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水教案(模板19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情特點、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適用性。教案中的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相結合,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下面是一些教學設計精華的教案分享,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碌慕虒W思路和方法。
    精品水教案篇一
    口算擂臺比賽,教師出示口算題目,學生快速說出答案。
    教師隨機提問: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通過提問揭示課題《表內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問題1:觀察情境圖,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問題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計算出小旗的總數(shù)嗎?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
    生: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
    問題3:這56面小旗,每列掛8面,可以掛幾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展示兩種方法,教師作出評價。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問題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問題2:要用哪句口訣求商?
    生:口訣七八五十六。
    觀察發(fā)現(xiàn):仔細看黑板上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兩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訣。
    師生共同總結算法:除數(shù)是幾就想和幾有關的口訣,利用乘法口訣求商。
    多媒體出示兒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請學生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出示做一做中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計算的,集體講解訂正。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給予點評和提升。
    (五)布置作業(yè)。
    學生搜集身邊見到的能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解決的一些日常實際問題,以待下節(jié)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表內除法。
    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七)八五十六。
    56÷7=(8)七(八)五十六。
    精品水教案篇二
    著名學者易中天對我國古代幾位思想家有過這樣的評價:
    在孔子那里讀到一顆愛心,構建和諧;。
    在孟子那里讀到一股正氣,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讀到一腔熱血,救助苦難;。
    在韓非那里讀到一雙冷眼,直面人生。
    這些思想家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的學術思想異?;钴S,諸子百家思想學說千姿紛呈,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8課“百家爭鳴”。(板書)。
    設計意圖:深情朗讀名人經典的文字,了解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自然切入。
    講授新課】。
    解題。
    學生:依據(jù)教材介紹“百家爭鳴”的含義。
    找思想家。
    學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
    精品水教案篇三
    本節(jié)科學活動很好的完成了預設的前兩個活動目標,孩子在操作探索中積極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對轉動現(xiàn)象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顒恿鞒贪才藕侠恚梢椎诫y、環(huán)環(huán)相扣,幼兒在嘗試兩次探索材料的轉動方法中目標明確,而且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使幼兒在支持和引導、體驗和探索中得到了滿足。
    第三個活動目標初步感受現(xiàn)代化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關注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中,孩子們了解了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的物品,但缺少讓孩子們知道如何利用轉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注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應該在最后給孩子們滲透相關的內容,使之更加完善。
    精品水教案篇四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精品水教案篇五
    2、為什么有人扔的遠?我們請他來示范看看他是怎么扔的?我們來學學他的姿勢看是不是能扔的遠一點?幼兒再次自由扔沙包。
    3、這次我們是不是扔的比第一次遠了?。空f明他的方法是有用的。
    4、教師示范正確的扔沙包的方法,請幼兒一起學習。
    師:看到你們扔沙包扔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來扔沙包了,你們看看,老師的姿勢是怎么樣的?看看是你們扔的遠還是我扔的遠?(教師邊示范邊念口訣:沙包肩上扛,雙腳前后站,身體側過來,向后靠一靠,用力往前扔)。
    小結正確扔沙包的方法:右手手指分開抓著沙包,右手舉起伸于耳朵下方,兩腳分開,一腳在前一腳在后,身體側身站,往后靠,用力往前扔出去。
    5、幼兒跟隨教師一起空手練習扔沙包的正確姿勢。
    6、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鞏固扔沙包的正確姿勢。
    7、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適時糾正幼兒的錯誤,強化幼兒理解。
    8、4個4個幼兒比賽,比比誰扔的沙包遠?
    精品水教案篇六
    1.回憶已有經驗,萌發(fā)活動興趣。
    幼:梅香騎馬。
    幼:用的是累加剪紙的方法。2.欣賞剪紙作品《蝴蝶飛》,感知累加組合剪紙的特點。
    (1)初步整體欣賞作品。
    師:這些蝴蝶是什么樣子的?
    幼:大小不一樣,飛的方向不一樣。
    幼:有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師:在這么多美麗的蝴蝶中,你最喜歡哪一只?你覺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歡紅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鋸齒形花紋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還有波浪形、圓形和水滴形的花紋。
    師: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鋸齒形,中間有許多圓形,像小太陽一樣。
    (2)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師:像小太陽一樣的花紋有幾層呢?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教師將黑色蝴蝶上的太陽形花紋一層層地分離,便于幼兒觀察。)。
    師:原來四層圖形從下到上,一層比一層小,而且它們的顏色也不同。
    現(xiàn)在我要把它們貼回去,該先貼哪一個呢?
    幼:桃紅色的最大,要貼在最底下,再貼綠色的、小一點的……最小的要貼在最上面。
    師:貼好后的花紋和原來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呢?
    幼:圓形都貼到一邊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紋有點像。
    師:看來累加粘貼的位置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貼的層數(shù)不同,產生的花紋效果也不同。
    師:蝴蝶所有的花紋都是四層的嗎?有沒有和它不一樣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紋是三層的。
    幼:還有蝴蝶的身體用了兩層累加,眼睛用了一層。
    師:累加的花紋有單層的,也有多層的,它們的色彩和花紋效果也不一樣。
    3.大膽嘗試用累加組合的剪紙方法創(chuàng)作“花兒朵朵”。
    (1)共同討論制作方法。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師:我這兒有一些梅花,我們來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最外面一層花瓣是紅色的,第二層是粉紅色的,還有花蕊。
    師:我們怎么來做這朵花呢?兩層花瓣一樣大嗎?
    幼:先折剪出第一層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層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間的小一些……還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們貼在一起。還可以剪些小花紋裝飾花瓣。
    (2)嘗試制作。
    師:我們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畫輪廓剪的方法來做花,在使用材料時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紋用大的紙,小的花瓣和花紋用小的紙,剪下的碎紙要放到空盤子里,我們要像庫淑蘭奶奶一樣學會節(jié)約。
    (幼兒制作并將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圖上)。
    4.師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你最喜歡哪一朵?它哪里最漂亮?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層一層的,每一層的顏色都不同。
    幼:雞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狀。
    師:累加剪紙的方法不僅可以做花,還可以表現(xiàn)很多其他的東西,以后我們再來試一試。
    剪紙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該活動是為小舞臺表演《三只蝴蝶》制作背景而進行的。在前期活動中,教師首先讓幼兒感受庫淑蘭剪紙的特點,引導幼兒欣賞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紙藝術的美。在活動中,教師不僅讓幼兒欣賞作品的內容、畫面布局,還鼓勵他們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引導他們討論剪紙方法,感受色彩、圖形變化帶來的美感,知道什么是累加剪紙,并比較它和鏤空剪紙有何不同,激發(fā)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剪紙活動不僅是技能的練習,也是對幼兒的一種文化熏陶,對幼兒生活觀念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活動中關注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形成一定的環(huán)保意識,等等。
    精品水教案篇七
    律動《小白船》,在柔美的樂曲中進入本次課程學習。
    師:“小朋友們,歌曲里的“小白船”是什么呢?”
    二、小朋友眼中的月亮。
    師:“有誰觀察過月亮?”“在哪里看見過月亮?”“月亮幾歲啦?““月亮上有沒有動植物?”(鼓勵幼兒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言)。
    三、美麗的月球神話。
    讓幼兒講述所知道的關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四、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
    觀看科學視頻,走進月亮,找到問題答案。(“好了,小朋友們知道這么多關于月亮的故事和知識,但是月亮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吧!”)。
    五、重新認識月亮。
    六、總結一下吧。
    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一下關于月亮的內容。
    活動延伸:讓幼兒課下搜集關于月亮的科技知識,如:“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我們國家誰登上月球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等,下節(jié)課分享。
    七、活動結束。
    精品水教案篇八
    本課采用四步教學法:教材自讀、合作析疑、提升解惑、拓展運用。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有效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自讀教材去感知教材,落實基礎知識;運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去深化教材,分析解決問題;運用整體認知的方法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理解知識;運用拓展思維,達到借古鑒今、學史明智的目標。
    精品水教案篇九
    2、游戲“轉動的音樂小人兒”
    (1)介紹游戲玩法。
    當音樂響起,寶貝們學著音樂盒中跳舞小人一起轉動,音樂停止后請站在原地不動,當老師數(shù)數(shù)1—3之后還能保持不動的孩子為勝利者。
    (2)師幼一起游戲。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探索各種物品轉動起來的方法。
    1、介紹材料。
    2、交代任務。游戲規(guī)則:
    (1)當聽到音樂響起,請小朋友們到材料自選區(qū)選擇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將物品轉動起來,可以體驗多種物品的轉動方法。
    (2)當音樂停止后,請寶貝們拿上自己能轉動的物品回到座位。
    3、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并指導。
    4、交流與分享。
    (二)嘗試探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品組合在一起轉動。
    1、交代任務。
    師:剛才小朋友們嘗試了讓一種物品轉動起來的方法,現(xiàn)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你們敢挑戰(zhàn)嗎?請你一次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品組合在一起進行轉動。
    游戲規(guī)則:
    (1)當音樂響起,請小朋友們到材料自選區(qū)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組合讓物品轉動起來。
    (2)當音樂停止后,請寶貝們拿上自己能轉動的物品回到座位。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指導。
    3、分享與交流。
    (三)小結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1、寶貝們今天發(fā)明了很多的轉動,那你們還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轉動?
    2、生活中除了剛才小朋友們說的那些轉動,請大家看看視頻中你還能看到哪些轉動?
    小結:轉動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和快樂。
    三、結束部分:寶貝們知道了這么多有趣的轉動,請寶。
    貝們回去再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不一樣的轉動?
    精品水教案篇十
    所以,剛上課,我就說:“昨天李老師說道,我第一次聽說朱自清這個名字并對他產生敬意時,顯然不是因為他曾當過中學語文教師,也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著名的學者、詩人,而是另一個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學生們的心顯然被震撼了。我繼續(xù)緩緩說道:“當然,寫《荷塘月色》時的朱自清還是一名清華園的教授,但如果我們了解了朱自清后來的命運,我們今天讀《荷塘月色》時,也許會另有一番感受吧。”
    熊昕同學說:“我最喜歡這幾句:路上只有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在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這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易維佳同學說:“我最喜歡這幾句: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沐的美人?!?BR>    吳桐同學說:“我最喜歡寫《采蓮賦》的那一段。”
    “哦?是嗎?”我感到引導學生領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機會快來了,“請問,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因為我覺得這一段寫得特別快樂?!眳峭┩瑢W答道。
    “嗯,原來是這樣?!蔽页烈鞯溃缓笥肿穯柕?,“你從哪兒看出了快樂的?”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眳峭┳x著課文上的句子,然后又說,“還有《采蓮賦》對采蓮人的描寫,都是很快樂的。”
    “?。 蓖瑢W們全都表現(xiàn)出很驚訝的樣子,并問我:“為什么會刪去呢?”??。
    我說:“我先不說為什么會刪。我先要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該不該刪?”
    “不應該刪!”幾乎全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
    “為什么不該刪呢?”我問。
    教室里卻一下沉默了,沒人回答這個問題。
    接著,我“斬釘截鐵”地說:“我卻認為,原來的教材刪得對!”
    “為什么?”有幾個學生在下面小聲地問我。
    “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一節(jié)與全文的中心并不太吻合?!蔽摇袄碇睔鈮选?。
    學生大腦里的思考火花顯然被我點燃了,因為馬上就有好幾個同學舉手,表示不同意我的觀點。同時,也學生點頭表示同意我的說法。
    我說:“看來我和一些同學有分歧。那么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這篇文章究竟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BR>    “何以見得?”我問。
    “比如,”易維佳翻開書說道,“他對荷花的描寫,對月光的描寫,等等,都表現(xiàn)的都是一種恬靜愉快的心境?!?BR>    熊昕說:“不對。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的,還是一種惆悵的心情。因為第一句就說得很清楚,’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我故作不解:“這就怪了!易維佳說的和熊昕說的好像都是對的,因為她們都在文中找到了依據(jù)。那么,朱自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有些矛盾或者說混亂呢?”
    唐懋陽說:“不矛盾。因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變化的。他開始是不寧靜的,為了尋找寧靜來到荷塘,在這里,他的心情獲得了一種暫時的愉悅。但最終他還是沒有擺脫煩惱?!?BR>    吳秦科說:“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時而煩惱時而愉悅,最后仍然擺脫不了先是的煩惱?!?BR>    雖然吳秦科的發(fā)言基本上是轉述課文后面的分析文字,但我仍然肯定了他讀書的認真。我繼續(xù)問:“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最終還是沒有擺脫煩惱?”
    學生們來不及舉手七嘴八舌地說:“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薄斑@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薄€有學生說:“他引用《采蓮賦》,描寫采蓮時熱烈活潑的生活,本身就說明他因內心的苦悶而產生的對自由快樂的向往。因為作者說’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BR>    “好極了!”我忍不住贊嘆道,“可見作者的這一段關于采蓮場面的描寫是不能刪去的,因為它恰好反襯出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失望。是吧?”
    “對,對!”許多同學都點頭表示同意。
    我繼續(xù)說:“有人把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概括為’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我認為是很貼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寧靜’?!?BR>    有學生問:“李老師,作者的心情為什么會’不寧靜’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我說,“不過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可能永遠是個迷。但是,正因為這是個迷,所以,它為無數(shù)讀者提供了品味、解讀、思考的無限空間。關于朱自清心情’不寧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源于對蔣介石4。12政變的憤懣,聯(lián)系到朱自清當時的思想背景和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這不能說沒有道理;也有人認為是源于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因為結尾作者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還有人認為源于作者作為一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面對人生十字路口而產生的苦悶、彷徨;甚至還有人根據(jù)一些史料,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如此等等,還有其他的說法。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規(guī)定一個權威性的惟一答案,應該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也正因為如此,《荷塘月色》將成為一首耐讀的朦朧詩,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每一位讀者會因年齡、閱歷、所處時代等等因素,而從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讀出屬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這就是閱讀名作的樂趣!”我停了片刻,又問道:“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王馳問:“’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是不是有點矛盾?”
    我把這個問題仍給大家:“誰能幫王馳解答這個問題?”
    有同學說:“這里作者實際上強調的是’冷靜’和’獨處’,因為’?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重點還是在后面的’冷靜’和’獨處’。用平時的熱鬧來反襯現(xiàn)在的冷靜,用平時的群居來反襯現(xiàn)在的獨處。”
    我沒有多做評論,只說了一句:“我同意基本你的觀點?!?BR>    “對了,”我說,“我們昨天不是說了嗎?揣摩語言要怎么樣啊?”
    大家紛紛說:“聯(lián)系上下文。”
    “對。剛才王馳之所以’想通’了,就是因為他聯(lián)系了上下文。還哪些同學有問題?”
    一位女同學問道:“’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我不明白作者在寫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寫到歌聲了。”
    “這個問題問得好。誰能談談自己的理解?”我仍然不急于解答。
    沒有人舉手。我提示道:“請問,作者究竟聽到歌聲沒有?”
    多數(shù)學生回答:“沒有。”
    “為什么?找出依據(jù)?!?BR>    唐懋陽舉手站了起來:“這里是比喻,因為這里用得是’仿佛’一詞……”
    為了引起學生注意,我有意暫時打斷了他的話:“對,是比喻。也就是說,作者是用歌聲來比喻荷香,是吧?”
    同學們紛紛點頭稱。??。
    “但是,”我故意設疑,“荷香與歌聲有什么可比的共同點嗎?”
    唐懋陽接著剛才的話說:“荷香與歌聲都是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的?!?BR>    有學生下面接嘴說:“而且朦朦朧朧的?!??。
    我提醒大家:“請在文中找到依據(jù)?!?BR>    唐懋陽說:“’縷縷’’渺?!??!?BR>    “對?!蔽铱偨Y道,“荷香和歌聲都是’縷縷’的、’渺?!?。剛才唐懋陽說了,這是比喻。但我要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錢仲書先生把它叫做’通感’。請大家看到課文后面的練習二?!?BR>    學生看完后,我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宋代詞人秦觀有詞曰’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夢與花互比,愁與雨互喻。還有詩人艾青曾在寫詩這樣描繪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你的耳朵在偵察,你的眼睛在傾聽……’這也是通感。其實,通感并不僅僅在文學作品中才被使用,實際上日常用語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說某位同學的聲音很粗,難道他的聲音是有直徑的嗎?”
    學生笑了起來,我接著又說:“看,現(xiàn)在每一個同學臉上都呈現(xiàn)出甜美的笑容??墒?,你們決不認為我是在說你們的笑臉是抹了糖的吧!”
    大家笑得更厲害了。??。
    “因為,這是——”我故意等同學們接嘴。
    “通——感!”大家果然心領神會。
    “好,還有什么問題?”
    “’這令我到底掂著江南了’的’這’是指什么?”有人問。
    “大家看前后文,是指什么呀”我問學生。
    馬上就有學生回答:“指’流水’。前面寫’只不見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BR>    “怎么又想到’流水’的呢?”我繼續(xù)追問。
    同學們回答:“由《西洲曲》里的’蓮子清如水’而來?!?BR>    “對?!蔽覜Q定這里稍微擴展一下,“知道嗎?這是一首情歌??!”
    看著學生不解的表情,我繼續(xù)說:“’蓮子清如水’就是’憐子情如水’的諧音?!?BR>    “哦,原來是這樣?!睂W生們恍然大悟。
    我繼續(xù)發(fā)揮:“你們看,咱們的古典詩詞中的對情感的表現(xiàn)是極富藝術性,含蓄而美。比如劉禹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
    學生情不自禁地接了上來:“道是無晴卻有情?!?BR>    “對了。這里的’晴’實際上諧哪個qing呀?”
    “感情的情?!?BR>    “而現(xiàn)在的一些流行歌曲,開口是就’讓我一次愛個夠’!你們看,同樣是表現(xiàn)愛情,中國的古典文學詩詞與現(xiàn)在的一些庸俗的流行歌完全是兩種藝術境界!同學們要學會鑒賞真正的美。”
    這時,又有同學舉手了:“李老師,我還有個問題——課文第四段說’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既然只有’一絲’,為什么會’像閃電一般’呢?”
    她的話音剛落,另一位女同學舉手站了起來:“我理解,這里的’一絲’既指程度很輕,也指速度很快,是’一絲的顫動’,稍不注意,就閃過去了。所以,’像閃電一般’?!?BR>    不少同學點頭表示同意她的看法。
    我問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同意她的說法嗎?”
    她點了點頭。
    我覺得有必要引導學生深入揣摩一些詞語,便說:“剛才同學們提了不少很有價值的問題?,F(xiàn)在,我能不能也提幾個問題呀?”
    學生點頭,好像說:這還用說,當然可以啦!
    “請問,’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么作者要用裙來比喻葉子呢?”
    有的學生說:“形狀相似,都是圓的?!?BR>    我說:“那盤子不也是圓的嗎?鍋蓋也不是圓的嗎?怎么不說’葉子出水很高,像盤子,像鍋蓋’”
    學生們笑了起來,有學生回答說:“荷葉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我接著問:“何以見得很’柔美’?”學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边€有學生說:“是舞女的裙,有一種舒展、旋轉的動感,很美?!?BR>    “對。荷葉本來是靜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動的,是舞女的裙。這是以虛寫實,以動寫靜?!?BR>    接下來,我和學生們還一起研究了描寫荷花的’裊娜’、’羞澀’、’明珠’、’星星’等詞語,還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等佳句以及作品中疊字運用的妙處。
    我看了看表,時間不早了。便對同學們說:“如果大家繼續(xù)品味、繼續(xù)推敲和繼續(xù)研究,還會有更多感受、更多的發(fā)現(xiàn)和更多的問題。這就是揣摩?!?BR>    我稍作停頓,又繼續(xù)說道:“《荷塘月色》是我們高中學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李老師給大家講的第一篇課文。同學們可能已經感到了李老師的教學特點,同學們千萬不要指望李老師講得有多么精彩,而應該自己參與教學,大家討論研究,共同交流。在我們的語文課上,應該是學生、教室、作家三者平等對話。老師當然也要參與交流,但我的意見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同學們參考。快下課了,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讀這篇課文的感受?!?BR>    借景抒情,是閱讀本文時應抓住的一個關鍵。具體說,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之景,抒“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之情。
    如許多論者分析的那樣,開篇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確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基調。這“頗不寧靜”,正是作者對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和苦悶心情的寫照。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边@說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頗不寧靜”的心情寧靜下來。而置身于“無邊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確感到了某種超脫:“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币舱窃谶@淡淡的喜悅之中,那彌望的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那裊娜的花朵,那屢縷縷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脈脈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霧,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與影和諧的旋律……都讓他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然而,這安寧的確只是暫時的,因為,作者心靈深處的惆悵是難以排遣的,所以,當耳邊傳來“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時,他便發(fā)出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感嘆。一直到“這到底令我惦著江南了”,一直到“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作者便從夢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悶的現(xiàn)實。
    如果說,“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黑暗現(xiàn)實對時代苦悶的排遣;那么,“托物言志”則表達了作者對高潔品格和正直人格的主動追求。
    只有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發(fā),我們才能真正領會文章在寫法上的藝術魅力。
    下課鈴聲響起了,我最后總結道:
    “朱自清在寫這篇《荷塘月色》時,只是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當然不可能想到自己20年后的命運。但是,我們從這篇文章所體現(xiàn)出的高潔品格,卻完全可以理解20年后朱自清所作出的選擇。作為一直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有過苦悶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將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的時候,他就毅然融入了時代的潮流,成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1946年10月,西南聯(lián)大遷回北平后的兩年是中國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朱自清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面對一個行將滅亡的腐朽政權,貧并交加的他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民主斗爭的洪流,并以大義凜然的骨氣,寫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壯美的詩句!他瑰麗的詩文成了永遠流傳的文化珍寶,他樸素的名字成了萬代敬仰的人格豐碑!——下課!”
    精品水教案篇十一
    1、激發(fā)幼兒對于“月亮”這一常見事物的好奇心和觀察興趣。
    2、初步了解月亮基本知識,能夠大膽發(fā)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熱愛生活。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精品水教案篇十二
    2、用基本形定位:方形要大些,以便添加門、窗。畫面要飽滿。
    3、勾線、刻畫具體形象。
    要求線要勾的連貫、流暢,避免斷線。
    4、添畫路旁景物:如房屋、樹、指示燈、欄桿等。
    5、染色,色要均勻,不出輪廓線。
    6、染背景:選汽車身上沒有的顏色染背景。
    精品水教案篇十三
    (一)。
    此模板適合當前班級集體授課形式。在進行。
    教學。
    設計時,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更要注重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使他們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
    基于“教”的課堂教學設計表由4張基本表格組成(見5~8頁),在填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章節(jié)名稱。
    按照教科書上的章、節(jié)(或課)的順序和名稱填寫。
    在一般情況下,是以教科書上的一節(jié)(或一課)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如果教科書上的一節(jié)(或一課)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兩堂以上的課(我們把它稱為學時)才能完成,那么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既可以統(tǒng)一設計、分段教學;也可以按學時分別設計、各成體系。
    如《初中化學》第二章第二節(jié):原子,統(tǒng)一設計時章節(jié)名稱可填寫為:§2.2原子;分別設計時則為:§2.2原子(第一學時)和§2.2原子(第二學時)兩個設計表。
    2.計劃學時。
    按照設計的授課實際需要填寫。如上述統(tǒng)一設計,需要兩堂課來完成“原子”這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因此在“計劃學時”欄中應填寫“2”;若按照第二種分學時的設計方案,則在對應的“計劃學時”欄中填寫“1”。
    3.教學目標。
    應根據(jù)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提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一般教學目標的編寫包括了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內容。尤其是情感目標,應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對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因勢利導、自然貼切。若本節(jié)課(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節(jié))和思想、情感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lián)系,則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義。
    教學目標的敘述應簡潔、準確、精煉,概括性強,包括對象、行為、條件和標準四個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識點學習目標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又不是所有學習目標的簡單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涉及的范圍要和上面“章節(jié)名稱”欄中所確定的范圍相符合。如果是一節(jié)(課)的統(tǒng)一設計,教學目標也應是整節(jié)(課)的;若是按學時分別設計的,則教學目標應是對應該學時教學內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該節(jié)(課)的全部。
    4.學習目標描述。
    學習目標描述的內容分3個部分:
    (1)知識點編號。
    指該知識點的代號,它在本課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識點編號由兩部分組成:前邊為章、節(jié)(或課)的代號,后邊為該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中的順序號,中間用短橫線相連。如:
    2.6—1代表第二章第六節(jié)的第一個知識點;
    3.2—3代表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第三個知識點;
    28—4代表第28課的第四個知識點;
    1.3.4—2代表第一編第三章第四節(jié)的第二個知識點。
    (2)學習目標。
    指每個知識點所具有的學習目標層次。
    (3)具體描述語句。
    指對學習目標各個層次的具體描述。
    在課堂教學的條件下,教學對象特指授課班級的學生,在目標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誤解;教學條件一般都在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所進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評價標準除了特指以外,都以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或本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為依據(jù),因此也不必再重復說明。對于學習目標的具體描述,只要用動賓短語來說明與學習目標相對應的學習行為就可以了。如:
    知道電路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和基本作用。
    能畫出常見電路元件的符號和簡單的電路圖。
    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了解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樹立環(huán)保意識。
    5.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構成本課程的知識能力體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質的學習內容。
    教學難點主要指由于知識的深度和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在填寫此欄時,除應簡明地說明重點、難點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突出和強化教學重點、突破和化解教學難點。在填寫“解決措施”欄時,應把考慮的具體內容簡要地進行說明。
    6.教學媒體的選擇。
    (1)知識點編號。
    同前。
    (2)學習目標。
    同前。
    (3)媒體類型。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物理形態(tài)。一般常用的有:圖表、照片、標本、模型、幻燈、投影、電影、錄音(cd)、錄像(vcd)、課件(視頻、音頻、動畫)、網(wǎng)絡等。除此之外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如演示、示范、實驗、上網(wǎng)等。
    (4)媒體內容要點。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主要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一般情況下,媒體的名稱(題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內容要點。
    (5)教學作用。
    指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選用時,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7)所得結論。
    指媒體使用后預期的結果。如阿基米德實驗預期的結果是學生將認識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系。
    (8)占用時間。
    指媒體使用過程需要的時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估計到實際教學過程進行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計劃好媒體使用的時間。這樣有利于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合理掌握。
    (9)媒體來源。
    包括自制、購入、庫存、××資源庫、網(wǎng)上下載等。
    7.板書設計。
    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白板)上所寫的文字、公式符號和所畫的圖表等內容。它是整個教學思路和內容的濃縮,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huán)。
    板書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從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觀、整齊,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書可以使課堂講授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條理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要求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內容完整,系統(tǒng)性、邏輯性強,符合視覺心理,便于學生的學習。
    板書設計一欄,整體可做為一幅板面,也可分為4幅板面,或者作為8幅投影片(只限板書內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書寫的內容較多,可以只用符號“×××”代替板書內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寫出。
    我們通常所用的板書,多為邏輯式的:
    一、×××××××。
    1.×××××。
    (1)××××。
    (2)×××××××。
    其實,板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精心設計,學生得到的將不僅僅是學習的內容,而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和審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
    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前面所進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工作,都將在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中得到體現(xiàn)。
    為了便于教學和交流,我們規(guī)定在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中統(tǒng)一使用下列圖形符號:
    內填寫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媒體的類型和媒體的內容要點;
    內填寫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內容;
    內填寫教師進行邏輯判斷的內容;
    為課堂教學過程開始和結束的符號。
    9.形成性練習。
    它是按照教學目標編制的一組練習題,用以考核學生對本節(jié)課(或本知識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練習題的編制,應按如下要求進行:
    (1)將每個知識點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2)將每個知識點上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3)將所有的練習題由簡單到復雜順序排列;
    (4)在滿足上述3項要求的前提下,練習題要盡量精簡,要求做到題量少但滿足檢測的需。
    要。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深入鉆研、精心設計。
    10.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對每節(jié)課(或知識單元)教學情況的評價,在本欄中應填寫以下內容:
    (1)形成性練習題的檢測結果;
    (2)課堂教學中的反饋信息;
    (3)批改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4)遇到有測驗和考試時,記錄其評價結果。
    本欄目應在課后及時填寫。對上述反饋信息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應在后續(xù)教學中及時解決,以保證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二)。
    模板1專題課程學習模式。
    專題課程的標題。
    一、學科領域。
    介紹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并突出主要學科。
    二、適用年級。
    介紹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生年級。
    三、
    教學/學習內容概述。
    在此處對學習內容進行簡要的概述,如果涉及到角色扮演等,還應在此處設置情境。
    四、學習目標/學習成果。
    先要用一兩句話概述學生通過此次學習將會獲得或學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學習者行為的最終結果將是什么。這些最終結果可以是:
    ·學到了一系列知識;
    ·解答了一系列問題;
    ·培養(yǎng)了高級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
    總結。
    了所創(chuàng)建的事物的特征;
    ·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并進行了說明;
    ·進行了具有創(chuàng)意的工作;
    ·??。
    五、學習過程。
    介紹學習者完成任務時應遵循的步驟。這一部分是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使這些步驟簡明清晰。你還可以在此處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以幫助他們組織所收集到的信息或發(fā)展高級思維能力?!敖ㄗh”可以采用由復選框組成的問卷形式,其中的問題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請對要考慮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處考慮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教學問題。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資源。
    利用這一部分介紹學習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務的材料或參考網(wǎng)址(建議在每個網(wǎng)址后寫上一句話,簡要介紹通過該網(wǎng)址可以獲得的信息)。
    七、評價方法或工具。
    創(chuàng)建量規(guī)、自我評價表或其他評價工具,以便使學生可以知道將如何評價他們。
    模板2基于網(wǎng)絡的探究型學習(webquest)模式。
    探究型學習(webquest)的主題。
    一、介紹。
    在此處向學生們簡要介紹這個webquest的有關情況。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闖關游戲(如“你現(xiàn)在是一個鑒別神秘詩人的間諜”),則應在此處設置情境。也可以使用這部分做先期的組織或概述工作。
    二、任務。
    清晰明了地描述學習者行為的最終結果將是什么。任務可以是:
    ·一系列必須解答的問題;
    ·對所創(chuàng)建事物進行總結;
    ·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闡明自己的立場并對此進行說明;
    ·一項具有創(chuàng)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學習者對自己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轉化的事情。
    三、資源。
    利用這一部分指明學習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務的網(wǎng)址。在每一個鏈接中嵌入對此資源的描述,以便學習者可能在點擊前知道自己將通過訪問該網(wǎng)址獲得什么。
    四、過程描述。
    介紹學習者完成任務應遵循的步驟。這一部分是探究學習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使這些步驟簡明清晰。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五、學習建議。
    在此處,你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以幫助他們組織所收集的信息?!敖ㄗh”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圖、總結表、概念地圖或其他組織結構,“建議”也可以采用由復選框組成的問卷形式,問題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請對要考慮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將“學習建議”部分嵌入到“過程描述”中,可能效果會更好。不過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議,或者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過程不是幾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還是將這兩個部分分開的好。
    六、評價。
    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價。另外,你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七、總結。
    用一兩句話概述學生通過完成此webquest將會獲得或學到什么。
    模板3基于問題的研究型學習模式。
    研究型學習的主題。
    一、確定問題或提出更多的問題。
    向學生們展示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此部分的目的在于確定一個可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問題。確定較高層次問題的關鍵,是要保證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學生做出選擇。
    在這里,學生們要分析即將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后提出一個問題列表,這些問題將指導他們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男畔?。教師可能有必要確定問題或幫助學生們提出他們的指導性問題。
    二、組織分工。
    小組成員要一起確定所應承擔的責任,決定誰將做什么工作,以及他們將如何合作。他們還將決定利用什么資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員們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組成員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決主要問題的相關信息。如何收集事實是一個需要傳授的技巧。小組工作時應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當小組成員們認為他們已經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決問題的信息時,他們將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類。
    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組成員需要明確回答以下問題: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問題?
    (2)信息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決定或解決問題?
    在這一步驟,小組成員需要更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信息。學生們(或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利用以問題形式組成的標準列表來分析事實。他們要根據(jù)這個標準來研究所收集到的事實,這將有助于他們篩選有用的信息,以便獲得最終的答案和解決方案。
    五、創(chuàng)建答案/解決方案。
    在這一步驟,小組成員們要思考下面一些問題:怎樣才能利用已有的觀點和所收集的資料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最終結果(產品)將是怎樣的?這段時間將是富有創(chuàng)意的,但小組成員們必須記住這一切要基于他們根據(jù)已收集并分析的信息所產生的答案或解決方案。
    六、評價與展示作品。
    小組之間共享他們所創(chuàng)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評價他們在這個項目上的表現(xiàn)。評價需要關注研究過程的每一步驟。在項目結束的時候,多花一些時間確定一個新項目的目標,這點很重要,因為學生們希望按這樣的研究步驟在下一次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現(xiàn)!
    精品水教案篇十四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探究的興趣。
    (1)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材料的特征。
    (2)設計游泳比賽的情景,請幼兒猜想、預測材料“跳人”水中的現(xiàn)象?!斑@么多的東西,要進行一個游泳比賽,它們跳到水里會怎樣呢?”
    2.簡單操作,并記錄。引導幼兒初步建立猜測、假設的概念。
    (1)教師記錄自己的假設,并詳細說明怎樣使用記錄表。
    (2)引導幼兒自己猜想、假設并記錄。提示幼兒:“這些東西跳到水里會是什么樣。
    的呢?我們來猜一猜。不要講出來,先用筆把我們猜到的畫下來?!?老師指導幼兒記錄的方法。)。
    3.實驗操作。
    (1)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幼兒體驗“浮”與“沉”的概念。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是否和我們的猜測一樣。
    例如:把一個積木和石頭分別投到水里,請幼兒觀察積木在水里是怎樣的?!拔覀冇靡粋€詞來說一一“浮”,表示積木在水的上面?!庇猛瑯拥姆椒ㄒ龑в變河^察石頭是“沉”的,表示石頭在水底下。
    (2)鼓勵幼兒用圖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實驗結果。
    提示:將結果畫下來,必須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情況來畫。
    (3)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結果。
    先記好的幼兒將記錄的結果與自己的預測進行比較,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對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認識。
    4.交流實驗記錄結果(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與他人分享與交流)。
    請幼兒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記錄。每一個符號表示什么。假設與實驗是否一樣。
    5.教師小結。
    (1)引導幼兒將猜測、假設與實驗結果對照,強調記錄的真實性。
    (2)與幼兒回憶活動中自己的操作與記錄。
    6.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究的興趣,提出延伸問題。
    請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幼兒把家里的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還是浮的?試試看,并嘗試自己做記錄,帶來與老師、小朋友們分享。
    精品水教案篇十五
    1.請幼兒分成男孩一排,女孩一排。
    2.教師示范一次如何跳荷葉,再帶領幼兒進行游戲。
    3.師: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們,今天我們要到河對面去抓害蟲;可是,要到對岸我們必須要從荷葉上跳過去,那荷葉在哪呢?這些墊子就是荷葉,小朋友們要跟著老師一起跳過去。寶寶們,跳到河對岸每個青蛙寶寶抓一個害蟲,而且要邊跳邊念兒歌哦!現(xiàn)在我們一起跳吧。"小青蛙要抓蟲,跳一跳,呱呱呱,呱呱呱,抓到了!小青蛙要回家,跳一跳,呱呱呱,呱呱呱,回到家了!"4.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進行"小青蛙跳荷葉"的游戲。
    精品水教案篇十六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精品水教案篇十七
    教材選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讓學生運用知識對相關現(xiàn)象作出簡單的解釋。如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怎樣從大街邊上把自來水引到小明家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初步形成的數(shù)學概念去觀察生活,進行解釋與應用,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實際來組織教學活動,以體現(xiàn)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有關特征,這些都是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與垂線等現(xiàn)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和垂線作為教學重點。此外,本單元安排了大量較為復雜的操作活動(需借助多個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圖活動有畫平行線和垂線等,測量活動有量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而在此之前,學生的作圖和測量機會不多,經驗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和垂線,能確定和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應該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和訓練。
    精品水教案篇十八
    1幼兒或坐或蹲在紅色長條布圍成的鴨圈中,聽到音樂《幾只鴨子下河洼》,起身,模仿小鴨子進場。
    2伴隨兒歌熱身:一群鴨子,個子矮矮,走起路來,屁股歪歪,拍拍翅膀,太陽曬曬,伸長脖子,愛吃青菜。
    二、基本部分。
    1基本動作練習。
    師:“小鴨子要跟隨媽媽去小河捉魚蝦,路上會遇到一些情況,你們要小心啊?!?BR>    (1)“過河溝”,練習不同的跳:長布折成寬窄不同的長條,幼兒練習雙腳跳、單腳跳、跨跳。
    (2)“躲浪花”,練習低頭鉆跑。
    師:“小河里,大風卷起了浪花,孩子們,我們一起鉆過去吧?!眱山處煻秳蛹t布,幼兒目測其飄揚及落下的速度和距離,從“浪花”下穿過。
    (3)“打雷,下雨了”,練習鉆爬,頭部撫觸。
    師:“聽,什么聲音?”幼兒鉆人大紅布下模仿躲避雷雨,教師拳頭模仿雨滴輕輕拍打幼兒。
    2練習滾動。
    師:“小露珠在荷葉上是怎么滾動的?”“小鴨子在河里是怎么捉到小魚的呢?”
    (1)幼兒在紅布上或場地上探索并練習滾動的不同方法。
    (2)教師總結后,選擇一種方法,幼兒依次由紅布一端滾到另一端。
    三、結束部分。
    1“小小的船”,放松動作。
    師:“天色不早了,天邊升起了月牙,水面上飄來一條小船?!比坑變鹤陂L條布上,面朝教師,手握兩邊的布,左右搖晃,進行放松。
    幼兒念兒歌: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乘船回家,自然結束。
    幼兒站于布側,一手抓布,一手做游泳狀,“游”出活動場地。
    精品水教案篇十九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xiāng)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自學古詩,說說已經認識哪幾個字,是怎么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正確。
    (2)本課十個生字中,“床”“光”“望”“鄉(xiāng)”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生字的鞏固。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還可用“大轉盤”以游戲的形式復習生字。
    (4)結合“故”的認記,認識“攵”這個偏旁。
    2.寫字。
    本課要求書寫的4個字可分兩類?!澳俊⒍币⒁馓崾緳M與橫之間的距離;“頭、米”要提示這兩個字的最后一筆筆畫不同,“頭”的最后一筆是“點”,“米”的最后一筆是“捺”??勺寣W生運用對比法加深記憶:大—頭。
    (二)朗讀感悟。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
    2.小組合作,試讀詩歌,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學生自由讀,說說在讀這首詩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啟發(fā)想象,熟讀成誦。播放柔和的音樂,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讓學生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三)課后練習。
    “我會說”,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在學完這首詩后,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注意保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及時糾正發(fā)言時的一些語病。同時還要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說話的內容更加充實。
    (四)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進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自我展示,激發(fā)學習興趣。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畫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2.配樂朗讀《靜夜思》,想象詩歌畫面。
    (四)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五)復習生字。
    1.將生字與音節(jié)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復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競賽,并評出優(yōu)勝者。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4.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
    (六)書寫指導。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zhí)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yè),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七)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還可用圖畫來展示。
    五、資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時期的典型代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F(xiàn)存詩歌近千首,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李杜”。
    名詩欣賞。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靜夜思》優(yōu)秀教學設計2。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2、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
    教學方法: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圖導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五、認記生字記字形。
    靜夜床光。
    舉頭望低故鄉(xiāng)。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結合故的認識新偏旁。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六、練習寫字,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
    米:第一筆點寫在左上格,小撇與點相對寫在右下格。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zhí)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yè),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
    七、課外作業(yè)。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xù)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里,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靜夜思》優(yōu)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對話平臺。
    范讀。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自讀。
    1、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仔細觀察,詩里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么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識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匯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讀。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3、與伙伴開展競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自己找伙伴賽讀。
    寫字。
    2、匯報。
    3、教師范寫。提示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橫與橫之間的距離。
    4、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讓自己滿意。
    5、哪個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里。
    第二課時。
    導入。
    1、游戲:大轉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了哪個詞上就讀哪個詞,鞏固識字效果。)。
    2、齊讀古詩。
    評讀。
    1、指名讀,大家評。(整體讀得怎么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2、組內互評。
    感悟。
    1、自由讀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說說你什么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親人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
    質疑。
    仔細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誦。
    1、參照插圖,邊想詩的意境邊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可以同座背,組內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師引背、指名背、齊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配樂)。
    寫字。
    1、大屏幕出示“頭、米”,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3、學生描紅、臨寫。
    4、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實踐。
    1、課后練習“我會說”,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說給同學們聽。
    2、古詩朗誦會。(此項活動可延伸到課外進行,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3、有余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