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一
岳麓書院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學府,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近日,在岳麓書院舉行的“岳麓書院第二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我有幸參與其中,并深受啟發(fā)。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了岳麓書院的深厚底蘊和傳承精神,也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意義。以下是我的詳細心得體會。
首先,岳麓書院的氛圍讓我著實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藝術的熏陶。步入書院,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宋代的學府。庭院內古木參天,跖石鋪地;書院內木構架構,雕梁畫棟。大紅色的柱子上雕刻著細膩的花紋,展示了古代木工匠人的智慧和技藝。沉靜的環(huán)境激勵著我沉思和學習。這里沒有喧囂和浮躁,只有深入思考和自省的機會。岳麓書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尋思的場所,讓人們可以跳出喧囂的塵世,靜心讀書,領悟文化精髓。
其次,岳麓書院第二集的演出給我?guī)砹艘粓瞿X海里的盛宴。表演者們身著傳統(tǒng)的古裝,如此之逼真,仿佛讓我親身經歷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他們用一曲曲古琴、一段段吟詩、一幅幅國畫,向我們展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表演中,我感受到了詩、琴、書、畫的完美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在形式上呈現出來,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樣的演出讓我深思,傳統(tǒng)文化不應該沉睡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要發(fā)揚光大,讓世人都能欣賞、體驗。
再次,岳麓書院第二集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我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和魅力,無論是古代文人的作品,還是山水畫、花鳥畫等藝術形式,都蘊含著深意和哲理。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精髓,是我們民族的象征和根基。我們應當傳承和發(fā)揚好傳統(tǒng)文化,不斷學習和研究,繼承前人智慧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更多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形式。
另外,岳麓書院第二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還有與他人的交流。在這次活動中,我有幸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討論、學習,互相交流心得與體會。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使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人交流,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可以激發(fā)自己更多的靈感。岳麓書院第二集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我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共同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
總之,參與岳麓書院第二集活動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意義。岳麓書院以其深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吸引著我,演出和環(huán)境也讓我感到心曠神怡。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激發(fā)了我更深入地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決心。我希望岳麓書院能夠繼續(xù)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感受、學習和研究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二
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書院之一,岳麓書院自建于明代以來,一直是學子們求學進修的圣地。最近有幸走進岳麓書院,參觀了它的建筑、文物和文化,并在此過程中受到許多啟發(fā)。下面將分五個段落闡述我在岳麓書院的參觀中的心得體會和感想。
首先,岳麓書院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口處的牌坊高聳入云,上面鑲嵌著巨大的金字,書寫著“岳麓書院”四個大字。一進書院,寬廣的庭院展現在眼前,四周環(huán)繞著紅墻黛瓦的古宅,錯落有致,猶如畫卷一般美麗。尤其是大成殿,它是岳麓書院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之美。殿內參天的梁柱雕刻精美,屋頂彩繪絢麗多彩,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不禁沉浸其中。
其次,岳麓書院的文物展覽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書院中陳列著許多古代文物,如石碑、青瓷、古代書籍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岳麓書院的鎮(zhèn)館之寶——《四庫全書》的手抄本。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記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知識??粗@些珍貴的文物,我深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對我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岳麓書院的文化氛圍令我感受到了學問的厚重。作為一座書院,岳麓書院自然聚集了許多有識之士和學子。在書院內,尤其是大成殿和瓊華亭,我看到了許多學生專注地閱讀、篤志求學,他們或執(zhí)筆寫字,或默默思索。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讓我深受感動。岳麓書院為學子們提供了一個安靜肅穆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和進修,這種學術氛圍令人難以忘懷。
第四,岳麓書院的人文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書院內參觀時,我了解到書院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人文精神。書院內的摩崖石刻、楹聯和文人畫,都是古代學子們的作品,記錄了他們的追求和境界。岳麓書院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古代文化,它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為寶貴的財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學習古人智慧的平臺。
最后,岳麓書院的參觀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走進書院,我仿佛走進了古代學子們的世界。他們不僅追求知識和學問,還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對人生有著深刻的思考。他們努力進修,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在岳麓書院的參觀中,我受到了激勵,也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有了新的認識。
總之,讀完岳麓書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建筑、文物、文化和人文精神都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參觀岳麓書院,我更加了解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也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有了更深遠的思考,這將成為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將持續(xù)學習和進修,努力成為一個有知識和修養(yǎng)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三
各位游客:
很榮幸能以導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來領略岳麓書院的魅力風光,大家可以叫我李xx,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下面開始我們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書院創(chuàng)辦于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調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期間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
門前的對聯“千百年楚才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笔怯芍袊鐣茖W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寫。它概括了岳麓書院在培育人才和發(fā)展學術方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岳麓書院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中國書院始于唐朝,當時只是藏書、讀書和編書的地方。北宋時期,統(tǒng)治者實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書院的教育功能凸現出來,并得以迅速發(fā)展,成為與政府辦的官學,民間辦的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麓書院和長沙的岳麓書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書院延續(xù)辦學千年,發(fā)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所以岳麓書院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縮影。
請您繼續(xù)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戲臺。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岳麓書院參觀游覽。
岳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岳麓山清風峽口,在岳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么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岳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岳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拭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著的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著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筑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圣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書院初創(chuàng)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遺留下來的建筑。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塊“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里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岳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么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fā)展演變到了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fā)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fā)揚光大,在洛陽設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zhí)經問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櫻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俺涕T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志。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并發(fā)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后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于此,用來表達岳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了解了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后,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于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guī)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岳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于岳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岳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8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后,沿回廊右轉,發(fā)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墻黑瓦的小院落,這里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岳麓書院培養(yǎng)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岳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學風影響,他后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桿為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最好體現。
岳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岳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guī)就是要規(guī)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tǒng)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yǎng)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于書,用之于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岳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五
在我的大學生活中,岳麓書院無疑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之一。這個近千年歷史的古老書院,是湖南大學的象征之一,以其優(yōu)良的教育傳統(tǒng)和獨特的文化氛圍吸引著我。于是,我決定在大四時,抽出寶貴的時間來一睹岳麓書院的風采。在讀完岳麓書院后,我深受觸動,獲益匪淺。下面,我將從建筑、文化、知識、交流和人文五個方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和感想。
首先,岳麓書院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入書院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莊嚴的牌坊,正式迎接著每一位來訪的人。院內,古老的磚木結構的建筑別具一格,仿佛將我?guī)肓艘蛔爬系奈幕钐?。尤其令我震撼的是“七進七橵”那座宏偉的大樓,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聳立在書院的中央。這些古老的建筑不僅是岳麓書院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更是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考據的熱愛。
其次,岳麓書院的文化給我?guī)砹瞬灰粯拥捏w驗。書院內處處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氛圍,仿佛每一個角落都在講述著一個個故事。走進家學堂和門廳,墻上掛滿了名人名言和古詩詞,數百年來數不盡的師生誦讀其中,這種精神浸潤的感覺讓我備受震撼。此外,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傳統(tǒng)戲曲表演,我對古代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些文化體驗加深了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再次,岳麓書院讓我對知識有了全新的認知。參觀岳麓書院,尤其是參觀學堂,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文化名人的畫像與著名名人的擺設讓我感受到了博學之精神。我在心中立下了志愿,要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多讀書、廣泛涉獵各種領域的知識,在不斷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
此外,岳麓書院還促進了思想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我有幸參加了一場主題講座,那位主講人深入淺出、字字句句充滿智慧,饒有趣味地講述了他對一本古書的理解。這場講座不僅讓我開闊了眼界,也讓我看到了知識的魅力。與其他參觀者的交流,更幫助我思考和理解了書院文化的內涵。這種思想碰撞與溝通的機遇,豐富了我大學生活的內涵。
最后,岳麓書院的人文教育讓我收獲良多。在岳麓書院,我看到了很多學子的身影,他們或漫步或聚討,專注讀書或討論問題,他們學習之余都沉浸在一種濃郁的學習氣氛之中。在這樣的書香環(huán)境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傳承、創(chuàng)新和責任的力量。這讓我明白,書院精神是岳麓人不懈努力的象征。
總之,讀完岳麓書院,我對湖南大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岳麓書院莊嚴的建筑、博大精深的文化、卓越的知識、互動的交流和豐富的人文元素,都給我?guī)砹松羁痰捏w驗和感悟。作為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我將永遠銘記游覽岳麓書院的這段時光,它將成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程,引領我走向更高的學術高度和人生境界。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六
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岳麓書院。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xx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fā)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fā)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qū)和生活區(qū),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岳麓書院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昂贞亍钡囊馑际牵杭t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fā)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在唐代,每年的鄉(xiāng)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tǒng)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fā)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七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景優(yōu)美的岳麓山參觀舉世聞名的岳麓書院。
今天,由我“客串”書院導游,引領大家踏上這一非凡的文化書香之旅!
我們眼前的這塊“風水寶地”便是古城長沙學術氣息最濃郁的地方——岳麓書院。
它是一座寧靜優(yōu)雅的庭院,有著千年波斕壯闊的歷史,它的背后所蘊含的是一種大氣、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學子千年傳承相繼的文化夢想。
庭前廊下、翹壁飛檐,那夢,是從唐代就一直延續(xù)下來的。
怎么樣,大家閉上眼,盡情地感受一下這里清冷的風的味道,是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著千年不變濃濃的書香氣息呢!
岳麓書院是一片古樸典雅的明清風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風景名勝岳麓山清風峽口,靜靜地屹立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下。
它的每一進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磚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著雋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譽中外的“千年學府”。
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
現在,就讓我們循著古圣先賢們的足跡走進書院這亙古不變的文化氛圍中去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主體建筑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
在書院的園林中,無論是小橋流水、假山回廊,都與講堂構成了一副渾然天成的畫面。
儒道互補,莊重典雅,這正是岳麓書院傳承千載的精神佳境。
經過懸掛“千年學府”匾的頭門就是赫曦臺,內壁兩側墻上各有一個金色大字——“?!迸c“壽”如龍騰虎躍,遙相呼應。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書院的大門。
正上方懸掛宋真宗“岳麓書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一千古名聯很霸氣地掛在大門上,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材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大門兩旁安放的一對漢白玉抱鼓石雙面浮雕,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現在,請大家移步,擺放著兩把紅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講堂”了。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
講堂正中設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為古代老師授課的地方,上面擺兩把紅木雕花座椅,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講臺之后有木質屏風,上面嵌刻山長張栻撰寫的《岳麓書院記》,該文內容實為古代岳麓書院培養(yǎng)人才的指導思想。
講堂兩璧嵌“忠、孝、廉、節(jié)”四字石刻,據傳系朱熹手書。
這四字實際上正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校訓。
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整、齊、嚴、肅”,與“忠、孝、廉、杰”碑相映襯,書院靈魂的脈絡始終清晰明了。
岳麓書院不僅有讀書講學之所,還有一處三層建筑,那便是“御書樓”。
御書樓“藏”在講堂屏壁之后,現藏書已達6萬多冊,現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
岳麓書院的樓閣磚瓦閃耀著千年凝聚的智慧,帶給我們的遠不止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這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奇更會影響指引我們的一生!
欣賞完這幾進深深的庭院,今天我們的游覽也接近尾聲。
感謝同學們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謝謝!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
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
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
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fā)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fā)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qū)和生活區(qū),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
這樣的環(huán)境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yǎng)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jié)”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guī)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tǒng),整束學風、啟發(fā)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guī),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觀游覽,我是小導游尹昕,非常榮幸能夠為大家講解,我將盡力通過我的講解,使大家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文化內涵有進一步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岳麓書院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在岳麓山下。
古人視岳麓山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是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
岳麓書院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創(chuàng)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晚清(即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后又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歷史已逾千年。
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一脈相承,弦歌不絕,被當世學者譽為罕見的”千年學府”。
從岳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岳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
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 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
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
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于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岳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
岳麓山的自然風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
岳麓山的人文景觀,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岳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道盡了岳麓書院歷史上人才輩出的事實。
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在接下來的參觀游覽中,將會讓大家大開眼界。
書院有八景,分別是:柳塘煙曉,桃塢烘霞,桐蔭別徑,風荷晚香,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導游慢慢去感受近市而不喧,林深而泉甘的岳麓書院的獨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吧!在此導游尹昕特別感謝大家的傾聽,祝大家一路玩得開心!
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岳麓書院。
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
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
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
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八
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岳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自然風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奇,是指岳麓山區(qū)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種類達幾千種,女貞、銀杏、樟樹、欏木、苦櫧、楓香等名木應有盡有,甚至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樹亦可見到,還有皂莢、白玉蘭等瀕危樹種,而桃花、迎春、玉蘭、臘梅、丹桂、百合、芙蓉、薔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紅中繡出麓山織錦畫幅。珍,是指岳麓山區(qū)野生動物繁衍較旺,林中穿梭歌唱著的有畫眉、黃鸝、布谷、杜鵑,還有啄木鳥、鸚鵡、貓頭鷹等等,而在密林深處若隱若現,時不時露出頭臉的有狐貍、山羊、野兔、山雞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縷,若你冬季來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飛雪,一個“幽”字更會讓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來臨的時候,不僅眼中看到的美,連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棗......,還有不能吃的紅葉,更是美不勝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觀,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麗的風景。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而愛晚亭內那吟唱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又留著一縷長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讓人留戀忘返。
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因為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絕”之稱。碑高4米,寬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書法著名于世,最為藝林所看重,傳拓碑文曾風靡一時,筆法剛勁有力,是最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等等。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于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我特別想了解古代宮殿的建筑,也想知道古代帝王們的生活環(huán)境。
金秋的一個周末,陽光明媚,秋風送爽。媽媽和我來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宮博物院參觀游覽,我高興極了。走進故宮的大門,“哇!這里真大??!”我情不自禁的說。媽媽說:“最壯觀的'還在后面哪!”我們首先參觀了故宮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構建。我知道了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全部木質結構,而且所有的木質構架沒有一個釘子。宮殿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是龍的圖案,并飾以金壁輝煌的色彩。我觀察了所有的宮殿,發(fā)現這些宮殿都是沿著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我把我的發(fā)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微笑地點點頭,說:“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幾乎貫穿了整個市區(qū)。它的氣勢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我們從御花園一直游覽到太和殿,真是嘆為觀止呀!在故宮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遠望去猶如神話中的瓊樓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還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子撐著樓頂。其中,圍繞在御座的6根直徑為1米的大柱子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基上,前有造型優(yōu)美的仙鶴、爐鼎,后面是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壁輝煌,既莊嚴又富麗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時,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這僅僅是故宮的建筑,而殿中所擺設的稀世珍寶又是數不勝數,媽媽說:“這些珍寶僅僅是一部分,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掠走了宮中的許多珍寶,還有一些流失在國外”。聽到這里我的心一陣陣疼痛,我為這些寶物的流失而感到難過。什么時候這些失去的珍寶能回歸到祖國的懷抱?我更期盼著,期盼著臺灣和大陸盡快團圓,寶物盡快回到家園。
故宮一游使我流連忘返。故宮的建筑實在是無以倫比的杰作,它真是一個奇跡。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么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也有責任保護這些文物古跡不受到破壞,讓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萬古流傳。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九
岳麓書院導游詞岳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岳麓書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岳麓書院后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游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x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x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自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于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岳麓書院參觀游覽。
岳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岳麓山清風峽口,在岳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么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岳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岳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拭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著的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著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筑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圣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書院初創(chuàng)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遺留下來的建筑。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塊“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里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岳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么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fā)展演變到了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fā)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fā)揚光大,在洛陽設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zhí)經問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櫻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志。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并發(fā)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后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于此,用來表達岳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了解了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后,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于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guī)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岳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于岳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岳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8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后,沿回廊右轉,發(fā)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墻黑瓦的小院落,這里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岳麓書院培養(yǎng)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岳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學風影響,他后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桿為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最好體現。
岳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岳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guī)就是要規(guī)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tǒng)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yǎng)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于書,用之于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岳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正因為岳麓書院本著“經世致用”的教育原則,千百年來,它為社會、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值得永遠緬懷的精英。如抗金名將游九功,改革先驅陶澍、魏源,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來的譚嗣同、楊昌濟、蔡鍔、陳天華、_、劉少奇等三湘俊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精神的偉大實踐者。
大家在游覽的過程中,想必已經看到了我們湖南的改革日漸深入,長沙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這何嘗又不是“經世致用”的最好體現呢!岳麓書院辟出這樣一片寧靜的院落,供奉理學大師和“經世致用”的圣賢,以便后人瞻仰,實在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觀者,經世致用,回報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可喜可賀的是,“經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為我們長沙精神的組成部分,這既是對我們長沙人民過去貢獻的一個
總結
和肯定,又將更加旗幟鮮明地指導我們每個市民努力參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想必大家參觀到這里,已經體會到了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一
岳麓書院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學府,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近日,在岳麓書院舉行的“岳麓書院第二集”活動吸引了眾多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我有幸參與其中,并深受啟發(fā)。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了岳麓書院的深厚底蘊和傳承精神,也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意義。以下是我的詳細心得體會。
首先,岳麓書院的氛圍讓我著實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藝術的熏陶。步入書院,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宋代的學府。庭院內古木參天,跖石鋪地;書院內木構架構,雕梁畫棟。大紅色的柱子上雕刻著細膩的花紋,展示了古代木工匠人的智慧和技藝。沉靜的環(huán)境激勵著我沉思和學習。這里沒有喧囂和浮躁,只有深入思考和自省的機會。岳麓書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尋思的場所,讓人們可以跳出喧囂的塵世,靜心讀書,領悟文化精髓。
其次,岳麓書院第二集的演出給我?guī)砹艘粓瞿X海里的盛宴。表演者們身著傳統(tǒng)的古裝,如此之逼真,仿佛讓我親身經歷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他們用一曲曲古琴、一段段吟詩、一幅幅國畫,向我們展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表演中,我感受到了詩、琴、書、畫的完美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在形式上呈現出來,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樣的演出讓我深思,傳統(tǒng)文化不應該沉睡在歷史的塵埃中,我們要發(fā)揚光大,讓世人都能欣賞、體驗。
再次,岳麓書院第二集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我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和魅力,無論是古代文人的作品,還是山水畫、花鳥畫等藝術形式,都蘊含著深意和哲理。傳統(tǒng)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精髓,是我們民族的象征和根基。我們應當傳承和發(fā)揚好傳統(tǒng)文化,不斷學習和研究,繼承前人智慧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更多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形式。
另外,岳麓書院第二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還有與他人的交流。在這次活動中,我有幸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討論、學習,互相交流心得與體會。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使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人交流,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可以激發(fā)自己更多的靈感。岳麓書院第二集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我們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共同探索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
總之,參與岳麓書院第二集活動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意義。岳麓書院以其深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吸引著我,演出和環(huán)境也讓我感到心曠神怡。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激發(fā)了我更深入地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決心。我希望岳麓書院能夠繼續(xù)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感受、學習和研究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二
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書院之一,岳麓書院自建于明代以來,一直是學子們求學進修的圣地。最近有幸走進岳麓書院,參觀了它的建筑、文物和文化,并在此過程中受到許多啟發(fā)。下面將分五個段落闡述我在岳麓書院的參觀中的心得體會和感想。
首先,岳麓書院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入口處的牌坊高聳入云,上面鑲嵌著巨大的金字,書寫著“岳麓書院”四個大字。一進書院,寬廣的庭院展現在眼前,四周環(huán)繞著紅墻黛瓦的古宅,錯落有致,猶如畫卷一般美麗。尤其是大成殿,它是岳麓書院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之美。殿內參天的梁柱雕刻精美,屋頂彩繪絢麗多彩,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讓人不禁沉浸其中。
其次,岳麓書院的文物展覽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書院中陳列著許多古代文物,如石碑、青瓷、古代書籍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岳麓書院的鎮(zhèn)館之寶——《四庫全書》的手抄本。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記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和文化知識??粗@些珍貴的文物,我深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對我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三,岳麓書院的文化氛圍令我感受到了學問的厚重。作為一座書院,岳麓書院自然聚集了許多有識之士和學子。在書院內,尤其是大成殿和瓊華亭,我看到了許多學生專注地閱讀、篤志求學,他們或執(zhí)筆寫字,或默默思索。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讓我深受感動。岳麓書院為學子們提供了一個安靜肅穆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和進修,這種學術氛圍令人難以忘懷。
第四,岳麓書院的人文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書院內參觀時,我了解到書院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人文精神。書院內的摩崖石刻、楹聯和文人畫,都是古代學子們的作品,記錄了他們的追求和境界。岳麓書院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古代文化,它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為寶貴的財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學習古人智慧的平臺。
最后,岳麓書院的參觀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走進書院,我仿佛走進了古代學子們的世界。他們不僅追求知識和學問,還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對人生有著深刻的思考。他們努力進修,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在岳麓書院的參觀中,我受到了激勵,也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有了新的認識。
總之,讀完岳麓書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建筑、文物、文化和人文精神都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參觀岳麓書院,我更加了解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也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有了更深遠的思考,這將成為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我將持續(xù)學習和進修,努力成為一個有知識和修養(yǎng)的人,在自己的領域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三
各位游客:
很榮幸能以導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來領略岳麓書院的魅力風光,大家可以叫我李xx,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下面開始我們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書院創(chuàng)辦于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經歷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調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期間歷時千年,弦歌不絕,故稱“千年學府”。
門前的對聯“千百年楚才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笔怯芍袊鐣茖W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寫。它概括了岳麓書院在培育人才和發(fā)展學術方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進入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岳麓書院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古代書院。中國書院始于唐朝,當時只是藏書、讀書和編書的地方。北宋時期,統(tǒng)治者實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書院的教育功能凸現出來,并得以迅速發(fā)展,成為與政府辦的官學,民間辦的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蒿陽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麓書院和長沙的岳麓書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書院延續(xù)辦學千年,發(fā)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所以岳麓書院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縮影。
請您繼續(xù)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戲臺。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岳麓書院參觀游覽。
岳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岳麓山清風峽口,在岳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么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岳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岳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拭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著的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著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筑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圣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書院初創(chuàng)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遺留下來的建筑。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塊“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里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岳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么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fā)展演變到了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fā)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fā)揚光大,在洛陽設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zhí)經問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櫻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俺涕T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志。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并發(fā)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后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于此,用來表達岳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了解了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后,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于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guī)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岳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于岳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岳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8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后,沿回廊右轉,發(fā)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墻黑瓦的小院落,這里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岳麓書院培養(yǎng)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岳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學風影響,他后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桿為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最好體現。
岳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岳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guī)就是要規(guī)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tǒng)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yǎng)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于書,用之于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岳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五
在我的大學生活中,岳麓書院無疑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之一。這個近千年歷史的古老書院,是湖南大學的象征之一,以其優(yōu)良的教育傳統(tǒng)和獨特的文化氛圍吸引著我。于是,我決定在大四時,抽出寶貴的時間來一睹岳麓書院的風采。在讀完岳麓書院后,我深受觸動,獲益匪淺。下面,我將從建筑、文化、知識、交流和人文五個方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和感想。
首先,岳麓書院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進入書院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樸莊嚴的牌坊,正式迎接著每一位來訪的人。院內,古老的磚木結構的建筑別具一格,仿佛將我?guī)肓艘蛔爬系奈幕钐?。尤其令我震撼的是“七進七橵”那座宏偉的大樓,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聳立在書院的中央。這些古老的建筑不僅是岳麓書院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更是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考據的熱愛。
其次,岳麓書院的文化給我?guī)砹瞬灰粯拥捏w驗。書院內處處彌漫著濃郁的文化氛圍,仿佛每一個角落都在講述著一個個故事。走進家學堂和門廳,墻上掛滿了名人名言和古詩詞,數百年來數不盡的師生誦讀其中,這種精神浸潤的感覺讓我備受震撼。此外,觀看了一場精彩的傳統(tǒng)戲曲表演,我對古代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些文化體驗加深了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激發(fā)了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再次,岳麓書院讓我對知識有了全新的認知。參觀岳麓書院,尤其是參觀學堂,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文化名人的畫像與著名名人的擺設讓我感受到了博學之精神。我在心中立下了志愿,要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多讀書、廣泛涉獵各種領域的知識,在不斷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
此外,岳麓書院還促進了思想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我有幸參加了一場主題講座,那位主講人深入淺出、字字句句充滿智慧,饒有趣味地講述了他對一本古書的理解。這場講座不僅讓我開闊了眼界,也讓我看到了知識的魅力。與其他參觀者的交流,更幫助我思考和理解了書院文化的內涵。這種思想碰撞與溝通的機遇,豐富了我大學生活的內涵。
最后,岳麓書院的人文教育讓我收獲良多。在岳麓書院,我看到了很多學子的身影,他們或漫步或聚討,專注讀書或討論問題,他們學習之余都沉浸在一種濃郁的學習氣氛之中。在這樣的書香環(huán)境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傳承、創(chuàng)新和責任的力量。這讓我明白,書院精神是岳麓人不懈努力的象征。
總之,讀完岳麓書院,我對湖南大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岳麓書院莊嚴的建筑、博大精深的文化、卓越的知識、互動的交流和豐富的人文元素,都給我?guī)砹松羁痰捏w驗和感悟。作為一名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我將永遠銘記游覽岳麓書院的這段時光,它將成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程,引領我走向更高的學術高度和人生境界。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六
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岳麓書院。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xx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fā)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fā)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qū)和生活區(qū),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岳麓書院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昂贞亍钡囊馑际牵杭t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fā)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在唐代,每年的鄉(xiāng)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tǒng)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fā)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七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景優(yōu)美的岳麓山參觀舉世聞名的岳麓書院。
今天,由我“客串”書院導游,引領大家踏上這一非凡的文化書香之旅!
我們眼前的這塊“風水寶地”便是古城長沙學術氣息最濃郁的地方——岳麓書院。
它是一座寧靜優(yōu)雅的庭院,有著千年波斕壯闊的歷史,它的背后所蘊含的是一種大氣、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學子千年傳承相繼的文化夢想。
庭前廊下、翹壁飛檐,那夢,是從唐代就一直延續(xù)下來的。
怎么樣,大家閉上眼,盡情地感受一下這里清冷的風的味道,是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著千年不變濃濃的書香氣息呢!
岳麓書院是一片古樸典雅的明清風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風景名勝岳麓山清風峽口,靜靜地屹立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下。
它的每一進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磚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著雋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譽中外的“千年學府”。
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
現在,就讓我們循著古圣先賢們的足跡走進書院這亙古不變的文化氛圍中去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主體建筑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
在書院的園林中,無論是小橋流水、假山回廊,都與講堂構成了一副渾然天成的畫面。
儒道互補,莊重典雅,這正是岳麓書院傳承千載的精神佳境。
經過懸掛“千年學府”匾的頭門就是赫曦臺,內壁兩側墻上各有一個金色大字——“?!迸c“壽”如龍騰虎躍,遙相呼應。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書院的大門。
正上方懸掛宋真宗“岳麓書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一千古名聯很霸氣地掛在大門上,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材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大門兩旁安放的一對漢白玉抱鼓石雙面浮雕,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現在,請大家移步,擺放著兩把紅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講堂”了。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
講堂正中設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為古代老師授課的地方,上面擺兩把紅木雕花座椅,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講臺之后有木質屏風,上面嵌刻山長張栻撰寫的《岳麓書院記》,該文內容實為古代岳麓書院培養(yǎng)人才的指導思想。
講堂兩璧嵌“忠、孝、廉、節(jié)”四字石刻,據傳系朱熹手書。
這四字實際上正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校訓。
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整、齊、嚴、肅”,與“忠、孝、廉、杰”碑相映襯,書院靈魂的脈絡始終清晰明了。
岳麓書院不僅有讀書講學之所,還有一處三層建筑,那便是“御書樓”。
御書樓“藏”在講堂屏壁之后,現藏書已達6萬多冊,現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
岳麓書院的樓閣磚瓦閃耀著千年凝聚的智慧,帶給我們的遠不止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這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奇更會影響指引我們的一生!
欣賞完這幾進深深的庭院,今天我們的游覽也接近尾聲。
感謝同學們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謝謝!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
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
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
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fā)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fā)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qū)和生活區(qū),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
這樣的環(huán)境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yǎng)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jié)”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guī)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tǒng),整束學風、啟發(fā)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guī),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觀游覽,我是小導游尹昕,非常榮幸能夠為大家講解,我將盡力通過我的講解,使大家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文化內涵有進一步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岳麓書院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在岳麓山下。
古人視岳麓山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是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
岳麓書院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院之一,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創(chuàng)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晚清(即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后又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定名為湖南大學,歷史已逾千年。
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一脈相承,弦歌不絕,被當世學者譽為罕見的”千年學府”。
從岳麓書院至湖南大學的千年辦學歷史,反映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遷,是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
岳麓書院為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書院建筑群。
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 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
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中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
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
中軸對稱、層層遞進的院落,除了營造一種莊嚴、神妙、幽遠的縱深感和視覺效應之外,還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于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岳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
岳麓山的自然風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
岳麓山的人文景觀,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岳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道盡了岳麓書院歷史上人才輩出的事實。
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在接下來的參觀游覽中,將會讓大家大開眼界。
書院有八景,分別是:柳塘煙曉,桃塢烘霞,桐蔭別徑,風荷晚香,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導游慢慢去感受近市而不喧,林深而泉甘的岳麓書院的獨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吧!在此導游尹昕特別感謝大家的傾聽,祝大家一路玩得開心!
朋友們,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瀟湘洙泗——岳麓書院。
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
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
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
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八
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岳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自然風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奇,是指岳麓山區(qū)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種類達幾千種,女貞、銀杏、樟樹、欏木、苦櫧、楓香等名木應有盡有,甚至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樹亦可見到,還有皂莢、白玉蘭等瀕危樹種,而桃花、迎春、玉蘭、臘梅、丹桂、百合、芙蓉、薔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紅中繡出麓山織錦畫幅。珍,是指岳麓山區(qū)野生動物繁衍較旺,林中穿梭歌唱著的有畫眉、黃鸝、布谷、杜鵑,還有啄木鳥、鸚鵡、貓頭鷹等等,而在密林深處若隱若現,時不時露出頭臉的有狐貍、山羊、野兔、山雞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縷,若你冬季來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飛雪,一個“幽”字更會讓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來臨的時候,不僅眼中看到的美,連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棗......,還有不能吃的紅葉,更是美不勝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觀,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麗的風景。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而愛晚亭內那吟唱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又留著一縷長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讓人留戀忘返。
岳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寫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因為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絕”之稱。碑高4米,寬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書法著名于世,最為藝林所看重,傳拓碑文曾風靡一時,筆法剛勁有力,是最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岳麓書院學規(guī)碑”等等。
岳麓書院園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園林的隆重華麗的表現,也不同于私家園林喧鬧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種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樸實的風格。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我特別想了解古代宮殿的建筑,也想知道古代帝王們的生活環(huán)境。
金秋的一個周末,陽光明媚,秋風送爽。媽媽和我來到了位于市中心的故宮博物院參觀游覽,我高興極了。走進故宮的大門,“哇!這里真大??!”我情不自禁的說。媽媽說:“最壯觀的'還在后面哪!”我們首先參觀了故宮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構建。我知道了故宮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全部木質結構,而且所有的木質構架沒有一個釘子。宮殿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是龍的圖案,并飾以金壁輝煌的色彩。我觀察了所有的宮殿,發(fā)現這些宮殿都是沿著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我把我的發(fā)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微笑地點點頭,說:“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幾乎貫穿了整個市區(qū)。它的氣勢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我們從御花園一直游覽到太和殿,真是嘆為觀止呀!在故宮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遠望去猶如神話中的瓊樓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還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子撐著樓頂。其中,圍繞在御座的6根直徑為1米的大柱子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基上,前有造型優(yōu)美的仙鶴、爐鼎,后面是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壁輝煌,既莊嚴又富麗堂皇;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時,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這僅僅是故宮的建筑,而殿中所擺設的稀世珍寶又是數不勝數,媽媽說:“這些珍寶僅僅是一部分,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掠走了宮中的許多珍寶,還有一些流失在國外”。聽到這里我的心一陣陣疼痛,我為這些寶物的流失而感到難過。什么時候這些失去的珍寶能回歸到祖國的懷抱?我更期盼著,期盼著臺灣和大陸盡快團圓,寶物盡快回到家園。
故宮一游使我流連忘返。故宮的建筑實在是無以倫比的杰作,它真是一個奇跡。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么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也有責任保護這些文物古跡不受到破壞,讓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萬古流傳。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九
岳麓書院導游詞岳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岳麓書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岳麓書院后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游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x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yè)專門學校,x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自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于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
岳麓書院旅游攻略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古城長沙的岳麓書院參觀游覽。
岳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岳麓山清風峽口,在岳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么說岳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岳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chuàng)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岳麓書院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的人才,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fā)源地。它在歷史上幾度輝煌,受到皇室重視,成為中國古代一所頗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從前門走進來,可以看到赫曦臺,這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拭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大家來看一看這臺中屏風上繪著的岳麓書院平面圖。岳麓書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排列著前門、赫曦臺、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在中軸線的西邊建筑有供讀書之用的教書齋和供休息賞玩的園林碑廊;在中軸線的東面建有供學子食宿的半學齋和奉祀古圣先賢的文廟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在公元976年書院初創(chuàng)之時即有“講堂五間”,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石刻,所以又稱“忠孝廉節(jié)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遺留下來的建筑。
請大家抬頭看看這塊“學達性天”匾,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這里說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塊匾是康熙皇帝對岳麓書院理學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會提出一個問題了,“理學是什么呢?”對了,這位朋友說對了,理學是儒家學說發(fā)展演變到了宋朝時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fā)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
二程兄弟為了把理學發(fā)揚光大,在洛陽設壇講學,一時門庭若市。當時有個南方學者叫楊時專程前往求學,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師醒了,他才執(zhí)經問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櫻當楊時學成南歸時,程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地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應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而且是理學南傳的一個標志。從那時起,理學通過楊時傳到江南,并發(fā)展為“湖湘學”等多種學派。所以后來乾隆皇帝御賜“道南正脈”匾懸掛于此,用來表達岳麓書院是理學的正宗之傳。
通過參觀這兩塊御賜匾額,進一步了解了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其實在晚唐以后,雖然書院日益成為有別于官學的一種教育機構,但其辦學的規(guī)模、層次不盡一致,同樣都叫書院,有的僅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甚至學前班,而岳麓書院是高層次的書院,它的講學者多為全國名流大師,而學生也要經過考試和推薦才能選拔入學,像“千年學府”、“四大書院”之類美譽,對于岳麓書院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的。要知道,岳麓書院比法國的巴黎大學早280多年,比英國的牛津大學也要早300年呢。
好,這里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在講堂中間,老師授課的講壇上會擺設兩張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張椅子?請大家動動腦筋,猜猜看。
參觀完御書樓之后,沿回廊右轉,發(fā)現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墻黑瓦的小院落,這里是奉祀理學大師及岳麓書院培養(yǎng)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見的船山祠是紀念著名的學術大師、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與黃宗羲、顧炎武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歲就進岳麓書院讀書,深受當時山長吳道行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學風影響,他后來結社著書,評議朝政,又在衡陽揭竿起義,舉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筆桿為武器,潛心著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精神的最好體現。
岳麓書院之所以人才輩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輩出,都與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密切相關,也都是“經世致用”四個字的最好體現。一個人要想有經天緯地之材,救濟萬民之心,則必須要在少年時刻苦攻讀,完善自我。岳麓書院內廣種桑樹,就是提醒每一位學子都要像春蠶一樣埋頭苦學,終生不輟;講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規(guī)就是要規(guī)范每一位學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舉止;書院內“實事求是”,“道南正脈”等匾額也是在告誡每一位學子都要牢記儒家傳統(tǒng)中虛懷若谷、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風尚。但埋頭苦讀、修身養(yǎng)性就算是人才了嗎?不是,人才不是知識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須具有胸懷萬民之心,回報社會之志,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的傳統(tǒng)教育原則就是要求每一位學生將知識取之于書,用之于民,只有那濟世救國、奮不顧身的學生才能在岳麓書院永遠受到尊重和懷念。
正因為岳麓書院本著“經世致用”的教育原則,千百年來,它為社會、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大批值得永遠緬懷的精英。如抗金名將游九功,改革先驅陶澍、魏源,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來的譚嗣同、楊昌濟、蔡鍔、陳天華、_、劉少奇等三湘俊杰,無一不是岳麓書院“經世致用”精神的偉大實踐者。
大家在游覽的過程中,想必已經看到了我們湖南的改革日漸深入,長沙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這何嘗又不是“經世致用”的最好體現呢!岳麓書院辟出這樣一片寧靜的院落,供奉理學大師和“經世致用”的圣賢,以便后人瞻仰,實在是要告訴每一位參觀者,經世致用,回報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可喜可賀的是,“經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為我們長沙精神的組成部分,這既是對我們長沙人民過去貢獻的一個
總結
和肯定,又將更加旗幟鮮明地指導我們每個市民努力參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想必大家參觀到這里,已經體會到了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