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一
整本書以“生死”“靈魂”“命運”“愛情”“改變”為情感基調(diào),成功地渲染了一種幽寂蒼涼的荒原景象,卻講述著扣人心懸又溫暖勵志的純真愛情。兩者形成一種鮮明對比,這是為何?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深刻的道理?
迪倫本是一個生活一團糟、自卑、處處與人為敵的缺乏安全感的單親女孩,在生活不如意的情況下尋找親生父親,卻在坐火車的過程中遇到了意外,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一個陌生的荒原,遇到一個年齡相仿的陌生男孩。迪倫這樣的女孩,在這樣一個無依無靠前路渺茫的地方是何等的絕望和崩潰!可那個男孩兒——擺渡人的出現(xiàn)卻改變了她的一切。
崔斯坦是這個荒原的靈魂擺渡人。他唯一的使命便是護送靈魂走出荒原,她沒有親朋好友,沒有感情,甚至連自己的樣子都要由其他人決定??梢哉f崔斯坦和迪倫的境遇同樣悲慘,那么什么樣的力量可以改變彼此?是愛。
或許崔斯坦和迪倫都是彼此靈魂的擺渡人。在這片充滿陰森和恐怖的荒原上,是崔斯坦的出現(xiàn),讓迪倫得到安全感,變得自信自強、積極向上;是迪倫的出現(xiàn)讓崔斯坦感受到人情冷暖,關(guān)懷與愛,也學(xué)會了如何去愛別人。他們共同與惡魔做斗爭;共同度過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在安全屋的夜晚;共同爬過每一座山,穿過荊棘,渡過沼澤、死水。兩人都是彼此前進的力量,所以說兩人的相愛是必然的。
整部書并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詞藻來堆砌,卻把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刻畫得十分到位,我們讀著讀著總能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不論是謝迪倫潑辣卻善良天真,還是寫崔斯坦能獲得表面下那顆情竇初開的內(nèi)心,都極為傳神。這本書的語言簡潔而又靈動,生動又不庸俗,這足以吸引更多讀者去看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旨或是: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在生離死別,在命運抉擇下,在重重考驗下,你何去何從?或許這本書沒有一些英國報社吹噓的那么驚世駭俗,但足足是一本救贖人性,治愈心靈的唯美愛情。
看《擺渡人》這本書,值。它振奮人心,教會我們?nèi)绾稳蹌e人,愛生活,并積極過好每一天,走好自己的路,做到自己的最好,成為自己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二
朋友推薦的書,說是好玩。我抱著“有一搭沒一搭”的態(tài)度消遣,沒想到一開始就墮入其中,沉迷于書中的“荒原”,好像當(dāng)年三毛熱愛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這里說是有的。在那遙遠的另一個我們不曾了解的世界,有著諸多的似曾相識的游魂在四處掙扎,不停游走。
伴隨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倫身上一次次呈現(xiàn)出過人的膽魄和聰慧。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堅強,她在生死邊緣處不停掙扎和奔跑。她的每一次蛻變都鼓舞著我們這些茍活著人,念隨她起,心隨她動。這世間,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
故事的主題是關(guān)于靈魂擺渡。
正如書封面的標題:“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文中所有的機緣巧合都來自迪倫和崔斯坦的兩廂情愿。正應(yīng)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愛讓我勇敢,讓我不再膽怯”。
前些天剛聽師傅講到“心想事成”。佛法里強調(diào)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書。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了解佛法,但看到過許多貌似虔誠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發(fā)善愿而不作為,常焚佛香而不慈悲,總感覺有些大不妥。
所謂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種下這個因,然后必須通過我們的行為,精進尋求外援,才能逐漸超越自我,從而達到“心想事成”。書中的迪倫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堅持不懈,她克服種種困難,她終于心想事成。
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系英國實力派女性作家。資料顯示,這部20多萬字的《擺渡人》曾獲得多項世界文學(xué)獎,版權(quán)暢銷30多個國家。我買的是付強和劉勇軍的譯本,兩位老師的翻譯措詞優(yōu)美流暢,將原著中靈魂的荒原刻畫的逼真必現(xiàn),常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部20多萬字的書共分三冊,我個人感覺,第一冊和第三冊較為精彩,第二冊相對遜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鳴。
人固有一死,死后,誰會成為我們靈魂的擺渡人?他(她)們也似曾相識,并帶我們達到理想的彼岸嗎?讀罷《擺渡人》,相信很多人都會浮想聯(lián)翩,意猶未盡。
打開最近聽過的新歌《胡廣生》,哼哼呀呀的曲調(diào)如幽靈般在谷底呻吟,讓《擺渡人》滋生出更多的感慨。我聽的是任素汐本人的版本,有興趣你也找來聽聽~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三
用三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說《擺渡人》,個人覺得小說寫得挺精彩,語言流暢,情景引人入勝。像看一部穿越大片。
第一天晚上看了一些,差點嚇得失眠,說嚇得有點夸張,但的確讓人想到死亡和靈魂,心里不免有點心悸,提議膽子小點的女人別看。呵呵,玩笑啊!
這是一場穿越了生死的感情故事,單親女孩迪倫在去看望父親的火車上,遇到車禍,當(dāng)她在恐懼中逃下火車,她以為她是活著的,而她卻是火車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車隧道,發(fā)現(xiàn)除了蜿蜒向遠方的鐵軌,就是荒野和山脈。她驚恐,迷茫,無措,不明白該如何是好。這時,她發(fā)現(xiàn)山坡上坐著一個大男孩,無疑讓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個男孩帶著她向深山走去,當(dāng)黑夜將近,危險來臨,潛伏在周圍的魔鬼開始向他們襲擊,男孩保護著迪倫到達了第一個安全屋。迪倫對發(fā)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談話后,她才明白她已經(jīng)死了,而此刻的她,只是脫離了肉體的靈魂,男孩是引領(lǐng)她的靈魂在無界,安全走過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與其說說崔斯坦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倒不如說迪倫是崔斯坦靈魂的擺渡人,愛是他們相互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lǐng)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規(guī),例行著自我的職責(zé)和使命,擺渡了無數(shù)人,在荒原存在了或許千年之久,他幾近麻木,沒有血肉,只是在不停的工作,因為迪倫,他開始復(fù)蘇,情感在心里滋長,讓他擁有了人的情感,生出血肉之軀。而迪倫為了感情不惜自我的生命,勇敢回到荒原,帶領(lǐng)崔斯坦回到人間!
當(dāng)我們應(yīng)對生死存亡,會是什么給我們力量你能做的到嗎
我相信人有靈魂,死不可怕,而是死后,你的靈魂也要領(lǐng)受艱難的跋涉,才能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
愛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愛讓膽小懦弱的迪倫變得堅強勇敢,讓沒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軀,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四
我包括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人的終點是什么,人死后又是怎樣的場景。原來人是有靈魂的,死后依然是你自己,只是你脫離了你的身體,走的時候你還能看到你的親人是怎樣的悲痛,而你這時只能看著,然后你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你會跟著他走,去哪?往前。在這段往前的旅途中你會慢慢意識到原來你已經(jīng)死了,現(xiàn)在身處荒原,還面臨著被惡魔抓走的風(fēng)險,你可能再死一次。這次,是靈魂的死,魂飛魄散,你只能依賴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不斷往前。
這段旅途是如此有風(fēng)險而艱難,而你還有別的選擇嗎?只能跟著自己的擺渡人了吧!往前是什么?一條分界線,當(dāng)你走到那里你就又回家了,然后你將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在那個“家”等待著與親人團聚,是的,總有一天你會等到的。那里不是天堂,卻也是天堂,“家”是你最終的想象,打開一扇門又回到了你理想的生活中去了。
我只覺得原來死的歷程是這么神奇,如果你違背了那里的游戲規(guī)則,你可以逃跑,兩種結(jié)果,一是魂飛魄散,一是回到自己的身體里面,也就是還陽,這大概就是在鬼門里走一遭又回來了吧!這簡直太神奇了,不是嗎?
只是這本書的結(jié)局太過美好,因為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兩個人開始逃亡,最后真的還陽了,連一直不得不接受自己使命的擺渡人也一起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中。
這本書評價很高,暫時還沒有特別多的感悟,只是給了我很多震撼,也覺得就算自己某一天死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估計也不會害怕了,因為我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而不是孤獨的走完那段旅程,然后,我會回“家”。
原來人生不是虛無主義的,活著的時候應(yīng)該好好珍惜,好好經(jīng)歷,好好感悟,然后不斷完善完美自己的理想生活,為之努力,讓它接近現(xiàn)實,最后就算沒有實現(xiàn)那個理想,可是,死后那確實我最終的歸宿和家,所有的感情還在,所有的閱歷還在,所有的思考思想也依然保留,只是那里,沒有人愿意選擇離開那個“家”,因為內(nèi)心的害怕,不愿意再走一遭面對惡魔的危險,還是因為那里是所謂的天堂。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五
讀完《擺渡人1》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看《擺渡人2》,因為急切的想知道迪倫和崔斯坦回到人間后又會有怎樣的際遇。
與第一不同,第二部出現(xiàn)了兩位擺渡人和他們引渡的靈魂:崔斯坦和迪倫,蘇珊娜和杰克。他們都跟隨自己引渡的靈魂一同從荒原來到人間,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但是最終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迪倫和崔斯坦歷盡艱險回到人間,不料新的挑戰(zhàn)接踵而來:迪倫父母的不解、反對,學(xué)校里的種種議論、嘲笑,甚至生命的煎熬和潛在的危險,更可怕的是還有尾隨他們而來的惡魔們和命運的審判官。所有這一切,在這對年輕人看來都算不了什么,因為他們是真正地愛著彼此,并愿意為了這份真愛付出任何代價,他們彼此信任、彼此擔(dān)當(dāng)。就像命運的審判官說的那樣:“你們兩個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我不愿意將這光熄滅?!弊罱K崔斯坦和迪倫得到了自由,在人間過上了幸??鞓返纳?。
而蘇珊娜和杰克卻不同。蘇珊娜為了來到人間,欺騙了杰克,他們之間從一開始就是相互利用,彼此都很自私。在命運的審判官看來,他們之間的紐帶是黑色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jié)成,不值得同情和憐憫,所以最終命運的審判官再次將他們送回到了荒原。
作者在第二部借兩個擺渡人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人生路上,只有那些心懷善念、堅強、勇敢、勇于承擔(dān)的人,才能得到愛的滋養(yǎng),才能獲取前進的動力,才能真正左右自己的命運。
書的封面有一個疑問: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讀完整部小說后,個人感覺作者在第二部對擺渡人有了進一步深刻的解讀,那就是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故事的結(jié)尾,迪倫和崔斯坦甜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相信經(jīng)過這種種劫難和考驗,今后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他們。而蘇珊娜和杰克被審判官送回到真實的荒原,蘇珊娜覺得順著他們當(dāng)前的路穿越荒原是不可能的。看到這里我不由得為蘇珊娜和杰克感到遺憾和擔(dān)心。雖然蘇珊娜為了一己私欲把杰克引入歧途,但最后她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還是希望她和杰克可以順利穿越荒原。最終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就讓我們在第三部尋找答案吧。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六
穿過兵荒馬亂,跨越千山萬水,我如約而至,死亡也無法讓我們分開。
迪倫來到了她的內(nèi)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著一個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沒錯,迪倫死了,死于一場事故。
荒原是死者內(nèi)心的世界,因為迪倫內(nèi)心缺愛,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擺渡人的使命是讓靈魂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抵達安全的棲息地。所以他們會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xiàn)在每個靈魂面前,并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初次見面,迪倫于崔斯坦而言不過是千萬靈魂中的一員。
直到崔斯坦的出現(xiàn),迪倫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死亡。與其他亡靈不同,她沒有痛苦沒有哀嚎,欣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崔斯坦擺渡過很多人的靈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樣子,他的存在,只是因為靈魂的需要,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只是一只無處可去的孤獨靈魂。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直到迪倫的出現(xiàn),才讓崔斯坦那波瀾不驚的內(nèi)心泛起點點漣漪。
在充滿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從惡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倫。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正義、溫暖的少年總是毫無抵抗力,崔斯坦溫馨的話語,讓她在充滿厲鬼的荒野中充滿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只要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于崔斯坦而言,迪倫又何嘗不是特別的呢?女孩的純潔、善良像光一樣照亮他近百年來毫無生機的內(nèi)心。愛情正在這片凄涼、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綻放。
但凡是路就總有終點,另一個世界雖好,但沒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無法讓迪倫駐足。她寧愿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飄蕩,哪怕生命會終止于厲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讓他再一個人孤獨,她要做他的擺渡人!
愛上一個人,心便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艱難,這一次,她也要義無反顧。沒有任何一個靈魂這樣做過,她的勇敢讓我震撼。木心說: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跨過所有的障礙,有情人終于相遇,愛讓他們回到了原點。
她說:"原來你在這兒。"
他說:"我在這里。"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七
《擺渡人》這是一個關(guān)于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是一個關(guān)于靈魂擺渡的故事,是一個關(guān)于生存和愛情的故事。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的心靈治愈系小說,對待這一類書,我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因為它們太多晦澀難解,與眾不同,甚至讓我對它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這本書講了一位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和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們的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轉(zhuǎn)學(xué)。這一切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在路上卻出現(xiàn)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車的殘骸之后,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這時,迪倫看到不遠處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xiàn)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路人,他就是迪倫的擺渡人。然而,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fā)生了無法預(yù)料的轉(zhuǎn)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倫在那位男孩——崔斯坦的指引下,依靠堅持不懈的精神打破重重困難。崔斯坦相當(dāng)于迪倫的防御罩,要時刻保護她的安全,防止她被惡魔捉去。有一次,崔斯坦為了讓迪倫安全回到安全屋,被惡魔捉去折磨。迪倫在安全屋里透過窗子目睹了一切。她呆在安全屋中,不停地哭泣著,希望崔斯坦可以回來。到了第三天,迪倫想:不行!我不能坐等崔斯坦回來,我要自己走,走到下一個安全屋。開始,我不相信迪倫能走到下一個安全屋,但是,她靠著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她做到了。這個段落,我看得膽戰(zhàn)心驚。想:如果這是現(xiàn)實,那該多么恐怖??!
看完整本書,我看到了一位自卑、膽小、軟弱的女孩,破繭成蝶,變得勇敢而堅強。不知為什么,我看完這本書,心里五味雜陳。說是感動,也不全是;說是心里治愈,有點接近。我從中明白:在現(xiàn)實中沒有擺渡人,擺渡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擺渡自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而生活最終帶我們?nèi)ネ翁?,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稳[渡。只要自己足夠勇敢、堅強,并堅持不懈地努力,你的思想和覺知就會帶著你走向每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八
因為封面的導(dǎo)語,一個很普通卻有感染力的句子——“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我看了英國作家克萊爾 麥克福爾的奇幻小說《擺渡人》。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坐火車去見素未蒙面的生父時,遭遇車禍。當(dāng)她爬出殘骸,遇見名叫崔斯坦的神秘男孩,并跟隨其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這本書一開始就講述了生與死,和作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愛。
單親女孩迪倫在一個黑漆漆的隧道里,發(fā)生了車禍,當(dāng)她從隧道里爬出來時,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寂靜無人。她不知道這次車禍,只有她一人遇難了。此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并告訴她死亡了,而且要在白天穿越這片荒原,夜里只能呆在荒原的安全屋里,避免被幻象惡魔吞噬,直到到達另一邊的極樂凈土。
每一天,迪倫都在崔斯坦的幫助下,白天努力抵達下一個安全屋,黑夜在安全屋里擺脫惡魔的糾纏,向極樂世界出發(fā)。就像人生有個遠大的終極目標,路途是孤獨,甚至是茫茫前路望不到盡頭的迷茫,甚至在樹立無數(shù)個小目標,慢慢向它靠近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就像書中的魔鬼一樣,妄想把你吞噬,從此止步在荒原的安全屋旁,堅守內(nèi)心才能抵制誘惑。
迪倫無疑是幸運的,她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安全來到了極樂世界,與死去的家人團聚。但我覺得更幸運的是,她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愛是他們互相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lǐng)崔斯坦走向了新生。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在荒原里擺渡了無數(shù)人,完美完成了他擺渡人的職責(zé)和任務(wù),但在歲月的長河里逐漸麻木,迪倫讓他重新充滿了感情,仿佛枯枝抽發(fā)新芽。甚至在最后她為了感情不懼危險,勇敢折返荒原,帶領(lǐng)崔斯坦重返人間。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穿越生和死,它使膽小懦弱的迪倫強大,使虛無的崔斯坦獲得新生。仿佛回應(yīng)了封面的導(dǎo)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這本書因為是中文譯本,整書描述簡潔,被崔斯坦和迪倫的愛與勇氣所感染,看完有種淡淡的溫暖。反思自己在這復(fù)刻的生活里,是否會有勇氣像迪倫那樣折返那片可怕的荒原?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九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氣看完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
一本寓喻濃厚的英國小說,寫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學(xué)女教師——麥克福爾。在小說里,我們看到孤獨、愛、磨難、勇氣、救贖、回歸、家園等多層面敘述的脈絡(luò)。
可以把它看成愛情故事,但讀者似乎更愿意把它當(dāng)作內(nèi)省、發(fā)現(xiàn)、強大、自救和他救的心靈成長和靈魂救贖的小說。如果把小說主人公15歲女孩迪倫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經(jīng)的困頓、惶恐、黑暗、苦難,那么這就是本勵志小說。
文中一句話,相信會打動一些讀者,因為它已打動了我?!拔乙龑?dǎo)靈魂穿過荒野……”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就像每人要從母親溫暖的子宮穿過黑暗陰道,才能來到人世。這一出生的過程,象征著人之靈魂的發(fā)現(xiàn)和拯救亦是如此。我們從懵懂無知,到洞徹世事,最后與塵世與自己和解,需要穿過多少荒原,甚至獨自穿過沒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難中,在跋涉中,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力量的成長,發(fā)現(xiàn)對自己的愛,發(fā)現(xiàn)對他人的愛。等無數(shù)時間之沙從指縫溜走,等走過片片荒原,我們終于成長為人,一個擁有獨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寫的人,才可以說:我來過,我見過,我征服過!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夠的力量和愛,易被荒原淹沒,成為荒原中飄蕩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個新跋涉者為生。一如《呼嘯山莊》中的孤兒希斯克利夫,從愛出發(fā),但被世俗等級的荒原摧毀了他的愛及他本人,由愛轉(zhuǎn)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惡魔,一個復(fù)仇者。文中的每個人,都是悲劇的主角,所有的愛、恨,最后化作英格蘭北部高地呼嘯的長風(fēng),掠過孤寂的墳頭,掠過茫茫的荒原。
“未曾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19世紀的浪漫詩人拜倫告訴我們,苦難是人之必經(jīng)之路。但更重要的,從苦難中汲取生活的真諦,然后帶著愛,穿過荒原。
我們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轉(zhuǎn)瞬即逝,在被烈日蒸發(fā)前,閃爍一點亮的光。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
《擺渡人》這本書講的故事線很簡單,15歲女孩迪倫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旅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繼而開啟一段靈魂之旅。在這不可思議的旅程中,迪倫和她的靈魂擺渡人經(jīng)歷一系列考驗,最終成為彼此的擺渡人,這本書圍繞的就是這段靈魂之旅。
文筆簡潔且又細膩,故事節(jié)奏、情境主次敘述的張弛有度,很容易把讀者帶入進去??赐赀@本書的整體感悟,渡人亦是渡己,相信“相信”的力量。故事往往源于生活,無論這個故事是什么。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角色附加的“使命”,日復(fù)一日書寫自己的生命之書。靈魂就如真我,當(dāng)靈魂不再受身體的約束,逃離生活的維度,擺脫各種角色,那就是原本的你。原本的你進入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你會怎么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呢?論過往,如何面對身體與靈魂二者的分離?論現(xiàn)在如何面對靈魂接下來的經(jīng)歷?
恐懼?崩潰?焦慮?平靜?解脫?無所謂,換而言之面對生活,你如何與自己相處?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什么?你如何與自己相處,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渡己”的過程。就如迪倫穿越荒原,遇到種種困境,她有她自己獨立的思考,種種心理活動之后觸發(fā)的行為,行為所帶來的結(jié)果。她好奇,會質(zhì)疑,會自我鼓勵,敢于打破規(guī)則,達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迪倫的擺渡人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不滿現(xiàn)狀但安于現(xiàn)狀,直到迪倫的出現(xiàn)并在她的鼓舞下開始探索新的可能,然后遇到新的自己。
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積極或消極?樂觀或悲觀?勇敢或逃避等等。不同的態(tài)度會影響著你的人生軌跡。至少在這本書中,我看到迪倫的靈魂屬于樂觀派,很堅韌,她用“相信”的力量,做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最后她的靈魂找到她的身體,她蘇醒了。每個人眼中都有一扇窗,是別人無法觸達的窗。
讀《擺渡人》這本書時,我總是好奇地想象著,夜幕降臨崔斯坦每每佇立在安全屋窗前看些什么,想些什么。雖然書中后面章節(jié)有提到荒原的本質(zhì),我似乎能想象到他看到些什么,但是終究無法確定自己的想象對不對,尤其是他內(nèi)心的活動無法證實。這很迷人,但同時又很畏懼。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一
寒假里,我讀了《擺渡人》這本書,最感動我的是主人公迪倫那堅定的信念。
當(dāng)?shù)蟼悰Q定重回過去,穿越荒原,尋找真相時,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內(nèi)心不夠堅定,稍有動搖猶豫,那穿越的門就無法再次開啟。可是迪倫經(jīng)受住了環(huán)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驗,成功重新打開了回歸之門。她打開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復(fù)日常生活的愛的大門。
只有懷著堅定的愛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這神奇的驚人之舉。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會。
也是這個假期,外婆收拾家中舊物,好幾幅繡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開在布面上,張揚奔放,如在風(fēng)中爛漫盛放;那金魚們眼神靈動,輕擺著華麗的尾巴,自得其樂;還有繡了毛主席的詩詞書法的,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一樣的。我追問外婆怎么繡的這么好呢?她笑道,年輕時喜歡,感興趣唄。
好,我也來試試。找了個簡單的花樣,描到一塊布上,穿針引線,我興致勃勃開始了。初期還好,但沒過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針腳也馬虎了,歪歪斜斜起來。媽伸過頭來:“我們說你沒耐性,你倒繡起花來了?嗯,這花怎么像貓抓過的?”“不許你看!”我趕緊躲到房間里了。看到桌旁的《擺渡人》,想起迪倫的堅定的心,我想著繡花這點小事算什么。我定定神,平心靜氣的重畫了圖樣,重新一針一線耐心繡起來。幾天以后,一朵小小的樸素的花朵終于完工了,雖然簡單,可是很工整哦。
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從書籍中得到了力量,讓我知道自我鼓勵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書籍真是寶庫啊。知識、傳統(tǒng)、風(fēng)土人情、情懷、信念都蘊含其中。每個人去讀同樣的書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古人有為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而讀書的,但是中國文人的傳統(tǒng)是為經(jīng)天緯地、效忠國家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年輕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這些數(shù)碼時代的孩子可以從紙質(zhì)的以及電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們應(yīng)從中學(xué)到正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書是前人總結(jié)的精華,讓信念打開我們心中的門,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時代的天空。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二
今晚終于把這本書看完,心里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愛情。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xiàn)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xué)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曾經(jīng)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后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fā)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xué)類的書,是的,出現(xiàn)了人死亡后的靈魂。
雖熱主人公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漆黑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去,掙扎著爬出列車,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lǐng)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lǐng)著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著女孩各種問題,不愿直接告訴女孩已經(jīng)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fā)現(xiàn)身體奇怪的表現(xiàn),逐漸接受了肉體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guān)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nèi)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dāng)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后,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回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zhàn)勝恐懼。曾經(jīng)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xiàn)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為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愿望,迸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jīng)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xiàn)場,然后奇跡發(fā)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愿以償?shù)纳钤谝黄稹?BR>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歷經(jīng)一場關(guān)于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著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著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如果說擺渡人引領(lǐng)了女孩的靈魂,那么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一
整本書以“生死”“靈魂”“命運”“愛情”“改變”為情感基調(diào),成功地渲染了一種幽寂蒼涼的荒原景象,卻講述著扣人心懸又溫暖勵志的純真愛情。兩者形成一種鮮明對比,這是為何?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深刻的道理?
迪倫本是一個生活一團糟、自卑、處處與人為敵的缺乏安全感的單親女孩,在生活不如意的情況下尋找親生父親,卻在坐火車的過程中遇到了意外,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一個陌生的荒原,遇到一個年齡相仿的陌生男孩。迪倫這樣的女孩,在這樣一個無依無靠前路渺茫的地方是何等的絕望和崩潰!可那個男孩兒——擺渡人的出現(xiàn)卻改變了她的一切。
崔斯坦是這個荒原的靈魂擺渡人。他唯一的使命便是護送靈魂走出荒原,她沒有親朋好友,沒有感情,甚至連自己的樣子都要由其他人決定??梢哉f崔斯坦和迪倫的境遇同樣悲慘,那么什么樣的力量可以改變彼此?是愛。
或許崔斯坦和迪倫都是彼此靈魂的擺渡人。在這片充滿陰森和恐怖的荒原上,是崔斯坦的出現(xiàn),讓迪倫得到安全感,變得自信自強、積極向上;是迪倫的出現(xiàn)讓崔斯坦感受到人情冷暖,關(guān)懷與愛,也學(xué)會了如何去愛別人。他們共同與惡魔做斗爭;共同度過無數(shù)個孤獨寂寞的在安全屋的夜晚;共同爬過每一座山,穿過荊棘,渡過沼澤、死水。兩人都是彼此前進的力量,所以說兩人的相愛是必然的。
整部書并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詞藻來堆砌,卻把每個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刻畫得十分到位,我們讀著讀著總能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不論是謝迪倫潑辣卻善良天真,還是寫崔斯坦能獲得表面下那顆情竇初開的內(nèi)心,都極為傳神。這本書的語言簡潔而又靈動,生動又不庸俗,這足以吸引更多讀者去看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旨或是: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在生離死別,在命運抉擇下,在重重考驗下,你何去何從?或許這本書沒有一些英國報社吹噓的那么驚世駭俗,但足足是一本救贖人性,治愈心靈的唯美愛情。
看《擺渡人》這本書,值。它振奮人心,教會我們?nèi)绾稳蹌e人,愛生活,并積極過好每一天,走好自己的路,做到自己的最好,成為自己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二
朋友推薦的書,說是好玩。我抱著“有一搭沒一搭”的態(tài)度消遣,沒想到一開始就墮入其中,沉迷于書中的“荒原”,好像當(dāng)年三毛熱愛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這里說是有的。在那遙遠的另一個我們不曾了解的世界,有著諸多的似曾相識的游魂在四處掙扎,不停游走。
伴隨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倫身上一次次呈現(xiàn)出過人的膽魄和聰慧。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堅強,她在生死邊緣處不停掙扎和奔跑。她的每一次蛻變都鼓舞著我們這些茍活著人,念隨她起,心隨她動。這世間,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
故事的主題是關(guān)于靈魂擺渡。
正如書封面的標題:“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文中所有的機緣巧合都來自迪倫和崔斯坦的兩廂情愿。正應(yīng)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為有你,愛讓我勇敢,讓我不再膽怯”。
前些天剛聽師傅講到“心想事成”。佛法里強調(diào)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書。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了解佛法,但看到過許多貌似虔誠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發(fā)善愿而不作為,常焚佛香而不慈悲,總感覺有些大不妥。
所謂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種下這個因,然后必須通過我們的行為,精進尋求外援,才能逐漸超越自我,從而達到“心想事成”。書中的迪倫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堅持不懈,她克服種種困難,她終于心想事成。
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系英國實力派女性作家。資料顯示,這部20多萬字的《擺渡人》曾獲得多項世界文學(xué)獎,版權(quán)暢銷30多個國家。我買的是付強和劉勇軍的譯本,兩位老師的翻譯措詞優(yōu)美流暢,將原著中靈魂的荒原刻畫的逼真必現(xiàn),常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部20多萬字的書共分三冊,我個人感覺,第一冊和第三冊較為精彩,第二冊相對遜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鳴。
人固有一死,死后,誰會成為我們靈魂的擺渡人?他(她)們也似曾相識,并帶我們達到理想的彼岸嗎?讀罷《擺渡人》,相信很多人都會浮想聯(lián)翩,意猶未盡。
打開最近聽過的新歌《胡廣生》,哼哼呀呀的曲調(diào)如幽靈般在谷底呻吟,讓《擺渡人》滋生出更多的感慨。我聽的是任素汐本人的版本,有興趣你也找來聽聽~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三
用三個晚上的時間看完了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說《擺渡人》,個人覺得小說寫得挺精彩,語言流暢,情景引人入勝。像看一部穿越大片。
第一天晚上看了一些,差點嚇得失眠,說嚇得有點夸張,但的確讓人想到死亡和靈魂,心里不免有點心悸,提議膽子小點的女人別看。呵呵,玩笑啊!
這是一場穿越了生死的感情故事,單親女孩迪倫在去看望父親的火車上,遇到車禍,當(dāng)她在恐懼中逃下火車,她以為她是活著的,而她卻是火車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車隧道,發(fā)現(xiàn)除了蜿蜒向遠方的鐵軌,就是荒野和山脈。她驚恐,迷茫,無措,不明白該如何是好。這時,她發(fā)現(xiàn)山坡上坐著一個大男孩,無疑讓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個男孩帶著她向深山走去,當(dāng)黑夜將近,危險來臨,潛伏在周圍的魔鬼開始向他們襲擊,男孩保護著迪倫到達了第一個安全屋。迪倫對發(fā)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談話后,她才明白她已經(jīng)死了,而此刻的她,只是脫離了肉體的靈魂,男孩是引領(lǐng)她的靈魂在無界,安全走過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與其說說崔斯坦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倒不如說迪倫是崔斯坦靈魂的擺渡人,愛是他們相互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lǐng)崔斯坦走向了新生,他在荒原墨守成規(guī),例行著自我的職責(zé)和使命,擺渡了無數(shù)人,在荒原存在了或許千年之久,他幾近麻木,沒有血肉,只是在不停的工作,因為迪倫,他開始復(fù)蘇,情感在心里滋長,讓他擁有了人的情感,生出血肉之軀。而迪倫為了感情不惜自我的生命,勇敢回到荒原,帶領(lǐng)崔斯坦回到人間!
當(dāng)我們應(yīng)對生死存亡,會是什么給我們力量你能做的到嗎
我相信人有靈魂,死不可怕,而是死后,你的靈魂也要領(lǐng)受艱難的跋涉,才能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
愛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愛讓膽小懦弱的迪倫變得堅強勇敢,讓沒有血肉的崔斯坦有了血肉之軀,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四
我包括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人的終點是什么,人死后又是怎樣的場景。原來人是有靈魂的,死后依然是你自己,只是你脫離了你的身體,走的時候你還能看到你的親人是怎樣的悲痛,而你這時只能看著,然后你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你會跟著他走,去哪?往前。在這段往前的旅途中你會慢慢意識到原來你已經(jīng)死了,現(xiàn)在身處荒原,還面臨著被惡魔抓走的風(fēng)險,你可能再死一次。這次,是靈魂的死,魂飛魄散,你只能依賴自己的擺渡人,然后不斷往前。
這段旅途是如此有風(fēng)險而艱難,而你還有別的選擇嗎?只能跟著自己的擺渡人了吧!往前是什么?一條分界線,當(dāng)你走到那里你就又回家了,然后你將離開自己的擺渡人,在那個“家”等待著與親人團聚,是的,總有一天你會等到的。那里不是天堂,卻也是天堂,“家”是你最終的想象,打開一扇門又回到了你理想的生活中去了。
我只覺得原來死的歷程是這么神奇,如果你違背了那里的游戲規(guī)則,你可以逃跑,兩種結(jié)果,一是魂飛魄散,一是回到自己的身體里面,也就是還陽,這大概就是在鬼門里走一遭又回來了吧!這簡直太神奇了,不是嗎?
只是這本書的結(jié)局太過美好,因為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兩個人開始逃亡,最后真的還陽了,連一直不得不接受自己使命的擺渡人也一起回到了現(xiàn)實世界中。
這本書評價很高,暫時還沒有特別多的感悟,只是給了我很多震撼,也覺得就算自己某一天死了,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估計也不會害怕了,因為我會遇到自己的擺渡人,而不是孤獨的走完那段旅程,然后,我會回“家”。
原來人生不是虛無主義的,活著的時候應(yīng)該好好珍惜,好好經(jīng)歷,好好感悟,然后不斷完善完美自己的理想生活,為之努力,讓它接近現(xiàn)實,最后就算沒有實現(xiàn)那個理想,可是,死后那確實我最終的歸宿和家,所有的感情還在,所有的閱歷還在,所有的思考思想也依然保留,只是那里,沒有人愿意選擇離開那個“家”,因為內(nèi)心的害怕,不愿意再走一遭面對惡魔的危險,還是因為那里是所謂的天堂。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五
讀完《擺渡人1》后,就迫不及待地想看《擺渡人2》,因為急切的想知道迪倫和崔斯坦回到人間后又會有怎樣的際遇。
與第一不同,第二部出現(xiàn)了兩位擺渡人和他們引渡的靈魂:崔斯坦和迪倫,蘇珊娜和杰克。他們都跟隨自己引渡的靈魂一同從荒原來到人間,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但是最終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迪倫和崔斯坦歷盡艱險回到人間,不料新的挑戰(zhàn)接踵而來:迪倫父母的不解、反對,學(xué)校里的種種議論、嘲笑,甚至生命的煎熬和潛在的危險,更可怕的是還有尾隨他們而來的惡魔們和命運的審判官。所有這一切,在這對年輕人看來都算不了什么,因為他們是真正地愛著彼此,并愿意為了這份真愛付出任何代價,他們彼此信任、彼此擔(dān)當(dāng)。就像命運的審判官說的那樣:“你們兩個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我不愿意將這光熄滅?!弊罱K崔斯坦和迪倫得到了自由,在人間過上了幸??鞓返纳?。
而蘇珊娜和杰克卻不同。蘇珊娜為了來到人間,欺騙了杰克,他們之間從一開始就是相互利用,彼此都很自私。在命運的審判官看來,他們之間的紐帶是黑色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jié)成,不值得同情和憐憫,所以最終命運的審判官再次將他們送回到了荒原。
作者在第二部借兩個擺渡人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人生路上,只有那些心懷善念、堅強、勇敢、勇于承擔(dān)的人,才能得到愛的滋養(yǎng),才能獲取前進的動力,才能真正左右自己的命運。
書的封面有一個疑問: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讀完整部小說后,個人感覺作者在第二部對擺渡人有了進一步深刻的解讀,那就是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故事的結(jié)尾,迪倫和崔斯坦甜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相信經(jīng)過這種種劫難和考驗,今后沒有任何事可以難倒他們。而蘇珊娜和杰克被審判官送回到真實的荒原,蘇珊娜覺得順著他們當(dāng)前的路穿越荒原是不可能的。看到這里我不由得為蘇珊娜和杰克感到遺憾和擔(dān)心。雖然蘇珊娜為了一己私欲把杰克引入歧途,但最后她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還是希望她和杰克可以順利穿越荒原。最終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就讓我們在第三部尋找答案吧。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六
穿過兵荒馬亂,跨越千山萬水,我如約而至,死亡也無法讓我們分開。
迪倫來到了她的內(nèi)心荒原,荒原的山丘上坐著一個等她的少年。少年叫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沒錯,迪倫死了,死于一場事故。
荒原是死者內(nèi)心的世界,因為迪倫內(nèi)心缺愛,所以荒原真的就只是荒原。擺渡人的使命是讓靈魂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抵達安全的棲息地。所以他們會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xiàn)在每個靈魂面前,并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初次見面,迪倫于崔斯坦而言不過是千萬靈魂中的一員。
直到崔斯坦的出現(xiàn),迪倫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死亡。與其他亡靈不同,她沒有痛苦沒有哀嚎,欣然接受了這個事實。
崔斯坦擺渡過很多人的靈魂,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原來的樣子,他的存在,只是因為靈魂的需要,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只是一只無處可去的孤獨靈魂。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直到迪倫的出現(xiàn),才讓崔斯坦那波瀾不驚的內(nèi)心泛起點點漣漪。
在充滿恐慌的荒野中,崔斯坦一次又一次的從惡魔爪下救出被困的迪倫。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正義、溫暖的少年總是毫無抵抗力,崔斯坦溫馨的話語,讓她在充滿厲鬼的荒野中充滿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只要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于崔斯坦而言,迪倫又何嘗不是特別的呢?女孩的純潔、善良像光一樣照亮他近百年來毫無生機的內(nèi)心。愛情正在這片凄涼、恐怖的荒野上悄悄綻放。
但凡是路就總有終點,另一個世界雖好,但沒有了崔斯坦的彼岸,再安逸也無法讓迪倫駐足。她寧愿在荒原中和他一起飄蕩,哪怕生命會終止于厲鬼的口下。
她要回去,他的崔斯坦需要她,她不要讓他再一個人孤獨,她要做他的擺渡人!
愛上一個人,心便有了棲息的地方,即使知道回去的路有多艱難,這一次,她也要義無反顧。沒有任何一個靈魂這樣做過,她的勇敢讓我震撼。木心說: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跨過所有的障礙,有情人終于相遇,愛讓他們回到了原點。
她說:"原來你在這兒。"
他說:"我在這里。"
如果我真的存在,只是因為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七
《擺渡人》這是一個關(guān)于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是一個關(guān)于靈魂擺渡的故事,是一個關(guān)于生存和愛情的故事。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的心靈治愈系小說,對待這一類書,我一直都是懵懵懂懂的,因為它們太多晦澀難解,與眾不同,甚至讓我對它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看法。
這本書講了一位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和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xué)校經(jīng)常受到同學(xué)們的捉弄,唯一的好朋友也轉(zhuǎn)學(xué)。這一切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而在路上卻出現(xiàn)了交通事故,等她爬出火車的殘骸之后,驚恐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這時,迪倫看到不遠處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xiàn)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路人,他就是迪倫的擺渡人。然而,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fā)生了無法預(yù)料的轉(zhuǎn)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倫在那位男孩——崔斯坦的指引下,依靠堅持不懈的精神打破重重困難。崔斯坦相當(dāng)于迪倫的防御罩,要時刻保護她的安全,防止她被惡魔捉去。有一次,崔斯坦為了讓迪倫安全回到安全屋,被惡魔捉去折磨。迪倫在安全屋里透過窗子目睹了一切。她呆在安全屋中,不停地哭泣著,希望崔斯坦可以回來。到了第三天,迪倫想:不行!我不能坐等崔斯坦回來,我要自己走,走到下一個安全屋。開始,我不相信迪倫能走到下一個安全屋,但是,她靠著自己的勇氣和毅力,她做到了。這個段落,我看得膽戰(zhàn)心驚。想:如果這是現(xiàn)實,那該多么恐怖??!
看完整本書,我看到了一位自卑、膽小、軟弱的女孩,破繭成蝶,變得勇敢而堅強。不知為什么,我看完這本書,心里五味雜陳。說是感動,也不全是;說是心里治愈,有點接近。我從中明白:在現(xiàn)實中沒有擺渡人,擺渡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地拯救自己,擺渡自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而生活最終帶我們?nèi)ネ翁?,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稳[渡。只要自己足夠勇敢、堅強,并堅持不懈地努力,你的思想和覺知就會帶著你走向每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八
因為封面的導(dǎo)語,一個很普通卻有感染力的句子——“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我看了英國作家克萊爾 麥克福爾的奇幻小說《擺渡人》。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坐火車去見素未蒙面的生父時,遭遇車禍。當(dāng)她爬出殘骸,遇見名叫崔斯坦的神秘男孩,并跟隨其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這本書一開始就講述了生與死,和作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愛。
單親女孩迪倫在一個黑漆漆的隧道里,發(fā)生了車禍,當(dāng)她從隧道里爬出來時,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寂靜無人。她不知道這次車禍,只有她一人遇難了。此時,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并告訴她死亡了,而且要在白天穿越這片荒原,夜里只能呆在荒原的安全屋里,避免被幻象惡魔吞噬,直到到達另一邊的極樂凈土。
每一天,迪倫都在崔斯坦的幫助下,白天努力抵達下一個安全屋,黑夜在安全屋里擺脫惡魔的糾纏,向極樂世界出發(fā)。就像人生有個遠大的終極目標,路途是孤獨,甚至是茫茫前路望不到盡頭的迷茫,甚至在樹立無數(shù)個小目標,慢慢向它靠近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就像書中的魔鬼一樣,妄想把你吞噬,從此止步在荒原的安全屋旁,堅守內(nèi)心才能抵制誘惑。
迪倫無疑是幸運的,她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安全來到了極樂世界,與死去的家人團聚。但我覺得更幸運的是,她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愛是他們互相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lǐng)崔斯坦走向了新生。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在荒原里擺渡了無數(shù)人,完美完成了他擺渡人的職責(zé)和任務(wù),但在歲月的長河里逐漸麻木,迪倫讓他重新充滿了感情,仿佛枯枝抽發(fā)新芽。甚至在最后她為了感情不懼危險,勇敢折返荒原,帶領(lǐng)崔斯坦重返人間。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穿越生和死,它使膽小懦弱的迪倫強大,使虛無的崔斯坦獲得新生。仿佛回應(yīng)了封面的導(dǎo)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這本書因為是中文譯本,整書描述簡潔,被崔斯坦和迪倫的愛與勇氣所感染,看完有種淡淡的溫暖。反思自己在這復(fù)刻的生活里,是否會有勇氣像迪倫那樣折返那片可怕的荒原?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九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氣看完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
一本寓喻濃厚的英國小說,寫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的中學(xué)女教師——麥克福爾。在小說里,我們看到孤獨、愛、磨難、勇氣、救贖、回歸、家園等多層面敘述的脈絡(luò)。
可以把它看成愛情故事,但讀者似乎更愿意把它當(dāng)作內(nèi)省、發(fā)現(xiàn)、強大、自救和他救的心靈成長和靈魂救贖的小說。如果把小說主人公15歲女孩迪倫所穿越的荒原看作是人生必經(jīng)的困頓、惶恐、黑暗、苦難,那么這就是本勵志小說。
文中一句話,相信會打動一些讀者,因為它已打動了我?!拔乙龑?dǎo)靈魂穿過荒野……”
總有一片荒原要獨自穿過。就像每人要從母親溫暖的子宮穿過黑暗陰道,才能來到人世。這一出生的過程,象征著人之靈魂的發(fā)現(xiàn)和拯救亦是如此。我們從懵懂無知,到洞徹世事,最后與塵世與自己和解,需要穿過多少荒原,甚至獨自穿過沒有星辰做指引的荒原,才能看懂自己?看清洪荒?
在苦難中,在跋涉中,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力量的成長,發(fā)現(xiàn)對自己的愛,發(fā)現(xiàn)對他人的愛。等無數(shù)時間之沙從指縫溜走,等走過片片荒原,我們終于成長為人,一個擁有獨立而自由意志的大寫的人,才可以說:我來過,我見過,我征服過!
如果在穿越中,不能挖掘足夠的力量和愛,易被荒原淹沒,成為荒原中飄蕩孤苦的魔鬼,以吞噬每個新跋涉者為生。一如《呼嘯山莊》中的孤兒希斯克利夫,從愛出發(fā),但被世俗等級的荒原摧毀了他的愛及他本人,由愛轉(zhuǎn)恨,希斯克利夫成了荒原上的惡魔,一個復(fù)仇者。文中的每個人,都是悲劇的主角,所有的愛、恨,最后化作英格蘭北部高地呼嘯的長風(fēng),掠過孤寂的墳頭,掠過茫茫的荒原。
“未曾長夜痛哭者,不足以語人生”。19世紀的浪漫詩人拜倫告訴我們,苦難是人之必經(jīng)之路。但更重要的,從苦難中汲取生活的真諦,然后帶著愛,穿過荒原。
我們都是荒原上的露珠,向死而生,轉(zhuǎn)瞬即逝,在被烈日蒸發(fā)前,閃爍一點亮的光。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
《擺渡人》這本書講的故事線很簡單,15歲女孩迪倫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旅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繼而開啟一段靈魂之旅。在這不可思議的旅程中,迪倫和她的靈魂擺渡人經(jīng)歷一系列考驗,最終成為彼此的擺渡人,這本書圍繞的就是這段靈魂之旅。
文筆簡潔且又細膩,故事節(jié)奏、情境主次敘述的張弛有度,很容易把讀者帶入進去??赐赀@本書的整體感悟,渡人亦是渡己,相信“相信”的力量。故事往往源于生活,無論這個故事是什么。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角色附加的“使命”,日復(fù)一日書寫自己的生命之書。靈魂就如真我,當(dāng)靈魂不再受身體的約束,逃離生活的維度,擺脫各種角色,那就是原本的你。原本的你進入另一個維度的世界,你會怎么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呢?論過往,如何面對身體與靈魂二者的分離?論現(xiàn)在如何面對靈魂接下來的經(jīng)歷?
恐懼?崩潰?焦慮?平靜?解脫?無所謂,換而言之面對生活,你如何與自己相處?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什么?你如何與自己相處,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渡己”的過程。就如迪倫穿越荒原,遇到種種困境,她有她自己獨立的思考,種種心理活動之后觸發(fā)的行為,行為所帶來的結(jié)果。她好奇,會質(zhì)疑,會自我鼓勵,敢于打破規(guī)則,達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迪倫的擺渡人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不滿現(xiàn)狀但安于現(xiàn)狀,直到迪倫的出現(xiàn)并在她的鼓舞下開始探索新的可能,然后遇到新的自己。
你對生活的態(tài)度,積極或消極?樂觀或悲觀?勇敢或逃避等等。不同的態(tài)度會影響著你的人生軌跡。至少在這本書中,我看到迪倫的靈魂屬于樂觀派,很堅韌,她用“相信”的力量,做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最后她的靈魂找到她的身體,她蘇醒了。每個人眼中都有一扇窗,是別人無法觸達的窗。
讀《擺渡人》這本書時,我總是好奇地想象著,夜幕降臨崔斯坦每每佇立在安全屋窗前看些什么,想些什么。雖然書中后面章節(jié)有提到荒原的本質(zhì),我似乎能想象到他看到些什么,但是終究無法確定自己的想象對不對,尤其是他內(nèi)心的活動無法證實。這很迷人,但同時又很畏懼。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一
寒假里,我讀了《擺渡人》這本書,最感動我的是主人公迪倫那堅定的信念。
當(dāng)?shù)蟼悰Q定重回過去,穿越荒原,尋找真相時,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了。要知道,如果她的內(nèi)心不夠堅定,稍有動搖猶豫,那穿越的門就無法再次開啟。可是迪倫經(jīng)受住了環(huán)境、他人和自己意志的考驗,成功重新打開了回歸之門。她打開的何止是出口,而是能重新恢復(fù)日常生活的愛的大門。
只有懷著堅定的愛和努力的信念,才能完成這神奇的驚人之舉。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會。
也是這個假期,外婆收拾家中舊物,好幾幅繡品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大幅的牡丹盛開在布面上,張揚奔放,如在風(fēng)中爛漫盛放;那金魚們眼神靈動,輕擺著華麗的尾巴,自得其樂;還有繡了毛主席的詩詞書法的,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一樣的。我追問外婆怎么繡的這么好呢?她笑道,年輕時喜歡,感興趣唄。
好,我也來試試。找了個簡單的花樣,描到一塊布上,穿針引線,我興致勃勃開始了。初期還好,但沒過了多久,我就有些乏了,針腳也馬虎了,歪歪斜斜起來。媽伸過頭來:“我們說你沒耐性,你倒繡起花來了?嗯,這花怎么像貓抓過的?”“不許你看!”我趕緊躲到房間里了。看到桌旁的《擺渡人》,想起迪倫的堅定的心,我想著繡花這點小事算什么。我定定神,平心靜氣的重畫了圖樣,重新一針一線耐心繡起來。幾天以后,一朵小小的樸素的花朵終于完工了,雖然簡單,可是很工整哦。
這日常的小事我居然也從書籍中得到了力量,讓我知道自我鼓勵和自我控制的重要。
書籍真是寶庫啊。知識、傳統(tǒng)、風(fēng)土人情、情懷、信念都蘊含其中。每個人去讀同樣的書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古人有為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封妻蔭子而讀書的,但是中國文人的傳統(tǒng)是為經(jīng)天緯地、效忠國家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在年輕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這些數(shù)碼時代的孩子可以從紙質(zhì)的以及電子的出版物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前所未有的大的容量,我們應(yīng)從中學(xué)到正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書是前人總結(jié)的精華,讓信念打開我們心中的門,做自在的自己,翱翔在時代的天空。
擺渡人讀后感300字篇十二
今晚終于把這本書看完,心里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愛情。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書中一開場展現(xiàn)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xué)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曾經(jīng)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后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fā)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xué)類的書,是的,出現(xiàn)了人死亡后的靈魂。
雖熱主人公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漆黑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去,掙扎著爬出列車,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lǐng)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lǐng)著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著女孩各種問題,不愿直接告訴女孩已經(jīng)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fā)現(xiàn)身體奇怪的表現(xiàn),逐漸接受了肉體已經(jīng)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guān)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nèi)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dāng)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后,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回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zhàn)勝恐懼。曾經(jīng)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xiàn)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為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愿望,迸發(fā)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jīng)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xiàn)場,然后奇跡發(fā)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愿以償?shù)纳钤谝黄稹?BR>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歷經(jīng)一場關(guān)于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著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著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如果說擺渡人引領(lǐng)了女孩的靈魂,那么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