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實用17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把握教學進度,保證每一堂課的有序進行。教案的編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適應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和能力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一
    教學理念:
    小說閱讀欣賞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體驗應該是浪漫獨特而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因此文學教育應該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設想:
    《紅樓夢》在我國古典小說中享有極高的名聲,它以豐富的社會內容、深刻的思想意義及高超的藝術成就而被推為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頂峰。課文節(jié)選的《林黛玉進賈府》描寫人物出場,歷來受到高度贊譽,同時,人物性格的刻畫更是小說精彩的樂章。本課研討人物性格的刻畫。
    教學目標:
    了解賈寶玉、王熙鳳的性格特征,體會小說中用描寫人物出場、傳神的語言等來刻畫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處。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放《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導入新課。
    三、師生研討王熙鳳的出場、語言,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學生歸納:
    王熙鳳:1、寫出場:不見其人,先聞其聲。
    (放誕無禮、性格潑辣、地位特殊)。
    2、語言:a、夸黛玉:(巧言令色、八面玲瓏、圓滑乖巧)。
    b、回王夫人:(機變逢迎、果斷能干)。
    四、欣賞電視劇《紅樓夢》片段:王熙鳳見黛玉,學生評點。
    五、師生研討賈寶玉的出場、語言,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學生歸納:
    賈寶玉:1、出場前:側面介紹。
    a王夫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
    “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
    b黛玉母親:“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2、語言:a、見黛玉:(癡狂至極、率直任性)。
    b、給黛玉起表字:(怪人怪語、性格叛逆)。
    六、欣賞電視劇《紅樓夢》片段:寶黛相會,學生評點。
    七、課外作業(yè):(個性化研讀題)。
    說說“鳳辣子”的“辣”。寫一篇讀寫筆記。結合課文而不限于課文。
    (提示:1、聲音“辣”2、體態(tài)容貌“辣”3、衣著“辣”
    4、語言“辣”5、心思“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二
    教學重點:典型環(huán)境和主要人物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方法:以點撥為主,引導學生逐步領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紅樓夢》。
    它的作者是誰?——曹雪芹。
    你了解曹雪芹嗎?你看過《紅樓夢》嗎?
    一.曹雪芹與《紅樓夢》簡介。
    曹雪芹:
    生活于所謂的“康乾盛世”,但經歷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變故。
    寫作經歷:寫于凄涼困苦的晚年。在“曹雪芹印”中有這樣一首詩:
    “我也曾金馬玉堂,我也曾瓦灶繩床。
    你笑我名門落拓,一腔惆悵,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間、世態(tài)炎涼!
    襤裳藏傲骨,憤世寫群芳。
    字字皆血淚,十年不尋常。
    身前身后漫思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虛虛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保ㄒ墒呛笕烁綍?BR>    “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白肿挚磥斫允茄晷量嗖粚こ!?。
    寫作背景與緣由:一、清朝政治的腐朽和封建剝削的加強。?。
    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
    三、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第一回:兩個楔子:女媧補天:頑石暗示寶玉的叛逆性格;
    (神話故事)木石前盟:暗示寶黛愛情前世有緣。
    第二回:交代人物關系:
    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敷。
    賈敬——賈珍(子)——賈蓉(秦可卿)。
    賈惜春(女)。
    賈迎春(女)。
    (次子)賈政(王夫人)——賈珠(李紈)—賈蘭。
    賈元春(女,王妃)。
    賈寶玉。
    賈探春(女)。
    (女兒)賈敏(林如海)——林黛玉。
    第三回:介紹活動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五回:全書總綱,通過寶玉夢游太虛幻境隱喻人物命運和結局。
    藝術特點: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
    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
    豐富多樣的文學手法。
    獨具風格的語言文字。
    后世評價:“中國第一奇書”
    “中國古典小說的金字塔”
    “大哉,《紅樓夢》!再論一千年!”
    中國三門“顯學”(顯赫的學問——紅學、甲骨學、敦煌學)之一。
    附板書設計:
    曹雪芹:
    出身于一個有百年歷史的貴族世家。
    成長于一個藏書豐富的書香門第。
    生活于所謂的“康乾盛世”,經歷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變故。
    博覽群書,文化底蘊豐厚,琴棋書畫無所不能,詩詞曲賦無所不精,
    偉大的文學家,杰出的小說家,有名的詩人和畫家。
    藝術特點:網狀形式的藝術結構。
    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
    豐富多樣的文學手法。
    獨具風格的語言文字。
    后世評價:“中國第一奇書”
    “中國古典小說的金字塔”
    “大哉,《紅樓夢》!再論一千年!”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對王熙鳳、賈寶玉等主要人物性格的認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梳理本文的情節(jié):
    (1)林為何進賈府?:?。
    二.具體用什么手法、怎樣描寫人物的?
    外祖母:外貌:鬢發(fā)銀白。
    行為: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心疼不已,無限慈愛)。
    三個姊妹:一?—?描寫,觀之可親,見之忘俗。(總寫)。
    王熙鳳:衣飾:穿金戴銀,異常華麗。
    外貌:十分美艷,含威不露。
    行為:逢場作戲,機變逢迎。
    語言:看似熱情,實則虛情假意。
    (先抑)???姑母:頑劣異常,無人敢管。
    黛玉:憊懶人物,懵懂頑童。
    見后(正面描寫):衣飾:華美不凡。
    (后揚)???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極好。
    語言:親切率直。
    行為:率真任性。
    三.描寫人物有什么特點?
    四.討論:(1)如何理解王熙鳳的出場和其衣飾的華美、說話待人的“熱情”?
    先看她的出場。
    對比:這些人(賈母外):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
    王熙鳳:放誕無禮。
    再看她的服飾:從上到下,穿金戴銀,珍珠寶玉無所不有,色彩艷麗。
    著極奢極麗之服,滿頭翡翠,環(huán)鬢金珠,過事修飾,過事刻畫,是俗氣,不是美麗。
    回王夫人中也可看出她的精明能干。
    (2)如何理解《西江月》中對寶玉的評價?
    (3)如何認識他的摔玉之舉?
    (4)林黛玉的做事為人有什么特點?
    具體表現(xiàn)在:
    (1)答話得體,并能及時修改不適宜的話。
    如82頁婉拒邢夫人時。
    如有關讀什么書問題,她有兩次作答:
    回外祖母時:“只剛念了〈四書〉?!?BR>    回寶玉時:“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2)度次而坐。
    83頁、84頁在拜見大舅父和王夫人時;85也在賈母后院吃飯前。
    (3)入“鄉(xiāng)”隨俗。
    附板書設計:
    外祖母:外貌:鬢發(fā)銀白。
    行為:摟入懷中,叫著大哭(心疼不已,無限慈愛)——實寫。
    三個姊妹:一?—?描寫,“觀之可親,見之忘俗?!保倢懀詫?。
    王熙鳳:衣飾:穿金戴銀,異常華麗。
    外貌:十分美艷,含威不露。
    行為:逢場作戲,機變逢迎。
    語言:看似熱情,實則虛情假意????——詳寫實寫。
    (先抑)???姑母:頑劣異常,無人敢管。
    黛玉:憊懶人物,懵懂頑童。
    見后(正面描寫):衣飾:華美不凡。
    (后揚)???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極好。
    語言:親切率直。
    行為:率真任性?????——正側結合,正文反作,詳寫。
    具體表現(xiàn)在:答話得體,并能及時修改不適宜的話;度次而坐;入“鄉(xiāng)”隨俗。
    ————?一個言談舉止不俗、態(tài)度自然風流、心思縝密、才高思深、眼明心細、秀外慧中、嫻于辭令的大家閨秀。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三
    (學習并閱讀分析1自然、6——9自然段)。
    1、本文的情節(jié)鏈是:
    步步留心——進賈府大門——賈母的正房大院見賈母——三個姐妹——不足。
    之癥——王熙鳳來了——已經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說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后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2、從本文,我們可以看到: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并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xiàn)。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段課文。指出這里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在整個小說中制約著黛玉的行動。當然,在本節(jié)選的課文中,同樣也體現(xiàn)這一點。黛玉的悲劇,也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2、下面我們先來閱讀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鳳的性格特征??纯床苎┣凼侨绾慰虅澾@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過怎么樣的描寫方法來刻劃這個人物的。
    (1)王熙熙攘攘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先表恭維,后表同情,最后是表關心。
    (2)一見林黛玉,有這樣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攜著、打諒、送至、
    笑道、拭淚、轉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對林黛玉說:“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
    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边@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機房府的權勢大。)。
    (4)課文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說道:‘該隨手拿出兩。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貘P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請問,當時王熙鳳為什么這么說?王夫人為什么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心異常,說‘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么樣的性格特點?(有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四
    教學理念:
    小說閱讀欣賞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體驗應該是浪漫獨特而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因此文學教育應該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設想:
    《紅樓夢》在我國古典小說中享有極高的名聲,它以豐富的社會內容、深刻的思想意義及高超的藝術成就而被推為我國古典小說創(chuàng)作的頂峰。課文節(jié)選的《林黛玉進賈府》描寫人物出場,歷來受到高度贊譽,同時,人物性格的刻畫更是小說精彩的樂章。本課研討人物性格的刻畫。
    教學目標:
    了解賈寶玉、王熙鳳的性格特征,體會小說中用描寫人物出場、傳神的語言等來刻畫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處。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放《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導入新課。
    三、師生研討王熙鳳的出場、語言,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學生歸納:
    王熙鳳:1、寫出場:不見其人,先聞其聲。
    (放誕無禮、性格潑辣、地位特殊)。
    2、語言:a、夸黛玉:(巧言令色、八面玲瓏、圓滑乖巧)。
    b、回王夫人:(機變逢迎、果斷能干)。
    四、欣賞電視劇《紅樓夢》片段:王熙鳳見黛玉,學生評點。
    五、師生研討賈寶玉的出場、語言,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學生歸納:
    賈寶玉:1、出場前:側面介紹。
    a王夫人:“孽根禍胎”“混世魔王”
    “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
    b黛玉母親:“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2、語言:a、見黛玉:(癡狂至極、率直任性)。
    b、給黛玉起表字:(怪人怪語、性格叛逆)。
    六、欣賞電視劇《紅樓夢》片段:寶黛相會,學生評點。
    七、課外作業(yè):(個性化研讀題)。
    說說“鳳辣子”的“辣”。寫一篇讀寫筆記。結合課文而不限于課文。
    (提示:1、聲音“辣”?2、體態(tài)容貌“辣”?3、衣著“辣”
    4、語言“辣”?5、心思“辣”。)。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五
    (1)了解《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和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分析通過人物的外表、語言、行動和心態(tài)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學習課文用肖像描寫反映人物特征的寫作技巧。
    (3)區(qū)分、了解、并應用小說的相關寫作手法。
    2、能力目標。
    (1)分析形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習慣和知識遷移地能力。
    (2)通過學習使學生提高分析、歸納、評價、寫作等綜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研讀小說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眼光,領會人物的美感。
    (2)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1.重點: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體會作品如何根據(jù)人物外貌描寫來體現(xiàn)性格特點。
    2.難點:提高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2、教學對象分析及策略:現(xiàn)在高一文科班學生課外閱讀量小面窄,本著鞏固基礎、遷移知識、加強能力的原則,強調突出重點、分散突破難點,補充延伸教材內容,采用設疑激趣、啟發(fā)調動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用具媒體組合運用:多媒體平臺、學生搜集的資料等。
    4、資源開發(fā)利用:語文教材、《紅樓夢》以及學生搜集、整理的各種資料等。
    三課時。
    課前預習。
    現(xiàn)存的《紅樓夢》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這四個版本。而評定《紅樓夢》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脂硯齋之外,還有一個名叫畸芴叟?,F(xiàn)在,在“紅學”這一學問當中,成就頗高的,除了“紅學”創(chuàng)始人胡適之外,還有周汝昌、周思源、胡文彬、劉心武等人。希望大家下去可以找些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看一下,對《紅樓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且,大家也可以上網去看《百家講壇》的相關視頻。
    1、閱讀課文,查找曹雪芹生平事跡的相關資料。
    2、《紅樓夢》大致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3、《紅樓夢》在中國小說史上的歷史地位如何?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六
    1、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1、如何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畫人物。
    一、導入。
    我們看當代小說,總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那就是作者筆下的美女個個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都t樓夢》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卻能做到各具情態(tài)。今天我們就以王熙鳳和林黛玉為例,來感受曹雪芹濃妝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寫。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鑒賞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鳳:
    后人在提到王熙鳳時說: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你認為這句話是否有道理?結合文中對王熙鳳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談談你的看法。
    設想:此時尊親長輩在堂,遠客初到,賈府上下個個循規(guī)蹈矩。突然,屋外傳來旁若無人的笑聲,王熙鳳如眾星捧月般出場了。
    這樣的出場方式體現(xiàn)出怎樣的人物性格?——張揚。
    這屬于人物描寫中的那種描寫?——細節(jié)描寫。
    接下來是什么描寫?——外貌。
    記得讀王熙鳳的穿戴時,有同學在下面小聲嘀咕: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為什么要對王熙鳳施以濃妝?——突出她的貪婪與俗氣。再往后是對王熙鳳肖像的刻畫。應該說,王熙鳳是美麗的,因為她的眼是丹鳳眼,眉是柳葉眉,可為什么曹雪芹在給她美麗的同時,又說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結合后面那幾句話分析一下。俗話說: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賊??梢娫谌藗冃哪恐?,這樣的眉眼是刁鉆的,狡黠的。結合后面幾句和導讀上的“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蔽覀兏_信這一點。再看她見黛玉時一系列的表現(xiàn):先是恭維,繼而拭淚,忙轉悲為喜,她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這一切只因為她的機變逢迎。她贊美黛玉的話,句句為賈母而發(fā);抽帕拭淚,轉悲為喜,處處為賈母而做。
    最后,我們看她一串的問話,一頓的囑咐,一通的吩咐,捧茶捧果,回王夫人話,無不表現(xiàn)出她的精明能干。看完了濃妝的王熙鳳,我們再來欣賞淡抹的林黛玉。
    (二)林黛玉:
    王安石曾說過: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但在曹雪芹的筆下,人物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集書卷氣、靈秀氣、孤傲氣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黛玉超凡脫俗的美。與王熙鳳的盛裝不同,曹雪芹對林黛玉的刻畫只注重肖像,正如老舍先生所言:真正美麗的女人,是絕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的。文中對黛玉的肖像描寫,是分三次完成的。
    1、眾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鳳眼中的黛玉;
    3、賈寶玉眼中的黛玉。
    這三次描寫雖觀察者不同,但結論都一致,那就是林黛玉是一個美麗嬌弱的女子。其次我們再來看林黛玉進賈府后一系列的語言、心理、動作。這些描寫是散落在文中各處的,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黛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1、辭大舅母:知書達理。(語言描寫)。
    2、擇座:
    (1)第10段,賈政、王夫人處;
    (2)第12段,賈母處吃飯時;心思縝密。(心理描寫)。
    3、對讀書的回答:
    (1)第12段:只剛念了《四書》。
    (2)第14段: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謹小慎微。(語言描寫)。
    四、總結全文。
    課文中,曹公以變化多端的說法,或虛或實,或正或側,或以環(huán)境暗示襯托,或以衣飾精雕細刻,或用比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動,或取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寫、性格塑造方面,真可謂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五、布置作業(yè)。
    1、賞析《紅樓夢》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
    2、課外閱讀原著,擴大對《紅樓夢》的認識。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七
    1、有關中國的四大著名古典長篇幅小說:即《紅樓夢》曹雪芹,《西游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
    2、《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的罪惡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以展趨勢。本文選自《紅樓夢》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yǎng)林黛玉》,是全書的序幕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行蹤為線索,通過她的所見所聞,介紹了賈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錯時展現(xiàn)了賈府與眾不同“的豪華府北,拉開了《紅樓夢》故事的帷幕。
    3、《紅樓夢》人物眾多,為了使用權我們了解眾多的人物關系,我們印發(fā)了下表,供同學們參考。
    寧府。
    寧國公賈演——賈代化——堂舅父賈敬——堂表兄賈珍。
    四表妹賈惜春。
    榮府。
    榮國公賈源——外祖父賈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賈母)——。
    大舅父賈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賈鏈、表嫂王熙鳳。
    二姐賈迎春。
    二舅父賈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賈珠。
    表嫂李紈。
    大表姐賈元春。
    表兄賈寶玉。
    三表妹賈探春。
    母親賈敏、父親林如?!主煊?。
    4、林黛玉因母親去世,她父親決定讓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講的故事。
    步步留心——進賈府大門——賈母的正房大院,見賈母——三個姐妹——不足之癥——王熙鳳來了——已經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說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后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并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xiàn)。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八
    《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第一次向讀者展現(xiàn)小說中眾多人物所活動的典型環(huán)境——賈府。這對學生了解《紅樓夢》全書有著非凡的意義。那么,教學本文的重點自然是對賈府這一環(huán)境的分析。本設計擬著重從賈府的“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來分析,充分認識“與別家不同”的賈府的特點。
    [總體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組成,即:1、“硬件”;2、“軟件”;3、解題。這三部分均圍繞同一個教學目標。
    [實施步驟]。
    一、賈府的“硬件”
    提問:
    (學生讀書討論)。
    明確: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偉的外觀。處于繁華街市、阜盛人煙之中的賈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僅就外觀,就突出地感覺到它“大”:門前蹲著兩個大獅子;門是三間獸頭大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書寫著五個大字。三個“大”字不但表現(xiàn)了賈府建筑的宏偉外觀,而且也暗示了賈府顯豁高貴的社會地位。
    二、講究的布局。比如賈母的正房大院,就設置了一個垂花門、兩邊抄手游廊和一個安放著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莊嚴肅穆,又表現(xiàn)出豪門貴族氣派。就賈赦住處,雖不似賈母的正房那樣,卻也有儀門和廂廡游廊。至于“榮禧堂”的五間大正房,被儀門、耳房、穿堂、甬道簇擁著,更是軒昂壯麗。
    三、華貴的陳設。就“榮禧堂”而言,先以特寫鏡頭詳細介紹了堂屋中的匾額,無論是匾的質地花紋,匾上大字的規(guī)格,還是匾上的題字與印璽,都顯示著主人的社會地位;室內陳設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綠古銅鼎、待漏隨朝墨龍大畫、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說明了主人的富貴豪華。就是耳房內的陳設和器物也頗為華貴:靠背、引枕、條褥,都飾以龍蟒;小幾、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說明:
    此問重在訓練學生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賈府硬件的信息,課文中都有直接表現(xiàn)的文字,學生只要認真讀書,不難篩選出的。通過此問的探討,學生能夠從“硬件”設施上,一下子從感性上把握到賈府的環(huán)境特點。
    二、賈府的“軟件”
    提問:
    賈府庭院的的氣勢之宏、布局之妙、陳設之精,充分顯示了高門大第的威嚴、顯豁,社會地位的尊崇、高貴。但,這只是“硬件”。林黛玉進賈府,她所感的,還有賈府里處處透露著的一種逼人的神魄,可謂“軟件”。請說說賈府“軟件”的特點。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
    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非凡的服飾。如王熙鳳的衣飾打扮“彩繡輝煌”,賈寶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婦下人,“包裝”都是很“精良”。
    二、驕矜的氣質。賈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紈、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種驕矜之氣。
    三、更重要的,賈府有著一套繁文縟節(jié)。如用飯時,“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十分講位次;丫鬟旁邊執(zhí)著拂塵,李紈、熙鳳二人立于案旁“布讓”,“寂然”吃飯,吃過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儀節(jié),均不得亂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賈府的富貴尊榮,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禮教的;不僅寫出了富貴尊榮,也寫出了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
    說明:
    此問重在訓練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一般說來,認識一個環(huán)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點,而忽視“軟件”上的觀察和研究。本問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體味出賈府的精神內涵實質。
    三、解題。
    提問:
    (學生討論)。
    明確:
    不可以?!百Z府迎黛玉”這個題目顯得過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說中的地位,不像原來題目那樣充分顯示賈府的威嚴。“林黛玉住姥姥家”這個題目雖說通俗,貼近生活,給人一種親切感;但是,賈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個聲勢赫赫的豪門貴族。因此這個題目將一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huán)境溫暖化了,不好。
    說明:
    此問意在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賈府這一典型環(huán)境的特點。
    [總結]。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xiàn)了賈府。賈府的環(huán)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透過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飾儀節(jié)的“軟件”,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封建上層統(tǒng)治者的生活寫照。最后,我們要感謝“導游小姐”林黛玉,她讓我們得以領略這種無從親臨參觀的“歷史風景”。當然,最終功勞還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國神游”。
    [板書]。
    探究活動。
    《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說,選入中學課本的《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是小說的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的節(jié)選。我們可以對比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一窺紅樓夢的偉大成就。
    丫環(huán)數(shù)量的對比。
    人物描寫的對比。
    王熙鳳和眾人之比王熙鳳出場時,作者采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作手法,正當賈母說多配一料丸藥時,“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有曾迎接遠客!’”。而其它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在林黛玉看來,此人實在是放誕無禮。但這恰恰突出了王熙鳳在賈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劃出她性格中潑辣的一面。她深受賈母的寵信,除了賈寶玉,合府再無一人敢在賈母面前如此說笑。正因為萬千寵愛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無忌。
    王熙鳳和賈氏三姐妹之比賈氏三姐妹出場時,只有輪廓描寫:“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鳳呢,“這個人的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慶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一略一詳,一簡潔一鋪陳,一高貴一庸俗,寫出了賈氏三姐妹的神韻和高貴氣質,暗示了王熙鳳的貪婪及俗氣,側面反映出她內心世界的空虛。
    王熙鳳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見賈政時,“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飯時,“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一“攜”一“拉”,一親切一熱情,一穩(wěn)重一猛浪。作者在這里突現(xiàn)了王熙鳳的熱情,而這種熱情無非是一種表演,是以取悅賈母為最終目的的,體現(xiàn)了王熙鳳的精明和狡詐。
    林黛玉和賈寶玉之比寶黛相見時,兩人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镑煊褚灰?,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Z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币粋€是寄人籬下,一個是混世魔王;一個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一個是率性而為,心直口快。所以盡管感覺相同,但一個只是深隱內心,另一個則是赤裸裸地表達出來。這樣的描寫,使環(huán)境和人物達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對賈寶玉認識之比林黛玉從王夫人口中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心想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結果一見之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靈犀,立即站到了賈寶玉一邊。成為背叛封建家長、背叛封建社會的堅定同盟者。欲揚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賈寶玉和封建學士之比文中說“黛玉亦常聽得母親說過,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這在眾封建學士看來實在是荒唐之舉,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蓱z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湛肖無雙。寶玉無意于功名利祿,厭《四書》而喜《西廂》,避功名而趨閨房,自為封建家長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統(tǒng)治者所唾棄,所以才會屢屢遭賈政責打。西江月似貶實裹,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叛逆者的光輝形象。
    通過對比,我們能一窺賈府敗落的原因;通過對比,我們能一睹人物的風采,黛玉的細心謹慎、嬌弱風流,寶玉的似傻如狂、離經叛道,鳳姐的庸俗潑辣、張狂精明;通過對比,我們可一嘆曹雪芹的筆力,人物的出場,先后適宜,詳略得當,虛實兼用,不但筆法變化多姿,而且在眾多人物中可使描寫的重點突出。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加深對紅樓夢的了解。
    抓住一點拓展對比。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寫黛玉初至賈府門前,有這樣一段描寫:
    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依據(jù)“蹲著”和幾個“大”字,學生能夠理會這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賈府宏偉富麗、莊嚴肅穆的豪門世家的貴族氣派、而且也暗示了賈府“詩禮簪纓”、顯赫高貴的社會地位。但是,環(huán)境的描寫與展現(xiàn),是融合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之中的,這段描寫對于刻畫林黛玉的性格到底有什么作用,學生就難以理解了。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我便把《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初至賈府門前的一段描寫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對照閱讀:
    來至榮府大門石獅子前,只見簇簇轎馬,劉姥姥便不敢過去,……然后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說東談西呢。
    同是賈府門前的景物人物,在黛玉眼中突出的是“大”,對守門的奴仆也僅注意到著裝別致而已。而這些到了劉姥姥眼中就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大石獅子”不“大”了,匾上的字也未進入她的眼中,那些守門奴仆在劉姥姥眼中也變成“挺胸疊肚指手畫腳”威風凜凜的人了。
    經過對照思考,學生終于明白:這是由于人物的性格、身份、教養(yǎng)的不同使然。于是,我又引導學生結合小說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本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有著極強的自尊心。由于母親去世,才離父到京,來賈府過一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在來賈府之前,就曾知道賈府“與別家不同”,今天親臨賈府,她特別叮囑自己“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她不準自己出現(xiàn)絲毫的差錯,以致有損自己小姐的身份和自尊。可以設想,黛玉在賈府門前,行動是多么的謹慎,心情是何等的緊張。這種謹小慎微。忐忑不安的心理必然會通過她眼中的景物人物而體現(xiàn)出來,她在賈府門前的“大”的感受正是她這種心情的折射,也就是說,這位體弱多并多愁善感的姑娘初臨賈府,就感到那撲面而來的壓力了。然而,黛玉畢竟是一個承襲過列侯門庭的鹽課老爺家的貴族小姐,對那些守門奴仆只覺得他們穿著考究,但不會對他們產生一種膽怯畏懼心理,因為在他們面前,自己仍然是主子。
    而劉姥姥則不同。她本是一個村嫗,只因自己姑爺與賈府“略有瓜葛”,為了討些銀錢才來到賈府。由于她在農村見多識廣,諸如“大石獅子”、大匾上的大字等是不會引起她的注意的。能引起她注意的自然是那些能顯示官宦世家富貴闊綽的“簇簇轎馬”。而那些守門奴仆在她眼中則一個個顯得飛揚跋扈。氣使頤指,令她不寒而栗。這是因為這些人都是豪門大戶的爪牙,他們常常是直接凌辱百姓的鷹犬,因而,他們在劉姥姥眼中就成這樣一副神態(tài)了。這段描寫同劉姥姥的性格。身份極相吻合。
    通過以上對比分析,學生不僅把握了黛玉進賈府的性格心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了。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九
    1教學目標。
    1、初步歸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點,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所運用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主要方法。
    2、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3、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培養(yǎng)文本細讀的習慣。
    2學情分析。
    課前調查顯示,全班43位同學,通讀原著《紅樓夢》的有20人:女生占多數(shù),男生較低。男學生普遍感覺書本比較難讀,感到繁縟,缺少激烈情節(jié)故事,閱讀興趣不高。女學生也都追求看寶黛的情節(jié)故事,不注重細節(jié)欣賞。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較好,平常有小組研究討論的習慣。
    3重點難點。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培養(yǎng)文本細讀的習慣。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課文導入。
    老師: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直觀看到:林黛玉是一個柔弱,美麗,知禮節(jié)的女子。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除了以上性格特點外,還有哪些性格特點呢?今天,我們就可以從《林黛玉進賈府》找到答案。
    活動2【講授】二、明確學習任務方法。
    1、畫出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詞句。
    2、初步歸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研究學習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活動3【講授】三、教師示范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
    教師:認真研讀課文,找出描寫林黛玉的詞句,說說你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樣的?
    1.林黛玉的風采(外貌)。
    試從以下三方面初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1)眾人眼中的林黛玉。
    (2)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
    (3)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
    賞析音頻《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進一步明確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的性格特點。
    2.林黛玉的心理、行動和語言(細節(jié))。
    教師:是在母親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雖然賈母十分疼愛,她卻總有寄人籬下之感,所以,進賈府后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去”。
    思考:課文中,林黛玉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1)拜外祖母。
    黛玉方進入房時,……,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一時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
    舅母——黛玉一一拜見過。
    三春——黛玉忙起身迎上來見禮,互相廝認過,?大家歸了坐。
    王熙鳳——黛玉連忙起身接見……黛玉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2)回邢夫人。
    (3)讓座。
    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邊下首,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也搭著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攜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在賈母房中吃晚飯時,“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直到賈母說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憋埡蠛炔琛⑹谥惖氖虏缓霞抑兄?,便“一一改了過來”。
    (4)改口。
    賈母問黛玉讀什么書時,黛玉回答是“念了《四書》”,但當寶玉問她念什么書時,她卻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3.延伸思考:林黛玉與薛寶釵之間的差異。
    總之,黛玉要超越傳統(tǒng)規(guī)范的束縛,其特性是做詩氣質對做人氣質的抗拒。由此而帶來的悲劇,正說明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具有強大的排他性和封閉性。
    學生欣賞音頻《葬花吟》,體會林黛玉悲劇性的人物性格。
    4.刻畫人物方法: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等。
    活動4【活動】三、學生分組討論賈寶玉性格特征。
    (一)思考方向指導:
    1.林黛玉心中的賈寶玉。
    2.林黛玉眼中的賈寶玉(兩次亮相)。
    3.“西江月”中的賈寶玉。
    (二)分三組交流探討,一組補充點評。
    1.林黛玉心中的賈寶玉(第一組)。
    明確:
    (1)母親口中的賈寶玉:黛玉亦常聽得母親說過,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銜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極溺愛,無人敢管。
    總結:賈寶玉是孽胎禍根,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憊懶人物,懵懂頑童。
    2.林黛玉眼中的賈寶玉(第二組)。
    (1)第一次亮相:心中想著,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fā)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
    (2)第二次亮相:一時回來,再看,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fā),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fā),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總結:在黛玉眼中,寶玉是一個眉清目秀、英俊瀟灑、美貌多情的年輕公子。
    3.林黛玉對賈寶玉認識之比(教師點評)。
    林黛玉從王夫人口中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心想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一見之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靈犀,立即站到了賈寶玉一邊,成為背叛封建家長、背叛封建社會的堅定同盟者。欲揚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4.“西江月”詞中的賈寶玉(第三組)。
    (1)“西江月”詞: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v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蓱z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總結:賈寶玉是一個“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是一個封建社會叛逆者的形象。
    (2)拓展思考:如何看待“西江月”詞?(學生自由發(fā)言)。
    明確: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讓他走仕途經濟之路,這對他是個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擺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xiàn),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tài)。
    這兩首詞,字面上句句是對寶玉的嘲笑和否定,實質上是贊頌和褒揚。寶玉毫不掩飾地表現(xiàn)自己的天性,相貌好看是真,腹內草莽未必?!澳枪苁廊苏u謗”正表現(xiàn)出寶玉不隨俗、獨立不羈的個性。這樣的貴族青年,按封建階級接班人的要求,自是“無能第一,不肖無雙?!彼炔荒芟褡嫦饶菢印袄沓?,治風俗”,也不能像鳳姐那樣治家事,撐起家業(yè)的門面,自然是“于國于家無望”了,于是他就成為貴族之家的“子弟戒”。
    (3)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顛覆(教師總結發(fā)言)。
    明確: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眼里,賈寶玉是一個“孽根禍胎”,“混世魔王”,“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是一個封建社會叛逆者的形象。他對賈府中爾虞我詐、勾心斗角、腐朽糜爛的生活深感厭惡,對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異常的冷漠和格格不入。是從封建貴族內部分化出來的叛逆者。他的可貴個性:
    獨立不羈,尊重個性,平等待人,尊重女性。
    厭惡封建禮教的繁文縟節(jié),反對封建家庭的束縛。
    蔑視功名利利祿,不問仕途經濟。
    坦率天真,無拘無束。
    (三)刻畫人物方法:正面刻畫,側面描寫。(教師總結)。
    活動5【練習】四、課堂練習。
    學生試自行分析歸納王熙鳳性格特征。(可當課外書面作業(yè))。
    活動6【作業(yè)】五、課外作業(yè):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
    (復習上節(jié)學習的語段,指導學生學習13至14自然段)。
    1、“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問題:
    (1)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先表恭維,后表同情,最后是表關心。
    (2)一見林黛玉,有這樣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攜著、打諒、送至、笑道、拭淚、轉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xiàn)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她對林黛玉說:“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在機房府的權勢大。)。
    (4)課文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說道:‘該隨手拿出兩。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貘P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醴蛉艘恍?,點頭不語?!闭垎?,當時王熙鳳為什么這么說?王夫人為什么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心異常,說‘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么樣的性格特點?(有善于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于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歡弄權,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1、學生閱讀本課的內容,做書間筆記。要求學生弄清課文寫了些什么內容,如何理解這些內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內容。然后學生分小組和大班研究討論。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研討情況,講解以下要點:
    (1)本段屬于環(huán)境描寫,是賈政和王夫人的住處:13段寫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是東邊的三間耳房。課文以榮禧堂為重點,描寫了賈府的華貴的陳設。
    (2)這段文字——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是:提示了賈府的社會地位和榮華寶貴。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寶,大畫是表示對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這副對聯(lián)的意思中,我們可以了解了怎么樣的內容?(與賈政來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門貴族。)。
    (4)我們從全文其它的描述中,還可以看到許多賈府的顯赫:如榮寧兩府門前的大石獅子,獸頭大門,華寇麗服的守人等等。
    3、學生裝朗讀這兩段課文。并重點抄寫以下詞語:
    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鑲著鏨銀、座上珠璣日月、堂皇前黼黻煥煙霞、猩紅洋罽、金錢蟒靠背、汝窯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一
    1.簡介中國小說發(fā)展的有關知識,了解曹雪芹及《紅樓夢》。
    2.了解本文通過一個人物的行蹤、見聞,按時間順序描寫環(huán)境和介紹人物的方法。
    3.學習通過人物的出場、肖像、語言、舉止、心理的描寫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寫作中借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1.帶領學生仔細品讀課文,仔細咀嚼、品味、揣摩語言,欣賞小說語言的言外之意,欣賞含蓄之美,提高語言的欣賞能力,品讀揭示人物性格的語言,得到一種感性認識。
    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選文中一些詞語古今詞義的不同,如便宜、態(tài)度、形容、可憐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場,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學生通過討論強化認識,掌握作者構思的獨具匠心。品讀課文精彩選段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調動多種形式與手法寫人生百態(tài)的妙處。
    4.《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小說名著,有其豐厚的、深刻的意蘊,借助多媒體,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研究討論,各抒己見,通過教師必要的點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動,運用對比法比較人物不同的出場,不同的“哭”與“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強口頭語言組織訓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細心閱讀的習慣,從小說等文學藝術形式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求真求美,摒棄虛假的生活。
    2.認識我國封建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百態(tài)。
    【教學重點】。
    分析小說與眾不同的出場藝術。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體會文學反映出的社會生活狀況。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想問: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擺在你面前,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呢?
    看過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的請舉手?
    看過《紅樓夢》這部書的請舉手。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二
    《林黛玉進賈府》是高中語文第四冊中國古代小說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鞏固深化小說鑒賞知識,學習課文中塑造人物時運用的細膩鮮明的刻畫筆法,提高閱讀欣賞小說的能力,為學習本單元接下來的課文打好基礎。介紹這一回在《紅樓夢》中的地位。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課文閱讀使學生了解《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和它的思想性、藝術性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學生分析通過人物的外表、語言、行動和心態(tài)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學習課文用肖像描寫反映人物特征的寫作技巧。
    (3)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課文根據(jù)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點決定人物出場的寫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提高分析、歸納、評價、寫作等綜合能力。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研讀小說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觀,領會人物的美感。
    (2)引導學生分析古代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寫法。
    2.欣賞精彩的人物語言。
    1.提高學生閱讀小說并對人物作出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
    2、體會作品如何根據(jù)人物外貌描寫來體現(xiàn)性格特點。
    現(xiàn)在高二理科班學生課外閱讀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視媒介對《紅樓夢》有一定了解,本著鞏固基礎、遷移知識、加強能力的原則,強調突出重點、分散突破難點,補充延伸教材內容,采用設疑激趣、啟發(fā)調動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人物。
    教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
    (1)簡介《紅樓夢》作者、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點出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著重講敘前五回的內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書中的作用。
    (3)介紹《賈府人物簡表》。
    (4)梳理課文情節(jié)。
    一、(1)課文是如何介紹眾多人物出場的。
    (2)分析作者對人物出場的寫法不同的依據(jù)。
    二、(1)介紹《榮國府院落方位示意圖》。
    (2)小說中關于賈府的環(huán)境描寫的歸類,重點是外觀、布局、陳設、器物等。
    (3)課堂討論: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人物的性格及寫法分析,肖像描寫的學習。
    一、導語設計:
    用《枉凝眉》中:“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睂胝n文,讓我們走進黛玉,走進寶玉,走進王熙鳳。
    二、人物性格和寫法分析。
    1、分析王熙鳳形象。
    (1)出場描寫,“未寫其形,先使聞聲”
    (2)鋪陳服飾:暗示貪婪俗氣。
    (3)描寫外貌:美麗外表下隱藏刁鉆、本性。
    (4)言行表現(xiàn):
    a賈母戲謔之言:性格潑辣。
    b見黛玉,恭維——拭淚——喜:察言觀色、機變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斷能干,受寵專權。
    自由討論:我如何看王熙鳳?
    2、分析賈寶玉形象:
    (1)《西江月》的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于貶、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寶玉的思想性格。
    (2)出場前,用世俗觀點從側面加以勾勒。
    (3)寶玉的出場和鳳姐的出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找出王熙鳳出場描寫,小組討論,點評人物形象,學習寫法。
    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
    分析兩首詞,從中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文中使用這兩首詞的用意。
    找出有關賈寶玉描寫,小組互相討論,點評人物性格。
    (4)分析林黛玉眼中的賈寶玉。
    (5)形象特點:封建叛逆者,蔑視世俗,卓然獨立,善良多情。
    自由討論:我眼中的賈寶玉?
    3、分析林黛玉形象:
    a.思考:黛玉進賈府,為什么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
    小結: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xiàn)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b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重點分析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
    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細致地表現(xiàn)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fā)現(xiàn)的。
    自由討論:我如何看林黛玉?
    形象特點:貌美多情、體弱多病、聰明懂禮、小心謹慎。
    二、小結:
    1、通過課文人物刻劃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一般特點。
    2、通過課文人物刻劃的橫向比較,了解課文用肖像描寫透露、顯示人物特征的特點。
    3、歸納“肖像描寫”剖析法:
    (1)透過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氣質。
    (2)通過肖像看人物的社會地位。
    (3)抓住觀察人物的視角析觀察者。
    (4)結合其他各種描寫整體分析。
    (5)肖像描寫的適時適量。
    三、布置課后作業(yè):
    學習寫法,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結合對賈寶玉人物的了解。
    設身處地思考:如果我是林黛玉到賈府會怎樣?
    自由發(fā)言。
    點評人物形象,學習寫法,觀看課件。
    自由討論。
    總結課文內容。
    歸納文章寫法。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三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誦讀、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fā)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yè)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tǒng)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guī)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冻啾趹压拧肥呛婪排伤卧~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fā)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三、學生特點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于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tǒng)教學,缺乏獨立發(fā)現(xiàn)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xiàn)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xié)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四、學法指導。
    采用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厚,境界開闊,應引導學生多多誦讀,品味語言,感悟意境,特別是抒情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一石二鳥。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展示: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寫弛馬射虎的孫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足智多謀的周瑜)。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寫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們最欣賞哪一位英雄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張飛:勇猛豪爽、天真魯莽;趙云:忠肝義膽、武藝超群;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欣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涌現(xiàn)出這么多的英雄人物,為什么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鐘呢?(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聲來朗讀,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朗讀環(huán)節(jié)】。
    1、全班齊讀。
    朗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課文第42頁有這么一句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币馑季褪钦f像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
    2、名家范讀。
    節(jié)奏感很強: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經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所感受到的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
    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是如何體現(xiàn)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后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xiàn)豪放的精神?)。
    【題目】。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訴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板書: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2、提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zhàn)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tǒng)一,意思接近即可。)。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明確:三個詞――淘、穿、卷。
    (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進。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笨梢赃@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币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可謂有聲有色。
    你看這圖片,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涌奔騰,然后鏡頭往前移,目標慢慢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張圖景明了了,你們看江水奔馬轟雷,十分驚心動魄。而我們?yōu)橹渖吓_詞的話,就可以用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著的是如此非凡的氣勢,有種“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臺布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場了)。
    這個周瑜怎么樣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周瑜的片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BR>    1、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2、婚姻:小喬初嫁了(我們平常說“出嫁”是哪兩個字呢?——出嫁。問題來了,考慮一下,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出嫁”與這邊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蘇軾記周瑜,主要是記起赤壁之戰(zhàn),但在此卻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細節(jié),“小喬剛剛出嫁”,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如果按實際情況選擇了“出嫁”這個詞語的話,小喬已為老喬,那么便不夠美了,而周瑜同樣的也在變化,所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剛出嫁”這點更襯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足以令人艷羨。藝術嘛,為了表達需要,有時可以虛構的。
    3、長相——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這是周瑜的儀容裝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是當時時髦的儒將打扮,更顯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那種瀟灑從容。)。
    4、作戰(zhàn)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打仗卻還在談笑,顯然不把敵人放在心上,對戰(zhàn)爭有著必勝的把握。赤壁之戰(zhàn)對于東吳來說,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zhàn)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fā)地從容、沉著。談笑間,借著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zhàn)船?!皺{櫓”點出了水戰(zhàn),“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場面。)。
    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由“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周瑜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的形象。
    【蘇軾內心】。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yè)的戰(zhàn)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后流連的去處。面對著這樣的周瑜,蘇軾心里自是有個比較,且看二人的對比資料,板書如下: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梢娝鞘钟胁湃A的,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著疲憊,滿心僥幸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yè)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著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fā)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yè),可以說是壯志未酬,心中涌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人生態(tài)度】。
    但作者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叭松鐗?,一尊還酹江月?!?BR>    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添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特別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猶如夢一般,所有風流人物不也都隨著大江而東去,洗滌蕩盡了嗎!那么又何必去執(zhí)著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
    【誦讀體驗】。
    【歸納總結】。
    學生參考板書,解決第二個問題: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xiàn)?
    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碑嬅娌憠验?,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上,通過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
    這就是蘇軾的全詞了,上半闕寫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闋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發(fā)出了自己壯志難酬之情。
    【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詞。
    預習《定風波》,試比較兩首詞在風格上的異同。
    【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一)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亂石穿空雄姿英發(fā)。
    驚濤拍岸羽扇綸巾。
    卷起千堆雪檣櫓灰飛煙滅。
    (二)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fā)。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四
    1、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一、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肚锱d》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賞析課文。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首聯(lián)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lián)傾訴思鄉(xiāng)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xiàn)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尾聯(lián)在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huán)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fā)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lián)的內在聯(lián)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2、結合上一個問題,總結一下這首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全詩自始至終,情景兩首互為依托、互相生發(fā),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如首聯(lián),楓樹為秋露侵蝕傷殘的景象,感發(fā)或者說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風苦雨吹打得老大傷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峽的蕭森秋氣,則似乎是充溢于詩人心頭的郁悶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頷聯(lián)描繪江間波浪、塞上風云,作者既生動的表現(xiàn)出他們“兼天涌”,“接地陰”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強調了其動蕩不安和陰晦不明,及詩人自身的驚魂不定和憂思不散。再如頸聯(lián)書寫思鄉(xiāng)之情,同樣是藉托“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來生動的顯現(xiàn)令人唏噓悱惻的“故園心”。即便是最后兩句,貌似純粹寫景,實則蒼涼的暮色秋聲,使人隱約感受到仿佛就是詩人陰沉蒼涼的心情。整首詩既因物感興,使情思有所附麗;又因即景寄懷,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其他藝術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曾表示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寫的一些詩作,往往詞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語法奇異而內蘊豐厚,語言精純圓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這首詩來說,頷聯(lián)中的“兼”“接”二字,即極為練達而傳神。尾聯(lián)在“白帝城高”之后綴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卻有著含蘊無窮的深長余韻。最為杰出的是頸聯(lián)之遣詞造句。上句之“兩開”,既前應“叢菊”,表明客居夔州已兩度春秋;有下啟“淚”字,暗示兩年之中時時都向東歸故園,然而新院始終無法實現(xiàn),每見菊花開綻就潸然落淚。如將“他日”解作“將來”,則更有歸鄉(xiāng)后痛定思痛,為今日之流離失所傷心再三的意味。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旨歸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樣語意雙關。此二字既上承故園的思念之心一直牽系于此岸邊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揚帆啟航,順流東下。不僅如此,上、下兩句還互文見義:“叢菊兩開”謂花開有時,“孤舟一系”傷歸鄉(xiāng)無期;“兩開”見出時光流走,“一系”見出人跡淹留;“他日淚”是果,“故園心”是因……兩句詩詞語平易而涵蘊豐厚,句法奇異而旨意錯綜。對偶工穩(wěn)而文氣流蕩,筆墨老成,爐火純青。
    三、小結主題。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fā)情懷,書寫了因戰(zhàn)亂而常年流落他鄉(xiāng)、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四、關于練習。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參照古人的評點,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并探尋作者隱藏在“秋興”后面的思想情感。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五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升古典詩歌鑒賞的能力。
    2、熟讀課文,了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的情感差別以及作者的觀點。
    3、理解并積累文中的古詩詞句子,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
    1、理解“樹葉”“木葉”“落葉”“木葉”在藝術領域的差別。
    2、把握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高考導航:
    1、積累文中“相去無幾”“一字千里”等??汲烧Z,糾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錯誤。
    2、把握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見意象的含義。學法指導:
    1、熟讀課文,走進文本,認真細致地把握語句的含義以及作者的觀點。
    2、調動平時閱讀文學作品的藝術體驗,與文章中的相關評論做一番比較。
    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
    “同學們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來自廣西;我的丈夫姓張,來自云南富源?!?BR>    【提問】。
    請問,我剛剛這段話給大家傳遞了一個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我已經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聯(lián)想意義,可以傳遞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林庚先生的《說“木葉”》,看看木葉給我們傳遞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擺現(xiàn)象——中國古代詩人鐘愛“木葉”
    【提問】。
    文章的題目是《說“木葉”》,這告訴我們本文主要討論的中心是“木葉”,那么請問,文中告訴我們一個有關“木葉”的什么現(xiàn)象?(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一段,篩選有效信息。)。
    ——現(xiàn)象:中國古代詩人鐘愛“木葉”一詞。【ppt展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謝莊《月賦》。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醢抖珊颖薄?。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懾省杜R江王節(jié)士歌》。
    (二)析問題——分析“樹葉”“木葉”“落葉”“落木”的藝術差別。
    (1)“樹葉”與“木葉”
    【提問】“樹葉”與“木葉”的差別點在于“樹”與“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三段、第四段,篩選有效信息,回答“樹”與“木”的區(qū)別。)。
    樹——有生命力的,翠綠的,枝葉繁密的。
    木——沒有活力的,枯黃的,樹葉落盡的。
    【朗讀】第四段最后兩句話。
    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2)“落葉”與“木葉”
    【提問】“樹葉”會讓人聯(lián)想到飽滿青翠的葉子,的確不適合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那我們改用“落葉”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秋天的意境了呢?(請大家快速瀏覽第五段、第六段)。
    落葉——強調的只是樹葉落下的動態(tài)。
    木葉——不僅強調了樹葉落盡,樹干光禿禿的樣子,還暗含著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
    【朗讀】第六段。
    第一句:“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第三句:至于“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
    第五句: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把U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而是窸窣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這就是“木葉”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動的緣故。
    (3)“木葉”與“落木”
    【朗讀】第六段倒數(shù)三到六行。
    “木葉”所以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則比“木葉”還更顯得空闊,它連“葉”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點綿密之意也洗凈了:
    (三)下結論——“木葉”與“樹葉”在藝術領域有巨大差別;。
    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
    【朗讀】最后一段(第七段)。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更正】課本的“一字千金”應改為“一字千里”。
    【高考鏈接】把握??汲烧Z的含義。
    一字之差:原意是只相差一個字,用來比喻相差的很少。
    相去無幾:兩者之間距離不遠或者差別不大。
    一字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千里:在某句話中,只有一個字的差別,表達出的意蘊卻相差很大。
    三、拓展延伸。
    “樹葉”與“木葉”不過一字之差,在藝術形象領域的差別卻一字千里,這種一字千里的差別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十分常見。下面就分析詩人為何鐘愛“落紅”“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落英”“落紅”也就是“落花”之意,在古詩歌中“落英”出現(xiàn)的情況不少,《全唐詩》約有16句,《全宋詩》中約有36句,而《全宋詞》就約有26句,但其中也有個別句“落英”不是做“落花”的意思。
    如:宋代詩人歐陽修的《暮春門有感》“春事已爛漫,落英漸飄揚”。陸游《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秋來更有堪夸處,日傍東籬拾落英?!鼻赜^《如夢令》“桃李不禁風,回首落英無限”,晏幾道《浣溪沙》“涼月送歸思往事,落英飄去起新愁”等等。
    以“落紅”表落花意的也不勝枚舉,《全唐詩》中約26處,僅《全宋詞》中就約有91處,如:張先《天仙子》“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蘇軾《水龍吟》“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龔自珍《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
    【提問】詩人們?yōu)楹卧诋斢谩奥浠ā睍r而棄之不用,卻鐘情于“落英”“落紅”呢?
    【結論】一、花字出現(xiàn)的時間比英字晚,“英”在《詩經》中就有,如《有女同車》中“有女同行,顏如舜英”,而“花”字起于北朝(見《辭源》)。二、“落英”“落紅”與“落花”相比,前兩者雅致,后者通俗。三、意韻不同,“落英”狀花瓣繽紛飄落之態(tài),“落紅”盡顯花的明艷之色,這都是“落花”一詞所不能勾畫的事物形象和不能透露出的情味。
    【過渡】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一個詞往往能暗示出作者的思想追求或者情感態(tài)度,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些詩句能暗示出詩人什么樣的思想追求或者情感態(tài)度。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拙右住跺X塘湖春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K軾《水調歌頭》。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四、課堂活動。
    林庚,字靜希。詩人、詩歌理論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與季羨林等人并稱清華園“四劍客”。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年事已高的先生決意退出講壇,為學生最后一次講屈原和李白。開講那日,名流如云,燕園為之擁塞。整整一節(jié)課,先生只講了一首詩,卻講得激情飛揚,貫通古今,出神入化。在先生的講授中,長眠千古的屈子和詩仙神奇般地復活了。這堂課下來,聽者皆感慨:詩歌竟然可以講到這個境界!
    是的,讀詩可以獲得心靈的撫慰,而寫詩亦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初學寫詩,可以從一些小片段寫起,重在靈感與堅持。下面,請同學們每人根據(jù)兒歌《春天在哪里》的格式,共同完成小詩《秋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紅的花呀映出綠的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老師根據(jù)木葉的形象也寫了一首詩,與同學們分享。配樂詩朗誦《聽見葉落的聲音》。
    傍晚,天灰蒙蒙的,像個委屈的孩子,眼里噙滿了淚水;秋夜,眼簾緊閉,在她微微的鼾聲中,我聽見,一片葉落的聲音;清晨,窗子微合間,溜進一絲泥土的氣息,我看見,一地斑斕;原來,銀杏與紅楓,相約在昨夜,悄悄和秋天見了個面。
    五、課堂小結及板書。
    《說“木葉”》一文從“木葉”出發(fā),以淺顯易懂的語言以及豐富的詩句,詮釋了“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的深奧道理,讓學生在體悟詩歌魅力的基礎上,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說“木葉”》。
    樹葉——木葉...
    落葉——木葉暗示性。
    木葉——落木。
    六、課后作業(yè)。
    1、搜集整理古典詩歌中常見意象的含義及情感特征。2、閱讀文章《林庚:喧鬧時代里的隱退者》,積累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六
    1、通過掌握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征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式】。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fā)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通過朗讀來細細品味本文的意境。
    2、通過細節(jié)來進一步體驗感知。
    〖教學步驟。
    一、聽錄音,整體感受。
    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么了嗎?這首持美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只需靜思)。
    二、放背景音樂,共同朗讀體會。
    對。每個人都有這種體驗。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三、由意象體驗意境。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由這些意象,結合本詩說一段話)。
    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郁而孤寂的環(huán)境里,他心里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悉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凄清”和“惆悵”。她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高中語文必修四林黛玉進賈府教案篇十七
    一、導入。
    (古箏《漁舟唱晚》琵琶《琵琶語》二胡《二泉映月》洞簫《亂紅》)。
    可能大家的想象與語言還不足以表現(xiàn)音樂的高妙境界。但我們的先人卻通過詩歌,把音樂的美妙用文字表現(xiàn)了出來。我們今天要一起品讀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體感受。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提問明確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很顯然這位詩人是白居易。那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明確: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詩。
    提問: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
    明確: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提問: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明確:琵琶聲是兩人情感的媒介。因為有了琵琶聲,才會‘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因為有了琵琶聲,白居易才會‘移船相近邀相見’。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這可能也是大家看過的許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里常用的一個橋段,佳人在不遠處彈奏樂器,悠揚婉轉,才子聽得如癡如醉,于是便尋聲而去,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柔情蜜意。而樂天與這位琵琶女在潯陽江上相遇,一曲琵琶讓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身世,共同的話題。我們且看這曲琵琶是怎樣的。
    三、品味琵琶。
    提問:全詩寫琵琶寫了幾個回合?最生動的是第幾回合?
    明確: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第二回合。
    (學明確誦讀第二回合。)。
    提問:哪些地方應該怎么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提問:“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場景?
    明確: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但這是琵琶聲卻中止了,作者想分辨卻無從而得了,因此這里應該讀出這種疑惑的味道。
    明確: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若是如此白居易大可不必哭得稀里嘩啦的。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明確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明確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明確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提問: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lián)想。那么,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么?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明確:錚錚然有京都聲。
    明確:詩人有著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曲子釋放了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明確:“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都被撕裂了。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fā)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fā)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銀盤,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fā))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這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fā)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fā),“鐵騎突出刀槍鳴”讓人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明確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xiàn)在,還會一直流下去。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磐。
    “別有幽愁暗恨明確,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可以有兩個理解,一是音樂,此前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xiàn)出這里面的感情。
    明確:“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致而優(yōu)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fā)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yōu)美的韻律之中。
    明確: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lián)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其三是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就如詩中有聲與無聲的對比。其四,襯托。最后一句,用秋月襯托琵琶聲。
    四、小結。
    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無邊的秋月與清風伴著白居易聆聽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歌女的琵琶。于是一首《琵琶行》讓人們吟誦至今。今天我們了解了詩人如何化無形為有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走入這兩位陌路之人的內心世界。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前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