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優(yōu)秀1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tǒng)化組織和調(diào)控的一種工具。教案的編寫還需要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活動有所啟發(fā)。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一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馬拉松比賽的來歷。2500年前,希臘人和波斯人在希臘一個名為馬拉松的小漁村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結(jié)果希臘人取得了勝利。為了把勝利的消息很快地傳送到首都雅典,一個名叫菲利比斯的戰(zhàn)士不顧一切,精疲力竭地從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報完勝利的喜訊后隨即倒地死亡。人們?yōu)榱思o念馬拉松之戰(zhàn),為了紀念這位戰(zhàn)士,將馬拉松比賽定為長跑比賽項目,歌頌了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馬拉松的意義,即歌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3、了解馬拉松運動項目的來歷。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馬拉松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平時都喜歡做哪些運動?
    2、你們真是一群愛運動的好孩子,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一組體育比賽,大家邊看邊想,這是什么運動?(播放課件并板書:馬拉松比賽)。
    3、你們想了解這項運動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馬拉松》(板書:馬拉松,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完成習題,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1、同學們,課前你們收集了哪些有關(guān)馬拉松運動的資料,拿出來一起來分享吧!生交流資料,簡單詢問資料來源,并適當評價。
    2、真不錯,看來你們都用功預習了,老師也用心準備了,給你們帶來幾道題,答案就在文中,看:
    (1)、第一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舉行。
    a、英國。
    b、雅典。
    c、意大利。
    (2)、第一屆奧運會舉行是哪一年?
    a、1876年。
    b、1896年。
    c、1920年。
    (3)、馬拉松比賽的長度為____??。
    (4)、馬拉松比賽是用來紀念____,紀念____。
    3、剛剛大家的回答既迅速又準確,你們的自學能力真是越來越強了!那這的馬拉松之戰(zhàn)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zhàn)爭呢?(板書:馬拉松之戰(zhàn))。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回到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叫馬拉松的小漁村,去經(jīng)歷那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吧。
    三:品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配音課件:馬拉松之戰(zhàn))。
    回想剛剛的影片,我們來讀第一自然段,并用文種的兩個詞語來完成下面的填空:
    ()的波斯帝國——十萬大軍。
    ()的希臘人民——一萬人。
    (2)、野心勃勃是什么意思?(野心非常大)。
    (3)、誰來說說波斯帝國有什么樣的野心?
    生1:波斯帝國想霸占希臘的土地。
    生2:波斯帝國想讓希臘人民做他們的奴隸。
    生3:他們想搶奪希臘人民的財物。
    ……。
    (4)、對于波斯帝國的野心,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1:我很憤怒。
    生2:我很生氣。
    ……。
    (5)、讓我們帶著憤怒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出示句子:兩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國對希臘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
    生1:他們將會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們會變成波斯帝國的奴隸。
    生3:他們會無家可歸。
    ……。
    師:希臘人民不愿讓這些災難發(fā)生。于是﹍﹍。
    (出示句子,引讀:“希臘人民奮起反抗……)。
    (7)、孩子們,希臘人民的這場勝利來得容易嗎?
    生齊答:不容易。
    師:是啊,希臘以一萬人戰(zhàn)勝了波斯帝國的十萬大軍,這是一場怎樣殘酷的戰(zhàn)斗啊!多少烈士用自己的身體抵擋著不斷刺來的長矛,多少勇士任憑鮮血不停的流淌,依舊奮勇殺敵,而這些英雄的親人們,正在首都雅典——(翹首以待)。
    2、指導學習第二段。
    (出示:翹首以待)。
    (1)、誰能用動作來演示“翹首以待”嗎?
    生1:我在等著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生2:我希望能夠得到勝利的消息。
    (2)、是啊,他們急切地等待著戰(zhàn)爭的結(jié)果,那是誰為雅典的同胞帶來了勝利的喜訊呢?
    生:是戰(zhàn)士菲利比斯(板書:菲利比斯)。
    生1:他受傷了。
    生2:他很累。
    ……。
    (3)、是啊,又累又餓的菲利比斯——。
    (出示句子,引讀:為了把勝利的喜訊報告給首都雅典翹首以待的同胞,戰(zhàn)士菲利比斯不顧傷痛、饑餓和極度的疲勞,從馬拉松出發(fā),向雅典跑去。)。
    (4)、過渡:菲利比斯不顧一切,向雅典跑去。
    (出示句子:他跑啊,跑啊,終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門。)。
    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從“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從“終于”體會到這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
    (5)、是啊,這是怎樣的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歷程啊,在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經(jīng)歷了哪些磨難呢?(出示課文插圖)。
    接下來,我們小組合作,先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用筆記下精彩的片段。
    你們的交流真熱烈,下面,誰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豐富的想象力?
    生1:菲利比斯的傷口流血了,他從衣服上撕下布條,簡單包扎了一下,又繼續(xù)往前跑。
    生2:菲利比斯口渴極了,他隨手扯下路邊的樹葉,塞進嘴里嚼,他的雙腳仍在不停的跑著。
    生3:天黑了,看不見路了,菲利比斯好累好累,他多想躺下歇一會兒,可是,一想到雅典的同胞們正在焦急地等待著勝利的消息,他就不顧一切的往前沖啊,沖啊!
    ……。
    師:是啊,菲利比斯經(jīng)歷了太多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他跑啊,跑啊,終于看到了祖國雅典的城門。
    (6)、孩子們,你們知道菲利比斯從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嗎?
    生:42千米195米。
    正因為如此,跑到雅典時,菲利比斯已經(jīng)——。
    生齊答:筋疲力盡。
    師:他用最后一口氣,向迎接他的人們高呼——。
    生高聲回答:“我們勝利了!”
    師:隨即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如此筋疲力盡,他為何還要高呼?
    生:因為他想把勝利的喜訊告訴給他的同胞們。
    (7)、讀到這里,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此時你心中的英雄菲利比斯嗎?
    生1:菲利比斯,你真頑強!
    生2:菲利比斯。
    (點名匯報:堅強、勇敢、頑強、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師:是的,這是一個(板書: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菲利比斯,就請孩子們帶上你的體會和感受,在這段音樂中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樂朗讀。
    (8)、師激情小結(jié):正因為菲利比斯的勇敢、頑強和堅持不懈,使他成為了希臘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成為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正是為了紀念這場的戰(zhàn)役和這位偉大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馬拉松比賽。
    四、總結(jié)、升華: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像菲利比斯這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英雄,
    老師通過上網(wǎng)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播放比賽視頻)課件簡介:她叫佟文,是本屆奧運會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級金牌得主。比賽一開場佟文便落后對手9分,而這個分數(shù)一直持續(xù)到比賽結(jié)束前15秒鐘,在這期間,佟文一直在緊咬住對手不放,不到比賽結(jié)束的最后一秒,她絕不放棄拼搏,而她的堅持讓她最終獲得了勝利!
    五、作業(yè)布置。
    現(xiàn)在我們的通訊方式有很多,請你們利用各種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這樣的英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舉辦一個英雄交流會。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二
    三盛玉鎮(zhèn)中心校?朱雪梅。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1單元的第2課《體育頌》,這篇課文是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發(fā)表的著名散文詩。作者熱烈、充滿激qing地歌頌了體育,把體育看成是美麗、正義、勇氣、榮譽、健康、進步與和平的化身。每段以“啊”字開頭奠定了抒情色彩,體育被詩人擬人化,運用第二人稱,使文章親切而熱烈,情真而意濃。另外全文采用比較簡短的句子構(gòu)成段落排比,以簡潔明快的節(jié)奏表現(xiàn)高昂、歡快激qing,讀起來瑯瑯上口,音韻鏗鏘有力。
    因為這是一首散文詩,雖然內(nèi)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但作者獨特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第一課時的讀文時就抓住了全文的主線,知道作者從哪幾方面歌頌了體育的精神,所以我在背這節(jié)課的時候,事先就考慮了兩點:
    基于以上兩點的考慮,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就側(cè)重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重點 解決這個問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因此我確立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1、抓段首句和關(guān)鍵句子,體會課文中所歌頌的體育精神,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2、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個性化的品讀課文,感受散文詩的韻律美。3、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簡單的仿寫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感受散文詩的結(jié)構(gòu)美。4、通過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體育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精神。
    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在第一課時就布置學生課后搜集2008年奧運會資料,所以我把“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個性化的品讀課文,體會歌頌的體育精神?!薄∽鳛楸竟?jié)的教學重點,這就是一種學習語文的方法,把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又從課外搬到了課堂上,做到了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結(jié)合。
    我們五年級這學期一共有9篇習作,而且題材廣泛,已不是簡單的記敘文,現(xiàn)在提倡學生多種題材的嘗試,而散文詩的寫作方法學生也應初步了解。因為在這篇散文詩學習之前,書中一共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三首》《歡樂頌》,在學習這四首詩歌的基礎(chǔ)上,我確立了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是初步領(lǐng)會作者散文詩的寫作亮點,能進行簡單的仿寫來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不但學生課前搜集了大量資料,我也上網(wǎng)查找了相關(guān)資料,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奠基情感。
    二、品讀課文,激發(fā)情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讓學生學會以下語文學習方法:
    1、用課外搜集到的資料幫助自己理解課文,讓學生把課外搬到課堂上來。
    2、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方法。
    3、個性化的理解文章,感受作者的情感。
    這些學習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啊!他們在語文課堂上學會了這種方法,就會用這種方法來課外閱讀,而且好的學習方法會大大提高閱讀效果。這正是課外閱讀輔助課內(nèi),課內(nèi)幫助課外閱讀,做到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結(jié)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配樂誦讀,由于課文較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散文詩的寫作特點,我從原文中提取出段首句和關(guān)鍵句子,組成了一首詩歌的形式。目的有二個,其一是讓學生在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chǔ)上整體把握作者的情感,對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情感升華;其二是讓學生整體把握散文詩的寫作亮點,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打基礎(chǔ)。
    四、研讀課文,抒發(fā)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顧全文,把握作者的寫作亮點,從而仿寫。對于散文詩學生接觸的少,學生不僅僅要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特點,還應該仿寫,仿寫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法。課后讓學生把課堂上仿寫的內(nèi)容整理一下,這不就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嗎?學語文重在用語文,課外是課內(nèi)的延伸,課外才是語文大課堂。
    總之,這節(jié)課重在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通過課內(nèi)外的有機結(jié)合,以此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三
    2、了解對聯(lián)的常識。
    1、對聯(lián)的常識;。
    2、說明的順序。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lián)的了解。
    二、教師補充介紹有關(guān)長城和對聯(lián)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
    三、出示目標。
    四、學習新知:
    1、師范讀對聯(lián)。
    2、生自讀,師領(lǐng)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lián),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lián),是對聯(lián)中的珍品。
    (2)上聯(lián)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jīng)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xiàn)實意義。
    (3)下聯(lián)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lián)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nèi)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lián)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朗誦課文。
    五、小結(jié):對聯(lián)常識。
    六、作業(yè):背誦課文。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了解北極熊捕食、繁衍等生活習性。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感受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并運用排除、比較等方法感受說明文用詞科學、準確的語言風格。
    3、關(guān)愛生命、關(guān)心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shè)。
    學生活動預設(shè)。
    設(shè)計意圖。
    導入課文。
    播放有關(guān)北極熊的vcd片段(5分鐘左右)。
    觀看vcd片段。
    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表現(xiàn)北極熊的可愛。
    初讀感知。
    1、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nèi)容。
    2、文中著重介紹了北極熊的哪些內(nèi)容?
    大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營造書聲朗朗的課堂氛圍。
    再讀理解。
    1、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請再讀課文,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介紹北極熊的。并圈劃。
    1、學生再讀課文,并在文中圈劃相關(guān)內(nèi)容,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交流發(fā)言。
    本文講述的內(nèi)容是嚴謹?shù)目茖W知識,但作者卻通過細膩的描寫變枯燥為活潑。在朗讀的過程中,可重點品味一些描寫生動、用詞準確的語句,使學生感悟到說明文用詞的準確、科學及作者描寫的生動。
    討論。
    1、為何丘吉爾村如此吸引北極熊?
    1、學生討論后交流,要求講明原因。
    讀書需有疑,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口頭表達練習。
    讀了這篇文章,你對動物和人類的關(guān)系是否又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準備1分鐘后交流。
    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課后作業(yè)。
    1、摘抄好詞好句。
    2、請記錄下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3、假如你是丘吉爾村里的一名學生,下課時忽然看到一頭北極熊出現(xiàn)在學校的操場上,你能想象出當時的場景嗎?你的心情會怎樣?請用300字左右的文字來表述。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
    作業(yè)設(shè)計意在培養(yǎng)學生摘抄和隨時記錄內(nèi)心所想的習慣。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五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guān)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3·把較難懂的內(nèi)容(第三、第六、第七節(jié))講清楚,講透徹。
    教學重點。
    1·理解對比的寫法。
    2·體會用詩講道理。
    教學難點。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cè)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到熟讀成誦。
    3、領(lǐng)會課文深刻的道理,教育學生做事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掌握文言文的朗讀方法,做到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警句引路,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生齊讀名言警句。
    師:這兩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
    師:你都積累過哪些用文言文寫成的名言?背給大家聽聽。
    生背誦積累的名言。
    師:積累是學語文的好方法。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遺產(chǎn)與結(jié)晶,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很喜歡文言文,今天又給大家?guī)砹艘黄?BR>    師:知道這篇文章出自何處嗎?(《孟子》)通過預習,你對孟子有哪些了解?
    生匯報資料。
    師課件展示孟子簡介。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孟子的這篇經(jīng)典文章。(板書課題)“弈”字是生字,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書空練習。(生書空后齊讀課題)。
    師:誰能單講這個“弈”字?那“學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對,看注釋是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在現(xiàn)代的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發(fā)音相同,長得又特別象,你知道是哪個字嗎?(生:是“神采奕奕”的“奕”字)對,就像我們今天的學習狀態(tài)一樣。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他們在下什么棋?(圍棋)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一個老人在教兩個人下棋,一人聽得很認真,另一個卻三心二意。
    師:認真觀察插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那課文是怎樣講這個故事的呢?把書打到46頁。
    二、范讀引領(lǐng),自瀆學文。
    (課件出示:自瀆要求。)。
    學生自學,師隨機指導。
    師:這篇文言文該怎樣來讀呢?(師配樂范讀)說說老師讀的有什么特點?
    生:語速慢,停頓多,有感情。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誦,讀得入情入境,如醉如癡。學好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讀,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讀。
    生用多種方式朗讀(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互讀、賽讀、齊讀)。
    師:要想把文章讀得更好,怎么辦?
    生: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
    師:你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生:可以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還可以對照譯文。
    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一定能把課文學好。
    三、研讀課文。
    師: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誰愿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課文內(nèi)容。
    生: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師:者,的人的意思。如讀者是讀書的人,作者是寫作的人。像這樣的你還知道嗎?
    生:聽者是聽別人說話的人......
    師:這么好的老師,肯定會“嚴師出高徒”啊,這兩個人又是怎樣學的呢?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師板書:專心致志)。
    師:一人專心致志,這個稱呼合適嗎?理由呢?
    生:惟弈秋之為聽。(課件)。
    生:一心一意者、一絲不茍者......
    師:其實你們說的這些成語有很多都來自古文,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如果有人問你“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來自何處,你可以自豪地告訴他——(生:學弈。)。
    師:另一個人起個什么名字?
    生:三心二意者。(師板書:三心二意)。
    師:既然能找到句子,能不能說說它的意思。(生)我們還可以怎樣評價這個人?
    生:心不在焉者、一心二用者......
    生自學后交流(課件出示帶“之”字的六句話)。
    師:通過理解這六個“之”字的意思,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能更好的斷句了,更加理解文章的意思了,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相同。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師:他們都師從弈秋,既然拜了名師,為什么結(jié)果不一樣呢?
    (課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這是一個什么句式?(生:設(shè)問句)。
    指導學生朗讀。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有了這樣的精神就能獲得成功,反之將一事無成。
    (師板書:成功失敗)。
    指導朗讀。
    師:我們看,不管是下棋還是做其他事情,智力是不是最重要的?那是什么?(生:態(tài)度)這真是“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睉B(tài)度決定一切(師板書)。
    師:想象你是弈秋或你是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你會怎樣來勸告三心二意的那個人呢?
    生自由發(fā)言。
    生:做事不專心致志,什么也得不到。
    師: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那專心致志呢?
    生:則得也。師:則大有可為也。
    師:古文譯文都讀明白了,誰能讀得更有韻味呢?
    生個別讀、齊讀。
    生試背誦。
    師:背誦時,我們應該“理清條理,找出聯(lián)系,依序而背?!?BR>    師生配樂齊背課文。
    師:老師把學好文言文的秘訣編成了一首小兒歌,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兒歌)。
    四、全課總結(jié)。
    師:古人云;“溫故而之新?!崩斡浳覀兛偨Y(jié)的方法有利于我們今后的學習。
    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總結(jié):無論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就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將一事無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名言——(生齊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了解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guān)資料,感受鄭成功的豐功偉績。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并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學生提出問題。
    3發(fā)新帖。
    請大家把所要研究的問題發(fā)到“自由論壇”里,供大家瀏覽。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們就主要圍繞這些問題來研究,請大家瀏覽網(wǎng)站上的內(nèi)容,兩人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對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去研究一番,看哪些同學解決的問題多,學到的知識多。
    1研究學習。
    (1)查找。
    小組圍繞主題,分工合作,自主學習。
    (2)上傳。
    根據(jù)研究主題把小組研究的結(jié)果上傳到“自由論壇”里。
    (3)教師巡視指導。
    2反饋學習成果。
    (1)研究主題是什么?研究結(jié)果怎樣?
    (2)關(guān)于這方面內(nèi)容,有沒有補充?
    (3)你覺得鄭成功具有什么精神?我們應該怎么做?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式題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表達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聯(lián)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數(shù)學問題,同時學會傾聽、交往與合作。
    2、理解連減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演示情境圖(聰明屋)。
    師:今天,我們要去數(shù)學聰明屋里去玩玩。在聰明屋里有很多聰明題,看看我們班上誰最聰明???,四位小動物先出來歡迎我們了??纯此麄兘o我們帶來了什么題目。(課件)。
    長頸鹿小狗小烏龜小貓。
    師:你想和誰交朋友,就算算它帶給你的題目吧!(請四位學生口答)。
    2、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用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為小動物解答了難題,你們可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聰明屋里學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連加。
    1、說圖意。課件演示小雞圖(動態(tài))。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只,又跑來了一只。)。
    (2)師:根據(jù)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復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師:要知道一共有幾只,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為什么?
    (1)名學生口頭列式。5+2+1=。
    (2)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比較不同。(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有三個數(shù),兩個加號)。
    (4)小結(jié):像這樣把三個數(shù)或更多的數(shù)加在一起,就叫連加。(板:連加)。
    3、說算理。
    師:這個算式你會算嗎?(指名說: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請學生跟說,齊說,同桌說。
    (二)探究連減。
    1、說圖意。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3只,又跑掉了2只,還剩下幾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2、寫算式。
    (1)師:這道題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減法,為什么?
    學生列式。(板書:8-3-2=)齊讀算式。
    (2)師:這道算式和以前的減法有什么不同?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連減)。
    (3)小結(jié):像這樣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去掉幾個數(shù),用連減。
    3、說算理。
    師:你會算嗎?(先算8-3等于5,再算5-2等于3)。
    學生跟說,齊說,同桌說。
    (三)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三、練習鞏固。
    師:聰明屋里還有很多聰明題,需要我們小朋友來解答,請你們幫幫這些小動物的忙。
    1、課件出示燕子圖、豬八戒吃西瓜圖。(請學生復述圖意,再在課本上列式計算,并說算理)。
    2、課件出示小棒圖和三角形圖。(方法同上)。
    3、算式(折疊卡片)?!獙W生說出計算過程。
    3+4+16+4+04+3+22+2+4。
    8-5-39-5-410-6-28-0-6。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九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教材創(chuàng)設(shè)了“包裝糖果”的情景,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的問題,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優(yōu)化思想。同時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的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初步認識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物品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但實際所需的包裝紙又比物體的表面積大,因而教師要和學生理清本課研究的是“接口處不計”的包裝方式,這樣的活動才能和生活進行有效溝通。
    3、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法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yōu)化可能存在問題,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討。
    【教法學法】。
    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裝方法,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總結(jié),領(lǐng)會最節(jié)約包裝紙的包裝策略。使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感悟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1、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節(jié)約的意識,體會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疊放方法。
    難點是:理解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若干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聽課的老師)。
    師: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來一睹同學們的風采,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說“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齊說)。
    師:謝謝同學們,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生:可以)上課!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幅關(guān)于包裝的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片后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物品經(jīng)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包裝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包裝中還有許多其它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再過幾天就是李老師的4歲小侄子的生日,我買了盒蛋卷,(課件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師也打算把這盒蛋卷包裝后送給他,(課件演示用包裝紙包裝蛋卷盒)在包裝時我遇到了個問題,請看。(課件出示問題:如果接頭處不計,最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
    師:誰能幫老師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生:就是計算它的表面積。)怎么計算你可以說說嗎?(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計算一下這個長方體蛋卷盒的表面積好嗎?(生完成后交流反饋,課件展示老師的計算。)。
    【設(shè)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下面組合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打。
    下了知識基礎(chǔ)和情感基礎(chǔ)。】。
    三、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師:老師的愛人也買了一盒同樣的蛋卷,包裝時一共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一個需要340cm,兩個就是需要680cm。)。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說一說。(可以合起來包裝,就不是680cm了。)。
    問:合起來包裝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裝紙呢?(有的面重合起來了。)。
    師:重合的面在包裝時需要用包裝紙包裝嗎?(不需要)。
    師:可以怎樣包裝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拿出兩個長方體紙盒擺一擺。(學生同桌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
    請一名學生展示擺放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展示結(jié)束,課件出示三種組合包裝的方法圖。)。
    2、展開猜想,交流討論。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包裝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第一種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兩個最大的面。)。
    師:我們可以說“重合了兩個大面”。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呢?(生:第二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中面,第三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小面。)。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節(jié)約包裝紙?(生:第一種)。
    問:第一種方法最節(jié)約,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想的嗎?(指名交流。)。
    3、驗證猜想,得出結(jié)論。
    師:這個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驗證呢?(可以分別計算出三種組合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問:怎樣計算大長方體的表面積?(預設(shè)學生回答:可以根據(jù)組合后的大長方體的長寬高直接計算出表面積;也可以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先讓學生計算出第一種方法包裝后的大長方體表面積。(指名板書)師: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再指名板書)。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單一些?(指名回答)(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另兩種的表面積。(指名板書)師:從計算的結(jié)果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師:誰能說一說在包裝時究竟怎樣包裝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嗎?(指名回答)。
    四、組合三個,再次體驗。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jié)養(yǎng)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jié)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shù)性的數(shù)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得出結(jié)論。
    小結(jié):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zhì)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shè)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二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jié)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三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jié)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nèi)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四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jié)養(yǎng)花的樂趣。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五
    第一課時:直方圖(1)。
    學習目標:了解頻數(shù)分布表的制作步驟。
    重點、難點:頻數(shù)分布表的制作。
    學習過程:
    問題一:下面數(shù)據(jù)是截止2002年費爾茲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
    293935333928333531313732。
    383631393238373429343832。
    353633293235363739384038。
    373938343340363637403138。
    請根據(jù)下面的不同分組方法,你覺得比較哪一種分組能更好地說明費爾茲獎得主獲獎的年齡分布,并列出頻數(shù)分布表,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解:1.計算極差(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2.決定組距與組數(shù):。
    3.列頻數(shù)分布表:。
    年齡分組劃記頻數(shù)。
    合計。
    4.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課堂練習:
    1、光明中學為了解本校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對八年級同齡的名女生的身高進行了測量,結(jié)果如下(數(shù)據(jù)均為整數(shù),單位:):。
    將數(shù)據(jù)適當分組,繪制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2、體育委員統(tǒng)計了全班同學60秒跳繩的次數(shù),并列出下列頻數(shù)分布表:。
    (1)全班有名同學;。
    (2)組距是,組數(shù)是;。
    (3)跳繩次數(shù)在范圍的同學有人,占全班同學%;(精確到0.01%)。
    (4)畫出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表示上面的信息;。
    (5)你怎樣評價這個班的跳繩成績?
    3、為了進一步了解七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情況,體育老師對七年級(1)班50名學生進行1分鐘跳繩次數(shù)測試,以測試數(shù)據(jù)為樣本,繪制出部分頻數(shù)分布表和部分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如下圖所示.
    組別次數(shù)x頻數(shù)(人數(shù))。
    第1組801006。
    第2組1001208。
    第3組120140a。
    第4組140。
    第5組160。
    請結(jié)合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1)表中的a=______.
    (2)請把頻數(shù)直方圖補充完整.
    (3)若八年級學生1min跳繩次數(shù)(x)達標要求是:x120為不合格,120140為合格,140160為良,x160為優(yōu),根據(jù)以上信息,請你給學?;蚱吣昙壨瑢W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第二課時:直方圖(二)。
    學習目標:能正確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畫頻數(shù)折線圖。
    重點、難點:能正確地畫出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學習過程:
    解:(1)計算極差:(4)畫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和頻數(shù)折線圖:
    (2)決定組數(shù)和組距:
    (3)列頻數(shù)分布表:
    平行線及平行公理。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jié)構(gòu)。
    本節(jié)從實例中概括出平行線的概念,給出了平行線的記法和它的畫法,并引出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平行公理及其推論.承認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的幾何是歐氏幾何,否則是非歐幾何.由此可見,平行公理在幾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教學時,學生可以從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畫圖過程中,理解平行公理.特別是真正地體會到公理中的有且只有的意義.
    本節(jié)難點是:理解平行線的概念以及由平行公理導出其推論的過程定義中的在同一平面內(nèi)的這個前提,是為了區(qū)別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的情況.教學時只要學生能意識到,空間的直線還存在另一種不相交的情形的,即異面直線.
    另外,從平行公理推導出其推論的過程,滲透了反證法的思想.初中學生難于理解,教材對反證法既不作要求,也不必提出反證法這個詞,只要把道理說明白即可.
    2、教法建議。
    (1)概念的引入:學生從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中,可以直觀地認識平行線.從實例中,體會平行線在現(xiàn)實中是存在的,并且有它固有的屬性,因此很有必要認真地研究它.當然,我們首先要能深刻地理解它的定義.
    (3)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學生剛開始接觸幾何,為降低難度,適應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圖時不要求學生寫出已知,求做,證明等步驟,只要保留作圖痕跡.通過作圖的教學使學生能準確而迅速地畫出幾何圖形,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4)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在學生畫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過直線外一點有幾條直線可以與已知直線平行呢?學生在動手操作后,可以體驗到公理的客觀存在性.并且可以讓有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同學,嘗試說明平行公理推論的正確性,通過說理,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性與邏輯性.
    教學設(shè)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平行線的概念,理解學過的描述圖形形狀和位置關(guān)系的語句.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用學過的幾何語句描述簡單的圖形和根據(jù)語句畫圖.
    3.通過畫平行線和按幾何語句畫圖的題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畫圖能力.
    4.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進行推理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嘗試法、引導法、發(fā)現(xiàn)法.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發(fā)現(xiàn)新知,造就成就感.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平行公理及推論.
    (二)難點。
    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新知、練習鞏固的方法來解決.
    四、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通過投影片和適當問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反饋練習,完成新授.
    3.學生自己完成本課小結(jié).
    六、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應用,能畫出平行線,會用幾何語句描述圖形的畫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引出課題,以生活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為基礎(chǔ),引導學生學習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論,并以變式訓練強化和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課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