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兩則教案(優(yōu)秀16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準備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案應當根據(jù)不同教學階段和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次的安排。通過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一
    一、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和課文翻譯情況。
    二、歸納總結。
    1、讓學生討論,找出自已認為重要的字詞,教師補充強調(diào)。
    以下字詞重點:內(nèi)集、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差、擬)、未若、因。
    2、古今異義。
    (1)與兒女談論文義(兒女:古義,對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tǒng)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借;今義,因為)。
    3、特殊句式。
    (1)白雪紛紛何所似?(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
    (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判斷句,用也表判斷)。
    三、探究性學習。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結合課后練習四)。
    (1)撒鹽空中差可擬(雪的顏色和下落姿勢和鹽相近,簡單直白,注重形狀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風趣靈動,有春天的生機,富有詩意和意蘊,形神兼似)。
    3、謝太傅對兩個比喻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你認為他比較贊同哪一個?
    贊同兄女謝道韞,后文對其身份的補充,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贊賞謝道韞的聰明才氣。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課文。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加點的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俄而雪驟。
    3、公欣然曰。
    4、撒鹽空中差可擬。
    5、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二
    上節(jié)課我們從《詠雪》中認識了一位有才氣的女孩子——謝道韞,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有聰明才智的孩子——元方。
    二、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三、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四、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期日中,過中不至。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三
    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不僅有我們所熟悉的司馬光、孔融,還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出示板書課題——《世說新語》二則)。
    二、簡介作者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學生簡介作者和作品、教師補充)。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
    《世說新語》原為8卷,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語言簡練,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過渡:下面我們先學習第一篇《詠雪》。
    三、誦讀課文: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1、學生聽錄音或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達到熟練程度。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四、二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1、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積累詞語。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疏通全文意思。
    五、課堂作業(yè)——翻譯下列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白雪紛紛何所似?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四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重點詞句的翻譯。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進行補充說明《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4疏通文意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b、“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歸納:由“形似”到“神似”!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1、教師小結。
    2、布置作業(yè)。
    (一)在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五
    14、友人說陳太丘不是人,陳元方反駁說友人既沒有信用,也沒有禮節(jié)。15、是友人的不對;友人跟陳太丘相約出行,友人遲到,陳太丘就先走了,友人后來到了,就怒罵陳太丘不等他,陳元方對此進行了駁斥,友人感到很慚愧。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六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疏通句篇:《詠雪》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
    四、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3、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詠雪》。
    二、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
    (1)與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七
    選自魏晉南北朝時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古代筆記小說集,大多采用對比的手法,用簡短的語言記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質?!肮軐幐钕薄巴跞肿R李”的故事就有著這樣的特點。這兩個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寧割席”,通過管寧、華歆“見片金”和“同席讀書”時行動上的不同表現(xiàn),把管寧不為利所動,不心慕官紳的君子形象刻畫出來了?!巴跞肿R李”是借“諸兒”與“王戎”見路邊樹上李子的不同表現(xiàn)凸顯出了王戎小時候能根據(jù)現(xiàn)象思考推理,得出結論的與眾不同的聰明。
    設計理念
    以對比思考為主要方法,以反復誦讀為情感體驗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較賞析”“適度拓展”的原則設計教學流程,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學習平臺,激發(fā)學生的有效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簡意豐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啟發(fā)、歸納理解詞義的方法,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地理解意思。
    2.運用比較帶動理解,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3.以層遞性的要求驅動學生反復朗讀,借助朗讀感悟文言文語言洗練,詞義雋永的特點。
    4.認識生字“冕、戎”。教學重、難點
    1.通過實踐體驗,歸納理解文言文詞義的常用方法,并運用方法翻譯全文。
    2.在比較人物言行中體會《世說新語》“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和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準備
    課前將二則文章分左右兩邊抄在黑板上。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處并揭題
    1.要求學生說說《孔融讓梨》的故事。
    預設:學生如有難度,教師說;若孔融所說的話這一重要情節(jié)沒說完整,教師適時補充完整。這一個故事文言文中是這樣表達的。
    出示: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BR>    3.你從這個故事中對“孔融”有了怎樣的了解?
    4.師:孔融長大后成了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是一名君子。我們看到他從小就具有懂得謙讓,尊重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翱兹谧尷妗钡墓适聛碜砸槐緯D―《世說新語》。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外兩個小故事。
    板書:《世說新語》二則
    以學生的認知基礎為教學起點,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過故事與文言文的比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精練。同時引出《世說新語》,讓學生遷移認知,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期待。
    二、多維練習,有節(jié)奏地讀通課文
    1.提出朗讀期待。
    能讀通一文章挺簡單,但要讀通一段1500多年前寫的古文不容易??春诎?,自由試讀,看誰能憑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讀通順。
    2.指通。
    (1)先請兩生分別讀,重點指準“擲”“乘”“諸”等字音。
    (2)隨機在黑板上用“/”劃分停頓處。再請幾生讀,重點關注停頓。
    (3)男女生賽讀。
    3.指出節(jié)奏韻味。
    (1)提示方法:讀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頓干脆,有些地方要氣息連貫。這樣才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2)師范讀“管寧割席”。
    (3)請生模仿自由讀。再指2~4名學生讀讀這兩則故事,從是否有點節(jié)奏感的角度點評。
    讀準讀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須做扎實。通過多維練讀,反復給學生接觸語言的機會,在多種感官共用的狀態(tài)下讀通文章,掃清理解障礙。不僅如此,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讀,能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韻美,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探索方法,體驗中讀懂“管寧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能比較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讀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讀古文,看自己能讀懂多少。
    2.根據(jù)學情標注困難。
    學生讀后,讓學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標注不理解的字詞??梢栽谧窒录印?”。
    3.以“管寧割席”為例,解決字義,歸結方法。
    (1)學生標注的字是注釋中有的,教師在下面劃上“―”。
    這些,大家待會兒借助“注釋”能夠讀懂。板書:看注釋
    (2)注釋中沒有的字詞怎么辦?
    師生共同想辦法,教師隨機板書理解詞義的
    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舊知運用、生活經(jīng)驗。
    (3)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字詞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釋,不看譯文,試說意思。(學生自己練說)
    (2)對照譯文,比較哪些地方說得不太正確。
    (3)教師組織交流:
    預設:“寧讀如故”“華捉而擲去之”。
    :理解古文,有時我們得根據(jù)現(xiàn)在的說話習慣,對詞語位置調(diào)換?!皩幾x如故”,應該調(diào)換為“寧如故讀”來理解,這樣才符合現(xiàn)在的說話方式。(板書:調(diào)換詞序)
    (4)讀懂意思。同桌一個讀古文,一個說意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自讀發(fā)現(xiàn)問題”的操作手段把握學情,針對學習障礙,激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交流,達到學習經(jīng)驗和方法的共享。教師幫助歸納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過這樣的“幫扶”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后一古文的學習乃至學習所有古文打下基礎。
    四、對比誦讀,體悟人物品質
    1.師生對讀,體會情感。
    (1)提出對讀要求:讀己的情感。
    師讀古文,生讀譯文,教師按要求點評。
    男生讀古文,女生讀譯文。教師點評。
    齊讀古文。
    (2)對比、分角色讀,體悟人物品質。
    師讀共同寫到兩人的部分,男生讀寫管寧表現(xiàn)的句子,女生讀寫華歆表現(xiàn)的句子。
    思考:這樣對比著寫,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意思?
    如有難度,提醒學生回憶“孔融讓梨”,你覺得在這里,作為一個君子,該怎樣?
    教師:君子,就應該不為利所動,不心慕官紳。
    這里是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通過對比讀、分角色讀的形式,用“孔融讓梨”做輔助,讓學生對如何體會人物品質有一個思考的方向,從而突破難點。
    五、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王戎識李”
    1.教師學法。
    我們剛才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舊知運用、生活經(jīng)驗,看注釋等方法自己初步讀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對照譯文糾正了理解不恰當?shù)牡胤剑€體會到了故事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言行,告訴我們?nèi)宋锲焚|的方法。
    2.布置自學任務。
    (1)自讀第二則文言文,運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對照譯文,調(diào)整詞序說意思??梢宰约壕氄f,同桌練說。
    (3)同桌對讀,讀出古文韻味。
    (4)想想故事是怎樣寫出王戎的品質的。
    3.組織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寧割席”。這里少些講解,多些朗讀體悟,重點讀好對比部分。
    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應該具有遷移運用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正是搭建了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展示能力的平臺。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六、學習生字
    學生自主檢查認字情況,先自己讀一讀,同桌之間再考一考,讀一讀。
    七、引入《世說新語》,推薦閱讀
    1.出示《世說新語》,了解特色。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編撰。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語言精練,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對后代筆記文學影響較大。
    2.教師推薦。
    《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都比較短小,但意義深遠,很適合我們初學文言文的人所讀。我們課后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再讀一些《世說新語》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質。
    “學以致用”,課內(nèi)習得的方法在課外實踐應用,這是學習的需要。本環(huán)節(jié)適度拓展,給學生一次運用方法,實踐體驗的機會。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八
    “丑小鴨”向往美,追求美,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實現(xiàn)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安徒生也是一樣,他終于成了一個偉大的童話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了那么多充滿了愛和鼓舞人們向真、善、美追求的美麗的故事,給人們帶來快樂、希望和幸福。在他年老的時候,他的故鄉(xiāng)奧登塞市的居民贈他以“奧登塞市榮譽公民”的稱號。在授予這個光榮稱號的那天晚上,他們舉行了火炬游行,慶祝他們飽經(jīng)滄桑的兒子安徒生歸來。面對著故鄉(xiāng)的人們,安徒生這樣描述他當時的感情:
    “我覺得我自己很卑微、無力和渺小,我好像是站在我的上帝面前一樣。我在思想、言語和行為各方面的弱點,現(xiàn)在都在我面前展開。這一切都在我的靈魂里突出地直立著,好像這個紀念日就是我的審判日似的。當人們這樣稱贊和尊重我的時候,上帝一定會知道我是感到多么卑微。
    胸懷大志,不懈追求,謙虛謹慎,正就是丑小鴨——安徒生的本色。
    二、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一向討厭母雞,不知怎樣受了一點驚恐。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結沒完,而并沒有什么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微微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fā)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當它發(fā)現(xiàn)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咕咕的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的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削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去,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還半蹲著——我想這是相當勞累的——教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1.文章開頭說“一向討厭母雞”的原因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下毒手”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3.倒數(shù)第4段中的兩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a.表解說b.表轉折c.表遞進d.表插說。
    4.結尾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原因是__________。
    (不超過25字)。
    5.請用一句話或兩句話代替文中的“……”,使上下文自然銜接起來。(不超過30字)。
    答:__________。
    3:丑小鴨。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1.(1)聲音難聽;(2)欺軟怕硬,永遠不反抗公雞,卻欺凌鴨子和母雞;(3)炫耀成績,驕傲自大。2.狠狠的咬下一口,咬下一撮毛來3.d4.因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而偉大5.可是,現(xiàn)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九
    上周我花了兩節(jié)課上了《世說新語》兩則,由于這篇課文短小精悍,再加上備課較充分,所以上完后自我感覺良好,有一些小小的感想。
    首先是對于學生們的,學生們喜歡游戲,喜歡將知識放在游戲中學習,在課堂上,如果讓學生們玩游戲,學生們就會來勁,而一旦游戲沒有了,學生們的熱情就退下去了,因此如何讓學生的熱情之火越燒越旺,使學生們的學習激情被充分的調(diào)動起來,這是我要考慮的事情。但是不要只讓學生們關注游戲,而沒有在游戲中忽視學習,甚至忘了學習。例如在《詠雪》一文中,我選取了三句話,“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未若柳絮因風起”讓學生們激情表演,同學們在對課文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這三句詩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感受到了詩中的意境,從而在比照中得到了學習與領會,還有就是《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也是在學生們對于課文進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們進行討論,討論誠信的問題,并舉例說明誠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結論,“擁有誠信就會擁有一切,而失去誠信就會失去一切”在活動中并且組織學生進行搶答,對于文言詞語也掌握的很好,當然要想讓學生們記憶深刻還得需要平時的練習,否則課堂的效果維持的并不持久。
    其次在備課時,我想: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篇課文呢?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于是,在我的引導下經(jīng)過多種形式的熟讀課文后,我說:“同學們,今天這篇課文比較短小精悍,有關字詞的學習就由我們自己動手解決了,大家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找出重點字詞、語句,弄明白它們的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組討論解決,還是解決不了的,咱們放到課堂上來一起解決。記住,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要提出來。哪個組做好了,就可以先舉手?!焙芸鞂W生拿起來筆,在書上寫寫畫畫,非常投入。我也不用聲嘶力竭的反復講解了,在他們中間比較輕松的做一下指導。很快有的學習小組展開了討論,接著其他小組也相繼展開了。討論幾分鐘后,也沒見哪個學生舉起手來提問問題。我知道這個班的學生有些膽怯,于是,我說:“看來同學們的文言知識掌握的'很好呀!沒有什么問題要問,是真的沒有呢?還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們不提問題,我可要提問了?!痹捯粢宦溆袀€同學舉起了手,接著很多同學也舉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學生們共提了好幾個問題,多數(shù)不用我來解答,還是學生解答的。課堂氣氛由原來的沉悶變得活躍起來。
    看來在課堂上我們教師真的需要少說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給學生任務,壓力。他們樂著學,我們也給自己減了壓,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堂課缺點也很明顯:
    二.重點文言實詞如“舍”“去”“委”以及一些古代稱謂的變化等都要加強落實。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疏通句篇:《詠雪》。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
    四、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3、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詠雪》。
    二、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2、(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1)與友期行不期而遇(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瞻前顧后(4)下車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為人(6)則是無信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 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一
    《世說新語》這兩篇文言文的教學,在自己精心設計和準備下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感觸較多,現(xiàn)簡單介紹一下:
    本課的基本教學方式"誦讀——討論——誦讀"在增加文言積累的同時,我同時加強了對文章思想意義的探究、《詠雪》中我在比較兩種比喻的優(yōu)劣時,我在明確寫物首先追求形似的然后在此基礎上追求神似,同時明確好的比喻要有意蘊、同時告訴學生做好人才有好文,如果沒有一個美麗的心靈怎么會想到那濃濃春日里的柳絮呢?《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中,我們知道待人要寬容,對人不應求全責備、更應明白我們現(xiàn)在的中學生更應該處理的善于從這件事中取長補短、力求盡善盡美。
    3、重點文言實詞如“舍”“去”“委”以及一些古代稱謂的變化等都要加強落實!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二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作為背景音樂。)。
    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
    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以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以點評。
    3、掃除字詞上的障礙,請同學們借助注解,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的含義。
    4、用學過的“加字法”和“換字法”翻譯課文,并試背誦課文。
    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
    教師適時點評,自然過渡。
    讓學生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把事先找好的詩句和學生做交流。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
    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三
    《世說新語》這本書是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書,一個個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這本文言文體現(xiàn)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幾個字卻能表達出豐富的內(nèi)容。敘事簡明,精煉生動。對于這本好書,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說新語》的過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讀一個故事我就能有心得體會。這樣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譯和導讀,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測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譯,查漏補缺,在文言文閱讀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我領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義》中的荀巨伯面對胡賊攻郡,“寧以吾身代友人命”,雖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結局“遂班軍而還,一軍并獲全”。但我想已經(jīng)是對荀巨伯很大的贊美了,危難之中不棄朋友,可謂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義的意思。胡賊的撤軍也展現(xiàn)了東漢以德為上的人物評價標準。宋劉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賊亦當入德行之選矣?!边@種品德是珍貴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看過《國寶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這個忠理應打上雙引號,奸邪的王國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撓孝武帝見王徇之事可見他的陰暗心理和卑劣行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們應該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錯誤。對待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應該尊之敬之,向他學習,憑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礙他為國家作貢獻,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脅到自己,這是自私愚昧的行為,孝武帝親近他,是一種可貴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對這一信任的踐踏。
    《世說新語》是一本好書,對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好處,讀過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四
    我先在初164班上的這節(jié)課,和多數(shù)語文老師一樣,我對七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講文言文的課堂上,我往往還是以教師為主。有時也會就一些問題讓他們討論解決,但是都是些不緊要的詞句。這節(jié)課,我還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在通過多種形式的熟讀后,我采取重點字詞幫他們解決,一塊來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課堂上邊講邊巡視,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筆記還是做的很認真的。講完之后,讓他們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幾個學生就課后習題中的字詞解釋,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學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個同學,竟然只有一個學生做的比較好,其余幾個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詞意不恰當。更令人生氣的是:《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幾個詞各自的.意義有什么不同?我都講了三遍了。學生起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錯了,氣得我差點吐血!
    第二節(jié)課我又到了初162班上這篇課文,在臨上課時,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篇課文呢?前兩天在聽我校胡老師的課,人家平行班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也很強嗎?于是,在我引導下經(jīng)過多種形式的熟讀課文后,我說:“同學們,今天這篇課文比較短小精悍,有關字詞的學習就由我們自己動手解決了,大家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找出重點字詞、語句,弄明白它們的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組里討論解決,還是解決不了的,咱們放到課堂上來一起解決。記住,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要提出來,要不我就問你了。哪個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舉手?,F(xiàn)在開始吧?!?BR>    課堂氣氛由原來的沉悶變得活潑起來。學完內(nèi)容后,我找學生上黑板做題,天哪,竟然全對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龍談起這個問題時,她也感嘆:有時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在下面還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來在課堂上我們教師真的需要少說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給學生以任務,以壓力。他們樂著學,我們也給自己減了壓,何樂而不為呢?!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五
    七年級《語文》上冊《〈世說新語〉兩則》中選了一篇短文《陳太丘與友期》,我以為此文的編選有不妥之處,現(xiàn)請教于編者方家。
    1、短文標題與內(nèi)容不太照應。選文《陳太丘與友期》主要記敘的是陳元方七歲時與客的對話,借陳元方的責客語說明“信”、“禮”的重要性,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也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元方的聰敏。這也正是此文入編《世說新語·方正門》的原因。而“陳太丘與友期”僅僅是故事發(fā)生的一個背景,短文記敘它僅是敘述故事的一個鋪墊,用“陳太丘與友期”作標題,既不能表現(xiàn)記敘的主要人物,又不容易使人把握記敘的內(nèi)容,也不容易使人理解短文的主旨,給七年級新生造成了很多誤導。
    2、課前導讀與課文主旨不甚相符。教材的課文導讀這樣寫:“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有兩位這樣的兒童,讀懂這兩則故事,談談你的感想?!笨梢姡幷咴趯ёx時就將兩則短文的主旨歸為表現(xiàn)古代少年的聰穎機智。作為課前導讀,引導學生閱讀,激發(fā)興趣,當然亦無不可,但如果從抓主要矛盾的原則來看,《陳太丘與友期》主要應是通過元方責客的話語表現(xiàn)他懂得為人的道理,借此表明明禮誠信的品格是人所應有的。這樣看,導讀就與選文的主旨不甚相符,極易使學生誤解。
    以上管見,敬請賜教。謝謝!
    世說新語兩則教案篇十六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diào),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diào)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nèi)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diào)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