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報告(熱門22篇)

字號:

    報告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文字報告、圖表報告、演講報告等,根據場合和目的選擇合適的方式。在撰寫報告時,要注重文字的排版和圖表的設計,以使報告更加專業(yè)和美觀。請大家閱讀以下報告范文,了解報告的不同類型和應用場景。
    論語心得報告篇一
    我們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它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地共同成長;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因為其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于政權的認可,則來自于信仰。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政治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極為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fā)現內心。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tài),并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簡單地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孔子也罷,莊子也罷,陶淵明、蘇東坡直至泰戈爾,古今中外圣賢的意義是什么呢?就是用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出一些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道理。
    論語心得報告篇二
    原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我的理解:謹慎地思考人生天地間的意義,效法古圣先賢,
    每個人如果都這么思考,人們的道德意識就敦厚了。
    靈活運用:這話有爭議,有人解釋為謹慎的處理老人的喪事,虔誠的追祭祖先。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解釋很可笑,我們追溯的是古圣先賢,而并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已??山忉尀樯衔乃觥D菢討摫容^恰當吧!
    論語心得報告篇三
    《論語?學而》中有這么一句話:“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就是”仁“的根本。我的理解是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是每一個當代學生必須做到的事。而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很需要對孩子進行這種”孝弟“的教育。因為在我們同學當中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最高的,爺爺奶奶都得順從小孩,家庭里的中心就是孩子。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妄為的壞毛病。小則對父母的說話語氣不好,瞧不起父母,對父母不尊重。大則一言不合,與父母吵鬧,離家出走。
    是呀,我們在慢慢長大,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見、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進入到了青春叛逆期,可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變老。我們如果沒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體貼父母,與父母就會有隔閡,甚至產生矛盾。話說回來,如果我們孝敬父母,理解父母,這些現象就不會發(fā)生,我自身也有這樣的經歷。
    爸爸每次喝酒回家,就會找我講話。在我眼里,爸爸和我講的都是“廢話”,我是聽不懂的,也聽不進去,甚至有點反感。
    讀了這則《論語》后我開始反思自己對爸爸的態(tài)度,也在學會思考:爸爸為什么喝酒?為什么要喝完酒回來和我講“廢話”。
    慢慢地我明白了父親在外喝酒,其實是為了工作,之所以和我講“廢話”,是因為他平時不善表達自己的愛,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但我,卻覺得這是“廢話”,覺得父親的“酒后真言”十分無趣。那是我不理解父親,不懂父親的愛呀。
    什么是孝道,怎樣行孝道?看似很高深的話題,其實都源于我們生活中的小事,我們以”孝弟"為尺子把小事做好就可以了。如在掛電話之前跟父母說聲拜拜,回到家主動跟父母打個招呼,在外玩耍向父母報告行蹤,不讓父母擔心,靜心傾聽長輩的教誨……記得爸爸和我說過,一個人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一家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我看來,只有牢記孝道才是一家人快樂的根本。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心得報告篇四
    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人類和睦相處,靠的不是金錢,名利和地位。而是高尚的品德。
    《論語》告訴我們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因為一定會有同道與他相伴。
    這句《論語》中最經典的話帶給了我許多深刻的教誨。
    一年級時我年少氣盛,又有些不明事理,所以脾氣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在值日時因為疏忽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只聽“啪”一聲,花瓶便在我的眼前摔了個粉碎。
    當時我心想:糟了,打碎了花瓶,老師一定會批評我的!于是我便把碎片扔到了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本以為這樣就會蒙混過關,濫竽充數。但不知老師如何明察暗訪,指出了我這個打碎花瓶的“犯人”。
    老師嚴厲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又不肯承認?”我連連搖頭,“一定是你!”老師斷定。我又狡辯,我此時失去了做人的道德。
    那個星期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像一只離群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鳴——我很孤獨。
    那時我才知道了品德有多重要,“德不孤,必有鄰”這讓我懂得了沒有品德會很孤獨,這句話給了我永久的啟示。
    論語心得報告篇五
    通過此次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更本學不到的東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學習的意義。我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讓我認識到了從事電子工作應支持仔細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精神,應該擁有一顆隨時接受考驗的心,迎接未知的世界。
    實習期間,我謙虛謹慎,認真聽取相關技術人員的指導講解,并能夠仔細觀察、切身體驗、獨立思考、綜合分析,也培養(yǎng)了我的耐心和素質,能夠做到服從指揮。感受到了提出疑惑和疑惑解決后的快感。對自己的專業(yè)也更喜愛,不再迷茫。
    本次實習使我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算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認識實習對于我以后學習、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淺。在短短的半天時間里,讓我初步完成了從理性到感性的重新認識,也讓我初步認識了這個社會,對于以后做人所應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啟發(fā)。
    總之,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這次專業(yè)的認識實習,無疑會使我以新的視角來審視對待所學的自動化專業(yè),并必將對我未來的發(fā)展與提升有所助益。我會把這此實習作為我人生的起點,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不斷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做的更好。
    論語心得報告篇六
    論語心得報告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論語心得報告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論語心得報告精品5篇】,供你選擇借鑒。
    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啊!這本書我已經心儀很久了,還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BR>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BR>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告訴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該要假若發(fā)現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的弟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及再傳弟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對孔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及其弟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的言行的記錄,其核心思想是“仁”?!墩撜Z》中的《學而》篇就向人們講述了關于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特別論述了怎樣做人的為人之道。在《論語》學而篇的學習中,我頗有感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還記得剛買電腦那陣兒,本來狹小的寢室一下多出了五臺電腦,每個人都想把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機放在自己的最方便、最安全的地方。而每個人對電腦的使用時間和方式都各異,為此寢室里經常發(fā)生冷戰(zhàn),電腦布局模式不斷更改,弄得寢室沒有一絲“溫暖”,悶得人難受。后來我們冷靜了下來,試著為對方考慮,大家彼此道了歉,都做出了讓步,最后寢室形成了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為了共同目的,我們終于和好如b初,又是好姐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R>    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是危險的?!墩撜Z》中這句格言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牢記。學習型社會不但要求我們終生學習,更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在大學四年里,我們或許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我們學習中的思考卻不夠,對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的探索更相當缺乏。我想我們大學生需要用更多的實踐來檢驗我們的知識。
    今年暑假,我隨著我院三下鄉(xiāng)隊伍到了開縣(全國的貧困縣之一)。盡管只有短短的七天時間,在那里的每一幕都牢牢留在我心里,讓我真正看見了貧困山區(qū)的經濟、教育現狀。有一個鄉(xiāng)教學設施極差,沒有書桌、椅、圖書,教師缺編嚴重達200余人,有些學生上學每天要走四五個小時。有的村小每學期只能上一次計算機課,有些孩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每一次都會走上半天的山路,學習三節(jié)課后再走回去。他們中不少孩此文來源于文秘114網因為貧困等原因而輟學。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墩撜Z》就是文化經典之一,學而思,思而學,必定有益。
    一只蝴蝶飛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卻飛走了。不知不覺中,時光回到了2019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媽媽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學習《論語》。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學完了《論語》,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君子”。
    我喜歡《論語》里的孔子,一個長相并不出眾,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滿智慧,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位謙謙君子?!墩撜Z》中記載了孔子留下的許多經典句子,每個句子里都蘊含著許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歡:“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边@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那么就沒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在我們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做清潔時,同學們卻發(fā)現班里沒有掃把了,班長說:“我去買吧,你們等等我?!蓖瑢W們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長仍然沒有把掃把買回來,有位同學忍不住問班長,班長大笑著說:“你們真信哪?我騙你們的!”同學們這才知道被班長騙了,從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長是個不守信的人,改選時大家再也不推薦他了。
    《論語》中還有一些被人們錯誤理解的話,比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但眾人只記住了“父母在,不遠游?!焙孟襁h游的兒女都不孝順了似的。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時,兒女盡量別遠出,如果必須出去的話,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處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擔憂。
    雖然我把《論語》學完了,但是他書中的知識我還沒有學透,我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練習《論語》里的智慧,爭取成為大家公認的第七十三位“賢人”。
    作為一名教師已不是第一次與《論語》打交道了,《論語》在我看來像是一位變幻莫測的朋友,每次接觸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發(fā)現。這個假期在校領導的建議下,我再次走進《論語》,與它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讀到這,我猶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德報怨是大度是豁達的表現,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里孔子又教會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他有負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他,去處理這件事,但是你要留著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饋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老師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身為一名教師,那么我的和諧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教師和學生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
    孔子教育學生時態(tài)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稚嫩渴望知識的小臉,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慢,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心態(tài)平和,而且要對他們有信心,能夠發(fā)自內心的肯定他們。在我的職業(yè)道路上,我也會抱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tài)度與同事和平相處,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教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老師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币虼宋以谂c學生接觸的時候即使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降臨,我也要盡量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因為我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我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我想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無論對朋友領導還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說別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反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孔子曾說過,看一個射箭手技術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對他人不能太苛刻,寬容別人其實更是寬容自己。
    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會產生各種不快與摩擦,在處理問題上,有的人會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卻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時候我們寬容了別人,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tài)度來回擊我們。讓我們用寬容對待身邊的人吧,這不是消極或懦弱的表現,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風。
    是《論語》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對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寬容是潤滑劑,可以調節(jié)關系,避免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范,更是一種幸福。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選擇了寬容,便選擇了財富!讀懂了《論語》,便讀懂了人生!
    另外,《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為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群,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
    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范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容我成為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于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么人不能成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弊訌堅唬骸爱惡跷崴劊壕幼鹳t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論語心得報告篇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第二)。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裕鬃痈嬖V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論語心得報告篇八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給予比獲得更能使我們充滿幸福感。
    孔子說,真正有仁愛之心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為仁之方也。托爾斯泰的一個小寓言,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每天都在想三個最終極的哲學問題:在這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是最重要,什么時間做事是最重要。這三個哲學問題使國王冥思苦想,舉朝大臣沒人能回答出來,有一天他很苦悶,微服私訪去了。
    國王走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投宿于一個陌生老漢家。到了半夜國王被一陣喧鬧聲吵醒,發(fā)現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了進來,說后面有人追他,問能否收留他一會兒,老漢也談談的叫他進來了,說就在這躲一躲吧,就把他藏了起來。國王嚇得不敢睡,沒多久追兵來了,問老人有沒有看見一個人跑過來,老人說不知道,這里沒有人,后來他們鬧鬧就跑了。那個人洗干凈血跡后感恩戴德也走了,老漢關上門就睡覺了。
    第二天國王不安地問為什么敢收留那個人,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就那樣放他走了,不問問他是什么人?老漢淡淡地回答,其實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眼下需要你幫助離你最近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也不能拖延。國王恍然大悟,老人把三個哲學問題都解決了。其實這個故事又做了論語的注腳。
    論語心得報告篇九
    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論語》心得,才發(fā)現自己所理解的淺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一個人的素質是內在的,發(fā)與外就形成了素養(yǎng),而素養(yǎng)更具有外顯的特征和對個人行動的直接的指導意義。所以一個老師的素質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他們認為身邊的老師是直觀的最有意義的典范。教師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質,嚴謹的治學與生活態(tài)度對學生有著極強的可信性和感染性,當今世界知識的更新日益加快,學生的知識面在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擴大,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若想要在更高的層次上來引導學生,點撥學生,吸引學生,必須要有更高層次的素質。而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的教學底氣不失為一種提升自己更高素質的好的方法。
    讀百家書,故能養(yǎng)其氣。通過多讀好書,與散文中感受溫煦,與雜文中感受機智,與詩歌中感受浪漫,與小說中感受豐富,每日讀一點書,涵養(yǎng)一點靜氣,可以讓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陶冶自己的高雅之氣質,培養(yǎng)自己風雅之談吐,開闊自己天涯之胸襟,通過不斷地讀書養(yǎng)氣可以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并充實自己的教學底氣。
    相信當自己憑借著充足豐厚的教學底氣站立在學生面前時,那么離自己追求中儒雅的教學風格的距離也就更近了一步。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辈粣u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tài)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于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一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墩撜Z》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追蜃釉诮逃牡茏訒r,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來明辨是非?!熬印笔强追蜃有哪恐欣硐氲娜烁駱藴?,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睂τ谖襾碚f,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間,夫妻之間,一些沉谷子爛芝麻的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弊约簞褡约?,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人何必那么驕傲呢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叭绻阋驗殄e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們不僅要學習孔子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思想精髓,同時也要學習于教授的這種治學精神和高超的演講技能。她哲理詩般講演,深入淺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對社會的審美理想,界定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處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給全世界億萬人心靈送去陽光,使人間溫暖,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同時贊揚了中國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這樣高明的人倫智慧!也弘揚了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
    通過于丹教授的精彩講解,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獲。但是真正對論語的了解以及它與現代人的聯(lián)系,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生活的真諦與快樂!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二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睆纳闲W一年級開始,教師讓我們每星期做讀書筆記積累好詞好句。教師告訴我們讀書必須要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把書讀好,做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我讀過一本書《論語》這是儒家經典。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完美藍圖描繪,又有人性與政治、道德文化里面故事十分精彩讓我異常喜歡。
    記得有一篇是這樣: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他的祖先是名門,到了父親那代家敗了。張衡從小就生活得十分清苦,雖然家境貧寒,但張衡從不自暴自棄,放縱自我,反而更加努力他天生聰明,十分好學。經過各種辦法找書來讀,他對知識十分渴望。他喜歡晚上一個人對著天空數星星,滿天星星吸引他漸漸地他對天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他喜歡聽祖母講嬋娥奔月的故事,他邊聽邊思考,為什么晚上會有月亮,白天月亮到那里去。祖父留下好多書,他用幾年時間就全部讀完。張衡和書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讀了這篇故事深有感觸,我想一想平常就有些慚愧。以前爸爸媽媽讓我多寫一些字,我就不高興,一會兒跑來跑去,一會兒看電視。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心里總有委屈,就明白讓我寫字。有一次,我把作業(yè)本上的字寫得東倒西歪。媽媽看見了讓我擦掉重寫,我不但沒有寫好,反而把作業(yè)本弄破了,媽媽狠狠地打了我,讓我道歉,我也要把自我想法說出來,才認錯??晌蚁肴绻皇前职謰寢寚绤栆矊懖缓媒袢盏淖?,我決定以后必須要聽爸媽的話做一個學會感恩的好孩子。
    書,使我開動腦筋,使我歡樂,使我分真假,理解善惡,書增長我知識開闊了我眼界,學會了感恩伴我成長。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三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于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于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于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傳不習乎?”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于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里,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后要復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四
    《論語》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和思想。《論語》中的每段話都富含著深刻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讀者通過閱讀可以獲得很多啟發(fā)和感悟。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對《論語》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修身篇。
    在《論語》中,孔子關于修身的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強調“力行”、“君子”等概念,提倡去追求內心的道德與精神的升華。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追求物質利益,而忽視了內心的提升和修養(yǎng),因此很多人在享受富有的同時卻感到內心的空虛??鬃痈嬖V我們,真正的財富來自于自己的修身。我意識到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和修養(yǎng),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第三段:治國篇。
    孔子對于治國的思考也給了我深刻的啟示。他認為“政”是一種道德管理的手段,而不僅僅是權力與權謀的工具。在現實中,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不能直接參與國家的決策,但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言辭去影響身邊的人,并為社會的進步盡自己的力量。孔子提倡“以君子效法,則民從之”,這讓我明白到一個好的領導者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論語》中,孔子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以四個方面闡述了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首先是修身,也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和修養(yǎng);其次是齊家,是指要成為一個好的家庭成員,關愛親人,維護家庭和睦;再次是治國,是指領導者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養(yǎng);最后是平天下,是指追求社會的公平和安寧。通過研究《論語》,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以修身為先,在這個基礎上再去關注家庭和社會的發(fā)展,使自己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相互促進。
    第五段:實踐指導。
    《論語》中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多的是提供了實踐的指導。盡管書中的情境和背景與現代社會有所不同,但其中的原則和道德準則依然適用。例如,在與人交往中,孔子對于待人和寬容的建議相當有啟發(fā)性。他認為人之相處需“忠信、和睦、自強不息”,并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觀點正好可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幫助我們處理人際關系,改善與人溝通的技巧。另外,孔子還提倡“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讓我認識到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實踐,才能取得進步。
    總結。
    通過研讀《論語》,我不僅對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無論是在修身、齊家、治國還是待人接物方面,《論語》都為我指明了正確的道路。讀《論語》是我獲得智慧和指導的一種途徑,它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古代智者的博大胸懷和智慧,更加堅定了我在當代社會追求真善美的信念。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五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g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現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肯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第二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具體說明他到底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yōu)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六
    我覺得(論語)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給了我們現代人一雙眼睛,一雙看心靈的眼睛,讓我們在這個物化的時代,了解到在我們的內心其實還有一片廣闊的天空。我們的快樂其實來自于這片還未開墾的土地。教我們自己為自己營造一片精神的樂土,讓我們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轉為向內看,完滿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心胸開闊,心境敞亮,心態(tài)坦然的人。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
    孔夫子的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心傳導出來的一種飽和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后來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學習(論語),學習任何經典,所有古圣先賢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盡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能夠符合社會道義標準,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于社會崗位,都有一種無愧的交待。
    一、天地人之道
    二、心靈之道
    三、處世之道
    四、君子之道
    五、交友之道
    六、理想之道
    七、人生之道
    我想我們不應該在怨天尤人了,因為這個社會是要發(fā)展的,在發(fā)展中與我們個人的利益出現沖突是必然的。在面對這種沖突的時候我們怎樣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變的快樂?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既然無法改變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只能去適應環(huán)境,無法阻止社會的發(fā)展,只能加快腳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把自己周圍環(huán)境、自己生存的社會給予的壓力變成一種生命的張力,做到從心所欲。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七
    在我讀過《論語》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源遠流長的智慧和內涵。這部經典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經》之后,中國又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以下是我對于《論語》的心得和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
    第一段: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論語》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之一,不僅體現了古代先賢的智慧,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思考和反思機會。通過閱讀《論語》,我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如一把鑰匙,能夠為我們走進寬敞的大門提供指引。傳統(tǒng)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的價值不言而喻,它是國家的根基和精神家園。我們要珍惜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讓其在當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第二段:道德倫理觀的重要性。
    《論語》強調孔子的德行觀念,他認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道德是最基礎的要素??鬃犹岢隽恕叭省保慈饲橹x。他認為一個人要想做到仁德,首先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思想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影響了自己,更能夠影響到周圍的人和整個社會。只有擁有良好的道德倫理觀,我們才能與人和諧相處,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第三段: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
    閱讀《論語》之后,我發(fā)現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依然適用于現代社會。盡管距離孔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但他的思維方式依然具有頗高的現實意義??鬃由钪O“各盡所能”的道理,他主張充分利用每個人的優(yōu)勢,形成合力,共同實現社會的進步。這樣的思維方式,對于解決當今社會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時,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善于思考和學習,并靈活運用《論語》中的智慧,不斷提升自己。
    第四段: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倡導了崇尚學問的精神。他強調了自我學習的重要性,強調了師德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學習的方法。孔子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進步。這個思想對于我們來說依然具有現實的啟示。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學習的能力。我們要時刻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和求索,通過讀書、與人交流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第五段:人際關系和修身養(yǎng)性。
    在《論語》中,孔子非常注重人際關系的處理和個人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夠處理好人際關系并獲得他人的認同。他主張正直、誠信和公平,在面對困難和矛盾時要持守原則,不妥協(xié)不隨波逐流。這一點對于我們今天依然非常重要。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略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注重個人修身養(yǎng)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尊重他人,做到言行一致,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總結:
    《論語心得體會》不僅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哲學,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考和反思機會。通過讀書、學習和實踐,《論語》對于我們的指導和啟示是極其重要的。我們要珍視和傳承好這部偉大的思想寶庫,將它融入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八
    仔細傾聽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眾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于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為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一定困難能夠實現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心得,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濟發(fā)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代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繼承兩者并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這兩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tǒng)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心得的現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啟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并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tǒng)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yǎng)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心得報告篇十九
    我覺得,君子不僅是體現于外在,而是一種自然的心境。而成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點,我想在這里談談寬容。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guī)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BR>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這是一種多么寬容的無聲的教育,卻可使他受益終生。
    有時候我們就該以一種寬容的,溫和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人。我想這是一種君子的態(tài)度。當別人傷害到你的時候,也許你會悲哀,會憤怒。但過后轉念一想,這對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義呢?也許對方只是無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呢?這只會讓我們承擔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負,最終無力地倒下。
    有個失戀的女孩在公園里傷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沒有安慰她,還取笑她。女孩很生氣。老者說:“你不過損失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傷心做什么,應該傷心的人是他呀?!?BR>    永遠以一種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總有一天能夠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讓自己的心境變得平靜,祥和。這樣你就能夠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過自己的人了。
    當你能夠真正擁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廣闊胸襟的時候,才能成為一個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寬恕的人,也會從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論語心得報告篇二十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禮貌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于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chuàng)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币馑际钦f: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我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我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我,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yōu)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里,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yōu)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必須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里才能平衡,事業(yè)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能夠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心得報告篇二十一
    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的。不經意間聽人說起《于丹的論語心得》很棒,于是就抱著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看了這本書。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做為一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新教師,總是會想這個可以做那個我也可以做,為什么只讓我做這個沒意思的工作呢。聽了于丹的話,我覺得自己的毛病不能僅僅用年輕氣盛來形容,我想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于我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tài)度。我們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順利對比,不能心平氣和的接收他人的輝煌。是啊,佛像能讓千萬人去膜拜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考驗,怎能如此心浮氣躁呢?這便是《論語心得》帶給我的思考。
    論語心得報告篇二十二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智慧。閱讀《論語》可以為人提供許多人生的智慧和啟示。在我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其中的理念所感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心得體會。下面我將分享我對《論語》的心得體會,分為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論語》教導了我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他認為個人的修養(yǎng)和口德不僅影響到自身的成就,還會影響到整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例如,他說:“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告訴我們,雖然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但與人交往時,我們應該保持和睦相處,以達到協(xié)調共贏的目標。這個理念讓我明白,在人際關系中,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是實現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其次,《論語》啟發(fā)了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扔^點。這些觀點都在告訴我們,學習是一種終身的追求,只有不斷地積累和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同時,《論語》也告訴我們,學習并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而應該與實踐相結合。正如孔子所說:“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不僅是獲取知識,更是培養(yǎng)我們的品德和能力,使我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第三,《論語》啟迪了我對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視。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了許多品德修養(yǎng)的觀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些觀點都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觀念,關注他人的感受,并始終秉持公正和誠實。這些觀點給我?guī)砹松羁痰膯⑹荆屛颐靼琢巳说膬r值不僅在于個人的成就,更在于其道德和品德的修養(yǎng)。通過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我將有能力為他人帶來更多的幫助和貢獻。
    第四,《論語》教會了我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態(tài)度。在《論語》中,孔子告訴我們:“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句話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應該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指導。同時,《論語》還告訴我們,挫折和失敗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認識和面對它們。正如孔子所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梢园簿雍??可以安身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失敗,才能不斷地向前邁進。
    最后,《論語》也啟迪了我對于領導和責任的認識。在《論語》中,孔子對于領導和責任的觀點給予了很多的闡述。他認為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努力給予他人正確的引導和指導。同時,他還提到了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如誠信、慎思、公正等。這些觀點給我深刻地啟示了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品質。通過學習《論語》,我明白了作為一個領導者,不僅要關注自身的成就,更要關注他人的發(fā)展和利益。
    總之,《論語》是一本充滿智慧和道德教誨的書籍。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態(tài)度,以及領導和責任的認識。這些心得體會將指導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發(fā)展自己并為他人做出貢獻。我相信,《論語》將繼續(xù)為人們提供智慧和指導,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