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美術范文(20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的一種教學計劃。教案的編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一
    活動名稱:我們都是好朋友(出處:幼兒園繪畫)
    活動目標:1、樂意與同伴交朋友,體驗與好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心情。
    2、能利用圓形和橢圓形,自主進行粘貼,并添畫五官、身體。
    活動準備:ppt:(ppt1-4)
    1、繪畫作品欣賞4幅。
    2、圓的變化(圓、扁扁的橢圓、長長的橢圓。)
    3、圓和橢圓。
    4、范畫。
    操作材料:人均一份大小、顏色相同的圓形、橢圓形紙片;人均一份繪畫紙、記號筆、固體膠、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欣賞繪畫作品,體驗與好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心情。出示ppt1。
    教師總結:我們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時很開心、很高興。
    教師總結:我們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很開心,很高興。
    二、操作圓形和橢圓形,出示ppt2。
    1、師:許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三個好朋友圖形寶寶,我們來看一看。
    2、出示ppt2,教師演示。教師畫出圓形:“這是圓形”;拉寬圓形“這是扁扁的橢圓形”;拉長圓形“這是長長的橢圓形?!?BR>    三、教師范畫,幼兒欣賞。出示ppt3、ppt4。
    1、出示ppt3師:圓形和橢圓形這些好朋友可以變成我們的臉呢,我們來試一試吧。
    2、出示ppt4,教師范畫。教師畫自己和好朋友:許老師的臉是長長的橢圓形,粘上一個長長的橢圓形的臉(ppt中間偏上靠左位置出現橢圓形)。接著畫上許老師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發(fā)、身體、胳膊、手、腿和腳。許老師的好朋友是圓形的臉,粘上一個圓形的臉(ppt中間偏上靠右位置出現圓形)。畫上好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發(fā)、身體、胳膊、手、腿和腳。
    3、教師:我和好朋友在跳繩呢(畫上繩子)。這就是我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的事啦。
    四、教師示范粘貼方法,幼兒操作。
    教師出示黑板(黑板上有和幼兒一樣的繪畫紙,黑板不要擋住ppt),示范粘貼方法。
    1、師:先把我們自己的臉找到合適的位置粘上。(教師拿出一個橢圓形紙片抹上固體膠)把橢圓形的臉抹上固體膠粘在繪畫紙中間靠上的位置,把好朋友的臉(圓形或者橢圓形)粘在自己臉的旁邊。接著用記號筆添畫上五官、四肢和記住要畫出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的事,然后用油畫棒給他們穿上好看的衣服,還可以在白處添畫歡的背景哦!
    2、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五、交流分享活動,
    1、黑板上展示繪畫作品,教師:快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畫得好朋友吧,(引導幼兒回到半圓坐好,欣賞自己和同伴的繪畫作品)誰來說一說你畫的是什么?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適當小結。)
    教師總結:小朋友粘貼的、畫的都很棒,我發(fā)現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戲真開心,希望你們和好朋友永遠能開心、快樂哦。 現在和許老師到草場上我們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吧!(放找朋友的音樂)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二
    1、了解手表的基本構造,知道手表由表面、表帶以及時針、分針、刻度、表把組成。
    2、嘗試在手臂上創(chuàng)作各種手表形象。
    3、感受到手表的重要性,知道要抓緊時間。
    1、課件《手表》。
    2、水彩筆人手一份,濕毛巾。
    2、啞劇表演
    1、教師:是呀,手表可以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告訴我們時間快到了,要抓緊時間。
    2、教師:那你見過手表嗎?你見過的手表是什么樣子的?
    啞劇表演后,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媽媽是因為鬧鐘響,看到鐘上的時間?!?BR>    后可以引導:“除了可以看鐘知道時間,還有什么也能告訴我們時間呢?”。
    3、教師的提問:“你見過手表嗎?你的手表是什么樣子的?!?BR>    選1―2位小朋友簡單的說一說就可以了,在這里可以強調一下:“你的手表是什么形狀的?”。)
    (1)介紹手表的表盤、表盤上面有什么?
    教師:如果我們想知道現在是幾點了?我們就要看表盤上的?
    除了數字刻度,表盤上還有什么呢?(時針、分針、秒針)
    轉一轉,時針、分針、秒針就會聽它的指揮,轉到正確的時間。
    (2)介紹表帶:
    教師:除了表盤、表把,手表還由什么組成呢?我的這塊手表的表帶是什么樣的?
    1、教師:鐘表國的國王呀,最喜歡收藏手表,尤其喜歡收藏名貴的藝術手表,
    他還辦了一個手表展覽會,展示他最得意的手表收藏,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一看?
    你看,它的表帶上還有漂亮的花朵呢!
    1、教師:國王說了,他想邀請你們?yōu)樗O計手表,而且還要舉辦一個t臺秀,讓你們展示呢!
    我也要和你們一起去,看,我的手表已經設計好了,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是啊,待會也要請你們在自己的左手上畫手表。
    2、但在畫之前,先想一想,手表由哪些組成?先畫什么?
    表盤要畫得大一些,表盤上要畫上指針和刻度。表帶你想設計成什么樣的?
    是鏈條的,還是皮質的,或者是有裝飾的。畫的時候要小心,如果畫臟了,可以用桌上的濕抹布擦一擦。
    教師:馬上要進行手表發(fā)布會了,讓我們走到t臺上來展示設計好的手表吧。
    在美術區(qū)用紙工或泥工板繼續(xù)制作手表。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三
    蒙德里安是荷蘭著名的新造型主義畫作的創(chuàng)始入。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線條來概括各種事物,簡潔而大氣,適合幼兒欣賞。在設計木活動時,我不僅僅著眼于引導幼兒感知蒙德里安畫作的特點,更關注、啟發(fā)幼兒感受蒙德里安畫作對現實生活的意義,提升活動的價值。
    1.欣賞蒙德里安的代表畫作,觀察其中的線條和色塊,領略格子畫的特點及其含義。
    2.借鑒格子畫的特點,設計、裝飾t恤衫。
    由與圖畫素材相關的資料制作而成的幻燈片,電腦投影設備,白色t恤衫,不干膠,爵士音樂。
    一、欣賞蒙德里安作品的特點
    1.出示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的構成》(見圖1),引導幼兒觀察畫中的線條和色塊。
    師:老師帶來了一些特別的圖畫,請你們看看這幅畫上有什么?
    幼:紅顏色、黃顏色和藍顏色。
    師:是什么形狀的?
    幼: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你還發(fā)現畫里有什么?
    幼:有黑線。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2.出示第二幅畫作《倫敦構成》(見圖2,這幅作品以黑色線條為主,點綴了幾個彩色格子),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線條。
    師:看看這幅畫和前一幅畫有什么不同?
    幼:有許多格子。
    師:這些格子是由什么畫成的?
    幼:許多黑線,像棋盤一樣。
    師:對,黑色線條組成了格子。
    3.出示第三幅畫作《構圖c》(見圖3,這幅作品色塊突出,而線條卻不是很明顯),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色塊。
    師:這幅畫與前面的兩幅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幼:有很多顏色。
    幼:有黃的正方形,藍的大長方形,還有紅的小長方形。
    師:這些有顏色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叫"色塊",這些畫都是由線條和色塊組成的。
    (欣賞《百老匯的爵士樂》。)
    師:你從這幅畫里看到了什么?
    幼:城市里的馬路,有許多汽車。
    師:你看到的汽車是停著的還是開著的?
    幼:在開。
    師:你們還從畫中看出了什么?
    幼:迷宮。一個房間里有很多門,走也走不通。
    師:我很想進去冒冒險,你們想嗎?這幅畫的名字叫《百老匯的爵士樂分》。爵士樂是美國很流行的,神音樂,也許畫家就是聽著爵十樂畫出這幅畫的。讓我們來聽聽看!(幼兒欣賞一段爵士樂。)
    師:這些畫都是一個名叫蒙德里安的畫家畫的。這些畫雖然只用了黑色的線條和幾個彩色格子,但能讓我們聯想到各種不同的事物,真神奇。
    師:人們都很喜歡蒙德里安的畫,就把這種繪畫風格用到了生活的各個地方。(出示他人參考蒙德里安作品風格設計的服飾、建筑物等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實用美術作品的價值,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興趣,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師:許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變成了可以穿的、用的東西,你們想試試嗎?老師準備了一些白色t恤衫,還有黑色的線條、各種色塊?,F在請你們來裝飾t恤衫,你們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合作做。
    請幼兒穿著自己裝飾的t恤衫在集體面前展示,也可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略作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亦可作為延伸活動,讓幼兒裝飾作品后在合適的時間里集中展示。)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四
    發(fā)揮想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
    嘗試運用傾斜的繪畫方式表現秋葉飄動的情景。
    (認知準備)對植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準備)勾線筆、炫彩筆、不同粗細的筆等。
    可以用轉動紙的方式,大膽繪畫傾斜的樹葉。
    一、談論欣賞再現經驗。
    1、最近常綠樹上的樹葉有什么變化,這是什么原因?
    (由幼兒按照個人的經驗可從氣候特征、葉的顏色、水分等方面進行談論)。
    2、欣賞pt:飄落的樹葉都到哪里去了?去做什么?
    二、觀察比較。
    1、比較垂直和傾斜:一群樹葉又開始飄落,其中怎么有三片葉子不會飄動呢?請把這三片葉子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由。
    幫助幼兒小結:樹葉又輕又薄,總是隨著寒風飄動,不會重重地落地。
    2、三片樹葉說:“我們也要跟大家一群出發(fā)?!薄坝惺裁崔k法讓它們飄動起來?”
    3、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較空,想一想怎樣運用重疊的方法擠進去。
    三、幼兒操作表現。
    2、運用傾斜表現在空中飄動的姿態(tài),適當添加幾片秋葉,使隊形更美麗。
    3、畫出秋葉尋找的朋友,選擇與秋葉相似的顏色進行涂抹。
    四、分享交流。
    欣賞秋葉的畫面。
    介紹自己想象的景象,講講說說:樹葉飄向哪里,對朋友們說了什么?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五
    1、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手動腦大膽嘗試的興趣。
    2、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制作漂亮的汽車。
    3、知道各種車的名稱及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4、在活動中滲透交通規(guī)則和環(huán)境教育的知識。
    5、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使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6、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1、在生活中收集不同形狀的廢舊紙盒。如:“牙膏盒、香皂盒、餅干盒、各種圓形塑料瓶蓋等等。
    2、剪刀、透明膠、雙面膠、糨糊。
    3、各種車的錄相和紅綠燈的標志。
    一、請幼兒說一說你都認識什么車?說出名稱和車的用途。
    1、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把自己認識的和看過的車說出名稱和外形特征。
    2、讓幼兒說一說做車時和走路時是怎樣過紅綠燈和過馬路的?
    3、請幼兒欣賞各種車的錄相,并說出各種車的名稱和作用。
    二、培養(yǎng)幼兒制作各種汽車的興趣
    材料就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和更高的好奇心。
    2、適當的引導。請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不同的紙盒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不同漂亮的汽車。
    三、語言的啟發(fā)作用。
    1、要求幼兒把桌面上的一切材料和工具都動手試一試,看你能發(fā)現什么問題,得出什么結論。
    2、幼兒之間相互幫助配合、研究、討論。
    3、在制作過程中請幼兒制作不同的汽車,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有效的嘗試。
    1、使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知道最基本的知識。長方形的牙膏盒可以做車身,圓形做車輪。
    2、能力強的幼兒還可以幾個不同的紙盒進行組合,制作出自己想象創(chuàng)造的未來車
    3、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大膽嘗試,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4、在教學指導中,幼兒在前,老師在后。幼兒為主,老師為輔。起到先試后導的作用。
    5、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了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6、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五、活動中安全教育
    1、在用剪刀時,注意幼兒持剪刀的方法。
    2、剪紙時注意自己的小手。
    六、進行車展
    1、展示幼兒作品,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請幼兒說出自己的車名稱和作用。
    2、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觀察,相互探討。
    七、玩游戲――――――開汽車
    1、請幼兒拿著自己制作的汽車玩游戲。
    2、聽音樂《小汽車》
    3、開車時,注意看紅綠燈,請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
    八、環(huán)保教育
    教育幼兒在以后的日子里學會收集有用的東西,知道對我們的學習起著幫助作用。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六
    1、學習用手指蘸顏料在紙上畫披薩餅。
    2、在制作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制作出各種品位的披薩。
    1、卡紙做的鍋若干、顏料、各色紙彩紙片
    2、抹布、披薩餅的圖片、圍裙、廚師帽
    一、預熱階段:律動《開汽車》。
    1、聽說森林公園里,新開了一家披薩店,那里的披薩可好吃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2、好我們開著汽車出發(fā)吧!
    二、圖形刺激:
    1、組織幼兒觀察討論,了解披薩的外形和品種。
    (1)哇什么地方到了?(披薩店到了)
    (2)你去吃過披薩嗎?披薩好不好吃?你吃過的披薩是什么樣的?是什么味道的,餅上面有些什么?(鼓勵孩子自由說一說)
    2、學習制作披薩餅的方法。
    (2)我們來看看這個披薩餅是怎么做的?
    先拿好一只鍋,接著在鍋里放入香噴噴的雞蛋面粉。用食指蘸一下顏料,然后涂在鍋里,像繞圓圈一樣,從里往外繞,越繞越大,把整個鍋底都涂滿。面粉涂好后,在上面放上你自己喜歡吃的蔬菜、海鮮(彩色的小紙片)等即成。
    三、想象創(chuàng)造。
    1、好小廚師們穿上工作服、戴好工作帽開始工作吧!
    2、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做自己喜歡的披薩餅,在制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制作出各種不同品種的披薩來。
    五、作品賞評:
    你做的是什么批薩?我們把做好的披薩餅送到森林披薩店去吧!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七
    :
    1、輔導孩子采用圓曲線畫氣球時,不要強調畫圓,應著重鼓勵孩子設計式樣新穎的氣球。
    2、深色仍采用勾線平滌,可換一種深色勾線。
    教學準備:幼兒作畫工具,教師范畫。
    教學過程:
    師:逢年過節(jié),不管是在大街,還是在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氣球隨風飄動,空中仿佛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小朋友沒有喜歡玩氣球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畫氣球。
    1、氣球由球體和拒球線組成,畫得扁一點歪一點都沒關系,只要注意畫幾個氣球時,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齊,球體上可隨意畫一些花紋圖案,讓氣球更漂亮。
    2、除這樣畫外,小朋友們還可以設一些形狀更有趣的氣球,如熊貓氣球,小牛氣球,娃娃臉氣球等。
    3、畫好氣球再畫北景,先用曲線隨意畫出云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后在云形上端畫幾條曲線,表示云姑娘的劉海。
    教師在一旁指導幼兒構圖。
    1.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葉子是各種各樣的`,能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語言表述,并嘗試用落葉進行拼貼畫。
    2.自然融入情境,樂于參加活動,體驗親情,萌發(fā)關愛自然的情感。
    1.利用散步活動,采集和撿拾落葉。
    2.創(chuàng)設一定的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深秋的涼意。
    3.自制兩棵樹。
    4.粘貼材料(固體膠、雙面膠、白紙和紙工剪刀等)。
    1.出示落葉飄落的兩棵樹,讓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提問:葉子寶寶會飄到哪里去呢?
    它們離開了媽媽會去干什么呢?(幼兒交流、表述)。
    1.師幼討論:怎樣和樹葉寶寶打招呼呢?
    2.教師提問:葉子寶寶變成了什么?
    你們會不會用樹葉貼畫呢?
    1.相互交流分享葉子寶寶的名稱。
    2.想象描述葉子寶寶的外形特征。
    1.幼兒進行樹葉貼畫,教師巡回指導。
    2.把粘貼好的畫掛到樹上。
    1、會用深淺間隔的方法粘貼。
    2、手工活動時能細心耐心地進行操作。
    1、紙剪成的毛衣。
    2、彩紙條。
    3、環(huán)境布置中有編結好的“毛衣”。
    1、師生共同布置毛衣角并組織欣賞與討論:毛衣上的花紋漂亮嗎?是怎么編織的呢?
    2、設問:怎樣讓毛衣上花紋的顏色好看?是不是顏色越多越好?幼兒操作。
    3、幼兒交流、切磋:看看誰的毛衣好看,說說是怎么配色的。
    4、幼兒再操作?;ハ鄥f作,完成作品。
    5、教師有意識地展示幾個幼兒的作品,集體觀察討論。
    設問1:這里的毛衣都能進商店嗎?為什么?
    設問2:你的顧客喜歡哪件毛衣?為什么?(顏色搭配好)請幼兒把已經完成、正確的毛衣陳列在“櫥窗”里。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八
    1、綜合運用剪、貼、折、畫等方法制作信封玩偶。
    2、通過教師的示范及對自身的經驗,合理的安排手偶得五官及不同的臉部表情。
    3、制作結束后,能將自己面前的'材料收放整齊。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1、不同顏色的蠟光紙、剪刀、信封人手一份。
    2、漿糊、抹布每組兩份。
    3、做好的信封手偶一個。
    4、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一、出示信封,引出課題
    1、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2、除了小朋友剛才講的用處,它還可以用來做手偶娃娃呢?。ń處煶鍪臼峙纪尥藓陀變捍蛘泻簦┬∨笥押?,我是信封娃娃。
    二、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上的信封玩偶。
    說說:圖上有哪些信封玩偶,你能說說他們是怎么做的嗎?
    三、師生共同討論制作手偶的方法:
    1、剪下幼兒用書上的信封材料,粘貼制成信封;
    2、在白紙或彩色紙上利用多種方法:繪畫、剪貼裝飾自己喜歡的形象。
    3、貼在信封袋子的上方。
    四、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思路
    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信封玩偶?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設想,開拓思路。
    五、幼兒創(chuàng)作活動。
    教師及時反饋幼兒新的創(chuàng)意,并對幼兒的制作活動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六、讓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信封玩具。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九
    通過欣賞米羅的作品,感受童話般的符號美,讓幼兒學習用符號表現昆蟲的方式,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1.欣賞米羅作品中特有的符號及表現的情趣美,感受作品童話般的意境。
    2.學習米羅用符號圖形表現昆蟲的方式,大膽運用剪貼添畫的方式表現主題。
    3.喜歡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6.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7.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1.對昆蟲有一定的認真和表現經驗。
    2.深色卡紙、油畫棒、記號筆、剪刀、固體膠、8開白紙等。
    一、感知體驗。
    欣賞米羅的作品《昆蟲的對話》,感受畫面的內容與形式美。
    1.播放《蟲蟲的樂園》,引導幼兒感受作品內容與形式美。發(fā)現米羅特有的符號和元素。
    2.描述畫面的內容。
    3.進一步欣賞,感受形式美。
    二、探索發(fā)現。
    1.欣賞其他作品,感受花架變形的.獨特方式,體驗變形的趣味。
    2.欣賞幼兒作品,發(fā)現作品中表現“蟲蟲樂園”的方法。
    3.自由討論:你想怎樣表現蟲蟲的樂園。
    三、創(chuàng)作表現。
    1.提出創(chuàng)作主題:“蟲蟲的樂園”。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白紙上畫出昆蟲顏色樣子,剪下后,貼在卡紙上。
    3.引導幼兒在空余位置添畫上其他物體,豐富畫面。
    四、欣賞作品。
    1.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中的昆蟲。
    2.鼓勵幼兒表演昆蟲的動態(tài)。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百科:蟲狹義上是指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fā)現100多萬種。其基本特點是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三對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tài)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本詞條下述介紹主要為昆蟲。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
    1、剪一張長方形的紙,能包住瓶身為宜。
    2、在長方形紙上畫出花紋。
    3、畫好的紙卷成卷。
    4、將紙放入瓶中。
    5、用毛筆沿著畫好的.花紋涂上顏色。
    6、畫好后將紙拿出。
    7、花瓶就做好了。
    8、我喜歡自己做的花瓶。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一
    日常美術教育活動具有較強的游戲性。它給幼兒充裕的時間操作、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性,能讓幼兒處于一種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
    仙人掌。
    為仙人掌科植物。種子多數扁圓形,邊緣稍不規(guī)則,無毛,淡黃褐色。仙人掌喜強烈光照,耐炎熱,干旱、瘠薄,生命力頑強,生長適溫為20-30℃。仙人掌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共有70-110個屬,20xx余種,常生長于沙漠等干燥環(huán)境中,被稱為“沙漠英雄花”,為多肉植物的一類。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干旱地區(qū)。
    1、先畫出仙人掌左手臂的基本結構。
    2、畫出左手臂和頭部。
    3、畫出毛毛刺。
    4、最后畫出花盆。
    網站溫馨提示: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不僅要教給幼兒繪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二
    1、嘗試撕貼圓形和橢圓形狀裝飾各種瓜果。
    2、體驗創(chuàng)意撕貼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各種顏色的卡紙、固體膠、雞蛋、香腸、瓜果圖片。
    一、看一看,說一說。
    二、撕一撕,貼一貼。
    2、你們在撕圖形的時候沿著老師幫你們看好的線大膽地撕下來就會變出一個圖形出來了。撕好圖形的小朋友可以把它貼在紙張上,那你們撕好的哪些碎紙可以拿來裝飾,裝飾在圖形的旁邊,不要貼在圖形上。
    3、你們的速度真快,撕貼好的小朋友可以,幫你的瓜果畫上花紋,可以看一看老師給你們的圖片,也可以自己想象。
    三、一起布置“瓜果園”。
    1、畫好圖形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拿上來我們“瓜果園”上面找個位置貼上去,我們美麗的瓜果園就出來了。
    2、那現在我們圍成一個大西瓜,走個圓圈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作品,欣賞一下別人的作品。
    美工區(qū):提供各種撕貼好的形狀和碎紙在區(qū)域給幼兒繼續(xù)撕貼;提供卡紙、剪刀、膠水,讓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瓜果。
    整堂課下來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在課堂中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通過這堂課,我便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互動,做了一個撕紙的游戲,邊示范邊請學生將彩色紙徒手撕成碎片,在實踐中既親手嘗試了撕紙的技巧,讓他們看到這個效果,同時活動了雙手,也為課堂制作所需準備了材料。孩子們撕得很起勁,也很高興,一會兒功夫就撕了滿滿一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為了給學生留下更多的創(chuàng)作時間,我把貼這一步驟的講談省略,開始覺得貼是很簡單的,但是轉了一圈后發(fā)現,還是有極小一部分學生出現了一個紕漏。后來我一邊指導一邊講。進行了很好的引導,及時糾正了貼的錯誤。作為美術教師多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三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級美術下冊第六課。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著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對象之一,深藍色的海水里生長著花紋漂亮、形狀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將被人們進一步的認識與開發(fā)利用。
    本課以此為內容題材,分別以對稱剪刻、動手制作和繪畫的三種表現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感受魚的形狀特征,色彩變化,從而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創(chuàng)作表現的基礎上促發(fā)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想像的能力。
    只有了解學生才能上好課。平時我多與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資料畫成掛圖、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開闊學生視野,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創(chuàng)作沖動。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上課時我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聽、看、說、動的愉快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找感覺、畫感受,開拓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通過多途徑和多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對稱形的特征、魚的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變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強感性認識,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體驗到美術課的樂趣。
    1、知識與技能: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征,并能剪、做、畫各式各樣的魚。
    2、過程與方法: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qū)別,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和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課通過動手制作、游戲活動、繪畫表現等三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表現魚的多種形態(tài)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難點:讓學生通過剪刻、制作、繪畫的學習活動,引導啟發(fā)學生大膽想像,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對海底世界美好未來的豐富的想像。
    多媒體課件,學生備好工具及材料,教師備好一個魚缸、若干金魚等。
    第一課時(活動一、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播放課件《走進海底世界》。走進美麗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觀察魚,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征
    1、教師將放有魚的魚缸放在“視平展示臺”上,讓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魚,引導學生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征。
    提問:
    (1)你觀察到的魚兒是什么樣子的呢?
    (2)魚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頭、身體、尾、鰭。)
    (3)魚的形狀和色彩有什么特點?
    2、出示單獨的各種魚圖片欣賞。仔細對比地觀察圖片,說說哪些對稱?哪些
    不對稱?
    三、吟兒歌,學畫金魚,形成技能。
    1、教師邊吟唱技法兒歌,邊演示作畫步驟,讓學生在兒歌聲中欣賞畫金魚的
    過程。(兒歌:畫金魚重情趣,首先一筆定身體。側峰三筆畫大尾,一對眼泡長腦際。勾上彎彎小嘴巴,淡墨畫弧鼓肚皮。最后添上兩小腿,畫出金魚做游戲。)
    2、學生齊讀技法兒歌多遍,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吟唱兒歌邊學畫魚。
    3、師小結。
    四、學對稱,剪的方法,加深認識。
    1、剪紙魚。師演示步驟(折、畫、剪)提問: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學生自由回答。
    3、師小結: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對稱的魚形。
    4、學生嘗試練習:運用對稱和不對稱的方法各剪刻一個魚形紋樣。教師輔導。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發(fā)現中感悟,化靜為動,學作合一。]
    五、玩“魚”戲水游戲,培養(yǎng)集體、環(huán)保意識。
    1、播放課件,制作手擺魚步驟:對折、畫魚形、剪魚形、粘合裝飾。(注意:剪
    出的魚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時魚尾不能粘合。)
    2、學生小組合作制作。
    3、通過學生制作的手擺魚作品,播放優(yōu)美樂曲,讓學生以“搖頭、擺手、劃水、彎腰”為基本動作,再聯想魚的游動,創(chuàng)作出“魚”戲水的新姿。師生同樂,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
    第二課時(活動三)
    一、回顧導入
    1、播放前課所學內容,欣賞各種魚的圖片。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從視、聽等多種感官去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與思考。]
    二、激發(fā)想象――你說我說
    1、
    2、
    在我們的眼前。海底是一個沒有被開發(fā)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
    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吧!
    三、技法傳授――走進海底世界
    1、
    2、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現出來。
    四、欣賞評析――學生作品(課本里面)
    五、自由創(chuàng)作――學生發(fā)揮想象
    1、學生創(chuàng)作表現。出示要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畫一幅表現海底景觀的想象畫。
    2、教師巡回輔導。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創(chuàng)作、發(fā)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六、評價拓展――展評優(yōu)秀學生作品
    1、展評優(yōu)秀學生作品,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學習。(評出“海洋之星”)
    2、師小結:同學們,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麗的,但人類對它們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們要有建設和開發(fā)大海洋的雄心壯志。
    [設計意圖: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賞別人的作品,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能力]。
    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這課以魚為題材,讓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魚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制作――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教學活動來引發(fā)思維,培養(yǎng)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并且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個發(fā)言,捕捉教育契機,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好引導和疏通,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斷跳躍,火花不斷閃現,整個課堂洋溢出鮮活的生命力。
    在教學中,首先我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了解海底世界神秘色彩的面貌和各種各樣的魚類,又結合觀察魚缸里的魚,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及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及特征。接著借助圖片,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qū)別,讓他們欣賞范作并探討制作方法,并讓學生快樂地游戲,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同時也給孩子們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動態(tài)的課堂常常生成出學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數學生在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積極主動參與、各抒己見,通過自評、互評及師評,評選出“海洋之星”。在這過程中,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以及小組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及時捕捉教育機會,相機對學生進行了環(huán)保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整節(jié)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發(fā)展的“生命過程”,具有生命的活力與情趣。
    點評:
    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諸多因素。從而,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塑造學生豐富和完善的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體驗活動的樂趣,以積極、健康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2、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個性化的教學就不可能有獨特的教學風格。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要站在兒童的世界看問題、思考問題,因此我選擇了“游戲”型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制作――游戲活動――創(chuàng)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思維軌跡開展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感受知識技能,大膽動手嘗試,討論點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
    3、注重課堂教學中知識延伸的必要性。
    《美術課程標準》突出了美術課在“形成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方面的作用,強調美術課應“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使美術課堂教學泛化到學生當前和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課中,我通過知識延伸讓學生了解海洋孕育著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對我們非常重要,應該保護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創(chuàng)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魚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四
    1.引導幼兒折疊棉襖并完成添畫創(chuàng)作。
    2.能用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裝飾、添畫、涂色。
    3.體驗繪畫的樂趣并能大膽地評價他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彩筆、折紙、記號筆、固體膠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折疊棉襖并完成添畫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折疊棉襖的過程
    哇好冷??!北風呼呼地吹,今天老師穿了一件好薄的衣服就出門了,這么冷的天我該怎么辦呢?引發(fā)幼兒思考。
    誰能給老師想個辦法讓老師暖和點呢?
    提問幼兒
    孩子們你們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老師覺得天冷了添加衣服最好,那么今天我們就給那些處在偏遠地區(qū)吃不飽穿不暖的小朋友添加棉襖吧。
    1.師示范,幼兒觀看
    2.師一步一步教給幼兒折疊棉襖的方法幼兒跟著折疊的方法。
    3.將正方形紙沿虛線四角中心折翻轉,重復折兩次。
    4.將四角向上折起并撐開,然后上下對折,折出衣服領并且進行裝飾圖案。
    今天我們學習了折紙小棉襖添畫,孩子們表現都棒棒的.那么我們利用課后時間看看我們的小棉襖還可以變成什么?看老師手中的小棉襖可以變成上衣、還可變成燈籠褲,你們下來也試試變一變。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五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怎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
    《霧茫?!愤@個美術活動就是主題《大自然的語言》下面的一個活動,從了解霧的特點,到思考畫霧的工具,再到繪畫《霧茫茫的.××》,從中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讓孩子了解這些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這基礎上重點讓幼兒嘗試用粉筆這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表現自然現象霧,從而對粉筆繪畫的方式感興趣。整個活動使孩子們有了一次與白茫茫的霧捉迷藏的神秘之旅。
    1、學習用粉筆表現霧,讓景色變得模糊。
    2、對粉筆繪畫的方式感興趣。
    學習用粉筆表現霧,讓景色變得模糊。
    能根據自己的意愿正確添加濃霧或薄霧。
    1、霧天的圖片。范畫一張。
    2、彩色畫紙,白色粉筆,記號筆。抹布7塊。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欣賞霧天的景色。
    1、出示圖片。這幅圖看上去怎么樣?
    2、你在什么時候會看到空氣中有霧?有霧會怎么樣呢?
    3、教師小結:有時候早晨我們會看見霧,它是白茫茫的,籠罩了房子、街道、花園,讓一切都變得模糊,看不清楚。
    二、霧茫茫的××。
    1、今天我們來畫畫白茫茫的的霧,你想讓霧籠罩些什么呢?
    2、怎樣使它看上去像一幅霧中的風景畫呢?
    3、啟發(fā)幼兒用合適的材料產生風景被霧包圍的效果。
    4、教師示范用粉筆表現霧氣彌漫的景色。方法是:用白色粉筆涂畫在作品上,可以打圈涂,也可以把粉筆平躺下來橫涂,然后用手指輕輕地抹開,形成籠罩景物的白茫茫的霧。
    5、幼兒用記號筆在彩色紙上大膽地表現景物。
    6、幼兒嘗試“添加霧氣”,濃霧重重的涂,薄霧輕輕的涂。
    7、作品展示、互相欣賞霧茫茫的風景畫。
    8、幼兒用“霧茫茫的××”給自己的作品取名。
    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霧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霧的了解,為繪畫作鋪墊。
    引導幼兒想象出霧氣籠罩下的豐富的場景。
    啟發(fā)幼兒想象用什么方式來表現霧比較合適。
    教師示范用粉筆表現霧的繪畫方法,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粉筆涂畫完,用手指輕輕涂抹,再用抹布擦干凈,注意衛(wèi)生。
    為幼兒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六
    石頭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孩子們都很喜歡玩。近來班里的自然角中有家長為我們送來了幾塊雨花石,那色彩斑斕的石頭更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正好我們小班開展了以故事〈五彩石頭路〉為引線的主題活動。那么如何挖掘石頭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來對幼兒進行數學方面的教育呢?一開始,我想到了數數。但純粹的數數活動僅僅把石頭作為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沒有多大的意思,而且顯得很單調。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頭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圍繞它的特征來開展活動。細細的觀察石頭,它具有不同的顏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讓幼兒根據石頭的特征來進行排序活動,并整合了有關數學方面數數和分類的知識。
    (一)引題
    “前幾天我們一起聽了〈五彩石頭路〉的故事,誰用石頭鋪路了?今天我們也一起去幫兔姐弟鋪路?!?BR>    (反思:通過老師簡短的話,既幫助幼兒復習了有關故事的角色,同時也揭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和去幫兔姐弟來引起幼兒鋪路的興趣。為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撿石頭
    1、觀察石頭
    1)看看這里有多少石頭?
    2)這些石頭是怎么樣的?
    3)小結:原來石頭是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掌握、了解石頭的特征,并突出了石頭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為后面的根據石頭的特征進行排序埋下了伏筆。同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既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得到了發(fā)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說出了石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幼兒說出了石頭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樣,這些都說明了幼兒比較細致的觀察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這一回答引導幼兒再細致的進行觀察、描述,那么更加體現了多種教育內容的整合??梢娎蠋熜闹袘摃r時裝有整合的目標。使整合真正落實、體現,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整合而整合。)
    2、撿石頭——按數量撿石頭
    1)請小朋友撿兩塊粗糙的石頭
    2)聽聽老師拍了幾下手,就撿幾塊石頭
    3)聽聽敲了幾下小鈴,就撿幾塊石頭
    4)請你數一數,你一共撿了幾塊石頭?
    (反思:這是一個有關數量和數數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給了幼兒多種的刺激,通過聽口令、拍手、小鈴的聲音等不同的方法來讓幼兒撿相應的石頭。然后又讓幼兒自己數數撿來的石頭一共有幾塊。同時老師又把石頭的數量控制在6以內。使的幼兒能數的清楚、正確。)
    3、分類
    請你把撿來的石頭送回家:光滑的石頭放在紅筐里,粗糙的
    石頭放在綠筐里(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讓幼兒根據石頭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類,使得幼兒對于石頭的這兩個特征有了進一步的鞏固了解,又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撿石頭奠定了物質的準備)
    4、撿石頭
    1)請你一塊一塊的撿不同的石頭,等到老師說停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座位上
    2)數數你撿到了多少石頭?
    (反思:再一次讓幼兒來撿石頭。而這次撿石頭老師充分的放手,讓幼兒自由的撿石頭,但是在放手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讓幼兒一塊一塊的撿不同的石頭,主要是為后面的排序作好準備。由于幼兒動作有快慢,撿的時候有的幼兒一塊一塊的在挑選,有的則見一塊撿一塊。因此幼兒撿的數量都不一樣,這樣在數數的時候也顯示了差距。同時每位幼兒不同數量的石頭也為后面的排序鋪路造成了數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學的時候,老師的時間沒有很好的控制,給幼兒的時間稍長了點,導致有的幼兒撿了17、18塊石頭,數量過多。不僅為數數帶來了難度,更影響了后面的排序。)
    (三)鋪路
    1、幼兒自由鋪路:請你用你撿來的石頭幫兔姐弟鋪一條路。
    2、交流:你用石頭是怎么鋪路的?(老師把幼兒的鋪法陳列在黑板上)
    3、學別人的方法鋪路:我們學學這種方法來鋪路
    4、學習按間隔的方法進行鋪路
    如果在提升的時候能更仔細、詳細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一起鋪了一條石頭路,上次我們去哪里走過石頭路,走石頭路有什么感覺?
    2、一起去踩踩自己鋪的石頭路
    (反思:通過回憶在梅苑公園走石頭路的經歷,再次激發(fā)幼兒走石頭的興趣。)
    三、教后感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感知石頭特征的基礎上,學習按石頭的特征進行排序的一個數學活動。其中也整合了數學中的一些數量、分類等內容。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頭,老師有意識的選擇不同特征的石頭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角。石頭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也是幼兒十分很感興趣的東西。通過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使幼兒對石頭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同時也得到了數學方面的發(fā)展。在活動中老師所提供的石頭數量應該更加充足,這樣在幼兒排序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的補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頭。
    本次活動的材料是石頭,充分體現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數學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guī)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激發(fā)興趣的大小及開發(fā)智力的深度。而石頭本身具備的特征比較多,適合幼兒進行分類和排序。同時這樣的材料來源于生活,準備比較簡單,不用化很多的功夫。體現了材料準備的簡單化,但雖然是簡單的材料但在用的時候卻是非常的實用。
    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體現了方法的多樣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適的材料、教具、環(huán)境,讓幼兒在自己的擺弄、實踐中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是小班幼兒學數學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戲法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有利于調動積極性和激發(fā)興趣,也是一種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就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游戲的方法貫穿始終,同時又讓幼兒充分的操作,讓幼兒在自己的動手中獲取新的知識經驗。
    在活動中始終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在讓幼兒學習排序的過程中就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后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幼兒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后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把孩子的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再讓孩子學習新的排序方法,獲得多種的排序經驗,得到發(fā)展。
    教師指導做到三個“最”: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操作的過程要比結果更為重要,教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讓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勵幼兒學習新的方法。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七
    1、通過看照片、物品、談話,了解自己長大了,發(fā)現自身各個方面的變化。
    2、在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生長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和喜愛自己的情感。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1、課件-我的成長過程
    2、集幼兒現在和以前的照片、物品。
    3、畫紙、畫筆、剪刀人手一把、短線、膠水,硬紙殼,各種有顏色的海報掛歷。
    1、通過觀賞課件、對比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
    2、請幼兒談一談:
    我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學會的`本領?
    (可以啟發(fā)幼兒從外部的變化身高、體重和學習、自理等方面比較。)
    1、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生長樹”,用紙殼做樹干,撕貼掛歷紙做成樹葉。
    2、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裝扮“生長樹”。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八
    1.透明有機玻璃一張或多張(視兒童數量增減),撕掉保護紙。
    2.兒童沐浴露若干,濃縮水粉顏料白、黑若干,小方巾或者一小塊海綿。
    3.將有機玻璃平鋪在臺面或干凈的地面上。
    4.網上下載歌曲《嘻唰唰》。
    靈感每次給孩子洗澡時,孩子都喜歡玩搓泡泡的游戲,由此加以發(fā)揮而成。
    教育可行性分析:
    藝術不可以教授,但可以體驗。往往體驗的經驗又是不可描述的,只有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才能感受那種不可言傳的感覺。平滑的面板、越來越多的泡泡、質感細膩而光滑的顏料、層次不同的灰色、動感詼諧的歌曲等等,調動全身的感覺器官,在美中得到充分陶冶的同時,感知某種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
    1.賣個關子,請大家?guī)兔τ妹韺⒆约好媲暗呐_面洗干凈(其實有了這句話,活動就已經開始了。只需要打開音樂《嘻唰唰》,不用強調誰擦洗得最干凈,強調也沒用的。這時的孩子們早就被揉出的.泡泡吸引了。這正是一個“陷阱”――我們所要的!)。
    2.萬事總有興起和衰退。當感覺到孩子們對泡泡的興趣開始減退時,老師悄悄地往每一個孩子的面前加一坨白顏料。等孩子們對白色的興趣開始減退時再給他們加上點黑色或者其他什么顏色。最后老師幫助每個孩子用宣紙將他們留下的痕跡拓印下來,擺好或者掛好。
    3.助教帶孩子們去洗手,洗完手后老師帶領孩子們參觀,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創(chuàng)舉,并引導孩子們講出今天的感受,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字。
    4.老師總結性發(fā)言:畫畫沒有固定的方法,今天我們既創(chuàng)造了藝術,也享受了藝術,愿小朋友們天天都像今天一樣開心!(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十九
    1、使用油畫棒和水彩顏料,運用排水畫的技法,五顏六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觀賞、討論的基礎上,能通過繪畫表現菊花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特征。
    3、感受排水畫與其他繪畫的不同風格效果。
    1、菊花一盆。
    2、幼兒用書,操作紙,油畫棒。
    3、黑色、深藍色、紅色的水粉顏料各兩盤,底紋筆若干。
    1、出示實物菊花,引導幼兒觀賞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教師:你看見的秋天的菊花是什么樣子的?
    2、欣賞幼兒用書上的排水畫《美麗的菊花》。
    畫面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3、師生共同探索用排水畫的手法表現菊花的形態(tài)。
    請幼兒講述菊花的外形特征,教師示范制作排水畫的基本方法。
    a)用油畫棒直接在紙上畫彩色的菊花,還可以采用先勾線畫出花瓶、花朵、葉子的形狀,再給花瓶、花朵涂色。
    b)示范用水粉有序地刷出底色:
    畫好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水粉顏色,把畫放在報紙上,從左到右一排一排刷上顏色,一定要按一個方向有序的刷。
    4、幼兒創(chuàng)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盡量把菊花畫得大些。鼓勵幼兒用淺色和鮮艷的顏色表現菊花和花瓶,且涂色要有力,顏色要深一些。
    5、組織幼兒有序地涂顏色:
    圖畫畫好后,可以到前面來涂底色,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和幫助,提醒幼兒有序地刷底色,盡量保持桌面或畫面整潔。
    6、展覽幼兒作品。
    幼兒相互欣賞,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1.幼兒欣賞郵票,嘗試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2.增進幼兒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經驗。
    1.剪好花邊的鉛畫紙 2.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3.集郵冊3本。
    幼兒學會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1.引起興趣
    2.前兩天老師去郵局寄一封信,可是郵局的叔叔說這封信少了一樣東西不能寄,請你們幫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
    3.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郵票)
    4.你們知道郵票有什么用途嗎?(寄信)
    5.有的人喜歡把一些用過的和沒用過的郵票收集起來,有空的時候拿出來看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郵票很美可以欣賞)
    6.老師今天也帶來一些郵票,我們也來欣賞一下好嗎?
    7.師生討論
    8.你看到郵票是怎樣的?(有花邊、有幣值、有美麗的圖案……)
    9.剛才有小朋友看見郵票上有美麗的圖案,和表示郵票價錢的幣值,在郵票的旁邊有白色花邊。
    10.這是郵票設計師們設計。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
    11.郵票的旁邊有一條白邊,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要留下一條白邊,然后在郵票上寫上中國郵政4個字,這樣就像郵票了。
    12.誰愿意將你心里想的郵票圖案畫給小朋友看呢?
    13.幼兒示范
    14.幼兒作畫
    15.你們想不想也設計一張郵票?
    16.請你們先想想你想設計一張怎樣的郵票,然后再畫到紙上。
    17.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提醒幼兒要在設計好的圖案旁留下一條白邊。
    18.活動評價
    19.誰愿意將你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0.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教案美術篇二十
    1、欣賞生日賀卡畫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賀卡所表達的溫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選擇賀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語言表達祝福。
    教學難點:理解賀卡的隱性美,提高選擇賀卡的有意性。
    隱性的美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讓幼兒反復的欣賞、討論、幫助幼兒建立自己的審美特色,從理解美到表現美,從分類到送祝福,幫助幼兒理解賀卡的隱性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教學準備: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數張生日賀卡、環(huán)境布置、生日蛋糕。
    (一)唱生日歌,激發(fā)興趣,體驗快樂的情感。
    (二)欣賞自己帶來的賀卡,欣賞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達的祝福與愿望。
    1、幼兒討論、教師指導,欣賞賀卡的美。
    2、集體欣賞,分類比較。
    (三)每位幼兒想一句祝福的語句,為生日的幼兒送上祝福,教師指導。
    (四)游戲:買賀卡,提高幼兒選擇賀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動,制作賀卡,進一步提供幼兒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好的幼兒園美術評課,讓幼兒在美的境界中暢游,好的幼兒園美術評課,讓教師的教學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