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寫總結之前,我們應該先確定總結的目的和受眾,以便更好地進行文字表達。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體會,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一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就用()做書,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三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3.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賞析,體悟作品內(nèi)涵。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品味賞析體悟。
學法指導:
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討論--質(zhì)疑--點撥法。質(zhì)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描述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diào)沉悶的格局。
一、導語設計。
讓學生欣賞激昂豪壯和婉轉陰柔不同的兩首古典音樂,用合適的詞形容它們的風格。
詞也擁有與古曲同樣的藝術特色,讓我們通過學習《漁家傲秋思》來進一步體味。
板書課題:《漁家傲秋思》。
二、新課。
(一)讀聽聽。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jié)奏感情意境。
試試。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zhì)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jié)奏感情)。
個人表現(xiàn)讀(生品評:…..)。
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二)品。
3..同學們讀的時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闋里我們看見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長煙。
落日邊聲。
千嶂城閉。
我看見了一幅--------------------------圖(落日歸雁,長煙落日邊聲四起古城落日歸雁孤城戍邊圖)。
4.這些景是扣著一個“異”而寫的?異在何處呢?
明確:異寒異聲異勢。
5.品讀上闋說說:通過以上景致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
明確:荒涼蕭瑟肅殺。
5.此景會讓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
悲涼寂寞孤獨思鄉(xiāng)。
6.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小組合作試著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nèi)心的那份情愫。
我從----------------中感受到--------------。
(濁酒一杯思鄉(xiāng)思親)。
(燕然未勒使命責任愛國憂國)。
(悠悠羌曲無奈凄涼別愁)。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五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閉門不出貧寒。
劃粥割齏于心不忍千載難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寫了幾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從哪自然段到哪個自然段?小標題是什么?這幾個小故事有什么聯(lián)系?(四個小故事: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2-5自然段,這四個故事都是寫范仲淹刻苦讀書的。)。
板書: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
3、小組討論:你認為本文可以分幾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總括;第2-5自然段:具體些范仲淹刻苦讀書故事;第6、7自然段:寫范仲淹偉大的政治抱負及做法。重點是第二部分。)。
四、品讀感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指導朗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課成語及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BR>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識。
1、學生齊背第一自然段。
2、課文第二部分講了哪四個小故事?
二、學習交流、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
1、輕聲讀第一個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學的哪些行為讓你深受感動?畫出讓你感受深的句子,適當做些批注。
2、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出示句子: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教師:對比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嗎?
ppt出示句子:“累了……餓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教師:“廢寢忘食”是什么意思?一個“苦”字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廢寢忘食。
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來說話。(課件出示)。
(4)師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引導學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二)學習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
過渡:那時,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課文第三自然段就細致地向我們描述了他的讀書生活。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你認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個詞語?(板書:劃粥割齏)。
2、師:范仲淹對于這種極其艱苦的生活介意嗎?他的哪些行為讓你受到感動?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范仲淹他怎么樣讀書?就“凌晨雞鳴即起”引導學生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
(2)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4、小結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
讀文---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學第三、第四個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三、四個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組內(nèi)交流,有不同建議的.在全班交流時商討。(學生學習,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2、全班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師: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幫助他,先是送銀子后是送佳肴(板書: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補板書:拒絕粗茶淡飯)。
(2)ppt出示語言描寫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將來再見也不晚?!贝藭r此刻,你覺得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埋頭苦讀)。
(3)指導朗讀重點句。
(四)學習第三部分(6、7自然段)。
過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對他的評價又如何呢?
1、指名讀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積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BR>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詩詞。
2、找找其他名人讀書的故事,讀一讀。
附板書: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只身求學:廢寢忘食。
劃粥割齏:聞雞起舞。
拒絕佳肴:粗茶淡飯。
閉門不出:埋頭苦讀。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六
繪的景象,積累詞語,體會第2、3、4自然段的襯托作用。同時,使學生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
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難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習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生活中,你見過絲瓜藤嗎?請你說說。今天我們來學習17課迎接綠色。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輕聲讀文,看看還有存在哪些字詞障礙。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學習生字新詞。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4、檢查自學情況。
三熟讀課文,正確流利。
三、初步了解課文各部分內(nèi)容。
1、生讀第一部分,想你讀懂了什么?
2、生默讀第二部分,聯(lián)系“極目不能遠眺,門雖設而常關,疑心自。
己成了井底之蛙”讀讀你的體會。
3、指導朗讀。要讀得自然,要讀出住樓疑心成了井底之蛙之感。
4、生讀文后,說這部分你讀懂了什么?
四、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五、布置作業(yè):抄寫生字。
17、迎接綠色教學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意思。體會第2、3、4自然段的。
襯托作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按要求背誦并抄寫一段話。了解人。
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的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
及對生活的熱愛。
授課過程:
(一)、導入。
綠色。
是生命的象征,是蓬勃的標志,當我們整天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
市中,看到的是灰色的墻,黑色的柏油路時,怎能不對綠色有一絲渴。
望?就讓我們一同來迎接綠色。
(二)、新授:
1、上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想一想還有哪些問題我們沒有解決?
(綠色指什么?問什么要迎接綠色?怎樣迎接綠色?)。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請大家?guī)е@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2、我們先來解決為什么要迎接綠色。
課文的那幾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2、3、4三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要迎接綠色。)請你快速瀏覽課文2、3、4自然段,說一說我們?yōu)槭裁匆泳G色?(請2個學生回答。生活的空間里都是樓房,站在窗前,極目不能遠眺,居住在鋼筋水泥營造的有限空間里,日久便會覺得無比的壓抑。感覺自己就是一只井底蛙。希望生活中充滿這樣象征生命的綠色。)請你找出感受最深的那句話來讀一讀。
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對綠色有著渴望。(板書:向往綠色)。
3、解決綠色指什么。
課文中的綠色指的是什么呢?(一株絲瓜)。
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1、5、8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第一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一段。
這句話什么意思?(其實只是株野生的絲瓜。)。
那書中為什么用這種表達方式?再讀這句話談談感受(說明了絲瓜的普通,或強調(diào)是野生的。)你理解得真好,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2個人讀,全班齊讀)。
第五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誰來說一說?(讓學生先讀再說)。
出示“就這點間隙,竟容得下這蓬蓬勃勃的生命。”
誰能把“竟”字換一個詞。(居然)。
為什么換這個詞?(同樣是表示一種不可思議。)你體會得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找2個學生讀。)。
第八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學生讀然后說)。
你的概括能力很強。那么我們一句一句來看一看這一自然段都寫了什么。
第一句:(讀,說)這株絲瓜長得多快呀!
誰來說說第二句。(讀、說)出示兩句對比。你喜歡那種表達方式。為什么?
(概括出:花多,長得快,生命力旺盛,長得好。)叫2個學生說出不同的感受,并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全班一起讀。
第三句:(讀說)。
為什么說絲瓜像驚嘆號般的垂著?
(絲瓜帶著花,樣子非常像樣子非常地像驚嘆號)。
請你再把這句話讀一遍。
看到這樣的絲瓜,人們會不禁贊嘆道:“!”這是一道多么美麗的自然風景呀?。ò鍟鹤匀伙L景)。
4、怎樣迎接這么美麗的自然風景,人們怎么能不渴望,那他們是怎樣迎接綠色的?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課文中重點介紹了王叔、愛人和老張是怎樣迎接綠色的。先請你讀課文6、7兩個自然段,看看王叔是怎樣迎接這個綠色的,請你劃出王叔是怎樣做的。
(王叔把一個鳥籠的底兒拆掉,罩在絲瓜上,希望別人不要踩到這株絲瓜。)你能試著填寫這個空嗎:因為所以。
王叔還做了什么?(王叔特意買來鐵絲給絲瓜搭架,希望絲瓜能夠更快往上爬,長得更好。)。
試著填一填這個空:王叔之所以是因為。
(2)王叔是這樣迎接綠色的,那么作者愛人和老張又是怎樣做的?請你自學課文第九自然段,看自學提示。
作者愛人之所以將窗戶打開,是因為希望能夠絲瓜留條路,讓絲瓜能夠長進家中。
作者愛人之所以把撐衣竿伸出去,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撐衣竿爬上來。老張之所以把魚線垂下來,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魚線繼續(xù)往上爬。人們就是這樣用愛心為絲瓜搭建了一條成長之路。
(3)出示:“花一路黃過去??”再讀這句話,看看你是否能讀出新的感受?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八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陀茫ǎ┳鰰?,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地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紙發(fā)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課文6-7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
思考:從這兩段里,你讀懂了什么?并用線和圈,把你讀懂的標記出來。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
棉絮、麻粗糙。
樹皮、破布又輕又薄、便宜。
(1)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詞的鞏固,并用“異口同聲”、“自豪”等詞說話。
(2)使學生明白“紙是咱中國人發(fā)明的”,讓學生用自豪的語氣練習讀第7段。
3、自由讀6-7段。
4、指導進行“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練習。
(1)先請學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
(2)進行擴散性訓練。(選擇其他內(nèi)容,用以上句式練說。)。
5、完成課堂作業(yè)本5、6兩題。
三、學習課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齊讀這一節(jié)。
2、比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4、站起來,加上動作再讀一讀。
5、我們的祖先除了發(fā)明造紙術外還發(fā)明了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你們想知道嗎?(課件輔助,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齊讀全文。
四、鞏固練習。
1、深化拓展。
(1)說說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以及它們對世界的貢獻。
(2)談談現(xiàn)在的紙,你想說些什么?你想怎樣再改進紙呢?
(3)寫話練習,寫的內(nèi)容可學生自定,題目自擬。教師也可以出一組參考題,如《我身邊的紙》、《有趣的紙》、《美麗的紙》、《我對紙的了解》、《紙的故事新編》等。
2、作業(yè)練習。
(1)連一連。
用竹片做的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九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閉門不出貧寒。
劃粥割齏于心不忍千載難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一下。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
2.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岳陽樓記》朗誦欣賞,談話導課: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范仲淹不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6課:范仲淹的故事。進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書:范仲淹的故事)。
2.請同學們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范仲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欣賞《岳陽樓記》配樂朗誦,既使學生感受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同時又讓學生對范仲淹產(chǎn)生想去了解的沖動和欲望。借助配樂朗誦,喚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期待。)。
二、精讀品味,體驗感悟:
1.讓我們通過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去領悟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請看大屏幕:
2.教師出示學習提示:
快速默讀課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為什么要刻苦讀書?畫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細細品味后與同桌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了解自學的過程:默讀——思考——畫句子——讀句子——批注]。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
4.匯報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動?
1.他曾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
(1)引導:這句話是對范仲淹的什么描寫?(行為),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范仲淹廢寢忘食地刻苦讀書,鉆研學問的精神深受感動)。
(2)誰能將這種感動讀出來?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鉆研學問。
3.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后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
(1)[句子對比訓練: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
他的生活艱苦,每天煮一鍋米粥。
(2)引導學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艱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發(fā)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據(jù)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
引導學生從“從凌晨”到“夜半”,從“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等重點詞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讀書刻苦、用功??梢砸龑W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
5.我已經(jīng)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xiàn)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這段話是對范仲淹的語言的描寫。
2.引導學生借助范仲淹的語言來體會他艱苦奮斗,生活儉樸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為什么要刻苦讀書呢?
1.指名學生匯報: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板書(愛國愛民)。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2.師小結:范仲淹從政以后,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贏得了后人的贊譽:“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保ǔ鍪揪渥樱┻@句話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蕩,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像山一樣高大挺拔,像水一樣源源流長,流芳百世。這句話不僅僅是本文的結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讓我們懷著對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我設計本環(huán)節(jié)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通過重點的句子對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深入感悟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班交流中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參與活動的空間,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成就感,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習通過結合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借助重點詞語的理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去領略、去感悟范仲淹讀書的刻苦。并且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對重點詞語“廢寢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進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發(fā)憤苦讀。使一個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展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體會寫法:
2.師生交流,概括:(出示寫法總結)。
(1)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畫人物的形象。
3.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不僅從范仲淹刻苦讀書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品質(zhì),而且文中通過典型的事例使一個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今天我們要將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4.課后小練筆:
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選取典型的事例,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一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
1、課文內(nèi)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對他的贊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nèi)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nèi)容,但由于學生身處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zhì),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jù)資料,交流匯報,學習其品質(zhì)。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chǎn)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復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復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xiàn)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仡檹土暿菫榧氉x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huán)節(jié)采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fā)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xiàn),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只身求學的艱苦。最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肴”,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當食品變質(zhì)時,對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么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么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后,教師不急于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jīng)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后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后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zhì)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后理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zhì)。
首先采用交流匯報資料的方式,了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于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采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nèi)容一目了然。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二
導入:
同學說那是樹,我說那是木,可以嗎?(請生物課代表告訴我,在生物學上,樹與木有何區(qū)別?)。
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說,兩者沒有區(qū)別。
樹:枝繁葉茂,青翠蔥蘢,蓬蓬松松--象一位圓潤,豐滿,婀娜的少女。
木:木頭木板,干枯,孤單,筆直,黃褐色--象一位錚錚鐵漢,
2樹與木這樣的差別,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樹:有濃密青翠的葉子一大片的樹給人的感覺是飽滿濃厚。
木:落光了葉子一大片的木給人的感覺是空闊蕭條,木讓人聯(lián)想到了落葉。
3。從上面我們可總結出“木”有兩個藝術特征:
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到了樹干,而很少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暗示著落葉。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這里“掃高木”,顯然是落葉的景況,顯出“落木千山”的空闊。
第二,“木”還暗示了它的顏色,可能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而清秋的氣息。至于“落木”,則比“木葉”顯得更加空闊,連“葉”這個字所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4。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樹”與“木”的這種明顯的區(qū)別呢?文中是怎么給我們講述“樹”與“木”的區(qū)別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分析這篇課文,文中自然會給我們答案。
首先,自己默讀課文,概括每個段落的大意。
其次,結合詩文具體分析。
最后,拓展延伸。拓展練習。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同的感情,但也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列詩詞中”梅“這一意象,表現(xiàn)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試辨析。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讀文,理解詞語“趕集”的含義。
2.明白描述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寫作角度。
3.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借助小燕子贊頌完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有關春天的古詩、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圖片。
師:在這萬物復蘇,陽光明媚的春天里,我們一齊來回憶一下贊頌春天的詩句。
2.配樂讀詩句和朱自清《春》節(jié)選。
這種寫法是多么奇特??!
二.朗讀、記誦描述春天的語段。
1.出示語段,學生自由讀。
師:老師那里還有一段文字,也是描述春天的,自己輕聲讀一讀。
出示:陽春三月,下了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構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2.透過教師范讀,指導朗讀長句。
師范讀:“陽春三月,下了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边@句話是長句,讀的時候要注意有換氣的地方。
學生個別讀,交流讀。
3.借助圖片,記誦語段。
男女生分別讀這段話。
師:文章要多讀,多讀就能把完美的語言印在腦海里。來,讓我們試著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圖畫,師借助圖畫上的景物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話。
4.透過理解詞語“趕集”,再次記誦。
師:作者說紅的花,綠的草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引讀時凸顯“趕集”一詞)集就是集會,包括廟會、燈會、集市等。(隨機出示相關的圖片)。
看看圖片,聯(lián)系文章資料,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師再次引讀描述春天熱鬧場景的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寫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課題。
1.出示詩句,引出課題。
師: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來,有很多作家用優(yōu)美的語言來描述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風來描述,賀知章的《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庇械淖プ×舜禾斓幕ǘ鋪砻枋?,朱熹的《春日》中,“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還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來描述,像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而我國現(xiàn)代散文家鄭振鐸(出示相片)卻抓住了——燕子(板書:燕子)來描述春天。他覺得(出示文字:“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了,加入這百花爭艷的盛會,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睂W生讀。)。
板書:添趣。
2.引背描述春天的語段。
師:這是怎樣的百花爭艷的盛會呢?引背“陽春三月~春天?!?BR> 四.學習作者對燕子的描述。
1.朗讀1、3、4小節(jié),理清脈絡。
分別請三名學生讀一讀。
師歸納:從外形、飛行時和飛倦了三個方面來描述。
板書:外形飛行飛倦。
2.學習描述外形的小節(jié)。
(1)學生自讀投影上的第一小節(jié),說說燕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活潑可愛。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朗讀時要有輕快的感覺。
生邊讀師邊在黑板上畫燕子。
指板畫引背描述外形的句子。
3.學習描述燕子飛行的小節(jié)。
出示兩幅圖。
(1)請學生找到相對應的句子(圖片下出示句子)。
(2)讀讀句子,結合有關的詞句來說說燕子是如何為春天添趣的,說說自己的感受。小組合作。
(教師隨機點評:飛得快,為春天增添生機;像個小畫家,靈活而調(diào)皮。)。
(3)體會到了之后,讀好這些搞笑的情景。多種形式讀。
燕子在飛行時,也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4.學習描述燕子飛倦了的小節(jié)。
師:燕子在飛行時添趣,在他不動的時候,飛倦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
(1)添畫、想象。
隨學生的回答,師在燕子之間畫上細線。
你看,這像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讀句子: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2)師引讀這一小節(jié)。
師:電線像曲譜,小燕子像跳躍的音符。為我們帶來了樂趣。也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談感受,展開想象。
談談你的感受,請你聯(lián)想一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一段有關春天的音樂,我仿佛聽到了——。
師:飛倦的燕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愛。
板書:伶俐可愛。
難怪作者如此喜愛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板書:春天的使者。
三.總結:
1.全文朗讀。
讀好文章,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2.遷移寫作。
師: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愛的,所以他透過外形、飛行時、飛倦了三方面來描述燕子,贊頌春天。你對什么最感興趣?也能夠仔細觀察,學著這篇文章的樣貌來寫一寫春天。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四
1、能說說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注。
3、能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設計“綠墻”。
教學重點、難點。
1、說出世界各地綠墻的特色。
2、造成中外圍墻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3、批注。
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綠墻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塊:
了解綠墻。
第二塊:
介紹綠墻。
1、情境導入語:
同學們,作為常州的一員小公民,你能說說今年我們常州的城市建設方面的口號是什么嗎?
答案――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
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是許多圍墻都透綠了,這說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風,推行綠墻。
2、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就“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這兩個問題作批注。
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上臺介紹自己帶來的有關綠墻的圖片。
1、談談自己對常州當前的圍墻透綠問題的了解。
2、閱讀課文,做批注。
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內(nèi)容。
先在小組里介紹,然后推舉代表上臺介紹。
第三塊:
建設綠墻。
1、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比較中外圍墻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筑錄像,要求學生為常州建設生態(tài)城市而設計有特色的綠墻。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五
教學目標:
欣賞文章語言準確、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由《背影》中父子間的愛引出對大自然的愛。
2、觀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于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h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zhèn)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后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但是,1923年發(fā)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xiàn)實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xiàn)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文字,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美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改造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自主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美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齊讀課題。
二、沙漠與綠洲的對比。
1、出示圖片,這就是阿聯(lián)酋所處的沙漠,出示詞卡:白茫茫的一片。
2、了解阿聯(lián)酋所處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阿聯(lián)酋地處海邊,地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咸而板結,就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真是塊——不毛之地。
什么叫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貧瘠、荒蕪)。
3、課文中的描寫出示,體會朗讀:
(1)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2)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出示: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
體會朗讀: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星羅棋布。
三、緊扣中心,自主感悟。
(一)抓住中心,整體感受。
1、過渡:這么多、這么美的綠洲全靠有綠樹和鮮花,那么,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對待花草樹木的?請大家自由讀2-7小節(jié),找出這句話并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
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理解“精心侍弄”,讀好這句話。
過渡:快速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的?請你劃出相關句子,還可以寫上你的感受。
(二)體悟中心——耳聞。
1、交流一,讀讀,談談感受。
(1)出示: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從三個“買來”體會,投入很大的財力。我們這邊種樹只需要買花草樹苗,江陰投資10億元打造國家園林城市,而在阿聯(lián)酋,除了買花草樹苗,淡水需要買,連泥土都需要買,要進口這么多材料,費用更加昂貴。
除了要花費昂貴的財力,還要付出很大精力,還要做什么呢?
(2)出示:接著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他們怎么做的嗎?
·從動詞“挖去、填上、埋下”和“縱橫交錯、源源不斷”體會所付出的人力、物力。
·從修飾詞體會用詞的恰當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縱橫交錯”的水管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比劃比劃看(板畫)。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七
1、學會課文中的18個生字,并會組詞和應用。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nèi)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一、組織教學。
復述故事導入新課。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聽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
三、新授。
1、揭示題目《亡羊補牢》,解釋“亡、牢”含義。
2、解釋:
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文學作品。
詞語:
羊圈街訪窟窿后悔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學習生字。
橫向記。如:我們學過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學習“窟窿”。
五、討論。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討論。想想從“后悔”一詞你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你明白了什么?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業(yè)。
1、朗讀課文,把文中的幾層意思讀出來。
2、生字、組詞。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八
茶,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說茶》這課中,既向我們介紹了茶的種類,又向我們介紹了茶的好處。因為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品茶葉茶的習慣,所以他們對茶的種類不太了解。為此,我在上這堂課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各種茶葉,我又從食堂里準備了一些開水,讓學生在課堂上泡茶之用。
一、學生通過觀察,更加了解了茶的種類與外觀。學生通過同桌互相交流,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茶葉匯總,再根據(jù)課文中的知識介紹,學生一一了解了綠茶、紅茶等種類。本課學生通過實物的觀察,茶葉之間的比較,加深了他們對茶的印象,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二、學生品嘗,感受到了飲茶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學生用各自帶來的茶葉和一次性杯子,而我為他們一一分開水。學生先根據(jù)書中的飲茶順序:一、先觀茶姿,學生先看看自己所帶來的茶姿,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看看同桌和四人小組的其他同學的茶姿,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處。二、再聞茶香,學生可以說是一邊看,一邊聞,都迫不及待地想品茶。三、品茶,當我說到可以品茶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嘗起味道來。有的`同學由于動作太快,未顧及到開水的燙,都喝了一小口茶后,把舌頭都伸得老長老長。更談不上品出這茶是什么味道。最后還是通過自己慢慢地品,才說出了茶的味道。
本堂課學生都在期待中學習的,他們通過自己的眼、鼻、口等器官感受到了我國的茶文化歷史之悠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九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讀寫“高尚”等詞語,理解“高尚、精美”等詞語的意思。
2、能依據(jù)問題理解難句與重點句的意思,會用“既……又……”寫句子。
3、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4、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內(nèi)容。
5、知道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知道中國茶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的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
難點: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三、教學準備:
歌曲《采茶舞曲》磁帶、錄音機、白紙數(shù)張、水彩筆一支、茶及茶具、熱水等。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通讀課文,掌握生字詞語,了解課文“說”了茶的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并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
2、研讀第三段,了解中國茶具的特點,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1、歌曲引入,解題設疑。
師:同學們,少年宮組織的“五小星”比賽已經(jīng)落下了帷幕,老師從中了解到我們班同學都非常喜歡唱歌、聽音樂,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想聽聽嗎?(仔細聽好了!)。
*欣賞歌曲《采茶舞曲》。
師: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談略)。
小結:一首優(yōu)美的《采茶舞曲》仿佛使我們看到了茶農(nóng)們在谷雨時節(jié)采茶的忙碌的場面。同學們,茶是現(xiàn)代文明的見證,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理解“說”―估計生(介紹、講)。
問:看了課題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
如:中國還有哪些名茶?
茶葉的制作有哪些工藝?
泡茶時先放茶還是先倒水?水溫要幾度?
人們常說的茶藝是指什么?……。
2、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師:同學們的問題有些課文中能直接解決,有些學了課文后到課外去探究。這節(jié)課讓我們先接觸課文。
“不動筆墨不讀書”,回憶初讀課文的四步法---圈、劃、標、記。
*學生自學。
*小組對話、交流(生字組詞讀三遍,提醒大家的內(nèi)容。)。
*全班對話、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出示小黑板(帶拼音的詞語),請2號同學齊讀,全班鞏固詞語齊讀。
師:各組有沒有提醒大家的.地方?(交流)。
3、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師:剛才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努力,小組的合作,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真不簡單。老師相信下一步學習中還是能夠通過同學們的愉快合作,自學探究學到新的知識和本領。
*單元訓練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有困難的同學請課后題2幫助。(教師同時在黑板上出示)。
出示:(1)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葉的種類很多。(2)喝茶的好處很多。(3)中國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優(yōu)美。
*師:老師建議快速閱讀,先試著分段,再在每一個自然段中劃出能夠具體說明每一段意思的一個詞語或短句,小組合作寫在紙條上。(學生自學爭取時間上臺貼紙條。)。
*讀后問:有何感覺?---估計學生(沒有順序,重復,很亂?。?。
*理清順序,存優(yōu)去粗,整理紙條(再師生引讀0。
*小結:到底從幾方面介紹了茶(生歸納后標上分段記號“//”)。
最早發(fā)現(xiàn)四千年前。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1-2)。
茶葉的種類很多。茶可分為綠茶、紅茶等6大類。
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既清醒頭腦,又保護視力。
飲茶好處很多(3-5)講究色、香、味清水綠葉清香飄逸回味甘甜。
---------------------------。
增進人們的友誼一邊品茶,一邊交談。
各種質(zhì)地造型優(yōu)美。
品茶講究茶具(6)。
值得觀賞的藝術品更有趣味。
4、品讀課文,了解中國茶具特點,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
*細讀第六自然段,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班內(nèi)對話、交流。{如課后題4(2)理解后朗讀訓練}。
*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造型:形狀、花紋、顏色等角度)。
5、延伸作業(yè)。
(1)說說今天學了課文,知道了有關茶的……(看板書)。
(2)格推銷員。-如何使你設計的產(chǎn)品很快上市,提高公司的經(jīng)濟效益。(產(chǎn)品說明書)。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一、二兩段,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按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內(nèi)容,作業(yè)鞏固,總結全文。
1、復習引入。
課文講了茶的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2、深入閱讀課文,自學探究。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最早。
四千年前(兩方面理解)。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總分段結構。
不懂提問。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
木幾案上立著一杯失了溫度的茶水,光斑明晃晃地被含在玻璃杯底的喉頭滑動。觸一觸,漾出幾味若有若無清甜的絲絲兒涼氣。
茶葉大抵上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盈盈地踮腳守在青枝梢頭,笑鬧著柔柔地點擺著鮮活可愛的頭顱,面上泛著紅潤飽滿的光彩。背倚著整個家族的寵愛,迎著太陽,像盞太陽,驕傲著所擁有的一切對日叫囂。
曬茶。炎炎的日頭蒸騰扭曲了眼前的空氣,各種難言的光怪陸離氤氳作了無計消除的燥熱。短促的嘆息攪皺了稚嫩的眉頭,偌大的天地好像看起來也不過是這一方擁擠、熙攘的曬場,總因為太難耐而想著逃離。其實令她們難耐的怎么會是怎么只是燥熱和擁擠,不過是這不溫不火、漫長無盡的人生。她們總是恐慌著的,恐慌收起時被遺漏,恐慌永遠不被收起。阿婆說她們太急性。她們做各種嘗試希冀著加速或放緩被收起,她們不知道采茶人心里自有打算,時間一到就爽利地收起曬席,誰也不等,誰也不偏袒。
炒茶?,F(xiàn)在終于怎么都覺空曠得嚇人了。開始,她們?nèi)彳浀纳眢w一聲不吭,鮮活的生命力像罐裝的飲料被灼痛灌飲。她們徒勞地伸出幼細的指尖勾留幾縷芳華,攬進生命,然而轉瞬間她們迅速老去,佝僂了傲然的脊梁,褶皺起流光的面龐。沉浮間有時想念曬場的日子,卻不覺得當下有多疼痛。最后她們輕輕地嘆息,很長。親吻、擁抱著彼此。她們成為新的阿婆,帶著幾絲生的暖對新的她們慈祥地微笑,帶著盛大而絢爛的荒涼,沙啞而沉默地笑。她們沉默時,生命的尖叫卻最嘹亮。
時間發(fā)酵了聲嘶力竭的芳華渾濁了欲語還休的眼睛。當沉寂的生命被點燃,蓬勃而沸騰的入侵靜溢地炸響,她竟以為路遇青春。她淚流滿面地對著滾燙的水微笑,大笑。頭頂著少女的羞澀,她天真地問:“你是我的愛情嗎”水沉默。茶大笑著在她理想的情人懷抱里流淚,生命在茶水里綻放,幽幽的珍寶盡數(shù)融入水的生命。她覺得茶水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最后恍惚間看見她的年輕。少女般的茶滿足地嘆息,在琥珀似的杯底慢慢闔上了眼。那是昨夜的曇花。
木幾案上立著一杯失了溫度的茶水,端起啜飲。茶水在口舌間漱蕩,氤氳起上了年紀的草木的芳香。沉靜了多少個日夜的苦澀,此刻由于水的涼薄沉寂與茶的不甚在意和淡去,余下的是茶的芳華,水的清冽與他們的愛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一
[德育目標]:這是一個以綠色環(huán)保為中心的主題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地球,動物以及人類自身有初步正確的認識,同時啟發(fā)學生善待動物――我們?nèi)祟惖呐笥?,善待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智育目標]: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摯,自然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
根據(jù)學過的演唱形式為歌曲《留給我》設計領唱和齊唱的形式并分小組表演。
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素質(zhì)發(fā)展目標]: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熱愛地球,熱愛動物對于我們?nèi)祟惖闹匾瑦圩o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找一些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災害的視頻資料)。
學生活動設計。
歌曲《美麗的黃昏》是一首輪唱歌曲,把全班分成三組作輪唱的練習,同時讓學生體驗輪唱形式的和聲美感,個別班級還可以用豎笛來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小組匯報。
(1)地球面臨的問題。
(2)哪些問題是由于人類的影響造成的?
(3)我們該怎樣做?
二、欣賞歌曲《綠陰》。
(l)初聽樂曲:地球需要綠陰、小鳥需要綠陰、我們?nèi)祟惛枰G陰。
(2)再聽樂曲:請問這首樂曲的速度、情緒?
(3)教師出示歌詞:跟著音樂哼唱歌曲旋律。
三、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l)全體齊唱。
(2)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3)小組練習并演唱二部輪唱。
(4)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5)小組練習并演唱或演奏三部輪唱或輪奏。
(6)用豎笛練習二部輪唱部分。
(7)全體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教后反思。
地球在供養(yǎng)人類生息了數(shù)十萬年后,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不管是生態(tài)還是資源,已經(jīng)再也供養(yǎng)不起如此眾多的人口,人口已急劇增長到超過60億,由此帶來的是自然生態(tài)破壞和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已知的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nèi)祟愂沁@艘航船上的乘客。當船艙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面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現(xiàn)實,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明白:保護環(huán)境,拯救地球,是我們?nèi)祟惞餐呢熑巍?BR>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二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過程當中,了解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優(yōu)美,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3、能自己獨立、小組合作進行有個性地學習并解決共性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要到我公司工作,要具備一些有關茶的知識,才能勝任。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說茶》。那就請同學打開書,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茶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充分地讀書活動,了解課文介紹了哪些茶的知識,再和同學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研讀課文第1、2段。
1、創(chuàng)設情境。
2、自由研讀。
2、合作研讀。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自由地選擇一個內(nèi)容,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列提綱、朗讀、演、說)看看作者如何把這三方面的好處寫具體的。
(2)交流點撥。
第三自然段,收集有代表性的提綱,點評,并有“既又”句式說說實用價值。
第四自然段,讀或者演。
課件出示句子,品茶的說話,別急于喝。先觀茶姿,清水綠葉,再聞茶香,清香飄逸;最后細細嘗味,回味甘甜。這樣細細品嘗,樂趣無窮。
生上臺演示。師生共同抓重點詞句。。
先觀茶姿,——美。
再聞茶香——結合理解飄逸(與花香比較)茶葉融合了大地的芬芳,山川的靈秀,雨露的潤澤。
最后嘗味,味道怎樣——甘甜同時播放茶韻的音樂。
以讀代品,把這一段美美地再度一遍。
第五自然段,就是用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個長句子,我覺得挺難的誰來幫幫我?出示長句子,當年,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5次到杭州西湖龍井產(chǎn)地梅家塢,與國際友人一邊飲茶,一邊親切交談。(周總理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4實踐招聘。
剛才大家都學得挺棒的。那誰愿意到我公司應聘推銷員?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先。其他同學擔任考官。
(二)研讀課文第3段。
1、創(chuàng)設情境。
我的茶具博物館就要開業(yè)了。真急死人了。我還缺幾個導游,接下來我有招聘幾個講解員,愿意來應聘?先請同學們自由地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茶具的?再根據(jù)博物館(課件演示),來應聘講解員。
2、自由研讀。
3、實踐招聘。
四、總結全文,自選拓展。
謝謝同學們加入到我公司?,F(xiàn)在,我隆重宣布,我的公司現(xiàn)在開始營業(yè)。首先,我邀請各位同學到清風茶韻作業(yè)超市去選購2到3道題目,隨著輕松的音樂,去把它完成。
五、作業(yè)。
設計自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北窘贪冈O計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樂學的語文實踐氛圍。整篇文章的教學把握學生的心理,吸引、調(diào)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緊緊圍繞招聘營業(yè)員,講解員,然后逛超市,為學生興趣昂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窘贪冈O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xiàn)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的融合,并可以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作業(yè)的設計豐富多彩,有填空、造句,還有寫、畫、查閱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內(nèi)容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作業(yè)超市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作業(yè)設計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
一、布置作業(yè)。
1、填空。
品茶的時候,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細細品嘗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句子補充完整。
____________,因而茶具就成了一件值得觀賞品。
這本書非常有趣,因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因而____________。
3、用所學的總分段式寫一組茶具造型。
4、設計一組茶具。
5、用第一人稱介紹飲茶的好處。
6、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茶的傳說、功能與效用等知識,請到http://qingcha。51。net網(wǎng)站中去做客。
板書。
茶葉的種類很多。
說茶飲茶的好處真多。實用價值精神享受增進友誼。
茶具質(zhì)好型美。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三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義,關注世界和平事業(yè)和綠色事業(yè),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和平保護綠色環(huán)境。
2、學會《手拉手,地球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lián)系或?qū)Ρ纫氡菊n將要學習的歌曲。
4、聽歌曲教唱錄音(合唱)。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二、學習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
3、學習歌曲的曲調(diào)。
三、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綠色的歌謠》。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綠色的歌謠》,能有氣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圓滑音。
2、學習拍節(jié)奏特點,學會打拍指揮式,能變作指揮式邊唱歌。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
二、學唱新歌《綠色的歌謠》。
1、聽錄音。
2、問:內(nèi)容情緒是什么?此歌適合在何重情況下唱?
3、學唱曲譜,找出旋律特點。
4、聽琴音,學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樂段――男生。第二樂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齊唱。
6、練習齊唱歌曲。
三、展示。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小樂隊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學目標:。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樂,能用豎笛或口風琴吹奏a段主題。
2、通過聽《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藏族、音樂風格。
3、初步進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
二、初步欣賞《森林狂想曲》。
1、初聽音樂。(教師簡介)。
2、讓學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師分別用電子琴或豎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學生聽到音樂就能知道是a段還是b段或c段。
4、復聽完成課本上的第一個練習。
5、這首樂曲有許多地方運用了“音效”即實地錄制的聲音,加強了真實感,使人身臨其境。(分小組共同探討、創(chuàng)造、分工)。
三、選擇兩或三個小組與教師合作,共同演繹《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風琴或豎笛上學習吹奏“mi”,“fa”,“sol”三個音。
五、隨教師用較慢的速度學習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一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就用()做書,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三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3.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賞析,體悟作品內(nèi)涵。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品味賞析體悟。
學法指導:
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討論--質(zhì)疑--點撥法。質(zhì)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描述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diào)沉悶的格局。
一、導語設計。
讓學生欣賞激昂豪壯和婉轉陰柔不同的兩首古典音樂,用合適的詞形容它們的風格。
詞也擁有與古曲同樣的藝術特色,讓我們通過學習《漁家傲秋思》來進一步體味。
板書課題:《漁家傲秋思》。
二、新課。
(一)讀聽聽。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jié)奏感情意境。
試試。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zhì)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jié)奏感情)。
個人表現(xiàn)讀(生品評:…..)。
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二)品。
3..同學們讀的時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闋里我們看見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長煙。
落日邊聲。
千嶂城閉。
我看見了一幅--------------------------圖(落日歸雁,長煙落日邊聲四起古城落日歸雁孤城戍邊圖)。
4.這些景是扣著一個“異”而寫的?異在何處呢?
明確:異寒異聲異勢。
5.品讀上闋說說:通過以上景致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
明確:荒涼蕭瑟肅殺。
5.此景會讓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
悲涼寂寞孤獨思鄉(xiāng)。
6.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小組合作試著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nèi)心的那份情愫。
我從----------------中感受到--------------。
(濁酒一杯思鄉(xiāng)思親)。
(燕然未勒使命責任愛國憂國)。
(悠悠羌曲無奈凄涼別愁)。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五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閉門不出貧寒。
劃粥割齏于心不忍千載難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寫了幾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從哪自然段到哪個自然段?小標題是什么?這幾個小故事有什么聯(lián)系?(四個小故事: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2-5自然段,這四個故事都是寫范仲淹刻苦讀書的。)。
板書: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
3、小組討論:你認為本文可以分幾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總括;第2-5自然段:具體些范仲淹刻苦讀書故事;第6、7自然段:寫范仲淹偉大的政治抱負及做法。重點是第二部分。)。
四、品讀感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指導朗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練習背誦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課成語及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BR>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識。
1、學生齊背第一自然段。
2、課文第二部分講了哪四個小故事?
二、學習交流、品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
1、輕聲讀第一個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學的哪些行為讓你深受感動?畫出讓你感受深的句子,適當做些批注。
2、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出示句子: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教師:對比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嗎?
ppt出示句子:“累了……餓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教師:“廢寢忘食”是什么意思?一個“苦”字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廢寢忘食。
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來說話。(課件出示)。
(4)師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引導學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二)學習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
過渡:那時,范仲淹的生活極其艱苦。課文第三自然段就細致地向我們描述了他的讀書生活。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你認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個詞語?(板書:劃粥割齏)。
2、師:范仲淹對于這種極其艱苦的生活介意嗎?他的哪些行為讓你受到感動?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范仲淹他怎么樣讀書?就“凌晨雞鳴即起”引導學生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
(2)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4、小結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
讀文---畫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學第三、第四個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學習第一、二個故事的方法學習第三、四個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組內(nèi)交流,有不同建議的.在全班交流時商討。(學生學習,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2、全班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1)師: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幫助他,先是送銀子后是送佳肴(板書:佳肴),可是范仲淹都——(補板書:拒絕粗茶淡飯)。
(2)ppt出示語言描寫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將來再見也不晚?!贝藭r此刻,你覺得范仲淹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埋頭苦讀)。
(3)指導朗讀重點句。
(四)學習第三部分(6、7自然段)。
過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對他的評價又如何呢?
1、指名讀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積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BR>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詩詞。
2、找找其他名人讀書的故事,讀一讀。
附板書: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只身求學:廢寢忘食。
劃粥割齏:聞雞起舞。
拒絕佳肴:粗茶淡飯。
閉門不出:埋頭苦讀。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六
繪的景象,積累詞語,體會第2、3、4自然段的襯托作用。同時,使學生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
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難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習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生活中,你見過絲瓜藤嗎?請你說說。今天我們來學習17課迎接綠色。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輕聲讀文,看看還有存在哪些字詞障礙。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學習生字新詞。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4、檢查自學情況。
三熟讀課文,正確流利。
三、初步了解課文各部分內(nèi)容。
1、生讀第一部分,想你讀懂了什么?
2、生默讀第二部分,聯(lián)系“極目不能遠眺,門雖設而常關,疑心自。
己成了井底之蛙”讀讀你的體會。
3、指導朗讀。要讀得自然,要讀出住樓疑心成了井底之蛙之感。
4、生讀文后,說這部分你讀懂了什么?
四、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五、布置作業(yè):抄寫生字。
17、迎接綠色教學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意思。體會第2、3、4自然段的。
襯托作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按要求背誦并抄寫一段話。了解人。
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的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
及對生活的熱愛。
授課過程:
(一)、導入。
綠色。
是生命的象征,是蓬勃的標志,當我們整天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
市中,看到的是灰色的墻,黑色的柏油路時,怎能不對綠色有一絲渴。
望?就讓我們一同來迎接綠色。
(二)、新授:
1、上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想一想還有哪些問題我們沒有解決?
(綠色指什么?問什么要迎接綠色?怎樣迎接綠色?)。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請大家?guī)е@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2、我們先來解決為什么要迎接綠色。
課文的那幾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2、3、4三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要迎接綠色。)請你快速瀏覽課文2、3、4自然段,說一說我們?yōu)槭裁匆泳G色?(請2個學生回答。生活的空間里都是樓房,站在窗前,極目不能遠眺,居住在鋼筋水泥營造的有限空間里,日久便會覺得無比的壓抑。感覺自己就是一只井底蛙。希望生活中充滿這樣象征生命的綠色。)請你找出感受最深的那句話來讀一讀。
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對綠色有著渴望。(板書:向往綠色)。
3、解決綠色指什么。
課文中的綠色指的是什么呢?(一株絲瓜)。
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1、5、8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第一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一段。
這句話什么意思?(其實只是株野生的絲瓜。)。
那書中為什么用這種表達方式?再讀這句話談談感受(說明了絲瓜的普通,或強調(diào)是野生的。)你理解得真好,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2個人讀,全班齊讀)。
第五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誰來說一說?(讓學生先讀再說)。
出示“就這點間隙,竟容得下這蓬蓬勃勃的生命。”
誰能把“竟”字換一個詞。(居然)。
為什么換這個詞?(同樣是表示一種不可思議。)你體會得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找2個學生讀。)。
第八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學生讀然后說)。
你的概括能力很強。那么我們一句一句來看一看這一自然段都寫了什么。
第一句:(讀,說)這株絲瓜長得多快呀!
誰來說說第二句。(讀、說)出示兩句對比。你喜歡那種表達方式。為什么?
(概括出:花多,長得快,生命力旺盛,長得好。)叫2個學生說出不同的感受,并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全班一起讀。
第三句:(讀說)。
為什么說絲瓜像驚嘆號般的垂著?
(絲瓜帶著花,樣子非常像樣子非常地像驚嘆號)。
請你再把這句話讀一遍。
看到這樣的絲瓜,人們會不禁贊嘆道:“!”這是一道多么美麗的自然風景呀?。ò鍟鹤匀伙L景)。
4、怎樣迎接這么美麗的自然風景,人們怎么能不渴望,那他們是怎樣迎接綠色的?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課文中重點介紹了王叔、愛人和老張是怎樣迎接綠色的。先請你讀課文6、7兩個自然段,看看王叔是怎樣迎接這個綠色的,請你劃出王叔是怎樣做的。
(王叔把一個鳥籠的底兒拆掉,罩在絲瓜上,希望別人不要踩到這株絲瓜。)你能試著填寫這個空嗎:因為所以。
王叔還做了什么?(王叔特意買來鐵絲給絲瓜搭架,希望絲瓜能夠更快往上爬,長得更好。)。
試著填一填這個空:王叔之所以是因為。
(2)王叔是這樣迎接綠色的,那么作者愛人和老張又是怎樣做的?請你自學課文第九自然段,看自學提示。
作者愛人之所以將窗戶打開,是因為希望能夠絲瓜留條路,讓絲瓜能夠長進家中。
作者愛人之所以把撐衣竿伸出去,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撐衣竿爬上來。老張之所以把魚線垂下來,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魚線繼續(xù)往上爬。人們就是這樣用愛心為絲瓜搭建了一條成長之路。
(3)出示:“花一路黃過去??”再讀這句話,看看你是否能讀出新的感受?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八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陀茫ǎ┳鰰?,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地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紙發(fā)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課文6-7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
思考:從這兩段里,你讀懂了什么?并用線和圈,把你讀懂的標記出來。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
棉絮、麻粗糙。
樹皮、破布又輕又薄、便宜。
(1)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詞的鞏固,并用“異口同聲”、“自豪”等詞說話。
(2)使學生明白“紙是咱中國人發(fā)明的”,讓學生用自豪的語氣練習讀第7段。
3、自由讀6-7段。
4、指導進行“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練習。
(1)先請學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
(2)進行擴散性訓練。(選擇其他內(nèi)容,用以上句式練說。)。
5、完成課堂作業(yè)本5、6兩題。
三、學習課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齊讀這一節(jié)。
2、比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4、站起來,加上動作再讀一讀。
5、我們的祖先除了發(fā)明造紙術外還發(fā)明了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你們想知道嗎?(課件輔助,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齊讀全文。
四、鞏固練習。
1、深化拓展。
(1)說說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以及它們對世界的貢獻。
(2)談談現(xiàn)在的紙,你想說些什么?你想怎樣再改進紙呢?
(3)寫話練習,寫的內(nèi)容可學生自定,題目自擬。教師也可以出一組參考題,如《我身邊的紙》、《有趣的紙》、《美麗的紙》、《我對紙的了解》、《紙的故事新編》等。
2、作業(yè)練習。
(1)連一連。
用竹片做的書。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九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閉門不出貧寒。
劃粥割齏于心不忍千載難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一下。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
2.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岳陽樓記》朗誦欣賞,談話導課: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范仲淹不僅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6課:范仲淹的故事。進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書:范仲淹的故事)。
2.請同學們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范仲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欣賞《岳陽樓記》配樂朗誦,既使學生感受到了文章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同時又讓學生對范仲淹產(chǎn)生想去了解的沖動和欲望。借助配樂朗誦,喚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期待。)。
二、精讀品味,體驗感悟:
1.讓我們通過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去領悟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請看大屏幕:
2.教師出示學習提示:
快速默讀課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為什么要刻苦讀書?畫出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細細品味后與同桌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了解自學的過程:默讀——思考——畫句子——讀句子——批注]。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
4.匯報交流:
(一)范仲淹是怎樣刻苦讀書的?他的哪些言行使你深受感動?
1.他曾一人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讀書。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
(1)引導:這句話是對范仲淹的什么描寫?(行為),從他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范仲淹廢寢忘食地刻苦讀書,鉆研學問的精神深受感動)。
(2)誰能將這種感動讀出來?
2.范仲淹十分珍惜這寶貴的學習機會,廢寢忘食地苦讀詩書,鉆研學問。
3.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等粥凝凍之后再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這便是成語“劃粥割齏”的由來。
(1)[句子對比訓練: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米粥。
他的生活艱苦,每天煮一鍋米粥。
(2)引導學生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艱苦程度。
4.然而,范仲淹對這種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發(fā)憤苦讀,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雞鳴即起,攻讀詩書,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據(jù)說,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
引導學生從“從凌晨”到“夜半”,從“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寢”等重點詞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讀書刻苦、用功??梢砸龑W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一談。
5.我已經(jīng)習慣食用粗茶淡飯,擔心現(xiàn)在吃了雞鴨魚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這段話是對范仲淹的語言的描寫。
2.引導學生借助范仲淹的語言來體會他艱苦奮斗,生活儉樸的高尚品德。
(二)范仲淹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感人至深,那么范仲淹為什么要刻苦讀書呢?
1.指名學生匯報:
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板書(愛國愛民)。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2.師小結:范仲淹從政以后,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贏得了后人的贊譽:“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保ǔ鍪揪渥樱┻@句話的意思是:青山挺拔,江水浩蕩,范仲淹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像山一樣高大挺拔,像水一樣源源流長,流芳百世。這句話不僅僅是本文的結尾,更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讓我們懷著對范仲淹的崇敬之情,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我設計本環(huán)節(jié)的理念。引導學生在品讀感悟、合作交流中通過重點的句子對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深入感悟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全班交流中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參與活動的空間,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成就感,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在匯報交流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習通過結合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借助重點詞語的理解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去領略、去感悟范仲淹讀書的刻苦。并且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對重點詞語“廢寢忘食”、“和衣而眠”等的理解,進而深入感悟范仲淹的發(fā)憤苦讀。使一個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展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
三、體會寫法:
2.師生交流,概括:(出示寫法總結)。
(1)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
(2)用典型的事例刻畫人物的形象。
3.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不僅從范仲淹刻苦讀書的言行感受到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品質(zhì),而且文中通過典型的事例使一個發(fā)憤苦讀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今天我們要將本課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
4.課后小練筆:
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選取典型的事例,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一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
1、課文內(nèi)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對他的贊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nèi)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nèi)容,但由于學生身處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zhì),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jù)資料,交流匯報,學習其品質(zhì)。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chǎn)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復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復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xiàn)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仡檹土暿菫榧氉x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huán)節(jié)采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fā)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xiàn),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只身求學的艱苦。最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肴”,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當食品變質(zhì)時,對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么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么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后,教師不急于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jīng)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后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后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zhì)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后理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zhì)。
首先采用交流匯報資料的方式,了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于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采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nèi)容一目了然。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二
導入:
同學說那是樹,我說那是木,可以嗎?(請生物課代表告訴我,在生物學上,樹與木有何區(qū)別?)。
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說,兩者沒有區(qū)別。
樹:枝繁葉茂,青翠蔥蘢,蓬蓬松松--象一位圓潤,豐滿,婀娜的少女。
木:木頭木板,干枯,孤單,筆直,黃褐色--象一位錚錚鐵漢,
2樹與木這樣的差別,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樹:有濃密青翠的葉子一大片的樹給人的感覺是飽滿濃厚。
木:落光了葉子一大片的木給人的感覺是空闊蕭條,木讓人聯(lián)想到了落葉。
3。從上面我們可總結出“木”有兩個藝術特征:
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它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使讀者更多地想到了樹干,而很少想到葉子,“葉”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這排斥暗示著落葉。例如,“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這里“掃高木”,顯然是落葉的景況,顯出“落木千山”的空闊。
第二,“木”還暗示了它的顏色,可能是透著黃色,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而清秋的氣息。至于“落木”,則比“木葉”顯得更加空闊,連“葉”這個字所保留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4。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樹”與“木”的這種明顯的區(qū)別呢?文中是怎么給我們講述“樹”與“木”的區(qū)別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分析這篇課文,文中自然會給我們答案。
首先,自己默讀課文,概括每個段落的大意。
其次,結合詩文具體分析。
最后,拓展延伸。拓展練習。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同的感情,但也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xiàn)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列詩詞中”梅“這一意象,表現(xiàn)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試辨析。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讀文,理解詞語“趕集”的含義。
2.明白描述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寫作角度。
3.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借助小燕子贊頌完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有關春天的古詩、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圖片。
師:在這萬物復蘇,陽光明媚的春天里,我們一齊來回憶一下贊頌春天的詩句。
2.配樂讀詩句和朱自清《春》節(jié)選。
這種寫法是多么奇特??!
二.朗讀、記誦描述春天的語段。
1.出示語段,學生自由讀。
師:老師那里還有一段文字,也是描述春天的,自己輕聲讀一讀。
出示:陽春三月,下了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構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2.透過教師范讀,指導朗讀長句。
師范讀:“陽春三月,下了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边@句話是長句,讀的時候要注意有換氣的地方。
學生個別讀,交流讀。
3.借助圖片,記誦語段。
男女生分別讀這段話。
師:文章要多讀,多讀就能把完美的語言印在腦海里。來,讓我們試著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圖畫,師借助圖畫上的景物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話。
4.透過理解詞語“趕集”,再次記誦。
師:作者說紅的花,綠的草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引讀時凸顯“趕集”一詞)集就是集會,包括廟會、燈會、集市等。(隨機出示相關的圖片)。
看看圖片,聯(lián)系文章資料,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師再次引讀描述春天熱鬧場景的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寫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課題。
1.出示詩句,引出課題。
師: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來,有很多作家用優(yōu)美的語言來描述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風來描述,賀知章的《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庇械淖プ×舜禾斓幕ǘ鋪砻枋?,朱熹的《春日》中,“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還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來描述,像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而我國現(xiàn)代散文家鄭振鐸(出示相片)卻抓住了——燕子(板書:燕子)來描述春天。他覺得(出示文字:“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了,加入這百花爭艷的盛會,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睂W生讀。)。
板書:添趣。
2.引背描述春天的語段。
師:這是怎樣的百花爭艷的盛會呢?引背“陽春三月~春天?!?BR> 四.學習作者對燕子的描述。
1.朗讀1、3、4小節(jié),理清脈絡。
分別請三名學生讀一讀。
師歸納:從外形、飛行時和飛倦了三個方面來描述。
板書:外形飛行飛倦。
2.學習描述外形的小節(jié)。
(1)學生自讀投影上的第一小節(jié),說說燕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書:活潑可愛。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朗讀時要有輕快的感覺。
生邊讀師邊在黑板上畫燕子。
指板畫引背描述外形的句子。
3.學習描述燕子飛行的小節(jié)。
出示兩幅圖。
(1)請學生找到相對應的句子(圖片下出示句子)。
(2)讀讀句子,結合有關的詞句來說說燕子是如何為春天添趣的,說說自己的感受。小組合作。
(教師隨機點評:飛得快,為春天增添生機;像個小畫家,靈活而調(diào)皮。)。
(3)體會到了之后,讀好這些搞笑的情景。多種形式讀。
燕子在飛行時,也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4.學習描述燕子飛倦了的小節(jié)。
師:燕子在飛行時添趣,在他不動的時候,飛倦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
(1)添畫、想象。
隨學生的回答,師在燕子之間畫上細線。
你看,這像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讀句子: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2)師引讀這一小節(jié)。
師:電線像曲譜,小燕子像跳躍的音符。為我們帶來了樂趣。也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談感受,展開想象。
談談你的感受,請你聯(lián)想一下,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一段有關春天的音樂,我仿佛聽到了——。
師:飛倦的燕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愛。
板書:伶俐可愛。
難怪作者如此喜愛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板書:春天的使者。
三.總結:
1.全文朗讀。
讀好文章,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2.遷移寫作。
師: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愛的,所以他透過外形、飛行時、飛倦了三方面來描述燕子,贊頌春天。你對什么最感興趣?也能夠仔細觀察,學著這篇文章的樣貌來寫一寫春天。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四
1、能說說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注。
3、能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設計“綠墻”。
教學重點、難點。
1、說出世界各地綠墻的特色。
2、造成中外圍墻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3、批注。
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綠墻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塊:
了解綠墻。
第二塊:
介紹綠墻。
1、情境導入語:
同學們,作為常州的一員小公民,你能說說今年我們常州的城市建設方面的口號是什么嗎?
答案――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
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是許多圍墻都透綠了,這說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風,推行綠墻。
2、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就“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這兩個問題作批注。
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上臺介紹自己帶來的有關綠墻的圖片。
1、談談自己對常州當前的圍墻透綠問題的了解。
2、閱讀課文,做批注。
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內(nèi)容。
先在小組里介紹,然后推舉代表上臺介紹。
第三塊:
建設綠墻。
1、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比較中外圍墻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筑錄像,要求學生為常州建設生態(tài)城市而設計有特色的綠墻。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五
教學目標:
欣賞文章語言準確、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
了解并初步掌握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1、由《背影》中父子間的愛引出對大自然的愛。
2、觀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于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h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zhèn)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后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但是,1923年發(fā)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xiàn)實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xiàn)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文字,了解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美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認識改造環(huán)境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自主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阿聯(lián)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美好生存環(huán)境的壯舉。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齊讀課題。
二、沙漠與綠洲的對比。
1、出示圖片,這就是阿聯(lián)酋所處的沙漠,出示詞卡:白茫茫的一片。
2、了解阿聯(lián)酋所處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阿聯(lián)酋地處海邊,地面全都是——白花花的鹽堿,咸而板結,就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真是塊——不毛之地。
什么叫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貧瘠、荒蕪)。
3、課文中的描寫出示,體會朗讀:
(1)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lián)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2)原先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堿,好像罩著一層硬硬的殼。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出示: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這里綠樹成陰,鮮花遍地。
體會朗讀: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星羅棋布。
三、緊扣中心,自主感悟。
(一)抓住中心,整體感受。
1、過渡:這么多、這么美的綠洲全靠有綠樹和鮮花,那么,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對待花草樹木的?請大家自由讀2-7小節(jié),找出這句話并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
出示: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
理解“精心侍弄”,讀好這句話。
過渡:快速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阿聯(lián)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的?請你劃出相關句子,還可以寫上你的感受。
(二)體悟中心——耳聞。
1、交流一,讀讀,談談感受。
(1)出示: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從三個“買來”體會,投入很大的財力。我們這邊種樹只需要買花草樹苗,江陰投資10億元打造國家園林城市,而在阿聯(lián)酋,除了買花草樹苗,淡水需要買,連泥土都需要買,要進口這么多材料,費用更加昂貴。
除了要花費昂貴的財力,還要付出很大精力,還要做什么呢?
(2)出示:接著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他們怎么做的嗎?
·從動詞“挖去、填上、埋下”和“縱橫交錯、源源不斷”體會所付出的人力、物力。
·從修飾詞體會用詞的恰當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縱橫交錯”的水管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比劃比劃看(板畫)。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七
1、學會課文中的18個生字,并會組詞和應用。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nèi)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一、組織教學。
復述故事導入新課。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聽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
三、新授。
1、揭示題目《亡羊補牢》,解釋“亡、牢”含義。
2、解釋:
寓言:“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文學作品。
詞語:
羊圈街訪窟窿后悔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學習生字。
橫向記。如:我們學過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學習“窟窿”。
五、討論。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討論。想想從“后悔”一詞你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你明白了什么?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業(yè)。
1、朗讀課文,把文中的幾層意思讀出來。
2、生字、組詞。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八
茶,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說茶》這課中,既向我們介紹了茶的種類,又向我們介紹了茶的好處。因為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品茶葉茶的習慣,所以他們對茶的種類不太了解。為此,我在上這堂課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各種茶葉,我又從食堂里準備了一些開水,讓學生在課堂上泡茶之用。
一、學生通過觀察,更加了解了茶的種類與外觀。學生通過同桌互相交流,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茶葉匯總,再根據(jù)課文中的知識介紹,學生一一了解了綠茶、紅茶等種類。本課學生通過實物的觀察,茶葉之間的比較,加深了他們對茶的印象,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二、學生品嘗,感受到了飲茶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學生用各自帶來的茶葉和一次性杯子,而我為他們一一分開水。學生先根據(jù)書中的飲茶順序:一、先觀茶姿,學生先看看自己所帶來的茶姿,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看看同桌和四人小組的其他同學的茶姿,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處。二、再聞茶香,學生可以說是一邊看,一邊聞,都迫不及待地想品茶。三、品茶,當我說到可以品茶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嘗起味道來。有的`同學由于動作太快,未顧及到開水的燙,都喝了一小口茶后,把舌頭都伸得老長老長。更談不上品出這茶是什么味道。最后還是通過自己慢慢地品,才說出了茶的味道。
本堂課學生都在期待中學習的,他們通過自己的眼、鼻、口等器官感受到了我國的茶文化歷史之悠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十九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讀寫“高尚”等詞語,理解“高尚、精美”等詞語的意思。
2、能依據(jù)問題理解難句與重點句的意思,會用“既……又……”寫句子。
3、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4、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內(nèi)容。
5、知道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知道中國茶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的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
難點: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三、教學準備:
歌曲《采茶舞曲》磁帶、錄音機、白紙數(shù)張、水彩筆一支、茶及茶具、熱水等。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通讀課文,掌握生字詞語,了解課文“說”了茶的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并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
2、研讀第三段,了解中國茶具的特點,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1、歌曲引入,解題設疑。
師:同學們,少年宮組織的“五小星”比賽已經(jīng)落下了帷幕,老師從中了解到我們班同學都非常喜歡唱歌、聽音樂,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想聽聽嗎?(仔細聽好了!)。
*欣賞歌曲《采茶舞曲》。
師: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談略)。
小結:一首優(yōu)美的《采茶舞曲》仿佛使我們看到了茶農(nóng)們在谷雨時節(jié)采茶的忙碌的場面。同學們,茶是現(xiàn)代文明的見證,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理解“說”―估計生(介紹、講)。
問:看了課題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
如:中國還有哪些名茶?
茶葉的制作有哪些工藝?
泡茶時先放茶還是先倒水?水溫要幾度?
人們常說的茶藝是指什么?……。
2、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師:同學們的問題有些課文中能直接解決,有些學了課文后到課外去探究。這節(jié)課讓我們先接觸課文。
“不動筆墨不讀書”,回憶初讀課文的四步法---圈、劃、標、記。
*學生自學。
*小組對話、交流(生字組詞讀三遍,提醒大家的內(nèi)容。)。
*全班對話、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出示小黑板(帶拼音的詞語),請2號同學齊讀,全班鞏固詞語齊讀。
師:各組有沒有提醒大家的.地方?(交流)。
3、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師:剛才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努力,小組的合作,學會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真不簡單。老師相信下一步學習中還是能夠通過同學們的愉快合作,自學探究學到新的知識和本領。
*單元訓練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有困難的同學請課后題2幫助。(教師同時在黑板上出示)。
出示:(1)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葉的種類很多。(2)喝茶的好處很多。(3)中國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優(yōu)美。
*師:老師建議快速閱讀,先試著分段,再在每一個自然段中劃出能夠具體說明每一段意思的一個詞語或短句,小組合作寫在紙條上。(學生自學爭取時間上臺貼紙條。)。
*讀后問:有何感覺?---估計學生(沒有順序,重復,很亂?。?。
*理清順序,存優(yōu)去粗,整理紙條(再師生引讀0。
*小結:到底從幾方面介紹了茶(生歸納后標上分段記號“//”)。
最早發(fā)現(xiàn)四千年前。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1-2)。
茶葉的種類很多。茶可分為綠茶、紅茶等6大類。
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既清醒頭腦,又保護視力。
飲茶好處很多(3-5)講究色、香、味清水綠葉清香飄逸回味甘甜。
---------------------------。
增進人們的友誼一邊品茶,一邊交談。
各種質(zhì)地造型優(yōu)美。
品茶講究茶具(6)。
值得觀賞的藝術品更有趣味。
4、品讀課文,了解中國茶具特點,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
*細讀第六自然段,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班內(nèi)對話、交流。{如課后題4(2)理解后朗讀訓練}。
*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造型:形狀、花紋、顏色等角度)。
5、延伸作業(yè)。
(1)說說今天學了課文,知道了有關茶的……(看板書)。
(2)格推銷員。-如何使你設計的產(chǎn)品很快上市,提高公司的經(jīng)濟效益。(產(chǎn)品說明書)。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一、二兩段,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按總起分述的方式記敘的段落內(nèi)容,作業(yè)鞏固,總結全文。
1、復習引入。
課文講了茶的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2、深入閱讀課文,自學探究。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
最早。
四千年前(兩方面理解)。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總分段結構。
不懂提問。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
木幾案上立著一杯失了溫度的茶水,光斑明晃晃地被含在玻璃杯底的喉頭滑動。觸一觸,漾出幾味若有若無清甜的絲絲兒涼氣。
茶葉大抵上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盈盈地踮腳守在青枝梢頭,笑鬧著柔柔地點擺著鮮活可愛的頭顱,面上泛著紅潤飽滿的光彩。背倚著整個家族的寵愛,迎著太陽,像盞太陽,驕傲著所擁有的一切對日叫囂。
曬茶。炎炎的日頭蒸騰扭曲了眼前的空氣,各種難言的光怪陸離氤氳作了無計消除的燥熱。短促的嘆息攪皺了稚嫩的眉頭,偌大的天地好像看起來也不過是這一方擁擠、熙攘的曬場,總因為太難耐而想著逃離。其實令她們難耐的怎么會是怎么只是燥熱和擁擠,不過是這不溫不火、漫長無盡的人生。她們總是恐慌著的,恐慌收起時被遺漏,恐慌永遠不被收起。阿婆說她們太急性。她們做各種嘗試希冀著加速或放緩被收起,她們不知道采茶人心里自有打算,時間一到就爽利地收起曬席,誰也不等,誰也不偏袒。
炒茶?,F(xiàn)在終于怎么都覺空曠得嚇人了。開始,她們?nèi)彳浀纳眢w一聲不吭,鮮活的生命力像罐裝的飲料被灼痛灌飲。她們徒勞地伸出幼細的指尖勾留幾縷芳華,攬進生命,然而轉瞬間她們迅速老去,佝僂了傲然的脊梁,褶皺起流光的面龐。沉浮間有時想念曬場的日子,卻不覺得當下有多疼痛。最后她們輕輕地嘆息,很長。親吻、擁抱著彼此。她們成為新的阿婆,帶著幾絲生的暖對新的她們慈祥地微笑,帶著盛大而絢爛的荒涼,沙啞而沉默地笑。她們沉默時,生命的尖叫卻最嘹亮。
時間發(fā)酵了聲嘶力竭的芳華渾濁了欲語還休的眼睛。當沉寂的生命被點燃,蓬勃而沸騰的入侵靜溢地炸響,她竟以為路遇青春。她淚流滿面地對著滾燙的水微笑,大笑。頭頂著少女的羞澀,她天真地問:“你是我的愛情嗎”水沉默。茶大笑著在她理想的情人懷抱里流淚,生命在茶水里綻放,幽幽的珍寶盡數(shù)融入水的生命。她覺得茶水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最后恍惚間看見她的年輕。少女般的茶滿足地嘆息,在琥珀似的杯底慢慢闔上了眼。那是昨夜的曇花。
木幾案上立著一杯失了溫度的茶水,端起啜飲。茶水在口舌間漱蕩,氤氳起上了年紀的草木的芳香。沉靜了多少個日夜的苦澀,此刻由于水的涼薄沉寂與茶的不甚在意和淡去,余下的是茶的芳華,水的清冽與他們的愛情。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一
[德育目標]:這是一個以綠色環(huán)保為中心的主題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地球,動物以及人類自身有初步正確的認識,同時啟發(fā)學生善待動物――我們?nèi)祟惖呐笥?,善待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智育目標]: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摯,自然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
根據(jù)學過的演唱形式為歌曲《留給我》設計領唱和齊唱的形式并分小組表演。
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素質(zhì)發(fā)展目標]: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熱愛地球,熱愛動物對于我們?nèi)祟惖闹匾瑦圩o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找一些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災害的視頻資料)。
學生活動設計。
歌曲《美麗的黃昏》是一首輪唱歌曲,把全班分成三組作輪唱的練習,同時讓學生體驗輪唱形式的和聲美感,個別班級還可以用豎笛來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小組匯報。
(1)地球面臨的問題。
(2)哪些問題是由于人類的影響造成的?
(3)我們該怎樣做?
二、欣賞歌曲《綠陰》。
(l)初聽樂曲:地球需要綠陰、小鳥需要綠陰、我們?nèi)祟惛枰G陰。
(2)再聽樂曲:請問這首樂曲的速度、情緒?
(3)教師出示歌詞:跟著音樂哼唱歌曲旋律。
三、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l)全體齊唱。
(2)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3)小組練習并演唱二部輪唱。
(4)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5)小組練習并演唱或演奏三部輪唱或輪奏。
(6)用豎笛練習二部輪唱部分。
(7)全體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教后反思。
地球在供養(yǎng)人類生息了數(shù)十萬年后,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不管是生態(tài)還是資源,已經(jīng)再也供養(yǎng)不起如此眾多的人口,人口已急劇增長到超過60億,由此帶來的是自然生態(tài)破壞和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已知的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nèi)祟愂沁@艘航船上的乘客。當船艙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面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現(xiàn)實,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明白:保護環(huán)境,拯救地球,是我們?nèi)祟惞餐呢熑巍?BR>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二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過程當中,了解茶葉的種類、飲茶的好處、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茶具質(zhì)地好造型優(yōu)美,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3、能自己獨立、小組合作進行有個性地學習并解決共性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要到我公司工作,要具備一些有關茶的知識,才能勝任。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說茶》。那就請同學打開書,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茶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充分地讀書活動,了解課文介紹了哪些茶的知識,再和同學交流,理清文章脈絡。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研讀課文第1、2段。
1、創(chuàng)設情境。
2、自由研讀。
2、合作研讀。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自由地選擇一個內(nèi)容,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列提綱、朗讀、演、說)看看作者如何把這三方面的好處寫具體的。
(2)交流點撥。
第三自然段,收集有代表性的提綱,點評,并有“既又”句式說說實用價值。
第四自然段,讀或者演。
課件出示句子,品茶的說話,別急于喝。先觀茶姿,清水綠葉,再聞茶香,清香飄逸;最后細細嘗味,回味甘甜。這樣細細品嘗,樂趣無窮。
生上臺演示。師生共同抓重點詞句。。
先觀茶姿,——美。
再聞茶香——結合理解飄逸(與花香比較)茶葉融合了大地的芬芳,山川的靈秀,雨露的潤澤。
最后嘗味,味道怎樣——甘甜同時播放茶韻的音樂。
以讀代品,把這一段美美地再度一遍。
第五自然段,就是用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個長句子,我覺得挺難的誰來幫幫我?出示長句子,當年,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5次到杭州西湖龍井產(chǎn)地梅家塢,與國際友人一邊飲茶,一邊親切交談。(周總理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4實踐招聘。
剛才大家都學得挺棒的。那誰愿意到我公司應聘推銷員?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先。其他同學擔任考官。
(二)研讀課文第3段。
1、創(chuàng)設情境。
我的茶具博物館就要開業(yè)了。真急死人了。我還缺幾個導游,接下來我有招聘幾個講解員,愿意來應聘?先請同學們自由地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茶具的?再根據(jù)博物館(課件演示),來應聘講解員。
2、自由研讀。
3、實踐招聘。
四、總結全文,自選拓展。
謝謝同學們加入到我公司?,F(xiàn)在,我隆重宣布,我的公司現(xiàn)在開始營業(yè)。首先,我邀請各位同學到清風茶韻作業(yè)超市去選購2到3道題目,隨著輕松的音樂,去把它完成。
五、作業(yè)。
設計自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北窘贪冈O計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樂學的語文實踐氛圍。整篇文章的教學把握學生的心理,吸引、調(diào)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緊緊圍繞招聘營業(yè)員,講解員,然后逛超市,為學生興趣昂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窘贪冈O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xiàn)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的融合,并可以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作業(yè)的設計豐富多彩,有填空、造句,還有寫、畫、查閱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內(nèi)容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作業(yè)超市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作業(yè)設計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益。
一、布置作業(yè)。
1、填空。
品茶的時候,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細細品嘗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句子補充完整。
____________,因而茶具就成了一件值得觀賞品。
這本書非常有趣,因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因而____________。
3、用所學的總分段式寫一組茶具造型。
4、設計一組茶具。
5、用第一人稱介紹飲茶的好處。
6、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茶的傳說、功能與效用等知識,請到http://qingcha。51。net網(wǎng)站中去做客。
板書。
茶葉的種類很多。
說茶飲茶的好處真多。實用價值精神享受增進友誼。
茶具質(zhì)好型美。
紙的故事教學設計之二篇二十三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義,關注世界和平事業(yè)和綠色事業(yè),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和平保護綠色環(huán)境。
2、學會《手拉手,地球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lián)系或?qū)Ρ纫氡菊n將要學習的歌曲。
4、聽歌曲教唱錄音(合唱)。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二、學習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
3、學習歌曲的曲調(diào)。
三、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綠色的歌謠》。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綠色的歌謠》,能有氣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圓滑音。
2、學習拍節(jié)奏特點,學會打拍指揮式,能變作指揮式邊唱歌。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
二、學唱新歌《綠色的歌謠》。
1、聽錄音。
2、問:內(nèi)容情緒是什么?此歌適合在何重情況下唱?
3、學唱曲譜,找出旋律特點。
4、聽琴音,學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樂段――男生。第二樂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齊唱。
6、練習齊唱歌曲。
三、展示。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欣賞小樂隊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學目標:。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樂,能用豎笛或口風琴吹奏a段主題。
2、通過聽《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藏族、音樂風格。
3、初步進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
二、初步欣賞《森林狂想曲》。
1、初聽音樂。(教師簡介)。
2、讓學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師分別用電子琴或豎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學生聽到音樂就能知道是a段還是b段或c段。
4、復聽完成課本上的第一個練習。
5、這首樂曲有許多地方運用了“音效”即實地錄制的聲音,加強了真實感,使人身臨其境。(分小組共同探討、創(chuàng)造、分工)。
三、選擇兩或三個小組與教師合作,共同演繹《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風琴或豎笛上學習吹奏“mi”,“fa”,“sol”三個音。
五、隨教師用較慢的速度學習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