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案(實用16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預先規(guī)劃,它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節(jié)奏。編寫一份好的教案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敏銳的教學觀察力。在這里,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借鑒。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一
    2、在操作中干支數(shù)量的趣味。
    1、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或硬幣狀的替代物。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寶寶,還記得嗎?(讓幼兒說一說)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游玩“圓柱世界”
    (1)、幼兒看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樣子的?”
    (3)、介紹圓柱體。
    (4)、幼兒互相交流。
    三、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圓柱體與圓形有什么不一樣嗎?”
    (2)、幼兒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二
    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質(zhì)疑內(nèi)化的過程中認識圓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對圓柱知識的建構。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材學情分析:
    圓柱的認識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是建立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的相關基礎知識之后進行教學的。雖然圓柱與已經(jīng)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但長方體、正方體是由幾個平面圖形圍成的幾何體,而圓柱則是由曲面圍成的幾何形體,這在圖形的認識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根據(jù)教育生態(tài)理論,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類比遷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態(tài)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不斷提高課堂生態(tài)水平。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合作與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空間觀念,構建生態(tài)課堂。
    3、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難點: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2、在這些形體中,哪些我們已經(jīng)認識,并且知道它們的特征了?
    二、教學圓柱的特征:
    1、觀察這些圓柱,想一想,圓柱有幾個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教師: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的底面是2個什么形?(板)。
    2、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相同點,那么點擊出示問題,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想一想,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的長度怎樣?
    3、小結,現(xiàn)在你頭腦中圓柱的形象是什么樣的?
    三、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一個長方形沿一條直線旋轉,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圓柱在木板上滾過的軌跡是什么形狀?
    2、點擊、;你能把這張紙做成什么樣?
    四、全課總結:
    教師: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直接計算側面積比較困難,我們把它沿高剪開、拉平,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圓柱的側面積?;鸀橹钡姆椒ú粌H可以解決數(shù)學問題,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鞏固練習:
    教師:下面我來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圓柱的高會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
    2、下面哪些物體是圓柱?
    3、判斷對錯。
    4、為這個易拉罐設計一個包裝紙。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三
    1、授課內(nèi)容:。
    人教版第12冊第二單元第38面至39面(圓柱的認識)、做一做、練習十的第1題。
    2、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對它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本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圓柱的認識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是學生在學習圓和長方體、正方體的基礎上來認識的。學生認識圓柱,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是以后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體積以及圓錐和球的認識的基礎;更有利于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可見,圓柱的認識教學在后繼的幾何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切實學好。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使學生認識圓柱,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征。
    師:圓柱體的實物、模型和相應電腦軟件。
    生:自帶貼有標簽紙的圓柱形物體;剪刀、線、尺。
    二、教法、學法指導。
    為了體現(xiàn)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課前5分鐘,師生進行比賽:(看誰對長方體了解得多))。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四
    圓柱體的認識課上,老師引導學生利用圓柱體模型了圓柱體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稱,列舉、展示、觀察了生活中常見的典型圓柱體后,在指導學生制作圓柱體模型之前。
    師:你們還能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圓柱體嗎?
    ……
    生1:硬幣是圓柱體。
    師:是嗎?你能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嗎?
    生1:(拿出一枚硬幣)這兩個圓就是底面,這個厚度就是高。
    師:大家同意嗎?有硬幣的同學拿出來看看。
    生:(一邊交流,找硬幣)同意。
    生2:(站起來,舉著硬幣,大聲地)硬幣不是圓柱體。
    師:(感到意外,但是興奮地指著生1)很好,你跟他討論,大家認真聽,有意見的可以插話發(fā)表意見。
    生2:(對生1)你說,圓柱體有幾個面?
    生1:三個呀。
    生2:三個什么樣的面?
    生1:兩個圓圓的平面,一個曲面。
    生2:你摸摸硬幣的兩個圓面,是平的嗎,是光滑的嗎,上面是不是有很多字和花紋,還有國徽,不是平的。
    生1:(摸硬幣,迷惑),……但是……
    生:(熱烈交流,有爭論。)
    生1:他差不多是個圓柱體。
    生2:差萬分之一也不行呀。
    生3:(跑到前面來,沖著生2)你是鉆牛角尖,那你說說,什么是圓柱體。
    生2:(拿過圓柱體模型--教具,很精致,做了油漆)這才是。
    生3:(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高興地)你是說,這是萬分之萬的圓柱體?
    生2:(好像意識到什么,有點猶豫)是的。
    生3: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顯微鏡,來看圓柱體,肯定會看到上面有凹凸不平的。
    ……
    (下課鈴響,學生還在熱烈交流)
    師:老師很高興,你們,特別是這兩個同學是我見過的最肯動腦筋的同學,大家課后再討論一下,我看不出誰有錯,這個問題究竟該怎樣解決?下次課把你們的結果告訴我。不過在家里還是請你們做一個盡可能(放慢速度,一字一頓地)近似于圓柱體的東西,要求底面半徑5厘米,高10厘米。
    沒有等到上第二次課,同學們就討論出了結果,由生2寫在紙上交給我:“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平面、直線、圓等等實際物體,所有這些物體都是近似的?!崩蠋熢诩埳蠈懼骸澳銈冋媪瞬黄?,對于12歲的孩子來說,這個發(fā)現(xiàn)同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落地的奧秘一樣偉大,老師為你們驕傲!”
    這個片斷有這樣幾個特點。
    1教師在教學中準確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師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激勵者和課堂生活的導演,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教育。教師在本節(jié)課既定教學任務完成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給學生表演的舞臺,充分交流的機會。老師始終興趣盎然地表示鼓勵,給學生極大的勇氣,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果沒有平時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師生關系,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對學生提出的見解,即使是荒唐的,但是沒有簡單忽略,而是加以關注,不是簡單給予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解決。最后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使用的詞語“盡可能接近圓柱體的東西”。
    2教師夠準確地把握住了課堂上稍縱即逝的教育機會。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方法和看問題的態(tài)度,當然同樣是數(shù)學教師職責,但是,往往很難找到這樣的好機會。教師在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后,敏銳地捕捉到了問題的價值,使得學生受到了一次生動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讓學生體驗成功既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的。生2的成功與失敗,來自老師的一念之間。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五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難點圓柱的側面積和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歸納法。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幾何形體,學生對于圓柱體并不陌生,只是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這一部分內(nèi)容,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你學過那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今天老師要教同學們認識一個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圓柱,老師檢查。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的圖片,請大家欣賞。
    你還見過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
    從一年級我們就知道圓柱體,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圓柱體?說說看。
    二、探究新知。
    1.從圓柱的圖片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教師:如果把它們畫成立體圖形是怎樣的?想看嗎?
    課件演示:從圖片中抽象出圓柱。
    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圓柱我們能看到幾個面?
    2、探究圓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什么樣的?叫做什么?
    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
    教師: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用什么方法證明?
    畫、剪、比等等方法。
    (2)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它們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得出:因為圓柱的底面半徑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半徑大的圓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圓柱周圍的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結論:是一個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幾條?
    學生先用手比劃下圓柱的高,在用彩筆畫出圓柱的高。試試看,你能畫幾條。
    3、拓展應用,發(fā)展新知。
    在生活中,圓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白板展示)。
    硬幣是厚,井是深、鋼管是長。
    三、鞏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檢查。
    2、完成p18的第2題。
    課題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么?請用“1、2、3、無數(shù)”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你會嗎?說說看。
    板書設計。
    底面?zhèn)让娓摺?BR>    2個1個無數(shù)條。
    大小一樣的圓曲面。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學中,重點理解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而不僅僅是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這一條。還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立體圖形只有兩個面。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六
    1.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知道圓柱的底面及其直徑和半徑,圓柱的高,圓柱的側面積及它的展開圖。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難點:1.建立空間觀念。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圓柱的模型茶葉桶等圓柱形實物
    一、自主探究
    (一)學生自行看課本。
    1、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
    2、圓柱有幾個底面?幾個側面?幾條高?
    3、你能說出圓柱的特征嗎?
    4、長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條邊旋轉會形成不同的圓柱體,不妨自己一試。
    (二)同桌互說p11做一做。
    (三)找一個圓柱
    1.感觸一下圓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2.明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組共同互說:
    1、圓柱側面展開是什么樣?
    2、圓柱有何特征?詳細說一下。
    三、匯報釋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練習二4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練習二1----3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七
    目標:
    1、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數(shù)量的趣味。
    準備:
    1、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或硬幣狀的替代物。
    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幾種圖形寶寶,還記得嗎?(讓幼兒說一說)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個新客人,它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游玩“圓柱世界”
    (1)、幼兒看各種圓柱體的玩具、物品。
    (2)、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樣子的?”
    (3)、介紹圓柱體
    (4)、幼兒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圓柱體與圓形有什么不一樣嗎?”
    (2)、幼兒相互交流探索的結果。
    四、 操作體驗
    (1)、教師取出硬幣問:“這是什么形狀的?”“你能把硬幣變成圓柱體嗎?”
    (2)、幼兒探索將硬幣變成圓柱體的方法。
    (3)、幼兒疊硬幣,將圓形變成圓柱體。
    五、 幼兒操作
    請幼兒翻開操作材料《數(shù)學》第25頁,教師按提示指導幼兒完成此頁中《認識圓柱體》的練習。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八
    1、通過操作掌握球體、圓柱體這一名稱,感知它的特點,能找出與它相似的物體,能區(qū)分球體和圓柱體。
    2、發(fā)展幼兒分析、比較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辨別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教學的樂趣。
    區(qū)分球體和圓柱體。
    皮球、圓形紙片、圓柱體小積木。
    1、出示一個圓形紙片,啟發(fā)幼兒說出它的.形狀。
    2、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張圓形紙片、一個小皮球和一個圓柱體小積木,讓幼兒自由的玩,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滾一滾、比一比,找一找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
    3、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思考,討論它們有什么不同,讓幼兒掌握球體。
    4、再出示圓柱體小積木,請幼兒在教室中找出與其類似的物體。
    5、指導幼兒觀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狀,用手從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覺。
    6、組織幼兒討論觀察結果,老師總結。
    7、讓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球體和圓柱體。
    1、備課過程中對教學的安排過少,教學設計背景單一,幼兒在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后,增加手工操作的課程,以增強幼兒的記憶,切實掌握整個課程內(nèi)容。
    2、對過小的幼兒認知能力考慮過于缺乏,如粉筆這個教學背景,物體小又較隱蔽,大多幼兒查找不到。教學中應帶領幼兒在教室及附近進行辨別、查找。
    3、整個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可以,不足在于和幼兒配合較少,今后應加大與幼兒的互動。
    4、如果重新上這堂課應盡量考慮過小的幼兒認知能力,加大教學的范圍、時間以及互動效果。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九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fā)幼兒探索圓柱體秘密的興趣。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并自由探索。
    1、它們與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圓柱體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會出現(xiàn)什么不同的現(xiàn)象?
    3、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結:上下兩面都是圓形,這兩個圓形是一樣大的',側面沒有棱角,而且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細,叫做圓柱體。
    二、組織幼兒討論:你在社會中還見過哪些像圓柱體的物品。
    三、玩一玩、變一變。
    1、怎樣把許多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怎樣把長方形紙張變成圓柱體?
    3、怎樣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選擇區(qū)域進行活動。
    計算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繼續(xù)變成圓柱體。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1、投影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
    2、投影出示圓柱、
    使學生明確:圓柱、
    3、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2、教師出示實物、
    3、出示投影,展示實物圖、
    4、揭示實物圖,出現(xiàn)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二)圓柱的面、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fā)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3、教師明確: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三)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四)操作實驗。
    使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一
    教材第17頁及第18~19頁例1、例2。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柱,了解圓柱的特征。
    2.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jīng)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fā)現(xiàn)、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形的實物,認識圓柱的各部分。
    難點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理解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結合實物,質(zhì)疑引導。
    學法觀察比較,自主探究。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粉筆盒,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長方體)。
    是的,我們以前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知道它們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觀察實物,認識圓柱。
    教師用課件出示茶葉罐、藥瓶、紙筒等物體,引導學生觀察。
    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并給出圖形的名稱。
    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主題圖)。
    2.教學教材第18頁例1。
    (1)如果把剛才看到的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
    引導學生對照圓柱模型和圖形認真觀察,并適時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板書)。
    圓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狀?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拿出圓柱形實物觀察。
    (圓柱的底面都是圓,并且大小一樣)。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是曲面)。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結果: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3)鞏固應用,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做一做,再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教師最后集中講解。
    3.教學教材第19頁例2。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讓學生經(jīng)過分析、比較,概括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鞏固練習。
    1.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名回答并進行點評與講解。
    2.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讀題,教師提問:該長方形的長展開前是什么?(圓柱的底面周長)。
    追問:那寬呢?(圓柱的高)。
    組織學生完成計算得出答案,集體訂正。
    3.教材第20頁練習三第1題。
    教師指名回答,點評并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板書設計。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
    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二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fā)幼兒探索圓柱體秘密的興趣。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1、它們與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圓柱體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會出現(xiàn)什么不同的現(xiàn)象?
    3、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小結:上下兩面都是圓形,這兩個圓形是一樣大的,側面沒有棱角,而且從上。
    到下都是一樣粗細,叫做圓柱體。
    1、怎樣把許多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怎樣把長方形紙張變成圓柱體?
    3、怎樣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
    計算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繼續(xù)變成圓柱體。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三
    人教義教版教材第10~12頁的內(nèi)容,及相關練習題。
    1、認識圓柱, 了解圓柱各部分名稱, 掌握圓柱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3、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1、理解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2、認識圓柱側面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圓柱體的實物模型、相應電腦課件 、用硬紙做的一個圓柱、剪刀、尺。
    一、談話引入新課:
    投影出示圓形的特征,復習有關圓的知識。教師通過長方形紙旋轉圍成一個圓柱,揭示課題。
    二、認識圓柱
    1、觀察圓柱形狀的實物。
    師:(課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把許多建筑設計成圓柱形,增加立體感、美感。如這些物體的外形都是圓柱形。
    2、認識圓柱形。
    師:那么這些圓柱形的物體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請同學們發(fā)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結合手中的立體圖形自學數(shù)學書10頁和12頁的內(nèi)容,思考下面的題目:
    圓柱是由哪些面組成的? 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學。
    師:把你學到的知識與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嗎?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各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匯報。
    小組長匯報。
    底面:拿著圓柱,同桌面對面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2個底面有什么關系呢?將圓柱兩底面分別畫在紙上,剪下重疊比較大小,你發(fā)現(xiàn)什么?(課件)
    板書:兩個底面,完全相同的圓。
    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師:底面的圓大些,圓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課件)
    (1、)(課本11頁)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柱?
    (3、)讓學生說出圓柱的有關數(shù)據(jù)。
    學生操作:把罐頭盒或飲料罐等的商標紙用小刀切開,再打開,看看商標紙是什么形狀?它們和圓柱有怎樣的關系?(課件)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自己制作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a、在物體的側面畫一條高,沿著這條高把商標紙剪開。把剪開的圖展開,再重新包上。與圓柱相比較,長方形與圓柱之間有關系嗎?(填寫表格)
    小結得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b、討論研究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填寫表格)
    小結得出: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也就是說:當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
    c、介紹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填寫表格)
    (3)分別讓學生在教似的引導下回答以上問題,再板書。
    三、鞏固深化:實際運用圓柱
    1、請你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圓柱,分別得到以下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分別從哪個面看到的?(課件)
    2、填空
    1、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 ),它們是( )的圓形;周圍的面叫做(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 )。一個圓柱有( )條高。
    2、把一張長方形的紙的一條邊固定貼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轉動,得到一個( )。
    3、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是12.56厘米,寬是3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正方形,邊長是9.42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斷
    1、上下兩個底面相等的物體一定是圓柱體。
    2、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后會得到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個圓柱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
    4、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 長方形。( )
    5、 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 )
    6、 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得到一個正方形。( )
    四、小結學習內(nèi)容。(略)
    板書:
    圓 柱
    側面展開后與圓柱的關系:(略)
    長方形紙旋轉圓柱形
    分別標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四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準備:cd,圓柱體積木
    1、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2、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3、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4、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5、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反思: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qū)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f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五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發(fā)現(xiàn)、歸納的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教師:課件,長方體實物,圓柱形茶杯、圓柱模型,三角板、卡紙做的長方形(長17 cm,寬6 cm),圓柱形管子,吹塑紙、剪刀。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1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談話導入。
    教師:老師想知道,你們在一些節(jié)假日的時候,有沒有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指名口答)老師也收到過別人送的禮物。(出示長方體實物)
    2。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1:長方體的組成,就是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觀察:數(shù)一數(shù)。(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
    學生2: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教師:除了長方體,我們還學習過正方體,誰知道正方體有哪些特征呢?
    3.引出課題
    (2)指名口答。
    學生1:日光燈燈管、窗簾上面的桿子……
    學生2:晾衣服的框架、下水道管子、防盜窗……
    教師:這說明圓柱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二、動手操作,探究圓柱的特征
    1。畫圓柱的示意圖,引出課題。
    (2)學生操作,畫出示意圖。(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教師在黑板上也一個圓柱的示意圖。)
    教師:大家想不想好好研究一下圓柱?(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圓柱的特征。(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2。探究圓柱的組成部分。
    (1)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它有哪些特征?請你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開始研究吧?。梢酝篮献餮芯?。)
    (2)指名匯報。
    師:誰來說說圓柱有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學生邊說邊指給其他同學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并拿出教具(長方體盒子中的圓柱體茶杯)講解。
    3。探究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
    學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1)學生用學具驗證,然后教師指名匯報,你是怎樣驗證的?(學生:畫下來比較、量直徑……)
    (2)教師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與老師共同操作,驗證。
    教師小結: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一樣,面積相等。板書:面積相等。
    4。探究圓柱的高。
    教師有選擇性的從學生的學具中選出兩個圓柱,比較這兩個圓柱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引出圓柱的高。
    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并與學生共同探究圓柱的高的特征。
    板書:無數(shù)條高長度相等。面對無數(shù)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
    5。整理圓柱的特征。(看課本第18頁的內(nèi)容)
    課件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要內(nèi)容。仔細閱讀教材18頁例1的內(nèi)容,注意邊讀書中內(nèi)容,邊用筆畫一畫。
    6。檢驗圓柱的高。
    師生共同檢驗自己畫出的圓柱的高的長度是否相等。
    7。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三、反饋練習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題。
    2.教材p20練習三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答案,不是圓柱的說說理由。
    四、游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7cm,寬6 cm),將它的長邊粘貼在圓柱形的管子上。
    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管子,看看會發(fā)生什么奇跡?先用教具操作,然后再借助課件演示給大家看。
    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
    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shù)據(jù)來描述一下嗎?(高為17 cm,底面半徑為6 cm的一個圓柱)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教案篇十六
    1、通過學習和操作,認識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立體圖,認識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使學生形成圓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據(jù)圓柱的特征辨認圓柱體,認識圓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和側面展開圖
    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寬與圓柱的高之間的關系。
    教師:課件,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30 cm,寬20 cm),正方形。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側面包裝好的圓柱形物體,剪刀。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快速旋轉,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圓柱)
    點出課題:圓柱的認識
    對于圓柱一年級時我們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相信將會對圓柱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征
    (1)觀察比較,建立表象
    師: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同學們都在那些地方見過圓柱?
    課件展示老師搜集的圓柱圖片,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2)操作感知,歸納圓柱的特征
    師: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們就利用準備好的圓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對圓柱進行研究。重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顯示)
    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圓柱上下兩個面大小相同嗎?請你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進行驗證。
    活動完成,匯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引導,得出圓柱的組成及特征。
    2.認識圓柱的高
    課件講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讓學生再指出幾條高。體會高有無數(shù)條。并引導學生明白內(nèi)部也有高。并用課件演示高一樣長。課件出示: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長度相等。
    介紹生活中圓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時練習(課件展示)
    3.研究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1)思考:你想怎樣剪呢?剪完展開后會是什么形狀呢?想一想。
    (2)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動完成后小組匯報。(找兩組同學上去邊演示邊講解,師適時追問并板書)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4)師進行演示操作,并把側面展開圖貼在黑板上。
    (5)課件演示側面展開整個過程,讓學生把整個過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沒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況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紙演示)
    小結:圓柱的側面如果沿高剪開,側面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著剪開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果沿折線或取下剪開得到的將會是不規(guī)則圖形。
    這節(jié)課不知不覺中我們既認識了圓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對自己作一檢測。
    三、鞏固練習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個是圓柱的展開圖)
    3、創(chuàng)造圓柱
    結束語:同學們,其實在剛才旋轉創(chuàng)造圓柱的過程中,隱藏著一個奇妙的數(shù)學現(xiàn)象呢。想知道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課件顯示)有趣嗎?在神奇的數(shù)學世界里,像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還有許多,就等著你們?nèi)ヌ剿?,去發(fā)現(xiàn)呢!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于圓柱都有初步認識。因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從平面圖形聯(lián)想到立體圖形,感受“面動成體”從而引入新課。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征。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研究圓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經(jīng)驗?;顒臃謨蓚€層次進行:活動一研究圓柱特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出圓柱的主要特征;活動二探究側面展開圖。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觀察、比較、探索規(guī)律。
    本節(jié)課屬于空間與圖形教學,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我通過多個環(huán)節(jié)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從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引入新課。
    2、在進行側面展開之前,讓學生先去想象展開后的形狀,再去動手操作。
    3、鞏固練習創(chuàng)造圓柱中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創(chuàng)造圓柱。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發(fā)展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