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誦讀后感范文(13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感受與思考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故事和道理,我覺得讀完書之后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意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出色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全面、深入地讀懂所閱讀的作品,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思想內(nèi)涵,把握作品的主題和結構。其次,在寫讀后感時,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感悟,通過與作品的對話和碰撞,形成獨特的觀點和見解。還可以結合自身經(jīng)歷和感受,與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類比和對照,進一步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寫讀后感時要注意文筆的流暢和語言的準確性,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思考和感受,讓讀者能夠產(chǎn)生共鳴和共同感受。最后,要注意讀后感的結構和邏輯,合理有序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論證,使讀者能夠清晰地把握你的思路和思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共同參考和學習。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寫了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童謠,童詩古詩,現(xiàn)代詩歌,散文詩等等。讓詩心永駐,使痛心飛揚。
    這本書里面有童謠《左手和右手》,古詩《秋風引》,童詩《年齡問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煥彰些的《媽媽的心》寫出了媽媽的心,媽媽的愛無處不在,這首詩用“媽媽的心像我的影子”緊緊的跟著我,關照我,把媽媽對我的關愛寫了出來。
    誦讀就是閱讀,不停的記誦,就是練心的過程。
    兒童詩成人之父,兒童詩世界上的希望。對于兒童的發(fā)展而言,提供美好的母語,用書聲建筑一個美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朗朗書聲,朗朗乾坤。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讓書聲充滿世界。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二
    跌倒了,再爬起來。勝不驕,敗不餒,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如果我們中華民族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中國還怎樣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們中國人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這樣我們中國才不會被世界所淘汰,才會越來越強盛不衰。所以我們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
    在《日有所誦》這本書中,《跌倒》這篇故事讓我有太多的感想?!兜埂愤@篇文章主要是鼓勵我們身邊的朋友:如果你跌倒了,你就應該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太陽,跌倒了,才有了靜謐的夜晚!
    走路時,跌倒是常有的事情,站起來,又跌倒,雖不多見,也不足為奇??墒俏覀儾荒芤驗檎酒饋磉€可能跌倒就不敢站起來了。我們應該不怕跌――不怕失敗,不怕犯錯,勇敢地站起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永遠向前。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三
    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學生要掌握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讀的能力也需要在不斷嘗試、改進、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天清晨,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拿出《日有所誦》誦讀,或津津有味地自己讀,或同桌合作讀,或全班一起入情入境地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認讀新詞,積累詞句,自己品悟或向老師同學學習,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三年級《日有所誦》內(nèi)容為泰戈爾《飛鳥集》選、兒童詩、唐詩,附錄為《老子》選?!度沼兴b》里增加了大量泰戈爾散文詩,關于哲學性的文本。也許學生對于《飛鳥集》里的詩歌沒有我們那樣的感悟,但讀《飛鳥集》可以讓學生親近美文,受到優(yōu)美文字,美好情感的熏陶。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情景,能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也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當他們再回憶詩歌時,又會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日有所誦》里還有大量的兒童詩,有趣的文字,靈動的'詩歌韻律,特別奇妙的是,這些兒童詩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學生讀文字,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畫面,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故事,自然越讀越有滋味。讓閱讀走進心靈。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近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己。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四
    翻開《日有所誦》這本書,我仿佛進入了一個詩歌的世界,里面有著各種各樣的詩歌,翻到最后一頁,我離開了這個詩歌的世界。我堅持每天讀一首詩,讀的過程中,令我最難忘的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這首就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是對人生宇宙這里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zhì)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xiàn)。下面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lián)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貫串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曠達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勵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是詠嘆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徐冬梅說過:“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進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然后我們擁有內(nèi)在的耳朵,內(nèi)在的眼睛,見人所不能見,聽人所不能聽,然后擁有幸福清明的人生?!蔽揖褪菐е@句話去讀這本書的!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五
    傾聽,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潛能。傾訴,是我們對好友的信任與依賴。熱愛大自然,就是熱愛我們自己。傾聽大自然,傾訴大自然,我們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題記。
    《日有所誦》,一本親近母語的書籍,一本充滿新鮮豐富語言的書本。在《日有所誦》里,我們徜徉著,陶醉著,投進中國母親的特有的帶著靈性的漢字里遨游。
    漢字輸入法的.一橫一堅、一撇一捺,總是飽含著它們的情誼??粗鴿h字、讀著漢字,似乎眼前就出現(xiàn)了這漢字的意思??粗溆⒗_紛,似乎眼前就出現(xiàn)了落葉落花飄落著的美麗情景,讀著幸福二字,似乎眼前就出現(xiàn)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的景象。
    當然,要學會誦讀它們。美美地誦讀著母語時;你會感到無比快樂,身心都受到熏陶?,槵槙?,朗朗乾坤,要與漢字融入到一起,這樣才能讀進去。當你仿佛就身入在文章的情景交融時,你就能控制好語音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你已經(jīng)到達忘我的境界時,神態(tài)運作都會發(fā)生變化。
    就像《青草回旋詩》和《朋友》一樣,《青草回旋詩》國作者寫出了對青草的熱愛,想必作者也同樣熱愛大自然。而《朋友》一文中想必作者應該擁有著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
    自從我讀書了《朋友》一文后,就覺得一股腦的把自已的煩惱發(fā)泄給別人是自私的。要知道別人也有心事,如果這樣做,那么別人的心是否也庫存不下了?心事就像滾滾長江,也有裝不下的時候,那么別人像你傾訴心事的時候,你也應該用心傾聽著別人的心事。
    快滿出來了,承受不住了,不妨試試去與大自然中的某物交流、傾訴。小草小花、小貓小狗它們聽了你的心事后不會去泄密,也不會悲傷。而你傾訴完之后,也會心情舒暢。所以,我們也要與大自然做朋友。
    《日有所誦》,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要敞開心扉,知識就會源源不斷地裝進心靈!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六
    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小學《日有所誦》讀后感。學生要掌握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讀的能力也需要在不斷嘗試、改進、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天清晨,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拿出《日有所誦》誦讀,或津津有味地自己讀,或同桌合作讀,或全班一起入情入境地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認讀新詞,積累詞句,自己品悟或向老師同學學習,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三年級《日有所誦》內(nèi)容為泰戈爾《飛鳥集》選、兒童詩、唐詩,附錄為《老子》選?!度沼兴b》里增加了大量泰戈爾散文詩,關于哲學性的文本。也許學生對于《飛鳥集》里的詩歌沒有我們那樣的感悟,但讀《飛鳥集》可以讓學生親近美文,受到優(yōu)美文字,美好情感的熏陶。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情景,能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也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當他們再回憶詩歌時,又會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日有所誦》里還有大量的兒童詩,有趣的文字,靈動的詩歌韻律,特別奇妙的是,這些兒童詩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學生讀文字,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畫面,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故事,自然越讀越有滋味。讓閱讀走進心靈。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近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七
    用了三天時間,終于讀完了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閉目冥想,我收獲了什么?一路讀來,一路思考,其實讀書也應做到讀有所思,我們并不是一味單純地無條件接受別人的思想,每一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豈能用別人的套路來充當自己的燈塔。我們可以去借鑒,去汲取,但不必全盤接受,不是有句俗語說的好嗎――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爭取做獨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一、微觀品教育。
    之所以說“微觀”,是因為我還有自知之明,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與名師們相差甚遠,豈能相提并論。我只能一葉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雖目之所及之處充其量還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熱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讀、去背誦,只有牢記在心,才能運乎于行,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其實這就是讓我們不僅在課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時時處處皆學問,正所謂“時時都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都是創(chuàng)造之地,人人都是創(chuàng)造之人”,寫到這里,不知為何倏然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長對孩子們的做法,應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聽、說、讀、寫、思。可試看當下的課堂,還有多少教師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把一篇篇文章嚼碎吐給學生,為什么不把時間留給學生自由思考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怕浪費時間。雖然課堂上學生說得亂七八糟,但恰恰暴露了孩子們不會學習的這一現(xiàn)象,也正說明為師者對于課堂上的收放還不能做到自如。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應能在學生不憤時啟,不悱處發(fā)。課堂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二、靜心做教師。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八
    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本褪钦f由于應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我讀了語文書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課文后,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這篇課文講述了張國強同志因為自己獲獎,認為同學嫉妒他,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給柯巖老師希望得到她的幫助。柯巖老師在回信中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告訴張國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短處,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是呀!在我們班里就有一些同學像柯巖老師小時候那樣。只要一聽到夸獎,就很驕傲,感覺自己比誰都強,比誰都了不起。慢慢地就會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了。我相信只要這些同學讀了這篇課文后,就會明白: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fā)現(xiàn)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
    從小一媽一一媽一就不時的告誡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所以在學習上取得一些好的成績后,從來不驕傲。在生活中我親眼看到許多比自己優(yōu)秀千百倍的人,我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現(xiàn)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每天生活的非??鞓?。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九
    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是一無是處的。尺雖比寸長,但也有不夠長的時候;寸雖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場的時候。俗語說得好:“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怎能不犯錯誤。”十個手指也有長短,“金無足赤,玉有瑕”,“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都說明了這一道理。
    雖然道理是容易懂的,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卻往往要求“尺有所短”,同時又忽略了“寸有所長”不是嗎?其實,人的智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稱狀元。所謂的“博士、專家”也不過是某一領域里的博士、專家,所謂的“多才多藝”,也是相對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人人都難免有其短。
    當我們選拔人才時,不能求全責備,非要找個全才不可,那是錯誤的,我們就是要看到他們身上出眾的才能,否則,就會埋沒人才。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孫臏是軍事家,但未必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shù)學家,但不是個好數(shù)學教師。我們不能因此說牛頓的三大定律無價值,孫臏的兵書對作戰(zhàn)沒用處,陳景潤對歌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是錯的。相反,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nèi)硕际敲逼鋵嵉娜瞬?,都是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
    同樣,在我們的同學當中,科科拔尖、樣樣都好的人固然有,但恐怕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shù)同學既有“長”科,也有“短”項。即使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也一定會有過人之處??鬃诱f得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既然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那么我們就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和對待別人,既不因自己有不及人之處便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棄,也不因他人有不及己之處便自高自大,盛氣凌人。只有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
    由此想到了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我們在培育學生身上,應注重他們的長處,看到他們身上的出眾才能,不是兩眼死盯著他們的缺點,因而抹煞了優(yōu)點,埋沒了人才。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我們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必須考慮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應該避其所短,揚其所長,這是用人應當遵循的一大原則。缺點和不足是客觀存在的,優(yōu)勢和強項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就看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了,有位哲人曾說: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日本就曾把垃圾壓制成樓板建造高樓大廈。反過來說,寶貝如果放錯了地方,也會成為垃圾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撼,我們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正確看待自己和別人。尺短寸長,人無完人。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謙遜的胸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
    每一個做教師的都渴望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師呢?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讀完《教有所思》這本書,我從李鎮(zhèn)西老師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之所以成功,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書中他談到的一個個優(yōu)秀的教師,如魏書生、陳鐘梁、朱永新等都是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的人。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愿意接近你、信賴你、被你感染、被你影響的重要條件。書中講到,教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我想,這也應該是李老師的魅力所在吧!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這篇專門談童心的文章:《童心萬歲:寫給我永遠的兒童節(jié)》,摘錄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人民的善良之心?!3滞?,就是保持對邪惡的正直之心?!3滞?,就是保持對事業(yè)的創(chuàng)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之心……”的確,童心非常重要,即使常人,永葆童心,也可以永遠健康、陽光、永遠年輕,擁有更多的朋友,更何況是天天與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呢?童心真是不錯,做老師豈能沒有童心,我不禁要問,我有童心嗎?學生們是否愿意和我說悄悄話,是否愿意和我開開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他們是否喜歡我這樣一個老師呢?細想起來,我做得實在不夠。
    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讓孩子心靈飛翔的家園,好老師能讓孩子聽見花開的聲音,想象到雪融化后變成萬紫千紅的春天,家長期待的教育,是樸素的教育,即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tài)引領他們。走進孩子的心靈,你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過是充足的睡眠和偶爾的娛樂而已,真正的教育,是孩子離開學校后,什么都不記得了,除了養(yǎng)成的習慣。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一
    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晚上,星星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月亮低著頭望著大地,這個夜晚十分寧靜。突然,一陣喧鬧聲打破了寧靜,原來是亮亮的文具在書包里悶得受不了了,就不約而同地跳了出來??墒牵瑒倧臅锍鰜淼奈木呔袜洁洁爨斓爻沉似饋?,它們這次一定要比個上下,分個高低,所以一直爭論不休。
    文具盒自豪而且十分霸道地喊道:“我的功勞最大,每次都是我向亮亮張開大嘴巴,提供文具,不然亮亮就不能寫作業(yè)了,還有,你們個個躺在我舒服的大肚子里,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清閑得很??墒?,你們關心過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我嗎?我一直從書包里跑進跑出,很累的啊,你們跟我比,簡直就像大象旁邊站了一只螞蟻?!?BR>    “哼!我的功勞也不小能寫字,能畫畫,還能做筆記!”鉛筆也很不服氣,“你們知道嗎?我原來是很高的,都可以打籃球的,可是自從到了亮亮手中,我就越變越矮,到了現(xiàn)在?你們看看我付出了多少!”
    橡皮一蹦三尺高,暴跳如雷:“鉛筆,你還好意思說,每次你寫錯字都是我一馬當先地沖上前去,用我的身體把你的錯字擦掉。讓身體部位和自己‘分家’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BR>    文具們吵得面紅耳赤……。
    書包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因為自己的優(yōu)點而感到驕傲,去歧視別人的缺點,反而要重視自己的缺點,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來彌補己的不足,這樣才能進步??!”
    文具們聽了,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二
     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說由于應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我讀了語文書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課文后,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
     這篇課文講述了張國強同志因為自己獲獎,認為同學嫉妒他,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
     所以寫信給柯巖老師希望得到她的幫助。
     柯巖老師在回信中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告訴張國強。
     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短處,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是呀!在我們班里就有一些同學像柯巖老師小時候那樣。
     只要一聽到夸獎,就很驕傲,感覺自己比誰都強,比誰都了不起。
     慢慢地就會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了。
     我相信只要這些同學讀了這篇課文后,就會明白: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fā)現(xiàn)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
     從小媽媽就不時的告誡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所以在學習上取得一些好的成績后,從來不驕傲。
     在生活中我親眼看到許多比自己優(yōu)秀千百倍的人,我學著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現(xiàn)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每天生活的非??鞓?。
     讓我們一起記?。骸俺哂兴蹋缬兴L?!边@句名言吧!
     讀完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之后,我覺得這篇課文非常充分得體現(xiàn)了許許多多人的癥狀。
     因為,世界上名人而且能力非凡的人很多,但同時又有不出名,而且能力一般般的人。
     現(xiàn)在,有些好的人就會向這些不好的`人用一些不好的話語來諷刺他人,說別人比他要差一些。
     可是,這些人在說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比自己更好的人又會怎么說他呢?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比你自己厲害的人有很多呢。
     我覺得,大家不應該有自己是最厲害的,沒有人比的過自己的這種感想。
     就拿課文中的張國強同學來說,他因為在國家級的比賽中獲得了獎狀,新聞媒體和報社都來采訪他。
     可是,他就是因為自己獲得了一點小小的榮譽,所以就在同學們面前炫耀自己,說自己有多么厲害,別人怎么可能比得過他,說別人寫作文有多么差勁。
     這使得他的原來的許多朋友變少了。
     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柯巖老師也說過,自己曾經(jīng)也是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就驕傲了,但最后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就得到了很多朋友。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的作文登上了番禺日報,但他沒有驕傲,沒有炫耀自己,所以他還是有許多朋友。
     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以上的例子,我們班的同學,得到了一點成績之后,就還是有這么多朋友,那都還是因為,他不驕傲,還是很謙虛。
     所以,柯巖老師的做法也是對的,最后改過了驕傲的錯誤,所以還是有這么多朋友。
     所以大家以后一定不要用自己的長處來比別人的短處,而是要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還有,不要得到了一點點小小的成績就驕傲起來,而且看不起別人。
     讓我們一起銘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句名言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文章講的是,張國強的同學因他的作文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獎而疏遠了他,于是,他就向柯巖老師求助。
     柯巖老師分析:張國強的同學之所以疏遠他,是因為他的自身有驕傲自滿的毛病。
     柯巖老師說的很對,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它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身的短處,虛心發(fā)現(xiàn)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的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
     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次體育考試,大家心里都緊張的像揣了一只兔子——亂蹦亂跳。
     可我卻例外,因為,今天考立定跳遠,它可是我的強項!我信心十足地來到考場,手腳放松,扎好馬步。
     等老師來到我跟前,我的眼睛緊盯前方,一個猛子跳出了起跳線,啊哈!1.39米,這可是我的成績中最好的一次了!我耀武揚威的來到同學們面前,雄赳赳氣昂昂的向他們炫耀我是怎么跳那么遠的,可是沒有一個同學聽,我迷惑不解。
     自從學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一課,我明白了尺有所短,有所長的道理,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含義。
     在又一次的體育考試中,我保持良好、平衡的心態(tài),平靜的去面對又一次的立定跳遠,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我跳了1.42米!考試過后,很多同學都夸獎我,說我為什么跳得這么好。
     我回答:我只是用平衡的心態(tài)去面對罷了,再說了,你們跳得也很不錯呀!以后我用類似的方法,交了許多朋友!
     朋友們,當你獲得一個很好的成績時,你千萬不要忘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要切記,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三
    從我借到《教有所思》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思想和理念,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深處。書中平實的語言和平實中透漏出的不一般的見解,使我覺得越是“大家”,越是學問精深者,表述其學問的語言越平實,我們越容易讀懂。
    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心動時刻》以及《凝望窗外》這兩欄里的文章,《似夢非夢的童年往事》《姨媽》《鐵皮鼓印象》《學生請我吃火鍋》《又見谷建芬》《我的一次反腐經(jīng)歷》等這些文章,看似與教育無關,實則與教育關系甚大,那些深刻的、某些人板著面孔說教的所謂教育,被李鎮(zhèn)西這些性情文字詮釋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他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一個大教育家的柔情的一面,讓人在閱讀后,在和他進行深度對話后,倍感親切。
    我掩卷靜思,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讓孩子心靈飛翔的家園,好老師能讓孩子聽見花開的聲音,想象到雪融化后變成萬紫千紅的春天。我們作為老師要學會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發(fā)現(xiàn)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過是老師的幾句關切的話語、贊許的眼神。真正的教育,是孩子離開學校后,什么都不記得了,除了養(yǎng)成的習慣。若干年后孩子們長大了,是不會記得老師課堂上講的內(nèi)容,給他們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老師關愛他、鼓勵他的事情。所以允許孩子犯錯誤,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收獲的要大的多。
    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們做教師的是應該有放手的勇氣和信心的,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我們的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