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有所誦讀后感(匯總16篇)

字號:

    讀后感需要我們對書籍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寫讀后感時,可以引用作品中的經典語句或者對比不同段落的描述,為文章增添亮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寫了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童謠,童詩古詩,現代詩歌,散文詩等等。讓詩心永駐,使痛心飛揚。
    這本書里面有童謠《左手和右手》,古詩《秋風引》,童詩《年齡問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煥彰些的《媽媽的心》寫出了媽媽的心,媽媽的愛無處不在,這首詩用“媽媽的心像我的影子”緊緊的跟著我,關照我,把媽媽對我的關愛寫了出來。
    誦讀就是閱讀,不停的記誦,就是練心的過程。
    兒童詩成人之父,兒童詩世界上的希望。對于兒童的發(fā)展而言,提供美好的母語,用書聲建筑一個美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朗朗書聲,朗朗乾坤。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讓書聲充滿世界。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二
    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小學《日有所誦》讀后感。學生要掌握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讀的能力也需要在不斷嘗試、改進、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每天清晨,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拿出《日有所誦》誦讀,或津津有味地自己讀,或同桌合作讀,或全班一起入情入境地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認讀新詞,積累詞句,自己品悟或向老師同學學習,學會用朗讀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三年級《日有所誦》內容為泰戈爾《飛鳥集》選、兒童詩、唐詩,附錄為《老子》選?!度沼兴b》里增加了大量泰戈爾散文詩,關于哲學性的文本。也許學生對于《飛鳥集》里的詩歌沒有我們那樣的感悟,但讀《飛鳥集》可以讓學生親近美文,受到優(yōu)美文字,美好情感的熏陶。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情景,能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當他們再回憶詩歌時,又會有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日有所誦》里還有大量的兒童詩,有趣的文字,靈動的詩歌韻律,特別奇妙的是,這些兒童詩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學生讀文字,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畫面,想象詩歌帶給我們的故事,自然越讀越有滋味。讓閱讀走進心靈。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近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三
    翻開《日有所誦》這本書,我仿佛進入了一個詩歌的世界,里面有著各種各樣的詩歌,翻到最后一頁,我離開了這個詩歌的世界。我堅持每天讀一首詩,讀的過程中,令我最難忘的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這首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是對人生宇宙這里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出對現實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下面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貫串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曠達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勵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是詠嘆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徐冬梅說過:“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進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然后我們擁有內在的耳朵,內在的眼睛,見人所不能見,聽人所不能聽,然后擁有幸福清明的人生?!蔽揖褪菐е@句話去讀這本書的!
    期末班主任工作匯報會心得:有付出才會有所得。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活動簡報。
    讀書日活動方案。
    扶貧日活動簡報。
    2015年6月6日愛眼日活動簡報。
    3月22日節(jié)水日小學紅領巾廣播稿。
    審計報告日和審計報告公布日的區(qū)別。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四
    翻開《日有所誦》這本書,我仿佛進入了一個詩歌的世界,里面有著各種各樣的詩歌,翻到最后一頁,我離開了這個詩歌的世界。我堅持每天讀一首詩,讀的過程中,令我最難忘的的是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BR>    這首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是對人生宇宙這里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出對現實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下面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貫串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落有致,最后以曠達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勵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是詠嘆中秋的明月的千古名篇!
    徐冬梅說過:“享受閱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因為閱讀,我們走進自然,走進偉大的心靈,走進自我,然后我們擁有內在的耳朵,內在的眼睛,見人所不能見,聽人所不能聽,然后擁有幸福清明的人生?!蔽揖褪菐е@句話去讀這本書的!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五
    傾聽,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潛能。傾訴,是我們對好友的信任與依賴。熱愛大自然,就是熱愛我們自己。傾聽大自然,傾訴大自然,我們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題記。
    《日有所誦》,一本親近母語的書籍,一本充滿新鮮豐富語言的書本。在《日有所誦》里,我們徜徉著,陶醉著,投進中國母親的特有的帶著靈性的漢字里遨游。
    漢字輸入法的.一橫一堅、一撇一捺,總是飽含著它們的情誼??粗鴿h字、讀著漢字,似乎眼前就出現了這漢字的意思??粗溆⒗_紛,似乎眼前就出現了落葉落花飄落著的美麗情景,讀著幸福二字,似乎眼前就出現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康的景象。
    當然,要學會誦讀它們。美美地誦讀著母語時;你會感到無比快樂,身心都受到熏陶?,槵槙?,朗朗乾坤,要與漢字融入到一起,這樣才能讀進去。當你仿佛就身入在文章的情景交融時,你就能控制好語音語調的抑揚頓挫。你已經到達忘我的境界時,神態(tài)運作都會發(fā)生變化。
    就像《青草回旋詩》和《朋友》一樣,《青草回旋詩》國作者寫出了對青草的熱愛,想必作者也同樣熱愛大自然。而《朋友》一文中想必作者應該擁有著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
    自從我讀書了《朋友》一文后,就覺得一股腦的把自已的煩惱發(fā)泄給別人是自私的。要知道別人也有心事,如果這樣做,那么別人的心是否也庫存不下了?心事就像滾滾長江,也有裝不下的時候,那么別人像你傾訴心事的時候,你也應該用心傾聽著別人的心事。
    快滿出來了,承受不住了,不妨試試去與大自然中的某物交流、傾訴。小草小花、小貓小狗它們聽了你的心事后不會去泄密,也不會悲傷。而你傾訴完之后,也會心情舒暢。所以,我們也要與大自然做朋友。
    《日有所誦》,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要敞開心扉,知識就會源源不斷地裝進心靈!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六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雪地里的小畫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七
    《日有所誦》是各年齡小學生誦讀的童謠、童詩、古詩、現代詩歌、散文文詩等各種詩性文本。
    其中,我最喜歡《媽媽的心》:媽媽的心,像我的影子,總是跟著我走著。早晨,我去上學,在教室念書的時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說:要認真讀書哦。我在外面游戲的時候,她就跑出來,有時,在我面前,有時,在我背后,有時,在我左右,總是悄悄地說:小心,小心,不要跌倒哦。是呀,媽媽的心,媽媽的愛,無處不在,這首詩巧用“媽媽的心”像“我的影子”,把媽媽的關愛形象化,讀起來令我很感動。
    是呀!“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八
    跌倒了,再爬起來。勝不驕,敗不餒,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如果我們中華民族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中國還怎樣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們中國人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這樣我們中國才不會被世界所淘汰,才會越來越強盛不衰。所以我們必需有不怕跌的精神。
    在《日有所誦》這本書中,《跌倒》這篇故事讓我有太多的感想。《跌倒》這篇文章主要是鼓勵我們身邊的朋友:如果你跌倒了,你就應該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風,跌倒了,才有了美麗的落葉;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潤大地的雨水;太陽,跌倒了,才有了靜謐的夜晚!
    走路時,跌倒是常有的事情,站起來,又跌倒,雖不多見,也不足為奇。可是我們不能因為站起來還可能跌倒就不敢站起來了。我們應該不怕跌――不怕失敗,不怕犯錯,勇敢地站起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永遠向前。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九
    讀了這本書給了我深深的感受,下面我來跟你們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吧!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誦讀就是深層的閱讀。日不間斷的記誦,就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地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yǎng)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
    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對應當做和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志。背誦就是煉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養(yǎng)聚精會神的能力。當他聚精會神,他便融入對象,吸取對象,成為對象。就這樣興趣盎然的一路背下,或早或遲,或深或淺,所讀所誦,都將內化為他們的精神氣質。
    誦讀的材料一定要適合兒童生活、兒童趣味密切相關的。最初的誦讀,一定要是“有我的誦讀”。這樣的誦讀,是對兒童的呵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于兒童來說,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們這樣做是否快樂,是否因此更愛自己,更愛這個世界。
    對于兒童的精神發(fā)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語的營養(yǎng),用瑯瑯書聲為他們構筑一個溫馨、實在的成長環(huán)境,既是強健兒童的骨髓,也是豐滿他們的血肉。既是給他們打造堅固的船體,也是為他們揚起漂亮的風帆。
    我們要多看書,才會有好成績。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
    暑假里,我去了書店,我從一大堆的誦讀書中,跳了一本厚的書,名字叫《日有所誦》,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會這么的大,是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十分得出色。
    這本書分別為上卷和下卷,上卷一共有十六個單元,每個單元有五篇;下卷也有公有十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也有五篇。書的最后還會有附錄。這本書里面還記載著許多名人名言,一些精選的詩歌,論語,和一些名人寫的古詩。在每一篇的下面,還有賞析,告訴你這一篇講了些什么,和主要意思。
    他讓我知道了:誦讀就是深層閱讀。日間不斷的記誦,就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yǎng)的是詩性,也是空氣和靜氣。
    這時,我想告訴大家: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就讓我來教大家怎樣理解智慧。智慧就是對應當做和必須做的事情專心致志。背誦就是煉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養(yǎng)聚精會神的能力。當你聚精會神。你便會融入對象,吸取對象,成為對象。就是這樣興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遲,或深或淺,所讀所誦,都將內化為他們的精神氣質。
    同時,也告訴了老師和父母:誦讀一定要是“有我的誦讀”。這樣的誦讀是對兒童的呵護,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于兒童來說,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是否快樂,是否因此更愛自己,更愛這個世界。
    國際禁毒日作文。
    全國哀悼日事件英語作文。
    國際禁毒日主題作文。
    期末班主任工作匯報會心得:有付出才會有所得。
    禁毒日小學生作文。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活動簡報。
    讀書日活動方案。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一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文章講的是,張國強的同學因他的作文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獎而疏遠了他,于是,他就向柯巖老師求助。柯巖老師分析:張國強的同學之所以疏遠他,是因為他的自身有驕傲自滿的毛病。
    柯巖老師說的很對,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它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身的短處,虛心發(fā)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的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次體育考試,大家心里都緊張的像揣了一只兔子——亂蹦亂跳。可我卻例外,因為,今天考立定跳遠,它可是我的強項!我信心十足地來到考場,手腳放松,扎好馬步。等老師來到我跟前,我的眼睛緊盯前方,一個猛子跳出了起跳線,啊哈!1.39米,這可是我的成績中最好的一次了!我耀武揚威的來到同學們面前,雄赳赳氣昂昂的向他們炫耀我是怎么跳那么遠的,可是沒有一個同學聽,我迷惑不解。
    朋友們,當你獲得一個很好的成績時,你千萬不要忘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切記,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二
    有幸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學隨筆叢書――《教有所思》,頗有感悟。
    令我驚訝的是,書中那一個個清新的小標題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隨意瀏覽文章,那種散文味的文體正是我喜歡的,沒有枯澀的論述,就像朋友一樣娓娓道來,不經意間卻感悟到了李老師對教育的獨特感受。
    每次閱讀,我的眼睛總會濕濕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總會禁不住地說:“好感動!”李老師的文章親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絲虛偽和做作。他善良,富有童心;他愛思索,身邊的每一細微的事物都能引發(fā)他沉思;他是一位有自己教育個性的特級教師!讀完他的書,我才真正體會到:有人把他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真是名副其實,毫不夸張。
    “我們向往并為之奮斗的教育,應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充滿著民主精神、散發(fā)著科學芬芳、閃爍著個性光芒的教育!”這就是李老師的理想教育,讀了這本書,我似乎聽到了他從心底里發(fā)出的呼吁:在這個教育理想失落的時代,讓我們重建理想!讓中國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來,這是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們民族現代化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國教師的心靈為之震撼,為之憧憬。
    如果一個老師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他不會以師者的身份凌駕于學生之上,他不會只求讓學生得一個高分,他不會用金錢去衡量自己的人生價值。李鎮(zhèn)西就是這樣的老師。正是緣于此,他與學生的關系可謂融洽,“有人不相信現在居然還有這樣的師生關系!”這讓李鎮(zhèn)西老師感到非常自豪。時下,有不少教師感嘆現在的師生關系很難處理,我想,作為教師應該用心去關愛自己的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對待自己的學生。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三
    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晚上,星星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月亮低著頭望著大地,這個夜晚十分寧靜。突然,一陣喧鬧聲打破了寧靜,原來是亮亮的文具在書包里悶得受不了了,就不約而同地跳了出來。可是,剛從書包里出來的文具就嘟嘟囔囔地吵了起來,它們這次一定要比個上下,分個高低,所以一直爭論不休。
    文具盒自豪而且十分霸道地喊道:“我的功勞最大,每次都是我向亮亮張開大嘴巴,提供文具,不然亮亮就不能寫作業(yè)了,還有,你們個個躺在我舒服的大肚子里,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清閑得很。可是,你們關心過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我嗎?我一直從書包里跑進跑出,很累的啊,你們跟我比,簡直就像大象旁邊站了一只螞蟻。”
    “哼!我的功勞也不小能寫字,能畫畫,還能做筆記!”鉛筆也很不服氣,“你們知道嗎?我原來是很高的,都可以打籃球的,可是自從到了亮亮手中,我就越變越矮,到了現在?你們看看我付出了多少!”
    橡皮一蹦三尺高,暴跳如雷:“鉛筆,你還好意思說,每次你寫錯字都是我一馬當先地沖上前去,用我的身體把你的錯字擦掉。讓身體部位和自己‘分家’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文具們吵得面紅耳赤……。
    書包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說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要因為自己的優(yōu)點而感到驕傲,去歧視別人的缺點,反而要重視自己的缺點,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來彌補己的不足,這樣才能進步啊!”
    文具們聽了,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四
    這天,我學習了一篇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課文。體會到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這樣只能使自己越來越寂寞。一定要用別人的`優(yōu)點補上自己的缺點,這樣才會進步。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張國強同學的作文獲了獎,但有些好朋友漸漸疏遠他了。張國強認為是同學們嫉妒他而疏遠他,于是他想向柯巖老師討教??聨r老師給張國強同學講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雖然長,但也有缺點。學者發(fā)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學了這篇課文,使我想到了這樣一個事例:我從小英語就很好,因此我很驕傲,以為自己比誰都聰明。媽媽也曾多次教導我,不要驕傲,等你上學之后還有更多困難呢!可惜我那時我都當成耳邊風,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上小學以后,才知道,比自己強很多的確實很少。但自己在語文方便,卻很差。直到這時,我才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含義。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五
    讀李鎮(zhèn)西的《教有所思》讓我感動,感動的是:“愛是教育的前提,但遠不是教育的全部。由愛而升華為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這才是教育的真諦”。讀張文質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讓我激動,激動的是:“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彼、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讀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讓我感嘆,感嘆的是“現實存在的教育與理想意義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讓我醒悟,醒悟的是:“難怪我們現實的教育在學生成長中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guī)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tài),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tài),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yǎng)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fā)現自己、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日有所誦讀后感篇十六
    從我借到《教有所思》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思想和理念,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深處。書中平實的語言和平實中透漏出的不一般的見解,使我覺得越是“大家”,越是學問精深者,表述其學問的語言越平實,我們越容易讀懂。
    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心動時刻》以及《凝望窗外》這兩欄里的文章,《似夢非夢的童年往事》《姨媽》《鐵皮鼓印象》《學生請我吃火鍋》《又見谷建芬》《我的一次反腐經歷》等這些文章,看似與教育無關,實則與教育關系甚大,那些深刻的、某些人板著面孔說教的所謂教育,被李鎮(zhèn)西這些性情文字詮釋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他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一個大教育家的柔情的一面,讓人在閱讀后,在和他進行深度對話后,倍感親切。
    我掩卷靜思,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讓孩子心靈飛翔的家園,好老師能讓孩子聽見花開的聲音,想象到雪融化后變成萬紫千紅的春天。我們作為老師要學會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發(fā)現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過是老師的幾句關切的話語、贊許的眼神。真正的教育,是孩子離開學校后,什么都不記得了,除了養(yǎng)成的習慣。若干年后孩子們長大了,是不會記得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給他們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老師關愛他、鼓勵他的事情。所以允許孩子犯錯誤,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收獲的要大的多。
    葉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倍嬲龅讲恍枰?,我們做教師的是應該有放手的勇氣和信心的,多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在一次次的機會中,我們的學生會成長得更快,會越來越自信、自尊、自愛,會越來越不需要教。我們只需要保持著一顆童心與他們共同體味著成長的煩惱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