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僅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評估和記錄學生學習情況的依據(jù)。教案的編寫應(yīng)當緊密結(jié)合學生實際,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下面是一份針對某個教學內(nèi)容的教案,希望能對你的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一
1認識常見的昆蟲,嘗試對昆蟲進行分類活動。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昆蟲。
3使用鮮艷的色彩畫出喜歡的昆蟲。
有關(guān)昆蟲的vcd片、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
1播放有關(guān)昆蟲的vcd,出示昆蟲標本、圖片。
幼兒觀看vcd,昆蟲標本、圖片了解有關(guān)昆蟲的知識。
2幼兒討論。
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昆蟲,比一比誰知道的昆蟲多。
3對常見昆蟲分類。
幼兒嘗試進行分類活動,按會飛的、會爬的、泥土中的昆蟲進行分類。
引導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昆蟲畫出來。重點指導幼兒在涂色時,使用鮮艷的色彩。
5欣賞繪畫作品。
幼兒之間相互欣賞自己的畫。
活動二:《》。
1知道昆蟲的本領(lǐng),增強幼兒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2知道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人的關(guān)系。
3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制作昆蟲、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1各種昆蟲小卡片。
2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
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討論昆蟲都有哪些本領(lǐng)。
2教師向幼兒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昆蟲與植物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
4教師出示各種昆蟲的小卡片,請幼兒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活動,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對。
5討論消滅害蟲的方法。
如打掃班級衛(wèi)生,沖洗水溝,打蒼蠅,拍蚊子等。
6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各種昆蟲作品。
通過活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lǐng),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他們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二
通過前階段的活動,幼兒對周圍的“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對這些小生物的稱呼,也從以前籠統(tǒng)地稱為“蟲”逐漸具體化,能根據(jù)外形特征,正確地叫出學名。對于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除了能正確命名以外,我們也要求他們能根據(jù)一定的科學分類方法將這些蟲蟲歸類,看看哪些是昆蟲,哪些則是“昆蟲的朋友”,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的能力要求。
對于昆蟲的定義,大部分孩子是陌生的。如何在給予幼兒科學知識的同時,避免過多的說教和灌輸呢?作為教師要在活動的形式上多下功夫,多給予幼兒自己操作、探究的機會,讓幼兒在充分的觀察、比較的基礎(chǔ)上,進行辨別,逐步加深對昆蟲的定義的理解,并能用此來解決問題。
1、昆蟲都具有頭、胸、腹和三對足,這是它們的判斷標準。
2、蜘蛛、蝎子屬于蛛形綱,蜈蚣是多足類,西瓜蟲(潮蟲)屬甲殼類,它們和昆蟲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是昆蟲的朋友。
3、蚯蚓和蝸牛屬于軟體動物。
1、仔細傾聽科學童話,了解內(nèi)容,并能從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
2、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據(jù)此作出判斷。
3、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勤于動腦,認真思考。
2、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或圖片:如螞蟻、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蠶、螳螂等。
3、家園共同收集多種廢舊材料,如包裝袋、吸管、塑料瓶等,用來制作昆蟲。
(1)(出示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螞蟻、螳螂、蠶、知了、蟈蟈、蜈蚣等)“它們中那些是昆蟲?”
“你覺得長得怎樣的蟲蟲才是昆蟲?”
(請幼兒人手拿一只“蟲蟲”,把它們根據(jù)是否是昆蟲分分家。從而了解孩子的現(xiàn)有知識,使孩子初步感受蟲蟲分類這樣一種形式,而不在于結(jié)果如何。在傾聽孩子的回答中,教師可以借機規(guī)范孩子的語言,給予孩子一定的科學用語,如頭、胸、腹等,便于孩子理解,運用于后面的活動。)。
(2)通過科學故事的形式給予孩子正確的昆蟲定義,使孩子了解昆蟲的判斷特征。
2、這是昆蟲嗎?
“什么樣的蟲蟲才叫昆蟲?”“你認識哪些昆蟲?”
(請孩子再次用蟲蟲的玩具模型或圖片,進行是否是昆蟲的分類)。
(教師進行集體講解、分類)。
“這是什么蟲?”“它是昆蟲嗎?為什么?”“我們來數(shù)數(shù)它有幾條腿?”
(選取一些孩子們不太熟悉或容易出錯的蟲蟲進行講解。如螳螂、毛毛蟲等,幫助孩子反復(fù)鞏固昆蟲的定義。)。
“昆蟲的朋友有哪些?”(蜘蛛、蜈蚣、西瓜蟲……)。
(1)請孩子在充分認識昆蟲的外形特點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昆蟲的制作。(詳見制作活動:我喜歡的昆蟲)在活動中,教師應(yīng)多出示一些范例給予孩子啟發(fā),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及時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請孩子在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只昆蟲。
(2)將孩子們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內(nèi),使教室主題環(huán)境更鮮明,也可供其他孩子參考。
蟲的種類繁多,分類也較為復(fù)雜。由于孩子的年齡關(guān)系,可以只要求孩子了解昆蟲的定義并作分類,其他蟲蟲可統(tǒng)稱為“昆蟲的朋友”,具體歸類可在日后的學習中讓孩子逐漸了解。另外,昆蟲的特征是“頭、胸、腹、六條腿”,由于六條腿的特征便于孩子辨認,所以在活動中可以特別強調(diào)。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三
大自然是活教材,對于較少接觸大自然的孩子來說,對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蟲,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昆蟲寶寶藏在哪》。以此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深入探索自然與發(fā)現(xiàn)自然。
1、認識昆蟲,根據(jù)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蟲。
2、提高觀察能力,激發(fā)對昆蟲的喜愛。
ppt課件。
秋天到了,蟲兒們在樹林里玩捉迷藏游戲,找找有哪些昆蟲。
找找樹林里的昆蟲。
(1)瓢蟲。
提問:身體半球形,身上幾顆星,你知道是誰嗎?
小結(jié):瓢蟲穿著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點點代表著它是幾星瓢蟲。
(2)知了。
小結(jié):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問:蟋蟀的特點是什么?
小結(jié):蟋蟀的尾須很長。
(4)天牛。
提問:這是什么昆蟲?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小結(jié):天牛的觸角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出示天牛圖片,細述天牛的觸角)。
(5)螞蟻。
提問:誰能說說螞蟻長什么樣?
小結(jié):螞蟻的身體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問:這是什么昆蟲,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小結(jié):有大大鉗子的昆蟲是螳螂,大鉗子是保護自己的武器。
提問:這些昆蟲長得都不一樣,那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總結(jié):昆蟲們長得都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六條腿,兩個觸角。
1、教師指導。
今天這些小昆蟲帶來了許多好朋友和我們一起玩捉迷藏,他們就藏在樹林里面。
找到一種昆蟲,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數(shù)一數(shù),它們各有幾只?把數(shù)字貼在圓圈里。
2、幼兒操作。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數(shù)出不同位置的昆蟲數(shù)量。
3、驗證。
提問:你找到了幾只瓢蟲?一起看看,你找對了嗎?
(驗證其他昆蟲)。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真厲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蟲們都找到了,下次我們?nèi)ナ彝庹艺依ハx朋友。
活動以提問游戲為線索,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緊扣著他們的心弦。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在幫助昆蟲找朋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運用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體驗著游戲的樂趣。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幼兒學習語言的最初意識源于說話,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產(chǎn)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愿望的需求,這是幼兒語言開發(fā)的心理依據(jù)和客觀實踐過程,教師需要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語言習慣,加強幼兒口語交流,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生活,提高認知能力。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四
1、萌發(fā)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情感。
2、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知道它們喜歡吃什么。
3、懂得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常用方法。
蠶、蜜蜂、蝴蝶、蟑螂、蒼蠅、蚊子、蚜蟲等昆蟲的.圖片及頭飾。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喜歡吃什么食物?
——師:昆蟲也有它們喜歡的食物,我們來看看它們喜歡吃什么。
二、開拓視野。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昆蟲喜歡吃什么?
——蠶吃什么?(桑葉)。
——蜜蜂吃什么?(花粉)。
——蟑螂吃什么?(雜食)。
——蚊子吃什么?(吸血)。
——蝗蟲吃什么?(植物葉子)。
——蚜蟲吃什么?(植物葉子)。
——果蠅吃什么?(水果)。
三、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出示昆蟲圖片)師:你知道哪些昆蟲對人有害?有什么害處?
——你知道哪些昆蟲對人有益?有什么益處?
——教師小結(jié):有益的昆蟲簡稱為益蟲,有害的昆蟲簡稱為害蟲。蚜蟲、蒼蠅、蟑螂、蚊子、蝗蟲是害蟲,蜜蜂、蝴蝶、蠶是益蟲。
害蟲的危害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叮咬人畜,傳染疾病,例如:蚊、蠅、蟑螂。二是危害莊稼、蔬菜、水果、林木等植物,例如:蝗蟲、蚜蟲。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為人制造食品、用品,例如蜜蜂、桑蠶等;有的益蟲是害蟲的天敵,可以幫助人防治害蟲,例如七星瓢蟲、蜻蜓等。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保護益蟲,如何預(yù)防、消除害蟲。
——教師小結(jié):平時不傷害益蟲,制止傷害益蟲的人??梢試姙⑾x藥,還可以除掉害蟲生長的環(huán)境,例如消除積水,清除垃圾,使蚊蠅沒有生存的環(huán)境等。
三、開心游戲:消滅害蟲。
——請幾個幼兒戴上各種昆蟲的頭飾,扮演各種昆蟲找東西吃,再請一個幼兒手持充氣錘去找到害蟲并“消滅”它們,被消滅的害蟲要脫下頭飾回到座位上。整個游戲限時30秒。
活動前,可以讓幼兒和家長進行“昆蟲吃什么”的調(diào)查,活動時進行分享交流。
引導幼兒畫“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宣傳畫。
表演區(qū):將各種昆蟲的頭飾、充氣錘等游戲道具放在游戲區(qū)內(nèi)讓幼兒游戲。
益智區(qū):設(shè)計消滅害蟲的棋類游戲,鼓勵幼兒通過游戲?qū)W會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互動墻:將昆蟲的圖片插到益蟲區(qū)或害蟲區(qū),進一步學習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請家長在網(wǎng)上幫忙搜集一些益蟲和害蟲的資料。
鼓勵平時不傷害益蟲,制止傷害益蟲的人,支持幼兒積極參與消滅害蟲的活動,如清除積水、勤倒垃圾等。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五
一、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是北師大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9個主題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樣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怎樣對小蟲子著迷。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要點。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從小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好習慣,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難點: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的語句。
五、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法布爾的相關(guān)資料,教師制作演示文稿。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孩子,他的口袋里卻常常裝滿一些小昆蟲,那么,他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jīng)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yù)習,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的故事呢?(法布爾)你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說一說。
[提示學生在介紹法布爾的時候盡量做到不看搜集的資料,而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2、《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主要講了誰的什么故事?你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概括。
[通過回答,幫助學生體會寫人的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3、課文圍繞迷戀具體地講了法布爾的幾件事呢?(兩件事)哪兩件事呢?
[板書:迷戀抓紡織娘捉小甲蟲]。
[學生初步感知圍繞一個中心詞選擇材料進行表達]。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引導學生學習4、5、6自然段(捉小甲蟲這一部分內(nèi)容)。
(1)自己小聲讀書,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學生交流:抓住詞語一動不動地趴、靜靜地觀察、小心翼翼、欣賞、寶貝,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妙處,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5自然段。
(3)出示第6自然段(法布爾回家后遭到爸爸斥責一段)演示文稿,紅色字體突出歡歡喜喜與怒氣沖沖兩個詞語,體會法布爾當時歡歡喜喜的心情和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爸爸斥責法布爾的話。
分角色朗讀課文。
(4)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處?
[學生感知對比襯托進行表達的效果]。
2、自由讀2、3段。
(1)通過讀課文,你對法布爾又有哪些了解呢?
交流的重點內(nèi)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nóng)活,發(fā)現(xiàn)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xiàn)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zhí)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xiàn)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fā)現(xiàn)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丶冶粙寢屌u了,他只有一聲不吭。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fā)現(xiàn)了這只紡織娘,連續(xù)三天,他每天把鴨子趕到湖邊,就悄悄地蹲在草叢中,尋找、觀察這只紡織娘,常常忘了自己還要趕鴨子了。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4)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
[師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教師扮演媽媽,焦急地喊:法布爾,你在哪兒?
學生注意的表情,加上動作回答喊: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孩子,你是怎么捉到它的?
教師和多名孩子對話。
3、課堂小練筆。
(1)教師:從剛才的對話中,我發(fā)現(xiàn)你們都深深體會到法布爾捉紡織娘時遇到了許多困難,捉到后他是多么開心?,F(xiàn)在就用我們的筆幫法布爾把這段經(jīng)歷寫下來吧。
注意用上剛才的想象,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3)交流,評議。
重點評議是否寫出動作,能否用媽媽這個角色襯托法布爾。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六
1.親近自然,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能力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2.找昆蟲、放昆蟲,培養(yǎng)愛心。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1)把幼兒分成5—8人一組。
(2)每人一個動物頭飾,一只小紙盒或膠卷盒。
1、事先和農(nóng)民聯(lián)系好,以免活動時受到阻礙。
2、田野的周圍沒有大河和深水塘,盡量離居住區(qū)近一些,以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1、幼兒每人戴一個動物頭飾,拿一只小紙盒。教師提出要求:今天,我們這些小動物要自己去尋找食物,我們的食物就是草地上的小昆蟲,老師要看看哪些小動物本領(lǐng)最大,能找到食物。
2、每組幼兒在組長帶領(lǐng)下去尋找小昆蟲。
特別提醒幼兒:
1、為了保證安全,各組應(yīng)共同商量,集體活動,千萬不可一人單獨行動。
2、要愛護小昆蟲,捕捉時小心,不可把小昆蟲弄死。
3、幼兒以教師為中心圍成圈,每一組先互相交流,觀看各自找到的食物。然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站到圈中間,以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我們找到的食物是xx”。教師對找得多、說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
4、教師帶頭把小昆蟲全部放歸大自然,同時鼓勵幼兒也效仿,并注意不踩死一只昆蟲。
1、幼兒利用雙休日繼續(xù)尋找各種昆蟲,然后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2、編一些有關(guān)昆蟲的兒歌、故事,互相講述。
3、畫“我最喜歡的昆蟲”。
1、天氣要求:在雨后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泥土稍稍有點濕潤,適宜昆蟲生活,幼兒容易捕捉到。
3、把昆蟲放歸大自然時,可能有些幼兒會舍不得,提出要帶回家養(yǎng)著。應(yīng)盡量引導幼兒放歸,如果他實在不愿意,可以讓他帶回家或放到幼兒園自然角飼養(yǎng),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yīng)探索的課題。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七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
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
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請幼兒回答。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熟悉昆蟲的外形特征,知道昆蟲都是六條腿,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2.擴大幼兒的眼界,了解一種新的昆蟲——屎殼郎,感受它做事不怕困難的特點。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昆蟲,dvd《微觀世界》,操作圖,水彩筆。
活動流程:
通過某只昆蟲的一部分外形特征,猜出這是什么昆蟲。(要注意肯定幼兒會觀察、會想。)。
2.(看ppt1)猜猜它們都是誰?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幼兒回答這個問題時,從簡單到復(fù)雜,即前兩名幼兒可以到電視機前指著屏幕說,老師重復(fù)這是第幾排第幾個昆蟲,后面幾個昆蟲就請幼兒在座位前,用語言做指示,說出自己猜的是哪一個。)。
3.看看猜得對不對?
4.(如果蒼蠅猜不出,老師可以用猜謎語的形式:這是一只喜歡在垃圾桶邊找食物的昆蟲。幼兒如有不同意見猜測,一定要認真聽聽他的原因,不要就向著對的小朋友。)。
數(shù)數(shù)他們都有幾條腿,了解區(qū)別昆蟲的簡單方法:都有6條腿。
1.小蟲子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蟲子都屬于昆蟲呢?決定它是不是昆蟲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shù)數(shù)它有幾條腿。
2.你們知道昆蟲都有幾條腿???有的小朋友講6條,有的小朋友講4條,到底有幾條?我們來看一些昆蟲的照片,數(shù)一下就知道了。
3.(數(shù)的時候注意方式的層層遞進,從集體數(shù)——個別數(shù),從數(shù)出聲音——在心里數(shù),默數(shù)的答案如果有爭議,就驗證一下,集體大聲數(shù)一數(shù)。)。
4.(在看蝴蝶的時候,幼兒有疑義,它不是只有3條腿嗎?)蝴蝶為什么只有3條腿?到底有幾條腿?(老師可以側(cè)過身體做示范,讓幼兒看看當自己側(cè)過身的時候,只有1條腿了,由此推斷蝴蝶其實是6條腿。)。
5.我們是不是剛才數(shù)的昆蟲,都是幾條腿呀?以后你要知道小蟲子是不是昆蟲,只要數(shù)數(shù)它有6條腿就可以了。
邊看邊討論:(表揚觀察仔細的小朋友,幼兒教案《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2.(放錄像的第一段0:30:44)。
3.它是誰?
4.它在干什么?它推的是什么?
5.小結(jié):這只昆蟲的名字叫屎殼郎,它是地球的清潔工,整天忙著清理動物們排泄的糞便,讓地球變得更干凈。
6.重新問一次:這只昆蟲叫什么名字?
7.(放錄像的第二段)看看發(fā)生什么事了?
8.糞團插在樹枝上了,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它?(有可能小朋友講到動作,先表揚他真會想,然后豐富詞語:推、頂、拉,適當做做動作。鼓勵孩子講出動詞,而不僅僅是方法。)。
9.(看錄像第三段):看看屎殼郎最后想了什么辦法?有沒有成功?
10.討論:它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幼兒講不出原因,可以引導:它是一下子成功的嗎?失敗的時候它是怎么樣的?)。
11.小結(jié):這么小的一只昆蟲都知道遇到事情不怕困難,真了不起!
有3個蟲子卻被攔住了,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只蟲。
1.它是誰?
2.蜘蛛為什么被攔住了?蜘蛛是昆蟲嗎?你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3.(了解蜘蛛、蝎子、蜈蚣有很多條腿,所以都不屬于昆蟲。)。
1.這里有一張圖畫,里面藏著很多蟲子。有的是昆蟲,有的不是昆蟲。請你用筆把昆蟲圈出來,然后數(shù)數(shù),幾只是昆蟲?幾只不是昆蟲?把結(jié)果記錄在紙的下面。有勾的地方就記錄昆蟲有幾只,沒有勾的地方記錄不是昆蟲的有幾只,會寫數(shù)字的小朋友用數(shù)字記錄,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畫圈表示。
2.也可以在游戲區(qū)域提供操作圖,供幼兒自由取用操作、學習。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九
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幼兒對于各種昆蟲都是非常的感興趣,在戶外時,只要有幼兒發(fā)現(xiàn)一只昆蟲,幼兒們就會馬上圍上去,共同議論起來。這個學期一開學,在一次戶外活動中,丁丁在滑梯旁邊發(fā)現(xiàn)了幾只螞蟻在搬一只死了的飛蟲,丁丁馬上喊了起來:“快來看呀!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螞蟻?!苯?jīng)過這么一喊,孩子們都馬上就跑了過去,圍在一起,說這說那的??粗⒆觽兊呐d奮勁兒,我馬上招呼孩子們共同觀察起螞蟻搬食物來。開始了我們昆蟲的主題。
1、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對昆蟲的熱愛,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昆蟲的世界。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
1、螞蟻的家在哪里?
3、螞蟻為什么要搬家?
4、蝸牛是昆蟲嗎?
5、蚊子用什么吸人血?
1、螞蟻有什么神奇的本領(lǐng)?
2、瓢蟲都有七個星嗎?
3、昆蟲的共同點是什嗎?昆蟲的不同點是什嗎?
1、正面墻:分三大塊,兩塊為昆蟲的頭、胸、腹的特征,一塊為昆蟲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幼兒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昆蟲世界的墻壁。
3、在柜子上貼有昆蟲的圖片及孩子們自己的作品。
1、自然角:幼兒在戶外自己抓到的昆蟲,請幼兒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
2、美工角:幼兒豐富的廢舊材料,請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科學角:讓幼兒了解昆蟲觸須的作用原理,請幼兒進行制作。
4、圖書角:幼兒有關(guān)昆蟲的書,請幼兒邊看,邊講解。
1、邀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尋找資料,共同研究昆蟲的知識。
2、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請家長帶幼兒去參觀昆蟲展。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
1、有興趣的閱讀知識性刊物。
2、了解昆蟲的偽裝行為。
3、學習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wù)。
1、有遮蔽物的戶外場地。
2、昆蟲模型若干或偽裝物品數(shù)種。
一、玩"找一找"的游戲。
1、請翻開圖畫書,找一找第2頁至第7頁中有什么昆蟲?
2、為什么不容易找到這些昆蟲呢?
3、蟑螂、蚱蜢、紡織娘是什么顏色?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
為什么?
二、和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將各種昆蟲各自的保護方法介紹給幼兒。
1、請小朋友找一找,書中還躲著哪些昆蟲?
2、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3、它們?yōu)槭裁从羞@些本領(lǐng)?
4、帶幼兒一起閱讀《昆蟲躲貓貓》。
1、找一個有一些遮蔽物(如樹木、花草、泥土、落葉)的戶外場地,
事先沿途放置和環(huán)境顏色相仿的昆蟲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數(shù)目暫時對幼兒保密)。
2、將幼兒每3到5人分為一組,帶著紙筆出發(fā)尋找藏匿的物品,看能發(fā)現(xiàn)幾個(發(fā)現(xiàn)了不要撿起)。
3、時間一到,請幼兒回來告訴老師找到昆蟲模型或物品的總數(shù)及名稱;。
如果沒有人答對,老師就公布數(shù)目,讓幼兒再找一遍。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一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jié):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二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的人物為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敘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jù)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爾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記敘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兩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路上觀察螞蟻四個小時的事。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樹上觀察螳螂被誤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贊揚法布爾的勤奮精神。
這篇文章是按“總分總”的思路組織材料的。
本課教學力求體現(xiàn)“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本文的體裁是記敘文,因而要在讀中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讀時,可以采用的教師范讀、小組讀、自由讀、指名讀、引讀等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和品質(zhì)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到13個生字,會寫出10個字。
3、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等。
4、培養(yǎng)學生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1、學會書寫文中醫(yī)藥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體會法布爾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錄音機、幻燈片、圖片、卡片。
1、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螳螂捕食蝗蟲。
聽了這個片段,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
(2)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3)你是通過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wǎng)查詢等等。)。
(4)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出示課題《法布爾觀察昆蟲》指名讀、齊讀。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看拼音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看漢字讀課文,要求:不會字看拼音,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至內(nèi)容。
(2)輕讀者2、3自然段,思考: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用筆畫出有關(guān)語句。
有一次……。
(3)小組內(nèi)分句讀課文,出示小黑板。
還有一次……。
(4)用“有……還有……”說一句話。
(5)朗讀展示:點名讀課文,檢查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6)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有關(guān)語句談感受,深入品讀。
(7)辯析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a:法布爾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b:法布爾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
4、齊讀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5、看圖背誦;指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6、拓展交流: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guān)資料。
7、現(xiàn)場采訪:自由對話。
(1)角色競聘:聘一名學生扮演法布爾,要求:主動報名,并說明競聘的優(yōu)勢;聘三名小記者,要求:自我推薦。其余同學和老師作為觀眾。
(2)實地采訪:小記者就有關(guān)問題向法布爾提問,觀眾可以隨時補充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8、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三
2、鞏固生字:蝴蝶、蟋蟀、蟬、螞蟻、蜈蚣、螳螂、蜘蛛并認識生字蚊子、蝸牛、瓢蟲。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字卡(后有圖),課件。
一、引入主題,引出要復(fù)習的生字。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昆蟲王國里去,我們先來聽聽王國里都有什么動物?”聽課文朗讀一遍(課件)。
2、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字卡認讀一遍。
3、提問:“它們都是昆蟲嗎?什么是昆蟲?”(課件演示)。
二、復(fù)習生字。
1、游戲:變戲法?!跋旅胬ハx寶寶要和大家玩一個變戲法的游戲,只要我們說對它的名稱,它就會出來和我們出來做朋友?!?課件)每個詞讀三遍。
4、認識生字:蚊子、蝸牛、瓢蟲?!吧掷镞€來了幾位神秘的嘉賓它們也是我們今天的小考官,看看是誰”
a:瓢蟲認讀。用雖然```但是```說話。“瓢蟲說雖然大會沒有請我,但是我還是來了”
b:蚊子認讀。學蚊子叫。
c:蝸牛認讀。“蝸牛是昆蟲嗎?”復(fù)習學的生字并模仿它們。
5、游戲:找朋友。
a:“螳螂大哥問小朋友都認識森林里的嘉賓了嗎?演出正式開始。第一個節(jié)目請幼兒有表情的朗讀課文什么是昆蟲”
b:“第二個節(jié)目找朋友,請小朋友將字卡寶寶正確的找到朋友交到昆蟲的手上?!?BR> 6、結(jié)束。
千姿百態(tài)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孩子的興趣。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感受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常見昆蟲,知道昆蟲的本領(lǐng),了解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與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發(fā)學習興趣。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四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guān)系。
2、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guān)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guān)注。
——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
——教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nèi)祟悂碚f,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yīng)該怎么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lǐng),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lǐng)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yīng)探索的課題。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五
1、了解有關(guān)昆蟲的知識,昆蟲的主要特征。
2、培養(yǎng)孩子愛觀察,有好奇心,積極動手動腦的習慣和互助合作。
1、收集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師生共同布置“昆蟲王國”區(qū)域角。
2、對一些常見昆蟲的名稱,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3、‘朋朋“的圖片,昆蟲及其它動物卡若干。
(一)導入。
故事《一份招聘啟事》:朋朋收到昆蟲王國的國王的一封信,國王有一件事想請他幫忙!朋朋收到這封信感到有點為難了,因為他看不明白這封信的意思,所以想請你們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信寫了什么!
破譯招聘啟事:出示圖夾文的招聘啟事,讓幼兒討論猜測(原文:森林里要成立一支昆蟲保安大隊,希望昆蟲前來報名)。給幼兒分組討論(2分鐘)
“請孩子們看看招聘啟事上面說了些什么?”請各組幼兒回答討論。
“朋朋把招聘啟事出去之后,有很多小動物來報名了。我們來看看誰來報名了!”出示“報名者”讓幼兒認識昆蟲及其它動物的名稱。“這么多的小動物來報名,朋朋又發(fā)愁了,到底誰符合這個招聘條件?”
(二)區(qū)分昆蟲與非昆蟲,了解昆蟲的主要的特征。
2、出示昆蟲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的共同特征,你們見過哪些昆蟲?請幼兒回答。到底你們說這些小動物是不是昆蟲呢?前幾天我們都看過駿駿帶來的一本書《朋朋昆蟲王國歷險記》,朋朋在昆蟲王國里遇到的哪些昆蟲???(螞蟻、蟻獅、蚜蟲、蝗蟲、蝴蝶、屎殼郎、螳螂)。這些都是昆蟲,現(xiàn)在請你們看看他們有什么地是長得一樣的呢?(2分鐘),然后請幼兒回答。
3、請幼兒討論并做分工合作作記錄,并向幼兒講解怎么樣作記錄。
4、教師小結(jié)昆蟲的特征:昆蟲有一對觸角,頭胸腹,分三段,六條腿。
(三)成立昆蟲保安大隊。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誰符合這個條件!”宣布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并以開慶祝會的形式結(jié)束。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一
1認識常見的昆蟲,嘗試對昆蟲進行分類活動。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昆蟲。
3使用鮮艷的色彩畫出喜歡的昆蟲。
有關(guān)昆蟲的vcd片、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
1播放有關(guān)昆蟲的vcd,出示昆蟲標本、圖片。
幼兒觀看vcd,昆蟲標本、圖片了解有關(guān)昆蟲的知識。
2幼兒討論。
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昆蟲,比一比誰知道的昆蟲多。
3對常見昆蟲分類。
幼兒嘗試進行分類活動,按會飛的、會爬的、泥土中的昆蟲進行分類。
引導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昆蟲畫出來。重點指導幼兒在涂色時,使用鮮艷的色彩。
5欣賞繪畫作品。
幼兒之間相互欣賞自己的畫。
活動二:《》。
1知道昆蟲的本領(lǐng),增強幼兒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2知道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人的關(guān)系。
3運用各種美工材料制作昆蟲、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1各種昆蟲小卡片。
2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
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討論昆蟲都有哪些本領(lǐng)。
2教師向幼兒介紹昆蟲的生活習性,昆蟲與植物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
4教師出示各種昆蟲的小卡片,請幼兒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活動,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對。
5討論消滅害蟲的方法。
如打掃班級衛(wèi)生,沖洗水溝,打蒼蠅,拍蚊子等。
6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各種昆蟲作品。
通過活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lǐng),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增強他們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二
通過前階段的活動,幼兒對周圍的“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對這些小生物的稱呼,也從以前籠統(tǒng)地稱為“蟲”逐漸具體化,能根據(jù)外形特征,正確地叫出學名。對于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除了能正確命名以外,我們也要求他們能根據(jù)一定的科學分類方法將這些蟲蟲歸類,看看哪些是昆蟲,哪些則是“昆蟲的朋友”,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的能力要求。
對于昆蟲的定義,大部分孩子是陌生的。如何在給予幼兒科學知識的同時,避免過多的說教和灌輸呢?作為教師要在活動的形式上多下功夫,多給予幼兒自己操作、探究的機會,讓幼兒在充分的觀察、比較的基礎(chǔ)上,進行辨別,逐步加深對昆蟲的定義的理解,并能用此來解決問題。
1、昆蟲都具有頭、胸、腹和三對足,這是它們的判斷標準。
2、蜘蛛、蝎子屬于蛛形綱,蜈蚣是多足類,西瓜蟲(潮蟲)屬甲殼類,它們和昆蟲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是昆蟲的朋友。
3、蚯蚓和蝸牛屬于軟體動物。
1、仔細傾聽科學童話,了解內(nèi)容,并能從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
2、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據(jù)此作出判斷。
3、在活動中,仔細觀察,勤于動腦,認真思考。
2、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或圖片:如螞蟻、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蠶、螳螂等。
3、家園共同收集多種廢舊材料,如包裝袋、吸管、塑料瓶等,用來制作昆蟲。
(1)(出示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螞蟻、螳螂、蠶、知了、蟈蟈、蜈蚣等)“它們中那些是昆蟲?”
“你覺得長得怎樣的蟲蟲才是昆蟲?”
(請幼兒人手拿一只“蟲蟲”,把它們根據(jù)是否是昆蟲分分家。從而了解孩子的現(xiàn)有知識,使孩子初步感受蟲蟲分類這樣一種形式,而不在于結(jié)果如何。在傾聽孩子的回答中,教師可以借機規(guī)范孩子的語言,給予孩子一定的科學用語,如頭、胸、腹等,便于孩子理解,運用于后面的活動。)。
(2)通過科學故事的形式給予孩子正確的昆蟲定義,使孩子了解昆蟲的判斷特征。
2、這是昆蟲嗎?
“什么樣的蟲蟲才叫昆蟲?”“你認識哪些昆蟲?”
(請孩子再次用蟲蟲的玩具模型或圖片,進行是否是昆蟲的分類)。
(教師進行集體講解、分類)。
“這是什么蟲?”“它是昆蟲嗎?為什么?”“我們來數(shù)數(shù)它有幾條腿?”
(選取一些孩子們不太熟悉或容易出錯的蟲蟲進行講解。如螳螂、毛毛蟲等,幫助孩子反復(fù)鞏固昆蟲的定義。)。
“昆蟲的朋友有哪些?”(蜘蛛、蜈蚣、西瓜蟲……)。
(1)請孩子在充分認識昆蟲的外形特點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昆蟲的制作。(詳見制作活動:我喜歡的昆蟲)在活動中,教師應(yīng)多出示一些范例給予孩子啟發(fā),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及時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請孩子在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只昆蟲。
(2)將孩子們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內(nèi),使教室主題環(huán)境更鮮明,也可供其他孩子參考。
蟲的種類繁多,分類也較為復(fù)雜。由于孩子的年齡關(guān)系,可以只要求孩子了解昆蟲的定義并作分類,其他蟲蟲可統(tǒng)稱為“昆蟲的朋友”,具體歸類可在日后的學習中讓孩子逐漸了解。另外,昆蟲的特征是“頭、胸、腹、六條腿”,由于六條腿的特征便于孩子辨認,所以在活動中可以特別強調(diào)。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三
大自然是活教材,對于較少接觸大自然的孩子來說,對大自然的事物很好奇,尤其是昆蟲,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昆蟲寶寶藏在哪》。以此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深入探索自然與發(fā)現(xiàn)自然。
1、認識昆蟲,根據(jù)外形特征分辨不同的昆蟲。
2、提高觀察能力,激發(fā)對昆蟲的喜愛。
ppt課件。
秋天到了,蟲兒們在樹林里玩捉迷藏游戲,找找有哪些昆蟲。
找找樹林里的昆蟲。
(1)瓢蟲。
提問:身體半球形,身上幾顆星,你知道是誰嗎?
小結(jié):瓢蟲穿著漂亮的衣服,很醒目。身上的點點代表著它是幾星瓢蟲。
(2)知了。
小結(jié):知了的翅膀很薄。
(3)蟋蟀。
提問:蟋蟀的特點是什么?
小結(jié):蟋蟀的尾須很長。
(4)天牛。
提問:這是什么昆蟲?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小結(jié):天牛的觸角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出示天牛圖片,細述天牛的觸角)。
(5)螞蟻。
提問:誰能說說螞蟻長什么樣?
小結(jié):螞蟻的身體很小。
(6)螳螂(局部特征)。
提問:這是什么昆蟲,你是怎么認出來的?
小結(jié):有大大鉗子的昆蟲是螳螂,大鉗子是保護自己的武器。
提問:這些昆蟲長得都不一樣,那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總結(jié):昆蟲們長得都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有六條腿,兩個觸角。
1、教師指導。
今天這些小昆蟲帶來了許多好朋友和我們一起玩捉迷藏,他們就藏在樹林里面。
找到一種昆蟲,圈出它和它的好朋友,并且數(shù)一數(shù),它們各有幾只?把數(shù)字貼在圓圈里。
2、幼兒操作。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數(shù)出不同位置的昆蟲數(shù)量。
3、驗證。
提問:你找到了幾只瓢蟲?一起看看,你找對了嗎?
(驗證其他昆蟲)。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真厲害,把在捉迷藏的昆蟲們都找到了,下次我們?nèi)ナ彝庹艺依ハx朋友。
活動以提問游戲為線索,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緊扣著他們的心弦。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在幫助昆蟲找朋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運用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體驗著游戲的樂趣。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幼兒學習語言的最初意識源于說話,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產(chǎn)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愿望的需求,這是幼兒語言開發(fā)的心理依據(jù)和客觀實踐過程,教師需要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語言習慣,加強幼兒口語交流,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生活,提高認知能力。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四
1、萌發(fā)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情感。
2、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知道它們喜歡吃什么。
3、懂得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常用方法。
蠶、蜜蜂、蝴蝶、蟑螂、蒼蠅、蚊子、蚜蟲等昆蟲的.圖片及頭飾。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喜歡吃什么食物?
——師:昆蟲也有它們喜歡的食物,我們來看看它們喜歡吃什么。
二、開拓視野。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這些昆蟲喜歡吃什么?
——蠶吃什么?(桑葉)。
——蜜蜂吃什么?(花粉)。
——蟑螂吃什么?(雜食)。
——蚊子吃什么?(吸血)。
——蝗蟲吃什么?(植物葉子)。
——蚜蟲吃什么?(植物葉子)。
——果蠅吃什么?(水果)。
三、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出示昆蟲圖片)師:你知道哪些昆蟲對人有害?有什么害處?
——你知道哪些昆蟲對人有益?有什么益處?
——教師小結(jié):有益的昆蟲簡稱為益蟲,有害的昆蟲簡稱為害蟲。蚜蟲、蒼蠅、蟑螂、蚊子、蝗蟲是害蟲,蜜蜂、蝴蝶、蠶是益蟲。
害蟲的危害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叮咬人畜,傳染疾病,例如:蚊、蠅、蟑螂。二是危害莊稼、蔬菜、水果、林木等植物,例如:蝗蟲、蚜蟲。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為人制造食品、用品,例如蜜蜂、桑蠶等;有的益蟲是害蟲的天敵,可以幫助人防治害蟲,例如七星瓢蟲、蜻蜓等。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保護益蟲,如何預(yù)防、消除害蟲。
——教師小結(jié):平時不傷害益蟲,制止傷害益蟲的人??梢試姙⑾x藥,還可以除掉害蟲生長的環(huán)境,例如消除積水,清除垃圾,使蚊蠅沒有生存的環(huán)境等。
三、開心游戲:消滅害蟲。
——請幾個幼兒戴上各種昆蟲的頭飾,扮演各種昆蟲找東西吃,再請一個幼兒手持充氣錘去找到害蟲并“消滅”它們,被消滅的害蟲要脫下頭飾回到座位上。整個游戲限時30秒。
活動前,可以讓幼兒和家長進行“昆蟲吃什么”的調(diào)查,活動時進行分享交流。
引導幼兒畫“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宣傳畫。
表演區(qū):將各種昆蟲的頭飾、充氣錘等游戲道具放在游戲區(qū)內(nèi)讓幼兒游戲。
益智區(qū):設(shè)計消滅害蟲的棋類游戲,鼓勵幼兒通過游戲?qū)W會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互動墻:將昆蟲的圖片插到益蟲區(qū)或害蟲區(qū),進一步學習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請家長在網(wǎng)上幫忙搜集一些益蟲和害蟲的資料。
鼓勵平時不傷害益蟲,制止傷害益蟲的人,支持幼兒積極參與消滅害蟲的活動,如清除積水、勤倒垃圾等。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五
一、教材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是北師大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9個主題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qū)ハx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樣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怎樣對小蟲子著迷。這是課文的重點。
二、教學要點。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從小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好習慣,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3、正確、流利、有感情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難點: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的語句。
五、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法布爾的相關(guān)資料,教師制作演示文稿。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孩子,他的口袋里卻常常裝滿一些小昆蟲,那么,他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裝滿昆蟲的口袋》一課。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jīng)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yù)習,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的故事呢?(法布爾)你對法布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說一說。
[提示學生在介紹法布爾的時候盡量做到不看搜集的資料,而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2、《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主要講了誰的什么故事?你可以用課文中的詞語進行概括。
[通過回答,幫助學生體會寫人的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3、課文圍繞迷戀具體地講了法布爾的幾件事呢?(兩件事)哪兩件事呢?
[板書:迷戀抓紡織娘捉小甲蟲]。
[學生初步感知圍繞一個中心詞選擇材料進行表達]。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引導學生學習4、5、6自然段(捉小甲蟲這一部分內(nèi)容)。
(1)自己小聲讀書,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
學生交流:抓住詞語一動不動地趴、靜靜地觀察、小心翼翼、欣賞、寶貝,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妙處,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5自然段。
(3)出示第6自然段(法布爾回家后遭到爸爸斥責一段)演示文稿,紅色字體突出歡歡喜喜與怒氣沖沖兩個詞語,體會法布爾當時歡歡喜喜的心情和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讀爸爸斥責法布爾的話。
分角色朗讀課文。
(4)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處?
[學生感知對比襯托進行表達的效果]。
2、自由讀2、3段。
(1)通過讀課文,你對法布爾又有哪些了解呢?
交流的重點內(nèi)容及過程如下:
生:我覺得法布爾觀察昆蟲很著迷。我是從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nóng)活,發(fā)現(xiàn)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這句話看出來的,他為了觀察昆蟲,居然連回家都忘了。
生: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xiàn)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這一句感受到法布爾很執(zhí)著,三天前聽到的聲音,現(xiàn)在仍在尋找。我從終于這個詞感受到他找到這只紡織娘是很不容易的。
生:草叢里的小蟲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癢,但為了不驚動紡織娘,他忍著一動不動。
生:他發(fā)現(xiàn)紡織娘了,猛地往前一撲,可紡織娘一下蹦走了,法布爾膝蓋都摔破了?;丶冶粙寢屌u了,他只有一聲不吭。
生:三天前,法布爾發(fā)現(xiàn)了這只紡織娘,連續(xù)三天,他每天把鴨子趕到湖邊,就悄悄地蹲在草叢中,尋找、觀察這只紡織娘,常常忘了自己還要趕鴨子了。
學生練讀2、3段(從學生讀書的語氣中可以聽出他們對三天前終于這些重點詞都有了較深的感悟。)。
(4)師:看你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想和你們一塊兒讀了,行嗎?
[師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教師扮演媽媽,焦急地喊:法布爾,你在哪兒?
學生注意的表情,加上動作回答喊:媽媽,我在這兒呢!瞧,我抓到了那只會唱歌的蟲子。
(學生一個個興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動作,好像真的捏著那只好不容易捉來的紡織娘。)。
教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孩子,你是怎么捉到它的?
教師和多名孩子對話。
3、課堂小練筆。
(1)教師:從剛才的對話中,我發(fā)現(xiàn)你們都深深體會到法布爾捉紡織娘時遇到了許多困難,捉到后他是多么開心?,F(xiàn)在就用我們的筆幫法布爾把這段經(jīng)歷寫下來吧。
注意用上剛才的想象,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3)交流,評議。
重點評議是否寫出動作,能否用媽媽這個角色襯托法布爾。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六
1.親近自然,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能力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2.找昆蟲、放昆蟲,培養(yǎng)愛心。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1)把幼兒分成5—8人一組。
(2)每人一個動物頭飾,一只小紙盒或膠卷盒。
1、事先和農(nóng)民聯(lián)系好,以免活動時受到阻礙。
2、田野的周圍沒有大河和深水塘,盡量離居住區(qū)近一些,以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1、幼兒每人戴一個動物頭飾,拿一只小紙盒。教師提出要求:今天,我們這些小動物要自己去尋找食物,我們的食物就是草地上的小昆蟲,老師要看看哪些小動物本領(lǐng)最大,能找到食物。
2、每組幼兒在組長帶領(lǐng)下去尋找小昆蟲。
特別提醒幼兒:
1、為了保證安全,各組應(yīng)共同商量,集體活動,千萬不可一人單獨行動。
2、要愛護小昆蟲,捕捉時小心,不可把小昆蟲弄死。
3、幼兒以教師為中心圍成圈,每一組先互相交流,觀看各自找到的食物。然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站到圈中間,以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我們找到的食物是xx”。教師對找得多、說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
4、教師帶頭把小昆蟲全部放歸大自然,同時鼓勵幼兒也效仿,并注意不踩死一只昆蟲。
1、幼兒利用雙休日繼續(xù)尋找各種昆蟲,然后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2、編一些有關(guān)昆蟲的兒歌、故事,互相講述。
3、畫“我最喜歡的昆蟲”。
1、天氣要求:在雨后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泥土稍稍有點濕潤,適宜昆蟲生活,幼兒容易捕捉到。
3、把昆蟲放歸大自然時,可能有些幼兒會舍不得,提出要帶回家養(yǎng)著。應(yīng)盡量引導幼兒放歸,如果他實在不愿意,可以讓他帶回家或放到幼兒園自然角飼養(yǎng),以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yīng)探索的課題。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七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
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
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請幼兒回答。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熟悉昆蟲的外形特征,知道昆蟲都是六條腿,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2.擴大幼兒的眼界,了解一種新的昆蟲——屎殼郎,感受它做事不怕困難的特點。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昆蟲,dvd《微觀世界》,操作圖,水彩筆。
活動流程:
通過某只昆蟲的一部分外形特征,猜出這是什么昆蟲。(要注意肯定幼兒會觀察、會想。)。
2.(看ppt1)猜猜它們都是誰?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幼兒回答這個問題時,從簡單到復(fù)雜,即前兩名幼兒可以到電視機前指著屏幕說,老師重復(fù)這是第幾排第幾個昆蟲,后面幾個昆蟲就請幼兒在座位前,用語言做指示,說出自己猜的是哪一個。)。
3.看看猜得對不對?
4.(如果蒼蠅猜不出,老師可以用猜謎語的形式:這是一只喜歡在垃圾桶邊找食物的昆蟲。幼兒如有不同意見猜測,一定要認真聽聽他的原因,不要就向著對的小朋友。)。
數(shù)數(shù)他們都有幾條腿,了解區(qū)別昆蟲的簡單方法:都有6條腿。
1.小蟲子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蟲子都屬于昆蟲呢?決定它是不是昆蟲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shù)數(shù)它有幾條腿。
2.你們知道昆蟲都有幾條腿???有的小朋友講6條,有的小朋友講4條,到底有幾條?我們來看一些昆蟲的照片,數(shù)一下就知道了。
3.(數(shù)的時候注意方式的層層遞進,從集體數(shù)——個別數(shù),從數(shù)出聲音——在心里數(shù),默數(shù)的答案如果有爭議,就驗證一下,集體大聲數(shù)一數(shù)。)。
4.(在看蝴蝶的時候,幼兒有疑義,它不是只有3條腿嗎?)蝴蝶為什么只有3條腿?到底有幾條腿?(老師可以側(cè)過身體做示范,讓幼兒看看當自己側(cè)過身的時候,只有1條腿了,由此推斷蝴蝶其實是6條腿。)。
5.我們是不是剛才數(shù)的昆蟲,都是幾條腿呀?以后你要知道小蟲子是不是昆蟲,只要數(shù)數(shù)它有6條腿就可以了。
邊看邊討論:(表揚觀察仔細的小朋友,幼兒教案《活動名稱:有趣的昆蟲》。)。
2.(放錄像的第一段0:30:44)。
3.它是誰?
4.它在干什么?它推的是什么?
5.小結(jié):這只昆蟲的名字叫屎殼郎,它是地球的清潔工,整天忙著清理動物們排泄的糞便,讓地球變得更干凈。
6.重新問一次:這只昆蟲叫什么名字?
7.(放錄像的第二段)看看發(fā)生什么事了?
8.糞團插在樹枝上了,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它?(有可能小朋友講到動作,先表揚他真會想,然后豐富詞語:推、頂、拉,適當做做動作。鼓勵孩子講出動詞,而不僅僅是方法。)。
9.(看錄像第三段):看看屎殼郎最后想了什么辦法?有沒有成功?
10.討論:它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幼兒講不出原因,可以引導:它是一下子成功的嗎?失敗的時候它是怎么樣的?)。
11.小結(jié):這么小的一只昆蟲都知道遇到事情不怕困難,真了不起!
有3個蟲子卻被攔住了,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只蟲。
1.它是誰?
2.蜘蛛為什么被攔住了?蜘蛛是昆蟲嗎?你用什么辦法知道的?
3.(了解蜘蛛、蝎子、蜈蚣有很多條腿,所以都不屬于昆蟲。)。
1.這里有一張圖畫,里面藏著很多蟲子。有的是昆蟲,有的不是昆蟲。請你用筆把昆蟲圈出來,然后數(shù)數(shù),幾只是昆蟲?幾只不是昆蟲?把結(jié)果記錄在紙的下面。有勾的地方就記錄昆蟲有幾只,沒有勾的地方記錄不是昆蟲的有幾只,會寫數(shù)字的小朋友用數(shù)字記錄,不會的小朋友可以畫圈表示。
2.也可以在游戲區(qū)域提供操作圖,供幼兒自由取用操作、學習。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九
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幼兒對于各種昆蟲都是非常的感興趣,在戶外時,只要有幼兒發(fā)現(xiàn)一只昆蟲,幼兒們就會馬上圍上去,共同議論起來。這個學期一開學,在一次戶外活動中,丁丁在滑梯旁邊發(fā)現(xiàn)了幾只螞蟻在搬一只死了的飛蟲,丁丁馬上喊了起來:“快來看呀!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螞蟻?!苯?jīng)過這么一喊,孩子們都馬上就跑了過去,圍在一起,說這說那的??粗⒆觽兊呐d奮勁兒,我馬上招呼孩子們共同觀察起螞蟻搬食物來。開始了我們昆蟲的主題。
1、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對昆蟲的熱愛,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昆蟲的世界。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
1、螞蟻的家在哪里?
3、螞蟻為什么要搬家?
4、蝸牛是昆蟲嗎?
5、蚊子用什么吸人血?
1、螞蟻有什么神奇的本領(lǐng)?
2、瓢蟲都有七個星嗎?
3、昆蟲的共同點是什嗎?昆蟲的不同點是什嗎?
1、正面墻:分三大塊,兩塊為昆蟲的頭、胸、腹的特征,一塊為昆蟲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幼兒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昆蟲世界的墻壁。
3、在柜子上貼有昆蟲的圖片及孩子們自己的作品。
1、自然角:幼兒在戶外自己抓到的昆蟲,請幼兒進行觀察,并進行記錄。
2、美工角:幼兒豐富的廢舊材料,請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科學角:讓幼兒了解昆蟲觸須的作用原理,請幼兒進行制作。
4、圖書角:幼兒有關(guān)昆蟲的書,請幼兒邊看,邊講解。
1、邀請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尋找資料,共同研究昆蟲的知識。
2、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用廢舊材料制作昆蟲。
3、請家長帶幼兒去參觀昆蟲展。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
1、有興趣的閱讀知識性刊物。
2、了解昆蟲的偽裝行為。
3、學習與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務(wù)。
1、有遮蔽物的戶外場地。
2、昆蟲模型若干或偽裝物品數(shù)種。
一、玩"找一找"的游戲。
1、請翻開圖畫書,找一找第2頁至第7頁中有什么昆蟲?
2、為什么不容易找到這些昆蟲呢?
3、蟑螂、蚱蜢、紡織娘是什么顏色?這些顏色與它們生活周圍的顏色一樣嗎?
為什么?
二、和幼兒一起閱讀圖書,將各種昆蟲各自的保護方法介紹給幼兒。
1、請小朋友找一找,書中還躲著哪些昆蟲?
2、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3、它們?yōu)槭裁从羞@些本領(lǐng)?
4、帶幼兒一起閱讀《昆蟲躲貓貓》。
1、找一個有一些遮蔽物(如樹木、花草、泥土、落葉)的戶外場地,
事先沿途放置和環(huán)境顏色相仿的昆蟲模型或物品(放置的數(shù)目暫時對幼兒保密)。
2、將幼兒每3到5人分為一組,帶著紙筆出發(fā)尋找藏匿的物品,看能發(fā)現(xiàn)幾個(發(fā)現(xiàn)了不要撿起)。
3、時間一到,請幼兒回來告訴老師找到昆蟲模型或物品的總數(shù)及名稱;。
如果沒有人答對,老師就公布數(shù)目,讓幼兒再找一遍。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一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jié):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二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的人物為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敘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jù)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爾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記敘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兩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路上觀察螞蟻四個小時的事。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樹上觀察螳螂被誤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贊揚法布爾的勤奮精神。
這篇文章是按“總分總”的思路組織材料的。
本課教學力求體現(xiàn)“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本文的體裁是記敘文,因而要在讀中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讀時,可以采用的教師范讀、小組讀、自由讀、指名讀、引讀等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和品質(zhì)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到13個生字,會寫出10個字。
3、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等。
4、培養(yǎng)學生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1、學會書寫文中醫(yī)藥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體會法布爾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錄音機、幻燈片、圖片、卡片。
1、交流資料,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1)聽一段錄音《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螳螂捕食蝗蟲。
聽了這個片段,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的《昆蟲記》中的一個片段。
(2)你們對法布爾有什么了解嗎?
(3)你是通過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資料的?
(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資料的獲得多種方法,到圖書館查閱、上網(wǎng)查詢等等。)。
(4)為什么法布爾會取得這樣的成就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出示課題《法布爾觀察昆蟲》指名讀、齊讀。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1)看拼音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課文讀通。
(2)看漢字讀課文,要求:不會字看拼音,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后學生進行評議,評議重點是生字字音是否讀準。
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至內(nèi)容。
(2)輕讀者2、3自然段,思考: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用筆畫出有關(guān)語句。
有一次……。
(3)小組內(nèi)分句讀課文,出示小黑板。
還有一次……。
(4)用“有……還有……”說一句話。
(5)朗讀展示:點名讀課文,檢查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6)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有關(guān)語句談感受,深入品讀。
(7)辯析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a:法布爾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b:法布爾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
4、齊讀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5、看圖背誦;指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6、拓展交流:
生: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guān)資料。
7、現(xiàn)場采訪:自由對話。
(1)角色競聘:聘一名學生扮演法布爾,要求:主動報名,并說明競聘的優(yōu)勢;聘三名小記者,要求:自我推薦。其余同學和老師作為觀眾。
(2)實地采訪:小記者就有關(guān)問題向法布爾提問,觀眾可以隨時補充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8、小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三
2、鞏固生字:蝴蝶、蟋蟀、蟬、螞蟻、蜈蚣、螳螂、蜘蛛并認識生字蚊子、蝸牛、瓢蟲。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字卡(后有圖),課件。
一、引入主題,引出要復(fù)習的生字。
1、“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昆蟲王國里去,我們先來聽聽王國里都有什么動物?”聽課文朗讀一遍(課件)。
2、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字卡認讀一遍。
3、提問:“它們都是昆蟲嗎?什么是昆蟲?”(課件演示)。
二、復(fù)習生字。
1、游戲:變戲法?!跋旅胬ハx寶寶要和大家玩一個變戲法的游戲,只要我們說對它的名稱,它就會出來和我們出來做朋友?!?課件)每個詞讀三遍。
4、認識生字:蚊子、蝸牛、瓢蟲?!吧掷镞€來了幾位神秘的嘉賓它們也是我們今天的小考官,看看是誰”
a:瓢蟲認讀。用雖然```但是```說話。“瓢蟲說雖然大會沒有請我,但是我還是來了”
b:蚊子認讀。學蚊子叫。
c:蝸牛認讀。“蝸牛是昆蟲嗎?”復(fù)習學的生字并模仿它們。
5、游戲:找朋友。
a:“螳螂大哥問小朋友都認識森林里的嘉賓了嗎?演出正式開始。第一個節(jié)目請幼兒有表情的朗讀課文什么是昆蟲”
b:“第二個節(jié)目找朋友,請小朋友將字卡寶寶正確的找到朋友交到昆蟲的手上?!?BR> 6、結(jié)束。
千姿百態(tài)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孩子的興趣。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感受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常見昆蟲,知道昆蟲的本領(lǐng),了解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與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發(fā)學習興趣。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四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guān)系。
2、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guān)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chǎn)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
——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
——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guān)注。
——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
——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
——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
——教師小結(jié):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cè)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
——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
——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
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
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
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
——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
——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nèi)祟悂碚f,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
——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yīng)該怎么對待昆蟲?
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lǐng),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lǐng)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本次活動從幼兒興趣出發(fā),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yīng)探索的課題。
昆蟲與花朵教案篇十五
1、了解有關(guān)昆蟲的知識,昆蟲的主要特征。
2、培養(yǎng)孩子愛觀察,有好奇心,積極動手動腦的習慣和互助合作。
1、收集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師生共同布置“昆蟲王國”區(qū)域角。
2、對一些常見昆蟲的名稱,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3、‘朋朋“的圖片,昆蟲及其它動物卡若干。
(一)導入。
故事《一份招聘啟事》:朋朋收到昆蟲王國的國王的一封信,國王有一件事想請他幫忙!朋朋收到這封信感到有點為難了,因為他看不明白這封信的意思,所以想請你們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信寫了什么!
破譯招聘啟事:出示圖夾文的招聘啟事,讓幼兒討論猜測(原文:森林里要成立一支昆蟲保安大隊,希望昆蟲前來報名)。給幼兒分組討論(2分鐘)
“請孩子們看看招聘啟事上面說了些什么?”請各組幼兒回答討論。
“朋朋把招聘啟事出去之后,有很多小動物來報名了。我們來看看誰來報名了!”出示“報名者”讓幼兒認識昆蟲及其它動物的名稱。“這么多的小動物來報名,朋朋又發(fā)愁了,到底誰符合這個招聘條件?”
(二)區(qū)分昆蟲與非昆蟲,了解昆蟲的主要的特征。
2、出示昆蟲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的共同特征,你們見過哪些昆蟲?請幼兒回答。到底你們說這些小動物是不是昆蟲呢?前幾天我們都看過駿駿帶來的一本書《朋朋昆蟲王國歷險記》,朋朋在昆蟲王國里遇到的哪些昆蟲???(螞蟻、蟻獅、蚜蟲、蝗蟲、蝴蝶、屎殼郎、螳螂)。這些都是昆蟲,現(xiàn)在請你們看看他們有什么地是長得一樣的呢?(2分鐘),然后請幼兒回答。
3、請幼兒討論并做分工合作作記錄,并向幼兒講解怎么樣作記錄。
4、教師小結(jié)昆蟲的特征:昆蟲有一對觸角,頭胸腹,分三段,六條腿。
(三)成立昆蟲保安大隊。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誰符合這個條件!”宣布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并以開慶祝會的形式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