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讀后感(匯總19篇)

字號:

    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讀的內(nèi)容。那么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要認真閱讀,仔細品味作品,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觀點。其次,要注意結(jié)構和邏輯,合理組織內(nèi)容,盡量避免散漫和碎片化的表達。然后,要注重個人的思考和感悟,不僅僅局限于對作品的描述,更要發(fā)揮自己的獨特見解。此外,要用準確、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避免模棱兩可和含混不清的文字。最后,要進行審校和修改,注意語法錯誤和格式規(guī)范,力爭語言流暢,表達精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一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水,再放東西水就會漫出來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就跑去問媽媽,媽媽說,要動手做做看,才是對的。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裝滿一杯水。哎呀,水漫出來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不能光聽人家講的。要自己動手做做才會明白??茖W的真理在于實踐。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二
    從這篇課文中,我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肯定是對的,任何事都要動手做做看,親身去實踐一下。
    今天上午,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另外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可是金魚卻不是?這是為什么呢?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磷?!绷硪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把水喝下去了。父親的菜園讀后感”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可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于是她回家問媽媽,媽媽說:“你動手做做看?!币亮漳茸隽藗€實驗,哎呀,和郎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伊琳娜很生氣,第二天就去向郎志萬提出問題,郎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是想讓你們知道,任何事都要動手做做看?!?BR>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三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xiàn)象的抨擊、諷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手做做看》。
    讀后感。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水,再放東西水就會漫出來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就跑去問媽媽,媽媽說,要動手做做看,才是對的。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裝滿一杯水。哎呀,水漫出來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不能光聽人家講的。要自己動手做做才會明白??茖W的真理在于實踐。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說了一件事情: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說:“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那就不一樣了?!彪m然幾個小朋友回答了朗志萬,其中的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于是回家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做一做。”
    伊琳娜就按照朗志萬的話去做了,可是與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謾了出來。伊琳娜生氣地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朗志萬聽了,笑者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BR>    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也遇到過一件這樣的事情:科學課上,老師說蝸牛吃白菜葉。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片白菜葉,跑到放蝸牛的地方,把白菜葉放到蝸牛的前方,看它是怎樣吃的,它卻一眼也不看,我生氣極了,心想:老師明明說蝸牛吃白菜呀,可蝸牛為什么不吃呢?難道是我聽錯了嗎?我連忙翻書,原來蝸牛一年不吃東西,也不會死呀!我這才放下心來。
    小朋友,你知道嗎?凡事要動手做一做,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讀完小學二年級下學期課文《動手做做看》看,我有許多感想。
    科學家也是人,也會說錯話,辦錯事,有時候,科學家做出的結(jié)論甚至是謬誤的,我們不能盲目相信。
    就象《小馬過河》里面說的一樣,河水不象小松鼠說得那么深,也不象牛伯伯說得那么淺,只有小馬自己試一試,才會知道河水是深還是淺,自己過不過得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自己親手試一試,親手做一做,親身經(jīng)歷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偏聽偏信,盲目信奉權威。
    今天,我讀了姥爺送我的《感恩自然》這本書中的《兩只義犬》一文,讓我很感動!
    這篇文章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奶奶上山燒香拜佛,途中很不幸遇到了地震,被兩塊大石頭擠住了;幸運的是,有兩只義犬發(fā)現(xiàn)了她,依偎在她的左右,不停地舔她的嘴唇,給了她延續(xù)生命的水分,讓她一直堅持到第八天,兩只義犬不停地大叫,引來了救援人員,最終老奶奶獲救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動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它不僅可以陪伴我們,還可以救我們的命,我們一定要保護小動物,善待它們,地球不只屬于人類。關愛我們身邊的動物朋友,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四
    伊琳娜就按照朗志萬的`話去做了,可是與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謾了出來。伊琳娜生氣地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出如許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說了一件事情: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說:“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另外東西,水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那就不一樣了?!彪m然幾個小朋友回答了朗志萬,其中的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于是回家問媽媽,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做一做?!?BR>    朗志萬聽了,笑者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不肯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讀后感?!?BR>    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肯定滿是對的。
    從這篇課文中,我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肯定是對的,任何事都要動手做做看,親身去實踐一下。
    今天上午,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另外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可是金魚卻不是?這是為什么呢?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磷?!绷硪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把水喝下去了。父親的菜園讀后感”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可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于是她回家問媽媽,媽媽說:“你動手做做看。”伊琳娜做了個實驗,哎呀,和郎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伊琳娜很生氣,第二天就去向郎志萬提出問題,郎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我是想讓你們知道,任何事都要動手做做看。動手做做看讀后感”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五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識字方引導。
    (1)換偏旁識字:慢―漫篇―騙。
    (2)偏旁歸類識字:哎、哄。
    (3)利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琳、娜。
    (4)聯(lián)系學生生活識字:朗讀課文的“朗”
    (5)編字謎識字:士兵的心(志)。
    三、寫字指導。
    進行寫字教學時,做一做“原來是這樣”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游戲。教師先做發(fā)現(xiàn)示范:示范書寫“哄、喝”兩個字,然后自言自語:“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口字旁得寫得高一點,小一點。哦,原來是這樣啊!”示范后,先讓學生臨寫一遍,然后請學生同位或小組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來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邊原來不是“良”!“提、題”是左右結(jié)構,“題”是半包圍結(jié)構,“題”字中“是”的“小腳丫”伸得好長?。≡趯W生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給以鼓勵、.總結(jié)、概括,再引導學生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復習生字,繼續(xù)學習本課,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提問。
    2、“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diào)動手做?自讀課文,思考這兩個問題。
    1、結(jié)合交流以上問題,朗讀課文有關段落。
    2、出示生氣和微笑兩張頭像,帶著“伊琳娜為什么生氣”和“為什么又笑了”兩個問題,自主讀書思考。讀出寫伊琳娜生氣和微笑的有關段落,說說對上面兩個問題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為什么生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好小朋友、媽媽說的話。小朋友說的話要用肯定、想當然的語氣。媽媽說的話要用鼓勵的語氣來讀。
    3、、圍繞“哄騙”引發(fā)爭辯:
    伊琳娜生氣地責怪朗志萬“哄騙”了我們,真的是“哄騙”嗎?結(jié)合課文說說理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白善意的哄騙能激發(fā)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不過也要謹防生活中惡意的哄騙,提醒學生正確區(qū)別對待。
    4、.讀課文結(jié)尾朗志萬的話,說說應該怎么理解這句話。.教師提示下面幾中理解引導學生討論。
    (1)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試一試。
    (2)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3)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4)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
    5、再整體讀課文,想想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以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三、日積月累。
    積累自已對自已有幫助的詞和句。
    四、實踐活動。
    你能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六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讀完小學二年級下學期課文《動手做做看》看,我有許多感想。
    科學家也是人,也會說錯話,辦錯事,有時候,科學家做出的結(jié)論甚至是謬誤的,我們不能盲目相信。
    就象《小馬過河》里面說的一樣,河水不象小松鼠說得那么深,也不象牛伯伯說得那么淺,只有小馬自己試一試,才會知道河水是深還是淺,自己過不過得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自己親手試一試,親手做一做,親身經(jīng)歷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偏聽偏信,盲目信奉。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七
    讀到動手做做看,我感受到郎志萬科學家說一件事,他們以為是真的,有兩個小朋友說了兩個原因,可伊琳娜覺得他們說的都不對,但自己也說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動手做做看,她做過以后。
    郎志萬說的'不對,他去找郎志萬,郎志萬說‘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對。’。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八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讀完小學二年級下學期課文《動手做做看》看,我有許多感想。
    科學家也是人,也會說錯話,辦錯事,有時候,科學家做出的結(jié)論甚至是謬誤的,我們不能盲目相信。
    就象《小馬過河》里面說的一樣,河水不象小松鼠說得那么深,也不象牛伯伯說得那么淺,只有小馬自己試一試,才會知道河水是深還是淺,自己過不過得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自己親手試一試,親手做一做,親身經(jīng)歷一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偏聽偏信,盲目信奉權威。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九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魚缸、金魚。
    一課時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1: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2: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3:是因為魚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BR>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BR>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BR>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BR>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zhì)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師板書)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jié)課將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保◣煶鍪久裕┫M銈冇肋h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
    一只杯子里裝滿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張紙,杯子倒過來,水不會撒出來。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做?出示課題《動手做做看》。
    1、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了嗎?動手做了嗎?讀讀課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樣做的。
    2、提出不懂的生字詞或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詞:
    鱗(l0n):魚類、爬行動物或少數(shù)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具有保護作用的薄片狀組織,由角質(zhì)組成。
    哄(h%ng)騙(pi4n):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2)理解難句:
    “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是科學家朗志萬的話,意思是朗志萬不是真的哄騙孩子;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教育學生不要輕易地相信權威,凡事要親自動手做一做。
    1、默讀思考
    (1)課文中哪部分寫了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說的。
    (4)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
    2、匯報:
    課文(第1-3自然段)科學家提出為什么往裝滿水的杯子里放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的問題。
    (第4-5自然段)寫了伊琳娜親自動手做實驗,發(fā)現(xiàn)科學家的話是錯的。
    (第6-7自然段)寫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明白了他這樣做的目的。
    3、學了“動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本文通過寫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實驗,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我們不要輕信權威,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想,多動手做。
    附:板書: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一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魚缸、金魚、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裝有沙的小盆。
     一課時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7、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并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一名男生站起來大聲朗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甲: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乙: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丙:是因為魚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阂繼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出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興,知道了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乙:通過做實驗,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做實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沒有煩瑣的分析講解,而是充分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jié)論。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jié)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并陸續(xù)舉手。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生甲: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生用生氣的語氣讀。)
    生乙:我覺得應該用質(zhì)問的語氣來讀。(生大聲用質(zhì)問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生丙:我覺得應該讀出急匆匆的感覺,因為伊琳娜一定是跑著去找朗志萬的,她想知道朗志萬為什么騙他們。(生用較急促的語氣讀這句話)
    ……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齊讀這句話。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生甲:他們讀得很流利,但我認為第二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得肯定一點,像我這樣讀
    (生大聲讀,師表揚他的自信與對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還認為這兩個小朋友的話應該讀出想也不想的感覺來。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猶豫!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BR>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BR>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zhì)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BR>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
    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xiàn)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边@句話嗎?(師板書)
    生甲:我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生乙:我也同意這句話,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可能出錯!
    ……
    評析:沒有教師的說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zhì)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教師合理地、科學地處理了文本與價值觀之間的關系。飽含哲理的話,一定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保?BR>    生:自由發(fā)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么方法解決現(xiàn)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師:提出實驗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把裝有沙的小盆放在課桌底下,實驗者兩只手腕放在課桌邊緣,以盡量保證兩個鐵球處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學的口令聲中同時將鐵球放下。其余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做實驗至少兩次以上,才能填寫實驗報告。
    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師巡視)
    (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后,師讓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結(jié)果)
    生甲:我們的實驗結(jié)果是兩個鐵球中小的先著地。
    生乙:我們的實驗結(jié)果和他們不一樣,是大的先著地。
    生丙:我們的實驗結(jié)果是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生:(迫不及待地)想!(師出示題目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短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
    師:用波浪線勾出實驗結(jié)果,橫線勾出人們從伽俐略做實驗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并勾畫^答~`案。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教學重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課前準備:課件、小黑板、魚缸、金魚。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3課,請小朋友們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3、學生讀后交流。隨機板書:朗志萬。
    4、談話: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們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又提了一個怎樣的問題呢?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并勾畫出朗志萬提的問題。
    5、朗讀朗志萬提的問題?
    6、小結(jié):不僅找得準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那有沒有小朋友能回答這個問題呢?學生輪流說。
    7、文中也有兩位小朋友,他們是怎么說的呢?請小朋友們找到他們說的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
    1、小朋友們的想法都不一樣,百說不如一做,我們來做做實驗再看看結(jié)果吧!
    2、把一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再當場裝滿水,讓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小朋友觀察實驗結(jié)果。
    3、小結(jié):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2、指名說,并讀一讀。
    3、朗志萬真的是哄騙小朋友嗎?他是怎么說的?
    4、學生讀課文,并說一說。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識。
    1、“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這句話你贊同嗎?為什么?
    2、學生說想法。
    五、聯(lián)系生活,以知導行。
    1、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對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小組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
    3、小結(jié)明理: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別人表達自己意見時,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jīng)過實踐解決問題后的大大的感嘆號!
    六、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在本節(jié)課將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送要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保ò鍟?,齊讀名言)。
    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七、課外延伸,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這節(jié)課就要結(jié)束了,可我們的實踐活動卻永遠不會結(jié)束。老師這里有三個結(jié)論:
    出示:
    1、大自然中,鳥非常多,是不會滅絕的。
    2、魚是靠尾巴在水里游動的。
    3、一個10斤重的鐵球和一個3斤重的鐵球從同一高度落下,同時到達地面。
    這三個結(jié)論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們課后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個去探究。老師相信你們會成功的!
    板書:
    朗志萬??提問題。
    伊琳娜???做實驗。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三
    1、理解課文注要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對不能光想,你動動手做做看的體會。
    2、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1、熟讀課文,懂得遇事不能廣聽別人說,還要親自動手做才能弄清事物真相的道理。
    2、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重點句。
    投影儀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當你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時,你會怎么辦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動手做做看》,看看文中的伊琳娜是怎么對待不理解的問題的,對你可能有啟發(fā)。齊讀課題。
    (二)回憶讀懂一篇課文的一般步驟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知道大概內(nèi)容。
    2、讀閱讀提示,做到心中有數(shù)。
    3、帶著問題讀,逐一解答。
    (三)學習新課
    1、投影出示思考題,學生自學。
    (1)是什么原因促使伊琳娜動手做實驗?
    (2)伊琳娜做實驗的結(jié)果怎樣?看到這樣的結(jié)果她又是怎么做的?
    (4)你是否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并說出理由。
    (5)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2、共同討論。
    (1)閱讀課文,訂正讀音,哄是多音字。
    (2)指名朗讀課文,評讀。
    (3)理解詞語。
    奇怪:奇異,不平常。
    哄騙:說假話騙人。
    3、討論交流思考題。
    (1)是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一個奇怪的問題,讓伊琳娜產(chǎn)生疑問,而媽媽的話又促使伊琳娜自己動手做實驗。
    (2)伊琳娜做實驗的結(jié)果與科學家朗志萬說法不一樣??吹竭@實驗結(jié)果伊琳娜很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
    追問:伊琳娜為什么生氣?(認為朗志萬是在哄騙小孩)
    (3)科學家朗志萬明明知道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可他卻說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就不會漫出來。朗志萬這么說的目的是想讓伊琳娜等小學生,遇事要動腦筋,不要廣聽別人的,要動手做一做,從實踐中得出結(jié)論,而不是要哄騙伊琳娜等小學生。
    (4)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理由是:實踐出真知??茖W家也是人,而不是神。
    (5)學生甲:遇事不要慌張,要動腦筋。
    學生乙:遇事不能光聽別人的,還要自己親自實踐。
    投影出示:(用幻燈片出示)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追問:為什么朗志萬哈哈大笑地說?伊琳娜聽了高興地笑了?
    (一方面朗志萬的做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另一方面伊琳娜理解了朗志萬的做法,因此他們都笑了。)
    (四)總結(jié)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伊琳娜動手做了把金魚放進盛滿水的杯子里,水照樣溢出來這個實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yè)。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四
    1、認識10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題、提這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帶有質(zhì)問語氣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要輕信權威的話,有自己動手嘗試的意識。
    理解課文中的科學家朗志萬說話的目的。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師準備一個玻璃杯,一條魚
    師:你們平常在家都自己動手做過什么嗎?
    生自由答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動手的課文。
    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7、動手做做看
    師范讀課文。生給課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生分段朗讀。
    生:好
    全班齊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生:(一名男生站起來大聲朗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那兩個小朋友是怎么樣回答的呢?請兩個小朋友讀一讀。
    師:其中有一個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話,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她是誰呢?
    生:伊琳娜。
    師:請女同學把第四自然段讀一讀。
    并請一生讀媽媽的話。板書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師: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線畫出來。
    師:那結(jié)果到底是怎么樣的呢?百說不如一做,讓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jié)果,怎么樣?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出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興,知道了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乙:通過做實驗,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做實驗。
    請同學們再讀第五段。體會驚訝的語氣。
    師:我們看誰讀得最好,就請他再上來做一做。
    生讀,并請他上來再做實驗。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并陸續(xù)舉手。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生: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生用生氣的語氣讀。)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齊讀這句話。
    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樣理解這句話的。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分角色朗讀。
    說說寫寫:
    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生展開想象,自由回答。
    師總結(jié)。
    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
    生:自由發(fā)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么方法解決現(xiàn)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師:那么就請同學們自己查找資料,找到答案后來告訴老師好嗎?
    該課整體效果不錯,學生和老師配合得十分默契,突破了重點和難點,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中心,從而懂得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但也存在的不足是,重點段的朗讀要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要加強,教師在上課期間沒有組織教學,要加強。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五
    郎志萬是法國的科學家。奇怪在,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后,水就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
    兩個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他們對這個奇怪的問題表示懷疑了嗎?
    一個說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說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為什么要動手做實驗?她做實驗的結(jié)果是怎樣的?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請你體會伊琳娜做完實驗后的心情,你覺得她都會想些什么?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后,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在哄騙我們小朋友。她的語氣應當是生氣的。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六
    1.通讀全文,正確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詞。
    2.理解朗志萬所說“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有是對的。”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3.指導學生從伊琳娜的實驗中來體會動手實驗的好處并適時引導學生學習好善于動腦、動手、講求實踐真理的好品質(zhì)。
    重難點、關鍵。
    1.理解科學家朗志萬話中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勤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預習作業(yè)。
    1.通讀感知全文、自學生字詞。
    2.收集有關實踐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啟發(fā):大家還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a:講了小馬開始不敢過河,其后經(jīng)過自己實踐終于過了河。
    生b: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都要親自試一試才知行不行。
    ……。
    過渡:說得真好,小馬正是在媽媽啟發(fā)下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新課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愛動腦,求真知的孩子,我們就來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詞。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引導借助字典及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字詞。讀準字音。
    2.生質(zhì)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xié)作完成。
    漫出:流出來,過多了。
    鱗:魚類身體上的一塊塊小鱗片。用于護身游動時使用的。
    哄騙:欺騙,瞎起哄。
    3.著重指導個別易錯字形。
    鱗:左右結(jié)構,右下角為“夕”與“”。
    漫:換部首比較“慢、蔓”。
    娜:換部首比較“哪”。
    4.師范讀全文。
    5.分角色朗讀全文(女生讀伊琳娜語言,男生讀朗志萬語言)。
    三、再讀課文,討論理解。
    過渡:大家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萬出難題考同學們。
    啟發(fā):說得真好,朗志萬出了一道什么樣的怪題?
    生:杯里放一條金魚為什么水不會漫出?
    過渡:朗志萬為什么要提出這道怪題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2~7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1)朗志萬提出這道題后同學們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結(jié)果一樣嗎?從伊琳娜的言行中你們明白了什么?
    (3)朗志萬的話是什么含義?
    2.分小組討論、交流。
    師相機適時巡視、指導。
    過渡:剛才大家都講座得很認真,現(xiàn)在請你們自由作答,你讀懂什么內(nèi)容大膽講。
    3.生自由匯報。
    生a:老師我想解答第一題,同學們都紛紛猜測是由于魚鱗起作用或者是金魚把水喝了才會讓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卻不贊成,她經(jīng)過媽媽提示后親自做了實驗來證明。
    啟發(fā):說得真棒,還有誰來說。
    生b:老師,我從伊琳娜的行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難解的問題。只要我們肯實踐還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師,我知道了無論什么事都不能盲聽盲信,有疑問時要勇于實踐獲取真知,就像小馬媽媽說的“凡事都要試試才行”。
    ……。
    小結(jié):大家都說得真好。的確,當你有疑問或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可偏聽偏信,而應該用實踐來檢驗。
    4.出示朗志萬的話,齊讀。
    啟發(fā):朗志萬最后對伊琳娜所說的話是什么含義?
    生a:我從他話中明白了只有親自實踐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樣。
    生b:我從中明白了不能因為他是某個名人而認為他們的話都對而全信,應當憑著自己的頭腦,用實踐來檢驗才會得到真理。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講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們從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今后遇到問題你們會怎么辦?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樣多動腦、動手。
    生b:我會親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親自做,我也要找有關資料來證明。
    ……。
    五、總結(jié)。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七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
    教學準備:卡片,圖片,古箏曲.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同學們,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思考嗎你動手做了嗎(學生說自己的做法.)。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鱗()哄()騙()。
    2.理解詞語.
    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漫:水過滿,向外流.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到家里動手做實驗,實驗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四,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2,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指導閱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說說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2.你覺得朗志萬的問題提得怎么樣表現(xiàn)在哪兒。
    (問題提得很"奇怪".表現(xiàn)在"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意思是說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
    3.分組思考討論: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回答。
    (一個小朋友說:"這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回答.)。
    二,指導閱讀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為什么要動手做實驗。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2.伊琳娜為什么覺得他們都沒說對。
    ("金魚身上有鱗,水就不會漫出來"和"金魚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邏輯.)。
    3.做實驗,體會伊琳娜看到實驗結(jié)果后會怎么想。
    (實驗結(jié)果水明明是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科學家為什么這么說是不是哄騙我們小朋友呢還是媽媽的話正確,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
    三,指導閱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畫出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體會其中的意思.
    2.體會伊琳娜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后,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哄騙我們小朋友.)。
    (2)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
    采取學生自己練讀,評讀的形式完成.
    3.體會朗志萬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2)指導讀出語氣.
    4.分角色配合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結(jié).
    1.讀后,你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2.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組內(nèi)陳述觀點和理論,集體匯報.)。
    五,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告訴他人.
    2,發(fā)現(xiàn)他人的過失,有禮貌的指出來.
    六,作業(yè)設計:。
    1,按要求積累詞語.
    例:越想越生氣。
    越--越--越--越--越--越--。
    2,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
    1.伊琳娜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七,板書設計:。
    為什么。
    變——!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八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再問孩子們?yōu)槭裁?,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在這些孩子中,依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依琳娜的媽媽也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朗志萬和依琳娜的媽媽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是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的。
    課后“說說寫寫”中學習伙伴的話,是為了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學會思考,把讀、思、說、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教學時,可以在讀中思考,想好再說,說后再寫;也可以在讀中思考,想好就寫,寫完再說。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導入新課。
    1、同學們,平常都是老師教你們認識生字,今天老師想讓你們自己學,你能想辦法記住這些字嗎?(出示帶拼音生字)同桌之間可以互相幫助,等會看看誰讀得最準,記得最牢。
    2、檢查交流(指名讀――交流記憶方法――讀詞卡)。
    側(cè)重分析:
    漫:聯(lián)系朱云漫的名字;換偏旁“慢”字。
    填空:
    (1)老爺爺(慢慢)地走;
    (2)水滿了,從魚缸里(漫)出來;
    (3)發(fā)大水了,河水(漫)過了小橋。
    鱗:想像記憶。
    形聲字:琳、娜、唉、哄。
    騙:換偏旁“篇”,組詞:哄騙、欺騙、拐騙、蒙騙。
    3、看,積極動腦筋,靠自己也能記住這么多生字。是啊,(出示單元提示,齊讀)。我們將在這個單元里學習和動手、動腦有關的課文。今天先來學《動手做做看》。
    二、初讀感悟,梳理脈絡。
    2、誰愿意展示你的朗讀水平呢,請舉手!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描寫伊琳娜心情的句子。
    3、交流,隨機出示句子并板書(生氣、高興)。
    (1)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2)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三、學習1-6小節(jié)。
    1、到底朗志萬提了一個什么問題,讓伊琳娜這么生氣?
    2、(出示第一段)自由讀-指名讀-誰能模仿科學家的口氣讀。
    引讀: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绷硪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了。”只有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她回到家里問媽媽。媽媽說:。
    3、請你學著媽媽的語氣說。
    3、伊琳娜是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么樣?用橫線、波浪線劃出來。
    4、朗讀交流,體會伊琳娜由驚訝變生氣的心情。
    引導重點句:
    “哎呀”:看到水漫出來,伊琳娜的心情會怎樣?(奇怪、驚奇)。
    越想越生氣:如果你是伊琳娜,你的心里怎么想?帶著埋怨的心情,伊琳娜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指名讀伊琳娜的問句,從評價中引導學生用上適當?shù)恼Z氣朗讀。
    如:你扮演的伊琳娜確實很生氣,但是她是不是就很生氣的責怪老師呢?(沒有,因為她用了“您”。)對,即使對別人有不滿,也要尊重別人,看來伊琳娜不僅會思考,還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
    三、存疑小結(jié)。
    這一會兒伊琳娜還是很生氣的,是什么使她高興地笑了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寫字。
    題、提:組詞比較,分析字形、結(jié)構不同。
    另、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詞語。
    2、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動手做做看》,我們知道了朗志萬向小朋友們提了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裝進金魚也不會漫出來),伊琳娜經(jīng)過實驗發(fā)現(xiàn)(其實是會漫出來的),她感到很生氣。后來(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學習第7小節(jié):高興。
    1、自由讀,思考。
    2、指名讀,說體會。
    3、模仿朗志萬讀。
    4、寫話后交流: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她可能會怎么說?
    三、回歸整體,朗讀表演。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展示分角色讀課文。
    四、總結(jié)拓展。
    1、拓展介紹“哥白尼和太陽中心說”
    2、讀了課文,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3、交流自己寫的想法。
    五、寫字。
    六、作業(yè)套餐:
    1、必做題:分角色朗讀或感情朗讀課文,聽寫詞語。
    2、選做題:
    (1)看——推薦閱讀《100個科學家的故事》(學校圖書館里有)。
    (2)講——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3)找——查一些資料,去了解了解伊琳娜。
    教后隨筆:
    小孩子的思維最容易被牽引。選入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見,敢于質(zhì)疑的好素材。如果我們只停留在“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個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定位上,顯然過于膚淺。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朗志萬和伊琳娜有什么區(qū)別”,旨在讓學生明白“朗志萬是科學家,他可以說是知識的權威?!比缓缶o緊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對待“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的不同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發(fā)光的品質(zhì)——那就是敢于向權威質(zhì)疑,不輕信不盲從。讓學生感悟這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動手做做看讀后感篇十九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凡事都要能自己去思考,能動手的要親自去感受—下,不要迷信的結(jié)論。
    教學重點: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物體放入水中,改變水的體積等自然知識。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玻璃缸、魚、水。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質(zhì)疑激趣、實驗等。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質(zhì)疑激趣。
    1、同學們,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思考嗎?動手做了嗎?(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我們來看一看13課,到底是誰在動手做做看,請翻開l3課。
    2、聽錄音,大家邊聽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并標出課文自然段。
    3、下面請大家自讀課文,看看本頁下面的生字。
    4、誰能告訴老師,這篇課文有幾段?寫了一件什么事?(點2-3名)。
    “有7段”。寫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對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無法回答,于是動手做實驗,發(fā)現(xiàn)科學家的話是錯誤的。當再次問科學家朗志萬時,科學家告訴她: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是對的。伊琳娜明白了這話的含義。
    三、指導閱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說說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2,你覺得朗志萬的問題提得怎樣?表觀在哪兒?
    (問題提得很“奇怪”。表現(xiàn)在“如口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币馑际钦f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
    3、分組思考討論: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回答?
    (一個小朋友說:“這是因為魚身上有鱗?!?。
    四、指導閱讀第四至五自然段。
    自讀課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為什么要動手做實驗?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眿寢屨f:“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為什么覺得他們都沒說對?
    (“魚身上有鱗,水就不會漫出來”和“魚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邏輯。)。
    3、做實驗,體會伊琳娜看到實驗結(jié)果后會怎么想?
    (實驗結(jié)果是水明明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科學家為什么這么說?是不是哄我們小朋友呢?還是媽媽的話正確,不要光想,要動手做做看……)。
    五、指導閱讀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l、默讀課文六至七自然段,畫出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體會其中的意思。
    2、體會伊琳娜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
    “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一條魚后,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哄騙我們小朋友。
    (2)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
    3,體會朗志萬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2)指導讀出語氣。
    六、小結(jié)。
    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動手實踐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懂得自然知識,使抽象道理具體化。
    第二課時。
    一、復習識字,朗讀課文。
    1、上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很好,不知幾位生字朋友是否還認識。
    2、好,下面來進行開火車的游戲,請同學們坐好,注意了:火車要開了。
    3、老師出示卡片請2—3組學生識字。
    4、表現(xiàn)真棒!看來這些生字與大家已成了好朋友了,誰再將課文朗誦一遍?(指名)。
    5、分組讀。
    二、自主合作,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看61頁生字。你最會識記哪一個?先與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識記方法。
    換一換,加一加。
    3、(讓學生一一說過)今天的生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請看“朗”字,左邊不要寫成“良”,下面是一點。
    學生書寫“朗”。
    三、組詞交流,書寫練習。
    1、請同學們?yōu)榻裉斓?個生字各組2個詞,不會的請查字典。
    2、誰能把自己組的詞讀一讀?(老師相機糾正不正確的詞)。
    3、用組詞說一句話。
    4、請同學們拿出鉛筆,把本課的9個生字布宇格里認真書寫。
    5、老師巡視輔導,發(fā)現(xiàn)錯誤,相機糾正。
    四、本課小結(jié):
    識字以學生為主體,把多種識字方法運用到認記生字的學習中,讓學生學得輕松又深刻。
    五、作業(yè)布置: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