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優(yōu)質(zhì)18篇)

字號:

    良好的教案應具備合理的時間安排和充分的教學準備。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我們需要事先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一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guān)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3·把較難懂的內(nèi)容(第三、第六、第七節(jié))講清楚,講透徹。
    教學重點。
    1·理解對比的寫法。
    2·體會用詩講道理。
    教學難點。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cè)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叭蹘r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馬拉松比賽的來歷。2500年前,希臘人和波斯人在希臘一個名為馬拉松的小漁村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結(jié)果希臘人取得了勝利。為了把勝利的消息很快地傳送到首都雅典,一個名叫菲利比斯的戰(zhàn)士不顧一切,精疲力竭地從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通報完勝利的喜訊后隨即倒地死亡。人們?yōu)榱思o念馬拉松之戰(zhàn),為了紀念這位戰(zhàn)士,將馬拉松比賽定為長跑比賽項目,歌頌了菲利比斯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馬拉松的意義,即歌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3、了解馬拉松運動項目的來歷。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馬拉松”這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馬拉松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平時都喜歡做哪些運動?
    2、你們真是一群愛運動的好孩子,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一組體育比賽,大家邊看邊想,這是什么運動?(播放課件并板書:馬拉松比賽)。
    3、你們想了解這項運動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馬拉松》(板書:馬拉松,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完成習題,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1、同學們,課前你們收集了哪些有關(guān)馬拉松運動的資料,拿出來一起來分享吧!生交流資料,簡單詢問資料來源,并適當評價。
    2、真不錯,看來你們都用功預習了,老師也用心準備了,給你們帶來幾道題,答案就在文中,看:
    (1)、第一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舉行。
    a、英國。
    b、雅典。
    c、意大利。
    (2)、第一屆奧運會舉行是哪一年?
    a、1876年。
    b、1896年。
    c、1920年。
    (3)、馬拉松比賽的長度為____??。
    (4)、馬拉松比賽是用來紀念____,紀念____。
    3、剛剛大家的回答既迅速又準確,你們的自學能力真是越來越強了!那這的馬拉松之戰(zhàn)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zhàn)爭呢?(板書:馬拉松之戰(zhàn))。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回到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叫馬拉松的小漁村,去經(jīng)歷那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吧。
    三:品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配音課件:馬拉松之戰(zhàn))。
    回想剛剛的影片,我們來讀第一自然段,并用文種的兩個詞語來完成下面的填空:
    ()的波斯帝國——十萬大軍。
    ()的希臘人民——一萬人。
    (2)、野心勃勃是什么意思?(野心非常大)。
    (3)、誰來說說波斯帝國有什么樣的野心?
    生1:波斯帝國想霸占希臘的土地。
    生2:波斯帝國想讓希臘人民做他們的奴隸。
    生3:他們想搶奪希臘人民的財物。
    ……。
    (4)、對于波斯帝國的野心,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1:我很憤怒。
    生2:我很生氣。
    ……。
    (5)、讓我們帶著憤怒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出示句子:兩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國對希臘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
    生1:他們將會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生2:他們會變成波斯帝國的奴隸。
    生3:他們會無家可歸。
    ……。
    師:希臘人民不愿讓這些災難發(fā)生。于是﹍﹍。
    (出示句子,引讀:“希臘人民奮起反抗……)。
    (7)、孩子們,希臘人民的這場勝利來得容易嗎?
    生齊答:不容易。
    師:是啊,希臘以一萬人戰(zhàn)勝了波斯帝國的十萬大軍,這是一場怎樣殘酷的戰(zhàn)斗啊!多少烈士用自己的身體抵擋著不斷刺來的長矛,多少勇士任憑鮮血不停的流淌,依舊奮勇殺敵,而這些英雄的親人們,正在首都雅典——(翹首以待)。
    2、指導學習第二段。
    (出示:翹首以待)。
    (1)、誰能用動作來演示“翹首以待”嗎?
    生1:我在等著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果。
    生2:我希望能夠得到勝利的消息。
    (2)、是啊,他們急切地等待著戰(zhàn)爭的結(jié)果,那是誰為雅典的同胞帶來了勝利的喜訊呢?
    生:是戰(zhàn)士菲利比斯(板書:菲利比斯)。
    生1:他受傷了。
    生2:他很累。
    ……。
    (3)、是啊,又累又餓的菲利比斯——。
    (出示句子,引讀:為了把勝利的喜訊報告給首都雅典翹首以待的同胞,戰(zhàn)士菲利比斯不顧傷痛、饑餓和極度的疲勞,從馬拉松出發(fā),向雅典跑去。)。
    (4)、過渡:菲利比斯不顧一切,向雅典跑去。
    (出示句子:他跑啊,跑啊,終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門。)。
    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從“跑啊,跑啊”知道了菲利比斯一定跑了很久很久了。
    生2:我從“終于”體會到這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
    (5)、是啊,這是怎樣的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歷程啊,在奔跑的途中,菲利比斯經(jīng)歷了哪些磨難呢?(出示課文插圖)。
    接下來,我們小組合作,先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用筆記下精彩的片段。
    你們的交流真熱烈,下面,誰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豐富的想象力?
    生1:菲利比斯的傷口流血了,他從衣服上撕下布條,簡單包扎了一下,又繼續(xù)往前跑。
    生2:菲利比斯口渴極了,他隨手扯下路邊的樹葉,塞進嘴里嚼,他的雙腳仍在不停的跑著。
    生3:天黑了,看不見路了,菲利比斯好累好累,他多想躺下歇一會兒,可是,一想到雅典的同胞們正在焦急地等待著勝利的消息,他就不顧一切的往前沖啊,沖啊!
    ……。
    師:是啊,菲利比斯經(jīng)歷了太多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他跑啊,跑啊,終于看到了祖國雅典的城門。
    (6)、孩子們,你們知道菲利比斯從馬拉松到雅典究竟跑了多少路程嗎?
    生:42千米195米。
    正因為如此,跑到雅典時,菲利比斯已經(jīng)——。
    生齊答:筋疲力盡。
    師:他用最后一口氣,向迎接他的人們高呼——。
    生高聲回答:“我們勝利了!”
    師:隨即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如此筋疲力盡,他為何還要高呼?
    生:因為他想把勝利的喜訊告訴給他的同胞們。
    (7)、讀到這里,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此時你心中的英雄菲利比斯嗎?
    生1:菲利比斯,你真頑強!
    生2:菲利比斯。
    (點名匯報:堅強、勇敢、頑強、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師:是的,這是一個(板書: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菲利比斯,就請孩子們帶上你的體會和感受,在這段音樂中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吧!
    生配樂朗讀。
    (8)、師激情小結(jié):正因為菲利比斯的勇敢、頑強和堅持不懈,使他成為了希臘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成為了世界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也正是為了紀念這場的戰(zhàn)役和這位偉大的英雄,才有了今天的馬拉松比賽。
    四、總結(jié)、升華: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像菲利比斯這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英雄,
    老師通過上網(wǎng)查到了一位英雄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播放比賽視頻)課件簡介:她叫佟文,是本屆奧運會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級金牌得主。比賽一開場佟文便落后對手9分,而這個分數(shù)一直持續(xù)到比賽結(jié)束前15秒鐘,在這期間,佟文一直在緊咬住對手不放,不到比賽結(jié)束的最后一秒,她絕不放棄拼搏,而她的堅持讓她最終獲得了勝利!
    五、作業(yè)布置。
    現(xiàn)在我們的通訊方式有很多,請你們利用各種方式去收集像菲利比斯這樣的英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舉辦一個英雄交流會。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三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乳、哺、滌、贊”等子的字音,自覺地積累“風采、氣概、哺育、源泉、依戀、蕩滌、磅礴”等詞語。
    2.能帶著贊美、自豪的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詩句的含義。
    3.能體會詩歌表達的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的真摯、自豪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能帶著贊美、自豪的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導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發(fā)學習興趣,觀看《話說長江》視頻,導入新課。
    1.板書“長江”,今天,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我們來學習一下。(板書:之歌)。
    2.簡單介紹《長江之歌》。隨機出示學習目標。
    二、出示詞語,檢查預習。
    三、快速瀏覽詩歌,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個別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
    2.問題導讀:詩歌采用了第幾人稱的寫法,把長江比作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個別交流)。
    三、品讀詩歌,理解詩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話——。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你想了解什么?
    (一)精讀第一節(jié)。
    (1)自由讀,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指導朗讀:先柔和,后有氣概。
    (3)默讀第1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指導朗讀: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二)精讀第二節(jié)。
    (1)默讀第二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指導朗讀第一句: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導朗讀。
    (4)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五、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朗讀展示,讀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讀出贊美、自豪的情感。
    六、課堂檢測。
    七、知識拓展,感受古代詩人筆下的長江。
    八、總結(jié),聆聽歌曲結(jié)束課堂。
    九、作業(yè):背誦課文。預習《三峽之秋》。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四
    1、讓學生讀準文中的生字詞,并理解它們的意思。
    2、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引導領悟課文寓情于景、寓理于事的表達方法,且加以運用。
    4、體會“男孩,別哭”的深刻含義。
    二、重難點。
    引導領悟課文寓情于事、寓情于景的表達方法,且加以運用。
    三、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板題,齊讀課題。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引導發(fā)現(xiàn)課題的命題方法與《同學,請大聲點》相同,都運用了語言命題法。
    (2)、引導從課題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件出示課前導學:通過預習課文我能解決下面問題。
    (1)、給字注音。
    趔()趄()黯()淡顫()得厲害柴擔()彈()得老遠擔()著柴禾困擾()。
    (2)、理解詞語。
    劫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趔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若千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遺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通讀全文后,我發(fā)現(xiàn)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對()進行了描寫。
    3、小組長匯報小組成員的預習疑難,老師引導學生釋疑。
    (三)自主細讀全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悟文章寫作特色。
    1、課件出示課中導學。
    (2)、小組交流自主學習情況,交流后,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朗讀找到的句子,體會情感。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相機出示相關(guān)句子)。
    4、感受父愛,理解“男孩,別哭”的含義。(抓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的語句品讀)。
    5、小結(jié)寫法。
    (1)環(huán)境描寫——烘托心情。
    (2)運用修辭、描寫人物活動,融情于景。
    (四)課外練筆。
    期中考試之后。
    走出考場,有的同學心情愉快,有的同學懊惱萬分;得知成績,有的同學感到意外、驚喜,有的同學感到傷心、難過??選取一個片段,通過環(huán)境烘托,運用恰當修辭,把人物當時的心情描寫出來。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兩個人向弈秋學習下圍棋,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同,結(jié)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
    2、逐句理解。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
    (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其一人專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其中一個人聽得很專心,只要是弈秋說的,他都聽。)。
    一個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講著,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過來,想象著拉開弓用箭射天鵝。)。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與第一個人一起學,但是不如他了。)。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3、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體會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2、請大家談談學習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jié)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四、背誦課文。
    《學弈》講述的是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這件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學中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簡單地介紹古文的特點和學習它的意義,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體感知課外的主要內(nèi)容后,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最后在大家談談學習的體會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學生真正受到教育。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戰(zhàn)斗友誼是牢不可破的。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運用反問句表達強烈感情的寫法;會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建議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劃分段落,重點講讀第一段。第二教時學生自學第二、三段和最后一段,總結(jié)課文。
    【教學主要步驟】。
    一、課前預習,提出要求。
    1.讀準生字,運用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詞。
    2.想想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課文中寫了哪些親人,哪些事例?
    二、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討論后明確:“親人”原指直系家屬,比喻關(guān)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鮮人民。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課題上的中心詞是“親人”。)。
    2.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看課文,聽錄音,讓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進那人頭攢動,相互道別,兩情依依的場景中去。邊聽邊思考:課文圍繞親人寫了哪些內(nèi)容?(討論后明確:課文分別寫了大娘送打糕,救傷員;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的事。)。
    四、理清脈絡,劃分段落。
    接問:根據(jù)上面內(nèi)容該怎樣分段?為什么?(討論后明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大娘、小金花、大嫂愛志愿軍的事,可以自成段落,后三個自然段抒發(fā)志愿軍與朝鮮親人的惜別之情,這樣課文可分四段;也可將前三自然段合在一起為一段。這樣課文就分兩段。)。
    (一)講讀第一段,要體現(xiàn)教師的“導”。
    1.默讀課文。
    按照“志愿軍勸大娘不要相送——具體事例寫大娘愛志愿軍——反問句肯定深厚情誼”的順序,給這段話分層。
    2.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概括表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的句子。
    (交流后劃句:八年來,您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
    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為什么?(突出關(guān)鍵詞:多少、慈母般、心血。)。
    接問: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起承上啟下作用,是個過渡句。)。
    設問:這句話是怎樣承上的呢?大家齊讀第一層。讀后師述:志愿軍勸大娘不要相送,告訴大娘,我們永遠是不會忘記您的,為什么呢?因為“八年來,您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這句話就是這樣來承接上文的。那么,又引出下面的什么內(nèi)容呢?(引出大娘是怎樣愛志愿軍的。)。
    再問:大娘愛志愿軍,文章中具體寫了幾件事?從什么詞語可以看出?學生看書劃詞。(從“記得”、“還記得”兩個詞語能判斷出是寫了兩件事。)。
    3.指名讀第一件事。
    (1)思考:這是一件什么事?(歸納并板書: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2)默讀,找出一個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且又高度概括的詞語。(交流后劃詞:雪中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么?課文中“雪中送炭”指什么?(交流后明確:“雪中送炭”是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物質(zhì)上的幫助。課文中是指在志愿軍“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情況下,大娘為他們送去了打糕。)文中哪些句子具體寫大娘“雪中送炭”的?(劃出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圈出重點詞。(帶著、頂著、冒著、穿過。)從這些詞你能看出什么?(討論后明確:大娘是冒著生命危險為志愿軍送打糕的,說明大娘對志愿軍懷著多么深厚的情誼。)。
    (3)指導有感情地讀第一件事。
    4.指名讀第二件事:
    (1)思考:這是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回答后板書: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2)劃出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的兩個關(guān)鍵詞。(背進、丟下。)。
    提問:為什么這兩個詞最能突出大娘愛志愿軍?(討論后明確:這一“丟”、一“背”,集中體現(xiàn)了大娘在危急關(guān)頭,首先想到的是志愿軍的安全,而不是自己的親人——“”的小孫孫。可見大娘愛志愿軍勝過愛自己的親人。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齊讀最后一句。
    6.教師小結(jié):
    (1)這一段寫志愿軍與大娘在車站話別,追憶了大娘愛志愿軍的兩件事,告訴我們大娘是志愿軍的親人。
    (2)我們是按照這樣的順序?qū)W習這一段的:先默讀課文,劃分層次;再找出概括句并理解句意;然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并體會感情。
    (二)學生自學第二、三段。
    師述:課文的第二、三段與第一段在寫法和結(jié)構(gòu)上都基本相同,同學們可以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自學第二、三段。大家邊讀書,邊思考,邊劃詞句,邊體會。(教師起檢查、引導、歸納和總結(jié)的作用。)。
    1.討論第二段,要突出以下幾點:
    (1)扣住關(guān)鍵詞“剛強”,理解小金花的剛強表現(xiàn)在聽到媽媽犧牲的消息時嘴角僅抽動兩下。
    (2)抓住重點句:可是你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從小金花的動作、神情、語言中領會小金花的剛強性格。
    (3)從小金花和媽媽救偵察員老王的事例中體會小金花愛志愿軍的感情。
    2.討論第三段,要突出以下幾點:
    (1)著重抓住過渡句“……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友誼”,從大嫂架雙拐,不顧山路崎嶇送志愿軍的事,理解大嫂對志愿軍的情誼之深。
    (2)抓住重點句:“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跟到前沿陣地上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理解大嫂為了志愿軍吃上蔬菜而不顧個人安危,大嫂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感人至深。)。
    (三)教學第四段,著重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
    1.輕讀課文。
    看“再見了,親人”這樣的句式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明確:反復出現(xiàn)三次充分體現(xiàn)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難分難舍之情。三次出現(xiàn),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
    2.提問。
    志愿軍為什么對朝鮮的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情?(討論后明確:志愿軍與朝鮮親人在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并肩戰(zhàn)斗過,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熱愛朝鮮的土地實際上是熱愛朝鮮人民。)。
    3.接問。
    “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這句話抒發(fā)了志愿軍熱愛朝鮮親人的強烈感情。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4.指導朗讀。
    速度要慢,語調(diào)要輕,“親人”、“土地”、“在一起”要讀得有力度,深沉,最后一句音調(diào)逐步降低,越來越輕,給人以“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感。
    五、總結(jié)課文。
    提問: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課文中寫了哪些人?哪些事?這些事是圍繞著什么中心寫的?(明確課文的中心是:贊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友誼,抒發(fā)了志愿軍與朝鮮親人的惜別之情。)。
    [附板書]再見了,親人。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己大聲地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2、我們敘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根據(jù)這六個要素請你再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師再指名回答。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說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2、齊讀這些句子。與魯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據(jù)我們找到得有關(guān)魯迅的外貌描寫,魯迅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瘦)。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因而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處觀察,刻畫得比較具體、細致,形神兼?zhèn)涞貙懗隽巳宋锏臍赓|(zhì)。第三次更近了,觀察更細致,魯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guān)懷。
    (你要買這本書?——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驚異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是送你的——感動流涕)。
    2、從這些對話當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魯迅向我推薦書,最后還送我書,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人呢?(魯迅關(guān)心同情勞動人民)。
    3、當我知道了魯迅的身份時,我是什么反應?請個別學生來讀第27段。
    我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明我很激動很興奮,那個名字在我心里亂蹦,最后卻沒有蹦出來,為什么呢?(當時流社會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動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護魯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驚喜沒有說出來)。
    五、總結(jié)全文,升華感情。
    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認知:了解綠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從中懂得人類必須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不能自作聰明,否則將適得其反。
    運用:擬旅游須知。
    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研究自然的探索精神。
    一、揭題導入。
    師:大自然有無窮的秘密。
    出示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圖片。
    請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簡單說說你對加拉巴哥島島的了解。
    相機出示:太平洋綠龜圖片。
    (通過了解背景資料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師:課文為我們揭示了大自然什么秘密?
    生自讀課文后交流。
    相機出示一組幼龜、老鷹、海鷗、鰹鳥等圖片。
    (目的是讓學生融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去)。
    相機出示:
    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理解:這里的道指什么?
    改板: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生口頭填空。
    師提示:弱肉強食這就是大自然之道,大自然的規(guī)律,也是大自然的秘密。
    (為理解課文的中心句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作鋪墊)。
    三、感悟中心。
    出示:我們原來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愚蠢至極點)。
    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
    默讀課文第3節(jié)至結(jié)束。
    相機出示:
    一只成百上千。
    欲進而止爭先恐后。
    躑躅不前魚貫而出。
    (結(jié)合理解內(nèi)容積累詞語)。
    出示:向?qū)Оl(fā)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nèi)祟?,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遇到危險。
    向?qū)槭裁炊?
    引讀課文第11節(jié)。
    (以讀代講,注重情感體驗)。
    師:如果幼龜會說話,它會如何譴責我們?nèi)祟?
    出示:一只死里逃生的幼龜悲憤地說道:
    生寫句后交流。
    (借幼龜之口談認識尊重個性化體驗)。
    相機出示課文最后一節(jié)。朗讀。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你能舉個例子來說明嗎?你還有什么疑問?把你的想法與小組同學交流。
    生合作學習后交流。
    (課內(nèi)外結(jié)合,拓展學習;培養(yǎng)探究精神)。
    四、拓展練習。
    出示:
    為了保護加拉巴哥島的幼龜,避免悲劇的再次發(fā)生,請你代島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部門擬一條旅游須知。
    生完成后交流。
    (以寫話代總結(jié),并創(chuàng)設運用語言的情境)。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shù)。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概括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質(zhì)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概括倒數(shù)的意義與求法。
    教學難點:理解“互為”、“倒數(shù)”的含義。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質(zhì)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
    8/11×11/81/10×10。
    7/9×9/77×1/7。
    (師巡視學生的情況,并對分數(shù)的格式加以指導)。
    學生思考后,匯報結(jié)果:
    生1:兩個乘數(shù)的分子、分母位置顛倒。
    生2:每個算式乘積是1。
    師:現(xiàn)在老師有點疑問,2不是分數(shù),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生:
    2可以寫成2/1,分子分母顛倒后,2/1×1/2=1。
    二、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
    師:觀察的真仔細,我們能不能給這樣的數(shù)取個名字呀?
    生:倒數(shù)。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倒數(shù)(板書)。
    師:再看這幾個算式,2×1/2=1,我們說:2是1/2的倒數(shù),1/2是2的倒數(shù)。
    師:看這幾個算式,倒數(shù)是對幾個數(shù)來說的?
    生:兩個數(shù)(師板書)。
    師: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有什么特點?
    生:乘積是1(師板書)。
    師:再舉一個例子:2/3×3/2=1,我們說:2/3是3/2的倒數(shù),3/2是2/3的倒數(shù),2/3和3/2互為倒數(shù)(師板書:互為倒數(shù))。
    師:怎么理解“互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對兩個數(shù)而言的`。
    師:“互為”是對兩個數(shù)而說的,不能孤立地說誰是倒數(shù),應該說誰是誰的倒數(shù)。
    生:。。。。。。
    師:大家表現(xiàn)真好,老師也來說一個,3/5是倒數(shù),對嗎?
    生:不對。
    師:你幫老師改正吧。
    生1:應該說3/5是5/3的倒數(shù)。
    生2:。。。。。。
    三、觀察比較,抽象概念。
    1、以小組為單位,學生主動探究這四組數(shù)的特點。
    生:分子分母倒過來了。
    師:那么我們就給這樣的數(shù)取個名字吧?。ò鍟n題―。
    ―倒數(shù))師:繼續(xù)觀察這幾組數(shù),看看還有什么特點?
    生: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乘積都為1。
    (如學生不能找出這個特點,則可以引導學生做計算比賽。)。
    2、請學生再舉一些這樣的例子進行觀察。
    3、概括“倒數(shù)”的意義,板書。(強調(diào)“兩個數(shù)”――“互為”;“乘積為1”――“倒數(shù)”。)。
    四、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舉例觀察,討論。(2/5的倒數(shù))。
    師:怎樣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呢?
    生: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師生共同總結(jié):一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就是把這個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2、小組討論,探究求整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師:2的倒數(shù)怎么求呢?
    生:把2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shù),即2=2/1,所以2的倒數(shù)是1/2。(師生共同總結(jié):整數(shù)的倒數(shù)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shù)做分母。)。
    五、鞏固練習,拓展外延。
    1、出示“1/5,3/4,5/9,1,3/7,9/5,4/3,7/3”八個數(shù),請學生移動數(shù)的位置,找出幾組互為倒數(shù)的數(shù)。
    2、剩下“1/5和1”,分別求出1/5的倒數(shù)和1的倒數(shù)。
    3、1的倒數(shù)是幾?(1的倒數(shù)是1。)你是怎樣計算的?
    (1)整數(shù)的倒數(shù)是用1做分子,用這個整數(shù)做分母。所以1的倒數(shù)為1。
    (2)因為1×1=1,所以1的倒數(shù)為1。
    4、0也是整數(shù),0的倒數(shù)是幾呢?
    (1)出示0×()=1。誰上來填一填?(沒人舉手)。
    師:0乘任何數(shù)都不得1,這說明了什么?
    生:0沒有倒數(shù)。
    (2)如果把0看成分母為1的分數(shù),即為0/1,那么它的倒數(shù)應是1/0。
    師:這樣說可以嗎?
    生:不可以,因為0不以做分母。
    5、真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假分數(shù),假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真分數(shù)。那么帶分數(shù)呢?(先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再求它的倒數(shù)。)。
    6、小數(shù)有倒數(shù)嗎?
    (1)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再求它的倒數(shù)。
    (2)舉例說明:因0.25×4=1,所以說0.25和4互為倒數(shù)。
    六、深化練習,鞏固提高。
    1、填空。
    (1)乘積是()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的倒數(shù)是它本身,()沒有倒數(shù)。
    (3)27/100的倒數(shù)是(),25/16的倒數(shù)是()。
    (4)0.7的倒數(shù)是()。
    2、判斷。
    (1)2/9是倒數(shù)。()。
    (2)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一定比原來小。()。
    (3)所有的數(shù)都有倒數(shù)。()。
    (4)a是整數(shù),所以a的倒數(shù)是1/a。()。
    (5)因為0.2×5=1,所以0.2和5互為倒數(shù)。()。
    七、全課小結(jié)。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guān)暴風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一、揭題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nèi)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內(nèi)容。
    3按課文順序,用連接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教師提示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讀課文,主要了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交流要點: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引導、梳理、歸納并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后”的相關(guān)段落(第7~10段)。
    (1)指名讀這幾個段。
    (2)說說自己從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點。有條件的可以配上有關(guān)阿爾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圖片或多媒體影像,幫助學生進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并指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后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4)小結(jié):抓住重點詞句,了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zhì)疑。
    (1)讀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闭f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3讀課文1~6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通過文中描寫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通過文中“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yōu)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導感情朗讀。
    4小結(jié)。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xiàn)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后一段。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jié)。
    1內(nèi)容方面:看一種事物,不能受到種種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整體的和諧的美。我們無論是看待大自然,還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應注意。
    2學法方面:抓住重點詞句,入境悟情。
    3寫法方面:情與景完美統(tǒng)一,水乳交融。
    參考資料。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最亮麗的一條風景線。它位于瑞士的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區(qū)占瑞士總面積的69%?!鞍駹柗濉?、“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巖洞中的石鐘乳,獨特的動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場就位于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地帶。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jié)養(yǎng)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jié)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shù)性的數(shù)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得出結(jié)論。
    小結(jié):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zhì)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三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jié)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nèi)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四
    白鶴梁的沉浮教材分析:
    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xiàn)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修潤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jīng)過反復研究論證,反復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xiàn)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yōu)楸Wo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1、默讀課文,了解科考隊員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jīng)過,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2、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課時。
    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guān)資料,重點介紹白鶴梁。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三、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敘述的。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五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jié)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是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zhuǎn)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jié)——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生1:我想把它轉(zhuǎn)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zhuǎn)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fā)現(xiàn)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七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教材創(chuàng)設了“包裝糖果”的情景,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jié)約包裝紙的問題,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優(yōu)化思想。同時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的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初步認識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fā)生的變化。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物品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但實際所需的包裝紙又比物體的表面積大,因而教師要和學生理清本課研究的是“接口處不計”的包裝方式,這樣的活動才能和生活進行有效溝通。
    3、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法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yōu)化可能存在問題,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討。
    【教法學法】。
    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裝方法,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總結(jié),領會最節(jié)約包裝紙的包裝策略。使學生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感悟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1、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滲透節(jié)約的意識,體會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利用表面積等有關(guān)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疊放方法。
    難點是:理解最節(jié)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若干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聽課的老師)。
    師:這么多的老師來聽課,來一睹同學們的風采,你想對自己說些什么?讓我們一起說“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齊說)。
    師:謝謝同學們,我們可以開始上課了嗎?(生:可以)上課!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
    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幾幅關(guān)于包裝的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片后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物品經(jīng)過包裝,顯得更精美,可包裝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包裝中還有許多其它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裝的學問》。(板書課題)。
    再過幾天就是李老師的4歲小侄子的生日,我買了盒蛋卷,(課件出示一盒長方體形狀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師也打算把這盒蛋卷包裝后送給他,(課件演示用包裝紙包裝蛋卷盒)在包裝時我遇到了個問題,請看。(課件出示問題:如果接頭處不計,最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
    師:誰能幫老師想一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生:就是計算它的表面積。)怎么計算你可以說說嗎?(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動手計算一下這個長方體蛋卷盒的表面積好嗎?(生完成后交流反饋,課件展示老師的計算。)。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下面組合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打。
    下了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三、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師:老師的愛人也買了一盒同樣的蛋卷,包裝時一共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呢?(一個需要340cm,兩個就是需要680cm。)。
    師:有沒有不同的意見?說一說。(可以合起來包裝,就不是680cm了。)。
    問:合起來包裝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裝紙呢?(有的面重合起來了。)。
    師:重合的面在包裝時需要用包裝紙包裝嗎?(不需要)。
    師:可以怎樣包裝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拿出兩個長方體紙盒擺一擺。(學生同桌合作,探索組合包裝的方法。)。
    請一名學生展示擺放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師在黑板上用實物展示。(展示結(jié)束,課件出示三種組合包裝的方法圖。)。
    2、展開猜想,交流討論。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包裝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請看第一種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兩個最大的面。)。
    師:我們可以說“重合了兩個大面”。第二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呢?(生:第二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中面,第三種方法重合的是兩個小面。)。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這三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節(jié)約包裝紙?(生:第一種)。
    問:第一種方法最節(jié)約,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想的嗎?(指名交流。)。
    3、驗證猜想,得出結(jié)論。
    師:這個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驗證呢?(可以分別計算出三種組合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再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問:怎樣計算大長方體的表面積?(預設學生回答:可以根據(jù)組合后的大長方體的長寬高直接計算出表面積;也可以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先讓學生計算出第一種方法包裝后的大長方體表面積。(指名板書)師: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再指名板書)。
    師: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單一些?(指名回答)(把兩個小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減去重合面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另兩種的表面積。(指名板書)師:從計算的結(jié)果看,是不是和我們剛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師:誰能說一說在包裝時究竟怎樣包裝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嗎?(指名回答)。
    四、組合三個,再次體驗。
    北師大語文六年級教案篇十八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jié)養(yǎng)花的樂趣。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