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的古詩教案(優(yōu)質(zhì)16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制定的具有指導性和規(guī)范性的教學計劃。如何編寫一份精心設計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是一份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一
    1、了解有關(guān)中秋的故事、古詩、歌曲等,知道中秋節(jié)佳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加深對我國民族節(jié)日的親切感。
    2、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古詩中蘊含的熱愛生活、思念親人的情感。
    相應的漢字(古詩原文)。
    1、誰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jié)日?
    2、中秋節(jié)佳節(jié)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有什么變化呢?
    3、中秋節(jié)佳節(jié)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jié):中秋節(jié)佳節(jié)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圓,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飯、賞月、品嘗月餅,中秋節(jié)佳節(jié)是一個大家團圓的節(jié)日。
    4、你們知道中秋節(jié)佳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呢?
    講述故事:《中秋節(jié)佳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綜p35)。
    1、中秋節(jié)佳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沒有辦法趕回家過中秋節(jié)佳節(jié),他們真想家呀,思念親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第一遍):
    提問:
    (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有幾句話?
    (2)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再次欣賞,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
    舉——抬;
    詩的大意: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層秋霜鋪在地上。抬起頭,仰望掛在遙遠天空的明月;低下頭,思念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3、幼兒吟誦古詩。
    4、思考:作者為什么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xiāng)?
    1、介紹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來由。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聽賞。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二
    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含義,清晰地發(fā)好“光”、“霜”、“鄉(xiāng)”的音。
    能夠背誦古詩,同時感受古詩美的韻律。
    “舉”、“霜”、“故鄉(xiāng)”。
    2、剛過了中秋節(jié),幼兒知道中秋節(jié)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介紹古詩的名字是:靜夜思。
    師:小朋友,畫面上有什么?畫上的人怎么樣?他的表情是怎樣的?
    教師介紹詩人李白,讓幼兒了解他是唐代詩人,寫了很多好聽的古詩。
    教師小結(jié):《靜夜思》就是講了李白在寧靜的夜晚思念自己家鄉(xiāng)的事情。
    教師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師:在古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教師逐句理解古詩的含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好像是一層寒霜。抬起來望著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讓幼兒感受到古詩中美的意境。
    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古詩。
    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誦,提示幼兒發(fā)清楚“光”、“霜”、“鄉(xiāng)”的字音,感受詩歌中的韻律。
    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受欣賞和感知古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4、啟發(fā)幼兒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并進行朗誦表演。
    幼兒園中秋節(jié)語言活動教案就可以采用靜夜思做主題是不是很不錯???你家的寶寶會背靜夜思嗎?不妨按照托班教案靜夜思向?qū)殞毥淌谶@首詩吧。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三
    1、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并背誦。
    2、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xiāng)”十個二類字。
    3、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說給別人聽。
    4、積累收集有關(guān)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現(xiàn)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的幼兒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經(jīng)學會背誦多首古詩,其中又數(shù)《靜夜思》最熟悉。再者,這首古詩詩句淺顯,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意境。
    知景、悟情,積累語言。
    2課時。
    課時目標:
    1、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會認讀生字,會書寫“目、耳”。
    2、會通過看圖幫助理解詩句,體會當時的思鄉(xiāng)意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3、初步學會由看到而聯(lián)想到,進行想像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設計:
    一、揭題、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你們聽說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都說會背)。
    2、齊讀。
    二、分層教學。
    1、提出要求:(1)已經(jīng)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2、分層次交流: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
    三、知景、悟情、吟誦。
    1、播放課件。
    (1)觀察并說說當時詩人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2)那么古詩當中哪一句是描寫我們看到的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圖理解。
    (3)詩人李白看著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鄉(xiāng)之情用詩句表達出來,就是哪一句?聯(lián)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笨磮D理解。
    (5)看,詩人多了不起,用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就把自己遠在異地他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古詩。
    2、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那當時你為什么會想起他?(觸景生情)。
    3、當時大詩人李白遠在他鄉(xiāng)異地,低頭凝視屋內(nèi)銀白的月光,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課件,吟誦古詩。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生字卡片認讀,請生觀察“光、霜、鄉(xiāng)”的拼音有什么特別?滲透古詩押韻的特點。
    2、分句認讀詩句,指名四生讀好拿著詩句排順序。
    3、齊讀古詩,指導讀好停頓。(板書)。
    4、大家學得這么好,靠的是你們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想,對嗎?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的“目和耳”。
    (1)、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2)、說說你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學生練寫。
    (3)、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五、總結(jié)全文,布置實踐作業(yè)。
    1、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課時目標:
    1、鞏固生字,會背誦古詩。
    2、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別人聽。
    3、積累收集有關(guān)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中一張照片讓小朋友想起了自己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媽媽……大詩人李白看到皎潔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小朋友,讓我們再來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鄉(xiāng)之人。朗誦古詩。
    2、拓展說話:那小朋友來看看這副夜景,(播放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凄涼、很傷感的感覺)。
    3、看書中插圖,也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麗的感覺)。
    小組內(nèi)說――指名說。
    (從說中,孩子們學會了即使是同樣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2、復習四個生字,選擇生字,找朋友擴詞。
    三、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闖關(guān)游戲:
    第一關(guān):我會讀。(領讀生字。)。
    第二關(guān):我會背。(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關(guān):我知道。(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小組內(nèi)比賽,選出獲勝者,再由各獲勝者進行比賽。)。
    四、教師拓展資料,把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板書: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詩中難點字詞“疑”“霜”“舉”“思故鄉(xiāng)”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三、能力目標。
    學習運用串聯(lián)詞義和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難重點。
    1。理解“疑”“霜”“舉頭”“思故鄉(xiāng)”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書本。
    教學方法。
    音樂欣賞,師生互動,ppt演示,講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和提問來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讟非?,請同學們仔細地聽。(播放樂曲“思鄉(xiāng)曲”請同學們欣賞)。
    2,(樂曲結(jié)束)師:同學們,你們聽完這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說一說)。
    3,師:這是一首思鄉(xiāng)曲,表達的是一種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那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五言絕句“靜夜思”。
    (請同學來說一說)。
    5,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解地這首“靜夜思”就是李白的作品。
    (教師板書“靜夜思”,并播放幻燈片。)。
    (二)初讀課文。(ppt展示,要求學生齊讀后自己讀一遍,注意停頓。)。
    (三)簡介詩人。
    (四)講解古詩,理解詩中的詞語和全詩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說說“靜”“夜”“思”三個字的意思(ppt投影,選出正確的字義)。
    (2)請一個同學說說“靜夜思”的意思(詩人,什么時間?怎么樣?)。
    (3)理解詩句“床前明月光”:讓學生理解“床”的多種解釋和其中的合理性;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明月光”;看ppt圖片回答一些問題;說說“明月”和全句的意思(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句“疑是地上霜”: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地上霜”;請同學說說“疑”“霜”和全句的意思。
    (5)解釋前兩句詩的意思。(先請同學自己說一下,然后教師講解)。
    (6)理解詩句“舉頭望明月”: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舉頭望”;看圖片,詩人在干什么?說說“舉”和全句的意思。
    (7)理解詩句“低頭思故鄉(xiāng)”: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思故鄉(xiāng)”;看圖片中詩人的表情,說說他在想什么?指名說說“思故鄉(xiāng)”和全句的意思。
    (8)理解全詩,解釋全詩:(請同學說說后兩句的意思及全詩的大意,然后由老師補充。)。
    板書:明月光。
    ———————————客居他鄉(xiāng),深感孤獨。
    地上霜。
    靜夜思。
    舉頭望。
    ———————————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
    低頭思。
    全詩大意:
    床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好似地上結(jié)了霜。
    抬頭望著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xiāng)來。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體會詩中作者思鄉(xiāng)的感情。
    2、喜歡學習古詩。
    3、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活動準備:
    2、剛過了中秋節(jié),幼兒知道中秋節(jié)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二、學習古詩。
    1、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老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xiāng)。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xiāng)的什么?
    (5)遷移經(jīng)驗,聯(lián)想中秋節(jié)的含義。
    師:中秋節(jié)有什么意義?中秋節(jié)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六
    課件:《靜夜思》圖片活動過程。
    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中的詩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老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親人。
    1、老師朗誦古詩,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低頭思故鄉(xiāng):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2、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認為的意思。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4、利用多種形式反復練習誦讀。
    5、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老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我們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我是小詩人”誦讀比賽,鼓勵幼兒積極上臺表現(xiàn)。老師講評,為幼兒頒發(fā)獎品?;顒咏Y(jié)束。
    篇1:活動目標:1、體會詩中作者思鄉(xiāng)的感情。2、喜歡學習古詩。3、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活動準備: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2、剛......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七
    2.離開家鄉(xiāng),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BR>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BR>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BR>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BR>    師:作者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xiāng)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xiāng)的那座小山?!?BR>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BR>    “他想起了故鄉(xiāng)的親人?!?BR>    ……。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xiàn)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guān)中秋的故事、古詩、歌曲等,知道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加深對我國民族節(jié)日的親切感。
    2、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古詩中蘊含的熱愛生活、思念親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相應的漢字(古詩原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誰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jié)日?
    2、中秋節(jié)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有什么變化呢?
    3、中秋節(jié)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jié):中秋節(jié)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圓,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飯、賞月、品嘗月餅,中秋節(jié)是一個大家團圓的節(jié)日。
    4、你們知道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呢?
    講述故事:《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綜p35)。
    二、學習古詩。
    1、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沒有辦法趕回家過中秋節(jié),他們真想家呀,思念親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第一遍):
    提問:
    (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有幾句話?
    (2)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再次欣賞,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
    舉——抬;
    詩的大意: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層秋霜鋪在地上。抬起頭,仰望掛在遙遠天空的明月;低下頭,思念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3、幼兒吟誦古詩。
    4、思考:作者為什么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xiāng)?
    三、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1、介紹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來由。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聽賞。
    四、結(jié)束活動。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九
    理解詩中難點字詞“疑”“霜”“舉”“思故鄉(xiāng)”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三、能力目標。
    學習運用串聯(lián)詞義和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1、理解“疑”“霜”“舉頭”“思故鄉(xiāng)”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多媒體課件,書本。
    音樂欣賞,師生互動,ppt演示,講授。
    1課時。
    (一)音樂欣賞和提問來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讟非?,請同學們仔細地聽。(播放樂曲“思鄉(xiāng)曲”請同學們欣賞)。
    2,(樂曲結(jié)束)師:同學們,你們聽完這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請同學說一說)。
    3,師:這是一首思鄉(xiāng)曲,表達的是一種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那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五言絕句“靜夜思”。
    (請同學來說一說)。
    5,師: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講解地這首“靜夜思”就是李白的作品。
    (教師板書“靜夜思”,并播放幻燈片。)。
    (二)初讀課文。(ppt展示,要求學生齊讀后自己讀一遍,注意停頓。)。
    (三)簡介詩人。
    (四)講解古詩,理解詩中的詞語和全詩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說說“靜”“夜”“思”三個字的意思(ppt投影,選出正確的字義)。
    (2)請一個同學說說“靜夜思”的意思(詩人,什么時間?怎么樣?)。
    (3)理解詩句“床前明月光”:讓學生理解“床”的多種解釋和其中的合理性;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明月光”;看ppt圖片回答一些問題;說說“明月”和全句的意思(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理解詩句“疑是地上霜”: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地上霜”;請同學說說“疑”“霜”和全句的意思。
    (5)解釋前兩句詩的意思。(先請同學自己說一下,然后教師講解)。
    (6)理解詩句“舉頭望明月”: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舉頭望”;看圖片,詩人在干什么?說說“舉”和全句的意思。
    (7)理解詩句“低頭思故鄉(xiāng)”:有感情的朗讀整行詩并板書“思故鄉(xiāng)”;看圖片中詩人的表情,說說他在想什么?指名說說“思故鄉(xiāng)”和全句的意思。
    (8)理解全詩,解釋全詩:(請同學說說后兩句的意思及全詩的大意,然后由老師補充。)。
    ———————————客居他鄉(xiāng),深感孤獨。
    地上霜。
    靜夜思。
    舉頭望。
    ———————————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
    低頭思。
    全詩大意:
    床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好似地上結(jié)了霜。
    抬頭望著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xiāng)來。
    《靜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jié)合掛圖以及詩歌進行大膽想象,自己進行換位想象,憶起家鄉(xiāng)的好,激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通過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讀起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也許不能說出一些字義,但能理解詩意。對于培智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很有利于促進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讀一讀,說一說,整體感知詩意。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靜夜思》的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的美。然后請學生自愿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愿意站起來讀,還通過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從讀中感知詩意。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yōu)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其韻律節(jié)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xiàn)意境,體驗情趣。但對于剛學習古詩的培智學生并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lián)系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么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nèi)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這節(jié)課,我主要體現(xiàn)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學生自主快樂的學習。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問題,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沉穩(wěn),教學速度有點快,個別化教育不夠深刻,這幾個方面還需繼續(xù)培養(yǎng),也是我今后教學特別注意的環(huán)節(jié)。應該說這次公開課讓我收獲匪淺。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
    1、能理解圖片的內(nèi)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yǎng)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靜夜思》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
    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中的詩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幫助幼兒初步體驗古詩的意境。
    教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
    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家里的親人。
    二、展開。
    1.教師朗誦古詩,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2.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認為的意思。
    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3.幼兒學習古詩,教師指導。
    4.利用多種形式反復練習誦讀。
    5.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教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我們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結(jié)束。
    “我是小詩人”誦讀比賽,鼓勵幼兒積極上臺表現(xiàn)。
    教師講評,為幼兒頒發(fā)獎品。活動結(jié)束。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一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是一首月夜思鄉(xiāng)詩。一個秋天的深夜,明亮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到床前,也照到了在外鄉(xiāng)旅行的詩人身上。詩人揉揉朦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雪白的濃霜。再仔細看看,這分明又不是霜。它像霜一般白,又像水一般清。它讓人感到清冷,也給人帶來光明。詩人不由得抬起頭來望望天空,天空像鏡子一般明凈,一輪皓月掛在當空。哦!原來是月光呀!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月光顯得分外明亮。月亮有缺也有圓,離鄉(xiāng)的人啊,你什么時候才能與親人團圓?月光照到我的床前,也照到家鄉(xiāng)的土地上,家鄉(xiāng)的親人是不是也看著這同一輪明月,思念著我呢?想著,想著,詩人又漸漸低下了頭,他開始深深地懷念起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一切。他的思想也和這月光一樣,飛得很遠,很遠......
    李白在今湖北省廣水市壽山龍泉寺隱居三年,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靜夜思”是詩人離開家人后,寫出的詩句。全詩僅短短四句,每句五個字,共二十個字,卻意味深長地表達出一位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對故鄉(xiāng)那深深的懷念之情。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的《靜夜思》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二十六歲的李白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中那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明亮皎潔的月光灑在窗紗上,好似地上泛起的一層白霜。這是多么美麗的景象呀,但詩人卻無心欣賞,此時此刻,他的內(nèi)心如海上的潮水般激蕩,回憶著在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忽然,他抬起頭來,望著天空的明月,低下頭沉思,不由得發(fā)出一聲深沉的嘆息。
    《靜夜思》全詩沒有多么華麗的詞藻,用平平淡淡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深臨其境,感受到詩人李白的孤獨、寂寞。全詩從“疑”到“舉頭”,再從“舉頭”到“低頭”,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作者寫的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內(nèi)容是單純的,又是豐富的;內(nèi)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這便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釋:
    舉:抬。
    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集?新樂府辭》,并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BR>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tài)。思:思念。
    譯文: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保ā端嚻詳X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nèi)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gòu)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五
    本次我所教授的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郭沫若的一首小詩——《靜夜》。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由此可看出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對于詩歌尤為如此。而對于初一的學生,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習和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與指導。鑒于以上兩點,我設計了以朗讀為主線的“欣賞詩歌四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一步,朗讀吟誦——感受詩歌節(jié)奏美。
    此步驟通過老師配樂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導學生劃分詩歌的節(jié)奏和重音,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奏對詩歌的重要作用。并對本詩有了初步的整體感知。
    第二步,朗讀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這一步中先請一部分同學朗讀,在此過程中設置了幾個小問題,目的在于幫助同學們對詩歌的內(nèi)容有更深的了解,以便同學們在朗讀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
    第三步,朗讀咀嚼——感受詩歌語言美。
    本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精練,生動形象。為了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并發(fā)揮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設置了自由賞析詩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詞或一句,說出理由并美美地讀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是自由選擇,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紛紛發(fā)言,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了一定的指導,使同學對詩的理解,朗讀的把握又深了一層。
    第四步,朗讀背誦——感受詩歌意境美。
    一首詩要真正對學生有更深遠的影響,一定要想辦法讓其背誦積累下來,所以,最后給了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讓其背誦,并將同學們推薦的人選請上講臺,既展示了他們自身的風采,又是其他同學受到感染,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經(jīng)過以上步驟,同學們既學習了本詩,又對“欣賞詩歌四步驟”有了一定認識,于是進行了遷移拓展——出示郭沫若的另一首小詩《夕暮》,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自主合作探究,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但由于個人思考問題仍不夠細致和全面,教完后發(fā)現(xiàn)了不少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有一個問題的設置,偏離了這體內(nèi)容。
    設置學生編寫“鮫任泣珠”的故事,本意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可安排在講解兩節(jié)詩中間,使學生剛剛培養(yǎng)出的對本詩深沉情感的體驗消散了不少,影響了下面的教學。
    2、由于上述問題占用了一定的時間,使拓展延伸部分沒有很好地展開與。
    完成。
    以上問題,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認真全面的思考應該設置怎樣的問題是最合理有效的。
    3、注意到了師生互動,可沒有重視到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在今后的教學中。
    一定要讓學生全面的動起來。
    經(jīng)過本次評優(yōu)課活動,讓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陷,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定會加倍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篇十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戶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
    【詞語解釋】。
    舉頭:抬頭。
    【詩文賞析】。
    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xiāng)圖生動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xiāng)、不想念親人呢?如此一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文學賞析。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抒發(fā)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凈。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八弊钟玫酶?,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后兩句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郑砻髟娙艘褟拿噪D(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八肌弊纸o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構(gòu)思細致而深曲,脫口吟成、渾然無跡。內(nèi)容是單純,卻又是豐富的;內(nèi)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xiàn)了“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