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實用17篇)

字號:

    才華橫溢,卓有成效,來一份總結(jié)吧!總結(jié)的語言要恰當、得體,我們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對象和場合來選擇恰當?shù)恼Z氣和用詞??偨Y(jié)是讓我們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利器;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一
    《國學經(jīng)典》是一本傳揚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書籍。書雖然小,其中的知識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經(jīng)典要義這一章里有許多名言警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說不知道,好請教別人。
    “萬物之生意,最可觀?!边@句話的意思是:萬物的生長意境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情況?!爸邩匪收邩飞??!边@句話的意思是說:水是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wěn)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比如,在故事這一章里,許多故事都帶著大大小小的道理?!对託⒇i》這個故事是說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
    我們也千萬不要從小養(yǎng)成了欺騙別人的壞習慣?!毒W(wǎng)開三面》這個故事主要說了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們寬容了別人,以后別人就會幫助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為,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敬重你。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國學經(jīng)典》吧!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jīng)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二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一)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墩撜Z》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耙嬲呷?,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鬃诱J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diào)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得起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惫糯睦蠋煵惠p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jīng)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松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F(xiàn)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于樂才是教師的首選?!皫熣撸朴趥鞯?,授業(yè)解惑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崩蠋熞朴趥魇诘览斫淌趯W業(yè)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yè)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蓖ㄟ^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傳揚。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三
    “弟子規(guī),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能隨口吟誦《弟子規(guī)》,背得瑯瑯上口。然而那時,我并不大明白里面所講的含義。
    上了小學后,學校讓我們多誦讀國學經(jīng)典,了解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每天晨讀都有《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之類的國學經(jīng)典。漸漸地,我便對《弟子規(guī)》內(nèi)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弟子規(guī)》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國舊時的啟蒙課本,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教育我們?nèi)绾涡⒕锤改?、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它讓我們不僅了解古文化知識,還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讀了《弟子規(gu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边@兩句的含義是:在家中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回應,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們?nèi)プ龅臅r候,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懶得去做。
    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恭敬敬地將父母的話記在心里。當我們犯錯的時候,父母責備時,我們應當順從地聽父母的教誨,并且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過失,不可以頂撞父母,再讓他們傷心生氣。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看中醫(yī),帶回幾包中藥回家煎熬。藥煎好后,媽媽盛了一碗藥湯讓我喝,我剛喝感覺有點燙,就說:“那么燙叫我喝!我不喝!”媽媽急忙去把藥湯降溫,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鬧不喝了。媽媽苦口婆心的勸導,我不停頂撞,氣在心頭我就把藥湯倒掉;媽媽兩眼充滿淚光,默默無言的走進房間傷心落淚!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養(yǎng)育,我尚末為他們分擔,還讓他們生氣,真不該。此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我心中回響,我急忙去廚房煎藥。
    學習《弟子規(guī)》,可以引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常常讀《弟子規(guī)》等國學經(jīng)典,真是讓人受益匪淺啊!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這個學期因?qū)W校開展了經(jīng)典誦讀,所以很認真的讀了《弟子規(guī)》,這個感覺尤甚。
    《弟子規(guī)》是我們孩子們開啟智慧,學習為人處世,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好讀物。此書對于幫助我們兒童建立明確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培養(yǎng)敦厚善良的心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學會“孝道”。俗話說“百善笑為先”。如何做到“孝”呢?《弟子規(guī)》的第一課“入則孝”里德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對父母的態(tài)度就表現(xiàn)了你的修養(yǎng)。倘若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理不睬,那是不對的。對父母的教誨,要做到內(nèi)心恭敬地聆聽,如果心浮氣躁,顯得不耐煩,就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是對父母情感的無情傷害。對父母的責備,不但要順從,還要虛心接受,不要讓父母失望、難過。做到“孝道”,還要做到“出必告,返必面”,別人父母無端的操心掛念。出門不要到危險的地方玩耍,如沒有大人的監(jiān)護私自去游泳,私自爬上高高的樹木,倘若一失足,后果不堪設想;不要沉迷網(wǎng)吧,更不要夜不歸家,不好的事情堅決不做,做一個讓父母家人放心的孩子。
    第二,要學會“見善思齊”?!兜茏右?guī)》里的“見人善,即思齊”,表明了學習的態(tài)度,只有端正了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才有進步。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中,擦亮自己的眼睛,用心感受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事或物,多觀察,多思考,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學習優(yōu)點,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
    中華民族文明上下五千年,善行善果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略舉幾個例子與大家共勉。
    尊老敬賢的典范。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主席小時候在家鄉(xiāng)讀私塾時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教他,闊別了32年后,毛主席回到故鄉(xiāng)湖南韶山,沒有一點點當官的架子和清高,他請了故鄉(xiāng)的人一起吃飯,并且特意邀請了毛宇居老師,席間毛主席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和愛戴之情,當毛主席向毛宇居老師敬酒時,毛宇居老師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說:“尊老敬賢,應該應該!”。毛主席尊老敬賢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并為們津津樂道。
    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7歲漂洋過海出外經(jīng)商,慘淡經(jīng)營,終成南洋巨富。難能可貴的事他富貴不忘家鄉(xiāng),不忘愛國,對家鄉(xiāng)的教育,其慷概解囊,義不容辭。在民族大義面前,陳嘉庚先生在1937到1940年,為抗日戰(zhàn)爭募捐的總數(shù)達30億之巨。在個人生活方面,他從來不輕易亂花錢,自奉儉約,素食布衣。臨終時,他把遺產(chǎn)300多萬元全部獻給國家。幾十年來,陳先生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位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凡此種.種都是我們“見善思齊”的學習榜樣。
    第三.學會“讀書的方法”?!兜茏右?guī)》說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好多同學學習很努力很刻苦,就是成績上不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習方法沒有真正掌握,沒有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的統(tǒng)一。學習的方法就是過河的一座橋,是捷徑,掌握方法就是掌握了學習的密碼,就會起到事半功陪的作用。
    《弟子規(guī)》里講到“方讀此,勿慕彼;此未中,彼勿起”,就是正在讀者這本書時,就是不要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就不要再去讀另一本書,讀書要用心專一,才能讀通讀懂。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弟子規(guī)》還有很多道理、智慧蘊含其中。只要我們用心學習它,用實際行動踐行它,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得益匪淺。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五
    近幾年來和孩子學習了《大學》《中庸》《孝經(jīng)》《道德經(jīng)》《論語》等國學經(jīng)典書籍,經(jīng)過學習漸漸的了解了書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國學經(jīng)典不僅僅是中國悠久文化的證明,也是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學經(jīng)典中不僅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做人做事的準則,其中聞名于世的古典著作《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兩千多年來,孔子“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為不一樣時期,不一樣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
    經(jīng)過和孩子學習國學,讓孩子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如:對父母就應當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就應以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就應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孩子從小就要講禮貌,尊敬長輩,國學知識教會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禮貌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國學知識里的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盞明燈,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引正確的道路,我們要努力學習國學經(jīng)典,讓中華五千年的智慧之光照耀全中國,全世界!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六
    這一周,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國學經(jīng)典》,在這一本書里有四種類型:弟子規(guī)、朱子治家格言、大學、中庸。
    弟子規(guī)當然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里面有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八個類。入則孝是教我們怎樣去孝順父母,照顧他們,因為是他們辛苦把我們撫養(yǎng)成人。出則弟是說一些關于長輩的禮儀方面。在一個家里,如果有長輩的到來,你必須讓長者先坐下,然后長者讓你坐,你才能坐下。余力學文里面講了讀書法,一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沒有這三到中的任何一到都不會養(yǎng)成讀書法靜心的習慣。
    朱子治家格言大家應該十分少見,傳聞也很少。但在我讀了《國學經(jīng)典》這本書后,我對朱子治家格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里面有幾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告訴了我們每天黎明時起床,先用水灑濕內(nèi)外,然后掃地。使里面外面干凈,到了黃昏就要休息,并檢查關鎖的門戶,不能有一絲馬虎。還有一句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意思是:凡是都要做好準備,不要像口渴的時候,才會來掘井。這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不可以臨時抱佛腳。
    最后是大學和中庸。這兩個是從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畢生的精力所編的《大學中庸論語》這就是其中的兩類。大學,就是讓我們一定要多學習,不能害了國家。比如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后面的同伴增添一股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中庸一共有三十三章,這幾張大約是一樣的,告訴我們?nèi)松蛔儞Q自己的目標和主張;保持中正平和;人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這本《國學經(jīng)典》的書,會一直伴隨我走完五年級和今后的讀書之路,當我讀完時,我一定會對“你”進行深刻理解的!這本書,我真想再讀上千百遍啊!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七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
    中國人因為孔子而驕傲和自豪,外國人因為孔子而研究中國,“孔子學院”于是成為許多國家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尤其是研究中國的古人和今人的學術(shù)機構(gòu)??鬃拥慕?jīng)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梢?,《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xiàn)實意義究竟在哪里?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啊墩撜Z》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論語》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鬃舆€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diào)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得起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誘惑。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八
    關于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shù)界尚未做出統(tǒng)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tǒng)的中華文化與學術(shù)。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以及中醫(yī)學、農(nóng)學、術(shù)數(shù)、地理、政治、經(jīng)濟及書畫、音樂、建筑等諸多方面。
    現(xiàn)“國學”概念產(chǎn)生于十九世紀,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并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jīng)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jīng)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fā)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yī)學領域的道家、醫(y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nóng)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并沒有主從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九
    我讀了《一個中國學生的聲音》,感到非常憤怒。
    《一個中國學生的聲音》是一個愛國的學生經(jīng)歷的.一件事。主人公和其他的一些同學去美國留學,有一天,他的同學被美國學生打了。他找來校長評理。其他同學怕惹了美國,有的說自己剛剛路過,有的偷偷溜走,也有的甚至說自已是日本人!主人公被校長嚴厲的批評。當我讀到有人說自己是日本人時,我想他怎么能說出口!他怎么能這樣!他身上流著不改的中國人的血,長著黑眼睛,黃皮膚,不改的容顏!他應當為生在物資豐富、遼原廣闊的中國而驕傲,卻為那個小不點、資源潰乏,處在太平洋火山環(huán)帶、地震帶的日本而自豪?!
    當我讀到那名愛國的留美中學生所寫的振興中華的誓言時,我被他所感動了:他的誓言富有情感,也充滿堅定,抱有遠大理想,為中華之繁盛學習進步!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候,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xiàn)在呢,長大了,我現(xiàn)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shù),里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與學術(shù),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yōu)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jié)讓我們?yōu)橹鴦尤荨?BR>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于古代,也實用于現(xiàn)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jié)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一
    國學是一條經(jīng)典文化的長河,我徜徉在經(jīng)典文化的圣殿里,結(jié)識了慈祥的孔子,雄辯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莊子。我目睹了一個個帝國的興衰,一幅幅歷史的畫卷。
    我認為國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在整個歷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載體,而歷史又是我們認同這個國家的`最核心的東西。
    什么是國學?雖說百年來不斷在討論,但是并沒有大家都認同的說法,因為這是個新名詞。近百年來,西方文化東漸,產(chǎn)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本土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差異。最初用新學和舊學、中學和西學這樣不同的名字來區(qū)別。后來又提出國學的名詞,其實也就是中學,也可以說是一種舊學,因為它是國產(chǎn)的。在一段時間內(nèi),把中國的文化都加上“國”字,比如說中國的繪畫稱國畫,中國的武術(shù)稱國術(shù),中國的戲劇稱國劇,中醫(yī)稱國醫(yī)。
    國內(nèi)學者對國學一直存在著兩種態(tài)度。一是“國粹論”者,一是“國渣論”者。前者崇古嗜古,認為古代學術(shù)文化都是“國粹”,后者則非古反古,認為是“國渣”,要人們“愛惜精神,莫讀古書”.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片面的。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復雜的,它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繼承和弘揚精華,否定和揚棄糟粕。如果不去接觸,不去探討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華,哪是糟粕呢?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最為豐富,而且延續(xù)到當代的唯一國家。所謂東方文化,就是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對于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外國人一直不斷的在研究,我們自己如果棄之不顧,嚴加拒絕,那就等于無自知之明。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二
    聆聽著清脆悠揚的笛聲,伴隨著感人的歷史典故和朗朗上口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古典文學仿佛從耳朵、眼睛穿越到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讓身體內(nèi)的每一個細胞都活躍了,享受著文化的熏陶。
    在觀看《國學動漫城》的日子里,我收獲了一則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個人為了能赴兩年前與生死兄弟的(雞黍之約),特地從相距千里之遠的地方日夜兼程的趕路,不幸身患重病,但最終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及時赴約。他的朋友為等約期,竟推辭了去異地的高官厚祿,熱酒佳肴一整天在村口盼友人。一見面,暢敘離別之情,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古人如此的重情守信,真是我們中小學生的榜樣??!
    古典文學有著非凡的魅力,它的奇妙,它的寓意,深深地影響了我,引導我們?nèi)幾鲆幻男貙掗?、厚德重義、有思想有志向的新時代少年。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三
    國學經(jīng)典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星辰的瑰寶,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像一根韌帶將中華文明之珠串聯(lián)在一起。
    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已。”國學經(jīng)典力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滋味?!墩撜Z述而》中也說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在工作中讓我真切得體會到,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學校的老師們?nèi)瞬艥鷿麄兓竟υ鷮?,精通電腦。音樂.繪畫。而且教學多年的他們經(jīng)驗豐富,面對學生問題能輕松應對,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讓我佩服。《老子》和《易經(jīng)》中的許多表述,雖然不一定能為世人背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東西已經(jīng)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古話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為人,還是謙虛一點的好。
    在教育的科學發(fā)展的問題上,《易經(jīng)》也早已指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我的理解是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來向老師學,求老師教,而不是老師去求學生學,那樣的效果會適得其反。只有始終保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學生,才是具備發(fā)展?jié)摿Φ膶W生!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經(jīng)典國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一陣清脆的朗讀聲,在王家沖小學里傳來,他們朗誦的是什么呢?仔細一聽,原來是老子的《國學》呀。
    國學是我們中國五千年來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我喜歡國學。因為他能告訴我們許多受益匪淺的知識。我更愛國學,因為他能使我們從蠻力小子變成一個儒雅少年。在國學中,每一個單元都告訴我們一種為人處事的道理。道,使我們懂得不破壞自然規(guī)律才是真正的道,不亂使用兵器才是真正的道。
    國學這一個多么好聽的`名字,在華夏各地傳播這,不被中華兒女們朗誦著。我喜歡國學,喜歡它那令人反思的語句。我愛國學,愛它那蘊含著深刻含義的句子。學國學,使我懂得禮讓,學國學使我明白道是什么。老師們說的好,我們是踩這巨人的肩膀向上爬的。我們是踩著國學這個寬闊而高大的肩膀向上爬的。因此,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學國學,我快樂!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五
    有人曾說:“讀經(jīng)典猶如吃多種維生素片,雖每日一粒,亦可養(yǎng)身?!弊尯⒆釉谟洃浀狞S金時期,心靈最清澈的年齡階段誦讀經(jīng)典美文、唐詩宋詞,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又能讓孩子學會做人。古韻聲聲,飄來校園書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園底蘊。誦讀經(jīng)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猶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詠嘆著人生的華彩,凈化著學生的靈魂,充實著思想的血脈,更支撐著師生人格的大山。國學經(jīng)典誦讀讓傳統(tǒng)文化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guī)范著他們的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我校作為重慶兩江新區(qū)開發(fā)中學校,伴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的發(fā)展,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學校發(fā)展的靈魂和強大引擎,鮮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為學校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助推器。為此,我校大力開展了“誦讀國學經(jīng)典,滋養(yǎng)陽光人生”的校園文化建設。
    20年6月,我校組織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學的校長任組長、德育處主任任副組長、年級組組長任組員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各年級根據(jù)學校編寫的《經(jīng)典誦讀》校本課程綱要,認真編寫了本年級校本教材的初稿,經(jīng)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建設領導小組嚴格審稿后,我們編撰了一套“誦讀國學經(jīng)典、滋養(yǎng)陽光人生”的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該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級各一本。教材的內(nèi)容分為五個篇章:山河風光篇——江山多嬌美如畫;愛國情懷篇——赤誠之心耀中華;勤學惜時篇——書山有路勤為徑;心靈悟語篇——大道無形明心智;品德行為篇——德行優(yōu)良創(chuàng)和諧。配有“小光老師教你讀”、“我和陽陽誦經(jīng)典”(里邊又包括“教你讀”、“我來讀”、“我樂背”)、“陽陽伴我行”、“精彩對對碰”等不同板塊,這些板塊增加了誦讀的趣味性,特別是“陽陽伴我行”這個版塊,在學生學會一章節(jié)經(jīng)典詩詞后,結(jié)合自己平時的言行給自己一個評價(笑臉或星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用所學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經(jīng)典轉(zhuǎn)化為人文底蘊。20xx年,我校二年級校本教材《經(jīng)典誦讀》在全國和諧德育實驗與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學的依據(jù),但這還不夠,如何引導我們的廣大師生走進廣博的古詩天地,這還得在環(huán)境建設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們打造了“百米文化墻”和“經(jīng)典走廊”,將古詩文中的經(jīng)典詩文、書法作品、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活動圖片等雋刻在墻上或掛在畫框中,在綠樹的掩映下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名言警句琳瑯滿目,浸潤學生心靈,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每天大課間和中午誦讀時間,全體師生在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縈繞中大聲整齊誦讀,與經(jīng)典對話,和圣賢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以寧靜和舒暢。我們還提倡“讓班級的墻壁充滿書香”,讓班級詩意盎然,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經(jīng)典誦讀樂園”,包括“精彩每一天,誦讀每一天”;“與經(jīng)典同行”“我來讀經(jīng)典”等。學生在詩化環(huán)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親近經(jīng)典。
    其次,學校還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國旗下講話、親子誦讀等展示師生誦讀成果,交流師生感受,共享誦讀帶來的心靈愉悅,使整個校園充滿濃郁的書香。
    再則,號召家長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我們要求學生把在學校學習的經(jīng)典詩詞背誦給家長聽,家長評出等級(作為學生評“誦讀之星”的條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長讀經(jīng)典,同時,利用寒暑假開展“我與父母讀經(jīng)典”活動,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經(jīng)典。在學校舉辦的“童聲詩韻,做陽光少年”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演出的親自誦讀節(jié)目受到師生的好評,不僅展示了父母與孩子誦讀的成果、收獲,更在家長與孩子心與心的交融中體味生命本質(zhì)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長的樂趣。有效促進了學校誦讀活動的開展和和諧家庭建設。
    一年多來,學校開展的豐富的大型經(jīng)典誦讀活動:“童聲詩韻,做陽好少年”、“中華頌書寫經(jīng)典比賽”、“經(jīng)典誦讀主題班會”、“經(jīng)典誦讀pk賽”、“經(jīng)典誦讀詩畫展”、組織學生參加區(qū)里的經(jīng)典誦讀精品節(jié)目展演等。學生們通過背、唱、演、說、畫等形式,從詩詞里感悟到了中華詩詞的精粹,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真諦。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六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惫糯睦蠋煵惠p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jīng)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松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F(xiàn)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于樂才是教師的首選?!皫熣撸朴趥鞯?,授業(yè)解惑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崩蠋熞朴趥魇诘览斫淌趯W業(yè)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yè)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蓖ㄟ^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傳揚。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yè),《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jīng)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jīng)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在國學經(jīng)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gòu)筑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經(jīng)典之弟子規(guī)讀書心得篇十七
    在xxxx年x月,我有幸參加了廣州市舉辦的經(jīng)典教育培訓課程,實在受益匪淺。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jīng)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jīng)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中國人的精神偶像、中國文化的代表,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xiàn)實意義究竟在哪里?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啊墩撜Z》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論語》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白咏^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鬃诱J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diào)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
    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應該勤于讀書求知,探究學問。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因為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孔子認為,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備條件,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一味埋頭蠻干,難免會有差謬,也就是說,學習前代經(jīng)典有益于涵養(yǎng)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孔子指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都應當歸功于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這些觀點和思想,我們今天要認真總結(jié)和借鑒。一是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以知識,更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品質(zhì),即堅持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二是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讓讀書成為習慣,終身不懈。三是新課改的新目標,即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要求,教師除了自己終身學習外,還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人生過程中,勤于好學,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利于將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人,這里給我們的另一點啟示是:一是要有終生從教(至少是從教期間)無怨無恨無悔無倦,充滿激情,始終如一,熱愛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分城鄉(xiāng)、干群、貧富,男女等因素,對他們的態(tài)度要一樣。三是教法要靈活,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包括表揚、批評、要求等,否則,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產(chǎn)生師生隔閡,仇恨的心理。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批評學生要講辯證法》,發(fā)表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我認為較好地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思想。
    孔子無論談“修己”還是“治人”,最終歸依還是人生道德??鬃铀匾暤牡滦?,所包括的范圍甚廣,而這些都可用“仁愛”來總括?!叭蕫邸笔强鬃铀鶚淞⒌淖罡叩娜松赖吕硐?。在《論語》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雖然具體語境的差異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種道德的修養(yǎng)境界,是一切德行的總和,孔子提出“仁愛”,是對人的情感、情操、修養(yǎng)的重視?!扒裳粤钌?,鮮矣仁”!那些脅肩諂笑,趨炎附勢,出于利欲誘惑而屈己的人的行為不是“仁”。何謂“仁”?“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仁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鬃诱J為恭敬就不會招致欺侮,寬容就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擁護,守信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機敏就會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調(diào)遣別人。這就是孔子認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當然,孔子關于“仁”的言論還有很多,但就教師的為人準則,只此幾點,我認為就足夠矣。可見,孔子仁德思想的'深遠影響。一是教師不可培養(yǎng)“巧言令色”者,而要培養(yǎng)有獨立個性,執(zhí)著追求,寬容他人,忠于祖國,有益社會的人。二是教師個人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對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對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誤會,甚至糾紛,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該思考的問題,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提高辦事效率。三是教師要誠信做人,“信則人仁焉”。教師的職業(yè)不同于其他職業(yè),它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因此,教師在與人打交道過程中,一定要講誠信,否則,你就會失去影響力,號召力,有損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長、學生打交道時,事先一定要認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諾,已承諾的要準時按要求兌現(xiàn),包括我們對學生的獎懲,對學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要慈善,“惠則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來,就是關心、關愛、關懷學生,這種關心、關愛應該是全面的,不僅是學習方面,還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僅是大事情,而應該體現(xiàn)在細微處。有老師抱怨,學生不聽話,不好管,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給予了他們多少愛,多少關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對待家長和學生要寬容,教師觀念要改變,不能居高臨下地要求和訓斥家長和學生。首先要知道,沒有了學生,教師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師也就沒有意義了,再者,我們要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為家長的時候接受其他老師“教育”時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們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考慮問題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缺點和錯誤時,要有寬容的態(tài)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導他們改正,日后他會終身不忘,感激不盡,尤其是不能以當年老師“教育”我們的錯誤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學生,更不可以野蠻的“出于好心”的違法方法去教育學生。這樣只能是“不得眾”,甚至是斷送自己。
    總之,孔子《論語》是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之作,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論語》,體會《論語》的精華思想,并以此來指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讓中華古老的文化精粹,開出艷麗的花朵,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易中天說,集結(jié)《論語》的孔子,是中華民族的孔子,是大眾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我們作為教師,因為孔子而自豪。
    教師的工作平凡,教師的職業(yè)崇高,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的使命光榮,教師的報酬微薄,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蓖ㄟ^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教會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傳揚!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也為我的教育事業(yè)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