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叫什么?知道嗎?(排比)。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
    1.完成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生字卡、掛圖、錄象。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解題。
    1、夢圓飛天,讓我們激動不已,我們已邁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有兩個“孿生兄弟”。同學們知道“孿生兄弟”指什么人嗎?他們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學家們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什么?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段:
    1、稱地球和火星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兩者之間有哪些相似點?
    2、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3、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同樣……同樣……同樣……甚至)。
    4、指導朗讀,體會它們有眾多的相似之處,像孿生兄弟。
    學習第二段:
    1、科學家是怎樣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呢?(速讀)(分析照片、巖石鉆孔)。
    2、課文用什么方法說明火星上曾經有水?(舉例)。
    3、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呢?它有幾種來源?(默讀3——5自然段)。
    4、小組討論,匯報。
    第一種來源:
    (1)抓住“不但……還……”“突如其來”“襲擊”“彼此碰撞”“家常便飯”“最初的水”理解猜測的可能性。(解決課后第二題)。
    (2)指導朗讀,想象天體中“撞擊的畫面”
    第二種來源:
    (1)課件演示火山噴發(fā)場面,書上是怎樣寫的?
    (2)抓住“潛藏”“火山爆發(fā)”“分離”“釋放”“飄散”“落下”反復朗讀。
    (3)用上以上詞,解說火星水的來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科學家是怎樣推測出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三段。
    1、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導致了這個結果?(默讀第七自然段)。
    2、哪些詞重要?火星“大逃亡”,從哪逃到哪?用“因為……所以……”說說火星沒能留住水的原因。(解決課后第二題)。
    3、本段描寫非常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教師引導有感情的朗讀。
    5、齊讀第八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用“只要……就……”說說有關課本的知識)。
    6、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摸樣的?又是怎樣生存的?(想象、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表達順序、方法。
    1、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先提出“孿生兄弟”這一概念,推測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最后闡述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卻不能。
    2、同學們學了課文,有什么想法?
    3、這是一篇說明文,為什么寫得那么生動有趣呢?
    (舉出實例,層層推論,承上啟下,過度自然,設問、擬人的運用)。
    四、作業(yè):每人出一份有關火星的小小報。
    有水和生命同樣……同樣……同樣……甚至。
    推斷分析。
    水源突如其來襲擊彼此碰撞家常便飯最初的水。
    潛藏火山爆發(fā)分離釋放飄散落下。
    致命缺陷小引力小氣體逃亡。
    謎——————熱愛科學探索宇宙。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1、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教學準備:相關資料,投影、錄音、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
    星的關系。
    2、用課件或掛圖演示兩者的真實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3、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些方面?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略)。
    練習設計。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說說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這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20××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明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激發(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興趣。
    3、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讀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二種猜測。多讀把握領會。也可同桌間合作介紹水來源的兩種推測。
    4、課件演示,指名學生作模擬介紹,說明水來源的推測。
    5、讀課文進一步把握內容。
    (二)學習第三段。
    讀句子,并把握設問句的過渡作用。
    2、思考以上問題,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說說通過前面對課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師適時補全板書)。
    2、齊讀全文所學內容。
    二、繼續(xù)學習第三段。
    2、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導。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體描述的句子,讀讀,體會作者形象化的寫法寫出了氣體脫離火星表面的過程。(如大逃亡、裹挾著賦予人的性格)。
    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5、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辨別果斷)。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6、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茖W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三、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2、齊讀全文,作內容的整體回顧與把握。
    四、練習指導。
    練習設計。
    1、抄寫詞語。
    2、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3、課外收集:宇宙知識知多少?
    板書設計:
    相似處同樣。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似與差異之處。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第一課時。
    名人名言: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2、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
    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2、自學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它們的間架結構。
    3、圈點標注有疑問的字、詞、句。
    4、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辨析字形;
    5、理解:峽谷、曾經、證實、遭到、彗星、熔巖、裹挾、誕生、隕石等詞義。
    6、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
    7、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三、合作探究,幫扶訓練。
    (1)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3.感知文章主要結構:
    4.幫扶對子間自主學習:
    交流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5、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全班展示:
    (1)用自已喜歡的形式展示朗讀課文,評價糾正: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學?。
    習讀通長句子。
    (2)指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體現了王冕怎樣的高貴品質?????。
    (3)生字書寫:說這些字哪幾個字比較容易寫,哪幾個字的什么地方要。
    提醒注意。
    (4)分小組討論,課文分幾部分?
    (5)給課文分段。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再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4、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五、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字詞部分。
    2、對子互查,組長反饋學習情況。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教師引領???復習導入:
    (長相相似)。
    ……,同樣是……,甚至……?!保?。
    3、齊讀課題??。
    二、自主學習,多元選擇;合作探究,幫扶訓練。
    1、朗讀練習:
    至”、“難怪”等詞。
    ……,是因為……。)。
    c、交流感受:說說“孿生兄弟”上為什么用引號?(相似?表示特殊含義。);
    2、科學家們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請學生找出這種推測的依據。
    “2004年3月以后,人們通過……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BR>    b、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
    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比對用哪個更好?
    沒能留住呢?自由讀7、8自然段。
    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三、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小組討論火星水的來源:
    匯報水的第一種來源。
    猜測的可能性。(解決課后第二題)。
    (2)指導朗讀,想象天體中“撞擊的畫面”
    水的第二種來源:????。
    (1)課件演示火山噴發(fā)場面,書上是怎樣寫的?
    (2)抓住“潛藏”“火山爆發(fā)”“分離”“釋放”“飄散”“落下”反復朗讀。
    (3)用上以上詞,解說火星水的來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導致了這個結果?(默讀第七自然段)。
    (1)用“因為……所以……”說說火星沒能留住水的原因從哪逃到哪?
    (2)本段描寫非常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3、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們是什么摸樣的?又是怎樣生存的?(想象、交流)。
    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六、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1.完成《快樂導航》。
    2、對子互查,組長反饋學習情況。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九
    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相對于后一篇《神奇的克隆》,本課的說明方法涉及的不多,只集中在了第二小節(jié)當中,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除此之外這篇文章的語言特色濃厚,是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語言的好教材。
    從課題來看,這篇課文就集中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嚴密性且生動形象”,適合小學生學習閱讀的科普文章,編者是用盡了心思,如課文扉頁上著貼近火星的紅底色,課題采用比擬化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概括了火星與地球的聯系,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只要細讀,就會發(fā)現用語的精妙之處,對于這點的認識,我也是到上完了兩次課,再回頭看時才真正領會到的。所以,課文的解讀深入、角度都會影響課堂的活動。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說明文,對于學生學情的把握知之甚少,不僅是對于這種文體的把握,而且對班里學生學習的模式還不完全熟悉,所以新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處在兩極之間,一只關注到了自己的表現狀態(tài),課堂上與學生的距離很遠,只想牽著學生走,學習活動只在淺嘗輒止,容易形成個別學生的課堂而忽略全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流于了“走過場、課堂秀”的形式。對于學校中習得的新課標理念、精神,在實踐中還無法真正領會到,如果不及時反思、調整,長時間內會很難有專業(yè)上的提升。
    “教是為了不教”,從教師的教轉變?yōu)閷W生的學,教師要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點撥者。這些話在之前都是聽膩了,但現在看來,要做到,好難!一篇課文上了兩個班,分隔兩個星期,終于上結束了。第一次課上完后,問題就出來了。我沒有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導致第二課時思路混亂,提出的問題超出學生理解的范圍,使教學流程難以推進。在導師評課、反思之后,自己也沒有認清問題所在,匆匆回顧教案后繼續(xù)上課,結果一團糟,沒有真正達到改教案后的效果。不僅亂了節(jié)奏,連學生回答問題我都不知道怎么接上去了,上完課,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在導師和其他實習生面前,我簡直丟盡了臉面。
    之后,靜下心來想想老師的評課,好好地理清了自己上課的嚴重問題所在:在教學過程中的兩大主體,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我只關注到了教師的教,一直強調自己鉆透教材,設計好流程、環(huán)節(jié),想好自己要說的話,卻完完全全沒有考慮到,自己想到的這些東西按照學生這個水平,他能夠或者需要學到多少,在這點上,我做的實在是太少了!
    尤其在上第三課時,雖然效果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但在聽導師講課時,我才深深感受到了導學的重要,如何“以點帶面、以學促學”,導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她不急于要學生說出答案來,而是在學生的回答中,找生長點,引導學生學,從個別學生的積極思維中找準點引導全班學生學習,這樣的學習才叫學生學。在這樣的對比中,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跟著學生走,什么叫課堂!
    在這篇課文中,我總想自己為學生找到學習的切入點,而沒有考慮到學生這樣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至此本課在著手時就造成了混亂,原本簡單、有趣的課文,被我深深地剝開了,過多地強調了文章的解析(咬文嚼字),而忽略了文章整體性,即它所傳達出來的人文性。語文教學要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落實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需要教師好好鉆研!
    再看了集體備課的教案后,才番然領悟,自己上課的大問題所在,首先自己就沒有理清課文的脈絡,從課題入手,就可以拎出一個大問題“火星為什么是地球的孿生兄弟?”,由此從兩方面做探究:一相似在環(huán)境、曾經有水;二差異在環(huán)境、沒留住水和生命。從這兩方面出發(fā),直切課文內容,這樣理清就簡單多了!
    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僅需要教師多用心鉆研揣摩,它還建立在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上。課堂是活生生的存在場所,怎樣讓這生命的遭遇來得更微妙,讓語文課堂成為靈魂的棲息地?這是每個語文老師值得思考的!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十
    這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全文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展開,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異這一深奧而復雜的科學道理以“孿生兄弟”的表達方式展示在讀者面前,既有趣,又親切。通過本文的學習,要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志向。這篇文章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讀懂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稱為地球“孿生兄弟”的道理,并通過朗讀來體會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把道理說清楚的。
    第一課時。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課文了解“孿生兄弟”的意思。
    4.能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簡要地概括段落大意。
    一、解題。
    1、教師板書:“火星——地球”問:你對這兩顆星球有何了解?(教師出示太陽系行星圖,介紹火星與地球)。
    2、教師板書:“孿生兄弟”,理解含義。隨機了解引號的作用。
    二、初讀課文。
    1、帶著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解決。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本課中難讀、難理解的詞語較多,如:干涸、隕石、咆哮、孕育、裹挾、渺茫??梢詭熒餐斫?。
    3、解決思考題。
    (1)課文哪里為我們介紹了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用——劃出來。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似之處。
    (3)練習:用書上的四個“同樣”和一個“甚至”來介紹一下“她們是孿生姐妹?!?BR>    三、理清文章脈絡。
    1、過渡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由地讀全文,思考每一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交流自然段大意。
    3、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四、臨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火星上水的來源與為什么留不住水的原因。
    2.產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2、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過渡:這對“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走近火星。
    (一)學習第二段。
    1、觀看一組火星的圖片,說說感受。
    2、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讀讀第三、四自然段,簡要介紹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的推測。
    3、出示圖片(彗星襲擊、火山噴發(fā)),學生介紹水來源。
    4、讓學生讀課文后,說說這樣猜測的依據。
    5、小結:即使是猜測,也是要有科學依據的。
    (二)學習第三段。
    1、過渡:火星與地球,同樣是行星,環(huán)境相似,水的來源相似,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讀句子,提問:這一句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2、讀課文,找答案。
    3、交流,點評指導。
    4、小結:火星上究竟有沒有生命,文章沒有下一個結論,而是留給了我們以巨大的想象探索的空間。如果想知道這一切的話,還需要人類不斷地探索,也許,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三、小結。
    四、課堂作業(yè)。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網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快速地了解關于火星及太空的知識。
    2.能通過制作ppt向同學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
    教學準備:網絡教學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了這篇課文,相信你對火星,對太空有了更多的興趣,說說,你特別想知道什么?
    2、交流。分組(可以把學生分成“火星組”“月亮組”“九大行星組”“太陽組”“銀河組”等),開展網上知識瀏覽。
    二、網絡學習。
    1、小組內成員進行分工,每個成員應該瀏覽不同的網頁。
    a、
    b、循宇天文網:
    c、大眾天文網:
    d、談天天文網:
    e、空間天文網:
    f、天文網:
    g、星空天文網:
    3、組內相互交流學習所得。
    4、制作簡單的ppt。
    5、小組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習所得,并回答其他同學的詢問。
    三、小結。
    板書設計:
    相似處“同樣”
    差異處水沒能留住。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十一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理清脈絡,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點。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是個神秘的世界,太陽的光和熱與晝夜交替,滿天星斗的旋轉循回,流星的出沒,日月食的奇跡,彗星的來臨,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員,但人類一直向往擁有新的家園,期待新的生命出現。所以,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對茫茫宇宙探索的腳步,終于發(fā)現了這一顆與地球生態(tài)極其相似的星球——(指圖)火星。
    讓我們先來走近這位近鄰。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究竟哪里長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讀。它們像在哪里?(學生說,出示:同樣……甚至……)。
    (2)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
    (評價:我光聽到“同樣有……同樣有……”,就沒聽清同樣有什么。有什么這才重要啊。)。
    再指名讀。
    (評價:讀得很清楚,我聽得很明白。)。
    師:你們不覺得很神奇嗎?把這神奇讀出來。誰再來讀讀。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叫什么?知道嗎?(排比)。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
    1.完成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3.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愛好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一)復習導入。
    火星、地球這對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0xx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實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激發(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愛好。
    3.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4.指名說。
    出示: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十二
    一、“三讀課文”。
    第一步:大聲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寫上拼音或字的意思。
    第二步:找出文中生字,寫上拼音,對于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查資料或漢語詞典,將意思寫在書上。
    第三步:再次默讀全文,邊讀邊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對文中讀懂的地方或者有感想的地方簡要寫上自己的感受。
    二、預習練習。
    1、翻開《補充習題》到17——20頁,將每道練習題自己看一遍,不寫上答案。對于不會的題目可以查資料找找答案,找不到的就在題目旁做上記號,在課堂上讓同學自己提問時說出來請求大家的幫助。
    2、打開《語文作業(yè)本》到21頁,自己獨立完成練習一、二題,如果不會的題目要查書或字典,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上正確答案。
    三、友情提醒。
    1、你能讀準以下字詞的讀音嗎?試試看吧。
    2、試試將文中下列四字詞語補充完整吧。
    突如來持續(xù)不數以百家便飯。
    3、看看你能想到誰?請將文中每個生字你能想到的形近字、音近字寫下面。
    讀完本文,你摘抄到哪些好詞呢?請寫在下邊。
    4、愛提問,會提問的孩子就更容易進步。孩子們,寫下你的問題吧!
    5、一篇文章,總能給人一點啟迪。讀完全文,你知道了什么呢?
    6、寫一手好字需要堅持練習,請你認真完成語文書上36頁的描紅。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十三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理清脈絡,知道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點。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是個神秘的世界,太陽的光和熱與晝夜交替,滿天星斗的旋轉循回,流星的出沒,日月食的奇跡,彗星的來臨,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我們的家園——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員,但人類一直向往擁有新的家園,期待新的生命出現。所以,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對茫茫宇宙探索的腳步,終于發(fā)現了這一顆與地球生態(tài)極其相似的星球——(指圖)火星。
    讓我們先來走近這位近鄰。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那火星和地球這對“孿生兄弟”究竟哪里長得像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讀讀。它們像在哪里?(學生說,出示:同樣……甚至……)。
    (2)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讓我們一下子聽清他倆的相同之處。
    自己試著讀一讀。指名讀。
    (評價:我光聽到“同樣有……同樣有……”,就沒聽清同樣有什么。有什么這才重要啊。)。
    再指名讀。
    (評價:讀得很清楚,我聽得很明白。)。
    師:你們不覺得很神奇嗎?把這神奇讀出來。誰再來讀讀。
    (3)同學們,你們瞧,這段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這叫什么?知道嗎?(排比)。從這組排比中你看出了什么?(相似多)。
    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書寫指導。
    1.完成習字冊。
    2.反復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3.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愛好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一)復習導入。
    火星、地球這對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實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0xx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實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激發(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愛好。
    3.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4.指名說。
    出示: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篇十四
    1、學習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3、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3課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由課題入手,初步把握“孿生兄弟”的含義。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用課件或掛圖演示兩者的真實圖片,作一個初步的了解。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4、分析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讀、記記兩者的相象之處。
    (3)師述:課文以四個“同樣”所表達的內容表現了的含義,突出了文題和主題。再讀理解。
    (4)引入:由此人們也作出了這樣的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5、為什么會作出如此推測呢?自讀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課文又介紹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6、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7、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反復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1、齊讀課題。
    2、說說“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這孿生兄弟還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帶著問題自由讀全文。
    1、指導學生觀看一組關于火星表面情況的圖象,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證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的存在?!?0xx年3月……分析……證實……”可見,火星有水的推斷是具有科學根據的。
    哪句話又能證明推斷的可信性呢?讀句“科學家研究分析了……亞馬孫河?!奔ぐl(fā)探究“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興趣。
    3、讀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讀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水來源的第二種猜測。多讀把握領會。也可同桌間合作介紹水來源的兩種推測。
    4、課件演示,指名學生作模擬介紹,說明水來源的推測。
    5、讀課文進一步把握內容。
    1、過渡:火星與地球,同樣是行星,環(huán)境相似,水的來源相似,“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讀句子,并把握設問句的過渡作用。
    2、思考以上問題,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1、進一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
    2、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1、指名說說通過前面對課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異之處呢?(師適時補全板書)。
    2、齊讀全文所學內容。
    1、問:“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2、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導。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體描述的句子,讀讀,體會作者形象化的寫法寫出了氣體脫離火星表面的過程。
    如“大逃亡、裹挾著”賦予人的性格。
    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5、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辨別“果斷”)。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茖W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2、齊讀全文,作內容的整體回顧與把握。
    1、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2、課外收集:宇宙知識知多少?
    相似處。
    同樣……。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異處。
    水沒能留住。
    生命生存?(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