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一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昆明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昆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名城,先輩們在追求進步、幸福、獨立、自由的曲折歷程中給我們留下了浩淼博大、光輝燦爛而又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這里不乏歷史遺跡、歷史遺址、歷史墓葬,更不缺歷史名人、歷史大事、歷史貢獻。
昆明是中華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三萬年間昆明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代代傳承;昆明是歷史大戲頻頻上演的舞臺,這里上演過莊蹻開滇、明末農(nóng)民軍據(jù)昆反清、創(chuàng)辦云南陸軍講武堂、修建滇越鐵路、西南聯(lián)大遷駐、搶修滇緬公路、開通駝峰航線等歷史大劇;昆明是有重要歷史地位的都會,它曾作為滇國的中心、南詔大理國五百多年的副都、明末永歷政權的“滇都”、支撐抗戰(zhàn)的重要基地和抗戰(zhàn)決勝的橋頭堡、聞名世界的“民主堡壘”;昆明曾孕育和匯聚了一批杰出的歷史人物,鄭和、楊升庵、孫髯翁、蔡鍔、朱德、葉劍英、聶耳、蔡希陶、李廣田、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歷史名人或生于此或在此長期活動;昆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重九起義、護國首義、“一二·一”運動、昆明起義等影響全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在此。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先輩用勤勞、智慧和犧牲給我們留下了珍貴而又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值得我們認真了解,傳承和發(fā)揚。
遠古時期
滇池周邊及附近地區(qū)是地球生物起源地之一。在昆明海口發(fā)現(xiàn)的“??谌A夏魚”和“中新魚”,隱藏著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秘。
距今300多萬年前,正處于雛形的昆明盆地只有幾條小河緩緩流過。距今290萬年至260萬年前,形成了一些面積較小且彼此孤立的湖泊;距今102萬年前到20萬年前,現(xiàn)在意義上的滇池出現(xiàn)。
遠古時期的滇池周圍,山上是原始森林,山下壩子則竹草豐盛,亞洲象、犀牛、大熊貓等動物在此繁衍生息。九鄉(xiāng)張口洞發(fā)現(xiàn)的牙齒化石證明,30萬年前,昆明地區(qū)就有早期智人生存。稍晚些時候,滇池地區(qū),開始有“現(xiàn)代人”活動的蹤跡。在呈貢區(qū)龍?zhí)渡?,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滇池周邊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顱骨、頜骨、體骨、牙齒化石。經(jīng)科學測定,年代為距今30520xx年,±820xx年,屬晩期智人(現(xiàn)代人),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昆明人”。當時,“昆明人”住在溶洞中,能使用簡單、粗糙的石制、骨制、蚌制工具。比“昆明人”時代稍晚的大板橋遺址、小石壩野貓洞遺址、石林板橋鄉(xiāng)的舊石器遺址,也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人類活動的遺跡。
新石器時代,滇池地區(qū)原始人群大為增加,已有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óng)業(yè)。
滇池地區(qū)居住著不同的部落,他們與巴(在今川東)、蜀(在今川西)和中原地區(qū)都有聯(lián)系。《禹貢》將夏代的昆明地區(qū)劃入九州之一的梁州。商沿夏制。周朝合梁于雍。公元前七八世紀,即內(nèi)地的西周時代,滇池地區(qū)進入了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xiàn)了階級分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滇池及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了數(shù)以千計的部落聯(lián)盟,其中“滇”的規(guī)模最大。當時滇池周圍,“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chǎn)之富”。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將莊蹻入滇,統(tǒng)一了滇池流域各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起統(tǒng)一的滇國政權。滇國的都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zhèn),莊蹻還在今昆明市區(qū)修建了一座“苴蘭城”?!扒f蹻開滇”,將楚國和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和生產(chǎn)技術帶到滇池地區(qū),加速了當時以“滇族”部落為首的滇池地區(qū)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二
清道光八年(1820___年),云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昆明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凈樂重修觀音寺時,又于寺后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于大觀樓丈馀。凈樂善詩聯(lián),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lián),世稱“凈樂長聯(lián)”:
疊閣凌虛,彩云南現(xiàn),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lián)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于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葉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閑,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于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于少林,道微缽受。久修凈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fā)揮這段大光明。
凈樂長聯(lián)上下聯(lián)各92字,全聯(lián)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lián),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lián)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昆明昆明大觀樓的文化與歷史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為昆明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jīng)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BR>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臺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煙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游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三
龍門是昆明的一個重要景點,以往我們都是用歷史、詩詞歌賦的眼光去欣賞它,現(xiàn)在我們不妨換個方式,從風水的角度去觀察龍門。
何為“風水”?從表面上看,是指風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因此古往今來對“風水”一詞又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歷史上最早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倍掇o海》對于風水一詞是這樣定義的:“風水,也叫勘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來學者們對《辭?!返亩x持不同見解,主要傾向是不同意將風水與迷信劃等號。他們認為風水是古人在還不懂得現(xiàn)代很多科學道理的情況下,講究的一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環(huán)境工程學!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龍門的風水:
一、龍門為什么要修建于山上?提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人啞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區(qū),平地都拿來蓋樓房了,龍門當然要修在山上啦!這種認識是很片面的,古時候在修建一個建筑物時都喜歡去看風水,看風水首先要看“龍”。龍即是龍脈,風水中以龍的變化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zhuǎn)折、變化。其中的主山為“來龍”,由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龍脈”,也稱去脈,成語“來龍去脈”就源于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也有不同的姿勢。風水學把龍勢分為五種,即:1、南北走向的稱為正勢;2、由西向東的稱為側(cè)勢;3、逆水而上的稱為逆勢;4、順水而下的稱為順勢;5、首尾相顧的叫回勢。這里順便說一下,龍的側(cè)勢為什么是“由西向東”,為不是“由東向西”呢?風水師常以我國的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稱為三大干龍。長江以南的山脈為南龍,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山脈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為北龍。三大干龍的起點為昆侖山,昆侖山位于中國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這里要說“由西向東”。把龍門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慮到風水中“龍”的講究。
二、龍門修建于西山的東麓,也是有講究的!看風水除了看“龍”以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第一是看“水”,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水”的講究比比皆是,比如:香港匯豐銀行的樓頂就有一個大蓄水池,這既不是游泳池,也不是養(yǎng)魚池,而是“風水池”!風水學認為“水”是聚財?shù)模逍邢嗌敖鹕?,黃金熔化后就變成了“水”一樣的東西?!八痹陲L水學里代表著財富!第二是看“向”,即朝向。風水書里寫道:“龍勢向西,宜坐北向南(陽坡);龍勢南北,以選址在東坡??偟脑瓌t是背山面水迎吉避兇?!崩ッ鞯奈魃绞且蛔媳弊呦虻纳矫},即“龍勢南北”,所以西山大部分重要建筑,包括龍門,都選址于西山的東坡,而最東面正好對著滇池水,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三、為什么龍門的達天閣供奉魁星?風水書中有云:飛龍在天,霸王卸甲,一甲管三山,三山有三穴。此話怎講呢?龍在飛天的時候,會留下兩樣東西:一是龍身上的水,二是頭、身、尾的三片鱗片。山上的水成了滇池,從龍身上留下的鱗片就好像楚霸王脫下的盔甲一樣,這三片鱗片形成三座山,每座山各有一個穴位,稱為財穴、智穴、權穴。我們的西山龍門就屬于三穴之一的智穴。各為在左龍門纜車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周圍的地形?你會發(fā)現(xiàn)石頭很多,土很少,樹也不是很高大,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這里的土壤不是很厚,所以樹根扎得不深,樹長的也不是很高大。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是生金的,土不多,金也就不多,財也不旺,因此龍門就不是財穴;但是風水書上又說:“土乃龍之肉,水乃龍之血,石乃龍之骨,草木乃龍之毛?!蔽覀儗懳恼轮v究的是文章要有“文骨”,寫文章寫得好才可以中狀元,才可以“金榜題名”!作為智穴的西山龍門,自然要供奉文運之神魁星、武運之神關羽、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帝君!
昆明的另外兩個穴位,財穴和權穴在哪里呢?財穴位于昆明東郊鳴鳳山一帶,你到那里游覽可以發(fā)現(xiàn)那里的樹木很高大,郁郁蔥蔥,說明什么?說明樹下面的土壤很厚,土是生金的,這里必然是昆明的財穴。所以吳三桂要把金殿修在這里,銅以前是一種貴重的金屬,鑄造銅錢的原料之一;四a級景點世博園也選址在這里,1999年世博會的召開,帶動了昆明城市的建設,推動了云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云南人民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收入,因此把鳴鳳山周圍稱為昆明的財穴實不為過!昆明的權穴則位于昆明的中心地——五華山一帶,不是嗎?從清初的吳三桂王府到現(xiàn)在的云南省政府,都在五華山上。著名的云南陸軍講武堂也位于五華山下,短短的二十多年,陸軍講武堂可謂是群英匯萃:中國十大元帥中,朱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就是從這里畢業(yè)的;三個國家的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崔庸健,越南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都是從這里走向戰(zhàn)場的……種種歷史證明,五華山一帶的確是昆明的權穴!
四、龍門三清境的財神。在三清境靈宮殿對面供奉著一尊神像,他右手持鞭,左手握著一個元寶,右腳腳下爬著一只猛虎,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財神!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民俗觀念中,認為財神是掌管天財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顧,便肯定可以財源廣進,家肥屋闊。民間流傳的財神有很多,但大致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第一文財神,文財神有兩個,一是財帛星君,另一個則是福祿壽三星。財帛星君是一個錦衣玉帶,左手捧著元寶,右手拿著“招財進寶”卷軸,外形富態(tài)的一個長須長者。相傳他是天上的太白星,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福祿壽三星中,本來只有“祿星”才是財神,但因為三通常是三位一體,幫此福壽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視為財神供奉了。第二武財神,武財神也有兩個,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趙公明。關羽是三國名將,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我們龍門三清境的這尊財神,就是另一個武財神趙公明,趙公明又名趙云,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猛將,民間相傳他能夠降妖伏魔,而且又可以招財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戶均喜歡把他供奉在店鋪中,而在南方的商戶則大多供奉關公。財神的供奉也是有講究的,擔任文職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益擺放或供奉文財神;至于那些經(jīng)商做老板,以及當兵當差從事武職的人,則應該擺放或供奉武財神。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四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是一個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白鳥爭鳴、景色秀麗的森林公園。
西山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唐代稱為碧雞山;元明以來,稱太華山;因其在城西,群眾習慣稱它為西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遠眺西山群峰,宛若一位仰臥于滇池之濱的"睡美人",她的臉、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頭發(fā),都歷歷在目,輪廓分明。
西山絕壁之上有一石坊叫"龍門",在此五百里滇池碧波帆影,盡收眼底。沿著新修的棧道可直上山頂?shù)男∈帧P∈蛛m無路南石林氣勢,亦別有情趣。整個西山風景區(qū)由香火旺盛的華亭寺,人民音樂家、國歌作曲者聶耳墓、花木茂盛的太華寺、道教景觀三清閣及巧奪天工的龍門石雕共五大景觀組成。
除了上述景點,在西山森林公園,最難得的就是森林里清新無比的空氣,從高處俯瞰滇池乃至整個昆明的感覺。同時也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云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diào),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民間傳說:
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的寂寞 ,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jié)為夫婦。后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并用計將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化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五
昆明,云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yōu)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huán)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cè)丝?00萬。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qū)航線及通往國內(nèi)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nèi)的7條航線?,F(xiàn)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nèi)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nèi)各地和鄰省鄰國。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六
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郊鳴鳳山,俗名鸚鵡山。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歷年間始創(chuàng)太和宮金殿以后,改稱鳴鳳山,系明代以來云南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qū)。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chuàng)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歷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于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峰宮名也。其時并建三元、環(huán)翠二宮,所供圣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tǒng)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xiāng)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BR> 這段碑文依據(jù)史料,敘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chuàng)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chuàng)始人、冶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guī)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峰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歷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宮創(chuàng)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敘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
舒藻碑文中所說:“其時并建三元、環(huán)翠二宮”一段不準確。其實創(chuàng)建太和宮前七年,就已建“環(huán)翠宮”。陳用賓撰《環(huán)翠宮記》稱:“余撫滇之三年,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其中為閣,祀?yún)螏?呂洞賓),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閣上?!?陳用賓,福建晉江人,明進士,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僉都御使巡撫云南。陳用賓“撫滇之三年”,即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萬歷三十年(1602年)“叩請”陳用賓興建太和宮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環(huán)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用賓《鼎建太和宮記》所述:“及撫滇之九年”,即萬歷三十年(1602年),陳用賓“偕卜勝東城,相度山原間幾一舍許無當者,延佇環(huán)望,真氣英英,連蜷環(huán)翠宮左,捫蘿視之,適彩雉從中盤起,玉局宛然,無亦光岳之閟有待歟?” 陳用賓偕沐昌祚、沐睿、劉會等登相度山,卜勝選址,已見山勢“連蜷環(huán)翠宮左”。這清楚說明,明萬歷三十年陳用賓為太和宮選址時,已有環(huán)翠宮。太和宮金殿、三元宮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動工興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載而繕定”?!叭f歷甲辰(1604年)歲春正月吉旦”,陳用賓撰立《鼎建太和宮記》。
民間傳說陳用賓曾在鳴鳳山“三遇呂洞賓”,是呂仙引示他鳴鳳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撫滇之三年”即“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其中為閣祀?yún)螏煛?。環(huán)翠宮建成后,陳用賓曾撰楹聯(lián):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陳用賓身居云南“軍門巡撫”,既迷戀官場“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憋w來的呂仙人,他該“向那頭跳出”?
陳用賓《建太和宮記》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當?shù)圩?,跡最著于太和,貞觀而還,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讓隆焉……”說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當?shù)圩保嫖渖褊E,太和山(即武當山)最著名。從唐貞觀年間以來,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當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當山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說,以后天下真武宮都按這“永樂像”塑真武。
明崇禎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史志碑記所載是一致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云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峰。天柱峰為此又稱“金頂”。雞足山銅殿毀于1966年“”“掃四舊”期間。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臺砂石浮雕欄桿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間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范銅至五百余萬之多”(250噸)。1980年清洗銅殿煙塵污垢時,發(fā)現(xiàn)銅殿正梁上通體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梁中間的字被藻井遮蓋,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筑”。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年)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滴跏?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兵反清,故方志碑記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回避是吳三桂重鑄銅殿。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后,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nèi),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云貴總督王繼文書懸“南無無量壽佛”銅匾。“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云貴總督,為什么在真武道宮掛佛教匾?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1416年)武當天柱峰頂建真武銅殿時,峰巔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佛道互不相讓。得知建銅殿是圣上旨意,佛家折中,“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匾,朝拜真武同時,也頌“南無無量壽佛”。鳴鳳山太和宮仿武當山中峰興建,王繼文依據(jù)武當山典故懸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門碑記》記載了清代昆明兩次地震的情況:“乾隆年間,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靈徵”。這次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搖摧壞。”太和宮更大的劫難是咸豐年間,太和宮毀于兵燹,三元宮化為灰燼。每一次損壞后,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修繕。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十五年間,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勸募“縉紳王熾、余安轉(zhuǎn)稟督辦云南礦物、前巡撫唐公炯,倡鑄銅一萬斤,并遍約同人,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并重修山門、牌坊、殿宇,眾作新之?!?BR> 太和宮金殿于1950年軍事接管,定為“昆明市金殿名勝區(qū)”。先后隸屬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年“”“掃四舊”期間,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壞,殿宇坍塌,荒煙蔓草。1968年又將太和宮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以后,逐年修復古建筑,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翻修三座天門、欞星門,新建長廊亭臺,局部維修明代城墻。1983年興建山巔鐘樓,保護原昆明城宣化樓之明代永樂大鐘。
1983年至1991年,在鳴鳳山東面、南面新征土地273畝,興建占地500畝規(guī)模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為十二個專類花卉園區(qū)茶花園、溫室花卉區(qū)、杜鵑園、水景園、木蘭園、薔薇園、竹類植物園、裸籽植物區(qū)、珍稀瀕危植物區(qū)、造園示范區(qū)、鸚鵡園(盆景區(qū))和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后投資達800余萬元。
為迎接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后在鳴鳳山金殿投資2000萬元,全面維修太和宮古建筑群,整修鐘樓,開辟鐘樓旅游服務區(qū),興建大型觀賞溫室,新建杜鵑精品園,開發(fā)蘭圃和蕨類植物園,重建秋園餐廳,改造旅游招待所,重建園內(nèi)旅游廁所。在金殿自籌資金興建“中國金殿博覽苑”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fā)金殿青銅文化旅游景點……這次整治修建,為太和宮金殿創(chuàng)建四百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興建。金殿名勝區(qū)1999年躋身云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qū)。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七
華亭寺原名大圓覺禪寺,元代至治三年(1323)玄峰和尚就大理國時期高氏別墅舊址建寺,明天順六年(1462),寺僧相晟主持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重修擴建后定名華亭寺。
一九二零年虛云老和尚主持重修,時稱“靖國云棲禪寺”,為昆明地區(qū)的最大佛寺。1984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華亭寺列入全國首批開放寺院,承蒙廣眾善士之功德,重修藏經(jīng)樓、翻修殿堂、新建五百羅漢堂,修復文物古跡及古今名家匾聯(lián),增加現(xiàn)代書法楹聯(lián),完整地保護名山佛寺。
華亭寺結(jié)構(gòu)完整、布局謹嚴、氣勢渾厚,對宗教文化及古代建筑藝術的研究均有重要價值。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撞鐘樓、方丈、禪堂、祖堂、齋堂、客堂、鐘、鼓樓及海會塔等。呈平面布局呈矩形,在佛教建筑中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式類型。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三世金身佛像、南海觀音和五百羅漢像,天王殿內(nèi)塑有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水火二金剛及韋馱菩薩,藏經(jīng)樓供奉釋迦牟尼漢白玉佛像。寺內(nèi)珍藏有:元泰定元年(1324)梵文尊勝陀羅尼經(jīng)咒石幢、明天順圣旨碑、明代狀元楊慎的楹聯(lián)“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柱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等珍貴歷史文物。
太華寺歷經(jīng)七百多年風雨兵燹的滄桑歲月,明清兩代多次擴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風格。寺院座西面東,規(guī)模宏闊,布局嚴謹,四合五天井,走馬戲角樓,展現(xiàn)了多民族傳統(tǒng)的'穿斗結(jié)構(gòu),寺內(nèi)亭、閣、廊、池匯成曲,清幽恬靜。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八
滇池屬富營型湖泊,部分呈異常營養(yǎng)征兆,水色暗黃綠,內(nèi)湖有機污染嚴重、有機有害污染嚴重,污染發(fā)展較快,外湖部分水體已受有機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屬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屬及砷大量沉積于湖底,致使底質(zhì)污染嚴重,滇池近百年來已處于“老年型”湖泊狀況;年均水溫16℃;80年代未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隨著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魚類產(chǎn)卵、孵化場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并加之過度捕撈和魚類種群間相互作用等因素影響,使滇池魚類種群發(fā)生巨大變化,土著魚種僅存4種、土著魚種瀕于滅絕,如肉嫩味美的金線魚現(xiàn)己滅絕。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體略呈弓形,弓背向東,東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長4千米,將滇池分為南北兩部分,稱為外湖和內(nèi)湖;海拔1887.5米,總面積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內(nèi)湖面積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積287.1平方公里,湖長41.2千米,最大寬度13.3千米,平均寬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積15.931億立方米;底質(zhì)內(nèi)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動植物殘體、黑色,有極臭味,外湖較肥,褐黃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盤龍江、寶象河、新河、運糧河、馬料河、大青河、洛龍河、撈漁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腳下,其北端緊鄰昆明市大觀公園,南端至晉寧縣內(nèi),距市區(qū)5公里,歷史上這里一直是度假觀光和避暑的勝地。滇池古名滇南澤,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約20公里。滇池東南北三面有盤龍江等20余條河流匯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經(jīng)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約200公里;湖面面積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億立方米,素稱“五百里滇池”。是中國第六大內(nèi)陸淡水湖。
滇池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的影響而構(gòu)成的高原石灰?guī)r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圍有大小數(shù)十個山峰,山環(huán)水抱,天光云影,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壯麗,水面寬闊。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稱。其迷人之處更在于它一日之內(nèi),隨著天際日色、云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滇池水面寬闊,不但是旅游的好去處,還極有經(jīng)濟價值,航運、漁業(yè)、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圍風景名勝眾多,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國家體育訓練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館等既相聯(lián)成片又相對獨立,互為依托,是游覽、娛樂、度假的理想場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滇池名稱的由來可歸納為三種說法。一是從地理形態(tài)上看,晉人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說:“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绷硪环N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币灿械恼J為是彝族die(甸)即大壩子。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查,《史記·西南夷列傳》有記載:“滇”,在古代是這一地區(qū)最大的部落名稱,楚將莊蹻進滇后,變服隨俗稱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水域,群山環(huán)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qū);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谷園;有綿亙數(shù)里,水凈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等等,都是十分愜意的游覽之地,特別是在綠波蕩漾的彼岸,巍峨雄壯的西山之巔,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麗與大海般玄境便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麗,亦有大海的氣魄。
現(xiàn)在的滇池,已是全國首批批準建立的十二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之一,也是唯一設在內(nèi)陸省的國家級度假區(qū)。海埂公園緊靠滇池湖畔,整個公園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綠荔枝、白浪沙灘,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風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場。在公園眺望湖對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園,更覺賞心悅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園里的大壩碼頭上,有漁民駕駛的漁船可渡過水面到達西山腳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纜車上西山,從纜車上俯視滇池,千重波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環(huán)湖游覽觀賞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覽鄭和故里、觀音山等風景名勝。
滇池污染是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為了凈化這五百里滇池的渾濁波濤,“七五”以來國家和云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jīng)費突破了40億元。這些來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項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雖然有效地緩解了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卻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屬5類重污染湖泊。
近年來滇池的污染十分嚴重,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水質(zhì)污染從7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富營養(yǎng)化日趨嚴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處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帶;二是生活污水進入滇池;三是工業(yè)廢水進入滇池;四是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鎮(zhèn)化迅速發(fā)展;六是滇池屬于半封閉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潔凈水對湖泊水體進行置換;七是在自然演化過程中,湖面縮小,湖盆變淺,進入老齡化階段,內(nèi)源污染物堆積,污染嚴重。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一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昆明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昆明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名城,先輩們在追求進步、幸福、獨立、自由的曲折歷程中給我們留下了浩淼博大、光輝燦爛而又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這里不乏歷史遺跡、歷史遺址、歷史墓葬,更不缺歷史名人、歷史大事、歷史貢獻。
昆明是中華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圍生息繁衍,三萬年間昆明的歷史連綿不斷,文化代代傳承;昆明是歷史大戲頻頻上演的舞臺,這里上演過莊蹻開滇、明末農(nóng)民軍據(jù)昆反清、創(chuàng)辦云南陸軍講武堂、修建滇越鐵路、西南聯(lián)大遷駐、搶修滇緬公路、開通駝峰航線等歷史大劇;昆明是有重要歷史地位的都會,它曾作為滇國的中心、南詔大理國五百多年的副都、明末永歷政權的“滇都”、支撐抗戰(zhàn)的重要基地和抗戰(zhàn)決勝的橋頭堡、聞名世界的“民主堡壘”;昆明曾孕育和匯聚了一批杰出的歷史人物,鄭和、楊升庵、孫髯翁、蔡鍔、朱德、葉劍英、聶耳、蔡希陶、李廣田、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等歷史名人或生于此或在此長期活動;昆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重九起義、護國首義、“一二·一”運動、昆明起義等影響全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在此。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先輩用勤勞、智慧和犧牲給我們留下了珍貴而又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值得我們認真了解,傳承和發(fā)揚。
遠古時期
滇池周邊及附近地區(qū)是地球生物起源地之一。在昆明海口發(fā)現(xiàn)的“??谌A夏魚”和“中新魚”,隱藏著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秘。
距今300多萬年前,正處于雛形的昆明盆地只有幾條小河緩緩流過。距今290萬年至260萬年前,形成了一些面積較小且彼此孤立的湖泊;距今102萬年前到20萬年前,現(xiàn)在意義上的滇池出現(xiàn)。
遠古時期的滇池周圍,山上是原始森林,山下壩子則竹草豐盛,亞洲象、犀牛、大熊貓等動物在此繁衍生息。九鄉(xiāng)張口洞發(fā)現(xiàn)的牙齒化石證明,30萬年前,昆明地區(qū)就有早期智人生存。稍晚些時候,滇池地區(qū),開始有“現(xiàn)代人”活動的蹤跡。在呈貢區(qū)龍?zhí)渡?,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滇池周邊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顱骨、頜骨、體骨、牙齒化石。經(jīng)科學測定,年代為距今30520xx年,±820xx年,屬晩期智人(現(xiàn)代人),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昆明人”。當時,“昆明人”住在溶洞中,能使用簡單、粗糙的石制、骨制、蚌制工具。比“昆明人”時代稍晚的大板橋遺址、小石壩野貓洞遺址、石林板橋鄉(xiāng)的舊石器遺址,也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人類活動的遺跡。
新石器時代,滇池地區(qū)原始人群大為增加,已有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óng)業(yè)。
滇池地區(qū)居住著不同的部落,他們與巴(在今川東)、蜀(在今川西)和中原地區(qū)都有聯(lián)系。《禹貢》將夏代的昆明地區(qū)劃入九州之一的梁州。商沿夏制。周朝合梁于雍。公元前七八世紀,即內(nèi)地的西周時代,滇池地區(qū)進入了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出現(xiàn)了階級分化。春秋戰(zhàn)國時期,滇池及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了數(shù)以千計的部落聯(lián)盟,其中“滇”的規(guī)模最大。當時滇池周圍,“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chǎn)之富”。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將莊蹻入滇,統(tǒng)一了滇池流域各大大小小的部落,建立起統(tǒng)一的滇國政權。滇國的都城在今晉寧縣晉城鎮(zhèn),莊蹻還在今昆明市區(qū)修建了一座“苴蘭城”?!扒f蹻開滇”,將楚國和中原地區(qū)的先進文化和生產(chǎn)技術帶到滇池地區(qū),加速了當時以“滇族”部落為首的滇池地區(qū)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二
清道光八年(1820___年),云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昆明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凈樂重修觀音寺時,又于寺后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于大觀樓丈馀。凈樂善詩聯(lián),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lián),世稱“凈樂長聯(lián)”:
疊閣凌虛,彩云南現(xiàn),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lián)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于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葉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閑,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于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于少林,道微缽受。久修凈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fā)揮這段大光明。
凈樂長聯(lián)上下聯(lián)各92字,全聯(lián)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lián),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lián)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昆明昆明大觀樓的文化與歷史
清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帝奕詝為昆明大觀樓題賜:“拔浪千層”匾。馬如龍有“跋”敘述賜匾經(jīng)過:“咸豐丁卯(1855年),兵部侍郎何彤云侍南齋日,蒙文宗顯皇帝垂詢滇池湖勢,彤歷陳大觀情形,仰荷御書‘拔浪千層’匾額,頒立斯樓,猗歟休哉?!?BR> 清咸豐六年(1856年)前,近華浦中大觀樓與華嚴閣巍然南北對峙,澄碧堂、涌月亭亭臺廊榭掩映綠柳碧波,觀音寺殿宇禪房鱗次櫛比,風鬟霧鬢,香煙氤氳,高人韻士登臨無虛日,僧侶游人往來不間斷。近華浦乃昆明山光水色絕佳之勝境。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三
龍門是昆明的一個重要景點,以往我們都是用歷史、詩詞歌賦的眼光去欣賞它,現(xiàn)在我們不妨換個方式,從風水的角度去觀察龍門。
何為“風水”?從表面上看,是指風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因此古往今來對“風水”一詞又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歷史上最早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倍掇o海》對于風水一詞是這樣定義的:“風水,也叫勘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來學者們對《辭?!返亩x持不同見解,主要傾向是不同意將風水與迷信劃等號。他們認為風水是古人在還不懂得現(xiàn)代很多科學道理的情況下,講究的一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環(huán)境工程學!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龍門的風水:
一、龍門為什么要修建于山上?提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人啞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區(qū),平地都拿來蓋樓房了,龍門當然要修在山上啦!這種認識是很片面的,古時候在修建一個建筑物時都喜歡去看風水,看風水首先要看“龍”。龍即是龍脈,風水中以龍的變化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zhuǎn)折、變化。其中的主山為“來龍”,由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龍脈”,也稱去脈,成語“來龍去脈”就源于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也有不同的姿勢。風水學把龍勢分為五種,即:1、南北走向的稱為正勢;2、由西向東的稱為側(cè)勢;3、逆水而上的稱為逆勢;4、順水而下的稱為順勢;5、首尾相顧的叫回勢。這里順便說一下,龍的側(cè)勢為什么是“由西向東”,為不是“由東向西”呢?風水師常以我國的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稱為三大干龍。長江以南的山脈為南龍,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山脈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為北龍。三大干龍的起點為昆侖山,昆侖山位于中國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這里要說“由西向東”。把龍門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慮到風水中“龍”的講究。
二、龍門修建于西山的東麓,也是有講究的!看風水除了看“龍”以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第一是看“水”,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水”的講究比比皆是,比如:香港匯豐銀行的樓頂就有一個大蓄水池,這既不是游泳池,也不是養(yǎng)魚池,而是“風水池”!風水學認為“水”是聚財?shù)模逍邢嗌敖鹕?,黃金熔化后就變成了“水”一樣的東西?!八痹陲L水學里代表著財富!第二是看“向”,即朝向。風水書里寫道:“龍勢向西,宜坐北向南(陽坡);龍勢南北,以選址在東坡??偟脑瓌t是背山面水迎吉避兇?!崩ッ鞯奈魃绞且蛔媳弊呦虻纳矫},即“龍勢南北”,所以西山大部分重要建筑,包括龍門,都選址于西山的東坡,而最東面正好對著滇池水,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三、為什么龍門的達天閣供奉魁星?風水書中有云:飛龍在天,霸王卸甲,一甲管三山,三山有三穴。此話怎講呢?龍在飛天的時候,會留下兩樣東西:一是龍身上的水,二是頭、身、尾的三片鱗片。山上的水成了滇池,從龍身上留下的鱗片就好像楚霸王脫下的盔甲一樣,這三片鱗片形成三座山,每座山各有一個穴位,稱為財穴、智穴、權穴。我們的西山龍門就屬于三穴之一的智穴。各為在左龍門纜車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周圍的地形?你會發(fā)現(xiàn)石頭很多,土很少,樹也不是很高大,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這里的土壤不是很厚,所以樹根扎得不深,樹長的也不是很高大。按照五行相生的道理(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是生金的,土不多,金也就不多,財也不旺,因此龍門就不是財穴;但是風水書上又說:“土乃龍之肉,水乃龍之血,石乃龍之骨,草木乃龍之毛?!蔽覀儗懳恼轮v究的是文章要有“文骨”,寫文章寫得好才可以中狀元,才可以“金榜題名”!作為智穴的西山龍門,自然要供奉文運之神魁星、武運之神關羽、功名祿位之神文昌帝君!
昆明的另外兩個穴位,財穴和權穴在哪里呢?財穴位于昆明東郊鳴鳳山一帶,你到那里游覽可以發(fā)現(xiàn)那里的樹木很高大,郁郁蔥蔥,說明什么?說明樹下面的土壤很厚,土是生金的,這里必然是昆明的財穴。所以吳三桂要把金殿修在這里,銅以前是一種貴重的金屬,鑄造銅錢的原料之一;四a級景點世博園也選址在這里,1999年世博會的召開,帶動了昆明城市的建設,推動了云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云南人民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jīng)濟收入,因此把鳴鳳山周圍稱為昆明的財穴實不為過!昆明的權穴則位于昆明的中心地——五華山一帶,不是嗎?從清初的吳三桂王府到現(xiàn)在的云南省政府,都在五華山上。著名的云南陸軍講武堂也位于五華山下,短短的二十多年,陸軍講武堂可謂是群英匯萃:中國十大元帥中,朱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就是從這里畢業(yè)的;三個國家的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崔庸健,越南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都是從這里走向戰(zhàn)場的……種種歷史證明,五華山一帶的確是昆明的權穴!
四、龍門三清境的財神。在三清境靈宮殿對面供奉著一尊神像,他右手持鞭,左手握著一個元寶,右腳腳下爬著一只猛虎,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財神!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民俗觀念中,認為財神是掌管天財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顧,便肯定可以財源廣進,家肥屋闊。民間流傳的財神有很多,但大致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第一文財神,文財神有兩個,一是財帛星君,另一個則是福祿壽三星。財帛星君是一個錦衣玉帶,左手捧著元寶,右手拿著“招財進寶”卷軸,外形富態(tài)的一個長須長者。相傳他是天上的太白星,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福祿壽三星中,本來只有“祿星”才是財神,但因為三通常是三位一體,幫此福壽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視為財神供奉了。第二武財神,武財神也有兩個,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趙公明。關羽是三國名將,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我們龍門三清境的這尊財神,就是另一個武財神趙公明,趙公明又名趙云,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猛將,民間相傳他能夠降妖伏魔,而且又可以招財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戶均喜歡把他供奉在店鋪中,而在南方的商戶則大多供奉關公。財神的供奉也是有講究的,擔任文職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益擺放或供奉文財神;至于那些經(jīng)商做老板,以及當兵當差從事武職的人,則應該擺放或供奉武財神。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四
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15公里,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它峰巒連綿40多公里,海拔1900米至2350米。是一個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白鳥爭鳴、景色秀麗的森林公園。
西山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唐代稱為碧雞山;元明以來,稱太華山;因其在城西,群眾習慣稱它為西山。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致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遠眺西山群峰,宛若一位仰臥于滇池之濱的"睡美人",她的臉、胸、腹、腿,以至下垂入水的頭發(fā),都歷歷在目,輪廓分明。
西山絕壁之上有一石坊叫"龍門",在此五百里滇池碧波帆影,盡收眼底。沿著新修的棧道可直上山頂?shù)男∈帧P∈蛛m無路南石林氣勢,亦別有情趣。整個西山風景區(qū)由香火旺盛的華亭寺,人民音樂家、國歌作曲者聶耳墓、花木茂盛的太華寺、道教景觀三清閣及巧奪天工的龍門石雕共五大景觀組成。
除了上述景點,在西山森林公園,最難得的就是森林里清新無比的空氣,從高處俯瞰滇池乃至整個昆明的感覺。同時也是春季踏青的好地方,每年陽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屆時四方士民云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diào),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民間傳說:
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的寂寞 ,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jié)為夫婦。后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并用計將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化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五
昆明,云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yōu)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huán)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cè)丝?00萬。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qū)航線及通往國內(nèi)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nèi)的7條航線?,F(xiàn)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nèi)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nèi)各地和鄰省鄰國。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六
太和宮金殿,又名銅瓦寺,坐落在昆明城東北郊鳴鳳山,俗名鸚鵡山。鳴鳳山原名相度山,明萬歷年間始創(chuàng)太和宮金殿以后,改稱鳴鳳山,系明代以來云南著名的道觀風景名勝區(qū)。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宮碑記》詳細記載了太和宮創(chuàng)建的歷史:“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歷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于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峰宮名也。其時并建三元、環(huán)翠二宮,所供圣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tǒng)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xiāng)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BR> 這段碑文依據(jù)史料,敘述了仿湖北武當山始創(chuàng)昆明太和宮金殿的時間、創(chuàng)始人、冶銅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觀規(guī)模,以及鳴鳳山的山勢。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云南巡撫陳用賓”,陳用賓會同黔國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劉會,同登鳴鳳山巔,商定仿武當山中峰興建太和宮。這與明萬歷甲辰年(1604年)正月太和宮創(chuàng)始人陳用賓所撰《鼎建太和宮記》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記用白話敘述,通俗易讀。陳用賓的碑記文言紀事,不容易讀。
舒藻碑文中所說:“其時并建三元、環(huán)翠二宮”一段不準確。其實創(chuàng)建太和宮前七年,就已建“環(huán)翠宮”。陳用賓撰《環(huán)翠宮記》稱:“余撫滇之三年,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其中為閣,祀?yún)螏?呂洞賓),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閣上?!?陳用賓,福建晉江人,明進士,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僉都御使巡撫云南。陳用賓“撫滇之三年”,即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萬歷三十年(1602年)“叩請”陳用賓興建太和宮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就是環(huán)翠宮的道士。
正如陳用賓《鼎建太和宮記》所述:“及撫滇之九年”,即萬歷三十年(1602年),陳用賓“偕卜勝東城,相度山原間幾一舍許無當者,延佇環(huán)望,真氣英英,連蜷環(huán)翠宮左,捫蘿視之,適彩雉從中盤起,玉局宛然,無亦光岳之閟有待歟?” 陳用賓偕沐昌祚、沐睿、劉會等登相度山,卜勝選址,已見山勢“連蜷環(huán)翠宮左”。這清楚說明,明萬歷三十年陳用賓為太和宮選址時,已有環(huán)翠宮。太和宮金殿、三元宮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動工興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載而繕定”?!叭f歷甲辰(1604年)歲春正月吉旦”,陳用賓撰立《鼎建太和宮記》。
民間傳說陳用賓曾在鳴鳳山“三遇呂洞賓”,是呂仙引示他鳴鳳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撫滇之三年”即“命官于鳴鳳山建環(huán)翠宮”,“其中為閣祀?yún)螏煛?。環(huán)翠宮建成后,陳用賓曾撰楹聯(lián):
春夢慣迷人,一品朝衣,誤了九寰仙骨,雞鳴紫陌,馬踏紅塵,軍門向那頭跳出?
空山曾約伴,七閩片語,相邀六詔杯茶,劍影橫天,笛聲吹海,先生從何處飛來!
陳用賓身居云南“軍門巡撫”,既迷戀官場“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請問“劍影橫天,笛聲吹?!憋w來的呂仙人,他該“向那頭跳出”?
陳用賓《建太和宮記》開頭有這樣一段話:“考玄帝天乙之精,乘玄枵當?shù)圩?,跡最著于太和,貞觀而還,代能尊祀。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式廓其制,千古讓隆焉……”說是真武玄帝系“天乙之精,乘玄枵當?shù)圩保嫖渖褊E,太和山(即武當山)最著名。從唐貞觀年間以來,世代尊祀。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敕令大修武當山,千古隆重奉祀真武。武當山有“真武神,永樂像”的傳說,以后天下真武宮都按這“永樂像”塑真武。
明崇禎十年(1637年)金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史志碑記所載是一致的。明崇禎十年(1637年)云南巡撫張鳳翮將銅殿移到賓川雞足山天柱峰。天柱峰為此又稱“金頂”。雞足山銅殿毀于1966年“”“掃四舊”期間。張鳳翮移銅殿時,太和宮銅殿的基座、下層平臺砂石浮雕欄桿未拆,保存至今。
清康熙年間重建鳴鳳山太和宮銅殿,“范銅至五百余萬之多”(250噸)。1980年清洗銅殿煙塵污垢時,發(fā)現(xiàn)銅殿正梁上通體被煙垢覆蓋的銘文,梁中間的字被藻井遮蓋,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筑”。銘文證實清康熙九年(1670年)吳三桂修葺太和宮,重建真武銅殿,銅鑄神像,豎“銅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滴跏?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舉兵反清,故方志碑記只稱“清康熙九年重鑄”,回避是吳三桂重鑄銅殿。
吳三桂重建真武銅殿后,鑄了一口“七星寶劍”懸掛在銅殿內(nèi),這就是碑記中所載真武“慧劍高懸,常伏魔而制怪”。吳三桂又將其使用過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宮,以炫耀其武威。
銅殿正面,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云貴總督王繼文書懸“南無無量壽佛”銅匾。“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少人感到疑惑,一代名儒的云貴總督,為什么在真武道宮掛佛教匾?武當山記載,永樂十四(1416年)武當天柱峰頂建真武銅殿時,峰巔咫尺地盤上已有佛教無量壽佛殿,佛道互不相讓。得知建銅殿是圣上旨意,佛家折中,“讓地不讓佛”,真武殿上掛“無量壽佛”匾,朝拜真武同時,也頌“南無無量壽佛”。鳴鳳山太和宮仿武當山中峰興建,王繼文依據(jù)武當山典故懸匾。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二天門碑記》記載了清代昆明兩次地震的情況:“乾隆年間,滇省地震,星旗救劫,厥有靈徵”。這次地震影響不大。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搖摧壞。”太和宮更大的劫難是咸豐年間,太和宮毀于兵燹,三元宮化為灰燼。每一次損壞后,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修繕。其中,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十五年間,太和宮住持李明清勸募“縉紳王熾、余安轉(zhuǎn)稟督辦云南礦物、前巡撫唐公炯,倡鑄銅一萬斤,并遍約同人,量力捐助。鑄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并重修山門、牌坊、殿宇,眾作新之?!?BR> 太和宮金殿于1950年軍事接管,定為“昆明市金殿名勝區(qū)”。先后隸屬文教局、建設局、文化局、園林局管理。1966年“”“掃四舊”期間,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壞,殿宇坍塌,荒煙蔓草。1968年又將太和宮劃屬昆明力車胎廠作宿舍,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
粉碎“”以后,逐年修復古建筑,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豐殿,翻修三座天門、欞星門,新建長廊亭臺,局部維修明代城墻。1983年興建山巔鐘樓,保護原昆明城宣化樓之明代永樂大鐘。
1983年至1991年,在鳴鳳山東面、南面新征土地273畝,興建占地500畝規(guī)模的“昆明園林植物園”。園林植物園分為十二個專類花卉園區(qū)茶花園、溫室花卉區(qū)、杜鵑園、水景園、木蘭園、薔薇園、竹類植物園、裸籽植物區(qū)、珍稀瀕危植物區(qū)、造園示范區(qū)、鸚鵡園(盆景區(qū))和雪松草坪園。省、市政府先后投資達800余萬元。
為迎接1999年在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后在鳴鳳山金殿投資2000萬元,全面維修太和宮古建筑群,整修鐘樓,開辟鐘樓旅游服務區(qū),興建大型觀賞溫室,新建杜鵑精品園,開發(fā)蘭圃和蕨類植物園,重建秋園餐廳,改造旅游招待所,重建園內(nèi)旅游廁所。在金殿自籌資金興建“中國金殿博覽苑”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fā)金殿青銅文化旅游景點……這次整治修建,為太和宮金殿創(chuàng)建四百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興建。金殿名勝區(qū)1999年躋身云南省一流風景名勝區(qū)。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七
華亭寺原名大圓覺禪寺,元代至治三年(1323)玄峰和尚就大理國時期高氏別墅舊址建寺,明天順六年(1462),寺僧相晟主持重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重修擴建后定名華亭寺。
一九二零年虛云老和尚主持重修,時稱“靖國云棲禪寺”,為昆明地區(qū)的最大佛寺。1984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華亭寺列入全國首批開放寺院,承蒙廣眾善士之功德,重修藏經(jīng)樓、翻修殿堂、新建五百羅漢堂,修復文物古跡及古今名家匾聯(lián),增加現(xiàn)代書法楹聯(lián),完整地保護名山佛寺。
華亭寺結(jié)構(gòu)完整、布局謹嚴、氣勢渾厚,對宗教文化及古代建筑藝術的研究均有重要價值。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撞鐘樓、方丈、禪堂、祖堂、齋堂、客堂、鐘、鼓樓及海會塔等。呈平面布局呈矩形,在佛教建筑中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式類型。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三世金身佛像、南海觀音和五百羅漢像,天王殿內(nèi)塑有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水火二金剛及韋馱菩薩,藏經(jīng)樓供奉釋迦牟尼漢白玉佛像。寺內(nèi)珍藏有:元泰定元年(1324)梵文尊勝陀羅尼經(jīng)咒石幢、明天順圣旨碑、明代狀元楊慎的楹聯(lián)“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柱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等珍貴歷史文物。
太華寺歷經(jīng)七百多年風雨兵燹的滄桑歲月,明清兩代多次擴建和修葺,但主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風格。寺院座西面東,規(guī)模宏闊,布局嚴謹,四合五天井,走馬戲角樓,展現(xiàn)了多民族傳統(tǒng)的'穿斗結(jié)構(gòu),寺內(nèi)亭、閣、廊、池匯成曲,清幽恬靜。
云南昆明導游詞篇八
滇池屬富營型湖泊,部分呈異常營養(yǎng)征兆,水色暗黃綠,內(nèi)湖有機污染嚴重、有機有害污染嚴重,污染發(fā)展較快,外湖部分水體已受有機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屬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屬及砷大量沉積于湖底,致使底質(zhì)污染嚴重,滇池近百年來已處于“老年型”湖泊狀況;年均水溫16℃;80年代未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隨著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魚類產(chǎn)卵、孵化場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并加之過度捕撈和魚類種群間相互作用等因素影響,使滇池魚類種群發(fā)生巨大變化,土著魚種僅存4種、土著魚種瀕于滅絕,如肉嫩味美的金線魚現(xiàn)己滅絕。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體略呈弓形,弓背向東,東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長4千米,將滇池分為南北兩部分,稱為外湖和內(nèi)湖;海拔1887.5米,總面積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內(nèi)湖面積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積287.1平方公里,湖長41.2千米,最大寬度13.3千米,平均寬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積15.931億立方米;底質(zhì)內(nèi)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動植物殘體、黑色,有極臭味,外湖較肥,褐黃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盤龍江、寶象河、新河、運糧河、馬料河、大青河、洛龍河、撈漁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腳下,其北端緊鄰昆明市大觀公園,南端至晉寧縣內(nèi),距市區(qū)5公里,歷史上這里一直是度假觀光和避暑的勝地。滇池古名滇南澤,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約20公里。滇池東南北三面有盤龍江等20余條河流匯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經(jīng)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約200公里;湖面面積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億立方米,素稱“五百里滇池”。是中國第六大內(nèi)陸淡水湖。
滇池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的影響而構(gòu)成的高原石灰?guī)r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圍有大小數(shù)十個山峰,山環(huán)水抱,天光云影,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壯麗,水面寬闊。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稱。其迷人之處更在于它一日之內(nèi),隨著天際日色、云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滇池水面寬闊,不但是旅游的好去處,還極有經(jīng)濟價值,航運、漁業(yè)、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圍風景名勝眾多,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國家體育訓練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館等既相聯(lián)成片又相對獨立,互為依托,是游覽、娛樂、度假的理想場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滇池名稱的由來可歸納為三種說法。一是從地理形態(tài)上看,晉人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說:“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绷硪环N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币灿械恼J為是彝族die(甸)即大壩子。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查,《史記·西南夷列傳》有記載:“滇”,在古代是這一地區(qū)最大的部落名稱,楚將莊蹻進滇后,變服隨俗稱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水域,群山環(huán)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qū);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谷園;有綿亙數(shù)里,水凈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等等,都是十分愜意的游覽之地,特別是在綠波蕩漾的彼岸,巍峨雄壯的西山之巔,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麗與大海般玄境便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麗,亦有大海的氣魄。
現(xiàn)在的滇池,已是全國首批批準建立的十二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之一,也是唯一設在內(nèi)陸省的國家級度假區(qū)。海埂公園緊靠滇池湖畔,整個公園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綠荔枝、白浪沙灘,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風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場。在公園眺望湖對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園,更覺賞心悅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園里的大壩碼頭上,有漁民駕駛的漁船可渡過水面到達西山腳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纜車上西山,從纜車上俯視滇池,千重波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環(huán)湖游覽觀賞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覽鄭和故里、觀音山等風景名勝。
滇池污染是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為了凈化這五百里滇池的渾濁波濤,“七五”以來國家和云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jīng)費突破了40億元。這些來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項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雖然有效地緩解了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卻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屬5類重污染湖泊。
近年來滇池的污染十分嚴重,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水質(zhì)污染從7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富營養(yǎng)化日趨嚴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處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帶;二是生活污水進入滇池;三是工業(yè)廢水進入滇池;四是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鎮(zhèn)化迅速發(fā)展;六是滇池屬于半封閉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潔凈水對湖泊水體進行置換;七是在自然演化過程中,湖面縮小,湖盆變淺,進入老齡化階段,內(nèi)源污染物堆積,污染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