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模板19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者對所讀書籍內(nèi)容進行個人思考和感悟,通過文字將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進行表達的一種方式。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需要認真閱讀并理解所讀的書籍或文章。以下是一些我認為很有價值的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一
    書籍選擇。只選好書,只讀好書。作者說這雖然不太現(xiàn)實,但只要張弛有度地貫徹“好書仔細研讀,其他書就粗度略讀”也是可行的。作者讀書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如果要想讓讀書更好的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在前面的選書、購書階段就不能馬虎,個人覺得選書購書類似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用心選擇入口食物對健康也是至關重要。
    用輸出倒逼輸入?!爱斈阋运枷胼敵鰹榍疤崛プx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多”。忘記了是哪個大法官說過“有多少寫作就會有多少思考”,當你存在輸出的目的,自然而然你會用輸入補足你的知識儲備。試一試,你會體會到“不再是因為讀了書而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寫讀書筆記而讀書”。
    讀書的重點。讀書的重點在于“自己認為哪些內(nèi)容重要,并將其徹底消化”,簡而言之,就是“徹底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個人最近幾年感觸也是越來越明顯,所以從最開始我的年初計劃涉及很多方面到現(xiàn)在精簡到幾條。多花時間常常思考“什么對自己最重要”,大量的時間往上面投入(用結果檢驗),這也是我接下來要做的功課。
    ·
    就像我之前受很多公眾號雞血般的宣傳的影響,決定每天更新自己的公眾號一樣,但每日更新我實在做不好(能力有限),一方面給自己徒增壓力,另一方面也讓公眾號淪為個人顧影自憐日記本。讓自己表演,讓看客無聊。不為堅持而堅持,只為價值而堅持。
    貴在日日堅持。地鐵上、打車時,只要你想,時間就會有很多,相對很多。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二
    今天重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離職的時候選擇的一本書。它的來歷跟這本書中推薦的方法毫無關系,我就是純粹在書架上看到了它,然后買了這本書。說起來我的博庫書城會員卡應該已經(jīng)過期了。
    今天重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前沒有重視的內(nèi)容。因為讀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結合之前寫的那篇《行為上癮》讀后感有些觀點寫的不是很清楚,導致讀者朋友沒能get到關鍵點。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寫的文章,都會按照一定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梗概這本書,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寫自己看重的點。
    就像八股文一樣,八股是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我決定給自己以后的文章分為4+1一共五個部分。
    (起)講述這本書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那些問題來說。
    (概)介紹書的梗概內(nèi)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沒有提到。也許我不感興趣但是朋友們會很感興趣。
    (核)著重說完自己看重的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案。(可能分多個步驟)。
    (合)給出自己的評定。也許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個部分,就是自己(火花)這一部分了。比如現(xiàn)在的部分,其實是由這本書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脫離了這本書的內(nèi)容甚遠。以后也許會有這個部分,但是也許會沒有。(起)。
    看這本書的起因很簡單。因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消化更多的書。這是從博多·舍費爾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書,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關于快速閱讀的書。
    之前有跟codinfox討論過,讀過的書總是沒有什么印象,那怎么辦。他后來不知請教了哪位朋友,給出的答案是,好書是值得反復讀的。前面也有評論里的好朋友決定要重讀經(jīng)典。而我現(xiàn)在既然決定了要認真做這個公眾號,也是要重讀這本如何讀書的好書。使用它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之后的讀書過程。這篇blog的結構也是基于我在讀書之后的筆記。(概)。
    奧野宣之給我們推薦的讀書法是包括從選書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結構從以下幾個過程分別敘述:
    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其中我這次讀書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讀書與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會簡略介紹其他部分。
    說來慚愧自己兩年前看過這本書,但是也沒有按照這個作者的策略來買書。
    其實去書店隨意閑逛,邂逅一本好書,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壞處是,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別人推薦什么就選什么,沒有目的性地讀書,花費過多的選書時間,被廣告和銷量排行榜左右,因為沖動,買了的書堆成山卻都沒讀過。這時,有一個購書清單,就可以在平時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擾,節(jié)省自己在書店的時間。
    購書清單需要指定好書名、作者、出版社三個要素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指名購買”,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購書網(wǎng)站。不管在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了好書,記到自己的清單里。假使自己其實不需要這本書,也許在清單里待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把它劃去。定期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書,也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
    自己沒做到這一點。就近來說,618從京東上買了十來本書。當然去年雙十一的書還沒看完,翻看兩年前讀書筆記里的讀書計劃上的《瓦爾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沒看過。也許現(xiàn)在自己的心態(tài),以及所感興趣的東西不會讓自己有那個心思去看《瓦爾登湖》吧。(核)。
    上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對這個讀書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總結的一套讀書法,叫做“蔥鮪(wei,3)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大致閱讀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標記,然后下一次再精讀,這樣留下的部分則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剩下的觸動自己,引發(fā)思考的部分摘抄下來,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如果是簡單的“哇,這個人好厲害”就不行,需要寫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與評論同時存在,也就是所謂的蔥、鮪魚都有。當自己再看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會快速的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作者認為,之所以用這種看起來笨重的讀書方法,是因為它的確有效。因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驟中,翻書的時候,在地鐵上,在喧鬧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時,作者則推薦我們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重讀自己的筆記,一周一次或者兩次。這讓我想起了獨處的重要性。也許當結婚之后,就再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時間獨處了。二十來歲單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十分寶貴的時間了。
    活用的另一個方法,找三本與問題相關的書籍拿來閱讀,使用“要點”+“評論”的方式來閱讀。這就像是請了三個有關的專家來給自己提意見一樣,自己在總結出一條假設之后,再重讀其中的要點與評論,一邊反復思考,一邊不斷修正自己的假設,最后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比如最近我反復遇到的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追求的目標的意義何在。
    因為在與網(wǎng)友討論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聞。去年lol的世界冠軍中單,現(xiàn)在gen.g的中單crown遇到了這個心理問題。之前的問題是,自己不覺得自己打職業(yè)比賽有什么意義,但是有了打skt,奪得世界冠軍的目標之后,他開始刻苦訓練,不斷地克服苦難,終于在去年,在鳥巢,一波3-0帶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決賽就沒有繼續(xù)關注決賽了,但是說來也十分有趣,這樣一個一邊倒的bo5卻讓兩邊的中單都變了(其實也是遭遇了crown這樣問題的人吧,然后他選擇把兩邊中單都打自閉了)。的皇冠說,我沒想到faker也會哭,原來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現(xiàn)在crown遇到的問題是,他的目標已經(jīng)達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讀過的書,有奧爾特的《行為上癮》與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兩本書。恰恰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以下是結論:
    “如果把生活當成一連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種近乎連續(xù)失敗的狀態(tài)。按照定義,你任何時候都并不置身于體現(xiàn)了你所定義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達了那里,你會發(fā)現(xiàn),你弄丟了那件賦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標,重新開始?!?BR>    因此,不要靠目標,而要靠系統(tǒng)來過自己的生活。所謂的系統(tǒng),就是“你經(jīng)常做而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對漫畫家來說,可以是每天畫一幅漫畫;對作家來說,可以是每天寫500字。和目標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統(tǒng)提供的是持續(xù)穩(wěn)定的“嗨”流。是日復一日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某個宏大目標的誘人圖景,但沒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說明。
    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但是我認為的確是很重要的東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記中寫道的一段話來結尾:“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的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之人的眼里,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BR>    也許上次閱讀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里寫的這么煽情。但是現(xiàn)在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讀書這個愛好,不會被奪走,不會被比較(如果有人非要比較炫耀,你也會在心里甩他白眼,不會有任何影響對吧?)。人人都可以愛書,無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囂的環(huán)境下,也可以有一塊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顆純凈的心。希望大家都能從讀書中受益!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三
    20xx已過去半年,年初計劃,有的實現(xiàn)了,有的沒實現(xiàn),喜憂參半。
    “曾經(jīng)吹過的牛皮,如今都成了現(xiàn)實”,一位朋友說這句話時滿臉掩飾不住的愜意與驕傲。雖然白手起家、身價過億并非人人都能企及,但牛皮實現(xiàn)后由內(nèi)而外的愉悅體驗讓人心生向往。
    關于讀書,自己曾經(jīng)吹過的牛皮是“兩年一百本書”。在吹過牛皮之后的兩個月,發(fā)現(xiàn)進度異常緩慢,不禁焦慮起來。人總是試圖尋求舒適,試圖尋找捷徑來解決問題,甚至試圖一勞永逸。愚笨如我,也曾試圖尋找捷徑來讀書。
    微信公眾號斷更期間,也進行了“讀書”,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聽書。在“路上讀書”買了100多本書,準備大干一場。之所以把“讀書”換成了“聽書”,一來是因為今年特別忙,二來是集體體檢時發(fā)現(xiàn)視力下降,醫(yī)生建議配一副近視眼鏡。雖然沒配鏡,但聽從了醫(yī)生的建議,減少看電子屏幕的時間,盡量保持現(xiàn)有視力水平。于是,手機上電子書數(shù)量減少了,看書的數(shù)量減少了,甚至連帶著看紙質(zhì)書的數(shù)量也少了。
    聽書好處多多,可以在短時間之內(nèi)迅速涉獵大量書籍,而且不用費眼看。在微信號斷更的這段時間,一共聽了四十多本書。書目的數(shù)量幾乎相當于原計劃一年的讀書數(shù)量,數(shù)據(jù)看起來賞心悅目,聽書的時候也聽得全情投入。但是,一段時間過后發(fā)現(xiàn),雖然聽過那么多書,腦中留下的記憶卻甚少,那些聽過的書就像父母的大部分嘮叨,從左耳朵進從右耳朵出了。
    讀書比聽書進度慢很多,若讀后再寫讀書筆記的話用時更長。但讀書的一大好處是記憶深刻,而做過讀書筆記的書更是多年不忘。做人要“老實巴交”,讀書更是要“老實巴交”。于是乎,關于讀書,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四
    讀書,讀書,是不是讀完了一本書就叫讀書?還是讀了很多本書過了一兩天卻忘得一干二凈也叫讀書?學了后面忘記前面,這樣的讀書方式豈不是白費功夫?于是本書誕生了,它教我們?nèi)绾巫x好一本書,關鍵就是要做好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有什么作用呢?
    讀書筆記幫助我們了解這本書講了哪些內(nèi)容,它記錄下我們所喜歡的內(nèi)容,并且還可以記錄下我們當時的讀書隨想。更為重要的是,一本好的讀書筆記可以讓我們隔著時空與作者進行對話,升華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
    一是介紹了寫好讀書筆記的方法。首先我們應該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本,以及兩種不同顏色的水筆。剛開始寫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寫一下這幾項內(nèi)容:“【1】171221/讀書筆記/《書名》/作者姓名和國籍/出版社”,【1】代表讀書筆記本的序列號,171221代表年月日。我們可以在讀書筆記本的首頁寫下這些內(nèi)容,并且把它錄入到我們的手機或者是電腦里面,在若干年之后,我們?nèi)匀荒芨鶕?jù)書名或者作者名來查找我們的讀書筆記本。
    二是學會“通讀、重讀和標記”。在通讀這本書的時候,要用筆分不同的情況進行標記,一般重要的部分畫橫線,特別重要的部分畫波浪線,關鍵詞用方框圈起來。當我們通讀了一遍之后,在進行重讀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標記的地方進行第二次閱讀,如果還覺得很重要,我們可以對該部分的內(nèi)容所在的頁碼處進行折角。在重讀一次之后,我們第三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出我們的筆記本,把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給它摘抄到筆記本上面,并且寫上自己的評論與感想。
    三是積極地、定期地重讀讀書筆記。針對我們所做的讀書筆記,我們可以選擇在一周讀兩次,或者是每三天讀一次,進行重溫,鞏固自己的記憶。對于已經(jīng)做好了的讀書筆記,我們可以將它進行數(shù)字化、電子化,將它用表格的方式儲存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上,以便于我們在若干年之后進行檢索。書中還指出,我們可以“在博客上寫書評”,運用讀書筆記解決我們的煩惱。
    四是堅持寫我們的讀書筆記。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不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反而會為我們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例如,當我們做好了讀書筆記之后,我們在若干年之后便不會在為了苦苦思尋曾經(jīng)讀過的書中的內(nèi)容,以及到處尋找這本書在哪里。此外,我們所做的讀書筆記并不僅僅是要把很重要的內(nèi)容給寫下來,也可以寫一些我們所喜歡的內(nèi)容。要讓讀書筆記成為我們閱讀的另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對我們在閱讀時的快樂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延續(xù)。它會隨著時間的愈久而而成為我們永久幸福的源泉。
    一本好的讀書筆記,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重溫一本好書的內(nèi)容,而且還能夠經(jīng)歷住時間的考驗,在十幾年或者是幾十年之后仍然能夠架起我們與這本好書之間的橋梁。如果你想和書成為永遠的好朋友,那么就請你趕快拿起你的筆做好了讀書筆記吧。
    本文作者:貳h(公眾號:彭坤榮的每日書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五
    讀此書的目的:
    自己讀書的效率比較低,對于大部分書籍,雖然讀過了,但是大部分也都忘記了。想通過方法提高自己閱讀的效率以及閱讀的效果。
    通過這本書,了解讀書的方法,看看書中所說的對于自己想解決的幾個問題是否有效果。
    閱讀的目的:為獲取資訊而閱讀以及為提高理解閱讀。
    少部分人會提高自己的能力,會閱讀一些專業(yè)方面的知識,比如物理,計算機,文學寫作方面的文章或者書籍,這部分閱讀以提高理解為主要目的()。
    兩者可能會有交叉,并不是絕對的,比如看報紙獲取資訊,但是如果這些資訊能夠觸發(fā)對整體事件的分析和討論,達到提高對資訊背后發(fā)生的原因的概括和分析,也算是為提高理解而閱讀。
    這個自身經(jīng)歷比較深的時候就是讀歷史,小學和初中的時候讀中國歷史,就是了解中國歷史各個年代發(fā)生的事情,這個主要是獲得資訊,知道發(fā)生了那些事情,現(xiàn)在讀歷史,不僅關注這個事件本身,但主要是了解和分析發(fā)生這些事件的原因和本質(zhì)是什么。這樣閱讀的目的就不一樣了。
    閱讀的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了解一本書大體講解的是什么內(nèi)容。對于一本書,我們不是直接看內(nèi)容,然后從開始仔細的閱讀下去,而是先要知道本書大體講的內(nèi)容,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了解書的骨架。最簡單的就是步驟是先系統(tǒng)性的略讀:先看書的介紹,序言,目錄,索引,書的評價等,然后是淺讀,抽取開頭或者重要的章節(jié)快速閱讀一些大體的內(nèi)容。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在無限的時間內(nèi)理解整本書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仔細。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是對于所有相關主題書籍的比較,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這本書強調(diào)的,那些內(nèi)容是本書沒有覆蓋到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六
    這是一本關于讀書的書,作者[日]奧野宣之,行文上和眾多看過的日本書類似,都是主題比較專一的,篇幅不大,語言語氣也比較類似。書的副標題為“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筆記本貫穿了整本書。書看多了,對書的整理就是一門學問了,而筆記本作為讀書的證據(jù),可以記錄購書清單、摘抄、讀書筆記、感想,還可以粘貼一些從報紙、書本、雜志中撕下來的內(nèi)容。一支筆、一本筆記本,就是讀書的最好伴侶。
    書中強調(diào)了記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來讀書,這種方式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當你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來讀書,讀書的時候就會著重找尋要寫下來的重點內(nèi)容,就會不自覺的思考書中對自己產(chǎn)生影響的內(nèi)容。讀書筆記,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光是寫自己的讀書筆記,還要看別人的書評,每個人看書的角度不同,自然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看別人的書評,自然多了份不同的讀書體驗。
    書中還有個和之前李敖(如果你想讓弄懂一件東西,就圍繞這個東西寫一本書)觀點一致的看法:人并不是因為無所不能而去發(fā)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通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達到了新高度。
    總而言之,理是那個理沒有錯,知行合一,貴在堅持。
    作者:sk·tj。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七
    在讀完一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之后,奧野宣之建議做以下三件事:
    1.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別人的書評進行比較,從而得到新的觀察角度。
    2.對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要選擇三本書來讀,整理歸納三本書對同一主題的不同觀點,防止偏聽偏信,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3.對筆記做好索引,方便日后查找翻閱。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八
    這是一本關于讀書的書,作者[日]奧野宣之,行文上和眾多看過的日本書類似,都是主題比較專一的,篇幅不大,語言語氣也比較類似。書的副標題為“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筆記本貫穿了整本書。書看多了,對書的整理就是一門學問了,而筆記本作為讀書的證據(jù),可以記錄購書清單、摘抄、讀書筆記、感想,還可以粘貼一些從報紙、書本、雜志中撕下來的內(nèi)容。一支筆、一本筆記本,就是讀書的最好伴侶。
    書中強調(diào)了記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來讀書,這種方式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當你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來讀書,讀書的時候就會著重找尋要寫下來的重點內(nèi)容,公文素材庫就會不自覺的思考書中對自己產(chǎn)生影響的內(nèi)容。讀書筆記,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光是寫自己的讀書筆記,還要看別人的書評,每個人看書的角度不同,自然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看別人的書評,自然多了份不同的讀書體驗。
    書中還有個和之前李敖(如果你想讓弄懂一件東西,就圍繞這個東西寫一本書)觀點一致的看法:人并不是因為無所不能而去發(fā)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通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達到了新高度。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九
    在此之間先說明一下,這一次打開贊賞只是用于測試。本人之前一直開啟的是學渣模式,無奈于今日大好社會有心上進無力使勁,又不甘下半生苦力度日。遂在茫茫資源中不斷找尋求生之路,后遇多名引路人,大徹大悟后站在新世界的大門口開啟此公眾號,與眾人分享點點滴滴心路歷程,若有幸讓哪位朋友也頓悟了,實乃鄙人之榮幸啊。哈哈哈,不吹牛了,開始正文。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網(wǎng)做活動時購得。
    的話,這只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扎實的收獲,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jié)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系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jīng)閃現(xiàn)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后,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tài),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chuàng)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制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jīng)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nèi)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nèi)容甚至是醍醐灌頂?shù)撵`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yǎng)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簽和電子化,可以非??旖莸恼业阶约盒枰膬?nèi)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nèi)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并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里的思維狀態(tài),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于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tài)。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zhì)書。但書的最后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當當網(wǎng)做活動時購得。
    的話,這只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扎實的收獲,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jié)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系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jīng)閃現(xiàn)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后,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tài),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chuàng)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制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jīng)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nèi)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nèi)容甚至是醍醐灌頂?shù)撵`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為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yǎng)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簽和電子化,可以非??旖莸恼业阶约盒枰膬?nèi)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nèi)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并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為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里的思維狀態(tài),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于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并不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tài)。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zhì)書。但書的最后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為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一
    這是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區(qū)別于那本經(jīng)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但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如何用筆記來讀書。剛拿到和讀了前小半部分的時候特別興奮,覺得特別有共鳴,但是越往后,進行了快速地翻閱,因為有些方法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暫時不會采用。這也是此書所提倡的,帶著思考去讀書。
    書的架構是比較清晰的,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里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2.購書-指明購買;3.讀書-做記號;4.記錄-寫筆記;5.活用-用檢索標簽。
    關于制作購書清單,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我的理解是主動聲吶是自己根據(jù)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里,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群里小伙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為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里,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我的理解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注。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無論哪里看到一本書名(書中、微信、新聞、雜志、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覺得還不錯,就現(xiàn)在豆瓣查一下看簡介,然后加入京東購物車,哪天湊夠幾本就一起買,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買,防止當時腦子發(fā)熱買了不看。
    接著,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一開局,就提到了讀書筆記要堅持記,這樣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獲。同時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著以輸出為思想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再者,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句話開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讀書方法有三個步驟:1.通讀,把有價值的一頁折角;2.重讀,把折角的重讀,如果再覺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來;3.標記,把重讀部分有價值的,再重讀,有價值的做標記。標記也有三種方法: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
    作者最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蔥鮪火鍋式”(將摘抄和評論并存):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促進記憶、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讓自己心動的部分,不僅僅摘抄而是融入和紀錄自身感受和理解的東西),寫自己的感悟和評論(記下當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原創(chuàng)思考的源泉,書寫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可以粘貼書腰、信息卡片、書簽和其他比如書廣告等。還可以復印粘貼書的內(nèi)容放在筆記里。(小學、初中試過,個人不喜歡)。
    接下來的一部分是比較特別的“重讀筆記”部分,可以通過固定場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頻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來養(yǎng)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筆記可以簡單回憶,也可以回憶更多,再去翻更多書中重點段落。在主題閱讀的讀書筆記方面,可以分別寫下三本書的要點和感想,和三本書中對于主題的思考。最后,在重讀筆記方面,自己將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個點是制作檢索標簽來快速找到目標,自己知識原材料的整理和分類,按照自己的邏輯建立管理體系(不復述作者的方法),這樣有利于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nèi)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wǎng)絡(我覺得網(wǎng)絡也沒什么毛病?。嘤脜⒖紩欢嘧x百科全書;通過訂閱讓閱讀成為意想不到;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比如從名著的漫畫讀起);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已經(jīng)在做了,把每月要讀的書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當然曾國藩說:讀書不二。認為只有專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達到博學之境。我現(xiàn)在也是堅持讀書不二,不然感覺沒有一本書能真正好好看完,并深入思考);家里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志邊讀邊撕(這個慎重,個人覺得多幾頁書帶著沒毛病?。?;名言要貼在顯眼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墻當書架那真是極好的)。
    總之,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讀任何書,任何形式的讀書,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這樣才能真正讓讀書有所收獲。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二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對于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么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后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并沒有覺得這本書里介紹的方法有多么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jīng)常聽到。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diào)了一種堅持大于內(nèi)容的觀點。作者認為當我們有什么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為“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diào)堅持而不在乎質(zhì)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zhì)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說一定要寫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說為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nèi)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皩懽x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chǎn)生共鳴,那么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里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yè)書時候我為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說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nèi)容,這本書包含的內(nèi)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于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松的閱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并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閱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么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xù)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三
    寫寫自己對本書的一些感悟吧。什么是好的閱讀?讀完本書,我明白了好的閱讀也是主動的閱讀。讀書越主動,則閱讀的效果越好。
    主動的閱讀就需要帶著問題去閱讀,作者在本書開始就提出了讀者在閱讀時需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1這本書整體上說了什么?2作者細說部分說了什么,是怎么說的?3這本書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與我有什么聯(lián)系?作者總結的這四個問題感覺在閱讀過程中很有必要。
    作者將閱讀分為了由淺到深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也對每個層次閱讀的內(nèi)涵以及讀者可以遵循的一些規(guī)則都做了說明??赐曛?,感覺還是很受啟發(fā)的。
    另外,作者還對不同的書該怎樣更好地閱讀也做了說明。雖然基本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書閱讀的規(guī)則還是有所差異的。這里我也想補充一下自己的一點感悟,不同的書可以有不同的閱讀速度,同一本書的不同部分也可以有不同的閱讀速度。讀一本好書或者一本書中的重要部分,應該細讀,慢讀,精讀。同時,讀書的話也應該多讀一些超出自己閱讀舒適區(qū)的書籍,這樣才能有助于思考和理解的增進。
    最后,借用作者書中的一句話,閱讀可以幫助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我以后要做一名主動的閱讀者。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四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chuàng)作的工具類書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全新讀書方式,一種從求知到融會貫通再到持續(xù)探索,再去求知的一個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閉環(huán),而我們則是“被動”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比喻、案例結合自己實際操作的圖片,讓初學者很容易養(yǎng)成這種好的讀書習慣?!爸两駷橹?,你讀過那么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nèi)容呢?”作者用這樣的靈魂拷問把我們帶入到了他的讀書筆記世界。
    “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tài)度和即將發(fā)生的事件的結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睉{借著這種對“隨時記錄令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這一點達成的共識,作者很容易的把我們帶到了閱讀之前就開始記筆記的道路上。因著一段時間內(nèi)自己的愛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動選擇想要閱讀的書,在閱讀積極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來作者通過案例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幾種技巧:可以書寫任何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任何跟筆記內(nèi)容相關的文字、剪報、照片等等。這樣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幫助自己把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延續(xù)下去,另外,按格式標注統(tǒng)一的日期不僅對以后的檢索有幫助,它還回避了時間的壓力,無需給自己定任務,減少了記筆記的抵觸感。
    不僅如此,當你抱著要記點什么的心態(tài)去讀書時,往往會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往往會再思考一下作者寫這個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圖。當你讀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沒記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書仔細思考這一章,問自己“難道沒什么收獲?”或者回看這一章的目錄仔細回想……這樣堅持記讀書筆記的感覺太美好了。
    當我們被作者引導而體會到了記讀書筆記的好處時,他緊接著告訴我們:別急,還有更妙的。如何讓讀書筆記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和知識系統(tǒng),使你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博學、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是的,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訴你這也許一點都不難。
    “所謂創(chuàng)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chuàng)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赡芎芏嗳烁乙粯?,對“創(chuàng)意”、“設計”、“營銷方案”等字樣兒保持著相當?shù)摹熬次贰敝?,因為總覺得這些都需要“靈感”之類的神秘力量垂青,才會在你腦子里“咔嚓”一聲蹦發(fā)出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因為像我一樣“不怎么受垂青”的人通過信息的積累,科學的存儲,養(yǎng)成良好的回顧習慣,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正確的碰撞方式,我們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發(fā)揮作用,變成你腦中一個不錯的注意,或者筆下一篇應題的文章。所以,有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無動于衷,應該馬上查找、翻閱筆記。在參考讀書筆記的同時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現(xiàn)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樣的讀書方法才能真正讓書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讀無法比擬的。
    憑著自己感興趣的點選書是自己有意識的去獲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書來讀,做到思維集中要容易的多。帶著寫讀書筆記的目的來閱讀,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盡可能多的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使之升華。經(jīng)常回顧曾經(jīng)的思維火花——讀書筆記,把握任何讓自己思考的時機,有感興趣的問題,有靈光一現(xiàn)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憑借著檢索系統(tǒng)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對照自己當時的想法跟現(xiàn)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創(chuàng)意,這就是讀書筆記的回饋,它成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隨時準備著接受新的信息,不斷的學習、成長。如果檢索發(fā)現(xiàn)沒有這一類的筆記怎么辦,那么恭喜你,又可以去找書了,再一次投入到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美好的過程。
    就是這樣,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會讓你不停思考,不停回顧,不停探索,永遠處在獲取智慧的快車道當中,一路狂奔!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五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感覺這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了閱讀的方法、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整理一下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也算是再次回顧這本書。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diào)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才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么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fā)”,收獲我們自己想要的。“閱讀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閱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閱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上的。通過基礎閱讀,獲取一本書的內(nèi)容;通過檢視閱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和主題;通過分析閱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閱讀,對同一主題的數(shù)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閱讀,是系統(tǒng)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閱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zhì)和復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盡可能的避免在閱讀中出現(xiàn)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了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按譁\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nèi)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么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閱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nèi)粘5拈喿x中。
    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閱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閱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么,還要能夠?qū)⒆髡咚磉_的內(nèi)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qū)φ緯M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并能夠用自己的內(nèi)容對大綱進行適當?shù)某鋵?。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這一關系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
    在分析閱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于分析閱讀理解的十五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匯總,并對這十五條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guī)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guī)閱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后續(xù)的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閱讀部分,作者總結了他對于幾種外在輔助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閱讀,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獨立閱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盡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閱讀之后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閱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閱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shù)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閱讀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zhì)量。
    在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閱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閱讀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增進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如果說每本書都是一條幽黑的通道,通向一個神奇的地方,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便是尋寶指南,使我們順利抵達,滿載而歸,不至于迷失途中。它教會人們避免在書山中毫無頭緒地亂轉、走彎路,盡可能減少讀書時的迷思困擾,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讀書的愉悅。它時刻提醒人們,要做一個主動的讀者。閱讀不僅是消遣、獲取信息,而是挑戰(zhàn)自己,讓心靈豐富、成長的過程。相信正如書中所說的一樣,久而久之,堅持下去,讀書便會成為一種習慣、一門藝術!很喜歡這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實際上讀起來有些艱難,一方面是年代的原因(本書寫成于1940年代),另一方面這本就不是一個所有人都能讀懂的書。
    最近一直在思考近期讀過的一本本書,大部分都應該歸為暢銷書之列,這些書讀起來很輕松,就像看一部肥皂劇或是綜藝節(jié)目一樣,有收獲嗎?一定有。但確實有限。而被本書所推崇的以及認真研讀的一定不是這些書。是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全神貫注細細研究的書,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是可以給人啟示和提高的。
    說到這里需要提一下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里?是娛樂,消遣?排解空虛,填滿自己?學習知識?還是解決困境迷惑?如果是前者,可以不需要閱讀如此無趣的書,但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有本書這樣的一本實用書籍做指引,因為你是有追求的。
    這本書讀下來真的需要些勇氣和堅持,因為有些地方實在很無趣。但如果你需要藉由書籍提高自己,讓自己不困過,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那樣的書籍可能都是這么無趣的,但知識有時候就是這么無趣。還是看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本書最后提供的書單以及一些實用的方法非常好。
    最后借用本書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樣讀那么多書,我就跟他們一樣愚蠢了?!彼粤康姆e累需要質(zhì)的保證,需要讓自己不因讀書讀的少而焦慮,這一點很重要。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七
    作為愛讀書之人,我看過的書也算不少。我的書櫥里有各種類型的書,人物傳記類的,童話類的,長篇小說類的等等。但簡單來說便是兩類,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我個人喜歡的讀書方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娛樂性質(zhì)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但是共同點就是我不愛勾勾畫畫。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fā)現(xiàn),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xiàn)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獲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并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于閱讀的態(tài)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才開啟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zhì)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八
    這是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開通后寫的第一篇文章,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原因是想借助這個平臺記錄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每日感恩日記(三件事),以便日后供自己回顧。
    讀書筆記的寫作模式應該會遵循這樣一個過程:
    (職業(yè)、技能、工具類書籍)提出問題–挑選書目–閱讀筆記–付諸實踐–總結。
    (文學類書籍)選擇感興趣的書目–閱讀–寫讀后感–轉述或復述給身邊的人聽。
    至于感恩日記,發(fā)現(xiàn)每天打開公眾號記錄好像筆記麻煩,故而通過手機日歷記載,到周末統(tǒng)一上傳本周的感恩日記集。
    9月份讀完了第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此書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一些高效的閱讀方法,糾正自己錯誤的閱讀習慣。具體的說,在閱讀本書之前,關于閱讀方面,有一些困惑和難題。如下:
    1、看過的書常常合起書本就忘了內(nèi)容。
    2、即便記得內(nèi)容,想要復述卻很艱難,無法向身邊的人分享。
    3、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4、讀書的時候不夠?qū)Wⅲ瑹o法維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力。
    帶著解決上述問題的目的,我找到了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期望書中能幫我找到答案。以下是我用百度腦圖做的思維導圖筆記。
    不知道圖片清晰不,百度腦圖是經(jīng)常用,但是第一次保存為圖片上傳到別的平臺上來。這本書讀了兩遍,總共花了5個多小時,第一遍掃讀花了1個半小時左右,第二遍精讀花了3個多小時。閱讀過程中的筆記都記載在微信讀書app上,共21條筆記34處劃線。
    幾年前讀過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次聽到主題閱讀這個概念,學得之后愛上了這種閱讀方法,常常喜歡就同一主題甚至同一題材同一作者閱讀相關的一系列書。主題閱讀是閱讀方法里難度最大耗時最長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但是現(xiàn)在要兼顧工作、家庭和休閑,不同于當年上學時一樣有大把的光陰用來消遣,所以才又買了這本介紹閱讀方法的書籍看看。
    這本書針對閱讀方法做了很全面的介紹,語言很平實但很有力道,不僅很詳細的介紹了幾個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而且開篇就從讀書的根本意義出發(fā)引導讀者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正視讀書的意義,重技巧更重態(tài)度。用主食、美食、果蔬和零食對書本進行分類,比喻非常貼切!讀書筆記。第二篇介紹閱讀的各種層次,主要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幾種閱讀層次也是許多名人推崇的,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第三章是關于速讀的介紹和相關的訓練方法。第四章介紹的是精讀法,包括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反復閱讀、如何復述和評論一本書。第五章主要是介紹主題閱讀,第六章介紹了讀和寫的關系,第七章介紹的是讀書的實踐意義,最后一章則介紹了與讀書有關的買書、借書、整理書架、結交書友還有閱讀的三條道路。還有就是后記中有一段作者描述的關于閱讀一本書的經(jīng)過的文字,寫得很優(yōu)美,一不小心就把它背下來了哈哈??吹贸鰜碜髡呶淖止α苌詈瘢皇菍戇@樣一本工具書盡量當然得保持嚴肅負責的文風了。
    全書雖然介紹的很詳細,但是看過之后感覺全書結構上有些邏輯不通,比如第二章介紹各層次的閱讀方法時末尾兩節(jié)突然開始介紹主食類的主題閱讀法和美食類書籍的分析閱讀法,然后第四、五章又分別介紹了這兩種閱讀方法,讓人讀的有點云里霧里。到第六章關于讀寫關系的描寫時又突然開始介紹不同作品的閱讀方法和如何學以致用,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這些問題出現(xiàn)在我閱讀過程中和讀完全書做思維導圖的時候。不過作者一直都在告誡讀者:盡信書不如無書,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閱讀的目的不是一味接受作者的觀點。
    總之,該書是作者很用心編寫的一本書,力圖大而全的介紹跟閱讀相關的技巧和知識,如果能一邊讀一邊將書中介紹的閱讀方法立即付諸實踐,作者的目的就達到了,你想提高閱讀水平的愿望也一定會實現(xiàn)的!
    關于讀此書前想解決的三個問題,此書基本給出了答案。
    1、看過的書常常合起書本就忘了內(nèi)容。
    解決辦法:忘了的原因是沒有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好書多讀、多做筆記、多思考回顧、多實踐。
    2、即便記得內(nèi)容,想要復述卻很艱難,無法向身邊的人分享。
    解決辦法: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亞于理解能力,在做到第一點的同時,多跟身邊的人分享交流。
    3、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好。
    解決辦法:沒效果的原因是,做完之后沒有回顧。好書多翻閱,多回顧,多實踐。
    4、讀書的時候不夠?qū)Wⅲ瑹o法維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力。
    解決辦法:不夠?qū)W⒌脑蚴强偸窃谛[的環(huán)境中閱讀,手機經(jīng)常干擾閱讀,也有生理上的原因。解決方法是對一些比較難懂的比如專業(yè)類的書籍,盡量選擇安靜的環(huán)境,保持正確的閱讀姿勢,關掉電子產(chǎn)品,用番茄時間管理方法保證高效的閱讀時長,不必違反生理學強迫自己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篇十九
    今天的閱讀內(nèi)容為主題閱讀、閱讀與心智的成長兩個板塊。
    閱讀的第四個階段:主題閱讀。其實主題閱讀挺像我們在寫論文的過程,通過不同書籍的閱讀,截取相關性的東西來完成整個閱讀過程。
    二為閱讀階段,在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驟為:檢視閱讀所有書籍,并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關鍵章節(jié)。
    第二步驟為:根據(jù)主題創(chuàng)立一套中性的詞匯,帶引作者與你形成共識。
    第三步驟為:根據(jù)主題建立一個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關問題,并在書籍中尋求解答。
    第五步驟為:分析討論,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凸顯主題,并將各個議題之間的關系清楚的界定出來。
    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詞匯表達作者的意見,但形成議題的觀點時盡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設限,更為客觀。
    在閱讀與心智成長這一塊,作者強調(diào)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任何書任何文章都讀,你必須有所揀選,對你所讀的書要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超過你的能力才行,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心智其實就像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而主動的閱讀,思考對于心智就是一種運用,雖然社交媒體發(fā)展迅猛,我們看似動動手指就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來自于我們,往往會看過就忘了,并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成長。
    所以,今天起開始閱讀吧,拿起你手邊的書,去主動閱讀,取主動思考,去讓每一本書帶領你邁向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