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音樂課教學教案(精選21篇)

字號:

    教案需要進行不斷的反思和調(diào)整,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變化。在編寫教案時,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教材、多媒體等,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或許能夠解決你在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一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guān)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主要教學內(nèi)容。
    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腳夫調(diào)》。
    2、音樂知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特征,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教學難點:
    探究西北民歌的風格及形成這種風格的內(nèi)在原因。
    欣賞法、談話法等。
    相關(guān)準備。
    多媒體設(shè)備、《高亢的西北腔》課件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來看這幅地圖。誰能來說一說,我國的西北地區(qū)是指其中哪幾個省份呢?
    生: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
    師:那又有誰知道,西北地區(qū)的地形地貌又是如何的呢?
    生:以高原、盆地為主。地勢平坦開闊。
    師:正是因為這樣的地形地貌,使得西北民歌形成了旋律高亢遼闊的特點。其中以“花。
    兒”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花兒”是流行在青海、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信天游”則是流行在陜西、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
    作品鑒賞。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
    1、風格特點。
    生:旋律高亢、悠揚,開闊、起伏。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上下兩個樂句的旋律線有何特點嗎?
    生: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環(huán)往復。
    師:一唱三嘆,使奔放高亢的氣勢和沉郁頓挫的情懷融為一體,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精神在流動的旋律中一覽無余、直瀉千里。
    2、生:沒有樂隊伴奏,單靠人聲來演繹,節(jié)奏比較自由。
    3、生:具有濃郁的西北味?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濃郁西北味呢?從語言上看,它是用什么語言演唱的?。繉α朔窖匝莩?。那演唱方式呢?跟我們平時有什么不同?。坎捎昧苏婕俾暯Y(jié)合的方式。還有嗎?還有什么原因。
    生:加了很多村詞。使得這西北味更加醇厚。
    4、師:那我們把村詞去掉呢?我們來念一念歌詞。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難。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了嗎?
    生:上句采用2+2+3七言奇數(shù)句下句采用3+3+2八言偶數(shù)句。
    兩段歌詞,第一段寫景。第二段抒情。
    生:好像在述說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受阻,
    生:揭露舊社會的封建勢力及其舊禮教迫使人們美好生活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
    師:說的很好,所以這首歌曲的情緒是如何的?深沉的。但是深沉中我們又感到了堅定的力量。鼓勵人們對一切美好的事物,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實現(xiàn)。
    (二)《刨洋芋》。
    1、簡介。
    師:接下來老師要帶著大家去山西挖土豆了。你們聽農(nóng)民在地里一邊勞動一邊還有歌聲傳來。
    我們來感受下農(nóng)民在勞作時心情是如何的?
    生:收獲后喜悅的心情。
    2、思考歌詞創(chuàng)作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特點。
    生:歌詞采用比興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螞蚱”作起興,而后進入真正要表現(xiàn)的主題“刨洋芋”。用敘述刨洋芋的過程,抒發(fā)收獲后的喜悅心情,借景抒情。
    3、那在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來唱一唱。(模唱)。
    師:旋律可以分成幾個短句呢?四個。
    那四個短句有何聯(lián)系區(qū)別呢?
    生:都是以第一樂句旋律為基礎(chǔ),有的重復它,有的變化它。
    師:這種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就叫做合頭換尾或是換頭合尾。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給人以統(tǒng)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藝術(shù)美感。
    4、復聽歌曲并請2名同學上臺作表演,表現(xiàn)勞動的情景和收獲的心情。
    6、聽無伴奏女聲合唱版的.歌曲。
    (三)《腳夫調(diào)》。
    生:從歌詞上聽出寂寞惆悵、凄惻無助的心情。
    2、師:那從旋律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歌曲上句旋律起伏較大,表現(xiàn)了腳夫激動的心情,下句則一起即伏,呈下行狀態(tài)結(jié)束在了調(diào)式主音上,正是這種下行表現(xiàn)了一種低沉、壓抑、憤懣的心情。
    3、歌手采用陜北方言,加了許多裝飾音。
    三、總結(jié)。
    欣賞了這三首歌曲我們知道了,由于西北地區(qū)高原縱橫,山石崢嶸,藍天下一望無際的黃色土地,自然環(huán)境惡劣。人們?yōu)榱松姹仨毾虼笞匀蛔鞫窢帲悦窀璧囊粽{(diào)高亢、嘹亮,質(zhì)樸中又帶著嚴峻和深沉。
    四、拓展。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三首西北民歌,那你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風味的通俗歌曲嗎?
    (1)《一無所有》(2)《黃土高坡》。
    把知道的西北民歌及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的歌名寫下來,完成書上的這張表格。
    五、小結(jié)。
    冼星海說過,民歌是中國音樂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國音樂,必須研究民歌。這些民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希望同學們能對民歌感興趣,對祖國的民族文化有感情,肩負起繼承發(fā)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二
    設(shè)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而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缎‰u小雞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幼兒情感的共鳴,好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身份做游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松的氛圍。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唱游戲活動,感受歌曲的樂的學唱歌曲。
    2、激發(fā)幼兒想象力,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磁帶以及老狼的音樂磁帶。
    2、小雞胸飾,母雞頭飾。
    3、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shè)游戲情景“花園”
    活動過程:
    一、對唱游戲。
    1、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師:“今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雞寶嗎?”
    (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師:“小雞小雞在哪里?”幼:“嘰嘰嘰嘰,在這里。”師:“小雞小雞在哪里?”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2)學唱新歌。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嗎?”
    彈琴一起學唱。
    二、游戲《小雞與大灰狼》。
    1、講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他就來抓小雞,小雞可聰明了,狼就找不到了。來找她的寶寶,她輕輕地唱:到媽媽身邊唱歌了。
    媽媽:“嘰嘰嘰嘰,在這里?!?BR>    3、幼兒游戲2——3遍。
    三、結(jié)束活動。
    1、師:“天黑了,小雞要回家了?!?BR>    2、聽音樂《晚安曲》回家。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三
    1.在兩首相同主題,不同表現(xiàn)形象的歌樂曲中體會大海的變幻莫測。
    2.能用圖形表現(xiàn)出自己聽到的不一樣的海。
    感受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
    教學磁帶,錄音機,鋼琴。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贰?BR>    三.聆聽《大海搖籃》。
    1.師課前將歌詞板書出來,但留部分空白。
    3.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在歌詞中找出答案。
    4.初聽歌曲,仔細聽將歌詞補充完整。
    5.復聽歌曲。
    設(shè)問:從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對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復聽,生在“啊,大海搖籃”的地方一起演唱,體會作者對大海的熱愛。
    7.小結(jié):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搖籃?
    四.聆聽《海上風暴》。
    1.設(shè)問:你們見過大海的另一種模樣嗎?是什么樣的?
    2.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
    設(shè)問:在音樂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
    邊聽邊引導學生想象,感受。
    3.復聽。
    你能用線條表示出你此時聽到的大海嗎?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四
    跳舞的娃娃是根據(jù)八音盒改變,原來的八音盒需要上發(fā)條,娃娃才會旋轉(zhuǎn)跳舞。通過改編,將用小鼓棒敲擊產(chǎn)生動力,使小娃娃旋轉(zhuǎn),幼兒喜歡夸張的顏色,漂亮的舞臺將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材料為幼兒制作一個既可以動手又能聆聽的玩教具。
    這個玩教具提高了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也鍛煉他們的小肌肉。通過游戲,培養(yǎng)他們的交往能力。
    廢舊果盒、吸管、皺紋紙、紙筒、乒乓球、毛線、煙盒紙、果凍殼、筷子。
    1、將廢舊果盒(圓形)進行包裝,顏色鮮艷;
    2、用乒乓球和紙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凍盒裝飾,安裝4個彩燈;
    5、在盒子平面中用煙盒紙貼成金色“地板”;
    6、將盒子裝飾好后,放上小娃娃。
    幼兒用小鼓棒敲擊盒子的中間震動,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據(jù)節(jié)奏的`快慢敲擊。
    教學活動目標能總體上達到,但我在教學的動作上還需要夸張一些,同時在幼兒與幼兒之間舞蹈的互動中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可以讓中班和大班的幼兒穿插在一起跳舞等。;本文在幼兒道具的分發(fā)時,我是讓孩子們一起上來自己選擇想要當?shù)慕巧?,但這樣較為混亂,改成想當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來選擇,再請小熊出來裝扮自己,這樣可能會較為有次序一些,同時在幼兒的表情上我還需要提醒幼兒要歡快的、愉悅的。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五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xx”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jié)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diào)。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wěn)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xiàn)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huán)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xiàn)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shè)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jié):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tài)平衡。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六
    一、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搖啊搖》,并進行表演。
    二、能聽辨音的高低并進行模唱,在聽視唱中基本能唱準音。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搖啊搖》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較有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歌曲請小朋友們說說最喜歡上學期的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3、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聆聽《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情緒,并用動作表演。欣賞童謠歌舞《弄堂游戲》并用動作表演。
    2、小練習:隨音樂拍手:(復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xiàn)圖上的意境,教師采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劃船邊朗讀。
    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么?
    2)放《搖啊搖》錄。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七
    流水號:
    編制:審核:批準:
    課題:第五章音樂鑒賞。
    1、1、認識影視音樂的體裁種類,了解各自在影視劇中的作用,在教師引導下分析音樂表現(xiàn)要素更深層理解音樂作品。
    2、了解和熟悉經(jīng)典的影視音樂,激發(fā)學生對影視音樂的進一關(guān)注。教學重點、難點:
    對樂曲由感性到理性認識過程的引導。
    授課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音樂鑒賞的本意為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或者是認真地欣賞與回味音樂作品。隨著近些年各類音樂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市場上的音樂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為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提供了豐盛的聽覺盛宴。
    音樂素有王冠之稱,它是通過有組織的,在時間上流動的音響所形成的藝術(shù)形象,來表達人的感情,間接的反應社會生活的藝術(shù)。
    (一)、中國音樂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藝術(shù)特點:
    1、先秦音樂——《詩經(jīng)》。
    詩經(jīng)的風、雅、頌:“風土之音”、“朝廷之音”、紅廟之音、“宗廟之音”
    民間歌曲、宮廷歌曲、祭祀歌曲。
    先秦音樂的律掉與樂器發(fā)展:
    “五聲”—宮、商、用、徵、羽。
    “八音”—依據(jù)制作材料的不同,江樂器分為八個淚奔,曾侯乙編鐘。
    2、漢魏樂府及漢魏音樂:
    樂府、李延年和司馬相如、北狄和西域。
    《上邪》《廣陵散》。
    3、唐宋音樂:
    “教坊””梨園”《霓裳舞衣曲》、《渭城曲》。
    曲子詞:又稱長短句,“曲子”就是曲調(diào),“詞”即歌詞,合起來指一種新型的藝術(shù)歌曲,所以稱作“曲詞”
    4、明清音樂:
    民歌——《水滸傳》中的《赤日炎炎》。
    5、近代音樂。
    (1)、江南絲竹(2)廣東音樂:《紫竹調(diào)》與《步步高》。
    (二)西方音樂與藝術(shù)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藝術(shù)特點:
    1、古代巴洛克時期:《荷馬史詩》。
    意大利歌劇(蒙特·威爾第),提倡“激情風格”,提琴制作。
    巴赫——偉大的宗教藝術(shù)家,《意大利協(xié)奏曲》“近代音樂之父”
    2、古典主義時期: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3、浪漫主義時期:
    早期代表人物:韋伯、舒伯特、門特耳松(發(fā)現(xiàn)巴赫)。
    德國、奧地利、德國作曲家.
    舒曼——德國作曲家。
    肖邦——波蘭作曲家。
    4、現(xiàn)代主義音樂:略。
    1、旋律:又叫曲調(diào),它由長短、高低、強弱不同的音線組成。旋律被稱為音樂的靈魂。
    2、節(jié)奏:指不同長短時值音符有組織的序列,節(jié)奏被稱為音樂的生命。
    3、音色:也被稱為音品,音質(zhì),是不同的發(fā)聲體(人的聲節(jié)或樂器)所發(fā)出的樂音的色彩特質(zhì),或是不同的音樂組合的音響構(gòu)成的音質(zhì)的特色。
    4、和聲: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樂按一定的規(guī)律結(jié)合同時發(fā)出的音響.
    按時代分可分為古典音樂很和現(xiàn)代音樂。
    按作品有無標題可分為標題音樂和無標題音樂。
    風格分為:1、民間音樂: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即興創(chuàng)作,自發(fā)產(chǎn)生,與人民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音樂,它主要形式是民歌和民族器樂。
    2、藝術(shù)音樂:藝術(shù)音樂又稱為“嚴肅音樂”是指專業(yè)作曲家,表演家,演唱,演奏的音樂,講究特定藝術(shù)技巧,追求某種藝術(shù)風格,富于深刻內(nèi)容。
    3、通俗音樂:又稱流行音樂,是20世紀興起的介于藝術(shù)音樂與民間音樂之間的一種通俗易懂,篇幅短小,娛樂性強的音樂。
    1、聽覺感受的敏捷性: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shù),具有獨特的審美效應。音樂是“直。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八
    教學內(nèi)容。
    欣賞《草原放牧》。
    1.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贊歌》,表達對草原的贊美。
    2.能聽辨出樂曲的主題是根據(jù)《草原贊歌》的旋律改編的,能準確分辨樂曲兩個部分。
    3.認識琵琶,并能在音樂中分辨琵琶和雙簧管的音色。
    碟子。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
    二、欣賞音樂《草原放牧》。
    1.聽錄音。
    2.學唱歌曲《草原贊歌》。
    (1)這是美術(shù)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題歌?!恫菰拍痢返闹黝}就是根據(jù)這首歌曲的旋律改編的。
    (2)引導孩子們分辨歌曲調(diào)式和前兩個樂句的旋律特點:調(diào)式是羽調(diào)式,結(jié)尾音是la。前兩個樂句運用了同尾換頭的創(chuàng)作手法,除了第一小節(jié)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隨伴奏再次演唱。
    3、欣賞《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賞第二部分。
    5、完整欣賞。
    6、課堂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1.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諧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與老師合作表演,用歌聲和帶節(jié)奏的念白“講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碟子。
    一、編創(chuàng)導入。
    1、師按節(jié)奏讀歌詞片段,引導孩子們關(guān)注歌詞及其節(jié)奏的特點。
    2、孩子們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老師敲擊節(jié)拍。
    3、孩子們用do、re、mi、sol即興編創(chuàng)一句歌詞的旋律,教師先示范。
    二、初聽歌曲。
    1.教師范唱或播放歌曲,聽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齊唱與合唱),并引導孩子們聽出歌曲唱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2.教師與學生跟琴學唱歌曲;講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學唱歌曲。
    1、視唱第一樂段歌譜。
    2、演唱第一樂段歌詞。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九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jù)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xiàn)出放風箏的情景。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jīng)驗。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只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白屛覀円黄饋砜纯蠢蠣敔敹甲隽四男╋L箏呢?”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jù)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教師變造型的規(guī)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jié)奏變風箏造型。
    (l)繼續(xù)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后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shù)木€他們怎么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jié)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tài)。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按節(jié)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并請其示范。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yōu)美、是否有節(jié)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家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
    1.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幸福》,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xiàn)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lián)系。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3.聽辨音的高低并進行模唱,初步能唱準,具有一定的音準能力。
    聆聽《童年的回憶》教學基本要求。
    聆聽《我們多么幸?!方虒W基本要求。
    編創(chuàng)與活動。
    表演《搖啊搖》。
    表演《小酒窩》。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這首通俗鋼琴曲音樂清新瀟灑,優(yōu)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為法國的圖森。經(jīng)鋼琴演奏家理查·克萊德曼的演奏,這首樂曲和其他同類的樂曲(如《水邊的阿第麗娜》)同時流傳世界各地,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樂曲為三段體結(jié)構(gòu)。
    當樂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時,a段歡快的旋律又驟然響起,樂曲進入再現(xiàn)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襯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動機結(jié)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憶綿綿不斷。
    2.合唱曲《我們多么幸福》。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yōu)榱俗鎳拿魈於W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節(jié)奏多次出現(xiàn),增強了弱拍上的力度,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tài)躍然于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yōu)美流暢?!肮钡男梢粽{(diào)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qū)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xiàn)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
    這首歌曲在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中獲一等獎。
    曲作者—鄭律成(1918-1976)生于朝鮮南部,自幼喜愛唱歌。當時朝鮮處于日本侵略者統(tǒng)治之下,1933年隨親人來中國參加朝鮮革命組織,同時堅持學習音樂??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在上海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7年到延安學習工作。1950年入中國籍。作有300多首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搖啊搖》。
    這是一首流傳于上海地區(qū)的民間童謠。2/4拍,d宮調(diào)式。全曲平穩(wěn)優(yōu)美,有韻律感和動感,詞曲結(jié)合朗朗上口。“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一只饅頭一塊糕”歌詞用上海方言,非??谡Z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具有搖籃曲的特點。第一樂句前兩小節(jié)旋律相同,音調(diào)的起伏富有蕩漾的小船或睡在搖籃中小寶寶的情境。第3小節(jié)的四度跳進,在情緒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潮,從而把喜悅的心情釋放出來。第二樂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調(diào)和節(jié)奏運用了寬與緊縮的變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現(xiàn)了寶寶和外婆之間的親熱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換尾重復,使歌曲前后呼應,旋律趨于平靜,表現(xiàn)了寶寶沉浸在甜美的睡夢之中。
    4.歌曲《小酒窩》。
    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gòu)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五聲羽調(diào)式。曲調(diào)富有濃郁的民歌風格,旋律歡快、活潑,歌詞生動,富有童趣,抒發(fā)了在溫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歡樂心情。第二樂句在第一樂句上進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進,并分別運用了富有彈性的頓音演唱效果,歡快的情緒,即刻在我們面前浮現(xiàn)出一個長有小酒窩、甜美歡笑的可愛兒童的形象。第三樂句出現(xiàn)了八分休止符和帶裝飾音的相間的間奏,在形象與情緒上更顯天真活潑,“爸爸也喝”、“媽媽也喝”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而掩飾不住內(nèi)心喜悅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結(jié)束句重復了第四樂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現(xiàn),使全曲在舒心歡笑的歌聲中結(jié)束。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yǎng)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采用欣賞法、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fā)對音樂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了解“對唱”形式、“變換拍子”及壯族民族風俗,并能用優(yōu)美、委婉的聲音演唱歌曲。
    【重點】學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
    【難點】一字多音的演唱。
    鋼琴、多媒體。
    (一)新課導入。
    播放電影《劉三姐》對歌視頻片段,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圍的景色怎樣,唱歌的人是誰,她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手。教師總結(jié)“視頻當中的人們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開心地對歌,我們曾經(jīng)學過“甲天下”的山水在廣西桂林,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迷人的風景,更居住著一群勤勞善良、樂觀開朗的壯族人民。除了剛才播放的對歌歌曲,電影里還有另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來我們伴隨這首歌曲,一起走進我們的桂林,走進壯族。”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教師設(shè)置問題: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進行總結(jié):歌曲的情緒是優(yōu)美、婉轉(zhuǎn)地,速度為中速。
    2、再次聆聽歌曲,教師設(shè)置問題:歌曲的節(jié)拍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進行總結(jié):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進行的,這樣的節(jié)拍我們叫做“交換拍子”。
    (三)探究學習。
    1、學生學唱旋律,感受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樂句,并根據(jù)特點劃分樂句;
    3、分樂句帶入歌詞,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4、觀察歌詞與旋律對應特點,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隨鋼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紹壯族風俗歌會“歌圩”,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影片中人們的演唱形式和學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結(jié)合歌曲《唱山歌》總結(jié)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由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小組間的討論交流。
    (五)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唱山歌》,走進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動聽的音樂以及善良的壯族人民。我們國家有55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文化,我們除了要了解這些文化,還應該保護和傳承我們國家的這些藝術(shù)瑰寶,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五、板書設(shè)計。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二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jié)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xié)調(diào)。
    (1)認識變音記號:升記號、還原記號,知道其作用。
    (2)理解3/8、6/8拍號的含義。懂得六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學習其指揮圖式。
    (3)學習三連音,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認識保持音記號。
    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shù)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賞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賞。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lǐng)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shù)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yǎng)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4)培養(yǎng)藝術(shù)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5)培養(yǎng)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重點:
    1、在各項音樂活動中培育愛心,并通過歌聲表現(xiàn)出來。
    2、聽唱、模唱曲藝的唱腔,注意培養(yǎng)學生開朗、樂觀的性格并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
    3、初步了解歌劇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段及形式,激發(fā)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教會學生感恩于生活,用愛心回報社會。
    1、在演唱合唱歌曲時音高準確、聲部和諧。
    2、理解《梅花三弄》所表現(xiàn)得梅花剛毅、堅貞的品格。
    3、組織好音樂活動,了解并熱愛歌劇藝術(shù)。
    (1)總結(jié)經(jīng)驗。認真?zhèn)湔n,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shè)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地使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設(shè)備,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lián)系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經(jīng)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第一周學唱歌曲《歌聲與微笑》。
    第二周欣賞歌曲《愛星滿天》學唱歌曲《歡樂頌》。
    第三周學唱歌曲《說演彈唱》、學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第四周欣賞《小放風箏》、欣賞《蝶戀花.答李淑一》欣賞《說大話》。
    第五周學唱歌曲《陽光三疊》、欣賞重奏《陽光三疊》。
    第六周學唱歌曲《漁舟唱晚》欣賞音樂《梅花三弄》。
    第七周學唱歌曲《舉杯祝?!沸蕾p音樂《嘎達梅林》。
    第八周學唱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賞音樂《愛我中華》活動。
    第九周學唱歌曲《杜鵑花》、《什么結(jié)子高又高》。
    第十周欣賞音樂《天邊有顆閃亮的星》、欣賞《卡門序曲》。
    第十一周欣賞《回憶》活動《色彩斑斕的歌劇藝術(shù)》。
    第十二周學唱歌曲《猜一束鮮花送給你》、《同一首歌》。
    第十三周欣賞《告別時刻》、《老友進行曲》活動《畢業(yè)晚會》。
    第十四------十六周自選教學內(nèi)容。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三
    1.教歌曲《我家有幾口》,初步學會歌曲,理解歌曲內(nèi)容。
    2.復習歌表演《來把門兒敲》,要求幼兒聲音自然,不喊叫。
    3.通過音樂活動,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1.多媒體、vcd《健康舞》、圖片一張(爸爸、媽媽、我)、布娃娃一只。
    2.錄音機、音樂(磁帶)《我是小班小朋友》、布娃娃、《小小手》、《來把門兒敲》、《我家有幾口》。
    3.小姑娘一名扮燕子姐姐布娃娃一只、房門一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練習爸爸、媽媽、還有我也就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引導幼兒用拍手、點頭動作來表現(xiàn)出休止符和間奏。
    (一)幼兒在《我是小班小朋友》的音樂聲中自信地跳入活動室,和教師、小朋友一起盡情歡跳,能按照音樂節(jié)奏做簡單的動作,初步體驗用表情、動作、姿態(tài)與他人溝通的樂趣。
    (二)復習歌表演《來把門兒敲》。
    1.幼兒扮作小尾巴跟著老師來到小姐姐家門口。
    來‘小尾巴’們,快跟著王老師,我?guī)銈內(nèi)グ菰L一位小姐姐,噓,別讓小姐姐聽到了。(放音樂《布娃娃》)。
    2.哎呀,小姐姐家的門還關(guān)著呢,怎么辦呢?(幼兒回答)。
    4.放音樂,幼兒邊唱邊敲門《來把門兒敲》。
    5.小姐姐從門后迎出:歡迎、歡迎,歡迎小弟弟、小妹妹來到燕子姐姐家做客,請坐請坐。(放音樂《小小手》,幼兒拍手入座)。
    (三)新授歌曲《我家有幾口》。
    1.老師:燕子姐姐,你的家真大,你家有幾口?
    2.燕子姐姐緩慢地說:我家有幾口,讓我扳指頭,爸爸、媽媽、還有我(拍手,再加一個布娃娃,呦,有四口。(在多媒體上出示圖片)。
    3.師: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燕子姐姐家有四口,有四口,有哪四口?
    4.幼兒回答:(爸爸、媽媽、還有我)再加一個誰呀?(幼兒回答)。
    5.老師再次提問:來,讓我扳指頭,燕子姐姐家有幾口。(幼兒回答)。
    6.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念二遍歌詞。老師拍手:噢,太棒了,讓我們一起說一說我家有幾口。
    7.燕子姐姐清唱二遍《我家有幾口》。
    燕子姐姐,你來給小弟弟、小妹妹們唱一唱《我家有幾口》。
    8.燕子姐姐真能干,讓我們也來唱一唱《我家有幾口》。幼兒跟老師唱二遍。
    9.現(xiàn)在我請會扳指頭,會唱歌的小朋友上來一起唱《我家有幾口》。請個別幼兒上來。(放音樂伴奏)。
    10.你們學得真快,還會拍手,表演了,現(xiàn)在我請小妹妹唱一唱《我家有幾口》。小妹妹演唱二遍。
    11.小妹妹們唱得多好啊,那小弟弟們也來表演一遍好嗎?請小弟弟唱二遍。(拍手、嘿嘿、你真棒)。
    12.現(xiàn)在,我們一起唱給客人老師聽《我家有幾口》。
    (四)韻律活動《健康舞》。
    1.今天我真開心,開心得不得了,不得了,了不得啦,我們都學會了一首新歌《我家有幾口》,你們呢?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那怎樣辦呢?(跳舞)好,來放音樂。
    2.師生一同跳健康舞。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四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親情、體會家的溫暖。
    2、幼兒初步具有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借助手語及圖片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二、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唱歌曲活動。
    2、難點: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點音符的唱法。
    三、活動準備:
    鋼琴伴奏、圖片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讓愛住我家》,進入活動室,體驗家的溫馨。
    提問: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么感覺?你們覺得什么是幸福?
    小結(jié):聽到這首歌小朋友很開心,感覺幸福,愿望實現(xiàn)了就是幸福;經(jīng)過努力收到了收獲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樂很高興,爸爸媽媽疼我們、愛我們,全家人在一起相親相愛就是幸福。
    二、通過故事的方式、擺圖譜的方式,初步學唱歌曲過渡語:今天有一只豬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來聽故事。
    1、教師利用課件講故事,幼兒初步感受歌詞的內(nèi)容。
    提問:豬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詞內(nèi)容進行小結(jié)。(用完整語言說歌詞)。
    2、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
    過渡語: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歌曲里唱了誰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結(jié):聽到這首歌很感動、幸福、舒服、優(yōu)美。邊引導幼兒邊出示圖譜。
    3、結(jié)合圖譜加伴奏說歌詞。
    三、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親情,體會家的溫暖。
    1、帶領(lǐng)幼兒看圖譜,分句演唱歌曲。結(jié)合圖譜異步跟唱。
    2、師幼同步演唱。
    3、帶幼兒加動作分句演唱歌曲。
    現(xiàn)在我們用手語來表演歌曲,豬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媽媽)。
    四、升華情感。
    小結(jié):你的爸爸媽媽也很愛你,那我們怎么愛爸爸媽媽呢?
    利用課件進行小結(jié)。
    結(jié)束語:讓我們像豬小弟一樣,把這首幸福的歌送給你的好朋友,讓他們更加幸福吧!
    五、活動反思:
    總體看,《幸福的豬小弟》這個內(nèi)容對于中班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還是在兩個塊面,一對于幸福的深入理解,二休止符的演唱。如果放在大班學習可能會好一點。所以,一切的學習都要基于幼兒的經(jīng)驗和能力。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五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的歡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的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chuàng)作旋律。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聽《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第一課時。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guān)系嗎?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jié)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diào)。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wěn)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xiàn)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huán)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xiàn)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shè)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jié):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tài)平衡。
    1.這是我國近現(xiàn)代作曲家黃自創(chuàng)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首歌曲。簡介黃自的生平。
    2.欣賞《踏雪尋梅》。
    邊聽邊看書上的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歌曲抒發(fā)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的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jié):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的歌曲。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的壯麗景色。
    3.復聽全唱段。學習楊子榮的英雄氣概。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六
    《快樂的羅嗦》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歡快、活潑的云南民間舞曲。是幼兒所喜愛的。新《綱要》中提到:幼兒藝術(shù)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件的過程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那么,怎樣在本活動中體現(xiàn)新《綱要》的精神,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演奏樂曲呢?在此活動中,我以幼兒最喜歡的動物為題材,編成簡單的故事導入教學,并將樂句分解,與故事中動物的特征相匹配,在這基礎(chǔ)上,讓幼兒扮演小動物并自由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結(jié)合形象、生動的圖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再請幼兒將動物與樂器相匹配,這樣的做法使幼兒能輕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樂句的強弱變化,較快地感受、理解樂曲。
    運用舞蹈動作和觀看圖譜來表現(xiàn)樂曲及演奏樂曲。
    有節(jié)奏的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學習看圖譜及教師的身勢動作。
    1、學習節(jié)奏樂《快樂的羅嗦》,感受、表現(xiàn)樂曲歡樂、活潑的情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2、運用舞蹈動作和觀看圖譜來表現(xiàn)樂曲及演奏方式。進一步學習看圖譜演奏。
    1、圖片、圖譜,幼兒使用的胸飾:小兔、小馬、小青蛙、小羊若干,獅子一個。
    2、錄音機、錄有《快樂的羅嗦》的.磁帶。
    3、打擊樂器:小鈴、鈴鼓、圓舞板、雙響梆子、鼓、鈸、洗衣板等。
    提問:小動物們演奏的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聽起來感覺怎么樣?
    1、出示圖片,聽音樂,請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小動物的動作,并在教師的幫助下確定節(jié)奏型。
    2、幼兒自由選擇,教師指揮,幼兒完整表演動作。(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佩帶胸飾坐到該位置上。)教師: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請看圖譜吧。(出示圖譜)。
    (1)幼兒看圖譜跟隨音樂完整表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幼兒完整表演動作。三、樂器與動物相匹配。
    教師:小動物們,我們要開始演奏了,我們來請一些樂器做朋友,請你們找一件適合你們的樂器吧。
    1、小白兔,跳跳跳,可以用什么樂器來表現(xiàn)?為什么?
    2、小馬,的篤的篤用什么樂器好?
    3、小羊“咩——”地叫著,可以用什么樂器?
    4、小青蛙,呱呱呱,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四、幼兒選擇樂器,嘗試演奏樂曲《快樂的羅嗦》。
    1、分句練習。
    2、跟隨音樂教師指揮,幼兒完整演奏。
    3、累加樂器鈸、鼓完整演奏。
    4、藝術(shù)活動的高潮表現(xiàn):嘗試部分幼兒演奏,部分幼兒跳舞的綜合藝術(shù)活動。
    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七
    1.區(qū)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辨別區(qū)分聲音的強弱。
    會正確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大鼓、小鼓。
    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xiàn)出來。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能用動作、音量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分析: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qū)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fā)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八
    3.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唱法,欣賞和學唱,參與和表現(xiàn)歌曲。
    1.電子琴或者鋼琴;
    2.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及相關(guān)網(wǎng)頁。
    【教學難點】學生能較清晰地辨析三種不同的唱法;要理解不同的發(fā)聲方法會形成不同唱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熱身練唱。
    1.演示自制動畫《唱歌有益長壽——廣西巴馬文化調(diào)查》。
    2.結(jié)合觀感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討論為什么唱山歌能有助于長壽?
    3.教師利勢引導,“既然唱歌使人健康長壽,我們不防就從現(xiàn)在做起,經(jīng)常唱唱歌,愉悅身心,爭取做個長壽人?,F(xiàn)在一起唱首歌好不好?”教師伴奏,學生集體演唱最近學習的歌曲(熱身)。
    二、視聽歌曲片斷,判別三種不同唱法。
    1.播放歌曲片斷。
    a.播放《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中國大舞臺》、《大中國》片斷。要求聽清歌詞。
    b.初步體會三首歌曲運用的不同唱法。
    2.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資料,師生交流討論。教師:我們大家知道這三首歌曲運用了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三種不同的唱法,也以自己的理解表達了一些看法,但對它們的區(qū)別與特點好像沒能說得很清楚。我們可以請網(wǎng)絡這位知識淵博的“老師”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一難題,下面我們通過上網(wǎng)來查找相關(guān)資料。
    a.學生上網(wǎng)了解理論知識,教師巡視學生情況。
    b.討論民族唱法的特點有哪些?
    c.網(wǎng)上有哪些關(guān)于美聲唱法的相關(guān)信息?(學生發(fā)言)你能試一下嗎?學生個別或者集體試唱美聲唱法的歌曲《送別》,教師伴奏。
    d.教師運用美聲唱法范唱《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感染學生。
    e.你了解通俗唱法嗎?(學生發(fā)言)你知道哪些運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呢?(即興演唱通俗唱法的歌曲)。
    f.個別或者集體演唱學生感興趣的通俗歌曲,體會通俗唱法的特點。
    3.視聽與區(qū)分。教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和我們的了解,我們知道了三種唱法的特點以及不同的風格,那么我的網(wǎng)站上有許多歌曲可以視聽,大家可以上網(wǎng)視聽,看你能不能區(qū)分他們運用的是哪種唱法。
    a.學生視聽。b.請學生說說視聽了哪些歌曲,各自運用了哪些唱法?
    4.討論交流。教師:我們基本上可以區(qū)分唱法了,不過,三種不同的唱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a.你最喜歡哪種演唱方法?為什么?
    b.網(wǎng)絡投票,大屏幕演示投票結(jié)果。c.小結(jié)投票結(jié)果。希望課后學生們能大膽嘗試不同唱法,體會不同唱法獨有的風格。
    三、知識延伸,提出思考。
    a.播放民歌《辣妹子》,請學生說出這首歌的演唱者是誰?有哪些代表作品?
    b.教師分析歌唱演員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要求學生思考歌唱演員的這種風格和特點是否是不能改變的,并說出理由。
    c.提供關(guān)鍵字“宋祖英”、“美聲”,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相關(guān)信息。
    d.教師提出,一位民歌演唱家為什么也能適應演唱美聲唱法的歌劇歌曲。
    e.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歌手的演唱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通過努力,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巧,就能夠演唱其他風格歌曲的道理。
    f.全課小結(jié):本課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guān)不同唱法的音樂知識,開始時我們還說了唱歌可以延長壽命,為什么唱歌能延長壽命?說到底是因為唱歌能使人快樂,人始終保持快樂、樂觀的情緒,心情愉快,就會身體健康,也就長壽了,所以希望同學們要愛唱歌、經(jīng)常唱歌。
    點評。
    一、《聊聊歌唱》課上網(wǎng)絡用得好,保障了“聊”的廣度和深度、促進了“聊”的自由度、提高了“聊”的效度和質(zhì)量。
    課內(nèi)四次用網(wǎng)絡,次次有新意,對課的深入給予了技術(shù)上的支持。首次是在學生對三種不同發(fā)聲方法有了感性認識,但苦于缺乏音樂“專用詞匯”之際,網(wǎng)絡起到了“拐杖”作用,幫學生理性了解了不同發(fā)聲的特點和差異,提高了學生以后聽歌的“品位”;第二次用網(wǎng)是在“視聽”階段,滿足了不同欣賞愛好學生的視聽需要;再度上網(wǎng),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投票”,學生們在真實表達自己的“心聲”,教師則能從這種真實中掌握每位學生在聲樂方面的審美取向,這對教師今后教學的把握,意義不可謂不大;最后一次上網(wǎng),顯現(xiàn)的教學作用是知識拓展,潛在的作用是教會了學生一種知識獲取的重要方法。
    二、本課教學任務完成在課內(nèi),課的教育意義延伸于課外。
    教育學生利用唱歌,為自身生活營造快樂,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通過列舉“經(jīng)過努力,原來專長唱民歌的演員可以唱好美聲”的事實,告知學生事物是在變化的。這里充滿著辯證法。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十九
    1、能認真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雷、點的音樂形象。
    2、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體會雨中嬉戲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音樂游戲,培養(yǎng)自身的旋律流暢感。
    指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
    本節(jié)課以“雨”的音樂形象為線索,通過“聽雨——戲雨——看雨——踩雨”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設(shè)計。
    “聽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中雷、點的音樂形象,“戲雨”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培養(yǎng)旋律流暢感,“看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知歌曲描繪的形象,“踩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玩中熟悉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以便剛好的學唱歌曲《踩雨》。
    二課時。
    第一課時。
    1、唱《春雨蒙蒙》。
    2、聽《電閃雷鳴波爾卡》。
    (1)、導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樣的呢?你能聽到什么聲音?
    (2)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
    (3)生仔細聽辯“雷聲隆隆,電光霍霍……”
    (4)介紹作品。
    (5)欣賞錄象帶。
    3、說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訴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嗎?
    1、導入。
    下雨了,一把小陽傘撐了起來,紅、黃、藍……哪一把和“小紅是好朋友呢,大家?guī)兔碚乙徽摇?BR>    2、音樂游戲《找鄰居》。
    唱一唱,聽一聽傘上的旋律,你覺得“小紅傘“上的旋律與哪一句連起來唱最流暢。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旋律流暢感,同時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二十
    本課教學設(shè)計從主人公小莫扎特對音樂的酷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識字、朗讀、學文、寫字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注意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潛心發(fā)現(xiàn),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無限、創(chuàng)造的樂趣無窮,品味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積累名言、復述課文、想象創(chuàng)作中,將對小莫扎特的喜愛深深地留在心底。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時的筆畫變化,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聰明、可愛。
    3、積累并運用“親切地”、“驚奇地”、“興奮地”、“難為情地”等詞語,初步了解抓重點詞語讀懂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guān)莫扎特的`資料。
    2、教師:生字卡片、掛圖、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朗讀課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聰明可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示課題。
    孩子們,你們有誰學過鋼琴?說一說你們是怎么彈鋼琴的。你們聽說過能用第三只手彈琴的嗎?簡介小音樂家莫扎特。聽聽莫扎特的音樂。請同學們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師一起板書:小音樂家。讀讀課題。
    二、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讀文識字。
    1、聽一聽:聽讀課文(范讀)。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師一起小聲讀。
    它(讀拼音,同桌或小組交流,,猜一猜,組合生字等)。
    3、記一記:師出示生字表。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讀音,如果你愿意,教大家讀一讀,或給你喜歡的字組組詞,也可以用詞說一句話。(注意:“廳”、“鋼”、“量”是后鼻韻,“雖”是平舌音)全班讀讀生字,開火車讀,打亂次序讀,去掉拼音讀。
    4、猜一猜:一學生說記字方法,自己抽同學猜是什么字。(方法提示: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換一換,編謎語或利用字義記字,做動作記字……)孩子們的辦法均給予鼓勵,只要他能記住就行。教師適機利用偏旁或其他喜歡的識字方法拓展識字。
    如:雨、需、竹、簡……。
    三、再讀課文,感悟體會。
    1、你喜歡莫扎特嗎?讀讀課文。用“——”勾出你喜歡他的詞語、句子。讀讀,說說你體會到什么。(充分鼓勵孩子們?nèi)プx書、去發(fā)現(xiàn))。
    神。教師適機給孩子們介紹兩句名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抓住“難為情”體會當時莫扎特的心情。
    (3)重點體會最后一小節(jié):抓住“有辦法”,“爬上凳子”,“昂著頭”,“把頭一低”,“小鼻子碰在琴鍵上”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感悟小莫扎特聰明、可愛、自信。
    指導朗讀第三句。通過反復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第三只手”指什么?莫扎特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什么任務。
    做動作讀,表演加對話讀,讓莫扎特的創(chuàng)舉和創(chuàng)新深深地刻在學生心中。適機介紹名言:創(chuàng)造是一種樂趣。
    2、老師喜歡莫扎特嗎?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的(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教師感情的變化)?勾一勾。小組分角色讀課文。小組討論,分別交流。(學生只要說到一個方面均給予鼓勵)再有感情地讀讀。
    3、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看誰講得生動(內(nèi)容不作求全求美的要求,多予鼓勵)。
    5、作業(yè):孩子們,只要你愛動腦,生活中處處都有創(chuàng)造的機會,我們?nèi)巳硕寄軇?chuàng)造,咱們也來嘗試嘗試吧,創(chuàng)作一段你喜歡的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音樂。交流評價,評選“創(chuàng)意之星”。
    1、“我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描描寫寫”中會寫的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呀”、“彈”左窄右寬,“單”、“雖”、“簡”上短下長,“忽”、“需”上下相當,“單”、“雖”的豎都在豎中線上)。
    2、哪個字最難寫,想看著老師寫一寫嗎?教師范寫“需”(注意關(guān)鍵筆畫“需”的“一”、“丨”的位置)。請大家也來寫一寫。注意寫字姿勢。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
    3、交流展示,讓學生體驗“我真行”。
    音樂課教學教案篇二十一
    一、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
    二、表演《洛列萊》。
    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
    一、樂于主動了解本課所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文化背景及表現(xiàn)形式。
    二、能以敘述的口吻、平靜的呼吸、有表情地齊唱或獨唱《洛列萊》。
    三、聆聽《魔法師的弟子》、《黃鶴的故事》。能聽辨主題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及在音樂中的表情作用。
    四、能依據(jù)《三個小和尚》的故事,集體編創(chuàng)并表演,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承擔任務。
    準確指導學生學唱旋律選段,準確哼唱并學習旋律的特有韻味.
    能依據(jù)《三個小和尚》的故事,集體編創(chuàng)并表演,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承擔任務。
    鋼琴、三用機、多媒體。
    《洛列萊》是與海涅同時代作曲家西爾歇用海涅的同名詩,鋪成的一首敘事歌。已成為德國最著名的.一首藝術(shù)歌曲。
    《魔法師的弟子》又譯《小巫師》。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
    《黃鶴的故事》是根據(jù)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改寫的。
    音樂教材、電子琴、電教媒體課件、錄音機等。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演唱《洛列萊》。
    1、師簡介歌曲背景。歌曲是c大調(diào)的,帶變化再現(xiàn)的兩段體結(jié)構(gòu)的一首歌。曲調(diào)帶有很濃厚的德國民歌特色,樸實無華。
    2、師講個故事。
    3、播放歌曲范唱。
    1)隨琴聲有感情的讀歌詞。
    2)輕聲試唱歌譜。
    3)唱詞。
    4)完整演唱。
    5)有感情的演唱。
    4、師彈琴。
    小結(jié):下課。
    1.聆聽《魔法師的弟子》感受那優(yōu)美奇妙的音樂。
    2.指導學生進行旋律創(chuàng)作,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準確指導學生學唱洛列萊,準確視唱并學習旋律的特有韻味.
    :同上.
    :電子琴.錄音機.
    1.聽音樂問好.
    2.發(fā)聲練習.
    3.節(jié)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范唱音樂.
    2.隨音樂打拍子.
    3.仔細聽范唱曲旋律.
    4.分段進行模唱.
    5.注意正確演唱.
    6.唱好音樂的強.弱.
    三、聆聽《魔法師的弟子》全曲分成序奏、諧謔曲和結(jié)尾三部分。序奏速度較慢,諧謔曲主題使人仿佛看到興奮的魔法師的弟子更為起勁的念咒語,結(jié)尾表示魔法師回來了。
    1、師簡介樂曲背景。
    2、師講故事。
    3、播放樂曲。
    4、師請生談感受。
    5、再次播放樂曲,問;主題在全曲中出現(xiàn)了幾次?
    主題每次在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小結(jié)。
    課題:聆聽《黃鶴的故事》10-1。
    1.聆聽《黃鶴的故事》感受優(yōu)美的樂曲曲調(diào)。
    2.指導學于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加強學生的音氏不素養(yǎng),提劉學生的欣賞能力.
    :準確指導學生學唱旋律選段,準確哼唱并學習旋律的特有韻味.
    :電子琴.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
    4.節(jié)奏訓練.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樂曲.
    2.完整聆聽樂曲《黃鶴的故事》.
    3.說一說聽樂曲的感受。
    4.反復聆聽。
    5.一段段的模唱.
    6.正確的進行模唱.
    7.復唱《羅列萊》。
    三.結(jié)束部分:小結(jié).結(jié)束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