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9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案的評價和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案編寫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1、知道武士百步穿楊和賣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能在詞語中正確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確讀寫并理解5個新詞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詞語。
    3、能找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找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教學難點: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課時安排:2課時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一、初讀課文。
    (2)討論課后習題2
    二、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課文寫了射箭武士和賣油老翁兩人的本領,試把課文分為兩段。
    第3自然段寫射箭人的活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三讀課文,完成下表:
    誰
    有什么本領
    怎么看待這種本領
    圍觀群眾
    武士
    賣油翁
    射箭武士
    賣油老翁
    四、正確讀寫。
    感受兩個主人公的熟能生巧,指導朗讀,完成作業(yè)。
    一、感受兩個主人公的熟能生巧。
    1、劃出表示武士射箭動用非常熟練的句子。
    立定腳跟,搭上箭,拉開弓,稍一瞄準,嗖的一下,果然射到
    2、劃出表示賣油翁動作非常麻利的句子。
    他左手拿著小嘴葫蘆鉆進葫蘆里去了。
    3、如果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一下,分別去注油和射箭,那結果會怎樣?
    二、指導全文朗讀:
    讀出不同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重點是突出賣油翁熟練注油技巧和樸實平淡、波浪不驚的語言(武士、旁人只是陪襯)。
    三、完成作業(yè)。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2.知道武士百步穿楊和賣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2.師: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見識見識射箭武士和賣油老翁的高超本領吧!
    二、學習射箭武士的高超本領(1-2自然段)。
    1.師:先一起去看看射箭武士的本領如何?那就一起來讀讀第1、2自然段吧!
    2.生:讀1、2自然段。
    3.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武士的箭術嗎?
    (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注重詞匯積累)。
    4.師:你們是從那里看出武士的箭術非常高超的?在場的人和賣油老翁的反應有什么不同?(課件出示)請你們快速默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劃一劃,找一找。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要求,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提高默讀水平)。
    5.全班交流:
    說完,他立定腳跟,搭上箭,拉開弓,稍一瞄準,“嗖”的一下,果然射到那根枝條,幾片葉子簌簌地落了下來。(課件出示)。
    6.師:哪幾個詞最能看出武士箭術高超?——稍一瞄準、果然。
    7.師:誰能通過你的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武士的高超箭術。先自己試一試吧!
    8.生自讀——個別讀——評價——再讀。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10.師:看到武士能百步穿楊,在場的人們有何反應?——“好!”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11.理解“情不自禁”。
    (設計意圖:在語境中理解詞語)。
    12.師:如果,你們當時在場,一定也會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的。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吧!
    14.朗讀訓練:“這沒什么,熟能生巧,不過是手熟罷了?!?BR>    15.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三、學習賣油老翁注油的高超本領(3-5自然段)。
    1.師:你們的表演太精彩了??墒巧浼涫柯犃死衔痰脑?,心里卻很不高興,于是便問道:“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領呢?”
    2.師:請你們圍繞“賣油老翁有何本領?在場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反應怎樣?”(課件出示)這個問題,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學3-5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前面教師教給方法帶著學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自學,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自學——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4.交流反饋:老翁沒有回答……一滴油也沒沾上。(課件出示)。
    5.師: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老翁注油的精湛技術?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感受。)。
    7.師:武士看了又有什么反應?——看得發(fā)呆。
    8.師:大家都為老人的高超技術而稱奇叫好。老翁自己卻說……(學生接)。
    9.師:如果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一下,分別去注油和射箭,那結果會如何呢?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達到熟能生巧。)。
    10.
    師總結:是啊,射箭武士之所以能百步穿楊,賣油老翁之所以能把油注入葫蘆而葫蘆上銅錢小孔周圍一滴油也沒沾上,都是因為——熟能生巧。
    四.課外拓展。
    1.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能來舉舉例子嗎?
    (設計意圖:從課文回歸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相掛鉤。)。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說說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能找出竅門。)。
    1、課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說明熟能生巧這個道理?
    2、按人物的事情給課文分段。(指導第三自然段的分法,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射箭武士的話主要作用是什么?)。
    重點: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點詞:走街穿巷、沾、嘖嘖稱贊、收拾、情不自禁。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本文的題目是《天馬》,當一看到這個題目時,自然我們就會產(chǎn)生疑惑,這是一只怎樣的馬?為什么要稱其為天馬?順其疑惑,便開始了對文章的解讀。
    《天馬》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從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以及象征意義等四個方面介紹了作為中國旅游圖形標記的“天馬”。本文雖然是一片知識性較強的說明文,但是在我看來,它還帶有淡淡的散文氣息,讀起來讓人覺得興趣盎然,文中準確、科學、優(yōu)美的詞匯和語句,值得我們細細的品味。
    1、第一自然段,開篇點明“天馬”是我們旅游局1983年確定的中國旅游的圖形標記。
    2、關鍵詞:確定。
    本段語言簡練,我重點抓住“確定”一詞,理解“確定”的意思就是明確而肯定。那么在中國浩瀚的古文化遺址里,為什么對于選擇“天馬”作為標記,就如此明確而肯定呢?帶著疑惑,隨文解讀。
    1、第二自然段先介紹了這個圖形標記的來歷——根據(jù)東漢時期的一件青銅雕刻工藝品描繪的;然后介紹了這件文物珍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成就。
    2、關鍵詞:轟動世界、結晶、珍品、杰作。
    1、三自然段主要是從整體上介紹了天馬,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BR>    2、關鍵詞:神形兼?zhèn)洹?BR>    (1)“神形兼?zhèn)洹保荷袷侵干駪B(tài),神氣;形是形體、實體。兼?zhèn)涫侵竿瑫r具備兩個或者許多方面。在本文則是指天馬無論是從形態(tài)上還是神態(tài)上都是具備的。
    (2)我們經(jīng)過圖文對照不難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神”的詞語有:自由奔放、體態(tài)輕盈、動作協(xié)調(diào),體現(xiàn)“形”的詞語有:昂首揚尾、四蹄騰空。如此堅硬的一個青銅器作品卻能表現(xiàn)出這般的神韻,這正呼應出二自然段提及的它是“造型藝術和冶煉鑄造技術的結晶”。
    (3)那么本段的最后一句,“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發(fā)人們的想象”自然就是看到藝術珍品所產(chǎn)生的結果了。
    1、四自然段主要是從局部,細致入微的向我們介紹了天馬的底座外形特點,以及它令人嘆服叫絕的設計構思。
    2、關鍵詞:驚嘆、嘆服叫絕。
    3、讀到這,我們肯定要想天馬的什么讓人驚嘆呢?
    其一:構思,選擇龍雀做為底座,美觀?!榜R的一只后退,正踏在一只龍雀的背上?!?BR>    其二:龍雀底座不單單是一個底座,不單單是一個支撐天馬的支撐點,她更使整個作品融為了一體,是“整個藝術品的一部分”。
    其三:龍雀是傳說中的神鳥,也叫飛廉,它是風神,飛行疾速,馬卻踏著它,賽過它,這無疑有具有了獨特的象征意義。
    4、這樣一個“金字塔”似的構思,卻出于兩千年前我國古老的勞動人民,也許剛才“驚嘆”,那么現(xiàn)在就只有“嘆服叫絕”了?!皣@服叫絕”是指稱贊而且佩服,忍不住連連稱好。
    1、五自然段也是從局部入手,介紹了天馬頭和尾的藝術處理。
    2、關鍵詞:隨風飄動、瓔珞、中國特色。
    3、“頭上卻有一穗迎風飄動的瓔珞”,“迎風飄動”簡單的一個詞,生動的使這個本為靜態(tài)的藝術品活了起來,無疑對應了三自然段中的“體態(tài)輕盈”。
    4、瓔珞:瓔珞一詞,通常指佛像上的裝飾?!吨腥A佛教百科全書》中音譯作吉由羅、枳由羅,又作纓珞、纓絡,即由珠玉或花等物編綴而成的裝飾物,是印度富貴人家的佩戴物?!叮斗饘W大詞典》說“由珠玉或花等編綴成之飾物,可掛在頭、頸、胸或手腳等部位?!彼染哂兄袊厣缺憩F(xiàn)出了“天馬”剛勁有力的特點,又不失其動態(tài)飄溢之感。
    1、六自然段筆鋒一轉(zhuǎn),介紹“天馬”名稱的由來,突出“天馬”藝術造型設計構思的高超奇妙,更進一步地讓人領悟到“天馬”的藝術價值和蘊涵的象征意義。
    1、關鍵詞:象征。
    2、七自然段是在前面對“天馬”詳細介紹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點明了把“天馬”作為中國旅游的圖形標志的象征意義所在。可謂水到渠成,畫龍點睛。
    四、
    當我們對文章的每一自然段做了細致的分析后,起文章的結構也就自然而然的顯現(xiàn)出來了:
    其一:一段:(一自然段)其二:一段:(一自然段)。
    二段:(二自然段)二段:(二三四五六自然段)。
    三段:(三、四、五自然段)三段:(七自然段)。
    四段(六自然段)。
    五段(七自然段)。
    (備注:在第二種分段方式中,第二段可分為三層:1、講述“天馬”的歷史以及藝術價值;2、“天馬”的造型特點;3、“天馬”名稱的由來)。
    以上我對文章的整體結構作了大概的分析,這是文章的明線。當然這篇文章還存在著一條暗線:
    1、二自然段“震驚”——四自然段開頭“驚嘆”——四自然段結尾“嘆服叫絕”。
    三個看似都是表示驚訝的詞語,卻意思不同,所表達的程度也不同,準確的語言,生動的突現(xiàn)出人們內(nèi)心的變化。剛出土的文物“震驚”了人們,內(nèi)心的觸動處于第一時間的震撼,當人們“走近”他觀賞他時,不由得便發(fā)出陣陣地“驚嘆”與稱贊,觀其表不知其意那是不夠的,于是人們又“走進”它,了解它的象征意義和獨特的構思時,除了了稱贊更多是被其折服了。所以我說,作者的這三個詞語用的恰如其分。
    五、
    1、說明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用來表述事物的內(nèi)容和形式,規(guī)定、闡發(fā)和分析事理的。凡是用說明或主要用說明的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能給人以知識的文章,就是說明文。
    2、說明文的主要特點是說明性、知識性和客觀性。它原原本本地說明事物“是什么”,寫作說明文的目的就是給人以知識。在解說事物的時候,一般不過多地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張,極為尊重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尊重科學本身。
    3、說明文雖然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但并不排斥議論、描寫、敘述、抒情等表達方式。有些科學小品(或稱科技說明文),往往用文藝筆調(diào)寫出,也不可否認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但就解說事物、闡明事理這一點來看,并沒有失去其主要特點。
    4、說明文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實體事物的說明,一類是對抽象事理的說明。前者重在說明事物的外形構造、方向位置、運轉(zhuǎn)過程、生產(chǎn)過程等,后者重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本質(zhì)和規(guī)律。在一篇具體的說明文中,兩者也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
    5、說明文也有自己的結構特點。葉圣陶在《文章例話》一書中說:“說明大體也有一定的方式。開頭往往把所要說明的事物下一個詮釋,立一個定義……從下詮釋、立定義開了頭,接下去把詮釋和定義里頭的語義和內(nèi)容推闡明白,然后來一個結尾,這樣就是一篇有條有理的說明文”。這段話,就講了說明文結構的基本方式,其要求是言之有序,有條有理。在說明事物時,或由表及里,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合,或由概念到舉例,或由此及彼,或由遠及近,或由淺入深,或由質(zhì)量到數(shù)量,或由特征到區(qū)別,或由因及果……。總之,要分主次、分層次解說事物的各個方面,給人以明晰的印象。
    6、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周密、通俗。即在用詞、造句方面能準確無誤地表述事物,能正確地運用專門術語和概念性語言。語言簡潔明晰、干凈利落、平實貼切,不拉雜,不堆砌形容詞之類的修飾語。說明事物的語言必須恰如其分,恰如其實,沒有疏漏,無懈可擊。要多用群眾中明白曉暢的語言,把抽象的概念說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把專門性知識說得有趣味,讓大家都看得懂,喜歡看。只有說明文的語言做到了準確、簡潔、周密、通俗,才能達到使人有所知的目的。
    《天馬》這節(jié)課從分類特點來說,是屬于對實體事物的說明,重在通過外形構造來說明事物的特點。從結構方面來講,本文分主次,分層次介紹了“天馬”。從主要表達方式來說,文章以說明為主,由于其特殊性,所以在說明說運用了描寫、議論、抒情等方式,故給人以淡淡的散文氣息,更易于學生接受。從語言特點來說,本文語言準確、簡明,用詞形象生動。
    綜上所述,這篇文章很好體現(xiàn)了說明文的特點——說明性于客觀性,是一篇極具特色的說明文。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常利娟。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能在詞語中辨析多音字;正確讀寫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學習課文,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老翁注油動作熟練的句子,知道其本領源于熟能生巧。
    3、能將課文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結合體會熟能生巧的意義。
    4、想像說話,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
    教學重點: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老翁注油動作熟練的句子,知道其本領源于熟能生巧。
    教學難點:能將課文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結合體會熟能生巧的意義。
    一、回憶揭題:
    這是一個成語,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它的故事。
    二、自學感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課文寫了哪些人?什么事?你最佩服誰?
    2、讀后交流:課文寫了哪些人?什么事?
    武士射箭百步穿楊。
    老翁賣油滴油不沾。
    談談你佩服誰?
    三、學習體會:
    老師讀了課文后也很佩服他們高超的本領。下面我們先來學習描寫武士射箭部分。
    1、自由讀第1--2段:哪些地方讓你最佩服?找到具體的句子讀讀體會體會。
    2、讀后交流:
    讀有關的句子,談自己的體會。
    練習朗讀。
    能演示一下這一段的內(nèi)容嗎?
    3、演一演:你們演示得不錯,但老師總覺得沒有像武士那樣好?為什么?
    4、假如你在場會說什么?分小組說說---交流朗讀大家歡呼的句子。
    5、當大家一片喝彩時卻傳來一個聲音:老師讀老翁的話:這沒什么?熟能生巧,不過手熟罷了。
    6、練習朗讀體會,老翁說此話的語氣。
    7、假如你聽到此話會怎么想呢?讀武士的話。
    他能說此話,必有其道理。請學下面的內(nèi)容,誰誰你佩服老翁的理由。
    8、你想試一試真的注油嗎?指名上前演示。
    9、自我評價一下注油的過程。
    讀老翁注油的過程。你想說什么?在場的人和你們一樣的驚訝、佩服、贊嘆。
    10、此刻的武士在想什么呢?
    11、討論:假如老人和武士換一下呢?(都不行了。)。
    12、想象:武士第一次射箭時的情景?老翁第一次注油的情景。第二次呢?武士今天能百步穿楊,老翁能滴油不沾都是經(jīng)歷了好多年這么一次次的練習,練得多了,找到了竅門,本領就高了。
    出示句子:這沒什么,熟能生巧,不過是手熟罷了。(不必炫耀)。
    我也沒什么,只不過熟能生巧罷了。(很謙虛)。
    四、總結明理:
    我們不能滴油不沾,而老人能,我們不能百步穿楊,而武士卻能。他們的那手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
    學了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我們學習課文,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解決了一些問題,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很好,學習就是這樣。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和詞語。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人們:歡呼、喝彩。
    武士:
    賣油老翁:賣油老翁認為武士的武藝好是因為什么?
    朗讀: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人物的態(tài)度。
    2、賣油老翁有什么本領?找出直接描寫賣油老翁技術高超的句子。
    在場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態(tài)度怎樣?(嘖嘖稱贊、發(fā)呆)。
    (熟能生巧)熟在哪里?轉(zhuǎn)身油穿過這一段講什么?(賣油老翁為人們表演了)。
    3、假如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以下,那結果怎樣?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5個新詞語。
    2、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按.課文內(nèi)容回答有關問題,(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4、知道武士的百步穿楊箭術和賣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注油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5、能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重難點分析及突破方法重點: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二課時。
    誰有什么本領群眾怎么看 武士怎么看 賣油翁怎么看。
    射箭武士。
    賣油老翁。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說說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能找出竅門。)。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1、課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說明熟能生巧這個道理?
    2、按人物的事情給課文分段。(指導第三自然段的分法,想一想第三自然段射箭武士的話主要作用是什么?)。
    三、交流自學情況。(同前一課時)。
    重點: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點詞:走街穿巷、沾、嘖嘖稱贊、收拾、情不自禁。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人們:歡呼、喝彩。
    武士:
    賣油老翁:賣油老翁認為武士的武藝好是因為什么?
    朗讀: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人物的態(tài)度。
    2、賣油老翁有什么本領?找出直接描寫賣油老翁技術高超的句子。
    在場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態(tài)度怎樣?(嘖嘖稱贊、發(fā)呆)。
    (熟能生巧)熟在哪里?轉(zhuǎn)身……油穿過……這一段講什么?(賣油老翁為人們表演了………)。
    3、假如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以下,那結果怎樣?
    二、朗讀全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任何難的本領只要勤學苦練,就會變得很容易)。
    三、綜合實踐活動:請學生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四、完成作業(yè)。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八
    1、知道武士百步穿楊和賣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能在詞語中正確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確讀寫并理解5個新詞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詞語。
    3、能找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找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2)討論課后習題2
    “課文寫了射箭武士和賣油老翁兩人的本領”,試把課文分為兩段。
    難點突破:
    第3自然段寫射箭人的活主要作用是什么?
    誰
    有什么本領
    怎么看待這種本領
    圍觀群眾
    武士
    賣油翁
    射箭武士
    賣油老翁
    感受兩個主人公的“熟能生巧”,指導朗讀,完成作業(yè)。
    1、劃出表示武士射箭動用非常熟練的句子。
    ……立定腳跟,搭上箭,拉開弓,稍一瞄準,“嗖”的一下,果然射到……
    2、劃出表示賣油翁動作非常麻利的句子。
    他左手拿著小嘴葫蘆……鉆進葫蘆里去了。
    3、如果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一下,分別去注油和射箭,那結果會怎樣?
    讀出不同人物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重點是突出賣油翁熟練注油技巧和樸實平淡、波浪不驚的語言(武士、旁人只是陪襯)。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九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一)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說說振樾的意思。振振動樾樹蔭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1.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振欲捕鳴閉口立。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1.指導讀第一句詩。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指導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nèi)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chǎn)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5個新詞語。
    2、能劃出描寫武士射箭和賣油翁注油動作非常熟練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按.課文內(nèi)容回答有關問題,(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4、知道武士的百步穿楊箭術和賣油翁注油滴油不沾的注油本領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5、能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重難點分析及突破方法重點:用自然段歸并的方法給課文分段,明白任何一種本領的形成都離不開長期的實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誰有什么本領群眾怎么看武士怎么看賣油翁怎么看。
    射箭武士。
    賣油老翁。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說說熟能生巧的意思(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能找出竅門。)。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1、課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說明熟能生巧這個道理?
    三、交流自學情況。(同前一課時)。
    重點:字音:翁沾嗖簌。
    字形:嗖舀重點詞:走街穿巷、沾、嘖嘖稱贊、收拾、情不自禁。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圍繞表格,深讀全文。
    人們:歡呼、喝彩。
    武士:
    賣油老翁:賣油老翁認為武士的武藝好是因為什么?
    朗讀: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人物的態(tài)度。
    2、賣油老翁有什么本領?找出直接描寫賣油老翁技術高超的句子。
    在場的人和射箭武士看了態(tài)度怎樣?(嘖嘖稱贊、發(fā)呆)。
    (熟能生巧)熟在哪里?轉(zhuǎn)身……油穿過……這一段講什么?(賣油老翁為人們表演了………)。
    3、假如讓武士和老翁互換以下,那結果怎樣?
    二、朗讀全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任何難的本領只要勤學苦練,就會變得很容易)。
    三、綜合實踐活動:請學生舉一個熟能生巧的例子。
    四、完成作業(yè)?。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1、學會百以內(nèi)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退位減法算理、連續(xù)退位。
    課間,你們常做的`一項活動就是跳繩,板書課題。跳繩也是我們體育課要測查的一項。說說你的跳繩成績。(請3-4名學生說一說)。
    :這是三名同學跳繩情況統(tǒng)計表。
    小東小紅小亮。
    62下48下70下。
    1、根據(jù)這張統(tǒng)計表,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小東、小紅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2)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比小亮少跳幾下?
    2、這些問題你會解答嗎?
    板書:62-48=。
    咱們先估計一下,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
    自由回答,追問:你這樣估計有什么根據(jù)?
    3、62-48到底等于多少?你能準確的算出來嗎?試著獨立計算結果,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1)62-40=22。
    (2)62-50=12。
    (3)62-42=20。
    (4)68-48=20。
    22-8=1412+2=1420-6=1420-6=14。
    (5)用豎式計算:
    板書:
    62。
    48。
    強調(diào):
    14各位不夠減時從十位借1當十,十位上的6借走1還剩5,用5-4=1。
    4、用豎式解答:70-4870-62。
    板書:100-48。
    學生試著自己解答,小組討論,匯報。
    50+2=5251+1=5250+2=5260-8=52。
    (5)豎式計算:
    板書:
    100。
    48。
    請學生把計算過程講一講。
    52。
    跳繩。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課后反思: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學科教學目標]。
    1.學會15個生字,能正確擴詞,自主積累詞語。
    2.會寫8個字,做到書寫工整。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想好再做的道理。
    [延伸滲透目標]。
    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通過城市設計的練習,發(fā)展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重點與難點]。
    認識15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幾幅漂亮的城市設計圖、錄音機、鋼琴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題。
    1、(顯示一幅城市設計圖)小朋友們,這座城市美嗎?
    2、小朋友,能說說美在哪里嗎?
    3、這幅圖是浩浩小朋友設計的.。今天我們要學習21課《城市設計師》。
    4、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小朋友想讀課文嗎?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用鉛筆劃記不認識的字。
    3、向同學、老師請教自己不認識的字。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評議。
    5、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2、選擇你最喜歡的字教給大家。
    3、教師領讀生字、新詞。
    4、開火車認讀生字、擴詞。
    5、今天你積累了哪些詞語?能用你最喜歡的詞說一句話嗎?
    如:盛開公園里,鮮花盛開,美極啦!
    6、送字寶寶回家。
    在課文中劃出生字,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擴詞。
    2、猜字游戲。
    3、識字挑戰(zhàn)賽。
    二、通讀課文。
    1、小組合作讀課文,四人輪讀,互相評議。
    2、小組展示讀。
    3、齊讀課文。
    4、書上哪幾句話寫的是浩浩設計的城市,請你劃出來。
    5、齊讀這幾句話。
    6、這座城市美在哪?我們生活的城市怎樣?
    三、我當城市設計師。
    1、師:拿出畫筆,把你心中的美麗城市畫下來吧!
    2、教師里放著舒緩的音樂,同學們在自由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出示:才、市、臺、各、式、齊、計、列)指名讀,擴詞。
    2、小老師帶讀。
    3、(出示田字格)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生書空。
    5、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三、說話練習。
    1、(出示詞語卡片)指讀——齊讀——開火車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生字抄兩個,組一個詞。
    3、在電腦上設計一幅美麗的城市圖。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重視字詞教學,重視詞句的訓練。課文通俗易懂,不要過多地講解,要讓學生多讀、多體會。通過我們生活的城市與浩浩設計的城市的比較,使學生了解環(huán)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綠色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并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城市圖,發(fā)展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平日分析:
    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鯨的畫面,所以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二、設計理念:
    依據(jù)教材自身的特點,采用讀書自悟,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初步感知鯨的幾方面的特點。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板書:鯨)。
    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搜集了不少關于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借助資料先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后將資料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總資料,做好匯報準備。)。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抓住要點。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寫:“哺乳”,“肺”,糾正讀音以及“肺”的寫法。結合人體部位,引導學習本課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剛才你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兩個詞,誰來讀讀?
    2、交流:
    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相機板書:
    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提出不懂的問題:
    詞語理解難點:胎生哺乳動物。
    4、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反復讀。老師相機指導點撥讀通,讀出特點。
    三、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特點。
    1、下面我們要要召開一個關于鯨的“科學新聞發(fā)布會”。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學家,在發(fā)布會上向大家介紹有關鯨的研究成果。為了搞好本次的新聞發(fā)布會,咱們首先得讀懂課文。
    2、分組合作學習研究,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說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個角色,采用演一演,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方法,選擇其中一項來研究。
    在分組學習過程中要提醒學生,為了能講得讓別人一聽就懂,像鯨的呼吸方法和睡覺姿勢等內(nèi)容,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說明。
    3、各組可以補充課外收集到的關于鯨的學習資料,作好充分的準備,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作“科學新聞發(fā)布會”。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課外繼續(xù)收集關于鯨的資料,適時地充實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據(jù)自己選擇研究的一個方面,擬寫好自己的研究報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平日分析:
    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鯨的畫面,所以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二、設計理念:
    依據(jù)教材自身的特點,采用讀書自悟,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2、初步感知鯨的幾方面的特點。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鯨”教師告訴學生本課學習內(nèi)容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魚”
    2、學生反駁教師“鯨是魚類”這一觀點。
    3、學生匯報交流搜集的相關資料,并說明資料來源。
    (這樣設計是教師故意給出錯誤的信息,這樣可以馬上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常識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鯨的資料,使學生急于表現(xiàn)交流,充分調(diào)到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出聲讀文,讀后畫出生字新詞。
    2、讀后組內(nèi)交流自學字詞情況。
    3、全班交流本文介紹了關了鯨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自學字詞)。
    三、鯨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點?再讀課文了解。
    (這樣設計整體把握事物的特點,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為學習下文打下了鋪墊)。
    四、課堂練習:
    1、選擇正確讀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獲(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組詞:
    鯨()肢()濾()肺()。
    魚()枝()慮()柿()。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因為鯨是用呼吸的,又因為鯨是,所以鯨不屬于魚類而是屬于。
    (2)文章分別以鯨的、、、這幾方面具體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
    (這樣設計練習讓學生掌握了生字詞,了解了鯨的幾方面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本文介紹關于鯨的哪些方面的特點?
    (這樣設計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下文作鋪墊,使課堂教學活潑、生動)。
    二、鯨和蝦將軍會找哪些理由作為自己的論據(jù)?充分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鯨的特點,然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特點進行專門的學習,并交流學習所得。
    (這樣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知)。
    三、引導學生按順序匯報自己所學內(nèi)容,在交流討論中學習課文。
    第1段:
    1、引導學生從鯨的特點是什么和作者怎樣來寫兩方面匯報。
    2、如果鯨自己體形大,休重重作為論據(jù)和蝦將軍爭吵,想一想鯨會怎么說?請同學表演出來。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zhuǎn)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學生繼續(xù)匯報自己所學。
    2、如果蝦將軍把這段的內(nèi)容作為自己的論據(jù)反駁鯨,那么他會怎樣說?請同學們繼續(xù)表演。
    第3-7段: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最多的知識。)。
    四、總結全文。
    1、回憶課前的小故事,運用本課所學關于鯨的知識,通過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這樣設計再次回歸到貫穿全課的小故事并把課文的內(nèi)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節(jié)展開中,使學生的積極性達到頂點,同時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再創(chuàng)作)。
    2、總結一課自己的收獲。
    五、課堂練習:
    根據(jù)你收集的鯨的資料,選擇感興趣的某一點,以“鯨的自述”為題進行口語交際。
    (這樣設計練習,不僅要鞏固一堂課的知識,更要為學生的延伸性學習提供一個思路,創(chuàng)設一個空間,這樣設計作業(yè),才能使學生增長更多的知識。)。
    板書:
    1、外形:大列數(shù)字。
    2、是哺乳動物:胎生做比較。
    鯨3、種類:(1)須鯨(2)齒鯨說明方法:舉例子。
    4、吃食:蝦小魚大魚海獸打比方。
    5、呼吸:垂直傾斜分類別。
    6、睡覺: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中我打破以往以敘事性文章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教授的傳統(tǒng)模式,從文中人物入手,幫助學生撥開迷霧;勾畫描寫老人的句子,強化發(fā)差,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讀句子,尋找精*語句,談感受,直奔重點段落。
    2、重視朗讀指導,品味精語句,感悟精妙寫法。有效地朗讀,可以品嘗“文中味”,悟出“文外味”。抓住“讀”這個基本訓練方式,帶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的殿堂。
    讀與評議是一對孿生兄弟,讀、議、讀、評,再讀、再議……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賣油老人斟油的技藝高超,體驗著“目瞪口呆”帶來的神態(tài)巨變、心中驚嘆,探尋著老人“斜眼、點頭”背后的所思所想,體驗著陳堯咨的狂妄自大,欣賞著老人的從容謙卑,思考著淡淡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六
    2.出示鯨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板書課題:鯨)。
    二。初讀課文,抓住要點。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字音重點:哺乳、肺(強調(diào)肺字的書寫)。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進行部分字詞的講解。}。
    詞語理解難點:通過結合人體部位學習。
    3.思考一下:鯨和魚的區(qū)別是什么?并看看課文中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4.交流: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相機板書: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胎生)。
    三。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后讀一讀。指名匯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2.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重。
    我國發(fā)現(xiàn)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自己試著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
    3.課件出示:作者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完成下表:
    說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較。
    列數(shù)字。
    舉例子。
    打比方。
    4.教師進行總結。
    四。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特點。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相信學生對說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組合作學習研究,為自己選擇適當?shù)慕巧M行演一演、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的方法進行學習,進一步深入課文,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組成的新詞。
    2.預習課文,了解更多有關鯨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9.鯨。
    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胎生。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七
    “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找出竅門”這是“熟能生巧”的意思,學生只要動動手查查詞典便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然而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還必須從事情中、從具體內(nèi)容中去領悟?!妒炷苌伞芬晃氖歉鶕?jù)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筆記小說《賣油翁》改編的,故事內(nèi)容淺顯易懂但蘊涵的道理是深刻的,學生能從中得到很大的啟迪。教學不僅僅是認知活動,更是生命的發(fā)展活動。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從“興趣”和“動一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一同享受了一頓豐盛的學習大餐。
    一、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孰能無過呢?就連大人也不例外。文中的陳堯咨*箭幾乎百發(fā)百中,可謂舉世無雙,然而這人很驕傲。當學生說出這一感受時我問道:“陳堯咨一直都這樣驕傲嗎?”又問“后來他為什么不驕傲了呢?”學生積極尋出了*,原來他看到了老人斟油的整個過程和說的話便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文中有這樣一句“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夸耀自己的本領了?!庇纱丝梢婈悎蜃赡苤e就改,這也正是現(xiàn)在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應該學習的地方。從正確評價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幫助了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讓學生以讀悟情,讀中有獲。
    這篇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從語言描寫來說清晰地再現(xiàn)了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驕傲,一個謙虛。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練讀時對兩人說話的語氣把握還比較準,而且朗讀熱情比較高,讀出了自己的感悟。
    三、直觀教學,實驗比較。
    在教學賣油翁技高一部分時,我事先用硬紙板剪成了銅錢的樣子,讓學生間接認識銅錢孔的大小,又將一枚“銅錢”蓋在了瓶子上,在一種反差(瓶口大,銅錢孔?。┲袑W生了解到老人斟油的難度之高。又以學生現(xiàn)場往瓶里倒水的親身經(jīng)歷與賣油翁斟油時滴油未沾對比,此時學生心中的敬佩之情達到了新的高潮,為此驚嘆不已。
    四、由文本走向生活。
    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熟能生巧的例子時,學生很快說出媽媽織毛衣,誰誰修車等事例來,還能聯(lián)系到學習上來。這才是真正理解了“熟能生巧”。
    在這課時中,我認為不足的是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設計不夠科學。為了讓學生能動手動腦,充分動起來,我安排了讓學生模仿陳堯咨*箭的環(huán)節(jié),加入了*箭過程的指導,結果適得其反,因為耗時而導致這節(jié)課收尾顯得過于匆匆。
    總之,教學相長,我會在不斷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八
    《紀曉嵐吟詩》是一篇可讀性強的古代歷史故事。它記敘了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在邊陪乾隆散步時,乾隆突然要他當場作一首七言絕句,且詩中必須用上十個“一”字為難他。紀曉嵐就地取材,在很短時間里吟唱出絕妙的“秋江獨釣”古詩,表現(xiàn)出機智過人的聰明才智。閱讀本文,我們可以從中學到靈活應對突發(fā)情況的經(jīng)驗。
    課文圍繞著“紀曉嵐吟詩”這件事,從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寫人,最后點明人物的特點。本課的語言淺顯易懂,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放手讓學生通過讀書來感悟,做到讀思結合,讀悟結合。
    1、把課文中的古詩與1、2自然段對照起來讀,感悟古詩與所見情景的關系,體會古詩“用字絕妙”,描寫“生動傳神”的特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古詩后,我讓學生把課文的1、2自然段讀幾次,然后把古詩和1、2自然段對照著默讀幾次,想一想文中的哪些句子與詩中的哪行句子相對應,說說古詩“用字絕妙”表現(xiàn)在哪里,描寫“生動傳神”表現(xiàn)在哪里,“一人獨占一*秋”怎么理解。然后把1、2自然段與古詩對照著多讀幾遍,邊讀邊浮現(xiàn)詩文表現(xiàn)的形象,參看課文*圖,把詩變?yōu)楫嬅?,體會詩歌表達的美好意境。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借乾隆之口表達出盛贊古詩和詩人的濃厚感情,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讀句子悟到位。先給足時間讓學生練習感情朗讀,邊讀邊引導學生聯(lián)系古詩和1、2自然段內(nèi)容想一想,為什么作者開頭連用四個“好”字和四個感嘆號,從中體會到什么?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去感情朗讀,注意把前面兩個“好”字讀得輕而短,表達肯定之意;后兩個“好”字讀得重而飽滿。
    熟能生巧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jīng)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明白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教學過程:
    一、板畫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板畫鯨)同學們,看看老師畫的是什么動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
    學習第九課《鯨》,進一步了解這種巨大的海洋生物。
    二、回顧課文:
    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翻到四十頁,回憶一下,這篇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鯨?(生匯報,師相機板書:形態(tài)、進化、種類、習性)(這些詞語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表達方式改變。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樣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呢?
    1、我們來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動筆畫出描寫鯨的體形特點的語句。
    相當于一百個成人體重。讓學生算算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從而深切體會鯨的巨大。體現(xiàn)學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鯨的體形巨大呢?(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研究作者的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假設)。
    四、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是采用三步讀書法來學習第一段的,一讀課文,二抓特點,三學方法。以后大家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的說明文。
    五、鯨這么大,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請同學們參照自學提示,按照三步讀書法自主學習四到七自然段,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小黑板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1、讀課文,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的生活習性?
    2、鯨吃什么?哪些語句介紹了鯨的進食特點?
    3、鯨怎樣呼吸?你能根據(jù)鯨呼吸特點辨別鯨的種類嗎?
    4、鯨睡覺有什么特點?你能畫出鯨睡覺的示意圖嗎?
    5、鯨的生長有什么特點?
    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自由讀書,圈畫,然后匯報。
    學習呼吸特點時引導學生學習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鯨的進食特點重點指導朗讀,鯨的呼吸特點重點指導辨別鯨的種類)(小黑板出示四種不同的水柱形狀,讓學生辨認鯨的種類和大小)。
    六、鯨的生長特點告訴我們鯨不是魚,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鯨不是魚呢?學習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鯨為什么不是魚嗎?(強化識記,解決重點)。
    七、回顧課文:通過本課學習,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八、拓展延伸:
    1、除了課文介紹的知識,你還知道關于鯨的知識嗎?
    2、閱讀資料袋內(nèi)容,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九、總結升華,讀寫結合:
    鯨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眩墒怯捎谌祟惖拇罅坎稓?,它們正在日益減少。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課學習的說明方法寫一篇《鯨的自述》,既向人們介紹鯨,又呼吁人們保護鯨,可以嗎?老師代表鯨家族謝謝你們。
    板書設計:鯨。
    形體:大、重、長。
    哺乳動物。
    種類:須鯨齒鯨。
    鯨吃什么。
    生活習性呼吸。
    睡覺。
    生長。
    一、優(yōu)點:
    1、思路清晰。首先,我通過板畫帶著學生自然而快速地走進文本,然后與學生共同學習第一段抓住鯨的特點,了解說明方法。再借助自學提示讓學生采用讀,畫,猜等多種方式自主學習第四部分,這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后借助一個問題,“鯨是魚嗎?”很自然地把學生帶進探究文本的氛圍中,完成第二部分的學習的同時,也解決了課文的一項重點知識。
    2、重點突出。這篇課文,最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感知說明的方法。我重點指導學習第一段,就是因為課文的說明方法在這段里體現(xiàn)最明顯,也最集中。我先讓學生自己找,自己讀,自己體會。學生從不同的句子中體會到鯨的大和重,也讀懂了作者的說明方法。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雖說寫作技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通過“訓練學生采用喜歡的方法介紹一種事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這三種說明方法了。
    3、方法靈活。在理解鯨的體重時,我采用數(shù)據(jù)對比,讓學生把“十六萬公斤”“六噸”“六十千克”三個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比較,感受鯨的體型龐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覺”時采用簡筆畫幫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做到了語文與美術、語文與數(shù)學的整合。
    二、不足:
    1、教材細節(jié)處理不到位。如:對鯨進食多而快的描述,鯨呼吸的不同形狀的描述,以及鯨睡覺方式的特別,鯨生長之快等方面,都沒能進行細細品讀和體會,這主要是前面預設不到位,由于學生不熟悉計算方法,所以在鯨與大象、人的體重對比計算時耗費了很多時間,還有后面自學匯報時,顯得過于流程化,缺少適當?shù)狞c撥。
    教學設計的一處遺漏,從這也看出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3、忽略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雖然學生匯報時已經(jīng)說到這一處,可是我沒有及時點撥,留下了一處遺憾。
    我想,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遺憾才能使自己進步,所以,我一方面享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也珍視缺失的遺憾,因為,我要在快樂與遺憾中繼續(xù)研究和探索,爭取上出更加精彩的語文課來。