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大全13篇)

字號: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zh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一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難點: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
    主要板書:
    7、三顧茅廬
    劉備 諸葛亮
    誠心誠意 雄才大略
    教學過程: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引導(dǎo)學生接答:《三顧茅廬》,已板書好課題)
    師:“三顧茅廬”這則故事講了什么內(nèi)容?
    ……(學生回答)
    師:第三次去隆中,劉備是憑什么打動諸葛亮.
    ……(引導(dǎo)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
    (板書:誠心誠意)
    教學板塊之一
    師: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
    ……
    附:引導(dǎo)要點:
    生一:上路之前:當張飛嚷著要用一根麻繩把諸葛亮捆來時
    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生:學生練讀
    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讀
    角色讀,評讀
    齊讀
    生二:見面之前,劉備的所作所為。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關(guān)鍵詞嗎?(生找,師劃)
    這些詞反映了劉備什么樣的心情?
    生答……
    師:你們能讀好這些話嗎?請練幾遍
    生:練讀
    師:指名讀
    評讀,
    讓學生體驗劉備為了見到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內(nèi)心。
    師:還有那些描寫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和賞識
    教學板塊之二
    師: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教學板快之三
    見面之后,劉備如魚得水。
    生: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生……
    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
    再讀劉備的話……
    學生練讀
    指名讀
    評
    齊讀
    生:學生交流
    ……(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是書上的,也可能是課外的)
    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這句話特別嗎?
    生:這句話用了比喻
    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
    師:我們也有過“茅塞頓開”的時候嗎?
    (生交流……)
    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學生練讀
    指名讀
    評
    出示:一首詩
    教學板塊之三
    遷移練習
    師:隆中美不美?
    生:……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學生默讀研究
    交流……
    (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讀,讀出美感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出示:課后練習
    師: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
    交流后學生習作。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二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歷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對于其他段落,這一部分寫得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沒有細膩的刻畫,沒有動情的議論,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寫了劉備的幾個動作:從離諸葛亮住處還有半里路就開始“下馬步行”,到“輕輕敲門”、“輕輕走進去站在臺階上等候”,再到等諸葛亮醒來后“快步走進草堂”。然而,劉備的求賢若渴、誠心誠意就在這一段中表現(xiàn)得真實又真切。
    如何讓學生通過劉備的神態(tài)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并把握關(guān)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劉備動作的詞句。
    2.交流(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進)。
    想一想: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交流預(yù)設(shè):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劉備誠心誠意,渴求人才。)
    (2)“輕輕敲門”。(怕驚擾諸葛亮;虔誠。)
    (3)“輕輕地走進去”。(怕吵醒諸葛亮,對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發(fā)自內(nèi)心地求賢求才。)
    來,一起來寫“恭”字。它是形聲字,下面這部分是從“心”演變而來的,表示“誠心誠意”?!肮ЧЬ淳吹卣尽笔且环N怎樣的“站”呢?請同學們試著做這個動作。劉備就這樣站在草堂的臺階下,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個時辰,相當于站了四節(jié)課。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求賢若渴。)
    1.會讀書的同學能夠透過文字的表面讀出文字背后的許多內(nèi)涵。我們再來讀讀這些動作。
    (1)“下馬步行”:劉備心中就是這么虔誠;
    (2)“輕輕敲門”:敲得輕一點,不要驚憂了諸葛先生;
    (3)“輕輕地走進去”:走得輕一點,可別驚醒了正在睡覺的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對,就是這樣誠心誠意地等待;
    (5)“快步走進”:劉備心中是這般高興;希望自己動作快一點,可別讓諸葛先生等得太久。
    3.“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尊重”?!白鹬亍?、“尊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記住劉備這些動作,就很容易把這段話背誦出來了。(師生合作背誦)
    1.你們看,作者就是通過人物的這些動作,把一個“尊重人才”的劉備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文字的背后是劉備的誠心,是對諸葛亮的尊重。而這一切,需要我們細細去讀,慢慢去品,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讀是讀不出的。
    2.除了寫劉備的一系列動作之外,其他段落還寫了他的語言。當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一(生讀)“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當諸葛亮出山后,劉備高興地說——(生讀)“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你們看,求賢若渴的劉備仿佛就站在我們眼前。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夠把人物給寫活,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實在是功不可沒??!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對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這種尊重,才有了一段劉備誠心誠意“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三
    教學目標:
    1、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舍”,理解“大賢、輔佐”等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知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揭題,質(zhì)疑導(dǎo)入
    1、 談話揭題。
    同學們,中國曾經(jīng)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劉備、關(guān)羽、諸葛亮、張飛……)
    2、 解題。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誰?(板書:諸葛亮)順帶講解復(fù)姓、字、號。(包括劉關(guān)張的)
    3、 質(zhì)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我,想問問你自己?
    (劉備三顧茅廬為了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去?派個人去不行嗎?)
    二、 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 學生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2、 交流反饋:
    (1) 生字新詞。
    (2) 劉備三顧茅廬是什么時代?是為了什么?(東漢末年)(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
    (3) 諸葛亮答應(yīng)出山?jīng)]有?(答應(yīng)了)像諸葛亮這樣智慧超群的人請他的人肯定很多很多:曹操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孫權(quán)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董卓、呂布這些個群雄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為什么諸葛亮前面人家請他,他都不出山,偏偏劉備請他,他就出山了呢?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他?同桌交流交流看。(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說說看,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c、還有不同的嗎)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
    1、 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看來劉備打動諸葛亮的地方不少,最關(guān)鍵的就是誠心誠意。下面請你們拿出筆來,到課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把關(guān)鍵的詞和句劃出來,看看誰找得準,誰找得多。)(教師巡回)
    2、 同桌交流,彼此看看找了幾處,說說理由。
    3、 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你體會到了嗎?你準備怎樣把你體會到的東西傳達給大家呢?[學生發(fā)言]那好,接下來我們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認為最佳的方法表達你體會到的一些東西。誰先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隨機教學)
    主要抓詞:“立即”、“斥責”、“大聲斥責”、“下馬步行”、“恭
    恭敬敬”、“趕緊下拜”、“謁見”。
    句:“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
    去呢?”
    “冒著風雪正是為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
    冷,自己回去吧!”
    “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
    同我一起去?!?BR>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BR>    “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眮砝斫鈩湔堉T葛亮的誠心誠意。
    訓(xùn)練點:
    1)、 抓住人物對話進行朗讀訓(xùn)練。
    2)、 抓重點句進行思維訓(xùn)練。
    3)、 寫話訓(xùn)練。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方諸侯,有身份有地位,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7歲的他卻對一個只有27歲,當時只是一介草民的諸葛亮又是下拜,又是謁見,又是懇請,這一份誠心誠意足可以感動——)
    (同學們尋找得很全面,很準確,分析得也很透徹,但只是零星地、分散地表達。現(xiàn)在我們增加難度,要求大家尋找一個好的方法,把這些詞句整合起來概括地回答。先自己動筆在紙上寫一寫。)
    (我們來看,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頂著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多地就早早下馬,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就趕緊下拜?,F(xiàn)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性格,人物品質(zhì)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了?,F(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你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幾個人分角色讀。等下競賽。
    五、拓展延伸
    1、? 課文最后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你知道有哪些勝仗?(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降姜維、草船借箭、空城計)(你們的知識真豐富?。?BR>    (是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yè)。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jīng)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代名詞了。)
    3、讀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引導(dǎo)學生去看原著。
    (今天的課就到此結(jié)束。最后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四年級已經(jīng)有能力去看原著——
    如原著中諸葛亮的草堂有副對聯(lián):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這副對聯(lián)對刻畫人物有用嗎?
    因此,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fù)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中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體會劉備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讀出劉備虔誠的心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
    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課題
    板書課題,解題:“茅廬”即“草房子”;“顧”即“拜訪”
    2、你知道“三顧茅廬”的故事嗎?說說你搜集到的有關(guān)資料。
    3、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怎樣三顧茅廬?結(jié)果怎樣?)
    二、熟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晌?? 塞??? 尊????? 諸????? 提醒學生注意讀音。
    2、邊讀邊思考質(zhì)疑的問題。
    3、檢查詞語
    (1)諸葛亮?? 劉備??? 張飛??? 關(guān)羽?? 結(jié)拜兄弟
    讀準人名 ,明白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
    (2)群雄紛爭?? 講明當時背景
    (3)邀請?? 輔助??? 統(tǒng)一中國?
    (4)恭恭敬敬? 半晌??? 茅塞頓開
    (5)景色宜人?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疏疏朗朗
    讀準音
    (6)出示描寫隆中景色的片斷
    理解字意思再理解詞義(看圖理解)
    這段文字中寫了哪幾處景物?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讀讀這段景色,給你什么感覺?`想像畫面。說說感受。
    這句話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呢?(襯托諸葛亮剛毅高遠非同凡響的個性,所以也稱臥龍)
    齊讀這段話,感受景色的秀麗。
    4、分節(jié)朗讀課文。正音。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5、了解大意。
    6、讀了課文,文中的主人公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練筆。用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
    (1)——————————,只見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伸向遠方,路邊每隔十來米就有一個供人們休息的凳子凳子后面,盛開著許多不知名的花,紅的、黃的、百的、紫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2)我們來到兒童游樂場,只見————————————————
    (3)自己寫一段話。
    四、指導(dǎo)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體會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
    2.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學習諸葛亮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感受課文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體會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和動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學習劉備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難點:理解比喻句閃后兩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
    2.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生版)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上節(jié)語文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三顧茅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三顧茅廬》。下面請大家讀課題。
    學生讀題:三顧茅廬
    一、復(fù)述詞語,把握全文
    1.出示詞語:
    (1)還認識這些詞語嗎?誰來讀第一排?
    劉備、張飛、關(guān)羽、諸葛亮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課文的主人公的名字)
    (2)誰來讀第二排?
    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寫隆中景色的詞語)
    (3)誰來讀第三排?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敬等候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詞語都是寫劉備動作的)
    (4)誰來讀第四排?
    群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統(tǒng)一中國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都是寫諸葛亮策略的詞語)
    (5)一起讀這四排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把這些詞語連貫地說出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用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欣賞美景,感受“才華”
    過渡: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著,于是他帶著關(guān)羽、張飛第三次來到隆中。隆中的景色可真美!你看!
    1.欣賞美景
    出示圖文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1)讀這段話,里面寫了哪幾種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積累詞語
    怎樣的松林?
    (疏疏朗朗)讀好這個詞語
    怎樣的竹林?
    (青翠欲滴)讀好這個詞語
    怎樣的小溪?
    (清澈見底)
    (潺潺流動)
    讀好這個詞語。
    (3)這里的景色秀麗宜人,誰來讀好這句話?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過渡: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臥龍岡,這是一條怎樣的山岡?
    2.感受“才華”
    出示圖文
    a、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1)讀這句話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
    (3)在這句話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岡比作臥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因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岡比作一條臥龍除了因為山岡的形狀像臥龍,還要說明隱居在這里的諸葛亮就像一條臥龍一樣等待著施展才華的時刻到來。)
    過渡:諸葛亮果真是個有才華的人嗎?(是)你看,就在那個茅草屋里,劉備聽了開他的話茅塞頓。
    b、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頓開”?(本來不明白,現(xiàn)在一下子明白過來。)
    過渡:后來,劉備對他們結(jié)拜兄弟關(guān)羽和張飛說——
    c、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1)這三個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要是這樣寫好不好?
    (1.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3.我得到諸葛先生真好。)
    (不好,寫得不具體。)
    (3)要是這樣寫就具體了。
    (4)揭示關(guān)系:后半部分是對前半部分形象具體的說明。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一)語言
    1.自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張飛說些什么?劉備說些什么?分別是怎么說的?
    2.交流。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什么叫“嚷”?誰來讀一讀張飛的話?
    過渡:劉備聽了怎么說?
    (2)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點出“生氣”。劉備怎樣“生氣”地說?誰來讀一讀劉備的話。
    (3) 只要抓住了張飛和劉備說話時樣子的詞就能把這兩句話讀好。
    過渡: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二)行動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劉備動作的詞。
    2.交流
    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進、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進
    3.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1)為什么離諸葛亮住處半里多路就要“下馬步行”?諸葛亮又看不見?
    (怕驚著諸葛亮)
    (2)“輕輕敲門”說明了什么?
    (怕驚擾諸葛亮)
    (3)童子說諸葛先生正在睡覺,劉備“輕輕地走進去”,說明了什么?
    (怕吵醒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說明了什么?
    (對諸葛亮有禮貌)
    這一等等了多久?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又說明了什么?(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
    4.讀好這些詞語。
    (1)“下馬步行”:腳步輕一點,不要打擾了諸葛先生;
    (2)“輕輕敲門”:敲得輕一點,顯得自己有禮貌;
    (3)“輕輕地走進去”:走得輕一點,可別驚醒了正在睡覺的諸葛先生;
    (4)“快步走進”:動作快一點,可別讓諸葛先生久等了。
    5.把這些詞語送到這段話中讀一讀。
    6.提升
    “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著重”?!白鹬亍?、“尊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讀)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7.把諸葛亮請了山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大家或許并不知道,劉備當時已40多歲,諸葛亮才20多歲,整整比諸葛亮大了20歲;劉備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劉皇叔”,而諸葛亮卻是一個“一無文憑,二無地位”的農(nóng)民,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由此可見他對人才的“尊重”。
    (三)寫法
    (指著板書)同學們你們看,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把一個“尊重人才”的劉備的形象寫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四、如此“尊重”,何以“為報”
    過渡:“尊重”,是那樣地讓人感動!20年后,劉備已死,諸葛亮還在他的一篇名《出師表》中提起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事,他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BR>    (諸葛亮的“感激”)
    1.? 諸葛亮是怎樣幫助劉備的?
    2.出示句子: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3.過渡:有人說,“書生論武事,大都紙上談兵”,可是諸葛亮卻說得頭頭是道,當時的天下,北有曹操,東有孫權(quán),諸葛亮建議劉備在西方擴展自己的地盤,然后逐步統(tǒng)一中國,使得劉備茅塞頓開。(讀這句話)
    4.諸葛亮出山以后,幫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降姜維……
    5.拓展成語:
    (這正是)
    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五、全堂總結(jié),升華“尊重”
    1.同學們,學完了《三顧茅廬》,兩個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長河滾滾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鮮活在我們眼前,一個是劉備,一個是諸葛亮。
    補充:《三國演義》開頭的一首詞。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尊重”,讓我們齊讀這個詞語:“尊重”,讓我們記住這個聲音:“尊重”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學生版)。
    板書:
    下馬步行
    輕輕敲門???????? 語言
    三顧茅廬?? 尊重???? 輕輕走進???????????????????
    恭敬等候????????? 動作
    快步走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五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概括主要內(nèi)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關(guān)鍵字詞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
    3、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古典小說,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目標2、3
    目標3
    ppt
    一、導(dǎo)入新課談話導(dǎo)入
    二、合作探究
    1、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說說從哪個角度來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劉備來茅廬邀請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見其誠心誠意?
    請找出相關(guān)語句內(nèi)容進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鏈接;劉備死后,諸葛亮回憶往事時寫下《出師表》,看他是怎樣看待當年劉備三請他的?展示《出師表》節(jié)選。
    3、文章主要寫劉備與諸葛見面,卻多次寫張飛,文中是怎樣刻畫張飛的,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
    三、總結(jié)鞏固
    仿寫運用
    類文閱讀:《借東風》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故事?是通過什么渠道了解的?
    五、作業(yè)布置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六
    周五下午。在鎮(zhèn)教研活動上,王雪老師執(zhí)教的《三顧茅廬》一課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課堂開放而具有活力。
    1、本課緊緊圍繞著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以課題“三顧”為主線,進行課文的教學。
    2、學習課文時,教師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誠心誠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導(dǎo)讀課文、齊讀、男女聲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課文中的“誠心誠意”是真的。
    3、比較。通過比較劉備斥責張飛的對話。“張飛嚷道,劉備生氣地說”,讓學生體會到張飛的魯莽、劉備對人才的尊重。通過指名讀、分角色讀,學生基本上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4、引入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了解劉備與張飛的感情之深,從而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同時也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yōu)秀組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七
    [教學情況回放]:
    上個星期,我們一直學習的是關(guān)于創(chuàng)造力的一組文章,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古典小說的世界,本單元主要向大家介紹一些歷史人物,講一些故事,如諸葛亮、祁黃羊等,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故事呢?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正如古話所說,我們以《三顧茅廬》、《祁黃羊》等故事為鏡子,我們能學到如何做人,這將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們聽我這么一說,感覺到來了勁頭。
    孩子們夠聰明,有的說茅廬是山上,有的說茅廬比茅屋好好聽點,還有的說比茅廬聽起來比較高雅,呵呵,還知道高雅一說,夠可以的!
    在最后,我告訴了孩子們茅廬的意思是簡陋的草屋,這下孩子們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們初讀后,請任意選擇一個任務(wù)進行,答案還是比較好玩:
    張飛太粗魯了。
    劉備很重視人才。
    劉備很狡猾,他為了統(tǒng)一,他去茅廬請諸葛亮,我想他真的統(tǒng)一后,一定會將諸葛亮殺死,這就是狡猾。(孩子們不同意)
    關(guān)羽性急。
    劉備以大欺小……
    這真是有意思!
    分段讀時孩子們更有意思。
    第一小節(jié)
    讀“諸葛亮”,理解“統(tǒng)一”,有說歸一個人管,有說不要群龍無首一樣,幾個國家要有一個帶頭的,有說占領(lǐng),這需要糾正,我——劉備正因為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才要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統(tǒng)一。
    滑“邀請”兩字,想象前兩次是怎么邀請的?
    劉備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講?
    諸葛先生,我劉備久仰你大名,我想統(tǒng)一,可是正是因為沒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還沒有統(tǒng)一。
    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來拜訪,是想請你出山助為我統(tǒng)一。
    諸葛先生,早聞你足智多謀,此次前來,是想請您出山,助我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大業(yè)。
    我提醒注意誠心誠意,學生再說,要將你改成您。
    后來劉備生氣了,他們就不再無禮了,我問為什么怕?孩子們猜想有意思。其中還講到“怕”是因為他們重兄弟感情。
    第三小節(jié),蔣昕讀,自讀,再談感受。
    抓住兩個“輕輕”、“恭恭敬敬”等詞,通過親身模擬體驗來體會當時的情景。
    還體會山岡周圍的環(huán)境,尤其是山岡如臥龍,學生體會很有意思。
    第四小節(jié),對“三分天下、最后取勝”進行補充閱讀。第五小節(jié)。
    最后,問最愛者是誰,最討厭者是誰?學生回答好玩。
    戴天成說:我喜歡劉備,因為他很尊重人才,很懂禮貌?!?BR>    生: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
    生:我喜歡劉備,因為他耐心等待。
    生:我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聰明,人有長得帥。
    師:是的,剛才我讀到了,諸葛亮確實很有風度,很優(yōu)雅!
    黃達愿:我喜歡童子,因為他有禮貌,因為他對先生說,外面有劉皇叔已經(jīng)等待多時。這還說明他很體貼劉備。
    王成成:我喜歡關(guān)羽,因為他興子很直率,武藝高強。
    生:我喜歡張飛,他技壓群雄。
    師:那你最討厭是誰?
    生:我討厭張飛,因為他沒有禮貌,很兇!
    生:我討厭劉備。他把不想出山的諸葛亮求出山。
    生:我討厭諸葛亮……
    蔣雨雯:我討厭張飛,他沒有弄清楚,劉備都去請求了兩次,他就反對,還想用粗魯?shù)霓k法來‘求’諸葛亮,這實在是不好,按理說他跟了劉備很多年了,應(yīng)該知道劉備的心思呀。
    張飛不尊重他大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
    諸葛亮讓劉備干等了好幾天,(其實是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
    黃達:張飛,我比較討厭他,因為他要將諸葛亮捆起來,很不禮貌。
    師:甚至可以說是粗魯。
    生:我喜歡諸葛亮,又有點討厭他,我喜歡他是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我討厭他是因為劉備來了,他竟然有本事還在哪里睡,打扮還要那么多時間。
    師:同學們,你們發(fā)表了這么多意見,我為你們自豪,說明你們讀書愛思考了,這很好,但是一個人,最好還是將整本書都讀一讀,這樣起來至少會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更正確一些。我向大家推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請同學們好好讀讀,然后在來你關(guān)注的人物。下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八
    教學目標:
    1、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舍”,理解“大賢、輔佐”等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知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zhì)。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揭題,質(zhì)疑導(dǎo)入
    1、 談話揭題。
    同學們,中國曾經(jīng)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英雄是誰?(劉備、關(guān)羽、諸葛亮、張飛……)
    2、 解題。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劉備三次拜訪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誰?(板書:諸葛亮)順帶講解復(fù)姓、字、號。(包括劉關(guān)張的)
    3、 質(zhì)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我,想問問你自己?
    (劉備三顧茅廬為了什么?劉備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去?派個人去不行嗎?)
    二、 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 學生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2、 交流反饋:
    (1) 生字新詞。
    (2) 劉備三顧茅廬是什么時代?是為了什么?(東漢末年)(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
    (3) 諸葛亮答應(yīng)出山?jīng)]有?(答應(yīng)了)像諸葛亮這樣智慧超群的人請他的人肯定很多很多:曹操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孫權(quán)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董卓、呂布這些個群雄有沒有派人去請過他?為什么諸葛亮前面人家請他,他都不出山,偏偏劉備請他,他就出山了呢?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他?同桌交流交流看。(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說說看,劉備的哪一點打動了諸葛亮c、還有不同的嗎)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
    1、 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看來劉備打動諸葛亮的地方不少,最關(guān)鍵的就是誠心誠意。下面請你們拿出筆來,到課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把關(guān)鍵的詞和句劃出來,看看誰找得準,誰找得多。)(教師巡回)
    2、 同桌交流,彼此看看找了幾處,說說理由。
    3、 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
    (劉備在三顧茅廬的整個過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你體會到了嗎?你準備怎樣把你體會到的東西傳達給大家呢?[學生發(fā)言]那好,接下來我們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認為最佳的方法表達你體會到的一些東西。誰先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隨機教學)
    主要抓詞:“立即”、“斥責”、“大聲斥責”、“下馬步行”、“恭
    恭敬敬”、“趕緊下拜”、“謁見”。
    句:“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
    去呢?”
    “冒著風雪正是為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
    冷,自己回去吧!”
    “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
    同我一起去?!?BR>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BR>    “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來理解劉備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訓(xùn)練點:
    1)、 抓住人物對話進行朗讀訓(xùn)練。
    2)、 抓重點句進行思維訓(xùn)練。
    3)、 寫話訓(xùn)練。
    (劉備乃大漢皇叔,一方諸侯,有身份有地位,連曹操也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個???7歲的他卻對一個只有27歲,當時只是一介草民的諸葛亮又是下拜,又是謁見,又是懇請,這一份誠心誠意足可以感動——)
    (同學們尋找得很全面,很準確,分析得也很透徹,但只是零星地、分散地表達?,F(xiàn)在我們增加難度,要求大家尋找一個好的方法,把這些詞句整合起來概括地回答。先自己動筆在紙上寫一寫。)
    (我們來看,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頂著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多地就早早下馬,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就趕緊下拜?,F(xiàn)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四、朗讀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性格,人物品質(zhì)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出來了。現(xiàn)在請大家根據(jù)剛才對人物的理解,自選一段,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神韻來。你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幾個人分角色讀。等下競賽。
    五、拓展延伸
    1、? 課文最后一句說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你知道有哪些勝仗?(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降姜維、草船借箭、空城計)(你們的知識真豐富!)
    (是啊,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業(yè)。古時候是如此,在知識就是經(jīng)濟,人才就是財富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所以“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到今天也成為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代名詞了。)
    3、讀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引導(dǎo)學生去看原著。
    (今天的課就到此結(jié)束。最后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四年級已經(jīng)有能力去看原著——
    因此,去讀原著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九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王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主要抓住了劉備在三顧茅廬中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問題而展開的,學生得出是誠心誠意,然后王老師讓學生在一顧和二顧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言和行動體會其情和其心到底有多誠,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個性化的閱讀。
    在與學生交流時,王老師.整體把握得很不錯,圍繞劉備的語言、行動和文中的環(huán)境以及各自的身份來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采用了對比研讀、引導(dǎo)閱讀等方式。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dǎo)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dǎo)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nèi)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zhì)?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guān)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進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jié):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jīng)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正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現(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一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fù)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guān)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難點:
    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教具準備:
    小黑板;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么,他怎么會成為劉備的.軍事的,他為什么會終于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guān)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dǎo)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wù)。
    (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jīng)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lǐng)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為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為的是什么?三顧茅廬的經(jīng)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劉備為什么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么?(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tài)度)
    3、指導(dǎo)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
    劉備為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jīng)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五、作業(yè)
    1、抄詞
    (1)、齊讀生詞
    (2)、指導(dǎo)書寫:茅、諸、葛、捆、尊
    (3)、完成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檢查
    1、上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1節(jié)。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具體經(jīng)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出發(fā)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fā)了!可這次關(guān)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為?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劉備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從這里看出劉備怎么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dǎo)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zhuǎn)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寫?(聯(lián)系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著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么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里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dǎo)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jié)過渡:經(jīng)過長長的等待,終于見面了!俗話說:“人杰地靈”,隆中這么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學習第四節(jié)。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云霧見了青天。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理解。
    (3)、指導(dǎo)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4)、過渡: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當當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guān)系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說說理解!
    四、總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兩次拜見沒見著
    上路前
    第三次拜見見面前
    見面后
    親密友情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二
    1.朗讀討論毛宗崗的評點內(nèi)容。
    2.靈活運用此法評論名著片段。
    【課前準備】
    有關(guān)文評詩詞,三大名著片段。
    【設(shè)計意圖】
    引導(dǎo)學生涉獵古代文評,了解古代文評典故佳話,比較閱讀拓展知識視野。
    【教學過程】
    一、月旦評——導(dǎo)入新課
    (月旦評,東漢許劭、許靖之典故)
    風流舊仰先賢傳,月旦翻輸后輩評(清黃景仁)
    獨先月旦宜無愧,滿紙清風月旦評(金元好問)
    教師導(dǎo)語:
    同學們,《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最高峰,“紅學派”是中國文評第一大派,脂硯齋扛鼎;《金瓶梅》道盡古代蘭陵家居生活,“金學派”不讓紅學;《水滸傳》高舉替天行道大旗,“金圣嘆腰斬水滸”;《三國演義》有毛宗崗,生花妙筆點評。
    (設(shè)計意圖:引導(dǎo)學生了解重要文學評論派,及相關(guān)重要評論家)
    二、石鼎評——理解內(nèi)容
    (典故出自韓愈,借指詩文善能。)
    咫尺西風詩酒社,石鼎句(辛棄疾)
    清吟聯(lián)石鼎(薩都拉)
    三顧茅廬教案幼兒園篇十三
    周五下午。在鎮(zhèn)教研活動上,王雪老師執(zhí)教的《三顧茅廬》一課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課堂開放而具有活力。
    1、本課緊緊圍繞著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以課題“三顧”為主線,進行課文的教學。
    2、學習課文時,教師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誠心誠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導(dǎo)讀課文、齊讀、男女聲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從讀中理解課文中的“誠心誠意”是真的。
    3、比較。通過比較劉備斥責張飛的對話?!皬堬w嚷道,劉備生氣地說”,讓學生體會到張飛的魯莽、劉備對人才的尊重。通過指名讀、分角色讀,學生基本上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4、引入課外資料,讓學生了解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了解劉備與張飛的感情之深,從而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同時也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yōu)秀組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