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yīng)該懂得總結(jié),因為它是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偨Y(jié)時應(yīng)注意思路連貫,避免跑題或離題。通過閱讀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樸實,含義深刻。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jié)制地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頭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就是這把斧頭,砍掉了原本“美麗的小村莊”的一切。寓意深刻,讀后耐人尋味。課文把小村莊的人們在山上砍樹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樹木當柴燒等行為一一列舉出來,表面上看小村莊的人們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由此可以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遷的原因。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是學習上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教學這篇課文應(yīng)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同時指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提高閱讀能力。教學應(yīng)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為重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教學上的難點。這篇課文篇幅短小,學生閱讀起來困難不是很大,在教學中,還是以“讀”為主,通過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然,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學習理解、質(zhì)疑探索能力都處于開發(fā)、培養(yǎng)階段,他們不可能完全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在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恰到好處的發(fā)揮下才能得以真正體現(xiàn),。所以,教師應(yīng)注意充分發(fā)揮主導(dǎo)作用,并在關(guān)鍵之處給予點拔,把學生的思維和認識進一步引向深處。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設(shè)計理念和思路。
一讀,疏通字詞,讀通課文;
二讀,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讀,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
四讀,突出重點,品味詞句;(在這個教學步驟中,始終以“自學”為先導(dǎo),立足“討論式”,教師給予啟發(fā)、重點提示-和點撥歸納,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五讀,暢談體會,深化主題。
閱讀要求明確、具體,循序漸進,學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學到了閱讀課文的方法,提高了閱讀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一個幽靜的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景色?有段優(yōu)美的文字描寫了這個小村莊的景色,讀一讀。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2、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許多年以后卻被一場洪水沖得無影無蹤。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去探尋其中的原因吧。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的讀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3、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匯報交流:
1、認讀詞語:
各式各樣??應(yīng)有盡有?雨水奇多??沒喘氣兒。
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回答剛才的兩個問題,說出大意即可。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讓我們細細讀課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莊發(fā)生了那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造成小村莊變化原因的句子,用橫線劃下來。
2、學生交流:
a、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句子,你讀了后有什么想法?
(2)、補充句子: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想(???)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引導(dǎo)學生從“誰家、誰家”感受人們砍樹非常隨意。
(3)、引導(dǎo)學生抓住“拎”這個詞與“拿、帶”作比較,思考作者這樣用詞的目的:突出人們沒把砍樹當成一回事情,非常隨心所欲。
(4)、引導(dǎo)學生從“一棵一棵”體會肆意的砍伐,給森林造成的破壞。
(5)、指導(dǎo)朗讀。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1)、你能說說讀了這句話以后的感受嗎?
(2)、你能把省略號省略的文字說出來嗎?
c、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1)、“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边@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直接寫“還有大量的樹木被人們當成柴火燒掉了”?引導(dǎo)學生感受這是多么大的浪費,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舉動?。?BR> (2)、這句話該怎么讀?讓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到,雖然樹木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同時對森林造成的破壞和存在的隱患是令人擔憂的。
d、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1)、這句話中“大雨沒喘氣兒”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
(2)、學到這兒,你能告訴我小村子最終消失的原因了嗎?
是呀,正如文章結(jié)尾所說的那樣——(出示句子)在這場災(zāi)難過后,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引——一棟棟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等等都沒有了,包括那些曾經(jīng)給人們帶來好處可最終害了人們自己的鋒利的斧頭。
結(jié)語:美麗的小村莊在人們勤勞的雙手下誕生,最終還是在人們過度的砍伐下消失,面對那被洪水沖刷過的荒涼的土地,我想同學們肯定有許多話想說。現(xiàn)在請大家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在警示牌上吧!
六、課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要充分體現(xiàn)了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強化自主意識,發(fā)揮主體作用。本著這個教學理念,我努力從教課文中跳了出來,樹立了為學生而教的新觀念,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參與率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中抓住主線“小村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師生合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是本堂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師生合作相互啟發(fā)誘導(dǎo),體現(xiàn)了一種和諧的自主探究過程,在學生找出所要說明是誰毀掉村莊的理由時,達到訓練學生自主的思維能力,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你能說說讀了這句話以后的感受嗎?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站在被說話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換位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引導(dǎo)學生以語言材料為載體,樂學善思,明理悟情,談體會說見解,不人云亦云,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從過去的重視教學結(jié)果轉(zhuǎn)變到重視教學的過程。在結(jié)課時,我作了一個課文的延伸:你想對哪些亂砍亂伐的人說些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遺憾的是,由于前半節(jié)課的節(jié)奏有些緩慢,造成后面的諸多問題:朗讀訓練的時間不夠充分,訓練的面也不夠廣;對于小村莊消失的理由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課文結(jié)尾一段的含義也來不及討論;學生警示牌的內(nèi)容也沒有當堂完成反饋……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有待我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二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段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北窘M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根據(jù)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后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構(gòu)建,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jié)合,努力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zhì)。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模擬調(diào)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diào)查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dǎo),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導(dǎo)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放給學生,才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敝械摹八锌扛^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地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要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使課堂討論交流呈現(xiàn)出“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讓學生從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濫伐樹木,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因為“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jīng)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dǎo)的。我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加深后再讀,再體驗,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從而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fā)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母惺軄戆l(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我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五、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三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保護環(huán)境”。課文通過一個小村莊從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愛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沖毀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依據(jù)文本特點、單元訓練重點、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材雖短,但語言樸實,含義深刻,所以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應(yīng)作為教學重點。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重點。
由于本課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作為引導(dǎo)者參與課堂教學的始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觀察、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文本特點和教學目標,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作為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后來小村莊被砍伐、被洪水沖走的情景,也都設(shè)置了圖片,讓學生心靈與村莊的前后情景進行心靈碰撞,這些情境圖片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有全班讀,男女生讀、個別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悟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本文的許多句子含義深刻,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句式訓練,在訓練中,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體會,樹立了環(huán)保意識。兩次句式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村民們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從而造成最終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結(jié)果。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消失了,只剩下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呢?”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在最后的課后作業(yè),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美麗森林郁郁蔥蔥。
(空氣清新甜潤)。
小河清澈見底斧頭什么都沒有了。
天空湛藍深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四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課標版第6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通過質(zhì)樸、深蘊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兑粋€小村莊的故事》是這組中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我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它采用了設(shè)置懸念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的變遷的過程及原因。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這堂課中,我采用板塊結(jié)構(gòu),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朗讀法、討論法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誦讀、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板塊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小村莊的美。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chǔ)上,我出示詩歌,讓學生讀。最后運用簡筆畫,再次展現(xiàn)小村莊的美。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學生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板塊二感情朗讀,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事的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在學生匯報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dǎo)學生找出描寫雨下得特別利害的句子“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蔽医又笇?dǎo)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這句話,有全班齊讀,配樂讀,個別讀,評讀,賽讀……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然后,我又引導(dǎo)學生運用朗讀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睂W生通過朗讀,說體會,評價,再讀,這樣將“讀”與“思”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越讀越有味,趣味無窮。而且朗讀時的聲情并茂,將學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讀物中去,這就大大增強勁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
在學生充分感受小村莊的毀滅后,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我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并引導(dǎo)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即“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制造者是誰呢?”因為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會質(zhì)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guān)鍵,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開端。我以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的`方式,在他們興味盎然時,過渡到第三個板塊的學習中。
板塊三小組合作,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第三個板塊里,我首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參考提示,在小組內(nèi)展開學習,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在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時,我適時引導(dǎo)。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而不是讓這一學習方式走過場。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這時,我讓學生匯報自學所得。學生各有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想法。在聽取匯報時,我耐心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xiàn)一種“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學生匯報后,再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對于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此時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弊寣W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孩子們,面對著曾經(jīng)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著曾經(jīng)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nóng)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xiāng)親們,你們想說些什么?”我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在這個情境中,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孩子的心是純真的、善良的。他們在傾聽和觀看了觸目驚心的環(huán)境污染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小標語的創(chuàng)作中。一句句熱情的、包含心愿的小標語告訴我們,他們這節(jié)語文課是有收獲的。
最后在優(yōu)美的環(huán)保歌曲中,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五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精讀課文以一把斧頭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文章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教育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整篇課文緊緊圍繞著“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通過質(zhì)樸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理念、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有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懂得了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義,教學起來應(yīng)該得心應(yīng)手。學生喜歡美的、動態(tài)的東西,課上應(yīng)該多準備這樣的素材供給學生。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jié)合,努力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zhì)。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啟情導(dǎo)入: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這種設(shè)計直觀的讓學生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模擬調(diào)查,滲透新知。
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dǎo),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導(dǎo)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放給學生,才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敝械摹八锌扛^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地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
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要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使課堂討論交流呈現(xiàn)出“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讓學生從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濫伐樹木,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因為“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jīng)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dǎo)的。我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加深后再讀,再體驗,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從而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fā)展思維。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母惺軄戆l(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我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保護環(huán)境”。課文通過一個小村莊從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愛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沖毀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依據(jù)文本特點、單元訓練重點、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材雖短,但語言樸實,含義深刻,所以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應(yīng)作為教學重點。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由于本課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作為引導(dǎo)者參與課堂教學的始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觀察、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說學法。
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文本特點和教學目標,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作為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板塊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小村莊的美。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后來小村莊被砍伐、被洪水沖走的情景,也都設(shè)置了圖片,讓學生心靈與村莊的前后情景進行心靈碰撞,這些情境圖片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板塊二感情朗讀,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有全班讀,男女生讀、個別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悟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板塊三加強詞句訓練,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本文的許多句子含義深刻,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句式訓練,在訓練中,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體會,樹立了環(huán)保意識。兩次句式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村民們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從而造成最終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結(jié)果。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消失了,只剩下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呢?”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在最后的課后作業(yè),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五、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美麗森林郁郁蔥蔥。
(空氣清新甜潤)。
小河清澈見底斧頭什么都沒有了。
天空湛藍深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七
我們成天喊構(gòu)建高效課堂,構(gòu)建高效課堂,何為高效?當然是指目標達成度高的課堂,那我就要問了,如果連目標都定位不準,又何來高效呢?因此,確定一節(jié)課的目標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首要。再看張s老師的課堂,從過去小村莊的美麗與現(xiàn)在的消失對比品讀,學生朗讀感悟的訓練落到了實處,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少了點什么呢?我們老是說課文是載體、是憑借,可如何把課文上成語文,卻又茫茫然了。
簡言之,這篇課文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語文的那種能力呢?這應(yīng)該列入課堂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以閱讀角度解讀文本,還要以寫作的角度解讀,找準方法習得點、語言訓練點和能力培養(yǎng)點,張老師注重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方法的提煉。比如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本最后一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睍r,就要讓學生明確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聯(lián)系上文,這不正是方法的習得點與能力的獲得點嗎?再如泡泡語: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如果在學生說道“砍了樹要再種上時”適時引導(dǎo):當人們栽上小樹苗后,這個小村莊又會變成什么樣呢?樹木――小河――村莊――這就會把學生剛剛學到的詞語變成積極詞匯,這就避免了把這節(jié)課教成品德課,而是在自然的滲透了環(huán)保意識的同時,又懂得環(huán)保的方法,還發(fā)展了學生語言的表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八
1、引導(dǎo)學生讀通課文內(nèi)容,了解一個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有關(guān)句子的意思。
4、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學生收集有關(guān)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兩課時。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1、輕聲讀課文,再想一想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把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再往下讀。等讀完全文,原來讀不懂的可能就會豁然開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細思考,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環(huán)境被破壞的有關(guān)圖象和文字資料。
3、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a.讀準帶拼音的詞語。
b.讀準多音字。
c.去掉拼音讀詞語。
d.去掉詞語讀生字。
3.小組為單位,輪流認讀生字。
4.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lǐng)讀生字詞。
1.指名小組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dǎo),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分組朗讀,要求:反復(fù)練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相機指導(dǎo)。達到要求后全班齊讀。
3.鼓勵學生質(zhì)疑,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沒有了?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引導(dǎo)學生在思考中讀懂課文。
1、通過學習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過交流材料,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班內(nèi)匯報:(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jié)果為自己家園創(chuàng)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jù)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huán)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jīng)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yīng)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談體會時,引導(dǎo)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砍伐樹木導(dǎo)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毀滅村莊的現(xiàn)象中,找出深層的原因,明白人們?nèi)狈Νh(huán)保意識是其根本原因。從而認識到,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綠色家園的重要。
在談話中引導(dǎo)學生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環(huán)保意識教育,鼓勵學生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調(diào)查周圍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一些問題,親自做有益環(huán)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次墻報。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九
1、認識15個生字新詞,重點指導(dǎo)“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悟出其中蘊含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護樹木,保護大。
一、激趣導(dǎo)入課題。
1、示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村莊”用自己話簡要敘述出來,并用一個詞說說你的感受?(美麗),就是這么美麗的村莊卻在多少年多少代以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知道為什么嗎?板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2、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認識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卡,學生找出書上相應(yīng)的詞,重點指導(dǎo)“冒”是“曰”字頭不是“日”字頭;區(qū)別“犁”與筏“黎”、“擴”與“括”意、形、義。
三、過度,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小村莊的,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讀1-4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把你知道的`用“——”畫出來或作上批注。
2、小組交流,把你的收獲同你的組員共同分享。
3、學生匯報,知道了什么?還知道了什么?……。
板書:美麗的村莊、裸露。
圍繞“裸露”展開學習,老師引導(dǎo),什么地方裸露了,為什么裸露了,這些樹木都到哪兒去了?學生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讀出來,并談?wù)勼w會。
4、你們認為他們這樣做對嗎?你想對這里砍樹的叔叔阿姨說些什么?
過渡,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被人們白白地砍了,美麗的村莊到處變得裸露,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5、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
四、過渡:小村莊的樹被人們白白地砍掉多可惜呀,不僅如此,而且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又怎樣呢?學習5-6自然段。
1、默讀5、6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用你喜歡的方式把你知道的表示出來。
2、學生匯報(聯(lián)系我縣9·4洪災(zāi)進行體會)、板書:洪水卷走。
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看多媒體,“洪水卷走的村莊”想象哪些沒有了?(房子、家具、斧頭……甚至人也沒有了)。
3、看到這種情景,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難過,痛苦)。
4、有感情地朗讀5-6自然段。
五、回顧板書,進行對比,整體感知全文,并板書“變”。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我們今后應(yīng)該怎么做?
七、拓展練習:以每一個組為單位辦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美麗的村莊。
裸露。
板書。
變
什么都沒有了。
洪水卷。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yīng)有盡有、鋒利、喘氣兒、”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用文字表達自己對保護環(huán)境重要性的認識。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1、如何調(diào)整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對話。2、校園網(wǎng)絡(luò)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性。
課堂反饋(檢查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課文講解(分析課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感悟文本深意。)習作訓練。
評價方式1、訓練反饋數(shù)據(jù)積累。2、當堂習作的訓練。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一
課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提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為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通篇文章沒有一處遣責人們?yōu)E砍濫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遣責。
學習本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的難點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課堂實錄。
一、情境導(dǎo)入:
師:今天老師將帶大家走進一個小村莊,來,我們一起到小村莊去看看。用cai課件出示,一組組圖(青山綠水藍天)。我們接著往下看,課件出示課文中第二幅插圖,這是這個小村莊后來的樣子。小村莊為什么會成為了這個樣子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5面,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完后把生字多讀幾遍,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讀課文。
老師檢查生字和難讀的句子是否會讀了。
師:請同學樣再讀課文,讀完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再讀課文,口述知道了什么。
三、對比促思,讀中悟理:
師:剛才同學們說開始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究竟有多美呢?在課文中找出寫小村莊美的句子,在旁邊寫上一個美字,再讀讀這些句子。
生口述句子,師板書:樹綠水清天藍空氣清新。
師:那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小村莊中會有什么感覺呢?
生:會感覺很幸福、開心、愉快。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個句子。
(指導(dǎo)感情朗讀,并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村莊的美,為后面的學習打下情感的基礎(chǔ)。)。
師:(聲調(diào)低沉)小村莊如此美麗,但許多年后的一天,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課件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指名讀這句話。
師:什么都沒有了,什么指哪些?哪些沒有了?
師:指導(dǎo)理解這句話,相機擦去板書。課件中的“什么”“一切”以紅色顯示。
師:先前那么美的小村莊此時什么都沒有了,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我感覺很難受很傷心。
師:好,請同學們把你們的沉重你們的難受你們的傷心用你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生自由讀。
指生讀,師評價。
師:早先那么美的小村莊,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留下。小村莊為什么會什么都沒有了呢?下面老師想請大家分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同學們自己來找答案。
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建議。
生自由讀,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師參與到活動中。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在學生交流中重點指導(dǎo)理解:
其中:誰……誰……?裸露……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dǎo)朗讀)。
板書: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其中:一年年??一代代??不斷???不斷??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dǎo)朗讀)。
師: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致使土地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減弱。大塊大塊的土地暴露在外面,當有洪水來時,泥土很快就會被沖走,形成更大的災(zāi)難。
表面上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們卻不知道巨大的災(zāi)難正悄悄地向他們襲來。
結(jié)果怎樣呢?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
師:大雨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
指導(dǎo)學生理解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生活在小村莊的人們?yōu)殄e誤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村毀人亡。
指導(dǎo)朗讀這段話。
師: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再讀: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此時,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
生:我想說……。
四、系生活實際,拓展文本:
師:說說自己收集的資料,目前還有哪些地方有這樣的現(xiàn)象?
生:我知道還有……。
師: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護環(huán)境?
生: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
師:課后老師給大家留了一個綜合性學習的作業(yè)。
課件出示:綜合性學習提示。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本身是一節(jié)中年級的課,針對三年級的教學要求及對整篇文章的把握來看,在開課之初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特點,讀難讀的生字,讀難讀的句子,將課文讀通讀順。很好的落實了中年級對字詞句教學的要求。
在文章內(nèi)容的課解上,本節(jié)課采用的是對比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體會小村莊開始時的美麗,用美的文字感染學生,讓學生展開想像,會是個怎樣美麗的小村莊,生活在這樣美麗的小村莊中會有什么感覺,帶著這樣的感情讀,讀中體會,讀中享受。緊接著就直面小村莊被沖毀后的慘狀,給學生以對比,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著重體驗什么都沒有了的心情,那一種失落那一種遺憾是發(fā)人深省的。有了這樣的一個情感基礎(chǔ),再來有層次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重點句子重點理解,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可以說因著對文章的理解,朗讀可以是算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在此也水到渠成了。
但在這節(jié)課中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那些圖片的感受,是放在開課之初給學生一個感觀上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引導(dǎo)學生很快的進入到課文,還是放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在體驗小村莊的美麗時再來看這些圖片,這還是一個有待商討的問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二
【教材簡說】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村人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最終被無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還揭示了人類破壞自然、傷害地球的種種錯誤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學習目標】。
1、指導(dǎo)學生朗讀課文。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村莊變化的原因;理解重點句子,并力圖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板書:故事)。同學們喜歡聽或看故事嗎?老師也喜歡。其實許多故事里都蘊藏著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導(dǎo)著我們怎樣去生活,怎樣去做人。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故事,關(guān)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補充課題)。
2、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題目。讀了題目,你腦海中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課文。
1、哦,這么美麗的小村莊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們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看看課文圍繞小村莊的美寫了哪幾種景物?(齊讀)。
2、生回答,師畫詞語:。
3、課文又是怎么具體地把小村莊的美描寫出來的?
(2)小河——村邊是清澈見底的小河,這樣能體現(xiàn)出清澈見底嗎?怎么才能體現(xiàn)?發(fā)揮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書:清澈見底)。
(4)天空——深遠湛藍。
(生自由讀。誰想展示一下個人風采?指名讀,評價,再讀)。
5、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你們喜歡嗎?那我們就用喜歡的的語氣再來讀出小村莊的美吧!
學生自由練讀。
6、小村莊是多美啊,同學們還想去看一看嗎?……(出示小村莊的美景,感受其美。)。
過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可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已經(jīng)被(出示課文插圖3)咆哮的洪水沖得無影無蹤了。
7.引導(dǎo)質(zhì)疑:同學們,這個時候你最想問的是什么?
過渡:其實,小村莊被沖毀的原因就藏在課文中,請同學們讀一讀2——4自然段。
四、探究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學習第2——4自然段。
1、把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來,(合作交流:1、讀一讀:2—4自然段;2、畫一畫: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說一說:從畫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a、從這個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說明砍了很多樹。)。
b、那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指導(dǎo)讀)。
a、問: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么?(時間很長)每一年,每一代都這樣砍樹,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指黑板)。
b、這個省略號還表示什么?想像一下,這個小村莊慢慢地變成了什么模樣?
3)那樹木變成了(引生讀句子)(多媒體點句子)。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大大小小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煙囪冒出的濃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詞說明砍的樹多?(一棟棟、大大小小、各式各樣)。
b、是呀,村民們用樹木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墒菢淠镜淖饔脙H僅是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嗎?,樹木還有什么作用?(遮風擋雨)。
表演:(師說:一陣猛烈的風吹過,生演,師說:看,幾棵小樹長高了,生手拉手站在一起,風吹不動)。
3、小結(jié):你們看,樹木的作用不僅僅是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還可以凈化空氣,遮風擋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那你們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樹,心情怎樣?(難過)請同學們用難過的心情去讀這個句子。
(指導(dǎo)讀)。
是呀,小村莊的人們并沒有意識到亂砍樹木,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使這樣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被洪水沖走了。
5、看,一場洪水就這樣把小村莊給毀了(出示課文插圖2)?。
想像一下,你們聽了心情會怎樣?
6、小結(jié):什么都沒有了。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師: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師: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家具,整個小村莊都沒有了。是斧頭令村民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卻又是斧頭,令村民們失去了可愛的、賴以生存的家園(板書:消失)。歸根到底,造成災(zāi)難的罪魁禍手是什么?(板書:亂砍濫伐)。
這時,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難過,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讀吧——。
3、同學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悲劇沒發(fā)生之前你想對村子里的人說些什么話?
(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村民的勸告表述出來。)。
六、課外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保護環(huán)境)只要保護環(huán)境,我們的家園才會美麗。
2、那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
(1)不亂丟垃圾。
(2)愛護花草樹木。
(3)保護益蟲益鳥。
(4)同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做斗爭。
(5)宣傳環(huán)保知識。
六、總結(jié):是啊,小村莊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們?nèi)祟惞灿械募覉@——地球!卻只有一個,所以(出示作業(yè))如果我們破壞了大自然,那我們最終還是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攜手起來,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板書】。
亂砍濫伐。
美麗????????????????消失。
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三
生:我心里很難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被一些無知的村民全毀了。
生:我感到很惋惜,居民們把一棵棵大樹都砍掉了,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生:我很同情村里的居民。由于他們不懂得保護大自然,任意砍伐樹木,最終害了自己。
師:從課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村民們?yōu)E砍濫伐,不懂得保護樹木?請同學們再仔仔細細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相關(guān)的詞句。
生:“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撿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睆膬蓚€“誰”字可以看出在村里,誰都可以上山砍樹,而且沒有人會制止他們。
生:從“拎”字也可以看出當?shù)鼐用癫欢帽Wo樹木,什么時候想用木頭了,就拎起斧頭到山上濫砍濫伐。
生:小伙子為了蓋新房娶媳婦就去砍樹。
生:老人們把一棵棵小樹砍下來背到家里當柴燒。
生: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為了做各式各樣的農(nóng)具去砍樹。
生:氣憤。村子里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制止這種行為。
生:心痛。村民們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
師:從課文中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居民們在變本加厲?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大地不斷擴大……”從“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連同村民們的子孫后代也在砍伐樹木,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整個村莊的樹木都會被砍完的。
生:山上到處是光禿禿的樹樁,沒有了鳥語,沒有了花香,整個村莊死氣沉沉的。
生:天灰蒙蒙的,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一粒粒沙塵。
師:是??!更可怕的是,一場災(zāi)難正悄無聲息地向村民走近,洶涌的洪水即將無情地吞噬整個村莊!
[反思]。
心靈對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種上的溝通,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對話的相互作用,讓學生達到實踐語言、發(fā)展思維,獲得啟迪的目的。本案例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他們互相傾聽著、互相解讀著、互相體悟著。學生圍繞話題閱讀,在與語言文字的反復(fù)接觸中,不斷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想象、情感介入到對文本的層層解讀中,使對話得以深入。同時,在老師的引導(dǎo)、點撥下,在多層面、多角度的對話過程中,學生不斷釋放自己的潛能,不斷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這既是學生和作者心靈的交融,也是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生命的互動。
我們期待這樣的課堂,我們期盼這樣的心靈對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詞所蘊含著的道理。
3.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教學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有關(guān)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美麗)的小村莊(鋒利)的斧頭。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2.誰能讀出小村莊的美?【指名讀】。
3.學學這個同學的朗讀,把小村莊的美讀出來。【齊讀】。
三、感受災(zāi)難。
2.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的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小村莊消失的原因從課文中找出來,動筆畫一畫。開始吧。
3.請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a.老師發(fā)現(xiàn)你有幾個詞讀得很重,你為什么要這么讀呢?
b.比如說兩個“誰”字。我們用這個句式做一個說話小練習。你能接著往下說嗎?
c.誰家,誰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好像每個人都行,想去就去。樹愛砍就砍,沒人阻止。)。
d.誰能表演一下“拎”的動作呢?(拎:態(tài)度隨便)。
e.一棵一棵說明了什么呢?(砍的樹多,沒把砍樹當一回事,態(tài)度無所謂)。
【2】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誰來說說“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樣的?(光禿禿的,沒有遮蓋的)。
【3】裸露的土地出現(xiàn)了,人們開始注意了沒有呢?你從哪里能看出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a.兩個“不斷”,你了解到什么?(人們沒有停止砍樹,越砍越多)。
b.請注意這里的省略號,假如請你在省略號這里補充一句,你怎么填?(對森林的破壞越來越嚴重)。
c.【出示課件,原先的小村莊和現(xiàn)在的小村莊的對比】。
這一片茂密的樹林不見了,你們看到了……。
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現(xiàn)了,你們會感到……。
災(zāi)難讓你們擔心著急,帶著這種感覺把這句話說一遍。
【4】這一棵一棵的都變成了什么?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a.三個“變成了”,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說明了什么呢?(人們把樹都砍了,森林沒有了)。
c.除了這些,村民們還用樹木做什么呢?(燒火做飯)。
d.你覺得這種做法怎么樣?
是啊,要蓋好一棟棟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樣的家具,要做好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頭啊,要砍多少的樹啊,更遺憾的是,人們?nèi)紵龢淠?,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輕易的破壞方式啊!
【5】不過,小村莊的人們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因為,【課件出示】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都不錯。(漏字“還”)。
為什么要加上“還”字呢?(勉勉強強,馬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錯)。
【6】終于,災(zāi)難來臨了【課件】。
a.誰來告訴我,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沒停止)。
b.還有哪個詞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說明下雨時間長,雨水多)。
c.誰來把這沒喘氣兒、愛發(fā)脾氣的雨水讀出來。
【7】這么大的雨水沒有樹林的阻擋,順著山坡變成洪水,為什么會這樣呢?
【8】小村莊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沒了,指的是什么沒了呢?【板書】。
四、拓展。
a.學到這兒,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
b.你還收集了哪些類似小村莊這樣的悲劇呢?【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五、結(jié)語。
就是這把鋒利的斧頭使這美麗的小村莊消失了,這斧頭不僅僅是斧頭,它代表了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這樣一句話,人類不給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會給人類留后路。同在藍天下,我們應(yīng)該共享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讓小村莊的悲劇不再重演。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朗讀,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激活學生審美體驗,使他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接著讓學生說一說這么美的小村莊最后怎樣?讓學生體會“什么都沒有了”,為此感到惋惜。讓學生在自由質(zhì)疑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強烈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通過指導(dǎo)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來了解人們的行為給小村莊帶來的破壞,以及感受這種破壞所造成的悲慘結(jié)局。朗讀指導(dǎo)方面,主要采用以讀促悟,以悟帶讀的方式。
課上完了,盡管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算是讓我飽受了一次艱難的蛻變過程,至少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實際上,在試教過程中我已認識到自己的癥結(jié)所在,由于性格的原因吧,我很難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做到激情洋溢,不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烘托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活力,因此,這節(jié)課顯得沉悶,給學生和聽課老師留下的印象不深。在指導(dǎo)朗讀這個方面,齊讀現(xiàn)象較多,對個別學生的關(guān)注程度不夠。在課件的設(shè)計,如果能夠適當加上一些動畫影音效果,使得情境更加具象生動,收到的效果應(yīng)該會更好。教學過程中,大致能和預(yù)設(shè)一致,能夠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引導(dǎo)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對村莊變遷原因的感悟,對“變成了……變成了……變成了……”的表達方式的揣摩,對關(guān)鍵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得的斧頭”的體會、朗讀等,將人文的熏陶融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之中。不過由于經(jīng)驗不足,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夠,一些過渡銜接較為牽強,而且問題設(shè)置不夠清晰,往往當一個問題出來以后,學生一時解決不了,我就急迫地想要引導(dǎo)他們,于是又臨時加入一些新問題,使學生手足無措。所幸聽評課老師們中肯的意見讓我受益非淺,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把這些致命傷逐步解決。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五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繼續(xù)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蘊含著的道理。
讀懂課文,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指導(dǎo)學生觀察圖畫,根據(jù)圖畫加以想象,說一說這篇課文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來并小組解決。
2、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說的故事說一說。
3、質(zhì)疑問難。
4、帶者問題再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試著讓學生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原來的美麗。
(3)再讀一讀,深入感受。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疑。
(4)學習該段生字。
1、把第一和第五個自然段連起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毀滅的?
2、小結(jié):惋惜。
1、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掌握的情況。
2、聯(lián)系第一與第五段思考:是誰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1、學生瀏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齊讀。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
(3)談一談你讀懂的,未懂的組織同學共同解決。
3、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反復(fù)讀第三自然段。
(2)把一間間、一棟棟、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工具說一說,畫一畫。
(3)討論理解: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4)說一說你從這一段指導(dǎo)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去掉還跟原句比較出問題的實質(zhì)。
(3)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
5、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試試。
(2)什么都沒有了是指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還有也沒有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個手抄報。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六
教材理解: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故事哲理性強,讀了讓人深思。文章通過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不要亂砍伐樹木,否則最后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的道理。
教學理念:努力體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我讓學生通過多次的閱讀,自悟出道理,有困難的進行適當點撥。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生命對話,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目標:
1:充分感悟到大自然與人類的關(guān)系是相互的,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破壞環(huán)境就是毀滅人類,引導(dǎo)學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讀9的生字,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流程。
分為三個版塊教學。
第一版塊:通過課題提問進入:小村莊是怎么樣的呢?
(1)課題出示。
師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很想知道什么?
預(yù)設(shè)問題:這是個怎么樣的小村莊呢?
(2)學習第一自然段,用朗讀和想象表達出村莊的美麗。
1、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村莊吧,結(jié)合書上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讀一讀書上的句子,誰能讀得特別美麗。
順勢而學習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3、學習寫作方法。
用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寫出了山、小河、天空、空氣。
4、背誦。
第二版塊:對比教學,引發(fā)思考。
(1)提問:這么美麗的村莊,最后怎么樣了呢?
(3)出示最后一句話: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讀了這句話,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難過,可惜等。
讀著讀著,我的腦中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原來美麗的村莊哪里去了呢?
先通過預(yù)習自由回答,然后進入第三版塊學習。
第三版塊:研究為什么村莊有如此大的變化?
成立小組,然后由小組組織學習,
要求:1、先小組合作讀,
2、劃一劃有關(guān)原因的句子。
3、談一談你的看法。
4、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總結(jié):大自然是人類生活的搖籃,我們只有保護好大自然,才能幸福地生活,人類破壞大自然就等于毀滅自己。
作業(yè):
思考:假如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都不去收拾,這里將會變成什么?
寫一寫小片段。
設(shè)計作業(yè)思考: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入大自然,讓他們自己感悟到環(huán)境的惡化,但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以小見大的哲理,所以我不要求學生去調(diào)查什么衛(wèi)生部,調(diào)查國家的環(huán)境,也讓學生以小見大,從身邊的環(huán)境著手,讓孩子走進現(xiàn)實生活,隨后有所啟發(fā)就可以了。在語文園地二中還有口語交際《我們能做點什么》,那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延伸到更深層次的教學。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七
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的小村莊,山坡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的河水清澈見底,空氣清新甜潤。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子,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的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便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還都過的不錯。不知過了多少年,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大雨才歇了口氣,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鋒利的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這就是人們破壞大自然所受到的報應(yīng),我們應(yīng)該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家園!
彬縣實驗小學三年級:閆紫儀。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八
課前談話:我們昨天已經(jīng)是朋友了,你們這個班是個充滿自信的班級,你看他們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睜大,腰挺直)。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上課。
師:小朋友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不太喜歡這種稱呼。小朋友們好!
生:大朋友好。
師:好,孩子們,咱們今天學習一個新的課文,齊讀課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放錄像:小村莊原來的面貌。
師:這就是村前的那條小河,小河的水唱著歌向遠方流去,一棵大樹伸展著茂密的枝葉,濃濃的綠蔭之中,就是這美麗的小村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就在課文里呢!請打開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
師:講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認識。
師:我們把生字都勾劃出來,和同桌讀。借助拼音把它們讀準,讀給同桌聽,趕快行動。
生讀。
師:不少孩子都劃好了,別忘了讀給你的同桌聽啊。都讀好了嗎?回答我的問題時聲音要大一點。剛才,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誰來讀一讀本課的詞語。
出示詞語:斧頭。
指名讀。
師:請大家跟著他讀。下一個――。
生:蓋房。
師:會讀的一起讀這個詞。這個詞可不好讀,讀什么?
生讀:造犁。
師:我不喜歡你們齊讀,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非常好,平翹舌都讀得很準。咱們城市的孩子沒見過犁,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詞,一起讀。
生讀:造犁。
師:下面這個詞又不好念。
生讀:裸露。
師:是這樣讀嗎?你來讀。誰來教他讀。
生教讀。
師:大家一起讀這個詞。
生讀。
師:下面一個詞誰愿意讀。
生:柴煙。
開小火車讀。
不斷減少擴大家具隨著冒出柴煙。
師:誰來提醒大家寫這個字,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
生:千萬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寫成目字。
師:是日字嗎?
生:不是。
生:上面那個日字下邊不用封口。
師:日字是扁的嗎?
生:不是。
師:這個字寫時注意什么?
生:下邊的目字要寫得窄窄的。
師:再仔細看,第三筆和第四筆寫時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本子上寫。你寫一個不滿意就再寫一個。
指導(dǎo)書寫。
投影出示學生寫的生字。
師:好了,咱們繼續(xù)往下讀。你會讀你要搶著讀。
搶讀:洪水何處包括……。
師:真不簡單,全都讀對了,這么多生字都認識了,了不起!這回再讀課文我們就不怕了。讀課文,待會兒選擇你最熟的段落,讀給每個老師聽。
師:誰來讀讀。
生讀。
師:來,我們男女生賽讀。
女生讀。
師:咱們女孩子讀得真好。來,男孩子讀。
男生讀。
師:咱們男女同學都讀得很好,我們一起讀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
師:我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聽第六自然段了。來,我們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生齊讀。
師板書:什么都沒有。
師: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生:指那個小村莊,外面下著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莊沒了,
師:他說小村莊沒了,誰來補充,所以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這些房子和樹木都被樹木沖走了。
師:你是說用斧頭砍下的樹變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樹家具都被沖走了。
生: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沖走?
師:你善于提問題,是聰明的小朋友。
生:樹木減少會造成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嗎?
師:你很會提問題,說明你認真讀書了。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提得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這個問題我們仔細讀課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和這個問題有關(guān)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開始!
生讀。
師:好,不少孩子已經(jīng)找到答案。下面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小組交流。
師:因為什么呀!
生:他們把樹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懲罰。
生:他們把樹砍掉了,變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處罰。
師:說得真好,把書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讀相關(guān)句子。
師:一棵棵?是嗎?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師:家家都這樣砍行嗎?
生:不行。
生:很長。
師:這樣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樣――。
生:裸露。
師:一起看看這。
出示: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板書:裸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土地在悄悄地變化。
師:樹砍了,土地變化了,小村莊就沒了嗎?你說。
生:因為蓋房。
師:還有嗎?
生:把樹全砍了。如果有樹,小村莊就不會被沖走了。
師:第幾自然段寫的是小村莊被沖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師:一起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莊。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錄像:不幸降臨到那曾經(jīng)美麗的小村莊。滾滾洪水(課件臨時有點問題,沒能放完。)。
師: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那洪水中飄搖的小村莊,我們只能到課文中去看看。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
師:再一起讀。
生齊讀。
師:多美的小村莊啊,就這樣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沒有了。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
生:小村莊就這樣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么樣?你來說。
生:我覺得小村莊這樣做對環(huán)境很不好。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師:讀出你的心里感受,讀吧。
生讀。
師:請坐,想讀的一起讀,讀出你們各自的感受。
生齊讀。
師:親愛的'小朋友,先前那個小村莊的故事結(jié)果是那么令人遺憾,引人痛惜,但給人們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再思考,好嗎?下節(jié)課老師要檢查你們課外搜集的環(huán)保的資料。
課文。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九
自從上次小村莊被洪水沖走后,人們被洪水淹沒了,房子給洪水沖走了。小村莊的人在傷心難過后也后悔極了。今日的悲痛全是人們?yōu)榱藞D一己之利,把村莊砍的砍,挖的挖所造成的。
經(jīng)過人們的努力,政府的關(guān)心,現(xiàn)在的小村莊又建起來了,郁郁蔥蔥的森林,村前的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就這樣,政府又叫人們種樹。并說:“大家一起保護環(huán)境吧!”現(xiàn)在的小村莊,人們都聽政府的話再也沒有砍樹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綠油油的,美麗的花漂亮極了!現(xiàn)在的人住在小村莊可幸福了,熱天的夜晚,人們吃飽飯坐在大樹底下,一邊聊天一邊撲扇子,晚風吹來,大樹和扇子為人們疏風散熱,螢火蟲也帶著照明燈過來湊熱鬧,聽著人們述說著村莊神奇美麗的故事,等人們散會時,螢火蟲會為人們照亮回家的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們又會圍在用炭燒的火爐旁取暖,并談?wù)摻衲甏筘S收的經(jīng)驗,和來年春耕的計劃,人們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露出開心的笑臉。
小村莊變了,變得如此美麗,如此讓人流佟。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二十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樸實,含義深刻。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jié)制地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頭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就是這把斧頭,砍掉了原本“美麗的小村莊”的一切。寓意深刻,讀后耐人尋味。課文把小村莊的人們在山上砍樹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樹木當柴燒等行為一一列舉出來,表面上看小村莊的人們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為他們的這些行為,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由此可以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遷的原因。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是學習上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教學這篇課文應(yīng)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同時指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提高閱讀能力。教學應(yīng)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為重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教學上的難點。這篇課文篇幅短小,學生閱讀起來困難不是很大,在教學中,還是以“讀”為主,通過讀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然,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學習理解、質(zhì)疑探索能力都處于開發(fā)、培養(yǎng)階段,他們不可能完全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在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恰到好處的發(fā)揮下才能得以真正體現(xiàn),。所以,教師應(yīng)注意充分發(fā)揮主導(dǎo)作用,并在關(guān)鍵之處給予點拔,把學生的思維和認識進一步引向深處。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設(shè)計理念和思路。
一讀,疏通字詞,讀通課文;
二讀,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三讀,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
四讀,突出重點,品味詞句;(在這個教學步驟中,始終以“自學”為先導(dǎo),立足“討論式”,教師給予啟發(fā)、重點提示-和點撥歸納,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五讀,暢談體會,深化主題。
閱讀要求明確、具體,循序漸進,學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還學到了閱讀課文的方法,提高了閱讀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一個幽靜的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景色?有段優(yōu)美的文字描寫了這個小村莊的景色,讀一讀。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2、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許多年以后卻被一場洪水沖得無影無蹤。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去探尋其中的原因吧。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的讀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3、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匯報交流:
1、認讀詞語:
各式各樣??應(yīng)有盡有?雨水奇多??沒喘氣兒。
開火車讀??齊讀。
2、指名回答剛才的兩個問題,說出大意即可。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讓我們細細讀課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莊發(fā)生了那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造成小村莊變化原因的句子,用橫線劃下來。
2、學生交流:
a、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句子,你讀了后有什么想法?
(2)、補充句子: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想(???)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引導(dǎo)學生從“誰家、誰家”感受人們砍樹非常隨意。
(3)、引導(dǎo)學生抓住“拎”這個詞與“拿、帶”作比較,思考作者這樣用詞的目的:突出人們沒把砍樹當成一回事情,非常隨心所欲。
(4)、引導(dǎo)學生從“一棵一棵”體會肆意的砍伐,給森林造成的破壞。
(5)、指導(dǎo)朗讀。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1)、你能說說讀了這句話以后的感受嗎?
(2)、你能把省略號省略的文字說出來嗎?
c、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1)、“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边@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直接寫“還有大量的樹木被人們當成柴火燒掉了”?引導(dǎo)學生感受這是多么大的浪費,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舉動?。?BR> (2)、這句話該怎么讀?讓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到,雖然樹木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同時對森林造成的破壞和存在的隱患是令人擔憂的。
d、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1)、這句話中“大雨沒喘氣兒”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的理解嗎?
(2)、學到這兒,你能告訴我小村子最終消失的原因了嗎?
是呀,正如文章結(jié)尾所說的那樣——(出示句子)在這場災(zāi)難過后,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引——一棟棟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等等都沒有了,包括那些曾經(jīng)給人們帶來好處可最終害了人們自己的鋒利的斧頭。
結(jié)語:美麗的小村莊在人們勤勞的雙手下誕生,最終還是在人們過度的砍伐下消失,面對那被洪水沖刷過的荒涼的土地,我想同學們肯定有許多話想說。現(xiàn)在請大家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在警示牌上吧!
六、課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要充分體現(xiàn)了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強化自主意識,發(fā)揮主體作用。本著這個教學理念,我努力從教課文中跳了出來,樹立了為學生而教的新觀念,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參與率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中抓住主線“小村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師生合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是本堂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師生合作相互啟發(fā)誘導(dǎo),體現(xiàn)了一種和諧的自主探究過程,在學生找出所要說明是誰毀掉村莊的理由時,達到訓練學生自主的思維能力,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你能說說讀了這句話以后的感受嗎?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站在被說話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換位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引導(dǎo)學生以語言材料為載體,樂學善思,明理悟情,談體會說見解,不人云亦云,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從過去的重視教學結(jié)果轉(zhuǎn)變到重視教學的過程。在結(jié)課時,我作了一個課文的延伸:你想對哪些亂砍亂伐的人說些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遺憾的是,由于前半節(jié)課的節(jié)奏有些緩慢,造成后面的諸多問題:朗讀訓練的時間不夠充分,訓練的面也不夠廣;對于小村莊消失的理由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課文結(jié)尾一段的含義也來不及討論;學生警示牌的內(nèi)容也沒有當堂完成反饋……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有待我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二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段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北窘M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根據(jù)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后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構(gòu)建,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jié)合,努力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zhì)。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模擬調(diào)查,滲透新知。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模擬調(diào)查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dǎo),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導(dǎo)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放給學生,才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敝械摹八锌扛^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地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要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使課堂討論交流呈現(xiàn)出“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讓學生從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濫伐樹木,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因為“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jīng)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dǎo)的。我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加深后再讀,再體驗,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從而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fā)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母惺軄戆l(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我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五、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三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保護環(huán)境”。課文通過一個小村莊從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愛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沖毀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依據(jù)文本特點、單元訓練重點、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材雖短,但語言樸實,含義深刻,所以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應(yīng)作為教學重點。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重點。
由于本課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作為引導(dǎo)者參與課堂教學的始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觀察、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文本特點和教學目標,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作為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后來小村莊被砍伐、被洪水沖走的情景,也都設(shè)置了圖片,讓學生心靈與村莊的前后情景進行心靈碰撞,這些情境圖片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有全班讀,男女生讀、個別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悟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本文的許多句子含義深刻,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句式訓練,在訓練中,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體會,樹立了環(huán)保意識。兩次句式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村民們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從而造成最終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結(jié)果。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消失了,只剩下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呢?”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在最后的課后作業(yè),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美麗森林郁郁蔥蔥。
(空氣清新甜潤)。
小河清澈見底斧頭什么都沒有了。
天空湛藍深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四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課標版第6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通過質(zhì)樸、深蘊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強烈的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兑粋€小村莊的故事》是這組中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我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它采用了設(shè)置懸念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的變遷的過程及原因。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這堂課中,我采用板塊結(jié)構(gòu),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朗讀法、討論法及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誦讀、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板塊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小村莊的美。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學生充分描繪的基礎(chǔ)上,我出示詩歌,讓學生讀。最后運用簡筆畫,再次展現(xiàn)小村莊的美。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學生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板塊二感情朗讀,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小村莊發(fā)生了什么事的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在學生匯報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dǎo)學生找出描寫雨下得特別利害的句子“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蔽医又笇?dǎo)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這句話,有全班齊讀,配樂讀,個別讀,評讀,賽讀……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然后,我又引導(dǎo)學生運用朗讀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睂W生通過朗讀,說體會,評價,再讀,這樣將“讀”與“思”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越讀越有味,趣味無窮。而且朗讀時的聲情并茂,將學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讀物中去,這就大大增強勁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
在學生充分感受小村莊的毀滅后,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我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并引導(dǎo)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即“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制造者是誰呢?”因為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會質(zhì)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guān)鍵,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開端。我以引導(dǎo)學生質(zhì)疑的`方式,在他們興味盎然時,過渡到第三個板塊的學習中。
板塊三小組合作,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第三個板塊里,我首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參考提示,在小組內(nèi)展開學習,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在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時,我適時引導(dǎo)。這樣做,為學生指明了方向,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而不是讓這一學習方式走過場。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這時,我讓學生匯報自學所得。學生各有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想法。在聽取匯報時,我耐心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xiàn)一種“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學生匯報后,再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對于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讓學生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此時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弊寣W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孩子們,面對著曾經(jīng)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著曾經(jīng)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nóng)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xiāng)親們,你們想說些什么?”我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在這個情境中,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孩子的心是純真的、善良的。他們在傾聽和觀看了觸目驚心的環(huán)境污染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小標語的創(chuàng)作中。一句句熱情的、包含心愿的小標語告訴我們,他們這節(jié)語文課是有收獲的。
最后在優(yōu)美的環(huán)保歌曲中,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五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精讀課文以一把斧頭為線索,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文章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教育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整篇課文緊緊圍繞著“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通過質(zhì)樸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從這個窗口里他們看到了歷史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理念、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有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懂得了愛護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義,教學起來應(yīng)該得心應(yīng)手。學生喜歡美的、動態(tài)的東西,課上應(yīng)該多準備這樣的素材供給學生。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jié)合,努力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zhì)。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dǎo)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啟情導(dǎo)入: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這種設(shè)計直觀的讓學生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chǔ)。
(二)、模擬調(diào)查,滲透新知。
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dǎo),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就會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
(三)、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課里,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引導(dǎo)學生提問,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放給學生,才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敝械摹八锌扛^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地討論,對問題產(chǎn)生了獨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明白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不僅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頭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還有靠斧頭得到的所有不錯的生活。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
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此時,正是討論的最佳時機。討論時,要引導(dǎo)學生有序地發(fā)言,特別注意讓只習慣于說的學生有“聽”的耐心,使羞于發(fā)言的學生有“講”的信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使課堂討論交流呈現(xiàn)出“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討論后――引導(dǎo)學生進行整理,讓學生從這些意見的“聯(lián)結(jié)點”中歸納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濫伐樹木,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因為“讓讀成為語文課上最經(jīng)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dǎo)的。我讓學生在讀中層層加深,加深后再讀,再體驗,讓學生站在“讀者”的地位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到文本的語言魅力,從而體會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四)發(fā)展思維。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完全文后,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母惺軄戆l(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我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
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保護環(huán)境”。課文通過一個小村莊從環(huán)境優(yōu)美、可愛到最后被大雨和洪水沖毀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
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依據(jù)文本特點、單元訓練重點、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材雖短,但語言樸實,含義深刻,所以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應(yīng)作為教學重點。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由于本課篇幅短小,語言簡潔,但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作為引導(dǎo)者參與課堂教學的始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yīng)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與實踐”。本課設(shè)計中,我通過觀察、談話、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dǎo)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jié)合;同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以求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說學法。
依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文本特點和教學目標,采取自主、想象、交流把“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作為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板塊進行教學。
板塊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小村莊的美。
我用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圖”,引導(dǎo)學生描繪小村莊的美麗。學生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看著畫面,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描繪小村莊的美麗。此作法目的在于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的思維處于一種張開的狀態(tài)。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的“美麗”給自己帶來的那種震撼的感覺。后來小村莊被砍伐、被洪水沖走的情景,也都設(shè)置了圖片,讓學生心靈與村莊的前后情景進行心靈碰撞,這些情境圖片讓他們積極地融入角色,走進文本。
板塊二感情朗讀,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新課標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確,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老師講懂的。老師不能以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因此,在“感受小村莊的毀滅”這個板塊中,我主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有全班讀,男女生讀、個別讀,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使其在讀中獲得個人的閱讀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提高。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悟出正是因為這些村民亂砍亂伐,造成了對周圍環(huán)境的破壞,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保護環(huán)境。
板塊三加強詞句訓練,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本文的許多句子含義深刻,既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句式訓練,在訓練中,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體會,樹立了環(huán)保意識。兩次句式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村民們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從而造成最終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結(jié)果。
板塊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適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升華情感,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中。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后,我這樣引導(dǎo)學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消失了,只剩下這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呢?”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爭相發(fā)言。在這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讀讀自己收集的有關(guān)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然后觀看我收集的環(huán)境污染的圖片。在學生情感的波瀾洶涌澎湃時,我鼓勵學生設(shè)計一句環(huán)境宣傳小標語。在最后的課后作業(yè),我要求學生回去調(diào)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情況,把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向了課外,讓語文學習和生活連在了一起。
五、板書設(shè)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shè)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美麗森林郁郁蔥蔥。
(空氣清新甜潤)。
小河清澈見底斧頭什么都沒有了。
天空湛藍深遠。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七
我們成天喊構(gòu)建高效課堂,構(gòu)建高效課堂,何為高效?當然是指目標達成度高的課堂,那我就要問了,如果連目標都定位不準,又何來高效呢?因此,確定一節(jié)課的目標是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首要。再看張s老師的課堂,從過去小村莊的美麗與現(xiàn)在的消失對比品讀,學生朗讀感悟的訓練落到了實處,但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少了點什么呢?我們老是說課文是載體、是憑借,可如何把課文上成語文,卻又茫茫然了。
簡言之,這篇課文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語文的那種能力呢?這應(yīng)該列入課堂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以閱讀角度解讀文本,還要以寫作的角度解讀,找準方法習得點、語言訓練點和能力培養(yǎng)點,張老師注重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方法的提煉。比如在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本最后一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睍r,就要讓學生明確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聯(lián)系上文,這不正是方法的習得點與能力的獲得點嗎?再如泡泡語: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如果在學生說道“砍了樹要再種上時”適時引導(dǎo):當人們栽上小樹苗后,這個小村莊又會變成什么樣呢?樹木――小河――村莊――這就會把學生剛剛學到的詞語變成積極詞匯,這就避免了把這節(jié)課教成品德課,而是在自然的滲透了環(huán)保意識的同時,又懂得環(huán)保的方法,還發(fā)展了學生語言的表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八
1、引導(dǎo)學生讀通課文內(nèi)容,了解一個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有關(guān)句子的意思。
4、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學生收集有關(guān)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兩課時。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1、輕聲讀課文,再想一想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把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再往下讀。等讀完全文,原來讀不懂的可能就會豁然開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細思考,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環(huán)境被破壞的有關(guān)圖象和文字資料。
3、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a.讀準帶拼音的詞語。
b.讀準多音字。
c.去掉拼音讀詞語。
d.去掉詞語讀生字。
3.小組為單位,輪流認讀生字。
4.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lǐng)讀生字詞。
1.指名小組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全班評價、教師指導(dǎo),重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分組朗讀,要求:反復(fù)練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巡視,相機指導(dǎo)。達到要求后全班齊讀。
3.鼓勵學生質(zhì)疑,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沒有了?
(2)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引導(dǎo)學生在思考中讀懂課文。
1、通過學習課文,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過交流材料,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huán)境保護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tài)平衡的意義。
班內(nèi)匯報:(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jié)果為自己家園創(chuàng)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jù)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huán)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jīng)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yīng)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談體會時,引導(dǎo)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砍伐樹木導(dǎo)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毀滅村莊的現(xiàn)象中,找出深層的原因,明白人們?nèi)狈Νh(huán)保意識是其根本原因。從而認識到,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綠色家園的重要。
在談話中引導(dǎo)學生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環(huán)保意識教育,鼓勵學生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調(diào)查周圍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一些問題,親自做有益環(huán)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次墻報。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九
1、認識15個生字新詞,重點指導(dǎo)“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悟出其中蘊含的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護樹木,保護大。
一、激趣導(dǎo)入課題。
1、示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村莊”用自己話簡要敘述出來,并用一個詞說說你的感受?(美麗),就是這么美麗的村莊卻在多少年多少代以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知道為什么嗎?板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2、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認識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卡,學生找出書上相應(yīng)的詞,重點指導(dǎo)“冒”是“曰”字頭不是“日”字頭;區(qū)別“犁”與筏“黎”、“擴”與“括”意、形、義。
三、過度,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小村莊的,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讀1-4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把你知道的`用“——”畫出來或作上批注。
2、小組交流,把你的收獲同你的組員共同分享。
3、學生匯報,知道了什么?還知道了什么?……。
板書:美麗的村莊、裸露。
圍繞“裸露”展開學習,老師引導(dǎo),什么地方裸露了,為什么裸露了,這些樹木都到哪兒去了?學生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讀出來,并談?wù)勼w會。
4、你們認為他們這樣做對嗎?你想對這里砍樹的叔叔阿姨說些什么?
過渡,一棵棵高大的樹木被人們白白地砍了,美麗的村莊到處變得裸露,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5、有感情地朗讀1-4自然段。
四、過渡:小村莊的樹被人們白白地砍掉多可惜呀,不僅如此,而且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又怎樣呢?學習5-6自然段。
1、默讀5、6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用你喜歡的方式把你知道的表示出來。
2、學生匯報(聯(lián)系我縣9·4洪災(zāi)進行體會)、板書:洪水卷走。
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看多媒體,“洪水卷走的村莊”想象哪些沒有了?(房子、家具、斧頭……甚至人也沒有了)。
3、看到這種情景,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難過,痛苦)。
4、有感情地朗讀5-6自然段。
五、回顧板書,進行對比,整體感知全文,并板書“變”。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我們今后應(yīng)該怎么做?
七、拓展練習:以每一個組為單位辦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美麗的村莊。
裸露。
板書。
變
什么都沒有了。
洪水卷。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yīng)有盡有、鋒利、喘氣兒、”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lǐng)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用文字表達自己對保護環(huán)境重要性的認識。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1、如何調(diào)整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對話。2、校園網(wǎng)絡(luò)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教學實效性。
課堂反饋(檢查第一課時的教學效果)課文講解(分析課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感悟文本深意。)習作訓練。
評價方式1、訓練反饋數(shù)據(jù)積累。2、當堂習作的訓練。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一
課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提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為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通篇文章沒有一處遣責人們?yōu)E砍濫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遣責。
學習本篇文章的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的難點是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課堂實錄。
一、情境導(dǎo)入:
師:今天老師將帶大家走進一個小村莊,來,我們一起到小村莊去看看。用cai課件出示,一組組圖(青山綠水藍天)。我們接著往下看,課件出示課文中第二幅插圖,這是這個小村莊后來的樣子。小村莊為什么會成為了這個樣子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5面,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完后把生字多讀幾遍,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讀課文。
老師檢查生字和難讀的句子是否會讀了。
師:請同學樣再讀課文,讀完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再讀課文,口述知道了什么。
三、對比促思,讀中悟理:
師:剛才同學們說開始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究竟有多美呢?在課文中找出寫小村莊美的句子,在旁邊寫上一個美字,再讀讀這些句子。
生口述句子,師板書:樹綠水清天藍空氣清新。
師:那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小村莊中會有什么感覺呢?
生:會感覺很幸福、開心、愉快。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個句子。
(指導(dǎo)感情朗讀,并評價,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村莊的美,為后面的學習打下情感的基礎(chǔ)。)。
師:(聲調(diào)低沉)小村莊如此美麗,但許多年后的一天,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課件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指名讀這句話。
師:什么都沒有了,什么指哪些?哪些沒有了?
師:指導(dǎo)理解這句話,相機擦去板書。課件中的“什么”“一切”以紅色顯示。
師:先前那么美的小村莊此時什么都沒有了,你的心情怎樣?
生: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我感覺很難受很傷心。
師:好,請同學們把你們的沉重你們的難受你們的傷心用你們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生自由讀。
指生讀,師評價。
師:早先那么美的小村莊,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留下。小村莊為什么會什么都沒有了呢?下面老師想請大家分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4自然段,同學們自己來找答案。
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建議。
生自由讀,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師參與到活動中。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在學生交流中重點指導(dǎo)理解:
其中:誰……誰……?裸露……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dǎo)朗讀)。
板書: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其中:一年年??一代代??不斷???不斷??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dǎo)朗讀)。
師: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致使土地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減弱。大塊大塊的土地暴露在外面,當有洪水來時,泥土很快就會被沖走,形成更大的災(zāi)難。
表面上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們卻不知道巨大的災(zāi)難正悄悄地向他們襲來。
結(jié)果怎樣呢?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
師:大雨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
指導(dǎo)學生理解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生活在小村莊的人們?yōu)殄e誤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村毀人亡。
指導(dǎo)朗讀這段話。
師: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再讀: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此時,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
生:我想說……。
四、系生活實際,拓展文本:
師:說說自己收集的資料,目前還有哪些地方有這樣的現(xiàn)象?
生:我知道還有……。
師: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護環(huán)境?
生: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
師:課后老師給大家留了一個綜合性學習的作業(yè)。
課件出示:綜合性學習提示。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本身是一節(jié)中年級的課,針對三年級的教學要求及對整篇文章的把握來看,在開課之初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特點,讀難讀的生字,讀難讀的句子,將課文讀通讀順。很好的落實了中年級對字詞句教學的要求。
在文章內(nèi)容的課解上,本節(jié)課采用的是對比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體會小村莊開始時的美麗,用美的文字感染學生,讓學生展開想像,會是個怎樣美麗的小村莊,生活在這樣美麗的小村莊中會有什么感覺,帶著這樣的感情讀,讀中體會,讀中享受。緊接著就直面小村莊被沖毀后的慘狀,給學生以對比,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著重體驗什么都沒有了的心情,那一種失落那一種遺憾是發(fā)人深省的。有了這樣的一個情感基礎(chǔ),再來有層次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重點句子重點理解,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可以說因著對文章的理解,朗讀可以是算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在此也水到渠成了。
但在這節(jié)課中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那些圖片的感受,是放在開課之初給學生一個感觀上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引導(dǎo)學生很快的進入到課文,還是放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在體驗小村莊的美麗時再來看這些圖片,這還是一個有待商討的問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二
【教材簡說】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村人對樹木的過度砍伐,最終被無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們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還揭示了人類破壞自然、傷害地球的種種錯誤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學習目標】。
1、指導(dǎo)學生朗讀課文。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村莊變化的原因;理解重點句子,并力圖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個詞(板書:故事)。同學們喜歡聽或看故事嗎?老師也喜歡。其實許多故事里都蘊藏著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導(dǎo)著我們怎樣去生活,怎樣去做人。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故事,關(guān)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補充課題)。
2、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題目。讀了題目,你腦海中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課文。
1、哦,這么美麗的小村莊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們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看看課文圍繞小村莊的美寫了哪幾種景物?(齊讀)。
2、生回答,師畫詞語:。
3、課文又是怎么具體地把小村莊的美描寫出來的?
(2)小河——村邊是清澈見底的小河,這樣能體現(xiàn)出清澈見底嗎?怎么才能體現(xiàn)?發(fā)揮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書:清澈見底)。
(4)天空——深遠湛藍。
(生自由讀。誰想展示一下個人風采?指名讀,評價,再讀)。
5、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你們喜歡嗎?那我們就用喜歡的的語氣再來讀出小村莊的美吧!
學生自由練讀。
6、小村莊是多美啊,同學們還想去看一看嗎?……(出示小村莊的美景,感受其美。)。
過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可真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已經(jīng)被(出示課文插圖3)咆哮的洪水沖得無影無蹤了。
7.引導(dǎo)質(zhì)疑:同學們,這個時候你最想問的是什么?
過渡:其實,小村莊被沖毀的原因就藏在課文中,請同學們讀一讀2——4自然段。
四、探究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學習第2——4自然段。
1、把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來,(合作交流:1、讀一讀:2—4自然段;2、畫一畫:小村莊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說一說:從畫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a、從這個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說明砍了很多樹。)。
b、那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指導(dǎo)讀)。
a、問: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么?(時間很長)每一年,每一代都這樣砍樹,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指黑板)。
b、這個省略號還表示什么?想像一下,這個小村莊慢慢地變成了什么模樣?
3)那樹木變成了(引生讀句子)(多媒體點句子)。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大大小小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煙囪冒出的濃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詞說明砍的樹多?(一棟棟、大大小小、各式各樣)。
b、是呀,村民們用樹木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墒菢淠镜淖饔脙H僅是造房子,做家具、當柴燒嗎?,樹木還有什么作用?(遮風擋雨)。
表演:(師說:一陣猛烈的風吹過,生演,師說:看,幾棵小樹長高了,生手拉手站在一起,風吹不動)。
3、小結(jié):你們看,樹木的作用不僅僅是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還可以凈化空氣,遮風擋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那你們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樹,心情怎樣?(難過)請同學們用難過的心情去讀這個句子。
(指導(dǎo)讀)。
是呀,小村莊的人們并沒有意識到亂砍樹木,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使這樣美麗的小村莊就這樣被洪水沖走了。
5、看,一場洪水就這樣把小村莊給毀了(出示課文插圖2)?。
想像一下,你們聽了心情會怎樣?
6、小結(jié):什么都沒有了。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師: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師: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家具,整個小村莊都沒有了。是斧頭令村民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卻又是斧頭,令村民們失去了可愛的、賴以生存的家園(板書:消失)。歸根到底,造成災(zāi)難的罪魁禍手是什么?(板書:亂砍濫伐)。
這時,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難過,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讀吧——。
3、同學們,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在悲劇沒發(fā)生之前你想對村子里的人說些什么話?
(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村民的勸告表述出來。)。
六、課外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收獲?(板書:保護環(huán)境)只要保護環(huán)境,我們的家園才會美麗。
2、那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
(1)不亂丟垃圾。
(2)愛護花草樹木。
(3)保護益蟲益鳥。
(4)同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做斗爭。
(5)宣傳環(huán)保知識。
六、總結(jié):是啊,小村莊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們?nèi)祟惞灿械募覉@——地球!卻只有一個,所以(出示作業(yè))如果我們破壞了大自然,那我們最終還是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攜手起來,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板書】。
亂砍濫伐。
美麗????????????????消失。
保護環(huán)境。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三
生:我心里很難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被一些無知的村民全毀了。
生:我感到很惋惜,居民們把一棵棵大樹都砍掉了,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生:我很同情村里的居民。由于他們不懂得保護大自然,任意砍伐樹木,最終害了自己。
師:從課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村民們?yōu)E砍濫伐,不懂得保護樹木?請同學們再仔仔細細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相關(guān)的詞句。
生:“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撿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睆膬蓚€“誰”字可以看出在村里,誰都可以上山砍樹,而且沒有人會制止他們。
生:從“拎”字也可以看出當?shù)鼐用癫欢帽Wo樹木,什么時候想用木頭了,就拎起斧頭到山上濫砍濫伐。
生:小伙子為了蓋新房娶媳婦就去砍樹。
生:老人們把一棵棵小樹砍下來背到家里當柴燒。
生: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為了做各式各樣的農(nóng)具去砍樹。
生:氣憤。村子里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制止這種行為。
生:心痛。村民們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
師:從課文中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到居民們在變本加厲?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大地不斷擴大……”從“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連同村民們的子孫后代也在砍伐樹木,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整個村莊的樹木都會被砍完的。
生:山上到處是光禿禿的樹樁,沒有了鳥語,沒有了花香,整個村莊死氣沉沉的。
生:天灰蒙蒙的,空氣中到處彌漫著一粒粒沙塵。
師:是??!更可怕的是,一場災(zāi)難正悄無聲息地向村民走近,洶涌的洪水即將無情地吞噬整個村莊!
[反思]。
心靈對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種上的溝通,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對話的相互作用,讓學生達到實踐語言、發(fā)展思維,獲得啟迪的目的。本案例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他們互相傾聽著、互相解讀著、互相體悟著。學生圍繞話題閱讀,在與語言文字的反復(fù)接觸中,不斷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想象、情感介入到對文本的層層解讀中,使對話得以深入。同時,在老師的引導(dǎo)、點撥下,在多層面、多角度的對話過程中,學生不斷釋放自己的潛能,不斷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這既是學生和作者心靈的交融,也是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生命的互動。
我們期待這樣的課堂,我們期盼這樣的心靈對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詞所蘊含著的道理。
3.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教學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有關(guān)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美麗)的小村莊(鋒利)的斧頭。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2.誰能讀出小村莊的美?【指名讀】。
3.學學這個同學的朗讀,把小村莊的美讀出來。【齊讀】。
三、感受災(zāi)難。
2.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的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小村莊消失的原因從課文中找出來,動筆畫一畫。開始吧。
3.請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a.老師發(fā)現(xiàn)你有幾個詞讀得很重,你為什么要這么讀呢?
b.比如說兩個“誰”字。我們用這個句式做一個說話小練習。你能接著往下說嗎?
c.誰家,誰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好像每個人都行,想去就去。樹愛砍就砍,沒人阻止。)。
d.誰能表演一下“拎”的動作呢?(拎:態(tài)度隨便)。
e.一棵一棵說明了什么呢?(砍的樹多,沒把砍樹當一回事,態(tài)度無所謂)。
【2】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誰來說說“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樣的?(光禿禿的,沒有遮蓋的)。
【3】裸露的土地出現(xiàn)了,人們開始注意了沒有呢?你從哪里能看出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a.兩個“不斷”,你了解到什么?(人們沒有停止砍樹,越砍越多)。
b.請注意這里的省略號,假如請你在省略號這里補充一句,你怎么填?(對森林的破壞越來越嚴重)。
c.【出示課件,原先的小村莊和現(xiàn)在的小村莊的對比】。
這一片茂密的樹林不見了,你們看到了……。
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現(xiàn)了,你們會感到……。
災(zāi)難讓你們擔心著急,帶著這種感覺把這句話說一遍。
【4】這一棵一棵的都變成了什么?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a.三個“變成了”,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說明了什么呢?(人們把樹都砍了,森林沒有了)。
c.除了這些,村民們還用樹木做什么呢?(燒火做飯)。
d.你覺得這種做法怎么樣?
是啊,要蓋好一棟棟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樣的家具,要做好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頭啊,要砍多少的樹啊,更遺憾的是,人們?nèi)紵龢淠?,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輕易的破壞方式啊!
【5】不過,小村莊的人們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因為,【課件出示】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都不錯。(漏字“還”)。
為什么要加上“還”字呢?(勉勉強強,馬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錯)。
【6】終于,災(zāi)難來臨了【課件】。
a.誰來告訴我,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沒停止)。
b.還有哪個詞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說明下雨時間長,雨水多)。
c.誰來把這沒喘氣兒、愛發(fā)脾氣的雨水讀出來。
【7】這么大的雨水沒有樹林的阻擋,順著山坡變成洪水,為什么會這樣呢?
【8】小村莊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沒了,指的是什么沒了呢?【板書】。
四、拓展。
a.學到這兒,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
b.你還收集了哪些類似小村莊這樣的悲劇呢?【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五、結(jié)語。
就是這把鋒利的斧頭使這美麗的小村莊消失了,這斧頭不僅僅是斧頭,它代表了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這樣一句話,人類不給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會給人類留后路。同在藍天下,我們應(yīng)該共享大自然,保護大自然,讓小村莊的悲劇不再重演。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朗讀,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激活學生審美體驗,使他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接著讓學生說一說這么美的小村莊最后怎樣?讓學生體會“什么都沒有了”,為此感到惋惜。讓學生在自由質(zhì)疑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強烈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通過指導(dǎo)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來了解人們的行為給小村莊帶來的破壞,以及感受這種破壞所造成的悲慘結(jié)局。朗讀指導(dǎo)方面,主要采用以讀促悟,以悟帶讀的方式。
課上完了,盡管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算是讓我飽受了一次艱難的蛻變過程,至少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實際上,在試教過程中我已認識到自己的癥結(jié)所在,由于性格的原因吧,我很難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做到激情洋溢,不易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烘托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活力,因此,這節(jié)課顯得沉悶,給學生和聽課老師留下的印象不深。在指導(dǎo)朗讀這個方面,齊讀現(xiàn)象較多,對個別學生的關(guān)注程度不夠。在課件的設(shè)計,如果能夠適當加上一些動畫影音效果,使得情境更加具象生動,收到的效果應(yīng)該會更好。教學過程中,大致能和預(yù)設(shè)一致,能夠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引導(dǎo)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對村莊變遷原因的感悟,對“變成了……變成了……變成了……”的表達方式的揣摩,對關(guān)鍵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得的斧頭”的體會、朗讀等,將人文的熏陶融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之中。不過由于經(jīng)驗不足,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夠,一些過渡銜接較為牽強,而且問題設(shè)置不夠清晰,往往當一個問題出來以后,學生一時解決不了,我就急迫地想要引導(dǎo)他們,于是又臨時加入一些新問題,使學生手足無措。所幸聽評課老師們中肯的意見讓我受益非淺,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把這些致命傷逐步解決。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五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繼續(xù)訓練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蘊含著的道理。
讀懂課文,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指導(dǎo)學生觀察圖畫,根據(jù)圖畫加以想象,說一說這篇課文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來并小組解決。
2、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說的故事說一說。
3、質(zhì)疑問難。
4、帶者問題再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試著讓學生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原來的美麗。
(3)再讀一讀,深入感受。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疑。
(4)學習該段生字。
1、把第一和第五個自然段連起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毀滅的?
2、小結(jié):惋惜。
1、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掌握的情況。
2、聯(lián)系第一與第五段思考:是誰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1、學生瀏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齊讀。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
(3)談一談你讀懂的,未懂的組織同學共同解決。
3、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反復(fù)讀第三自然段。
(2)把一間間、一棟棟、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工具說一說,畫一畫。
(3)討論理解: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4)說一說你從這一段指導(dǎo)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去掉還跟原句比較出問題的實質(zhì)。
(3)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
5、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試試。
(2)什么都沒有了是指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還有也沒有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個手抄報。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六
教材理解:本文語言通俗易懂,故事哲理性強,讀了讓人深思。文章通過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不要亂砍伐樹木,否則最后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的道理。
教學理念:努力體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我讓學生通過多次的閱讀,自悟出道理,有困難的進行適當點撥。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生命對話,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學目標:
1:充分感悟到大自然與人類的關(guān)系是相互的,保護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破壞環(huán)境就是毀滅人類,引導(dǎo)學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讀9的生字,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流程。
分為三個版塊教學。
第一版塊:通過課題提問進入:小村莊是怎么樣的呢?
(1)課題出示。
師問:你看到這個題目,很想知道什么?
預(yù)設(shè)問題:這是個怎么樣的小村莊呢?
(2)學習第一自然段,用朗讀和想象表達出村莊的美麗。
1、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村莊吧,結(jié)合書上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讀一讀書上的句子,誰能讀得特別美麗。
順勢而學習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3、學習寫作方法。
用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寫出了山、小河、天空、空氣。
4、背誦。
第二版塊:對比教學,引發(fā)思考。
(1)提問:這么美麗的村莊,最后怎么樣了呢?
(3)出示最后一句話: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讀了這句話,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
難過,可惜等。
讀著讀著,我的腦中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原來美麗的村莊哪里去了呢?
先通過預(yù)習自由回答,然后進入第三版塊學習。
第三版塊:研究為什么村莊有如此大的變化?
成立小組,然后由小組組織學習,
要求:1、先小組合作讀,
2、劃一劃有關(guān)原因的句子。
3、談一談你的看法。
4、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總結(jié):大自然是人類生活的搖籃,我們只有保護好大自然,才能幸福地生活,人類破壞大自然就等于毀滅自己。
作業(yè):
思考:假如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都不去收拾,這里將會變成什么?
寫一寫小片段。
設(shè)計作業(yè)思考: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入大自然,讓他們自己感悟到環(huán)境的惡化,但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以小見大的哲理,所以我不要求學生去調(diào)查什么衛(wèi)生部,調(diào)查國家的環(huán)境,也讓學生以小見大,從身邊的環(huán)境著手,讓孩子走進現(xiàn)實生活,隨后有所啟發(fā)就可以了。在語文園地二中還有口語交際《我們能做點什么》,那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延伸到更深層次的教學。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七
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的小村莊,山坡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的河水清澈見底,空氣清新甜潤。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子,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的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便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還都過的不錯。不知過了多少年,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大雨才歇了口氣,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鋒利的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這就是人們破壞大自然所受到的報應(yīng),我們應(yīng)該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家園!
彬縣實驗小學三年級:閆紫儀。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八
課前談話:我們昨天已經(jīng)是朋友了,你們這個班是個充滿自信的班級,你看他們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睜大,腰挺直)。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上課。
師:小朋友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不太喜歡這種稱呼。小朋友們好!
生:大朋友好。
師:好,孩子們,咱們今天學習一個新的課文,齊讀課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放錄像:小村莊原來的面貌。
師:這就是村前的那條小河,小河的水唱著歌向遠方流去,一棵大樹伸展著茂密的枝葉,濃濃的綠蔭之中,就是這美麗的小村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就在課文里呢!請打開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
師:講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認識。
師:我們把生字都勾劃出來,和同桌讀。借助拼音把它們讀準,讀給同桌聽,趕快行動。
生讀。
師:不少孩子都劃好了,別忘了讀給你的同桌聽啊。都讀好了嗎?回答我的問題時聲音要大一點。剛才,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誰來讀一讀本課的詞語。
出示詞語:斧頭。
指名讀。
師:請大家跟著他讀。下一個――。
生:蓋房。
師:會讀的一起讀這個詞。這個詞可不好讀,讀什么?
生讀:造犁。
師:我不喜歡你們齊讀,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非常好,平翹舌都讀得很準。咱們城市的孩子沒見過犁,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詞,一起讀。
生讀:造犁。
師:下面這個詞又不好念。
生讀:裸露。
師:是這樣讀嗎?你來讀。誰來教他讀。
生教讀。
師:大家一起讀這個詞。
生讀。
師:下面一個詞誰愿意讀。
生:柴煙。
開小火車讀。
不斷減少擴大家具隨著冒出柴煙。
師:誰來提醒大家寫這個字,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
生:千萬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寫成目字。
師:是日字嗎?
生:不是。
生:上面那個日字下邊不用封口。
師:日字是扁的嗎?
生:不是。
師:這個字寫時注意什么?
生:下邊的目字要寫得窄窄的。
師:再仔細看,第三筆和第四筆寫時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本子上寫。你寫一個不滿意就再寫一個。
指導(dǎo)書寫。
投影出示學生寫的生字。
師:好了,咱們繼續(xù)往下讀。你會讀你要搶著讀。
搶讀:洪水何處包括……。
師:真不簡單,全都讀對了,這么多生字都認識了,了不起!這回再讀課文我們就不怕了。讀課文,待會兒選擇你最熟的段落,讀給每個老師聽。
師:誰來讀讀。
生讀。
師:來,我們男女生賽讀。
女生讀。
師:咱們女孩子讀得真好。來,男孩子讀。
男生讀。
師:咱們男女同學都讀得很好,我們一起讀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
師:我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聽第六自然段了。來,我們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生齊讀。
師板書:什么都沒有。
師: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生:指那個小村莊,外面下著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莊沒了,
師:他說小村莊沒了,誰來補充,所以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這些房子和樹木都被樹木沖走了。
師:你是說用斧頭砍下的樹變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樹家具都被沖走了。
生: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沖走?
師:你善于提問題,是聰明的小朋友。
生:樹木減少會造成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嗎?
師:你很會提問題,說明你認真讀書了。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提得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這個問題我們仔細讀課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和這個問題有關(guān)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開始!
生讀。
師:好,不少孩子已經(jīng)找到答案。下面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小組交流。
師:因為什么呀!
生:他們把樹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懲罰。
生:他們把樹砍掉了,變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處罰。
師:說得真好,把書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讀相關(guān)句子。
師:一棵棵?是嗎?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師:家家都這樣砍行嗎?
生:不行。
生:很長。
師:這樣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樣――。
生:裸露。
師:一起看看這。
出示: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板書:裸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土地在悄悄地變化。
師:樹砍了,土地變化了,小村莊就沒了嗎?你說。
生:因為蓋房。
師:還有嗎?
生:把樹全砍了。如果有樹,小村莊就不會被沖走了。
師:第幾自然段寫的是小村莊被沖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師:一起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莊。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錄像:不幸降臨到那曾經(jīng)美麗的小村莊。滾滾洪水(課件臨時有點問題,沒能放完。)。
師: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那洪水中飄搖的小村莊,我們只能到課文中去看看。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
師:再一起讀。
生齊讀。
師:多美的小村莊啊,就這樣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沒有了。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
生:小村莊就這樣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么樣?你來說。
生:我覺得小村莊這樣做對環(huán)境很不好。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師:讀出你的心里感受,讀吧。
生讀。
師:請坐,想讀的一起讀,讀出你們各自的感受。
生齊讀。
師:親愛的'小朋友,先前那個小村莊的故事結(jié)果是那么令人遺憾,引人痛惜,但給人們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再思考,好嗎?下節(jié)課老師要檢查你們課外搜集的環(huán)保的資料。
課文。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十九
自從上次小村莊被洪水沖走后,人們被洪水淹沒了,房子給洪水沖走了。小村莊的人在傷心難過后也后悔極了。今日的悲痛全是人們?yōu)榱藞D一己之利,把村莊砍的砍,挖的挖所造成的。
經(jīng)過人們的努力,政府的關(guān)心,現(xiàn)在的小村莊又建起來了,郁郁蔥蔥的森林,村前的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就這樣,政府又叫人們種樹。并說:“大家一起保護環(huán)境吧!”現(xiàn)在的小村莊,人們都聽政府的話再也沒有砍樹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綠油油的,美麗的花漂亮極了!現(xiàn)在的人住在小村莊可幸福了,熱天的夜晚,人們吃飽飯坐在大樹底下,一邊聊天一邊撲扇子,晚風吹來,大樹和扇子為人們疏風散熱,螢火蟲也帶著照明燈過來湊熱鬧,聽著人們述說著村莊神奇美麗的故事,等人們散會時,螢火蟲會為人們照亮回家的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們又會圍在用炭燒的火爐旁取暖,并談?wù)摻衲甏筘S收的經(jīng)驗,和來年春耕的計劃,人們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露出開心的笑臉。
小村莊變了,變得如此美麗,如此讓人流佟。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篇二十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yīng)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