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大全(18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jié)合。編寫教案時要關注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在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學生的學習風格,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教學目的。
    1.了解東南亞的居民構(gòu)成、宗教信仰、及該地區(qū)華人的一般情況,掌握東南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礦產(chǎn)及分布,了解東南亞的經(jīng)濟特點。
    2.通過分析東南亞成為世界最大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綜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華僑對東南亞經(jīng)濟開發(fā)所作出的貢獻,加深中國人民與這些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及礦產(chǎn)。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jié)合。
    教學用具。
    《東南亞地形圖》、《東南亞物產(chǎn)圖》、熱帶經(jīng)濟作物圖片。
    教學提綱。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樣。
    3.華人與華僑聚居。
    二、經(jīng)濟狀況。
    1.世界最大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
    2.主要的礦產(chǎn)。
    3.以初級產(chǎn)品輸出為主的經(jīng)濟。
    三、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為什么說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南亞的地形、氣候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一、課時:
    第1課時(共2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識記東南亞的范圍和國家,聯(lián)系兩大洋和兩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3、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4、熱帶氣候?qū)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5、會讀東南亞政區(qū)圖、地形圖、馬六甲海峽圖。
    6、會利用東南亞地圖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判斷的能力。
    7、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熱帶氣候的比較及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四、教具:
    東南亞政地形圖、亞洲氣候圖、東南亞國家主要農(nóng)作物分布圖和投影儀、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日本知識。
    1、在日本地圖上指出四大島。
    2、說出日本的'特點。
    (1)多火山、地震。dd為什么?(提問學生)。
    (2)發(fā)達的經(jīng)濟dd為什么?(提問學生)。
    (3)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dd原因是什么?(提問學生)。
    (4)日本的文化特點ddd東西方兼容。
    (二)十字路口的位置。
    1、讀圖7.17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和圖7.18東南亞的地形。
    (1)完成p28活動1。
    (2)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
    (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兩洲和哪兩洋。
    (4)引入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完成活動2。
    2、同學們交流各自對東南亞的情況了解。
    通過網(wǎng)上收集的資料,每組叫一位同學讀出自己收集的資料。
    (三)熱帶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從與我國南方有很多相似,引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1)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說明原因。
    (2)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chǎn)基地之一,讀圖7.22東南亞國家主要農(nóng)作物分布。
    說出有哪些農(nóng)作物與其分布。
    (3)/article/總結(jié)出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chǎn)地。
    (4)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ddd濕熱的氣候,引入熱帶氣候。
    (5)完成p30活動1,2(教師逐步指導)。
    (6)課件演示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的天氣過程。
    (四)小結(jié)。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最低的地區(qū),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qū)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氣候,并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qū)與其他區(qū)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gòu)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wěn)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兩個亞區(qū)。
    半球劃分:位于東半球,跨南北半球。連接亞洲、大洋洲。
    海陸位置:亞洲東南部、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南鄰大洋洲,北鄰中國,印度。
    氣候分布。
    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nóng)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qū)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農(nóng)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東南亞具有茂密的原始叢林、美麗的熱帶海濱、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風土人情,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業(yè)已成為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重要產(chǎn)業(yè)。
    北緯十度至南緯十度為熱帶雨林氣候;北緯十度至北緯二十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中南半島北部有小面積的高山高原氣候。
    馬六甲海峽的位置與作用。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而間接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它因臨近馬來半島上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
    馬六甲海峽是一條西北自東南向的狹長水道,長1080千米,如果包括東部出口處的新加坡海峽,則全長1185千米。海峽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處寬370千米,東南部較窄,并分布有很多小島,最窄處僅37千米。海峽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約25-150米,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可供20萬噸級的船舶出入。由于馬六甲海峽地處赤道附近,風力微弱,峽道內(nèi)總是風平浪靜,再加上完善的航標系統(tǒng),行船十分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中東(西亞)及南亞地區(qū)通往東亞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據(jù)統(tǒng)計,每年通過海峽的船只約5萬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過海峽,使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是東南亞聯(lián)系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的必經(jīng)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稱由于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qū)進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輸送,海峽又被視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由于海峽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經(jīng)濟價值,從16世紀起,先后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日本占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馬六甲海峽才歸沿岸國家所有,20xx年,海峽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教學目的:
    1、東南亞的國家和范圍,聯(lián)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東南亞的地形、氣候和農(nóng)業(yè)。
    3、東南亞人口分布的特征,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東南亞的開發(fā)和繁榮作出的貢獻。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地形。
    3、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廣西出國旅游比較方便,緊鄰著廣西的'國家就有越南等。
    [提問]:它們大概位于中國的哪個方向?
    一個是半島,因為位于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沿邊界畫下來。
    熱帶。
    [活動]:請同學們在地圖上將主要的河流找出來,想想河流與山脈的分布有何特征?
    [聯(lián)想]:在河流與河流之間,多是山脈和高原,用我們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島的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思考]:這樣的地形條件有怎樣的好處?
    ——蘊藏豐富的水利資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中南半島上的國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動]:讀圖歸納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討論]火山給人類帶來哪些害和利?
    [活動]:下面請同學在空白圖上填出位于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1)與中國接壤的國家。
    (2)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3)著名的“新馬泰”旅游項目所指的國家。
    (4)獨立的國家。
    (5)其余的國家。
    [討論]人們?yōu)槭裁捶Q馬六甲海峽是溝通亞洲與大洋州、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
    [拓展]:我國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jīng)濟交流。
    [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東南亞地區(qū)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僅如此,直到今天,許多中國華人華僑都在為東南亞國家的發(fā)展積極努力著,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華人比較集中的國家,分別占到該國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亞曾經(jīng)發(fā)生反華暴力事件,對當?shù)氐娜A人華僑任意的屠殺,在國際上造成極壞的影響,使得他們紛紛撤回資金,重返祖國的懷抱。改革開放以后,華僑華人紛紛回國支援國家建設,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讀圖]:富饒的物產(chǎn)。
    [歸納]: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作物的生產(chǎn)基地之一。
    [補充資料]東盟。
    [課后練習]:
    1、收集關于東南亞國家的景觀資料,出一期《東南亞旅游景點介紹》小報;
    2、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進一步加強給桂林或廣西帶來哪些機遇?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說課內(nèi)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初中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東南亞》。
    一、說教材:
    教材從讀圖開始,首先讓學生看清半島,群島的'位置特點,為下面講述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特征打好基礎。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的狹長部分稱為馬來半島,馬來群島因在我國南面的海洋中,我國習慣上又稱之為南洋群島。課文中出現(xiàn)的地名較多,但都是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識。特別是把東南亞和剛學過的東亞的緯度位置進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得出東南亞的緯度主要在熱帶,為這里盛產(chǎn)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礎。
    關于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對河流的制約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資源豐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農(nóng)業(yè)發(fā)達,城鎮(zhèn)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島由于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們都愿意到這里耕種,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區(qū)。
    二、教學目標:
    本課我計劃用三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第二課時馬六甲海峽,第三課時富饒的物產(chǎn)和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今天,我要說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
    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通過7—9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xiāng)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1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2、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我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l、通過讀《東南亞位置圖》,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依據(jù)課標: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通過讀《東南亞地形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并通過分析對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點,說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點,對農(nóng)業(yè),人口分布,城市的影響。
    3、通過讀《東南亞氣候圖》了解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氣候的特征和分布。
    (依據(jù)課標:能初步說明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能力目標。
    4、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認識一個地區(qū)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人地關系相互作用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從綜合的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區(qū)內(nèi)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分析能力。(依據(jù)課標: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地形特征。
    2.熱帶氣候?qū)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學難點。
    中南半島及馬來群島地形的差異。
    教學工具:
    東南亞教學課件。
    三、教法建議。
    《地理課標》指出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我采用讀圖講解法和學習指導法結(jié)合起來授課,由于本節(jié)出現(xiàn)的地名較多,都需要落實,因此必須自始至終圍繞著讀圖,問圖,講解圖進行授課。
    四、說學法。
    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我在教學本課時,關注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并運用“看-說-悟”的學習方法,1、會讀東南亞位置圖、東南亞地形圖、東南亞氣候圖,會利用地圖來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會用比較的方法來分析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區(qū)內(nèi)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分析能力。
    五、說設計理念:
    1、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lián)系,強調(diào)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xiàn)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征的認識。
    2、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我將此理念充分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六、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講授研討新課】。
    (課件展示)引導學生確定東南亞的范圍:在地圖中確認東南亞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中南:位于中國之南而得名,北部與中國相連。
    南洋群島:我國有時稱南海為南洋,故習慣上常把馬來群島稱為南洋群島。
    (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設問:
    1中南半島上有哪些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湄南河、湄公河、紅河)。
    2這些河流大多數(shù)發(fā)源于哪里?(中國)。
    3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由北向南流。)為什么是這樣?(因為地勢北高南低。要求學生注意這是一幅分層設色地形圖,讀圖時注意海拔與圖像色彩變化的關系,在圖上自北向南顏色由深變淺,所以地勢由高到低)。
    4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山地。)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系?(山河相間。)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經(jīng)什么地形區(qū)?(平原)是怎樣形成的?(河流進入中下游后,流速趨緩,泥沙沉積,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5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快)為什么?(穿行于崇山峻嶺之中,落差大。)這里河流的什么資源豐富?(水力資源。)。
    引導學生得出中南半島上的山脈和河流分布的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為加深學生印象,可帶領他們用手作比喻:手掌代表中國西南部,手指代表中南半島上的高峻山脈,指間的縫隙代表幾條大河,并可引用革命老前輩陳毅同志1957年所作《贈緬甸友人》的詩句: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靠復水”,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從而說明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的特點。
    (課件展示)東南亞地形圖。
    引導學生觀察地圖,討論馬來群島的基本地形特征。
    設問:
    1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部位?(島嶼沿海地區(qū)。)。
    2這里的河流在長度和流速上會有什么特點?(短促流急。)。
    3馬來群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是因為,馬來群島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為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地殼不穩(wěn)定,常有火山活動和地震現(xiàn)象。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僅活火山就有70多座,因此有“火山國“的稱號。
    4火山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呢?(火山爆發(fā)時,灼熱的巖漿和碎石會摧毀圍的田園、建筑、道路和各種設施,給人民生命和財產(chǎn)造成巨大損失。如:1885年印尼松巴哇島上的坦博臘火山爆發(fā),歷經(jīng)3個月以上,其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萬枚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噴出了151.6立方千米的物質(zhì),將火山噴發(fā)地削低了1250米,形成了一個長11千米的火山口。從火山口流出的熔巖流,淹沒了大片地區(qū),最后注入大海。這次火山爆發(fā)中死亡的人數(shù)1.2萬。既然如此:為什么在印尼爪哇島有很多農(nóng)民冒險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種地呢?這是因為火山噴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在這里種田,莊稼長得特別好。而絕大多數(shù)火山爆發(fā)是百年不遇的事,只要掌握了其活動規(guī)律,還是可以趨利避害的。由此可見,我們看問題要采取“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既要看到它有害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有利的另一面。)。
    (課件展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圖。
    設問:
    1東南亞的緯度位置是怎樣的?(東南亞位于南緯10°和北緯25°。)。
    赤道橫穿哪些國家(印尼)?這說明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什么溫度帶?(熱帶)。
    2地處赤道附近的馬來群島大部分和馬來半島南部是什么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有什么特征?(終年高溫多雨。)。
    3離赤道較遠的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qū)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是什么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有什么特征?(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是怎樣形成的(每年11月-次年5月,盛行來自于亞洲內(nèi)陸的東北風,性質(zhì)干燥,降水偏少,成為旱季;6-10月,盛行來自于海洋的西南風,性質(zhì)濕潤,降水很多,為雨季。)。
    4東南亞兩種不同的熱帶氣候?qū)Ξ數(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什么影響?(請學生先自己所在地區(qū)氣候?qū)r(nóng)業(yè)耕作制度的影響,然后進行分析:熱帶雨林氣候區(qū),農(nóng)作物隨時可以播種,四季都有收獲;熱帶季風掉個區(qū),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總結(jié))。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二章了解地區(qū)。
    第一課時: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一、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二、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馬來群島:多火山。
    三、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氣候特征。
    1、中南半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2、馬來群島:大部分地區(qū)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02-2220:41東南亞教案按教材內(nèi)容和現(xiàn)在各學校大多每周2課時的工作量,分配為兩個課時,包括東南亞教案第一課時和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本篇為東南亞教案的第1課時,可能內(nèi)容分配不甚恰當,請各位初中地理老師在使用東南亞教案時,要適當調(diào)整內(nèi)容。東南亞教案遵循目前學校自學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理念,東南亞教案主要從導入課題、自主學習和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應用等方面設計,突出了學生自學、學生活動為主體。對東南亞教案中的設計僅作參考,請自行刪改。感謝初中地理老師對東南亞教案的使用,請各位地理教師對東南亞教案及本空間其他東南亞教案地理等有關內(nèi)容提出好的建議。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一、教案背景:
    本課教案是在預習課本并且在網(wǎng)上搜集了眾多資源,然后依據(jù)教學目標撰寫的。同時在上節(jié)課已經(jīng)為學生播放了關于東南亞的視頻短片。
    二、教學課題:東南亞第一節(jié)。
    三、教材分析:本節(jié)只是七年級地理下冊人教版第七章第二節(jié)內(nèi)容的第一節(jié)課的教案。東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一區(qū)域的學習結(jié)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qū)知識的掌握,還關系到學生今后區(qū)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節(jié)課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于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所以對本區(qū)域的學習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系到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及包括的國家,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東南亞氣候的一般特點。
    2.通過指導學生使用地圖,分析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東南亞的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教學難點:東南亞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教學用具:多媒體計算機課件。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提問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觀看了東南亞的視頻短片,大家還記得短片中的內(nèi)容分嗎?(請學生舉手回答)。
    生:東南亞包括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東南亞生產(chǎn)熱帶水果(教授新課):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棒,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東南亞。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師:用多媒體出示東南亞位置圖和東南亞政區(qū)圖。
    生:討論,找出東南亞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圖上找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并結(jié)合書上p28頁活動題找出東南亞主要的國家。
    師:出示馬六甲航線示意圖,引領學生理解東南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熱帶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師: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和《東南亞位置圖》。
    生:結(jié)合教師給出的地圖說出東南亞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中南半島大部分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師: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氣候會形成怎樣的農(nóng)業(yè),并通過讓學生回憶視頻內(nèi)容,直接了解東南亞主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并強調(diào)這一地區(qū)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農(nóng)產(chǎn)品種類。
    生:說出視頻中看到的農(nóng)作物,并根據(jù)自己的常識判斷氣候與農(nóng)業(yè)的關系,從而分析東南亞經(jīng)濟的特征。
    (讓學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認識氣候和農(nóng)業(yè)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師:請大家根據(jù)圖7.22填表。
    【課堂小結(jié)】: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知識體系,提醒學生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1.了解東南亞的居民構(gòu)成、宗教信仰、及該地區(qū)華人的一般情況,掌握東南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礦產(chǎn)及分布,了解東南亞的經(jīng)濟特點。
    2.通過分析東南亞成為世界最大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綜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華僑對東南亞經(jīng)濟開發(fā)所作出的貢獻,加深中國人民與這些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及礦產(chǎn)。
    教學方法。
    講述法與談話法相結(jié)合。
    教學用具。
    《東南亞地形圖》、《東南亞物產(chǎn)圖》、熱帶經(jīng)濟作物圖片。
    教學提綱。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樣。
    3.華人與華僑聚居。
    二、經(jīng)濟狀況。
    1.世界最大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
    2.主要的礦產(chǎn)。
    3.以初級產(chǎn)品輸出為主的經(jīng)濟。
    三、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為什么說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南亞的地形、氣候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引入新課我們在了解了東南亞的位置及自然條件的基礎上,再來看一下它的居民構(gòu)成和經(jīng)濟狀況。
    學習新教材。
    一、居民(板書)。
    [讀圖]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及《世界人種的分布圖》。
    [提問]東南亞人口分布特點及居民構(gòu)成情況?(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解]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qū)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達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島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馬來群島的一些大島上。其中印度尼西亞人口達1.7億多,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居民構(gòu)成絕大部分屬于黃色人種。
    1.人口稠密。
    [提問]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亞洲以哪幾種宗教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亞洲)。
    2.宗教信仰多樣。
    [教師講授]東南亞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說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如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柬埔寨國旗上的吳哥窟圖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為柬埔寨的象征。而泰國則規(guī)定佛教為國教,它深入到了泰國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家庭和個人。其次還包括印尼和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教,菲律賓的天主教等。
    3.華人與華僑聚居。
    [教師講授]東南亞地區(qū)還是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尤以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國也聚居了100萬以上的華人。其中新加坡華人占了全國人口的76%。
    [閱讀課文]指定學生朗讀“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一段。
    二、經(jīng)濟狀況(板書)。
    1.世界最大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
    [讀圖、提問]在東南亞主要農(nóng)產(chǎn)的分布圖上,找出主要熱帶經(jīng)濟作物及分布國家?(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尼拉麻――菲律賓,此外椰子、油棕、咖啡及幾乎遍布東南亞各國的水稻。)東南亞已成為世界最大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閱讀課文“讀一讀”。
    [提問]東南亞為什么能成為世界最大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和稻米產(chǎn)區(qū)?(東南亞發(fā)展熱帶經(jīng)濟作物條件優(yōu)越,不僅有高溫多雨的氣候,而且還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熱帶經(jīng)濟作物和水稻的生長。
    2.主要的礦產(chǎn)。
    [讀圖、提問]讀東南亞主要礦產(chǎn)分布圖回答,東南亞主要有哪些礦產(chǎn)?分布在哪些國家?(包括煤、石油、鐵、錫、銅等多種礦產(chǎn),尤以石油和錫最為著名。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尼和文萊,錫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
    [指導學生讀表]讀東南亞主要礦產(chǎn)表格。
    3.以初級產(chǎn)品輸出為主的經(jīng)濟。
    [閱讀思考]自學課文“以初級產(chǎn)品輸出為主的經(jīng)濟”一段,并思考問題:為什么說東南亞各國在國際貿(mào)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原因是什么?(一方面以較低價格出售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級產(chǎn)品,如天然橡膠、石油等。另一方面又以較高價格進口工業(yè)制成品。原因:東南亞各國均為發(fā)展中國家,過去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導致經(jīng)濟的畸形發(fā)展,工業(yè)發(fā)展水平較低。)現(xiàn)在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在利用本國優(yōu)勢,發(fā)展加工工業(yè),振興本國經(jīng)濟。
    復習鞏固幫助學生一起回憶所學內(nèi)容。
    布置作業(yè)在東南亞空白圖上,用不同符號填注東南亞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和礦產(chǎn)品。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hello,你們好呀,我就是亞洲六大地理分區(qū)的東南亞。告訴你,我可是很重要、很厲害的。
    顧名思義,我位于亞洲的東南部,處于熱帶。在我的身邊,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呢,同時也跨著大洋洲和亞洲。
    在我的身上,主要是熱帶雨林氣侯和熱帶手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由于我氣候濕熱,我身上的這些人就種植水視和一些熱帶經(jīng)濟作物,像天上的這些人就種植水稻和一些熱帶經(jīng)濟作物,像天然橡蕉、棕櫚、椰子、蕉麻等。過也使我成為了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產(chǎn)區(qū)。厲害吧。
    我的身體主要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我身上一共被分成了十一個國家,其中,有五個島國,五個海陸兼?zhèn)涞膰?,還有一個內(nèi)陸國,是老撾。
    我身上的中南半島地形為“山河相間,縱列分部?!钡貏萏卣魇潜备吣系?。由此,我身上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的有紅河、渭南河、湄公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
    我可是個適于旅游的地方,有很多著名景點: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等。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1、知識與技能方面: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情感,感受水的不同形態(tài)和對人的利弊關系,通過展開豐富的想象,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2、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直奔主題。
    1、直觀感受水變化的過程,教師導語: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奇妙的變化過程吧?。úシ艅赢嫞?。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深入了解水的多變性。
    教師導語:動畫片中的小旅行家來到了課文中,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一、二自然段,小水珠都變成什么。
    3、感悟水變成云,培養(yǎng)孩子想象能力。
    (1)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就像可愛的小水滴。小水滴小水滴,現(xiàn)在你們升到空中變成無數(shù)的小點兒,連成一片變成了云。我看到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云飄過來了,(ppt展示朝霞),早晨,我變成美麗的朝霞,晚上我是美麗的晚霞(ppt展示晚霞),晴天,我穿著白衣服(ppt展示白云),陰天,我穿著黑衣服(ppt展示烏云)。你們想穿什么衣服打扮自己呢?讀句子。
    花朵了,你的名字叫“雪”。
    出現(xiàn)的地方。
    (1)教師導語:小水滴,你們完成了這么多的變化,一定很累了吧?你們平常喜歡到什么地方休息一下?(生朗讀第三段,讀完指導,再讀)。
    (3)水給人類帶來了災害,這樣做好嗎?該怎樣做?閱讀拓展,寫話創(chuàng)作評互通。
    1、閱讀關于水的文章,拓充知識面。
    在我們資料城里還有許多快樂的小水滴,我們看看他跟大自然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學生按要求進入資料城自主學習。
    2、出示題目,明確打?qū)懸蟆?BR>    小水滴們,你的一天是怎么過呢?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你能仿照資料城的文章寫一寫嗎?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1、通過游戲串起,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認識他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能通過朗讀讀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來。
    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貼圖以及四個不同形態(tài)(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雨點圖,多媒體雨點動畫。
    兩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2個生字。
    3、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游戲串起、激發(fā)情趣。
    課件出示頑皮的小雨點從云上翻筋斗跳下來,并配音:“哈哈哈---,我們下來了!”師同時提問;“他們是誰呀?”學生在回答“雨點”的同時,屏幕上左右閃動“雨點”兩個字(出示題目)。師:“今天小雨點要和我們小朋友來玩捉迷藏,看哪些小朋友又聰明,又仔細,一會兒就把他們找出來了”屏幕上雨點消失,師“咦,他們藏到哪兒去了?”(引起懸念)。
    (二)激發(fā)情趣、復習生字。
    課件出示雨點從一堆生字球中探出頭來,并同時配音:“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快來找呀!”讓學生自讀課文,找找昨天認識的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請學生讀一讀,檢查上節(jié)課所識生字情況。
    2、打亂生字順序再請學生讀,檢查學生是否掌握牢固。
    3、課件出示詞語,檢查學生所識詞語情況。
    過渡:課件出示小雨點出現(xiàn)在屏幕上,并配音;“找得準,找得好!”(表揚激勵學生)然后,雨點娃娃從屏幕上消失。
    師:“小雨點又到哪兒去了?”
    (三)圖文結(jié)合,讀懂課文。
    課件出示雨點從語文書中探出頭,并配音:“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快來找呀!”(激起興趣、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檢查是否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請學生思考:“小雨點都躲到哪兒去了?”讀完后,請生回答,師相機貼出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圖。
    2、齊讀課文。在讀前,師出示四個不同形態(tài)(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的小雨點,請學生在讀時思考,一會兒請學生把他們分別送回四副圖中。
    3、請生貼四個雨點圖。師生一起評價是否貼對,在貼對的基礎上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4、理解(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四個詞語。為初步讀好課文打好基礎。例:
    (睡覺):師生可一起做做睡覺的動作,體會睡覺時的舒適可安適,并找出句子讀一讀。
    (散步):師可帶一個學生在教室散步,借學生之口,說出散步時很悠閑、自在。
    (奔跑、跳躍):學生通過看圖,結(jié)合不久前舉行的校運動會上學生奔跑、跳躍時的情景,自己做做動作,讀一讀。
    5、拋出問題,引起質(zhì)疑。師:“為什么雨點落進池塘里,說它在睡覺;雨點落進小溪里說它在散步;雨點落進江河里說它在奔跑;雨點落進海洋里說它在跳躍?”請同桌互相說,討論,再請學生匯報,師做出恰當?shù)狞c撥、評價。
    過渡:課件出示雨點跳出屏幕,并配音:“提峨的好,說得好”然后消失。師作出傾聽的動作:“剛才小雨點悄悄告訴我,這一次不告訴你們它藏在哪兒?只要你們把書讀好了,它們就會出來了!”
    (四)、創(chuàng)設情景、讀好課文。
    1、引導學生回憶平常是從哪幾方面讀好課文的。(讀準字音、有感情、有表情、加動作)。
    2、讓學生以上要求自由練習讀好課文。
    3、指名學生讀,并作出恰當?shù)狞c撥、評價,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4、師生互讀,使朗讀氣氛達到高潮。
    5、生背誦課文。
    過渡:課件出示雨點跳出屏幕,并配音:“讀得好,背得好,哈哈哈------我們出來了!”
    (五)、課間休息,音樂欣賞。
    播放《小雨沙沙》,學生唱一唱,跳一跳,放松休息休息。
    (六)、拓展練習,訓練口語。
    啟發(fā)學生看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圖后,想:“小雨點還會落到哪些地方?去干什么?”
    生發(fā)揮想象、暢所欲言。
    過渡:“小雨點可高興了,你們帶他們到了這么多地方去玩耍,它說如果你們能把這些生字寫好,它會更開心的!”
    (七)、讀寫結(jié)合、書寫生字。
    1、請生讀準“海”“洋”的字音。
    2、請身觀察兩個字的結(jié)構(gòu),以及在田字格中的擺法,并說一說。
    3、引導學生說出“?!薄把蟆眱蓚€字的偏旁為什么是三點水,加強學生對漢字造字規(guī)律的了解。
    4、描紅、臨寫;播放《漁舟唱晚》,讓學生在優(yōu)雅的氣氛中書寫生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化的,在教學中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與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本課時,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下雨的情境,讓學生轉(zhuǎn)換角色,進入雨點的世界。以童趣為本,朗讀為主,充分發(fā)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1、學生通過互動學習,能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2、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認識自然現(xiàn)象。
    3、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能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讀懂課文,認識雨點的動態(tài)變化。
    多媒體課件。
    一、激趣揭題:
    2、你們瞧:小雨點又沙沙地下起來了!多媒體歌曲多么歡快的小雨點,讓我們一起走進小雨點的世界。
    3、現(xiàn)在你就是可愛的小雨點,認真地讀讀課文,你想落進哪兒就落進哪兒。讀后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二、換位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同桌交流。
    2、集體對話交流:小雨點,你想落進哪兒?
    (學生選擇學習課文段落)。
    (一)生:我想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
    (1)為什么呢?(因為池塘里的水一動也不動,我來到這里,就想好好地睡一覺。)。
    (2)瞧,小雨點真的睡覺了。多媒體雨點落在池塘里。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
    老師真想來讀讀這句話(范讀)誰來試一試---評議(他讀得怎么樣?)小雨點睡著了,(“睡覺”閃爍變色)我們不要吵醒它,齊讀(邊讀邊做動作。)。
    (二)生:我想落進小溪里。
    (1)多媒體小溪流淌圖小雨點來到小溪你看到了什么?
    (3)你們看:多媒體雨點落在小溪里雨點真的在散步了!
    (4)指導朗讀: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
    誰想來讀一讀---評議(“散步”閃爍變色)賽讀---齊讀。
    (三)生:我想落進江河里。
    (2)瞧:多媒體雨點落在江河里小雨點呀小雨點,你要隨著江河水跑到哪里去呀?(學生發(fā)散思維訓練)。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
    難怪雨點跑得那么快!它的作用可真不小。誰會讀(指名讀)—評議—賽讀)(“奔跑”閃爍變色)師導:江河里的水流得很急,后浪推前浪,奔騰向前,真像在奔跑。多有力。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齊讀)。
    (四)生:我想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
    (3)指導朗讀: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躍。
    好快活呀!誰來讀?(指名讀)—評議:(跳躍)(“跳躍”閃爍變色)—賽讀。多神奇、多有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三、朗讀鞏固:
    讓我們再來回憶一下所到的地方。
    1、多媒體整個過程現(xiàn)在讓我們連起來向聽課老師介紹一下:(齊讀全文)。
    2、指名朗讀:你愿意問誰介紹就向誰介紹?(邊說邊演)。
    3、指導背誦:誰能不看書、不看圖就能把小雨點介紹出來?(指名邊背誦邊表演)。
    四、實踐拓展:
    瞧,小雨點多開心哪!
    1、也是可愛的小雨點,我喜歡落在柳條上,在柳條上蕩秋千。
    2、雨點,你還想落到哪兒去?(學生練習說話)。
    你們這些小雨沙沙沙沙下得真歡呀!多媒體歌曲(學生唱)。
    3、春天被你們裝扮得可漂亮了!你們瞧出示多媒體春景圖學生觀圖美嗎?剛才他們還在說悄悄話呢!說是感謝你們這群可愛的小雨點給他們帶來得生機。你們高興嗎?希望你們能為大自然作更大的貢獻。
    池塘圖 睡覺。
    江河圖 奔跑。
    海洋圖 跳躍。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學習目標:
    1、抓住關鍵詞,把握關鍵情節(jié),練習復述故事。(重點)
    2、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動物”母愛的贊美和對動物生命的敬重之情。(難點)
    3、品味文章運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濃重的詞匯所產(chǎn)生的表達效果。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在貓的故事演進的過程中,“我”對貓的態(tài)度有沒有變化?跳讀課文,請根據(jù)提示從文中找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提示“我”心理變化的關鍵詞句
    起初
    接著
    再是
    看到被吊的貓
    在貓的尾巴系上罐頭的惡作劇
    聽到屋頂上的罐頭聲
    看到書房窗紙被撕破下決心再捉到
    發(fā)現(xiàn)貓窩里的四只小貓
    對貓的母愛的贊美
    為驚擾了貓、使之離去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概括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嗎?
    ()--憎恨--()--痛恨--()--愧疚
    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 》,也運用了類似的方法,都是以
    為線索,都運用了 的寫法。
    2、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文中最觸動你的情節(jié)或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仿照例句,進行思考)。
    例1:最觸動我的情節(jié)是廚師設計抓貓.
    課文第二段第8行把廚師稱像軍事家一樣,為“足智多謀”“左道旁門”“殫智竭力”,像打仗一樣,把捉貓說成“諸事完備,靜待活捉”“無計可施”,平時做飯又叫“調(diào)和鼎鼐”,區(qū)區(qū)小事喊著“自告奮勇”,這些詞語把生活之事放大,大材小用,處處煞有介事,風趣油然而生,并以此充分顯示了作者對于廚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姿態(tài)和神情的調(diào)侃,對人類的批判,使文章充滿諧趣,幽默生動。
    例2:最觸動我的詞語是第一段的“如是者數(shù)日”,和第二段的“一之已甚豈可再乎”文中所述是一件小事,用近似口語表達,突然對這樁小事的結(jié)果用上了這些鄭重其事的文言色彩很濃的詞語,給人諧趣之感,幽默生動。
    3、集中注意力,在三分鐘內(nèi)默讀完全文,然后復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jié)最少,保留的重要詞語最多。(提示:抓住“我”對貓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和層次,把握好每一處的關鍵詞語。注意:復述不是全文照背)。
    三、交流展示(給自己一個機會,給自己一份自信,展示亮麗的你?。?BR>    四、盤點收獲(把你的一份快樂分給大家,我們就擁有七十五份快樂!)
    一般從內(nèi)容、寫法、感受等方面來談
    五、拓展延伸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大陸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嚴格限定每人每天飲用及日常的各種用水量不能超過三公斤,所有的用水均得依靠駐軍從非常遙遠的地方運來。在這種情況下,動物的悲慘處境是可想而知了。
    一天,一只老牛掙脫韁繩,闖到運水車必經(jīng)的公路上,這是沙漠里唯一的公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人們不知道老牛究竟怎么了。就在這個時候,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即沖向前,立在軍車前,軍車只好立刻緊急煞車停下來。老牛默默無語地望著軍車,駕駛員想盡了辦法,老牛就是不走開,即使連挪動半步都不肯。雙方僵持不下,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
    運水的士兵過去也曾遇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是從來都不會因此而造成塞車,但這次卻不同,后面被塞住的司機詛咒著、謾罵著,性急的司機試圖點火驅(qū)趕,但是老牛倔強如故,絲毫不為所動。此刻,牛的主人趕來,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這只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皮開肉綻,痛苦哀嚎著,但仍然不肯讓道。
    在北方呼嘯的寒風中,老牛凄厲的哀嚎聲顯得格外地悲凄,站在一旁的運水士兵和那些司機都忍不住地掉淚了。那個士兵終于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guī)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比缓笏麖能嚿先〕霭肱杷▌偤萌铮?,放到牛的面前??墒桥2]有喝,這太出人意外了!
    只見老牛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不一會兒工夫,從不遠的沙堆后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注視著貪婪的小牛喝完水,然后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它們眼中涌著熱淚,彼此舔著眼睛,靜靜地表達它們的愛。然后沒有等人趕它們,就自己離開了。
    閱讀后聯(lián)系本文,寫出自己的感受,150字左右。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通過重點詞句了解小貓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難點:體會“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fā)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看大屏幕,猜猜這則謎語:八字胡,往上翹,說起話來喵喵叫,光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學生猜出謎底:貓),隨機引出課題板書。
    二、復習回顧。
    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
    生回答。(師板書:貓的性格古怪小貓?zhí)詺猓?BR>    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過小貓?zhí)詺膺@一部分,這節(jié)課我們來看看貓的性格古怪這部分是怎么寫的。
    二、學習課文,體會古怪。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示貓古怪的重點詞語。
    2、提問:“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一句特殊在哪?(中心句)講解中心句的特點和作用。
    3、貓的古怪性格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
    (1)分析:老實。哪些詞表現(xiàn)出貓的“老實”?
    (2)分析:貪玩。講解關聯(lián)詞“任憑??也??”提問:“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到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反問)(3)分析:盡職。提問:“屏息凝視、非??不可”表現(xiàn)出貓的什么心理?(有決心)。
    (1)除了前面總結(jié)的這點,還有哪個方面體現(xiàn)出貓的性格古怪?快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交流總結(jié):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4)請學生模仿貓不同心情的叫聲。
    (4)總結(jié):貓的古怪性格表現(xiàn)在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第三個方面。
    (1)這一段描寫的貓的性格存在什么矛盾?(2)貓害怕時是什么樣子的?(3)總結(jié):貓既膽小又勇猛。
    4、全班一起總結(jié):貓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現(xiàn)在: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
    三、學習方法、體會情感。
    1、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具體事例描寫的方法)。
    2、作者對貓有怎樣的感情?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引導說出:人愛貓。(板書)。
    3、貓對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引導出:貓親人。(板書)。
    四、課堂小結(jié)。
    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的描寫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愛貓,貓親人”的氛圍。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借鑒這種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優(yōu)點:在本堂課上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收獲、疑問;自己體會老舍對貓的情感;以問題貫穿本課教學,學生在思考中理解文章重點。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在這些過程中,學生是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綻放精彩。
    不足之處:首先,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有些部分過渡語和接下來要講的內(nèi)容銜接不上。其次,時間安排不合理,有些較簡單的問題因為學生不能回答出來而耗時過長,導致后面的內(nèi)容講解不夠細致。最后,沒有對學情提前進行分析,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理解,導致簡單的問題變得復雜。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風格;2.概括文章主旨,說明其客觀意義3.學習本文用設喻的手法說明哲理的寫法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領悟莊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體現(xiàn)2.學習本文用設喻的手法說明哲理的寫法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分析法、討論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
    一.莊子簡介。
    莊子生活于亂世,雖然才華卓絕,也不斷有諸侯王請他做官,但他卻看透了當時那個污濁的社會,不肯求取功名利祿。雖迫于生計作過漆院小吏,但他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閑居獨處。然而在精神上他是富足的,他那種淡泊名利,超脫世俗,“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氣質(zhì)、風范為后人敬仰。
    二.文字疏通及翻譯1.通假字。
    不辯牛馬(辯,通“辨”)。
    涇流之大(涇,通“徑”)。
    拘于虛(虛,通“墟”)豪末(豪,通“毫”)。
    2.詞類活用。
    涇流之大(代詞,這樣)。
    仲尼之聞(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今吾睹子之難窮也(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不譯)4.文言句式。
    莫己若(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賓語前置,謂我,“之”幫助賓語提前)。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見?.于?.譯為:被??)。
    第一部分:通過河景與海景的對比,讓河伯自識其丑,以便順勢展開對“大理”的闡說。
    1.這里描寫了怎樣的河景和海景?2.河伯的神色心態(tài)有何變化?
    第二部分:通過海若的話,反復闡說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大理”,并對伯夷、仲尼的“自多”進行嘲笑。
    1、井蛙、夏蟲、曲士三個比喻說明什么?
    用井蛙“拘于虛”、夏蟲“篤于時”、曲士“束于教”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2、“吾在于天地之間??不死豪末之在于馬體乎”四個對比強烈的比喻說明什么?
    說明宇宙無限,認識無止境。
    貽笑大方——讓內(nèi)行見笑。
    望洋興嘆——本意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坐井觀天——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太倉稊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捉襟見肘、井底之蛙、朝三暮。
    四、東施效顰、相沫以濡等成語都出自《莊子》。
    3.莊子散文充滿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試以本文為例進行分析。
    a用虛構(gòu)的寓言故事、擬人化的形象描繪、比喻、對比的手法形象地講解玄妙的道理;
    b想象恢弘壯闊;
    c多排比、遞進、反詰句式,造成文章雄辯滔滔的氣勢。4.關于莊子對儒家學說的批判。
    由于莊子對當時社會極度不滿,而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又是當時社會的流行理念,所以莊子把批判的矛頭始終對準儒家。
    總體說來,孔孟注重人的社會性,注重社會功利,而且切實可行;老莊注重人的個體性,注重精神自由,而且虛無縹緲。兩者本質(zhì)不同。
    應當用多元分立,和而不同的思想方法來看待儒道兩種學說的紛爭,既看到它們對立、互相制約的一面,又看到它們相輔相成的一面,人有社會性,又有個體性,必須兼顧,不能偏廢。既然儒學注重社會功利,那就主要用它來治國平天下;既然莊子注重個體人生,那就主要用它來獲取個體精神自由,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事實上,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史,就是一個儒道兩家一主一副分工合作的歷史,這在陶淵明、李白、王維、蘇軾等人身上體現(xiàn)得十分清晰。
    五.作業(yè)。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課時目標:
    1、2、掌握品析精彩語句的一般方法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刻畫形象的作用,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法,并學會經(jīng)常自我反省,以便自我完善。課時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思想感情,思考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1、2、師生共同梳理文章脈絡。
    概括第三只貓的特點。(板書:丑貓懶貓憂郁的貓可憐的貓)。
    這第三只貓著實可憐,它來得可憐,活得可憐,死得更可憐。如今這只貓還被牽扯到一樁刑事案件中,成了犯罪嫌疑人,它被懷疑偷吃了主人家的一對芙蓉鳥,請看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媒體展示貓和芙蓉鳥的圖片)今天,同學們來幫忙重審這起案件。(提示學生審案要客觀公正)。
    為什么我對第三只貓的死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的多”?
    (三)品析精彩語句多媒體展示課件:
    1、2、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地位低下)我很憤怒,叫到:“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口咬定,語氣強烈。“立刻”突出了我的沖動武斷。
    3、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只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反問句語氣更強烈)。
    4、比較“我開始覺得我錯了?!焙汀拔议_始覺得我是錯了”的表達效果。(“是”字加強語氣,更能體現(xiàn)我的愧疚與自責之情。)。
    5、比較“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焙汀白源?,我家永不養(yǎng)貓?!钡牟煌?。
    (四)課堂小結(jié)。
    1、三次養(yǎng)貓,我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難過酸辛——悵然憤恨——后悔莫及)。
    2、作者為何不單寫第三只貓,而還要在前面寫第一二只貓?
    (五)探究主題。
    1、假如養(yǎng)第二只貓時家里也養(yǎng)了芙蓉鳥,鳥也被咬死,我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2、真相大白后,從作者的懺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同情弱者嚴于自省勇于自責)。
    3、作者希望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尊重生命關愛弱?。?。
    (六)拓展延伸。
    4、對生活中的可憐貓我想說……(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可憐貓”的圖片)同學們,有時候我們讀鄭振鐸的《貓》會有這樣的感慨:這篇文章表面是在寫貓,卻分明是一幕世態(tài)人情的寫真!那滲透在字里行間的一種真情,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學作品藝術上美的體現(xiàn)。通過本課的學習,請關愛我們的動物,更關愛我們生活中的“可憐貓”,讓真情真愛流溢人間。
    (七)布置作業(yè)。
    動手寫寫你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不少于500字。(八)板書設計。
    可厭的貓。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玩?zhèn)€猜謎游戲吧!出示謎語: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褂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鵝)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大象)小小諸葛亮,獨坐軍中帳,擺下八卦陣,專捉飛來將。(蜘蛛)師:這幾個謎語的謎底都是動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寫動物的課文。請大家放開聲音,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把握大意。
    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了生字詞,并能把課文讀通順?,F(xiàn)在,我請四名同學來接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找,哪些句子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生匯報)。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wěn),可是已經(jīng)學會淘氣。(板書:貓可愛、淘氣。)。
    默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三、賞析詞句,品味含義。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古怪”這里指貓的性格特別,讓人難以琢磨。這是前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對貓性格的集中概括。)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這是對貓老實性格的具體描述。表現(xiàn)了貓溫順安逸的特點。)。
    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兒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對貓貪玩性格的具體描寫。)。
    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兒響動,又是多么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ā耙贿B幾個鐘頭”可以看出貓是那么的有耐心;“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體現(xiàn)貓捉老鼠的決心之大。)。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這幾句話都是寫貓高興時的表現(xiàn)——溫柔可親。前面一個“蹭”字表現(xiàn)出貓對人的感情深;后面一個“印”字表現(xiàn)出人們對貓的寵愛,把貓踩在稿子上的腳印看成“小梅花”;接著說它的叫喚“豐富多腔”,表現(xiàn)出人對貓的欣賞。最后通過貓的“解悶”表現(xiàn)出這是一只富有生活情趣的貓,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它什么都怕,總想藏起來??墒撬帜敲从旅?,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wěn),可是已經(jīng)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兒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游戲場所。它到院子里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樣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小練筆:請你用事例把小動物的特點寫具體。
    四、總結(jié)談話,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作者筆下的貓嗎?為什么呀?其實這都與作者平時細心地觀察、用心地感受是分不開的。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向老舍那樣熱愛生活,這樣不但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還能創(chuàng)造美!
    五、布置作業(yè)。
    1比一比,再組詞。
    慮()乖()耍()虛()乘()要()2寫句子。
    任憑??也??非??不可??板書設計。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3、對一般說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別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2、對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準備:
    圖片、資料、課文節(jié)選的課件一份。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0課——生讀:恐龍。
    2、拿起手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3、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恐龍生活的年代和當時的環(huán)境。讓我們輕輕捧起書,一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小節(ji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坐上時光列車,回到大約兩億年前去看看恐龍世界,也來學學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
    (2)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一小節(jié)寫了恐龍的哪兩個方面?哪個更突出?你是怎么知道的?(更,你真會讀書,讀出了“更”字的遞進作用)。
    (3)那么圍繞這句話,作者在第二小節(jié)先后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呢?(相機板書: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
    2、交流雷龍:
    (1)我們來到了恐龍世界的第一站。出示句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
    象還要重??”
    (2)誰先來讀讀雷龍的句子?(3)你從哪里讀出它的怪了?
    (4)這里作者拿雷龍和誰進行了比較?(六頭大象,我們都知道大象已經(jīng)是陸地上最大最重的動物了,你看,這是一頭大象在跟一群人拔河呢,我們來算一下,一頭大象是重6噸,那六頭大象呢?而六頭大象的重量才相當于一只雷龍,所以這雷龍該是多么的——生答:重了。像這樣大的物體,我們就稱之為“龐然大物”。(讀好這個詞語)為了說明它是個龐然大物,這里作者拿雷龍跟六頭大象進行了比較,這是常用的一種說明方法,叫“作比較”)(板書)。
    (5)正因為它重,所以“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6)雷鳴是什么?(像打雷的聲音)你能學一學這種聲音嗎?男生來,女生來,我們一起來。噓,雷龍在向我們走來了,這時它踏下一步,只聽到??(生答:轟?。痔は乱徊?,只聽到(生答:轟?。?。
    (7)對啊,這樣的轟響“好似雷鳴”(讀好這個詞語),在這里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比喻)在說明方法里,我們稱它為“打比方”(板書)。
    (8)作者在描寫雷龍的時候,為了突出它的奇怪,運用了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抓住了它的身體和腳步聲響來寫。這樣就寫出了它“龐然大物”的特點(板書),多么有序和形象啊,下面請男生有力量地讀好它。
    梁龍:(1)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恐龍世界的第二站,出示“梁龍的身體很長??”
    (2)梁龍又奇怪在哪里?說它像什么?(移動的吊橋)圖片出示吊橋:你看這就是吊橋,把梁龍說成是吊橋,這就是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真好,老師剛教你就會了)這里的打比方讓你讀出了什么?(梁龍的長)對啊,為了說明它的長,這一句中還用了什么方法?(列數(shù)據(jù),二十多米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我們上課的教室有5米寬,二十多米就相當于4個教室的寬度,長不長?)讀好這個詞。(足有二十多米)。
    (4)讀來讀讀這個句子?用你的朗讀來告訴我們梁龍有多長。這么好的句子,我請女生讀給男生聽。
    (5)板書:梁龍奇怪在哪里呢?文中有個短語可以寫在這里,誰來說?(身體很長)。
    劍龍:
    三角龍:
    (1)出示“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三角龍又跟其它的龍有什么不同之處?(2)師板書:三只大角。比劃一下,這三只大角分別長在哪里???每只角都有——(一米長),多恐怖呀,你要是見到這么一只怪物,你害怕嗎?你呢?這么怪的臉型誰見誰怕,這就叫“望而生畏”(誰來讀好這個詞語,一起來)(3)我們來讀讀這只人見人怕的三角龍吧。
    3、小結(jié):這一小節(jié)圍繞第一句話,具體向我們介紹了四種恐龍和它們的奇怪的形態(tài)?,F(xiàn)在,老師要請四位同學通過朗讀來介紹這四種恐龍,看誰最能讀出它們不同的特點來。請4人分別讀,齊讀總起句。
    a原來魚龍和翼龍并不是恐龍??!b霸王龍也真讓人望而生畏啊!
    c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卵生的嗎?你的知識真豐富!
    d恐龍神秘地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等待著同學們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呢!
    四、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恐龍及其親戚的種類和生活習性,也認識了幾種說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和列數(shù)字。
    五、拓展。
    2、恐龍家族如此龐大,其中你最喜歡哪種恐龍呢?為你喜歡的恐龍做一張名片吧!用上我們今天學的打比方、作比較和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那就更了不起了!
    東南亞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
    課文圍繞題目半截蠟燭寫了怎樣一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家庭婦女伯諾德夫人把絕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一天晚上,德國軍官闖進她家,點燃了蠟燭。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德軍巧妙周旋,保住了蠟燭,保住了蠟燭中的絕密情報,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第一教時,就要求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而且概括得是比較全面的。第二教時,復習主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從整體入手。發(fā)問,緊扣題目。)
    二、講讀課文。
    1、講讀第3節(jié)。
    (2)提問交流。(板書:吹熄。)追問:為什么兩個孩子臉色蒼白?
    (3)指名朗讀,注意讀好描寫伯諾德夫人動作、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的詞句。
    (4)小結(jié)。伯諾德夫人面對這樣的危機,巧妙地與德軍周旋,保住了蠟燭。
    2、講讀第4 5節(jié)。
    (1)指名朗讀,思考上面的問題。
    (3)畫出描寫杰克動作、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自由朗讀。
    (4)交流。
    (5)進一步提問:伯諾德夫人此時心情怎樣?
    齊讀第5節(jié)最后兩句話,讓學生體會高度緊張的氣氛。
    3、講讀第6 7節(jié)。
    過渡:杰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情況已經(jīng)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諾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巧妙化解了危機。
    (1)指名朗讀。
    (3)討論。(引導學生理解描寫杰奎琳說話語氣和樣子的句子,領悟她的機智。)
    (4)指導朗讀。
    (這一部分的教學,采用順教的思路,是對的。這樣有利于把學生引到課文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閱讀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所設計問題的角度有變化。)
    三、總結(jié)課文。
    1、總結(jié)性提問。
    2、寫作方法提示。
    (1)課文為什么要以半截蠟燭為題目?
    (總結(jié),分別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課文。這樣,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四、作業(yè)。
    講述《半截蠟燭》的故事。
    (能否設計書面的作業(yè)?一般要有口頭和書面兩方面的作業(yè),當然要注意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