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貓洞教案設計(專業(yè)18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8頁。
    教學目標:
    2.利用折紙、畫圖等手段探索和理解不同的比較大小的方法。
    3.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比較”的數學思想。
    操作:
    讓學生拿出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分別)平均分成5份,把第一張的4份涂上顏色,把第二張的2份涂上(不同的)顏色。
    比一比兩個陰影面積哪個大,由此得出陰影面積大的那個分數就大。說說為什么?
    從上面的圖形比較,我們發(fā)現,都是把兩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圖形平均分成了相等的份數,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在這個前提下,哪個圖形取的份數多,那么這個分數大。
    引導學生總結:
    比較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大小的方法。
    反思:
    本課教學立足于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教學中初步實現:
    1.學生學得主動積極,不僅參與程度高,而且思維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2.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組織觀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去探究比較簡單分數大小的規(guī)律,讓數學教學成為充滿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的活動。
    4.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發(fā)表意見,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二
    1.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1)815,715和1115。
    (2)16,14和13。
    2.判一判。
    (1)通分就是把兩個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2)兩個分數通分后,都比原分數大。()。
    (3)通分的根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4)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比較小,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3.在56,23和12這三個分數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三
    1、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3、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通過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儀,教學掛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展示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啟發(fā)學生認識地球形狀的熱情。
    2、閱讀課本第3頁,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分幾個階段。
    (講述)自從人類產生開始,人們對于地球的形狀的探索就從沒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視線所限,人們以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后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可能是圓的,于是出現了“渾天說”。
    板書:
    1、認識過程:古代:天圓地方-渾天說。
    近代: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現代:人類進入太空,精確反映地球的性狀。
    (講述)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是近代屬于第二個階段,它雖然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不能精確的反映地球的性狀和大小。到了現代,人類進入太空,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測得地球的性狀和大小。
    板書:
    閱讀第5頁地球圖,找出三個半徑和周長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書:
    大小:半徑:
    周長。
    (總結)通過人們的測量,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球體,不但兩極和赤道長度不同,即使兩極也不對稱,北極大約比南極長40米。因為相差比較少,所以當縮小到地球儀大小的時候,就可以看成一個正球體了。
    描繪地球示意圖,標出各種數據閱讀課本,相互討論,分成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看課本的插圖,討論什么是天圓地方和渾天說。
    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了解麥哲倫對于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貢獻,這屬于第二個階段。
    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例如:遠方駛來的帆船,月食等。
    討論找出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周長——4萬千米。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四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感知、比較兩個同類物體的大小。
    3、讓幼兒體驗交往、成功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兩個娃娃、生日蛋糕盒。
    2、一個溫馨的家,一張大床、一張小床、一個大電視機、一個小電視機等。
    3、大小不同的玩具、禮物、餅干、糖果等物品若干。膠泥、膠泥板人手一份,大盤子、小盤子各一個。
    指導要素:
    重點指導幼兒區(qū)分大小不同的禮物,并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活動過程:
    1、在游戲中,初步感知大小。
    今天,大大和小小過生日,我們一起到商店去買禮物好嗎?我們開車去吧!準備好了嗎?出發(fā)咯?。ǚ乓魳罚?BR>    商店到了,停車。老師:買禮物的時候小朋友要注意,買兩件同類的物品,一件大的,一件小的。老師可以進行示范。
    禮物買好了,我們到大大小小家去吧!
    咦!大大小小的家到了,我們先來敲敲門吧!一邊敲門一邊問:“有人在家嗎?”大大小小的媽媽把門打開,互相問候。
    2)老師:“我們給大大小小送禮物吧!記?。捍蟠笙矚g大的禮物,小小喜歡小的禮物?!币龑в變赫f一句完整的話,如:“我送大大的'蘋果給大大”。
    3)教師檢驗幼兒擺放的是否正確。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動手操作的欲望,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大小。
    大大小小的媽媽說:“今天真熱鬧,我們真高興,一起來做餅給大大小小慶祝生日好嗎?”
    1)老師示范,引導幼兒:把大餅放在大盤子里,小餅放在小盤子里。
    2)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大小。(放音樂)。
    3、唱生日歌,為大大小小慶祝生日。(放音樂)。
    5、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放音樂)。
    評價記錄:
    1、能否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能否感知、比較兩個同類物體的大小。
    3、幼兒是否體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活動建議:
    在娃娃家里擺放大小不同的兩個娃娃、生日蛋糕盒,一張大床、一張小床、一個大電視機、一個小電視機等,繼續(xù)讓幼兒玩“過生日”的游戲,并引導他們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
    活動反思: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五
    1、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3、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通過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
    地球儀,教學掛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展示地球的衛(wèi)星照片,啟發(fā)學生認識地球形狀的熱情。
    2、閱讀課本第3頁,了解人們對于地球形狀的認識分幾個階段。
    (講述)自從人類產生開始,人們對于地球的形狀的探索就從沒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視線所限,人們以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后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和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可能是圓的,于是出現了“渾天說”。
    板書:
    1、認識過程:古代:天圓地方-渾天說。
    近代: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現代:人類進入太空,精確反映地球的性狀。
    (講述)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是近代屬于第二個階段,它雖然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不能精確的反映地球的性狀和大小。到了現代,人類進入太空,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測得地球的性狀和大小。
    板書:
    閱讀第5頁地球圖,找出三個半徑和周長等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書:
    大小:半徑:
    周長。
    (總結)通過人們的測量,認識到地球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球體,不但兩極和赤道長度不同,即使兩極也不對稱,北極大約比南極長40米。因為相差比較少,所以當縮小到地球儀大小的時候,就可以看成一個正球體了。
    描繪地球示意圖,標出各種數據閱讀課本,相互討論,分成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
    看課本的插圖,討論什么是天圓地方和渾天說。
    閱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路線圖,了解麥哲倫對于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貢獻,這屬于第二個階段。
    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例如:遠方駛來的帆船,月食等。
    討論找出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周長——4萬千米。
    【教材分析】本節(jié)是學習地理知識的第一節(jié)課,對學生形成學習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課學習的地理內容有很大作用。通過序言部分的討論激......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六
    2.學習作者敏銳的觀察力。
    3.學習本文作者多角度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聯想。
    4.學會多方面搜集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重點
    1.學會尊重客觀,全面考慮,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2.了解議論文的相關知識,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中層層推進的論證方式。
    4: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難點
    1.學習多角度、全方位、辯證的思維方式。
    2.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鞏固所學的議論文及議論文的特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總結。然后,從介紹大科學家牛頓人手,導人新課。
    3.結合學生的回答,向學生介紹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然后,用講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們講述關于牛頓給兩只貓在門上開兩個洞的故事,并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給學生3--4分鐘時間,品讀本文,細細體會。
    1.回憶以前所學的議論文的知識,回答教師的提問。
    2.交流自己了解的牛頓,如有的說,“牛頓發(fā)現了萬有引力”。
    3.自由展開討論,積極進行思考,說出自己對這個故事真假的認識以及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比如說:“牛頓想法不靈活,開一個洞就可以了,不然我們是不是也要給不同高矮的人都開不同的門嗎?”。
    4.在品讀的過程中體會本文的寫作目的。
    1.結合課文,說明本文作者對牛頓的看法,指出牛頓“尊重客觀,不由人的主
    1.根據教師的講解,認識到牛頓不是思維不靈活,牛頓不是從人的一面觀,考慮事情全面”的思維方式,并與學生的看法進行對比。
    2.轉人中國有關門洞的名人故事。可以先介紹一下晏子的.機智多謀,提出問題:晏子是如何挫敗楚國人的?引導學生比較楚人和晏子的思維方式和出發(fā)點。
    3.講解:作者轉人對中國歷來的楚國式的行為方式的批判。請學生思考什么是楚國式,什么是齊國式,并結合他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評述。
    4.作者以中國最古的大學“泮宮”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歷來是楚國式;同時又舉了“北大‘狀元橋’上走的人不僅限于狀元,人人都可進”的例子。
    請思考作者想說明什么。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思維的角度 不同。
    2.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楚人認為門以人準,晏子認為門以國為準,這是從兩個不同的坐標出發(fā)看人和門的關系。
    3.思考并回答:“楚國式”是指門以人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齊國式”是指門以國為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學生應結合起來進行評述。
    4.進行討論,進行發(fā)散思維,暢所欲言?;卮穑褐袊鴼v來的“楚國式”有了改變,人們不僅是看重“物”了,而是更看重“人”了。
    “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得到里面有什么道理”可以說是本文的落腳點,表達了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應在流傳的故事中挖掘新的道理。請學生結合自己知道的故事,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故事中的道理。
    分組展開討論,把自己熟知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大家思考其中的道理,并比較大家的理解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雜雜,東扯西扯,但是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給人啟迪,發(fā)人深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觀點。通過本文,學生應學習作者開闊的思路和質樸的語言以及作者表現的強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
    課本第77頁例8及練習十六第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理解近似數的含義,體會近似數在生活。
    中的作用。
    2、通過獨立猜測、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掌握一定猜測的方法,培養(yǎng)。
    學生的數感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獨立猜測、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掌握一定猜測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估計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接著數數。
    1998、()、()、()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數。
    10019961008()()()。
    205306402()()()。
    二、新課教學。
    1、組織理解近似數的含義。
    出示例8的主題圖。
    聰聰去調查了育英小學的學生數,他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思考:后半句約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組匯報:
    a、認為育英小學的認數是1506人,因為他告訴我們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說的是約是1500人,是說他們學校的人數和。
    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認為育英小學有1506人,他說約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師小結:我們把1506這個很準確的數字就叫做“準確數”,而1500這個和1506差不多的數就叫做“近似數”。(邊說邊板書)。
    引導學生明白近似數更容易記,因為它正好是正百數。
    出示例8主題圖比較一下1506和1500這兩個數,體會一下。
    準確數和近似數哪個數更容易記住。
    (2)聰聰那天不僅調查了育英小學的人數,還調查了新長鎮(zhèn)的人數。
    是9992人,約是()人,先獨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
    交流。誰來說說你寫出的近似數是多少?
    個別匯報:
    a、約是10000人,因為我覺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寫的是“約9990人”因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學們你們同意哪位寫的呢?為什么?
    師生小結:我們用近似數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容易記住,所以,一般我們都用整百、整千、整萬數。
    2、請你說說身邊的近似數,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數。按照教師的要求,
    先獨立想想,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3、組織活動3——猜一猜。
    (1)(練習十六第9題)。
    提出題中的要求。
    請大家獨立動腦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們手猜的一樣嗎?互相說說你們?yōu)槭裁匆@樣猜。
    (2)組織進行集體交流。說一說你猜出來的結果是什么樣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時肯定回答好的學生,并幫助學生總結應當怎樣猜。
    說一說:再互相說一說對方所擺事出的數的組成;。
    三、課外訓練。
    1、組織數學游戲——猜價格/。
    (1)電視節(jié)目“幸運52”猜商品價格的游戲大家看過嗎?
    其實這樣的游戲應用的也是數學知識。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這樣的猜數游戲。
    (2)游戲規(guī)則:老師給你一個提示,比如這個數幾千幾百的數,然。
    后就開始猜,老師提示手中的數比你猜的數大還是小。同學們再根據這個提示繼續(xù)猜直到猜對為止。
    (3)進行第一輪猜數游戲。
    板書設計:
    求近。
    例8。
    育英小學有1506人,約是1500人。
    人約是10000人。
    1500是1506的近似數。
    似數。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八
    師:下面,要給大家進行一個反應力的測試,看看誰的反應得最快、最準確!
    師:起立、舉左手、摸右臉、踢左腳。
    根據口令用手指自己的身體部位。
    師:大家玩得這么高興,有兩位小朋友也迫不及待的要加入了。
    師:歡迎他們嗎?好吧,那就讓我們用掌聲把他們請進來吧!
    丁?。捍蠹液?,我是丁丁/很高興又和小朋友在一塊學識字了。/有編字謎、熟字加偏旁、換部首/那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識字樂園吧!
    冬冬:我是冬冬/你都知道哪些識字方法呢?/好了好了,別說了,小朋友還等著我們呢!
    出示課文內容。
    3、預習。
    師:丁丁知道這么多識字方法,你們都知道嗎?
    生:有找朋友。
    換偏旁。
    開火車。
    猜字謎……。
    師:看來,大家知道的識字方法也真不少,別著急在組長的帶領下,來學習今天的課文并且用上你們喜歡的識字方法。準備好了嗎?現在開始吧!
    4、小組學習。
    相機表揚,指導遇到不懂的時候怎么辦?
    師:鄭老師發(fā)現,每個小組都學得很認真,那么究竟是哪一個小組才能在今天的比賽中獲勝呢?讓我們一起進入挑戰(zhàn)字詞關、我們來闖關。
    5、游戲闖關。
    師:誰愿意上來當第一個考官呢?請浩南。
    我請這個小組來回答,哦。拿錯卡片了。(生跑回座位)。
    師:小考官太緊張了,拿錯了卡片,沒關系,迅速跑上來繼續(xù)提問。
    腰字去掉月字旁是什么字?要字。答對了,恭喜你們!謝謝。你瞧,多有禮貌。
    師:下面我請浩……說錯學生名字,呀鄭老師太緊張了,把你們的名字一直說錯,請你們鼓勵鼓勵鄭老師。(掌聲)。
    我請莊子馨小組,我用表演法,請你說一個字。
    生做動作,搖頭晃腦。
    脖子的脖。
    恭喜你們,答對了!
    師:我們也要特別感謝一下這個考官,你瞧,他表演做得多好呀!
    眉的第四筆是什么筆畫?撇。
    師:還有什么不同的問題嗎?
    請你們用齒來組一個詞語并說一個句子。
    早晨,小名起來吃完飯以后,把牙齒刷得干干凈凈的。
    啊!
    師:你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如果你飯先吃的話,你的牙還不是一樣的臭。
    師:浩南,你知道……要不要改一下。
    早晨,小名起來先把牙刷干凈后,再去吃飯。
    師:小考官,你覺得呢?
    我覺得wonderful!不過,我還要提一個小小的意見,就是開始的時候,不要說結巴了。
    師:這個考官太棒了!還會用英文評點,請你們拿出兩個小精靈。
    請問,肚一共有幾筆?
    凡是月字旁的字跟什么有關系?
    都和我們的身體部位有關。
    師:找一找,我們今天所學的字哪些是月字旁的?
    請學生說。
    這些字都和(我們的身體部位有關)。
    師:剛才思玲的問題提得非常的好,拿出兩個小精靈來。還有誰要提問題的?
    請問胳膊的胳怎么記?
    月字旁一個各就是胳膊的胳。
    恭喜你們答對了,wonderful!
    客人的客加上頁字是什么字?
    額頭的額。
    恭喜你們,very、verygood!
    師:哇,也是一個英文考官。
    師:我忍不住也想當考官,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記住了。
    學生出現問題膊不會組詞,請學生互相幫助。
    眉毛的輕聲沒有讀好,給他糾正。
    發(fā)雙炮出現面頰、耳朵、牙齒、肩膀、胳膊、腿、脖子、后背、腳丫、腰、肚子。
    面頰不會。
    師:我們遇到不會的字的時候該怎么辦?
    請教同學。
    師:如果同學也不會的話呢?
    問老師。
    師:如果在家里該怎么辦?
    查字典、問爸爸媽媽。
    師:好主意。現在你們會念了嗎?來一次。
    全班來一次。
    師:很好,擊中目標,恭喜你們。現在讓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唱唱運動歌。不過,鄭老師有一個要求,就是在做運動的時候,不僅要做出動作,還要大聲的說出我手中的卡片。
    做運動唱運動歌,進行詞語搭配練習。
    第一遍老師帶。
    第二遍自己搭配。
    剛才,說扭扭耳朵,你覺得好嗎?
    耳朵要被扭斷了。那你覺得什么耳朵比較好呢?
    生眾說紛紜。
    6、下面,該到《我說、你說、大家說》的環(huán)節(jié)了,今天的要說什么呢?今天學了這么多的詞語,能不能用上他們來說說你長得最有特點的地方。
    我最有特點的地方是我的鼻子,因為我的鼻子能夠聞出臭、香、咸。
    師:太棒了,你還用上了因為這個詞來說明。
    我最有特點的地方是我的眼睛,因為我的眼睛像星星一樣。
    師:太好了,鄭老師真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他還懂得用上像什么一樣,太棒了。
    我的腿最有特點,一到夏天就被蚊子叮得花花的。
    師:說得也很好。
    我的眼睛很奇怪,有時會有雙眼皮,有時會有單眼皮,到了現在就成了雙眼皮了。
    師:有時是雙眼皮,有時是單眼皮,真的是太有特點了。你再來說一遍好嗎?
    我的眼睛最奇怪了,有時是單眼皮,有時是雙眼皮。
    師:你瞧她說得多棒,用上了有時…有時…把自己的特點說出來了。也請你拿出一個小精靈。
    我最有特點的地方是耳朵,只要有小小的聲音,我的耳朵都能聽見。
    師:剛才昊洋鼻子最有特點,你是耳朵最靈,不錯。
    我的嘴巴最有特點,酸甜苦辣都能嘗出來。
    師:太棒了,酸甜苦辣都能嘗出來。你有不同意見?
    只有舌頭才能嘗出酸甜苦辣,嘴巴不行。
    師:你接受他的改法嗎?
    我的嘴巴舌頭最有特點,酸甜苦辣都能嘗出來。
    師:這時候,你應該對張欣說什么呢?
    謝謝你的意見。
    師: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我們用掌聲來鼓勵鼓勵他,請你拿出一個小精靈來,張欣聽得很認真請你也拿出一個小精靈來。還有誰愿意說,并且和別人說得不一樣的。
    我的肚子最有特點,因為它很大,都是肉。
    師:說得太有意思了。如果用問別人的語氣來說,可以怎么說呢?
    比如,我問高夢羽我的什么地方最有特點?
    肚子。
    師:這是不是問別人的語氣呀?對了,這就是在問別人。
    師:你覺得他肚子最有特點,他的肚子像什么呀?
    西瓜。
    我想問黃思鈴我哪里最有特點?
    你最有特點的地方是:笑起來眼睛咪咪的像月牙。
    師:太棒了,你也用上了像什么來說?你同意她的說法嗎?請你們各拿出一個小精靈。
    我想問陳子妍我哪里最有特點?
    我覺得你的面頰最有特點,胖胖的很可愛。
    師:胖胖的真的很可愛哦!最棒的是她還能用上今天所學的生字,哪一個?
    面頰。
    我想問葉志滔我哪里最有特點?
    你的牙齒最有特點,因為丟了兩個。
    你真棒!答對了!
    師:你也很棒,沒有因為別人說你牙齒丟了而生氣。
    我想問高夢羽我什么地方和你不一樣?
    你扎兩個辮子,我扎的是馬尾辯。
    師:真棒!他們發(fā)現了什么不一樣?
    生:頭發(fā)。
    你們覺得我哪里最可愛?
    你的臉最可愛。
    恭喜你答對了。
    師:你也覺得他最可愛是嗎?為什么?
    全班不由自主的說:“他笑的時候最可愛。”
    師:剛才,大家都說得很好,回去以后,照照鏡子你們還會發(fā)現更有特點的地方。
    8、寫字。
    我想說腰字的右邊的那一橫要寫在橫中線上。
    觀察得真仔細!還有誰愿意說?
    我想說肚字的月要比腰字的月胖一點。
    我想問為什么肚字的月要比腰字的月胖一點?
    因為肚子很胖。
    你有沒有發(fā)現肚字右邊的土字的上一橫比月字上一點?
    師:謝謝你的發(fā)現。
    我還有不同的發(fā)現。我還想說一個眉字行嗎?我先說肚字,肚你們還沒有觀察到,土字的下一橫比較長,而且要寫得高一些。
    師:觀察得真仔細火眼晶晶。
    眉字的撇要比目長一些,上面要比目寬一點。
    月字旁要寫得窄一點(瘦長一些)。
    師:大家都有很多的發(fā)現?,F在鄭老師請你們把發(fā)現都認認真真的寫下來,寫之前有一個要求。坐姿一定要端正,頭正、身直、腳放平、握筆的姿勢也要注意,最后提醒大家,不要把這張漂亮的紙寫得花花的。
    現在在音樂的伴奏下認真的寫吧!
    寫字。
    師:下面,尋找你的寫字伙伴看看誰寫得最好!
    學生討論。
    請一組學生展示,其他點評。
    師:誰愿意當小評委來評一評?
    我覺得葉至滔的字很漂亮,有起筆、頓筆。
    我很欣賞葉至滔的字,他寫得很有力氣。
    師:很有力度。你瞧,都夸你呢!
    我想給劉炎森提個意見:手不要抖,筆畫要直一點。
    ……。
    師:剛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誰取勝了。
    學生還沒有完全分出勝負。
    師:沒有取勝的同學想不想回去把字寫得更好?;厝ヒ院笪覀兝^續(xù)練習。
    附:該課評析。
    要?重?視?過?程?與?方?法。
    老師們,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著名演員張瑞芳曾經主演過一部叫作《大河奔流》的影片。這部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就做了大量的宣傳,告訴大家該片不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力求完美,有時為了一個幾秒種的鏡頭反復拍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滿意為止。然而,影片公映后觀眾卻十分失望,反應十分冷淡。
    與此相反,著名演員仲星火主演的影片《今天我休息》,服裝、道具幾乎全是借來的,拍攝的場景大多用的是實景,這兩項的開支加起來才花了30多塊元。拍攝過程也很順利,設什么方可宣傳的內容。這部黑白影片公映后,觀眾反應出乎意料的熱烈,幾乎場場爆滿。
    上述一正一反兩個例子說明了一個道理:觀眾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影片拍的不好看,你說什么也沒有用。影片拍得好,觀眾自然就買你的賬。
    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叫做“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以文學語言告訴人們:結果是最重要的,無須過多考慮取得結果的方法、途徑和過程。應當說,這在很多領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帶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然而,這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卻完全不適用于教育。
    以尋求一個問題的答案為例,可以有兩種教學方式,一是教師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二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究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方式當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經過很多周折。然而,由于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了探究的樂趣,學習了探究的方法,經歷多了就會逐漸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形成探究的行為方式。這對于人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究的過程比得到問題的答案更加重要。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知道論證的方法比知道論證的結果更為重要?!逼鋵嵉览砗芎唵危勒撟C的結果僅僅是獲得某個具體的知識而已,而知道論證的方法則可以應用它獲得數不清的知識。
    大家知道,新課程與傳統(tǒng)課程的一個重要不同點在于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大幅度地提升了,被列為重要的課程目標。
    以識字、寫字的教學為例。就漢字本身的教學而言,當然包括字的音、形、義,即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包括字的偏旁部首,間架結構和筆畫筆順,還有懂得字義等等。這些要求,新舊課程沒有區(qū)別,而區(qū)別則在于過程與方法。
    在新課程中,識字與寫字的教學過程,既是掌握相關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也是對識字寫字越來越感興趣的過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過程,不斷積累識字方法獲得較強獨立識字能力的過程,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的過程,也是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感染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這些,在傳統(tǒng)過程中是沒有的。
    很多老師有這樣的疑慮:增加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課程目標,會不會造成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弱化呢?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第一,新課程十分重視語文知識和能力。就識字寫字而言,新課程把它列為1--2年級的教學重點,這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大綱所沒有的。
    第二,課程目標是依附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去體現的,并非另搞一套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第三,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基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高質量地學好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
    可見,新課程本身是不可能引起所謂“雙基弱化”的。當然,當我們還不太適應新課程,習慣了的教學方法又不能再用的時候,可能會暫時影響“雙基”的教學效果。
    與“弱化”相反的則為“強化”。以識字寫字教學為例,在應試教育時期,識字寫字強化訓練的現象遍及城鄉(xiāng)。有個學生因為“甕中之鱉”這個成語中的“甕”和“鱉”老寫錯,結果被罰抄了一千遍。目的只有一個:避免初考時寫錯了字被扣分。那個時期,人們只看初考、中考、高考成績,沒有人管使用的是啟發(fā)式還是填鴨式,或者是題海戰(zhàn)術。這樣的強化訓練,即使出了成績也是以犧牲學生健康,妨礙學生發(fā)展為代價的。因此,對這樣我們很多老師已經習慣成自然的強化訓練,倒真的應該“弱化”才好。
    有的老師認為,只看考試成績這個結果不問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方式是應試教育逼出來的。當然,傳統(tǒng)的課程體制尤其是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據專家調查,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東亞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的老師和家長總是喜歡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歐美國家的老師和家長則喜歡反問學生:你是怎么想的?你試過各種找到答案的方法了嗎?可見,不同的教育觀念應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行為習慣。
    教育與拍電影不一樣。拍電影,過程、方法只為一個目的服務:拍出好電影。教育則不同。過程與方法不僅要為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教學目的服務,還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因此,過程與方法成了比具體的教學目的更上位“目的”——課程目標。
    下面老師們將要看到的這節(jié)課是福州師范一附小鄭錚老師執(zhí)教的《丁丁冬冬學識字(二)》。從總體上講,這節(jié)課是把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融為一體,很好地體現在豐富多彩的識字寫字學習活動之中。請看教例。
    x??????x。
    整體評價這節(jié)課,可以用這樣幾句話:
    第一,學生自始至終都在進行他們所喜歡的識字寫字活動。
    第二,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始終興致勃勃地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寫字學習活動。
    第三,學生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識字寫字學習活動。
    第四,整節(jié)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充分顯現學生個性的學習活動。
    總之,這樣的課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學科本身識字寫字的教學任務,而且促進了學生發(fā)展。
    另一方面,師生共同關注學習方法,是這節(jié)課的又一亮點。
    上課伊始,師生就進行了以識字方法為話題的對話,在學習活動的進程中也不時穿插這樣的師生對話。臨下課時,鄭老師問學生回去后最想做什么?一個學生說:我要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記住今天學習的這些字。可見,關注學習方法已成了師生的共識。
    遇到問題,遇到困難立足于自己想辦法解決,無疑是現代人安身立命所必需的素質。學生從小就懂得重視方法,對于今天的學習和日后的發(fā)展都是很有利的。
    從學習活動的動靜結合上看,在上課20多分鐘時,鄭老師讓學生站起來在音樂伴奏做與識字有關的全身運動。這是頗具匠心的設計,因為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消除因久坐而產生的疲勞,又可鞏固了教學效果。
    音樂的巧妙應用還出現在學生練習寫字的時候,讓學生邊聽輕音樂邊寫字。有個成語叫做“賞心悅目”,是說看了美好景色而心情愉快。同樣,悅耳也會賞心,也會心情舒暢。這不僅可增進教學效果,而且輕音樂還會陶冶學生的性格,受到高雅情趣的熏陶感染,留下幸福童年的美好記憶。讓動聽的音樂進入課堂是很值得提倡的。
    現在中小學生厭學的現象很普遍,上課枯燥無味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與此相反,新課程實驗區(qū)的學生不但沒有厭學,到了雙休日還一直盼著時間快一點過去以便盡早到學校去??梢哉f,實施新課程是治愈學生厭學病的“良方妙藥”。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九
    復習:
    999○1010。
    601○564。
    687○678。
    4926≈5千。
    9375≈9千。
    例5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99864和101010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356000<360000。
    50000=5萬1800000=180萬。
    例6把下面各數萬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數。
    (1)84380(2)726310。
    8(4)380≈81萬。
    72(6)310≈73萬。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橘子寶寶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征。
    2、學念兒歌《橘子寶寶》。
    活動重點:
    了解橘子寶寶的顏色、味道、形狀等特征。
    活動難點:
    進一步感知橘子寶寶的同時能在同伴面前大膽的講述橘子的各種特征。
    活動準備:
    橘子、蘋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個。
    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猜個謎語,你們可要開動腦筋想好哦,小耳朵要聽好了。師說出謎面(外面杏黃衣,姐妹抱一起,打開仔細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種水果,請幼兒猜謎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2、師:老師摸到了一個句子,你們看看橘子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橘子長得圓圓的,黃色的皮)。
    4、師:你們是怎樣吃橘子的?它里面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體驗剝橘子的.快樂。
    1、教師示范一邊剝橘子,一邊念兒歌,打開之后請幼兒觀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征。
    2、幼兒嘗試剝橘子。師:請你數一數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長得像什么?
    3、學習兒歌,鼓勵幼兒在念兒歌的同時并作出剝橘子的相應動作。
    4、師小結:橘子是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一種水果,它長得圓圓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黃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覺有點粗糙,不過它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元素,大家平??梢远喑渣c。
    四、品嘗橘子。
    師: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長得圓圓的,穿著黃色的外衣,橘子寶寶排排坐著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來味道是什么樣的?你們想不想嘗一口?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把橘子放到小鵬友的嘴巴里,讓幼兒品嘗橘子的味道,體驗與同伴分享食物的樂趣。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體驗分享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每組一只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相等的橘子。
    活動過程:
    1、用觸覺箱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摸一摸箱子里裝的水果。提問:“請你摸一摸,告訴我里面裝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可與蘋果進行比較)?
    (3)聞一聞:橘子有什么氣味?
    3、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征。
    (1)請幼兒討論:橘子里面是什么樣的?
    (2)那我們怎么把它打開呢?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征。
    提問: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顏色的?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嘗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說說品嘗后的感覺。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后,教師畫一棵輪廓樹,讓幼兒將剝下來的橘子皮撕成小塊,貼在橘子輪廓圖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畫,將橘子皮畫貼于橘子樹上,做成一棵橘子樹。
    活動反思:
    秋天來了,許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學活動選擇的教學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對自己熟悉的事物能產生積極的興趣?;顒娱_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導入方法“猜一猜老師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東西”,讓幼兒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許多幼兒都能通過“摸一摸”“聞一聞”去探索?;顒拥谝画h(huán)節(jié)幼兒表現的都很興奮,很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軟軟的我猜是香蕉”有的說“香香的可能是金橘”;活動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是讓幼兒自己先去嘗試剝橘子,許多幼兒都能在的勞動成果中分享到快樂,并且很愿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的,有幾囊。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還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介紹了橘子的身上結構還有好聽的名字,比如“臍”、“蒂”、“橘絡”。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品嘗自己的橘子,并且讓他們和大家說一說你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本次教學中,然幼兒通過玩而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各種感知行為并且激發(fā)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了解雪花的特征,并能用語言表達。
    2、運用撕撕、拼拼、貼貼、涂涂的方法制作美麗的雪花。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顏料、膠水、抹布、刷子、白蠟筆畫好的雪花圖案、畫好的雪花圖案。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聽音樂小雪花的歌曲,讓幼兒聽著好聽的聲音一起邊唱邊跳進教室。)。
    師:小朋友,冬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冬爺爺的什么禮物呀?引導幼兒討論。
    師:冬天天氣很冷,天空中下起了雪花,小朋友你們喜歡雪花嗎?今天,冬爺爺真的送來了你們最喜歡的禮物,看,放課件。
    二、欣賞雪花,教師講解。
    (通過看課件,讓幼兒認識下雪了、雪花、雪人的詞,并知道雪花有六個花瓣。)。
    師:今天老師給雪花拍了一張照片,讓幼兒看,問幼兒有沒有看到呀?沒有?可是,這片雪花就在這一張紙上,老師來變一個魔術給你們看看,把他變出來,好不好。
    三、介紹一種新的畫畫工具。
    出示刷子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邊畫邊講解。
    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朋友來幫忙,你們看,他是誰呀?這是刷子,我們已經學習了一首小刷子的兒歌,我們一起來念一遍,“我是一個粉刷匠,小刷子,手中拿,找中顏色做朋友,蘸一蘸、舔一舔,來來回回仔細刷,我的本領真正大”。教師示范,請一名幼兒上來練習。講解涂色的要領。提醒幼兒顏色未干時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畫面,如果手上臟了,可以請抹布幫忙。
    四、幼兒操作。
    請幼兒也來變魔術,一組幼兒撕貼雪花,一組幼兒涂色變雪花。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色未干時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畫面。
    五、欣賞并展示幼兒作品。
    幼兒手拿作品相互欣賞拍照合影。
    延伸活動:打雪仗。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三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識字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能認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愿望和逐步學會獨立識字的方法。一年級下冊第14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一課(課本83頁),通過帶“木”字旁的生字、詞語的教學,使學生感悟到漢字表意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識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一、讀一讀。
    1、自由讀。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閱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如不會讀的生字或不明白的詞語等。
    2、指名讀。指名較優(yōu)秀學生讀,起帶頭和示范的作用。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特別是生字的發(fā)音。如:案板、休息等。
    二、說一說,議一議。
    1、分小組說一說。4~5人為一組,每人把自己不懂得的生字、詞語在小組內交流,有利于相互學習,共同解決困難。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留給他們充分的時間。
    2、在全班說一說。把小組交流中遇到的困難在全班說。對學生的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巧妙的引領,如:“木桶”一詞,教師可提出:木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案板”一詞,教師可提問:誰注意過廚房內切菜是在什么東西上面?等等。
    三、想一想。
    生:“柏樹梨樹桃樹柳樹”都是樹的名字,所以有“木”字。
    生:“樹枝樹根”都是樹的一部分,所以帶有“木”字。
    生;“木板木棍木桶”都是用“樹”做成的,所以有“木”字。
    生:“休息”就是人在樹林里勞動時,太累了,靠在樹邊休息一下。所以“休”里也有“木”字,還有“人”字呢!
    [學生的感悟是非常真實的,發(fā)自內心的,無需教師再作評價。]。
    3、想一想,還會有哪些字可能是帶木字旁呢?(比如:樹的名稱、家里的東西等)學生一邊說,教師可直接把同學的回答板書在黑板上。
    四、寫一寫。
    1、引導學生觀察“根材板”,木字做偏旁時有什么變化呢?
    生:“木”做偏旁時捺變成點。
    生:“木”做偏旁時要寫的窄一些。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練習寫2遍。
    3、建議學生也可以從課文中挑選幾個帶木字旁的字,練習寫一寫。
    五、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兩句古詩,找出帶木字旁的字多讀幾遍。
    2、(教師和學生)齊讀。
    3、背一背(自由背、齊背、指名背)。
    六、找一找。?作業(yè)設計:
    1、從課外書、廣告紙等資料上,找一找?guī)咀峙缘淖?,也可問問家長。可以寫一寫,也可做成粘貼畫的形式。
    2、讀一讀,也可背一背古詩《詠柳》。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
    2.愿意參加觀察橘子的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體驗剝橘子和吃橘子的快樂。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
    重點、難點:
    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設計思路:
    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伴僮印笔乔锾斓臅r令水果,在生活中幼兒經??梢猿缘介僮樱怯變菏煜ず拖矏鄣氖澄?,它色彩鮮艷的外皮,和酸甜可口的味道,都對幼兒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對于我們小班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活動中,我會及時組織幼兒交流和討論,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只橘子;
    2、榨汁機一臺;
    3、每人一只小水杯;
    4、抹布。
    活動過程:
    1.出示橘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看,桌子上有什么?。浚ㄩ僮樱?。
    師:請每一位小朋友都到這個框框里拿一只橘子,拿不到的小朋友看好,我要把橘子滾過來咯,接住。
    2.觀察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征。
    引導幼兒拿起一只橘子,啟發(fā)幼兒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觀察橘子的形狀、顏色等。
    (1)師:現在你們都拿到橘子了,請你們摸一摸橘子,感覺怎么樣?
    (2)師:看一看,橘子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橘子是什么形狀?
    (5)師:請你們把橘子放在臉上親一親,感覺怎么樣?
    教師小結: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形狀是圓圓的、扁扁的;顏色有的綠,有的黃。突出來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進去的地方時橘子的臍,放在臉上是冰冰的、涼涼的。
    3.剝橘子:觀察橘子的內部特征。
    鼓勵幼兒自己剝橘子,并把剝好的橘子放在盤子里。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請個別幼兒嘗試探索剝橘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把橘子翻個身找到凹進去的地方,伸出手指挖進去,幫橘子脫衣服,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剝開皮的橘子是什么樣子的?聞一聞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師:你有吃過橘子嗎?你吃過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吃吃看今天你剝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酸酸的)。
    教師小結:橘子的肉是橘黃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點酸,有的甜;有的橘子有種子,種子像一顆顆白色的珠子。我們大家都喜歡吃。
    4.討論橘子的其他。
    師:橘子除了可以直接這樣“啊嗚啊嗚”的吃,還可以怎么吃呢?
    (榨汁吃)橘子有很多的營養(yǎng),還能榨成果汁來喝???,這是一臺榨汁機,請每個小朋友給我一瓣橘子,我們來把它們榨成汁來喝吧。
    5.討論橘子皮的作用。
    師:那剝下來的橘子皮有什么用,能怎么辦呢?(泡茶喝)。
    小百科:“柑橘”與“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屬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義。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五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畫出品嘗各種味道時的表情。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份品嘗材料,分別畫有酸橙、奶糖、咖啡、苦瓜、大蒜、大蔥、辣椒、咸蛋、咸菜的圖畫底版,水彩筆、油畫棒等,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1、談話激勵情緒,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2、逐一品嘗各種味道,請幼兒互相觀察,找出品嘗各種味道時不同表情的明顯特征。
    師:味道娃娃們味道不一樣,脾氣也各不相同,有的火辣辣,有的甜蜜蜜、有的酸絲絲,有的苦嘰嘰,所以咱們小朋友在品嘗它們的時候,感覺不一樣,表情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再一次品嘗各種味道,認真觀察一下品嘗各種味道時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a、集體品嘗甜味,互相觀察表情,總結出甜味娃娃的表情特征;
    b、集體品嘗酸味,互相觀察表情,總結出酸味娃娃的`表情特征;
    c、集體品嘗苦味,互相觀察表情,總結出苦味娃娃的表情特征;
    d、集體品嘗辣味,互相觀察表情,總結出辣味娃娃的表情特征。
    3、請幼兒在圖畫底版上畫出品嘗不同味道時的表情。
    師:通過剛才的品嘗、觀察、總結,我們已經大體記住了各種味道娃娃的表情特征。現在老師為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份畫有各種食品的圖畫紙,請小朋友根據上面的圖案,給不同的味道娃娃畫像。
    (幼兒進行繪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如果畫不出來,可以自己隨時品嘗各種味道,通過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進行繪畫)。
    4、開展選美比賽,請幼兒當評委評出最喜歡的味道娃娃。
    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張貼,布置選美比賽現場,請幼兒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味道娃娃,并說出理由。
    5、活動延伸:復習演唱歌曲《表情歌》。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六
    目標預設:
    2、在探索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和主動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興趣。
    3、結合探索規(guī)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一些社會常識和自然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應用規(guī)律正確計算一個小數乘10、100、1000,特別是其中小數點移動時須補“0”。
    課程實施:
    一、情景引入。
    1、談話:最近老師作了幾項物品單價的調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圓珠筆一塊橡皮一輛玩具小汽車一臺電風扇。
    單價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將這些小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嗎?
    3、引導比較。
    這四個小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書:數字相同,小數點位置不同。
    4、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
    1、出示例2。
    (1)用計算器計算,并觀察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
    2、匯報計算結果,并板書。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問: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怎樣?
    引導比較:5.04×10以后小數點位……。
    問:5.04是一個兩位小數,將5.04×1000小數點位置向右移動三位,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是什么?(移動小數時數位不夠用“0”補足)。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4、引導小結,并適當評價。
    把一個小數乘以10、100、1000……后,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小黑板出示規(guī)律。
    三、應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1、教學例3。
    (1)出示例3,并說說你能從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問:你能告訴大家:每千克黃豆中蛋白質含是多少克嗎?
    你能把0.351千克改寫成克作單位的數嗎?
    (給你們一分鐘時間,一分鐘后,請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指名回答適當評價。
    2、完成試一試。
    (1)讀題。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練一練。
    指名口答:
    問:36乘10、100、1000時你是怎樣想的?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練習十二第4、5題。
    2、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2)引導審題,相機板書。
    先理解題意,再問:地球上重10千克物體在月球有多重,認為什么怎樣算?為什么?
    板書: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學生獨立完成后兩個問題。
    3、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1)引導審題,板書引領。
    先理解題意,相機板書,再問:1000。
    平方米釋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學生口算結果,并說說小數點怎樣移動?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這樣計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課總結。
    六、作業(yè)布置。
    教后反思:
    一、實現兩個轉變,促進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整節(jié)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發(fā)現規(guī)律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途中,采取多維互動,合作交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啟迪。實現了對知識的自我構建,讓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促進數學學習的有效性。
    二、多維互動,實現學生認知的自主構建。
    學生深層次的認知發(fā)展,既需要獨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學生之間本來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其實也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因為學生的思維彼此之間就是最低的發(fā)展區(q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fā)現小數點位置的變化情況,再通過學生自己舉例觀察點位置的變化情況,從而引導學生比較、合作、交流。在應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時,請他們選擇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寫成用克作單位的數。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讓獨立思考的同時,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師生交流、全班交流,讓極大部分學生能發(fā)現“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實現學生認知的自主構建。
    三、激勵評價是推動有效學習的動力。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激勵評價的同時,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既是一種數學化的過程,也是推動有效學習的動力。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橘子寶寶的內外特征。
    2、體驗剝橘子、吃橘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布袋一個,內裝有橘子,每組一盆橘子,毛巾每組一塊。
    活動過程:
    (一)神秘禮物導入。
    1、教師出示布袋,以神秘的口吻,請幼兒猜猜布袋里裝的是什么。
    2、請個別幼兒上來摸摸、說說是什么禮物?結論:是橘子寶寶。
    (二)、感知橘子寶寶的外形特征。
    1、橘子寶寶長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等觀察)。
    2、這么多的橘子寶寶都一樣嗎?
    結論:橘子寶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扁、有黃黃的,有綠綠的等。
    3、圓圓的橘子寶寶像什么呢?
    4、請小朋友摸一摸、捏一捏橘子寶寶,感覺怎么樣?
    (三)、體驗剝橘子、吃橘子的`快樂。
    1、老師把橘子寶寶剝開來,看看橘子寶寶里面的秘密。
    老師把橘子皮剝掉,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2、你吃過橘子嗎?是什么味道呢?
    小結:橘子寶寶酸酸的、甜甜的、冷冷的、
    3、幼兒嘗試自己剝橘子、吃橘子。
    4、你吃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圍繞主題《秋天的水果》,選取橘子這個農村自然物開展了這次小班科學活動?;顒又心軌蚴褂變簩ι钪凶畛R姷拈僮佑羞M一步認識,對橘子的內外特征有了較深的感知和了解?;顒又型ㄟ^看一看、說一說、摸一摸、猜一猜、做一做、嘗一嘗等活動方式不僅鍛煉了幼兒動腦、動口、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和規(guī)范,同時也激發(fā)了幼兒大膽表達的欲望,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
    大小貓洞教案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學習帶木字旁的字,重點識認其中9個,正確書寫3個。
    教學重點:
    1、識字和寫字。
    2、了解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關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字形與字義的關系,感悟出漢字的表意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頭飾、生字卡、幻燈、小掛圖、錄音機、錄音帶、紙條?。
    教學過程?:?。
    1、?教師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學,愉快識字。?導學活動:認識新朋友。?。
    4、生認讀9個必認生字“桃、梨、柳、森、桶、棍、材、板、休”,說識記方法。?。
    三、實踐應用,拓展識字。?拓展活動:廣交新朋友。?。
    四、寫字指導,深化鞏固?。
    五、總結回顧,點撥提高。?。
    1、?認讀生字。?。
    2、?思考:這些字為什么都帶了木字旁??。
    3、?總結木字旁的意義。?。
    板書設計?:?。
    枝根……(表樹的生長部位)?。
    與老朋友見面?。
    柏梨桃柳……森林(表樹的名稱)?。
    結識新朋友?。
    材桶棍板…(表用樹做成的東西)?。
    廣交新朋友?。
    休……(表和樹有關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