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對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案的編寫需考慮時間的分配,保證教學進度的合理推進。教案范文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進教師間的教學互動,促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共同進步。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一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thomas)1913年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y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y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y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癥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并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第一部分(第1至3段):從一個事例切入,即醫(yī)學家舉行年會,把其與生物界聯系起來,從而得出自己的論點,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有共通之處。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動物過著兩種生活,即是個體的存在,又是集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動物過著個體的和社會的兩種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類與生物界的相通之處——人類也要有社會的生活。
    文章研讀:
    1、充滿智慧的擬人和幽默的語言。
    讀這樣的文章,在得到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是一種輕松愉快的享受,這都得益于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技巧,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員,卻能“降格白貶”,以較低的姿態(tài)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體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敢于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qū),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yōu)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為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2、散文化的構思。
    本文的高明之處還在于,能夠把一篇科普的文章寫得耐人尋味,引起讀者的思考,滲透了人類的哲理智慧,把科普文章當作散文來寫,起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尤其是在結構上,始終貫穿著人類社會與作為生物的社會的對比,從而引發(fā)讀者對于人類社會的諸多思考。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文章開頭就令人耳目一新,仿佛以天外來客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行為,說那些為了開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yī)學家們,就像是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看起來和螞蟻沒有什么兩樣。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二
    兩年日子過去了。
    這兩年來兩個中秋節(jié),恰好都無月亮可看,凡在這邊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舉行,故兩個中秋留給翠翠的印象,極其平淡無奇。
    兩個新年卻照例可以看到軍營里與各鄉(xiāng)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鑼鼓喧闐很熱鬧。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龍耍獅子的鎮(zhèn)筸兵士,還各自赤裸著肩膊,往各處去歡迎炮仗煙火。城中軍營里,稅關局長公館,河街上一些大字號,莫不預先截老毛竹筒,或鏤空棕櫚樹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鋼砂,一千捶八百捶把煙火做好。好勇取樂的軍士,光赤著個上身,玩著燈打著鼓來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樣子,從懸到長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燈的肩背上,鑼鼓催動急促的拍子,大家皆為這事情十分興奮。
    鞭炮放過一陣后,用長凳綁著的大筒燈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線,先是咝咝的流瀉白光,慢慢的這白光便吼嘯起來,作出如雷如虎驚人的聲音,白光向上空沖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時便灑散著滿天花雨。玩燈的兵士,在火花中繞著圈子,儼然毫不在意的樣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過這樣的熱鬧,留下一個熱鬧的印象,但這印象不知為什么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時,忽然落了行雨,無人衣衫不被雨濕透。為了避雨,祖孫二人同那只黃狗,走到順順吊腳樓上去,擠在一個角隅里。有人扛凳子從身邊過去,翠翠認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給祖父:
    “爺爺,那個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時,真象個嘍羅!”
    祖父當時不作聲,等到那人回頭又走過面前時,就一把抓住那個人,笑嘻嘻說:
    “嗨嗨,你這個人!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還怕酒里有毒,把你這個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按浯?,你大長了!二老說你在河邊大魚會吃你,我們這里河中的魚,現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話不說,只是抿起嘴唇笑著。
    這一次雖在這嘍羅長年口中聽到個“二老”名字,卻不曾見及這個人。從祖父與那長年談話里,翠翠聽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灘過端午的。但這次不見二老卻認識了“大老”,且見著了那個一地出名的順順。大老把河中的鴨子捉回家里后,因為守渡船的老家伙稱贊了那只肥鴨兩次,順順就要大老把鴨子給翠翠。
    且知道祖孫二人所過的日子十分拮據,節(jié)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許多尖角粽子。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談話時,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說翠翠長得很美,問過翠翠年紀,又問有不有人家。祖父則很快樂的夸獎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這件事便閉口不談。
    回家時,祖父抱了那只白鴨子同別的東西,翠翠打火把引路。兩人沿城墻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說:“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祖父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在,因為今天太高興一點,便笑著說:“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
    祖父話雖不說了,心中卻很顯然的還轉著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頭。翠翠著了惱,把火炬向路兩旁亂晃著,向前怏怏的走去了。
    “翠翠,莫鬧,我摔到河里去,鴨子會走脫的!”
    “誰也不希罕那只鴨子!”
    祖父明白翠翠為什么事不高興,祖父便唱起搖櫓人駛船下灘時催櫓的歌聲,聲音雖然啞沙沙的,字眼兒卻穩(wěn)穩(wěn)當當毫不含糊。翠翠一面聽著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發(fā)問:
    “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
    祖父不說什么,還是唱著,兩人皆記順順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灘過節(jié),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祖孫二人便沉默的一直走還家中。到了渡口,那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邊等候他們。幾人渡過溪到了家中,剝粽子吃,到后那人要進城去,翠翠趕即為那人點上火把,讓他有火把照路。人過了小溪上小山時,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著,翠翠說:
    “爺爺,看嘍羅上山了?。 ?BR>    祖父把手攀引著橫纜,注目溪面的薄霧,仿佛看到了什么東西,輕輕的吁了一口氣。祖父靜靜的拉船過對岸家邊時,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卻守在船邊,因為過節(jié),明白一定有鄉(xiāng)下人上城里看龍船,還得乘黑趕回家去。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三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边@就是說,《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這部作品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這個人?!瓊`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焙芏嘣娙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霸娙饲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薄ⅰ败饺亍倍鴣?,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保?BR>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四
    教學目的:
    1.探索作品主旨,理解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從而了解“文革”所帶來的傷害,進而更恰當地評價作者的行為。
    2.領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學習作家勇于體剖自我的精神和文人為文的態(tài)度。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4.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結合文中重點語句去評價作家和領悟作者。
    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并且引導學生從重點語句中去認識作家和了解“文革”,學習作家真誠解剖自己,用真誠去感染讀者的文人為文態(tài)度。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導入。
    方法:提問和講授。
    教學內容:講述一些有關“文革”的情況。
    1.提問: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文革”呢?那你們對“文革”的了解有多少?你們有沒有聽過祖輩父輩講過有關“文革”時期的事情?又或者從歷史書中或課外閱讀中聽講過有關“文革”的事情呢?有的話請同學們勇敢地舉手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回答后歸納總結,然后補充自己找到的有關“文革”的資料,讓學生更加了解“文革”的社會背景。)。
    文革資料:
    (1)葉劍英元帥曾經沉痛地說過:“文化大革命死了兩千萬人,整了一億人,浪費了八千億人民幣。十年間國民收入損失約五千億元”而二戰(zhàn)期間,軍人、平民死亡人數超過5500萬,參戰(zhàn)國物資總損失達4萬億美元。在中國,被日軍屠殺和作戰(zhàn)犧牲的民眾、軍人2000余萬,日本侵略給中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2)馮冀才《100個人的xx年》中的一個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語文教師因為講述膽略過人機警智謀的毛主席瀏陽遇險水溝藏身而被人劃為歪曲毛主席偉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導致喪妻失子。
    (3)作家秦牧曾這樣記述“文革”期間在廣州街頭的所見:“人們咬著匕首,抬著尸體游行?!薄耙惶煸缟希斘易呋貓笊绲臅r候,一路看到在樹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體,大多是被打破頭顱、鮮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見到八具這樣的尸體。”
    總結:這場運動堪稱“十年浩劫”,多少無辜的人慘遭殺害,多少千年古跡毀于一旦。那真的是一個非人的瘋狂年代,親友疏遠,人情殆盡。在這個動亂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賤如草芥,一錢不值,人性扭曲變形。而在這樣的年代,我們的巴金先生又遭遇了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小狗包弟》這篇課文來了解一下。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問題,聽講、思考和醞釀情緒。
    環(huán)節(jié):介紹作者和作品。
    方法:講授法。
    教學內容:1.釋題:本篇課文選自巴金先生晚年散文集《隨想錄》,而本文是《隨想錄》里面經典篇目之一,本文的出發(fā)點非常明確,是對“文革”做出個人反省。
    2.作者: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祖籍浙江紹興,生于四川成都。
    3.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散文集:《隨想錄》;
    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
    學生活動:學生拿出練習冊,把介紹作者和作品的重點內容畫一畫。
    環(huán)節(jié):檢查預習。
    方法:講授法和討論法。
    教學內容:請學生上黑板寫出下列字詞的讀音(左邊請一名男生寫,右邊請一名女生寫,然后請其它的學生做“小老師”)。
    舔舔()叱罵()。
    作揖()解剖()。
    租賃()墮落()。
    籬笆()修葺()。
    學生活動:寫字音。
    環(huán)節(jié):文本分析。
    方法:教授法和討論法。
    教學內容:1.大致上簡析文章思路。引導學生通過找出文中寫小狗包弟的段落來把文章分。
    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懺悔。
    (根據學生的答案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寫出正確的答案)。
    學生活動:學生快速通篇默讀后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然后回答問題。
    教學內容:2.分析第一部分。
    問題:本文講的應該是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但為什么開頭第一自然段卻寫藝術家和狗的故事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請學生邊齊讀第一自然段的某些句子邊思考)。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歸納和補充總結。解決問題“開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和意義?”)。
    學生活動: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后回答問題。
    教學內容:3.分析第二部分。
    時間事件/情節(jié)情感語句。
    請前后兩排同學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后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表意見,完成表格。
    (課室內走動,了解學生討論情況并進行引導。請學生回答后進行分析歸納。
    補充總結)。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討論后每小組派一位代表發(fā)表意見,共同完成表格。
    環(huán)節(jié):作業(yè)。
    教學內容:1.根據對第二部分的學習,課后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通過寫一只小狗的經歷來反映文革現實呢?
    (2)作者主要情感基調是什么?為什么要以此作為情感基調呢?
    2.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寫第三部分,即寫作者的自我反省、歉疚和懺悔,請同學們預習第三部分后思考下面的問題:
    你覺得作者僅是注重寫文革現實還是更注重寫作者的自我反???
    (三個問題在學生分組討論時寫在黑板上)。
    板書提綱:
    1.釋題。
    2.作者及作品。
    3.字音。
    舔舔()叱罵()。
    作揖()解剖()。
    租賃()墮落()。
    籬笆()修葺()。
    4.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藝術家與狗的故事:鋪墊。
    引出下文。
    對比: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小狗包弟的故事。
    時間事件/情節(jié)情感語句。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作者反省和懺悔。
    5.作業(yè)。
    (1)作者為什么要通過寫一只小狗的經歷來反映文革現實呢?
    (2)作者主要情感基調是什么?為什么要以此作為情感基調呢?
    (3)你覺得作者僅是注重寫文革現實還是更注重寫作者的自我反?。?BR>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五
    《離騷》是戰(zhàn)國詩人屈原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有深遠影響。這次漂亮的小編為您帶來了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優(yōu)秀3篇,您的肯定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教學目的:
    1、理解本詩運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與現實的矛盾中執(zhí)著自修美德的強烈愿望。
    3、背誦這兩節(jié)詩。
    教學重點: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蘊、作用。
    教學難點:相對古奧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評價。
    教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質疑和點撥。
    教學過程:
    1、結合教材(明)陳洪綬所繪《屈子行吟圖》,由學生介紹屈原主要身世、經歷和思想。
    明確:屈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離騷”:離愁;遭憂;楚地的古樂曲名。
    2、結合注釋,默讀,梳理字詞基礎知識,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修姱鞿羈蹇蕙纕攬茝謠諑偭規(guī)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鷙鳥攘垢蘭皋芰荷岌岌。
    偭規(guī)矩而改錯。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圓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靈修之浩蕩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競周容以為度。
    ······(古今異義)。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車以復路兮。
    ······(詞類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特殊句式)。
    3、本詩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請把他們找出來,再以它們?yōu)榫€索,看看屈原通過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顯性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里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特別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表達了詩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決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運用:
    找出本詩中有關比喻和象征的句子,運用數據統(tǒng)計看看到底有多少個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區(qū)別:比喻有本體、喻體之分,比喻的喻體為虛,象征物為實際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糾纏于此。)。
    引導學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蘊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攬茝:比喻詩人高尚的德行。
    眾女嫉余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x:許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比喻準則、準則。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與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比喻詩人要保持芳潔與美好的品質。
    象征: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體會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強烈的形象感染力;比興象征傳統(tǒng)的繼承;與直抒胸臆的句子構成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反映荊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結之情;文人高雅的貴族氣韻。(比較與《詩經》當中比興手法的不同。)。
    5、誦讀課文之后,進行情境對話:
    明確: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貞于國,知其不可而為之。
    陶淵明:全身保生,質性自然,獨善其身,超然世外。
    蘇軾:曠達自適,順逆泰然,自得其樂,隨遇而安。
    6、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明確: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擬女性”的寫法使感情的表達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發(fā)更加真實和自然。使人們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擬女性”的寫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唐代的不少“閨怨詩”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的,他們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來抒發(fā)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蘊深遠。
    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是封建思想下的產物,是消極的。他的以“男女”對應“剛柔”的觀點,是一種封建的哲學思想,其發(fā)展到后來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別觀念。并且屈原的“擬女性”的寫法將夫妻關系等同于君臣關系,強化了君主的權力,臣子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思想影響下無條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關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學生質疑:
    8、整本書閱讀:推薦讀整本《離騷》,共373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9、拓展活動:湖南汨羅擬于2019年端午節(jié)前,開展面向全球華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聯大賽,請從屈原忠貞于國、以身殉國、堅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風流、澤被楚地等角度來撰寫一幅褒揚、憑吊和感懷的對聯。
    10、教學反思:
    疏通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更需要加強。要找準契合點點燃學生學習《離騷》的熱情,如比較閱讀。
    宋代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這部作品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這就是說,《離騷》這部作品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這部作品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詩人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詩人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詩人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詩人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這部作品當是詩人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這部作品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這個人?!瓊`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詩人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整首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這部作品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離騷》這部作品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這個人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猓L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焙芏嘣娙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霸娙饲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詩人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這個人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這個人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這個人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x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這個人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這個人們以力量。
    《離騷》這部作品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詩人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再次,整首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整首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x。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六
    本單元鑒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fā)現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本課指導學生了解《詩經》,使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了解四言詩的節(jié)奏。
    二、說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從《詩經》中選了三首詩歌:《衛(wèi)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其中《氓》是一首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娘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
    b、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拍。
    c、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結合注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b、背誦課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2)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三、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fā)展學生思維。
    說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復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經》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愛情、戰(zhàn)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斗而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就是《詩經》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中的兩首愛情詩。
    2、學習《詩經》。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鬃訉ⅰ对娙佟纷鰹榈赖陆逃慕滩?,自漢以后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a、“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b、“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c、“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a、賦者,鋪也,鋪采螭文,體物寫志也?!侁恇、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扔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d、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詩經》中的《國風》和《離*》并稱“風*”,代表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tǒng)。
    3、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句讀和節(jié)奏。(誦讀的節(jié)奏:“二、二”節(jié)拍)。
    (2)、學生自由朗讀后齊讀課文。
    (3)、學生根據注釋,試翻譯課文,標明疑問。
    (4)、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5)、梳理課文敘事線索。
    4、具體研習教師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從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答:女子:純真、熱烈、專一、癡情、溫順遷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動、實則性情暴躁易怒。
    答: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男女不平等現象產生?!睹ァ贩从沉四信黄降鹊纳鐣F實。
    (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薄吧V湟?,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薄芭弦?,其色也隕”,好不好?答: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5、課文重點:(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蘊,引發(fā)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敘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3)、整體看是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橄鬄榫唧w,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結合課后練習第2題)。
    (4)、詩三、四、五章刻畫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勤勞、忠貞,同時表現了女主人公對負心丈夫的怨恨情緒。
    (6)、結合課后練習二,從全文看,本詩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全文直陳其事,運用了“賦”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每段的內容,展現人物形象。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七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原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ji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BR>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jié)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辨》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八
    廉頗是趙國優(yōu)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于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zhàn)而聞名于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鹿兕^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F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BR>    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壁w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壁w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壁w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4]。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于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fā)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F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jié)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F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jié),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fā)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F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BR>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fā)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jié),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后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壁w王于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jié)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壁w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碧A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fā)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瓦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碧A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BR>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后,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guī)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F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碧A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敢在秦的朝廷上斥責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之急難放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兩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九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惟通:唯)。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ji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jié)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溘吾游此chun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于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
    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祎兮,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
    茍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筑于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
    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
    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
    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fā)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轪而并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jié)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賞析。
    宋代著名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边@就是說,《離騷》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當是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瓊`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從外部結構言之,全詩分三大部分和一個禮辭。第一部分從開頭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自敘生平,并回顧了詩人在為現實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斷自我完善、不斷同環(huán)境斗爭的心靈歷程,以及慘遭失敗后的情緒變化。這是他的思想處于最激烈的動蕩之時的真實流露。從“女媭之嬋嬡兮,申申其詈予”至“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為第二部分。其中寫女媭對他的指責說明連親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獨是無與倫比的。由此引發(fā)出向重華陳辭的情節(jié)。這是由現實社會向幻想世界的一個過渡(重華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賢,故向他陳辭便顯得“虛”;但詩人又設想是在其葬處蒼梧之地,故又有些“實”)。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宮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掙扎與不斷追求的頑強精神。從“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為第三部分,表現了詩人在去留問題上的思想斗爭,表現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讀之令人悲愴!末尾一小節(jié)為禮辭?!凹饶阋詾槊勒?,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文字不多,但表明詩人的愛國之情是與他的美政理想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全詩到高潮之后的畫龍點睛之筆,用以收束全詩,使詩的主題進一步深化,使詩中表現的如長江大河的奔涌情感,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流向。詩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歷程。而后兩部分則以色彩繽紛、波譎云詭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現出無比廣闊、無比神奇的場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雖然不能不說是一首飽含血淚的杰作,但還不能成為浪漫主義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兩部分而沒有第一部分,那么詩的政治思想的底蘊就會薄一些,其主題之表現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既含蓄,又明確;既朦朧,又深刻。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焙芏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扒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保?。
    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趙逵夫)。
    從屈原在當時社會中的身份來說,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詩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創(chuàng)作成就來說,他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对娊洝分幸灿性S多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眾性集體性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表現甚少。而屈原的創(chuàng)作,卻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熱情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這標志了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時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雖然他的愛國和忠君聯系在一起,在這一點上,他并不能背離所處時代和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但同時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從而也是國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與自身所屬社會集團的大多數人對抗,寧死不渝。這就在忠君愛國的公認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獨立思考、忠于自身認識的權利。作為理想的殉難者,后人曾從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處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為仿效的榜樣。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漢儒曾說,《離騷》與《詩經》中《小雅》同為“忽而不傷”之作,明代詩人袁宏道于《敘小修詩》中駁斥道:《離騷》“忿懟之極”,對“黨人”和楚王都“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不傷者乎?”并指出:“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風”的特點。他的意見顯然是正確的。不僅如此,屈原贊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總之,較之《詩經》總體上比較克制、顯得溫和蘊藉的情感表達,屈原的創(chuàng)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詩歌風格。由于這種情感表達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于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征。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后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fā)。
    屈原是一位愛美的詩人。他對各種藝術的美,都不以狹隘的功利觀加以否定?!毒鸥琛?、《招魂》中,處處渲染音樂歌舞的熱烈場面和引發(fā)的感動?!扒悸暽畩嗜耍^者憺兮忘歸”,在屈原筆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樣,他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云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chuàng)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于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宋代著名史學家、詞人宋祁說:“《離騷》為詞賦之祖,后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guī)?!边@就是說,《離騷》不僅開辟了一個廣闊的文學領域,而且是中國詩賦方面永遠不可企及的典范。
    《離騷》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當是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傷靈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從外部結構言之,全詩分三大部分和一個禮辭。第一部分從開頭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自敘生平,并回顧了詩人在為現實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斷自我完善、不斷同環(huán)境斗爭的心靈歷程,以及慘遭失敗后的情緒變化。這是他的思想處于最激烈的動蕩之時的真實流露。從“女媭之嬋嬡兮,申申其詈予”至“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為第二部分。其中寫女媭對他的指責說明連親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獨是無與倫比的。由此引發(fā)出向重華陳辭的情節(jié)。這是由現實社會向幻想世界的一個過渡(重華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賢,故向他陳辭便顯得“虛”;但詩人又設想是在其葬處蒼梧之地,故又有些“實”)。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宮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掙扎與不斷追求的頑強精神。從“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為第三部分,表現了詩人在去留問題上的思想斗爭,表現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讀之令人悲愴!末尾一小節(jié)為禮辭?!凹饶阋詾槊勒?,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文字不多,但表明詩人的愛國之情是與他的美政理想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全詩到高潮之后的畫龍點睛之筆,用以收束全詩,使詩的主題進一步深化,使詩中表現的如長江大河的奔涌情感,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流向。詩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歷程。而后兩部分則以色彩繽紛、波譎云詭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現出無比廣闊、無比神奇的場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雖然不能不說是一首飽含血淚的杰作,但還不能成為浪漫主義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兩部分而沒有第一部分,那么詩的政治思想的底蘊就會薄一些,其主題之表現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既含蓄,又明確;既朦朧,又深刻。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薄伴L顑頷亦何傷?!焙芏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扒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一
    屈原的學識豐富,“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綿纏悱惻的情緒。
    對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還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時?!妒酚洝で袀鳌防镎f,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薄秷笕伟矔防镆舱f:“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彼抉R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是個好辦法。詩歌中有這樣的一句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薄白允琛币馕吨鲃拥膽B(tài)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歌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總而言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即《離騷》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創(chuàng)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詩;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太忠實于史實,也是有可能的`。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二
    目標:
    通過探尋詩一般的境界,認識作者對人生悲歡無常、終歸于盡的深沉感慨,體悟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書畫作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帖卷》。
    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中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了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莊重。前人對《蘭亭集序》書法有這樣的評價:“飄如浮云,矯若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書圣王羲之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他的書法,還要一起來賞析他的文章,一同走進王羲之詩意的境界。
    二.教師范讀課文(可配以古典、幽雅的古箏曲)。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a)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生僻字的讀音。
    b)簡介“序”的特點,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事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寫書意圖(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四.探尋詩一般的思想境界。
    明確:“樂”與“悲”。
    2.如何理解作者的“樂”?
    明確:有三“雅”。
    (1)景雅。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俺缟骄X,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流水急湍,飛花濺玉?!薄疤炖蕷馇?,惠風和暢。”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瑩亮麗,生機盎然,反復吟詠,學生的心胸會變得靈秀爽快。
    (2)人雅。杜枚詩云:“大抵南朝多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蓖豸酥案吲P東山”的謝安、詩文“有金石聲”的孫綽等詩人名流以及兒子微之、操之和10歲的獻之等41人齊聚蘭亭,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3)事雅。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品”,他們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面前,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fā),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但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何其快哉!樂哉!
    (出示“流觴曲水”圖片,伴白:看到這幅畫,似乎時光倒流,回到蘭亭集會上,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儒雅的風度和詩意的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許多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都會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今人之豪情。)。
    此時此地,風景秀麗,山輝川媚,作者仰觀俯察,景情宜人,于是感萬物盎然,宇宙博大。歡愉之情,溢于言表?!靶趴蓸芬病?,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蘭亭集會的暢快。
    3.根據本段詞句寫一副對聯,老師給出上聯,請學生寫下聯和橫批。
    上聯是:仰觀宇宙之大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參考:下聯:俯察品類之盛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橫批:信可樂也。
    4.白居易在《憶江南》中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BR>    明確:陽春三月,江南鮮花吐芳,姹紫嫣紅,而在本文中,作者卻摒棄香艷,只寫山、水、林、竹、天、風而已。寫林寫竹,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棄其綠、碧、翠,極力造成一種素淡、雅致的格調。這樣的山水,正可以韜養(yǎng)寧靜淡泊的心性;文字格調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體現。
    “山水”是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標尺。當人們在現實中受到塵世生活韁繩束縛之時,“山水”便成為人們心靈世界的最后皈依。在這個意義上本文之“樂”,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更在于蘭亭雅集這樣一種簡潔、寧靜的詩意人生的逼真呈現——這才是作者“樂”之根源。
    可分解為以下兩個小問題,教師點撥,學生讀文思考。
    明確:王處的時代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急劇動蕩,“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保全性命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他們有的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的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在一時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不再,功業(yè)無成,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況且人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短長,其結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的,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此處之“痛”,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钡耐聪е?。
    (2)第3段作者慷慨生悲,此處的“悲”與上段的“痛”是一樣的情感嗎?
    明確:作者為什么“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肮讨凰郎鸀樘撜Q,齊彭殤為妄作?!狈鸾?、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但作者認為,作為士大夫當兼濟天下,不宜空談玄理,應積極實現自己的抱負。而這種生活觀對作者個人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又是不可能實現的。再由于作者對生命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蔽摇氨惫湃?,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
    這里,作者立足現時,將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類,叩問古今,由對當下個人體驗的感性抒發(fā),上升為對人類生命的理性思考。這里的“悲”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到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都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6.全文:
    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纱蠓裁谰笆⑹?,都極易引發(fā)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7.延伸:
    參考: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并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慨,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既然“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就應該追求真正的人生之樂。而文中的會稽雅集就是作者獲得的真正之樂。也正是這一點,作者對這次集會的“成果”倍加珍惜,“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間留下會稽山的一葉蒼翠,在混濁的人事長河中濺進蘭亭曲水的一脈清波。
    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詩中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這一寫法也正是王羲之“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的體現。
    五.語言積累。
    (略)。
    附:板書設計古人。
    自我。
    后人。
    千
    古
    同
    悲
    景雅。
    人雅。
    事雅。
    信
    可
    樂
    也
    景陳。
    人老。
    事遷。
    豈
    不
    痛
    哉
    王羲之。
    設計說明:
    《蘭亭集序》是古文精品之一。閱讀此文,想到了那位高唱著“歸去來兮”,興高采烈地走在回家路上的大徹大悟的詩人;想到了瓦爾登湖畔梭羅先生簡單而愉快的生活——他悠閑地穿越村子,吹著口哨,像微服出行的小王子;還想到了荷爾德林關于“詩意地棲居”的名言……在質樸的自然和瑰麗的藝術世界里,這些人類的精神大師們目光清純、心靈潔凈,他們在大自然鮮澤的陽光下看到了夢想、光明、生機和道路……沒有這些人文智慧的燭照,人類的精神之旅將會越發(fā)變得黑暗而漫長。
    因此,我想,我們的教學肩負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要為學生打開一扇心靈的小窗,讓陽光照進來,讓詩意飛進去。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道德滑坡的商品社會,對學生的心靈構建、人格茹養(yǎng)更顯得緊迫而必要。因此,我以為《蘭亭集序》除按一般“古文”對待,在疏通字句、了解語意之后,教師的重要任務還是要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作品展現的詩意的人生境界,讓我們的學生在與古人的對話中認識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審美情懷和他們精神超越的優(yōu)美姿態(tài),以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形態(tài),從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夠用詩意的審美的心態(tài)去應對一切遭遇和經歷。
    給學生一個瑰麗的世界,在語文學習中關注學生人格的鑄造,我們的學生將不會成為無家可歸的精神流浪者、漂泊者。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三
    原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譯: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guī)矩背向。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該是這樣。
    原文: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仉捃囈詮吐焚?,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翻譯: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沒有毀傷。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fā)著陣陣清香。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四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惟通:唯)。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五
    還是兩年前的事。五月端陽,渡船頭祖父找人作了代替,便帶了黃狗同翠翠進城,過大河邊去看劃船。河邊站滿了人,四只朱色長船在潭中滑著,龍船水剛剛漲過,河中水皆豆綠,天氣又那么明朗,鼓聲蓬蓬響著,翠翠抿著嘴一句話不說,心中充滿了不可言說的快樂。河邊人太多了一點,各人皆盡張著眼睛望河中,不多久,黃狗還在身邊,祖父卻擠得不見了。
    翠翠一面注意劃船,一面心想“過不久祖父總會找來的”。但過了許久,祖父還不來,翠翠便稍稍有點兒著慌了。先是兩人同黃狗進城前一天,祖父就問翠翠:
    “明天城里劃船,倘若一個人去看,人多怕不怕?”翠翠就說:“人多我不怕,但自己只是一個人可不好玩?!庇谑亲娓赶肓税胩?,方想起一個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趕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請那老人來看一天渡船,自己卻陪翠翠進城玩一天。且因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單,身邊無一個親人,也無一只狗,因此便約好了那人早上過家中來吃飯,喝一杯雄黃酒。第二天那人來了,吃了飯,把職務委托那人以后,翠翠等便進了城。到路上時,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問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熱鬧,你一個人敢到河邊看龍船嗎?”翠翠說:“怎么不敢?可是一個人有什么意思。”到了河邊后,長潭里的四只紅船,把翠翠的注意力完全占去了,身邊祖父似乎也可有可無了。祖父心想:“時間還早,到收場時,至少還得三個時刻。
    溪邊的那個朋友,也應當來看看年青人的熱鬧,回去一趟,換換地位還趕得及?!?BR>    因此就問翠翠,“人太多了,站在這里看,不要動,我到別處去有事情,無論如何總趕得回來伴你回家?!贝浯湔秊閮芍桓偹俨⑦M的船迷著,祖父說的話毫不思索就答應了。祖父知道黃狗在翠翠身邊,也許比他自己在她身邊還穩(wěn)當,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祖父到了那渡船處時,見代替他的老朋文,正站在白塔下注意聽遠處鼓聲。
    祖父喊他,請他把船拉過來,兩人渡過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那人問老船夫為什么又跑回來,祖父就說想替他一會兒故把翠翠留在河邊,自己趕回來,好讓他也過河邊去看看熱鬧,且說,“看得好,就不必再回來,只須見了翠翠問她一聲,翠翠到時自會回家的。小丫頭不敢回家,你就伴她走走!”但那替手對于看龍船已無什么興味,卻愿意同老船夫在這溪邊大石上各自再喝兩杯燒酒。老船夫十分高興,把葫葫蘆取出,推給城中來的那一個。兩人一面談些端午舊事,一面喝酒,不到一會,那人卻在巖石上為燒酒醉倒了。
    人既醉倒了,無從入城,祖父為了責任又不便與渡船離開,留在河邊的翠翠便不能不著急了。
    河中劃船的決了最后勝負后,城里軍官已派人駕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鴨子,祖父還不見來。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著她,因此帶了黃狗各處人叢中擠著去找尋祖父,結果還是不得祖父的蹤跡。后來看看天快要黑了,軍人扛了長凳出城看熱鬧的,皆已陸續(xù)扛了那凳子回家。潭中的鴨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鴨人也漸漸的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薄霧。翠翠望到這個景致,忽然起了一個怕人的想頭,她想:“假若爺爺死了?”
    她記起祖父囑咐她不要離開原來地方那一句話,便又為自己解釋這想頭的錯誤,以為祖父不來必是進城去或到什么熟人處去,被人拉著喝酒,故一時不能來的。正因為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斷黑以前,同黃狗趕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碼頭邊等候祖父。
    再過一會,對河那兩只長船已泊到對河小溪里去不見了,看龍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腳樓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燈,且有人敲小斑鼓彈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劃拳行酒的吵嚷聲音。同時停泊在吊腳樓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擺酒炒菜,把青菜蘿卜之類,倒進滾熱油鍋里去時發(fā)出唦——的聲音。河面已朦朦朧朧,看去好象只有一只白在潭中浮著,也只剩一個人追著這只鴨子。
    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總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腳樓上唱曲子聲音熱鬧了一些,只聽到下面船上有人說話,一個水手說:
    “金亭,你聽你那鋪子陪川東莊客喝酒唱曲子,我賭個手指,說這是她的聲音!”
    另一個水手就說:“她陪他們喝酒唱曲子,心里可想我。她知道我在船上!”先前那一個又說:“身體讓別人玩著,心還想著你;你有什么憑據?”另一個說:“有憑據?!庇谑沁@水手吹著唿哨,作出一個古怪的記號,一會兒,樓上歌聲便停止了。
    歌聲停止后,兩個水手皆笑了。兩人接著便說了些關于那個女人的一切,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習慣把這種話聽下去,但又不能走開。且聽水手之一說,樓上婦人的爸爸是在棉花坡被人殺死的,一共殺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個古怪的想頭,“爺爺死了呢?”便仍然占據到心里有一忽兒。
    兩個水手還正在談話,潭中那只白鴨慢慢的向翠翠所在的碼頭邊游來,翠翠想:
    “再過來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靜靜的等著,但那鴨子將近岸邊三丈遠近時,卻有個人笑著,喊那船上水手。原來水中還有個人,那人已把鴨子捉到手,卻慢慢的“踹水”游近岸邊的。船上人聽到水面的喊聲,在隱約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蹦撬先苏f:“這家伙狡猾得很,現在可歸我了?!?BR>    “你這時捉鴨子,將來捉女人,一定有同樣的本領?!彼夏且粋€不再說什么,手腳并用的拍著水傍了碼頭。濕淋淋的爬上岸時,翠翠身旁的黃狗,仿佛警問水中人似的,汪汪的叫了幾聲,那人方注意到翠翠。碼頭上已無別的人,那人問:
    “是誰?”
    “是翠翠!”
    “翠翠又是誰?”
    “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BR>    “你在這兒做什么?”
    “我等我爺爺。我等他來好回家去?!?BR>    “等他來他可不會來,你爺爺一定到城里軍營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會。他答應來,他就一定會來的?!?BR>    “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邊點了燈的樓上去,等爺爺來找你好不好?”
    翠翠誤會邀他進屋里去那個人的好意,正記著水手說的婦人丑事,她以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本來從不罵人,這時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聽人要她上去,以為欺侮了她,就輕輕的說:
    “你個悖時砍腦殼的!”
    話雖輕輕的,那男的卻聽得出,且從聲音上聽得出翠翠年紀,便帶笑說:“怎么,你罵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這兒,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說:“魚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BR>    那黃狗好象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來。那男子把手中白鴨舉起,向黃狗嚇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黃狗為了自己被欺侮還想追過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問給狗“那輕薄男子還不值得叫”,但男子聽去的卻是另外一種好意,男的以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著,不見了。
    又過了一陣,有人從河街拿了一個廢纜做成的火炬,喊叫著翠翠的名字來找尋她,到身邊時翠翠卻不認識那個人。那人說: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來接她,故搭了過渡人口信來,問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聽說是祖父派來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讓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黃狗時前時后,一同沿了城墻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問那拿火把的人,是誰問他就知道她在河邊。那人說是二老問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計,送翠翠回家后還得回轉河街。
    翠翠說:“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邊?”
    那人便笑著說:“他從河里捉鴨子回來,在碼頭上見你,他說好意請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爺爺,你還罵過他!”
    翠翠帶了點兒驚訝輕輕的問:“二老是誰?”
    那人也帶了點兒驚訝說:“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們河街上的儺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儺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個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罵人那句話,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么,默默的隨了那火把走去。
    翻過了小山岨,望得見對溪家中火光時,那一方面也看見了翠翠方面的火把,老船夫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的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鯉魚吃去了?!贝浯渖狭舜?,二老派來的人,打著火把走了,祖父牽著船問:“翠翠,你怎么不答應我,生我的氣了嗎?”
    翠翠站在船頭還是不作聲。翠翠對祖父那一點兒埋怨,等到把船拉過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個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屬于自己不關祖父的,卻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六
    《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岡卓行用散文的筆法寫就的一篇藝術評論,談的是米洛斯的維納斯因偶然缺損雙臂而意外獲得了非凡的美學價值,觀點建筑在哲學,文藝美學的基礎上,表述又極具概括性,因而內涵深蘊。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對殘缺與完美的感悟。
    2、深入探討重要語句,體會句子含義。
    3、虛實相生無中生有的藝術辯證法。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
    在巴黎的中部,有一座著名的宮殿,它的名字叫盧浮宮。有這里薈萃著無數人類文化瑰寶。其中以盧浮宮三寶最為引人注目。蒙娜麗莎以其神秘的微笑而有了永遠的魅力,還有張開翅膀奏響海戰(zhàn)凱歌的勝利女神,只是她的頭顱已經失去,還有就是米洛斯的維納斯。
    不知道是歲月的流失或者是一次意外使她殘缺了雙臂。而事實上米洛斯的維納斯共有兩尊,可是耐人尋味的卻是,雙臂完好的維納斯默默無聞,可是斷了雙臂的維納斯卻漂洋過海,穿越了久遠久遠的時代而大放異彩。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
    1.教師引導:日本作家清岡卓行認為:對維納斯而言,無情的歷史,偶然的毀壞,恰恰成全了維納斯,使她成為了人類藝術寶庫中不可或得的珍品。這是一個很大膽、很特別的觀點。作者這個看法的建立基礎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對這個觀點的完整表述是怎樣的?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
    2.學生默讀全文,思考上述問題。
    3.學生默讀完畢,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藝術的名義反對對維納斯所進行的任何復原工作的,他認為維納斯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4.教師引導: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讀著這句話時,心中有沒有產生疑問。
    三、引導學生研究探討問題。
    1.教師引導:課文其實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除了我們已經看過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談論第一個問題的,六、七段則是談論第二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這四個段落快速找出你認為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語句。
    2.學生快速瀏覽,劃出語句。然后回答。
    3.根據學生的疑難語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4.學生討論完畢,每組派代表發(fā)言。
    四、教師小結。
    聽了同學們對斷臂維納斯藝術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許多感悟,說出來給大家聽聽,一是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形體的殘缺不等于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二是藝術創(chuàng)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舍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
    五、擴展訓練: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哪些人或事物(可具體也可抽象),他們正是為了因為殘缺而完美,因不完整、不圓滿而更有價值。
    例1:作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紅樓夢》有兩度殘缺,一是后四十回的失落。二是結局,寶玉披著大紅氅子,在茫茫的雪地里踽踽獨行,不知去向何處,只能看到走向一片蒼茫。這個結局是殘缺的,它打破了花好月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但正是這種殘缺才使它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例2:詩歌是殘缺的,它正是因為空白而帶給了讀者多種解讀的可能性,而正因如此,才讓它成了文學殿堂的一朵奇葩。如:《陌上?!分袑α_敷的刻畫。
    六、小結。
    人生是殘缺的,總有一些無法彌補的缺憾。但正是因為有了痛苦的加入,人生才更加豐富多彩。真正經歷傷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過。黛玉的美在于她沒沒能實現的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美在于她歷盡滄桑后即一剎那的明徹與超脫,梵高的美在于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貝多芬的美則是在失聰后用黑白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文章。如果說生活中的殘缺讓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點,那么這些優(yōu)秀的靈魄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讓人雀躍與敬仰。人間沒有完美,完美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地方。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才點燃了人們探索追求的激情。所以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我們應有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蘇軾詞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其實當我們學會正確對待殘缺時,我們就會發(fā)現,月圓是畫,月缺是詩。
    板書設計:
    殘缺+聯想=完美。
    虛實相生。
    參考資料:
    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發(fā)現。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并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并與刻著名字的臺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斷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原,并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塊片以后,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并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陳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并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于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議決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準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zhàn)云密布。恰巧,一場暴風而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于轉到了法國船上。后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于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所發(fā)現的維納斯像,并被陳列于羅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并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zhèn)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一大幸事。
    2、關于維納斯的文化背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把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zhàn)神阿瑞斯,并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后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zhàn)爭?!睹茁逅沟木S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后期的雕塑杰作。
    3、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藝術魅力。
    從雕像被發(fā)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注了不計其數的贊美和歌頌。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tǒng)。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yōu)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tài),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wěn)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莊嚴崇高而端莊,象一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yōu)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制作復原雙臂的復制品后,都為有一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fā)出人們的美好想象,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采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fā)現某種統(tǒng)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一切人體的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于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后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范。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及教案篇十七
    第一章(被貶)53行:詩人屈原從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寫起,回顧了自己有生以來的努力、追求、奮斗以及所遭受的失敗,滿腔悲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態(tài)度。
    第二章(反思)38行:接著在面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一番深刻的反思。畢竟慘遭失敗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詩人屈原以“路徑似未看清兮”領起,先是以“退身修整服裝”一般地表現自己的反思,但是僅僅如此則缺乏波瀾,并且難以深入,所以借“家姐”這一個人物從反面來責備、勸說,以逼出“找舜帝評理去”一節(jié),既是深化了反思,又強化了情感。連情誼最親密、對自己最為關心的“家姐”,也如這樣責罵、勸說,世上還有誰能理解自己呢?所以一氣之下便“找舜帝評理去”。反思的結果是堅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章(再試)38行:又積極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后卻沒有結果。詩人屈原在寫自己的“仔細尋路”。這是在對于自己遭遇詆毀之后的重新努力,但無論叩“天門”還是“求美女”,都以失敗的結果告終。
    第四章(徘徊)38行:詩人屈原又陷入苦悶與徘徊之中。辛辛苦苦的求索又遭失敗,究竟何去何從?詩人屈原無奈,于是“取瓊茅來卜卦”,請靈氛為他占算以決疑。靈氛卜卦的結果是必須遠游離開楚國才有出路。經過一番考慮,仍然猶豫不決。于是再次請巫師降神求教。之后,又經過反復審慎的思索,最終決定“遠游自離去”,離開了楚國出游。
    第五章(他投)21行;通過了審慎思慮后,詩人屈原結束了自己的徘徊,認可了靈氛的“吉卦”,選擇“吉日”出發(fā)。但是充滿憧憬的出游還是因為“眷顧楚國”而中途放棄了:”曲身回首停步“。結果只能選擇以死殉國的方式,“追隨彭咸歸去!”
    這篇詩歌通篇是第一人稱敘事的結構,情節(jié)分明,脈絡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則全都融入敘事過程之中,密切結合情節(jié)發(fā)展的具體階段來進行,從而達到了一種悲憤傾訴的強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