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xì)v史典故類范文(17篇)

字號:

    詞語是語文學(xué)習(xí)中的基本單位,它們通過組合和運用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dá)方式。寫總結(jié)時要注意把握好邏輯順序,做到前后呼應(yīng),層次清晰。下面是一些備受推崇的總結(jié)范文,相信能夠?qū)Υ蠹业膶懽饔兴鶐椭?BR>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一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冬,安祿山見時機(jī)成熟,決定發(fā)動叛亂。那時恰好有一個官員從京都返回,安祿山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詔書,向?qū)⑹總冃颊f:“皇上有密旨,要我立刻帶兵入朝討伐楊國忠。這個消息太突然了,眾將士十分驚訝,但誰也不敢反對,安祿山的一些心腹則拼命鼓吹響應(yīng)。
    十一月初,安祿山糾集了十五萬人馬,號稱二十萬,連夜從范陽(今北京市城區(qū)西南)出發(fā),向南進(jìn)軍。一路上煙塵滾滾,席卷千里;鼓噪?yún)群?,驚天動地。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中形容道:“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那時候,老百姓過了數(shù)十年和平生活,幾代人都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突然間聽說范陽兵變,遠(yuǎn)近震動。河北各郡的防守很快就瓦解了,接著洛陽陷落,潼關(guān)失守,長安危急,唐玄宗只好帶著楊貴妃倉皇出逃。
    路上,有一個老人對唐玄宗說:“安祿山的反心,早就暴露了。但是有人向陛下告發(fā),總是被陛下所殺,以致造成今天的局面!我記得宋景當(dāng)宰相時,敢于講真話,所以天下太平。而現(xiàn)在的朝臣只曉得阿諛奉承,所以天下的情況,陛下一無所知。如果陛下不是逃難到這里,我怎么能當(dāng)面向陛下訴說這些事呢!”
    唐玄宗痛心地說:“這是我糊涂,真是后悔莫及啊!”
    老人說的是大實話,造成安祿山叛亂的就是唐玄宗和他的宰相李林甫,還有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一伙。安祿山是胡人(我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原是平盧(治所在今遼寧朝陽)節(jié)度使張守的偏將。因為犯罪被判死刑,張守憐惜他打仗勇敢,才送到京師讓朝廷去決定。當(dāng)時,宰相張九齡認(rèn)為:“軍令如山,安祿山不可以免死?!?BR>    但是,唐玄宗也欣賞他的勇敢,要赦免他。張九齡仍堅持原則,說:“安祿山犯紀(jì)喪師,于法不可不殺;況且我看他臉露兇相,不殺他將來有后患?!?BR>    唐玄宗卻說:“你不要枉害忠良?!弊詈笕陨饷饬怂?。
    安祿山這個人很狡猾,善于揣測人情,討人所好。他任平盧兵馬使時,凡是朝廷來人,都要送一筆厚禮。有一回,御史中丞張利貞來考查,安祿山百般奉承,連張利貞的隨員都一一加以厚待。所以,張利貞回朝后,在皇帝面前將安祿山大大夸獎了一番,安祿山便被提升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黑水等四府經(jīng)略使。
    公元743年,安祿山入朝,唐玄宗更加寵信他,隨時接見,封賞優(yōu)厚。安祿山編造了一個故事說:“去年營州蟲災(zāi),我焚香告天說:‘我安祿山如果心術(shù)不正,事君不忠,情愿蝗蟲來吃我的心肝。如果我對神靈虔誠,希望蟲子都散去。’于是就有大批鳥群從北飛來,一剎那間,就把害蟲吃個精光。請皇上命史官如實記載下來?!碧菩诰尤淮饝?yīng)了。
    安祿山為了邀功,取得皇帝的信任,經(jīng)常侵略掠奪邊境各族。奚族、契丹忍無可忍,先后殺掉了唐室下嫁的公主,紛紛反叛,安祿山就出兵討伐。他奏告朝廷說:“我討伐契丹直到北平郡,夢見先朝名將李靖向我求食?!?BR>    唐玄宗就下旨為李靖建廟。廟造成后,安祿山又謊奏說:“祭奠時,廟梁上竟生出了靈芝草?!碧菩诰谷灰残乓詾檎妗?BR>    安祿山是個矮個子,卻長得肥胖,肚皮下垂過膝。他見皇帝時故意裝出一副滑稽相。有一次,唐玄宗指著他的大肚子開玩笑地問:“這個胡人的肚皮長得這樣大,里面裝的是什么?”
    安祿山回答:“沒有別的,只有一顆赤子之心?!碧菩诼犃撕荛_心。
    后來,唐玄宗又讓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实叟c貴妃共坐時,安祿山先拜貴妃?;实蹎査麨楹芜@樣,安祿山說:“胡人先拜母親,后拜父親?!碧菩诼犃艘埠芨吲d。
    公元750年,唐玄宗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又任命他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安祿山以友好交往為名,引誘奚族、契丹酋長赴宴,把他們灌醉后?;盥窳藬?shù)千人,另外八千人作為俘虜,連同酋長的首級一起獻(xiàn)給朝廷請功。唐玄宗特地為安祿山在京城造了府第,第二年,他又下令給安祿山建造更富麗豪華的府第,還說:“安祿山眼大,勿叫他笑我小氣?!毙挛菰斐?,安祿山叫皇帝通知宰相來赴宴。到了那一天,唐玄宗原來打算打球的,結(jié)果也臨時通知改期,并命宰相一同都去安宅。
    安祿山生日那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都贈送了厚禮。第三天,皇帝召安祿山入宮,楊貴妃異想天開,居然用錦緞做了一個襁褓,將安祿山像嬰兒一樣包起來,叫宮女用彩轎抬著走。唐玄宗聽到后宮的歡笑聲,問原因,宮女說是貴妃生嬰兒過“三朝”(古代風(fēng)俗,通常在結(jié)婚、生孩子或死亡后第三天,舉行慶祝或紀(jì)念活動)。唐玄宗親自去看,不僅給楊貴妃賞賜了三朝洗兒的金銀錢,還賞賜了安祿山。從此宮中把安祿山稱作“祿兒”,他可以自由出入宮廷,或與貴妃對飲,或夜宿宮中,無所不至。
    安祿山原任平盧節(jié)度使,兼任范陽節(jié)度使,后來他又要求兼任河?xùn)|(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節(jié)度使,唐玄宗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安祿山兼領(lǐng)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后,重兵在握,日益驕橫。他認(rèn)為皇帝年老又懼內(nèi),朝廷武備松弛,所以沒有什么力量可以與他對抗。他手下的官員就趁機(jī)勸他叛亂。安祿山收編了契丹等族的投降者八千人,又有家丁百余人,都是以一當(dāng)百的亡命之徒。他養(yǎng)了數(shù)萬匹戰(zhàn)馬,又派胡商到各地去收買刀槍。他還奏請朝廷,封他的部下當(dāng)將軍的有五百多人,當(dāng)中郎將的有兩千多人,以此收買人心。
    當(dāng)他以為一切都已準(zhǔn)備好了,便發(fā)動了反叛,并于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二
    孫武,字長卿,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或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后來由于陳國內(nèi)部發(fā)生政變,孫武的直系遠(yuǎn)祖媯完便攜家?guī)Э?,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齊桓公早就了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負(fù)責(zé)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后,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nèi)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lǐng)地也越來越擴(kuò)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干,因為領(lǐng)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式“食邑”),并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由于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yōu)越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zhàn)勝四帝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dāng)時戰(zhàn)亂頻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于帶兵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
    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zhàn)爭,這對少年孫武的軍事方面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nèi)部矛盾重重,危機(jī)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lián)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后來,內(nèi)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nèi)部斗爭極其反感,不愿糾纏其中,萌發(fā)了遠(yuǎn)奔他鄉(xiāng)、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當(dāng)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lián)晉伐楚,國勢強(qiáng)盛,很有新興氣象。孫武認(rèn)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xiàn)抱負(fù)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孫武正值18歲的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而來,孫武一生事業(yè)就在吳國展開,死后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來到吳國后,便在吳都(今蘇州市)郊外結(jié)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孫武結(jié)識伍子胥后,十分投機(jī),結(jié)為密友。這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蕩不安之中,兩人便避隱深居,待機(jī)而發(fā)。
    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nèi)空虛的機(jī)會,以專諸為刺客,襲殺吳王僚,然后自立為王,稱闔閭。闔閭即位后,就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他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聽淫樂,不也女色,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積蓄糧食,建筑城垣,訓(xùn)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吳國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闔閭又注重搜求各種人才,立志要使吳國更加強(qiáng)盛,時而向長江中游發(fā)展,滅楚稱雄。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并請伍子胥引薦自己。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三
    夜,出奇的靜。
    他負(fù)手而立,面對堅硬的墻壁昂首挺胸!有人說他在等待死亡的到來,有人說他在等待救兵的到來。錯了!你們都錯了!他肯定在等待這個民族的覺醒吧!
    也許人們會說他是個失敗者,想他變法不成,皇帝身邊紅人轉(zhuǎn)眼變成階下之囚!但是,盡管這樣他的心還是沒有死,他在呼喚千千萬萬個他的覺悟!夜深了未免讓人有些寒冷,可憐他一顆火熱的心就扼殺在這封建的寒冷里!
    突然,鐵鏈發(fā)出碰撞的聲音!一個人閃身而入,握住他的手,激動地說道:“壯飛!速走!”
    聽到熟悉的聲音他回首一視,來人神色緊張卻掩蓋不住氣宇非凡,手臂掛彩竟然視而不見!他拍著來人的肩膀,輕輕地?fù)u了搖頭道:“五哥,你終究還是來了!嗣同深深感盛意!只是我走得出天牢卻走不出天下人的唾罵聲!”
    五哥抓住他的手,說道:“來日方長,不可輕生;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正色道:“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五哥望著他,見其正氣凜然,好生佩服!只是于心不忍,不忍心世間從此少了這么一位英雄;不忍心中國從此少了這么一個棟梁;不忍心人生從此少了這么一位知己!
    他微微一笑,咬破指頭,緩緩走到墻壁邊,寫上“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BR>    九月中旬,市場上人聲鼎沸!今天要斬一個人,一個變法者,一個“失敗者”!他身上遭受著百姓雞蛋和菜葉的狂丟,可是他的臉上竟然找不到一絲怒色!他微微一笑,說道:“你們終有一天會想起譚嗣同的!話音剛落換來的是更多的雞蛋和菜葉!
    時辰已到,劊子手含酒噴刀,做好準(zhǔn)備!接下來就是等待行刑官的一聲令下!他抬頭挺胸,根本找不出一絲懼怕之色!他明白他的愿望終究會成功的!雖然現(xiàn)在失敗了,但他是拿著時間做賭注的贏家!變法在中國只是先慢的事罷了!
    一剎那,人們耳邊想起他慷慨就義的豪情壯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今天,打開歷史課本,竟發(fā)現(xiàn)戊戌變法和他的《仁學(xué)》出現(xiàn)在書上!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四
    吳起約公元前440年出生于衛(wèi)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公元前415年,吳起二十六歲,由衛(wèi)逃到魯。師事曾參之子曾申,學(xué)《左氏春秋》。
    公元前414年因母死不奔喪,與曾申決裂。次年,在魯學(xué)兵法。吳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
    前412年,齊國進(jìn)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于是他殺妻求將。魯君終于任命他為將軍,最終大敗齊軍。吳起的得勢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魯君因而疑慮,就辭退了吳起。吳起離開魯國后,投奔魏文侯,魏文侯就任命他為將軍,率軍攻打秦國,攻克五座城邑。
    公元前409年,伐秦至鄭還,筑洛陰、合陽吳起善于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hù),被任命為西河郡守。
    公元前389年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于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史稱陰晉之戰(zhàn),也使魏國成為戰(zhàn)國初期的強(qiáng)大的諸侯國。吳起鎮(zhèn)守西河期間,強(qiáng)調(diào)兵不在多而在"治",首創(chuàng)考選士卒之法,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魏文侯死后,吳起繼續(xù)效力于他兒子魏武侯。吳起治軍主張兵不在多而在"治",曾嚴(yán)格考選步兵,創(chuàng)建有戰(zhàn)斗力的常備軍"武卒"。
    吳起任西河的守將,威信很高。魏國選相,很多人都看好吳起,可是最后卻任命田文(魏貴戚重臣)為相。田文死后,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國的公主,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吳起看見公主輕謾魏相就辭謝了武侯對他與公主的賜婚,果然引起武侯對吳起有所懷疑而不信任他了。吳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離開魏國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平素聽說吳起很能干,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為相。他嚴(yán)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廢除了較疏遠(yuǎn)的公族,把節(jié)省下的錢糧用以供養(yǎng)戰(zhàn)士。主要目的是加強(qiáng)軍隊,破除縱橫稗闔的游說。于是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陳國和蔡國,并擊退了韓、趙、魏的擴(kuò)張;向西征伐了秦國。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后,公族責(zé)成和大臣叛亂而攻擊吳起,吳起跑到楚悼王的尸體旁伏在尸體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亂者有所顧忌,若作亂者無所顧忌,射我必中王,中王,自然就暴露他們是反叛的罪人。但追殺吳起的楚貴族還是射殺了吳起,箭也射到了悼王的身上,享年60歲。
    吳起是戰(zhàn)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tǒng)帥、軍事改革家。著有《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孫武連稱“孫吳”。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五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最著名的畫家,他博學(xué)多才,為人豪爽大方,又極其幽默,同時又有點癡呆,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F(xiàn)存于世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就是顧愷之的傳世名作。
    顧愷之曾經(jīng)跟隨大司馬桓溫做過參軍。
    有一天,顧愷之跟著桓溫去江陵視察,當(dāng)?shù)毓賳T來拜見桓溫,帶來了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甘蔗。桓溫見了十分開心,說:“這里的甘蔗非常有名,大家都嘗一嘗?!庇谑?,大家都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斷夸贊甘蔗很甜。
    唯獨只有顧愷之一人出神地望著江面沒有去拿甘蔗。桓溫見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個很長的甘蔗,把甘蔗尖頭給了顧愷之。顧愷之也沒注意,就開始啃了起來。桓溫看到顧愷之的吃相,笑了起來,說:“甘蔗甜嗎?”周圍的人也跟著笑了起來,說:“我們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顧參軍的甘蔗如何?”
    這時,顧愷之才回過神來,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頭,才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靶ψ约?。他順手舉起甘蔗,說:“你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講究的?!贝蠹铱此@么認(rèn)真回答,笑著說:“那你說怎么個講究法?”顧愷之說:“你們一開始就吃這么甜的部分,后來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而我從尖子開始吃起,到最后越來越甜,這就叫做‘漸入佳境’。”
    后人常用“顧愷之吃甘蔗”形容先苦后甜、從壞到好的過程。
    小編解讀。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六
    有一天,他在自已家的演練場上表演射箭。觀看的人,個個為他鼓掌叫好。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也來觀看,他放下自已肩上的擔(dān)子,站在籬笆墻外邊,斜著眼睛瞅著陳康肅射箭,好長時間不離去??墒钱?dāng)他看見陳康肅射中靶子時,僅僅只是微微地點一下頭,井不覺得有什么很了不起的。
    陳康肅想:“每當(dāng)別人看到我射中靶子時,總是大聲稱贊,連聲叫絕,這個老頭卻只點點頭,真是個糊涂老頭?!?BR>    陳康肅問老頭說:“你在這看了這么久,你也懂得射箭嗎?你看我的射技怎么樣啊?”
    賣油老頭扦字胡子,微微一笑,然后慢悠悠地說:“沒什么了不起的,只不過是手熟罷了?!?BR>    陳康肅一聽,勃然大怒,大喊起來:“你這個呆老頭,憑什么敢小看我的射技?!?BR>    賣油老頭不氣不惱地說:“我是憑我倒油的技巧了解到這個道理的。”說完,老頭從擔(dān)子里拿出一只葫蘆放在地上,又從衣袋里掏出一個帶孔的銅錢放在葫蘆嘴上畫,然后用勺子舀油往葫蘆嘴里倒,只見那油順著錢孔里流下去,葫蘆里的油裝滿了,卻一點兒也沒有沾到錢孔上。站在旁邊看熱鬧的人連聲叫絕。賣油老頭站起來微笑著說:“我這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只不過是由于手熟罷了。”
    陳康肅看后,笑了。他向賣油老頭承認(rèn)了剛才的無禮,并道了歉。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七
    “太棒了,進(jìn)球了!”“四(6),加油”?!翱?,這邊接一球?!薄皝?,喝一點白開水?!薄皳Q后鋒,脫衣服”……一陣陣歡笑聲從操場上傳來,四(6)與四(4)足球賽開場嘍!
    這場比賽,我們雖然沒有贏得名譽(yù),但是我們已經(jīng)盡了全力了,有句老話:“愛拼才會贏。”經(jīng)過這次比賽,下次我們一定會更勝一籌的。在人生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難,不能當(dāng)縮頭烏龜,應(yīng)該勇敢面對。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八
    趙飛燕體態(tài)極其輕盈,每當(dāng)她纖腰款擺、迎風(fēng)飛舞時,就好像要乘風(fēng)而去一般。一天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再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突然間狂風(fēng)大作,像風(fēng)箏一樣飄起來。于是成帝趕緊叫樂師們拉住趙飛燕的裙擺,免得他被風(fēng)吹走。待風(fēng)停時,發(fā)現(xiàn)趙飛燕的云英紫裙竟被抓得皺皺的',從此宮女們盛行穿折疊出褶皺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其后漢成帝為防止趙飛燕被風(fēng)吹走,還修建了一座七寶避風(fēng)臺供她跳舞使用。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九
    湯陰岳飛廟,原為精忠廟,又稱宋岳忠武王廟。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受人們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的家鄉(xiāng)在安陽市湯陰縣。從京廣鐵路湯陰站下車,一出站,即可望見雄居于花崗巖基石上的岳飛銅像。湯陰縣有許多與岳飛有關(guān)的遺址,岳飛廟就在縣城內(nèi)。
    岳飛廟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址為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面積為四千三百多平方米,殿宇建筑九十余間,是一處較完整的古建筑群。精忠坊是岳飛廟的頭間,為一座營造精美的木結(jié)構(gòu)樣牌樓。兩側(cè)八字墻上刻有18米高的大字“忠”、“孝”。
    進(jìn)入門檻,便見石階下跪著五具鐵鑄像,即當(dāng)年殺害岳飛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銅像,怒目執(zhí)劍,對秦檜等人呈居高臨下鎮(zhèn)壓之勢。
    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的岳飛是南宋著名軍事家、抗金名將。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率軍抗擊金兵,六戰(zhàn)六捷,屢建奇功。宋高宗卻伙同奸相秦檜一心與金求和,一天連下十二道金牌,強(qiáng)令岳飛撤兵,并解除了他的軍權(quán)。最后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三十九歲的岳飛殺害于杭州。
    家鄉(xiāng)人民對岳飛寄予無恨的敬仰之情,對秦檜等奸臣恨之入骨。精忠坊建于明正德七年(關(guān)于1512年),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它由六根大木柱托起五間屋頂,在古建筑學(xué)上稱之為“三間六柱五樓柱不出頭”式。斗拱型制屬九踩四昂重翹式。它排列緊湊,吻合嚴(yán)密,飛檐尖聳、勾心斗角,在力學(xué)、美學(xué)、建筑學(xué)方面很有研究價值。
    精忠坊兩側(cè)壁間鑲嵌的“忠”、“孝”石刻大字,為明萬歷年間彰德府推官張應(yīng)登所題。岳飛廟正殿,巍峨莊嚴(yán)。廟內(nèi)碑碣林立,存放明、清兩代官員及文人學(xué)士所題的詩詞歌賦和修廟記實。東西小院中各有一亭子一座,東為“肅瞻”,西曰“觀光”。
    院中碑刻近三百通,是中原地區(qū)一個較大的'書法、文學(xué)藝術(shù)寶庫,其中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徐達(dá)、董其昌、海瑞、何紹基等人的碑刻,還有岳飛所作千古絕唱《滿江紅》祠、《還我河山》、《寶刀歌》和手書前、后《出師表》等。是中原大地上一處彌足珍貴的書法文學(xué)藝術(shù)和史學(xué)研究的寶庫。
    再進(jìn)儀門,出御碑亭北望,即為雄偉莊嚴(yán)的大殿。大殿高十米,氣勢恢宏。殿內(nèi)正中是岳飛的彩色座像,英武魁偉,氣宇軒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為貼金巨額“還我河山”。東西廂房為岳飛事跡陳列館。
    后院為寢殿,殿內(nèi)陳列著岳飛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寢殿后還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20xx年6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
    發(fā)生地:南京烏衣巷,典故:王獻(xiàn)之和王徽之都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在王羲之年老之后,徽之隨父親從建康烏衣巷移居浙江會嵇。獻(xiàn)之留在了建康。公元386年,王獻(xiàn)之去世,徽之趕回建康吊喪。他坐在獻(xiàn)之床前大哭一場后,取下獻(xiàn)之生前喜愛的琴想彈一首曲子給獻(xiàn)之聽,無奈怎么也不成曲,王徽之將琴擲在地上感慨道:“嗚呼子敬,人琴俱亡?!?BR>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一
    我國北方野外的墓地上,人們常常能看到一簇簇柏樹,民間俗稱墳柏。每當(dāng)嚴(yán)冬,荒蕪的原野上點綴著星羅棋布的.墳柏,頗有肅穆莊嚴(yán)的感覺。
    據(jù)說墳周圍種柏樹的習(xí)俗,源于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公元234年,蜀國軍師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時,病死軍中,諸葛亮以身殉職后,遺體葬在定軍山。劉禪親自下詔,在墓地種了54株柏樹,象征諸葛亮享年54歲,以表彰他鞠躬盡瘁的精神。
    杜甫的《蜀相》云:“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司城外柏森森?!蹦切灠兀两袢杂?2株尚存。后人仿效此法,于是墳柏相繼在民間流傳開來。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二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說,李白這個大詩人有著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這里小編就介紹其中的幾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里就不說了,下面主要來說說他“謫仙人”和“有景道不得”的趣事。
    據(jù)說當(dāng)年李白從24歲的時候就出門游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30歲的時候他來到了當(dāng)時的政治中心長安,他從小就有著匡扶社稷的理想,所以到了長安之后拜訪了很多的達(dá)官顯貴,但是沒人愿意推薦他。直到有一天李白和朋友一起去到紫極宮游玩,碰上了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賀知章,賀知章對于這個名聲漸起的小輩也比較重視,再看到李白儀表不凡,風(fēng)姿卓越,所以就邀請他一起來喝酒。結(jié)果買酒的`時候發(fā)現(xiàn)身上沒錢,賀知章有點尷尬就把自己衣帶上的金龜給取了下來,拿它去換錢,李白還勸阻他:“這是朝廷給的,怎么好拿去換酒呢?”但是幾人都沒有帶錢,所以只好這樣。之后李白拿出自己的詩歌請賀知章指點,賀知章讀完《蜀道難》頓時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實在太好了,等到讀完《烏棲曲》賀知章不禁感嘆李白是天上的謫仙人啊,才華不是凡人可以比擬的。因此李白的“謫仙”之名就傳開去了。
    后來李白依舊不得重用就離開長安繼續(xù)游山玩水,有一次就和幾個好友一起來到了黃鶴樓,一般來說來到這種名勝古跡文人墨客總是會在上面題詩,但是到了這兒李白面對著無限的風(fēng)光,剛想提筆作詩就看到了當(dāng)年崔顥留下的那首《黃鶴樓》,讀罷此詩,李白就把筆給放下了,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BR>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不過要論成就李白這個后輩要比孟浩然這個前輩強(qiáng)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的稱號,他的詩即使是現(xiàn)在,仍被許多學(xué)者爭相研讀。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歲,兩人認(rèn)識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經(jīng)被許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見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黃鶴樓上喝酒,聽說孟浩然就在附近飛襄陽隱居,便立馬去拜訪他。孟浩然也早就聽說李白的大名,衣服都還來不及整理就出門迎接李白,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了好朋友,經(jīng)常在一起飲酒、作詩、談人生、談抱負(fù),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長,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遠(yuǎn)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熱愛游歷山河的性格,鐵定會和孟浩然作伴。臨別前,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設(shè)宴踐行,酒過三巡,站在高樓上眺望遠(yuǎn)處漸行漸遠(yuǎn)的帆船,李白內(nèi)心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后世傳誦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別孟浩然。
    郭子儀一生經(jīng)歷豐富,他和李白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據(jù)說兩人都救過對方的命。根據(jù)史書記載,當(dāng)年郭子儀名聲不顯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小的士卒,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他的上司就要處死他,恰好碰上了當(dāng)時正受寵的李白路過,看郭子儀威武大氣是個人才就一番周旋勸告哥舒翰,免了郭子儀的刑責(zé)。
    李白雖然是史上少有的大才子,但是其實在政治上的才能還是很渣的,并沒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而且為人狂妄不拘小節(jié),得罪了很多皇帝身邊的近臣、親信,受到了很多人的誹謗,到了后來的時候更是失誤的跟著永王造反,結(jié)果兵敗,郭子儀念及李白當(dāng)年對自己的恩德就力保李白,最后李白得以免去死刑。郭子儀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完人”,可以說遍觀整個政治史像他這樣的都很少見,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tài)度,得志的時候精忠報國,失勢的時候也不埋怨什么,這其中還有他屏退侍女免遭禍患和不設(shè)門墻透明公開的小故事,最精彩的是他和李白之間的那段往事。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三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人能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戰(zhàn)國時齊國有位賢者,名叫顏蜀。齊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進(jìn)宮來。顏蜀走進(jìn)宮內(nèi),來到殿前,就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jìn)。齊宣王叫他上前,顏蜀不僅一步不動,還叫齊宣王下來迎接他,說:“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說明我羨慕大王的權(quán)勢;如果是大王走過來,說明大王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quán)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饼R宣王生氣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地說:“當(dāng)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jìn)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jīng)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zāi)刮迨揭詢?nèi)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腦袋的,就封為萬戶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腦袋還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的墳?zāi)鼓?!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guān)鍵。從古到今,沒有不務(wù)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jīng)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慚愧?!?BR>    齊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于是對顏蜀說:“聽了您的一番高論,茅塞頓開,希望您接受我拜您為師,今后您就住在這里,有肉吃,有車乘,您的家人個個衣著華麗。”顏蜀拒絕道:“玉,產(chǎn)于山中,一經(jīng)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仍寶貴,但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如果選拔上來,享有利祿,他外來的風(fēng)貌和內(nèi)心世界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到點吃飯,像吃肉那樣香,安穩(wěn)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dāng)做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quán)貴差。清凈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鳖伿裾f罷,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離開了。
    在大富大貴面前,顏蜀能夠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幾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達(dá)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tài)度。有時候追求的目標(biāo)因能力所限無法達(dá)到,并不能代表沒有獲得或距離成功很遠(yuǎn),只要思想達(dá)到了,結(jié)果必然是一樣的。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榮辱、得失、進(jìn)退,其實是人生命中最為可貴的品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被我們漸染了內(nèi)心的色彩,如果我們先把內(nèi)心描繪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四
    朱仙鎮(zhèn)岳飛廟是中國三大岳王廟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6年)。
    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岳飛,為抗擊金兵,由其母背剌“精早報國”四字,毅然投身于抗金戰(zhàn)爭中,岳飛智勇雙全,屢建奇功,很快由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抗金主將。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744年)岳飛揮師北伐,在郾城大敗金兵,并取得了著名的朱仙鎮(zhèn)大捷。
    正當(dāng)岳飛即將收復(fù)東京(今河南開封)時,主張賣國的`皇帝和秦檜等卻在一日內(nèi)連下十二道金牌,令其收兵,岳飛扼腕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焙蟊悔w構(gòu)、秦檜等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殺害。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五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xué)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xué)習(xí)怎么樣了?”孟子(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泵夏?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么要發(fā)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xué)業(yè),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xué)習(xí)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xiàn)在荒廢了學(xué)業(yè),就不免于做賤的勞役,而且難于避免禍患?!泵献勇牶髧樍艘惶?,自此,從早到晚勤學(xué)不止,把子思當(dāng)做老師,終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rèn)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六
    郭子儀一生經(jīng)歷豐富,他和李白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據(jù)說兩人都救過對方的命。根據(jù)史書記載,當(dāng)年郭子儀名聲不顯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小的士卒,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他的上司就要處死他,恰好碰上了當(dāng)時正受寵的李白路過,看郭子儀威武大氣是個人才就一番周旋勸告哥舒翰,免了郭子儀的刑責(zé)。
    李白雖然是史上少有的大才子,但是其實在政治上的才能還是很渣的,并沒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而且為人狂妄不拘小節(jié),得罪了很多皇帝身邊的近臣、親信,受到了很多人的誹謗,到了后來的時候更是失誤的`跟著永王造反,結(jié)果兵敗,郭子儀念及李白當(dāng)年對自己的恩德就力保李白,最后李白得以免去死刑。郭子儀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完人”,可以說遍觀整個政治史像他這樣的都很少見,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波折,但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tài)度,得志的時候精忠報國,失勢的時候也不埋怨什么,這其中還有他屏退侍女免遭禍患和不設(shè)門墻透明公開的小故事,最精彩的是他和李白之間的那段往事。
    高考?xì)v史典故類篇十七
    商朝紂王即位不久,便命工匠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紂王的庶兄賢臣箕子感嘆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湯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華貴的車子,住高樓廣廈。這樣下去,商國境內(nèi)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還要去征掠遠(yuǎn)方各國珍奇異寶?!?BR>    果然,紂王的貪欲越來越大。他抓了上千萬的勞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臺,以白玉為門的瓊室,再搜羅珍寶和奇禽異獸充塞其中。同時在鹿臺旁注酒為池懸肉為林,使裸體男女在其中相逐戲,以供紂王取樂。
    由于紂王的殘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紛紛倒戈反商。眾叛親離的紂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臺的熊熊烈火之中。
    春秋時,齊桓公由于有賢相管仲的輔佐,曾稱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說:“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話教誨我嗎?”管仲說:“我希望你能疏遠(yuǎn)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這些人?!被腹f:“易牙用自己兒子的肉來孝敬我,說明他愛我勝過愛他的兒子?!?BR>    管仲說:“如果他對自己兒子都很殘忍,對君主怎么能好呢?”齊桓公又說:“常之巫能預(yù)知人的死期,能治療我的頑疾,難道不能信任他嗎?”管仲說:“死生由命,頑疾是身體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數(shù),守住自己的根本,卻依靠常之巫維系健康,他將會因此而為所欲為了?!?BR>    齊桓公說:“衛(wèi)公子啟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為了我,他父親死了他都沒去奔喪,說明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還不能信任嗎?”管仲說:“人最親的莫過于父母,對父母尚且如此無情,又何況對他人呢。”桓公認(rèn)為管仲話有理,便堅決地答應(yīng)了。
    管仲死后,齊桓公便驅(qū)逐了這四個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寢,更沒有心思上朝理政,且舊病復(fù)發(fā),著實難受。但由于管仲當(dāng)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強(qiáng)忍煎熬堅持了下來。
    又過了三年,桓公實在忍不下去了,便說:“仲父的話也太過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無害于國。”
    就又把他們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謠說:“桓公將在某日死去?!庇谑且籽?、豎刁、常之巫勾結(jié)起來發(fā)動政變,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不準(zhǔn)任何人進(jìn)出,并在宮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圍墻,且斷絕了他的飲食,最后把桓公給活活餓死了。
    齊桓公臨死時,流著淚嘆息說:“唉!恨我當(dāng)初沒聽仲父的話,以致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仲父真是圣人??!”
    楚國太子建在鄭國被殺,建的兒子叫勝,當(dāng)時正在吳國。楚國的令尹子西想召他回國,沈諸梁聞訊,前來求見子西,問:“我聽說您要召王孫勝回國,您是想要啟用他嗎?”
    子西答:“我聽說勝這人剛直不阿,勇猛無比,我想讓他戍邊守疆?!?BR>    沈諸梁說:“我聽說此人心胸狹窄,狡猾詭詐,而且一心只記著要報父仇,就不會以善去惡,修其德行,僅想報私仇就無心為國事出力。若請他來而不寵信,會召來怨怒;若寵信,又會助其貪欲,假使國家邊境遭到挑釁,他一定不會固守。我聽說國家將敗之時,朝廷內(nèi)定有奸臣掌權(quán)。一個人誰沒有毛病呢?是聰明的人能夠及早地避免它,因個人舊怨而滅宗亡國的人,才是國家的真正隱患。關(guān)起門來尚且要警惕他來,假若去召他回來,則亡國之日不遠(yuǎn)了?!?BR>    子西不聽沈諸梁的勸告,固執(zhí)地召勝回國,并命他戍守邊境,尊稱為白公。后來他打敗了吳軍,狂妄的要求以軍事演習(xí)來祭功。此后又制造叛亂,劫走楚惠王,并公然在朝廷上殺死國家重臣子西、子期,奪得楚國政權(quán)。
    陶朱公范蠡還住在陶時,曾生了一個小兒子。等到長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殺人,被楚國拘囚起來。陶朱公說:“殺人償命是應(yīng)該的,但我聽說有千金之家財,其子可以不被處死于市中。
    于是準(zhǔn)備齊千金,準(zhǔn)備讓小兒子前去探視。但大兒子也堅持要去,并說:“父親不讓大兒子去,而讓小弟去,一定是父親認(rèn)為我是不肖之子。”說著竟要自殺。
    夫人見此,再三強(qiáng)勸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讓大兒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給自己過去的好友莊生。并對大兒子說:“到了以后,把禮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隨主便,不要與他爭辯。
    大兒子到后,便按照父親的囑咐去做了。莊生對他說:“你快走,不要再繼續(xù)留在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來,也不要問是什么原因?!?BR>    大兒子走后,并沒有按莊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的住在楚貴人那里。莊生雖窮,卻以廉潔耿直為標(biāo)榜,楚王以下的大臣們都把他師視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兒子所送千金之禮,莊生并無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辦成后,再退還給朱公,以為信守之據(jù),然而陶朱公的長子并不理解他的這番良苦用心。
    一天,莊生找了個理由覲見楚王,說天上有星相顯示,有事不利于楚國,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貫信任莊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錢之府,準(zhǔn)備大赦天下。楚貴人欣喜地將此喜訊告訴了朱公長子。
    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時弟弟一定會出來,千金企不白送莊生了。于是就又去見莊生,莊生吃驚地問:“你怎么還沒離開這里?”朱公長子說:“弟弟今將大赦,故而特來告辭?!?BR>    莊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錢還給了他。
    莊生被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種奇恥大辱,于是就又覲見楚王說:“楚王大赦是為了修德去兇,可楚國的百姓都說,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在楚,他們家里就用金錢來賄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說楚王大赦并非為楚國百姓,只是為陶朱公的兒子一人著想罷了?!?BR>    楚王聽后大怒,下令對陶朱公的兒子立即處斬,然后才下大赦令。
    當(dāng)陶公子拿著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親及鄉(xiāng)親都很悲傷,陶朱公說:“我聽說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一定會害死你的弟弟。這并非是你不愛他,只因為你從小與我一同創(chuàng)業(yè),備嘗生活的艱辛,所以很看重錢財。
    至于你小弟,本來就生長在富裕的環(huán)境里,出門乘車、騎馬,不知錢財來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為他能拋舍錢財,而你卻不能,最終是你殺了弟弟,不是見怪,我早就料想你會帶喪報回來!”
    戰(zhàn)國時,趙國丞相張孟談拜見晉國智伯后出來時,在軍營門外遇見智過。智過入見智伯說:“韓、魏二國恐怕主意要變。”智伯問:“為什么?”智過說:“我在軍營門外遇見孟談,看他表情矜持,舉止傲慢?!?BR>    智伯自信的說:“不會這樣,我與魏桓子和韓康子秘密約定攻下趙國后,三分趙國土地,他們一定不會欺騙我,你可千萬不要將此話說出”智過不放心,又去拜見韓、魏二主,回來后再次勸智伯說:“二主表情不對,心思變了,一定是背叛了您,不如立即殺掉他們,以絕后患。”
    智伯說:“他們的軍隊駐扎晉陽三年了,一朝行動,即能得利,那里會有別的企圖,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敝沁^說:“不殺二主,那就更親近他們吧?!敝遣畣枺骸霸趺从H近?”智過說:“魏桓子的謀臣叫趙吉,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guī),此二人都是能改變他們君王主意的幸臣。您可以與這二位約定,攻下趙國,就給他們二位每人萬戶的封賞。若如此,韓、魏二主就不會變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了?!?BR>    智伯說:“攻下趙國后三分其地,現(xiàn)在再給這兩個人各萬戶的封賞,那我所得的土地就太少了,這不行?!敝沁^見晉君既不采納他的計策,也不聽從他的勸告,于是就離開軍營,改姓輔氏,隱居不知去向了。
    張孟談回去后,見赴襄子就說:“我在軍營門外碰到智過,看來他懷疑我了,他從智伯那里出來后就改姓換名。今晚若不動手,必留后患?!?BR>    于是趙襄子即派張孟談去見韓、魏二主,約定夜晚動手,殺掉守堤的官吏,決堤淹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在水中一片混亂,韓、魏之軍分從兩翼攻擊,趙襄子率軍從正面進(jìn)攻,大敗智伯軍。智伯被活捉后處死,國家被分,族人因受株連,全部被殺。
    漢高祖之弟劉交被封為楚元王后,對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設(shè)酒宴,都會專門為穆生準(zhǔn)備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繼位,開始還設(shè)甜米酒,到后來就漸漸忘了。
    穆生回到家說:“我該隱退了,不設(shè)甜酒,說明楚王對我已不在意了,我若還不離去,說不定有一天楚兵會把我抓住,腰斬于市呢?!庇谑蔷妥苑Q有病,閉門不出。申公與白生強(qiáng)拉他去參加酒宴,勸他說:“你難道忘記先王待我們的恩情了嗎?如今楚王偶失小禮,你怎么能這樣計較呢?”
    穆生說:“《周易》上說:知幾是神人‘幾’的意思是事物的細(xì)微變化,這是判斷吉兇的先兆。君子見到‘幾’,就應(yīng)有行動,一天也不能拖延。先王禮遇我們?nèi)耸菫榱撕険P道義。如今楚王忽視我們,是因為他忘記了道義,忘記了道義的人,怎能與他久處呢?我哪里是為了一點點的小禮節(jié)?”于是借口有病而離去。
    申公、白生留了下來。后來,王戊逐漸驕橫殘暴。二十年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結(jié),被削去東海薛郡,后又圖謀反叛,申公、白生二人進(jìn)諫,楚王根本不聽,二人失望地離開楚王,隱逸他地去了。
    劉坦任長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務(wù)。當(dāng)時正趕上王僧粲陰謀反叛,湖南的一些郡縣都起來響應(yīng)王僧粲。前鎮(zhèn)軍鐘玄紹潛伏在長沙,做王僧粲的內(nèi)應(yīng),準(zhǔn)備王打來時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劉坦察覺,但他佯裝不知,一樣理政判訟,談笑如常。到了夜間,劉垣故意打開城門,以疑惑對方。鐘玄紹驚疑有變,不敢貿(mào)然行動。第二天早晨,劉坦借故把鐘玄紹叫來議事,并有意把談話時間延長,同時派人到鐘家去搜查。
    玄紹不知是計,應(yīng)邀前來。在與劉坦談興正濃時,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獲了玄紹和王僧粲來往的全部信件。劉坦拿出了這些書信訊問玄紹,鐵證面前,鐘玄紹只得低頭認(rèn)罪。劉坦就當(dāng)場把玄紹處斬,并把他們的書信給燒了,以穩(wěn)定他部下的人心。長沙局勢也因此安定了。
    隋朝末年,戰(zhàn)事頻繁,魏先生隱居于梁、宋之間。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戰(zhàn)敗,只身逃到了雁門,換名換姓,扮成一教書先生,與魏先生認(rèn)識且常來往。
    一次,魏先生半開玩笑地同他說:“我觀察先生面色沮喪,目光渙散,心神不定,言語支吾,現(xiàn)在朝廷正在抓捕山東的叛亂分子,難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嗎?”李密驚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說:“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細(xì),還望先生救我?!?BR>    魏先生說:“我看先生沒有帝王氣象,也不具將帥的謀略,僅一亂世英雄而已?!?BR>    接著魏先生詳細(xì)地向他分析了歷代帝王將帥及亂世英雄成敗得失的.原因,最后魏先生說:“我夜觀天象,汾河晉地一帶有帝王將出,如您能前去輔佐,則前途不可限量。”話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說:“腐儒之輩,不屑與圖大事?!?BR>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買馬,駐營作戰(zhàn),最后還是一敗涂地,投降了唐王朝。后又鬧叛亂,終被全部消滅。
    唐朝中期,河西、隴右一帶被吐蕃所占領(lǐng)。自玄宗天寶年間以后,安西、北庭一帶向朝廷報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斷了。西域在長安的使者無法返回,人馬都由鴻臚寺(管禮賓的機(jī)構(gòu))代管,鴻臚寺又委托各州府縣供養(yǎng)。政府開支經(jīng)常超出預(yù)算,況且當(dāng)時長安經(jīng)濟(jì)也非常蕭條。
    德宗時,宰相李泌得知外國留在長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經(jīng)住了四十多年,在長安成家立業(yè),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購置了土地房產(chǎn),收入頗豐,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調(diào)查在長安有田產(chǎn)的外國客人,結(jié)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便命令國家全部停止對這些人的供養(yǎng)。
    這些外國人聞訊,都到政府去申訴,官吏們無奈,只得來找李泌。
    李泌說:“這都是我們過去工作的失誤,哪有外國來朝貢的使者,留在京城數(shù)十年而不回國的呢?現(xiàn)在應(yīng)該取道回紇或從海道把他們送回國去。有不愿回國者,命令他們到鴻臚寺去說明理由,然后授予他們官職,發(fā)給他們薪俸,使之成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應(yīng)當(dāng)及時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終生做客呢?”
    結(jié)果外國客人沒有一人愿意回國的。李泌就把他們安排在保衛(wèi)京城的神策軍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讓他們?nèi)ギ?dāng)軍官或官府的押衙,其余都當(dāng)士兵,這樣一來,不但加強(qiáng)了京城的警備力量,而且每年可為國家節(jié)省開支五十余萬。鴻臚寺所供養(yǎng)的外國客人,此時也只有十余人了。
    唐朝貞元年間,咸陽有人向皇帝報告說,他見到了戰(zhàn)國時的大將白起。這位白起大將軍讓他向皇帝報告說:“讓他為國家捍衛(wèi)西部邊疆,因為到正月,吐蕃將要大舉東下,進(jìn)犯唐朝邊境?!?BR>    過了不久,吐蕃果真興兵入侵。在守邊將士的奮力抵御下,吐蕃敗退。唐德宗李適因此對這個咸陽人神話般的傳說信以為真,準(zhǔn)備在京城長安為白起修廟,追封他為司徒。
    宰相李泌說:“據(jù)我所知,國家興旺,都是因君主能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所致?,F(xiàn)在守邊的將帥立了功,而陛下卻獎賞古人白起。這樣做,恐怕會引起守邊將士不滿,從而瓦解了戰(zhàn)斗士氣。
    況且在京城修廟,大規(guī)模地進(jìn)行祈禱活動,流傳到四方,也會引起不好的巫術(shù)之風(fēng)。聽說在杜郵有一座舊的祠廟,陛下可命當(dāng)?shù)毓倮粜掭菀幌?,以供奉白起,這樣不至于驚動更多的人?!钡伦诨实塾X得言之有理,便聽從了李泌的建議。
    宋代河西趙元昊反叛,皇帝詢問邊疆防務(wù)情況,輔臣都答不上來?;噬洗笈?,當(dāng)即罷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四位樞密使的官。
    四樞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樞密使被貶到虢州。其好友翰林學(xué)士蘇公儀到城外送他時,王對公儀說:“我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預(yù)言了?!惫珒x說:“那人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術(shù)士吧”王說:“不,是曹瑋?!?BR>    在我從前當(dāng)三司鹽鐵副使時,一次到河北判決獄囚,那時曹瑋從陜西剛被貶到河北做軍師。我到定州辦完公事后,曹瑋對我說:‘公事辦完,該回京城了,愿您明天暫留一日,我有話要對您說。’”我本來就愛慕他的雄材偉略,一聽此話,就欣然留了下來。
    第二天中午,曹瑋請我吃飯。飯后,他清退左右,對我說:“我觀公滿面是善變骨相,您將來不是做樞輔,就是做邊帥,有人說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不到十年,你一定到這里當(dāng)總管。那時西邊常傳警報,公應(yīng)預(yù)先研究邊防戰(zhàn)備,搜羅人材,否則很難應(yīng)付突發(fā)事件。
    我說:“邊境的情況,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見教?”
    看完諫帖,我心中暗想: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將來定會有一番作為。聽說他常從集上路過,我一直想見見他,幾次命手下人誘他來府上,都沒成功。于是便使擅畫者畫下他的相貌。后來我終于見到了這個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氣概。
    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邊地的禍患,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正是您在這兒掌政的時候,望公努力啊?!蔽耶?dāng)時聽后,并不以為然,如今才知道被畫的人就是趙元昊?!?BR>    宋仁宗時,西部邊疆發(fā)生了戰(zhàn)事,大將劉平陣亡。朝野輿論認(rèn)為,這是因為朝廷派宦官做監(jiān)軍,主帥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揮才能,導(dǎo)致劉平失利。于是仁宗便下令誅殺劉平的監(jiān)軍宦官黃德和。
    有人請求仁宗把各路元帥的監(jiān)軍全部撤掉。仁宗征求宰相呂夷簡的意見,呂夷簡說:“不必撤掉,只要選擇為人忠厚謹(jǐn)慎的宦官去擔(dān)任監(jiān)軍就可以了?!比首诰臀蓞我暮喨マk理此事。
    呂夷簡說:“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們是否賢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舉,為了能職得其人,當(dāng)規(guī)定:如果他們所薦舉的監(jiān)軍有不勝其職者,與監(jiān)督同罪?!比首诓杉{了呂夷簡的意見。
    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請撤掉各監(jiān)軍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無不稱贊呂夷簡的謀略。殺一個監(jiān)軍,其他的監(jiān)軍依然還在。全部撤掉他們,必生怨言,若軍中再有過失時,他們就會為撤掉他們找口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請求撤掉。
    北宋英宗趙曙初即位時,有一天,慈壽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給宰相韓琦,內(nèi)稱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對她不尊敬,還有“為孀婦作主”這樣的話,并密令宦官伺機(jī)替她報仇。韓琦見信后,只淡淡地說:“領(lǐng)圣旨?!?BR>    第二天,要上朝議事,韓琦借口家有急事,請求晚上朝。過后,韓琦上殿單獨面見皇上,說:“我不敢驚動圣上,但有一封信必須請皇上過目,要當(dāng)面說清楚,只是不能泄露出去?!?BR>    韓琦接著說:“皇上能有今日,全賴慈壽太后之這個大恩不可忘記。雖然她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要多尊重她,自然也就平安無事了”
    皇上說:“請相國明示?!表n琦說:“這封信上所說的話,我可是擔(dān)當(dāng)不起,希望皇上能把它秘密燒掉,如果泄露出去,挑撥離間的人就會乘機(jī)而入?!被噬项M首稱是,依言而行。從此以后,兩宮太后關(guān)系融洽,沒有人看得出她們原先曾有過矛盾。
    宋朝興盛的年代,賢德的宰相能夠為國盡力者,都是能當(dāng)面談問題。因為宰相和皇上當(dāng)面討論問題,消除了畏忌,感情很融洽才能講出肺腑之言,所以雖說是皇宮內(nèi)部的一些不好公開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時的解決。
    宋高宗時,苗傅和劉正彥發(fā)動叛亂,脅迫高宗答應(yīng)隆太后垂簾聽政。各路兵馬聞訊,齊奔京師,意欲勤王救駕。大臣朱勝非為防苗、劉狗急跳墻,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便讓皇帝答應(yīng)封苗、劉為淮南兩路制置使,給他們統(tǒng)帥軍隊權(quán)力,然后說服苗、劉投降。
    苗、劉降后,朝廷希望他們快去赴任,苗、劉的部屬張逵卻為他們謀劃道:要皇帝給他們立鐵契為證,以防日后有變。
    退朝后,他們帶著書信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叫他的秘書拿筆來,奏請皇上允許賜給鐵契,并命令他屬下的官吏詳細(xì)查一下過去有關(guān)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辦理。苗劉二人聽后,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臨上朝時,苗傅的待衛(wèi)傅宿求見朱勝非說:“昨天呢皇上批準(zhǔn)要賜給苗、劉二位將軍以鐵契,今天能舉行賜契大典嗎?”朱勝非默思良久,忽然環(huán)顧左右諸官,問道:“叫你們查找過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嗎?”
    諸官回答說:“沒有先例可查?!庇謫枺骸鞍凑者^去的方法制造鐵契,你們知道怎么做了嗎?”回答說:“不知道?!敝靹俜钦f:“這樣的話怎么給他們鐵契呢?”官吏們都笑了,傅宿自知理虧,便解嘲的說:“已經(jīng)得到了?!?BR>    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此事妙在不拒絕他們而讓他自己放棄。假如給一般迂腐之人處理此事,必會想出一番大道理來與他們辯論,這不但會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會使對方志在必得,使局面無任何回旋的余地。
    明朝莊浪地方部落拭挫魯麟,本為守甘肅的副將,他向朝廷要求當(dāng)大將而沒被獲準(zhǔn)。便依仗自己部落強(qiáng)大,向朝廷示,以孩子幼小為由而擅離職守,自行回莊浪部落。
    面對這種情況,朝中有人主張封他為大將,有的主張把他召到京城,給他封地。惟有尚書劉大夏說:“魯麟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眾,他不會有什么作為的。然而他又沒有犯罪?,F(xiàn)在如果授他大將軍印,不合朝廷的法規(guī);召他到京城,他如果不來,則有損于朝庭的威嚴(yán)?!?BR>    此時上策是暫時擱置,不去理他,聽任他在家賦閑。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對朝廷的忠貞。表彰魯麟先輩的功績,使他內(nèi)心愧慚,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將軍的事又不能說出來。這樣事情的趨勢才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發(fā)展。
    不久,魯麟自覺沒趣,便心情抑郁而死。
    明武宗時,宸濠叛亂,后被王守仁平定,捕獲了宸濠,把他囚禁在浙江。當(dāng)時適逢武宗南巡,駐蹕留都。中官便讓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武宗親征時再把他擒獲,并私派兩名宦官到浙省傳達(dá)命令。
    王守仁聞訊大怒,嚴(yán)辭厲責(zé)中官的這種荒唐想法。中官自知理虧,此事也就作罷了。但王守仁的部下江彬等人,因妒忌王守仁的功勞,便散布謠言,說王守仁開始時與宸濠同謀,后聽說朝廷的大軍親征,才把宸濠逮捕以開脫自己的罪責(zé)。意想乘機(jī)誣陷王守仁,以使平叛大功據(jù)為己有。
    王守仁與張勇商量決定:先把宸濠交給了張勇,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勞歸于總督軍門,請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了,王守仁自己也稱病在凈慈寺修養(yǎng)。
    張勇回到京城,在武宗面前極力稱贊王守仁的忠誠,以及他讓功避禍的做法。武宗恍悟,于是就制止了對王守仁的指控。
    明朝武宗年間,汪應(yīng)軫出任泗州太守。武宗決定到南方巡視,驛站的使者騎馬沿途報告皇帝即將到達(dá)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強(qiáng)索民財以為迎接皇上的費用。
    獨有汪應(yīng)軫沉著冷靜,他托說:“皇帝巡視沒有準(zhǔn)確的日子,匆匆忙忙作準(zhǔn)備,官差役吏四處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壓百姓。倘若費用都收集齊了,而皇帝不來,怎么辦呢?”
    在皇帝巡視的路上,宮廷使者絡(luò)繹不絕,對沿途任意敲詐勒索?;实鄣竭_(dá)泗州時,汪應(yīng)軫率領(lǐng)百余名壯士,排列在龍船旁邊,大聲歡呼。宮廷使者正為不能下水勒船而頹喪,汪應(yīng)軫便指揮人們急速拉船前行,傾刻之間,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自此以后,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斂跡速去,絕無人敢肆意橫行了。泗州大治,官民皆頌其德。
    明世宗皇帝準(zhǔn)備巡檢楚地,如果走水路去,則南京就得準(zhǔn)備樓船供皇帝使用。準(zhǔn)備了樓船,要是皇上改變了路線,就白白浪費了官府的銀錢。如果不準(zhǔn)備,而皇上突然到了南京,那就犯了大罪。
    尚書周用問工部沈主事有什么好辦法,沈主事說:“把船商們召集來,讓他們準(zhǔn)備好木材在龍江關(guān)等候,派快驛使偵察皇上所行的路線,算出到達(dá)的日子來,到時候把船造好。如果乘船,那么造船的錢歸官府出,如果不乘船,就不造船了,把木材退給商人,這事不難辦。
    后來,皇上果然走陸路,南京的船也就沒有造。
    長州尤翁開了三家當(dāng)鋪。年底某天,忽聽門外一片喧鬧聲,出門一看,是位鄰舍。站柜臺的伙計上前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今天空手來取,不給他就破口大罵,哪有這樣不講理?”而那人仍氣勢洶洶,不依不饒。
    尤翁從容地對他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是為了度過年關(guān)。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于是命店伙計找出典物,共有衣物蚊帳四五件。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
    又指著棉袍說:“這件算我給你拜年用,其他東西現(xiàn)在不急用,可以暫留在這兒。”那人拿到衣服,自覺理虧,只得灰溜溜的離去。
    當(dāng)天夜里,那位鄰人竟死在了別人家里。他的親屬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來此人因負(fù)債過多,已服毒,知道尤家富有,想敲筆錢,結(jié)果一無所獲,才轉(zhuǎn)到另外一家。
    有人問尤翁為什么能預(yù)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先忍耐,那就會大難臨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