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品德教案(匯總18篇)

字號:

    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及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示和參考。這些教案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具使用等詳細信息,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相信對你的教案編寫會有所幫助。
    小學品德教案篇一
    1、使學生通過活動和體驗,知道當接受了別人為自己的服務或幫助后,要表示感謝。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勞動,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2、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的教育,初步滲透愛的教育。
    3、初步學習運用觀察、訪問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社會調查,并把所調查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在同學中交流。
    1、學生在課前準備短小的文藝節(jié)目。
    2、調查在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接受別人的感謝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們對別人表示感謝和尊重的方式。
    3、準備相應的課件。
    1、(cai出示溫馨和諧畫面渲染課前氣氛)。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美的畫面,接下來有一位同學將給我們帶來一段美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請事先準備的一個同學表演節(jié)目,同學鼓掌。)。
    師:(問表演的同學)你表演完后說了聲……,你為什么表演完了要說謝謝呢?
    (學生回答)。
    師:(問鼓掌的學生)你們?yōu)槭裁匆恼疲?BR>    2、師:是呀,當別人對你鼓掌對你表示鼓勵時,你要說謝謝,那么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時候還要說謝謝呢?(出示課題)。
    (老師適時引導板書:服務幫助——需要謝謝)。
    3、cai播放“感謝”畫面。
    師:看到這感人的一幕幕,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呢?
    師:是呀,一聲聲感謝溫暖了人們的心,它象一座座溝通人與人之心靈的橋梁,使我們彼此的心貼得更近了。
    1、師:今天,五月二十日,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你們說謝謝了嗎?
    2、師:老師想知道你平時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說一說當別人對你說謝謝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為什么?(學生回答)。
    師:是呀,當?shù)玫絼e人的謝謝時,你的心中特別高興,也特別自豪,因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其實不光是你,老師也是這樣。那么工作在不同行業(yè)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為我們著幫助和服務,他們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課前我們進行了調查,有的一個人進行調查,有的幾個人小組合作調查,趕緊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說說吧!
    師:來展示自己結果的小組,首先要介紹自己的調查方法使什么?并用自己的話介紹調查內容和結果,在座的同學,都是評委。老師還準備了許多星,看看哪一組奪星最多。
    (學生匯報各組的`調查結果)。
    (教師適時地板書:尊重理解——學會謝謝)。
    3、師:調查的方法很多,結果的呈現(xiàn)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劉老師還特地請來了一位你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阿姨,進行一場現(xiàn)場采訪。要求你們的采訪要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而且設計的問題要跟阿姨的工作有關,趕緊在小組設計一下采訪提綱吧!
    (進行現(xiàn)場采訪,模擬清潔工工作,談感想)。
    師:(對阿姨)和同學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話要對我們同學說嗎?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阿姨的心理話,看了剛才的調查報告,你們又有什么象說的?
    1、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說謝謝,你們看他真的會謝謝嗎?
    (cai出示學生生活場景)。
    師:看了這個學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分小組自己選擇一個小片段表演出來。(小組活動,設計場景表演)。
    師;哪一組先來,學生表演老師適時地提問:為什么你會這樣做呢?
    2、師:看來我們對人表達感謝的方式還有很多種,你們還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你內心的感激之情呢?(學生回答)。
    3、: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學會感謝,一個眼神、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個動作,無處不閃現(xiàn)著愛的火花,讓我們將這份愛不斷傳遞,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生活中將處處充滿親切的問候和真誠的感激,讓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充滿愛的和諧家園中生活、學習!
    (出示板書:傳遞真誠愛意享受和諧生活)學生起讀一遍。
    4、課后延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表示感謝。
    小學品德教案篇二
    1、感受新學期的變化。
    2、學習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形成積極的自我期待。
    3、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提醒、督促自己的行為。
    1、學生自由組合,觀察教師、校園、師生、書籍等個方面的`變化。
    2、組織“我的發(fā)現(xiàn)”匯報會,小組選代表進行匯報。
    1、畫一畫、寫一寫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打算改正的壞習慣等。
    2、小組交流。
    1、討論:怎樣自我提示、督促自己實現(xiàn)愿望?
    2、自己設計各種方法。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方法。
    1、全班同學共同設計“我的愿望”的墻報。
    2、每個同學把自己的愿望貼雜器墻報上展示出來,大家互相督促,發(fā)展并記錄自己和其他同學的進步。
    小學品德教案篇三
    1.了解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
    2.知道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黃帝,了解有關他們的傳說、故事與歷史。
    3.為祖國的悠久歷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一員,產生民族認同感。
    1.事先掌握學生對“炎黃子孫”這一稱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對學生的了解,準備一些有關炎帝、黃帝及其他一些遠古神話傳說。
    1.布置學生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2頁的文字及插圖。教師提問:“身著不同服裝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請你們猜猜看,他們手里舉著的是什么?”(圖中展現(xiàn)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貝多羅樹葉上和的漢字―――在紙上。)。
    2.講解與討論。教師講解:“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有幾條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的古老河流―――尼羅河、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黃河和長江。在這些大河的'兩岸,誕生了最早的人類,它們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這四大文明古國?!苯處熖釂枌W生:“我們與其他文明古國相比,有哪些特點?”(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歷史沒有間斷過的國家。)。
    3.全班討論。教師引導:“作為人,應當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有關我們國家歷史的內容。同學們一定都聽到過‘炎黃子孫’這個名稱,誰能來解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請學生自由發(fā)言,并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和黃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兩個領袖,被尊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
    4.閱讀與討論。教師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頁的文字,并適當?shù)赜枰越忉?。重點應放在,我們國家很早就有了農業(yè)文明,遠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種植小米和水稻。在沒有文字之前,歷史主要靠人們口頭傳遞,而有關炎帝和黃帝的許多故事就是這樣被流傳下來的,并且與許多神話結合在一起。
    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頁有關炎帝與黃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話,并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圍繞炎帝和黃帝的各種傳說,教師也可以做適當?shù)慕忉專河捎跊]有文字記錄,而且時間過于久遠,人們很可能把許多人的發(fā)明、貢獻都歸于這兩個人物了。
    5.同伴閱讀。同桌之間共同閱讀教科書第5頁有關伶?zhèn)惡蛡}頡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向同桌介紹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傳說。
    6.自由討論。請學生自由發(fā)言,介紹與同桌閱讀與交流的結果。
    7.教師,應特別突出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
    1.讓學生完成教科書第5頁的填空作業(yè)。
    2.讓學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話和傳說。
    小學品德教案篇四
    1、了解起源于家鄉(xiāng)的民間藝術及其特點。
    2、了解民間藝術與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勞動生活情況的關系。
    3、深化對民間藝術的認同感。
    1、教師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鄉(xiāng)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間戲劇、音樂舞蹈等的錄象、錄音資料。
    2、學生搜集一些自己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1、導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在我們的家鄉(xiāng),流傳著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音樂、戲劇、舞蹈以及風格不同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等,它們是我們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和情感的體現(xiàn),反映了具有家鄉(xiāng)特色的風俗習慣、勞動和生活狀況。
    3、手工制作。選一件簡單且易于制作的家鄉(xiāng)傳統(tǒng)的特色手工藝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仿制這件手工藝品。制作時,教師可通過示范,講明制作的方法、要求及注意的事項,然后對各小組分別進行具體指導。
    4、展示。學生的作品完成后,把它們掛起來或放在平臺上供大家欣賞、評判,并授予作得最好的學生“巧手小學生”的稱號,以示鼓勵。
    5、小結。進一步深化本課題的主題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最能表現(xiàn)家鄉(xiāng)人的性格、思想情感,最能反映家鄉(xiāng)人的風俗習慣、勞動與生活情況。
    把自己的作品拿給爸爸、媽媽看。
    小學品德教案篇五
    1、感受風的不同特征,初步知道風產生于空氣的流動。
    2、觀察與風有關的一些生活現(xiàn)象,了解并體會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風的利用。
    3、學習風車的制作方法,并通過玩風車感受到風帶來的快樂。教學難點:感受風的不同特征以及風的產生。
    1課時。
    1、制作風車的工具和用品。
    2、收集一些可以表現(xiàn)風存在的物品:小手絹、羽毛、扇子、蠟燭等。
    3、收集風與人們生活有關系的資料。
    4、學生準備好畫畫用品。
    1、感受風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風的形成。
    2、畫出風的感受。
    1、從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樹枝搖晃、紅旗飄揚、手絹飄動、頭發(fā)飛揚……)。
    2、風吹到身上是什么感覺?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五、結束新課,布置作業(yè)。
    1、結合自身的經歷,探究風在人們生活中的不同影響。
    2、學習制作風車,感受風帶來的快樂。
    1、你知道風的哪些事情呢?(散熱、助燃、傳播花粉、發(fā)電等)。
    2、風對人們有什么害處呢?(沙塵暴、臺風等)。
    3、我們能不能治理沙塵暴呢?(植樹造林)。
    1、教師指導學生看圖,小組合作制作風車。
    2、到戶外玩風車。
    小學品德教案篇六
    2、體驗合作中的分工、平等協(xié)商、相互交流的過程。
    3、感受合作的樂趣。
    先準備一或兩份以學校為中心的附近地區(qū)的輪廓圖。不必畫出具體內容,但要清楚地畫出主要的`道路和各個小組的調查范圍。
    1、導入。請學生朗讀書40頁的課文。讓學生像小文和他地同學們一樣,把學校周圍的社區(qū)描繪出來,再為虎子畫一張社區(qū)平面圖。
    2、布置任務與分組。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社區(qū)輪廓圖,說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地范圍,詢問學生回家地道路,然后按照四個方向將學生分成8個小組,了解學校不同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后完成這個方向的地圖。
    3、小組分工及準備。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以下角色:召集人、計時員、記錄員、采訪員、匯報員、安全監(jiān)督員。要求各小組落實每個角色,并說明各自職責。
    4、各小組制定計劃。
    5、教師總結??隙▽W生的成績,提出建議,使每個小組地計劃合理可行。并強調安全問題,確定實施計劃和完成調查工作的時間。
    小學品德教案篇七
    1.進一步認識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學會思考集體發(fā)展的得失。
    3.增加對集體的責任感。
    4.提高對于班級事務的參與意識和能力。
    1.導入。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yè)。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7頁上方的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做好班級工作,僅僅選出班委會是不夠的,不能只依靠班委會的幾個人,而要靠大家的參與。今天,新的班委會和所有的同學一起,來探討如何做好我們的班級工作?!?BR>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7~19頁的內容,并以自由發(fā)言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你們認為教科書上新的班委會的計劃怎么樣?你們對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提出的補充和反對意見怎樣看?你們對小文提出的'問題怎么看?咱們班有沒有類似的現(xiàn)象?你們怎樣理解老師關于權利所說的話?”
    3.介紹與提問。請新當選的班委會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計劃。在介紹過程中應允許其他同學就不明確的方面提出問題。
    4.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計劃,并對計劃提出具體意見。學生提出的意見應當明確具體,修改和補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個小組向全班介紹討論的結果,班委會成員做記錄。
    6.教師。鼓勵班委會吸收學生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布置家庭作業(yè)。
    小學品德教案篇八
    1、體驗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變化,觀察、思考不同的角色應有的不同社會表現(xiàn)和應承擔的責任。
    2、增強責任意識,知道自己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應出承擔的責任。
    3、體驗承擔某項任務,感受認真履行職責并完成任務后的愉悅。
    4、知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維護集體榮譽是作為集體一員應盡的責任,愿意承擔和認真完在集體的任務。
    1、教學重點。
    體現(xiàn)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3、教學關鍵點。
    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課件、相片、調查報告。
    1、教師以自己為例問學生:“我是誰?”
    學生回答后,出示教師自己在不同場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區(qū)里,讓學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場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2、設置場景,讓學生說說“我是誰?”
    (1)在學校里。
    (2)在商場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車上。
    3、身邊的人是誰?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引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場合擔當不同的角色。
    1、學生討論你認為怎樣的老師才是一名好的老師?
    2、小組討論:怎樣做才是一名好學生?
    3、小組表演。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擔當不同的角色,那應該怎樣做才能當好這些不同的角色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表演、討論。
    學生上臺抽取題目根據(jù)教師的場景進行表演。
    表演場景:
    (1)秋游動物公園。
    (2)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3)乘車去清暉園。
    (4)去超市購物。
    課題在電腦出現(xiàn)。
    圖片:教師自己在不同場合的'照片。
    在各種地點的圖片。
    聲音:背景音樂。
    文本:各種場景。
    各種地點的圖片。
    (5)去劇院看電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該怎么辦?
    4、師生合演。
    表演的場景是文具店里,教師是售貨員,學生是顧客。
    表演后,學生。
    5、角色互換。
    (1)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樣對待學習上的后進生、頑皮生、家庭困難生等。
    師:同學們能干,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場景不同,參照對象不同,我們所承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兒女,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商店我們是一個小顧客,在車上我們是一個小乘客……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參照對象,我們要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當好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角色。
    在汽車上乘客。
    我是誰在商店顧客。
    在學校學生。
    小學品德教案篇九
    1.學習冷靜、理智地處理遇到的事情,分辨是非,保護自己的身心不受到傷害。
    2.懂得正確交友的意義,學習正確交友的方法。
    3.學習、體驗合理拒絕不良邀請的方法。
    參見第169~171頁。
    1.了解家長對自己結交朋友的意見。
    2.搜集一些對于加強同學之間友誼的名人發(fā)言。
    1.導入?!澳阌信笥褑幔慨斝臒r你會求助你的朋友嗎?他會給你哪些幫助?”
    2.小組探究。閱讀教科書第73頁的文字及插圖的內容,并提問學生:“你在生活中遇見這樣的事嗎?你對這位同學的困惑有什么想法?”
    小組討論:當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面對?請各小組表演出來討論。教師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閱讀教科書74~75頁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虎子小組的討論,對他們的意見和教科書上教師的話發(fā)表看法。
    3.。“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們會結交很多朋友,遇事愿意自己解決或求助朋友,這說明你們正在長大。但是,你們畢竟還沒有完全成熟,社會經驗不足,而朋友的建議未必都很恰當,有時朋友的建議也會給你帶來困惑或傷害,所以交友要慎重,對于朋友的話要三思而后行?!?BR>    1.對于學生進行的小組討論及表演活動,教師應當逐一給予充分的,以便幫助學生把握尺度和方式。特別要注意學生的朋友觀,對朋友所提意見和建議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懂得交友要慎重、朋友的話要三思的道理,并培養(yǎng)他們在這方面的意識。
    2.課堂教學前后要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正確交友、正確對待來自朋友的不良方面和行為的意義。
    3.可以借用有關朋友、友誼的名言警句作為教學活動的開始或,也可以請學生把自己找到的相關資料書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學習借鑒。
    課后與自己的親友交流學習本課的感受。
    觀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進展,對認識有提高的學生給予表揚。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
    1.了解農業(yè)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
    2.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第25頁。
    1.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了解:
    (1)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中有沒有殘留農藥,這些殘留農藥對人體有什么危害。
    (2)我們每天都要吃飯,面對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中的殘留農藥,我們怎么辦。
    2.在課前,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純天然、無污染、無公害標志的農產品包裝。
    1.導入。“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可是,由于這些年來,在農業(yè)生產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農藥,使得許多農產品中都有殘留農藥。對此,生活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BR>    2.全班討論。觀察和閱讀教科書第11頁的圖畫和課文,教師提問學生:“我們只是普通的消費者,面對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中有殘留農藥,我們怎么辦?”幫助學生通過討論知道,要購買有綠色農產品標志的商品,購買有純天然、無污染、無公害標志的農產品。
    教師可以出示課前純天然、無污染、無公害標志的農產品包裝,并提問學生:“你在超市、商店見過這類農產品嗎?家長有沒有買過這類農產品?”
    3.探究討論?!皩τ诙共┦刻岢龅膯栴},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個困惑,應該怎么辦呢?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通過討論知道,在農業(yè)生產中,使用農藥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但會使土地里的鹽堿越來越多,土壤越來越硬,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從長遠來講,反而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而且,會在農產品中造成農藥成分的殘留,人吃了這樣的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等,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農業(yè)生產既要保持增產,又要防治病蟲害,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使用天然的有機肥料,也叫“農家肥”,像河泥、塘泥、人畜糞便、綠肥、炕洞土等等;遇到病蟲害,盡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像利用大量的七星瓢蟲消滅蚜蟲,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鈴蟲,這也叫做用“以蟲吃蟲”的方法進行防治。這樣我們就可以吃上純天然、無污染、無公害的放心糧、放心菜、放心水果了。
    4.教師。概括討論中的要點,布置家庭作業(yè)。
    1.可以用較多的時間讓學生確認綠色農產品的標志,并鼓勵學生就此與家長進行溝通。
    2.如果是農村學校,本課題可以更多地強調使用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農藥、化肥。家庭作業(yè)了解商店和市場出售的食物、蔬菜、水果中,有沒有純天然、無污染、無公害標志的農產品;問一問爸爸、媽媽是否認識綠色農產品的標志。
    觀察學生對農產品質量的關注態(tài)度,對學生參與探究活動進行簡單。
    這些食物會不會含有殘留農藥?不用農藥怎樣保證收獲?警鐘已響。顯示了農業(yè)生產中化肥與農藥使用的問題已經十分嚴峻。困惑中的妞妞,三幅圖顯示的是她的思考。它們合乎國家標準嗎?課文正面提出和闡述問題。豆博士提出了一個矛盾,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參照教材第11頁)。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一
    1、回顧一年來自己的變化,能較為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
    2、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成長,并為此而感到高興。
    一、出示照片,對比發(fā)現(xiàn)。
    出示一位兒童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一組照片,請兒童觀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結合自身情況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己長大了。
    讓兒童從身高、體重、以前的'衣服、鞋子等方面,采用具體的數(shù)字、資料展示、口頭述說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使兒童具體、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體在不停地生長。
    三、感受自己其他方面的變化。
    從各方面引導兒童,幫助他們理解“長大”的涵義。
    四、分組進行成長資料展示。
    1、兒童向同伴介紹自己的進步。
    2、學習欣賞別人,祝賀別人的進步。
    五、建立班級成長樹。
    把自制的“朋友進步卡”貼到班級成長樹上。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二
    2、初步了解畫地圖的要點。
    為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白紙、一盒彩色筆。
    1、導入。“如果有一位遠方的朋友想要了解你生活的地方,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向他做一個呢?打開書,看一看樂樂和他的同學們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闭垖W生閱讀虎子的來信和樂樂的話。
    3、提問:“你想畫哪些地方?想從哪些地方畫起?“讀書中31頁小文的話。讓我們也像小文和他的同學們一樣,從課室畫起?!?BR>    4、教師組織學生畫教室圖,允許學生自由選取教師的任何一個方面、采用任何一種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
    5、小組交流?;ハ喱F(xiàn)象創(chuàng)作完成的`繪畫作品并進行。
    7、教師??隙▽W生的唱機,特別鼓勵他們的不同畫法。同時告訴他們,如果要向別人準確的介紹一個地方,就要像畫地圖一樣,采用一些正規(guī)的方法。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三
    1、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學會關心家庭,增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3、樂于分擔家務、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父母的勞動,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學會關心家庭,增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學會關心家庭,增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
    (1)、板書課題。
    (2)、提問:什么叫懂事?
    (1)、請學生朗讀樂樂的感想。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樂樂爸爸工作一天的艱辛。
    (2)、各人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工作的辛苦。
    (3)我們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艱辛,回家還要做那么多家務和照顧我們,確實辛勞。我們作為子女的應體貼父母、孝順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減輕父母的負擔。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哪些事情是我們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做的。
    1)、個人制作。請每一位同學寫一個準備在今后執(zhí)行的小計劃,可以參加剛才大家討論過的、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2)、教師。
    “爸爸、媽媽為了家庭生活而操勞,工作很辛苦。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應該懂事了,要盡量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做個好孩子?!?BR>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四
    1、豐富對學校周圍地區(qū)的認識。
    2、通過各種調查結果,鍛煉和提高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
    3、體驗合作的力量和樂趣。
    1、擬定匯報的步驟,并告知各個小組的匯報員。
    2、提醒各個小組的匯報員按照匯報的步驟,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3、為學生畫草圖準備一些紙張。
    1、導入。請學生閱讀書中44頁的;談談幾天來分工合作,進行調查,有些什么感想;交流調查的結果。
    2、小組發(fā)表。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調查所得。匯報工作由匯報員完成,小組其他成員可作補充。
    3、調查記錄。教師肯定各小組的調查,再次強調調查結果對完成學校地圖的重要性。請學生看書45~46頁,學習怎樣自己的記錄。還可查過女士繪出草圖。
    4、教師小節(jié)。
    5、布置作業(yè):完成書47頁的`“我們的記錄”,請家長看“我們的記錄”,并向家長介紹自己小組的調查結果。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五
    1.樹立公民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
    2.了解公益活動,并能列舉出幾個公益活動。
    3.明白“志愿者”的含義。
    請幾個學生把教科書第78頁的故事《一位出租車司機的公民意識》改編成一個小劇本。
    1.導入。請學生表演改編的小劇本《一位出租車司機的公民意識》。
    2.全班交流。教師以問題引導;“從課前讀故事和看同學的表演,能不能說說故事表現(xiàn)了出租車司機的`什么品質?”
    1)“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抗擊非典人人有責的責任心,為他人負責——鎖上后備箱、給急救中心打電話、留住客人、勸行人繞道而行、自動隔離。不計較個人得失、熱心腸——主動提出替客人負擔在北京的花銷。)。
    2)讓學生從反方面去想,“要是這位出租車司機沒有留住這位客人,會有什么后果?”
    3)教師小結“這位出租車司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卻有一顆高尚的心,正是他對他人、對社會的強烈的責任感讓我們感動。我們的社會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類似的感人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觀察交流。
    (1)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第79頁上的三幅照片,讀一讀照片說明文字,說說圖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看見過這樣的活動嗎?有沒有參加過?如果參加過,講一講自己的感受。”
    (2)教師小結,這些活動都被稱之為“公益活動”。
    (3)教師出示“青年志愿者標志”或是請學生看教科書第80頁,用簡單的語言說說標志的含義。(不必求全,要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在講解過程中,要強調志愿者活動是無償?shù)?,是愛心、熱心、真情的奉獻;作為一名公民,不能心里只有自己,還要時刻準備著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4.教師總結??偨Y要點,布置家庭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
    1.如果條件允許,讓學生去采訪一名志愿者,聽聽他們參加志愿者活動的心聲。
    2.讀教科書第81頁上的閱讀材料寫一篇讀后感。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六
    1.學習簡單的食物鏈知識。
    2.初步了解物種滅絕的事實。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間普遍的相互依賴關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類對自然界的正確態(tài)度。
    參見第118~120頁。
    1.在課前,可以請全班或部分學生找一找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也包括本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消失或瀕危的動植物)。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
    3.教師應當聯(lián)系本地區(qū)實際,找一找在本地區(qū)已經消失或者已經瀕危的物種資料,并且了解導致其消失的原因。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后通過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還有哪些生命比人類在地球出現(xiàn)得更早?怎樣才算是“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為什么說”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愛護人類自己“?(人類生存離不開良好的環(huán)境)。
    3.小組討論。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數(shù)學”,并請學生結合第51頁幾個學生的疑問和感想。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請學生教科書的內容,以及自己在課前所搜集到的資料、教師的有關資料等,交流有關動植物滅絕的情況。教師在小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兩種向全班介紹,在介紹時要說明該物種滅絕的原因。并且鼓勵以小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紹,如有人介紹該物種特點,有人說明其滅絕原因,同時,還有人模擬等。
    教師要提醒學生,也許有些動植物在全世界還沒有徹底滅絕,但已經逐漸減少,會走到這樣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紹這樣的動植物。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巡視,適當協(xié)調各小組所選擇的物種,盡量避免重復。
    4.全班交流。每個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教師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紹,特別是有生態(tài)意識,使他們感受到這個問題離自己并不遙遠。
    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介紹進行,并特別贊揚那些能夠清楚說明物種滅絕原因的或者能夠選擇本地區(qū)實例的小組。
    6.教師簡單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yè)。
    1.目前,多種科普讀物中都有關于動植物滅絕的介紹,教師可以實現(xiàn)準備一些。特別是在學生家庭藏書可能有限的地區(qū),更應當在此方面多花洗些時間。本課題資料庫中的一些內容可供教師。
    2.學生介紹的物種中,有的物種滅絕的原因可能與人類活動無關,比如恐龍。教師應當允許這樣的內容出現(xiàn),只要指出或者說明其真正原因即可。
    3.有關“怎樣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的討論是開放式的,事實上,至今科學家和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承認多種不同的'意見都有其合理性。比如,學生可能會涉及人類要活下去,有時必須以其他生命作為代價——像作為食物,或者當其他生命危及自身安全時。但教師要把握住并且讓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是保持人類生存發(fā)展所必須的環(huán)境條件,因此必須盡可能地停止或者減少生物滅絕。
    1.布置學生寫一感想。
    2.預習教科書第51頁有關生物鏈的內容。
    1.對學生的小組介紹進行。
    2.對學生所寫的感想給予書面等級,并選擇優(yōu)秀的后面的課上向全班介紹。
    1.導入。從家庭作業(yè)1中選擇優(yōu)秀者,由教學或者學生朗讀。
    2.閱讀與探究。教師提問學生:“有沒有聽說過食物鏈?什么教做食物鏈?”
    3.自由辯論。
    4.教師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yè)。
    1.教師在食物鏈的討論中要讓學生充分的思考,除了教科書上展示的食物鏈以外,自然界還存在多種多樣的食物鏈,它們彼此之間又存在著復雜的聯(lián)系。
    2.強調每一個物種都在特定的食物鏈中占有特。
    的地位,因此每個物種的消失都不是這個物種本身的事情,必然會隊與他在一個食物中的其他物種產生影響。
    3.在討論害蟲、益蟲、害鳥、益鳥時,可以舉例子,例如,20世紀50年代,人們?yōu)榱思Z食增產,消滅吃糧食的麻雀,結果大批果樹減產——缺少了麻雀的捕食,蟲害大增。
    如果探究和辨論的時間較長,可以將教科書上“藏羚羊的守護神”的閱讀活動作為家庭作業(yè)。
    觀察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做記錄。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七
    1、了解地球,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2、體會人類為揭開地球奧秘,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
    3、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1、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都是地球的居民,對于我們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蔚藍色的地球》,板書課題。
    1、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飛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呢?欣賞書中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請同學們讀一讀書中描寫的語句。
    4、你知道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太空中觀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誰嗎?最早測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誰呢?讀一讀文中有關介紹。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學習小伙伴告訴了我們。
    7、你還能用其他的事例來具體說明地球的大嗎?
    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可是你知道嗎?人類認識地球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人類最早將天想象成一個半圓的蓋子,高高在上,無所不包。大地如一個方方正正的棋盤,被天所覆蓋,人們是怎么證明地球是圓的呢?在很早以前,麥哲倫做了一次環(huán)球探航。
    2、請同學們閱讀瞭望臺中《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麥哲倫和船員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3)從這一個個困難,一組組數(shù)據(j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歷時3年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第一次通過實踐,向世人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引導學生探究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地圖。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千百年來,人類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開了地球的奧秘。
    (1)數(shù)百萬年前的三葉蟲化石。
    (2)北極黃河站建成。
    6、你還知道哪些人類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紹介紹。
    人類為了揭示地的奧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斷探索進取,充分顯示出人類無窮的智慧,驚人的毅力和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人類對地球的探索。
    二、講解。
    (1)地球是一個球體。
    (2)認識地球經歷漫長過程。
    (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成功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是個球體。
    三、討論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四、師生共同討論96頁問題。
    五、作業(yè)。
    (1)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2)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生命?
    (3)在地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小學品德教案篇十八
    1、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體驗和喜愛之情。
    2、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成功感,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學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注意安全。
    1、啟發(fā)兒童收集、整理春天的圖片及動植物的觀察記錄,并在教室的墻面上布置“我和春天”作品展。
    2、兒童制作春天的花、樹和蝴蝶等。
    3、引導兒童互相交流和欣賞春天的.作品,感受春天的氣息,體驗成功的樂趣。
    啟發(fā)兒童用畫筆繪或用彩紙、植物、廢舊物品等做成各種春天的景象,來為春姑娘打扮、裝飾。
    三、春季游戲坊。
    引導兒童分組負責在教師里布置各種游戲角,開展各種與春天有關的游戲。
    引導兒童利用假日,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化裝,開一個有趣的純日舞會。
    兒童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有關春天的說唱游戲。
    1、學習春天的兒歌。
    2、學習用動作模擬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3、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植物的生長過程。
    兒童通過討論、調查等多種途徑了解春天常見的疾病及其原因以及預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