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模板16篇)

字號:

    總結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在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長和不足。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是社會交往中的一項重要技巧,我們可以學習并不斷實踐。精選幾篇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寫作的奧秘。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一
    一、了解談遷第一次撰寫《國榷》的不容易。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主要是抓住重點句:“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BR>    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數(shù)字體會談遷撰寫《國榷》的歷時之長和無比艱難。為下文的學習作好的一定的鋪墊。這是學生在本節(jié)課上第一次與文本的對話,我采用了聽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二、了解談遷所遭受的厄運,以及他的表現(xiàn),從中體會他的精神品質。
    1、教學第二自然段,我采用了快速閱讀思考的教學方法。出示思考題:
    (1)談遷遭受的是怎樣的厄運?
    (2)談遷是如何面對這厄運的?
    2、重點討論第二個思考題。結合重點詞句讓學生談談讀文之后的感受,從“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敝畜w會談遷的痛苦萬分。從“掙脫、并沒有、很快、又回到、下決心、從頭撰寫”這些詞語中體會談遷他并沒有被厄運打垮,他非常堅強。我適時地進行指引、點撥,充分地讓學生來談自己的所思所感。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學生對文中語句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再讓學生通過朗讀將感悟到的表達出來,學生就能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了。
    3、在組織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還特別再讓學生回到第一自然段去找找談遷能如此堅強的原因,從而讓學生知道理解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
    三、感受談遷那份執(zhí)著和堅持。
    1、教學第三自然段,我采用了沉下心來,認真地讀悟,過后再交流討論的方法。
    在這堂課上我一共安排了三次讓學生讀書的環(huán)節(jié),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讀書方法,主要是要讓學生懂得針對不同的內容,我們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進而也能掌握這些方法,運用到今后的閱讀中去。
    2、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在讓學生交流了讀書之后的感受后,安排了一個寫話的訓練?!缎抡n程標準》中也提出要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強調的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脫離教材。因此,我還是緊緊地圍繞教材,抓住了文中的空白點,設置了幾個情境,讓學生披文入情,通過這樣的寫,更好地去感悟談遷的堅強和不屈。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和文中的主人公進行了一此對話,對學生的心靈也是進行了一次洗禮。
    本著“用好教材、用教材來教”的理念來設計整個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緊緊地圍繞教材,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去感受、體會,再通過感情朗讀來內化。其次,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和老師、同學對話,更讓他們充分地和文本進行對話,讓他們走進文本,靜靜地去讀、去想,進而和文中的主人公進行對話,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力求在語文課堂上體現(xiàn)“樸實、扎實、真實”。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二
    教材簡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蘇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描寫明末清楚的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專寫明史巨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堅強意志和毅力。本課的教學中、難點為體會談遷在編寫《國榷》的前后過程及理解和體會談錢在編寫兩部《國榷》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堅定的信念、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1、知識目標:能正確的理解“博覽群書、奮筆疾書”等幾個詞語意思和在課文中的含義。
    2、能力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數(shù)字)的意思。
    (3)、能結合本文有關的內容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延伸。
    3、思想目標:體會談遷在厄運來臨時信念不垮、百折不撓的精神意志,塑造堅強的性格,培養(yǎng)頑強的毅力。
    1、重點:談遷編寫新《國榷》的前后過程。
    2、難點:理解及體會談遷在編寫兩部《國榷》的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信念堅定、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多媒體課件。
    讀、劃、思、議法,情境教學法,質疑解難法等。
    (一)、復習導入:
    1、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初步學習咯課文,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回顧一下這些詞語。(對媒體出示詞語,學生認、讀、說)。
    2、我們知道以上這些詞語都是寫談遷的,同學們想不想進一步的了解談遷戰(zhàn)勝厄運、戰(zhàn)勝逆境而走向成功的更多細節(jié)和所包含的`精神意志呢?(征求學生意見,統(tǒng)一認識)。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
    2、談遷從小有一個什么信念?(指名說)。
    3、談遷怎樣寫成《國榷》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讀、劃、思、議)。
    4、段落小結。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誰來給大家朗讀這一段落?(個別讀,師生進行評價,激勵)。
    2、《國榷》寫成之后,談遷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大喜”是什么?“大悲”又是什么?(生回答)為什么說是“大喜”和“大悲”?(生思考、議論、回答)。
    3、你可以體會得到談遷此時的心情的嗎?(體會、議論、反饋)。
    4、談遷在經歷書稿失竊的“大悲”的厄運之后是怎么樣做的?是什么力量讓談遷重新站起來?從這兒你體會到了什么?(質疑解難、分組討論、總結反饋)。
    5、談遷是怎樣和命運做抗爭的呢?(讀、劃、說。)。
    6、交流:你畫了那些詞?請你把它寫在黑板上。(指名)。
    7、黑板上,都是同學們畫的詞語。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些詞,你的腦海中仿佛看到了談遷怎樣的身影?(交流反饋)。
    8、引讀:
    晚上他(出示)齊讀。
    9、“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新的《國榷》完成了,誰來為我們讀一讀新的《國榷》。(指名讀)你從數(shù)字中看出了什么?(交流后回答)。
    (四)、課堂小結。
    2、引出課文的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三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云,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們就一定不會被命運之神扼住咽喉。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史學家談遷,看看這個男子漢是怎樣戰(zhàn)勝厄運,怎樣在逆境中站起來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0課,齊讀課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板書:厄運)。
    1、談遷的厄運是什么?為什么失去一些書稿就算是厄運呢?這二十多年他是怎樣過來的?
    是啊,這部《國榷》是談遷用畢生心血換來的,他付出了如此多的艱辛。當這洋洋五百萬言的史書手稿終于完成的時候,談遷心中是多么的喜悅呀。這意味著二十多年的心血將得到回報,世人終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了??墒?,人有旦夕禍福,這可惡的小偷·····唉,不說了。讀。(20多年的心血·····小黑板出示)。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指導朗讀。
    你從哪里看出厄運帶給談遷很大的打擊?
    2、出示句子“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BR>    指導朗讀體會。
    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共同體會厄運給談遷沉重的打擊。
    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吧!
    2、再讀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并寫上批注。
    3、說說你的感受。
    4、相機出示句子:“他一襲破衫······已經不多?!?BR>    用“我仿佛又看到了談遷·····”說話。
    指導朗讀體會。
    指名說。
    正是因為談遷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滿了希望之光,才會從愁云殘淡的日子中走出來。這真是:
    “厄運不改男兒志,驅散愁云見光明?!保ò鍟?BR>    6.讓我們帶著談遷的這份堅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課本,高聲朗讀最后一段吧!
    1、古今中外,還有許多的人也像談遷這樣,不被厄運擊垮,誰能為大家介紹一個?
    2、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們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他們很平凡,他們也許就是我們的父親母親,但是他們也和談遷一樣有著堅定的信念,因為他們敢于從頭再來。
    《從頭再來》。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誦這首送給談遷的小詩吧!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四
    1、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通過文本的學習讓學生從談遷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促進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2、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和運用數(shù)字表達的效果。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清末明初的史學家談遷在厄運的打擊下重新撰寫《國榷》的故事,贊揚了他在厄運面前不低頭、不屈服,永不言棄的人生態(tài)度。
    我執(zhí)教的班級是五(2)班,借班進行教學研討,只能當堂與學生溝通,拉近距離,開展有效教學。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1、結合課文,理解“翔實可信”“奮筆疾書”“一襲破衫”等詞。
    2、明白文中數(shù)據(jù)使用的作用。
    3、體會談遷的在厄運到來時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教學過程。
    教學意圖。
    眉評。
    1、玩智力游戲:根據(jù)提供的信息猜人名。
    法國昆蟲學家《昆蟲記》()。
    古希臘故事大王《伊索寓言》()。
    明末清初史學家《國榷》()。
    2、談話,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a理解“厄運”
    1、什么叫厄運?談遷遭遇怎樣的厄運?
    2、指名學生回答。
    3、一本書被偷了怎么能說是厄運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小節(jié),邊讀邊思考,我們一會交流。
    4、交流理解:
    從這組數(shù)據(jù)中你讀懂了什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數(shù)據(jù)的作用)。
    總結:這一組數(shù)據(jù)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談遷信念的堅定,撰寫的艱辛、治學的嚴謹、作品的宏大。
    師引讀:由于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談遷只得——生讀(借書抄寫)。師引讀: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生讀(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秶丁纺哿苏勥w一生的心血,是他的一輩子的追求,是他的生命。
    b感悟“厄運”
    《國榷》書稿不翼而飛,小偷偷走的僅僅是一本書嗎?
    生:這對談遷來說真是——(致命的打擊、
    意想不到厄運、飛來橫禍)。
    生:突遭厄運,年邁多病的談遷一下子崩潰了,他——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請同學們輕聲地讀這段話,體會談遷內心的感受。
    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師:在談遷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支撐著他,這個信念是什么?
    他從小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談遷是怎樣第二次寫《國榷》的呢?請同學們?yōu)g覽第三小節(jié)劃出文中有關的句子。
    師:從這些數(shù)字中你有體會到什么?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師:讀著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談遷為什么要這樣做?
    師:說的多好呀!因為談遷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生讀)略。
    師:因為談遷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生讀)略。
    師:因為談遷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生讀)略。
    師:是什么支撐著他一襲破衫終日在風沙中奔波?
    師:又是什么支撐著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燈下奮筆疾書?
    師:這是怎樣的信念?
    2、學生交流。
    3、沒有的堅定的信念,我們就看不到翔實精彩的《國榷》。在厄運面前,我們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正如課文結尾所說,我們一起讀——在漫長的人行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師:讓我們記住它,把它當作我們的座右銘,并且從中汲取力量吧!我們再讀。(指導背誦)。
    課后作業(yè):
    練筆:談遷燈下寫《國榷》(師稍作指導)。
    復習舊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厄運”為突破口,了解談遷著書的不易以及寫書時的科學嚴謹?shù)囊睂W態(tài)度。
    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角色的置換,請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感悟人物的心情。
    引導學生把文字轉換成畫面,感悟到“他是在和時間、生命賽跑,其間的付出是難以想象的?!蓖ㄟ^因果關系句型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談遷寫《國榷》的不易。
    拓展課外資源,升華學生的情感,從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學會正確的看待挫折和不幸,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背誦段落,積累語言。
    延伸課文,發(fā)揮想象,學會表達。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角色的置換,請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一稿《國榷》。
    書稿被盜(20;6;500)立志編史。
    二稿《國榷》。
    (104卷;500萬字)。
    刻苦治學信念堅定。
    在五(2)班進行教學研討,我雖然不了解學情,但是與學生配合默契。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活躍。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去進行課堂教學。
    1、以“厄運”為抓手將課文內容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感受《國榷》來之不易。從一組數(shù)據(jù)感受談遷科學嚴謹?shù)囊睂W態(tài)度;緊扣“厄運”,書稿被盜后,從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中感受談遷的悲傷與堅強,為下文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
    2、圍繞“信念”,品悟重寫《國榷》的艱辛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把文字轉換成畫面,進行句式訓練。。
    3、拓展延伸,深化主題,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4、嘗試多種讀中體驗、讀中感悟、讀中明理,以評促讀。
    反思不足:課堂容量偏大,練筆沒有時間當堂完成并展示。板書不夠簡煉。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五
    教學目標:
    1、復習已有的識字方法,運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語境的方式,理解博覽群書、翔實可信、掙脫等詞語的意思。
    2、采用語言轉化和想象畫面的方式,體會運用數(shù)據(jù)的好處,感受數(shù)據(jù)的表現(xiàn)力。
    3、憑借語言文字,在品詞析句中,體驗談遷編寫《國榷》的艱辛,遭遇厄運的痛苦,從而感受談遷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理解厄運。
    讀課題,理解厄運是什么意思,舉例說明。
    二、檢查預習了解厄運。
    1、文中的厄運降臨在誰的身上?
    2、介紹對談遷的了解,理解:博覽群書、翔實可信。
    3、降臨在這位史學家談遷身上的厄運是什么?
    三、緊扣《國榷》探究厄運。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間找一找,可以用筆圈圈、劃劃。
    方案一:
    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賞析這句話中的字詞。從一點、一百多里等詞感受談遷為了這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勞。引導學生有情感的朗讀。
    方案二: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1、讀句子,當這些簡潔、凝練的數(shù)字跳入眼簾,分別讀出了什么?
    3、數(shù)據(jù)不僅能化為詞語或句子,它們的表現(xiàn)力是很豐富的,還能透過這一個個數(shù)據(jù),聯(lián)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國榷》是談遷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讀句子,讀出數(shù)據(jù)背后豐富的內涵,感受數(shù)據(jù)非凡的表現(xiàn)力。
    5、喜悅還洋溢在談遷的臉上,《國榷》卻被小偷偷走了,這難道還不是厄運嗎?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戰(zhàn)勝厄運。
    1、遭遇如此厄運,談遷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讀著這句話你感受到談遷怎樣的內心?
    2、談遷就這樣被厄運打垮了嗎?
    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并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新撰寫這部史書。
    讀句子,理解掙脫,想象談遷的內心,感悟談遷的信念。
    五、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紙上的練習。
    6.教學設計的心得。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六
    “又經過了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
    “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BR>    引導學生自己默讀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讀后很快大多數(shù)學生舉手質疑“為什么前面寫談遷寫成《國榷》用了20多年,而現(xiàn)在又說只用了‘4年’‘又經過幾年’呢?”我馬上肯定他們的問題提得好,組織同伴討論解決。通過學生思、辯,他們明白了是談遷堅定的信念讓他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完成了新《國榷》的撰寫。最后,我讓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年近60歲的談遷重寫《國榷》付出的艱辛嗎?”用“有一次,……”的形式講述故事。
    不足:第一、對檢查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掌握不夠好,有點拖拉;第二、給全體學生讀課文的時間少;第三、對于學生不如意的回答沒有做出示范性的指導;第四、沒有適時指導學生要發(fā)表不同的看法而避免重復發(fā)言。
    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結束了。雖然有好有壞,但我還是很高興:我能在南京上一節(jié)語文課,是多榮幸;我能親耳聆聽南京名師的指導和點評,幸運之至。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讀,讀中感悟,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讀,明確編年體史書《國榷》誕生的來之不易。
    2、體會談遷面臨厄運那打不垮的堅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我們接著學習史學家談遷的故事。(齊讀課題)。
    2、這篇課文中四個字的詞語非常多,老師這里有幾個,誰來讀?
    出示:家境貧寒博覽群書翔實可信鴻篇巨制一襲破衫。
    年老體弱終日奔波奮筆疾書翔實精彩明史巨著。
    3、我們知道它們都是寫談遷的,你能用上幾個詞語來說說談遷嗎?
    4、小結:用得很恰當。同學們對談遷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塊兒走近談遷,進一步體會他那——(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用鉛筆畫出談遷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厄運又指什么?
    2、教師補充體會“翔實可信”:談遷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談遷在研究史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時幾本有關明朝的史書事實有錯誤,他還發(fā)現(xiàn)史書對明朝一些重要史實卻避而不談,“國亡史不能亡”,談遷立志編寫翔實可信的明史。
    3、出示: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自幼、立志”說明從小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小小年齡就有這么遠大的理想,真讓人佩服,齊讀。
    4、那,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談遷又是如何做的呢?
    借書抄寫,談遷絲毫沒有動搖堅定的信念,為了一點史料,走了一百多里路,值得嗎?
    對于自幼就立志的談遷這點苦算得了什么?
    這句話中的“一點”說明什么?就是為了著“一點”,談遷付出的代價是什么?多少里路?
    從這里可以體會到什么呀?(談遷為了自己的信念吃了很多苦)而編寫整部書呢?
    小結:這一點都來之不易,可以想見編寫這部史書談遷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受多少罪?。≌l能讀出談遷的艱辛。
    5、正是自幼樹立的信念,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20多年、6次、50多歲、500多萬字,這豈止是數(shù)據(jù)的簡單羅列??!這些數(shù)據(jù)的背后是談遷一生的辛勞。(齊讀)。
    6、過渡:面對這部可以流傳千古的鴻篇巨制,談遷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墒牵驮谶@時,厄運卻從天而降。
    a、什么厄運呢?(指名讀)。
    b、面對厄運,談遷的表現(xiàn)怎么樣?
    20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如果是你,有何感想?(傷心、難過、恨死小偷)這些都是弱者的表現(xiàn),都不能使書稿失而復得。而強者自有他們的做法,總能從痛苦中,在逆境中站起來,齊讀:很多人以為......
    摔到了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強者,讓我們懷著敬佩之情,再讀。
    知道談遷為什么能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嗎?(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再讀。
    7、重新站起來的談遷經過4年的努力,完成了新書的初稿,為了更加完備、準確,59歲的談遷又是如何做的?哪幾個詞打動了你?默讀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并寫上批注。
    8、談遷為什么在厄運、困難面前不屈服?
    齊讀最后一段。
    讓我們一起來祝賀這位老人,再讀----------。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談遷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書、更重要的是意志、精神)。
    讓我們記住這位老人,也記住老人的精神,再讀-----。
    同時告誡我們自己,再讀----。
    1、了解類似的人物故事。
    2、寫一篇讀后感。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八
    1.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通過對具體語境的理解與分析,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
    第一板塊:圍繞“厄運”,體會一寫《國榷》的艱辛歷程。
    1.齊讀課題。
    3.僅僅是幾卷書稿而已嘛,如何稱得上厄運二字?
    4.這究竟是怎樣的書稿呀,請從文中找出語句讀一讀。
    出示:“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國榷》”
    (1)好好讀讀這句話,你有怎樣感受?(品味數(shù)字)。
    (2)指導朗讀。
    (3)還有哪些地方你同樣感受到原稿的來之不易呢?
    第二板塊:抓住“厄運”,體會《國榷》被偷后的悲傷與堅強。
    1.教師敘述: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書稿即將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進他家偷東西,見他家徒四壁,無物可偷,以為鎖在竹箱里的《國榷》原稿是值錢的財物,就把整個竹箱偷走了。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這種災難,這種打擊對年近六旬,體弱多病的談遷來說真是……(引導學生說:痛不欲生、滅頂之災,青天霹靂、飛來橫禍,厄運)。
    (2)你從哪里讀出厄運帶給談遷很大的打擊?
    (1)出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保ǘ嗝襟w顯示)。
    (2)他的心情怎樣,(極其痛苦,甚至是絕望?。┠隳馨堰@種感受讀出來嗎?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難安寢?是啊,他夜難安寢,輾轉反側,又在想什么呢?
    5.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種打擊太致命了,可是談遷)。
    引讀:“很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撰寫這部史書。
    第三板塊:品悟想象,感受二寫《國榷》的艱辛及堅毅。
    過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萬字,沒有百折不回的信念,從頭再干談何容易??!
    同學們,讓我們再把心沉下來。
    出示:快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走近這50多歲體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從頭編寫這部史書的。邊讀邊畫出(用“——”)能夠打動你心靈的詞語,并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預設1: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搜集前朝的逸聞,并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跡。
    預設2: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預設3: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畫面(音樂《二泉映月》)。
    過渡:雖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幾句話來描述談遷重寫《國榷》的情景,但用心讀來,那一幅幅圖又清晰而又生動的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那么就讓我們用自己的筆把這一幅幅生動而又心碎的畫面寫出來吧!
    3.過渡:“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再多的困難都壓不倒談遷,再大的厄運都打不垮談遷,終于,經過幾年的奮斗,新的《國榷》誕生了。
    (1)引讀:“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談遷為什么會明垂青史的?
    4.小結:是的,正是因為談遷有了堅定不移的意志,他才從厄運中走來而明垂青史的。
    1.談遷的故事學完了,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蔣永光在寫這篇文章時,非常的感動,發(fā)自肺腑地說道: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絕望之云?!?BR>    2.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呢?(可以對談遷說,可以對自己說,也可以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說)。
    3.讓我們再次深深地讀這句樸素的話語,讓他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把他永遠地記在心中。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九
    2.學生交流:書稿被偷,沒有打垮。
    這真是致命打擊。相機板書。
    3.他消沉了嗎?(沒有)。
    看一段資料:很多人認為……。
    板書“從頭撰寫”
    4.“從頭”之前有個很關鍵的詞是……生:下決心。
    在此之前呢?(掙脫)掙脫什么?(痛苦)板書“掙脫痛苦”
    5.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談遷能掙脫痛苦,從頭撰寫呢?(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6.“信念”具體指什么?(決心要編明史)。
    再指讀所出示的段落。
    7.“經過四年的努力,他……”齊讀??磾?shù)字,四年長嗎?(不長,說明他很努力)。
    他會怎么努力呢?(忘記吃飯,忘記睡覺)這是怎樣的四年?用一個成語說(廢寢忘食)。
    還是怎樣的四年?(含辛茹苦;堅持不懈;創(chuàng)造奇跡)沒有這四年,就沒有《國榷》。這時的他已經57歲了,到他59歲時,為了書稿更為翔實,他帶著書稿去北京。
    8.讓我們走進他在北京的兩年半生活,體會他對信念的執(zhí)著與堅持。板書“執(zhí)著追求”
    二、體會修改《國榷》的兩年半。
    1.哪些句子描寫了他在北京的情況?指讀。
    2.靜下心,認真讀這段話。那些詞句讓你感動?劃下來多讀幾次。
    3.學生交流說感受:
    (1)終日奔波。
    (2)面對孤燈。
    為什么要奮筆疾書?(生命不多)指讀相關語句。
    4.曾有人勸他:你已經60多歲了,這樣做何苦?讓學生談體會。
    5.也許是在酷暑之夜,人們都去乘涼了,而談遷卻……生接讀課文。
    也許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天,人們都去取暖,而談遷卻……生接讀課文。
    也許是在黃沙彌漫的早晨,也許是在風雪交加的晚上,談遷……生接讀課文。
    也許他曾經因勞累過度而病倒,但第二天談遷依然……生接讀課文。
    6.在談遷心目中,撰寫《國榷》比什么重要?(生命)。
    7.還有哪里受到感動?(他四處尋訪……)。
    8.談遷僅僅是在這兩年半里終日奔波、奮筆疾書嗎?是幾年?(6;20;27)。
    9.默讀這樣一組句子,注意數(shù)字。
    在每一年、每一天,他都是這樣做的。再讀“在北京那段時間……”
    板書“名垂青史”
    一、總結課文,拓展。
    1.面對厄運,他掙脫痛苦;面對自己的信念,他執(zhí)著追求……。
    2.談遷的《國榷》最終在1958年出版,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讀最后一段,說感受。
    3.師簡述從古到今的堅強者,課件出示他們的圖片。從這些人中,我們都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齊讀最后一段。
    4.信念在,希望在,厄運當頭又何懼。信念是希望之光能驅散絕望之云,這就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位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
    重難點:
    1、抓住課文的重點語段,品位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文中的“厄運”指的是什么?
    二、體會寫《國榷》的艱難。
    1、《國榷》來之不易。
    (1)、通過數(shù)字來理解。
    “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BR>    (2)、通過事例來理解。
    “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著干糧走了一百多里路?!?BR>    2、指導朗讀。
    (讀出艱難,讀出來之不易)。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國榷》被偷后的悲傷和堅強。
    1、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理解。
    (1)品位“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擊”、“茶飯不思”、“夜難安寢”等詞語,體會談遷心中的悲痛。
    (2)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想到了什么?
    (3)指導朗讀。
    (1)齊讀最后一句。
    (2)讀到這里,你眼前浮現(xiàn)出一位怎樣的老人?
    (3)指名讀。
    1、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讓你感動的地方,體會體會。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組織交流。
    (1)指名說,談談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談遷為了重寫《國榷》不怕艱辛。)。
    (2)圍繞提供的情境,通過想象進行描述。(課件出示)。
    (3)交流。
    (4)小結:是什么讓他堅持下來?
    3、老人的心血沒有白費,讀完最后3句話。
    此時,你想說什么?
    五、學習第4節(jié),總結全文。
    1、指名讀。
    2、面對厄運,你準備怎么辦?
    3、齊讀。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一
    我選的課文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執(zhí)教的是第一課時。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讀準本課的生字,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主人公談遷所遭受的厄運,理解為什么書稿被盜對談遷來說就是厄運。
    關于字詞教學,在這節(jié)課上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一來考慮到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學習生字的方法,沒有必要細致地講,二來,通過自主合作,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組內同學在生字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導,這樣效果更好。
    關于在課文一二小節(jié)中找說明書稿被盜就是厄運的句子,其實備課時我的`預設還不只是課堂討論的句子,也就是還有些句子孩子們沒有探討到。而課堂上孩子們討論的內容又是出乎意料的多。因為時間關系,我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課后,我一開始很糾結,覺得自己想和孩子探討的沒有探討完,轉念一想,又釋然了,課堂40分鐘畢竟有限,不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孩子學到了方法,即使沒有探討到,孩子們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通過自己反復讀自然就會有啟發(fā)了。
    困惑:雖然這節(jié)課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每節(jié)課都適用這樣的方法呢?這節(jié)課,組內老師一起磨課,整整用了兩周時間,試上五次,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也由原來的第二課時改為了第一課時。距離真正的“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二
    不敢說,兩個星期前的實踐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一堂成功的課,但可以肯定“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孩子們的腦海里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習《諾貝爾》《滴水穿石的啟示》時,學生談體會時許多次提到了“因為有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才獲得了成功”。今日讀學生的讀書筆記,又有好幾位學生提到談遷。
    這是一篇新課文,篇幅較長。設計教案前,我在網(wǎng)上查過不少資料,也聽別人上過一堂課,教學思路大概有這么幾種: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由“編寫《國榷》”到“《國榷》被偷”到“重寫《國榷》”,按部就班體會談遷的治學刻苦和信念堅定。
    2、從“厄運”著手,先理解第二自然段,再感悟第一次編寫的執(zhí)著,第二次編寫時的艱辛。
    3、以新編成的《國榷》為主線,將談遷兩次編寫進行比較,體會信念的堅定。
    在反復研讀文本后,我覺得題目——《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重點詞在“信念”,于是決定以體會談遷的形象為主線,以“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為切入口,并貫穿整堂課。
    回憶課堂教學過程,幾點感受記錄下來。
    [片段]。
    師:談遷為了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憑著頑強的毅力,靠著堅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難,有很多地方打動了我們的心,讓我們走進談遷,把感受深的詞句劃下來,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學生開始看書,教室內靜悄悄的。兩分鐘以后,學生紛紛動筆。]。
    教師巡視,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切:
    作了6次修改,一個一絲不茍的談遷。——焦文豪。
    談遷真了不起!二十多年的心血沒了,但又能很快地從痛苦中掙脫出來。——丁安其。
    給學生讀書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智慧的火花就能迸發(fā)。經常抱怨現(xiàn)在的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試卷上的閱讀理解題目莫棱兩可,“你體會到了什么?”“為什么喜歡?”等等,學生的思考往往缺少深度廣度。語文課堂上何不多加強些這方面的訓練?在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以后,再進行師生之間的、生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從“學會”到“會想”“會學”。
    [片段]。
    《國榷》被偷后,“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學生抓住“很快”“掙脫”“下決心”談了體會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假如你是談遷,此時會怎么想呢?
    賴玉琳:二十年的心血就這樣讓它失去嗎?。不,我不甘心。
    王杰:我決不能向厄運低頭,我不能就此罷休,我會在我的有生之年重寫《國榷》。
    馬春暉:我談遷不是懦夫,我不會向困難屈服,我要從頭開始。
    陳琳: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堅定不移,我一定要實現(xiàn)我的理想……。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學生進入到一種“文我交融”的情境,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了對話熱情,在充滿個性的對話中升華了體驗,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愈發(fā)豐滿,談遷的“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自然也會在學生的心中流下烙印。
    學生的感悟有時不一定很到位,有時雖已領會但表達不是很清晰明確,就需要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通過言簡意賅的語言,通過評價,讓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由模糊到清晰,有淺顯到深刻。課堂上,我曾用這樣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回答:
    “一個不怕苦不怕累的談遷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一絲不茍的,精益求精的談遷!”
    “讓我們感受到了意志堅定的談遷!”
    “這是矢志不渝!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三
    (1)以學定教。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方案時,我本著這樣的理念: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積極地回答問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任,老師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所以我在課堂上,大膽的讓學生們分小組去預習,讓小組上臺展示他們的預習成果,讓小組成員帶著全班同學學習生字詞,強調哪些字詞易讀錯寫錯,還要這個小組圍繞課題來設計一到兩個的問題,讓其他同學來回答。然后老師做點評,并對一些重點詞語再次強調。
    (2)讓學生樂于閱讀。這是第一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們朗讀課文,做到準確、流利,為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讀錯不扣分,讀對了加分,讓學生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把課文讀熟了,讀透了,這就為我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1)對字詞的講解還不夠透徹。本次課,我放手讓學生們去自主學習,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我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們對字音還不是很熟練,小組上臺時,他自己都讀錯,還怎么教別人?但我為了節(jié)約時間,沒有及時地鞏固強化。這為我以后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這一塊知識點沒掌握,決不往下講,一定要把這塊知識講透徹。
    (2)對課堂時間把握的不夠好。我是看著表上課,時間當然知道。在離下課還有五分鐘時,我還未總結課文,還在讓學生們讀,結果下課鈴響了,匆匆地總結,沒有收到好的效果。這也為我提了一個醒,在以后的教學中,如果時間不夠了,可以隨機應變地刪掉一些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留出時間對課文進行總結,否則這一課難以做到精彩的收尾。
    (3)背景音樂設計不合理。其實我的初衷是讓學生們伴著音樂朗讀,做到聲情并茂。但我這是第一次采用,而且是斷斷續(xù)續(xù)地播放(因為讓學生們分小節(jié)比賽朗讀),所以割裂了音樂的整體性,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
    本次上課,課前我沒有做任何滲透,完全是跟平時上課一樣地來教學。而且我的小組教學也是一直在采用,在運用中不斷地豐富、完善,借本次公開課的契機,我將我的一些教學方式展現(xiàn)給大家,就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從而來改進我的分組教學。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四
    本篇課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之一是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如“刻苦好學”、“博覽群書”、“翔實可信”、“家境貧寒”等等,據(jù)統(tǒng)計,本文的四字詞語不少于24個。這些四字詞語概括性強,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讀起來也瑯瑯上口。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有利于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促進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益于鞏固所學,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讀了課文之后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這些詞語。
    案例描述。
    師:課文中有許多四個字的詞語,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以小組為單位,先讀一讀每個自然段的,再用浪線劃出每個自然段中的詞語且理解他們的意思,然后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生進行小組活動。
    師參與其中的討論。
    師:找好了嗎?老師請各小組來說說自己查找的'結果,被請到的同學就站起來說,其他同學可要注意聽:他念到的你畫下了嗎?你畫的他是不是也畫下了?如果沒有其他小組得幫他補充。
    生匯報。
    第一組。
    生1:我讀第一節(jié)。
    生3: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理解了詞語“家境貧寒”,它的意思是家里窮,本文中指談遷的家中很窮,沒錢買書。
    生4:正如第二小節(jié)所寫的“家徒四壁”,他的意思和家境貧寒一樣。
    生5:我們小組對“翔實可信”這個詞語不理解。
    師:其他小組有同學理解這個詞語嗎?
    生6:我認為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詳細而確實,可以相信。就是指談遷編寫的《國榷》很詳細,很真實。
    師:理解的不錯。請其他小組繼續(xù)匯報。
    …………。
    案例評析。
    合作時,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老師布置完任務后便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很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小組內,組員間的分工明確,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相應的任務,在匯報時都一一體現(xiàn)了。但是合作時學生只抓住了四字詞語,老師忽略了本文的其它詞語,如“撰寫”、“誕生”等詞語。還有老師第一課時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導致理解課文內容時有了一定的難度。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五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兩次撰寫《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xiàn)了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20xx年xx月21日上午第一節(jié)課,我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五年級(4)班上了這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由于上課之前,我對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知道該班學生預習能力強,信息搜集能力高,而且個個能言善辯,敢于批判別人的觀點,勇于闡述自己的看法。因此我打算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學完這篇課文。
    課上,我先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入手,再次了解學生的學情。然后抓住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書稿被偷對談遷而言是厄運?”直入課文學習。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名話“經過20多年的奮斗,6次修改,談遷終于在50多歲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蔽彝ㄟ^師生談話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把抽象的數(shù)字形象化、具體化、情感化。他們知道了這部《國榷》是談遷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用生命鑄就而成的,是談遷奮斗一生的最好回報。所以“小偷這一偷,偷走的是談遷半輩子的心血,偷走的是談遷的心肝寶貝,偷走的是談遷的精神支柱……”學生的發(fā)言逐步走進談遷內心,感受他遭受的厄運。接著第二個問題出現(xiàn)了“此時此刻談遷的心里想些什么?”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讀出談遷的心情,讀出談遷的悲痛。這時我語峰一轉“可是厄運打不垮談遷。”出示三個句子:“經過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書的初稿?!?BR>    “又經過了幾年的奮斗,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
    “新寫的《國榷》共xx4卷,428萬4千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BR>    引導學生自己默讀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讀后很快大多數(shù)學生舉手質疑“為什么前面寫談遷寫成《國榷》用了20多年,而現(xiàn)在又說只用了‘4年’‘又經過幾年’呢?”我馬上肯定他們的問題提得好,組織同伴討論解決。通過學生思、辯,他們明白了是談遷堅定的信念讓他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完成了新《國榷》的撰寫。最后,我讓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年近60歲的談遷重寫《國榷》付出的艱辛嗎?”用“有一次,……”的形式講述故事。
    亮點:課后,指導老師吳靜表揚了我做得不錯的幾個地方:第一、教學中的三個主要問題提得好,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第二、教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第三、語言訓練點抓得好,通過想象說話,帶著學生走進談遷的內心世界。如“小偷這一偷,偷走了不僅是一本份書稿,偷走的還是……”,“為了這部《國榷》,談遷不能享受平常人擁有的快樂,談遷可能失去哪些快樂?”,利用“有一次,他……”仿說故事等。第四、寫法適當滲透。學習第一自然段“有一次,他……”時,我提示這是寫作中的一個方法,然后在課中用此形式訓練學生說話;學完課文后,我提醒學生這篇文章的寫法(講完故事后發(fā)表議論)。
    不足:第一、對檢查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掌握不夠好,有點拖拉;第二、給全體學生讀課文的時間少;第三、對于學生不如意的回答沒有做出示范性的指導;第四、沒有適時指導學生要發(fā)表不同的看法而避免重復發(fā)言。
    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結束了。雖然有好有壞,但我還是很高興:我能在南京上一節(jié)語文課,是多榮幸;我能親耳聆聽南京名師(我的指導老師吳靜)的指導和點評,幸運之至。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教學策劃篇十六
    語文課一定要做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朗讀的訓練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抖蜻\打不垮的信念》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shù)據(jù)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抓住數(shù)據(jù)20多、6次、50多、500多萬,體會艱辛,讀出艱辛,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朗讀感悟,明白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寫談遷為了讓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搜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象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著他。教學時我時時抓住“信念”這一主線不放松。
    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四字詞語沒能很好的指導學生結合語境來理解,如果能找到恰當?shù)耐黄瓶趤砝斫鈺谩?BR>    語文教學以讀書活動為主線,融字詞句訓練于其中,強調朗讀感悟,要求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說、寫促讀,提倡活記樂背,增加積累,注重說、寫結合,促進遷移運用。
    此篇課文,是以“百折不撓”為主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內容豐富,層次清楚。我延續(xù)了給課文分好段落讓生寫段意這一訓練目標。我們教學這一課時不僅要挖掘人物百折不撓和信念堅定的優(yōu)秀品質還要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和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