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范文(13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對文學作品或其他閱讀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思考的表達方式。讀后感需要有批判性的思考,不僅要贊美作品的優(yōu)點,還要指出其不足之處,并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想了解如何寫一篇精彩的讀后感嗎?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或許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寫作。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一
    它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山姥姥的藤筐》。聽著故事的名字,你似乎就能猜到這個故事里有個山姥姥,還有一個藤筐。沒錯,這故事里面有一個熱心的山姥姥、一個可愛的小狐貍、一個神奇的藤筐和一個活潑的小姑娘。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一個叫香禮的小姑娘上山去采野果,路上遇到一只小狐貍。小狐貍太喜歡香禮頭上的漂亮絲帶了,就想用玩拍紙片的游戲贏到絲帶??上愣Y也太喜歡這個絲帶了,是不會拿絲帶當賭注的。小狐貍為了得到絲帶,不惜用山姥姥神奇的藤筐做為交換。這個藤筐放在榛子樹下只要你說:“藤筐,藤筐,拾榛子吧?!遍蛔泳拖裣掠暌粯?,落進藤筐里。這個藤筐還可以采各種各樣的果子,我也很想得到這個神奇的藤筐?。?BR>    最后老婆婆輸了,坐在漿果叢里大哭起來。香禮忽然明白,這個哭泣的老婆婆就是山姥姥。雖然香禮十分喜歡這個藤筐,但想到山姥姥才是藤筐的真正主人,就鼓足勇氣說服了自己,把藤筐還給了山姥姥。我為香禮的做法點贊!
    就當香禮答應把藤筐歸還的時候,小動物們一擁而出,山姥姥一把抱住香禮,湊近她的耳朵說:“記住吧,山姥姥可不是吝嗇的人!”香禮回到家后看到院子里堆滿了榛子、松子、栗子……在這堆香噴噴的禮物上,還系著一條月光一樣的銀絲帶。讀到這里,我明白了,這所有的一切是對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的一個考驗。我長大以后也要學會付出,這樣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我也會更快樂!
    朋友,如果你有時間也來讀讀吧,一起來體會快樂吧!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二
     一口氣看完了《姥姥語錄》,這里面沒有太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波瀾曲折的故事情境,用姥姥的話說“人人都明白的理兒,家家都遇上過的事兒”,但卻深深的吸引著我,也許不僅僅是覺得姥姥的話語吸引我,姥姥和倪萍的那份情感更讓我羨慕不已。
     看著倪萍和姥姥有趣的對話,讓人覺得很親近而又有哲理,不禁感嘆,用白巖松老師的話就是“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一定沒文化。
     ”姥姥那些看似平凡、陳芝麻的小事,但卻句句有理,讓人信服,為之驚嘆。
     姥姥說:“麻煩別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
     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
     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你試不出來,下一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
     ”姥姥這樂于助人的思想,已經(jīng)落實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也想把這個好想法分享給我們,讓我們看到,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盡量多幫助他人,“好人有好報”,就是這個理。
     “這就是太陽的好哇,管誰都趕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對誰都一樣,給你多少就給他多少”世上不公平的事很多,但太陽是最公平的,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
     我們每天要面對很多的客戶,給客戶服務是否到位,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我們的服務是否讓客戶感到滿意呢?
     姥姥說:“有好事想著別人,別人就老想著你。
     你有了好事不想著別人,只顧著自己,最后你就剩一個人了,一個人就沒有來往了。
     一個人一輩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了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想著別人,記住別人恩情的人還是有很多的,雖然我還沒達到姥姥那個境界,我經(jīng)常也會想,你認為的好事對別人來說也是好事嗎?有時我不確定,我便不行動,但當我確定了,我會盡我的所能去實現(xiàn)。
     在我這些年的經(jīng)歷中,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也許我遇到了很多像姥姥這樣為人處事的好人,我知道我會記住那些曾經(jīng)在我困難的`時候想著我的人。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nèi)绾螛酚^的面對生活,更是讓我們不自覺的被姥姥那顆知足、寬容、感恩的心感動。
     書中姥姥那些語重心長的話,那些實實在在的理也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樣是小時候經(jīng)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對姥姥那種濃濃的愛時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對外甥女的特別疼愛和外甥女對姥姥那種濃濃的依戀與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體會到,不由得讓我更加喜歡這本書。
     姥姥懂得疼愛,卻不溺愛,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總結(jié)出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要學會和別人分享快樂,要學會靠自己,要堅持,要學好,不讓自己閑下來才能把日子過的更充實。
     姥姥的生活常識用在我們?yōu)榭蛻舴丈贤瑯涌捎?,從姥姥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感觸。
     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流露著真摯的情感,貼心而溫暖,我相信,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被書中那些真實而打動,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兒的大白話而豁然。
     這就是《姥姥語錄》,一本樸實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語言,卻那么讓人親切,它靠平凡去感動世人,用一句句貼心的老理兒去點醒世人,我相信,這位可愛的姥姥將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永生,時刻提醒著我們“樂就是?!?。
     我平時讀書不多,沒想到第一次認真讀的書,竟然出自倪萍之手。
     在我的印象里這個曾經(jīng)光鮮美麗的“央視一姐”,永遠端莊賢德的站在舞臺一角,用她特有的主持方式,影響了我們整整一代的人審美和思想,如今她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卻一直不曾停下藝術(shù)人生的旅程。
     這本210頁的膠印版圖書,我讀了整整一個月。
     起初它放在我的枕邊,我用打發(fā)時光的眼光去讀它。
     書里的姥姥時不時的會跑出來,穿著對襟藍布大衫,用木質(zhì)的簪頭將稀疏的頭發(fā)挽成個髻子,盤腿坐在我的床邊,我累了就躺在她綁著裹腿的大腿根兒上,任憑她操勞的手撫摸我的額頭,細細軟軟的喊我的小名,原來所有生于那個時代的中國女性,都散發(fā)著土布一樣溫軟的氣息,那是倪萍的姥姥,也是我的。
     姥姥去世已經(jīng)6年了,從那個時候起,我特別抵觸暮春初夏的時節(jié),因為姥姥是伴著丁香花的香味走的,那香味兒和姥姥身上的味道一樣,清香恬淡。
     她比姥爺大幾歲,那個時候都興這樣的“姐弟戀”。
     文革的時候,姥爺打成了“右派”,生性剛烈的他一下子得了中風,既而半身不遂,在床上癱了36個年頭,姥姥一個人帶大了7個子女,還有我們12個外甥男女,甚至在82歲的時候還在幫忙照看大表姐的小女兒。
     她是骨子里愛美的女人,直到去世,都堅持不拄拐棍,于是家屬樓前前后后都知道有位顫巍巍的姥姥,摸索著花園臺子,扶著墻角,去菜場買菜,然后在顫巍巍的回家,給我們這群小兔崽子烙“爐羔子”。
     我是她最惦念的那個孩子,一直都是。
     從剛從產(chǎn)房抱出來,她就是我最親近的那個人,倪萍說在她的眼里,“姥姥就是媽,媽就是姥姥”。
     她為了給我熱牛奶,挨過姥爺?shù)墓髯?,也曾為了給高三的我做飯,把電飯鍋的內(nèi)膽放在煤氣上燒成了廢鋁,還曾親自把我的手交給我的老公,要他一定好好的疼我一輩子。
     她一直那樣的操著心,一刻也不停。
     她最愛和老媽吵架,她總覺得老媽太愛說教我,在她的眼里,我永遠是沒有缺點的懂事孩子。
     姥姥在世的時候,每年的寒暑假都要來我家過,我喜歡抱著她的瘦瘦的胳膊睡覺,喜歡吃她做的菜,就算是最普通的食材,用最普通的方法做出來,味道都是一等一的好吃。
     那時的我多么的幸福,我坐在書房溫書,姥姥就拿個板凳坐在我的對面,把小米、大豆、高粱有時還有豇豆,鋪在地板上,帶著花鏡找糧食里的米蟲。
     在2009年一個春天的早晨,我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姥姥給我做的小棉花被子找不見了,我的心一下子不安,買了當晚的火車票回去,19個小時的之后,看見姥姥坐在床上,用小勺子挖香瓜吃,我的眼淚不自主的流了下來,她在,家才是家。
     看見我的電腦包壞了,85歲的她非要給我縫一個新的,包的內(nèi)襯是她年輕時候自己織的老布,在她眼里幾千塊的電腦是個十足的“大物件”,她用彈好的新棉花絮在里面,又弄來一塊紫花緞子給我做成了包面,她努力的踩在嘰嘰作響的老式縫紉機上,用疼愛的心拉起牽掛的線,她舍不得老,只要我們還需要她。
     然而,時隔一個星期,包上的姥姥味還未消散,她就安靜的走了,人生原來有那么多的來不及。
     當讀到《姥姥語錄》,我又看見姥姥顫巍巍的向我走過來,她從淡紫色的丁香花樹下走來,在老家雞棚里摸出來白燦燦的柴雞蛋,轉(zhuǎn)身進屋,又去柴垛上抱一捆柴,日子的流彩映在姥姥身上,真美。
     于是,我把這本書仔細的包上書皮,放在包里,在清晨、傍晚,于車上、課間,帶著虔誠的心一字一字的去看,仿佛姥姥還在,仿佛她從未離開。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三
    其實在張校長發(fā)這條信息之前,我們的杜老師就已經(jīng)讓我們閱讀《姥姥語錄》了。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里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閑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么會寫出那么生動,那么活躍,那么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fā)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么一句: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我一開始對后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么能叫別人幫你呢?后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補身體,補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四
    今天終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語錄》,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赐炅?。很是讓我感動。
    作者以“嘮家?!钡男问?,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裹著一雙小腳,大半輩子圍著鍋臺轉(zhuǎn)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卻用一生的生活經(jīng)驗,指導著自己的為人處事,并潛移默化地教育著自己的后輩,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透著智慧。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換個角度,換個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
    姥姥說:”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笆茄剑俅蟮氖?,再難的關(guān),總會過去的。很簡單的話,仔細品品,很有些哲學的味道,耐人尋味。
    姥姥說:”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斑@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訴我們,表面上我們幫了人家,實際上,是人家接納了我們。
    這是讓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書,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書??戳四咂嫉摹独牙颜Z錄》,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五
    盛夏八月,我徘徊于客廳,看著夕陽將余暉灑進房間,頗有一些風情。我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山姥姥的藤筐》,細細地品讀起來。
    這書名像小時候聽過的童謠,又像民間傳說。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雖短,卻蕩氣回腸。書很抽象,沒有交代真假,但描寫得細膩入微,好像是一場夢,又似乎是真實發(fā)生的。其中《紐扣》中“國王的貓”,曾過著奢侈、講究的生活。女主看著它想起了以前的自己,好像在暗示著什么。讀著讀著,我仿佛就是故事中的“我”了,失去了自己衣服上最心愛的紐扣,卻得到了生活中一粒最華麗的紐扣??晌也]有珍惜這個伙伴,質(zhì)疑它,厭煩它,最后才知道它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而這時它已經(jīng)離開了。
    故事中國王的貓,讓我想到了母親。母親對我們生活上的指點和建議,有時關(guān)心的話聽多了,也覺得厭煩,忍不住對她發(fā)脾氣,可是她所做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我們好?。?BR>    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將來要好好回報。
    八月盛夏的傍晚,閑來無事的我徘徊于客廳,一抹夕陽的余暉斜照在書架上,我的目光落在前幾日媽媽剛給我買的《山姥姥的藤筐》上,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有意思,便拿起來翻看。這本書里講述的是一位老奶奶,一位小姑娘,一只小狐貍,一只神奇的藤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看到金燦燦的陽光從樹葉間跳落,看到一位去采野果的小姑娘一蹦一跳走在山路上,嘴里唱著這首歌。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讀完了這本書。
    我多想成為這個上山摘野果的小姑娘,在去摘野果的路上也遇到了一只可愛的小狐貍,如果它想用紙片跟我交換絲帶,我會假裝不同意,因為我想見識山姥姥藤筐的神奇。
    這是一個特別的故事,它帶給我無限的想象。山姥姥藤筐的神奇,小狐貍的可愛。讀完這個故事后讓我感覺到快樂,給安靜的黃昏帶來無限想象和樂趣。故事雖然讀完了,但是山姥姥善良、熱心的形象仍留在我腦海中。我要學習山姥姥樂于助人的精神,因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能獲得快樂。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六
    高考前一星期,我回家見到姥姥,她老人家拉著我的手,讓我送她回家,我答應她,等下星期高考完帶她回家。
    考完到家,我問,姥姥回家了?我媽立刻就淚崩了,我的眼淚也流個不停,沒表情,沒意識,木木的聽我媽把姥姥去世下葬的經(jīng)過講了一遍,老媽滿滿的自責和懊悔,畢竟姥姥是在我家住著發(fā)的急病……怕影響我高考就沒告訴我。有時我也慶幸沒能送姥姥走最后一程,沒能見到她躺下的樣子,我的腦海里才留住了姥姥一貫的倔強老太太模樣。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人去了,孩子們大了,大炕拆了…可不變的是對姥姥家的那種情感,那種印在骨子里的幸福感!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七
    一位老奶奶,一位小姑娘,一只小狐貍,一只藤筐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讓我們?nèi)ヂ犅犓麄兊墓适隆?BR>    這位小姑娘唱著歌兒到山上去采野果,在路上她遇到了一只小狐貍,小狐貍想跟她用紙片換頭上的絲帶,可小姑娘不同意。后來,小狐貍咬著牙兒用山姥姥的藤筐做賭注,最后老奶奶輸了。小姑娘知道老奶奶就是山姥姥,她就把藤筐還給了山姥姥,臨走時,山姥姥對小姑娘說了一句話,回到家,她收到了山姥姥的果子和絲帶。
    ?。∫粋€多特別的故事!山姥姥的藤筐真神奇呀!小狐貍真可愛呀!學會用交換東西來換取想要的東西,但付出的代價也有點太大了喲!小姑娘由打紙片不懂到懂,是山姥姥教給的。山姥姥很特別,也很熱心,更是帶著幾分孩子氣。
    看著,看著,我仿佛變成了那個小姑娘哼著歌兒到山上去采野果,遇到了小狐貍,然后又遇到了山姥姥,回去得到了山姥姥的果。故事情節(jié)像清泉一樣從腦海中重溫一遍,流過一遍。
    好朋友,不知你領(lǐng)會到這其中特殊而熟悉的味道了嗎?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八
    為《姥姥語錄》”字里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兒,家家都遇上的事兒,“所以才更讓人感到自然、親切,才更容易走進人的內(nèi)心。
    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澳憧茨呃牙堰@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說:”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說”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治大國若烹小鮮“,”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姥姥的語錄還有很很多。
    姥姥語錄是倪姥姥在99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而且一直身體力行著。原來,生活,才是我們最偉大的導師。當然,姥姥毫無疑問是所有經(jīng)過生活磨礪的人中的智者,我想,根源應該是姥姥有一顆善良、寬容、感恩的心。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九
    很少讀語錄,總覺得語錄放在當時的語境里才更有勁頭,更是味兒??墒欠竭@本書的時候,還是抱著很多想法,一頁頁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師畫畫雖是半路出家,雖然我不懂畫,但是看到那一頁頁我覺得真美,真自然。讀著老人從小對她的教導,真實在啊,老人是一腳一腳走出來的智慧,是實踐來的,話老,理卻實在。我想到我那個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個孩子長大,一輩子堅強,忍耐,勤勞,聰明,明白了一輩子,那只裹著的小腳同樣走出了真智慧。
    這樣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讓我們繼承的東西也真不少,傳下來就是財富。倪萍老師對姥姥的愛讓我汗顏,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長大的,從小學開始,一到周末就騎自行車跑十來里去找姥姥,她幫我藏了那么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這樣,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學了,畢業(yè)了,結(jié)婚了,生子了,離姥姥越來越遠了,見面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講起話來也不知從哪講,親起來也不知怎么親了……是我還不夠用心吧,怎么就忘記了姥姥怎么給予我的愛呢。最悔恨不過是想孝順卻再也沒有機會,而值得慶幸是,如今還來得及,不讓自己隱藏的愛毀于遺憾和無奈,還好,姥姥還在,好好愛,還來得及。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十
    作者倪萍以“嘮家常”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卻悟出許多人生大智慧的姥姥,別看姥姥說的都是土話,大白話,但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到那種樸實、真誠,沒讀過書的姥姥用她承繼和累積的生活經(jīng)驗指導自己的處事為人,并將其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子孫,而就在這么質(zhì)樸的語言中讓人深深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以及姥姥對倪萍那種無私偉大的愛。
    姥姥的一生可謂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數(shù),她的包容、豁達、感恩與執(zhí)著,給他人帶來摯愛的溫暖,隨著姥姥的遠去,我的淚水逐漸在往心底里流淌,也隨著作者的想念開始尋找已離開我們的至親,尋找那些無限眷戀在一起的日子,感受著回憶帶給我們的幸福,仿佛能感覺她們就在我們身邊,一轉(zhuǎn)身就會找到她們的影子。在這本書中,姥姥的那幾句平凡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一直記在我心中。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BR>    “靠山山到,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fā)現(xiàn)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BR>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BR>    “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抬起來?!?BR>    “有苦也不是壞事,苦多了甜就比出來了。你吃一塊桃酥試試,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試試?你那嘴呀就想找塊咸菜往嘴里塞。
    孩子,別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
    “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么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走直道兒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過呢?”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語言,卻那么讓人親切,靠平凡去感動世人,用一句句貼心的老理兒去點醒世人,我相信,這位可愛的姥姥將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永生,時刻提醒著我們“樂就是?!薄?BR>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十一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看董卿的節(jié)目《朗讀者》,里面本書的作者倪萍分享了書中的一篇文章,覺得話語很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全是生活中的大白話,就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話語。所以后面在網(wǎng)上買了這本書,一直到看完,感觸特別深。因為我也是從小跟姥姥一起生活長大的,看這本書里面的字里行間,腦袋里面會不自覺的回憶自己成長的回憶。其實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姥姥的話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它就是從小刻在我們心里,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為人處世。下面把本書的一些文章和心得拿出一些來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本書的作者是倪萍,先后主持了13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主持人、演員、作家、趙本山的夢中情人這些可能是我們對作者的第一印象,而本書的主人公,姥姥原名劉鴻卿,用作者的話說沒有上過一天學,卻有一個詩意的名字,一個一輩子圍著灶臺生活的小腳女人,而也正是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得女人影響甚至改變了倪萍的一生,現(xiàn)在也在默默影響著成千上萬個看本書的讀者。作者是這樣描述的:姥姥年輕時說的那些話,就像蘿卜、白菜一樣,不值什么錢,卻是最順口、最對胃的好東西。下到鍋里,就養(yǎng)命……。姥姥的話,滲進我的骨頭,融在我的血液中,影響著我的一生。
    姥姥的冬天,這篇文章說的是姥姥老了以后身體不好,一到冬天就會咳嗽,整夜睡不好覺,咳嗽的厲害的時候,我時常都會在想姥姥會不會這個冬天就過不去了,所以每年的冬天都像姥姥的一個坎,姥姥年輕的時候沒有享受過什么福,所以到姥姥老了時候我們都拼命的孝敬姥姥,什么好吃給她買什么,什么貴給她買什么,有次我問姥姥,姥姥你這輩子最幸福的年紀是什么時候,姥姥卻告訴我是20多歲的時候,我問她,姥姥那時候你多苦啊,要吃的沒吃的,要穿的沒穿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有什么幸??裳?,你看你現(xiàn)在什么都不差,兒女承歡膝下多好。姥姥說“孩子,管多么富裕都沒有年輕富裕啊,年輕的時候胳膊是胳膊,腿兒是腿兒,年齡到了,富裕管個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渾身都窮了,要錢有什么用”,多么睿智的姥姥,她用最平淡的話告訴年輕人,你們是現(xiàn)在是你們這輩子最富裕的時候,不要在最富裕的時候敗給現(xiàn)實。
    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印象中姥姥是最愛美的'人,在鄉(xiāng)下最窮的時候,也喜歡在院子里養(yǎng)一些月季,養(yǎng)一些牽?;?,婆婆丁,冬天下雪的時候,人都穿不暖的時候,也要給用剪刀剪一些布條給話穿上衣服,還要穿的五顏六色的,就算冬天不開花,遠看著也像話點綴的家里的院子。姥姥說:“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有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姥姥用最質(zhì)樸的情感、最省錢的方式養(yǎng)育著眼睛,養(yǎng)育著美,養(yǎng)育著我們的心靈,姥姥告訴我們要多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的東西,多去見識一下我們的大千世界,見識多了,格局和眼界也就大了。
    以上就分享了兩個書中姥姥最樸實的幾句話,希望可以讓有共鳴的同學可以去讀一下這本書。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十二
    看這本書源于朗讀者,起先也只是抱著閑適時隨便翻翻看看,就當心靈雞湯的想法,可真的開始看了之后就停不下來了,書里姥姥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里轉(zhuǎn)悠慢慢的就轉(zhuǎn)成了我自己外婆的身影,然后就是整個人邊哭著邊看完了整本書。我也是從小被外婆帶大的,我一出生外婆就申請退休來幫媽媽帶我,讓我的童年過得特別溫暖。外婆是一個特別特別善良也特別特別有愛心的人,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很好,有好吃的東西總會給我留起一點鎖在她的衣柜里等我每周周末從寄宿學校回來悄悄拿給我吃,那芙蓉糕和綠豆糕的香味至今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吃過那么多雞蛋卷、粉蒸肉、甜白酒,都還是覺得只有外婆做的味道最好。
    沒讀過幾年書大字不識幾個的外婆卻能把繁體字版的圣經(jīng)看懂,退休工資沒有幾文的外婆卻在生前每年都給教堂捐款從沒停歇過。外婆也是個很重視衣著容貌的老太太,每天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凈凈、體體面面的,出門參加各種老年活動時頭發(fā)必須整整齊齊、還會給自己稍稍畫個淡妝,衣服也一定是讓人看著就非常舒服的。有時感覺她就是個藝術(shù)家,繡花縫補樣樣拿手、唱歌跳舞樣樣在行。外婆還是個特別積極生活的人,拉扯大了五個孩子又拉扯大了五個孫子外孫女,一輩子都把一家老小照顧到妥妥當當?shù)?。外婆總是和我心靈相通的,記得中學時代,學習壓力很重且又到了青春叛逆期的我就像個火炮一點就著,和爸爸媽媽的關(guān)系非常緊張,經(jīng)??薜男沟桌锏膩戆l(fā)泄,每每這時外婆都會匆匆趕到我家不對我說一句重話,只輕輕的抱著我給我一個溫暖的停泊港灣,我知道外婆是世上最懂我的那個人。
    教會的姊妹們都安慰我們說這是因為外婆一生善良所以上帝才讓外婆沒有疼痛的在開心中離開人世,和那些與病魔糾纏多年的老人們相比外婆是幸運的,我們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又想著要是早點發(fā)現(xiàn)外婆心臟方面不好給她早早搭個支架沒準外婆就能現(xiàn)在都還陪伴著我們,心里那個悔啊,得早點強行讓她到醫(yī)院檢查一下的,外婆從來沒表現(xiàn)出身體不舒服讓我們忽略的人到老年身體的各個零部件都在老去得時時檢修才行。但即便是外婆走了她還是一直在我身邊為我祈禱著讓好運伴隨著我,自外婆走后每次考試啊、面試啊這些重要時刻前夜我都會在夢中和外婆相見,她還是穿著那件我最愛她穿的鵝黃色雪紡襯衫白色長褲開門笑吟吟的迎我放學歸來,給我塞好些個好吃的,給我好多好多溫暖,然后這些個考試啊面試啊我都都能輕松的順利通過,你看看她就是一個那么善良的老太太啊,去了另一個世界都還掛念著我......
    外婆也和書里的姥姥一樣把生活中的哲理理解的透透的,總是大白話中含著大道理的養(yǎng)育我們長大,讓我們明白善良、樸實、團結(jié)、分享、互助等等這些美德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人一定要活的積極、正直!也許我們身邊都有一個倪老師書中的姥姥吧,她用她一輩子積攢的人生之道指引著我們真實的活著、前行。
    山姥姥的藤筐讀后感篇十三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倪萍的孝心。倪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21元,拿到工資的第一個月,她就給姥姥寄去了10元錢,幾乎占了工資的一半。她在電影《山菊花》中獲當年小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獎金六百塊。她給姥姥買了一塊日本西鐵城的小手表,而她自己帶得是一塊上海牌大手表,那是她到濟南上學時媽媽送給她的。 姥姥從二十年前就跟倪萍來北京了,倪萍領(lǐng)著姥姥吃遍了北京最貴的飯店,給姥姥買過最貴的鐲子。她自己還沒有鉆石的時候,就給姥姥買了,坐火車買軟臥還要十三級以上干部的單位介紹信的時候,她就開始帶著姥姥坐軟臥。
    多少年前,倪萍為姥姥買上出口的羽絨被;后來聽說純蠶絲的被子好,倪萍又從杭州絲綢博物館給姥姥訂了一床;再后來人們又說蓋棉花被最好,倪萍又從新疆給姥姥買了四斤最好的棉花做了棉花被。
    家里最大的衛(wèi)生間是給姥姥用的,最現(xiàn)代化的衛(wèi)浴焊上兩個最土的扶手,又粗又難看,可是安全啊。
    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定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時再后悔,那時候一切都晚了。哪怕再忙,也要?;丶铱纯?,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我們的父母,說說話,拉拉家常;或是經(jīng)常打個電話,哪怕是簡單的一句問候,也會讓他們的心里溫暖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