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課教案大全(15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注重思維導圖、示意圖、圖表等輔助工具的運用。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將要學到什么。編寫教案要注重多元評價,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反饋和指導。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一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guān)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
    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 1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斷,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guān)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BR>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jié)”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lǐng)悟感情。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
    可作者說“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jié)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jié)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jié)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jié)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lǐng)會山勢之險。
    (5)結(jié)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再次領(lǐng)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lǐng)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原文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拔覀兂酥敬幯诶旖希瑏碛^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BR>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二
    生:(齊答)喜歡。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jié)課文寫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jié)課文內(nèi)容。(生自學課文)。
    師:學完了嗎?誰能說說各小節(jié)的內(nèi)容?
    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師:(板書:水)第三節(jié)呢?
    師:(板書:山)第四節(jié)呢?
    師:(板書:山和水)。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chǔ)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场?BR>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场?BR>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场?BR>    現(xiàn)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nèi)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xiàn)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nèi)容?!场?BR>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xiàn)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xiàn)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xiàn)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jié))。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師: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生:(念課文)。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保蠹以谙旅鎸W,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jié)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生:(齊)拔地而起。
    生:各不相連。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chǎn)生一個聯(lián)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生:形態(tài)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傲_”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生:危山。
    師: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生:危險。
    生:用第三個。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生:怪石嶙峋。
    師:怎樣念才體現(xiàn)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xiàn)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懊鳌蹦?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吧綆n”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jié)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xiàn)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生:不是。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F(xiàn)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xiàn)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jié)。
    生:(讀課文)。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三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陶冶愛美情趣。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操。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1、誦讀法:體會詩歌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精彩的語句和段落可作背誦要求,從而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
    2、研討探究法:對文章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可鼓勵學生結(jié)合以往經(jīng)驗,研討交流。
    2、整體感知:這既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
    (1)初讀詩歌,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評價。)。
    (2)梳理詩歌結(jié)構(gòu):(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教師給予指正評價。)。
    明確:第一部分:從開頭至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是對桂林山水和城市特點的概括。
    第二部分:從招手相問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聯(lián)系個人感受以抒發(fā)對桂林山水的摯情。
    第三部分:從七星巖去赴神仙會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
    3、探究賞析:
    (1)觀賞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觀賞漓江的水:
    (2)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練習朗讀,讀出桂林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桂林水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
    4、積累遷移:默讀詩歌,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nèi)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guān)系?
    提示: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布置作業(yè):
    (2)積累詩歌中的優(yōu)美句子,并加以背誦。
    賀敬之。
    山:奇、秀、險。
    甲天下。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 (桂樹多)桂林位于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2.理解詞語: “波瀾壯闊”
    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 出示:真靜啊 真清啊 真綠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jié)構(gòu)。(邊引領(lǐng)學生小結(jié)邊板書)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2、品讀漓江的水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 (指名一人讀)
    (1)、找依據(jù)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找依據(jù)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shè)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xiàn)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xiàn)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jié):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3、自讀桂林的山,練習背誦。
    四、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桂林,欣賞這迷人的風光(配樂播放一組桂林山水圖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過渡:百聞不如一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里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fā)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2、 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BR>    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jié)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
    課文中還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作者、讀者、游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課文小結(jié):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绻幸惶?,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lǐng)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書設(shè)計:
    2、 桂林山水
    總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靜、清、綠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險
    總結(jié)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五
    1、圖文結(jié)合,自主賞析,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桂林山水的美,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認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guān)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資料,用一兩個詞語表達它們的特點。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意圖:通過四處景物與桂林山水風光的比較,凸同桂林山水的特點,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各自感受。
    (意圖:自我審美,語言表達訓練)
    2、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指名讀,教師相對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意圖: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賞析)
    3、同樣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問: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圖文對照,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齊讀感悟。
    (意圖: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理解。)
    4、齊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意圖:美的享受)
    在自主賞析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意圖:進一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虛傳。)
    1、朗讀并聽寫詞語。
    漓江、翡翠、竹筏、峰巒、波瀾
    2、仿照第二、三段的寫法,把句子寫具體。
    公園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填空: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桂林的山也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點。
    (意圖: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在本上。
    2、收集有關(guān)桂林山水有關(guān)資料。
    (意圖:為背誦課文打基礎(chǔ))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六
    《桂林山水》是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課。本單元以寫景為主,《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贊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以“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順序展開,用飽醮激情的筆觸直抒胸臆,在一連串的對比與排比中,通過眾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獨特風貌,可謂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和祖國語言的美;二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通過品讀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認識排比句,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桂林山水獨特的美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體會蘊含在詞句中的熱愛之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3)能力目標:
    在多元的教學環(huán)境下,利用教師準備好的課件和學生自己搜集來的資料來領(lǐng)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獨具特色的美,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表達、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文第二、第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教案 ) 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課時:整體回顧,檢查背誦,布置課外閱讀。
    5.教具準備
    相關(guān)的課件。
    教法設(shè)計意在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設(shè)計思想,圍繞學生各方面及其潛能的發(fā)展這一核心,合理統(tǒng)合課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者。
    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采用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方法開展學習。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各自的基礎(chǔ)上得到發(fā)展。整個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對知識整合、建構(gòu)的過程,更是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
    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感受,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對本篇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如下:
    整個教學過程按“創(chuàng)設(shè)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學,掌握文章寫法——品詞賞句,激發(fā)情感”漸次展開,向課文外圍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學生內(nèi)心。這樣組織教學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基礎(chǔ)上加深認識。
    創(chuàng)設(shè)意境,感知桂林山水
    教師當導游,讓他們通過課件“桂林山水游”,來領(lǐng)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麗的風光。然后請同學們說說他們?yōu)g覽之后的感受,想法。這樣做,就創(chuàng)設(shè)了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課文。
    對于小組活動,教師提出要求:先初讀課文,默讀并思考:關(guān)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問題?再著重圍繞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點,組織各小組拿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他們認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向全班交流、匯報,介紹桂林山水的特點,在匯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補充,通過匯報交流,使學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和山“奇、秀、險”。
    之情,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最終使學生既體驗到語言之美,掌握直接表達、間接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重點語句,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背誦,做好語言積累。
    19桂林山水
    靜
    水清
    綠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畫中游
    山秀
    險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七
    1.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基礎(chǔ)知識: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3.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在默讀中邊讀邊想像。
    理解排比句。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結(jié)合等方法。
    2.學法:“總——分——總”的寫作結(jié)構(gòu)方式和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方法。
    體會對比描寫的特點。
    問:第一句話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水?重點寫哪個地方的水?為什么要寫大海和西湖水呢?(讀第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通過與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較,強調(diào)漓江水的獨特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問:漓江水的獨特美體現(xiàn)在哪兒?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第二句話)總結(jié):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靜清綠。學生回答(靜、清、綠)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用原句比較:
    1.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2.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很,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回答:
    1.不具體,使人對漓江水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感覺不到漓江水的具體美。
    2.感情不強烈,原句運用感嘆句,語氣強烈,抒發(fā)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3.讀起來感覺亂,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讀起來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這一段的最后一句,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點?學生回答(靜)
    教學步驟設(shè)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學習第三自然段 培養(yǎng)學生的的自學能力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比較和第二段寫法有什么相同,歸納出桂林的山的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十二分鐘
    通過讀,引導學生學語言,體會感情。我們再來回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燈片)邊看錄像邊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看幻燈讀句子。
    理解重點句含義。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齊讀。
    1.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這保存話與開頭有什么關(guān)系?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jié)進一步深化感情,總結(jié)學法。這篇文章不僅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同時又使我們從中學會了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為例,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景物寫成作文。學生做課堂練習。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八
    本文的作者使用了詩一樣美的語言,描繪了我國奇麗的景色,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真可謂是一篇寫景抒情,情文并茂的佳作。
    文章的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完整。全文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qū)懙?。先總寫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寫漓江的水之美,再寫桂林的山之美,最后一段總結(jié)觀賞印象。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結(jié)構(gòu)和句式,表現(xiàn)了一種整齊的美,復沓的美,寫法上很具特色,其次,文章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使文章結(jié)構(gòu)十分嚴謹。
    作者對桂林的山水,觀察得很細致,因而抓住了景色的特點,在具體地描寫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把獨特的姿容描繪了出來,把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心馳神往。
    此外,文章遣詞造句簡潔優(yōu)美,各段之間銜接自然、緊密,文章雖短小,讀后使人回味無窮。
    二、教學要求。
    1、通過讀、背,領(lǐng)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使學生得到美的陶冶,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觀察比較,概括事物特點的方法,并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復習比喻句。學習通過對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進行描寫的方法,并把句子寫具體。
    4、學會生字,理解“危峰兀立”、“形態(tài)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的意思。
    三、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正音正字。
    2、通讀全文,了解大意。
    3、學習第一、第二小段。
    教學進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北方,有聞名于世的萬里長城,在祖國的南方廣西的東北部,也有一處聞名于世的風景區(qū),同學們知道是哪兒嗎?(板書:)。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正音正字。
    1、在學習課文以前,先看一看大家生字詞掌握的情況。(出示小黑板)。
    2、為生字注漢語拼音,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抓住生字特點,分析字形,掌握字形。
    4、比較多音字“卷、佛、蒙”,通過組詞使學生掌握上述三字在課文中的讀音。
    (三)指名朗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作者按什么順序?qū)懹^賞的?(作者按觀察順序,分為四段寫的。先寫作者為什么觀賞,再寫觀賞桂林的水,接著寫桂林的山,最后寫對的總印象。文章是按:總起——分述——綜合的順序?qū)懙模?BR>    (四)分析理解內(nèi)容:
    1、讀第一小段。說說“觀賞”一詞是什么意思?(觀賞:觀察、欣賞)。
    2、美好的事物才會吸引人去觀賞,作者觀賞的是什么?(觀賞的是桂林的山水)。
    為什么桂林的山水吸引作者去觀賞?(因為甲天下。甲是居第一。之秀麗是天下數(shù)第一的)。
    歸納:第一小節(jié)開門見山,寫出作者為什么觀賞桂林的山水。
    3、讀第二小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先寫水?(因為作者泛舟漓江,離水最近,看得最清)。
    4、作者泛舟漓江之上,為什么不落筆就寫漓江的水,而要先寫大海和西湖?(作者本意是要寫漓江的水,卻先用簡略的語言寫出大海具波瀾壯闊之美;西湖具水平如鏡之美,它們各有特色,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用映襯的手法,把漓江之水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給讀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5、作者用了哪些詞語強調(diào)了漓江的水更有特色?(“卻”字是轉(zhuǎn)折詞,表明作者不寫大海,也不寫西湖,而要寫漓江?!皬臎]”二字表明漓江的水不同于一般的水,作者游歷雖廣,但“從沒”見過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更具特色,更美)。
    6、認真默讀課文,指出漓江的水有些什么特點,用簡練的詞概括一下。(漓江的特點是“靜、清、綠”)。
    這三個字雖點出漓江水的特點,但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嗎?(不能,因為寫得不具體,沒說明程度、樣子)。
    課文用了什么句式,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作者用了一個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7、熟讀這個排比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靜:本來江水流動,卻讓你感覺不到,可見靜的程度。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水清明、純凈。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無瑕:瑕,玉上的斑點。這是一個比喻句,寫出漓江水綠得純,綠得美,綠得可愛)。
    8、作者泛舟漓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漓江的水靜。最后一句“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闭f明了這種感受)。
    歸納: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了它靜、清、綠。
    9、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jié),并體會文中所描寫的意境。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第三、第四小段。
    2、朗讀全文。
    3、填空練習。
    教學進程:
    1、指名朗讀第一、二小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讀第三小段,大家考慮:這段的寫法和哪段相似?(與第二小段相似。作者本意是寫桂林的山,卻從“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入筆,也是用映襯的手法,突出桂林的山別具一格)。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小段。根據(jù)第二小段描寫水的方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山的。(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在書上劃出有關(guān)詞句)。
    組織大家發(fā)言討論,進行歸納:
    先抓住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再具體進行分析。奇:拔地而起,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開頭兩句正面描寫,中間一連打了三個比喻,最后以“形態(tài)萬千”收攏?!靶螒B(tài)萬千”的意思是:形狀、姿態(tài)多種多樣。寫出了桂林的山突兀崢嶸,座座山仿佛是大自然的造型藝術(shù)的杰作)。
    秀: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比喻突出了桂林的山色特點,蒼翠欲滴,色彩鮮明)。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的意思是:山峰高聳直立)。
    歸納:這一段作者同樣用了一個包括三個分句的排比句,寫出了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而這三點分別從山形、山色、山勢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每個分句都是通過豐富的想象,使用了恰當?shù)谋扔?。讀起來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小段,并體會文中所描寫的意境。
    5、指名讀第四小段。這段寫了什么?(寫的是作者觀賞獲得的總印象)。
    “畫卷”是什么?(有畫軸的大畫,卷起來稱畫卷。課文指桂林優(yōu)美的風景像畫兒一樣)。
    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樣兩句詩來概括?與開頭一句關(guān)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個長句子寫出來,勾勒出一幅彩色圖。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畫中,并把讀者也領(lǐng)入那無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結(jié)尾詩句與開頭詩句前后呼應,使文章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歸納:本段寫出結(jié)合的美景。
    6、要求學生朗讀全文,要親切、抒情,并領(lǐng)會文中描寫的意境。
    7、總結(jié)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寫了奇麗的景色,贊美了“甲天下”,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
    8、小結(jié)本課的寫作特點:
    本文的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開頭先總起“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結(jié)合起來,加以概括。首尾呼應,突出了中心。
    本文觀察仔細,抓住景物的特點,加以具體描寫。想象豐富,比喻生動,作者又使用了詩一樣的語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眷戀之情。
    填空練習:(出示小黑板)。
    1、漓江的水真()啊,()得讓你();漓江的水真()啊,()得可以看見();漓江的水真()啊,()得仿佛那是一塊()。
    2、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各不相連,像(),像(),像(),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啊,像()的屏障,像()的竹筍,色彩(),()水中;桂林的山真()啊,(),怪石(),好像一不小心就去栽倒下來。
    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熟練地背誦課文。
    3、抄課文第三節(jié)中的比喻句,說說它們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4、仿照課文描寫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寫法,先概括抓住特點,然后具體描寫,寫校園或公園環(huán)境特點。(片斷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四、教學提示。
    1、這是一篇散文,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韻律的美,文章結(jié)構(gòu)的美,以及祖國山河壯麗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2、本課教學中要通過詞句的理解,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例如: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從而體現(xiàn)桂林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壯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3、本課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在掌握本文結(jié)構(gòu)特點的基礎(chǔ)上指導背誦。
    4、要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如幻燈、錄音等。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九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齊讀課題《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diào),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拓展練習: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著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像( ),像( )…….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為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峰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jié)合,理解“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還聳立著又高又陡的山峰,我們稱之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著贊嘆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五、品位語言,感悟美景
    木船漸漸劃遠了,看來大家的心中都充滿了難舍。老師也曾用相機捕捉了這最后的迷人一刻,一起來看看吧!
    (幻燈出示桂林美景)
    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們的腦海中,你能來稱贊一番這迷人的山水嗎?
    桂林山水( )! 六、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這美妙的仙境讓我們?nèi)绨V如醉,難怪歷來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筆墨地大加贊賞,我們來聽聽著名詩人賀敬之是怎樣稱贊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欣賞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們不由得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紅,樹陰照水愛晴柔。楓葉紅于二月花,紅妝素裹更妖嬈。”來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適不過了。難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書設(shè)計
    桂 林 山 水
    贊賞——描述
    總述: 甲天下?——觀 賞 先看圖,進入佳景;
    水(靜、清、綠)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賞佳景。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生字生詞卡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2/3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一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guān)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1、初讀課文,結(jié)合課后習題理清課文思路。
    2、圈劃生字新詞,解決疑難詞語。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guān)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wù)劯髯缘母惺堋?BR>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
    (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
    (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jié)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
    (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蛘叨嗝襟w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xiàn)文字。
    (1)引導學生質(zhì)疑。
    (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zhì)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nèi)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guān)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yè):
    (3)閱讀其他有關(guān)“桂林山水”的。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jù)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guān)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guān)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zhuǎn)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5 o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二
    1、自主學習生字,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字。體會“波瀾壯闊、水光瀲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山脈逶迤、奇峰羅列、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陸離”等詞語的意思,自主積累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課文的語言美。
    課文中一些詞語和引用的詩句較難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
    2課時。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搜集有關(guān)描寫桂林風光的文章和圖片資料,現(xiàn)在,把你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學生交流資料,教師簡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在不懂的詞語下做個標記,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指導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樣記住這些字。
    (2)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詞語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
    翡翠:通常為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也有紅、紫等色的。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水光瀲滟:形容在陽光照耀下水波流動的`樣子。
    山脈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向前延伸的樣子。
    奇峰羅列: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著。
    重巒疊嶂:山連綿不斷,山峰像屏障一樣重重疊疊。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光怪陸離:形容事物奇異而多樣,色彩繁雜。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在課文的語言和寫法上你想說些什么?
    討論:課文的語言很美,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課文按“總——分——總”的方式寫。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然后同桌交流,談?wù)劯髯缘母惺堋?BR>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引導感悟課文的語言。
    (2)指名朗讀,討論:
    漓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得純凈可愛。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指導朗讀:“真”字可讀重些,表達作者驚喜贊嘆的語氣。
    試背這一段。
    1、啟發(fā)自學方法:剛才我們學習了寫漓江水的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學習的?(看圖畫、讀課文、想象、體會)按上面的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學生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峰巒雄偉的千山、山脈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看畫面時可以形象地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翠屏”“重巒疊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討論桂林的山的特點:奇、秀、險。
    (3)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
    (4)試背這一自然段。
    1、自學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擴、態(tài)”較容易寫?!皫n、碧、綿”可以用部件組合的方法來記?!伴煛庇伞伴T”和“活”組成,寫“活”時左右要靠緊些?!氨獭弊⒁馍厦娴摹巴酢住焙拖旅娴摹笆?,寫得一樣寬?!熬d”在“連綿”中是“綿延、連續(xù)不斷”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與木字旁的“棉”混淆。
    2、每個字寫兩遍。
    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桂林風光的圖片資料,特別是關(guān)于桂林山洞的圖片資料,自學課文余下部分。
    1、指名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說說自己學了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課文語言的美。
    1、回憶學法。(看圖畫、讀課文、想象情境、體會語句。)。
    2、用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第四自然段。
    3、檢查自學效果:
    (1)課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師簡介:桂林是石灰?guī)r地形,所以山上有許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guī)r溶洞中,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順著巖石裂隙流出,水分蒸發(fā),碳酸鹽類沉淀結(jié)晶,逐漸堆積成的碳酸鈣巖,叫“石鐘乳”“石筍”等??凑n件體會石鐘乳“千奇百怪的形狀”,在燈光的照耀下在洞內(nèi)“光華閃爍、色彩變幻”的樣子。
    學生說說自己看課件和讀課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在小組里說說自己對這一段的理解,著重討論兩處引用的詩句的意思。
    引導看課件、讀全文體會詩句描繪的情境,感悟詩句含義:
    (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是說江水像青綠的絲綢飄帶,山如碧玉做的發(fā)簪。
    (2)“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教師簡介: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看課件感受“空中云霧迷蒙,岸邊花紅樹綠,江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
    正是因為這樣,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總結(jié)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感受。
    1、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啟發(fā):同學們,現(xiàn)在,你一定對“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話都說出來吧!
    2、練寫、練說: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也就是批注;喜歡說的同學可以選擇我們看到的圖上的景點,如象鼻山,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活動后評議。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三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兩課時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guān)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jié)總體感受。
    學生自由談上節(jié)課的收獲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1.生讀第四節(jié)找出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靜:感覺不到......
    水 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 綠:仿佛......
    甲天下 奇: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山 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四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組詞和聽寫,并能正確讀寫“無瑕、兀立、嶙峋、波瀾壯闊、峰巒雄偉、連綿不斷”等詞語。
    2、背誦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引用、對比、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能夠模仿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學會用寫景手法描寫景色。
    了解本文語言特點,掌握排比、比喻等寫景手法。
    2課時
    桂林山水圖片
    (一)激趣導入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歌曲。
    通過對桂林山水的直觀感受,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本課的興趣。老師總結(jié)同學們的展示,導入課題。(同學們,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們?nèi)滩蛔∠肴ス鹆挚纯?,并贊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隨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風采!)
    (二)初步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xiàn)重要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然后分排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3、引導學生概括每段主要內(nèi)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詞:
    請學生讀出8個生詞,并進行組詞;
    (三)深入閱讀、攻克難點
    分段研讀:本文每個段落的主題都很鮮明,整體形成總--分--總結(jié)構(gòu),進行分段研讀非常適合。
    1、第1段,統(tǒng)領(lǐng)全文:前面我們已經(jīng)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話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什么這么說呢,接下來學習第2段。(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以這7個字為綱,統(tǒng)領(lǐng)整篇課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請一名同學讀第二段,教師重點講解:波瀾壯闊、無瑕
    (2)攻克重點:體會作者描寫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寫漓江的水,為什么先寫大海和西湖?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描寫手法?
    b、作者寫了漓江水的哪幾個特點?具體是怎么寫的?
    (板書:漓江水:靜、清、綠)
    靜: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靜啊學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清啊學生: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采用引讀法,教師:漓江的水真綠啊學生:綠的仿佛那是一塊翡翠。
    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還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綠水比喻成一塊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書:桂林的山:奇、秀、險)
    a、請一名同學讀第3段,重點講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險、秀
    對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請一名同學朗讀,重點講解:連綿不斷
    (四)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來總領(lǐng)全篇,又分別從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進行景色描寫,最后寫桂林的山和水匯成一副美麗的畫卷,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
    2、作者在描寫景色時,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桂林的語言跟美景一樣,格外美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見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寫作手法“真靜啊,靜得……;真清啊,清得……;真綠啊,綠得……”,描寫你所見的一處風景。
    3、我們的祖國,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畫卷一樣。同學們,如果你們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開闊自己的視野,多培養(yǎng)自己開房的胸懷。
    教案編寫原則
    編寫教案要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心設(shè)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guī)定傳授基礎(chǔ)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wù),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同時注意培養(yǎng)優(yōu)秀生和提高后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jīng)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shè)計,根據(jù)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qū)別,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課后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編寫教案有利于教師弄通教材內(nèi)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拓展活動的指導方案也屬于一種教案。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和設(shè)想。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寫一份優(yōu)秀教案是設(shè)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jīng)驗、個性和教學藝術(shù)性的綜合體現(xiàn)。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差異性、藝術(shù)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
    桂林山水課教案篇十五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怎樣引導呢?
    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句的含義。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兩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兩句話的意思,不是說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說,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們擁有的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詞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無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羅列、翠綠的屏障、新生的竹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這些詞語的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地領(lǐng)悟到:“這就是奇峰羅列”、“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可找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或者畫一些簡筆畫,還可以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根據(jù)想象自己畫一畫。
    第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詞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導學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必須聯(lián)系全文的內(nèi)容?!斑@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意思是說: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而靜、清、綠的漓江水里又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這里將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霸偌由峡罩性旗F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這幅圖畫點綴得更美了。觀賞桂林山水,一般是從桂林市區(qū)到陽朔縣,這一段的航程約80公里,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正是由于這樣,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來概括他觀賞桂林山水的整體感受。
    3.這篇課文,寫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語言也是美的,而貫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國壯麗山河的美激蕩起來的情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應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好課文,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多讀,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課文所描述的情景,進而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隨作者游覽,一起觀賞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學生自己難以進入這種境界,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可展示畫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xiàn)的情境,誘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diào)動他們的生活體驗,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美感,還可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范讀,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
    當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不能充分表達出來時,教師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做一些必要的指點。比如,講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幾個句子,如果把“真靜、真清、真綠、真奇、真秀、真險”等加以強調(diào),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4.本課適合背誦。指導背誦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熟,在學生基本讀熟的基礎(chǔ)上再提出背誦的要求,達到“熟讀成誦”。二是指點一下背誦的方法。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應引導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背誦,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結(jié)構(gòu)相似的句子。
    5.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導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可先讓學生反復讀讀最后一段,然后聯(lián)系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體說說“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的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再說說“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怎樣構(gòu)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第三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表達自己學了本課后的感受??梢詫憥拙湓挘部梢砸饕皇仔≡?,不拘形式,不論長短,寫一句可以,寫幾句也可以。教師可選寫得較有特色的讀給大家聽。
    至于選做題,目的是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一次練筆的機會??晒膭顚W生做,但不作為統(tǒng)一要求。
    6.本課生詞較多,大多數(shù)生詞,只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并聯(lián)系上下文去思考、體會,就可基本理解;個別詞語,可在引導學生查閱字典、詞典之后,稍作一些指點。下面的解釋僅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觀賞:觀看欣賞。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瑕:玉石上的斑點;無瑕,是說玉很純凈,沒有斑點。
    拔地而起:從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脈都是從地面逐漸高上去,而且連綿不斷,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連,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兩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著。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桂林山水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1985年,桂林山水被評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jù)考證,大約在3?6億到3?4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海水深達 2000米。今天遍布這一帶的石灰?guī)r,就是那時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約3?2億年前,這里上升為陸地。后來,經(jīng)過地殼運動,到距今幾百萬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陸形勢。堅硬的石灰?guī)r經(jīng)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無數(shù)突兀奇峰,流經(jīng)石灰?guī)r地區(qū)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別清澈,再加上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生長。這樣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為天下少有的奇觀。
    從桂林市區(qū)南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伸長鼻子在江邊吸水的“大象”,現(xiàn)在一般都稱它為象山、象鼻山。課文中說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只是舉例說明桂林的山形態(tài)各異。實際上,在漓江兩岸,獨秀峰、疊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蘆笛巖、七星巖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勢被古人列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來泰山祭天地。名勝古跡眾多,有古建筑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余處,是我國著名風景區(qū)。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巒疊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在此營建離宮別苑,為各朝皇家游幸駐蹕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興土木增建亭臺樓閣,共成28景。香山秋來漫山紅遍,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勝景。雙清別墅因毛 東同志從西柏坡進城前曾住這里指揮全國解放戰(zhàn)爭和籌建新中國,這給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