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語言朱家故事教案(三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語言朱家故事教案篇一
    1.觀察畫面,捕捉細節(jié),大膽推測和表達故事內容。
    2.懂得家中事情要共同分擔。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1.ppt(演示文稿),繪本圖片,黑板,小鈴。
    2.人手一本《朱家故事》繪本,用長尾夾夾住繪本的后半部分。
    一、閱讀封面,探究朱家故事興趣
    1.回顧拍全家福的經(jīng)驗。
    師:你們拍過全家福嗎?心情怎么樣,表情是怎樣的?
    2.發(fā)現(xiàn)朱家全家福的與眾不同。
    師:照片上分別是朱先生、朱太太和兩個孩子。你覺得這張全家福怎么樣?(出示ppt畫面,引導幼兒觀察人物表情、動作的不同尋常。)
    小結:朱家所有重量都壓在朱太太一人身上,朱太太心情一點也不好。一起看《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二、朱太太不快樂的原因
    1.幼兒閱讀前半部,尋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朱家父子在做什么,朱太太又在做什么。)
    2.分類梳理朱家父子和朱太太所做的事情。
    師:朱太太為什么心情不好?這一家人都在做什么呢?從第幾頁發(fā)現(xiàn)的?
    小結:全家人的事情都由朱太太一人做,朱家父子從不分擔,難怪朱太太悶悶不樂。
    三、感受朱太太離開家后朱家的變化
    1.朱太太離開的原因。
    師:有一天,朱先生和孩子像平時一樣打開家門,可是沒有人迎接他們,家里靜悄悄的。壁爐上留著一封信,寫著“你們是豬”……
    師:朱太太為什么說朱家父子是豬?
    小結:朱太太覺得朱家父子三人太懶惰了,跟豬一樣,所以離家。
    2.沒有朱太太的朱家生活。
    師:朱太太離開家后有人做家務嗎?有什么變化?打開長尾夾閱后半部,找找朱太太離開后朱家的變化。
    (幼兒自由閱讀圖書第15頁。)
    3.感受朱家的變化。
    師:朱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人物有變化嗎?環(huán)境呢?為什么畫家要把這些全都畫成豬的樣子?
    小結:朱太太離開家后,家里又臟又亂,就跟“豬”的家一樣。
    4.體會“共同承擔”的意義。
    師:他們最希望誰回來?為留住朱太太,父子三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完整欣賞,懂得共同承擔的道理
    1.完整欣賞故事。
    (幼兒邊看ppt邊聽教師講述故事。)
    師:父子三人共同承擔家務,表情怎么?朱太太現(xiàn)在心情怎樣?
    小結:全家人共同承擔,才能幸福快樂!你喜歡現(xiàn)在的朱家嗎?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表達“我也會分擔”。
    師:你們家里的家務都是誰做?你會幫爸爸媽媽分擔哪些事情?
    小結:全家人一起分擔家務是幸??鞓返摹?BR>    大班幼兒讀圖是從畫面關注本質,所以提問更要精準、巧妙,且直指目標。
    1.有理有據(jù)地推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關注圖片,并停下來分析,理解畫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種關系。幼兒能根據(jù)畫面背景推測角色的關系,能根據(jù)角色動作、神態(tài)推測角色的心理,能隨著畫面推測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幼兒的推測變得有理有據(jù)了。
    2.自信大膽地表達。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教師的提問要精巧,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都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回應的內容或概括、提升、總結,或質疑。這對幼兒是肯定和鼓勵,使幼兒的表達更自信大膽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幫助幼兒真正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因為只有幼兒自己觀察圖片、理解圖片,才能真正領會圖片的意義,從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
    繪本中處處充滿著機智以及視覺上的幽默,他們完全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體會,并能充分享受到類似于偵探游戲的樂趣,挖掘出許許多多隱藏在畫面中,不合理卻饒有興味的細節(jié)?;顒硬粌H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視覺笑話上,教師的用心是要藉此引發(fā)孩子去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家務事要共同分擔,愿意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語言朱家故事教案篇二
    中國大部分的兒童在傳統(tǒng)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式的家庭分工氛圍中成長,孩子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做家務是媽媽的事。媽媽的勤勞是孩子們贊美的資本,也是培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溫床。然而,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朱家故事》,以其幽默詼諧的特有方式,化繁為簡的睿智獨到,輕松地引導孩子們了解家庭瑣事的分工與分擔。家庭的和睦、快樂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擔,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
    在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表達等能力的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面前,繪本中處處充滿著機智以及視覺上的幽默,他們完全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體會,并能充分享受到類似于偵探游戲的樂趣,挖掘出許許多多隱藏在畫面中,不合理卻饒有興味的細節(jié)?;顒硬粌H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視覺笑話上,教師的用心是要藉此引發(fā)孩子去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幼兒建立“家事不是媽媽的天職,家事是家中每一份子的責任,應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觀念,由此產(chǎn)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意愿。
    1.學習細致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能根據(jù)畫面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講述朱家發(fā)生的事情。
    3.知道家務事要共同分擔,愿意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朱家故事》ppt。
    2.背景音樂。
    一、觀察封面,設疑導入。
    瞧,這是一家人,他們都姓朱,這是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叫西蒙,一個叫帕克??戳诉@張圖片,你有什么想法?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我們一起聽《朱家故事》。
    (評析:直奔主題,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畫的是媽媽背著爸爸及兩個孩子的畫面,畫者在此隱喻全家人把重擔都壓在媽媽的身上,其他人的臉上都露出笑容,唯有媽媽彎著腰,沒有一絲笑容,墻紙上的圖案也由花朵變成了豬頭?!澳阌惺裁聪敕ā币l(fā)幼兒思考,并設下疑問“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引起幼兒探秘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
    (一)教師講述故事前段,感受朱先生、兒子與朱太太在家庭中的強烈對比,體驗朱太太的辛苦。
    1.簡述朱先生、兒子們早餐時、晚餐后的狀態(tài),分別學說他們的話。
    ①早餐時朱先生是怎樣說的,口氣怎么樣?
    ②晚餐后朱先生是怎么做的?學一學動作。
    ③西蒙、帕克又是怎樣說怎么做的?
    (評析:在學說、學做的過程中,感受朱先生、兒子們的自私和懶惰,在語言的反復中,體驗朱先生、兒子們已經(jīng)對這樣的使喚習以為常。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說說、做做,使活動有趣又生動。)
    2.詳述朱太太早餐后、晚餐后的狀態(tài),嘗試使用連貫詞語講述。
    ①早餐后朱太太在做什么?
    ②傍晚朱太太又做了哪些事?
    (評析:圍繞畫面,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連貫的詞語講述出來,既有效鍛煉了幼兒有序、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又充分讓幼兒感受到了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3.互動小結。突出朱先生、兒子們的懶惰、自私和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①師:時間很晚了,媽媽還要做這么多的事情。聽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
    ②師小結:朱先生和孩子們真自私,真懶惰,所有家務都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媽媽太累了,媽媽真辛苦。
    (評析:對比明顯,感受深刻,理解直觀,小結水到渠成。)
    (二)教師講述故事中段,理解朱太太留信出走的經(jīng)過及走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1.師幼共同表述朱太太的信。這封信是誰寫的?信上的豬指的是誰?
    2.觀察圖片,大膽細致講述朱太太離家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①朱太太走后,家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看一看,說一說。
    ②教師完整講述4幅圖片。
    3.討論體驗朱先生和孩子們的糟糕心情。
    ①朱先生和他的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
    ②現(xiàn)在你們知道朱太太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評析:先猜后揭秘,先自由說,后教師說,無不體現(xiàn)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給予幼兒自主觀察、思考、嘗試、發(fā)現(xiàn)、表達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沉重的家務、離家出走的媽媽、過得一塌糊涂的日子……心情沉重了。)
    4.師幼互動,求媽媽回來。
    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師幼互動,一起求媽媽回來。
    (評析:承上啟下“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我愛你,媽媽!”“媽媽,我們一起做家務?!薄拔覀兿劝鸭依镎砗谩!薄那獒尫帕恕?
    (三)幼兒講述故事后段,懂得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活是一件快樂的事。
    1.朱太太終于回來了,朱先生和孩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是怎么做的?
    2.朱太太這時候的表情是怎樣的?
    3.你們家里誰做家務?你會做些什么?
    4.教師小結: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們也要幫他們做些事情,一家人一起動手做家務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評析:通過觀察畫面,講述故事內容,結合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懂得:家務事要大家分著做,一家人才會更加的相親相愛……心情快樂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結束部分。
    1.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2.結束語:今天的故事發(fā)生在朱家,其實每家都有有趣的故事,李家故事,王家故事,張家故事……我們回家后也去講一講吧!
    反思《朱家故事》的成功教學,我發(fā)現(xiàn)教學的成功在于教師教學策略的正確運用:
    1.精準研讀。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教師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在開展《朱家故事》教學前,我反復仔細研讀繪本,挖掘故事中教育價值,研究繪本中的每一張圖片,力求在精準研讀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目標及活動方案。
    2.精心呈圖。繪本中的圖片是關鍵,有的圖片需要幼兒細致觀察,有的圖片只需幼兒瀏覽畫面,有的是單圖呈現(xiàn),有的則是多圖呈現(xiàn)。
    3.精巧提問。大班幼兒讀圖是從畫面關注本質,所以提問更要精準、巧妙,且直指目標。如開放式的提問有“看了這張照片,你有什么想法?”適時的追問有“信上的豬指的是誰?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教師做到了以上三點,才能促進幼兒以下三方面的發(fā)展。
    1.有理有據(jù)地推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關注圖片,并停下來分析,理解畫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種關系。幼兒能根據(jù)畫面背景推測角色的關系,能根據(jù)角色動作、神態(tài)推測角色的心理,能隨著畫面推測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幼兒的推測變得有理有據(jù)了。
    2.自信大膽地表達。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教師的提問要精巧,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都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回應的內容或概括、提升、總結,或質疑。這對幼兒是肯定和鼓勵,使幼兒的表達更自信大膽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幫助幼兒真正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因為只有幼兒自己觀察圖片、理解圖片,才能真正領會圖片的.意義,從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
    大班語言朱家故事教案篇三
    一、活動要求
    1、分段閱讀繪本,理解朱太太離家的原因以及家庭生活前后的巨大變化,知道體恤家人、照顧家人
    2、仔細觀察畫面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并根據(jù)線索合理猜測角色的心理活動和語言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閱讀提示卡
    繪本ppt 、角色心理變化記錄板
    三、活動過程:
    1、讀封面
    ——朱先生家有哪些人?
    ——朱太太看上去是一位怎樣的太太
    過渡:朱先生一家生活的幸福嗎,讓我們一同打開書看看關于朱家的故事
    2、讀情節(jié)
    ●共同閱讀
    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至朱太太離家前
    ——朱先生家每個人都生活的幸福嗎?為什么
    ——朱太太每天要做哪些事?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呢?
    ——朱太太忙碌一天回到屋子里,看到了什么?她會怎么想
    過渡:就這樣,每天朱太太都忙碌著,直到有一天,朱家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你能看懂朱太太留下的字條嗎?
    ——豬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為什么朱太太說他們都是豬呢?
    ——你猜朱太太離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朱太太離開了家,朱家變得怎樣了
    ——你覺得這會兒朱太太會在干什么?
    ——他們生活的幸福嗎?
    過渡:怎樣才能讓這一家子每個人都能幸福呢?有沒有好辦法
    ●獨立閱讀
    ——看看,朱太太回來了嗎?哪一頁告訴你朱太太回來了
    ——想想該怎么說才能讓朱太太留下呢?
    ——朱家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聽老師講述故事第三段,聽聽他們各自都做了什么
    :只有當家里所有的事情大家都分擔著做,你體諒我,我?guī)椭?,家里每個人才會生活的很幸福
    3、讀生活
    ——你們家誰最辛苦?你覺得你能幫他做些什么呢?
    :去試試吧,讓愛你的家人感到幸福,那一刻你也會非常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