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范文(16篇)

字號:

    人們熱衷于探索宇宙的奧秘,尋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jù)。在寫總結(jié)之前,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和想法??偨Y(jié)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提升的過程,我們要善于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一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2.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3.抓住關(guān)鍵詞句品味賞析,體悟作品內(nèi)涵。
    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教學難點:
    品味賞析體悟。
    學法指導:
    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討論--質(zhì)疑--點撥法。質(zhì)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描述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diào)沉悶的格局。
    一、導語設(shè)計。
    讓學生欣賞激昂豪壯和婉轉(zhuǎn)陰柔不同的兩首古典音樂,用合適的詞形容它們的風格。
    詞也擁有與古曲同樣的藝術(shù)特色,讓我們通過學習《漁家傲秋思》來進一步體味。
    板書課題:《漁家傲秋思》。
    二、新課。
    (一)讀聽聽。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jié)奏感情意境。
    試試。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zhì)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jié)奏感情)。
    個人表現(xiàn)讀(生品評:…..)。
    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二)品。
    3..同學們讀的時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闋里我們看見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長煙。
    落日邊聲。
    千嶂城閉。
    我看見了一幅--------------------------圖(落日歸雁,長煙落日邊聲四起古城落日歸雁孤城戍邊圖)。
    4.這些景是扣著一個“異”而寫的?異在何處呢?
    明確:異寒異聲異勢。
    5.品讀上闋說說:通過以上景致的描寫渲染出怎樣的氣氛?
    明確:荒涼蕭瑟肅殺。
    5.此景會讓人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覺?
    悲涼寂寞孤獨思鄉(xiāng)。
    6.讓我們一起踏著文字,小組合作試著在下片中尋覓深藏詞人內(nèi)心的那份情愫。
    我從----------------中感受到--------------。
    (濁酒一杯思鄉(xiāng)思親)。
    (燕然未勒使命責任愛國憂國)。
    (悠悠羌曲無奈凄涼別愁)。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二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就用()做書,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知道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2、掌握“誰怎樣地說什么”的句式。
    3、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理解的基礎(chǔ)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紙發(fā)明以前的書是用什么做的?那樣的書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課文6-7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
    思考:從這兩段里,你讀懂了什么?并用線和圈,把你讀懂的標記出來。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
    棉絮、麻粗糙。
    樹皮、破布又輕又薄、便宜。
    (1)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生字、詞的鞏固,并用“異口同聲”、“自豪”等詞說話。
    (2)使學生明白“紙是咱中國人發(fā)明的”,讓學生用自豪的語氣練習讀第7段。
    3、自由讀6-7段。
    4、指導進行“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練習。
    (1)先請學生找出文中“瞪大了眼睛、異口同聲、自豪”等詞進行訓練。
    (2)進行擴散性訓練。(選擇其他內(nèi)容,用以上句式練說。)。
    5、完成課堂作業(yè)本5、6兩題。
    三、學習課文第8段。
    1、有感情的齊讀這一節(jié)。
    2、比較句子,理解“真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了不起!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
    4、站起來,加上動作再讀一讀。
    5、我們的祖先除了發(fā)明造紙術(shù)外還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指南針、火藥,你們想知道嗎?(課件輔助,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6、有感情的齊讀全文。
    四、鞏固練習。
    1、深化拓展。
    (1)說說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以及它們對世界的貢獻。
    (2)談?wù)劕F(xiàn)在的紙,你想說些什么?你想怎樣再改進紙呢?
    (3)寫話練習,寫的內(nèi)容可學生自定,題目自擬。教師也可以出一組參考題,如《我身邊的紙》、《有趣的紙》、《美麗的紙》、《我對紙的了解》、《紙的故事新編》等。
    2、作業(yè)練習。
    (1)連一連。
    用竹片做的書。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三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jié)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shè)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四
    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區(qū)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用學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教學重點:
    確定左右和上下結(jié)構(gòu)生字的部首。
    教學難點:
    在字典部首目錄中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課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確確定部首;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揭題(5分)。
    1、同學們,你知道書上的紙是怎么來的嗎?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來學習紙的故事。(出示課題)。
    2、讀一讀,說一說,你想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二、學習單元提示(3分)。
    1、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師歸納板書: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步驟:
    (1)、定:定部首。
    (2)數(shù):部首筆畫。
    (3)找:檢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數(shù)再找,數(shù)除部首外筆畫,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師舉例說明,學生跟著試練。絮(系),且(|)。
    三、練習查字典(10分)。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課件:生字學習)。
    2、讓學生確定生字的部首。綢(i)。
    3、分兩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組各查7個生字并寫出字典頁碼,比一比哪組快。
    4、結(jié)合完成作業(yè)本第1題。價(單人旁)異(已)故(父)?。ú葑诸^)錯(金子旁)問(門)。
    5、教師小結(jié):確定字的部首,獨體字一般查起筆,合體字一般查偏旁。
    6、(看課件)指名讀生字,齊讀詞語。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
    1、聽課文錄音(課件:課文朗讀),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課件練習3)填空:紙是()發(fā)明的,他利用()造紙,后來人們就把這種紙稱為()。
    3、給課后習題1的四幅圖排順序,并講一講紙的發(fā)明過程。4、自由讀課文,提出你不懂的問題?交流并梳理。
    五、學習課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勢表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自由讀課文,哪幾節(jié)寫了紙發(fā)明以前?(1-5)。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們就把字寫在絲綢上面。
    課件出示:竹片絲綢做的書。
    同桌討論各自的缺點:笨重,貴。
    板書:竹片――――絲綢。
    笨重貴。
    5、同桌相互說,
    6、齊讀1-5自然段。
    7、師生對讀1-5自然段。
    六、課堂小結(jié)(2分)。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業(yè):(1分)。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語3遍。
    3、完成作業(yè)本2、3題。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激起學生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
    2、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和蔡侯紙的特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4、圍繞“紙”的話題,結(jié)合所學的所感的,嘗試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第1―5自然段。(10分)。
    1、邊讀邊思考,世界上沒有紙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他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脫離課本說一說)。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二、定向(1分)。
    三、學習第6自然段。(10分)。
    1、你們想了解的正是課文中我與玲玲想問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
    2、了解“異口同聲”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異”,說說字意,理解詞義。
    (2)設(shè)景說話,加深詞義理解;什么情況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過些什么?
    (3)讀好問句。
    五、學習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讀。
    2、匯報:你學懂了什么?
    (1)重點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看課件理解)。
    (2)(課件練習3)。把下面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紙東漢時代的紙棉絮和麻做成的。
    蔡倫蔡侯紙無法考證?br/。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五
    各位領(lǐng)導、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
    1、課文內(nèi)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lǐng)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對他的贊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初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難點: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nèi)容,但由于學生身處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zhì),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shè)計了各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币虼?,整堂課我設(shè)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jù)資料,交流匯報,學習其品質(zhì)。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chǎn)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jīng)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復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復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xiàn)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仡檹土暿菫榧氉x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huán)節(jié)采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边@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fā)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xiàn),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只身求學的艱苦。最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肴”,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當食品變質(zhì)時,對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fā)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么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么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lǐng)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后,教師不急于做出判斷,轉(zhuǎn)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jīng)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后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后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zhì)的呢?”從而總結(jié)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后理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zhì)。
    首先采用交流匯報資料的方式,了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guān)于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jié)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shè)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采用簡潔的文字,設(shè)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nèi)容一目了然。
    總之,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我始終堅持“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六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zhì)。
    (2)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ppt。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課文。
    1、出示ppt:兩首詩詞《江上漁者》《岳陽樓記》與范仲淹畫像。
    (1)誰能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詞?(指名朗讀)詩詞的作者是誰呢?(指名介紹范仲淹)。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
    1、請你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檢查字詞。
    1、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閉門不出貧寒。
    劃粥割齏于心不忍千載難逢和衣而眠佳肴。
    (出示ppt: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主要寫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
    1、默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個小故事?給每個故事概括一個小標題。想好后,與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一下。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七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八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肴、豈、泱3個生字,會寫淹、岳、粥、寢、凌、佳、肴、豈、咽、宰、泱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能夠聽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云山蒼蒼,江水泱殃,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米粥、廢寢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載難逢、殿試等詞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江上漁者》,讀這首詩,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畫像,介紹范仲淹)。
    (1)讀讀這段話,了解了什么?
    (2)對范仲淹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讀書。
    (一)讀課文,讀正確流利(學生自由讀)。
    (二)同組互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讀課文,想想文章寫了范仲淹的幾件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詞語。
    毫不介意粗茶淡飯廢寢忘食貧寒閉門不出。
    2.用上以上聽寫的詞語,試著說說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解詞。
    出示ppt:
    劃粥割齏。
    (1)讀詞。
    (2)文中告訴我們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3)從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齊讀。
    (2)大夫的大還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點水還可以換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讀準只字在不同詞語種的音。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體會其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文章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讀懂了什么?
    2.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什么?
    3.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這么說?
    (2)他是怎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一)默讀課文,全文寫了范仲淹幾件事?(生:讀書)。
    (二)試著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學。
    2.劃粥割齏。
    3.閉門不出。
    4.謝絕佳肴。
    三、深入讀書。
    (一)自主默讀,仔細讀讀課文,用筆畫出范仲淹的言行(邊讀邊批注)。
    (二)討論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從小讀書刻苦。
    (1)對比讀,讀懂了什么?
    (2)讀到這兒,你能從文中舉例說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語句嗎?
    生:從累了。
    生:從劃粥割齏。
    生:從五年未解衣。
    (3)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要這樣刻苦學習。
    (4)再次深入讀書尋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說:我的志向,要么當個好大夫,要么當個好宰相。好大夫為人治病,好宰相治國為民。
    (1)讀句子,想想他是怎樣說的,在說前加入語氣詞。
    (2)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樣的人?
    (4)包含著對祖國的熱愛,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jié)全文。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積累詞語。
    1.用筆畫出表示范仲淹學習刻苦的詞語,背一背。
    2.聽寫練習。
    板書設(shè)計:
    愛國愛民。
    閉門不出。
    謝絕佳肴。
    劃粥割齏。
    只身苦學。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九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外國人懂得造紙比中國人遲一千多年,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學會課文生字14個,卻別形近字“導、異”“代、化”;能給生字確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異口同聲、自豪、不禁”等詞語的意思。
    3、會按“誰怎么樣地說什么”的句式寫句子;學會用“怎么”來提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5、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弄清紙發(fā)明的過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教學難點:了解紙發(fā)明以前的書,說說蔡侯紙是什么樣的紙。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16個新詞,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紙的發(fā)明過程。
    3、學習1-5自然段,知道在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談話引入。
    出示課本,問:這是什么做的?拿出“報紙”、“作業(yè)本”、“課外書”問??粗@些五花八門的“紙”,小朋友們,有什么奇怪的問題從你們的小腦瓜里蹦出來了呢?(生自由提問,教師理出有用的問題。)。
    這一張張白花花的紙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同學們都非常奇怪,只要今天我們學了《紙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后,那么一切問號就會消失了。(出示課題,請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課件出示以下自學要求:
    (1)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并記住字形。聯(lián)系句子想想意思。
    (2)認真閱讀“單元學習提示”,明確要求和具體操作步驟。
    (3)嘗試運用部首查字法做課后作業(yè)第2題。
    2、檢查指導。
    (1)瀏覽課后生字,學生提出確定部首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解決。
    (2)以“帶”字為例,請同學介紹查字典的過程。
    3、再讀課文。
    (1)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2)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課文,注意糾錯。
    (3)說說課文圍繞“紙”主要講了什么(教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完成課后練習3。
    三、學習課文1-5段。
    1、讓學生充分自由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紙發(fā)明以前,書是用做的,它太()了。后來,人們?yōu)榱耍ǎ?,就用()做書,可是太()了。勞動人民()?BR>    2、檢查討論,得出板書:
    (材料)(特點)。
    竹片笨重。
    絲綢價錢貴。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5段。
    四、課堂練習。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1、2、3題。
    2、抄寫生字各3遍。
    3、比一比,組詞。
    圖()異()州()檢()。
    圓()導()洲()驗()。
    緊()絮()豪()毫()。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
    繪的景象,積累詞語,體會第2、3、4自然段的襯托作用。同時,使學生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
    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難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習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生活中,你見過絲瓜藤嗎?請你說說。今天我們來學習17課迎接綠色。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輕聲讀文,看看還有存在哪些字詞障礙。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學習生字新詞。
    3、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4、檢查自學情況。
    三熟讀課文,正確流利。
    三、初步了解課文各部分內(nèi)容。
    1、生讀第一部分,想你讀懂了什么?
    2、生默讀第二部分,聯(lián)系“極目不能遠眺,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疑心自。
    己成了井底之蛙”讀讀你的體會。
    3、指導朗讀。要讀得自然,要讀出住樓疑心成了井底之蛙之感。
    4、生讀文后,說這部分你讀懂了什么?
    四、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五、布置作業(yè):抄寫生字。
    17、迎接綠色教學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意思。體會第2、3、4自然段的。
    襯托作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按要求背誦并抄寫一段話。了解人。
    們是怎樣愛護這株野生的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
    及對生活的熱愛。
    授課過程:
    (一)、導入。
    綠色。
    是生命的象征,是蓬勃的標志,當我們整天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
    市中,看到的是灰色的墻,黑色的柏油路時,怎能不對綠色有一絲渴。
    望?就讓我們一同來迎接綠色。
    (二)、新授:
    1、上節(jié)課我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想一想還有哪些問題我們沒有解決?
    (綠色指什么?問什么要迎接綠色?怎樣迎接綠色?)。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請大家?guī)е@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2、我們先來解決為什么要迎接綠色。
    課文的那幾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2、3、4三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要迎接綠色。)請你快速瀏覽課文2、3、4自然段,說一說我們?yōu)槭裁匆泳G色?(請2個學生回答。生活的空間里都是樓房,站在窗前,極目不能遠眺,居住在鋼筋水泥營造的有限空間里,日久便會覺得無比的壓抑。感覺自己就是一只井底蛙。希望生活中充滿這樣象征生命的綠色。)請你找出感受最深的那句話來讀一讀。
    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對綠色有著渴望。(板書:向往綠色)。
    3、解決綠色指什么。
    課文中的綠色指的是什么呢?(一株絲瓜)。
    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1、5、8自然段描寫了這株絲瓜)第一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一段。
    這句話什么意思?(其實只是株野生的絲瓜。)。
    那書中為什么用這種表達方式?再讀這句話談?wù)劯惺埽ㄕf明了絲瓜的普通,或強調(diào)是野生的。)你理解得真好,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2個人讀,全班齊讀)。
    第五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誰來說一說?(讓學生先讀再說)。
    出示“就這點間隙,竟容得下這蓬蓬勃勃的生命?!?BR>    誰能把“竟”字換一個詞。(居然)。
    為什么換這個詞?(同樣是表示一種不可思議。)你體會得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找2個學生讀。)。
    第八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學生讀然后說)。
    你的概括能力很強。那么我們一句一句來看一看這一自然段都寫了什么。
    第一句:(讀,說)這株絲瓜長得多快呀!
    誰來說說第二句。(讀、說)出示兩句對比。你喜歡那種表達方式。為什么?
    (概括出:花多,長得快,生命力旺盛,長得好。)叫2個學生說出不同的感受,并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全班一起讀。
    第三句:(讀說)。
    為什么說絲瓜像驚嘆號般的垂著?
    (絲瓜帶著花,樣子非常像樣子非常地像驚嘆號)。
    請你再把這句話讀一遍。
    看到這樣的絲瓜,人們會不禁贊嘆道:“!”這是一道多么美麗的自然風景呀!(板書:自然風景)。
    4、怎樣迎接這么美麗的自然風景,人們怎么能不渴望,那他們是怎樣迎接綠色的?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課文中重點介紹了王叔、愛人和老張是怎樣迎接綠色的。先請你讀課文6、7兩個自然段,看看王叔是怎樣迎接這個綠色的,請你劃出王叔是怎樣做的。
    (王叔把一個鳥籠的底兒拆掉,罩在絲瓜上,希望別人不要踩到這株絲瓜。)你能試著填寫這個空嗎:因為所以。
    王叔還做了什么?(王叔特意買來鐵絲給絲瓜搭架,希望絲瓜能夠更快往上爬,長得更好。)。
    試著填一填這個空:王叔之所以是因為。
    (2)王叔是這樣迎接綠色的,那么作者愛人和老張又是怎樣做的?請你自學課文第九自然段,看自學提示。
    作者愛人之所以將窗戶打開,是因為希望能夠絲瓜留條路,讓絲瓜能夠長進家中。
    作者愛人之所以把撐衣竿伸出去,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撐衣竿爬上來。老張之所以把魚線垂下來,是因為他想讓絲瓜順著魚線繼續(xù)往上爬。人們就是這樣用愛心為絲瓜搭建了一條成長之路。
    (3)出示:“花一路黃過去??”再讀這句話,看看你是否能讀出新的感受?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一
    [德育目標]:這是一個以綠色環(huán)保為中心的主題單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對地球,動物以及人類自身有初步正確的認識,同時啟發(fā)學生善待動物――我們?nèi)祟惖呐笥?,善待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智育目標]: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真摯,自然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
    根據(jù)學過的演唱形式為歌曲《留給我》設(shè)計領(lǐng)唱和齊唱的形式并分小組表演。
    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素質(zhì)發(fā)展目標]:學習輪唱的演唱形式,并和同學協(xié)作,完成《美麗的黃昏》的輪唱。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模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夠區(qū)分樂曲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熱愛地球,熱愛動物對于我們?nèi)祟惖闹匾?,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多媒體(找一些環(huán)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災害的視頻資料)。
    學生活動設(shè)計。
    歌曲《美麗的黃昏》是一首輪唱歌曲,把全班分成三組作輪唱的練習,同時讓學生體驗輪唱形式的和聲美感,個別班級還可以用豎笛來練習。
    第(三)課時。
    一、小組匯報。
    (1)地球面臨的問題。
    (2)哪些問題是由于人類的影響造成的?
    (3)我們該怎樣做?
    二、欣賞歌曲《綠陰》。
    (l)初聽樂曲:地球需要綠陰、小鳥需要綠陰、我們?nèi)祟惛枰G陰。
    (2)再聽樂曲:請問這首樂曲的速度、情緒?
    (3)教師出示歌詞:跟著音樂哼唱歌曲旋律。
    三、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l)全體齊唱。
    (2)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3)小組練習并演唱二部輪唱。
    (4)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5)小組練習并演唱或演奏三部輪唱或輪奏。
    (6)用豎笛練習二部輪唱部分。
    (7)全體演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教后反思。
    地球在供養(yǎng)人類生息了數(shù)十萬年后,第一次發(fā)現(xiàn)不管是生態(tài)還是資源,已經(jīng)再也供養(yǎng)不起如此眾多的人口,人口已急劇增長到超過60億,由此帶來的是自然生態(tài)破壞和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已知的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nèi)祟愂沁@艘航船上的乘客。當船艙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guān)?面對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現(xiàn)實,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明白:保護環(huán)境,拯救地球,是我們?nèi)祟惞餐呢熑巍?BR>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2、通過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理解作者及文章情感的能力。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了解人們是怎樣愛護這株絲瓜的,感受人們對綠色的向往和珍惜,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難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教學用具: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7課《迎接綠色》。
    2、綠色指的是什么?
    3、這是一株怎樣的絲瓜?
    4、就是這樣一株野生的絲瓜,一株普通的絲瓜,我們?yōu)槭裁匆铀??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2―4段:
    1、打開書,輕聲讀2―4段,想一想:這是怎樣的環(huán)境,人們要迎接這株絲瓜呢?
    2、誰來淡淡你的感受?
    3、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心情無比壓抑。如果你長期生活在這里,你最渴望什么?
    4、在我們渴望看到綠色時,這株絲瓜從樓角長出來了,我和鄰居是怎樣愛護這株絲瓜的?請你認真讀讀5―9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相關(guān)的語句,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再把感受深的語句讀一讀。
    5、你還有那些補充?
    6、王叔和孩子們這么愛這株絲瓜,他們還會來為它做些什么事?
    7、還有哪些人來迎接綠色,愛護這株絲瓜的呢?請大家接著說說。
    8、我家和老張對這株絲瓜那么的向往和渴望,誰來把你的感受用朗讀來展現(xiàn)出來。
    三、學習“自然風景”
    2、誰來說說?
    3、這株絲瓜在這里展現(xiàn)著它獨特的風采,誰能用讀把它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4、多么生動、多么形象、多么優(yōu)美的語言啊!想把這段優(yōu)美的語言記在心間嗎?趕快記一記,能試一試嗎?學生自己先試,再齊讀。
    四、學習第10自然段。
    1、這是一道自然的風景線,它不但令居民們賞心悅目,還幫助居民們牽連出一道人間的風景線。
    3、正是這株野生的絲瓜,在鄰居照顧下蓬勃的生長著,使平日里不大來往的鄰居加強了聯(lián)系,關(guān)系融洽了。生成了一道人間的風景。
    五、對比以前。
    六、回顧課題。
    1、迎接的綠色,人們僅僅是指這株野生的絲瓜嗎?其中包含了什么希望?
    2、因為有了關(guān)愛、交流、溝通,自然風景就令人賞心悅目,人間風景就令人真情感動。
    七、作業(yè)。
    1、背誦并抄寫課文中形容絲瓜的優(yōu)美語句。
    2、學完課文,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17、迎接綠色。
    自然風景人間風景。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三
    茶,對于學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說茶》這課中,既向我們介紹了茶的種類,又向我們介紹了茶的好處。因為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品茶葉茶的習慣,所以他們對茶的種類不太了解。為此,我在上這堂課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各種茶葉,我又從食堂里準備了一些開水,讓學生在課堂上泡茶之用。
    一、學生通過觀察,更加了解了茶的種類與外觀。學生通過同桌互相交流,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茶葉匯總,再根據(jù)課文中的知識介紹,學生一一了解了綠茶、紅茶等種類。本課學生通過實物的觀察,茶葉之間的比較,加深了他們對茶的印象,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二、學生品嘗,感受到了飲茶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學生用各自帶來的茶葉和一次性杯子,而我為他們一一分開水。學生先根據(jù)書中的飲茶順序:一、先觀茶姿,學生先看看自己所帶來的茶姿,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看看同桌和四人小組的其他同學的茶姿,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處。二、再聞茶香,學生可以說是一邊看,一邊聞,都迫不及待地想品茶。三、品茶,當我說到可以品茶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嘗起味道來。有的`同學由于動作太快,未顧及到開水的燙,都喝了一小口茶后,把舌頭都伸得老長老長。更談不上品出這茶是什么味道。最后還是通過自己慢慢地品,才說出了茶的味道。
    本堂課學生都在期待中學習的,他們通過自己的眼、鼻、口等器官感受到了我國的茶文化歷史之悠久。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四
    1.能發(fā)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2.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重難點、關(guān)鍵。
    1.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課前思考。
    思考錢塘江潮的地理位置和成因。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生字新詞,粗知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1.正確拼讀生字,理解“人聲鼎沸”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給課文分段。
    3.能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guān)錢塘潮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錢塘江大潮。
    自由介紹錢塘江大潮。
    二、理思路。
    1、自學生字詞,師抽查讀,聽寫,用詞造句。
    2、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页鰧懹许樞虻脑~句。
    生討論交流后匯報。
    生a:按時間順序。
    生b: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自由讀2-5自然段,說說每一段寫什么,按什么順序?qū)懀?BR>    師生共論得出結(jié)果:4段都是寫潮。
    第2段寫的是潮不之前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qū)憽?BR>    第3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qū)憽?BR>    第4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qū)憽?BR>    第5段寫的是潮去時的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qū)憽?BR>    三、講讀第1,2段。
    自由讀1,2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5分鐘自由學習后生匯報。
    師以提問代檢測。
    1、自古以來我們怎么評價“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2、“奇觀”是什么意思?(奇異的景象)。
    3、觀潮最佳時間,地點是?(農(nóng)歷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觀鎮(zhèn))。
    4、我們來到這里后看到了什么?(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江面,大家在等著,盼著)。
    5、此時所看到的景物是美麗的,大家的心情是焦急的。
    6、生讀第2段,要讀出景色的美麗,大家心情的焦急。
    四,總結(jié)。
    如此壯觀的景象是以怎樣的姿態(tài)展現(xiàn)的,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潮來之前。
    觀潮潮來之時天下奇觀。
    潮來之后。
    作業(yè)設(shè)計:
    補充詞語。
    山地()風()浪()人()鼎()。
    ()頭()進()天()地水()相()。
    若()若()()()東望。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nèi)容。學寫環(huán)保日記。
    2、會認“供、耗、捐、購、臭、簿、限”7個生字。
    3、教育學生保護環(huán)境要從小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nèi)容,知道孩子們在保護環(huán)境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明白環(huán)保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教育學生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
    教學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奧茨在新學期開始時,得到了一本記事本,這是一本很特別的記事本。你們想看一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綠色記事本》。(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質(zhì)疑。
    師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自學本課的生字。
    2、邊讀邊想:課文中關(guān)于“綠色記事本”寫了什么內(nèi)容?
    (師巡視,檢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相機通過提醒、評價等手段反饋學習情況。)。
    3、小組匯報讀文,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理解詞語:耗費、瀕臨滅絕、購物、收支簿、限額。
    4、讀了課文,你們的問題解決了嗎?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內(nèi)容。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按要求讀課文。
    2、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1)老師給奧茨的“綠色記事本”很有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這個記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別之處?
    (3)關(guān)于這個記事本,還有什么特別之處?
    (4)為什么叫它“綠色記事本”?它和什么關(guān)系密切?
    3、有感情朗讀。
    (二)小組合作學習三到十自然段。
    1、根據(jù)提示小組合作學習。
    2、匯報學習情況。
    (三)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2、說說讓他佩服的兩名同學的記事本記錄了什么特別的內(nèi)容。
    3、說說了解了這些學生的“綠色記事本”中的內(nèi)容,你有什么感想。
    4、說一說它為什么叫“綠色記事本”,并說說你喜歡“綠色記事本”嗎?為什么?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生們的“綠色記事本”記錄的雖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環(huán)保意識已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烙印。作為我們來講,也應該向他們學習,從現(xiàn)在開始樹立環(huán)保意識,開動腦筋,創(chuàng)新辦法。并且在實踐中努力爭當一名優(yōu)秀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啟發(fā)?
    五、拓展訓練。
    談?wù)勛约浩綍r在環(huán)保方面的所見、所聞、所感。
    關(guān)于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能源,你有哪些好辦法?
    六、布置作業(yè)。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寶貴()耗費()。
    慚愧()節(jié)?。ǎ?。
    討論()。
    反義詞:表揚()停止()。
    減少()真誠()。
    成功()。
    2、寫一篇環(huán)保日記,內(nèi)容可以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12*綠色的記事本。
    材料:廢紙垃圾。
    作用:給學生專門記錄環(huán)保行為和想法。
    人人爭當環(huán)?!靶⌒l(wèi)士”
    紙的故事教學設(shè)計之二篇十六
    1、能說說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注。
    3、能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設(shè)計“綠墻”。
    教學重點、難點。
    1、說出世界各地綠墻的特色。
    2、造成中外圍墻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3、批注。
    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guān)綠墻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塊:
    了解綠墻。
    第二塊:
    介紹綠墻。
    1、情境導入語:
    同學們,作為常州的一員小公民,你能說說今年我們常州的城市建設(shè)方面的口號是什么嗎?
    答案――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
    創(chuàng)建省級首批生態(tài)城市是許多圍墻都透綠了,這說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風,推行綠墻。
    2、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就“什么是‘綠墻’?世界各地的‘綠墻’各有什么特色?”這兩個問題作批注。
    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上臺介紹自己帶來的有關(guān)綠墻的圖片。
    1、談?wù)勛约簩ΤV莓斍暗膰鷫ν妇G問題的了解。
    2、閱讀課文,做批注。
    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內(nèi)容。
    先在小組里介紹,然后推舉代表上臺介紹。
    第三塊:
    建設(shè)綠墻。
    1、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比較中外圍墻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筑錄像,要求學生為常州建設(shè)生態(tài)城市而設(shè)計有特色的綠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