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專業(yè)15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適當調整。教案的評估要客觀準確,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學習效果。通過仔細研讀這些教案范例,可以了解到教案的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配合和呼應的。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一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的讀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
    投影片。
    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說古代的一位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2、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誼。
    1、課文有5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效果。
    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和多音字。
    報答不了。
    指名試讀課文。
    1、提示注意點。
    2、學生練習描紅。
    1、抄寫詞語。見文后練習3。
    2、讀課文。
    細讀課文。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這首詩。能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
    圖片。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孟郊要出遠門,他母親是怎么想的?從哪兒看出母親是在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的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一線線地縫。
    2、指名讀。
    3、這一自然段講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
    1、母親送兒子,會說些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2、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聽了有什么反應呢?他會想些什么呢?(孟郊會想: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所以傷心得要流淚,眼睛濕潤了)。
    3、看圖,誰能說說自己對第2自然段內(nèi)容的體會。
    看母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舍難分!他們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動了。
    4、指名讀。
    1、出示掛圖,問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讀,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陽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4、這一節(jié)寫了孟郊上路時所見所感。
    1、這首詩是孟郊在什么時候寫的?詩題是什么?孟郊為什么要寫詩?(他不能忘記母親的恩情)。
    2、誰能讀讀《游子吟》。
    3、理解詩歌。
    這篇課文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給他縫補衣服,天明送別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歲寫的《游子吟》這首詩,反映詩人不忘母親的恩情。
    學生談體會。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指導背誦,課堂練習。
    背誦《游子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
    課堂練習。
    1、利用板書,引導背誦。
    2、分兩個大組,一個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
    3、同桌交替背、聽、互評。
    4、指名背誦。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補()摸()恩()。
    撲()漠()思()。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沐浴著()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啊!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課件。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同學們都認真自讀了《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想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嗎?那么請你再讀讀課文,待會兒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出示:
    n我想讀書。
    n我想說話。
    n我想提問。
    二、初學古詩。
    出示古詩。
    (1)指名讀。(2)請學生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首先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孟郊的'母親對孟郊好不好,好在哪里?
    (1)抓住忙著、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體會母親的恩情,指導朗讀。
    (2)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母親邊縫衣邊會想些什么呢?誰能用上下面的句式說一說。
    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得給他。
    總結:想著讀著,讀著想著,我們就能把書讀懂了。再一起讀一讀,你會有更深地體會。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空埬爿p聲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你能讀出母親的擔憂嗎?邊讀邊畫一畫。
    1、指名讀這一段。。
    2、出示第一句。
    母親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親是多么地不舍呀,想一想這句該怎么讀?
    3、一句話一顆心,母親的恩情還表現(xiàn)在她的語言上。出示第二句: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一生讀)師:這就是娘的叮嚀呀!
    (一生讀)師:這就是娘的囑托呀!
    4、出示:他看到母親。
    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就是即將遠行的孟郊,看到滿頭白發(fā)的母親,你不想說些什么嗎?
    出示:母親呀,您的白發(fā)就是為我的結果??!
    學生說。
    師:讀到這里,你對母親是否有了更深地了解?母愛是偉大的,又是平凡的,他的愛就體現(xiàn)在那些細微的事情上。教師引讀一二段。
    孟郊回憶著這一幕幕,不由地寫下了下面的詩句: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五、教學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別了母親,獨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讀后用上這樣的句式說說你的理解。
    孟郊看到太陽,覺得它就象。
    而路上生機勃勃的小草就象。
    我們這些孩子,無論怎樣,都??!
    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游子吟》記錄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寄托著兒女對母親的恩情,輕輕地讀這首詩。(配樂朗讀)。
    孟郊到了50歲,還一直不忘母親的恩情,同學們,你們的記憶里,一定也有感動著自己的事情吧。誰來說一說。
    六、感情升華。
    最后,讓我們一起用心來感受這樣一首贊美媽媽的歌曲!
    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
    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永遠記住母親的恩情,從今天起,做一個體貼媽媽,孝敬媽媽的好孩子?。ㄏ抡n)。
    附板書:
    孟郊銘記在心。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三
    這篇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游子吟》。并提供了相關的知識背景,展示了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
    這篇課文與學生在一年級所學的《詠華山》類似,屬于文包詩類。教學中,應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借助課文提供的幾幅插圖,加強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增強對詩句的感受,從而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5個只識不寫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一、以詩揭題。
    1、小朋友們,你們還會背這首詩嗎?(出示詩題:游子吟),集體背誦。
    2、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根據(jù)回答板書:孟郊,學習生字:孟,讀準字音)。
    3、孟郊為什么要寫這首詩,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母親的恩情》,認真讀好課文,你一定會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學習生字:恩,注意讀音和字形。
    二、初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通讀順課文。
    2、圈畫出本課生字詞,標明自然段序號。
    3、在課文中畫出與答案有關的句子。
    三、課堂檢查交流。
    1、指名分段讀課文,隨課文檢查生字詞。
    2、簡要回答思考題。
    四、精讀課文。
    1、孟郊為什么要寫《游子吟》這首詩呢?
    學生。
    自讀(13)段,思考:孟郊的母親對孟郊的恩情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1)、理解出遠門就是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縫補,就是縫新衣,補舊衣,為兒子出遠門正做著準備。
    從這里你能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師小結:是呀,俗話說:兒是娘的心頭肉。兒要遠行,母親怎么舍得,怎么不牽掛呢?她要把對兒的思念,牽掛,縫在那細密的針腳里。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
    有感情朗讀上面句子。
    4、母親又是怎么把思念牽掛說出來的呢?出示句子: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5、指導看圖:在村口的大柳樹下,母子作最后的告別。從哪里可以看出母親舍不得郊兒,郊兒也舍不得母親?讀句子,理解母親話語中的思念和牽掛。
    看郊兒的動作、神情,體會郊兒舍不得離開母親。
    6、師:這是一個不忍離別的場景,這是一場母子情深的感人離別。
    7、看第三幅插圖、讀第三段。說說看到些什么,讀懂了什么?
    理解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迷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8、師:孟郊看著陽光照耀下生機勃勃的小草,他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迷的針腳。他想到了誰?他怎么想的?讀句子: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
    9、比較: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沐浴著陽光的小草,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哪句好?體會反問句所起的強調作用。
    10、孟郊心里還有一句話沒說出來,你能替他說嗎?
    享受著母愛的孩子,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
    11、指導朗讀第三段,讀得意味深長。
    12、讀詩《游子吟》,理解意恐,三春暉。
    13、讀最后一段,從哪些地方讀出孟郊永遠銘記母親的恩情?
    理解:銘記,抓?。?0歲,寫成了,著名,想象孟郊從十幾歲到50歲,這么多年來,一直牢記著母親的恩情最終寫成了小詩《游子吟》,體會孟郊不忘母親養(yǎng)育之恩。
    14、再讀《游子吟》,說說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四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xiàn)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2、出示生字、教認。
    3、“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
    4、出示: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6、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
    2、朗讀課文。
    1、指名讀。
    3、看圖1:請小朋友看看圖再讀讀書說說你又看懂了什么,讀懂了什么?為什么?(從點的油燈可以看出她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地縫著一線線地縫著,從母親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4、看了圖,我們對這段話的意思體會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這段內(nèi)容就是寫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BR>    (1)誰來讀讀這句詩?
    (2)誰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詩?
    (3)齊聲讀讀。
    5、比賽讀第一節(jié):指名讀齊讀。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讀了第一、二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教師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BR>    提示: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
    4、看圖2,誰能說說自己對第二自然段的體會?(看母子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分難舍!他們的深厚親情太感人了)。
    5、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詩中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BR>    (1)誰能有感情地讀讀。
    (2)誰能說說“意恐”的意思?
    6、、這一節(jié)寫了孟郊上路,母親送他時依依不舍的情景。齊讀。
    1、出示圖3,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節(jié)。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這句話中把太陽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R>    誰能讀出要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讀這句詩。
    5、這首詩是孟郊什么時候寫的?齊讀第四節(jié)。
    6、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7、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話想說。
    1、分析字形。
    “恩遲言寸著”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來記一記。
    2、指導寫字。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1、抄寫這節(jié)課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這首詩的意思和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1、指名有感情地讀課文。
    2、《游子吟》這首詩你也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比賽讀。
    1、看圖背誦這首詩。
    2、同座位點背。
    3、指名讀,齊背。
    1、比一比,再組詞。
    補()摸()針()恩()。
    撲()漠()什()思()。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孟郊()著身上的衣服,()著那又()又()的針腳,心里想,母親對我的()不就像這()?沐浴著()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啊!
    3、默寫《游子吟》這首詩。
    4、學了這篇課文,你此時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呢?用兩三句話寫下來。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五
    2老師很羨慕你們,你們都有一個好媽媽,老師更為你們的媽媽感到欣慰,因為你們從小就銘記母親對你的恩情!而孟郊同樣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在他50歲時寫了著名的詩篇《游子吟》。千百年來,多少游子吟誦這首詩時心靈震顫,熱淚滾滾,他道出了每個游子的心聲,哪位同學愿意為在座的同學和老師吟誦這首詩。
    二出示古詩:指名朗讀。
    這首詩為什么如此動人心弦?它蘊涵著怎樣的深意呢?讓我們帶著這首詩走進課文中去細細地品位,去感悟。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
    2?(出示“忙著”)“忙著”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用忙著來說句話嗎?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正忙著給孟郊縫補衣裳?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板書(夜深縫補衣裳)。
    3?結合詞語“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忙著。從這句中同學們還體會到了什么呢?(母親做了很長的時間了)(母親做的相當認真和仔細)。
    4?出示圖片瞧,她就在這盞油燈下為兒子縫制衣服,請同學們看,她縫得怎么樣?(母親縫制非常仔細,針腳細密)。
    5?民間有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媽媽為了讓兒子早日歸來,所以也給孩子的衣服縫上細密針腳。時間就在這一針針一線線中不知不覺的流逝,此刻夜已經(jīng)很深很深了,瞧她前傾著身子,依然在為兒子縫補著衣裳,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么長時間的縫呀縫,中間母親可能會有些什么動作?(揉眼、捶背、擦汗)誰愿意把母親此刻的動作表演出來呢?(動作展示)。
    6?看到這位母親細密的針腳和她勞累的身影,你有什么話要說呢?
    (生1:夜很深了,母親還在縫衣,我覺得母親很辛苦,疲勞?。晃矣X得母親為了孩兒出門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愛自己的孩子;一針針一線線都是母親對兒子的愛;我讀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
    7?這細密的針腳透著母親深深的愛,誰能把這句話讀好呢?(指名讀,齊讀)。
    8?此刻媽媽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不知孩子出門是否順利;我把針腳縫的密密的,你一定按時回來的;兒子啊,你能不能早點回來。……)。
    9?是呀!此刻媽媽的心里是多么盼望兒子能早點回來呀!
    10??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11?誰能體會此刻孟郊媽媽的心,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好嗎?(試讀、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天不知不覺就亮了,一晃眼就是第二天清早了,媽媽早早的起來送兒子上路了。
    2?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話要對兒子說,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同學們想一想:這一路母親可能會說什么呢?(相機板書:清早臨行送別)。
    3?出示圖片(村口送別),
    5?兒子轉身就要離開了,此刻母親望著兒子,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出示句子:“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6?這句話中包含著母親的不舍和母親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7?聽了母親的話,詩人是怎么做的呢?(不住的點頭)。
    8?望著母親頭上新生的白發(fā),為什么詩人的眼睛會濕潤了呢?(母親這么大年紀還在為自己操勞,把頭發(fā)都染白了,作為兒子心里很感動)。
    9?此時此刻,詩人的心里想到了什么?他會說些什么來和母親告別呢?
    (母親,你放心,兒子長大了,我會照顧好自己的;母親,我一定爭取金榜題名,讓你過個幸福的晚年;母親,我不在你身邊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體……。)。
    10?母子倆彼此掛念,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呀!這里,哪句話也特別能體現(xiàn)詩句意恐遲遲歸的意思?(“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過渡: 雖然母子倆難舍難分,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于是孟郊穿著母親縫制的衣服,也帶著母親殷殷期望走向遠方,他一路走啊走,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結合圖片自讀第三小節(jié)。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六
    總?55?課時。
    三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本課1-3教時。
    課前準備:
    小黑板。
    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課型:
    新授、展示。
    難??點。
    教??學??過??程。
    備?注。
    明確目標、課前預習:
    一、導入課文。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xiàn)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
    “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質疑探究、交流展示:
    三、出示本課生字詞。
    1、指名試讀生字詞。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3、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4、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5、比賽讀書。
    6、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指名讀。
    3、看圖1:請小朋友看看圖再讀讀書說說你又看懂了什么,讀懂了什么?為什么?(從點的油燈可以看出她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地縫著一線線地縫著,從母親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4、看了圖,我們對這段話的意思體會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這段內(nèi)容就是寫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1)誰來讀讀這句詩?
    (2)誰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詩?
    (3)齊聲讀讀。
    5、比賽讀第一節(jié):指名讀齊讀。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讀了第一、二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
    3、讀第三、四句話你讀懂了什么?提示: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
    4、看圖2,誰能說說自己對第二自然段的體會?(看母子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分難舍!他們的深厚親情太感人了)。
    5、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詩中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BR>    (1)誰能有感情地讀讀。
    (2)誰能說說“意恐”的意思?
    6、這一節(jié)寫了孟郊上路,母親送他時依依不舍的情景。齊讀。
    六、學習第三節(jié)。
    1、出示圖3,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節(jié)。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這句話中把太陽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R>    誰能讀出要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讀這句詩。
    5、這首詩是孟郊什么時候寫的?齊讀第四節(jié)。
    6、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7、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話想說。
    七、教學生字。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對比“一針一線”和“一針針一線線”,哪個詞語更能體現(xiàn)母親的辛勞?
    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板書:多了白發(fā)眼睛濕潤。
    從“孟郊看到母親的頭上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
    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歸納整理、拓展提高:
    1、父母把你們當成寶貝,生病時的細心照顧,遇到難題時的耐心指導,犯錯時的嚴厲批評……這所有的一切,都包含著父母深深的關愛與期待。
    2、向同學介紹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例子,感受親情的美好。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該怎樣回報母親。
    反饋檢測、課后訓練:
    1、比一比,再組詞。
    思(??)?撲(??)?跟(??)?報(??)。
    恩(??)?補(??)?根(??)?抱(??)。
    2、默寫古詩《游子吟》,填空。
    ——————,?——————。
    ——————,?——————。
    ——————,?——————。
    這首詩是——朝詩人——在他50歲那年寫的。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3、照樣子,、。
    生機勃勃。
    ————??————??————。
    又細又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詞、填空、寫詞語。
    教學反思。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12/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看到”、“忙著”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準備: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2、小。
    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結合學習題中生字。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認3、“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
    4、出示:針注視遲著名寸草言孟郊縫補沐浴生機勃勃了。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6、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yè)。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指名讀。
    3、看圖1:請小朋友看看圖再讀讀書說說你又看懂了什么,讀懂了什么?為什么?(從點的油燈可以看出她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地縫著一線線地縫著,從母親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4、看了圖,我們對這段話的意思體會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這段內(nèi)容就是寫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BR>    (1)誰來讀讀這句詩?
    (2)誰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詩?
    (3)齊聲讀讀。
    5、比賽讀第一節(jié):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讀了第一、二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教師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提示: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
    4、看圖2,誰能說說自己對第二自然段的體會?(看母子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分難舍!他們的深厚親情太感人了)。
    5、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詩中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BR>    (1)?誰能有感情地讀讀。
    (2)誰能說說“意恐”的意思?
    6、這一節(jié)寫了孟郊上路,母親送他時依依不舍的情景。齊讀。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2.珍愛母親的情感,體會孟郊的思念母親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課文。
    2.聽寫生字。
    3.出示《游子吟》指名讀,齊讀。
    二、細讀課文。(由詩入手,結合課文,理解詩意)。
    1.學習第5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孟郊)。
    2默讀課文,思考:孟郊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3.學習第1-3自然段。
    (1)揭示學習方法:用邊讀邊想,再討論的方法學習這三小節(jié),讀一讀古詩,小組內(nèi)學習,再讀課文第1-3自然段。
    討論;你能讀懂什么?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古詩: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誰已讀懂這句話了?在課文哪兒找到的?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誰?
    看第二句詩: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自己讀,你讀懂了嗎?在課文中哪兒讀懂的?
    母親一邊縫,一邊想了什么?引讀:意恐遲遲歸。
    3看圖:你覺得母親怎么樣?(板書;一片恩情)。
    4有感情地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孟郊外出了,母親生怕兒子遲遲歸。你從文中哪句話能讀出來?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
    a想一想,母親會掛念兒子哪些方面的事?
    b母親天天不僅僅掛念而且怎么樣?
    c母親在家天天掛念兒子,天天盼望兒子,說明了母親對兒子什么樣的情意?用題目上的詞語來說。
    3出示圖(二)請大家看這幅圖,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感受一下母子離別的情景。
    2.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掛念。
    指名讀,比賽讀,齊讀。
    3.再次齊讀: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含淚告別了母親,繼續(xù)往前走,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書中哪個詞語寫出了小草長得好?指名讀第一句。要讓同的人感到小草是長得好。
    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這么好?如果沒有太陽媽媽,小草就會怎樣?
    (生讀第三句)。
    5.看見了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親的慈愛。他為什么會想到母親的慈愛?請讀第二句后回答。
    學生再次朗讀第二句。
    指導學生讀好二、三兩句。
    7.出示古詩: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懂了嗎?指名讀好這句詩。
    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2.背誦古詩。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九
    1、導語: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在他50歲那年,寫了一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
    下面聽老師來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2、交流反饋。
    1、出示圖,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
    2、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
    詩中哪句話讓你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BR>    (1)、豐富“夜深了”的內(nèi)涵:這時人們都在干什么?母親不想睡嗎?勞累了一天的母親,非常疲倦,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覺??p著縫著,眼睛竟……指導朗讀“夜深了”
    自由讀一、二自然段,體會其中母親對兒子遠行的擔憂、期盼、不舍、牽掛之情……。
    指導朗讀句子:“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3、緊密聯(lián)系詩句,朗讀一、二兩句。
    4、再讀“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保x出深情。
    5、出示“恩情”,這就是母親的恩情呀!面對母親如此深沉的愛,孟郊的眼睛濕潤了。
    我們來讀讀此時孟郊的表現(xiàn)。出示: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有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
    7、自讀課文第三段。
    8、交流小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是說“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如何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
    9、討論:為什么小草無論如何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
    小結:太陽賦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陽的光輝下,小草才能生機勃勃,這份恩情,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呀!母親賦予了我們生命,在母親的精心照料和庇護下,我們才能健康地成長,這樣的恩情,我們無論怎樣報答都是應該的呀!
    10、聯(lián)系課文讀詩、背詩。
    11、過渡,母親這樣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怎能忘記呀?
    12、播放錄象。
    13、再次吟誦全詩。
    1、過渡:讀到這里,不由得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我們的媽媽。想起了日夜為我們忙碌的媽媽。(出示)孟郊要遠行,母親忙著給孟郊縫補衣裳。
    我生病時時,媽媽忙著————;
    天冷時,媽媽忙著——;
    肚子餓時,媽媽忙著——;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
    一、古詩導入:
    同學們一定積累了不少的古詩,誰來展示一下?同學背古詩,
    孟郊寫的這首歌頌母愛的詩,真摯感人、流傳千古,在這首詩背后還有一個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想知道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母親的恩情》這一課,齊讀課題。打開書,讀讀課文《母親的恩情》這一課。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詞,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初讀。
    1、生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
    師:認識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這些生字誰都認識了?
    指名讀、開火車讀、
    師:去掉拼音誰還認識它們?齊讀師評價:這么短的時間就認識生字了,同學們真聰明!
    3、師: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誰愿意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其他同學認真聽,在心里跟著默默地再讀一遍,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評價師評價:你們真能干,這么短的時間就把課文讀通順了,可能有些同學讀得還不熟練,不要著急,在我們下面的學習中可以繼續(xù)練習。
    三、細讀感悟。
    1、生讀課文。
    2、出示插圖一:
    (孟郊要出遠門了,母親正忙著干什么?)。
    從圖上你還看懂了什么?
    從哪些句子中能看出來?出示句子:夜深了,一句,理解: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對比一針一線)(很細心,很用心,縫的時間很長)母親把深厚的愛都融入到這一針一線中去了,把母親著深厚的愛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讓我們感受到母親的恩情。
    省略號的意義。
    她還會想到什么。
    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b.點出:“深、還在、一針針一線線”
    c.你覺得母親怎么樣?(很辛苦,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體貼入微)。
    誰能把這個意思讀出來呢?自由、指名、齊讀。
    a.指名說說。
    b.出示:她一邊縫一邊在想,孩兒這回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干回來……。
    第二自然段。
    2.指名說,出示:“郊兒,娘天天掛念著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1)自由讀句子,想想:這時,母親的心情怎樣?
    (2)交流:她非常舍不得兒子,盼望著兒子早日歸來。
    (3)從哪里看出來的呢?點出:天天、掛念、早點兒。
    (4)指導讀好這句話:指名、齊讀。
    3.師: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你能換個詞嗎?他看到母親頭上又多了幾根青絲,想想母親的青絲是怎么來的?(是為兒子操心,日夜勞累而來的)想到這,孟郊的雙眼禁不住——(齊)濕潤了。為什么?(他感受到了母親的愛,體會到了母親的恩情,感激母親為他的勞累。)。
    4、齊讀第二段。
    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插圖三:孟郊含淚告別母親動身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這么生機勃勃?(因為有了太陽的溫暖。)。
    (1)指名答(……撫摸……注視……心里想……)。
    2.出示句子,指名讀,此時此刻,孟郊心里在想,齊讀,(注意句子最后的標點符號,了解反問句)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們就象小草,母親就象太陽,母愛就像這春天的陽光,溫暖著我們的心靈,從來不求回報。就象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一樣,我們這些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
    (太陽把光和熱無私的`灑向大地,讓小草茁壯地生長,小草無論如何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作為子女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母愛的陽光下,我們又怎么能報答得了這么深厚的母愛呢?讓我們來聽聽兩個關于母愛的真實的故事。配樂講故事。
    聽完了故事,談談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這偉大的母愛確實震撼人心,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邊的母愛就象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細微的母愛同樣令人感動,想想你從身邊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愛。生談,師小結。母愛是床頭那杯冷好的開水,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是雨天為你撐開的一把傘。
    讓我們包括著對母愛的感動再讀讀此段,指名讀。
    第四五段。
    2.指名讀《游子吟》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五、升華延伸。
    1、每人說一件家長或長輩關心自身的事,說說你該怎樣報答家長或長輩?(尊敬、孝順,聽從他們的教誨……)。
    2、齊讀《游子吟》。
    3、指導背誦:自由、同桌互背,指名、齊背。
    對于春天陽光般深厚廣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呢?
    六、作業(yè)。
    回家后為家長做一件或幾件事。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一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xiàn)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2、出示生字、教認。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
    4、出示:針注視遲著名寸草言孟郊縫補沐浴生機勃勃了。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6、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
    2、朗讀課文。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二
    2、小朋友們,每個人都受到母親的關懷和愛護,不管是古代的人還是現(xiàn)代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說古代詩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事。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認
    3、“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是母親對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老師一邊聽學生的問題一邊輕輕地在題旁打問號。)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jié)號
    4、出示:針注視遲著名寸草言孟郊縫補沐浴生機勃勃了
    (1)指名試讀生字詞卡
    說說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6、指名試讀課文每一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于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1、讀讀生字詞
    2、今天我們要學“補、針、撫、摸、視、歸”看看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點?
    3、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我們在寫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1、抄寫今天教的生字
    2、朗讀課文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三
    說教材:
    本課是以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的引出古詩《游子吟》。并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展現(xiàn)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表現(xiàn)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自然段,一到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詩歌的背景和內(nèi)容。第四自然段即《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寫成。
    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本課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形象感知,品讀,悟讀,并合理處用圖片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時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去體會詩人和母親的心理活動。
    說學法:
    本課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朗讀、圖片觀察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品讀,悟讀,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了想象力、觀察力,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從而增強對詩句的感受。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初讀課文,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借助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欣賞。
    2.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母愛,我們時刻都在感受母親的關愛,跟大家說一說,你的母親是怎樣關心你的?(生說)。
    3.不管是古人還是現(xiàn)代人,都受到母親的愛護,今天要學的課文就是講古代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故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出示生字“恩”認讀。
    3.從課文題目可看出母親對子女的情意。
    4.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準句子。
    3.再讀課文。
    4.課件出示:
    針、注視、遲、著名、寸草、言、孟郊。
    (1)指名試讀生字卡。
    說說生字在哪里要提醒大家的?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各小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恩、補、針、撫、摸。
    2.指名讀。
    3.分析字形。
    4.師范寫,生書空。
    5.生臨寫,師巡視。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孟郊和他的母親,母親對孟郊有怎樣的恩情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母親的恩情》。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四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是借唐代詩人孟郊一首詩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詩歌意境的展現(xiàn),詩歌是故事的凝聚詩文交融,更讓人體到母親恩情的珍貴。激發(fā)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激和報答之情。
    一、是語言同語言的對接。
    課前,我讓學生搜集描寫媽媽的詩文,讓學生和自己的媽媽回憶一件使母女都感動的事情。上課一開始,首先從“媽媽”這個親切的詞語人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的媽媽。學生通過原生態(tài)的課外閱讀,陶冶情感,積淀語言。生活中“母女回憶”是一個親子活動。在母女對話中,讓愛的暖流再次升溫。課堂上,“你的母親是什么樣的母親?”給了學生表達的機會。學生說的熱情被激發(fā)后,一個個飽含贊美之情的詞語就在課堂上精彩紛呈,每一位學生都舉了手。從課外閱讀的“書面語言”到“生活感悟”,再到課堂上學生的“口頭語言”;從積累,到內(nèi)化,再到表達,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感經(jīng)驗,最后一句“讓我們永遠地記住‘母親的恩情’”又把學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語言。
    二、是情感與情感的交融。
    “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朗讀,初步觸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前面的鋪墊,再加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語言的魅力,字里行間,無一處不撥動著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那根愛的琴弦。就連“母親的恩情”這五個字,讀來也讓學生潤濕了眼眸?!懊辖际箘诺攸c了點頭”。一句教學中,學生三個層次的回答(一是點頭就是回答;二是不敢回答,怕自己的眼淚留下;三是不敢回答,怕自己說舍不得的話讓媽媽更加心傷。)讓我也驚訝了。細細想來,這種對愛的感悟得益于平時的感恩教育:讓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每天對他們說一句感謝的話,并說出原因。這一處的教學,正是喚醒了學生平日里的點滴感悟。讓學生用真摯細膩的情感與作者以及主人公孟郊的心靈交融,思想在課堂里閃光。
    三、是心靈對心靈的告白。
    課文母親的恩情教案篇十五
    3、看圖1:請小朋友看看圖再讀讀書說說你又看懂了什么,讀懂了什么?為什么?(從點的油燈可以看出她深夜縫衣,從母親手中的針線和衣服上針腳可以看出一針針地縫著一線線地縫著,從母親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4、看了圖,我們對這段話的意思體會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遠門,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服。這段內(nèi)容就是寫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BR>    (1)誰來讀讀這句詩?
    (2)誰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詩?
    (3)齊聲讀讀
    5、比賽讀第一節(jié):指名讀齊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讀了第一、二句話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送兒天天掛念早點回來)
    教師提示:從母親送兒子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以后母親每天要承受掛念兒子、盼望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恩情是多么感人??!
    提示:母親年紀大了,我出門后誰來服侍她?
    4、看圖2,誰能說說自己對第二自然段的體會?(看母子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多么難分難舍!他們的深厚親情太感人了)
    5、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詩中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BR>    (1)誰能有感情地讀讀
    (2)誰能說說“意恐”的意思?
    6、、這一節(jié)寫了孟郊上路,母親送他時依依不舍的情景。齊讀
    1、出示圖3,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節(jié)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這句話中把太陽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4、這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R>    誰能讀出要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讀這句詩
    5、這首詩是孟郊什么時候寫的?齊讀第四節(jié)。
    6、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7、讀了這課文你有什么話想說。
    1、分析字形
    “恩遲言寸著”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來記一記。
    2、指導寫字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1、抄寫這節(jié)課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這首詩的意思和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