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模板13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了教授一節(jié)課或一段教學內容,在備課過程中編寫的計劃性文件,它是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每個教案中都包含了教學內容、教具準備、教學步驟等要素,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在編寫教案時,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的活躍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BR>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一
    1、讓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跳,發(fā)展其腿部的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青蛙等小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準備小青蛙頭飾(與幼兒參與人數(shù)相等)。
    2、用紙條做出小蟲,水桶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出示青蛙頭飾,在活動前豐富幼兒對青蛙的了解。
    知道青蛙是益蟲,專門捕捉,是田里的`英雄。并知道不能捕捉青蛙。
    2、師講解并示范游戲規(guī)則。
    小青蛙,你們都是捉害蟲的小英雄,現(xiàn)在農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稻谷又要被害蟲侵害了,我們快跳到田里去消滅它們。師規(guī)范的做跳躍動作,(學小青蛙跳躍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發(fā)現(xiàn)有害蟲時應蹲下將害蟲撿到小水桶里3、發(fā)出口令將幼兒分成小隊向前行進跳,到“稻田”里捉“害蟲”。跳進“稻田”內可不排隊自由跳躍活動,可模仿小青蛙的叫聲“呱呱”。
    4、要求幼兒不可與同伴爭搶,不推同伴。
    5、活動結束提醒幼兒多喝水,以避免活動后的水分流失。
    范游戲規(guī)則。
    小青蛙,你們都是捉害蟲的小英雄,現(xiàn)在農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稻谷又要被害蟲侵害了,我們快跳到田里去消滅它們。師規(guī)范的做跳躍動作,(學小青蛙跳躍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發(fā)現(xiàn)有害蟲時應蹲下將害蟲撿到小水桶里3、發(fā)出口令將幼兒分成小隊向前行進跳,到“稻田”里捉“害蟲”。跳進“稻田”內可不排隊自由跳躍活動,可模仿小青蛙的叫聲“呱呱”。
    4、要求幼兒不可與同伴爭搶,不推同伴。
    5、活動結束提醒幼兒多喝水,以避免活動后的水分流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二
    目標:
    聯(lián)練習雙腳立定跳遠(距離不少于40厘米)。
    準備:
    小青蛙頭飾若干個(數(shù)目是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玩法:
    半數(shù)幼兒帶上頭飾當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兒當小蟲,站在稻田里.
    游戲開始:
    小蟲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來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雙腳并跳,念兒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劃,看見害蟲吃掉它,農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兒歌,小青蛙便雙腳立定跳過小溝,跑著去稻田里捉小蟲,小蟲跑著趕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蟲就跟青蛙一起跳過小溝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蟲,游戲結束.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規(guī)則:
    1、過小溝時,必須雙腳立定跳遠.
    2、小蟲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歸納總結學習6以內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斷探索數(shù)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稻田背景圖一張,小青蛙胸飾若干,蟲子一條,剪刀一把,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練習卡片若干學具:蟲子人手五份,記錄紙人手一份,剪刀、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
    師說:青蛙寶寶們,現(xiàn)在我要帶你們去稻田捉害蟲,好嗎?來,出發(fā)啦?。ㄒ魳讽懫?,幼兒跟老師學做小青蛙跳的動作)教師帶領幼兒進場后轉一圈坐在中間位置上。
    2、無意間發(fā)現(xiàn)蟲子。
    師說:(出示稻田圖)呀,這塊稻田真漂亮,黃燦燦的稻子長得多好呀!
    師說:咦!這邊的稻子怎么這樣亂?(有蟲子)師說: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隱藏在稻田里的害蟲)原來是蟲子在搗亂。
    3、認識蟲子。
    幼兒討論回答。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xiàn)在媽媽就來教你們怎樣消滅“六節(jié)蟲”?
    4、學習捕蟲本領。
    (老師邊講邊寫完整分合式)師說:這是我捉到的第一條“六節(jié)蟲”,現(xiàn)在我把它分成的兩段數(shù)字記錄下來了,這樣別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經捉了一條蟲子。
    幼兒討論回答。
    師小結:看來只要把“六節(jié)蟲”剪成兩段它就會死掉。寶寶們要把每次捉的蟲子怎么剪的`記錄下來,我們比一比誰捉的方法最多。
    5、嘗試捉“六節(jié)蟲”師說:在后面的稻田里還有許多的“六節(jié)蟲”,能干的寶寶們跟著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幼兒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練習,師巡回指導。
    師問:
    (1)你剪在第幾節(jié)?
    (2)分成了幾和幾?
    (3)6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講述師演示并寫出“6”的分解式,重復的去掉。找出記錄方法——有序排列。
    寶寶們,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數(shù)字)如果我拿出數(shù)字2,數(shù)字2的青蛙寶寶就去找和它合起來是6的數(shù),我說:“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說:“我的朋友在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結束師說:寶寶們今天學到了新本領真能干,現(xiàn)在我們跳回去,休息一會兒吧!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四
    1、學習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歸類并講述事物間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2、理解交換規(guī)律,懂得運用互換規(guī)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shù)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結果。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提高數(shù)數(shù)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教具 教學課件
    學具 人手一份數(shù)字卡片 答題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題紙 每組一份數(shù)字卡及答題卡
    看圖學習6的加法
    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一、 邀請小青蛙:復習6的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莊稼請小青蛙幫忙捉害蟲,小青蛙要聽到密碼它才來。小青蛙的密碼是這樣的,請小朋友仔細聽小青蛙叫了幾聲,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聲加起來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來了,你們愿意邀請它們嗎?
    那讓我們快點對密碼吧。
    “小朋友,請聽好,我叫3聲呱,你叫幾聲呱?”
    “小青蛙,請聽好,你叫3聲呱,我叫3聲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據畫面,啟發(fā)幼兒邊分類邊列式
    1 數(shù)數(shù)一共幾只小青蛙。
    2 請幼兒分別按小青蛙的大小、顏色、花紋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誰列的快。
    3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師出示算式。
    4 啟發(fā)幼兒講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算式和內容,教師出示算式。
    5“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將幼兒列出的算式匯總,啟發(fā)幼兒觀察,并找出互換規(guī)律。)
    三、小組闖關:幼兒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闖關成功才能順利到達,我們大家?guī)蛶退桑?BR>    2 小組力量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答題,每組都答對了,就闖過了一關,你們有信心嗎?
    3 依次出示圖片,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用數(shù)字卡擺加法算式以
    及相關朋友題。
    四、游戲:捉害蟲 。進一步鞏固幼兒對6的加法的學習
    1、小青蛙這么能干,我們也來幫它們一起捉害蟲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進了6條蟲子,它跳一跳,發(fā)現(xiàn)6條蟲有兩種種類,一種紅一種綠,它請我們幫它記錄下來,并列算式算算。當然還要列出朋友題。
    3、幼兒操作
    四、結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揚我們呢。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shù)的組成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內除1以外的任何一個數(shù)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shù),所分得的兩個部分數(shù)合起來又是原來的數(shù),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如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靶∏嗤茏胶οx”這一游戲情境,旨在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5的組成,積累關于數(shù)的組成的經驗。
    一、操作在先,自主體驗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fā)現(xiàn)數(shù)的分合規(guī)律,進而掌握數(shù)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于好奇心發(fā)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產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劃槳,因此幼兒數(shù)學教育必須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于樂。設計有游戲情節(jié)的操作活動,可以將“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yōu)橛腥の兜氖帜X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這一游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興趣,并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引導幼兒學習捉蟲本領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用捉蟲的工具“刀”將蟲子一分為二,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總數(shù)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同時,每個孩子在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將以一個數(shù)分成兩個部分數(shù)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里,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后,這樣有助于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
    二、歸納規(guī)律,提升概念
    “數(shù)的組成”教學中的互補、互換規(guī)律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游戲中孩子除了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活動后教師與孩子的互動無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能起到一種“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兒在交流歸納“捉蟲經驗”的過程中,我的問題呈階梯式地拋出。首先設計了一個初步性問題:“你是怎樣捉到蟲子的?怎么記錄?” 通過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記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接著設計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找出兩組相似的記錄,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目的是引導孩子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合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交流討論、自己操作,來體驗互換關系。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怎樣的記錄最容易讓人記住,又不會漏掉和重復呢”,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這些問題無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與討論、互動與思考的有效平臺,提升了活動的內涵。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主的探索、發(fā)現(xiàn),學著自己來歸納數(shù)的組成中幾個重要的關系。這些問題的設計不但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重在運用,遷移經驗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shù)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shù)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對于數(shù)的學習,我更加重視經驗的遷移,運用在生活中,我通過“找朋友”活動 ——游戲情境的延續(xù),讓幼兒在找朋友過程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數(shù)字卡片,寶寶們要找和自己的數(shù)字卡片合起來是5的寶寶當舞伴”,鞏固對5的組成的理解。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幼兒都在快樂地學習,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發(fā)展。
    不足:
    1、目標的制定偏低,應考慮從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三方面來制定,制定得更為全面、具體、適宜些。
    2、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只顧及到個別幼兒,不能面向全體。
    3、自己在總結5的組成時語言可再簡練、規(guī)范些。
    4、設計時內容略顯單薄,如能稍加充實會更好。
    在學習5以內數(shù)的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情景和游戲,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對數(shù)學游戲產生興趣,獲取有關數(shù)的組成的感性經驗,建構初步的數(shù)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和游戲的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shù),2—6的鄰數(shù)。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數(shù)字娃娃,大寫數(shù)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1—7序數(shù),2—6鄰數(shù)。
    1:今天數(shù)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shù)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shù)字娃娃排隊,還要說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shù)字娃娃。
    2:以“數(shù)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戲形式鞏固鄰數(shù)。
    老師以數(shù)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
    1:現(xiàn)在我們要和數(shù)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里講了什么。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后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后讀一讀)。
    2:轉盤游戲“找鄰居”。
    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guī)則:轉動轉盤后,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游戲反復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jié)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發(fā)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戲繼續(xù)進行。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溫州三幼得勝園區(qū)潘雪如。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并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2)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2)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后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么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說說看。(貼上箭頭)。
    (5)教師示范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六
    聯(lián)練習雙腳立定跳遠(距離不少于40厘米)
    小青蛙頭飾若干個(數(shù)目是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半數(shù)幼兒帶上頭飾當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兒當小蟲,站在稻田里.
    小蟲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來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雙腳并跳,念兒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劃,看見害蟲吃掉它,農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兒歌,小青蛙便雙腳立定跳過小溝,跑著去稻田里捉小蟲,小蟲跑著趕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蟲就跟青蛙一起跳過小溝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蟲,游戲結束.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1、過小溝時,必須雙腳立定跳遠.
    2、小蟲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七
    新《綱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因此,我們在設計“小青蛙捉害蟲”活動時,特別注重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活性,促使其獲得成功體驗。
    1、練習立定跳過35~70厘米的障礙,掌握動作要領。
    2、不怕困難,愿意跳過不同寬度的障礙物,以增強腿部力量。
    3、積極參與活動,嘗試結伴練習基本動作,體驗到愉快的情緒。
    4、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1、邊長35厘米的方墊人手一個,小蟲替代玩具若干,青蛙胸飾一個。
    2、《小青蛙》的音樂磁帶。
    一、開始部分
    1、利用方墊做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你們拿的是什么?它是正方形的,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小方墊,來我們一起做個運動吧。
    2、探索方墊的多種玩法。
    師:你們知道小方墊可以怎么玩嗎?請你們找個空地方玩一玩,看誰玩得好,我們跟他學。交流、分享方墊的不同玩法。
    師:看,某某小朋友會用墊子玩騎馬游戲了,我們一起跟他學一學。
    (以此類推,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墊子的玩法。)
    二、基本部分
    1、產生活動興趣。
    師:(出示青蛙頭飾)瞧,老師變成誰了?
    2、學習基本動作。
    (1)教師講解示范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
    師:我們把小方墊放在地上當田埂,跳的時候要站在田埂邊上,并并腳,彎彎腿,用力擺臂向前跳。(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雙腳并攏、屈膝、擺臂跳過方墊的動作。)
    (2)教師帶領幼兒在圓圈上集體練習,幫助幼兒初步掌握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來,把墊子放在大圓圈的點子上,站在墊子后面邊念動作要領邊跳過方墊,然后向后轉,再跳回去,練習兩次。
    (3)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將墊子拼起來,散點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個別幼兒掌握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
    師:請小青蛙找個朋友,到空一點的地方把田埂變寬一些,看看能不能跳過去。教師重點提醒幼兒要雙腳并攏、屈膝、擺臂跳過墊子、注意要等前一個幼兒回到自己身后,自己才起跳。
    3、游戲“小青蛙跳田埂”,增加基本動作練習的密度。
    a、請幼兒把墊子放在點子上,自然排成三條一樣的小田埂。
    b、幼兒站在梯形線后,教師示范連續(xù)跳田埂。
    c、幼兒分四隊,連續(xù)跳過4~5個方墊,到達前面的“池塘”。教師與幼兒在“池塘”里游泳后,一起從邊上按梯形線游回家。
    4、游戲“小青蛙捉害蟲”,提高跳躍難度,鼓勵幼兒選擇不同寬度進行立定跳遠練習。
    (1)師:現(xiàn)在媽媽帶寶寶們去捉害蟲。我們要跳過一個個田埂才能捉到害蟲,有的田埂變寬了,你們能跳過去嗎?我請一只青蛙先試一試。
    (2)一幼兒示范,教師強調動作要領。跳過去的幼兒可拿一個小蟲替代玩具放進一邊的筐里,并從邊上游回原地,拍打第二個寶寶的手,被拍手的寶寶繼續(xù)跳,第一個寶寶就站在隊伍的后面。
    (3)幼兒自選跳過不同的田埂去捉害蟲。
    (4)反饋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次進行練習。
    三、結束部分
    1、播放《小青蛙》音樂,師幼一起做放松腿部的游戲和舞蹈。
    2、結束活動。
    師:太陽出來了,我們頂著荷葉(墊子)回家吧!
    本節(jié)課以游戲化貫穿始終。我們先利用方墊玩開汽車的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再引導幼兒進行一物多玩,一方面讓幼兒進行熱身,另一方面為進行立定跳遠活動作好準備。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游戲“小青蛙跳田埂”和“小青蛙捉害蟲”兩個情節(jié),重點引導幼兒練習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最后用墊子當荷葉進行放松活動。[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這樣的安排不僅能通過游戲達到教學目標,而且能把方墊的一物多玩滲透在活動的始終,充分發(fā)揮材料的作用。層層推進地完成目標1和2,幫助幼兒掌握動作要領,克服動作難點。從教師的示范到幼兒集體練習跳一個方墊(便于教師觀察幼兒是否能按動作要領練習),再到幼兒兩兩結伴,將墊子拼起來散點練習(分散練習的方法使幼兒的練習密度加大,有利于幼兒掌握新動作),再到練習跳多個方墊(加大運動量),到最后跳幾個不同難度的方墊(有的加寬了,有的加高了),充分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采用了“分散、集中、再分散、再集中”這種交替循環(huán)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僅使教學氣氛活躍,而且使幼兒的練習機會增加,活動密度加大,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八
    1.幼兒練活動習雙腳向前跳和連續(xù)跳的能力,鍛煉幼兒腿部肌肉力量,增強幼兒的跳躍能力。
    2.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互小蟲子若干,呼啦圈若干。
    重點:
    練習幼兒雙腳向前跳的能力,鍛煉腿部肌肉的力量。
    難點:
    在雙腳向前跳的基礎上鍛煉幼兒連續(xù)向前跳相合作,學習小青蛙消滅害蟲,保護莊稼3.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游戲的興趣。
    1.準備活動。
    師:現(xiàn)在楊老師變身成為青蛙媽媽,那你們是?
    幼:青蛙寶寶。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下熱身活動"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找小蟲子,跳起來吃掉它"(2遍)。
    師:青蛙寶寶們已經長大了,應該學著自己捉蟲子了,保護莊稼,你滿愿意嗎?
    幼:愿意。
    2.雙腳向前跳。
    師:小青蛙是生活在池塘里,現(xiàn)在媽媽要檢查青蛙寶寶的本領學會了沒有,看看誰能從一片荷葉跳到下一片荷葉,不能掉進水里幼兒排隊有序的跳荷葉,跳完請?zhí)暮玫挠變菏痉对鯓犹拍芴母h,跳的穩(wěn)。
    教師總結:
    準備跳的時候雙腿彎曲,手臂向身體前方擺動,跳時身體下蹲后雙腿用力向上一蹬身體向前跳。
    "我們去田里捉害蟲要經過池塘(呼啦圈),越過小水溝(兩個獨木橋),找到小蟲子撿起來(每人撿一個)原路返回。
    5.放松活動:
    揉一揉膝蓋,活動一下手和腳五、活動延伸:
    農民伯伯說青蛙寶寶很棒,幫他把田里的害蟲消滅光了,夸我們本領大。那我們小朋友在平時的時候要做到不能浪費糧食,農民伯伯也非常的辛苦。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顒又泻⒆觽兪冀K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了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九
    本節(jié)教育活動是根據《山東省幼兒課程指導》小班下主題五“健康歌”次主題《我運動》中的《動一動真有趣》而生成。在《動一動真有趣》主題活動中,我班幼兒李釬諾問我:“老師,我想變成小青蛙,小青蛙它是怎樣動的?”與此同時孩子們議論紛紛的討論起來。于是我就搜集、整理材料,設計此活動《小青蛙捉害蟲》。其目的就是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也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正確保護自己的方法。
    1、在學青蛙跳的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練習雙腳跳,發(fā)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勇敢的品質。
    1、沙包(5個)、呼啦圈(5個)
    2、音樂:《青蛙最偉大》、《我愛洗澡》
    1、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模仿青蛙跳,師生一起隨《青蛙最偉大》音樂,進入活動場地,“捉”害蟲去。
    2、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做熱身運動。
    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胳膊伸一伸,腿兒蹲一蹲。腰兒轉一轉,眼睛仔細看,害蟲找到了,跳起來吃掉它。
    3、組織幼兒做游戲
    (1)跳荷葉(呼啦圈),練習雙腳跳
    (2)跳土堆(沙包),練習鞏固雙腳跳的技能
    (3)跳小河,鼓勵孩子們想出其他辦法
    (4)到了田地了,捉害蟲
    4、青蛙寶寶們,把害蟲消滅光了,跟著媽媽回家,原路返回。
    跳小河——跳土堆——跳荷葉
    5、小青蛙跟著媽媽做放松動作。(背景音樂《我愛洗澡》)以小青蛙回家休息結束本次游戲活動。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十
    【】1。練習雙腳立定跳(40——60厘米)和縱跳觸物,發(fā)展跳躍能力。
    2。通過游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游戲的樂趣。
    【】
    頭飾、布圈、背景音樂、害蟲若干、平衡木、梅花樁
    【】
    1。幼兒自由練習跳,教師指導。
    2??偨Y分享,引出雙腳立定跳過荷葉。
    個別幼兒演示。
    教師講解動作要領:跳的時候要并并腳,彎彎腿,用力擺臂向前跳。
    3。集體練習雙腳立定跳過荷葉。教師指導。
    4。練習縱跳觸物。
    個別幼兒展示。
    講解動作要領:捉蟲前,雙腿蹲下一點,要看的準,而且還要跳的高。幼兒練習。
    1。講解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分兩組游戲,去捉害蟲時要跳過荷葉,走過小橋,跳過樹樁,捉到蟲子后在一旁跑回來。第一只小青蛙捉到蟲子跑回來要拍第二只小青蛙的手,第二只小青蛙再開始去捉,依次進行,捉到蟲子的小青蛙要到隊伍的最后面,試一試哪組能以最快的速度捉到害蟲。
    2。先請一只青蛙探探路。游戲開始。
    今天我們捉到了這么多害蟲,大家都累了,咱們跳到河里洗個澡吧!
    下雨了,咱們頂著荷葉回家吧!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十一
    1、樂于參與游戲,在游戲中增強自信心。
    2、靈活的運用單、雙腳交替蹦跳的方法進行游戲,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練習雙腳立定跳遠(距離不少于40厘米)。
    半數(shù)以上幼兒帶頭飾當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兒當小蟲,站在"稻田"(畫一個圈)里。游戲開始,"小蟲"在田里跳來跳去,"小青蛙"在家中邊跳邊說兒歌:"小青蛙,呱呱呱,捉害蟲,本領大。"念完兒歌雙腳立定跳過小溝,去捉害蟲,小蟲被捉完,游戲結束,互換角色。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顒又泻⒆觽兪冀K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高潮。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了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十二
    1、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蟲的動作。
    2、喜歡聽音樂做游戲。
    3、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益蟲
    準備
    農田背景一幅,紙制害蟲若干,青蛙胸飾人手一份,音樂磁帶、錄音機、活動前讓幼兒認識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教師份青蛙媽媽,幼兒扮青蛙寶寶,寶寶和媽媽一起隨著音樂做律動愉快地進教室。
    (二)基本部分:
    1、復習歌曲《青蛙捉害蟲》
    2、提問:
    (1)寶寶先想一想,捉害蟲的時候,為什么動作要輕,不能發(fā)出聲音?
    (2)寶寶做給媽媽看一看,你是怎樣捉害蟲的?(讓幼兒用形體表現(xiàn))
    (3)教師示范青蛙捉害蟲動作要領。
    (4)青蛙跳:兩腳分開,兩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張開,輕輕跳。
    (5)捉蟲動作:蹲下來,兩臂在體前伸直,手觸地,腿分開,眼睛盯住蟲子,輕輕跳過去捉害蟲。
    3、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練習兩遍青蛙跳和捉害蟲動作。
    4、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1)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2)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做游戲兩遍。
    音樂開始,幼兒唱歌小青蛙捉害蟲,唱完后,做模仿動作青蛙跳,來到農田,蹲下來,做捉蟲準備。當教師說輕輕跳過去捉害蟲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蟲的姿態(tài),靠近害蟲跳躍,捉住害蟲,假裝吞食。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做律動小青蛙離開教室。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幼兒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
    小青蛙捉害蟲大班教案篇十三
    練雙腳立定跳遠(距離不少于40m)。
    小青蛙頭飾若干(數(shù)量是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
    “小肯蛙”跳過小溝回到“家”去。所有小蟲都被捉完游戲結束幼兒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1.提醒幼兒跳小溝時必須雙腳立定跳遠,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小溝可適當加寬。
    2.小蟲被青蛙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這是一個體育游戲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學習、掌握青蛙跳的姿勢,發(fā)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并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小班幼兒對模仿動物比較感興趣,幼兒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對幼兒來說比較新穎,可以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興趣,在選材方面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
    活動前我準備了大荷葉和“害蟲”。在準備部分,我扮演青蛙媽媽來找我的蝌蚪寶寶,帶領寶寶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運動,寶寶從蝌蚪變成了青蛙。準備活動是為內容服務的,我設計的準備環(huán)節(jié)與內容一致,這是比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處,青蛙喜歡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動作,準備活動可以更好。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高潮。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了孩子的協(xié)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通過這次體育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身體,掌握了技能。
    本節(jié)課始終貫穿于游戲中,使活動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體育活動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活動。
    1、過平衡橋時教師沒有示范,幼兒比較三隨意。
    2、語言不夠童趣化。
    3、害蟲貼的太高了,幼兒很難捉到,應該降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