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匯總18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作者觀點等方面進行的個人感受和評價。讀后感既是對自己閱讀的一種總結(jié),也是對書中內(nèi)容的一種理解和思考。寫讀后感時可以運用適當?shù)囊煤团e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使文章更具說服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靈感和啟發(fā),同時也可以讓大家對不同類型的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讀后感是一個很好的寫作練習和思考思維的方式,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寫讀后感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一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現(xiàn)代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yǎng)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jié)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shù)木嚯x。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yè)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jīng)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fā)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磨煉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二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臨別贈序,是作者宋濂贈給同鄉(xiāng)馬君則的,他用自己的勤學經(jīng)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學過這篇課文后,我也深受勉勵。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現(xiàn)代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yǎng)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家境貧賽,但愛好讀書,于是就從藏書之家借來抄,計算著日子歸還,無論天氣多么嚴寒,他都如期歸還。成年后的他跑到百里的外鄉(xiāng)向當?shù)亍跋冗_叩”;在求學的過程中,時常頂著寒風在雪中行走;住旅店時,同舍生穿著華麗,他則用讀書來讓自己快樂。這是何等的艱苦又是何等的勤奮。
    再看看我們當今社會的學生,我們父母整天寸步不離的呵護,我們就像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按理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讀書。我們不必為“口體之奉”而擔憂。相反,我們挑食,不愛吃的東西不吃;我們攀比,不流行的衣服不穿。我們不必患“無碩師名人以游”,反而厭倦讀書,抱怨讀書苦,讀書累。我們不必像元貞那般為貧苦而休學。暫且不說有幾室?guī)讖d的高樓大廈,就是出租房,生活在這個不大而溫暖的房子里,還不夠滿足嗎?怎么說也不用“不蔽風日”吧。我們更不必因遙遠的路程而焦燥,即使家住得離學校遠,也只有一趟車的時間。我們什么都不需要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讀書。然而,我們不但沒有努力讀書,反而虛度光陰,我們將肩上的重擔,父母的期望和自己以后的命運都拋到了腦后。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三
    作者作此文講述了自我年少求學的艱辛與不易,但由于自我的勤奮與刻苦,不以求學求教無恥,勤學好問,最后獲得許多益處。所以,作者想透過自我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來鼓勵這位馬生君能夠堅持自我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不以華裳美服,作者寫到:我小時候就個性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的水結(jié)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以前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最后獲得多教益。,錦衣玉食為追求,持續(xù)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貪圖享受。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jīng)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后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qū)W習用功、刻苦。是能夠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xiāng)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這個是譯文,下方我就說說中心好處。作者作此文講述了自我年少求學的艱辛與不易,但由于自我的勤奮與刻苦,不以求學求教無恥,勤學好問,最后獲得許多益處。所以,作者想透過自我刻苦求學的經(jīng)歷來鼓勵這位馬生君能夠堅持自我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不以華裳美服,錦衣玉食為追求,持續(xù)好的學習態(tài)度,不貪圖享受,才會有作為,又有發(fā)展的。讀過之后很有感觸,必須要尊敬老師,因為是青出于藍;在沒有全面的出于藍時,是不可能勝過蘭的。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四
    宋濂,是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替溪,浦江人,他自幼就喜歡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困,只有向他人借書來抄寫、再看。他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一如既往的去讀書。
    每當他遇到疑點困惑的時候,他就去請教老師,希望自己學有所獲。當從學求師的時候,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對讀書的熱情。而他正想用自己刻苦學習的這種精神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當我讀懂這篇文言文時,我的疑惑就是:宋濂他為什么那么熱衷于讀書,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兒去用功讀書。但現(xiàn)在我似乎明白了,當你認準一件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益的你會毫不顧忌的去爭取成功。古代有多少文人為了考取狀元而晝夜不停地去讀書,也許他們是為了更多的功名利祿,但是他們得到的卻會使自己受用一生。
    我們也應該嘗試去豐富自己,嘗試把讀書變?yōu)樽约旱臉啡ぃ词鼓悴幌矚g,以為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心靈,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也許你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全新的自我。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觸。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了解到宋濂求學的經(jīng)歷,為之心酸,又為之欣喜。心酸是因為他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難,欣喜的是他成功的走過了困難。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怎么一樣?有他一樣的毅力,有他一樣的心志,有他以樣的追求?,F(xiàn)在的人(包括我)最缺乏的是什么?毅志啊!做事從頭到尾要一氣呵成,不可虎頭蛇尾,要“虎頭虎尾”。俗話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ρ?,不光要有一個好的開端,還要有好過程,好結(jié)尾。得到這樣的結(jié)果,必須付出的是堅持。
    你想想,宋濂小時候家境是多么的不好,人家還能“假借于藏書之家”之書“手自筆錄”?,F(xiàn)在的條件到好,伸手便來的書,哪個“好孩子”乖乖的學習了?改改習慣吧,把自己往正道上趕吧!
    宋濂家境貧寒,這又一次提到。他在富家子弟的面前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只因為自己是“足樂者”?,F(xiàn)在的學生們都比吃比穿,吃要吃出花,穿要穿名牌,還要時不時得裝裝純,耍耍帥,想想,有甚用?成績好了,學習棒了?恰好相反吧!擺正心態(tài),像宋濂有一個好的信仰,你有一百萬是你,你沒有一百萬也是你,不能改變一丁點。一丁點,不是嗎?有一個好的追求,不要把自己陷身于苦惱中,無用。只要堂堂正正,穩(wěn)穩(wěn)當當走好每一步,你將來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這便是先苦后甜的道理。
    雖然話有些多,但這都是我的心里話。
    還有就是謙虛了。人家請教老師多么謙虛啊!有了學問人家也沒有刻意賣弄呀!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弄不弄就來點兒“天才”“實在easy”的話,太虛偽,這便是翹尾巴!做人一大忌。不小心一滑便到了,如果馬上爬起還行,怕就怕你還沉浸在幻想中,時間一長,爬起也無用,跟不上了,永遠倒了。
    這學期的打算很多,自從學完這課之后打算就更堅定了。那就是“勿虎頭蛇尾,勿翹尾巴,勿不好學?!边@些話也一樣送給你。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五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可是由于家里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艱辛。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勤奮不輟。
    說到勤奮,我們應當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命運的改變往往就是從勤奮開始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痹缭诠糯?,就已經(jīng)有人意識到了這樣的道理。這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自我的生活,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不是一絲不茍?對待教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jīng)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這樣想來,發(fā)覺自我還有許多不足,有時會犯懶,會偷工減料。
    保爾以往說: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做到了這一點,沒給自我留太多的遺憾?!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贝丝涛覀冋登啻耗晟?,應當好好反思一下,我們有沒有虛度光陰?在以后的時光里,我必須要勤奮、堅韌,讓自我更上一層樓。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六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令看,但他既使是文其他人借書看,還在做得到了遍觀群書。相較之下我們的環(huán)境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那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么!
    環(huán)境的優(yōu)越與否壓根不能構(gòu)成學不好的緣故。試想一下,同1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環(huán)境好么,不是也學的很好?宋濂的學習環(huán)境不好,尤甚非常的惡劣,照樣學的很好。更說明了學習環(huán)境不是學習好壞的借口、緣故。物品日常好又怎樣,學不好也沒有用。
    我認為只要用心了,認真了便可令學好!
    宋濂的學習的那股勁頭也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有他一半的熱情,就不是現(xiàn)時這點可憐的分數(shù)。
    還有一點,在現(xiàn)時的學生之中有1個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與其他人攀比。而宋濂沒有注重穿著妝扮。這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為了為百姓做點好事,為了前程……僅有“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寒窗苦讀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現(xiàn)時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宋濂求學的艱辛、酸澀并非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們考試、學習上碰到失敗、挫折的時間,總是找客觀緣故,但我認為學的好與壞都在于自我,在于有沒有認真。宋濂有句話我非常欣賞“其業(yè)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學的好與壞都只是為了自我,我們應該為了學習而學習!
    珍惜現(xiàn)時來之不易的學習環(huán)境,在后半學期的學習里奮起直追,學出自我的水平!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七
    《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寫到“余”小時候是如何無書,無師,然后又抄書、拜師求學的這樣一個艱苦的過程。
    “余”雖艱苦,但卻有必要驗證一下此文章的真實性。文中寫到“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可是后文又提到“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笔紫任覀兛梢灾雷髡咝r候家中窮,沒錢,所以買不起書,而后面文章中又說到借有書的人家的書拿來抄,他沒有錢買書,卻有錢來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而且抄一本書用掉紙、墨的錢就足夠買一本書了!而他卻還要浪費精力,浪費時間去抄書,這固然值得懷疑!
    暫且不說他抄一本書需要用掉的精力,時間以及金錢值不值!再接著看后文,我想會有更多的bug,盡管我卡不進去?!跋冗_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中提到這個老師德高望重,且他的弟子擠滿了屋子!這樣出名,這樣紅的老師,肯定是經(jīng)人炒作過的,不然哪有如此之紅!所以這樣的老師教書應該會收更多錢,他肯定會趁機大撈一筆,來賺得他巨額的利潤。然而,這就要看他的商業(yè)頭腦如何呢?!噢!對了!我們還是繼續(xù)講正題!這樣的老師授課,學生應該要交很多錢吧!?啊?難道不是嗎?而前面又說他家貧,連書本都買不起,現(xiàn)在居然還交得起如此之昂貴的學費,你說假不假?騙小孩哦!
    看文章的主旨與好詞好句固然重要!但是,文章的真實性!我想,似乎比文章的主旨等更重要!至于應該如何去思考文章的真實性,還是要看自己的聰明才智!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八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端蜄|陽馬生序》是明代開國文臣宋濂晚年所作,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浙江義烏人。
    作家以質(zhì)樸的語言,通過自己年輕時求學的勤奮經(jīng)歷,勸勉同鄉(xiāng)晚輩馬生要刻苦學習,業(yè)精于勤。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宋濂幼時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錢買書來讀,所以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去借,因為總能按期歸還,所以大家都愿意把書借給他。宋濂每次借了書來就抄寫,就連寒冬臘月也不中斷。有一次,天氣冷得連硯臺里的墨汁都凍成堅硬的冷塊,手指僵得不能伸直,但他仍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對照宋濂,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發(fā)熱。想想宋濂幼時沒有錢買書,視書如珍寶,書讀百遍而不厭。回想自己,有優(yōu)越的讀書條件,卻不珍惜,有能力買書,買了之后讀幾遍就膩了,甚至還將書當玩具,更沒有把讀書看作做人的最大樂趣。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不由得想起了天津書法家田蘊章。在他五歲的時候,曾在自家的大門口,聽到其父田蔭亭跟一位衣著破舊的老者的對話,田蔭亭問老者為何快樂,老者答道:“我雖然很窮,衣服上打滿了補丁,但我愛讀書,我就很快樂?!边@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幼年田蘊章的心中,激勵著他不斷努力、上進,“天道酬勤,持之以恒”,終于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珍惜優(yōu)越的讀書條件,把宋濂寫給馬生的一封信當作是寫給自己的,刻苦自勵,把讀書看作人生最大的樂趣。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九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通過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一篇文章。讀后,體會有四。
    一是要勤奮。宋濂家中貧窮,沒有書看,便向別人家借,“手自筆錄,計以日還”,勤抄,勤寫,即使在寒冬臘月,“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懈怠,“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明惰寸功”,他憑著自己的勤奮刻苦,終于“遍觀群書”,也為以后的學業(yè)打下了基礎。
    二是要虛心。為了請教有學問的老師,作者“嘗趨百里外”,向當?shù)亻L輩叩問請教。俯身傾耳,恭恭敬敬,遭到老師訓斥,卻毫無半點怨言怒氣。反而“色愈恭”“禮愈至”,等到老師和顏悅色,則又請教,如此懂事,禮貌的學生,老師怎會不喜歡呢?定會認真解答,“態(tài)度決定一切”。虛心,使得宋濂“雖愚”“獲有所聞”。
    三是要實踐。作者成年后,跟著老師訪學?!柏撉v電履”,“窮冬烈日”以致于“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不能動”這些經(jīng)歷,看似倍受折磨,實際是作者自我鍛煉的一個好機會。陸游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睍系闹R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作者的訪學生涯,對他學習的理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要樂學。作者的學習條件可謂很差,“無鮮肥滋味之享”“溫袍敝衣”,而同舍人“皆被綺繡”“驊然如神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作者“略無慕艷意”,“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T乎?宋濂以學習為快樂,不與人攀比,一心讀書,“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文章開篇“余幼時即嗜學”,不錯,學習要從小時候開始,“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本褪谴艘?,要珍惜時光,才能如宋濂學有所成。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
    《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臨別贈序,是作者宋濂贈給同鄉(xiāng)馬君則的,他用自己的勤學經(jīng)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學過這篇課文后,我也深受勉勵。
    宋濂家境貧賽,但愛好讀書,于是就從藏書之家借來抄,計算著日子歸還,無論天氣多么嚴寒,他都如期歸還。成年后的他跑到百里的外鄉(xiāng)向當?shù)亍跋冗_叩”;在求學的過程中,時常頂著寒風在雪中行走;住旅店時,同舍生穿著華麗,他則用讀書來讓自己快樂。這是何等的艱苦又是何等的勤奮。
    再看看我們當今社會的學生,我們父母整天寸步不離的呵護,我們就像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按理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讀書。我們不必為“口體之奉”而擔憂。相反,我們挑食,不愛吃的東西不吃;我們攀比,不流行的衣服不穿。我們不必患“無碩師名人以游”,反而厭倦讀書,抱怨讀書苦,讀書累。我們不必像元貞那般為貧苦而休學。暫且不說有幾室?guī)讖d的高樓大廈,就是出租房,生活在這個不大而溫暖的房子里,還不夠滿足嗎?怎么說也不用“不蔽風日”吧。我們更不必因遙遠的路程而焦燥,即使家住得離學校遠,也只有一趟車的時間。我們什么都不需要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讀書。然而,我們不但沒有努力讀書,反而虛度光陰,我們將肩上的重擔,父母的期望和自己以后的命運都拋到了腦后。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一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jié)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shù)木嚯x。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yè)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jīng)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fā)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磨煉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二
    今天,我重溫了《送東陽馬生序》。
    這篇文章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文中的“我”——宋濂,自幼喜好學習,但因為窮苦,借書來看,來抄,即使在大雪天四肢麻木時,也不間斷。
    為了拜師學習,還“嘗趨百里外”。
    可以說,是磨難造就了宋濂,使他成為了一代文豪。
    從這篇不到三百字的文章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首先就是勤奮。
    “勤”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宋濂一生都很勤奮,每天不停地抄書,一旦有不懂就向老師請教,甚至在大山深谷中冒雪趕路,無處不體現(xiàn)他的一個“勤”字。
    其次,則是“儉”。
    和宋濂在同一個地方學習的學生都穿著華貴,光彩照人,而宋濂卻衣著樸素,并不羨慕那些服飾華麗的學生,一心向?qū)W,從來不去和那些學生攀比。
    即使一日只有兩頓飯食,而且還是沒什么油水的素齋,宋濂仍然可以專心于學習之中。
    第三就是“?!薄?BR>    宋濂一直專心于學習,堅定目標,鍥而不舍,最終取得了一個好的成果。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宋濂正是有了這種鍥而不舍的品質(zhì),才終于成為一方人才,得到世人的稱頌。
    在如今,也許我們可以吃飽穿暖,也有足夠的書看,不必像宋濂一樣去吃苦。
    但我們?nèi)匀灰兄袼五ヒ粯印扒凇?、“儉”且“專”的品質(zhì),也應該學習宋濂從師的態(tài)度,不能不懂不問,同時,還要像宋濂一樣恭敬從師,做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從師態(tài)度。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三
    我讀罷此文,感觸頗深。不只因此文言辭精辟,道理明了,更因內(nèi)容極為生動,毫無自詡之言,感情摯深,言辭樸實無華,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讀罷此文,對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時求學艱難,衣食無保,一覽無余。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檢,自強自愛,實屬不易.求學艱難之路上,先是手自筆錄,計日而還.而后千里求學,拜讀與饑寒交迫之際,求學于寒風凜冽之間,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終有成就,實屬難能可貴。
    而今之人,不學無術,凡有小之得則自詡于眾人,毫無濂之自謙也,更無需徒步數(shù)十里拜讀,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實屬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爾。
    今世之人,何等舒適,應道是高枕無憂.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級轎車,住有高樓公寓,本應刻苦自勵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頹廢至此!悲矣!羞矣!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題記。
    有人說順境出人才,也有人說逆境出人才,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宋濂的經(jīng)歷就告訴我們,環(huán)境對人能成才與否,只是一個外在因素,人是否成才,決定于每個人的內(nèi)在因素——即他能否勤奮讀書。
    只有勤奮讀書,才能出人才。
    一個吃不得苦、不能勤奮讀書的人,順境中會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認為天下第一;身處逆境又會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自詡“看破紅塵”。這種人無論身處何境,要想成才都只是一紙空談。
    在我看來,成材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一條——勤奮讀書。古語說的好,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每一個勤奮讀書的人不一定都成才,但人才卻一定出自勤奮讀書。我國古代有很多勤奮讀書的故事,例如唐代白居易讀書“不遑寢息”,以至“口舌生瘡”;匡衡“鑿壁偷光”;蘇秦“引錐刺股”等,這些古代名家學者勤奮讀書的佳話,有力地說明了人才來自勤奮。
    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有志向、有雄心,若沒有勤奮讀書的實際行動,一切都只是空談。按圖索驥的故事眾所周知,為什么伯樂的兒子會以蛙為馬呢?原因只在于他不愿勤奮讀書,淺嘗輒止,又自以為是,胡亂地背了幾句《相馬經(jīng)》,就以為學會了相馬術,以致蛙馬不分,貽笑天下。
    所以天下成功者,無論天賦高低,做何學問,處何時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傊?,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天賦的高低,對一個人的成才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成才與否只有內(nèi)在因素才起決定性作用。
    即勤奮讀書出人才。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四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舉一動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時候就很好學,因為家境貧困,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還要親手抄寫,按著約定的日子按時歸還。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凍得手指不能彎曲,他還是不放松抄寫,抄完,趕快送還,不敢稍稍超過期限。因此,許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他。于是,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很大的閱讀量。自己又捧著經(jīng)書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輩請教。前輩因非常有名,前來求學的學生擠滿了先生的書房,在求學的過程中,大雪深幾尺,腳凍壞了都不知道。
    就這樣,宋濂獲得了知識,可是,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嗎?他當時的環(huán)境那么艱苦,那么凄涼,為了求知,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墒俏覀兡??環(huán)境優(yōu)雅,吃穿不愁,家離學校也就十幾分鐘,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么都不比?什么都不羨慕嗎?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么都不顧?只想學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識嗎?是的只要你想,沒有不可以。所以,請同學們把“不”這個字從你們的人生字典中刪掉,永遠都不要留下什么痕跡。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五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但是由于家里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艱辛。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勤奮不輟。
    說到勤奮,我們應該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命運的改變往往就是從勤奮開始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在古代,就已經(jīng)有人意識到了這樣的道理。這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不是一絲不茍?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jīng)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這樣想來,發(fā)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有時會犯懶,會偷工減料。
    保爾曾經(jīng)說: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做到了這一點,沒給自己留太多的遺憾?!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爆F(xiàn)在我們正值青春年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有沒有虛度光陰?在以后的時光里,我一定要勤奮、堅韌,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六
    1、以:
    (1)連詞:相當于“而”,譯為而,來(俯身傾耳以請;無從致書以觀)。
    (2)介詞:把,用(以衾擁覆;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以書假余;撰長書以為贄)。
    (3)連詞:因為(以中有足樂者)。
    (4)表修飾,不譯(計日以還)。
    (5)介詞,前者譯為因為,后者譯為把(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2、之:
    (1)結(jié)構(gòu)助詞:的(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2)代詞,指書(走送之)。
    (3)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當余之從師也)。
    (4)無實義(無鮮肥滋味之享)。
    (5)代詞,抄書,賓語前置(弗之怠)。
    (6)結(jié)構(gòu)助詞,的(益慕圣賢之道;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3、患:
    (1)擔憂,憂慮,動詞(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2)憂患,名詞(無凍餒之患矣)。
    4、故:
    (1)因此,連詞(故余雖愚)。
    (2)特意,故意,副詞(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5、道:
    (1)學說,名詞(益慕圣賢之道)。
    (2)說,動詞(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6、至:
    (1)周到,形容詞(色愈恭,禮愈至)。
    (2)到,動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7、質(zhì):
    (1)詢問,動詞(援疑質(zhì)理)。
    (2)本質(zhì),資質(zhì),名詞(非天質(zhì)之卑)。
    8、色:
    (1)臉色(未嘗稍降辭色)。
    (2)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顏色(課外)。
    9、而:
    (1)表轉(zhuǎn)折:但,卻(足膚皸裂而不知)。
    (2)表修飾:(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倉促,急速(行西逾隴卒)。
    (2)突然(則亡以應卒)。
    (3)死。
    (4)完畢。
    (5)終于。
    11、慕。
    (1)仰慕(益慕圣賢之道)。
    (2)羨慕(略無慕艷意)。
    12益。
    (1)更加,越發(fā)(益慕圣賢之道)。
    (2)增加(增益其所不能)。
    (3)好處,益處。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七
    重讀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時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許多名人學士求學成識的歷程,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fā)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不是板著面孔說教,也非輕施諛詞以恭維對方,而是現(xiàn)身說法,針對時弊以加針砭,強調(diào)勤學苦讀的重要性。敘自己“為學之難”,求師之艱,先以環(huán)境的惡劣突顯其堅苦不移,后以“燁然若神人”的紈绔子弟為對比反襯其獨得其樂,正由于如此,不計客觀條件的艱苦,執(zhí)著追求,虛心求教,他才能“遍觀群書”,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側(cè),四海稱其姓氏。再從食、住、書、師四個方面對當今太學生的學習生活予以對比:太學生無衣食之患,鮮服美食;高堂大廈,群書畢集,師隨左右,不像自己當年有“凍餒之患”、“奔走之勞”、“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條件好了,卻有“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礎上其理穎然而出:“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從童蒙時期起,故事、寓言、童話、課本,甚至電視節(jié)目,我們接觸到的一切文化載體,都不倦的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治學。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逼浜蟮囊痪鋮s是這“澹泊”“寧靜”的根本來源:“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币徽Z中的。
    有從小就好學,不怕艱苦的。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睔W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蓖趺崞甙藲q時,“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边€有諸如鑿壁借光、囊螢映雪,以及頭懸梁、錐刺股等等故事,都是少而勤學的`典范。
    還有年長而勤學,孜孜不倦的。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zhí)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币灾劣凇按跋率希p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笨梢耘c馬克思同志相媲美的了。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時蓋年四十矣”,猶肯“程門立雪”,不僅于自己求學治學助益非常,也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話。呂蒙“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連孫權都贊他“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了。
    師曠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董遇讀書利用“三余”的時間,“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清楚明白的提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他們都從理論上概括了學習的真諦——勤奮。只要肯勤學,不論客觀條件如何,都會學有所成的。
    《恒齋文集》勤訓篇寫道:“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歲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圣不若彼者乎?”治學之道也是如此。
    送東陽馬生序讀后感讀書心得篇十八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自《宋學士文集》。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xiāng)浦江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xiāng)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學習態(tài)度,勉勵他人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