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與他人分享,也可以借此機會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應該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主題和思想,通過分析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和語言表達等方面,深入挖掘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和內涵。其次,我們需要圍繞主題展開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結合作品中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進行論述,以個人的觀點和見解為支撐,形成獨特的觀點。最后,在寫作過程中,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同時也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使讀后感具有邏輯性和可讀性。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在寫作時提供一些思路和靈感。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一
貝塔閱讀分享會的本期主題是“我是誰”。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組織……在全國各地的線上讀書分享會做得如火如荼,各創(chuàng)始人圈錢圈到手軟的時候,貝塔還在這樣慢慢的,只做線下,不收費,看“無用”之書。
好了,廣告時間結束。
今天本著“閱讀實踐”的原則,給各位大朋友們安利了一本繪本《佩澤提諾》。
“佩澤提諾”源自意大利語pezzettino,意思是“小片、小塊”;而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小小的一塊橙色方塊。
可是因為它的朋友們都好像是大個子,所以它常常懷疑,自己是某個大個子身上的一小塊,而不是它自己。
它問遍了身邊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大塊頭,自己是不是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的一部分,大家都說不是。直到佩澤提諾去了砰砰島,一不小心摔成了很多小小的'碎塊,它才發(fā)現,原來自己和大塊頭們沒什么不同,也是有很多小小塊組成的。
這本書除了“發(fā)現自我”這個本身的主題外,其實還有了點科學和哲學的韻味。
在科學家的世界里,萬事萬物的構成都是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在哲學家的世界里,萬事萬物的形態(tài)根本都離不開“唯物”、“唯心”的爭論。
在人類認知學中,缺陷最大的盲點是關于自我認知的盲點。
在我們出生以后接受的教育里,不單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這樣,我們接受的都是去認知外界事物,從來沒有接受過對于自我認識的教育,從來沒有人教過你是誰,也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如何學習才能成為“自己”。
我們所有的自我認知都是一種感覺和感觸得出的結論,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因為所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身邊的人和發(fā)生的事故等等讓我們產生“迷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
我們生于這樣一個處境中——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去往何方,也不清楚我是誰。
現實不能給我們任何答案。我們熱切地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何處去,但唯一可觀察的只有身處的這個環(huán)境。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如此急切地竭盡全力去尋找答案。這就是科學、學問和知識,這就是人類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對我們所置身的時空環(huán)境,我們總是盡可能想知道更多。當努力尋找答案時,我們樂在其中,并且發(fā)現它引人入勝(或許這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二
這篇文章叫做《安的種子》,很早以前就看到過,一直記憶猶新,這次看到就拿他轉出來給還沒有看過的父母。
我們的孩子從來不拿自己媽媽和別人媽媽做比較。
所以,媽媽們,我們也不要對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你看你……”
這句話最傷害孩子的心,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歡聽的話,也不要說給孩子聽。每個孩子都最愛自己的媽媽,在他們眼里,無論自己的媽媽有什么缺點,無論媽媽愛大吼大叫還是溫柔體貼,都可以接受,都不影響孩子對媽媽的無條件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媽媽們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約定一個鼓勵的動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頭,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個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只要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更正,隨時隨地,鼓勵一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很重要。
有緣看到《安的種子》的人們——無論你是不是準備將它讀給孩子聽——也許都應該先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念給自己聽。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得到過“千年蓮花的種子”?!
這個標題寫的非常的棒,回想起來,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用了太多的比較,“誰誰家的孩子考試比你好”,“誰誰家的已經鋼琴10級了”,“誰誰家的這次考入了北大”,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話,我們可能料不到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多么大的影響。
希望父母能從小種下一棵種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就好。雖然需要你的精心澆灌,但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是沒有參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麗,百合一樣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獨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長,還等不及開花就夭折......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三
大馬熊和小睡鼠相遇在了一片夕陽照耀下的原野。大馬熊用小紅墊子交換小睡鼠的笛子,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聽到美妙的音樂。
小睡鼠提出,拿音樂和它交換笛子,用指路交換讓他背著,用幸運石和他交換跳舞,用幸運石交換讓他搖樹上的榛果,全部兌現成功。幸運石是一顆,他用他兌現了兩次,真是一只絕頂聰明的小睡鼠。
大馬熊答應了小睡鼠一個又一個的“看似合適”的交換。特別是小睡鼠拿出幸運石讓他跳舞時,其實此時的大馬熊已經跳得頭暈眼花,撲倒在草地上,但為了小睡鼠的喜歡,他還是又跳了起來,歡呼著狂舞,直到筋疲力盡為止。
當小睡鼠第二次用幸運石讓他搖果子時,大馬熊也有過一絲絲猶豫“這不是我的嗎?”但馬上他就拋掉了這個想法,用力去幫助小睡鼠達成愿望。
最后當卡在樹上的幸運石掉了下來時,他溫柔慷慨地把幸運石送給了小睡鼠,他說:“送給別人東西的感覺很不錯?!彼眯疫\石交換一種幸福的感覺。
小睡鼠被他的大度,他的友情感動了,把“灑落在水里的月光”和“風的細語”送給他。大馬熊把“花香”和“紅色,綠色,黃色,藍色”各種色彩送給他。
從此他們成為了朋友,一起采花,一起雨中嬉戲,睡鼠教他笛子,大馬熊把他放在手心摘果子,把一只腳給他做小船在水中游。
故事簡單,道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每個人都能讀懂的。但是還是被這本書吸引,故事用隱喻的方法,細膩地再現了生活中的兩種人,是那樣的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一句“送給別人東西的感覺很不錯”久久回蕩在我的腦海和耳畔。活在當下的人,又有幾人找到了這種很不錯的感覺,不包括那些有錢買名的人,因為有所圖,有目的,我相信這種感覺不會像大馬熊那樣單純、精粹、幸福。
我們會選擇送給什么人東西,在我們眼里的親人,貴人,高人,能幫助我們的人,能帶給我們幸運和幸福的人。不禁自問,又有多少回我們會選擇,和我們沒有金錢和仕途、利益關系的朋友、鄰居,甚至是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暫時不如意、暫時不方便的人。
人心,人性,總是在不經意間自我拷問。
做人要學小睡鼠,在感受到大馬熊的寬容和大度時,拿出自己的全部的一顆心,拿出自己所珍愛的東西相贈;心中的善良,只是暫時被遮蔽,在有些溫暖的時刻能夠被喚醒,被擦亮。
做人要學大馬熊,盡管有些時候被所謂的聰明人看成“傻子”,但走過年輪,自我心懷坦蕩,寧靜幸福,經過時間的淘洗,身邊會有一幫善良、真誠的人越來越愛你。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四
“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還能勇敢地堅持做自己嗎?”在大人的世界里,做自己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但在這繁雜的現實生活中,真正遵循自己內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怕被孤立成異類而習慣迎合他人。
就像繪本里的鯊魚一樣,為了像海豚一樣得到大家的喜愛,一直不斷改變自己,模仿海豚跳出水面,模仿海豚露牙微笑,甚至因為壽司店人氣旺,去了壽司店…所以寶貝,媽媽希望你長大后可以做一個勇于遵循自己內心的人,但這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就足夠自信,足夠善良,有一顆敬畏心,能敬畏知識,敬畏自然,懂得獨立深度思考!
因為做自己不是自我的一種標榜,它并不是簡單地為了與眾不同而不同,他是讓一個人完全清楚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之后順勢而為做出的選擇。這種價值觀會讓你懂得取舍,從而使你構筑做自己的真正核心。
如果不可以,媽媽就希望能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證你的童年如此。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在你現在的這個童年階段,作為母親的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做好自己,從而可以正確地影響你,引導你,而不是只會拿你和其他孩子作比較,迫使你變好。
給你一方花園,給你養(yǎng)料,讓你自由開放,不管你枝繁葉茂,還是一枝獨秀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不管你開的是什么色彩的花朵,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類框架中,我都為你開心!
誰說人類只喜歡海豚的軟萌可愛,鯊魚的威風氣勢也很招人崇拜。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因為你就是你,你是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而非生產流水線上的工藝品。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五
《有一天》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繪本。講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一本令人動容的親子讀物。
我每天都會給孩子講述睡前故事,偶然間看到《有一天》,立刻被題目吸引過來。作者用畫筆簡單的描繪她對女兒的成長包括女兒慢慢成為媽媽和變老的記憶!作者在繪畫時候的心態(tài)真的更讓作為媽媽的我心疼!看完后心里酸酸的!特別是公主們的媽媽!看完真的是很心酸??!
這不僅是給孩子讀的繪本,我覺得更多的是給天下的爸爸媽媽讀的繪本,特別適合家有女兒的父母細細品讀。文中深深的母愛無需用華麗的詞藻就能描寫的生動感人。越是簡單質樸,越是讓人回味。當我讀到最后的畫面,開頭親吻孩子手指的母親化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時,心中沉沉的。“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你的頭發(fā)也會在太陽底下閃著銀光。”“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親愛的,你會想念我?!碑斘覀儩M頭銀發(fā)的時候,才會想起曾經那個帶我們學會走路母親時,是怎樣的一種傷感啊!
繪本像詩一樣優(yōu)美,感傷的語句,簡單柔和的線條畫面,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愛和真摯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喜歡,讓我想起自己的媽媽辛苦養(yǎng)育我長大,現在自己也身為人母,當自己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曾經聽老人常說,女人只有做了母親之后才能體會到母親的艱辛和偉大,我現在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我此時也像作者一樣看著熟睡的女兒,展望展望孩子的人生,同樣我隱隱聽著旁邊臥室傳來我的母親打鼾的聲音回顧著自己的人生,回憶著年輕時她的樣子。
當女兒爬過來要求我給她講這個故事時,她聽得很安靜。
有一天,女兒也許會有像我一樣的心情。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六
《安的種子》,頗有深意,頗有禪意,只是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能讀懂其中的深意和禪意。
它是王早早寫的一篇關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以本、靜與安三個小和尚為敘述線索,講述了一個有關大自然規(guī)律的寓言故事。本書文字精準而乾脆利落,圖像簡純而突顯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經營的靜與泰然的安。此外,文圖結合所展示的說故事魅力,更令人擊賞。
拿到種子后……我要第一個把它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對本來說,種子是否會發(fā)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個”!而靜想的是如何才能種出來,他想要的是種植的結果。安呢,在得到種子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安然處之。
本跑去找鋤頭,把種子種在寒風中,結果種子死了。因為萬物皆有時,生有時,長有時,衰有時,亡有時。本追求第一,卻不知道萬物有時,萬物有序。導致種子死去。而靜把種子埋在好盆子里,并且放在溫室里面用最珍貴的藥水澆灌著,但是因為違反了自然常理,種子也死了。安則是把種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胸前的袋子里,等待著好的季節(jié)才來種這顆千年蓮花的種子。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把種子種活了,不久,種子發(fā)芽了,安欣喜地看著眼前的綠葉。他的不慌不忙、冷冷靜靜、好好思考的態(tài)度幫助了種子的存活,也是三個人當中最有智慧的一個,是小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七
最近下班回家跟兒子玩角色扮演,兒子總是喜歡演一些形象高大的人物,比如超人,奧特曼,蜘蛛俠,這些人物都是看過動畫片或者在書中給他講過的。每次游戲中他都是讓我來扮演弱小者,他是拯救者,來救我,百玩不厭。
我想他肯定是到了這個年紀該有的一個敏感期——身份確認敏感期。
“身份確認敏感期,一般出現在4-5歲。當孩子到了四歲左右,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他將會面臨一個任務——逐漸建立起一個關于自己內心的想象,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并逐步給自己定位。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BR>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偶像,也會以偶像為榜樣,所以在這個時期好好引導孩子很重要,引入一些好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既溫暖了親子關系,還在孩子的敏感期種下一顆正義向上積極的種子。
而《奧特怪獸繪本》則是一套孩子喜歡正能量的書。這套書共四冊分別是《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奔跑吧!銀河奧特曼》、《布斯卡的冬天》、《小怪獸的一年》。
作者是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1963年由被世界譽為“特攝之神”的導演圓谷英二成立,世界著名的特攝電影《哥斯拉》就是他的杰作。這套書的故事揭示了許多深刻的哲理,傳遞給觀眾正義、團結、堅持、勇氣的積極精神。
有很多家長會說到自家孩子不喜歡讀書,讓他們很頭疼。在讀書這件事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強迫孩子。那怎么讓孩子愛上讀書呢,就是讓孩子感覺讀書就像玩水玩沙子一樣好玩,讓孩子對書中的內容感興趣,就算你不讓孩子讀,他都不行。
這套繪本采用的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奧特曼形象,第一眼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讓孩子愿意看下去。每個小朋友肯定都有奧特曼玩具,這個時候就可以結合繪本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來演譯書中的故事,讓孩子邊玩邊理解書中的內容,拉近親子關系,同時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覺得閱讀非常有趣。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能量向上,三觀正派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大道理講一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懂,用繪本故事向孩子講述這些,讓孩子代入書中角色,形成同伴效應,那么不用加長多說,孩子自然懂得。
這套書四本別是不同的故事:
《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小銀河長大了,帶著幾個小怪曾一起打敗了暗黑軍團,伸張了正義,也讓暗黑軍團改過自新。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只有你變得強大了、智慧了,再加上大家的同心協力,才能戰(zhàn)勝邪惡,保護自己,伸張正義。
這個故事讓孩子了解友誼的意義,朋友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財富。
《布斯卡的冬天》:布斯卡提前建好房子,待冬天來臨時可以坐在溫暖的'房子里享受美食。而另一邊的巴巴魯星人卻嘲笑他,等冬天的時候,巴巴魯星人在冰天雪地里挨凍,嘗到了苦果。布斯卡幫助了巴巴魯星人,兩個人一起變得勤勞。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面對別人的嘲笑不用在意,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你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因為也許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幫助。
《小怪獸的一年》這一本是讓孩子了解“一年”。對孩子來說時間邏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跨度比較大的時間概念。書中用孩子最喜歡的節(jié)日為節(jié)點,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年12個月,通過節(jié)日體會到時間與自己的關系,進而理解時間的意義。
結語。
資深童書中張戈說:每一本好書,都需要用心去閱讀,我相信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深處的味道、遠處的目標,以及孩子未來人生高處的閃耀。這套《奧特怪獸繪本》由具有這樣的意義,讓孩子內心的英雄生根發(fā)芽,在身份認同找到自己。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八
《安的種子》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的三個小和尚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靜,性情細致、浮華不實;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實。我想讀這本書的人都會像我一樣,在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初讀此書是兒子一年級的時候,那時,識字不多的兒子需要我?guī)椭首x,和他一起讀完這本書,我思緒了很久,書中中式的畫面和內容讓我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靜下來,富有禪意和哲理的故事,絕對是一本家長和孩子可以終生無數遍翻閱的書。因此,我決定每年都來看看這本《安的種子》。
第一次讀完給我最多的感觸是:自省、律己!做為家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懷抱種子的人,我們視若珍寶的孩子,不就是那棵千年蓮花種子嗎?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就是我們守望花開的過程嗎?看到故事中本急于求成結果凍死了種子,也許我們會覺得可笑,可想想,很多時候我們對待孩子,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和本有什么區(qū)別?看到靜把種子放在溫室、用金罩護住,導致種子缺氧枯死,是否覺得他太過刻意?想想,這和我們怕孩子摔怕孩子失敗,怕他受到一絲傷害,總想把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的行徑有何不同?看到安,我們又有他的幾分淡定和從容?我們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總在追逐自己眼中所謂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大發(fā)雷霆的抱怨、指責,卻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最關鍵的東西,忽視了生活本身的意義。想到這些,又突然想到在一個論壇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其中有一點說到:靈魂要自由、思考要獨立、活的要真實,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可千萬別要求孩子代替你實現!
《安的種子》已讀了很多遍了,每讀一次,都是一次反觀內心,自查言行的過程;每讀一次,對于教育孩子和自我心態(tài)的調整都有很大的幫助;每讀一次,對本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處事不驚、遇事不亂、遵從內心,蘊含了太多大智慧,值得無處遍的研讀、體會、學習。
對于兒子,我期望他如我們當初給他起小名那樣:唯一而平凡,期望他成為安,在浮躁的社會中擁有一顆恬淡、安靜的心,有夢想、有目標,卻不急不躁,在平凡瑣碎的日子里,享受生活、享受等待,靜待花開。對于自己,我把“安”放進了心里,我也向著這樣的目標而努力:初讀不知文中意,再讀能成文中人!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九
昨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繪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們看了小兔為了讓媽媽知道它有多愛媽媽絞盡腦汁變著各種方法。可是,它怎么也比不過媽媽對它的愛。
看了以后老師也讓我們說說自己對媽媽的愛,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說著對媽媽的愛。生活中我知道不只是媽媽的愛,還有老師、爸爸、爺爺、奶奶、外婆……我們誰也比不過那種無私的愛,那一份份愛滋潤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現在要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他們對我的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
這一期的繪本我選擇的是和分享的書目有關的《最重要的事》,這本書的作者美國最具價值的兒童作家伊夫?邦廷,插圖由羅納德?希姆勒所畫。適合五歲以上的孩子讀。
繪本的畫面采用鉛筆線條對故事的場景和人物進行了勾勒,用淡淡水彩暈染對故事動人的氛圍的營造。畫面不俗、不燥很耐看。
這個繪本在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很喜歡,喜歡書的主題,喜歡書中的小柯,更喜歡書中那個外公的品質。這本書描寫的是拉丁裔移民在美謀生的故事,小主人公叫小柯,由于外公不會說英語,他陪外公去找工作。當有個找園藝工的司機過來時,小柯連忙上前和司機交談,并得到了那份工作,一路上滿心喜悅,幻想著這筆錢可以為他們晚餐加菜,媽媽也會為他們感到驕傲!這份工作似乎也真的很簡單,直到那位司機回來,才發(fā)現小柯的外公對園藝工作一竅不通,他和外公把工作完全做錯了。知道真相的外公,及時為孫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要為說謊負責,想出了彌補錯誤的辦法,取得了司機的信任。爺爺的正直不僅沒有失去人格,還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繪本看似簡單,其實有很深的內涵。繪本不是只讀一遍就可以的,每一次讀都有新的發(fā)現,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感悟。
認真做人,真誠做事,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這是這本書的主題。外公很想要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不能撒謊,不能用這種不正確的方法來騙取工作,同時在發(fā)現做錯的時候,就要勇于承擔,想辦法彌補錯誤,正是外公的這種踏實的做人本質感動了司機,在司機說可以給一半的報酬時,外公拒絕了,說是等工作做完做好了再領。外公是很需要錢的,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拿的時候拿,不該拿的時候分文不取。回來的路上小柯一直很沉默,我想小柯不僅發(fā)現了外公值得尊敬的一面,對怎么做人做事也是會有新的認識的。
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小柯之所以出現錯誤,主要原因雖然是他太想幫外公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如果他在到達斜坡開始工作前,若是能沉下心來,請示一下司機哪是花兒哪是草,該怎么做,或者自己做一下讓司機看看對不對,也不至于將所有的花都拔掉,讓他和外公的辛苦白費。正是自己的想當然或者小聰明導致了事情的完全錯誤。所以,繪本也是在告訴大家,做事不能蠻干,不能耍小聰明,做事之前要弄明白目標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才不至于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有志向,有目標,不能失去底線。書中的小柯一家應該是比較貧困的家庭,一個人,一個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會有物質的匱乏,“人窮志不能短”,生命的尊嚴是一樣的,物質可以貧困,精神不能貧困,做人要有底線,不能為達目標不擇手段。小柯是湖人隊的球迷,也許他從湖人隊方面汲取了努力奮斗的精神支柱,所以,即使貧困,他也是陽光積極的,為了改變環(huán)境而不斷努力的,面對一群成年人,小柯并沒有怯懦,反而以能幫到外公為榮。但是,小柯為了達到受雇用的目的,()他先是撒謊稱自己的外公是園藝高手,后又將一個強壯的年輕人推下車。撒謊終于受到懲罰,外公彌補錯誤的方法也給小柯上了很好地一課。
孩子的成長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小柯是善良的,看到外公的衣服袖子短,想著有錢了給外公買一件好點的上衣,天氣很熱想著有錢了給外公也買一頂湖人隊的帽子。小柯是能干的,用自己會的英語幫助外公,他能為家庭分擔困難,可以孩子心里很有成就感,在給司機談話時能抓住機會,能用小技巧即他是不收費的,讓對方感到花一個人的錢雇用兩個人,說明小柯很機智,也很有交流溝通的能力。小孩子就是這樣給他機會,他會發(fā)揮自己內在的許多潛能,家長越不放手,孩子的能力就越弱。孩子幫到大人的心境是心花怒放的,一路上看到什么都是開心,還展示他有禮貌的一面等等?;貋淼穆飞嫌捎诜噶隋e誤,孩子不再和路人打招呼,只是沉默,我認為外公做的恰到好的是,面對孩子的沉默沒有打攪,就讓他靜靜地想,外公用行為告訴了他怎么做,其它的孩子能體會到,印象會更深,這樣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最有效的。
一些事很重要,和貧富無關。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一
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兒童之間的一條通道。”那什么樣的“愛”才稱得上“高尚純潔”呢?我覺得,“適合”即是“高尚純潔”。其實,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樂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識的鑄造。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我們,無疑就是幫助每個孩子用“知識”把他們自己的城堡建設的獨一無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識”是不同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有層次,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為每個孩子量身選擇、傳授。
繪本中,安有著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靜的水,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再去播種。當然,安的蓮花開得也是那樣美麗,那樣驚艷。其實,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蓮花的種子,等待著適合的陽光雨露的恩賜,“可是我拿什么送給你,我親愛的孩子?”這是各位家長和老師們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因為時間總是那樣白駒過隙,我們都希望在你那燦爛的時光,給你童年的幸福,讓我們的愛與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長。
首先,我們教師不再是成批生產的“工程師”而是個性凸顯的“裁縫”。教師是工程師,幼兒是沒有生命力的鋼鐵,幼兒在教師的拿捏下成為一模一樣的零件。在這個彰顯個性的時代,我們成了“裁縫”,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傾注畢生所學,為幼兒在童年做一件終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長也要有點“虎媽”“狼爸”的精神,讓孩子從小明白“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雖然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但并不意味著“物以稀為貴”,因此適當地放手,適當的摔打,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更是是一筆獲益匪淺的財富。
或許,我們的孩子是鐵樹,不開則以,一開驚人;或許,我們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適宜的季節(jié)才會凌寒獨自開;或許,我們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索那教育的真諦,靜靜等待那一朵朵花開吧!時間就在我們用心走過的每一天內,時間就在我們執(zhí)著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為了孩子們微笑的花朵盛開的剎那,我們?yōu)橹ジ冻?,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BR>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二
《安的種子》是一本頗有禪意的繪本,每個孩子都是千年蓮花的種子,尊重它原來的樣子,鄭重地給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
“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BR> 拿到種子后……。
我要第一個把它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對本來說,種子是否會發(fā)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個”!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導孩子要力爭第一,孩子可能就會成為本。)。
本跑去尋找鋤頭。
靜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種子裝進小布袋里,掛在自己胸前。
本把種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種子也沒有發(fā)芽。
(萬物皆有時,生有時,長有時,衰有時,亡有時。本追求第一,卻不知道萬物有時,萬物有序。)。
等不到種子發(fā)芽的本憤怒的刨掉了地,摔斷了鋤頭,不再干了。
我一定會種出千年蓮花的。靜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廟門外的雪掃一下吧。安想。
靜去查找種蓮花的書籍。
安去集市為寺院買東西。
靜將選好的金花盆搬來,放在最溫暖的房間里。
安接著清掃寺院中的積雪。
靜用了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小心的種下了種子。
安和以前一樣坐著齋飯。
靜的種子發(fā)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它。
(不以它本來的樣子愛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愛它,足以害了它?。?BR>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
(種子發(fā)芽需要陽光和自由,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晚課后,安像往常一樣去散步。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
不久,種子發(fā)芽了。安欣喜的看著眼前的綠葉。
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了。
(我們的孩子,何嘗不是一顆千年蓮花的種子?對他燦爛盛開的祝福和期望里,我們是否給對了生根發(fā)芽的時節(jié)?是否武斷的拒絕了滋養(yǎng)他的陽光和氧氣?!)。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三
每個人都有一個佛心,單純的去感悟外界的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冬天”各種的困難,人生的低潮期。但是,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精神支柱,有自己的信仰。心中藏著一顆太陽,那么在在寒冷的冬天都能溫暖我們的心房。
那么我們在給小朋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可以告訴小朋友,父母在為我們“收集糧食”在掙錢。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而我們“收集陽光、色彩、詞語”也是我們在為了遇到“冬天”做準備。
另一方面,小田鼠阿佛把它收集的`“陽光”、“顏色”、“詞語”分享給其它的小田鼠,讓其它的小田鼠充滿陽光、希望和歡樂。這也讓小朋友明白分享可以帶給別人快樂,同時自己也很快樂。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四
我看過的書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最喜歡的繪本就是菲比·吉爾曼的《爺爺一定有辦法》。
我一頁一頁地翻看著這本書:約瑟是個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制了一條毯子。漸漸地,約瑟長大了,毯子也舊了,媽媽要把毯子扔掉。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結果爺爺用他靈巧的手將毯子改成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隨著時間的推移,毯子在爺爺的智慧下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每一次,爺爺都是變廢為寶;每一次變化,都給小約瑟帶來無比的快樂!無比的榮耀!無比的震撼!這一切都源于爺爺對孫子的愛?。?BR>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它分為上下兩欄:上面是約瑟一家愛的`故事;下面一欄是老鼠一家愛的故事。老鼠一家把爺爺剪下的布頭做成了毯子、衣服、窗簾等,無不讓人感覺到智慧的光芒。
從這本繪本里,我讀懂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動腦!
這讓我想起科學作業(yè)——做小太陽能。做小太陽能需要凹面鏡,這在生活中很少見到。于是我想:能不能找別的物品代替呢?放大鏡、錫紙……對了!用錫紙,前面剛學過反射光最強的就是錫紙!我就用它,貼在吃爆米花的喇叭形碗里。我找來一張錫紙,剪了一個圓,可是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貼合呢?爸爸說:“你得用雙面膠!”因為手頭錫紙有限,我必須很小心。我苦思冥想:有了,在周圍剪一刀不就行了嘛!我慢慢地貼,終于貼好了,可謂天衣無縫??粗约鹤龅男√柲埽倚睦飿烽_了花!
看來,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爺爺一定有辦法!”,我們也會有辦法,其實辦法就在動腦中!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五
優(yōu)美的圖畫,簡單有趣的文字給吸引住了。只不過不同的人讀出的感覺不同而已。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本名叫《狐狐》的繪本。
《狐狐》講述的是一只名叫“狐狐”的小狐貍的故事。小狐狐從“靜悄悄”的家走抽進喧鬧的世界,自然界的各種聲響在它的眼里像是一首美妙的大合唱,于是它開始模仿、演唱,嘰嘰嘰喳喳喳,嗡嗡嗡嚶嚶嚶一聲清脆,一聲低鳴,一陣低沉,一陣高亢。每每讀到這,正在學說話的女兒便會不厭其煩的重復一遍又一遍。而它的行為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全家再也捕捉不到獵物。這時故事情節(jié)出現第一個懸念:圣誕節(jié)的夜晚,狐爸爸帶著全家去雞窩,會一無所獲還是滿載而歸?這時,作者以極其幽默的想象設計了故事的情節(jié)——爸爸媽媽用繩子捆住了小狐狐的嘴巴,順利地捉到了食物。第二個懸念則是在狐狐全家被獵人抓住之后產生的:狐狐一家的命運將何去何從?作者再一次用超乎常人的想象讓故事得以延續(xù),狐狐用特別的方式救出了全家人,并從此一舉成名,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狐狐》這個故事中有趣的畫面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作者的精巧構思。比如小狐狐家中的浴缸、爸爸的搖椅,甚至抽水馬桶上拉繩的'吊環(huán)都是可愛的小鴨子造型;在描寫小狐狐全家肚子餓得“咕咕”叫時,畫面中并沒有出現狐狐全家,只是很形象地在馬桶里畫上了蜘蛛網;狐狐演唱感動獵人時,作者直接將狐狐放到了月亮上,深藍色的背景,閃爍的星星,讓人仿佛聽到了寂靜的夜空中傳來的歌聲。像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每一幅都可以帶給人無窮想象的空間。而女兒總是不厭其煩的要求我再講一遍,再講一遍......
這是一個崇尚包容和特性發(fā)展的故事,給孩子最好的發(fā)展就是給與他最廣闊的空間。而我們作為教師,就是要用一雙慧眼發(fā)現并培養(yǎng)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六
女兒在上繪畫課的時候,我在教室外讀了這本繪本。看到這本繪本,覺得很棒,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為什么自己愛哭泣?孩子可能不明白為什么,其實他們也不用知道為什么。因為只要他們的家長讀懂這本書并將給他們聽就夠了!個人認為這本書其實更適合家長反省自己。
女兒會因為各種理由哭泣,每天很多次,我很討厭孩子哭鬧,長時間處于那種聲音環(huán)境會令人暴躁不安,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我會因此對孩子發(fā)脾氣,這時她的哭泣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更大聲、更激動!其實是我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有一天我終于想明白了這件事,哪個孩子不在童年時哭泣,童年是該哭泣的年紀,孩子用最單純的方式表達情感,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釋放壓力!
女兒今年六歲了,從以前一天哭十幾次,到后來一天五六次,到現在一天哭一次、兩次或者一次都不哭。她在成長,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納這個世界,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會經常告訴她,你想哭就哭吧,別憋在心里!
女兒的街舞班里有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放聲大哭,他的媽媽訓斥道:“男孩子哭鼻子多丟人!”我告訴他媽媽,孩子六歲是該哭泣的年紀,他的委屈、不安、失落都可以靠眼淚帶走,我們都見過小男孩哭泣,但我們很少見到小男孩的爸爸哭泣,因為成年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釋放壓力。什么樣的年紀做什么樣的事,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內心情感,這是我們家長該思考的。不要讓孩子太早的關掉與家長情感溝通的大門,教會他們如何釋放內心的壓力與焦慮,而不是全部憋在心里。
我想對女兒說,親愛的寶貝,無論你什么時候想哭,媽媽都愿意陪在你身邊。當然,我知道你在一天天長大,會學會更多情感宣泄的方式,不開心時可以聽音樂,可以拉小提琴,可以運動,可以看電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吃大餐,但只要你需要,我就愿意傾聽,愿意陪伴,愿意做你的樹洞,永遠永遠!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七
《天空在腳下》是一部圖畫書,作者以充滿情感的創(chuàng)作,將畫面賦予了借喻的意味,使我們在欣賞靜態(tài)畫面的同時,好像能感覺到音樂的旋律。它引領著我們的情緒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jié)輾轉起伏。書中主要介紹了主人公米瑞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某些生活細節(jié)。小米瑞勤奮、活潑而又乖巧,生活一直很平靜,直到貝利尼的出現才出現了漣漪。畫面從米瑞看到貝利尼走鋼索那一頁轉為明亮的'基調。拜師學藝,勤奮練習的場景都發(fā)生在晴朗、明媚的天空之下。米瑞動態(tài)十足的肢體表情在明亮的色彩襯托下生趣盎然??粗@些畫面,我們的心中不禁聯想到那些悠揚輕快的曲調,想象中,應該有這樣一首詼諧愉快的曲子伴隨米瑞的成長。當米瑞學會了在鋼索上行走、跑動、跳躍、平躺、行禮甚至翻跟頭之后,她不禁高高躍起。這時候,她穿著和封面上一樣的藍色連衣裙,雀躍的身影已經不經意地超過了屋頂的高度,似乎就要和天空融為一體。
我們想象中的音樂,也仿佛在這一刻推向高潮。雖然貝利尼是一位以高超的走鋼索技藝震驚世界的大人物,他身處在任何宏大、喧鬧的場面中都是自信篤定,意氣風發(fā),可貝利尼內心其實是孤單、憂傷的,甚至無法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最后在米瑞的激勵下,貝利尼終于直面了內心的恐懼。在那個滿天繁星之夜,米瑞如夢想中一樣和貝利尼一同穿越了天空,兩人專注的神情、優(yōu)雅的動作以及氣定神閑的風度摒去了一切的嘈雜……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與年齡、性別、身世背景都沒有關系。每個人都有難言的隱痛在心里,或大或小,有些可能會改變人的看法甚至一生。敞開懷抱關心身邊的人,亦或是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超越自我。平靜的生活中的小波瀾,是我們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八
我很喜歡馮燕老師推薦的繪本故事《殼斗村的面包店》繪本封面看起來十分有趣,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原來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殼斗村的一家面包店里。每天,天不亮沛沛和豆豆的爸爸媽媽就早早起來做面包了,他們做的面包很好吃,而且花樣很多,怎么吃都吃不膩!最近爸爸媽媽一直忙著研制新面包,沒時間帶沛沛和豆豆去游樂場玩,后來兩兄妹晚上偷偷的幫爸爸媽媽做面包,做了一個超級大的`面包,然后爸爸有了靈感,第二天他們一家人全部動手做出了新面包殼斗面包。
故事的結尾溫馨而充滿回味:原來,融入一家人的愛心,才是最美好的創(chuàng)意!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每個人在家里的責任,雖然爸爸媽媽工作很忙碌,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非常愛我。我也要像沛沛和豆豆一樣,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多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這樣爸爸媽媽就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我,和我一起去做一些快樂有意義的事情,一想到這里我心里特別開心。我有許許多多的心里話想要告訴爸爸媽媽:只要我們一家人一起用愛心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也會迸發(fā)出美好的創(chuàng)意!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一
貝塔閱讀分享會的本期主題是“我是誰”。
這是一個很神奇的組織……在全國各地的線上讀書分享會做得如火如荼,各創(chuàng)始人圈錢圈到手軟的時候,貝塔還在這樣慢慢的,只做線下,不收費,看“無用”之書。
好了,廣告時間結束。
今天本著“閱讀實踐”的原則,給各位大朋友們安利了一本繪本《佩澤提諾》。
“佩澤提諾”源自意大利語pezzettino,意思是“小片、小塊”;而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小小的一塊橙色方塊。
可是因為它的朋友們都好像是大個子,所以它常常懷疑,自己是某個大個子身上的一小塊,而不是它自己。
它問遍了身邊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大塊頭,自己是不是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的一部分,大家都說不是。直到佩澤提諾去了砰砰島,一不小心摔成了很多小小的'碎塊,它才發(fā)現,原來自己和大塊頭們沒什么不同,也是有很多小小塊組成的。
這本書除了“發(fā)現自我”這個本身的主題外,其實還有了點科學和哲學的韻味。
在科學家的世界里,萬事萬物的構成都是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在哲學家的世界里,萬事萬物的形態(tài)根本都離不開“唯物”、“唯心”的爭論。
在人類認知學中,缺陷最大的盲點是關于自我認知的盲點。
在我們出生以后接受的教育里,不單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這樣,我們接受的都是去認知外界事物,從來沒有接受過對于自我認識的教育,從來沒有人教過你是誰,也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如何學習才能成為“自己”。
我們所有的自我認知都是一種感覺和感觸得出的結論,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因為所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身邊的人和發(fā)生的事故等等讓我們產生“迷失”。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
我們生于這樣一個處境中——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去往何方,也不清楚我是誰。
現實不能給我們任何答案。我們熱切地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何處去,但唯一可觀察的只有身處的這個環(huán)境。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如此急切地竭盡全力去尋找答案。這就是科學、學問和知識,這就是人類所有精神追求的真正源泉。對我們所置身的時空環(huán)境,我們總是盡可能想知道更多。當努力尋找答案時,我們樂在其中,并且發(fā)現它引人入勝(或許這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二
這篇文章叫做《安的種子》,很早以前就看到過,一直記憶猶新,這次看到就拿他轉出來給還沒有看過的父母。
我們的孩子從來不拿自己媽媽和別人媽媽做比較。
所以,媽媽們,我們也不要對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你看你……”
這句話最傷害孩子的心,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歡聽的話,也不要說給孩子聽。每個孩子都最愛自己的媽媽,在他們眼里,無論自己的媽媽有什么缺點,無論媽媽愛大吼大叫還是溫柔體貼,都可以接受,都不影響孩子對媽媽的無條件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媽媽們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約定一個鼓勵的動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頭,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個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只要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更正,隨時隨地,鼓勵一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很重要。
有緣看到《安的種子》的人們——無論你是不是準備將它讀給孩子聽——也許都應該先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念給自己聽。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得到過“千年蓮花的種子”?!
這個標題寫的非常的棒,回想起來,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用了太多的比較,“誰誰家的孩子考試比你好”,“誰誰家的已經鋼琴10級了”,“誰誰家的這次考入了北大”,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話,我們可能料不到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多么大的影響。
希望父母能從小種下一棵種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就好。雖然需要你的精心澆灌,但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是沒有參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麗,百合一樣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獨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長,還等不及開花就夭折......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三
大馬熊和小睡鼠相遇在了一片夕陽照耀下的原野。大馬熊用小紅墊子交換小睡鼠的笛子,使盡渾身解數,也沒有聽到美妙的音樂。
小睡鼠提出,拿音樂和它交換笛子,用指路交換讓他背著,用幸運石和他交換跳舞,用幸運石交換讓他搖樹上的榛果,全部兌現成功。幸運石是一顆,他用他兌現了兩次,真是一只絕頂聰明的小睡鼠。
大馬熊答應了小睡鼠一個又一個的“看似合適”的交換。特別是小睡鼠拿出幸運石讓他跳舞時,其實此時的大馬熊已經跳得頭暈眼花,撲倒在草地上,但為了小睡鼠的喜歡,他還是又跳了起來,歡呼著狂舞,直到筋疲力盡為止。
當小睡鼠第二次用幸運石讓他搖果子時,大馬熊也有過一絲絲猶豫“這不是我的嗎?”但馬上他就拋掉了這個想法,用力去幫助小睡鼠達成愿望。
最后當卡在樹上的幸運石掉了下來時,他溫柔慷慨地把幸運石送給了小睡鼠,他說:“送給別人東西的感覺很不錯?!彼眯疫\石交換一種幸福的感覺。
小睡鼠被他的大度,他的友情感動了,把“灑落在水里的月光”和“風的細語”送給他。大馬熊把“花香”和“紅色,綠色,黃色,藍色”各種色彩送給他。
從此他們成為了朋友,一起采花,一起雨中嬉戲,睡鼠教他笛子,大馬熊把他放在手心摘果子,把一只腳給他做小船在水中游。
故事簡單,道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每個人都能讀懂的。但是還是被這本書吸引,故事用隱喻的方法,細膩地再現了生活中的兩種人,是那樣的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一句“送給別人東西的感覺很不錯”久久回蕩在我的腦海和耳畔。活在當下的人,又有幾人找到了這種很不錯的感覺,不包括那些有錢買名的人,因為有所圖,有目的,我相信這種感覺不會像大馬熊那樣單純、精粹、幸福。
我們會選擇送給什么人東西,在我們眼里的親人,貴人,高人,能幫助我們的人,能帶給我們幸運和幸福的人。不禁自問,又有多少回我們會選擇,和我們沒有金錢和仕途、利益關系的朋友、鄰居,甚至是需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暫時不如意、暫時不方便的人。
人心,人性,總是在不經意間自我拷問。
做人要學小睡鼠,在感受到大馬熊的寬容和大度時,拿出自己的全部的一顆心,拿出自己所珍愛的東西相贈;心中的善良,只是暫時被遮蔽,在有些溫暖的時刻能夠被喚醒,被擦亮。
做人要學大馬熊,盡管有些時候被所謂的聰明人看成“傻子”,但走過年輪,自我心懷坦蕩,寧靜幸福,經過時間的淘洗,身邊會有一幫善良、真誠的人越來越愛你。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四
“如果有人不喜歡你,你還能勇敢地堅持做自己嗎?”在大人的世界里,做自己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但在這繁雜的現實生活中,真正遵循自己內心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怕被孤立成異類而習慣迎合他人。
就像繪本里的鯊魚一樣,為了像海豚一樣得到大家的喜愛,一直不斷改變自己,模仿海豚跳出水面,模仿海豚露牙微笑,甚至因為壽司店人氣旺,去了壽司店…所以寶貝,媽媽希望你長大后可以做一個勇于遵循自己內心的人,但這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就足夠自信,足夠善良,有一顆敬畏心,能敬畏知識,敬畏自然,懂得獨立深度思考!
因為做自己不是自我的一種標榜,它并不是簡單地為了與眾不同而不同,他是讓一個人完全清楚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之后順勢而為做出的選擇。這種價值觀會讓你懂得取舍,從而使你構筑做自己的真正核心。
如果不可以,媽媽就希望能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證你的童年如此。人們常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在你現在的這個童年階段,作為母親的我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做好自己,從而可以正確地影響你,引導你,而不是只會拿你和其他孩子作比較,迫使你變好。
給你一方花園,給你養(yǎng)料,讓你自由開放,不管你枝繁葉茂,還是一枝獨秀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不管你開的是什么色彩的花朵,只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人類框架中,我都為你開心!
誰說人類只喜歡海豚的軟萌可愛,鯊魚的威風氣勢也很招人崇拜。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因為你就是你,你是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而非生產流水線上的工藝品。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五
《有一天》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繪本。講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一本令人動容的親子讀物。
我每天都會給孩子講述睡前故事,偶然間看到《有一天》,立刻被題目吸引過來。作者用畫筆簡單的描繪她對女兒的成長包括女兒慢慢成為媽媽和變老的記憶!作者在繪畫時候的心態(tài)真的更讓作為媽媽的我心疼!看完后心里酸酸的!特別是公主們的媽媽!看完真的是很心酸??!
這不僅是給孩子讀的繪本,我覺得更多的是給天下的爸爸媽媽讀的繪本,特別適合家有女兒的父母細細品讀。文中深深的母愛無需用華麗的詞藻就能描寫的生動感人。越是簡單質樸,越是讓人回味。當我讀到最后的畫面,開頭親吻孩子手指的母親化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時,心中沉沉的。“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你的頭發(fā)也會在太陽底下閃著銀光。”“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親愛的,你會想念我?!碑斘覀儩M頭銀發(fā)的時候,才會想起曾經那個帶我們學會走路母親時,是怎樣的一種傷感啊!
繪本像詩一樣優(yōu)美,感傷的語句,簡單柔和的線條畫面,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愛和真摯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喜歡,讓我想起自己的媽媽辛苦養(yǎng)育我長大,現在自己也身為人母,當自己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曾經聽老人常說,女人只有做了母親之后才能體會到母親的艱辛和偉大,我現在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我此時也像作者一樣看著熟睡的女兒,展望展望孩子的人生,同樣我隱隱聽著旁邊臥室傳來我的母親打鼾的聲音回顧著自己的人生,回憶著年輕時她的樣子。
當女兒爬過來要求我給她講這個故事時,她聽得很安靜。
有一天,女兒也許會有像我一樣的心情。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六
《安的種子》,頗有深意,頗有禪意,只是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能讀懂其中的深意和禪意。
它是王早早寫的一篇關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以本、靜與安三個小和尚為敘述線索,講述了一個有關大自然規(guī)律的寓言故事。本書文字精準而乾脆利落,圖像簡純而突顯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經營的靜與泰然的安。此外,文圖結合所展示的說故事魅力,更令人擊賞。
拿到種子后……我要第一個把它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對本來說,種子是否會發(fā)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個”!而靜想的是如何才能種出來,他想要的是種植的結果。安呢,在得到種子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安然處之。
本跑去找鋤頭,把種子種在寒風中,結果種子死了。因為萬物皆有時,生有時,長有時,衰有時,亡有時。本追求第一,卻不知道萬物有時,萬物有序。導致種子死去。而靜把種子埋在好盆子里,并且放在溫室里面用最珍貴的藥水澆灌著,但是因為違反了自然常理,種子也死了。安則是把種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胸前的袋子里,等待著好的季節(jié)才來種這顆千年蓮花的種子。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把種子種活了,不久,種子發(fā)芽了,安欣喜地看著眼前的綠葉。他的不慌不忙、冷冷靜靜、好好思考的態(tài)度幫助了種子的存活,也是三個人當中最有智慧的一個,是小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七
最近下班回家跟兒子玩角色扮演,兒子總是喜歡演一些形象高大的人物,比如超人,奧特曼,蜘蛛俠,這些人物都是看過動畫片或者在書中給他講過的。每次游戲中他都是讓我來扮演弱小者,他是拯救者,來救我,百玩不厭。
我想他肯定是到了這個年紀該有的一個敏感期——身份確認敏感期。
“身份確認敏感期,一般出現在4-5歲。當孩子到了四歲左右,空間活動能力不斷增強,父母不在身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孩子非常需要安全感,他將會面臨一個任務——逐漸建立起一個關于自己內心的想象,即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并逐步給自己定位。這就是孩子的身份確認敏感期?!?BR>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偶像,也會以偶像為榜樣,所以在這個時期好好引導孩子很重要,引入一些好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既溫暖了親子關系,還在孩子的敏感期種下一顆正義向上積極的種子。
而《奧特怪獸繪本》則是一套孩子喜歡正能量的書。這套書共四冊分別是《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奔跑吧!銀河奧特曼》、《布斯卡的冬天》、《小怪獸的一年》。
作者是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1963年由被世界譽為“特攝之神”的導演圓谷英二成立,世界著名的特攝電影《哥斯拉》就是他的杰作。這套書的故事揭示了許多深刻的哲理,傳遞給觀眾正義、團結、堅持、勇氣的積極精神。
有很多家長會說到自家孩子不喜歡讀書,讓他們很頭疼。在讀書這件事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強迫孩子。那怎么讓孩子愛上讀書呢,就是讓孩子感覺讀書就像玩水玩沙子一樣好玩,讓孩子對書中的內容感興趣,就算你不讓孩子讀,他都不行。
這套繪本采用的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奧特曼形象,第一眼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讓孩子愿意看下去。每個小朋友肯定都有奧特曼玩具,這個時候就可以結合繪本和孩子一起互動,一起來演譯書中的故事,讓孩子邊玩邊理解書中的內容,拉近親子關系,同時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覺得閱讀非常有趣。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能量向上,三觀正派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大道理講一堆,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懂,用繪本故事向孩子講述這些,讓孩子代入書中角色,形成同伴效應,那么不用加長多說,孩子自然懂得。
這套書四本別是不同的故事:
《銀河奧特曼的誕生》:小銀河長大了,帶著幾個小怪曾一起打敗了暗黑軍團,伸張了正義,也讓暗黑軍團改過自新。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只有你變得強大了、智慧了,再加上大家的同心協力,才能戰(zhàn)勝邪惡,保護自己,伸張正義。
這個故事讓孩子了解友誼的意義,朋友是孩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財富。
《布斯卡的冬天》:布斯卡提前建好房子,待冬天來臨時可以坐在溫暖的'房子里享受美食。而另一邊的巴巴魯星人卻嘲笑他,等冬天的時候,巴巴魯星人在冰天雪地里挨凍,嘗到了苦果。布斯卡幫助了巴巴魯星人,兩個人一起變得勤勞。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面對別人的嘲笑不用在意,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你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因為也許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幫助。
《小怪獸的一年》這一本是讓孩子了解“一年”。對孩子來說時間邏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跨度比較大的時間概念。書中用孩子最喜歡的節(jié)日為節(jié)點,向孩子們講述了一年12個月,通過節(jié)日體會到時間與自己的關系,進而理解時間的意義。
結語。
資深童書中張戈說:每一本好書,都需要用心去閱讀,我相信它們都有幾個共同點:深處的味道、遠處的目標,以及孩子未來人生高處的閃耀。這套《奧特怪獸繪本》由具有這樣的意義,讓孩子內心的英雄生根發(fā)芽,在身份認同找到自己。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八
《安的種子》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等待的故事,故事中的三個小和尚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靜,性情細致、浮華不實;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實。我想讀這本書的人都會像我一樣,在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初讀此書是兒子一年級的時候,那時,識字不多的兒子需要我?guī)椭首x,和他一起讀完這本書,我思緒了很久,書中中式的畫面和內容讓我浮躁的心一下子安靜下來,富有禪意和哲理的故事,絕對是一本家長和孩子可以終生無數遍翻閱的書。因此,我決定每年都來看看這本《安的種子》。
第一次讀完給我最多的感觸是:自省、律己!做為家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懷抱種子的人,我們視若珍寶的孩子,不就是那棵千年蓮花種子嗎?孩子成長的過程不就是我們守望花開的過程嗎?看到故事中本急于求成結果凍死了種子,也許我們會覺得可笑,可想想,很多時候我們對待孩子,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和本有什么區(qū)別?看到靜把種子放在溫室、用金罩護住,導致種子缺氧枯死,是否覺得他太過刻意?想想,這和我們怕孩子摔怕孩子失敗,怕他受到一絲傷害,總想把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的行徑有何不同?看到安,我們又有他的幾分淡定和從容?我們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總在追逐自己眼中所謂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大發(fā)雷霆的抱怨、指責,卻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最關鍵的東西,忽視了生活本身的意義。想到這些,又突然想到在一個論壇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而幸福的人》,其中有一點說到:靈魂要自由、思考要獨立、活的要真實,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可千萬別要求孩子代替你實現!
《安的種子》已讀了很多遍了,每讀一次,都是一次反觀內心,自查言行的過程;每讀一次,對于教育孩子和自我心態(tài)的調整都有很大的幫助;每讀一次,對本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處事不驚、遇事不亂、遵從內心,蘊含了太多大智慧,值得無處遍的研讀、體會、學習。
對于兒子,我期望他如我們當初給他起小名那樣:唯一而平凡,期望他成為安,在浮躁的社會中擁有一顆恬淡、安靜的心,有夢想、有目標,卻不急不躁,在平凡瑣碎的日子里,享受生活、享受等待,靜待花開。對于自己,我把“安”放進了心里,我也向著這樣的目標而努力:初讀不知文中意,再讀能成文中人!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九
昨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繪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愛你》。
我們看了小兔為了讓媽媽知道它有多愛媽媽絞盡腦汁變著各種方法。可是,它怎么也比不過媽媽對它的愛。
看了以后老師也讓我們說說自己對媽媽的愛,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說著對媽媽的愛。生活中我知道不只是媽媽的愛,還有老師、爸爸、爺爺、奶奶、外婆……我們誰也比不過那種無私的愛,那一份份愛滋潤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現在要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他們對我的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
這一期的繪本我選擇的是和分享的書目有關的《最重要的事》,這本書的作者美國最具價值的兒童作家伊夫?邦廷,插圖由羅納德?希姆勒所畫。適合五歲以上的孩子讀。
繪本的畫面采用鉛筆線條對故事的場景和人物進行了勾勒,用淡淡水彩暈染對故事動人的氛圍的營造。畫面不俗、不燥很耐看。
這個繪本在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很喜歡,喜歡書的主題,喜歡書中的小柯,更喜歡書中那個外公的品質。這本書描寫的是拉丁裔移民在美謀生的故事,小主人公叫小柯,由于外公不會說英語,他陪外公去找工作。當有個找園藝工的司機過來時,小柯連忙上前和司機交談,并得到了那份工作,一路上滿心喜悅,幻想著這筆錢可以為他們晚餐加菜,媽媽也會為他們感到驕傲!這份工作似乎也真的很簡單,直到那位司機回來,才發(fā)現小柯的外公對園藝工作一竅不通,他和外公把工作完全做錯了。知道真相的外公,及時為孫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要為說謊負責,想出了彌補錯誤的辦法,取得了司機的信任。爺爺的正直不僅沒有失去人格,還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繪本看似簡單,其實有很深的內涵。繪本不是只讀一遍就可以的,每一次讀都有新的發(fā)現,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感悟。
認真做人,真誠做事,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這是這本書的主題。外公很想要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不能撒謊,不能用這種不正確的方法來騙取工作,同時在發(fā)現做錯的時候,就要勇于承擔,想辦法彌補錯誤,正是外公的這種踏實的做人本質感動了司機,在司機說可以給一半的報酬時,外公拒絕了,說是等工作做完做好了再領。外公是很需要錢的,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拿的時候拿,不該拿的時候分文不取。回來的路上小柯一直很沉默,我想小柯不僅發(fā)現了外公值得尊敬的一面,對怎么做人做事也是會有新的認識的。
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好。小柯之所以出現錯誤,主要原因雖然是他太想幫外公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如果他在到達斜坡開始工作前,若是能沉下心來,請示一下司機哪是花兒哪是草,該怎么做,或者自己做一下讓司機看看對不對,也不至于將所有的花都拔掉,讓他和外公的辛苦白費。正是自己的想當然或者小聰明導致了事情的完全錯誤。所以,繪本也是在告訴大家,做事不能蠻干,不能耍小聰明,做事之前要弄明白目標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才不至于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有志向,有目標,不能失去底線。書中的小柯一家應該是比較貧困的家庭,一個人,一個家庭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會有物質的匱乏,“人窮志不能短”,生命的尊嚴是一樣的,物質可以貧困,精神不能貧困,做人要有底線,不能為達目標不擇手段。小柯是湖人隊的球迷,也許他從湖人隊方面汲取了努力奮斗的精神支柱,所以,即使貧困,他也是陽光積極的,為了改變環(huán)境而不斷努力的,面對一群成年人,小柯并沒有怯懦,反而以能幫到外公為榮。但是,小柯為了達到受雇用的目的,()他先是撒謊稱自己的外公是園藝高手,后又將一個強壯的年輕人推下車。撒謊終于受到懲罰,外公彌補錯誤的方法也給小柯上了很好地一課。
孩子的成長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小柯是善良的,看到外公的衣服袖子短,想著有錢了給外公買一件好點的上衣,天氣很熱想著有錢了給外公也買一頂湖人隊的帽子。小柯是能干的,用自己會的英語幫助外公,他能為家庭分擔困難,可以孩子心里很有成就感,在給司機談話時能抓住機會,能用小技巧即他是不收費的,讓對方感到花一個人的錢雇用兩個人,說明小柯很機智,也很有交流溝通的能力。小孩子就是這樣給他機會,他會發(fā)揮自己內在的許多潛能,家長越不放手,孩子的能力就越弱。孩子幫到大人的心境是心花怒放的,一路上看到什么都是開心,還展示他有禮貌的一面等等?;貋淼穆飞嫌捎诜噶隋e誤,孩子不再和路人打招呼,只是沉默,我認為外公做的恰到好的是,面對孩子的沉默沒有打攪,就讓他靜靜地想,外公用行為告訴了他怎么做,其它的孩子能體會到,印象會更深,這樣的家庭教育應該是最有效的。
一些事很重要,和貧富無關。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一
教育家蘇霍母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兒童之間的一條通道。”那什么樣的“愛”才稱得上“高尚純潔”呢?我覺得,“適合”即是“高尚純潔”。其實,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樂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識的鑄造。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我們,無疑就是幫助每個孩子用“知識”把他們自己的城堡建設的獨一無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識”是不同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有層次,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為每個孩子量身選擇、傳授。
繪本中,安有著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靜的水,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再去播種。當然,安的蓮花開得也是那樣美麗,那樣驚艷。其實,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蓮花的種子,等待著適合的陽光雨露的恩賜,“可是我拿什么送給你,我親愛的孩子?”這是各位家長和老師們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因為時間總是那樣白駒過隙,我們都希望在你那燦爛的時光,給你童年的幸福,讓我們的愛與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長。
首先,我們教師不再是成批生產的“工程師”而是個性凸顯的“裁縫”。教師是工程師,幼兒是沒有生命力的鋼鐵,幼兒在教師的拿捏下成為一模一樣的零件。在這個彰顯個性的時代,我們成了“裁縫”,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傾注畢生所學,為幼兒在童年做一件終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長也要有點“虎媽”“狼爸”的精神,讓孩子從小明白“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雖然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但并不意味著“物以稀為貴”,因此適當地放手,適當的摔打,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更是是一筆獲益匪淺的財富。
或許,我們的孩子是鐵樹,不開則以,一開驚人;或許,我們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適宜的季節(jié)才會凌寒獨自開;或許,我們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索那教育的真諦,靜靜等待那一朵朵花開吧!時間就在我們用心走過的每一天內,時間就在我們執(zhí)著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為了孩子們微笑的花朵盛開的剎那,我們?yōu)橹ジ冻?,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BR>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二
《安的種子》是一本頗有禪意的繪本,每個孩子都是千年蓮花的種子,尊重它原來的樣子,鄭重地給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
老師父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
“這是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非常珍貴,你們去把它種出來吧?!?BR> 拿到種子后……。
我要第一個把它種出來!本想。
怎樣才能種出來呢?靜想。
我有一顆種子了。安想。
(對本來說,種子是否會發(fā)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一個”!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如果不是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是教導孩子要力爭第一,孩子可能就會成為本。)。
本跑去尋找鋤頭。
靜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種子裝進小布袋里,掛在自己胸前。
本把種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種子也沒有發(fā)芽。
(萬物皆有時,生有時,長有時,衰有時,亡有時。本追求第一,卻不知道萬物有時,萬物有序。)。
等不到種子發(fā)芽的本憤怒的刨掉了地,摔斷了鋤頭,不再干了。
我一定會種出千年蓮花的。靜想。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廟門外的雪掃一下吧。安想。
靜去查找種蓮花的書籍。
安去集市為寺院買東西。
靜將選好的金花盆搬來,放在最溫暖的房間里。
安接著清掃寺院中的積雪。
靜用了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小心的種下了種子。
安和以前一樣坐著齋飯。
靜的種子發(fā)芽了,靜把它當成寶貝,用金罩子罩住它。
(不以它本來的樣子愛它,而是以我要的`方式愛它,足以害了它?。?BR>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靜的小幼芽因為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
(種子發(fā)芽需要陽光和自由,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晚課后,安像往常一樣去散步。
春天來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種下了種子。
不久,種子發(fā)芽了。安欣喜的看著眼前的綠葉。
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了。
(我們的孩子,何嘗不是一顆千年蓮花的種子?對他燦爛盛開的祝福和期望里,我們是否給對了生根發(fā)芽的時節(jié)?是否武斷的拒絕了滋養(yǎng)他的陽光和氧氣?!)。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三
每個人都有一個佛心,單純的去感悟外界的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冬天”各種的困難,人生的低潮期。但是,我們有我們自己的精神支柱,有自己的信仰。心中藏著一顆太陽,那么在在寒冷的冬天都能溫暖我們的心房。
那么我們在給小朋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一方面可以告訴小朋友,父母在為我們“收集糧食”在掙錢。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而我們“收集陽光、色彩、詞語”也是我們在為了遇到“冬天”做準備。
另一方面,小田鼠阿佛把它收集的`“陽光”、“顏色”、“詞語”分享給其它的小田鼠,讓其它的小田鼠充滿陽光、希望和歡樂。這也讓小朋友明白分享可以帶給別人快樂,同時自己也很快樂。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四
我看過的書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最喜歡的繪本就是菲比·吉爾曼的《爺爺一定有辦法》。
我一頁一頁地翻看著這本書:約瑟是個娃娃的時候,爺爺為他縫制了一條毯子。漸漸地,約瑟長大了,毯子也舊了,媽媽要把毯子扔掉。約瑟說:“爺爺一定有辦法!”結果爺爺用他靈巧的手將毯子改成了一件奇妙的新外套!隨著時間的推移,毯子在爺爺的智慧下變成了外套、背心、領帶、手帕、紐扣。每一次,爺爺都是變廢為寶;每一次變化,都給小約瑟帶來無比的快樂!無比的榮耀!無比的震撼!這一切都源于爺爺對孫子的愛?。?BR>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它分為上下兩欄:上面是約瑟一家愛的`故事;下面一欄是老鼠一家愛的故事。老鼠一家把爺爺剪下的布頭做成了毯子、衣服、窗簾等,無不讓人感覺到智慧的光芒。
從這本繪本里,我讀懂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動腦!
這讓我想起科學作業(yè)——做小太陽能。做小太陽能需要凹面鏡,這在生活中很少見到。于是我想:能不能找別的物品代替呢?放大鏡、錫紙……對了!用錫紙,前面剛學過反射光最強的就是錫紙!我就用它,貼在吃爆米花的喇叭形碗里。我找來一張錫紙,剪了一個圓,可是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貼合呢?爸爸說:“你得用雙面膠!”因為手頭錫紙有限,我必須很小心。我苦思冥想:有了,在周圍剪一刀不就行了嘛!我慢慢地貼,終于貼好了,可謂天衣無縫??粗约鹤龅男√柲埽倚睦飿烽_了花!
看來,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爺爺一定有辦法!”,我們也會有辦法,其實辦法就在動腦中!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五
優(yōu)美的圖畫,簡單有趣的文字給吸引住了。只不過不同的人讀出的感覺不同而已。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本名叫《狐狐》的繪本。
《狐狐》講述的是一只名叫“狐狐”的小狐貍的故事。小狐狐從“靜悄悄”的家走抽進喧鬧的世界,自然界的各種聲響在它的眼里像是一首美妙的大合唱,于是它開始模仿、演唱,嘰嘰嘰喳喳喳,嗡嗡嗡嚶嚶嚶一聲清脆,一聲低鳴,一陣低沉,一陣高亢。每每讀到這,正在學說話的女兒便會不厭其煩的重復一遍又一遍。而它的行為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全家再也捕捉不到獵物。這時故事情節(jié)出現第一個懸念:圣誕節(jié)的夜晚,狐爸爸帶著全家去雞窩,會一無所獲還是滿載而歸?這時,作者以極其幽默的想象設計了故事的情節(jié)——爸爸媽媽用繩子捆住了小狐狐的嘴巴,順利地捉到了食物。第二個懸念則是在狐狐全家被獵人抓住之后產生的:狐狐一家的命運將何去何從?作者再一次用超乎常人的想象讓故事得以延續(xù),狐狐用特別的方式救出了全家人,并從此一舉成名,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狐狐》這個故事中有趣的畫面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個細節(jié)都透露著作者的精巧構思。比如小狐狐家中的浴缸、爸爸的搖椅,甚至抽水馬桶上拉繩的'吊環(huán)都是可愛的小鴨子造型;在描寫小狐狐全家肚子餓得“咕咕”叫時,畫面中并沒有出現狐狐全家,只是很形象地在馬桶里畫上了蜘蛛網;狐狐演唱感動獵人時,作者直接將狐狐放到了月亮上,深藍色的背景,閃爍的星星,讓人仿佛聽到了寂靜的夜空中傳來的歌聲。像這樣的畫面還有很多,每一幅都可以帶給人無窮想象的空間。而女兒總是不厭其煩的要求我再講一遍,再講一遍......
這是一個崇尚包容和特性發(fā)展的故事,給孩子最好的發(fā)展就是給與他最廣闊的空間。而我們作為教師,就是要用一雙慧眼發(fā)現并培養(yǎng)每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六
女兒在上繪畫課的時候,我在教室外讀了這本繪本。看到這本繪本,覺得很棒,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為什么自己愛哭泣?孩子可能不明白為什么,其實他們也不用知道為什么。因為只要他們的家長讀懂這本書并將給他們聽就夠了!個人認為這本書其實更適合家長反省自己。
女兒會因為各種理由哭泣,每天很多次,我很討厭孩子哭鬧,長時間處于那種聲音環(huán)境會令人暴躁不安,負面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我會因此對孩子發(fā)脾氣,這時她的哭泣不但不會停止,反而會更大聲、更激動!其實是我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有一天我終于想明白了這件事,哪個孩子不在童年時哭泣,童年是該哭泣的年紀,孩子用最單純的方式表達情感,也用最直接的方式釋放壓力!
女兒今年六歲了,從以前一天哭十幾次,到后來一天五六次,到現在一天哭一次、兩次或者一次都不哭。她在成長,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接納這個世界,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我會經常告訴她,你想哭就哭吧,別憋在心里!
女兒的街舞班里有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放聲大哭,他的媽媽訓斥道:“男孩子哭鼻子多丟人!”我告訴他媽媽,孩子六歲是該哭泣的年紀,他的委屈、不安、失落都可以靠眼淚帶走,我們都見過小男孩哭泣,但我們很少見到小男孩的爸爸哭泣,因為成年人懂得如何控制情緒、釋放壓力。什么樣的年紀做什么樣的事,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內心情感,這是我們家長該思考的。不要讓孩子太早的關掉與家長情感溝通的大門,教會他們如何釋放內心的壓力與焦慮,而不是全部憋在心里。
我想對女兒說,親愛的寶貝,無論你什么時候想哭,媽媽都愿意陪在你身邊。當然,我知道你在一天天長大,會學會更多情感宣泄的方式,不開心時可以聽音樂,可以拉小提琴,可以運動,可以看電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聊天吃大餐,但只要你需要,我就愿意傾聽,愿意陪伴,愿意做你的樹洞,永遠永遠!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七
《天空在腳下》是一部圖畫書,作者以充滿情感的創(chuàng)作,將畫面賦予了借喻的意味,使我們在欣賞靜態(tài)畫面的同時,好像能感覺到音樂的旋律。它引領著我們的情緒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jié)輾轉起伏。書中主要介紹了主人公米瑞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某些生活細節(jié)。小米瑞勤奮、活潑而又乖巧,生活一直很平靜,直到貝利尼的出現才出現了漣漪。畫面從米瑞看到貝利尼走鋼索那一頁轉為明亮的'基調。拜師學藝,勤奮練習的場景都發(fā)生在晴朗、明媚的天空之下。米瑞動態(tài)十足的肢體表情在明亮的色彩襯托下生趣盎然??粗@些畫面,我們的心中不禁聯想到那些悠揚輕快的曲調,想象中,應該有這樣一首詼諧愉快的曲子伴隨米瑞的成長。當米瑞學會了在鋼索上行走、跑動、跳躍、平躺、行禮甚至翻跟頭之后,她不禁高高躍起。這時候,她穿著和封面上一樣的藍色連衣裙,雀躍的身影已經不經意地超過了屋頂的高度,似乎就要和天空融為一體。
我們想象中的音樂,也仿佛在這一刻推向高潮。雖然貝利尼是一位以高超的走鋼索技藝震驚世界的大人物,他身處在任何宏大、喧鬧的場面中都是自信篤定,意氣風發(fā),可貝利尼內心其實是孤單、憂傷的,甚至無法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最后在米瑞的激勵下,貝利尼終于直面了內心的恐懼。在那個滿天繁星之夜,米瑞如夢想中一樣和貝利尼一同穿越了天空,兩人專注的神情、優(yōu)雅的動作以及氣定神閑的風度摒去了一切的嘈雜……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與年齡、性別、身世背景都沒有關系。每個人都有難言的隱痛在心里,或大或小,有些可能會改變人的看法甚至一生。敞開懷抱關心身邊的人,亦或是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超越自我。平靜的生活中的小波瀾,是我們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
安的種子繪本讀后感篇十八
我很喜歡馮燕老師推薦的繪本故事《殼斗村的面包店》繪本封面看起來十分有趣,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原來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殼斗村的一家面包店里。每天,天不亮沛沛和豆豆的爸爸媽媽就早早起來做面包了,他們做的面包很好吃,而且花樣很多,怎么吃都吃不膩!最近爸爸媽媽一直忙著研制新面包,沒時間帶沛沛和豆豆去游樂場玩,后來兩兄妹晚上偷偷的幫爸爸媽媽做面包,做了一個超級大的`面包,然后爸爸有了靈感,第二天他們一家人全部動手做出了新面包殼斗面包。
故事的結尾溫馨而充滿回味:原來,融入一家人的愛心,才是最美好的創(chuàng)意!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每個人在家里的責任,雖然爸爸媽媽工作很忙碌,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非常愛我。我也要像沛沛和豆豆一樣,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多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這樣爸爸媽媽就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我,和我一起去做一些快樂有意義的事情,一想到這里我心里特別開心。我有許許多多的心里話想要告訴爸爸媽媽:只要我們一家人一起用愛心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也會迸發(fā)出美好的創(chuàng)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